CN104069547A - 一种复合血管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血管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9547A
CN104069547A CN201410355989.8A CN201410355989A CN104069547A CN 104069547 A CN104069547 A CN 104069547A CN 201410355989 A CN201410355989 A CN 201410355989A CN 104069547 A CN104069547 A CN 104069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antibody
drug
vegf
st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559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69547B (zh
Inventor
宋春莉
刘斌
李倩
杨东辉
刁鸿英
张基昌
费瑜
张静
鲁洋
郭子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3559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695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69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9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69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95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血管支架,包括有支架本体和复合药物涂层,其中复合药物涂层裹设在支架本体上,支架本体为裸金属支架或可降解聚合物支架或可降解镁合金支架或可降解铁合金支架,裸金属支架为316L不锈钢支架,复合药物涂层从内到外依次是由多巴胺聚合物层、抗凝血性药物和促进内皮再生细胞因子组成的复合涂层,抗凝血性药物和促进内皮再生细胞因子的层数为1-10层,抗凝血性药物为肝素,复合药物涂层外依次裹设有蛋白A层和抗体药物层,抗体药物层由抗体CD34组成,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药物涂层涂层均匀、耐冲刷、稳定、体外捕获内皮组细胞能力强,可以达到很好的抑制血栓形成及降低再狭窄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血管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管支架,特别涉及一种复合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冠状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也是死亡率和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球囊打开血管狭窄,然后永久性放置金属支撑材料,即众所周知的支架。然而支架置入术后内膜的过度增生会导致再狭窄的发生,单纯裸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可达10-30%,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一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其中以冠脉内支架涂层的研究尤为突出。
目前应用的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如雷帕霉素与紫杉醇涂层支架,大大减少了再狭窄的发生率,但目前仍有5%左右发生。同时该两种支架均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来防止再狭窄,雷帕霉素与紫杉醇都是非平滑肌细胞选择性药物,在阻止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同时也阻止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使支架被内皮细胞覆盖时间过长或难以被覆盖,容易形成血栓。此外,在支架置入动脉部分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存在和近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丢失。2006年欧洲心血管年会引起会议巨大震动和关注的内容是关于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性的临床试验荟萃分析。长期随访结果表明,与金属裸支架比较,药物支架置入后远期血栓形成的风险比金属裸支架增加了15%-35%,不但没有降低总死亡率和心肌梗死的预后硬终点,反而有增加这些预后终点的趋势。相关检查发现,其远期血栓发生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为支架表面内皮化不完全,部分支架裸露在血液中,而患者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使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明显增高。故由于存在上述缺点,导致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服用双重或三重抗血小板药物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了患者长期双重或三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风险。而且长期内皮修复不完全,会刺激内膜增生导致再狭窄。
目前应用的DES的不足主要包括:
1)内皮完整是预防血栓的最重要的屏障。DES的涂层药物在抑制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的同时,也抑制正常内皮细胞再生,导致支架植入后血管内皮化过程延迟,增加了迟发性血栓形成风险;
2)目前支架涂层药物多使用单一药物,而再狭窄是由多种发病机制参与作用,支架上所涂药物不可能在各个环节发挥作用,从而限制其抗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作用;
3)由于目前常用DES的载体不能降解,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会增加病变血管局部慢性炎症的发生,另外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越长,对组织的渗透作用越长,也是造成内皮化延迟的可能因素之一;
4)DES的涂层与支架材料表面键合弱,涂层很容易被血流快速剥离,难以达到长期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避免血管内膜过渡增厚导致的血管再狭窄。
综上所述,临床上亟待开发一种新型的能降低血栓形成、防止再狭窄、可降解、耐冲刷涂层支架以解决目前治疗面临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临床所用血管支架不能有效地降低血栓形成、不能有效地防止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等诸多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复合血管支架。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血管支架包括有支架本体和复合药物涂层,其中复合药物涂层裹设在支架本体上。
