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1933A - 电子部件和电子控制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电子部件和电子控制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1933A
CN104021933A CN201410072169.8A CN201410072169A CN104021933A CN 104021933 A CN104021933 A CN 104021933A CN 201410072169 A CN201410072169 A CN 201410072169A CN 104021933 A CN104021933 A CN 104021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nnecting portion
electrode
plate surface
wir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21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1933B (zh
Inventor
室胁透
板桥徹
三上裕基
白石亮一
西山茂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21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1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1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1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20Bases for supporting the fuse;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H85/201Bases for supporting the fuse; Separate parts thereof for connecting a fuse in a lead and adapted to be supported by the lead alone

Landscapes

  • Fuses (AREA)
  • Structures For Moun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REA)

Abstract

电子部件(28a)的主体(44)由端子(46a,46b)支撑在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之分离的位置处。每个端子(46a,46b)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支撑元件(58)以及布线元件(56)组成。每个布线元件(56)具有电连接至形成于主体(44)上的电极(48,50)的电极连接部(64)以及电连接至形成于印刷板(26)中的焊盘(40a)的焊盘连接部(66)。一个布线元件(56)由具有在过载电流流动时熔化的切除部(74)的熔丝布线元件(56a)组成。布线元件(56)在与主体(44)相反的方向上向外扩展。

Description

电子部件和电子控制单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安装至印刷板的电子部件以及具有所述电子部件的电子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具有图面熔丝(pattern fuse,其是形成于印刷板中的布线图(wiringpattern)的一部分)的印刷板是现有技术已知的,例如,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7-311467所公开的。
图面熔丝通常形成为比布线图的其余部分要窄。因此,例如,在电子设备内部或电子部件中发生短路并且从而过载电流流过时,图面熔丝由于生热而熔化从而切断电气通路。
在图面熔丝的情况下,在图面熔丝用于不同类型电子部件时或在图面熔丝用于相同类型电子部件但电子部件的额定值彼此不同时,必须个别地设计图面熔丝。于是,对于不同类型电子控制单元,难以通用化或标准化印刷板。换言之,难以通用化印刷板和简单地改变将要安装至印刷板的电子部件以便对于不同类型电子控制单元(不同产品)使用相同类型的印刷板。
另外,难以使得印刷板以及电子控制单元的尺寸更小,因为图面熔丝(或多个图面熔丝)作为布线图的一部分形成于印刷板中。
另外,由于图面熔丝形成于印刷板的板表面上,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图面熔丝的熔化部分可能会在图面熔丝熔化之后再次连接。尤其,熔化部分的重新连接会由于印刷板的密度增长而更容易发生s。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在考虑到以上问题的情况下做出的。本公开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电子部件以及具有这种电子部件的电子控制单元,由此能使安装电子部件的印刷板通用化和/或标准化,并且使得印刷板的尺寸更小。另外,防止了熔丝部分的熔化部分的重新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特点,一种安装至印刷板的电子部件具有布置于印刷板的板表面上方并且与之分离的位置处的主体,并且主体具有至少一个电子元件以及用于所述电子元件的多个电极。电子部件具有端子,用于将主体支撑在印刷板的板表面上方并且与之分离的位置处,其中端子将一个电极电连接至形成于印刷板中的相应焊盘。
所述端子包括:
支撑元件,其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与主体相接触的一端以及与印刷板的板表面相接触的另一端以将主体支撑在板表面上方并且与之分离的位置处;以及
布线元件,其具有在主体支撑于板表面上方并且与之分离的位置处的情况下连接至主体的一个相应电极的电极连接部以及焊接至焊盘的焊盘连接部。
支撑元件包括:
保持部,其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与主体相接触用于保持主体;以及
腿部,其从保持部延伸至印刷板,腿部在多个电极布置于其中的方向上可弹性变形。
布线元件包括:
所述电极连接部,其电且机械地连接至主体的相应电极;
所述焊盘连接部,其连接至腿部并且焊接至焊盘;以及
连接部,用于将电极连接部连接至焊盘连接部。
所述布线元件由熔丝布线元件组成,并且
熔丝布线元件具有切除部,切除部形成为至少作为连接部的一部分并且其具有比连接部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小的宽度,以使得切除部根据由于过载电流生热而熔化以切断过载电流。
根据以上特点,端子设置于电子部件中,一个布线元件由具有切除部的熔丝布线元件组成。因此,能将印刷板通用化,其能用于不同类型的电子部件单元。另外,能将印刷板以及电子控制单元的尺寸减小与熔丝端子相应的体积,本公开中能消除熔丝端子。
而且,根据以上特点,切除部形成为熔丝布线元件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于是,切除部被支撑于印刷板的板表面上方且与之分离的位置处。从而能防止熔化的切除部再次连接的情形。
尤其,根据本公开,用于将电极连接至焊盘的布线功能以及用于将主体支撑于板表面上方的功能被独立地提供于布线元件和支撑元件中。于是,即使在切除部熔化时,能由支撑元件支撑主体。因此能有效地防止熔丝布线元件的重新连接。
另外,根据以上特点,支撑元件在电极布置于其中的方向上可弹性变形。当在印刷板和主体之间产生膨胀和收缩差(相对位移)(线性膨胀系数差)时,支撑元件弹性地变形。于是,能降低施加于布线元件和电极之间的连接区域的应力以及施加于布线元件和焊盘之间的连接区域的应力。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特点,连接部从将电极连接部和焊盘连接部相互连接的虚线在与主体相反的方向上向外扩展。
