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7761B - 带有抽吸装置的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带有抽吸装置的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7761B
CN104047761B CN201410094008.9A CN201410094008A CN104047761B CN 104047761 B CN104047761 B CN 104047761B CN 201410094008 A CN201410094008 A CN 201410094008A CN 104047761 B CN104047761 B CN 1040477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nnel
intercept
internal combustion
combustion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940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47761A (zh
Inventor
L.福尔卡特
M.格雷瑟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4047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7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47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7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15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type
    • F02M35/1017Small engines, e.g. for handheld tools, or model engines; Single cylinder engin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抽吸装置的内燃机,抽吸装置带有空气过滤器和至少一个通道。经由该通道将燃烧空气从空气过滤器的净化侧抽吸至内燃机。抽吸装置具有空气引导接管,在其中引导有通道的至少一个第一截段和第二截段。空气引导接管具有纵向中轴线,其中,燃烧空气在通道的第一截段中在第一流动方向上流动。第一流动方向在纵向中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在通道的第二截段中,燃烧空气在与第一流动方向相反的且在纵向中轴线的方向上取向的第二流动方向上流动。由此可在抽吸装置的结构尺寸紧凑的情况下实现通道的较大的长度。

Description

带有抽吸装置的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抽吸装置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由文件DE 10 2004 056 149 A1已知一种内燃机、即两冲程发动机,其抽吸装置具有空气过滤器以及空气通道和混合物通道。空气通道和混合物通道的长度彼此相协调,以便影响在运行中在通道中构造的压力波。对此,空气通道和混合物通道延长到空气过滤器的净化腔(Reinraum)中。这些通道在空气过滤器的净化腔中在平行于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材料的平面延伸的平面中延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这种类型的抽吸装置(其具有简单且的紧凑的结构)的内燃机。
该目的通过一种按照本发明的抽吸装置的内燃机来实现。
该抽吸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通道,经由其将燃烧空气从空气过滤器的净化侧抽吸至内燃机。在抽吸装置的空气引导接管(Luftfuehrungsstutzen)中引导有通道的至少两个截段。在此,在通道的两个截段中的流动方向分别在纵向中轴线的方向上延伸,其中,在第二截段中的流动方向与在第一截段中的流动方向相反地延伸。通过在这两个截段中的相反的流动方向和流动方向在空气引导接管的纵向中轴线的方向上的取向得到一种紧凑的结构。可在较小的结构空间上实现通道的非常大的长度。因为通道的两个截段在空气引导接管中来引导,通道的这两个截段相对于周围环境的密封较简单。在通道之间的泄漏仅导致,在抽吸装置内抽吸旁通空气。由此可简单地来构造在通道之间的密封。
