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2661A - 一种艾叶油透皮贴剂、制备方法及贴剂中活性成分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艾叶油透皮贴剂、制备方法及贴剂中活性成分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2661A
CN104042661A CN201410283003.0A CN201410283003A CN104042661A CN 104042661 A CN104042661 A CN 104042661A CN 201410283003 A CN201410283003 A CN 201410283003A CN 104042661 A CN104042661 A CN 104042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ium artemisiae
artemisiae argyi
transdermal patch
oleum folium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30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42661B (zh
Inventor
葛月宾
李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28300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426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42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2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42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2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艾叶油透皮贴剂、制备方法及贴剂中活性成分检测方法。该透皮贴剂包括背衬材料、含药层和保护膜,含药层包括保湿剂、填充剂、贴剂骨架、交联调节剂、交联剂、增粘剂、乳化剂和艾叶油。该贴剂药物渗透率高,粘附力好无刺激。贴剂制备方法是分别制备由交联剂、交联调节剂、保湿剂和贴剂骨架构成的保湿剂相;由艾叶油、乳化剂超纯水、填充剂、增粘剂构成的水相;水相缓慢加入保湿剂相搅拌混匀获得胶体涂布于背衬材料,贴上保护膜,放置固化6-12h即可。本发明的测定艾叶油透皮贴剂中药理活性成分的方法,是采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流动相为N2,流速0.7mL·min-1,能准确测定桉油精、樟脑和龙脑含量。

Description

一种艾叶油透皮贴剂、制备方法及贴剂中活性成分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艾叶油透皮贴剂、制备方法及贴剂中活性成分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经皮给药系统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在国内,经皮给药系统统称为贴片或贴剂。近年来,经皮给药系统发展迅速,品种数量增长日新月异,不仅引起医药科学家的关注,也受到了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的欢迎。临床实践证明,经皮给药系统具有诸多优点,例如通过避免“肝首过效应”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降低血药浓度的峰谷,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艾叶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黄酮、桉叶烷和三萜类成分。艾叶含挥发油0.45%-1.00%,其化学成分复杂,且各成分含量随产地及提取方式的不同有很大差异。江丹等对5个地方品种的艾叶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依次为,湖北蕲春:1,8-桉叶油素、3-侧柏酮、4a,R-反式-7-[1-异亚丙基]-4a-甲基-1-亚甲基十氢化萘、龙脑、4-甲基-1-[1-甲乙基]-3-环己烯醇;河北安国:1,8-桉叶油素、1,7,7-三甲基二环[2,2,1]庚-2-酮、4-甲基-1-[1-甲乙基]-3-环己烯醇、龙脑、α-4-甲基-3-环己烯醇;安徽霍山:3-侧柏酮、1,8-桉叶油素、石竹烯氧化物、2-胺基苯乙醇、石竹烯;江西樟树:1,8-桉叶油素、1,7,7-三甲基二环[2,2,1]庚-2-酮、龙脑、石竹烯氧化物、顺式-5-[1-甲基乙烯基]-2-甲基-2-环己烯醇;山东鄄城:1,8-桉叶油素、[1α,3α,5α]-1-[甲基乙基]-4-亚甲基双环-[3,1,0]己-3-醇、龙脑、1-[1-甲乙基]4-亚甲基-双环[3,1,0]-十六-2-烯、[1α,3α,5α]-4-亚甲基-1-[1-甲乙基]-双环[3,1,0]已-3-酮(丹江等,不同品种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9年10月第4卷第5期)。
艾叶挥发油(简称艾叶油)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已知其有镇咳平喘、护肝利胆、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然而目前艾叶油主要被制备成软胶囊、滴丸、纳米乳等剂型,影响其药效发挥,虽有少量透皮贴剂剂型,但配方均较简单,在粘附力、内聚力和渗透性等性能方面表现欠佳,仍需不断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临床上用于抗炎止痛、活血化瘀(关节炎、肌肉疼痛、静脉炎等)的艾叶油透皮贴剂,充分发挥药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艾叶油透皮贴剂,包括背衬材料、含药层和保护膜,其中含药层包括保湿剂、填充剂、贴剂骨架、交联调节剂、交联剂、增粘剂、乳化剂和艾叶油。
