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2108B - 设备分类方法、设备分类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设备分类方法、设备分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2108B
CN104012108B CN201380004287.9A CN201380004287A CN104012108B CN 104012108 B CN104012108 B CN 104012108B CN 201380004287 A CN201380004287 A CN 201380004287A CN 104012108 B CN104012108 B CN 1040121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group
unit
operating
device c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42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12108A (zh
Inventor
宫崎亮太
中野稔久
野仲真佐男
大森基司
小塚雅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12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2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2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2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06F16/284Relational databases
    • G06F16/285Clustering or class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H04L12/282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based on user interaction within the ho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3Processing of data at an internetworking point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2012/2847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ome appliance used
    • H04L2012/285Generic home appliances, e.g. refrig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5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 H04L41/0853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by actively collec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r by backing up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设备分类方法,包括:第1受理步骤,受理第1操作,该第1操作使用属于设备组的第1设备来进行,用于将第1设备设为向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状态设定步骤,在通过第1受理步骤受理了第1操作的情况下,将第1设备以外的、属于设备组的设备分别设定为使该设备能够成为向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的可分类状态;第2受理步骤,使用被设定为可分类状态的第2设备来进行,用于将第2设备设为向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以及分类步骤,在通过第2受理步骤受理了第2操作的情况下,将第1设备和第2设备分类到协同动作组。

Description

设备分类方法、设备分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设备进行分类的设备分类方法、对设备进行分类的设备分类系统、以及作为分类对象的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服务器装置与设置于住宅内等的设备经由因特网等通信网进行通信的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系统中,服务器装置对于能够通信的设备中的、被分类到由相互协同地动作的设备群构成的协同动作组的设备,分别发送将其控制为相互协同地动作的控制指令,从而能够使被分类到协同动作组的设备相互协同地动作。
在这样的系统中,需要将想要使其相互协同地动作的设备预先分类到协同动作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2-85886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一般来说,对于利用上述系统的用户来说,希望通过比较简单的方法来实现需要在设备的协同动作之前进行的将设备向协同动作组的分类。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比较简单地将想要使其协同动作的设备分类到协同动作组的设备分类方法。
解决课题所采用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设备分类方法是设备分类系统中的设备分类方法,该设备分类系统将属于由相互建立了关联的设备群构成的设备组的设备,分类到由相互协同地动作的设备群构成的协同动作组,该设备分类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1受理步骤,受理第1操作,该第1操作使用属于所述设备组的第1设备来进行,用于将该第1设备设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状态设定步骤,在通过所述第1受理步骤受理了所述第1操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设备以外的、属于所述设备组的设备分别设定为可分类状态,该可分类状态是该设备能够成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的状态;第2受理步骤,受理第2操作,该第2操作使用被设定为所述可分类状态的第2设备来进行,用于将该第2设备设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以及分类步骤,在通过所述第2受理步骤受理了所述第2操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分类到所述协同动作组。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设备分类方法,用户在使第1设备与第2设备协同动作的情况下,只要通过仅对这些设备进行操作,就能够比较简单地将这些设备分类到同一协同动作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系统构成图。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服务器装置的构成图。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终端装置的构成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指示发送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设备分类系统500的系统构成图。