有利地,空气引导接管延伸通过空气过滤器。由此得到一种较简单的且较紧凑的结构。不仅在空气过滤器的污染侧上而且在其净化侧上可供使用的结构空间能够被用于空气引导接管。当前以空气过滤器来称呼引起污染物分离的过滤材料。有利地,通道的第一和第二截段延伸通过空气过滤器。在空气引导接管中尤其引导有通道的第三截段,其中,在第三截段中的流动方向相应于在第一截段中的流动方向。该通道相应地双重折叠地布置在空气引导接管中。空气过滤器有利地在与空气引导接管的纵向中轴线包围小于90º的角度的平面中延伸。在空气过滤器的平面与空气引导接管的纵向中轴线之间的角度有利地为大约40º至大约80º。通过空气过滤器的平面相对于空气引导接管的纵向中轴线的倾斜,可在较小的结构空间上安置较大的有效过滤面积。空气过滤器有利地是无纺物过滤器。然而,空气过滤器也可以是纸过滤器、例如平褶过滤器(Flachfaltenfilter)。空气过滤器的平面是与空气过滤器所占据的结构空间相交的平面。空气过滤器的平面有利地在中心与空气过滤器的结构空间相交。
当通道的截段在空气引导接管中彼此被空气引导接管的至少一个间壁(Zwischenwand)分开时,得到一种简单的结构。在此有利地在空气引导接管处模制有至少一个间壁。因为在通道的截段中的流动方向在空气引导接管的纵向中轴线的方向上延伸,间壁也大约在该方向上延伸。由此,带有至少一个间壁的空气引导接管可例如以注塑方法由塑料简单地来制造且被从注塑模中脱模。有利地,通道在第一截段中和在第二截段中直地延伸。在第一与第二截段之间有利地布置有转向截段,在其处使流动从第一流动方向偏转到第二流动方向上。在转向截段中相应地发生流动转向180º、即到反方向上。转向截段有利地具有拱曲的转向面。转向面尤其凹状地拱曲。由此尽管流动较强转向,可将流动阻力保持得较小。
当在空气引导接管处布置有盖构件时,得到抽吸装置的一种简单的结构。通道的在空气引导接管中所引导的截段有利地由空气引导接管和盖构件来限制。通道的在空气引导接管中所引导的截段尤其仅由空气引导接管和盖构件来限制。由此得到较小数量的所需单件。由于在通道的第一和第二截段中流动方向的取向,盖构件也可以以注塑方法来制造且也被脱模。当在盖构件处保持有间壁(其伸到空气引导接管中且将通道的两个截段彼此分开)时,得到一种简单的结构。有利地,不仅在空气引导接管处而且在盖构件处模制有间壁。由此使能够以注塑方法制造空气引导构件和盖构件。在与盖构件和空气引导接管分离的一个或多个构件处构造将通道的截段彼此分开的一个或多个间壁然而也可以是有利的。有利地,在盖构件处构造有转向截段。
抽吸装置有利地具有混合物通道(燃料被供给到其中)和空气通道(其用于将扫气预存空气(Spuelvorlagenluft)供给到内燃机的至少一个溢流通道中)。该内燃机相应地是利用扫气预存工作的内燃机、尤其两冲程发动机。有利地,不仅混合物通道而且空气通道在空气引导接管中来引导。由此得到一种简单的、紧凑的结构。具有第一截段和第二截段的通道优选地是混合物通道。然而也可设置成,空气通道具有第一截段和第二截段。也可以是有利的是,不仅空气通道而且混合物通道具有第一和第二截段,在其中流动方向相反地延伸。当空气通道和混合物通道在空气引导接管的端侧处通到空气过滤器的净化侧上时,得到一种简单的结构。
有利地,抽吸装置具有用于供给燃料的化油器。在空气引导接管中有利地引导有补偿通道,其与化油器的补偿接口相连接。该化油器有利地是膜片化油器且补偿接口用于补偿由于空气过滤器的污染而产生的压差。为了避免由于在混合物通道中的脉动燃料可从混合物通道到达补偿通道中,有利地设置成,补偿通道在空气引导接管的端侧处被遮盖且横向于空气引导接管的纵向中轴线通到空气过滤器的净化侧上。在此,补偿通道有利地在背对混合物通道开口的侧面处通到空气过滤器的净化侧上。
当空气通道和混合物通道在化油器中在化油器壳体的共同的通道管(Kanalrohr)中来引导时,得到一种简单的结构。在此,空气通道和混合物通道可通过布置在化油器壳体中的分隔壁至少部分地彼此分开。该化油器有利地布置成使得在通道的第一截段中的流动方向与在化油器中的流动方向包围大于大约45º的角度。有利地,该角度为大于大约75º。
附图说明
在下面根据附图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显示了通过机动锯的示意性的剖示图,
图2显示了图1中的机动锯的内燃机的示意性图示,
图3显示了通过图1中的机动锯的化油器和抽吸装置的剖面,
图4显示了不带空气过滤器的在图3中的箭头IV的方向上图3中的抽吸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显示了沿着图4中的线V-V的剖面,
图6显示了沿着图4中的线VI-VI的剖面,
图7显示了沿着图4中的线VII-VII的剖面,
图8显示了在图3中的箭头IV的方向上图4中的抽吸装置的空气引导接管的侧视图,
图9显示了在图3中的箭头IV的方向上图4中的抽吸装置的盖元件的侧视图,
图10显示了在图8中的箭头X的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11显示了在图9中的箭头XI的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12显示了在图10中的箭头XII的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13显示了在图11中的箭头XIII的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14显示了不带空气过滤器的图4中的抽吸装置的透视图,
