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4930A - 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机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4930A
CN104024930A CN201280061310.3A CN201280061310A CN104024930A CN 104024930 A CN104024930 A CN 104024930A CN 201280061310 A CN201280061310 A CN 201280061310A CN 104024930 A CN104024930 A CN 1040249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ight source
heating radiator
display devic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13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4930B (zh
Inventor
市座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24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4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4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49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4Heat extraction or cool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50Tuning indicators; Automatic tuning contro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8Illuminating devices with cool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保持框体向与显示面板(液晶面板(1))的背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突出,在沿着所述显示面板(液晶面板(1))的侧面的方向上具有较长的载放部,沿着该载放部的长边方向载放有所述散热体(散热器),在所述基板(基底基板)的另一面上记载有与所述发光元件(白色LED)有关的信息(等级信息),在所述散热体(散热器)的固定有所述基板(基底基板)的面上,在与所述信息(等级信息)的记载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开口部(窗部(46))。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光方式的显示装置、以及具备该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机。
背景技术
采用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薄而且轻以外,其功耗也较小。因此,近年来广泛采用液晶显示装置作为电视接收机、计算机以及移动终端用的图像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构件即液晶面板本身并不发光。因此,液晶显示装置与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等自发光型显示装置不同,需要平面上的光源部。
作为该光源部的一种方式,存在有边光方式。边光方式在液晶面板的背侧设置导光板以及对导光板进行支承的盖板,并在导光板的侧面侧设置光源。边光方式中,从导光板侧面射入的光在导光板内扩散,并从导光板的一个面射出光。因此,与在扩散板的背侧设置光源的直下出光方式相比,具有能减小显示装置表面背面间厚度的优点。
在边光方式中,近年来开始使用比现有的冷阴极管更为小型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用作光源的LED为白色发光的LED。白色LED的个体之间存在色度或亮度等发光特性的偏差。因此,根据特性值将制造出的白色LED分成多个组进行管理。将各个组称为等级(rank)。在安装白色LED的情况下,若将等级不同的白色LED组合起来安装,则显示品质会变差,因此需要根据等级来安装到LED基板。
此外,在因安装并正在使用的LED基板产生故障而进行更换修理(所谓的维护)的情况下,从制造出的多枚LED基板中寻找安装有与故障LED基板上安装的白色LED相同等级的白色LED的LED基板较为费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显示装置中,每制造一枚LED基板,则将安装在该基板上的多个白色LED的等级记录在各LED基板的表面或白色LED的侧面。并且,记载有如下内容:当LED基板发生故障时,通过读取该故障LED基板所记录的条形码来获取安装在该LED基板上的白色LED的等级。
现有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185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近年来,为了提高显示亮度而高密度地安装白色LED,因此难以在白色LED安装面(LED基板表面)记载条形码等等级信息。而且,伴随着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白色LED也趋于小型化,因此也难以在白色LED的侧面记载等级信息。因此,不得不将等级信息记载在LED基板的背面(白色LED安装面的相反面)。
另一方面,在驱动白色LED以高亮度发光的情况下,温度会变高,因此不仅会对其它元器件产生影响,白色LED自身也可能因为受热而破损。因此,在使用白色LED作为光源的情况下,必须设置散热构件。作为散热的一个方法,可在LED基板的背面粘贴铝等金属制的散热体。
