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7812A - 一种载药纳米微囊、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药纳米微囊、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7812A
CN104027812A CN201410238276.3A CN201410238276A CN104027812A CN 104027812 A CN104027812 A CN 104027812A CN 201410238276 A CN201410238276 A CN 201410238276A CN 104027812 A CN104027812 A CN 104027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oxyethylene poly
oxygen propylene
propylene aether
medicine
polyethyleneimine polym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82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强
孙颖
段友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hui District Of Shanghai Great Hua Hospital
Shanghai Cancer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Xuhui District Of Shanghai Great Hua Hospital
Shanghai Cancer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hui District Of Shanghai Great Hua Hospital, Shanghai Cancer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Xuhui District Of Shanghai Great Hua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4102382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278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027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78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药纳米微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载药纳米微囊包括载体和负载在载体上的药物,其中,所述药物为脂溶性药物,所述载体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在水溶液中呈现纳米囊结构,载药纳米囊粒径在20~1000nm之间。本发明提供的载药纳米微囊可以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Description

一种载药纳米微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药纳米微囊、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载药纳米微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目前全球每年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1000万。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预计2020年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将达2000万以上,死亡1200万。常规的癌症治疗方法有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外科切除手术和生物治疗等。抗肿瘤药物通常对正常组织和细胞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因此,将药物递送到肿瘤部位并缓慢释放出来,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构建药物递送系统已经成为近年来纳米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是有希望改变药物治疗效果的途径之一。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合物是由两端为亲水性聚氧乙烯PEO链段和中间疏水聚氧丙烯PPO链段构成的一种两亲性三元嵌段共聚物。由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无免疫原性等特点,目前已经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认证,可以用来作为食品添加剂和药物辅料的一种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材料,因此,利用它作为药物载体,在实现药物的控释缓释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受到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是一种分子量很大的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因此,同其他小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一样:它具有一个临界胶束浓度,当材料浓度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后,能够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外壳亲水、内核疏水的纳米胶束;而由纳米胶束的疏水性内核构成的空腔结构则为小分子药物的包埋提供了一个的良好空间微环境。药物分子通常可以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力或者化学键的作用进入到纳米胶束内核结构中,从而达到提高药物溶解度的目的。同时,在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合物构建的两亲性纳米给药系统中,由于纳米药物制剂表面具有的亲水性外壳以及具有较小的粒径,降低了纳米材料被体内免疫细胞识别摄取的可能性,从而延长了制剂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其次,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作为药物载体应用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作为一种温度敏感性的材料,它存在一个最低临界临界温度LCST,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可逆的溶胶-凝胶相转变性。当温度低于最低临界溶解温度时,材料溶液能够以自由流体形式存在,体系粘度小,而随着温度逐渐升高至LCST以后,溶液会迅速的发生相变化,从溶胶态转变为半固态的凝胶形式。因此,利用材料的溶胶-凝胶相转变性可以实现包埋药物控制释放以及局部给药的效果。