图15显示了带有在空气通道和混合物通道中的流动方向的示意性图示的不带空气过滤器的图4中的抽吸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作为对手持式工作器械的实施例显示了机动锯1。代替机动锯1也可设置有其它手持式工作器械,例如切割机、自由切削器、吹风机、树篱剪等。机动锯1具有壳体2,在其处固定有把手3。把手3在该实施例中构造为后部的把手。将把手构造为上部的把手也可以是有利的。附加地,为了在运行中引导机动锯1可设置有未示出的握管(Griffrohr)。
在把手3处可摆动地支承有加速杆4和加速杆锁(Gashebelsperre)5。加速杆用于操作布置在壳体2中的内燃机9。内燃机9驱动锯链7,其环绕地布置在固定在壳体2处的导轨6处。
内燃机9具有抽吸装置10,其包括空气引导构件11和空气过滤器13。空气过滤器13保持在空气引导构件11处。空气过滤器13的净化侧14由机动锯1的壳体2的外罩8限制。在该实施例中,空气过滤器13是无纺物过滤器。然而,空气过滤器13也可以是纸过滤器、例如平褶过滤器。空气过滤器13的其它构造也可以是有利的。为了将燃料供给至经由抽吸装置10所抽吸的燃烧空气设置有化油器15,其布置在空气引导构件11与内燃机9之间。在内燃机9处布置有废气消声器12,废气经由其从内燃机9泄漏到周围环境中。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带有化油器15和空气过滤器13的内燃机9的结构。空气引导构件11为了更简单的表示在图2中未示出。化油器15具有化油器壳体16,其具有通道83。在通道83中可摆动地支承有带有节流轴23的节流阀22。在节流阀22上游可摆动地支承有带有阻流轴25的阻流阀(Chokeklappe)24。通道83被分隔壁27分成空气通道18和混合物通道17。分隔壁27不仅在化油器壳体16中的通道83中而且在化油器15下游延伸。可设置成,分隔壁27仅在节流阀22下游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分隔壁27延长直到空气过滤器13的净化腔14中。
在化油器15中构造有文氏管19,在其区域中主燃料口20通到通道83中。主燃料口20通到混合物通道17中。在主燃料口20下游,在化油器15中多个副燃料口21通到混合物通道17中。燃烧空气和燃料/空气混合物在运行中在从化油器15至内燃机9的流动方向26上流动。
内燃机9具有缸体30,活塞33往复移动地支承在其中。活塞33限制构造在缸体30中的燃烧室31且经由连杆34驱动可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32中的曲轴35。内燃机9构造为两冲程发动机、亦即为单缸发动机。内燃机9具有多个溢流通道36,其分别以溢流窗37通到燃烧室31中。溢流窗37由活塞33控制且在活塞33的下死点的区域中朝向燃烧室31打开而在活塞33的上死点的区域中朝向燃烧室31关闭。
如图2所示,活塞33具有活塞凹部(Kolbentasche)43,其构造为在活塞33的周缘处的凹处。活塞凹部43在活塞33的上死点的区域中连接进气口29(空气通道18以其通在缸体30处)与溢流窗37。混合物通道17以同样由活塞33控制的混合物入口28通到曲轴箱32的内腔中。在此,混合物入口28在活塞33的上死点的区域中朝向曲轴箱32的内腔打开而在活塞33的下死点的区域中朝向曲轴箱32的内腔关闭。
在运行中,当活塞33位于其上死点的区域中时,将燃料/空气混合物从混合物通道17抽吸到曲轴箱32的内腔中。同时,经由活塞凹部43将空气从空气通道18通过溢流窗37预存到溢流通道36中。在活塞在向其下死点的方向上运动时,燃料/空气混合物在曲轴箱32的内腔中被压缩。一旦活塞33朝向燃烧室31打开溢流窗37,预存在溢流通道36中的空气首先从空气通道18中流入燃烧室31中且将由之前的发动机循环在燃烧室31中存在的废气通过出口38从燃烧室31中扫出。接着,新鲜的燃料/空气混合物从曲轴箱32的内腔经由溢流通道36溢流到燃烧室31中。
在活塞33的上行冲程中、即在活塞33在向其上死点的方向上运动时,燃料/空气混合物在燃烧室31中被压缩。在活塞33的上死点的区域中,混合物在燃烧室31中被伸到燃烧室31中的火花塞44点燃。接着的燃烧将活塞33在向其下死点的方向上加速。一旦出口38被活塞33打开,废气从燃烧室31中流出且由预存在溢流通道36中的、在溢流窗37打开之后流入燃烧室31中的空气从燃烧室31中扫出。
经由空气通道18还可将燃料供给至内燃机9。经由空气通道18供给的燃料/空气混合物在此比经由混合物通道17供给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燃料更少。有利地,至少在全负荷时经由空气通道18供给的燃烧空气在很大程度上无燃料。
也可设置有一种内燃机9,其仅具有用于将空气过滤器13的净化侧14与内燃机9相连接的唯一通道。该通道可以是混合物通道,燃料经由化油器或燃料阀被供给给它。然而,该通道也可以是纯粹的空气通道且至内燃机9的燃料供给可经由燃料阀到曲轴箱32的内腔中、到一个或多个溢流通道36中或直接到燃烧室31中实现。