因此,在将LED基板安装到散热体的情况下,等级信息会被散热体遮挡。为了确认等级信息,需要将散热体从LED基板上拆下,然而LED基板较薄,刚性较低,因此可能会损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从散热体上拆下就能容易地确认白色LED的等级信息的显示装置等。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包括:基板,该基板的一个面上安装有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向在正侧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提供光;散热体,该散热体固定有该基板;以及保持框体,该保持框体保持有所述显示面板的周边部,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框体向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突出,在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的方向上具有较长的载放部,且沿着该载放部的长边方向载放有所述散热体,在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上记载有与所述发光元件有关的信息,在所述散热体的固定有所述基板的面上,在与所述信息的记载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开口部。
本发明中,显示装置包括:基板,该基板的一个面上安装有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向在正侧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提供光;散热体,该散热体固定有该基板;以及保持框体,该保持框体保持有所述显示面板的周边部,在安装有发光元件的基板上记载有与所述发光元件有关的信息。并且在与该记载位置相对应的散热体上设有开口部。因此,能在不将光源模块从散热体上拆下的情况下参照该光源模块的信息。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一个面上安装有连接器,该连接器与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电的导线相连,与所述连接器的固定位置相对应的基板的另一面上记载有所述信息。
本发明中,由于在与连接器的固定位置相对应的基板的另一面上记载信息,因此能将连接器作为标记,从而容易地确定信息的记载位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载在所述基板的端部。
本发明中,由于在基板的端部记载信息,因此能容易地确定信息的记载位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视接收机的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显示装置;以及接收电视广播的调谐器部,在所述显示装置中显示该调谐器部所接收到的电视广播所涉及的图像。
本发明中,在安装有发光元件的基板上记载有与所述发光元件有关的信息。并且在与该记载位置相对应的散热体上设有开口部。因此,能在不将光源模块从散热体上拆下的情况下参照该光源模块的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安装有发光元件的基板上记载有与所述发光元件有关的信息。并且在与该记载位置相对应的散热体上设有开口部。因此,能在不将光源模块从散热体上拆下的情况下参照该光源模块的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电视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液晶电视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图。
图3A是光源模块的部分立体图。
图3B是光源模块的部分立体图。
图4是从背侧下方观察得到的散热器的部分立体图。
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面图。
图6是从背侧上方观察得到的光源模块以及散热器的部分立体图。
图7是从背侧上方观察得到的载放有光源模块的散热器的部分立体图。
图8是从左背侧上方观察保持框体得到的立体图。
图9是从左侧面观察构成保持框体的构件中的下侧部分的构件背侧所得到的立体图。
图10是沿图9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从左侧面观察载放有散热器的保持框体的下侧部分的构件背侧所得到的部分立体图。
图12是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电视的分解立体图。
图13A是从下侧观察光源模块所得到的部分立体图。
图13B是从下侧观察散热器所得到的部分立体图。
图14是从下侧观察载放有光源模块的散热器所得到的部分立体图。
图15是从侧面观察载放有光源模块的散热器所得到的部分立体图。
图16是从侧面观察载放有光源模块的散热器所得到的部分立体图。
图17是从侧面观察载放有光源模块的散热器所得到的部分立体图。
图18是从侧面观察载放有光源模块的散热器所得到的部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这里,以具备显示装置的液晶电视机(下面记作“液晶电视”)为例。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电视的外观的立体图。该液晶电视包含液晶面板1(显示面板)、前壳6、后壳12、支架15、调谐器部16、图像处理部17、以及电源控制部18。液晶面板1大致呈长方体状,在正侧显示图像。前壳6为矩形的框体,从正侧覆盖液晶面板1的周边。后壳12覆盖液晶面板1的背侧。支架15用于将液晶电视1竖立放置在桌子等平面上。
调谐器部16接收电视广播,获取广播信号。图像处理部17从广播信号中获取图像信息。基于获取到的图像信息在液晶面板1中显示图像。电源控制部18将规定电压的电力提供给液晶电视的各个部分。
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液晶电视的设置有液晶面板1的一侧称为正侧。将正侧的相反侧称为背侧。将朝向液晶面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称为左侧、右侧。此外,将朝向液晶面板1的上下两侧分别称为上侧、下侧。
此外,在液晶面板的各构成要素的说明中,若没有特别的记载,则描述的是安装有各结构要素的状态下的方向。
图2是表示液晶电视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图。图2中,将液晶电视的正侧绘制在下方。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电视中,在液晶面板1的背侧设置有从正侧被透镜类片材组7夹持、从背侧被光反射片材8夹持的导光板2。与导光板2的长边方向侧面相对地设置有光源模块3,该光源模块3通过在基底基板31(基板)上安装白色LED30(发光元件)而成。光源模块3固定在散热器4(散热体)的与导光板2平行的面41上。并且,散热器4固定在保持框体5的与导光板2平行的面(载放部)上。利用液晶面板1正侧的保持框体5和液晶面板1等背侧的背光源底座9夹持液晶面板1、散热器4,并通过螺钉61固定在前壳6上。