支架本体为裸金属支架或可降解聚合物支架或可降解镁合金支架或可降解铁合金支架。
裸金属支架为316L不锈钢支架。
复合药物涂层从内到外依次是由多巴胺聚合物层、抗凝血性药物和促进内皮再生细胞因子组成的复合涂层。
抗凝血性药物和促进内皮再生细胞因子的层数为1-10层。
抗凝血性药物为肝素。
复合药物涂层外依次裹设有蛋白A层和抗体药物层。
抗体药物层由抗体CD34组成。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如下所述:
第一步、预处理:首先用抛光机将支架本体所用钢片抛光至镜面;然后将抛光后的钢片用去污粉清洗,之后分别用丙酮、乙醇超声清洗,最后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制备冻干物:多巴胺中氨基和肝素中羧基缩合反应后形成的化合物;钢片及冻干物紫外线灭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0mM,pH8.5)的配置;
第二步、钢片上多巴胺聚合:将冻干物溶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中,配好的溶液中保证多巴胺浓度为4mg/ml;取48孔板,每孔中放置配置好的溶液,用镊子每孔放1枚钢片;
第三步、结束钢片上多巴胺的聚合反应:将钢片自溶液中取出,置于新的48孔板中,Milli-Q超纯水清洗,清洗后氮气吹干;
第四步、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包被: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溶于PBS缓冲液(pH7.4)中,配置成100ug/ml溶液,将上述制得的钢片浸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溶液中,4℃条件下反应,12小时后取出钢片,去离子水冲洗,氮气吹干;
第五步、层层自组装包被肝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步中制得的钢片表面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等电点为8.5,通过调节pH值能够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溶液和肝素钠溶液分别带正电、负电,之后可以一层肝素一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再一层肝素这样层层静电吸附直至所需层数;
第六步、包被蛋白A:将蛋白A中加入PBS,配置成1mg/ml溶液,再进行稀释,最终配置成0.1mg/ml蛋白A溶液,将上步中获得的316L-DA-(H-V)10置于蛋白A溶液中,4℃冰箱中静置24小时,将钢片取出用PBS溶液(pH7.4)清洗3次,氮气吹干;
第七步、牛血清白蛋白封闭:将第六步中制得的支架浸入10mg/ml牛血清白蛋白中,4℃下静置封闭,取出用PBS清洗5分钟,氮气吹干;
第八步、包被CD34抗体:配置CD34抗体溶液,将第七步中制得的支架浸入抗体溶液中,4℃条件下反应12小时,取出用PBS清洗,常温干燥,获得成品。
进行CD34抗体的荧光标记和表征:自DA-(H-V)10-A组中取一枚钢进行荧光标记。之前用兔血清封闭,FITC标记鼠抗兔IgG抗体配置成混合溶液,将316L-D-(H-V)10-S-A与标记物37℃条件下共浴1小时,常温下过夜干燥。固定于载玻片上,送检免疫荧光。
所述溶液的配置: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0mM,pH8.5)配置:Tris碱0.121加80ml Milli-Q water溶解,用1M盐酸调节PH为8.5,定容至100ml,验证PH,灭菌;肝素钠溶液配置:3mg/ml肝素钠的Milli-Q water溶液100ml,用0.1M NaOH及1%醋酸调节pH为4.2,配好的肝素钠溶液,灭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涂层中,所述多巴胺是海洋贻贝黏附蛋白交联过程中的关键成分,将不锈钢支架在多巴胺溶液中进行浸涂,部分酚羟基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形成不可逆的有机金属络合物,从而形成强力附着于不锈钢支架表面的复合层,解决了药物涂层易脱落的问题;所述CD34抗体可捕获内皮祖细胞,促进内皮修复;所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加速内皮生长;所述肝素具有很好的抗凝血性。故而,本发明提供的药物涂层涂层均匀、耐冲刷、稳定、体外捕获内皮组细胞能力强,可以达到很好的抑制血栓形成及降低再狭窄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述支架的断面放大示意图。
图2为涂层支架上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抗体含量示意图。
图3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涂层支架材料上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示意图。
图4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涂层支架材料上的CD34抗体的含量示意图。
图5为内皮祖细胞分离培养的细胞状态示意图。
图6为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内皮祖细胞空白对照示意图。
图7为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内皮祖细胞CD133的阳性率示意图。
图8为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内皮祖细胞含激酶插入区受体的阳性率示意图。
图9为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内皮祖细胞CD34的阳性率示意图。
图10为噻唑蓝法检测内皮祖细胞的增殖示意图。
1、支架本体  2、复合药物涂层  3、蛋白A层  4、抗体药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血管支架包括有支架本体1和复合药物涂层2,其中复合药物涂层2裹设在支架本体1上。
支架本体1为裸金属支架或可降解聚合物支架或可降解镁合金支架或可降解铁合金支架。
裸金属支架为316L不锈钢支架。
复合药物涂层2从内到外依次是由多巴胺聚合物层、抗凝血性药物和促进内皮再生细胞因子组成的复合涂层。
抗凝血性药物和促进内皮再生细胞因子的层数为1-10层。
抗凝血性药物为肝素。
复合药物涂层2外依次裹设有蛋白A层3和抗体药物层4。
抗体药物层4由抗体CD34组成。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如下所述:
第一步、预处理:首先用抛光机将支架本体1所用钢片抛光至镜面;然后将抛光后的钢片用去污粉清洗,之后分别用丙酮、乙醇超声清洗,最后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制备冻干物:多巴胺中氨基和肝素中羧基缩合反应后形成的化合物;钢片及冻干物紫外线灭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0mM,pH8.5)的配置;
第二步、钢片上多巴胺聚合:将冻干物溶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中,配好的溶液中保证多巴胺浓度为4mg/ml;取48孔板,每孔中放置配置好的溶液,用镊子每孔放一枚钢片;
第三步、结束钢片上多巴胺的聚合反应:将钢片自溶液中取出,置于新的48孔板中,Milli-Q超纯水清洗,清洗后氮气吹干;