根据以上特点,在印刷板根据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相对于主体扩展并且支撑元件的腿部弹性地变形时,连接部也能根据腿部的变形而弹性地变形。由于连接部具有用于吸收如上腿部的弹性变形的柔性结构,能进一步提高电极和焊盘之间的机械和电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目标、特点和优点从以下参照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中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单元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示意性横截视图;
图3是示出印刷板的一部分(安装至印刷板的电子部件)的示意性放大顶视平面图;
图4是示出端子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是沿着图3中的线V-V截取的示意性横截图;
图6是其中图5的切除部被熔化的示意性横截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减少应力的效果的示意性横截图;
图8A和8B是示意图,每个示出布线元件的变型;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印刷板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放大透视图,其中图9对应于图3;并且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端子单元的结构的透视图,其中图10对应于图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公开将以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说明。为了避免重复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各个实施例中赋予至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和/或结构。
(第一实施例)
图1和2所示的电子控制单元10具有作为其主要部件的电路板12。电子控制单元10还具有用于容纳电路板12的壳体14和密封元件16。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控制单元10形成为用于控制车辆发动机操作的水密性电子控制单元(ECU)。
电子控制单元10的轮廓结构将在下文中说明。
壳体14由金属(比如铝、铁等)或者树脂材料制成,用于在其中容纳电路板12以保护其免受水、灰尘等。用于形成壳体的部件的数目不限于特定数目,因此壳体14可由一个或多个构件组成。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壳体14由两个部件组成,也就是,具有上端开口的浅盒形下壳体18以及用于封闭下壳体18的上端开口的上壳体20。上壳体20由多个螺钉22(或螺栓)固定至下壳体18以形成壳体14的内部空间,用于容纳电路板12。在壳体14的组装状况下,电路板12的一部分(或多个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夹置于下壳体18和上壳体20之间,以使得电路板12牢固地保持于壳体14内部的预定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4在竖直方向(电路板12的厚度方向)上分为下壳体18和上壳体20。但是,壳体14的部件(下壳体18和上壳体20)的分开方向不限于竖直方向。
多个通孔24(在本实施例中为4个)形成于下壳体18的每个角处以使得螺钉或螺栓(未示出)分别插入通孔24以将电子控制单元10固定至预定位置,例如发动机缸体。孔隙形成于壳体14中以使得连接器30的一部分从壳体14内部向外伸出。
密封元件16具有防止水进入壳体14的内部空间的功能。如图2所示,密封元件16布置于上壳体18和下壳体20的外周边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密封元件16还布置于壳体14和连接器30彼此相对的位置处。
电路板12由印刷板26构成,多个电力或电子部件和/或零件28(下文中统称为电子部件28),比如微型计算机、功率晶体管、电阻器、电容器等,安装于印刷板26上以形成电路。电子部件28安装至印刷板26的板表面(前侧板表面26a和后侧板表面26b)中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子部件28安装至前侧板表面26a和后侧板表面26b这两者。
例如,多个电子部件28a安装至印刷板26的前侧板表面26a,其中每个电子部件28a具有熔丝端子56(图5),如下说明。电子部件28a对应于常规设备中需要图面熔丝的那些电子部件。为了方便的缘故,除了电子部件28a(具有熔丝端子56)之外的电子部件在附图中标识为28b。
除了电子部件28a,连接器30也安装至印刷板26,用于将形成于电路板12中的电子电路电连接至外部设备(未示出)。在图2中,连接器30的多个销30a通过通孔安装工艺(through-hole mountingprocess)安装至印刷板26。但是,销30a可替代地通过表面安装工艺或表面安装结构安装至印刷板26。
图2中的附图标记32表示布置于一些电子部件28b和下壳体18之间并且与它们相接触的散热凝胶,以便将电子部件28b的热传输至下壳体18。
在上述电子控制单元10中,外部连接器(未示出)装配至连接器30(连接器30的销30a),以使得电子控制单元10电连接至线束(wireharness,未示出)。连接器30经由主熔丝34电连接至电池36(直流电源),用于保护电子控制单元10以免过载电流。电池36还连接至其它电子控制单元(未示出),比如制动控制ECU、转向控制ECU、本体ECU、导航设备等。
由于主熔丝34提供于用于供应操作各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控制单元10)所必须的电能的路径中,大尺寸熔丝(例如,用于15A、20A等的熔丝元件)用于主熔丝34。当任何一个电子设备(包括电子控制单元10)中出现任何缺陷或问题并且从而过载电流流过主熔丝34时,主熔丝34被大于预定值的过载电流所熔化。那么,经由主熔丝34的电能供应被切断以阻止对其它电子设备的不利影响。
电路板12,尤其是电子部件28a,将参照图3至5更详细地说明。图3和4示出电路板12的相关部分,包括电子部件28a和电路板12的邻近安装至印刷板26的电子部件28a的部分。
在本申请中,平行于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并且电极48和50布置于其中的方向称为X方向。平行于板表面26a并且垂直于X方向的方向称为Y方向。垂直于板表面26a的方向,也就是印刷板26的厚度方向,称为Z方向。
印刷板26由树脂或陶瓷作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绝缘板38、以及由导电材料(比如铜)制成并且布置于绝缘板38上的布线图40组成。尽管附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布线图40在绝缘板38上形成为多层结构并且布线图40形成于绝缘板38的两个板表面上。
抗蚀层42(未示出)布置于绝缘板38的板表面(对应于印刷板26的前侧板表面26a)上以覆盖布线图40。抗蚀层在预定位置处具有开口(未示出)。布线图40的经由抗蚀层的开口暴露于印刷板26外部的部分形成经由焊料42连接至电子部件28a的焊盘40a。焊盘40a还以与电极48和50相同的方式布置于X方向上。
每个电子部件28a具有电子元件主体44以及多个端子46。