导光板2由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环状聚烯烃等合成树脂制成,形成为大致长方形。
背光源底座9通过将金属板、例如钢板形成为大致长方形而成。背光源底座9从液晶电视的背侧覆盖液晶面板1、导光板2、光源模块3等。
保持框体5与液晶面板1的接触部分设置有弹性构件13。弹性构件13可靠地固定液晶面板1,并且防止液晶面板1的表面被保持框体5损伤。前壳6覆盖保持框体5。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液晶电视中,白色LED30所发出的光从导光板2的侧边缘进入。由于导光板2的背侧有光反射片材8,因此进入导光板2的背侧方向的光被光反射片材8反射。经光反射片材8反射后的光从背侧照射液晶面板1。对液晶面板1进行控制使得在液晶面板1的正侧显示图像。
图3A及图3B是光源模块3的部分立体图。图3A是从上方观察光源模块的表面所得到的光源模块3的部分立体图。图3B是从光源模块3的下侧观察光源模块的背面所得到的部分立体图。图4是从背侧下方观察得到的散热器4的部分立体图。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面图。图6是从背侧上方观察得到的光源模块3以及散热器4的部分立体图。图7是从背侧上方观察得到的载放有光源模块3的散热器4的部分立体图。图8是从左背侧上方观察保持框体5得到的立体图。
如图3A所示,光源模块3包括多个白色LED30、安装该白色LED30的长方形基底基板31、以及连接器32。白色LED30沿着长边方向并排设置在基底基板31的一个面上。白色LED30由驱动电路(未图示)驱动并发光。白色LED30的驱动电流由利用连接器32连接的电缆提供。连接器32固定在基底基板31的一端。连接器32在与基底基板31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设有适配器插入口。连接器32的端子与设置在基底基板31上的导线的其中一方相连。导线的另一方通过与白色LED30的端子相连,从而向白色LED30供电。
如图3B所示,在基底基板31的另一面,即连接器32的设置位置的相反侧记载有等级信息34(与发光元件有关的信息)。等级信息34例如是由条形码、二维码、象形图或字母数字构成的字符串。等级信息34是表示搭载在光源模块3上的白色LED30的等级的信息。等级信息34是与等级相对应的识别信息(ID、制造编号、批次编号等)、与等级相对应的白色LED30的发光特性信息(色度、亮度等)、或与等级相对应的识别信息及白色LED30的发光特性信息。
散热器4是图4所示那样棒状的构件。散热器4如图5所示,截面呈大致コ字形。在如图2所示那样安装时成为上侧的上侧部分41上,如图7所示那样载放有光源模块3。如图4及图6所示,在散热器4的端部设有矩形的窗部46(开口部)。在利用螺钉330并经由螺钉孔33、47对散热器4和光源模块3进行固定时,窗部46形成在使基底基板31的背面所记载的等级信息34露出的位置。如图6所示,在上侧部分41中设有螺钉孔47。通过使螺钉穿过螺钉孔33以及螺钉孔47,从而将光源模块3固定在散热器4上。另外,图7中省略了螺钉。此外,窗部46并不限于矩形,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除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
如图4所示,散热器4的正侧部分42与下侧部分43相连。下侧部分43不连续,多个部位被切断。在被切断的下侧部分43之间形成有与正侧部分42连续地向下方延伸的板状的结合部44。结合部44也形成在散热器4的两端部分。利用穿过设置在结合部44上的螺钉孔45的螺钉61,将散热器4固定在保持框体5上。
散热器4由热传导率较高的金属、例如铝形成。散热器4对白色LED30所产生的热进行传导并散热。散热器4的上侧部分41的一个面与光源模块3相接,另一面与保持框体5相接。
如图8所示,保持框体5是利用螺钉将分别由金属板、例如钢板形成的下侧构件51、左侧构件52、上侧构件53、右侧构件54接合而成的矩形框状。保持框体5对液晶面板1、导光板2等进行保持。
图9是从左侧面观察构成保持框体5的构件中的下侧部分的构件51背侧所得到的立体图。图9的下侧是液晶电视的正侧。图10是沿着图9的X-X断线的剖面图。图11是从左侧面观察载放有散热器4的保持框体5的下侧部分的构件51背侧所得到的部分立体图。
构件51包括:与液晶面板1平行且从下侧向上侧延伸的作为载放部的板状部分51a、以及与板状部分51a相连并向正侧延伸的板状部分51b。构件51还包括:与板状部分51b相连并向上侧延伸的板状部分51c;与板状部分51c相连并向背侧、即导光板2与液晶面板1相接的面突出的部分51d、以及与部分51d相连并向上侧延伸的板状部分51e。构件51在左右方向的两端包括:从板状部分51e进一步向上侧延伸的长方形的连结部51g、以及向背侧突出的连结部51f。
如图11所示,构件51的板状部分51a、51b是与散热器4相接触的部分。设置在构件51上的螺钉孔51h是供用于将背光源底座9、散热器4固定在构件51上的螺钉穿过的孔。
构件51的连结部51g用于通过螺钉将构件51与构成保持框体5的其它构件52或54相连。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电视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液晶电视的正侧朝下进行组装。
首先,在前壳6上放置保持框体5。在保持框体5的内边缘部分放置液晶面板1,使其与液晶面板1的外边缘部分接触。然后在液晶面板1上放置透镜类片材组7、导光板2、光反射片材8。并将固定有光源模块3的散热器4放置在保持框体5的构件51的与导光板2的侧边缘平行的面上。然后,放置背光源底座9,利用螺钉61将其固定于前壳6。对放置在保持框体5上的散热器4以被保持框体5以及背光源底座9夹持的方式进行螺钉固定。
将调谐器部16、图像处理部17、电源控制部18固定于背光源底座9,盖上后壳12,利用螺钉来与前壳6固定。
图12是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电视的分解立体图。示出了利用螺钉61对前壳6、保持框体5、散热器4、以及背光源底座9进行固定的形态。前壳6上放置有保持框体5。固定有光源模块3的散热器4载放在保持框体5上。背光源底座9以夹着散热器4以及保持框体5的方式与前壳6固定。
此外,省略了调谐器部16、图像处理部17、电源控制部18、以及后壳12。
接着,对参照白色LED30的等级信息34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参照等级信息时,首先从液晶电视上拆下后壳12。接着,从背光源底座9上拆下调谐器部16、图像处理部17、电源控制部18。然后,如图12所示那样拆下螺钉61,并拆下背光源底座9。在该状态下,能够从保持框体5上拆下散热器4。
