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8307A - 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8307A
CN104058307A CN201410210204.8A CN201410210204A CN104058307A CN 104058307 A CN104058307 A CN 104058307A CN 201410210204 A CN201410210204 A CN 201410210204A CN 104058307 A CN104058307 A CN 104058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power
value
inhibiting value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02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8307B (zh
Inventor
吉川敏文
村冈一史
西田武央
大贯朗
古桥昌也
深田裕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58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8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8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8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抑制多台电梯在各个时间段的合计功率,并且减小对各台电梯的乘客的不利影响(减小运行服务质量的下降),其对多台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具有:功率变化曲线计算装置(203),其至少根据电梯轿厢的方向、电梯门厅呼叫、电梯轿厢呼叫、乘坐人数和大楼的人流量信息中的任一种信息,作为功率变化曲线求出各台电梯的使用功率值的经时性变化;以及功率抑制值计算装置(204,205,211),其根据对功率变化曲线进行合计而得到的合计功率变化曲线计算将合计使用功率值抑制在阈值以下的合计功率抑制值,并且算出该合计功率抑制值作为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各台电梯根据功率抑制值进行节能运行。

Description

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
本申请是2010年7月29日提交的申请号201010242117.2、优先权日为2009年9月11日、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发明名称“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的发明申请的分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多台电梯进行综合控制的电梯控制系统,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对多台电梯的功率进行控制以进行节能运行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梯控制系统在考虑到电梯的便利性、节能和节省空间的基础上来改善电梯的运行效率,所以将等待时间和移动时间限制在最小限度,从而做到最大限度地使电梯顺利运行。此外,电梯是典型的峰值功率型负荷,为了节省能源、需要掌握并且降低峰值功率。
并且,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为了抑制多台电梯轿厢的总峰值消耗功率,在任意瞬间的总峰值消耗功率低于规定的阈值时,使电梯轿厢群选择特定的运行计划表进行运行。
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为了避免办公楼整体的用电需求量超过合同功率(contract electric power),在使电梯运行时,在因用电需求量的预测值超过合同功率而发出了用电需求量警告时,将电梯的速度控制在规定的最高速度或者规定的加速度。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为了在电梯运行时有效地利用大楼整体的允许功率量中的电梯的允许功率量,检测可供各台电梯消费的允许功率量,并且根据该允许功率量除算出能够同时起动的电梯的台数,以便根据该可起动的台数来设定分配用的起动允许台数。
又,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为了将电梯的方便性的下降程度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并且在该基础上切实地实现节能目标,根据学习结果预测运行次数和电梯门厅呼叫发生的概率等,由此在考虑到消耗功率目标值以及节能控制等级的基础上,以星期和时间段为单位,通过出发限制来进行运行次数的限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2008-3083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特开2009-9658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专利特开平4-21757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专利特开2007-55700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上述现有的技术方案中,由于仅仅通过选择特定的运行计划表来抑制总峰值消耗功率,所以不能够有效地抑制多台电梯在各个时间点的总峰值消耗功率,由于运行计划表由总峰值消耗功率来决定,所以可能会对各时间点的对乘客的服务质量(例如等待时间)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导致服务质量降低。