图3详细地显示了抽吸装置10的结构。空气引导构件11将在化油器15中的通道83与空气过滤器13的净化腔14相连接。在空气引导构件11中引导有空气通道18和混合物通道17。空气引导构件11具有空气引导接管63,其外壁(如图4所示)具有大约椭圆形的横截面形状。在空气引导接管63中引导有空气通道18的第一截段45。空气通道18的第一截段45大约平行于、尤其精确地平行于空气引导接管63的纵向中轴线76延伸。空气通道18的第二截段46在空气引导构件11中和在化油器壳体16中来引导。第二截段46横向于空气通道18的第一截段45延伸。在该实施例中,截段45和46彼此大约垂直地取向。空气通道18的第三截段47在连接接管42(其连接化油器15与内燃机9)中来引导。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接管42弹性地来构造。
在空气通道18与混合物通道17之间的分隔壁27(图2)具有第一分隔壁截段39,其模制在空气引导构件11处。第二分隔壁截段40在阻流阀24与节流轴23之间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分隔壁截段40伸至到阻流轴25处。第三分隔壁截段41在节流轴23下游延伸且模制在弹性的连接接管42处。
混合物通道17也具有多个截段,在图3中示出其中的在流动方向上的第三、第四和第五截段。混合物通道17的第三截段50在空气引导构件11的空气引导接管63中大约平行于纵向中轴线76延伸。混合物通道17的第四截段51在化油器壳体16中和在空气引导构件11中延伸。混合物通道17的第四截段51大约平行于空气通道18的第二截段46而横向于混合物通道17的第三截段50延伸。混合物通道17的第五截段52在连接接管42中来引导。
混合物通道17的第三截段50不通到空气过滤器13的净化侧14上、而是相对净化侧14被盖构件55封闭。还如图3所示,空气引导接管63伸过空气过滤器13。空气过滤器13具有平面77,其是空气过滤器13的中间平面。空气过滤器13的平面77与空气引导接管63相交。平面77与空气引导接管63的纵向中轴线76包围小于90º的角度α。有利地,角度α为大约40º至大约80º。在该实施例中,角度α为60º至65º。空气过滤器13的净化腔14由外罩8来限制。火花塞44伸到净化腔14中且相对净化腔14被橡胶元件89分开且保持在其处。在外罩8处布置有保持接管(Haltestutzen)72,其压向空气过滤器13且密封空气过滤器13的净化腔14。保持接管72有利地在空气过滤器13的周缘的大部分上延伸,从而实现良好的密封。
空气引导构件11延长了空气通道18和混合物通道17的有效通道长度。通过通道长度的协调可在内燃机9的整个转速范围上实现以燃料和燃烧空气良好地均匀地供应内燃机9。在此,空气通道18的在空气引导构件11中所引导的长度在该实施例中明显小于混合物通道17的在空气引导构件11中所引导的长度。混合物通道17和空气通道18的其它长度比例然而也可以是有利的。在内燃机9(其仅具有仅仅一个用于供给燃烧空气或燃料/空气混合物的通道)中进行通道长度的协调也可以是有利的,例如以便在通到通道中的燃料口处实现足够用于良好的燃料供应的负压。
图4至7详细地显示了带有布置在其处的盖构件55的空气引导构件11的结构。如图3和4所示,混合物通道17以混合物通道开口73通到空气过滤器13的净化侧14上。混合物通道开口73在图3中布置在绘图平面之前。空气通道18以也在图3中示出的空气通道开口74通到空气过滤器13的净化侧14上。空气通道开口74和混合物通道开口73布置在空气引导接管63的端侧80处。空气引导构件11具有底部90,其限制空气过滤器13的污染腔且环境空气被抽吸到其中。在空气引导构件11处此外构造有用于空气过滤器13的支承面65,其沿着空气过滤器13的边缘延伸。支承面65由部分地断裂的定位边缘66(其将空气过滤器13定位在空气引导构件11处)来限制。在该实施例中,从底部90延伸有两个支撑接管69,空气过滤器13置于其上。也如图4所示,盖构件55具有遮盖壁67,其以下还详细地来说明。
如图5至7所示,盖构件55具有边缘62,其搭接空气引导接管63。在空气通道18的第一截段45中,所抽吸的燃烧空气在流动方向91(其在纵向中轴线76的方向上取向)上流动。在混合物通道17的第三截段50中,燃烧空气在流动方向61(其同样在纵向中轴线76的方向上取向且大约平行于流动方向91延伸)上流动。流动方向61与在化油器15中的流动方向82包围角度β,其有利地大于大约45º、尤其大于大约75º。在该实施例中,角度β为近似90º。还如图5所示,在空气引导构件11处引导有补偿通道57,在其处联接有化油器15的在图3中示出的补偿接口81。
如图6所示,混合物通道17具有第二截段49,其布置在第三截段50上游。在第二截段49中,燃烧空气在流动方向60(其在空气引导接管63的纵向中轴线76的方向上取向且反向于在混合物通道17的第三截段50中的流动方向61延伸)上流动。在混合物通道17的第二截段49与第三截段50之间延伸有转向截段85,在其中使流动从流动方向60转向到流动方向61上。在转向截段85中相应地实现流动方向转向大约180º。在盖构件55处构造有转向面53,其凹状拱曲地延伸且使流动转向。
