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7510A - 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7510A
CN104017510A CN201410184716.1A CN201410184716A CN104017510A CN 104017510 A CN104017510 A CN 104017510A CN 201410184716 A CN201410184716 A CN 201410184716A CN 104017510 A CN104017510 A CN 104017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crylate
soften
glu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847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17510B (zh
Inventor
陈克勇
朱文峰
杨忠芝
虞礼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CASE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Dongguan Nali Optical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CASE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Dongguan Nali Optical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CASE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Dongguan Nali Optical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PCASE 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847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17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17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7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7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75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保护膜,包括依次层叠的护膜层、第一胶层、第一硬化层、第一软化层、主膜层、第二软化层、第二硬化层、第二胶层及剥离层,第一硬化层和第二硬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第一硬化层及第二硬化层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1~3:1~3;第一软化层及第二软化层的材料为第一软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第一软化层及第二软化层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6:1~4:1~4;主膜层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上述保护膜硬度较高。此外,还提供一种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屏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类电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其价格也是广大消费者所能接受的。如手机、相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皆是人手一部。为了防止自己的爱机屏幕表面受到硬质物刮伤或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屏幕上贴上保护膜成为了爱机一族的首选。
通常会将抗静电剂加入保护膜的主膜层以使得保护膜具有抗静电的功能。然而,这样会导致保护膜硬度较低。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硬度较高的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保护膜,包括依次层叠的护膜层、第一胶层、第一硬化层、第一软化层、主膜层、第二软化层、第二硬化层、第二胶层及剥离层,所述第一硬化层和所述第二硬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所述第一硬化层及所述第二硬化层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1~3:1~3;所述第一软化层及所述第二软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所述第一软化层及所述第二软化层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6:1~4:1~4,所述抗静电剂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0.5:100~15:100;所述主膜层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膜层的透光率大于90%,雾度小于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膜层具有两个相对的电晕处理表面,所述第一软化层和所述第二软化层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电晕处理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静电剂选自多烷基季胺盐、二异丁烯-马来酸二钠盐、丙三醇多硬脂酸酯、聚乙烯多胺及聚醚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的材料为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或丙烯酸树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膜层的厚度为50μm~100μm,所述第一胶层的厚度为10μm~50μm,所述第一硬化层的厚度为5μm~20μm,所述第一软化层的厚度为5μm~50μm,所述主膜层的厚度为50μm~300μm,所述第二软化层的厚度为5μm~30μm,所述第二硬化层的厚度为3μm~20μm,所述第二胶层的厚度为10μm~60μm,所述剥离层的厚度为50μm~1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层及所述第二胶层的材料为聚氨酯压敏胶、硅胶或亚克力胶。
一种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主膜层的其中一个表面依次涂布制备第一软化层及第一硬化层,所述主膜层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第一硬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所述第一硬化层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1~3:1~3,所述第一软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所述第一软化层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6:1~4:1~4,所述抗静电剂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0.5:100~15:100;