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案中,由于只考虑了整体的用电需求量,所以与专利文献1一样,会导致各个电梯的对乘客的服务质量下降。尤其是在一律地降低所有电梯的最高速度,或者根据所有电梯的平均等待时间来降低电梯的最高速度时,会使得对该时间段的电梯乘客的运行服务质量大幅度地下降。并且,由于该方案是限制电梯的最高速度或者加速度,所以可能会发生过度地降低功率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的情况发生。
同样,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方案中,由于限制能够起动的电梯台数,所以对乘客的服务质量会大幅度地降低。
并且,在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方案中,由于对所有的电梯(全部台数)一律地进行运行次数的限制,所以会导致对各台电梯的乘客的服务质量大幅度降低。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难以有效并且切实地将多台电梯的各个时间点的合计功率控制在规定值以下,并且可能导致对各台电梯的乘客的运行服务质量下降,并且可能给特定电梯的乘客带来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切实并且有效地抑制多台电梯在各个时间点的合计功率,并且能够在各个时间点减小对各台电梯的乘客的不利影响(运行服务质量的下降)。
本发明其他的目的在于做到从乘客整体来看,各台电梯的运行服务质量之间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并且在对各台电梯的功率进行限制,以进行节能运行的同时,向乘客提供良好的服务。
本发明的又一个其他目的在于大幅度地降低电梯整体的受电设备(向各台电梯进行供电的总的受电设备)的设备容量。
并且,本发明至少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目的。
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用于控制为多个楼层提供服务的电梯的运行,在该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中,根据将合计使用功率值(usage power value)抑制在阈值以下的合计功率抑制值来确定各台所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并且所述电梯根据所述功率抑制值来进行节能运行,其中,所述合计使用功率值是对多台所述电梯的使用功率值进行合计而得到的合计使用功率值。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该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用于控制为多个楼层提供服务的多台电梯的运行,该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具有:功率变化曲线(power profile)计算装置,该功率变化曲线计算装置至少根据电梯轿厢的方向、电梯门厅呼叫、电梯轿厢呼叫、乘客人数和大楼的人流量信息中的任一种信息,作为功率变化曲线求出各台电梯的使用功率值的经时性变化;以及功率抑制值计算装置,该功率抑制值计算装置根据对所述功率变化曲线进行合计而得到的合计功率变化曲线计算将合计使用功率值抑制在阈值以下的合计功率抑制值,并且作为各台所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计算出该合计功率抑制值,各台所述电梯根据所述功率抑制值进行节能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方块图。
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结构例的方块图。
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变更前的功率变化曲线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预测等待时间和功率抑制值的计算例的表。
图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变更后的功率变化曲线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受电设备的方块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方块图。
图8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速度以及加速度和时间之比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状况和速度之间关系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个其他实施方式的方块图。
符号的说明
20-综合控制装置
201-电梯规格以及大楼规格数据存储装置
202-各台电梯的运行相关数据积蓄装置
203-各台电梯的功率变化曲线计算装置
204-合计功率变化曲线计算装置
205-合计功率抑制值计算装置
206-阈值设定装置
207-预测等待时间计算装置
208-乘坐人数计算装置
209-预测乘坐时间计算装置
