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3712A - 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3712A
CN104013712A CN201410288041.5A CN201410288041A CN104013712A CN 104013712 A CN104013712 A CN 104013712A CN 201410288041 A CN201410288041 A CN 201410288041A CN 104013712 A CN104013712 A CN 104013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atile oil
chinese medicine
gel
add
dermatit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80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13712B (zh
Inventor
储益平
朱华荣
管伦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HAISI INNOVATIO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HAISI INNOVATIO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HAISI INNOVATIO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HAISI INNOVATIO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8804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137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13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3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3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37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黄柏1~12份,白鲜皮1~6份,苍术1~12份,茯苓1~6份,防风1~6份,蛤壳或炉甘石中的一种1~6份。其制备方法包括,提取挥发油,加入β-环糊精进行包合,醇提,加入卡波姆,保湿剂,防腐剂,酸碱调节剂制备成凝胶剂。本发明针对现在治疗小儿皮炎湿疹药物稀缺,疗效不理想,见效较慢,对人体副作用大,且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缺点提供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见效快,副作用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外用制剂。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在制备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外用药物中的应用。

Description

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还将涉及这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小儿皮炎湿疹是小儿皮肤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3个月的婴儿可发生皮炎湿疹,1岁以后逐渐减轻,到2岁后大多可自愈,但少数可延伸到幼儿或儿童期。它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本病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给患儿的生长发育及家长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根据病情现象可将皮炎湿疹分为三种类型:(1)干燥型:皮炎湿疹表现为在红色丘疹,可有皮肤红肿,丘疹上有糠皮样脱屑和干性节痂现象,很痒。(2) 脂溢型:皮炎湿疹表现为皮肤潮红,小斑丘疹上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覆盖在皮疹上,以后结成较厚的黄色痂皮,不易除去,以头顶及眉际、鼻旁、耳后多见,但痒感不太明显。(3)渗出型:皮炎湿疹表现为红色皮疹间有水疮和红斑,可有皮肤组织肿胀现象,很痒,抓挠后有黄色浆液渗出或出血,皮疹可向躯干、四肢以及全身蔓延,并容易继发皮肤感染。根据皮损表现,可将皮炎湿疹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急性期皮肤局部有红斑、丘疹,糜烂和渗液;亚急性期以结痂、鳞屑为主,间有少许丘疹、水疱或小片状糜烂;继发感染,皮肤屏障功能降低等因素可促使病情恶化,转为慢性,主要为皮肤增厚,使呈增粗及色素沉着。 
其发病机理可以是变应性的,也可以是非变应性的。西医认为食物和吸入性抗原是发病的主要诱因,另外,机体的过敏性素质,神经精神因素以及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都对皮炎湿疹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也可能是一种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临床治疗多用外用激素类药物、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和其加有抗菌药物的复方制剂治疗小儿皮炎湿疹,虽短期有效,但副作用大,长期使用可产生依赖性和各种不良反应,如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等,且愈后易于复发,不能得到彻底地治疗。而且由于婴幼儿皮肤薄嫩,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故药物经皮吸收量较成人多,如果连续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时间过长,面积过大,则较成人更易通过全身吸收产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即使弱效皮质类固醇激素,长期应用也可出现生长阻抑现象。 
       中医称小儿皮炎湿疹之为“奶癣”或“胎敛疮”,中医认为小儿皮炎湿疹的发病源于先天禀赋不足,外受风热之邪侵袭,内有胎火湿热蕴积,蕴阻肌肤所致;或因饮食不节,失其调养;而小儿机体柔弱,各组织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生理上常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不足,而尤以“脾常不足”为突出,伤及脾胃, 脾的健运失常致湿邪内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的脾胃功能会逐渐增强,部分患儿皮炎湿疹发作有渐轻的趋势,这正是脾胃功能增强的缘故。该病与脾、心、肝关系密切,湿、风、热、瘀为主要表现,而脾虚湿盛贯穿该病始终。 
       在治疗皮炎湿疹剂型上,有口服和外用制剂,但口服对小儿依从性较差,服用不方便,因此外用制剂更加受家长们的青睐。现有技术中,治疗皮炎湿疹的中药药物较多,但大多是针对成人配制使用的,其用量和疗效对于小儿都不是很合适。而现有技术中专门用于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药物较少,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开发出安全有效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外用药物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还将涉及这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针对现在治疗小儿皮炎湿疹药物稀缺,疗效不理想,见效较慢,对人体副作用大,且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缺点,发明一种见效快,副作用小的药物。同时在药物组合物制备工艺上,本发明通过现代提取工艺手段,结合药效和具体实验数据,提供一种有效制备出剂型新、起效快、疗效好,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凝胶剂制备方法,用于大生产中制剂的制备。 
完成本申请第一个发明任务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黄柏1~12份,白鲜皮1~6份,苍术1~12份,茯苓1~6份,防风1~6份,蛤壳或炉甘石中的一种1~6份。
       优选的原料药用量按重量份计为:黄柏6~8份,白鲜皮2~4份,苍术5~7份,茯苓3~4份,防风2~4份,蛤壳或炉甘石中的一种1~3份。 
所述药物组合物更优选各组分的用量为:黄柏6份,白鲜皮3份,苍术6份,茯苓3份,防风3份,蛤壳或炉甘石中的一种1份。 
婴儿皮炎湿疹根据局部皮损特征与全身表现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急性期多湿热蕴结、湿热并重;亚急性期多湿热困脾;慢性期多脾虚湿盛。治疗当以疏风清热除湿,清热杀虫止痒; 
黄柏:性味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皮炎湿疹;
苍术:辛、苦、寒。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胸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痰饮,湿肿,表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湿胜;黄柏配苍术,两药合用,既清热又燥湿,且走下焦,治湿热诸证;
茯苓:甘、淡,平,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凝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白鲜皮:苦;咸;寒,入脾、胃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皮炎湿疹,疥癣,黄疸,风湿热痹;
防风:辛、甘、温,入膀胱、肺、脾经。以辛散风邪为主,亦略有祛寒之功,尚能胜湿止痛,其祛风止痒药效对皮肤瘙痒症效佳;
蛤壳:苦、咸、寒,入肺、肾经。清肺化痰,软坚散结,清热生津止渴,利水消肿;
炉甘石:甘、平。归肝、脾经。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生肌。 用于目赤肿痛,烂弦风眼,多泪怕光,翳膜胬肉,溃疡不敛,皮肤湿疮,阴部湿痒。