图13A是从下侧观察光源模块3所得到的部分立体图。图13B是从下侧观察散热器4所得到的部分立体图。图14是从下侧观察载放有光源模块3的散热器4得到的部分立体图。
如图13A所示,在位于连接器32背侧的位置的基底基板31的端部记载有等级信息34。如图13B所示,散热器4上设有窗部46。
如图14所示,通过在散热器4上设置窗部46,从而能在不将光源模块3从散热器4上拆下的情况下容易地参照该光源模块3的等级信息34。在等级信息34仅仅是与等级相对应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检索将等级识别信息与白色LED30的发光特性信息对应起来的数据库来获取发光特性信息。
如上述那样,在因修理、检测而要确认光源模块3的等级信息34时,能防止因从散热器4上拆下光源模块3而引起的基底基板31的损伤。
此外,由于等级信息34的记载部位是基底基板31的与连接器32相对应的背面,因此可以将连接器32作为标记来容易地确定等级信息34的记载部位。
而且,由于将等级信息34的记载部位设为基底基板31的端部,因此能容易地确定等级信息34的记载部位。
另外,等级信息设为记载有由条形码、二维码、象形图或字母数字等构成的字符串,但也可以是其它信息,只要表示等级信息即可。也可以将记载有等级信息的贴纸粘贴在基底基板31上。也可以用可见光下肉眼无法看见、但若照射紫外线则会发光的荧光墨水或荧光涂料来记载。此外,也可以对基板的表面进行加工,利用表面的凹凸图案来呈现。
与等级相对应的白色LED30的特性信息设为色度、亮度等,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包含相对色温、显色性、发光效率。而且,不限于发光特性,还可以包含电特性(额定电压、消耗电流等)。
关于散热器4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记载,也可以采用以下所示的形状。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将散热器4的长边方向的尺寸设为光源模块3的长边方向的尺寸的大致2倍。因此,在散热器4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面的大致整个面上搭载了两个光源模块3。在本变形例1中,将散热器4设为短于上述情况。图15是从侧面观察载放有光源模块3的散热器4得到的部分立体图。使光源模块3的安装有连接器32的端部从散热器4突出。由于连接器32部分的发热较少,因此采用与连接器32对应的部分没有散热器的结构。
在变形例1中,通过去除散热器4上与光源模块3的连接器32相对应的部分,从而能实现构件的削减。此外,还具有容易读取位于光源模块3的连接器32的相反面的等级信息34的优点。其它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光源模块3的连接器32的相反面上记载等级信息34。通过在散热器4上设置窗部46,从而能在不将光源模块3从散热器4上拆下的情况下读取等级信息34。
变形例2中,为了更容易地读取等级信息34,使窗部46遍及散热器4的多个面。图16是从侧面观察载放有光源模块3的散热器4得到的部分立体图。在光源模块3的连接器32的相反面上记载了等级信息34。为了能在散热器4上安装有光源模块3的情况下也能读取等级信息34,在散热器4上设有窗部46。本变形例2中,窗部46不仅与记载有等级信息34的面相连,还与散热器4的其它面相连,从而遍及多个面。由于使窗部46遍及散热器4的多个面,因此容易读取安装在散热器4上的光源模块3的等级信息34。对于等级信息34是条形码、二维条形码等不利用读取设备读取则无法判断记载内容的情况特别有效。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散热器4上设置了窗部46。在设置窗部46时,将散热器4的相应的面的一部分去除。在变形例3中,并没有将为了设置窗部46而切出的板状部分去除,而使一部分保持与散热器3主体相连。图17是从侧面观察载放有光源模块3的散热器4得到的部分立体图。为了设置窗部46而切出的板状部分46a以与散热器4相连的状态被折入到内部。
如图11所示,由于散热器4与构成保持框体5的构件51相结合,因此在构件51的与切出的板状部分46a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与切出的板状部分46a相嵌合的孔。
变形例3中,由于并未将为了形成窗部46而切出的板状部分46a完全去除,而使一部分保持与散热器4主体相连,因此切出的板状部分46a也起到对光源模块3所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作用。此外,由于在构件51的与切出的板状部分46a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与切出的板状部分46a相嵌合的孔,使得该孔与切出的板状部分46a相嵌合,因此能在组装时对散热器4进行定位。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1、变形例3中,为了能在光源模块3安装于散热器4的状态下观察光源模块3所记载的等级信息34,在散热器4上设置了窗部46。变形例4中,不设置窗部46,而在散热器4的前端形成缺口。图18是从侧面观察载放有光源模块3的散热器4得到的部分立体图。以使散热器4的前端成为U字形的方式形成具有缺口的缺口部48。由于形成了缺口部48,因此能读取记载在光源模块3上的等级信息34。另一方面,与变形例1不同,由于在散热器4的前端部分残留有构件,因此光源模块3的前端部分也能由散热器4来保持。
另外,缺口部48的形状设为U字形,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挂钩叉形(catch fork)、叉形。
在以上说明中,没有特别提到搭载在散热器4上的光源模块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具有多个的情况下,若考虑到连接器32的位置,则采用两个较为合适。该情况下,光源模块3采用左右对称的结构。即,在散热器4上固定了两个光源模块3的情况下,采用以散热器4的长边方向为中心、以短边方向为轴呈线对称的结构。如图6所示,一个光源模块3的连接器32位于液晶电视的左侧。而与之对称的另一个光源模块的连接器位于液晶电视的右侧。
散热器4与保持框体5采用螺钉固定,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粘接剂、双面胶来固定。
此外,为了增加从散热器4传导到保持框体5的热量,可以采用在散热器4与保持框体5之间插入由硅、丙烯酸树脂、碳纤维等形成的热传导性片材(热传导体)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散热器4与背光源底座9之间插入热传导性片材。