210-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分配指标计算装置
211-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计算装置
300-大楼总功率管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的一例,该控制系统以始终将多台电梯的合计功率抑制在规定的上限值以下的方式对各台电梯的运行进行控制。
算出用于将各台电梯的合计功率抑制在规定的上限值以下的合计功率抑制值(合计功率抑制值装置205),根据各台电梯所受理的电梯门厅呼叫的等待时间来算出用于将该抑制值分配给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分配指标(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分配指标计算装置210),根据功率抑制值分配指标从合计功率抑制值算出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计算装置211)。
图2表示3台电梯的结构,1号电梯为电梯轿厢11,2号电梯为电梯轿厢12,3号电梯为电梯轿厢13,各台电梯轿厢的信息(在电梯轿厢内登录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电梯轿厢内载重或者乘坐人数和电梯门开闭状态等)以及通过电梯门厅按钮(41、42、43)输入的电梯门厅呼叫信息(方向、登录时间)传送到综合控制装置20中。综合控制装置20通过控制各台电梯的运行(最高速度、加速度、停止时间)来调整最大功率。
群管理装置对多台电梯的运行进行综合控制,图2的综合控制装置20可以包括在群管理装置中,也可以包括在其他装置中。例如,在大楼中设置有多台电梯,而这些电梯在没有进行群管理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综合控制装置20来控制各台电梯的运行。
此外,综合控制装置20向各台电梯的控制装置(1号电梯的控制装置31、2号电梯的控制装置32和3号电梯的控制装置33)传送用于运行控制的指令,以便对各台电梯的功率进行调节。
以下对图1的综合控制装置20进行详细说明。
电梯规格以及大楼规格数据存储装置201中存储有电梯规格(额定速度、加速度、额定载重量等)、大楼规格(楼层数量、楼层间隔、电梯台数等)。各台电梯的运行相关数据积蓄装置202中积蓄有从各台电梯的控制装置、电梯轿厢以及各个楼层的电梯门厅中收集到的电梯轿厢运行数据(速度、方向等)、电梯门厅呼叫数据、电梯轿厢呼叫数据、乘坐人数数据、各台电梯轿厢的到达各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数据以及电梯门厅呼叫持续时间数据(从电梯门厅呼叫登录起算的经过时间)等。
各台电梯的功率变化曲线计算装置203根据存储在电梯规格以及大楼规格数据存储装置中的数据和积蓄在各台电梯的运行相关数据积蓄装置中的数据,计算各台电梯的当前时间点相对于此后的时间的功率变化曲线。功率变化曲线表示电梯的使用功率值(单位为W)的经时性变化,在图3中示出了功率变化曲线的具体例。
当前时间点以后的功率变化曲线至少根据当前时间点的电梯轿厢的上升方向或者下降方向、速度、加速度、乘坐人数、电梯门厅呼叫以及电梯轿厢呼叫(不包括未发生的呼叫)中的任一种信息来计算。
在合计功率变化曲线计算装置204中对各台电梯的功率变化曲线进行合计而算出合计功率变化曲线(总功率变化曲线)。
合计功率抑制值计算装置205检测合计功率变化曲线的最大功率值,并将其与阈值(由阈值设定装置206设定)进行比较,在最大功率值超过了阈值时,根据最大功率值和阈值的差计算需要抑制的功率值即合计功率抑制值。阈值是电梯整体的最大功率的上限值,其例如根据所有电梯的受电设备的功率容量来设定。
图3的下侧的3个曲线图分别例示了1号电梯、2号电梯和3号电梯的功率变化曲线。这些图中示出的是未来60秒的功率变化曲线。纵轴表示功率值,功率值的单位不是以W(瓦特)表示,而是以额定速度(与最高速度对应)时的功率为100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来表示。图3的最上方的曲线图表示3台电梯的合计功率变化曲线,相对于功率的上限阈值250,最大功率为370,所以两者之间的差即合计功率抑制值为120。在进行节能运行时,将抑制值120分配给各台电梯,以便将合计功率的最大值控制在250以下。
以下参照图8对各台电梯的功率变化曲线的计算方法进行说明。
根据出发时刻的各台电梯的电梯轿厢的位置、速度、方向以及电梯下一次停靠的位置,来生成电梯行驶到停靠位置的行驶速度的曲线(图8(a))以及加速度曲线(图8(b))。
电梯的下一个停靠位置根据距离当前时刻的电梯位置最近的电梯门厅呼叫或者电梯轿厢呼叫来决定。根据可从速度曲线以及加速度曲线获知的各个时间点t的速度v(t)(单位为m/s)和加速度α(t)(单位为m/s2),能够通过下式算出各个时间点的功率p(t)。
P(t)=v(t)·[(Mc+Mw+Mp)·α(t)+ΔMu·g]...(1)
式中,Mc表示电梯轿厢的重量(不包括乘客,单位为kg),
Mw表示平衡重的重量,
Mp表示乘客的总重量(载重量),
ΔMu表示不平衡重量(包括乘客在内的电梯轿厢的总重量和平衡重的重量之间的差),
g表示重力加速度(9.8m/s2)。
不平衡重量ΔMu能够根据ΔMu=(Mc+Mp)-Mw求出。Mc、Mw表示根据电梯规格决定的常数值,Mp表示根据电梯轿厢的载重传感器值(载重量)或者能够从大楼的人流量信息预测出的预测乘坐人数算出的预测乘客重量(预测载重量)。或者,Mp也可以是根据乘坐人数或者预测乘坐人数由乘坐人数和平均体重的乘积算出的载重量。功率P(t)的单位根据式(1)得到,为kg·m2/s3=N·m/s=J/s=W。通过计算各个时间点t的功率P(t),可以求出图3所示的功率变化曲线。
以下参照图9说明存在尚未响应的分配电梯门厅呼叫时的功率变化曲线的计算方法。