处方中苍术燥湿健脾祛风,黄柏泻火清热,燥湿解毒,亦可杀虫止痒,两药相伍燥湿祛湿,共为君药;臣以白鲜皮、防风清热燥湿,祛风止痛,以助清热燥湿之力;佐以蛤壳清热软坚散结,收湿敛疮,或炉甘石收湿止痒,敛疮生肌,茯苓健脾利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功效。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还可以是原料药和/或原料药提取物的组合物。其组合方式指的是各种原料药分别提取后将提取物组合使用的方式,还包括部分原料药提取后与其余原料药直接组合使用的方式。每种药材有效成分不同,故提取方式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药材性质,并且基于生产成本考虑,选择不同的提取方式,进一步采用适当的组合后,可得到更好地治疗效果和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原料药提取物是指:所述苍术、防风采用挥发油和/或醇提物;所述黄柏、白鲜皮、茯苓采用水提和/或醇提的提取物;所述蛤壳或炉甘石采用粉碎成细粉或采用水提的提取物。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在原料药之外,还可以含有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以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外用药物制剂。 
优选的剂型包括凝胶剂、软膏剂、搽剂、涂膜剂、洗剂、喷雾剂、散剂。 
更优选的剂型是凝胶剂、喷雾剂、软膏剂。 
完成本申请第二个发明任务的方案是: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 将苍术、防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加入β-环糊精进行包合,即得挥发油包合物;
(2). 黄柏、白鲜皮、茯苓采用醇提,回收乙醇,浓缩,即得醇提物;
(3). 蛤壳或炉甘石粉粹成细粉;
(4). 将挥发油包合物、醇提物、细粉合并,加入卡波姆,保湿剂,防腐剂,酸碱调节剂,按照药学常规方法制备成凝胶剂。
所述保湿剂选自:甘油, 丙二醇,PEG-400中的一种;优选为甘油; 
所述防腐剂选自:羟苯乙酯,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中的一种;优选为羟苯乙酯;
所诉酸碱调节剂选自:三乙醇胺,氢氧化钠,乙二胺,月桂胺,碳酸氢钠中的一种;优选为三乙醇胺。
本发明所述药物的进一步优选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苍术、防风粉碎后加入8~12倍量的水,浸泡0.5~1.5h,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8小时,挥发油备用;
(2).按照挥发油:β-环糊精1:4~1:8倍量称取β-环糊精,加入3~5倍量的蒸馏水溶解,在30℃~60℃中搅拌,得β-环糊精饱和溶液;向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加入挥发油,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0.5~1小时,烘干,即得挥发油包合物;
(3). 黄柏、白鲜皮、茯苓加入4~8倍量60%~80%的乙醇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物;
(4). 采用超微粉碎法或水飞法将蛤壳或炉甘石粉碎成细粉;
(5). 将卡波姆中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乙醇,甘油,羟苯乙酯,搅拌成凝胶状,即得凝胶基质;称取挥发油包合物,醇提物,细粉,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均匀溶解,即得药液;在凝胶基质中慢慢加入配置好的药液,搅拌均匀,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值至5.0~7.0,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使二者均匀混合、成型,即得凝胶剂。
所述的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凝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3%~8%,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物1%~3%,蛤壳或炉甘石细粉1%~2%,卡波姆1%~3%,甘油2%~10%,三乙醇胺1.5%~5%,羟苯乙酯0.03%~0.1%,乙醇2%~6%,其余为水。
其中,所述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是通过提取挥发油后加入β-环糊精进行包合所得; 
所述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物是通过乙醇提取后浓缩所得。
具体所述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是通过苍术、防风中加入8~12倍量的水,浸泡0.5~1.5h,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8小时,挥发油备用;按照挥发油:β-环糊精1:4~1:8倍量称取β-环糊精,加入3~5倍量的蒸馏水溶解,在30℃~60℃中搅拌,得β-环糊精饱和溶液;向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加入挥发油,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0.5~1小时,烘干,即得挥发油包合物; 
所述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物是通过黄柏、白鲜皮、茯苓加入4~8倍量60%~80%的乙醇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物;
所述蛤壳或炉甘石细粉是通过超微粉碎法或水飞法将蛤壳或炉甘石粉碎成细粉。
优选的原料药用量为所述的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凝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5%,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物2.5%,蛤壳或炉甘石细粉1.67%,卡波姆2%,甘油5%,三乙醇胺2.5%,羟苯乙酯0.04%,乙醇4%,其余为水。 
       采用优化方案的配方时,凝胶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按照如下重量份称取各药材,黄柏1~12份,白鲜皮1~6份,苍术1~12份,茯苓1~6份,防风1~6份,蛤壳或炉甘石中的一种1~6份;
(1). 苍术、防风中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1.5h,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8小时,挥发油备用;
(2).按照挥发油:β-环糊精1:8倍量称取β-环糊精,加入4倍量的蒸馏水溶解,在400℃中搅拌,得β-环糊精饱和溶液;向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加入挥发油,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0.5小时,烘干,即得挥发油包合物;
(3). 黄柏、白鲜皮、茯苓采用6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3小时。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物;
(4). 采用超微粉碎法将蛤壳或炉甘石粉碎成细粉;
(5). 按照卡波姆2%,甘油5%,三乙醇胺2.5%,羟苯乙酯0.04%,乙醇4%称取;将卡波姆中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乙醇,甘油,羟苯乙酯,搅拌成凝胶状,即得凝胶基质;称取挥发油包合物,醇提物,细粉,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均匀溶解,即得药液;在凝胶基质中慢慢加入后配置好的药液,研磨,使二者均匀混合、成型,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值至5.0~7.0,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均匀混合、成型,即得凝胶剂。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中药凝胶剂在制备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针对现在治疗小儿皮炎湿疹药物稀缺,疗效不理想,见效较慢,对人体副作用大,且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缺点提供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见效快,副作用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健脾渗湿,祛风渗湿止痒,共去内外之湿邪。本发明所述的外用制剂通过皮肤直接吸收,相对口服制剂,使用方便,小儿顺应性好,且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损伤,有利于小儿的身心健康,副作用小;所用原料药为常用中药,来源广泛,质量可控,易于大批量生产,无毒副作用。本发明通过实验研究,选取合适的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利用现代工艺最大化提取活性成分,并研制制备出合适剂型即凝胶剂,安全有效,使用涂抹方便,无油腻感,透气性好,易于擦除,适合儿童使用,儿童顺应性好,安全性高。 
试验数据 
制备方法考察
1 工艺路线的确定
处方中苍术、防风均含有挥发油类活性成分,故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或醇提法提取得挥发油;黄柏含有生物碱类、柠檬甙素及甾醇类成分,可水提也可乙醇提取;白鲜皮主要含白鲜二醇-A、dictamusin、白鲜碱、胡芦巴碱、haplopin以及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柠檬苦素、黄柏酮、梣皮酮、calodendrotid,文献中多以乙醇提取为主,水提工艺较少,故需要进行不同溶剂提取工艺的考察;茯苓主要含糖类等水溶性有效成分以及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故可以水为溶剂,也可乙醇为溶剂,进行提取工艺的考察;蛤壳中主要含有难溶性无机盐碳酸钙成分,醇提不适宜,水提或直接粉碎成细粉相对较为适宜。因此,设计4种工艺路线,即苍术、防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挥发油工艺固定不变;黄柏、白鲜皮、茯苓采用醇提或水提醇沉工艺;蛤壳采用水提或直接粉碎的工艺。通过化学成分、初步药效筛选、制剂成型适宜性、生产成本等因素考察,确定最能体现原方疗效的现代化工艺。
