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5263A - 光量调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量调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5263A
CN104035263A CN201410072637.1A CN201410072637A CN104035263A CN 104035263 A CN104035263 A CN 104035263A CN 201410072637 A CN201410072637 A CN 201410072637A CN 104035263 A CN104035263 A CN 104035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erture blades
directly
aperture
blades
directly en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26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松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VCKenwoo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VCKenwoo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VCKenwood Corp filed Critical JVCKenwoo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35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52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36Sliding rigid plate
    • G03B9/40Double plat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量调整装置和摄像装置,在光圈叶片的两侧无需大的空间,而且还能够使光圈叶片的驱动部小型化。本发明的光圈装置为,在底座(65)上,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分别经由第一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4)在与驱动臂旋转轴(665)等距离处卡定于驱动臂(66)。并且,通过驱动驱动臂(66)使其旋转,使两组各一对构成的四片直进光圈叶片连动地直线运动,开口形状(602)形成为以光轴为中心的接近圆形的多边形。

Description

光量调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量调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特别涉及搭载于摄像机且虚化、虚像形状的品级良好的光量调整装置以及使用该光量调整装置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已知作为摄像装置的光量调整装置使用的光圈装置由光圈叶片形成,其开口形状越是接近圆形则柔焦、肖像中所谓的虚化越美,品级越好。而且,已知在逆光下产生的虚像形状与由光圈叶片形成的开口形状相似,因此开口形状越是接近圆形,则虚像形状的品级越好。因此,一直期望使由光圈叶片形成的开口形状尽量接近圆形,使虚化、虚像形状的品级更好。
为此,在用于单反相机等高性能的相机中的摄像镜头中搭载的光圈装置大多具有下述所谓的虹膜光圈结构:以光轴为中心在周向配接六片或者八片光圈叶片,驱动各光圈叶片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相对于光轴靠近/离开。根据该结构,由光圈叶片形成的开口形状分别为六边形或者八边形而接近圆形,因此能够使虚化、虚像形状的品级良好。
然而,小型的数码静态相机或者以动态图像的摄像为主的所谓摄像机等要求小型化、薄型化、轻量化,因此难以采用如上所述地以光轴为中心在周向配接多片光圈叶片并驱动各光圈叶片在与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相对于光轴靠近/离开的虹膜光圈结构。
因此,提出了下述光量调整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设置一对直进光圈叶片和一对摆动光圈叶片,通过使直进光圈叶片滑动并且使摆动光圈叶片摆动来调整光圈用开口的大小,能够使所形成的光圈开口的形状不受光圈开口的大小限制地成为大致圆形或者大致正六边形,从而能够缩小光圈开口的周围的空间。
相对于虹膜光圈结构,数码静态相机、摄像机等的光量调整装置存在采用使两片光圈叶片夹着光圈开口沿与光轴正交的直线滑动的结构的情况。该结构在光圈叶片的两侧不需要大的空间,因此在实现小型化的方面是有利的(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58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0900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提案中具备由直进光圈叶片、多个摆动光圈叶片以及驱动摆动光圈叶片的驱动部构成的底座部件,零件数量多、结构复杂,虽然能够简化在与光圈叶片平行的面内的结构,但是存在难以实现摄像装置整体的小型化、或者对箱体的形状产生制约的问题。
而且,在专利文献2的提案中,在光圈叶片的两侧不需要大的空间,能够使光圈叶片的结构简化,但是是具有直线状的叶片驱动杆的结构,仍然存在难以实现摄像装置整体的小型化、或者对箱体的形状产生制约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量调整装置和摄像装置,具备两组使两片光圈叶片夹着光圈开口沿与光轴正交的直线滑动的结构,利用大致十字形状的驱动臂,通过驱动臂的旋转来驱动所述光圈叶片彼此向相反方向直行,在光圈叶片的两侧不需要大的空间,而且还能够使光圈叶片的驱动部小型化,并且能够缩短驱动臂长度,因而驱动装置能够以低转矩关闭光圈叶片,能够抑制光圈装置的消耗电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由以下记载的方案构成。