图9(a)表示受理有尚未响应的分配电梯门厅呼叫的电梯的状况。图中,电梯位于6层,其正在朝下方行驶,并且受理了在1层发生的上升方向的尚未响应的电梯门厅呼叫。到达1层的预测到达时间为15秒。图9(b)是表示从尚未响应的电梯门厅呼叫派生出来的电梯轿厢呼叫的预测图。图中预测在10层发生电梯轿厢呼叫。在进行派生电梯轿厢呼叫的预测时,可以从过去的统计数据中选择概率最高的数据,也可以选择端部楼层(最上层或者最下层)等。
图9(c)表示根据图9(b)对尚未响应的电梯门厅呼叫以及派生的电梯轿厢呼叫而预测的速度曲线的预测例。电梯从当前时间点起算在15秒后到达1层,未响应电梯门厅呼叫的乘客乘入电梯(停靠时间为10秒),从当前时间点起算在经过了25秒后从1层出发,在85秒后行驶到派生电梯轿厢呼叫的10层后停止。加速度曲线与图8(b)一样能够根据图9(c)求出,载重量能够根据过去的统计数据、例如根据在该时间段或者人流量下的各个楼层的平均乘坐人数等而预测出。因此,即使是在具有尚未响应的分配电梯门厅呼叫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计算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等的预测数据,并且求出载重量的预测值,来按照式(1)计算出功率变化曲线。
以下参照图1对分配方法进行说明。根据各台电梯的服务指标(例如等待时间)来进行功率抑制,使得电梯的服务指标越好,功率抑制量越大。
在图1的预测等待时间计算装置207中计算各台电梯所受理的电梯门厅呼叫的预测等待时间。预测等待时间根据从电梯门厅呼叫的登录时间点起算所经过的时间和提供服务的电梯轿厢到达电梯门厅呼叫的登录楼层的预测到达时间的和来计算。
乘坐人数计算装置208根据当前时间点的电梯轿厢内乘坐人数(根据电梯轿厢的负载值算出)或者从过去的上下电梯人数数据求出的预测乘坐人数来计算各台电梯的电梯轿厢内乘坐人数。预测乘坐时间计算装置209根据各台电梯轿厢到达乘客的目的地楼层(通过电梯轿厢呼叫来判断)的预测到达时间来计算各台电梯的乘客的预测乘坐时间。
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分配指标计算装置210至少根据各台电梯的预测等待时间、各台电梯的乘坐人数、各台电梯的预测乘坐时间中的任一种信息,作为将合计功率抑制值分配给各台电梯时的分配比即分配指标,计算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分配指标。例如,电梯的预测等待时间越长,则将分配指标(分配比)设定得越小,也就是缩小功率抑制值。由此,能够使得对乘客的运行服务质量差、即等待时间长的电梯与其他电梯相比,通过功率抑制进行的运行调整的程度轻,所以能够防止单台电梯以及电梯整体发生服务质量极端下降的情况。
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计算装置211根据功率抑制值分配指标将合计功率抑制值分给各台电梯,并算出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各台电梯的最高速度或者加速度计算装置根据由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计算装置算出的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求出进行运行控制即节能运行时的各台电梯的最高速度、加速度或者停止时间,并将其发送到各台电梯的控制装置。
图4是表示根据预测等待时间计算功率抑制值分配指标时的具体例。图4的表根据图3的状况设定,其合计功率抑制值为120。因此,根据预测等待时间将合计功率抑制值120分配给1号电梯至3号电梯这3台电梯。1号电梯、2号电梯和3号电梯的预测等待时间分别为50秒、5秒和15秒。
计算各台电梯的预测等待时间的比率(相对于合计值的比率)的倒数。例如,针对1号电梯,根据1/{50/(50+5+15)}进行计算,求出其值为1.4。同样算出2号电梯和3号电梯的值分别为14和4.7。接着,针对各台电梯的预测等待时间的比率的倒数,求出相对于其整体的比率。例如,针对1号电梯,根据1.4/(1.4+14+4.7=20.1)进行计算,求出其值为0.07。同样算出2号电梯和3号电梯的值分别为0.7和0.23,该值就是功率抑制值分配指标。在计算时,按照根据预测等待时间的长短,使功率抑制值分配指标变小的方式进行计算。
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分别通过将合计功率抑制值乘以各台电梯的功率分配指标来算出,计算的结果为8、84和28(合计值满足120)。从1号电梯来看,其预测等待时间为50秒,预测等待时间长,所以将1号电梯的功率抑制值设定得较小,设定为8,由此,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因功率抑制而导致电梯运行服务质量下降。此外,由于2号电梯的预测等待时间为5秒,预测等待时间短,所以将其功率抑制值较大,设定为84。
根据各台电梯的等待时间的长短来决定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使得对乘客的运行服务质量平均化(避免运行服务质量产生不平衡),所以从乘客整体来看,各台电梯的运行服务质量不会发生大的不平衡,因此,即使在节能模式下也能够向乘客提供良好的服务。
图5的功率变化曲线根据图4生成,其表示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确定后的各台电梯的功率变化曲线,图中的各台电梯的最高速度发生了变化(在此只变更了速度),各台电梯的功率变化曲线由图5的下侧的3个曲线图表示,合计功率变化曲线由图5的最上方的曲线图表示,合计功率变化曲线始终被控制在阈值以下。
如上所述,由于根据各台电梯的功率变化曲线来求出超出其合计功率的上限值的部分的量,并将该超出量作为功率抑制值分配给各台电梯,通过对各台电梯的最高速度、加速度或者停止时间进行调整以进行节能运行(运转),由此,能够将多台电梯在各个时间点的合计功率切实地抑制在规定值以下,从而能够实现电梯系统的节能化。