4种具体工艺路线如下:取黄柏30g,白鲜皮30g,茯苓15g,防风15g,蛤壳5g。 
工艺路线1:苍术、防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小时,挥发油备用,提取液浓缩干燥;黄柏、白鲜皮、茯苓采用一定浓度乙醇(拟70%)提取2次,每次1小时,回收乙醇得浓缩浸膏;蛤壳采用超微粉碎法粉碎成细粉。将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提取液干膏、醇提干膏、蛤壳超微粉合并,得总提取物。 
工艺路线2:苍术、防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小时,挥发油备用,提取液浓缩干燥;黄柏、白鲜皮、茯苓采用一定浓度乙醇(拟70%)提取2次,每次1小时,回收乙醇得浓缩浸膏;蛤壳采用水提法加水煎煮4小时,浓缩干燥。将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提取液干膏、醇提干膏、蛤壳水提浸膏合并,得总提取物。 
工艺路线3:苍术、防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小时,挥发油备用,提取液浓缩干燥;黄柏、白鲜皮、茯苓合并加水煎煮4小时,浓缩,醇沉,弃去沉淀,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蛤壳采用超微粉碎法粉碎成细粉。将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提取液干膏、水提醇沉后回收所得干膏、蛤壳超微粉合并,得总提取物。 
工艺路线4:苍术、防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小时,挥发油备用,提取液浓缩干燥;黄柏、白鲜皮、茯苓合并加水煎煮4小时,浓缩,醇沉,弃去沉淀,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蛤壳采用水提法加水煎煮4小时,浓缩干燥。将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提取液干膏、水提醇沉后回收所得干膏、蛤壳水提干膏合并,得总提取物。 
工艺路线5:苍术、防风、黄柏、白鲜皮、茯苓采用一定浓度乙醇(拟70%)提取2次,每次1小时,回收乙醇得浓缩浸膏;蛤壳采用超微粉碎法粉碎成细粉。将醇提干膏、蛤壳超微粉合并,得总提取物。 
考察指标:(1)主要活性成分指标:苍术素含量,盐酸小檗碱,总提取物量。 
(2)主要药效学指标:对DNCB丙酮溶液致豚鼠急性皮炎湿疹模型的影响。 
结果: 
表1 工艺路线的考察
表2  不同工艺路线对两耳肿胀度差值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 *p <0.05
各项指标比较,工艺路线1较好,因此选择工艺路线1。
2工艺参数的优化 
2.1  挥发油提取考察
2.1.1挥发油的提取  
按正交表的试验安排,称取苍术60g,防风30g,共90g,加一定量的水,按2010版《中国药典》附录XD挥发油测定项下甲法提取数小时,挥发油冷却后读数,收集挥发油用石油醚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通风橱内挥干石油醚,得纯挥发油,用10ml无水乙醇溶解,密闭保存。
2.1.2正交实验法考察提取工艺及结果分析  
影响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有: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本实验采用L9(33)正交设计,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对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
  
表3 因素水平表
表4挥发油提取正交实验安排及结果
表5  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的方差分析
F0.05(2,2)=19.00,F0.01(2,2)=99
表6 以苍术素含量为指标的方差分析
F0.05(2,2)=19.00,F0.01(2,2)=99
由表2正交实验结果直观分析:影响挥发油提取的因素中,重要性依次为C>A>B。A因素中A1>A2>A3 ;B因素中B3>B2>B1 ;C因素中C3>C2>C1 ,所以最优提取工艺为A1B3C3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因素对提取效果有极显著性影响,B因素对提取效果有显著性影响,而A因素对提取效果无显著性影响。因此,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A2B3C3 ,即药材混合加10倍量的水,提取8小时,浸泡1.5h。
2.1.3 包合工艺考察 
基于挥发油化学性质不稳定,在制剂中易挥发,影响溶解度和溶出度,最终影响制剂的质量;试验过程中曾采取不包合后所得制剂,发现制剂中挥发油易析出,分层较明显,制剂不稳定。因此为减少挥发油的挥发,提高生物利用度,采用包合方法保证挥发油性质的稳定。
称取β-CD 一定量,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溶解,保持一定温度恒温搅拌;向水溶液中逐滴缓慢地加入一定量的苍术、防风挥发油,进行预混均匀;将混合物加入胶体磨中反复碾磨,干燥,碾碎,过筛,即得挥发油包合物。 
采用胶体磨法进行包合,工艺简单可行,包合时间短,包合率高,产量高等,其设备简单,生产效率高,包封率高。因此选择胶体磨法进行包合,包合效果更好,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包合主要影响因素有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水的用量和包合温度等。 
(1)正交设计实验 
评价指标: 
空白回收率=(收集挥发油量/加入挥发油量)×100%
包合物收得率=(包合物重量/β-CD的量+挥发油的量)×100%
挥发油包合率= (包合物中实际含油量/(挥发油的量×空白回收率)) ×100%
综合得分=挥发油包合率×0.7+包合物收得率×0.3
其中,包合物中挥发油的含量测定:精密量取包合物1g,置 500ml 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 200ml,连接挥发油提取器,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测定,加热煮沸至油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放置30分钟后,读取挥发油量。同时进行挥发油空白回收率测定,即将1 g挥发油置500ml圆底烧瓶,按上述方法测定,计算空白回收率。
表7   胶体磨法正交试验设计表 
表8  胶体磨法不同试验条件下比较结果
表9  方差分析表
F0.05(2,2)=19.00,F0.025(2,2)=39.00,F0.01(2,2)=99.00
       结果显示:影响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的主次因素为A>D>C>B,其中因素A(挥发油:β-CD)对包合结果有显著影响,B(加水量)、C(包合温度)、D(研磨时间)因素对包合结果影响不显著。从表中结果可知,以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时,以A3B3C2D3为最佳方案。但是经方差比较,A因素为最主要因素,其他影响较小,因此考虑到工艺大生产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提高效率和节约试剂,以A3B1C1D2为最佳工艺方案。
       综上所述,优化后的包合条件为A3B1C1D2,即称取8g β-CD,加入4倍蒸馏水溶解,40℃恒温搅拌,向水溶液中逐滴缓慢地加入1 ml荆芥穗挥发油,进行预混均匀;将混合物加入胶体磨中反复碾磨,碾磨30分钟。 
2.2醇提工艺考察 
称取黄柏30g,白鲜皮15g,茯苓15g共9份倒入圆底烧瓶中。加适量蒸馏水于95%乙醇中,配制成60%,70%,80%乙醇,倒入圆底烧瓶中。按照正交1-9试验条件进行试验。将圆底烧瓶放入电热套中开始加热,至溶剂沸腾,沸腾2-3小时,停止加热后将提取液过滤后倒入不锈钢桶中。再重复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得浓缩液备用。
采用L9(34)三水平四因素正交试验,考察因素A(加醇量)、因素B(醇浓度)、因素C(提取次数)、因素D(提取时间)四个因素对提取的影响,以盐酸小檗碱提取率、固形物含量等为指标性成分,优选较佳提取工艺,因素水平见表10。 
表10  因素水平表 
表11 正交结果
表12 方差分析表
根据总提取物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B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C,D因素有显著性差异,影响因素的主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次数>醇浓度>加醇量,通过直观分析,较优的工艺为A1B2C3D3,然而B因素1和2水平相近,增加量不显著,考虑到工业生产中能耗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工艺为A1B2C3D3,即加入6倍量7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2h。
2.3蛤壳粉碎成细粉,可通过超微粉碎法或水飞法粉碎,而超微粉碎所得细粉粒度比水飞法更细,透皮吸收更好,易于被人体皮肤吸收,更加适合外用涂抹的凝胶剂。因此优选采用超微粉碎法粉碎蛤壳。 
3 辅料的选择 
剂型选择:目前治疗湿疹的外用剂型有软膏剂、霜剂、擦剂和凝胶剂等。凝胶剂具有水溶性特点,具有较好的生物粘附性和涂展性;局部给药后,展开容易涂布,感觉舒适,无油腻感,且其透气性良好,易于擦除,适合儿童使用,透皮吸收速度比乳膏剂和霜剂快。中药凝胶剂可容纳中药复方的极细药粉和提取物等,工艺条件不苛刻,适合中药复方制剂的生产现状。因此选择凝胶剂作为本品的剂型。
卡波姆是亲水性凝胶剂最常用的基质,此材料的基质对酸、碱、醇都有一定的耐受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皮肤没有刺激性。卡波姆制备的凝胶剂具有外观透明、细腻,展开后容易涂布,附着力强,释药快、滞留时间长,易涂展、涂布后皮肤舒适、无气闷感,无油腻感,药膜的附着性和均匀性好,易洗除、不污染衣物和皮肤等明显的优点,适合皮肤局部外用。卡波姆具有多种型号,其中卡波姆940高粘度和增粘效果好,多用于外用制剂,优选卡波姆940作为基质。 