在所述主膜层的另一个表面依次涂布制备第二软化层及第二硬化层,所述第二硬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所述第二硬化层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1~3:1~3,所述第二软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所述第二软化层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6:1~4:1~4,所述抗静电剂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0.5:100~15:100;
在护膜层的其中一个表面涂布制备第一胶层;
在所述第二硬化层的表面涂布制备第二胶层;及
将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第一硬化层贴合,将剥离层与所述第二胶层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主膜层的其中一个表面依次涂布制备第一软化层及第一硬化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对所述主膜层的相对的两个表面进行电晕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软化层及所述第二软化层通过多次涂布、干燥及固化形成。
上述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主膜层的一个侧面设置第一软化层及第一硬化层,主膜层的另一个侧面设置第二软化层及第二硬化层,第一软化层及第二软化层中含有抗静电剂,能起到防静电的作用;在第一软化层的表面形成第一硬化层,在第二软化层的表面形成第二硬化层,第一硬化层和第二硬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第一硬化层及第二硬化层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1~3:1~3,从而保护膜的硬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主要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膜100,包括依次层叠的护膜层110、第一胶层120、第一硬化层130、第一软化层140、主膜层150、第二软化层160、第二硬化层170、第二胶层180及剥离层190。
护膜层110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当使用保护膜100时,需将护膜层110剥下,第一胶层120会随护膜层110而与第一硬化层130分离。
优选的,护膜层110的透光率大于85%,雾度小于5%。
优选的,护膜层110的厚度为50μm~100μm。
第一胶层120层叠于护膜层110的其中一个表面。第一胶层120的材料为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或丙烯酸树脂。优选的,第一胶层120的材料为聚氨酯压敏胶、硅胶或亚克力胶。
第一胶层120的厚度为10μm~50μm。
第一硬化层130层叠于第一胶层120的远离护膜层110的一个表面。第一硬化层130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第一硬化层130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1~3:1~3。
第一硬化层130的厚度为5μm~20μm。
第一软化层140层叠于第一硬化层130远离第一胶层120的一个表面。第一软化层140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第一软化层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6:1~4:1~4,抗静电剂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0.5:100~15:100。
优选的,抗静电剂选自多烷基季胺盐、二异丁烯-马来酸二钠盐、丙三醇多硬脂酸酯、聚乙烯多胺及聚醚酯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软化层140的厚度为5μm~50μm。
主膜层150层叠于第一软化层140远离第一硬化层130的表面。主膜层150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优选的,主膜层150具有两个相对的电晕处理表面。其中,第一软化层140设置于其中一个电晕处理表面上。电晕处理表面使得主膜层150具有较好的粘着特性,有利于在其上的材料更好的粘附。
优选的,主膜层150的厚度为50μm~300μm。
优选的,主膜层150的透光率大于90%。
优选的,主膜层150的雾度小于2%。
第二软化层160层叠于主膜层150远离第一软化层140的表面。第二软化层160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第二软化层160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6:1~4:1~4,抗静电剂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0.5:100~15:100。
优选的,抗静电剂选自多烷基季胺盐、二异丁烯-马来酸二钠盐、丙三醇多硬脂酸酯、聚乙烯多胺及聚醚酯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软化层160的厚度为5μm~30μm。
第二硬化层170层叠于第二软化层160的远离主膜层150的一个表面。第二硬化层170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第二硬化层170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1~3:1~3。
第二硬化层170的厚度为3μm~20μm。
第二胶层180层叠于第二硬化层170远离第二软化层160的表面。第二胶层180的材料为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或丙烯酸树脂。优选的,第二胶层180的材料为聚氨酯压敏胶、硅胶或亚克力胶。第二胶层180可反复粘贴,且剥落后无残留。
第二胶层180的厚度为10μm~60μm。
剥离层190层叠于第二胶层180远离第二硬化层170的表面。剥离层190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在没有黏贴在屏幕上时,设置剥离层190避免保护膜100的第二胶层180上沾上灰尘等。当使用保护膜100时,需将剥离层190剥下。
优选的,剥离层110的透光率大于85%,雾度小于5%。
优选的,剥离层190的厚度为50μm~100μm。
上述保护膜,通过在主膜层的一个侧面设置第一软化层及第一硬化层,主膜层的另一个侧面设置第二软化层及第二硬化层,第一软化层及第二软化层中含有抗静电剂,能起到防静电的作用;在第一软化层的表面形成第一硬化层,在第二软化层的表面形成第二硬化层,第一硬化层和第二硬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第一硬化层及第二硬化层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1~3:1~3,从而保护膜的硬度较高。
由于在主膜层150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硬化层130、第一软化层140、第二软化层160、第二硬化层170,第一硬化层130、第一软化层140及第二软化层160、第二硬化层170与主膜层150的折射率不同,会对光进行干涉,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保护膜100的彩虹纹。
在主膜层150的两侧设置分别设置第一硬化层130、第一软化层140、第二软化层160、第二硬化层170,可以提高保护膜100的硬度,同时能够有效地防止保护膜100的翘曲。
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0、在主膜层150的其中一个表面依次涂布制备第一软化层140及第一硬化层130。
主膜层150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优选的,主膜层150的厚度为50μm~300μm。
优选的,主膜层150的透光率大于90%。
优选的,主膜层150的雾度小于2%。