电子元件主体44(下文中,主体44)具有至少一个电子元件(电容器,如下所述)以及多个电连接至电子元件并且布置于主体44外表面处的电极48和50。主体44布置于印刷板26的前侧板表面26a上方。换言之,主体44保持于与板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与前侧板表面26a)分离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2具有多个电子部件28a,其中一个由图5中所示的陶瓷型层压电容器组成。如图5所示,电子部件28a的主体44(陶瓷型层压电容器)具有导电层54和由钛酸钡型高介电陶瓷制成的介电层52,其中介电层52和导电层54交替地层压。电极48和50连接至导电层54。
如图3所示,电子部件28a的主体44的外部形状在由X方向和Y方向限定的平面上,也就是,平行于印刷板26的前侧板表面26a的平面上,形成为矩形形状。矩形形状的纵向方向对应于X方向。主体44在X方向上在其两个纵向端部处具有电极48和50。
附图标记44a指示主体44的面向前侧板表面26a的下侧表面。附图标记44b指示在Z方向上与下侧表面44a相反一侧上的侧表面。附图标记44c指示主体44在X方向上的第一侧表面。附图标记44d指示在X方向上与第一侧表面44c相反一侧上的第二侧表面,主体44在Y方向上并且在第一与第二侧表面44c和44d之间的一个侧表面称为第三侧表面,而与第三侧表面相反的另一个侧表面称为第四侧表面。
电极48(也称为第一电极)形成于主体44的包括第一侧表面44c的一个纵向端部处。更准确地,电极48形成于第一侧表面44c、下侧表面44a的一部分、上侧表面的一部分、第三侧表面的一部分以及第四侧表面的一部分上。电极50(也称为第二电极)形成于主体44的包括第二侧表面44d的另一个纵向端部处。更准确地,电极50形成于第二侧表面44d、下侧表面44a的另一部分、上侧表面44b的另一部分、第三侧表面的另一部分以及第四侧表面的另一部分上。
每个端子46具有用于将主体44支撑在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之分离的位置处的第一功能(支撑功能)以及用于将每个电极48和50电连接至各个焊盘40a的第二功能(布线功能)。在主体44被支撑于板表面26a上方的位置处的情况下,每个端子46连接至相应电极48和50并且具有焊接至焊盘40a的布线元件56。每个端子46具有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支撑元件58。支撑元件58与主体44和板表面26a相接触(连接)以便将主体44支撑在板表面26a上方的位置处。如上所述,端子46不是由兼具有支撑功能和布线功能的一个元件制成,而是由具有支撑功能的支撑元件58以及具有布线功能的布线元件56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端子46由连接至第一电极48的熔丝端子46a和连接至第二电极50的普通端子46b组成。
每个支撑元件58具有保持部60,其与主体44相接触,用于将主体44保持于板表面26a上方的位置处。至少,保持部60的接触部分由电绝缘材料制成。每个支撑元件58具有在Z方向上从保持部60朝着板表面26a延伸的腿部62。腿部62可在X方向上变形。
每个支撑元件58,除了固定部70(下面解释)以外,由树脂材料制成。熔丝端子46a和普通端子46b中的每个具有支撑元件58。每个保持部60形成为在其一个侧表面处具有开口端的盒状以便保持每个电极48和50。盒状的保持部60具有五个内壁,每个内壁面向主体44的其上形成电极48或50的相应外表面。盒状保持部60的深度几乎等于电极48或50在X方向上的长度。每个电极48和50压力插入盒状保持部60。每个电极48和50可以不通过压力插入而是任何其它方法(比如粘着、夹持、接头等)固定至保持部60。
熔丝端子46a的保持部60在保持部60面向主体44的第一侧表面44c的壁中具有开口60a,以使得电极48通过开口60a暴露至外部。以相同的方式,普通端子46b的保持部60在保持部60的面向第二侧表面44d的壁中具有开口60a(未示出),以使得电极50通过开口60a暴露至外部。
熔丝端子46a的从保持部60朝着印刷板26延伸的腿部62称为第一腿部62a。普通端子46b的从保持部60朝着印刷板26延伸的腿部62称为第二腿部62b。每个腿部62(62a,62b)在Z方向上从主体44的下侧表面44a的一侧上的保持部60朝着印刷板26延伸。每个腿部62(62a,62b)具有在Z方向上从保持部60延伸的竖直壁部62c以及在竖直壁部62c的下端处弯曲并且在X方向上朝着相对端子46的腿部62延伸的底座部分62d。底座部分62d布置于板表面26a上并且位于相应的焊盘40a处。每个腿部62(62a,62b)在Y方向(垂直于壁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宽度,其中宽度在其整个长度上是恒定的。每个腿部62(62a,62b)的厚度在其整个长度上也是恒定的。竖直壁部62c在X方向上可弹性变形。
每个端子46(46a,46b)的布线元件56具有电且机械地连接至每个电极48和50的电极连接部64。布线元件56具有固定至腿部62(竖直壁部62c)并且焊接至焊盘40a的焊盘连接部66。而且,每个布线元件56具有用于将电极连接部64和焊盘连接部66相互连接的连接部68。在本实施例中,熔丝端子46a的连接至电极48的布线元件56称为熔丝布线元件56a,而普通端子46b的连接至电极50的布线元件56称为普通布线元件56b。每个布线元件56(56a,56b)由通过以预定形状冲压并且将其弯曲为预定三维形状而形成的具有恒定厚度的金属板制成。
每个布线元件56的电极连接部64布置于保持部60的开口60a中并且通过焊料(未示出)连接至相应电极48或50,每个电极经由开口60a暴露至保持部60的外部。更准确地,熔丝布线元件56a的电极连接部64连接至形成于主体44的第一侧表面44c上的电极48,而普通布线元件56b的电极连接部64连接至形成于主体44的第二侧表面44d上的电极50。
焊盘连接部66固定至腿部62的竖直壁部62c。在本实施例中,腿部62在X方向上与另一个端子46相对的侧面上具有由金属板制成的固定部70,其中固定部70在Z方向上从竖直壁部62c的下端延伸并且具有预定高度。固定部70例如由附接至由树脂制成的竖直壁部62c的表面的金属箔制成。替代地,固定部70通过嵌入成型工艺制成以使得固定部一体地成型于树脂制成的竖直壁部62c中。焊盘连接部66通过焊料(未示出)连接至腿部62的固定部70。焊盘连接部66还通过焊料42连接至焊盘40a,如图5所示。
每个布线元件56的连接部68在Z方向上延伸以便将电极连接部64与焊盘连接部66相互连接。连接部68在X方向上在与另一个端子46相反的方向上凸起。具有弯曲部分72的连接部68在由X方向和Z方向限定的平面上的横截面中形成为字母V形状。布线元件56还在电极连接部64与V形连接部68之间的上侧边界处以及焊盘连接部66与V形连接部68之间的下侧边界处弯曲。
切除部74形成于熔丝端子46a的熔丝布线元件56a中。切除部74形成为连接部68的一部分。在熔丝端子46a焊接至焊盘40a的情况下,切除部74保持于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之分离的位置处。
切除部74的宽度形成为比熔丝布线元件56a的连接部68的其它部分小,以使得切除部74根据由于过载电流生的热而熔化以切断过载电流。宽度是Y方向上的尺寸,其对应于与熔丝布线元件56a中的电流方向以及熔丝布线元件56a的连接部68的厚度方向都垂直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熔丝布线元件56a由将金属板冲压为预定形状并且将其弯曲为三维尺寸形状而形成的具有恒定厚度的金属板制成,切除部74的横截面积(垂直于电流的平面上)形成为比熔丝布线元件56a的其它部分小。切除部74在熔丝布线元件56a中形成于与弯曲部分72相比更靠近电极连接部64的位置处。换言之,切除部74形成于弯曲部分72上方的位置处。
普通布线元件56b具有与熔丝布线元件56a相同的结构,除了切除部74以外。即,普通布线元件56b不具有切除部。
如图3所示,电子部件28a的熔丝端子46a经由焊盘40a和连接布线图40c电连接至电源布线图40b。电源布线图40b对应于布线图40的共用于多个电子部件28(包括电子部件28a)的部分。电源布线图40b经由连接器30的销30a电连接至电池36。