即,一种光量调整装置,调整以光学系统的光轴为中心的光圈用开口的大小,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直进光圈叶片的组,由在所述光圈用开口的相对的部位设置成能够沿与所述光轴正交的平面在相对于所述光轴靠近/离开的方向上滑动的第一直进光圈叶片和第二直进光圈叶片构成;一对直进光圈叶片的另一组,由在所述光圈用开口的相对的部位设置成能够在以与所述光轴平行的轴心为中心与所述一对直进光圈叶片的组正交的方向且相对于所述光轴靠近/离开的方向上滑动的第三直进光圈叶片和第四直进光圈叶片构成;以及驱动构件,通过使由所述两组构成的一对直进光圈叶片即所述第一直进光圈叶片、第二直进光圈叶片、第三直进光圈叶片和第四直进光圈叶片滑动来调整所述光圈用开口的大小,通过所述驱动构件的驱动,将由所述第一直进光圈叶片、第二直进光圈叶片、第三直进光圈叶片和第四直进光圈叶片形成的光圈用开口的形状维持在大致相似形状并使开口直径可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光量调整装置和摄像装置,在光圈叶片的两侧无需大的空间,而且还能够使光圈叶片的驱动部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侧面上方观察应用于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从监视器部侧的侧面下方观察应用于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应用于实施方式的光量调整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应用于实施方式的光量调整装置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应用于实施方式的第一直进光圈叶片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应用于实施方式的第二直进光圈叶片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应用于实施方式的第三直进光圈叶片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应用于实施方式的第四直进光圈叶片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应用于实施方式的光圈装置的底座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应用于实施方式的光圈装置的驱动臂的图。
图11是应用于实施方式的光圈装置的组装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应用于实施方式的光圈装置的开口形状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应用于实施方式的光圈装置的开口形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光量调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和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1是从左前方观察摄像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从右前方观察摄像装置100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说明的明确化,使用如图所示的xyz直角坐标系进行说明。
在此,z轴表示摄像装置100的前后方向,y轴表示摄像装置100的上下方向(铅直方向),x轴表示摄像装置100的左右方向(横向)。即,z方向是与设于摄像装置100的透镜的光轴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和x轴方向是与设于摄像装置100的透镜的光轴垂直的方向。并且,在用户将摄像装置100把持成透镜6侧朝向被摄体(物体)侧、与透镜6相反的一侧朝向用户侧且操作部18朝向上方的状态下,以把持摄像装置100的用户为基准确定方向。即,+x轴侧为左侧,-x轴侧为右侧,+y轴侧为上方侧,-y轴侧为下方侧,+z侧为后侧(背面侧),-z侧为前侧(前面侧)。当然,上述方向是相对的,根据摄像装置100的朝向而变化。
如图1、图2所示,摄像装置100具有主体部5、监视器部3、透镜6、镜头盖10和操作部18。摄像装置100具有手抖动校正机构。
主体部5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其内置有具有透镜6的透镜镜筒、具有摄像元件的手抖动校正机构、控制电路以及存储器等。并且,在主体部5的前面设有覆盖透镜6的镜头盖10。通过打开该镜头盖10来使透镜6露出,成为能够摄像的状态。并且,在主体部5的右侧面的前方侧设有用于切换镜头盖10的开闭的杆17。在主体部5的上表面设有具有操作按钮等的操作部18。操作部18具备录像开始按钮和录像结束按钮等。用户通过操作操作部18,能够拍摄被摄体。
如图2所示,在主体部5的左侧面设有监视器部3。监视器部3经由铰接部4连接于主体部5。通过铰接部4,监视器部3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5。监视器部3具有显示被摄体、存储的图像数据、设定信息、其他信息的液晶显示器等。另外,在监视器部3打开的状态下,监视器部3的监视器朝向后方侧即用户侧配置。在具备触摸面板功能的情况下,监视器部3的显示器为操作部的一部分。
透镜6用于将外部的光引导到摄像装置100内的摄像元件,其设有作为光量调整装置使用的光圈装置。而且,在主体部5配置有摄像元件、控制电路等。摄像装置100接收通过透镜6传播来的光,从而拍摄被摄体。并且,在主体部5的与设有监视器部3的左侧面相对的右侧面收纳有电池。电池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主体部5装卸,向摄像装置100的监视器部3、摄像元件供给电源。
以下,详细说明在透镜6设置的光圈装置600。图3是用于说明光圈装置600的动作的示意图。调整透镜6的开口部601的光量形成大致正八边形的开口形状602。为了说明,未图示出腰部以外地对每对光圈叶片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3(a),对摄像装置100的在y轴方向直线运动的一对光圈叶片进行说明。直线运动指的是相对于旋转或者摆动,使光圈叶片滑动并直线性地动作,以下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说明。摄像装置100具备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和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所述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和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以相对于光轴在y轴方向靠近/离开的方式彼此连动地动作。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分别经由第一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2与驱动臂66在与驱动臂旋转轴665等距离的位置连结。