透皮贴剂的背衬材料可以选用洁净的无纺布等常规材料,保护膜可以选用常规的塑料薄膜或聚乙稀薄膜。
优选地,上述艾叶油透皮贴剂中,保湿剂为甘油、丙二醇或聚乙二醇400;所述填充剂为高岭土;所述贴剂骨架为聚丙烯酸钠NP-700;所述交联调节剂为乙二胺四乙酸钠盐;所述交联剂为甘羟铝;所述增粘剂为聚维酮PVP-K90、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或卡波姆;所述乳化剂为吐温。
更优选地,上述艾叶油透皮贴剂中,所述保湿剂为甘油,所述增粘剂为聚维酮PVP-K90。
优选地,本发明的艾叶油透皮贴剂,含药层各成分重量份数为:保湿剂20-40,填充剂2-6,贴剂骨架4-8,交联调节剂0.03-0.09,交联剂0.1-0.4,增粘剂1-3,乳化剂1-4,艾叶油2.5-10。
优选地,含药层各成分重量份数为:保湿剂30,填充剂5,贴剂骨架5,交联调节剂0.03,交联剂0.2,增粘剂1.5,乳化剂2.5,艾叶油10。
更优选地,按重量计,含药层包括甘油30份,高岭土5份,聚丙烯酸钠NP-7005份,乙二胺四乙酸钠盐0.03份,甘羟铝0.2份,聚维酮PVP-K901.5份,吐温2.5份,艾叶油10份。
优选地,上述艾叶油透皮贴剂,含药层还包括pH值调节剂。
更优选地,上述艾叶油透皮贴剂,pH值调节剂为0.1-0.3重量份的酒石酸。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艾叶油透皮贴剂的制备方法,是将交联剂和交联调节剂加入保湿剂中搅拌分散,再加入贴剂骨架搅拌均匀构成保湿剂相;将艾叶油与乳化剂混匀,再加入与艾叶油等体积的超纯水使其乳化,再加水稀释至需要量,将填充剂、增粘剂依次加入其中搅拌混匀,作为水相;将水相缓慢加入保湿剂相搅拌混匀获得胶体,胶体涂布于背衬材料,贴上保护膜,放置固化6-12h;
含有pH值调节剂时,pH值调节剂在填充剂前加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测定艾叶油透皮贴剂中药理活性成分的方法,是采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流动相为N2,流速0.7mL·min-1;所述药理活性成分为桉油精、樟脑和/或龙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艾叶油透皮贴剂,能够充分发挥药物效果,通过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对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的影响和对冰水浴所致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学影响,证明含艾叶油高、中、低剂量的透皮贴剂组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作用、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作用以及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作用。同时,也能通过有效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低、中切变率、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全血低切还原粘度来达到抗凝血作用效果。进一步证明,艾叶油透皮贴剂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抗炎及活血化瘀作用,效果明显优于灌胃给药。
本发明提供的艾叶油透皮贴剂制备方法,简单高效,更适合于工厂化实施,所制得的产品在粘附力、内聚力和渗透性等方面均表现出有一的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测定艾叶油透皮贴剂中药理活性成分的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桉油精、樟脑、龙脑在艾叶油透皮贴剂中的含量测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的艾叶油透皮贴剂。
图2为本发明中艾叶油透皮贴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Mean±SEM,n=10)的结果,注:与空白溶剂对照组比较**P<0.01,***P<0.001。
图3为本发明中艾叶油透皮贴剂对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Mean±SEM,n=10)的结果,注:与空白溶剂对照组比较**P<0.01,***P<0.001。
图4为本发明中艾叶油透皮贴剂对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的影响(Mean±SEM,n=10)的结果,注:与空白溶剂对照组比较**P<0.01,***P<0.001。
图5为本发明中艾叶油透皮贴剂三种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即桉油精、樟脑、龙脑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图谱,A为混合对照品,B为阴性对照品,C为艾叶油透皮贴剂。
图6为本发明中艾叶油透皮贴剂三种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即桉油精、樟脑、龙脑的经皮渗透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艾叶油透皮贴剂制备
将甘羟铝0.4份和乙二胺四乙酸钠盐0.09份加入丙二醇40份中搅拌分散,再加入聚丙烯酸钠NP-7008份,搅拌均匀构成保湿剂相;将艾叶油10份与吐温4份混匀,再加入与艾叶油等体积的超纯水使其乳化,再加水稀释至需要量,将高岭土6份、明胶3份依次加入其中搅拌混匀,作为水相;将水相缓慢加入保湿剂相搅拌混匀获得胶体,胶体涂布于洁净无纺布,贴上保护膜,放置固化12h,获得艾叶油透皮贴剂。
实施例2 艾叶油透皮贴剂的制备与处方优化(单因素考察试验)
1、处方组成
本实施例试验处方分为7组:基础组:保湿剂(甘油)、填充剂(高岭土)、贴剂骨架(NP-700)、交联调节剂(EDTA-2Na)、交联剂(甘羟铝)、增粘剂(PVP-K90)、pH值调节剂(酒石酸)的基质重量百分含量为30%:5%:5%:0.05%:0.3%:2%:0.2%。