制造电子部件28a的方法以及将电子部件28a安装至印刷板26的方法将在下面说明。
首先,准备以下零件:
—具有电极48和50的主体44;
—一对支撑元件58;以及
—一对布线元件56(56a,56b),每个具有预定形状,具有或不具有切除部74。
然后,支撑元件58附接至主体44。更准确地,电极48压力插入用于熔丝端子46a的支撑元件58的保持部60。以相同的方式,电极50压力插入用于普通端子46b的支撑元件58的保持部60。
熔丝布线元件56a的电极连接部64焊接至电极48,电极48通过保持部60的开口60a暴露至外部。然后,焊盘连接部66焊接至第一腿部62a的固定部70。以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方式,普通布线元件56b的电极连接部64焊接至电极50,电极50通过保持部60的开口60a暴露至外部。然后,焊盘连接部66焊接至第二腿部62b的固定部70。这样就完成了电子部件28a。
电子部件28a定位于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上,以使得腿部62的每个底座部分62d定位于相应焊盘40a上。然后,焊盘连接部66和焊盘40a通过焊料电且机械地相互连接。如上所述,完成了具有电路的电子控制单元10。
本实施例的电子部件28a和电子控制单元10的优点将在下面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部件28a的电极48和50不是经由焊料42直接连接至焊盘40a。替代地,多个端子46(更准确地,布线元件56)设置于电极48和50与焊盘40a之间以使得每个电极48和50经由布线元件56间接地连接至焊盘40a。另外,用于端子46的其中一个布线元件56由具有切除部74的布线元件56a组成。因此,在电子部件28a中出现短路并且从而过载电流(短路电流)流动时,根据过载电流而在具有较小宽度的切除部74处产生热。并且在切除部74处的温度高于预定值时,切除部74被熔化并且电极48和焊盘40a之间的电连接被切断。因此,间隙76形成于切除部74熔化之前存在的位置处。因此,在过载电流流过熔丝端子46a的切除部74时,能快速地切断电极48和焊盘40a之间的电连接。
如上,用于切断由电子部件28a的短路故障所引起的过载电流(短路电流)的功能不是由形成于印刷板26中的图面熔丝实现,而是由用于电子部件28a的熔丝端子46a实现。于是,能将印刷板26通用化和/或标准化,其能通用于不同类型的电子控制单元。因此,能提供变化产品,从而能使用相同印刷板26但不同电子部件28a安装至印刷板26。
另外,能将印刷板26以及电子控制单元10的尺寸形成为小一个对应于图面熔丝的体积,图面熔丝在本实施例中不是必要的。
在熔丝布线元件56a中,切除部74形成为将电极连接部64连接至焊盘连接部66的连接部68的一部分。因此,切除部74没有与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相接触,而是定位于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之分离的位置处。因此,能避免熔化的金属散布到板表面26a上以及切除部74的熔化部分再次连接。
尤其,根据本实施例,用于将电极48和50电连接至焊盘40a的布线功能以及用于支撑主体44的支撑功能由布线元件56和支撑元件58分别地提供。换言之,主体44由支撑元件58支撑于板表面26a上方的位置处,而不管切除部74是否熔化。因此,能由支撑元件58支撑主体44,即使在熔丝布线元件56a的切除部74熔化时。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熔丝布线元件56a的重新连接。
另外,支撑元件58的腿部62,尤其,竖直壁部62c在X方向(电极48和50沿着X方向布置)上可弹性变形。在印刷板26与主体44之间产生的膨胀和收缩的差(相对位移)是线性膨胀系数的差时,腿部62弹性地变形。图7示出印刷板26由于周围温度升高而相对于主体44在X方向上膨胀的情况。如图7所示,腿部62的竖直壁部62c弹性地变形。在图7中,虚线示出各个竖直壁部62c在弹性变形之前的位置。如上,通过支撑元件58的腿部62,能减少施加至布线元件56与电极48和50之间的连接区域的应力以及施加至布线元件56与焊盘40a之间的连接区域的应力。因此,能增大这些连接区域处的电气和机械连接的可靠性。
在每个布线元件56中,连接部68从将电极连接部64与焊盘连接部66相互连接的虚线向外扩展。换言之,连接部68在与主体44相反的方向上向外凸出。根据以上结构,在印刷板26扩展并且腿部62相应地变形时,连接部68也能根据腿部62弹性地变形。由于连接部68具有用于吸收如上所述腿部62的弹性变形的柔性结构,能进一步增大用于电极48和50与焊盘40a之间的机械和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连接部68具有V形弯曲部分72。容易制造具有这种形状的连接部68的布线元件56并且容易控制布线元件56的形状。
在熔丝端子46a连接至焊盘40a的情况下,切除部74支撑于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之分离的位置处。因此,切除部74的热不会离开直接到印刷板26。由此,能缩短形成于主体44中的电子元件的短路故障与切除部74的熔化之间的时间。换言之,短路故障的响应得到提高。另外,由于能减少响应性能的变化,切断性能的准确性能得到提高。
在响应通过图面熔丝而提高的情况下,必须将图面熔丝形成为比布线图的其它部分薄或者用相比布线图的其它部分而言更易于熔化的材料形成图面熔丝。但是,以上方法增加了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切除部74的热不易于传输至印刷板26,不仅能提高响应,而且还能降低制造成本。而且,由于切除部74的热不易于传输至印刷板26,能使印刷板26的耐热性能的设计比较宽松。制造成本也相应地进一步降低。
在具有图面熔丝的印刷板中,邻近一个图面熔丝的电子部件处产生的热和/或邻近该图面熔丝的另一图面熔丝处产生的热经由绝缘板和布线图传输至这个图面熔丝。由于图面熔丝受到在包围该图面熔丝的部分处产生的热,在高密度封装的情况下,图面熔丝可能会在电子部件中出现短路故障之前熔化。
根据本实施例,但是,由于切除部74保持于印刷板26的板表面上方且与之分离的位置处,切除部74不易于受到其它电子部件28的热的影响。因此,能实现高密度封装。换言之,印刷板26的尺寸能减小并且从而制造成本能相应地降低。
在电子控制单元10中,具有熔丝端子46a的这些电子部件28a中的至少一些经由焊盘40a和连接布线图40c连接至电源布线图40b。如上已经说明的,当一个电子部件28a中发生短路故障并且过载电流在熔丝端子46a中流动时,电极48和焊盘40a之间的连接立即由于熔丝端子46a的切除部74(其在熔化之前已经连接电极48和焊盘40a)的熔化而被切断。因此,能保护连接至电源布线图40b的其它电子部件28免受过载电流。
用于切断所述切除部74的在熔丝端子46a中流动的过载电流没有和用于切断主熔丝34的过载电流那么大。因此,能抑制可能会由于在熔丝端子46a中流动的过载电流所引起的对其它电子设备供电的负面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部件28a包括陶瓷型层压电容器。在使用层压结构的电子部件28a的情况下,电子部件28a的尺寸能更小并且能实现印刷板26的高密度封装。但是,另一方面,具有层压结构的电子部件可能会存在导电层54(其以多层层压)很可能会由于车辆振动和/或热应力而短路的问题。在具有层压结构的电子部件28a的本实施例中,但是,能快速地切断电极48和焊盘40a之间的电连接,如果发生短路故障的话。
就供电能力而言,锂电池系统更优于铅电池。另一方面,锂电池的缺点在于当超过额定输出电流的电流供应至电负载时其将快速地恶化。根据本实施例,但是,在电子部件28a中发生短路的情况下,电48和焊盘40a之间的电连接立即被熔丝端子46a切断。因此能将对电池的负面影响抑制到最小值。
在本实施例中,布线元件56的连接部68形成为字母V形状。但是,连接部68的形状不应当限于字母V形状。任何其它形状能应用至连接部68。例如,如图8A和8B所示,连接部68的中间部分在与主体44相反的方向上从将电极连接部64与焊盘连接部66相互连接的虚线扩展(换言之,连接部68的中间部分在X方向上向外凸出)。