此外,由于能够根据图4所示的等待时间这样的各台电梯的运行服务状况来分配超出量,所以能够在限制各台电梯的功率的同时,将各个时间点的对各台电梯的乘客带来的影响控制在适当的状态(能够抑制运行服务质量的不平衡)。
另外,在图1中,以根据预测等待时间、乘坐人数以及预测乘坐时间的组合来计算功率抑制值分配指标的场合为例作了说明,但只要使用这些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就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例如,在根据预测等待时间计算功率抑制值分配指标时,由于等待时间是乘客最为重视的服务指标,所以,通过根据等待时间来决定分配指标,能够在抑制服务不平衡(不满的程度较小)的情况下实现功率调整。
另一方面,在根据乘坐人数计算功率抑制值分配指标时,由于根据受到功率调整影响的人数来决定功率抑制值分配指标,所以能够在功率调整时将大多数人的服务质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在根据预测乘坐时间来计算功率抑制值分配指标时,从图4和图5的2号电梯的功率变化曲线可以知道,在进行功率调整时,最高速度因功率调整而受到限制后,乘坐时间变长,所以,通过功率调整,能够在最容易受到影响的乘坐时间方面将服务质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并且,也可以通过对预测等待时间、乘坐人数和预测乘坐时间中的任意信息进行组合(例如预测等待时间和乘坐人数),使得能够更为详细地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如此,能够在功率调整时将组合的服务质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另外,使用对电梯门厅呼叫的预测到达时间来代替预测等待时间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以下对通过抑制多台电梯的合计功率而实现的节能化进行补充说明。假设大楼受电设备的功率线和变压器等的电阻的合计电阻值为Rt时,由功率线和变压器等的电阻引起的损失以Rt·i2表示。式中的i表示电梯工作时的电流有效值。
将i抑制为70%时,Rt·i2为50%,损失减少一半。实际上,由于速度降低,所以工作时间T变长,但由于T与i大致呈反比,所以,在将i抑制为70%时,能够将考虑到时间因素的损失量Rt·i2·T降低到70%。
所以,通过抑制合计功率,还能够降低由大楼受电设备的电线和变压器等引起的损失,从而能够实现整个系统的节能化。并且,从电力系统侧的发电设备侧来看,由于能够抑制发电量的波动,所以能够在发电效率良好的运行条件下运行,能够对节能化做出贡献。
图6表示与多台电梯系统相应的受电设备的结构。从大楼整体的受电设备向负责所有电梯受电的电梯总受电装置A01供电,通过该电梯总受电装置A01进一步向各个电梯的受电装置(1号电梯A02、2号电梯A04、3号电梯A06)进行供电,并且最终向各台电梯的驱动装置(1号电梯A03、2号电梯A05、3号电梯A07)供电。采用图1所示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实施例时,能够将所有电梯的合计功率始终抑制在规定值以下,所以能够抑制电梯总受电装置的功率容量。例如,以图3和图5为例,在发生了3台电梯同时起动这一最坏的情况时,电梯总受电装置需要450的功率容量,但是,如图5所示,由于能够将该功率容量始终抑制为250,所以能够将功率容量降低为55%。其结果,能够降低受电设备的成本,节约受电设备所需的空间,并且能够使功率进一步平均化,从而能够降低大楼的合同功率。另外,从电力系统侧来看,随着这些大楼的增加,负荷波动变小,CO2排放量低的基本负荷(base load)型发电机的运用变得更为方便。
图7与图1对应,在阈值设定装置206进行阈值设定时,根据来自大楼总功率管理装置300的信号设定适当的阈值。
大楼总功率管理装置300对大楼整体的总功率进行管理,使得总功率始终不超出规定值。例如,1天的用电高峰在下午的1点到2点,在用电高峰的时间段检测大楼整体的总功率,根据该检测值来计算将总功率控制在规定值以下的电梯整体的功率阈值,并将该功率阈值传送到阈值设定装置206,以此来实施功率调整,将各台电梯的功率控制在阈值以下,同时避免对乘客的服务质量下降。
其结果,由于大楼的总功率始终在规定值以下,所以能够降低大楼整体的受电设备的容量,并且还能够降低合同功率。此外,随着这些大楼的增加,负荷波动变小,CO2排放量低的基本负荷型发电机的运用变得更为方便,从而还能够对防止地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做出贡献。
图10与图1对应,在图10中设置有待机电梯检测装置213、待机电梯利用判断装置214、待机电梯的再生功率值计算装置215以及待机电梯再生运行(regenerative operation)指令装置216。
待机电梯检测装置213从各台电梯中检测出没有受理电梯门厅呼叫和电梯轿厢呼叫的处于待机状态(停止状态)的待机电梯。当合计功率抑制值计算装置205因合计功率变化曲线在阈值以上而必须将合计功率抑制在规定值以下时,如果存在有待机电梯,则待机电梯利用判断装置214作出利用待机电梯的判断。
待机电梯的再生功率值计算装置215计算对符合条件的待机电梯进行驱动以进行再生运行时的再生功率值。再生功率值通过计算出功率变化曲线,作为符合条件的时间段的再生功率或者再生功率的最大值而被求出。在具有多台符合条件的待机电梯时,分别计算出多台电梯的各自的再生功率值。
将计算出的再生功率值输入到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计算装置211。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计算装置211将从合计功率抑制值减去由待机电梯的运行产生的再生功率(具有多台待机电梯时为其合计值)而得到的值作为新的合计功率抑制值来算出各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待机电梯再生运行指令装置216在待机电梯利用判断装置214判断为利用待机电梯时,向控制装置传送电梯轿厢的行驶方向和速度的指令,从而使符合条件的处于待机状态的电梯实施再生运行。