分别以保湿剂(甘油)、填充剂(高岭土)、贴剂骨架(NP-700)、交联调节剂(EDTA-2Na)、交联剂(甘羟铝)、增粘剂(PVP-K90)以及pH值调节剂(酒石酸)基质含量为变量,贴剂其他辅料基质含量比例不变,制备处方基质样品。
2、制备工艺:将规定量的甘羟铝、EDTA-2Na分散在甘油中搅拌5分钟,再加入NP-700搅拌均匀作为甘油相(即保湿剂相)。将规定量的艾叶油与吐温-80搅拌混匀,加入与艾叶油等量的超纯水使其乳化,再加水稀释至规定量,将酒石酸、高岭土、PVP-K90依次其中加入搅拌15分钟混匀,作为水相。然后将水相缓慢加入甘油相搅拌30分钟,将胶体涂布于长8cm宽5cm的无纺布上,贴膜,放置8小时固化。
3、单因素考察方法:对上述7组贴剂,进行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渗透性和内聚力的考察,并进行质量综合评分。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了经皮给药贴剂的粘附力方法(附录XJ)。所述的贴膜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1)本发明中对粘附力的三个指标即初黏力、持黏力和剥离强度设定了三个评定标准。初黏力设定的标准:样品的初黏力评分=10×(10-∣A-10∣),其中A表示钢球号,满分100,分数越高代表贴剂的初黏力越符合质量要求。持黏力设定的标准:测定试验达规定时间(1h)时供试品未脱落时样品的持黏力评分=100-5×s其中s表示位移值,单位是cm;在规定时间内(<1h)供试品脱落时样品的持黏力评分=70×t/60其中t指时间值,单位为min,结果分数越高持黏力越符合贴剂质量要求,满分为100。剥离强度设定的标准:样品的剥离强度评分=100-∣F-150∣其中F表示力值,单位是N,结果分数越高,剥离强度越符合贴剂质量要求,满分100。
(2)贴剂的内聚力即基质本身的强度。本发明中,制备好的样品放置24小时。我们把贴剂的内聚力评定设为三个等级,满分为100,即当揭除贴在皮肤上的贴剂时,若膏面破坏导致基质玷污皮肤则分数在10~30之间,破坏程度越大分数越低;若基质脱离背衬但为沾污皮肤则分数在40~70,脱离程度越大分数越低;若膏面均匀,不脱离背衬则分数在80~100,膏面约均匀完整分数越高。
(3)渗透性是指制备好的样品放置24小时后背衬即无纺布的浸湿程度,满分为100,浸湿程度越大,分数越低,分数越高,越符合贴剂要求贴剂总分评价标准是针对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内聚力和渗透性五项考察分数而设定的,来评价贴剂的综合考察结果。评价总分等于70%(初黏力分数+持黏力分数+剥离强度分数)/3+30%(渗透度分数+强度分数)/2。
(4)贴剂总分评价标准是针对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内聚力和渗透性五项考察分数而设定的,来评价贴剂的综合考察结果。评价总分等于70%(初黏力分数+持黏力分数+剥离强度分数)/3+30%(渗透度分数+强度分数)/2。
4、单因素考察结果:第一组甘油的基质含量比例依次为20%、25%、30%、35%、40%和45%,贴剂质量评价总分依次为65.0、79.0、84.5、80.0、69.5和38.8。第二组高岭土的基质含量比例依次为2%、3%、4%、5%、6%和7%,贴剂质量评价总分依次为70.8、78.5、84.5、84.0、69.0和58.0。第三组NP-700的基质含量比例依次为3%、4%、5%、6%、7%和8%,贴剂质量评价总分依次为64.5、79.5、84.5、82.5、79.0和78.5。第四组EDTA的基质含量比例依次为0.01%、0.03%、0.05%、0.07%、0.09%和0.11%,贴剂质量评价总分依次为58.8、81.5、84.5、82.5、80.5和64.8。第五组甘羟铝的基质含量比例依次为0.1%、0.2%、0.3%、0.4%、0.5%和0.6%,贴剂质量评价总分依次为82.5、83.5、84.5、76.0、75.5和75.0。第六组PVP-K90的基质含量比例依次为0.5%、1%、1.5%、2%、2.5%和3%,贴剂质量评价总分依次为57.0、82.5、82.0、84.5、81.0和75.5。第七组酒石酸的基质含量比例依次为0.05%、0.1%、0.15%、0.2%、0.25%和0.3%,贴剂质量评价总分依次为68、78、80.5、84.5、86.0和57.3。
上述七组试验最佳含量比质量评价总分见下表1。
表1 单因素考察最佳基质比质量评价总分
甘油 高岭土 NP-700 EDTA 甘羟铝 PVP-K90 酒石酸
基质比% 30 4 5 0.05 0.3 2 0.25
评价总分 84.5 84.5 84.5 84.5 84.5 84.5 86
从单因素对贴剂的考察结果看:分别是保湿剂(甘油)比例为30%,填充剂(高岭土)比例为4%,基质骨架(NP-700)比例为5%,交联调节剂(EDTA)比例为0.03%,交联剂(甘羟铝)比例为0.3%,增粘剂(PVP-K90)比例为2%,pH调节剂(酒石酸)比例为0.25%时,贴剂综合评价总分最高,膏面完整均匀,背衬干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均符合质量标准。由于高岭土对挥发油有较好的稳定作用,在基质中比例分别为4%与5%时得分差异不大且价格低廉,故正交实验时高岭土比例取5%。而在基质比例中分别为1.5%与2%的PVP-K90以及0.2%与0.25%的酒石酸得分亦相差不大,但考虑到节约成本问题,选用PVP-K90与酒石酸的比例分别为1.5%与2%。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上述基质辅料的用量范围,确定聚维酮PVP-K90、酒石酸、高岭土的含量分别为1.5%、2%、5%。
实施例3 艾叶油透皮贴剂的制备与处方优化(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
(1)水平表见表2
表2 因素水平表
(2)处方组成:除去上述四个水平因素,其它基质成分按照实施例2基础组,并根据表3基质组合。
(3)制备工艺:同实施例2。