在以上说明中,散热器4由铝制成,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热传导性好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以是铁或不锈钢。从更高效地散热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银、铜等,但若考虑到成本、强度以及加工的容易程度,则优选使用铝、铁、或不锈钢。
保持框体5以及背光源底座9由钢板构成,但为了更好地对白色LED30的热进行散热,也可以使用铝、铁、或不锈钢。
另外,应当认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各个方面均是例示,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表示,而并非由上述说明来表示,此外,本发明的范围还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标号说明
1  液晶面板
2  导光板
3  光源模块
30  白色LED
31  基底基板
32  连接器
34  等级信息
4  散热器
46  窗部
5  保持框体
51a、51b  板状部分(载放部)
6  前壳
9  背光源底座
12  后壳

Claims (4)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该基板的一个面上安装有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向在正侧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提供光;
散热体,该散热体固定有该基板;以及
保持框体,该保持框体保持有所述显示面板的周边部,
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框体向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突出,在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的方向上具有较长的载放部,且沿着该载放部的长边方向载放有所述散热体,
在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上记载有与所述发光元件有关的信息,
在所述散热体的固定有所述基板的面上,在与所述信息的记载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开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的一个面上安装有连接器,该连接器与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电的导线相连,
与所述连接器的固定位置相对应的基板的另一面上记载有所述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记载在所述基板的端部。
4.一种电视接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显示装置;以及
接收电视广播的调谐器部,
在所述显示装置中显示该调谐器部所接收到的电视广播所涉及的图像。
CN201280061310.3A 2011-12-13 2012-09-14 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249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2669 2011-12-13
JP2011-272669 2011-12-13
JP2012-164174 2012-07-24
JP2012164174A JP5244998B1 (ja) 2011-12-13 2012-07-24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PCT/JP2012/073650 WO2013088803A1 (ja) 2011-12-13 2012-09-14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4930A true CN104024930A (zh) 2014-09-03
CN104024930B CN104024930B (zh) 2016-11-09

Family

ID=48612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131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24930B (zh) 2011-12-13 2012-09-14 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19212B2 (zh)
JP (1) JP5244998B1 (zh)
CN (1) CN104024930B (zh)
WO (1) WO20130888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99988A1 (ja) * 2013-06-13 2014-12-18 堺ディスプレイプロダクト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像機
TW201519751A (zh) * 2013-11-07 2015-05-16 Au Optronics Corp 具有非透光散熱層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4410880B (zh) * 2014-09-25 2017-11-10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数字电视接收装置
US10069042B2 (en) * 2014-11-19 2018-09-0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ight-emitting components containing body,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ght-emitting components containing body, components mounting apparatus, components mounting method, and components mounting system