在图8A中,连接部68形成为具有两个弯折部分72的U字母形状。在图8B中,连接部68形成为不具有弯折部分的字母C形状或弧形。
在本实施例中,腿部62具有竖直壁部62c和底座部分62d。不是总是需要提供底座部分62d。即,支撑元件58可仅具有从保持部60朝着印刷板26延伸的腿部62并且腿部62的前端与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相接触。
(第二实施例)
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将参照图9和10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或相同的那些部分(包括电子部件28a、电子控制单元10等)的说明将省略。
如图9和10所示,每个腿部62(第一腿部62a和第二腿部62b)从共用保持部60朝着印刷板26延伸。熔丝布线元件56a和普通布线元件56b设置于共用端子单元46中。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固定部70以外,支撑元件58由树脂材料制成。保持部60由与主体44的下侧表面44a相接触的基部60b、一对壁部60c(每个壁部60c在Z方向上从基部60b与印刷板26相反地延伸),以及一对爪部60d(爪部60d与主体44的上侧表面44b相接触)组成。
基部60b形成为平板形状,其具有对应于主体44的下侧表面44a的矩形表面,其中矩形表面平行于由X方向和Y方向限定的平面。
保持部60具有一对壁部60c,它们在Y方向上彼此相对以使得每个壁部60c面向主体44的第三和第四侧表面并且分别与它们相接触。主体44在Y方向上保持于这对壁部60C之间。
其中一个爪部60d在Y方向上从壁部60c的前端(上端)(在与基部60b相反的一侧上)延伸至另一侧的爪部60d。在Y方向上这对爪部60d之间形成间隔。主体在Z方向上保持于基部60b与爪部60d之间。
腿部62具有第一腿部62a和第二腿部62b。第一腿部62a在Z方向上从基部60b的纵向端部朝着印刷板26延伸,这个纵向端部更靠近电极48。第二腿部62b同样在Z方向上从基部60b的另一个纵向端部朝着印刷板26延伸,这个纵向端部更靠近电极50。
第一和第二腿部62a和62b的每个具有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腿部62的竖直壁部62c的结构。腿部62(62a、62b)在X方向上的厚度形成为较小以使得腿部弹性地变形。每个腿部62在由X方向和Y方向限定的平面上具有U字母形状的横截面。
在制造电子部件28a时,首先准备以下零件,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
—具有电极48和50的主体44;
—支撑元件58;以及
—布线元件56(熔丝布线元件56a和普通布线元件56b)。
支撑元件58附接至主体44。更准确地,壁部60c和爪部60d每个通过弯曲力向外弹性地弯曲以使得爪部60d在Y方向上彼此分开。然后,主体44布置于壁部60c之间以及基部60b与爪部60d之间。弯曲力从壁部60c和爪部60d释放,以使得爪部60d与主体44的上侧表面44b相接触。
熔丝布线元件56a的电极连接部64焊接至形成于主体44的第一侧表面44c上的电极48,而焊盘连接部66焊接至第一腿部62a的固定部70。以类似的方式,普通布线元件56b的电极连接部64焊接至形成于主体44的第二侧表面44d上的电极50,而焊盘连接部66焊接至第二腿部62b的固定部70。这样就完成了电子部件28a。
在第二实施例的电子部件28a中能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相同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多个布线元件56(56a,56b)连接至一个共用支撑元件58,能减少电子部件28a的组装工序的数目。
本公开不应当限于以上实施例,而是能在不背离本公开精神之下以各种方式变形。
在以上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布线元件56由具有切除部74的熔丝布线元件56a组成。但是,熔丝布线元件的数量不应当限于一个电子部件28a一个。例如,所有布线元件可由熔丝布线元件56a组成。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不仅连接至电极48的切除部74,而且连接至电极50的切除部74也被熔化时,主体44也能由支撑元件58保持于板表面上方的位置处。因此,能防止熔丝布线元件56a的重新连接。
在以上实施例中,一个布线元件56连接至每个电极48和50。但是,连接至一个电极48或50的布线元件的数量不应当限于一个。例如,多个熔丝布线元件56a可连接至电极48。替代地,多个普通布线元件56b可连接至电极50。
在以上实施例中,陶瓷型层压电容器作为电子部件28a的示例进行说明。但是,以上结构可应用于任何其它类型的电子元件。例如,层压电感器可用作具有层压结构的电子元件。
而且,以上结构不应当限于具有层压结构的电子元件,而是能应用至任何类型的电子元件,例如具有超过两个电极的这种电子元件,比如多芯片电阻器。
腿部62的数量不必等于电极48和50的数量。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熔丝端子46a可具有两个第一腿部62a,每个腿部从保持部60延伸。并且第一腿部62a的至少一个形成有将连接至焊盘40a的固定部70c(焊盘连接部66)。
在以上实施例中,支撑元件58具有固定部70。但是,在支撑元件58中设置固定部70并不是总是必须的。在支撑元件没有固定部70的情况下,布线元件56的焊盘连接部66可通过粘合材料连接至由树脂材料制成的腿部62。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中,除了固定部70以外,支撑元件58由树脂材料制成。用于支撑元件58的材料不应当限于树脂材料。例如,支撑元件58可由树脂材料以外的电绝缘材料制成。更准确地,支撑元件58的与主体44相接触的接触部分可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腿部62可由用来允许腿部62在电极48和50布置于其中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如上,支撑元件58可由树脂材料以外的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支撑元件58可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部分,比如固定部70。但是,在支撑元件58由类似上述实施例的树脂材料制成时,更易于具有用于支撑主体44的支撑功能并且更易于形成柔性且可弹性变形的腿部62。
在以上实施例中,具有熔丝端子46a的电子部件28a经由焊盘40a和连接布线图40c电连接至电源布线图40b(连接至电池36)。但是,具有熔丝端子46a的电子部件28a可电连接至电源布线图之外的其它布线图。

Claims (9)

1.一种安装至印刷板(26)的电子部件,其包括:
主体(44),其布置于所述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所述板表面分离的位置处,所述主体(44)具有至少一个电子元件以及用于所述电子元件的多个电极(48,50);以及
端子(46,46a,46b),用于将所述主体(44)支撑在所述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所述板表面分离的位置处,所述端子(46,46a,46b)将每个所述电极(48,50)电连接至形成于所述印刷板(26)中的相应焊盘(40a),
其中所述端子(46,46a,46b)包括:
支撑元件(58),其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与所述主体(44)相接触的一端(60)以及与所述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相接触的另一端(62)以将所述主体(44)支撑在所述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所述板表面分离的位置处;以及