3.1 卡波姆溶液的制备 
由卡波姆制备水溶液凝胶有两种方法:(1)先将卡波姆溶于水中,制成卡波姆溶液,将挥发油包合物、醇提干膏、蛤壳粉溶解于水中后所得药液加入卡波姆溶液中搅拌均匀,再加入相应辅料如保湿剂,pH值调节剂,防腐剂等,制成透明均一的粘稠胶状半固体物。(2)将先将卡波姆溶于水中,制成卡波姆溶液,加入相应的辅料,如保湿剂,防腐剂等,制成卡波姆凝胶基质,再将挥发油包合物、醇提干膏、蛤壳粉溶解于水中后所得药液加入上述基质中,搅拌均匀。
通过实验发现,方法一中药液在卡波姆溶液中溶解性差,无法搅拌均匀,形成较大的固体块状,粘附在壁上,后续再加入辅料等,搅拌较困难。而方法二中先制备成卡波姆凝胶基质,加入了乙醇等试剂,后续再加入药液,可提高提高药物的脂溶性,提高溶解性,搅拌较容易。可能和药液中多为挥发油和醇提物等,在水中溶解性不好有关,通过先加入乙醇等辅料制成凝胶基质,提高脂溶性。 
3.2辅料的选择 
制备凝胶时,卡波姆在水中分散形成浑浊的酸性溶液,需要被强碱中和,使其粘稠性增加,浊度降低,在pH6-11时黏度最大。因此,必须控制 pH 值,可用三乙醇胺、乙二胺、月桂胺、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等来调节。
考虑到婴儿的正常皮肤表面pH值约为5.0~7.0,因此外用制剂pH值应该与皮肤pH值相似,处于弱酸性,范围在5.5-6.5则更佳。因此本实验制剂pH值应在5.0~7.0之间,优选为5.5-6.5。 
试验中发现,氢氧化钠含有阳离子,所制凝胶会产生乳光,且调pH值时易产生很难被分散开的白色浑浊,因此选择常用的三乙醇胺作为pH调节剂。常加入保湿剂,保持皮肤含水量,常用保湿剂有甘油、丙二醇、PEG-400等,既可保湿又可以增加凝胶的透明度;但考虑丙二醇等刺激性较甘油大,且甘油保湿效果较好,刺激性小,优选甘油作为保湿剂。凝胶剂易染菌腐败,需添加防腐剂,常用为山梨酸及其盐类、羟苯乙酯、苯甲酸及其盐类等。通过实验筛选比较,选择最佳防腐剂,最终发现羟苯乙酯防腐效果较好,且羟苯乙酯在pH值3-8时稳定性较好,而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在酸性中抑菌效果好,结合本制剂pH值在5.0-7.0之间,选择羟苯乙酯。通过实验发现,制剂不加防腐剂,室温放置2周即霉变,而加入0.03%羟苯乙酯,室温放置6个月,未见霉变,微生物限度检查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 
确定基本处方: 
醇提干膏,挥发油包合物,蛤壳粉,卡波姆,甘油,羟苯乙酯,三乙醇胺,乙醇。 
其中甘油为保湿剂,三乙醇胺为酸碱调节剂,羟苯乙酯为防腐剂,乙醇为溶剂。  
3.3基质参数的优化
       固定醇提干浸膏2.5%,挥发油包合物5%,蛤壳粉1.67%,羟苯乙酯0.04%用量,对处方中卡波姆用量(A)、甘油用量(B)、乙醇用量(C)、三乙醇胺用量(D)四个因素进行考察,每个因素设定三个水平进行考察,采用正交设计试验L9(34)表进行试验,考察四个因素对凝胶剂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水平表见表13。
表13  因素水平表 
试验方法:将卡波姆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乙醇,甘油,对羟基苯甲酸乙酯,搅拌成凝胶状,即得凝胶基质;称取挥发油包合物,醇提干膏,细粉,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直至溶解,即得药液;在凝胶基质中慢慢加入后配置好的药液,加入三乙醇胺调pH值至5.5-7.0,搅拌,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使二者均匀混合、成型,即得凝胶剂。
试验中以外观光滑性、涂展性、稠度和稳定性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各占25分,评分标准总分100分,见表14。 
表14 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指标评分 
指标 分值(21~25) 分值(16~20) 分值(11~15) 分值(0~10)
外观(光滑、细腻性) 光滑、细腻、色泽均一 光滑、不细腻 不光滑、不细腻 色泽不均一
涂展性 易于涂布 可涂布但细腻度较差 黏性大不易涂布 涂展性差
稠度 适中 较黏稠 黏度过大 黏稠度差
稳定性(4000rpm离心20分钟) 色泽均一,外观不变 无分层现象,但有黄色颗粒析出 部分分层 完全分层
需考虑外观光滑,透明细腻,黏度适宜,易于涂布,稳定性好,无分层现象。
  
表15  不同试验条件下比较结果
表16  方差分析表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显著性  
A 424.67 2 212.33 637.00 *  
B(误差) 0.67 2 0.33 1.00    
C 2.00 2 1.00 3.00    
D 516.67 2 258.33 775.00 *  
总和 944 8        
F0.05(2,2)=19.00,F0.025(2,2)=39.00,F0.01(2,2)=99.00
       结果显示:由图可知,主次因素为A>D>C>B,其中因素A(卡波姆用量)和D(三乙醇胺用量)对成型工艺结果有显著影响,B(甘油用量)、C(乙醇用量)因素对成型工艺结果影响不显著。从表中结果可知,以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时,以A2B2C2D2为最佳方案,即确定基质最佳处方用量为卡波姆2%,甘油5%,乙醇4%,三乙醇胺2.5%。通过选取地最佳工艺,按最佳工艺进行验证试验,所制备的凝胶剂外观颜色、均匀细腻度、光泽度、粘稠度都达到最佳。
3.4混合方式的选择 
凝胶剂制备中,大多采用直接混合搅拌的方式。为了凝胶基质和药液更好地混合均匀,选择胶体磨研磨的方式进行。胶体磨是利用设备内齿轮的相对运动,使混合物通过齿轮间的搅拌、挤压、冲击等作用来实现更好地混合均匀,所得研磨物颜色均一,细腻。
4 药效学实验数据 
       4.1 本发明药物对DNCB丙酮溶液致豚鼠急性皮炎湿疹模型的影响
取豚鼠60只,全雄,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凝胶剂高剂量组、凝胶剂中剂量组、凝胶剂低剂量组,每组10只。其中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空白凝胶剂,其为凝胶剂基质,不含生药;阳性药为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凝胶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临床用药浓度的5,3,1倍)。各组豚鼠背部去毛2 cm×2cm,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豚鼠背部去毛处均用5%DNCB-丙酮溶液50μl,外涂致敏,空白对照组豚鼠同样部位外涂等体积丙酮溶液。致敏次日按组按剂量外用给药,致敏2周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豚鼠均于豚鼠右耳内侧涂抹1%DNCB-丙酮溶液50μl激发,每周1次,连续2次,空白对照组豚鼠同样部位外涂等体积丙酮溶液。末次激发后次日,各组豚鼠取血,脱颈椎处死,进行:①耳肿胀实验:测量耳肿胀度,以右耳厚度减去左耳厚度作为其耳肿胀度;耳重量差,取左右耳组织块,用电子天平称取其重量  ②相关炎症因子: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1β及IL-6的含量。
       实验结果: 
表17  药物对两耳肿胀度差值的影响结果
组别 n 耳肿胀度/mm
空白对照组 10 0.09±0.03
模型组 10 1.21±0.15##
阳性药组 10 0.49±0.07**
凝胶剂高剂量组 10 0.62±0.07**
凝胶剂中剂量组 10 0.75±0.06**
凝胶剂低剂量组 10 0.93±0.08*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1,*p <0.05
       耳肿胀差值反映其炎症程度,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造模成功。给药组结果和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凝胶剂高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动物右耳肿胀值,随剂量增强降低右耳肿胀值的作用增强。
表18  对ACD模型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n=8) 
  例数 IL-4(pg/ml) IL-1β IL-6
空白对照 10 24.98±0.73 36.51±0.92 36.35±1.77
模型组 10 29.06±1.13# 41.73±1.41# 43.6±0.70#
阳性药组 10 23.84±1.19** 33.93±1.47** 25.1±3.26**
凝胶剂高剂量组 10 23.18±1.53* 35.29±0.38** 32.1±0.76*
凝胶剂中剂量组 10 24.39±1.20* 35.73±0.70* 36.6±2.82
凝胶剂低剂量组 10 25.54±1.09* 38.00±1.11 35.1±2.70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p <0.05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4,IL-6,IL-1β等炎性因子水平,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IL-4,IL-6,IL-1β水平有明显的升高,药物干预后因子水平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其治疗皮炎湿疹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调节相关致炎、抑炎因子有关。其中IL-4为Th2型细胞因子,IL-6和IL-1β为Th1型细胞因子,药物对三个因子水平均有显著下调作用,说明该药物在抑制ACD中对Th1和Th2两个T细胞亚群均有作用。
4.2对小鼠皮肤接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PTH) 的影响 
昆明种小鼠60只,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软膏),凝胶剂3个剂量组(分别为临床用药浓度的5,3,1倍)。每日1 次涂抹于右耳正反两面,连续13 天。首次给药前5h,以8% Na2S 将各组小鼠背部皮肤预先脱毛,待干燥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于背部脱毛处涂10% DNCB 丙酮液20μl/ 只,第12 天给药后2h,各组小鼠均以1% DNCB 丙酮液15μl/ 只均匀涂于右耳正反两面,24h 后,即末次给药50 分钟后,断颈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以两耳片重量之差的肿胀度(mg) 表示其过敏反应程度。