第四步、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包被: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溶于PBS缓冲液(pH7.4)中,配置成100ug/ml溶液,将上述制得的钢片浸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溶液中,4℃条件下反应,12小时后取出钢片,去离子水冲洗,氮气吹干;
第五步、层层自组装包被肝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步中制得的钢片表面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等电点为8.5,通过调节pH值能够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溶液和肝素钠溶液分别带正电、负电,之后可以一层肝素一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再一层肝素这样层层静电吸附直至所需层数;
第六步、包被蛋白A:将蛋白A中加入PBS,配置成1mg/ml溶液,再进行稀释,最终配置成0.1mg/ml蛋白A溶液,将上步中获得的316L-DA-(H-V)10置于蛋白A溶液中,4℃冰箱中静置24小时,将钢片取出用PBS溶液(pH7.4)清洗3次,氮气吹干;
第七步、牛血清白蛋白封闭:将第六步中制得的支架浸入10mg/ml牛血清白蛋白中,4℃下静置封闭,取出用PBS清洗5分钟,氮气吹干;
第八步、包被CD34抗体:配置CD34抗体溶液,将第七步中制得的支架浸入抗体溶液中,4℃条件下反应12小时,取出用PBS清洗,常温干燥,获得成品。
进行CD34抗体的荧光标记和表征:自DA-(H-V)10-A组中取一枚钢进行荧光标记。之前用兔血清封闭,FITC标记鼠抗兔IgG抗体配置成混合溶液,将316L-D-(H-V)10-S-A与标记物37℃条件下共浴1小时,常温下过夜干燥。固定于载玻片上,送检免疫荧光。
所述溶液的配置: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0mM,pH8.5)配置:Tris碱0.121加80ml Milli-Q water溶解,用1M盐酸调节PH为8.5,定容至100ml,验证PH,灭菌;肝素钠溶液配置:3mg/ml肝素钠的Milli-Q water溶液100ml,用0.1M NaOH及1%醋酸调节pH为4.2,配好的肝素钠溶液,灭菌。
具体做法如下:
材料准备:钢板规格-316L不锈钢,直径6mm圆片,厚度1mm,刚好能置于96孔板中;Tris碱、Milli-Q水、4M盐酸(即盐酸浓度为4mol/L)、去污粉、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冻干物、配置好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已处理好的钢片(18片)、灭菌的Milli-Q水、肝素钠、0.1M NaOH、1%醋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BS缓冲液溶液(pH值为7.4)、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牛血清白蛋白、CD34抗体,制备好的冻干物成分---为多巴胺中氨基和肝素中羧基缩合反应后形成的化合物。
仪器准备:电子天平、100ml容量瓶1个、量筒100ml1个、加样枪及枪头、PH计、PH试纸(碱性)、PH试纸(酸性)、抛光机、超声清洗机、60℃烘箱、紫外灭菌灯、超净工作台、48孔板、无菌镊子、真空低温无菌保存装置、烧杯(200ml)、烧杯(50ml)、加样枪(5ml、200ul)、EP管。
制作方法如下:
溶液配制:配置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0mM,pH8.5):Tris碱0.121g加80ml Milli-Q水溶解,用1M盐酸调节PH为8.5,定容至100ml,验证PH,灭菌。多巴胺中氨基和肝素中羧基缩合反应后形成的化合物,将化合物制备成冻干物备用。
钢片的抛光:用抛光机抛光至镜面。
抛光后的钢片处理:将抛光后的钢片用去污粉清洗,之后分别用丙酮、乙醇超声清洗,分别超声15min。最后去离子水超声清洗3次,每次15min。清洗后60℃烘箱中干燥24h。
钢片及冻干物紫外线灭菌。
钢片上多巴胺聚合:在超净工作台中操作。将冻干物溶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中,配好的溶液中保证多巴胺浓度为4mg/ml;取48孔板,将24个孔每孔中放置0.25ml配置好的溶液,用镊子每孔放1枚钢片。(1片钢片约需0.25ml溶液,共需聚合3组钢片,每组6片,共需4.5ml溶液。制备的冻干物中共含20mg多巴胺,可配置5ml溶液。)
结束钢片上多巴胺的聚合反应:将24片钢片自溶液中取出,置于新的48孔板中,Milli-Q水清洗3遍,每遍5min,清洗后氮气吹干。取其中8枚钢片,记作肝素-多巴胺组,真空低温无菌保存。余16片钢片继续下述自组装过程。
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肝素的层层自组装:配置3mg/ml肝素钠的Milli-Q水溶液100ml,用0.1M NaOH及1%醋酸调节pH为4.2,配好的肝素钠溶液,灭菌。配置1ug/ml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PBS缓冲液溶液(pH为7.4)20ml,灭菌。在48孔板的16个孔中各置入0.3ml肝素钠溶液,将上述吸附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钢板各置入孔中,室温下静置30min。将钢片取出,置入48孔板新的孔中,之后Milli-Q水冲洗3遍,每次5min,氮气吹干。在48孔板的16个孔中各置入0.2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溶液,将上述D-H组钢片置于孔中,浸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溶液中,室温下静置30min。将钢片取出,置入48孔板新的孔中,之后Milli-Q水冲洗3遍,每次5min,氮气吹干。取其中8枚再次紫外线灭菌后低温干燥无菌保存,另8枚钢片进行下一步包被。
自组装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和CD34抗体:将总量1mg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中加入1mlPBS,配置成1mg/ml溶液,再取出100ul稀释于900ulPBS中,最终配置成0.1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溶液,灭菌。8枚钢片每片需要0.25ml,共需2ml。在48孔板的8个孔中各置入0.25ml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溶液,将最终获得的钢片置于孔中,室温下静置30分钟。将钢片取出,置入48孔板新的孔中,之后Milli-Q水冲洗3遍,每次5分钟,氮气吹干。配置10mg/ml牛血清白蛋白,灭菌。将上述钢片浸入10mg/ml牛血清白蛋白中,4℃下静置24h封闭,取出用Milli-Q水冲洗清洗5min,氮气吹干。配置2ug/mlCD34抗体溶液,每枚钢片约需0.2ml抗体溶液,共8枚,约需1.6ml抗体溶液,需要3.2ug抗体。将封闭后的钢片浸入抗体溶液中,4℃条件下反应12h。取出用PBS清洗5min,常温下过夜干燥。
进行CD34抗体的荧光标记和表征:取制好的一枚钢片进行荧光标记。之前用兔血清封闭,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鼠抗兔IgG抗体配置成混合溶液,将钢片与标记物37℃条件下共浴1h,常温下过夜干燥。固定于载玻片上,送检免疫荧光。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一、免疫荧光检测涂层支架上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抗体含量检测:
(一)主要设备和产地:
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eica公司SP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2)微量移液枪德国Eppendorf公司
3)细胞培养级别盖玻片美国corning公司
4)湿盒(塑料饭盒与纱布)、塑料盖玻片或封口膜上海实生公司
(二)试剂:
1×PBS(Sangon上海生工)
牛血清蛋白(美国BD)
洗涤缓冲液(Sangon上海生工)
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bcam ab46154,1:100)
荧光二抗(abcam ab99700,1:400)
(三)实验方法:
1、用PBS清洗钢板。
2、用含3%牛血清蛋白的PBS在室温封闭1h。
3、洗涤缓冲液室温漂洗三次,每次5min。
4、加入一抗(CD34组不加一抗,直接孵育二抗)湿盒内4℃孵育过夜(附:抗体稀释比例,P65 1:100)。
5、用PBS在室温漂洗三次,每次5min。
6、加入荧光二抗1:400,在室温下避光孵育1h。
7、去除二抗。
8、用PBS在室温漂洗三次,每次10min。
9、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D-H[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图中用Ⅰ表示),其中D-(H-V)10[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组(图中用Ⅱ表示)和D-(H-V)10-A[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蛋白A]组(图中用Ⅲ表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包被很成功,能明显检测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H-V)10-A[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蛋白A]组中CD34抗体包被很成功。
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涂层支架材料上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抗体的含量
(一)主要设备和产地
1、80℃低温冰箱美国Thermo Forma公司;
2、台式水平离心机Eppendorf,5810R德国;
3、Nanopure超纯水仪日本SANYO公司;
4、AA-200型电子天平美国Denver Instrumol/Lent公司;
5、90一2型磁力搅拌器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
6、低温高速离心机ThermoForma公司
7、酶标仪:Biotek公司,型号:synergy H4 Hybrid Reader
8、微量移液枪德国Eppendorf公司
9、烧杯、容量瓶:上海实生公司
(二)试剂和材料
1、RIPA(完全裂解液);Tris-HC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50mM,pH7.4;NP-40(非离子去污剂):1%;NaCl:150mM;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mM;PMSF(蛋白酶抑制剂)1mM;Leupeptin(亮抑肽酶)10ug/ml;Pepstatin(抑肽素)2ug/ml;
2、PI3-Kinase activity ELISA Kit(磷脂酰肌醇3-激酶活动酶联免疫试剂盒):美国echelon公司K-1000;
3、ATP(三磷酸腺苷)美国Sigma公司;
4、TBST(洗涤缓冲液):FW;Tris-Base(三羟甲基氨基甲烷)20mM121.14、2.4228g/L;NaCl、137mM、58.44、8.0145g/L;Tween-20(吐温20)0.1%(V/V)、1ml/L、PH=7.6。
(三)实验方法
从-80℃取出处理过的细胞(一个100mm圆盘视野>5×16细胞),酶管中加60ul RIPA(细胞裂解液),在4℃裂解30min。12000rpm,4℃,离心10min。
BCA(牛血清白蛋白)法测定蛋白浓度(测定方法详见“Western Blot(蛋白印迹)BCA(牛血清白蛋白)法测定蛋白含量”部分),用RIPA(细胞裂解液)调整样本蛋白浓度至5ug/ul。测定蛋白样本浓度与平衡(见表1)。
表1.测定蛋白样本浓度与平衡表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4抗体检测反应:每个反应体系为:6ul反应buffer(缓冲液)(200mM Tris pH7.4,100mM Nacl,40mM MgCl2,250uM ATP)+2.4ul100uM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4抗体+6ul细胞裂解液,再加双蒸水补齐到60ul,每个样品做3复孔。其中3个孔用反应buffer(缓冲液)取代细胞裂解液,作为PIP2(二磷酸磷脂酰肌醇),即说明书上的F。用膜封闭好后,放室温反应1.5h(小时)。按照说明书配好标准品,(试剂盒自带配置说明),使其浓度为4uM,每孔加入60ul,相当于每孔含240pmol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4抗体,然后再这个基础上进行倍比稀释,使其量分别达120pmol,60pmol,30pmol和15pmol。加入单独的60ulTBS(TBS缓冲液)作为对照(即为说明书中的G),而加入120ul的TBS(TBS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组(即为说明书中的H,没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4抗体)。将上述标准品和对照加入反应板中,每个做3复孔。
用TBST(洗涤缓冲液)配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4抗体detector/EDTA(抗体检测液/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按1:200稀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4抗体检测液,用TBST(洗涤缓冲液)作为稀释液,并且在ml稀释好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4抗体检测液中加入63ul100mM的EDTA乙二胺四乙酸)(试剂盒自带)。
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反应:每个反应孔中加入60ul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4抗体detector/EDTA(抗体检测液/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溶液,用膜封闭后放在摇床慢速反应1小时。
将上述所得的反应液各取100ul加入到测试板中,用膜封好孔后,摇床慢速摇1小时。
倒掉液体,每孔加入200ul的TBST(洗涤缓冲液),将每孔洗一次。
每孔加入100ul secondary detector(二次检测液)(用之前按1:80,用TBST(洗涤缓冲液)对其进行稀释)。用膜封好孔后,室温摇床慢速孵育30min。
倒掉液体后,每孔用200ul TBST(洗涤缓冲液)洗2次,再每孔用300ul TBST(洗涤缓冲液)洗1次,将剩余液体拍打干净。
每孔加入100ul TMB(四甲基联苯胺),反应1-15min(分钟),使240pmol孔的颜色呈淡蓝,而对照组孔的颜色呈海蓝时,每孔加入50ul1NH2SO4,使反应终止,液体也由蓝边黄。
450nm波长下测吸光值。