布线元件(56),其具有在所述主体(44)支撑于所述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所述板表面分离的位置处的情况下连接至所述主体(44)的相应电极(48,50)之一的电极连接部(64)以及焊接至所述焊盘(40a)的焊盘连接部(66),
其中所述支撑元件(58)包括:
保持部(60),其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与所述主体(44)相接触用于保持所述主体(44);
腿部(62),其从所述保持部(60)延伸至所述印刷板(26),所述腿部(62)在所述多个电极(48,50)的布置方向上可弹性变形,
其中,所述布线元件(56)包括:
所述电极连接部(64),其电且机械地连接至所述主体(44)的相应电极(48,50);
所述焊盘连接部(66),其连接至所述腿部(62)并且焊接至所述焊盘(40a);以及
连接部(68),用于将所述电极连接部(64)连接至所述焊盘连接部(66),
其中所述布线元件(56)由熔丝布线元件(56a)构成,并且
其中所述熔丝布线元件(56a)具有切除部(74),所述切除部(74)形成为至少作为连接部(68)的一部分并且宽度比所述连接部(68)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小,以使得所述切除部(74)根据由于过载电流生的热而熔化以切断过载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连接部(68)在与所述主体(44)相反的方向上从将所述电极连接部(64)与所述焊盘连接部(66)相互连接的虚线向外扩展。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连接部(68)在一凸面形状的顶部处具有弯曲部分(72),弯曲部分(72)在所述凸面形状中向外扩展。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主体(44)在平行于所述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的平面上形成为矩形形状,
所述多个电极(48,50)由形成于所述主体(44)的第一侧表面(44c)处的第一电极(48)以及形成于所述主体(44)的第二侧表面(44d)处的第二电极(50)组成,其中所述第二侧表面(44d)形成于与所述第一侧表面(44c)相反的侧面处,
所述电子部件包括多个布线元件(56),所述多个布线元件由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48)的第一布线元件(56a)和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50)的第二布线元件(56b)组成,
所述电子部件包括多个腿部(62),所述多个腿部由连接于第一布线元件(56a)的第一腿部(62a)和连接于第二布线元件(56b)的第二腿部(62b)组成,并且
所述第一和第二腿部(62a,62b)每个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侧表面(44c,44d)的布置方向上可弹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端子由具有共用支撑元件(58)的端子单元(46)组成,并且
所述支撑元件(58)具有多个腿部(62a,62b),每个腿部从所述共用支撑元件(58)朝着所述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端子由具有熔丝布线元件(56a)的熔丝端子(46a)和具有普通布线元件(56b)的普通端子(46b)组成,并且
所述熔丝端子(46a)和所述普通端子(46b)每个具有所述保持部(60)以及从所述保持部(60)朝着所述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延伸的所述腿部(62a,62b)。
7.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28a);以及
具有焊盘(40a)的印刷板(26),所述焊盘(40a)连接至电子部件(28a)的端子(48)。
8.一种安装至印刷板(26)的电子部件,其包括:
主体(44),其布置于所述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所述板表面分离的位置处,所述主体(44)具有至少一个电子元件以及用于所述电子元件的多个电极(48,50);以及
至少两个端子(46a,46b),用于将所述主体(44)支撑在所述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所述板表面分离的位置处,所述端子(46a,46b)每个将每个所述电极(48,50)电连接至形成于所述印刷板(26)中的相应焊盘(40a),
其中所述端子(46a,46b)每个包括:
支撑元件(58),其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与所述主体(44)相接触的一端(60)以及与所述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相接触的另一端(62)以将所述主体(44)支撑在所述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所述板表面分离的位置处;以及
布线元件(56),其具有在所述主体(44)支撑于所述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所述板表面分离的位置处的情况下连接至所述主体(44)的相应电极(48,50)之一的电极连接部(64)以及焊接至所述焊盘(40a)的焊盘连接部(66),
其中所述支撑元件(58)包括:
保持部(60),其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与所述主体(44)相接触用于保持所述主体(44);
腿部(62),其从所述保持部(60)延伸至所述印刷板(26),所述腿部(62)在所述多个电极(48,50)的布置方向上可弹性变形,
其中,所述布线元件(56)包括:
所述电极连接部(64),其电且机械地连接至所述主体(44)的相应电极(48,50);
所述焊盘连接部(66),其连接至所述腿部(62)并且焊接至所述焊盘(40a);以及
连接部(68),用于将所述电极连接部(64)连接至所述焊盘连接部(66);
其中一个布线元件(56)由熔丝布线元件(56a)组成,并且
其中所述熔丝布线元件(56a)具有切除部(74),所述切除部(74)形成为至少作为连接部(68)的一部分并且宽度比所述连接部(68)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小,以使得所述切除部(74)根据由于过载电流生的热而熔化以切断过载电流。
9.一种安装至印刷板(26)的电子部件,其包括:
主体(44),其布置于所述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所述板表面分离的位置处,所述主体(44)具有至少一个电子元件以及用于所述电子元件的多个电极(48,50);以及
端子单元(46),用于将所述主体(44)支撑在所述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所述板表面分离的位置处,并且将每个所述电极(48,50)电连接至形成于所述印刷板(26)中的相应焊盘(40a),
其中所述端子单元(46)包括:
支撑元件(58),其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与所述主体(44)相接触的一端(60)以及与所述印刷板(26)的板表面(26a)相接触的另一端(62)以将所述主体(44)支撑在所述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所述板表面分离的位置处;以及