优选的,在主膜层150的其中一个表面依次涂布制备第一软化层140及第一硬化层130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对主膜层150的相对的两个表面进行电晕处理。其中,第一软化层140设置于其中一个电晕处理表面上。电晕处理表面使得主膜层150具有较好的粘着特性,有利于在其上的材料更好的粘附。
第一软化层140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第一软化层140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6:1~4:1~4,抗静电剂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0.5:100~15:100。
优选的,抗静电剂选自多烷基季胺盐、二异丁烯-马来酸二钠盐、丙三醇多硬脂酸酯、聚乙烯多胺及聚醚酯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软化层140的厚度为5μm~50μm。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软化层140采用网纹辊涂布的方法进行制备。优选的,将添加了抗静电剂的光固化树脂预聚体在主膜层的表面涂布、干燥并固化得到第一软化层140。第一软化层140经过1~5次涂布制备。多次涂布时,每次涂布后干燥并固化,再进行下一次涂布。
第一硬化层130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第一硬化层130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1~3:1~3。
第一硬化层130的厚度为5μm~20μm。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硬化层130采用网纹辊涂布的方法进行制备。优选的,将光固化树脂预聚体在第一软化层140的表面涂布、干燥并固化得到第一硬化层130。第一硬化层130经过1~5次涂布制备。多次涂布时,每次涂布后干燥并固化,再进行下一次涂布。
步骤S220、在主膜层150的另一个表面依次涂布制备第二软化层160及第二硬化层170。
第二软化层160层叠于主膜层150远离第一软化层140的表面。第二软化层160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第二软化层160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6:1~4:1~4,抗静电剂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0.5:100~15:100。
优选的,抗静电剂选自多烷基季胺盐、二异丁烯-马来酸二钠盐、丙三醇多硬脂酸酯、聚乙烯多胺及聚醚酯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软化层160的厚度为5μm~30μm。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软化层160采用网纹辊涂布的方法进行制备。优选的,将添加了抗静电剂的光固化树脂预聚体在主膜层的表面涂布、干燥并固化得到第二软化层160。第二软化层160经过1~5次涂布制备。多次涂布时,每次涂布后干燥并固化,再进行下一次涂布。
第二硬化层170层叠于第二软化层160的远离主膜层150的一个表面。第二硬化层170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第二硬化层170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1~3:1~3。
第二硬化层170的厚度为3μm~20μm。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硬化层170采用网纹辊涂布的方法进行制备。优选的,将光固化树脂预聚体在第二软化层160的表面涂布、干燥并固化得到第二硬化层170。第二硬化层170经过1~5次涂布制备。多次涂布时,每次涂布后干燥并固化,再进行下一次涂布。
步骤S230、在护膜层110的其中一个表面涂布制备第一胶层120。
第一胶层120的材料为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或丙烯酸树脂。优选的,第一胶层120的材料为聚氨酯压敏胶、硅胶或亚克力胶。
第一胶层120的厚度为10μm~50μm。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胶层120通过逗号刮刀涂布。
步骤S240、在第二硬化层170的表面涂布制备第二胶层180。
第二胶层180的材料为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或丙烯酸树脂。优选的,第二胶层180的材料为聚氨酯压敏胶、硅胶或亚克力胶。第二胶层180可反复粘贴,且剥落后无残留。
第二胶层180的厚度为10μm~60μm。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胶层180通过逗号刮刀涂布。
步骤S250、将第一胶层120与第一硬化层130贴合,将剥离层190与第二胶层180贴合。
剥离层190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在没有黏贴在屏幕上时,设置剥离层190避免保护膜100的第二胶层180上沾上灰尘等。当使用保护膜100时,需将剥离层190剥下。
优选的,剥离层110的透光率大于85%,雾度小于5%。
优选的,剥离层190的厚度为50μm~100μm。
可以理解,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并不仅限于采用上述顺序制备保护膜,例如,步骤S210和步骤S220的顺序可以替换;步骤S230与步骤S210及步骤S220的顺序也可以替换,也可以同步执行等等。
上述保护膜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有利于实现工业化。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部分:
实施例1
(1)在已经双面电晕处理的主膜层的一面用网纹辊涂布的方法涂布一层添加抗静电剂的光固化树脂,干燥固化再涂布第二层光固化树脂,再经干燥固化,每层干膜的厚度为10μm,得到第一软化层。其中,主膜层的材料为PET,厚度为125μm,透光率为95%,主膜层的雾度为0.5%。第一软化层的厚度为20μm,第一软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第一软化层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4:3:3,抗静电剂为二异丁烯-马来酸二钠盐、聚乙烯多胺和聚醚酯的混合物,二异丁烯-马来酸二钠盐、聚乙烯多胺和聚醚酯的质量比为1:1:1,抗静电剂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5:100。
(2)在第一软化层的表面采用纹辊涂布的方法涂布光固化剂树脂,干燥固化后即得到第一硬化层。其中,第一硬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2:2,第一硬化层的厚度为10μm。
(3)在已电晕处理的主膜层的另一面用网纹辊涂布的方法涂布一层添加抗静电剂的光固化树脂,干燥固化后得到第二软化层。再采用纹辊涂布的方法涂布不添加抗静电剂的光固化剂树脂,干燥固化后即得到第二硬化层。第二软化层的材料为第一软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第二软化层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4:3:3,抗静电剂为二异丁烯-马来酸二钠盐、聚乙烯多胺和聚醚酯的混合物,二异丁烯-马来酸二钠盐、聚乙烯多胺和聚醚酯的质量比为1:1:1,抗静电剂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5:100。得到的第二软化层的厚度为10μm。第二硬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2:2,第二硬化层的厚度为7μm。
(4)在护膜层上用逗号刮刀涂布的方法涂布第一胶层,并进行干燥固化,得到厚度为15μm的第一胶层。在第二硬化层上用逗号刮刀涂布的方法涂布第二胶层,并进行干燥固化,得到厚度为35μm的第二胶层。其中第一胶层的材料为硅胶,第二胶层的材料为硅胶。护膜层的材料为PET,厚度为50μm,透光率为90%,雾度为3%。