(四)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见图3、图4所示,D-H[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图中用Ⅰ表示),在D-(H-V)10[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组(图中用Ⅱ表示)和D-(H-V)10-A[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蛋白A]组(图中用Ⅲ表示)中,能明显的检测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浓度可达到15.29ng/ml和14.57ng/ml;在D-(H-V)10-A[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蛋白A]组中,可以明显的检测出CD34抗体的含量,浓度达到7.84ng/ml。实验说明涂层支架包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抗体是非常成功的。
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一、EPC(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
1、取人脐静脉血50ml,用含0.02%EDTA(乙二胺四乙酸)的PBS等倍稀释;
2、取15ml离心管,下层放入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上层缓慢加入等体积稀释好的混合脐静脉血,注意应尽量使界面分层清晰;
3、离心,2000r/min,20min;
4、观察离心管中液体分四层,用200μl枪头小心吸出单核细胞层,用含0.02%EDTA的PBS洗2遍;
5、弃上清,加M199培养液(含20%FBS(胎牛血清))混匀,计数板计数。
6、用M199培养液(含20%FBS(胎牛血清)),l00u/ml青、链霉素,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FGF(细胞生长因子)调整细胞浓度,使上述分离得到的细胞2×106cm-2密度接种在FN(纤维蛋白)包被的6孔细胞培养板中。
7、将培养板置于37℃,5%CO2,95%湿度孵箱中静止培养,48h后换液,除去未贴壁细胞,以后每3天换液1次。培养1-2周,观察细胞状态。
细胞的状态如图4所示,EPC(内皮祖细胞)分离培养的细胞状态正常。
二、EPC(内皮祖细胞)的鉴定:
(一)主要设备和产地:
1、YJ-875超净工作台苏州工业园区三兴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2、C02培养箱3111型美国Thermo Forma公司;
3、-80℃低温冰箱美国Thermo Forma公司;
4、细胞培养皿美国Nunc公司;
5、15ml离心管美国Corning公司;
6、EP管(eppendorf管,离心管)德国Eppendorf公司;
7、Nanopure超纯水仪日本SANYO公司;
8、流式细胞仪FACSAria美国BD;
9、AA-200型电子天平美国Denver Instrumol/Lent公司;
10、300目细胞筛美国BD公司;
11、微量移液枪德国Eppendorf公司;
(二)主要药品及试剂:
1、胰蛋白酶美国Amresco公司;
2、胎牛血清美国Gibco公司;
3、DMEM培养液美国Gibco公司;
4、无水乙醇国药试剂有限公司;
5、Rnase A(核糖核酸酶A)天根生物;
(三)实验步骤:
1、取培养至第12d的细胞,0.05%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细胞:PBS洗两遍。
2、消化后的细胞悬液用0.5%BSA-PBS(牛血清白蛋白PBS缓冲液)离心1000rpm,5min,2次,制成单细胞悬液。
3、分装4个Eppendorf管,保证每管含1×105以上的细胞,其中3管分别加荧光标记的鼠抗人CD34,CD133,KDR(含激酶插入区受体)抗体各10ul,一管加入荧光标记的非特异工IgG作为同型对照,37℃孵育30min。
4、0.5%BSA-PBS(牛血清白蛋白PBS溶液)离心1000rpm(转/分),5min(分钟),洗掉未结合抗体。
5、4%多聚甲醛固定后,流式细胞仪检测
(四)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分离培养的EPC(内皮祖细胞)中,CD133的阳性率有89.9%,KDR(含激酶插入区受体)的阳性率有90.4%,CD34的阳性率达到91.3%。
涂层支架材料的EPC(内皮祖细胞)的毒理评价、原理:MTT全称为3-(4,5)-dimethylthiahiazo(-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汉语化学名为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商品名:噻唑蓝。是一种黄颜色的染料。
MTT(噻唑蓝)比色法,是一种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的方法。其检测原理为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噻唑蓝)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甲瓒,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9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噻唑蓝)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
一、材料试剂:
(一)主要设备和产地:
1、微量移液枪德国Eppendorf公司;
2、酶标仪美国Molecular Devices公司;
(二)试剂
1、MTT(噻唑蓝)试剂盒:碧云天
2、0.22μm滤膜:美国millipore公司
3、PBS溶液:将药品(NaCl8.0g,KCl0.2g,Na2HPO4·12H2O1.56g,KH2PO40.2g)倒入盛有双蒸水的烧杯中,玻璃棒搅动充分溶解,然后把溶液倒入容量瓶中准确定容至1000ml,摇匀即成新配制的PBS溶液。10%NaOH调PH到7.4。
4、MTT(噻唑蓝)溶液:称取MTT(噻唑蓝)0.5克,溶于100ml的PBS中,用0.22μm滤膜过滤以除去溶液里的细菌,放4℃避光保存即可。
二、实验步骤:
(一)细胞培养:
培养分选的EPC(内皮祖细胞),分别以每孔5000个细胞分别接种于48孔板内,孔板内放有D-H[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D-(H-V)10[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VEGF)10];D-(H-V)10-A[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VEGF)10-蛋白A]三中钢板材料,每孔加入细胞培养液培养0h,24h,48h,72h,每组选择三个复孔。
(二)呈色:
拿出培养箱后,每孔加入500μl细胞培养液和50μl MTT(噻唑蓝)溶液(5mg/ml)。37℃培养箱内孵育4小时。小心吸出细胞培养液,加入500μlDMSO(二甲基亚砜),震荡10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
(三)比色:
每孔分别取出100μl,加入96孔板中进行检测。选择490nm波长,以对照孔调零,在酶标仪上测定各孔的吸光值。以时间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图。