但是由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太大,使得它作为药物载体用于体内应用研究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主要是由于当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药物制剂作用于体内时,经过体液的不断稀释循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纳米载体结构就会变得极不稳定,很容易受到破坏而解聚成单体形态,这样就会使得被包埋在胶束内核结构中的药物在未达到肿瘤组织前就提前释放出来,并经过肾被排出体外,使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同时提前释放出来的抗癌药还有可能会对人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伤害,这就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为了克服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临界胶束浓度大的这个缺点以提高其在溶液中的稳定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对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端羟基活性基团进行化学改性,如壳交联改性等。接枝改性后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一方面不仅能够提高材料在稀释溶液环境中的稳定性,而且在引入了新的官能团后有可能会使得聚合物具有更优良的性能特征。
蟾毒灵(Bufalin)是一种从中药蟾酥中提取出的单体,因其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及来源于天然药物的优势受到相关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蟾毒灵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分化等方面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在胃癌细胞株MGC803及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中,蟾毒灵升高Bcl-2/Bax比例,引起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增加线粒体膜的通透性进而诱导细胞凋亡。蟾毒灵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具有剂量依赖性,与HCC细胞中Na+-K+·ATP酶的表达水平有关。蟾毒灵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表明蟾毒灵可显著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在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蟾毒灵诱导分化的初级阶段WTl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
研究发现大、中剂量的蟾毒灵对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但因其毒性较大、难溶于水、代谢快、半衰期短等缺点,限制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纳米制剂是目前靶向给药系统中较具开发前景的剂型之一。研究表明,由于肿瘤细胞有较强的吞噬能力以及肿瘤等病变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缝隙远大于正常内皮细胞间隙,因此纳米粒更容易进入肿瘤内部;同时纳米粒缓释抗肿瘤药物延长了药物在肿瘤内的存留时间,因此延长了作用时间,提高了疗效。新型的纳米载体使用能够极大地增加了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并避免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克服临床上蟾毒灵的给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药纳米微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载药纳米微囊包括载体和负载在载体上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脂溶性药物,所述载体是由羧基化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聚乙烯亚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缩合而成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所述载药纳米微囊的粒径为20~1000nm。
所述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的分子量范围为20000-500000;优选地,分子量范围为50000-300000;更优选地,分子量范围为100000-250000
所述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
式(1)中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聚合物的结构由下述式(2)表示,聚乙烯亚胺的结构由下述式(3)表示:
式(1)和(2)中n为2-130的整数,m为15-67的整数;式(3)中x为5-2000的整数。
所述的脂溶性药物为蟾毒灵。
所述载药纳米微囊的粒径为30~100nm。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步骤(1)~(4),或者(4)二种方法分别获得:
(1)将已经羧基化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溶于有机溶剂和缩合剂混合形成有机相;所述的羧基化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缩合剂的摩尔比为100:1-1:100;
(2)将步骤(1)的有机相倒入溶解含有0.01M-20M聚乙烯亚胺的pH值为3-10的水相中,室温和50-600W条件下超声乳化1-20分钟形成乳液;其中,所述的羧基化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聚乙烯亚胺的摩尔比为1:?~500;所述的聚乙烯亚胺分子量为200-30000;
(3)将步骤(2)的乳液在密封条件和0-40℃温度范围下搅拌反应0.5-72小时后,蒸除有机溶剂,透析袋中透析除去缩合剂,冻干得到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
所述的缩合剂是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N,N’-羰基二咪唑、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六氟磷酸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吡咯烷基磷或N-羟基琥珀酰亚胺;
(4)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或者步骤(3)获得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和脂溶性药物加入有机溶剂溶解均匀,再蒸除有机溶剂形成一层药膜骨架薄膜;加入1-90℃的水,振荡1~30分钟,100-5000rpm低速离心0.01-6小时除去未包载进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纳米微囊内核的游离药物,收集上清液,干shao;所述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和脂溶性药物的重量比为500:1-10:1;所述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1-1:1:3000。
上述方法中,所述脂溶性药物为蟾毒灵。
所述水相pH值为4.5-7。