(5)将第一胶层与第一硬化层贴合,第二胶层与剥离层贴合得到保护膜。其中剥离层的材料为PET,厚度为50μm,透光率为90%,雾度为3%。
实施例2
(1)在已经双面电晕处理的主膜层的一面用网纹辊涂布的方法涂布一层添加抗静电剂的光固化树脂,干燥固化再涂布第二层光固化树脂,再经干燥固化,每层干膜的厚度为9μm,得到第一软化层。其中,主膜层的材料为PET,厚度为100μm,透光率为93%,主膜层的雾度为0.5%。第一软化层的厚度为18μm,第一软化层的材料为第一软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第一软化层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3:4,抗静电剂为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胺硝酸盐,抗静电剂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8:100。
(2)在第一软化层的表面采用纹辊涂布的方法涂布光固化剂树脂,干燥固化后即得到第一硬化层。其中,第一硬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2:2,第一硬化层的厚度为12μm。
(3)在已电晕处理的主膜层的另一面用网纹辊涂布的方法涂布一层添加抗静电剂的光固化树脂,干燥固化后得到第二软化层。再采用纹辊涂布的方法涂布不添加抗静电剂的光固化剂树脂,干燥固化后即得到第二硬化层。第二软化层的材料为第一软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第二软化层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4:3,抗静电剂为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胺硝酸盐,抗静电剂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8:100。得到的第二软化层的厚度为12μm。第二硬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2:2,第二硬化层的厚度为9μm。
(4)在护膜层上用逗号刮刀涂布的方法涂布第一胶层,并进行干燥固化,得到厚度为10μm的第一胶层。在第二硬化层上用逗号刮刀涂布的方法涂布第二胶层,并进行干燥固化,得到厚度为50μm的第二胶层。其中第一胶层的材料为亚克力胶,第二胶层的材料为硅胶。护膜层的材料为PET,厚度为50μm,透光率为90%,雾度为3%。
(5)将第一胶层与第一硬化层贴合,第二胶层与剥离层贴合得到保护膜。其中剥离层的材料为PET,厚度为50μm,透光率为90%,雾度为3%。
实施例3
(1)在已经双面电晕处理的主膜层的一面用网纹辊涂布的方法涂布一层添加抗静电剂的光固化树脂,干燥固化再涂布第二层光固化树脂,再经干燥固化,每层干膜的厚度为11μm,得到第一软化层。其中,主膜层的材料为PET,厚度为125μm,透光率为92%,主膜层的雾度为0.8%。第一软化层的厚度为22μm,第一软化层的材料为第一软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第一软化层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5:3:2,抗静电剂为丙三醇多硬脂酸酯和二异丁烯-马来酸二钠盐的混合物,其中丙三醇多硬脂酸酯和二异丁烯-马来酸二钠盐的质量比为1:1,抗静电剂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7:100。
(2)在第一软化层的表面采用纹辊涂布的方法涂布光固化剂树脂,干燥固化后即得到第一硬化层。其中,第一硬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2:2,第一硬化层的厚度为11μm。
(3)在已电晕处理的主膜层的另一面用网纹辊涂布的方法涂布一层添加抗静电剂的光固化树脂,干燥固化后得到第二软化层。再采用纹辊涂布的方法涂布不添加抗静电剂的光固化剂树脂,干燥固化后即得到第二硬化层。第二软化层的材料为第一软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第二软化层中,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5:3:2,抗静电剂为丙三醇多硬脂酸酯和二异丁烯-马来酸二钠盐的混合物,其中丙三醇多硬脂酸酯和二异丁烯-马来酸二钠盐的质量比为1:1,抗静电剂与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7:100。得到的第二软化层的厚度为10μm。第二硬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5:3:2,第二硬化层的厚度为8μm。
(4)在护膜层上用逗号刮刀涂布的方法涂布第一胶层,并进行干燥固化,得到厚度为12μm的第一胶层。在第二硬化层上用逗号刮刀涂布的方法涂布第二胶层,并进行干燥固化,得到厚度为40μm的第二胶层。其中第一胶层的材料为亚克力胶,第二胶层的材料为硅胶。护膜层的材料为PET,厚度为50μm,透光率为90%,雾度为3%。
(5)将第一胶层与第一硬化层贴合,第二胶层与剥离层贴合得到保护膜。其中剥离层的材料为PET,厚度为50μm,透光率为90%,雾度为3%。
对实施例1~3制备的保护膜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表面硬度测试标准为ASTM D3363(荷重:500g)。
表面电阻测试标准为ANSI ESDS541-2008。
表1
项次 表面硬度 表面电阻 膜面是否翘曲 是否有彩虹纹
实施例1 8H 1012
实施例2 9H 1013
实施例3 9H 1013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护膜层、第一胶层、第一硬化层、第一软化层、主膜层、第二软化层、第二硬化层、第二胶层及剥离层,所述第一硬化层和所述第二硬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所述第一硬化层及所述第二硬化层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1~3:1~3;所述第一软化层及所述第二软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所述第一软化层及所述第二软化层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6:1~4:1~4,所述抗静电剂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0.5:100~15:100;所述主膜层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膜层的透光率大于90%,雾度小于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膜层具有两个相对的电晕处理表面,所述第一软化层和所述第二软化层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电晕处理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选自多烷基季胺盐、二异丁烯-马来酸二钠盐、丙三醇多硬脂酸酯、聚乙烯多胺及聚醚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层和所述第二胶层的材料为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或丙烯酸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膜层的厚度为50μm~100μm,所述第一胶层的厚度为10μm~50μm,所述第一硬化层的厚度为5μm~20μm,所述第一软化层的厚度为5μm~50μm,所述主膜层的厚度为50μm~300μm,所述第二软化层的厚度为5μm~30μm,所述第二硬化层的厚度为3μm~20μm,所述第二胶层的厚度为10μm~60μm,所述剥离层的厚度为50μm~1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层及所述第二胶层的材料为聚氨酯压敏胶、硅胶或亚克力胶。