KR102111045B1 (ko) * 2017-10-31 2020-05-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96950U (zh) * 2010-06-22 2011-0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2057209A (zh) * 2008-07-10 2011-05-11 夏普株式会社 背光源装置和使用该背光源装置的平面显示装置
CN102067018A (zh) * 2009-06-24 2011-05-18 爱泼特光电有限公司 模块电路基板与框架的结合装置及使用了该结合装置的背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3133A (ja) * 1993-06-22 1995-01-17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の構造
JP4973213B2 (ja) * 2007-01-31 2012-07-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8304630A (ja) * 2007-06-06 2008-12-18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018579A (ja) * 2009-07-09 2011-01-27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コネクタ
JP2011018576A (ja) * 2009-07-09 2011-01-27 Sharp Corp Led基板,液晶表示用バックライト,液晶表示装置,led基板製造方法,led基板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US20140340586A1 (en) * 2011-09-14 2014-11-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device
WO2013051438A1 (ja) * 2011-10-03 2013-04-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7209A (zh) * 2008-07-10 2011-05-11 夏普株式会社 背光源装置和使用该背光源装置的平面显示装置
CN102067018A (zh) * 2009-06-24 2011-05-18 爱泼特光电有限公司 模块电路基板与框架的结合装置及使用了该结合装置的背光装置
CN201696950U (zh) * 2010-06-22 2011-0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19212B2 (en) 2015-12-22
WO2013088803A1 (ja) 2013-06-20
US20140368744A1 (en) 2014-12-18
JP2013145360A (ja) 2013-07-25
JP5244998B1 (ja) 2013-07-24
CN104024930B (zh)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0875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193245B (zh) 液晶显示装置
EP2077464B1 (en) Backlight assemble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backlight assembly
CN103149720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0367095C (zh) 背光模块及其发光装置
CN104685555A (zh) 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
CN101806969B (zh) 液晶显示器
CN104024930A (zh) 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机
CN101482229A (zh) 光源单元及具有该光源单元的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器
CN104700719A (zh) 显示装置
CN100349051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4781726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526186A (zh)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背光模块的固定结构及组装方法
CN204114604U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JP2014029813A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205157932U (zh) 发光灯条结构及使用其的发光单元
CN213818364U (zh) 电路板、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CN104321582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208795971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739648Y (zh) Sfp光纤插座连接器组件
US9823412B2 (en) Edge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00117102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s and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ame
JP5372278B2 (ja) 表示装置、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及び放熱基板モジュール
WO2013177804A1 (zh) 直下式灯条的连接线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CN209979978U (zh) 一种侧入式液晶背光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