(4)正交实验结果和分析:见表3,表4和表5,结果证明,此次正交实验四因素的最佳组合为:A2B2C2D1即甘油30%、NP-7005%、甘羟铝0.3%、EDTA0.03%。经单因素实验与正交试验最终确定优化处方的辅料用量为保湿剂甘油30%、水凝胶贴剂骨架聚丙烯酸钠NP-7005%、交联剂甘羟铝0.3%、交联调节剂EDTA0.03%、增粘剂聚维酮PVP-K901.5%、pH调节剂酒石酸2%、填充剂高岭土5%、乳化剂吐温-804%及艾叶油10%,其余为水。按此比例,按本发明方法配制得到的艾叶油透皮贴剂外观为乳白色,成型性好,能反复粘贴,其初粘力、持粘力、180度剥离强度、内聚力和渗透性均合格。
表3 实验得分表
表4 正交试验结果表
表5 方差分析表
实施例4 艾叶油透皮贴剂的抗炎药理活性试验(艾叶油透皮贴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材料:艾叶油透皮贴剂;苦味酸;扶他林乳胶剂;二甲苯;剃刀;打孔器;电子天平;SPF级昆明种小鼠,(18-22g,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方法:雄性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以苦味酸标记,即空白对照组(给予75%乙醇);阳性对照组(给予扶他林乳胶剂相当于双氯芬酸二乙胺100mg/kg);含艾叶油高、中、低剂量的透皮贴剂外用给药组(分别按艾叶挥发油1.0mL/kg、0.5mL/kg、0.25mL/kg的剂量计算制备透皮贴剂)。给药前用剃刀对全部小鼠进行腹部脱毛处理,分别于动物脱毛区域涂抹或外贴给药100μL,一天一次,连续给药3天。末次给药0.5h后用二甲苯给小鼠右耳致炎,每只给予二甲苯40μL,正反两面各20μL,左耳作对照不做处理。致炎1h后将小鼠脱颈处死,沿耳廓基线剪下双耳并重叠对齐,用打孔器靠近耳廓打下直径8mm圆耳片,用电子天平称重,计算肿胀率。肿胀率=(右耳重-左耳重)/左耳重×100%。实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Mean±SEM)来表示,运用Origin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ANOVA检测,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图2,相对于空白组的实验结果,含艾叶油高、中、低剂量的透皮贴剂组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作用。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实施例5 艾叶油透皮贴剂的抗炎药理活性试验(艾叶油透皮贴剂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材料:艾叶油透皮贴剂;扶他林乳胶剂;角叉菜胶;生理盐水;剃刀;SD大鼠,(160-200g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方法: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以苦味酸标记,即空白对照组(给予75%乙醇);阳性对照组(给予扶他林乳胶剂相当于双氯芬酸二乙胺50mg/kg);含艾叶油高、中、低剂量的透皮贴剂外用给药组(分别按艾叶挥发油0.5mL/kg,0.25mL/kg,0.125mL/kg的剂量计算制备透皮贴剂);艾叶油灌胃组(0.25mL/kg)。给药前对除灌胃组外的全部大鼠进行腹部脱毛处理,分别于脱毛区域涂抹给药、外贴给药及灌胃给药,一天一次,连续给药3天。末次给药后马上给大鼠右脚脚踝做好标记,用体积法测出右脚致炎前体积。给药1h后给每只大鼠右足跖皮下注射0.2mL1%角叉菜胶的生理盐水溶液进行致炎处理,再分别于致炎后1h,2h,4h,6h测定右脚致炎后体积,计算肿胀率。肿胀率=(致炎后体积-致炎前体积)/致炎前体积×100%。实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Mean±SEM)来表示,运用Origin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ANOVA检测,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图3,相对于空白组的实验结果,含艾叶油高、中、低剂量的透皮贴剂组均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耳肿胀作用。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实施例6 艾叶油透皮贴剂的抗炎药理活性试验(艾叶油透皮贴剂对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的影响)
材料:艾叶油透皮贴剂;苦味酸;扶他林乳胶剂;醋酸;生理盐水;剃刀;注射器;分光光度计;SPF级昆明种小鼠,(18-22g,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方法:昆明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以苦味酸标记,即空白对照组(给予75%乙醇);阳性对照组(给予扶他林乳胶剂相当于双氯芬酸二乙胺100mg/kg);含艾叶油高、中、低剂量的透皮贴剂外用给药组(分别按艾叶挥发油1.0mL/kg、0.5mL/kg、0.25mL/kg的剂量计算制备透皮贴剂);艾叶油灌胃组(0.5mL/kg)。给药前对全部小鼠进行腹部脱毛处理,分别于动物脱毛区域涂抹、外贴给药100μL,一天一次,连续给药3天。末次给药1h后给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0.2mL浓度为0.5%的伊文思兰生理盐水溶液,然后立即腹腔注射0.2mL的0.6%醋酸,30min后,脱颈处死小鼠。将5mL生理盐水注入腹腔,揉晃1min,重新吸出洗液,在1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用722型分光光度计在590nm处测定吸光度。实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Mean±SEM)来表示,运用Origin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ANOVA检测,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图4,相对于空白组的实验结果,含艾叶油高、中、低剂量的透皮贴剂组均能明显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实施例7 艾叶油透皮贴剂的血液流变学药理活性试验(艾叶油透皮贴剂对冰水浴所致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学影响)