在图1和图7所示的系统中,当各台电梯的合计功率变化曲线超过了规定值时,只对各台电梯的速度或者加速度进行调整来控制功率,使得合计功率变化曲线在规定值以下,而在图10所示的系统中,由于利用待机电梯进行再生运行,所以能够在不影响各台电梯的服务质量的情况下降低合计功率。并且,在电梯进行再生运行时,由于电动机成为发电机进行发电,所以能够降低电梯整体的消耗功率。由于待机电梯处于无负荷状态(载重量为零),因此,在使电梯轿厢朝上升方向运行时形成再生运行状态。

Claims (6)

1.一种电梯系统,从大楼整体的受电设备向负责所有电梯受电的电梯总受电装置供电,通过该电梯总受电装置进一步向各个电梯的受电装置进行供电,并且向各台电梯的驱动装置供电,所述电梯系统的特征在于,
检测所述大楼整体的总功率,根据该检测值来计算电梯整体的功率阈值,规定所述各电梯的功率抑制值使得所述电梯总受电装置的功率成为所述阈值以下,基于所述功率抑制值来运行所述电梯,所述功率抑制值被规定成各台所述电梯的预测等待时间越长,则功率抑制值相对于所述功率抑制值的总计值的比率越小。
2.一种电梯系统,从大楼整体的受电设备向负责所有电梯受电的电梯总受电装置供电,通过该电梯总受电装置进一步向各个电梯的受电装置进行供电,并且向各台电梯的驱动装置供电,所述电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大楼总功率管理单元,其检测所述大楼整体的总功率,并根据该总功率的值来计算电梯整体的功率阈值;
功率变化曲线计算装置,其至少根据电梯轿厢的方向、电梯门厅呼叫、电梯轿厢呼叫、乘客人数和大楼的人流量信息中的任一种信息,作为功率变化曲线求出各台电梯的使用功率值的经时性变化;以及
功率抑制值计算装置,其根据对所述功率变化曲线进行合计而得到的合计功率变化曲线计算将合计使用功率值抑制在所述阈值以下的合计功率抑制值,并且作为各台所述电梯的功率抑制值来计算出所述合计功率抑制值,
各台所述电梯根据所述功率抑制值进行运行,所述功率抑制值被规定成各台所述电梯的预测等待时间越长,则功率抑制值相对于所述功率抑制值的总计值的比率越小。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至少根据各台电梯的预测等待时间、各台电梯的乘坐人数以及各台电梯的预测乘坐时间中的任一种信息来算出所述功率抑制值。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通过调整各台电梯的最高速度、加速度或者停止时间来进行所述电梯运行。
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台电梯的使用功率值根据出发时刻的各台电梯轿厢的位置、速度、方向以及电梯行驶到下一个停靠位置的速度、加速度、电梯轿厢的重量、平衡重的重量以及乘客的总重量而算出。
6.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使处于待机状态的所述电梯进行再生运行。
CN201410210204.8A 2009-09-11 2010-07-29 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 Active CN1040583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9922A JP5047246B2 (ja) 2009-09-11 2009-09-11 エレベータの省エネ運行システム
JP2009-209922 2009-09-11
CN201010242117.2A CN102020144B (zh) 2009-09-11 2010-07-29 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
JP2012151997A JP5548735B2 (ja) 2009-09-11 2012-07-06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2117.2A Division CN102020144B (zh) 2009-09-11 2010-07-29 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8307A true CN104058307A (zh) 2014-09-24
CN104058307B CN104058307B (zh) 2015-10-21

Family

ID=515883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0204.8A Active CN104058307B (zh) 2009-09-11 2010-07-29 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
CN201010242117.2A Active CN102020144B (zh) 2009-09-11 2010-07-29 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2117.2A Active CN102020144B (zh) 2009-09-11 2010-07-29 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5047246B2 (zh)
CN (2) CN104058307B (zh)
HK (1) HK115178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2307A (zh) * 2015-12-21 2017-06-2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提示的方法和电梯系统