第一和第二布线元件(56a,56b),每个布线元件具有在所述主体(44)支撑于所述板表面(26a)上方并且与所述板表面分离的位置处的情况下连接至所述主体(44)的相应电极(48,50)之一的电极连接部(64)以及焊接至所述焊盘(40a)的焊盘连接部(66),
其中所述支撑元件(58)包括:
共用保持部(60),其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与所述主体(44)相接触用于保持所述主体(44);
第一和第二腿部(62a,62b),每个腿部从所述共用保持部(60)延伸至所述印刷板(26),每个腿部(62a,62b)在所述多个电极(48,50)的布置方向上可弹性变形,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布线元件(56a,56b)每个包括:
所述电极连接部(64),其电且机械地连接至所述主体(44)的相应电极(48,50);
所述焊盘连接部(66),其连接至相应的腿部(62a,62b)并且焊接至所述焊盘(40a);以及
连接部(68),用于将所述电极连接部(64)电连接至所述焊盘连接部(66);
其中所述第一布线元件(56a)由熔丝布线元件(56a)组成,并且
其中所述熔丝布线元件(56a)具有切除部(74),所述切除部(74)形成为至少作为所述连接部(68)的一部分并且宽度比所述连接部(68)的其它部分的宽度小,以使得所述切除部(74)根据由于过载电流生的热而熔化以切断过载电流。
CN201410072169.8A 2013-02-28 2014-02-28 电子部件和电子控制单元 Active CN104021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8362 2013-02-28
JP2013038362A JP5942898B2 (ja) 2013-02-28 2013-02-28 電子部品及び電子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1933A true CN104021933A (zh) 2014-09-03
CN104021933B CN104021933B (zh) 2017-03-15

Family

ID=51385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2169.8A Active CN104021933B (zh) 2013-02-28 2014-02-28 电子部件和电子控制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05732B2 (zh)
JP (1) JP5942898B2 (zh)
CN (1) CN104021933B (zh)
DE (1) DE10201420373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8793A (zh) * 2015-08-18 2015-12-3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类型电容相互替换的焊接装置
CN111312514A (zh) * 2020-02-27 2020-06-19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芯组瓷介固定电容器的加固装置
CN111684557A (zh) * 2018-02-06 2020-09-18 西门子股份公司 电容器结构和具有功率电子构件的功率模块
US11282822B2 (en) 2018-02-06 2022-03-2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ower electronic circuit having a plurality of power module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D252734A3 (de) * 1985-11-12 1987-12-30 Freiberg Brennstoffinst Apparat zur kohlenstaubvergasung
US9805872B2 (en) 2015-12-09 2017-10-31 Kemet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ultiple MLCC modules
JP6269094B2 (ja) * 2014-01-20 2018-01-31 Tdk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US10224149B2 (en) 2015-12-09 2019-03-05 Kemet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Bulk MLCC capacitor module
KR102436223B1 (ko) * 2017-12-18 2022-08-2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형 전자 부품
CN209496802U (zh) * 2018-11-28 2019-10-15 库柏西安熔断器有限公司 熔断器、电动汽车用整车电路和电动汽车
JP7428962B2 (ja) * 2019-10-28 2024-02-07 Tdk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
JP2021068853A (ja) * 2019-10-28 2021-04-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支持端子付きコンデンサチップ
KR20210075672A (ko) * 2019-12-13 2021-06-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전자 부품
JP2021190534A (ja) 2020-05-28 2021-12-13 Tdk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1059A (en) * 1987-09-22 1991-02-05 Mitsubishi Denki K.K. Electric component
US20030034169A1 (en) * 2001-07-31 2003-02-20 Rohm Co., Ltd. Conductor strip formed with slit, cutout or grooves
JP2006024825A (ja) * 2004-07-09 2006-01-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気部品
US20090059469A1 (en) * 2007-08-31 2009-03-0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Multilayer chip capacitor, circuit board apparatus having the capacitor, and circuit boar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28137U (zh) * 1981-02-02 1982-08-10
JPH01161317U (zh) * 1988-04-27 1989-11-09
JPH09283376A (ja) * 1996-04-09 1997-10-31 Rohm Co Ltd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プリント基板への実装方法
JPH1140455A (ja) * 1997-07-16 1999-02-12 Marcon Electron Co Ltd 保安機能付き電子部品
JP4457627B2 (ja) 2003-10-03 2010-04-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ヒューズ付きコンデンサモジュール