8.一种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主膜层的其中一个表面依次涂布制备第一软化层及第一硬化层,所述主膜层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第一硬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所述第一硬化层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1~3:1~3,所述第一软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所述第一软化层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6:1~4:1~4,所述抗静电剂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0.5:100~15:100;
在所述主膜层的另一个表面依次涂布制备第二软化层及第二硬化层,所述第二硬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及聚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所述第二硬化层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6:1~3:1~3,所述第二软化层的材料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及抗静电剂的混合物,所述第二软化层中,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6:1~4:1~4,所述抗静电剂与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环氧丙烯酸酯及所述聚酯丙烯酸酯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0.5:100~15:100;
在护膜层的其中一个表面涂布制备第一胶层;
在所述第二硬化层的表面涂布制备第二胶层;及
将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第一硬化层贴合,将剥离层与所述第二胶层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膜层的其中一个表面依次涂布制备第一软化层及第一硬化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对所述主膜层的相对的两个表面进行电晕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化层及所述第二软化层通过多次涂布、干燥及固化形成。
CN201410184716.1A 2014-05-04 2014-05-04 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17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4716.1A CN104017510B (zh) 2014-05-04 2014-05-04 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4716.1A CN104017510B (zh) 2014-05-04 2014-05-04 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7510A true CN104017510A (zh) 2014-09-03
CN104017510B CN104017510B (zh) 2015-06-17

Family

ID=51434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8471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17510B (zh) 2014-05-04 2014-05-04 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17510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7256A (zh) * 2014-12-26 2015-04-22 山东泰宝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实现opp转移膜二次转移的工艺
CN104589744A (zh) * 2014-12-26 2015-05-06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振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6707A (zh) * 2015-03-03 2015-05-20 绍兴旭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屏幕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9973A (zh) * 2015-12-14 2016-06-01 广东弘擎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结构的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3121A (zh) * 2016-07-18 2016-12-07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36860A (zh) * 2017-10-23 2018-04-20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全包软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2518A (zh) * 2018-02-02 2018-06-22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膜
WO2019033309A1 (zh) * 2017-08-16 2019-02-2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膜层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439224A (zh) * 2018-10-25 2019-03-08 惠州市浩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刮保护膜
CN110862782A (zh) * 2019-11-26 2020-03-06 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oled支撑用保护膜胶带
CN111300942A (zh) * 2020-02-26 2020-06-19 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指纹防油污高透保护膜
CN111300936A (zh) * 2020-02-26 2020-06-19 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头用高透保护膜
CN113174217A (zh) * 2021-03-31 2021-07-27 淮安维嘉益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硅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32734A (ja) * 2008-07-28 2010-02-12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KR101276610B1 (ko) * 2009-12-31 2013-06-19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보호필름
CN103614085A (zh) * 2013-11-22 2014-03-05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光抗冲击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4089A (zh) * 2013-11-22 2014-03-05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色抗蓝光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32734A (ja) * 2008-07-28 2010-02-12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KR101276610B1 (ko) * 2009-12-31 2013-06-19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보호필름