驱动臂66以驱动臂旋转轴665为中心转动。当使驱动臂66向该图的箭头方向转动时,第一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2分别连动地向y轴方向的箭头方向直线运动。由此,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和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向使间隙缩窄的方向直线运动来调整透镜6的开口部61的光量,形成开口形状602。
接着,使用图3(b),对摄像装置100的在x轴方向直线运动的一对光圈叶片进行说明。摄像装置100具备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和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所述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和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以相对于光轴在x轴方向靠近/离开的方式彼此连动地动作。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分别经由第三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4与驱动臂66在与驱动臂旋转轴665等距离的位置连结。
驱动臂66以驱动臂旋转轴665为中心转动。当使驱动臂66向该图的箭头方向转动时,第三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4分别连动地向x轴方向的箭头方向直线运动。由此,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和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向使间隙缩窄的方向直线运动来调整透镜6的开口部61的光量,形成开口形状602。
实际上,如图3(c)所示,在光圈装置600中,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这两组各一对光圈叶片在z轴方向并列设置。通过使驱动臂66以驱动臂旋转轴665为中心转动,分别使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以在x轴方向与光轴正交的面内相对于光轴在x轴方向靠近/离开的方式彼此连动地动作,并且使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以在y轴方向与光轴正交的面内相对于光轴在y轴方向靠近/离开的方式彼此连动地动作。此时,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和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的光圈叶片组、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和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的光圈叶片组也连动地被驱动。
因而,通过使驱动臂66以驱动臂旋转轴665为中心转动,这些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连动地直线运动,如该图所示,能够调整透镜6的开口部601的光量,形成接近圆形的多边形的开口形状602。在本例中,通过使这些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的直进光圈叶片各自的顶角为135度,能够将透镜6的开口部601的开口形状602与调整的光量无关地形成为大致正八边形的相似形状。
如上所述,利用两组各两片共计四片直线运动的光圈叶片形成透镜的开口直径。一组光圈叶片在y轴方向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直线运动,另一组光圈叶片在x轴方向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直线运动。这些光圈叶片由后述的设于底座的凸台引导而能够进行稳定的直线运动。
而且,两组各两片共计四片直线运动的光圈叶片均与一个驱动臂连结,并且通过驱动臂转动而沿设于底座的引导凸台直线运动。驱动臂形成为大致十字,在y轴方向直线运动的光圈叶片与驱动臂的左右的凸台连结,在x轴方向直线运动的光圈叶片与驱动臂的上下的凸台连结。并且,所述两组各两片共计四片直线运动的光圈叶片分别配置在垂直交叉的位置。由这些两组各两片共计四片直线运动的光圈叶片形成的开口形状形成为以光轴为中心的接近圆形的多边形。
并且,通过使各个光圈叶片的顶角为135度,能够使由四片直线运动的光圈叶片形成的开口形状与调整的光量无关地形成为大致正八边形的相似形状。并且,驱动臂的凸台位置在y轴方向和x轴方向均与驱动臂旋转的中心轴的距离相同,因此驱动臂转动时叶片构成的开口形状成为相似形状,能够实现虹膜光圈。
接着,使用图4对光圈装置600进行说明。光圈装置600设于具有透镜6的透镜镜筒内部,图4是从镜头盖10侧沿z轴方向观察光圈装置600的图。
在底座65上,从镜头盖10侧起,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分别经由第一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4在与驱动臂旋转轴665(在该图中,位于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的后方而并未图示)等距离处卡定于驱动臂66。
在该图中,光圈装置600为全开状态,开口形状602成为透镜6的开口部601。并且,通过驱动臂66转动,沿在底座65设置的后述引导凸台直线运动。驱动臂66为大致十字,在y轴方向直线运动的光圈叶片即第一直进光圈叶片凸台6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凸台662与驱动臂66的左右的凸台连结。
在x轴方向直线运动的光圈叶片即第三直进光圈叶片凸台6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凸台664与驱动臂66的上下的凸台连结。并且,所述两组各两片共计四片直线运动的光圈叶片分别配置在垂直交叉的位置。因而,通过驱动臂66转动,由这些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形成的开口形状形成为以光轴为中心的接近圆形的多边形状。另外,直进光圈叶片的设置顺序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任意的顺序。