步骤(3)中所述透析袋的分子量范围为1000-10000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下组中的至少一种: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乙醇、乙腈、丙酮或它们的混合溶剂。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缩合剂选自下组中的至少一种: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N,N’-羰基二咪唑、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六氟磷酸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吡咯烷基磷、N-羟基琥珀酰亚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与缩合剂的摩尔比为100:1-1:10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羧基化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聚乙烯亚胺的摩尔比为1:0.001~500;聚乙烯亚胺分子量范围为200-3000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水相pH值为3-10;优选地,pH值为4-8;更优选地,pH值为4.5-7。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羧基化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与聚乙烯亚胺反应时间为0.1-72小时;优选地,所述的羧基化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与聚乙烯亚胺反应时间为1-48小时;更优选地,所述的羧基化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与聚乙烯亚胺反应时间为3-24小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水温为1-90℃;优选地,所述的水温为10-70℃;更优选地,所述的水温为30-6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和脂溶性药物的重量比为500~0.001:1。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1-3000;优选1:1~1000;最优选1:1~50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透析袋的规格分子量范围为1000-10000。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核磁图谱
图2为实施例2制备的载药纳米微囊TEM电镜照片和粒径分布图。
图3为实施例2制备的载药纳米微囊的体外药物释放曲线。附图中Pluronic-PEI表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
实施例
实施例1.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合成
称量带羧基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合物75mg(普朗尼克PluronicF127,购于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同时加入10mg的EDC(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作为催化剂以及500μL的二氯甲烷作为溶剂,超声振荡,使聚合物完全溶解,构成有机相。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有机相溶液迅速倒入到pH为5.0的5ml浓度为20mg/mL的聚乙烯亚胺(Mw=2000)水相溶液中。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超声乳化4min,形成水包油型乳液,其中仪器的超声功率为400W。取出乳液,密封搅拌反应20h后,反应溶液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通过加热蒸发以除去二氯甲烷有机溶剂,直至溶液变为澄清透明的液体。得到的透明液体再用Mw=7500规格的透析袋在蒸馏水中透析24小时,以除去EDC催化剂和未反应上的聚乙烯亚胺PEI分子以及一些残余的有机溶剂。透析后的液体经过冷冻干燥24小时后即可得到最终产物70mg,并将产物置于-20℃的冰箱中干燥保存。通过对产物的氢核磁共振谱图(图1)分析可知:1HNMR(DMSO,400MHz,ppm):化学位移δ为1.06ppm处显示的是聚氧丙烯链段中侧链甲基质子信号,3.52ppm处显示的是Pluronic聚合物中聚氧乙烯链段中的亚甲基质子信号,3.42ppm~3.46ppm处显示的是PPO中的CH质子信号,2.72~2.96ppm之间显示的应该是PEI结构中与氮原子相连的亚甲基质子信号,属于PEI结构的特征化学位移峰,其中化学位移为2.52ppm时显示的是DMSO的溶剂峰,而3.34ppm处的化学位移应该为DMSO溶剂中残存的水峰。因此,通过核磁波谱分析可以得出:通过超声乳化法已经成功合成出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阳离子型聚合物;其平均分子量Mw=163470。
实施例2.载药纳米微囊的制备
称量30mg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载体材料,将其置于5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2mL的甲醇溶剂,超声震荡,使其完全溶解,然后用移液管准确的加入400μL1M的蟾毒灵(成都瑞芬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8%)甲醇标准液。将两者震荡混匀后,通过旋转蒸发仪,在40-60℃温度下将有机溶剂蒸干,使得在圆底烧瓶壁上形成一层很薄的药膜骨架薄膜。往烧瓶中加3mL40℃的水后,涡旋振荡5min后,使这层药膜骨架充分溶解,重新分散于水中。将水化后的载药溶液在3000r/min的低速离心条件下离心30min,以除去未被包埋进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纳米微囊疏水性内核的游离蟾毒灵。取出的上清液即为包载蟾毒灵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纳米微囊溶液。制得的包载蟾毒灵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纳米微囊(纳米微囊分散在溶液中就是纳米微囊溶液)具有较好的分散性,粒径大小均在60nm左右(图2)。
取1ml的上清载药纳米粒,加入2ml的磷酸盐缓冲液PBS(pH=7.4)分散均匀,置于预先处理好的透析袋(Mw=7500Da)中,扎紧透析袋两端,置于装有18mL PBS缓冲液的锥形瓶中,放入恒温摇床中(温度为37℃,80次/分钟持续振荡),在设定的时间点内取1ml的释放液(20min、40min、1h、2h、4h、6h、8h、10h、20h、24h、30h),同时补加1ml的空白缓冲液。用紫外测吸光度,计算累积释放率。与游离蟾毒灵相比,包载蟾毒灵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纳米微囊的药物释放明显缓慢,游离蟾毒灵在4小时左右释放率已经超过60%,说明所制备的载药纳米微囊具有缓释效果。
实施例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合成
称量带羧基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合物175mg(普朗尼克PluronicF68,购于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同时加入30mg的EDC(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作为催化剂以及2mL的二氯甲烷作为溶剂,超声振荡,使聚合物完全溶解,构成有机相。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有机相溶液迅速倒入到pH为6.0的4ml浓度为10mg/mL的聚乙烯亚胺(Mw=5000)水相溶液中。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超声乳化4min,形成水包油型乳液,其中仪器的超声功率为400W。取出乳液,密封搅拌反应24h后,反应溶液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通过加热蒸发以除去二氯甲烷有机溶剂,直至溶液变为澄清透明的液体。得到的透明液体再用Mw=7500规格的透析袋在蒸馏水中透析24小时,以除去EDC催化剂和未反应上的聚乙烯亚胺PEI分子以及一些残余的有机溶剂。透析后的液体经过冷冻干燥24小时后即可得到最终产物160mg,并将产物置于-20℃的冰箱中干燥保存。其平均分子量Mw=126310。
实施例4.载药纳米微囊的制备