肿胀抑制率(%)=(模型组肿胀值-给药组肿胀值)/模型组肿胀值×100% 
试验结果
表19  对小鼠皮肤接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PTH) 的影响
组别 右耳肿胀值(mg) 肿胀抑制率(%)
空白对照组 - -
模型组 8.11±1.45 -
阳性药组 5.04±2.05** 38.1
凝胶剂高剂量组 5.54±1.37** 32.2
凝胶剂中剂量组 6.39±1.19* 22.5
凝胶剂低剂量组 7.14±1.22 12.4
与模型组相比,**p<0.01,*p <0.05
       结果表明, 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药物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小鼠右耳肿胀值,P<0.05或0.01,表明本发明凝胶剂对DNCB所致小鼠皮肤接触性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有较好抑制作用。
4.3药物对豚鼠瘙痒模型的影响 
       豚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300g左右,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豚鼠右后足背剃毛约1cm2,剃毛次日,5组分别给予空白对照组,5阳性对照组(皮炎平软膏),凝胶剂3个剂量组(分别为临床用药浓度的5,3,1倍)。剃毛局部涂药1次,厚度约0.1mm。24小时后,剃毛局部用粗砂纸擦伤,再涂药1次,10分钟后,擦伤局部每隔3分钟滴1次磷酸组织胺,浓度从0.01%开始,每次浓度递增0.01%,每次体积0.05ml,至豚鼠回头添右足时终止,以递加磷酸组织胺总量作为豚鼠致痒阈。
表20  药物对豚鼠瘙痒模型的影响 
组别 致痒阈值(mg)
空白对照组 57.2±28.4
阳性药组 243.5±88.2
凝胶剂高剂量组 225.6±85.8**
凝胶剂中剂量组 139.2±68.9*
凝胶剂低剂量组 99.3±41.1
与空白对照组组相比,**p<0.01,*p <0.05
本发明凝胶剂高中剂量组豚鼠致痒阈与对照组致痒阈经统计学处理具有
差异显著性,表明本发明软膏制剂对豚鼠组织胺引起的局部瘙痒反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4.4小鼠二甲苯耳肿胀 
昆明种小鼠50只,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软膏),凝胶剂3个剂量组(分别为临床用药浓度的5,3,1倍)。每日1 次涂抹小鼠右耳正反两面,连续3 天。末次给药后40min,将二甲苯0.02ml/ 只均匀涂抹于小鼠右耳正反两面致炎( 对照组除外),20分钟后处死动物,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以两耳片重量之差作为肿胀度(mg),并计算各组肿胀抑制率(% )。
表21 凝胶剂对小鼠二甲苯耳肿胀度的影响 
组别 肿胀度(mg) 肿胀抑制率(%)
空白对照组 7.51±2.11 -
阳性药组 3.24±1.27** 56.1
凝胶剂高剂量组 3.56±2.25** 51.9
凝胶剂中剂量组 4.19±2.37* 43.2
凝胶剂低剂量组 5.25±3.08 30.3
与空白对照组组相比,**p<0.01,*p <0.05
4.5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 
SD大鼠50只,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软膏),凝胶剂3个剂量组(分别为临床用药浓度的5,3,1倍)。每日5组动物背中部剃毛约4×4cm2,分别涂各组药物,涂抹厚度约0.1mm,每天1次,共7天。末次给药后1 小时大鼠背部皮下注射0.1%磷酸组胺生理盐水,0.2ml/只,同时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0.1ml/10g 体重,模型组仅注射伊文思蓝溶液。20min 后颈椎移位处死动物,剪下有蓝斑的皮肤,剪碎。浸泡于装有丙酮- 生理盐水6ml试管内,24h后,离心(3500rpm,10min),取上清夜在610nm 处测定吸光度(A 值)。计算抑制率。抑制率(%)=(模型组吸光度值-实验组吸光度值)/模型组吸光度值×100%
表 22 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
组别 吸光度值 抑制率(%)
模型组 0.711±0.139 -
阳性药组 0.294±0.075** 58.3
凝胶剂高剂量组 0.327±0.236** 53.8
凝胶剂中剂量组 0.406±0.161** 42.9
凝胶剂低剂量组 0.472±0.095* 33.4
与空白对照组组相比,**p<0.01,*p <0.05
4.6 安全性实验
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表明动物饮食、二便、活动、体重、皮毛、呼吸、精神状态等均无异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给药各剂量组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等项检测指标均属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病理检查试验组动物内脏及组织器官均未见病理改变,未见长期用药的毒副作用。药物接触的局部皮肤未见红斑、水肿、斑疹等出现;动物无一死亡。表明本品外用安全、无毒。
皮肤刺激试验:家兔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用药部位皮肤均未见红斑、水肿现象,皮肤刺激平均反应值均为0 。说明本品对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无明显刺激作用。 
皮肤致敏作用:豚鼠皮肤致敏试验,无一出现皮肤红斑与水肿现象,皮肤致敏反应评分在即刻、24、48、72h均为0 。致敏发生率为0 。表明本品外用无皮肤致敏作用。 
经毒理药理学试验表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配方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凝胶剂可明显降低DNCB丙酮致豚鼠急性皮炎湿疹模型耳肿胀度,明显降低血清细胞因子IL-4,IL-1β,IL-6值,可有效抑制小鼠DNCB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表明本发明凝胶剂对湿疹有治疗作用。同时本发明凝胶剂对豚鼠组织胺引起的局部瘙痒反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表明有止痒作用;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值,表明有抗炎作用;能降低大鼠局部组织浸泡液中伊文思蓝浓度,表明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经安全性实验,包括急毒、长毒、皮肤刺激性试验、皮肤致敏作用表明本发明制剂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比组成是:黄柏1g,白鲜皮1g,苍术1g,茯苓1g,防风1g,蛤壳1g。上述药材粉粹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散剂,使用时外用涂抹。 
实施例2,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比组成是:黄柏12g,白鲜皮6g,苍术12g,茯苓6g,防风6g,蛤壳6g。苍术、防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液浓缩;黄柏、白鲜皮、茯苓合并加水煎煮,浓缩,醇沉,弃去沉淀,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蛤壳采用超微粉碎法粉碎成细粉。将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提取液、水提醇沉后上清液、蛤壳超微粉合并,加辅料如基质、保湿剂、防腐剂、透皮促进剂等制成软膏剂。 
实施例3,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比组成是:黄柏1g,白鲜皮6g,苍术12g,茯苓1g,防风6g,炉甘石1g。苍术、防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液浓缩;黄柏、白鲜皮、茯苓采用70%乙醇提取,浓缩,得醇提液;炉甘石采用水提法加水煎煮,浓缩。将将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提取液、醇提液、水煎液,加增溶剂,防腐剂后,混匀,加蒸馏水后滤过,调pH值,灌封,即得喷雾剂。 
实施例4,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比组成是:黄柏12g,白鲜皮1g,苍术1g,茯苓6g,防风6g,炉甘石6g。苍术、防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液浓缩;黄柏、白鲜皮、茯苓采用70%乙醇提取,浓缩,得醇提液;炉甘石采用超微粉碎法粉碎成细粉。将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提取液、醇提液、蛤壳超微粉合并,加防腐剂,得搽剂。 
实施例5,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比组成是:黄柏6g,白鲜皮2g,苍术5g,茯苓3g,防风2g,蛤壳1g。苍术、防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液浓缩;黄柏、白鲜皮采用70%乙醇提取,浓缩,得醇提液;蛤壳采用超微粉碎法粉碎成细粉。将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提取液、醇提液浓缩成浸膏,干燥,和蛤壳粉混合得药物组合物。卡波姆中加常用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混合后,加入药物组合物,成型,即得凝胶剂。 
实施例6,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比组成是:黄柏8g,白鲜皮4g,苍术7g,茯苓4g,防风4g,炉甘石3g。苍术、防风、黄柏、白鲜皮、茯苓采用70%乙醇提取,浓缩,得醇提物;炉甘石采用水提法加水煎煮,浓缩。将醇提物和水煎浓缩物混合得药物组合物。卡波姆中加常用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混合后,加入药物组合物,成型,即得凝胶剂。 
实施例7,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比组成是:黄柏6g,白鲜皮3g,苍术6g,茯苓3g,防风3g,蛤壳1g。苍术、防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液浓缩;黄柏、白鲜皮、茯苓采用水煎煮法提取,浓缩,醇沉;蛤壳采用超微粉碎法粉碎成细粉。将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提取液、醇提液、蛤壳超微粉合并,浓缩,加乙醇等辅料,摇匀,分装,灭菌即得洗剂。 