以下,依次对光圈装置600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使用图5对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进行说明。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与驱动臂66的第一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1卡合而被驱动。而且,在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设有用于直线地动作的第一直进光圈叶片引导孔612、第一直进光圈叶片引导槽613,并且由设于底座65的引导凸台652引导从而能够进行稳定的直线运动。
使用图6对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进行说明。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与驱动臂66的第二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2卡合而被驱动。而且,在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设有用于直线地动作的第二直进光圈叶片引导孔622、第二直进光圈叶片引导槽623,并且由设于底座65的引导凸台652引导从而能够进行稳定的直线运动。
使用图7对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进行说明。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与驱动臂66的第三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3卡合而被驱动。而且,在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设有用于直线地动作的第三直进光圈叶片引导孔63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引导槽633,并且由设于底座65的引导凸台652引导从而能够进行稳定的直线运动。
使用图8对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进行说明。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与驱动臂66的第四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4卡合而被驱动。而且,在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设有用于直线地动作的第四直进光圈叶片引导孔642,并且由设于底座65的引导凸台652引导从而能够进行稳定的直线运动。
使用图9对底座65进行说明。设有透镜6的开口部601,通过驱动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来调整光量,形成接近圆形的多边形的开口形状602。因此,设置有与各直进光圈叶片对应的引导凸台652。而且,设有驱动臂收纳部651,所述驱动臂收纳部651是用于收纳驱动臂66的凹部,其在中心具有收纳用于传播驱动驱动臂66的动力的机构的孔。
使用图10对驱动臂66进行说明。如该图所示,驱动臂66为大致十字,其在与驱动臂旋转轴665等距离的位置具备分别与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对应的第一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4。
在与驱动臂旋转轴665等距离的位置具备分别与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对应的第一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4。
如该图所示,驱动臂66为大致十字,驱动臂66被收纳在设于底座65的驱动臂收纳部651中。而且,在底座65的从驱动臂66观察的背面侧经由驱动臂收纳部651中心的孔具有用于驱动驱动臂66的例如驱动马达661。
使用图11对光圈装置600的组装结构进行说明。如该图所示,在底座65上,从镜头盖10侧起,配置有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所述直进光圈叶片分别经由第一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驱动凸台664在与驱动臂旋转轴665等距离处卡定于驱动臂66。
驱动臂66收纳在设于底座65的驱动臂收纳部651中。而且,在底座65的从驱动臂66观察的背面侧经由驱动臂收纳部651中心的孔具有用于驱动驱动臂66的驱动马达661。
使用图12对开口形状602进行说明。该图(a)示出了开口形状602为全开状态的情况,并且按照(b)、(c)、(d)、(e)、(f)的顺序示出了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连动地在光轴方向直线运动而使开口形状602变窄的情况。
由该图可知,两组各两片共计四片直线运动的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均与一个驱动臂66连结,并且通过驱动臂66转动而沿设于底座65的引导凸台652直线运动。驱动臂66形成为大致十字,在y轴方向直线运动的光圈叶片与驱动臂66的左右的凸台连接,在x轴方向直线运动的光圈叶片与驱动臂66的上下的凸台连接。并且,所述两组各两片共计四片直线运动的光圈叶片分别配置在垂直交叉的位置。由这些两组各两片共计四片直线运动的光圈叶片形成的开口形状602形成为以光轴为中心的接近圆形的多边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各个光圈叶片的顶角为135度,能够使由四片直线运动的光圈叶片形成的开口形状与调整的光量无关地形成为大致正八边形的相似形状。并且,驱动臂的凸台位置在y轴方向和x轴方向均与驱动臂旋转的中心轴的距离相同,因此驱动臂转动时叶片构成的开口形状如该图所示地成为相似形状,能够实现虹膜光圈。
并且,使用图13对开口形状602进行说明。图13对图12的开口形状602分解成该图中段的y轴方向的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该图下段的x轴方向的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3的(a)、(b)、(c)、(d)、(e)、(f)分别对应图12的(a)、(b)、(c)、(d)、(e)、(f)。