称量100mg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载体材料,将其置于5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3mL的甲醇溶剂,超声震荡,使其完全溶解,然后用移液管准确的加入200μL1M的蟾毒灵(成都瑞芬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含量≥98%)甲醇标准液。将两者震荡混匀后,通过旋转蒸发仪,在40-60℃温度下将有机溶剂蒸干,使得在圆底烧瓶壁上形成一层很薄的药膜骨架薄膜。往烧瓶中加3mL40℃的水后,涡旋振荡5min后,使这层药膜骨架充分溶解,重新分散于水中。将水化后的载药溶液在3000r/min的低速离心条件下离心30min,以除去未被包埋进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纳米微囊疏水性内核的游离蟾毒灵。取出的上清液即为包载蟾毒灵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纳米微囊溶液。
实施例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合成
称量带羧基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合物100mg(普朗尼克PluronicP123,购于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同时加入25mg的EDC(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作为催化剂以及2mL的二氯甲烷作为溶剂,超声振荡,使聚合物完全溶解,构成有机相。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有机相溶液迅速倒入到pH为7.0的5ml浓度为15mg/mL的聚乙烯亚胺(Mw=10000)水相溶液中。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超声乳化4min,形成水包油型乳液,其中仪器的超声功率为400W。取出乳液,密封搅拌反应24h后,反应溶液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通过加热蒸发以除去二氯甲烷有机溶剂,直至溶液变为澄清透明的液体。得到的透明液体再用Mw=14000规格的透析袋在蒸馏水中透析24小时,以除去EDC催化剂和未反应上的聚乙烯亚胺PEI分子以及一些残余的有机溶剂。透析后的液体经过冷冻干燥24小时后即可得到最终产物90mg,并将产物置于-20℃的冰箱中干燥保存。其平均分子量Mw=214860。

Claims (11)

1.一种载药纳米微囊,其包括载体和负载在载体上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脂溶性药物,所述载体是由羧基化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聚乙烯亚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缩合而成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所述载药纳米微囊的粒径为20~1000n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纳米微囊,其特征是所述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分子量范围为20000-5000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纳米微囊,其特征是所述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
式(1)中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聚合物的结构由下述式(2)表示,聚乙烯亚胺的结构由下述式(3)表示:
式(1)和(2)中n为2-130的整数,m为15-67的整数;式(3)中x为5-2000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纳米微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溶性药物为蟾毒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纳米微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纳米微囊的粒径为30~100nm。
6.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纳米微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1)~(4),或者(4)分别获得:
(1)将已经羧基化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溶于有机溶剂和缩合剂混合形成有机相;所述的羧基化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缩合剂的摩尔比为100:1-1:100;(2)将步骤(1)的有机相倒入溶解含有0.01M-20M聚乙烯亚胺的pH值为3-10的水相中,室温和50-600W条件下超声乳化1-20分钟形成乳液;其中,所述的羧基化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聚乙烯亚胺的摩尔比为1:0.001~500;所述的聚乙烯亚胺分子量为200-30000;
(3)将步骤(2)的乳液在密封条件和0-40℃温度范围下搅拌反应0.5-72小时后,蒸除有机溶剂,透析袋中透析除去缩合剂,冻干得到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
所述的缩合剂是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N,N’-羰基二咪唑、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六氟磷酸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吡咯烷基磷或N-羟基琥珀酰亚胺;
(4)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或者步骤(3)获得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和脂溶性药物加入有机溶剂溶解均匀,再蒸除有机溶剂形成一层药膜骨架薄膜;加入1-90℃的水,振荡1~30分钟,100-5000rpm低速离心0.01-6小时除去未包载进聚氧乙烯聚氧丙 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纳米微囊内核的游离药物,收集上清液;所述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和脂溶性药物的重量比为500~0.001:1;所述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烯亚胺聚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1~300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乙醇、乙腈或丙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溶性药物为蟾毒灵。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pH值为4.5-7。