混合物通道17的第二截段49由模制在盖构件55处的间壁56来限制。间壁56也在图7中示出。间壁56将混合物通道17的第一截段48与第二截段49分开。在第一截段48中,所抽吸的燃烧空气在流动方向59(其在纵向中轴线76的方向上取向并且在第三流动方向61的方向上而反向于第二流动方向60延伸)上流动。第一截段48经由混合物通道开口73与空气过滤器(图3)的净化侧14相连接。也如图7所示,在第一截段48与第二截段49之间布置有转向截段84,在其中使流动从流动方向59转向到流动方向60上、即转向大约180º。在空气引导构件11处模制有转向面54,其凹状拱曲且使流动转向。间壁56与转向面54具有间距,使得在截段48与49之间形成连接口75。
如图6所示,补偿通道57在空气引导构件11中来引导且在补偿开口58处通到空气过滤器13的净化侧14上。补偿开口58被遮盖壁67遮盖且向背对混合物通道开口73的侧面打开,也如图4所示。补偿通道57还在图8中示出。
如图4、5和15所示,空气通过空气通道开口74流动到空气通道18的第一截段45中、在空气引导构件11中被转向大约90º且然后流入化油器15中。用于混合物通道17的燃烧空气通过混合物通道开口73流入混合物通道17的第一截段48(图7)中、在第一转向截段84处被转向大约180º且通过混合物通道17的第二截段49在向盖构件55的方向上流动。在盖构件55处使流动重新转向大约180º且然后在混合物通道17的第三截段50中在流动方向61上流动远离盖构件55,如图6所示。如图5所示,流动然后被空气引导构件11转向角度β且流入化油器15中。在图15中,通过混合物通道17的燃烧空气的流动方向示意性地通过箭头94来表示而通过空气通道18的流动示意性地通过箭头95来表示。在图15中还绘出在通道17和18中的截段48、49、50、45中的流动方向59、60、61、91。
在第一转向截段84中和在第二转向截段85中的转向在该实施例中彼此垂直的且与在图6和7中的剖切平面相应的平面中实现。第一截段48和第二截段49并排地处于在图7中所示的第一剖切平面中而第二截段49和第三截段50并排地处于在图6中所示的第二剖切平面中。如图4所示,这两个剖切平面有利地彼此垂直地取向且有利地平行于空气引导接管63的纵向中轴线76。通过截段48、49和50的该布置得到一种紧凑的结构。
图8至13详细地显示了空气引导构件11和盖构件55的结构。混合物通道17和空气通道18在化油器15下游仅由带有分别模制在空气引导接管64和盖构件55处的壁的空气引导接管63和盖构件55来限制。空气引导构件11和盖构件55构造成使得其可由塑料以注塑方法简单地来制造。图8显示了在空气引导接管63中通道17、18的截段48、49、50的布置。补偿通道57在空气引导接管63中在侧面来引导。空气引导接管63的留下的横截面划分成大约四个等大的横截面面积部分,在其中分别布置有截段48、49、50和45中的一个。也如图6所示,截段49和50相对于空气过滤器13的净化侧14被盖构件55的壁92遮盖。转向面53布置在壁92处。
尤其如图4所示,截段45和48朝向空气过滤器13的净化腔14敞开。截段48和49通过在图8中以虚线绘出的间壁56彼此分开。间壁56模制在盖构件55处。截段49和50通过间壁86彼此分开。截段45和50被间壁87彼此分开而截段45和48被间壁88分开。截段50和45通过间壁93与补偿通道57分开。间壁86、87、88和93是空气引导接管63的部分且与空气引导构件11一件式地来构造。也如图8所示,空气引导接管63具有槽78和79,在其中来引导盖构件55的间壁56。通过在槽78和79中引导壁56得到一种稳定的布置和在混合物通道17的截段48与49之间的足够好的密封。
如图10所示,空气引导接管63具有卡锁鼻64。盖构件55可被卡锁在卡锁鼻64处。图11和13也显示了间壁56在盖构件55处的布置。盖构件55具有边缘62,其搭接空气引导接管63(图5至7)。间壁56超过边缘62伸入空气引导接管63中。还在图9、11和13中详细地示出遮盖壁67的设计。如图10所示,空气引导构件11具有抽吸口68,其将由底部90(图8)和空气过滤器13(图3)所限制的内腔与周围环境相连接。图12显示了空气引导构件11的化油器联接面70,化油器15被布置在其处。此外示出定位边缘66的设计。此外,图10显示了固定开口71,经由其可将带有化油器15的空气引导构件11固定在壳体2处。盖构件55在空气引导接管63处的布置也在图14中示出。还如图14所示,盖构件55贴靠在支承面65处且由此附加地定位在空气引导构件11处。

Claims (21)