实施例8,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比组成是:黄柏6g,白鲜皮4g,苍术7g,茯苓3g,防风2g,炉甘石3g。苍术、防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液浓缩;黄柏、白鲜皮、茯苓、桑白皮、苦参、儿茶、蛇床子、黄连采用70%乙醇提取,浓缩,得醇提液;炉甘石采用水提法煎煮,浓缩。将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提取液、醇提液、炉甘石水提浓缩物合并,与纯化后的PVA混合,水浴溶化,不停搅拌均匀,即得涂膜剂。 
实施例9,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比组成是:黄柏8g,白鲜皮2g,苍术7g,茯苓3g,防风4g,蛤壳1g。该组合物的制备步骤如下:将苍术、防风加入8倍量的水,浸泡0.5h,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小时,加入挥发油备用;按照挥发油:β-环糊精1:4倍量称取β-环糊精,加入3倍量的蒸馏水溶解,在30℃中搅拌,得β-环糊精饱和溶液;向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加入挥发油,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0.5小时,烘干,即得挥发油包合物;黄柏、白鲜皮、茯苓加入4倍量60%的乙醇提取1次,每次1小时,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物;采用超微粉碎法将蛤壳粉碎成细粉;将卡波姆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乙醇,甘油,羟苯乙酯,搅拌成凝胶状,即得凝胶基质;称取挥发油包合物,醇提物,细粉,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直至溶解,即得药液;在凝胶基质中慢慢加入后配置好的药液,搅拌,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值至5.0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使二者均匀混合、成型,即得凝胶剂。 
实施例10,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比组成是:黄柏7g,白鲜皮3g,苍术6g,茯苓3g,防风3g,蛤壳2g。该组合物的制备步骤如下:将苍术、防风加入12倍量的水,浸泡1.5h,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8小时,挥发油备用;按照挥发油:β-环糊精1:8倍量称取β-环糊精,加入5倍量的蒸馏水溶解,在60℃中搅拌,得β-环糊精饱和溶液;向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加入挥发油,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1小时,烘干,即得挥发油包合物;黄柏、白鲜皮、茯苓加入8倍量8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3小时,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物;采用水飞法将蛤壳粉碎成细粉;将卡波姆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乙醇,甘油,羟苯乙酯,搅拌成凝胶状,即得凝胶基质;称取挥发油包合物,醇提物,细粉,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直至溶解,即得药液;在凝胶基质中慢慢加入后配置好的药液,搅拌,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值至7.0,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使二者均匀混合、成型,即得凝胶剂。 
实施例11,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比组成是:黄柏6g,白鲜皮3g,苍术6g,茯苓3g,防风3g,炉甘石1g。该组合物的制备步骤如下:将苍术、防风加入8倍量的水,浸泡1.5h,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8小时,挥发油备用;按照挥发油:β-环糊精1:4倍量称取β-环糊精,加入5倍量的蒸馏水溶解,在60℃中搅拌,得β-环糊精饱和溶液;向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加入挥发油,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0.5小时,烘干,即得挥发油包合物;黄柏、白鲜皮、茯苓加入4倍量8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1小时,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物;采用超微粉碎法将炉甘石粉碎成细粉;将卡波姆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乙醇,甘油,羟苯乙酯,搅拌成凝胶状,即得凝胶基质;称取挥发油包合物,醇提物,细粉,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直至溶解,即得药液;在凝胶基质中慢慢加入后配置好的药液,搅拌,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值至5.0,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使二者均匀混合、成型,即得凝胶剂。 
实施例12,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比组成是:黄柏6g,白鲜皮3g,苍术6g,茯苓3g,防风3g,蛤壳1g。该组合物的制备步骤如下:将苍术、防风加入12倍量的水,浸泡0.5h,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小时,挥发油备用;按照挥发油:β-环糊精1:8倍量称取β-环糊精,加入3倍量的蒸馏水溶解,在30℃中搅拌,得β-环糊精饱和溶液;向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加入挥发油,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1小时,烘干,即得挥发油包合物;黄柏、白鲜皮、茯苓加入8倍量60%的乙醇提取1次,每次3小时,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物;采用超微粉碎法将蛤壳粉碎成细粉;将卡波姆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乙醇,甘油,羟苯乙酯,搅拌成凝胶状,即得凝胶基质;称取挥发油包合物,醇提物,细粉,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直至溶解,即得药液;在凝胶基质中慢慢加入后配置好的药液,搅拌,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值至7.0,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使二者均匀混合、成型,即得凝胶剂。 
实施例13,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比组成是:黄柏6g,白鲜皮3g,苍术6g,茯苓3g,防风3g,蛤壳1g。该组合物的制备步骤如下:将苍术、防风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1h,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小时,挥发油备用;按照挥发油:β-环糊精1:6倍量称取β-环糊精,加入4倍量的蒸馏水溶解,在45℃中搅拌,得β-环糊精饱和溶液;向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加入挥发油,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0.75小时,烘干,即得挥发油包合物;黄柏、白鲜皮、茯苓加入6倍量7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时,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物;采用超微粉碎法将蛤壳粉碎成细粉;将卡波姆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乙醇,甘油,羟苯乙酯,搅拌成凝胶状,即得凝胶基质;称取挥发油包合物,醇提物,细粉,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直至溶解,即得药液;在凝胶基质中慢慢加入后配置好的药液,搅拌,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值至6.0,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使二者均匀混合、成型,即得凝胶剂。 
实施例14,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比组成是:黄柏6g,白鲜皮3g,苍术6g,茯苓3g,防风3g,炉甘石1g。 
实施例15,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凝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3%,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物1%,蛤壳细粉1%,卡波姆1%,甘油2%,三乙醇胺1.5%,羟苯乙酯0.03%,乙醇2%,其余为水。其中,所述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是通过将苍术、防风加入8倍量的水,浸泡0.5h,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小时,加入挥发油备用;按照挥发油:β-环糊精1:4倍量称取β-环糊精,加入3倍量的蒸馏水溶解,在30℃中搅拌,得β-环糊精饱和溶液;向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加入挥发油,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0.5小时,烘干,即得挥发油包合物。所述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物是黄柏、白鲜皮、茯苓加入4倍量60%的乙醇提取1次,每次1小时,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物。 