材料:艾叶油透皮贴剂;阿司匹林;盐酸肾上腺注射液;肝素钠生理盐水;水合氯醛;注射器;SD大鼠,(160-200g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方法: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以苦味酸标记,即空白对照组(0.5%CMC-Na溶液);模型组(0.5%CMC-Na溶液);阳性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200mg/kg);含艾叶油低、中、高剂量的透皮贴剂给药组(分别按艾叶挥发油0.5mL/kg、0.25mL/kg、0.125mL/kg的剂量计算制备透皮贴剂)。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5天。末次给药前12小时分别给除空白组外的所有大鼠皮下注射0.8mL/kg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2h后冰水浴4min,2h后重复皮下注射0.8mL/kg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末次给药1h后,以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对所有大鼠进行深度麻醉,并用1%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润洗过的5mL注射器对其腹主动脉取血5mL,于取血后4h内测其血液流变学参数。实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Mean±SEM)来表示,运用Origin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ANOVA检测,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1,相对于空白组的实验结果,艾叶油也能通过有效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低、中切变率、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全血低切还原粘度来达到抗凝血作用效果。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表6 艾叶油透皮贴剂对冰水浴所致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学影响(Mean±SEM,n=10)
注:与空白溶剂对照组比较**P<0.01,***P<0.001;与阳性药组比较#P<0.05,##P<0.01,###P<0.001
实施例8 艾叶油透皮贴剂中三种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即桉油精、樟脑、龙脑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试验
仪器:Agilent6890N气相色谱仪;静音无油空气泵;高纯氢气发生器(Agilent);电子天平(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
材料:桉油精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樟脑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龙脑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乙醇(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环己酮(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艾叶油透皮贴剂。
溶液的制备:内标溶液,精密称取环己酮适量,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40mg的溶液,作为内标溶液。对照品储备溶液,精密称取桉油精、樟脑、龙脑对照品适量,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桉油精15.62mg、樟脑4.98mg、龙脑3.50mg的对照品溶液。混合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桉油精、樟脑、龙脑对照品储备溶液适量,加乙醇制成每1mL含桉油精2.7491mg、樟脑0.5777mg、龙脑0.6440mg的混合对照品储备液。再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储备液适量与内标溶液1mL于5mL量瓶中,用乙醇稀释定容,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从完整密封的铝箔袋中取一片艾叶油透皮贴剂,用小刀刮下0.2g膏体于小玻璃瓶中,加2mL无水乙醇溶液密封,超声20min,将溶剂完全转移至戴塞EP管,重复此操作3次,合并3次的溶剂于EP管中,将此EP管在2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取上清液2.5mL与内标溶液1mL于5mL容量瓶中,用乙醇定容,摇匀即得。
色谱条件的建立:色谱柱,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5μm);进样口温度,250℃;FID检测器温度:280℃;程序升温:初温110℃(保持8min),以25℃·min-1升至158℃(保持8min),再以25℃·min-1升至230℃(保持9min);载气:氮气,流量:0.7mL·min-1(0.12MPa);氢气流量:40mL·min-1;空气流量:450mL·min-1;分流比10:1,进样量:1μL。
方法和结果:
(1)方法的专属性:分别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阴性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中,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记录色谱图。结果见图5。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品溶液相同保留时间位置上有相应的吸收峰,阴性对照品溶液对测定无干扰。
(2)线性关系与范围:制备不同质量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6份。按上述色谱条件每个浓度分别测定2次。以对照品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值为纵坐标(Y),以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X)进行线性回归,得桉油精、樟脑、龙脑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7988X-0.0082,Y=4.0508X-0.0020,Y=4.2079X-0.0024,r值均为0.9998。结果表明,桉油精、樟脑、龙脑分别在27.49~824.7μg·mL-1,5.78~173.3μg·mL-1,6.44~193.2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3)最低检测限及定量限:分别将3种对照品储备液逐步稀释进样,至S/N(信噪比)≈3与S/N≈10,测得桉油精、樟脑、龙脑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5ng,0.64ng,0.72ng。定量限分别为3.14ng,2.57ng,2.87ng。
(4)日内精密度试验:取混合对照品溶液1份,按上述色谱条件连续进样测定6次,计算各对照品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考察其进样精密度,结果见表7。计算桉油精、樟脑、龙脑的RSD分别为0.23%,0.39%,0.71%。结果表明,该方法日内精密度良好。
表7 日内精密度试验结果(n=6)
(5)稳定性试验: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于0、2、4、6、8、12h测定同一供试品溶液,计算桉油精、樟脑、龙脑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结果见表8。计算桉油精、樟脑、龙脑的RSD分别为0.12%,0.68%,1.01%。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h内基本稳定。
表8 稳定性试验结果(n=6)
(6)重复性试验和结果:取同一批号的艾叶油透皮贴剂适量,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并计算桉油精、樟脑、龙脑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结果见表。计算桉油精、樟脑、龙脑的RSD分别为1.95%,1.56%,1.94%。结果见表9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表9 重复性试验结果(n=6)
(7)加样回收率试验和结果:取艾叶油透皮贴剂样品6份,精密加入一定量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含量测定,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10。
表10 桉油精、樟脑、龙脑加样回收率试验测定结果(n=6)
实施例9 艾叶油透皮贴剂中三种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即桉油精、樟脑、龙脑的透皮实验和结果
通过预实验对以生理盐水溶液、含20%乙醇的生理盐水溶液以及含30%乙醇的生理盐水溶液作为接收液进行考察,发现以含30%乙醇的生理盐水溶液作为接收液的透皮效果最好,故选含30%乙醇的生理盐水溶液为本实验的接收液。选取健康的雄性昆明小鼠,用电动剃毛刀给其腹部脱毛,脱颈处死,立即剥离其腹部皮肤,去除干净皮下脂肪及粘连物,用生理盐水浸泡冲洗干净并检查鼠皮有无破损,将其剪成适宜的大小待用。将裁剪好的艾叶油透皮贴剂贴于鼠皮角质层上,进行体外透皮实验,采用改良Franz双室渗透扩散装置,设定水浴温度为37℃,以恒速300r/min搅拌。分别在1h、2h、3h、4h、6h和8h取样2mL,并补充等体积等温的空白接受液。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考察艾叶油透皮贴剂的体外透皮速度。结果见表11和图6。以单位面积桉油精、樟脑、龙脑的累计透过量Q对时间t回归,得到桉油精、樟脑、龙脑的平均稳态透皮速率方程分别为Q=0.0852t+0.0065(r=0.9976),Q=0.0238t+0.0030(r=0.9980),Q=0.0194t+0.0011(r=0.9996),符合零级释放过程。
表11 体外透皮实验结果(n=3)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艾叶油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背衬材料、含药层和保护膜,其中含药层包括保湿剂、填充剂、贴剂骨架、交联调节剂、交联剂、增粘剂、乳化剂和艾叶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叶油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剂为甘油、丙二醇或聚乙二醇400;所述填充剂为高岭土;所述贴剂骨架为聚丙烯酸钠NP-700;所述交联调节剂为乙二胺四乙酸钠盐;所述交联剂为甘羟铝;所述增粘剂为聚维酮PVP-K90、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或卡波姆;所述乳化剂为吐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叶油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剂为甘油,所述增粘剂为聚维酮PVP-K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叶油