1.一种带有抽吸装置(10)的内燃机,其中,所述抽吸装置(10)具有空气过滤器(13)和至少一个通道,经由所述通道将燃烧空气从所述空气过滤器(13)的净化侧(14)抽吸至所述内燃机(9),其中,所述空气过滤器(13)是引起污染物分离的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装置(10)具有空气引导接管(63),在其中引导有所述通道的至少一个第一截段(48)和第二截段(49),其中,所述空气引导接管(63)具有纵向中轴线(76),其中,所述燃烧空气在所述通道的第一截段(48)中在第一流动方向(59)上流动,所述第一流动方向(59)在所述纵向中轴线(76)的方向上延伸,且其中,所述燃烧空气在所述通道的第二截段(49)中在与第一流动方向(59)相反的且在所述纵向中轴线(76)的方向上取向的第二流动方向(60)上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引导接管(63)延伸通过所述空气过滤器(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不仅在所述空气过滤器(13)的污染侧上而且在所述空气过滤器(13)的净化侧(14)上可供使用的结构空间被用于所述空气引导接管(6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第一截段(48)和第二截段(49)延伸通过所述空气过滤器(13)并且在所述空气引导接管(63)中引导有所述通道的第三截段(50),其中,在所述第三截段(50)中的流动方向(61)相应于在所述第一截段(48)中的流动方向(5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器(13)在平面(77)中延伸,所述平面(77)与所述空气引导接管(63)的纵向中轴线(76)包围小于90º的角度(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截段(48,49,50)在所述空气引导接管(63)中彼此被至少一个间壁(56,86,87,88)分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在所述第一截段(48)中且在所述第二截段(49)中直地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截段(48)与所述第二截段(49)之间布置有转向截段(8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向截段(84,85)处布置有拱曲的转向面(53,5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引导接管(63)处布置有盖构件(55)并且所述通道的在所述空气引导接管(63)中所引导的截段(48,49,50)由所述空气引导接管(63)和所述盖构件(55)来限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构件(55)处保持有间壁(56),其伸到所述空气引导接管(63)中且将所述通道的两个截段(49,50)彼此分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壁(56)在所述空气引导接管(63)处的至少一个槽(78,79)中来引导。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构件(55)处构造有转向截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装置(10)具有混合物通道(17),燃料被供给到其中,并且所述抽吸装置(10)具有空气通道(18),其用于将扫气预存空气供给到所述内燃机(9)的至少一个溢流通道(36)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物通道(17)和所述空气通道(18)在所述空气引导接管(63)中来引导。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第一截段(48)和所述第二截段(49)的所述通道是所述混合物通道(17)。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道(18)和所述混合物通道(17)在所述空气引导接管(63)的端侧(80)处通到所述空气过滤器(13)的净化侧(14)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装置(10)具有用于供给燃料的化油器(15)。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引导接管(63)中引导有补偿通道(57),其与所述化油器(15)的补偿接口(81)相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通道(57)在所述空气引导接管(63)的端侧(80)处被遮盖且横向于所述空气引导接管(63)的纵向中轴线(76)通到所述空气过滤器(13)的净化侧(14)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装置(10)具有混合物通道(17),燃料被供给到其中,并且所述抽吸装置(10)具有空气通道(18),其用于将扫气预存空气供给到所述内燃机(9)的至少一个溢流通道(36)中,所述空气通道(18)和所述混合物通道(17)在所述化油器(15)中在化油器壳体(16)的共同的通道管(83)中来引导。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道的第一截段(48)中的流动方向(59)与在所述化油器(15)中的流动方向(82)包围大于45º的角度(β)。