US10604378B2 (en) 2017-06-14 2020-03-31 Otis Elevator Company Emergency elevator power management
CN114057074A (zh) * 2021-10-30 2022-02-18 广东纵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建筑设计系统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50787A (ja) * 2011-05-31 2012-12-20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2013252953A (ja) * 2012-06-08 2013-12-1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5902057B2 (ja) * 2012-07-11 2016-04-1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5627036B2 (ja) * 2012-08-08 2014-11-1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5951421B2 (ja) * 2012-09-10 2016-07-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5009909A (ja) * 2013-06-26 2015-01-1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WO2017035237A1 (en) 2015-08-24 2017-03-02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JP6745352B2 (ja) * 2016-11-09 2020-08-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制御装置および電源供給の制御方法
JP6584031B1 (ja) * 2018-08-01 2019-10-02 三精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CN109650228A (zh) * 2018-12-29 2019-04-19 湖南轩之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电梯
CN113526413B (zh) * 2021-07-20 2022-10-25 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叉车举升装置及其发电效率控制方法
CN114803746B (zh) * 2022-04-30 2023-08-01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90368A (en) * 1980-11-27 1982-06-05 Hitachi Ltd Controller for group of elevator
JPH04371464A (ja) * 1991-06-20 1992-12-24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1284616A (zh) * 2007-04-13 2008-10-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的功率控制设备
JP2009096582A (ja) * 2007-10-16 2009-05-07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電力調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5166A (en) * 1980-04-30 1981-12-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Controller for power consumption of elevator
JPS57123361U (zh) * 1981-01-28 1982-07-31
JPS5926869A (ja) * 1982-08-02 1984-0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運転制御装置
JP4959124B2 (ja) * 2004-10-12 2012-06-20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07055700A (ja) * 2005-08-22 2007-03-08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制御方法
JP4906377B2 (ja) * 2006-03-22 2012-03-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US20080263095A1 (en) * 2007-04-23 2008-10-23 Porter Iii Gilbert Brackett Method and system for navigating electronic documents us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US7743890B2 (en) * 2007-06-12 2010-06-29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instantaneous peak power consumption in elevator bank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90368A (en) * 1980-11-27 1982-06-05 Hitachi Ltd Controller for group of elevator