三、试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10所示,三种D-H[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D-(H-V)10[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VEGF)10];D-(H-V)10-A[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VEGF)10-蛋白A]钢板材料中,D-H[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组的钢板上细胞无法生长;包被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后,细胞能较好的在钢板上面增殖,同时D-(H-V)10-A[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VEGF)10-蛋白A]钢板上的细胞生长情况明显的优于单独包被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钢板,说明CD34的抗体能明显的促进EPC(内皮祖细胞)在钢板材料上面的生长。
涂层支架材料上EPC的分化能力评估:
EPC诱导分化方法:
37℃,5%CO2,湿度100%条件下,以DMEM(细胞培养基)及20%胎牛血清培养,其内添加VEGFl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20ng/ml),EGF(表皮生长因子)(1ng/ml)和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2ng/ml),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ng/ml),谷氨酰胺(300/zg/ml),青霉素G(100U/ml)和链霉素(100mg/L)。
2-3天更换培养,培养2周。免疫荧光检测分化成EC(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记(KDR,CD31和VE-cadherin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免疫荧光方法:
一、材料试剂
(一)主要设备和产地
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eica公司SP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2)微量移液枪德国Eppendorf公司
3)细胞培养级别盖玻片6孔细胞培养板美国corning公司
4)湿盒(塑料饭盒与纱布)、塑料盖玻片或封口膜上海实生公司
(二)试剂:
1×PBS(Sangon上海生工)
多聚甲醛(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Triton-X10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美国Bio-Rad)
BSA(牛血清白蛋白)(美国BD)
TBST(洗涤缓冲液)(Sangon上海生工)
荧光用封片剂:Deck公司
抗体:
CD31(abcam ab28364,1:100)
KDR(激酶插入区受体)(abcam ab9530,1:100)
VE-cadherin(血管内皮钙黏蛋白)(abcam ab33168,1:100)
荧光二抗(abcam ab99700,1:400)
二、实验步骤
1.移去完全培养基,用PBS清洗两次细胞。
2.用4%的多聚甲醛在室温固定15分钟。
3.用PBS在室温漂洗三次,每次5分钟。
4.用含0.1%Triton-X-10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的PBS在室温通透化处理15分钟。
5.用PBS在室温漂洗三次,每次5分钟。
6.用含3%BSA(牛血清白蛋白)的PBS在室温封闭1小时。
7.TBST室温漂洗三次,每次5分钟。
8.加入一抗湿盒内4℃孵育过夜(附:抗体稀释比例,P65 1:100)。
9.用PBS在室温漂洗三次,每次5分钟。
10.加入荧光二抗1:1000,在室温下避光孵育一小时。
11.去除二抗,加入Hoechst染色液[Hoechst染色液(赫斯特染色液)]1:1000室温孵育10分钟。
12.用PBS在室温漂洗三次,每次10分钟。
13.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三、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可知D-(H-V)10[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VEGF)10];D-(H-V)10-A[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VEGF)10-蛋白A]钢板材料中培养的EPC(内皮祖细胞)均能成功的分化成EC(内皮细胞),D-(H-V)10-A[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VEGF)10-蛋白A]钢板材料中EPC(内皮祖细胞)的分化效率明显高于D-(H-V)10[316不锈钢支架-多巴胺聚合物-(肝素-VEGF)10]钢板材料。实验结果说明CD34抗体可以明显的促进EPC(内皮祖细胞)在涂层支架材料中的生长和分化。

Claims (8)

1.一种复合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架本体和复合药物涂层,其中复合药物涂层裹设在支架本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本体为裸金属支架或可降解聚合物支架或可降解镁合金支架或可降解铁合金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裸金属支架为316L不锈钢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药物涂层从内到外依次是由多巴胺聚合物层、抗凝血性药物和促进内皮再生细胞因子组成的复合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凝血性药物和促进内皮再生细胞因子的层数为1-10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复合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凝血性药物为肝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药物涂层外依次裹设有蛋白A层和抗体药物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体药物层由抗体CD34组成。
CN201410355989.8A 2014-07-24 2014-07-24 一种复合血管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695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55989.8A CN104069547B (zh) 2014-07-24 2014-07-24 一种复合血管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55989.8A CN104069547B (zh) 2014-07-24 2014-07-24 一种复合血管支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9547A true CN104069547A (zh) 2014-10-01
CN104069547B CN104069547B (zh) 2015-12-09

Family

ID=51591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5598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69547B (zh) 2014-07-24 2014-07-24 一种复合血管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69547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6168A (zh) * 2015-09-07 2015-12-09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镁基医用材料及器件的仿生多功能涂层及制备、用途