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透析袋的分子量范围为1000-1000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纳米微囊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CN201410238276.3A 2014-05-30 2014-05-30 一种载药纳米微囊、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40278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8276.3A CN104027812A (zh) 2014-05-30 2014-05-30 一种载药纳米微囊、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8276.3A CN104027812A (zh) 2014-05-30 2014-05-30 一种载药纳米微囊、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7812A true CN104027812A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58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8276.3A Pending CN104027812A (zh) 2014-05-30 2014-05-30 一种载药纳米微囊、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2781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6797A (zh) * 2014-12-05 2015-04-29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一种五氯柳胺纳米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29872A (zh) * 2020-03-10 2020-06-26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糊精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A LI ET AL.: ""Multifunctional pluronic/poly(ethylenimine) nanoparticles for anticancer drug"",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
王金丽: ""荷载紫杉醇药物的普朗尼克(F127)/聚乙烯亚胺(PEI)多功能胶束的构建及其体内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郑力铭等: ""Pluronic-PEI纳米凝胶的制备"", 《化学世界》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6797A (zh) * 2014-12-05 2015-04-29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一种五氯柳胺纳米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6797B (zh) * 2014-12-05 2017-10-27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一种五氯柳胺纳米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29872A (zh) * 2020-03-10 2020-06-26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糊精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u et al. A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esponsive prodrug micelle with efficient cellular uptake and excellent bioavailability
CN104530256B (zh) 透明质酸维生素e琥珀酸酯聚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Dai et al. Preparation of camptothecin-loaded PCEC microspher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and tumor growth in mice
Chen et al. Formul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urcumin-loaded PLGA-TPGS nanoparticles for liver cancer treatment
Wu et al. pH-responsive delivery vehicle based on RGD-modified polydopamine-paclitaxel-loaded poly (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valerate)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therap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N103705469B (zh) 一种和厚朴酚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17246B (zh) 一种纯光敏剂自组装纳米粒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5131182B (zh) 普朗尼克‑聚(β‑氨基酯)聚合物及其合成和应用方法
CN104042567A (zh) 一种蛇葡萄素纳米胶束及其应用
CN100594902C (zh) 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包载的长春花生物碱类抗肿瘤药物的纳米胶束制剂
CN101780042A (zh) 一种紫杉醇纳米靶向缓释长循环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Ma et al. Multi-functionalized dendrimers for targeted co-delivery of sorafenib and paclitaxel in liver cancers
Wang et al. Paeonol-loaded PLGA nanoparticles as an oral drug delivery system: Design, 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CN103655484A (zh) 一种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紫杉醇缓释微球的方法及其产品
Wei et al. Self-Assembly of a Linear–Dendritic Polymer Containing Cisplatin and Norcantharidin into Raspberry-like Multimicelle Clusters for the Efficient Chemotherapy of Liver Cancer
CN103301073B (zh) 一种甲氨喋呤靶向纳米粒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64676A (zh) 一种壳寡糖光敏靶向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04027812A (zh) 一种载药纳米微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919935B (zh) 索拉非尼药物脂质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Yu et al. Ratiometric co-delivery of doxorubicin and docetaxel by covalently conjugating with mPEG-poly (β-malic acid) for enhanced synergistic breast tumor therapy
CN105646861A (zh) 基于聚姜黄素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应用
CN106265624B (zh) 治疗乳腺癌的药物组合物、药物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3873B (zh) 一种卡巴他赛长循环脂质体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1322A (zh) 一种载药混合胶束
CN105037739A (zh) 具有精氨酸穿膜作用的还原敏感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