图6是设备510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设备510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8是表示空调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空气净化器900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0是家庭网关520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家庭网关520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12是服务器装置540的电路图。
图13是表示服务器装置540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14是设备管理信息1400的数据构成图。
图15是协同动作数据库1500的数据构成图。
图16是协同动作组信息1600的数据构成图。
图17是分类处理的流程图之1。
图18是分类处理的流程图之2。
图19是协同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设备2010的电路图。
图21是表示对协同板2020进行滑动操作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设备2010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23是房间2300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服务器装置2040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25是协同动作数据库2500的数据构成图。
图26是变形分类处理的流程图之1。
图27是变形分类处理的流程图之2。
图28是表示设备2810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29是表示服务器装置2840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30是动作管理信息3000的数据构成图。
图31是动作管理信息更新处理的流程图之1。
图32是动作管理信息更新处理的流程图之2。
图33是表示输入器件3300的外观的概略图。
图34是设备管理信息3400的数据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1.1终端控制系统的构成
如图1所示,终端控制系统包括服务器装置101和由多个终端装置102 构成的终端装置群103。
终端装置群103是以相互协同为前提的、多个终端装置102的集合。1 个终端装置群103例如由设置于同一住宅内的多个终端装置102构成。此外,例如1个终端装置群103可以还包括既在同一住宅内使用也带到住宅外的终端装置102。另外,1个终端装置群103中包含的终端装置102各自的用户例如可以是同一个人的用户,或者也可以是1个家庭等2人以上的用户中的任意某个人。在此,同一住宅内可以是独身生活的住宅内,也可以是1个家庭的住宅内。此外,同一住宅内不限于个人住宅,例如也可以是1个店铺的店铺内,还可以是1个公司、团体等使用的办公空间内。
终端装置102是设置于住宅内的家电设备、或者既在住宅内使用也带到住宅外的便携信息终端。具体地说,是电视接收机、空调、洗衣机、IH (感应加热:InductionHeating)烹饪加热器(电磁炉)、微波炉、便携电话等。
服务器装置101将多个终端装置102作为终端装置群103管理。服务器装置101从终端装置群103内的各终端装置102收集信息,按照终端装置群103内的1个终端装置102的动作状况,决定1个以上的其他终端装置102的动作。由此,实现属于终端装置群103的多个终端装置102的协同。
1.2服务器装置101的构成
以下说明服务器装置101的详细构成。
服务器装置101是由微处理器及RAM、ROM、硬盘等构成的计算机。下述的服务器装置101的各功能模块通过由微处理器执行RAM、ROM、硬盘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
如图2所示,服务器装置101具备收发单元201、指示决定单元202、终端信息管理单元203、动作状况管理单元204和控制单元205作为功能模块。
(1)收发单元201
收发单元201是用于利用无线或有线经由网络与终端装置102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例如具有GbE(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注册商标)) 的接口。收发单元201从终端装置102接收终端固有信息和动作状况。在终端固有信息中包含:用于唯一地识别终端装置102的终端ID、表示终端装置102的种类的产品编号、以及表示固件或中间件等内置程序的版本的与软件版本有关的信息。此外,动作状况是与终端装置102受理的来自用户的操作指示有关的信息、或者与终端装置102的动作有关的信息。与终端装置102的动作有关的信息指的是,例如电源已接通、门已打开、使用了加温功能等通过用户操作使终端装置102进行的动作、为了主动地使状态变化而由终端装置102进行的动作所相关的信息。
此外,收发单元201对终端装置102发送指示。具体地说,收发单元 201对终端装置102发送例如接通电源、设置电源切断计时器、进行温度调节等的动作指示。或者,收发单元201对终端装置102发送用于进行功能追加或故障修复的程序。另外,收发单元201也可以取代程序,发送用于安装程序的安装文件、或者表示程序的资源位置的URI(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或用于取得程序的下载器。
(2)终端信息管理单元203
终端信息管理单元203具有闪存器、硬盘驱动器等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将经由收发单元201接收的各终端装置102的终端固有信息作为数据库存储并管理。此外,终端信息管理单元203使用接收的终端固有信息来更新所管理的数据库。
(3)动作状况管理单元204
动作状况管理单元204具有闪存器、硬盘驱动器等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将经由收发单元201接收的动作状况作为数据库存储并管理。此外,动作状况管理单元204使用接收的动作状况来更新所管理的数据库。
(4)指示决定单元202
指示决定单元202基于经由收发单元201接收的终端固有信息或动作状况或其双方、以及由终端信息管理单元203管理的数据库或由动作状况管理单元204管理的数据库或其双方,决定对终端装置群发送的指示。所决定的指示经由收发单元201被发送给终端装置102。在此,能够发送的动作指示或发送的程序分别由存储单元(未图示)存储并管理。具体地说,是将针对空调的电源切断指示或使针对照明器具的明亮度设定成为“暗”的指示变换为能够由该终端装置接收并执行的代码而得到的数据,或者用于安装固件的程序、表示固件资源地址的URI等。
(5)控制单元205
控制单元205分别管理并控制上述的收发单元201、终端信息管理单元203、动作状况管理单元204、指示决定单元202,从而实现服务器装置101 的功能。