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含药层各成分重量份数为:保湿剂20-40,填充剂2-6,贴剂骨架4-8,交联调节剂0.03-0.09,交联剂0.1-0.4,增粘剂1-3,乳化剂1-4,艾叶油2.5-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艾叶油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含药层各成分重量份数为:保湿剂30,填充剂5,贴剂骨架5,交联调节剂0.03,交联剂0.2,增粘剂1.5,乳化剂2.5,艾叶油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艾叶油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含药层包括甘油30份,高岭土5份,聚丙烯酸钠NP-7005份,乙二胺四乙酸钠盐0.03份,甘羟铝0.2份,聚维酮PVP-K901.5份,吐温2.5份,艾叶油10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艾叶油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含药层还包括pH值调节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艾叶油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pH值调节剂为0.1-0.3重量份的酒石酸。
9.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艾叶油透皮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交联剂和交联调节剂加入保湿剂中搅拌分散,再加入贴剂骨架搅拌均匀构成保湿剂相;将艾叶油与乳化剂混匀,再加入与艾叶油等体积的超纯水使其乳化,再加水稀释至需要量,将填充剂、增粘剂依次加入其中搅拌混匀,作为水相;将水相缓慢加入保湿剂相搅拌混匀获得胶体,胶体涂布于背衬材料,贴上保护膜,放置固化6-12h;
含有pH值调节剂时,pH值调节剂在填充剂前加入。
10.一种测定艾叶油透皮贴剂中药理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流动相为N2,流速0.7mL·min-1;所述药理活性成分为桉油精、樟脑和/或龙脑。
CN201410283003.0A 2014-06-23 2014-06-23 一种艾叶油透皮贴剂、制备方法及贴剂中活性成分检测方法 Active CN104042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3003.0A CN104042661B (zh) 2014-06-23 2014-06-23 一种艾叶油透皮贴剂、制备方法及贴剂中活性成分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3003.0A CN104042661B (zh) 2014-06-23 2014-06-23 一种艾叶油透皮贴剂、制备方法及贴剂中活性成分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2661A true CN104042661A (zh) 2014-09-17
CN104042661B CN104042661B (zh) 2017-08-01

Family

ID=51496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3003.0A Active CN104042661B (zh) 2014-06-23 2014-06-23 一种艾叶油透皮贴剂、制备方法及贴剂中活性成分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4266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9189A (zh) * 2016-02-16 2016-06-29 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感理疗镇痛剂的制备方法
CN107693381A (zh) * 2017-09-28 2018-02-16 诺斯贝尔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巴布贴面膜
CN109464428A (zh) * 2018-12-29 2019-03-15 北京远大九和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萜烯的经皮渗透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78519A (zh) * 2019-06-24 2019-11-22 武汉兵兵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软组织创面疤痕修复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6839A (ja) * 1994-01-20 1995-08-08 Japan Tobacco Inc 新規セスキテルペンラクトンa、b、及び艾葉抽出エキスまたはセスキテルペンラクトンa、b、cを有効成分とする抗腫瘍剤。
CN102049090A (zh) * 2010-12-20 2011-05-11 傅金龙 一种灸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2589928U (zh) * 2011-12-31 2012-12-12 天津市山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艾灸贴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6839A (ja) * 1994-01-20 1995-08-08 Japan Tobacco Inc 新規セスキテルペンラクトンa、b、及び艾葉抽出エキスまたはセスキテルペンラクトンa、b、cを有効成分とする抗腫瘍剤。