实施例16,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凝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8%,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物3%,蛤壳细粉2%,卡波姆3%,甘油10%,三乙醇胺5%,羟苯乙酯0.1%,乙醇6%,其余为水。其中,所述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是通过将苍术、防风加入12倍量的水,浸泡1.5h,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8小时,加入挥发油备用;按照挥发油:β-环糊精1:8倍量称取β-环糊精,加入5倍量的蒸馏水溶解,在60℃中搅拌,得β-环糊精饱和溶液;向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加入挥发油,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1小时,烘干,即得挥发油包合物。所述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物是黄柏、白鲜皮、茯苓加入8倍量8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3小时,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物。 
实施例17, 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凝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3%,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物3%,炉甘石细粉1%,卡波姆3%,甘油2%,三乙醇胺1.5%,羟苯乙酯0.1%,乙醇6%,其余为水。其中,所所述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是通过将苍术、防风加入8倍量的水,浸泡1.5h,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8小时,加入挥发油备用;按照挥发油:β-环糊精1:4倍量称取β-环糊精,加入5倍量的蒸馏水溶解,在60℃中搅拌,得β-环糊精饱和溶液;向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加入挥发油,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0.5小时,烘干,即得挥发油包合物。所述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物是黄柏、白鲜皮、茯苓加入4倍量8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1小时,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物。 
实施例18,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凝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8%,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物1%,蛤壳细粉2%,卡波姆1%,甘油2%,三乙醇胺5%,羟苯乙酯0.03%,乙醇2%,其余为水。其中,所述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是通过将苍术、防风加入12倍量的水,浸泡0.5h,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小时,加入挥发油备用;按照挥发油:β-环糊精1:8倍量称取β-环糊精,加入3倍量的蒸馏水溶解,在30℃中搅拌,得β-环糊精饱和溶液;向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加入挥发油,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0.5小时,烘干,即得挥发油包合物。所述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物是黄柏、白鲜皮、茯苓加入8倍量60%的乙醇提取1次,每次3小时,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物。 
实施例19,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凝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5%,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物2 %,蛤壳细粉1.6%,卡波姆2%,甘油4%,三乙醇胺2%,羟苯乙酯0.04%,乙醇4%,其余为水。其中,所述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是通过提取挥发油后加入β-环糊精进行包合所得;所述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干膏是通过乙醇提取后干燥所得。所述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是通过将苍术、防风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1h,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6小时,加入挥发油备用;按照挥发油:β-环糊精1:6倍量称取β-环糊精,加入4倍量的蒸馏水溶解,在45℃中搅拌,得β-环糊精饱和溶液;向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加入挥发油,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0.75小时,烘干,即得挥发油包合物。所述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物是黄柏、白鲜皮、茯苓加入6倍量7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时,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物。 
       实施例20,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药物中的应用。 
  

Claims (10)

1.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黄柏1~12份,白鲜皮1~6份,苍术1~12份,茯苓1~6份,防风1~6份,蛤壳或炉甘石中的一种1~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药的重量份组成如下:黄柏6~8份,白鲜皮2~4份,苍术5~7份,茯苓3~4份,防风2~4份,蛤壳或炉甘石中的一种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药的重量份组成如下:黄柏6份,白鲜皮3份,苍术6份,茯苓3份,防风3份,蛤壳或炉甘石中的一种1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为所述原料药和/或所述原料药提取物的组合物;所述的原料药和/或所述原料药提取物是指:所述苍术、防风采用挥发油和/或醇提物;所述黄柏、白鲜皮、茯苓采用水提和/或醇提的提取物;所述蛤壳或炉甘石采用粉碎成细粉或采用水提的提取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本组合物中,在原料药之外还含有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以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外用药物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外用制剂:包括但不限于凝胶剂、软膏剂、搽剂、涂膜剂、洗剂、喷雾剂、散剂。
7.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如下: 
⑴.将苍术、防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加入β-环糊精进行包合,即得挥发油包合物;
⑵.黄柏、白鲜皮、茯苓采用醇提,回收乙醇,浓缩,即得醇提物;
⑶.蛤壳或炉甘石粉粹成细粉;
⑷.将挥发油包合物、醇提物、细粉合并,加入卡波姆,保湿剂,防腐剂,酸碱调节剂制备成凝胶剂;
所述保湿剂选自:甘油, 丙二醇,PEG-400中的一种;
所述防腐剂选自:羟苯乙酯,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中的一种;
所述酸碱调节剂选自:三乙醇胺,氢氧化钠,乙二胺,月桂胺,碳酸氢钠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凝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如下:
⑴.苍术、防风中加入8~12倍量的水,浸泡0.5~1.5h,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8小时,挥发油备用;
⑵.按照挥发油:β-环糊精1:4~1:8倍量称取β-环糊精,加入3~5倍量的蒸馏水溶解,在30℃~60℃中搅拌,得β-环糊精饱和溶液;向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加入挥发油,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0.5~1小时,烘干,即得挥发油包合物;
⑶.黄柏、白鲜皮、茯苓加入4~8倍量60%~80%的乙醇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回收乙醇,浓缩,得醇提物;
⑷.采用超微粉碎法或水飞法将蛤壳或炉甘石粉碎成细粉;
⑸.将卡波姆中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乙醇,甘油,羟苯乙酯,搅拌成凝胶状,即得凝胶基质;称取挥发油包合物,醇提物,细粉,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直至溶解,即得药液;在凝胶基质中慢慢加入配置好的药液,搅拌,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值至5.0~7.0,加入胶体磨设备中,研磨,使二者均匀混合、成型,即得凝胶剂。