JPH04371464A (ja) * 1991-06-20 1992-12-24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1284616A (zh) * 2007-04-13 2008-10-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的功率控制设备
JP2009096582A (ja) * 2007-10-16 2009-05-07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電力調整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2307A (zh) * 2015-12-21 2017-06-2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提示的方法和电梯系统
US10604378B2 (en) 2017-06-14 2020-03-31 Otis Elevator Company Emergency elevator power management
CN114057074A (zh) * 2021-10-30 2022-02-18 广东纵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建筑设计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84117A (ja) 2012-09-27
CN102020144B (zh) 2014-06-11
CN104058307B (zh) 2015-10-21
JP5047246B2 (ja) 2012-10-10
CN102020144A (zh) 2011-04-20
HK1151785A1 (zh) 2012-02-10
JP5548735B2 (ja) 2014-07-16
JP2011057395A (ja) 2011-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0144B (zh) 电梯的节能运行系统
EP2323941B1 (en) Elevator and building power system with secondary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CN101792078B (zh) 电梯轿厢的功率控制设备
CN102131723B (zh) 电梯系统以及控制电梯组的方法
US8794388B2 (en) Elevator group control apparatus
JP5089365B2 (ja) エレベータ蓄電制御装置
JP2009512608A (ja) 停電の際のエレベータ内での乗客の閉じ込めを防止するか又は最小限にとどめる方法及び装置
JP5004133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4724555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以及电梯群管理方法
JP2013071825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3043510B (zh) 电梯控制装置
CN103803362A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02905999A (zh) 限制电梯组合系统的负载的方法以及电梯组合系统
WO2002057171A1 (fr) Ascenseur
JP2005324879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KR101476084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그룹 관리 제어 장치
JP5717301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3946140B (zh)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EP3424857B1 (en) Emergency elevator power management
CN102372198B (zh) 用于电梯的控制装置
JP2000255918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09143687A (ja)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装置及び運転方法
JP6021455B2 (ja) ビル内機器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装置
JP525568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JP2005324888A (ja)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型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781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9781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