CN201410094008.9A 2013-03-15 2014-03-14 带有抽吸装置的内燃机 Active CN1040477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004875.3 2013-03-15
DE102013004875.3A DE102013004875A1 (de) 2013-03-15 2013-03-15 "Verbrennungsmotor mit einer Ansaug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7761A CN104047761A (zh) 2014-09-17
CN104047761B true CN104047761B (zh) 2018-07-10

Family

ID=51418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94008.9A Active CN104047761B (zh) 2013-03-15 2014-03-14 带有抽吸装置的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94342B2 (zh)
CN (1) CN104047761B (zh)
DE (1) DE102013004875A1 (zh)
RU (1) RU2647174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6524B2 (ja) 2015-06-24 2019-08-07 株式会社やまびこ 層状掃気式2サイクル内燃エンジン用のエアクリーナ
US10619607B2 (en) * 2016-09-20 2020-04-14 Mtd Products Inc Air box assembly for an outdoor power tool
DE102020119158A1 (de) * 2020-07-21 2022-01-27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Vergaser und Zweitaktmotor mit einem Vergase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9216A (zh) * 2004-11-20 2006-05-31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二冲程发动机
CN101078383A (zh) * 2006-05-23 2007-11-28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内燃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96317A (en) * 1943-03-25 1946-03-12 Bristol Aeroplane Co Ltd Air intake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JP2571975Y2 (ja) * 1992-06-26 1998-05-20 株式会社共立 エンジン吸気取入構造
AU3201200A (en) * 2000-01-14 2001-07-24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Two-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814032B2 (en) * 2001-12-25 2004-11-09 Niigata Power Systems Co., Ltd. Dual fuel engine
JP3535506B2 (ja) * 2002-12-19 2004-06-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吸気制御装置
JP3722807B2 (ja) * 2003-03-28 2005-11-3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
JP5088955B2 (ja) * 2008-02-04 2012-12-05 株式会社やまびこ 層状掃気式2サイクル内燃エンジン用エアクリーナ
DE102009053433A1 (de) * 2009-11-17 2011-05-19 Daimler Ag Saugrohrabschnitt und Sauganlage
EP2625414B1 (en) * 2010-08-20 2014-12-17 Husqvarna Zenoah Co., Ltd. Air supply apparatus for two-stroke combustion engine