因此,与图12同样地,图13(a)示出了开口形状602为全开状态的情况,并且按照(b)、(c)、(d)、(e)、(f)的顺序示出了第一直进光圈叶片61、第二直进光圈叶片62、第三直进光圈叶片63、第四直进光圈叶片64连动地在光轴方向直线运动而使开口形状602变窄的情况。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由一个角为135度的大致正八边形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不过所述角度并不特别限定为135度,即使各个角不相同,只要是近似圆形的话也可以。而且,也可以改变各个叶片的顶角部,形成其他多边形。
而且,形成多边形的各棱线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直线,不过也可以是曲线,还可以是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如上述说明的,利用两组各两片共计四片直线运动的光圈叶片形成透镜的开口直径。一组光圈叶片在y轴方向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直线运动,另一组光圈叶片在x轴方向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直线运动。驱动臂为大致十字,各自与驱动臂旋转的中心轴的距离相同,因此驱动臂转动时叶片构成的开口形状成为相似形状,能够实现虹膜光圈。
而且,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圈装置如上所述地能够缩短驱动臂的臂长,能够以低转矩开闭光圈叶片。臂长与现有的直线运动型的光圈装置相比减半。由此,能够实现低电力消耗。
并且,由于光圈叶片的驱动行程短,因此能够实现光圈装置的高度方向的小型化。光圈叶片的动作速度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相同,因此驱动臂的凸台位置也设定在与驱动臂的驱动中心相同的距离即可,设计容易。光圈装置的开口形状到开口部关闭为止一直保持相似形状,从而能够尽量减少小光圈时由扁平形状导致的光的衍射。

Claims (4)

1.一种光量调整装置,调整以光学系统的光轴为中心的光圈用开口的大小,其特征在于,
具备:一对直进光圈叶片的组,由在所述光圈用开口的相对的部位设置成能够沿与所述光轴正交的平面在相对于所述光轴靠近/离开的方向上滑动的第一直进光圈叶片和第二直进光圈叶片构成;
一对直进光圈叶片的另一组,由在所述光圈用开口的相对的部位设置成能够在以与所述光轴平行的轴心为中心与所述一对直进光圈叶片的组正交的方向且相对于所述光轴靠近/离开的方向上滑动的第三直进光圈叶片和第四直进光圈叶片构成;以及
驱动构件,通过使所述第一直进光圈叶片、第二直进光圈叶片、第三直进光圈叶片和第四直进光圈叶片滑动来调整所述光圈用开口的大小,
通过所述驱动构件的驱动,将由所述第一直进光圈叶片、第二直进光圈叶片、第三直进光圈叶片和第四直进光圈叶片形成的光圈用开口的形状维持在大致相似形状并使开口直径可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第一直进光圈叶片、第二直进光圈叶片、第三直进光圈叶片和第四直进光圈叶片形成的光圈用开口为多边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边形形状的光圈用开口为大致八边形形状,所述第一直进光圈叶片、第二直进光圈叶片、第三直进光圈叶片和第四直进光圈叶片的轮廓形状分别形成所述光圈用开口形状的八边形的顶点的一个顶点的形状,所述第一直进光圈叶片、第二直进光圈叶片、第三直进光圈叶片和第四直进光圈叶片分别从所述各顶点向光轴中心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直进光圈叶片、第二直进光圈叶片、第三直进光圈叶片和第四直进光圈叶片各自的轮廓形状形成所述光圈用开口的一边。
4.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
CN201410072637.1A 2013-03-08 2014-02-28 光量调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Pending CN1040352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6820 2013-03-08
JP2013-046820 2013-03-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5263A true CN104035263A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66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2637.1A Pending CN104035263A (zh) 2013-03-08 2014-02-28 光量调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04786B2 (zh)
JP (1) JP2014197182A (zh)
CN (1) CN10403526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6378A (zh) * 2017-12-27 2018-06-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37147A (zh) * 2018-07-20 2020-01-3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孔径光阑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19688B1 (ko) * 2015-01-28 2021-11-01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광량 조절 장치
DE102015111985A1 (de) * 2015-07-23 2017-01-26 Vantage Film Gmbh Ellipsenartige Blende für ein Kameraobjektiv bzw. für eine Foto- oder Filmkamera
JP6685041B2 (ja) * 2015-12-24 2020-04-22 カムイ・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ゴースト低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ゴースト低減方法、ならびに撮像光学系
KR102415064B1 (ko) * 2015-12-31 2022-06-30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광량 조절 장치