CN102049090A (zh) * 2010-12-20 2011-05-11 傅金龙 一种灸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2589928U (zh) * 2011-12-31 2012-12-12 天津市山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艾灸贴片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万毅等: "艾叶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物巴布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
张袁森等: "复方蕲艾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 《医学信息》 *
徐晖等: "巴布膏剂研制的一些问题", 《中医外治杂志》 *
熊莹等: "毛细管GC法同时测定艾叶油中桉油精、樟脑和龙脑的含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王晓波: "《药物运释系统》", 31 August 2007,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9189A (zh) * 2016-02-16 2016-06-29 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感理疗镇痛剂的制备方法
CN107693381A (zh) * 2017-09-28 2018-02-16 诺斯贝尔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巴布贴面膜
CN109464428A (zh) * 2018-12-29 2019-03-15 北京远大九和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萜烯的经皮渗透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78519A (zh) * 2019-06-24 2019-11-22 武汉兵兵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软组织创面疤痕修复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2661B (zh) 201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2923B (zh) 較低劑量強度咪喹莫特調配物用於製備治療患有光化性角化病之患者之藥物的用途
CN104042661A (zh) 一种艾叶油透皮贴剂、制备方法及贴剂中活性成分检测方法
CN106619486B (zh) 盐酸普萘洛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22045A (zh) 一种柔曲性缓释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16111B (zh) 一种罗哌卡因纳米脂质载体温敏原位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7481A (zh) 几种灯盏花素脂质载体及其凝胶的制备方法
Prasanth et al. Effect of permeation enhancers in the mucoadhesive buccal patches of salbutamol sulphate for unidirectional buccal drug delivery
CN107303263A (zh) 雷公藤多苷纳米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Suksaeree et al. Preparation of a pseudolatex-membrane for ketoprofen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Lakshmi et al. Emulgel-novel trend in topical drug delivery system-review article
CN102657602A (zh) 3,5-二羟基-4-异丙基二苯乙烯壳聚糖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72546A (zh) 利多卡因凝胶贴膏
CN104958257B (zh) 一种隐丹参酮皮肤角质类脂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2977A (zh) 一种塞来昔布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3432217B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856954A (zh) 一种绿原酸微乳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CN101849927B (zh) 含有α-细辛醚的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78379A (zh) 一种石上柏总双黄酮前体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0671B (zh) 甲巯咪唑微乳、甲巯咪唑微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24177A (zh) 一种外用丹皮酚纳米缓释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0764A (zh) 一种喜树碱纳米凝胶
CN108324687A (zh) 一种特立氟胺微乳、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501210A (zh) 一种微乳化高粘性的稳定凝胶贴膏基质及制备方法
Shinde et al. Effect of penetration enhancer on the in vitro ex vivo permeation of diclofenac gel
CN103655620B (zh) 一种蟾皮凝胶剂及其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