CN103614085A (zh) * 2013-11-22 2014-03-05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光抗冲击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4089A (zh) * 2013-11-22 2014-03-05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色抗蓝光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9744A (zh) * 2014-12-26 2015-05-06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振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7256A (zh) * 2014-12-26 2015-04-22 山东泰宝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实现opp转移膜二次转移的工艺
CN104626707A (zh) * 2015-03-03 2015-05-20 绍兴旭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屏幕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9973B (zh) * 2015-12-14 2018-10-09 广东弘擎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9973A (zh) * 2015-12-14 2016-06-01 广东弘擎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结构的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3121A (zh) * 2016-07-18 2016-12-07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83121B (zh) * 2016-07-18 2018-07-13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033309A1 (zh) * 2017-08-16 2019-02-2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膜层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TWI681578B (zh) * 2017-08-16 2020-01-01 大陸商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保護膜層結構及其製造方法和顯示裝置
CN107936860B (zh) * 2017-10-23 2020-09-01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全包软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36860A (zh) * 2017-10-23 2018-04-20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全包软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2518A (zh) * 2018-02-02 2018-06-22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膜
CN109439224A (zh) * 2018-10-25 2019-03-08 惠州市浩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刮保护膜
CN109439224B (zh) * 2018-10-25 2021-08-13 惠州市浩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刮保护膜
CN110862782A (zh) * 2019-11-26 2020-03-06 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oled支撑用保护膜胶带
CN111300942A (zh) * 2020-02-26 2020-06-19 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指纹防油污高透保护膜
CN111300936A (zh) * 2020-02-26 2020-06-19 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头用高透保护膜
CN113174217A (zh) * 2021-03-31 2021-07-27 淮安维嘉益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硅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CN113174217B (zh) * 2021-03-31 2022-11-08 淮安维嘉益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硅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7510B (zh)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7510B (zh) 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1105299B1 (ko) 터치패널용 보호시트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4312470B (zh) 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及使用该双面粘合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US20120241071A1 (en) Double-sid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with release sheets
CN207862254U (zh) 一种低撕膜电压防静电pet保护膜
CN107531037B (zh) 叠层体
CN104419337A (zh) 一种pet双面防静电保护膜及其生产方法
CN205800372U (zh) 一种抗静电硅胶保护膜
CN106147636A (zh) 一种硬化保护膜及其生产方法
CN104002531B (zh) 双面硬化高硬度低彩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7587A (zh) 一种聚氨酯粘合剂保护膜
CN106753016A (zh) 一种弧度屏用热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3513552U (zh) 一种pet双面防静电保护膜
CN203854277U (zh) 保护膜
CN106318262B (zh) 一种珠光抗蓝光双面粘贴胶和屏幕保护膜
CN104946143A (zh) 粘合胶带
CN109943250A (zh) 制程用防残胶硅胶保护膜
CN204981728U (zh) 一种硬化保护膜
CN206157084U (zh) 一种珠光抗蓝光双面粘贴胶和屏幕保护膜
CN204845045U (zh) 一种防爆膜
CN203994957U (zh) 一种易撕裂易定位保护膜
CN204097391U (zh) 一种黑色超薄单面胶带
CN204097388U (zh) 一种白色超薄单面胶带
CN202924088U (zh) 一种防眩光保护膜
CN207031330U (zh) 一种双层无纺布胶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