TWI434992B (zh) * 2012-01-19 2014-04-21 Micro Sutures & Golden Tech Co Ltd Vehicle diversio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E102012010584A1 (de) * 2012-05-21 2013-11-21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mit einem Verbrennungsmotor und einem Luftfilt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9216A (zh) * 2004-11-20 2006-05-31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二冲程发动机
CN101078383A (zh) * 2006-05-23 2007-11-28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内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7761A (zh) 2014-09-17
US9194342B2 (en) 2015-11-24
RU2647174C2 (ru) 2018-03-14
DE102013004875A1 (de) 2014-09-18
US20140261277A1 (en) 2014-09-18
RU2014108534A (ru) 2015-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90204B2 (en) Carburetor arrangement
US6440200B1 (en) Evaporated fuel discharge preventing apparatus
CN100436772C (zh) 进气装置
JP2007315394A (ja) 内燃エンジン
US8733318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2007102428A1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CN1651749A (zh) 用于小型内燃机的带有活性炭筒的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
CN104047761B (zh) 带有抽吸装置的内燃机
CN1452688A (zh) 两冲程内燃机
US6962132B2 (en) Intake arrangement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682075B2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US20210254544A1 (en) Two-stroke engin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two-stroke engine
US6668770B2 (en) Two-stroke interal combustion engine
JP5957217B2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H1182197A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US8616164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6401672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a choke flap arranged in an air filter housing
US8746191B2 (en) Two-stroke engine having an intake arrangement
EP1169556B1 (en) Two-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401673B2 (en) Two-stroke engine having a bypass branching from an air filter housing
JP3903668B2 (ja) 船外機のegr装置
US20240125293A1 (en) Handheld work apparatus and deflection bowl for its combustion engine
CN102400782B (zh) 手操纵式工作器械
US20010018901A1 (en) Two-stroke engine
US6918359B2 (en) Rigid connecting du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