CN109658814B (zh) * 2019-01-31 2021-01-12 常州市超艺标牌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标牌及其安装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1966A (en) * 1999-01-14 2000-12-19 Umax Data Systems Inc. Multi-blade lens-aperture control mechanism
CN101359149A (zh) * 2007-07-30 2009-02-04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光学仪器用叶片驱动装置
CN101424858A (zh) * 2007-11-01 2009-05-06 索尼株式会社 光量调节器、镜筒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02043305A (zh) * 2009-10-20 2011-05-04 佳能株式会社 光圈单元以及包括该光圈单元的透镜镜筒
US20120321291A1 (en) * 2011-06-17 2012-12-20 Nokia Corporation Actu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7670B1 (en) * 1999-03-16 2003-12-02 Teco Image Systems Co., Ltd. Diaphragm structure of digital still camera
JP2011112946A (ja) * 2009-11-27 2011-06-09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絞り機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1966A (en) * 1999-01-14 2000-12-19 Umax Data Systems Inc. Multi-blade lens-aperture control mechanism
CN101359149A (zh) * 2007-07-30 2009-02-04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光学仪器用叶片驱动装置
CN101424858A (zh) * 2007-11-01 2009-05-06 索尼株式会社 光量调节器、镜筒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02043305A (zh) * 2009-10-20 2011-05-04 佳能株式会社 光圈单元以及包括该光圈单元的透镜镜筒
US20120321291A1 (en) * 2011-06-17 2012-12-20 Nokia Corporation Actuato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6378A (zh) * 2017-12-27 2018-06-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37147A (zh) * 2018-07-20 2020-01-3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孔径光阑模块
CN110737147B (zh) * 2018-07-20 2021-08-20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孔径光阑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04786B2 (en) 2015-04-14
JP2014197182A (ja) 2014-10-16
US20140255019A1 (en) 2014-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5263A (zh) 光量调整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JP6006349B2 (ja) 屈曲式ズーム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防振装置
US8873149B2 (en)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for coupling image light to a near-eye display
CN204203597U (zh) 成像装置
JP5787510B2 (ja) 屈曲式ズーム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1842728A (zh) 镜头镜筒以及透镜支撑构造
US7369326B2 (en)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02200641A (zh) 头戴式显示设备
CN204203598U (zh) 成像装置
CN105659138B (zh) 光学设备、望远镜和双筒望远镜
KR20150027651A (ko) 스마트폰이 장착되는 두부 탑재형 장치
JP2007086141A (ja) 撮像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US20130044298A1 (en) Focus regulating apparatus of projector and projector using the same
CN105589192A (zh) 光学系统、观察光学系统以及光学装置
CN107003527A (zh) 可穿戴设备
CN102207599A (zh) 具有虹膜式光阑装置的透镜镜筒组件及投影仪
US11226490B2 (en) Virtual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104870B2 (ja) 液晶シャッターめがね
JP5588834B2 (ja) 自動車用の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1145652A5 (zh)
US9538055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6345026B2 (ja) 絞り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US20220268970A1 (en) Multi-focal optics for wearable heads-up displays
CN106415358A (zh) 防振光学系统、望远光学系统、双筒望远镜及防振单元
CN102401969A (zh) 聚焦调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