CN105597161A (zh) * 2015-12-23 2016-05-25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带有复合涂层的可降解血管支架
WO2017101019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江阴市本特塞缪森生命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的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产品
WO2017101022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江阴市本特塞缪森生命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的医用支架材料
CN107308507A (zh) * 2017-07-06 2017-11-03 苏州医甸园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贻贝粘蛋白涂层的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14379A (zh) * 2017-03-22 2018-05-11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改善镁合金血管支架耐蚀性能的表面改性方法
CN109893682A (zh) * 2019-04-16 2019-06-18 东北大学 一种具有复合结构的可降解金属输尿管支架及制备方法
CN110404121A (zh) * 2019-06-27 2019-11-05 英诺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激光进行可降解支架表面改性的创新性方法
CN111035485A (zh) * 2019-12-16 2020-04-2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20516386A (ja) * 2017-04-13 2020-06-11 オーバスネイチ・メディカ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ポリドーパミンおよび抗体でコーティングされた医療機器
CN112891642A (zh) * 2021-01-27 2021-06-04 文军 一种生物因子涂层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11727B2 (en) * 2003-02-05 2007-12-25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 Encased stent
CN102677032A (zh) * 2012-05-24 2012-09-19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在Ti表面固定载VEGF的肝素/多聚赖氨酸纳米颗粒的方法
CN103463675A (zh) * 2013-08-23 2013-12-25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一种抗菌抗肿瘤骨科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4328A (zh) * 2014-03-07 2014-07-02 西南交通大学 在Ti材料表面组装携层粘连蛋白和SDF-1α的纳米颗粒的方法
CN204050425U (zh) * 2014-07-24 2014-12-31 吉林大学 一种复合血管支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11727B2 (en) * 2003-02-05 2007-12-25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 Encased stent
CN102677032A (zh) * 2012-05-24 2012-09-19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在Ti表面固定载VEGF的肝素/多聚赖氨酸纳米颗粒的方法
CN103463675A (zh) * 2013-08-23 2013-12-25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一种抗菌抗肿瘤骨科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4328A (zh) * 2014-03-07 2014-07-02 西南交通大学 在Ti材料表面组装携层粘连蛋白和SDF-1α的纳米颗粒的方法
CN204050425U (zh) * 2014-07-24 2014-12-31 吉林大学 一种复合血管支架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6168A (zh) * 2015-09-07 2015-12-09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镁基医用材料及器件的仿生多功能涂层及制备、用途
CN105126168B (zh) * 2015-09-07 2019-01-25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镁基医用材料及器件的仿生多功能涂层及制备、用途
WO2017101022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江阴市本特塞缪森生命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的医用支架材料
WO2017101019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江阴市本特塞缪森生命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的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产品
CN105597161A (zh) * 2015-12-23 2016-05-25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带有复合涂层的可降解血管支架
CN108014379A (zh) * 2017-03-22 2018-05-11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改善镁合金血管支架耐蚀性能的表面改性方法
JP2020516386A (ja) * 2017-04-13 2020-06-11 オーバスネイチ・メディカ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ポリドーパミンおよび抗体でコーティングされた医療機器
JP7174712B2 (ja) 2017-04-13 2022-11-17 オーバスネイチ・メディカ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ポリドーパミンおよび抗体でコーティングされた医療機器
CN107308507A (zh) * 2017-07-06 2017-11-03 苏州医甸园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贻贝粘蛋白涂层的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93682A (zh) * 2019-04-16 2019-06-18 东北大学 一种具有复合结构的可降解金属输尿管支架及制备方法