JP4148110B2 (ja) * 2003-11-26 2008-09-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回路構成体
JP4702174B2 (ja) 2006-05-17 2011-06-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制御装置
US8264816B2 (en) * 2009-08-24 2012-09-11 Kemet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xternally fused and resistively loaded safety capacitor
JP5583487B2 (ja) * 2010-06-14 2014-09-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型構造及び型構造を用いた成形方法
JP2012094785A (ja) * 2010-10-28 2012-05-17 Tdk Corp 電子部品
JP2012164755A (ja) 2011-02-04 2012-08-30 Denso Corp 電子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1059A (en) * 1987-09-22 1991-02-05 Mitsubishi Denki K.K. Electric component
US20030034169A1 (en) * 2001-07-31 2003-02-20 Rohm Co., Ltd. Conductor strip formed with slit, cutout or grooves
JP2006024825A (ja) * 2004-07-09 2006-01-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気部品
US20090059469A1 (en) * 2007-08-31 2009-03-0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Multilayer chip capacitor, circuit board apparatus having the capacitor, and circuit board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8793A (zh) * 2015-08-18 2015-12-3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类型电容相互替换的焊接装置
CN105208793B (zh) * 2015-08-18 2017-12-19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类型电容相互替换的焊接装置
CN111684557A (zh) * 2018-02-06 2020-09-18 西门子股份公司 电容器结构和具有功率电子构件的功率模块
US11282822B2 (en) 2018-02-06 2022-03-2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ower electronic circuit having a plurality of power modules
US11373804B2 (en) 2018-02-06 2022-06-2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apacitor structure and power module having a power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11312514A (zh) * 2020-02-27 2020-06-19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芯组瓷介固定电容器的加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65480A (ja) 2014-09-08
US9305732B2 (en) 2016-04-05
DE102014203732A1 (de) 2014-09-11
JP5942898B2 (ja) 2016-06-29
US20140240081A1 (en) 2014-08-28
CN104021933B (zh)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1933A (zh) 电子部件和电子控制单元
CN104023464B (zh) 电子部件和电子控制单元
CN101577262B (zh) 功率半导体模块系统
CN104023465A (zh) 电子部件和电子控制单元
US754167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terminals
CN104021932B (zh) 电子部件和电子控制单元
US10576912B2 (en) Circuit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04321870A (zh) 电功率模块设置
CN101064419B (zh) 接线盒
US9332645B2 (en) Electronic part and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CN103151628B (zh) 连接端子
US20120200988A1 (en) Internal circuit structural element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using the same
JP2006060956A (ja) 電気接続箱
JP2002044832A (ja) 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の組立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で組み立てられた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
WO2011102468A1 (ja) 車載電気接続箱、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回路材、回路ユニット
CN105990753B (zh) 连接电路板的固定元件、汇流条以及配备有该固定元件和汇流条的车辆配电器
US10653020B2 (en) Electronic modu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onic module
JP3698030B2 (ja) 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および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の組立方法
KR100435914B1 (ko) 정션박스 및 인쇄회로기판의 납땜방법
JP2002216870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US20230369725A1 (en) Busbar module
JP6999749B2 (ja) 電気機器配線部品
JP2024056251A (ja) 端子、電気部品接続構造、及び電気接続箱
JP3685041B2 (ja) 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
JP2024056252A (ja) 電気部品接続構造、及び電気接続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