9.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凝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3%~8%,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物1%~3%,蛤壳或炉甘石细粉1%~2%,卡波姆1%~3%,甘油2%~10%,三乙醇胺1.5%~5%,羟苯乙酯0.03%~0.1%,乙醇2%~6%,其余为水;其中,所述苍术、防风挥发油包合物是通过提取挥发油后加入β-环糊精进行包合所得;所述黄柏、白鲜皮、茯苓醇提物是通过乙醇提取后干燥所得。
10.权利要求1-4或9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药物中的应用。
CN201410288041.5A 2013-07-17 2014-06-25 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137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8041.5A CN104013712B (zh) 2013-07-17 2014-06-25 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8917.X 2013-07-17
CN201310298917X 2013-07-17
CN201310298917 2013-07-17
CN201410288041.5A CN104013712B (zh) 2013-07-17 2014-06-25 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3712A true CN104013712A (zh) 2014-09-03
CN104013712B CN104013712B (zh) 2016-08-24

Family

ID=51430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804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13712B (zh) 2013-07-17 2014-06-25 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1371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4493A (zh) * 2015-05-07 2015-07-22 逄新芹 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258A (zh) * 2015-07-29 2015-11-11 耿绍南 一种治疗接触性皮炎的外用搽剂
CN106074363A (zh) * 2016-07-12 2016-11-09 华北制药秦皇岛有限公司 一种他克莫司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43868A (zh) * 2016-05-06 2017-11-14 珠海宝德润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祛湿疹功能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20876A (zh) * 2018-01-31 2019-04-16 杭州复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海洋生物提取物的外用治疗儿童湿疹配方
CN115300574A (zh) * 2022-06-24 2022-11-08 朱明浩 七参连湿疹膏在制备治疗神经性皮炎药物中的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9261A (zh) * 2008-01-14 2008-07-30 北京中科雍和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湿疹、麻疹和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法
CN101804166A (zh) * 2010-05-05 2010-08-18 余静 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3127426A (zh) * 2011-11-29 2013-06-05 王莲芬 一种治疗急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9261A (zh) * 2008-01-14 2008-07-30 北京中科雍和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湿疹、麻疹和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法
CN101804166A (zh) * 2010-05-05 2010-08-18 余静 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3127426A (zh) * 2011-11-29 2013-06-05 王莲芬 一种治疗急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素琴: "中医药治疗湿疹近况", 《湖北中医杂志》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4493A (zh) * 2015-05-07 2015-07-22 逄新芹 一种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258A (zh) * 2015-07-29 2015-11-11 耿绍南 一种治疗接触性皮炎的外用搽剂
CN107343868A (zh) * 2016-05-06 2017-11-14 珠海宝德润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祛湿疹功能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74363A (zh) * 2016-07-12 2016-11-09 华北制药秦皇岛有限公司 一种他克莫司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20876A (zh) * 2018-01-31 2019-04-16 杭州复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海洋生物提取物的外用治疗儿童湿疹配方
CN115300574A (zh) * 2022-06-24 2022-11-08 朱明浩 七参连湿疹膏在制备治疗神经性皮炎药物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3712B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3712B (zh) 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041173B (zh) 一种治疗皮炎、湿疹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7904B (zh) 一种治疗慢性唇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69928B (zh) 治疗痛经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178804B (zh) 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3625A (zh) 一种排毒除湿利胆的蒲公英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947739B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症、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184B (zh) 用于治疗婴幼儿慢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1145B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6784B (zh) 一种用于皮炎的药物组合物、应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8617B (zh) 一种具有舒缓老年皮肤瘙痒功效的外用中药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08061447A1 (fr) Médicament pour traiter l&#39;eczéma et procédés d&#39;application cutanée de ce médicament
CN106421219A (zh)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0331A (zh) 一种用于抗皮炎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14341B (zh)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781B (zh)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69217C (zh) 一种用于皮肤瘙痒的康肤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3610795B (zh) 一种杜仲降压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8403932A (zh) 一种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342223B (zh) 玉蝴蝶美容祛斑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32329A (zh) 栀子苷在制备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11298075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028060A (zh) 用于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24448A (zh) 一种镇痛抗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925387A (zh) 一种清热止痒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