CN110404121A (zh) * 2019-06-27 2019-11-05 英诺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激光进行可降解支架表面改性的创新性方法
CN111035485A (zh) * 2019-12-16 2020-04-2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91642A (zh) * 2021-01-27 2021-06-04 文军 一种生物因子涂层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9547B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9547B (zh) 一种复合血管支架
Zhu et al. Modulation of macrophages by bioactive glass/sodium alginate hydrogel is crucial in skin regeneration enhancement
Hussein et al. Heparin-gelatin mixture improves vascular reco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hepatic function in bioengineered livers
Yang et al.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ediation of adsorbed serum proteins to endothelial cells adhesion and growth on biomaterials
Tseng et al. A three-dimensional co-culture model of the aortic valve using magnetic levitation
RU2611361C2 (ru) Способы рецеллюляризации ткани или органа для улучшения приживления трансплантата
De Visscher et al. Improved endothelialization and reduced thrombosis by coating a synthetic vascular graft with fibronectin and stem cell homing factor SDF-1α
Krenning et al.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for use in vascular tissue engineering obtained by 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differentiation (EnMT) on collagen matrices
Kang et al. Hyaluronic acid oligosaccharide-modified collagen nanofibers as vascular tissue-engineered scaffold for promoting endo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Casanova et al. Spatial immobilization of endogenous growth factors to control vascularization in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Zhang et al. Surface immobilization of heparin and chitosan on titanium to improve hemocompatibility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liveira et al. Layer-by-layer assembled cell instructive nanocoatings containing platelet lysate
Qi et al. Immobilization of DNA aptamers via plasma polymerized allylamine film to construct an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capture surface
Deng et al. A novel hydrogel surface grafted with dual functional peptides for sustaining long‐term self‐renewal of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and manipulating their osteoblastic maturation
Li et al. Strong multi-functions based on conjugating chondroitin sulfate onto an amine-rich surface will direct the vascular cell fate for cardiovascular implanted devices
Penolazzi et al.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eeded on extracellular matrix‐scaffold: Viability and osteogenic potential
US11666604B2 (en) Multilayered cell sheet of cardiac stem cells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Wu et al. Artificial niche combining elastomeric substrate and platelets guides vascular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Alle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orcine circulating progenitor cells: toward a functional endothelium
WO2011019401A2 (en) Cell coated implantable device
Caires-Júnior et al. Pre-coating decellularized liver with HepG2-conditioned medium improves hepatic recellularization
CN204050425U (zh) 一种复合血管支架
Bai et al. Engineering stem cell recruitment and osteoinduction via bioadhesive molecular mimics to improve osteoporotic bone-implant integration
Vernè et al. Bioactive glass functionalized with alkaline phosphatase stimulates bone extracellular matrix deposition and calcification in vitro
CN104083805B (zh) 一种制备可降解载药涂层支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Termination date: 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