1.3终端装置102的构成
接下来,说明终端装置102的详细构成。如图3所示,终端装置102 具备收发单元301、终端信息保持单元302、输入受理单元303、执行单元 304、控制单元305作为功能模块。
(1)收发单元301
收发单元301是用于利用无线或有线经由网络与服务器装置101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例如具有GbE(Gigabit Ethernet(注册商标))的接口。
收发单元301对服务器装置101发送由终端信息保持单元302保持的终端固有信息和动作状况。进而,收发单元301从服务器装置101接收动作指示、程序等的指示。
(2)终端信息保持单元302
终端信息保持单元302例如具有闪存器等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保持用于唯一地识别该终端装置的识别符即终端ID、表示种类的产品编号、表示固件或中间件等内置程序的版本的软件版本,作为该终端装置的终端固有信息。
(3)输入受理单元303
输入受理单元303由按钮、触摸板、遥控器等构成。输入受理单元303 受理用户对操作指示的输入。
(4)执行单元304
执行单元304是实现终端装置102分别具有的各自功能的功能部。执行单元304执行基于经由收发单元301接收的指示的动作。在指示是动作指示的情况下,按照该动作指示进行动作。在指示是程序的情况下,执行所接收的程序的安装或更新等。
此外,执行单元304执行由输入受理单元303受理的来自用户的操作指示。
(5)控制单元305
控制单元305包括微处理器及存储器而构成,具有控制终端装置102 整体的动作的功能。控制单元305的各功能通过由微处理器执行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而实现。
1.4终端控制系统的动作
使用图4说明服务器装置101对终端装置102进行控制的动作的一例。
终端装置102经由收发单元301,将终端信息保持单元302保持的终端固有信息和与执行单元304执行的动作有关的动作状况发送至服务器装置 101(步骤S101)。
服务器装置101经由收发单元201从终端装置102接收终端固有信息和动作状况,基于接收的终端固有信息及动作状况、以及由终端信息管理单元203管理的终端固有信息和由动作状况管理单元204管理的动作状况,判定是否向终端装置群103发出动作指示(步骤S102)。
服务器装置101的终端信息管理单元203基于收发单元201所接收的终端固有信息,更新自身管理的数据库,动作状况管理单元204基于收发单元201所接收的动作状况,更新自身管理的数据库(步骤S103)。
在步骤S102的处理中,判定为向终端装置群103发出动作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指示决定单元202决定向终端装置群103发送的1个以上的指示,收发单元201将指示决定单元202所决定的指示发送至终端装置群103的终端装置102(步骤S105)。
终端装置群103的终端装置102经由收发单元301接收指示,该终端装置102的执行单元304基于接收的指示执行动作(步骤S106)。
另外,在步骤S102的处理中,未判定为向终端装置群103发出动作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04:否),服务器装置101不进行步骤S105的处理。
1.5总结
如以上说明,能够基于1个终端装置群103中包含的1个终端装置102 所进行的动作或从用户受理的指示,使同一终端装置群103中包含的其他终端装置102进行协同动作。因此,各终端装置102只需具备与服务器装置101进行通信的功能,即使终端装置102不具备控制其他终端装置102 的功能,也能够进行协同动作。
<实施方式2>
<概要>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设备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说明将配置于住宅内的设备中的、由利用设备的用户指定的设备分类到由相互协同地动作的设备群构成的协同动作组的设备分类系统。
属于该分类系统的各个设备,具备受理用户的按下操作的协同按钮、以及以规定的方式进行闪烁(例如以1秒为周期的闪烁)的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在该设备分类系统中,用户将设备分类到协同动作组的情况下,首先,将想要分类到协同动作组的设备中的1个设备(以下称为“设备A”)所具备的协同按钮长按。这样,与该协同按钮的长按相呼应,该用户住宅内的设备分别具备的LED以规定的方式开始闪烁。
接下来,用户在LED闪烁的期间,将想要分类到协同动作组的其他1 个或多个设备(以下称为“追加设备”)的协同按钮按下。
这样,该分类系统将设备A和在LED的闪烁期间中被按下协同按钮的追加设备分类到同一协同动作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该设备分类系统的详细情况。
<构成>
图5是表示设备分类系统500的构成的系统构成图。
如该图所示,设备分类系统500由多个设备510(设备510A~设备 510F)、多个家庭网关520(家庭网关520A~家庭网关520B)、服务器装置 540和网络550构成。
以下依次说明构成设备分类系统500的这些构成要素。
设备510A~设备510F分别是配置在住宅内的电子设备,例如是空调、空气净化器、电视机、冰箱、录制机等。此外,这些设备510A~设备510F 分别具有经由家庭网关520和网络550与服务器装置540进行通信的功能。
以下,对于设备510A~设备510F,不是个别地说明这些设备,而是代表性地对这些设备赋予510的附图标记,使用设备510进行说明。
图6是设备510的电路图。
如该图所示,设备510由控制部670、通信部680和设备主体部690构成。
此外,控制部670由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 600、存储器610、输入装置615、计时器625和LED630构成,通信部680 由通信用LSI(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640和天线 650构成,设备主体部690由设备主体硬件660构成。
设备主体硬件660是硬件群,与CPU600连接,通过由CPU600控制,用于作为电子设备的设备510实现作为该电子设备的功能。例如,如果设备510是空调,则设备主体硬件660相当于用于实现作为空调的功能的、由压缩机、热交换器、送风扇等构成的硬件群。
天线650与通信用LSI640连接,是通信用LSI640所进行的通信中利用的例如金属制的单极天线。
通信用LSI640与天线650和CPU600连接,被CPU600控制,具有如下的功能:对从CPU600发送来的发送用信号进行调制的调制功能;将调制后的信号利用天线650发送至家庭网关520的发送功能;利用天线650接收从家庭网关520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能;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并发送至 CPU600的解调功能。
在此,在通信用LSI640和家庭网关520之间进行的通信,例如依照蓝牙(注册商标)标准来进行。
输入装置615与CPU600连接,具有将由利用设备510的用户进行的操作变换为电信号、并发送至CPU600的功能。输入装置615例如通过具有操作按钮群的遥控器、操作面板等实现。输入装置615例如在包括遥控器而实现的情况下,遥控器和设备主体例如利用红外线通信等无线通信来进行通信。
此外,输入装置615具有受理由用户进行的按下操作的协同按钮620。
计时器625与CPU600连接,由CPU600控制。
LED630与CPU600连接,由CPU600控制。
存储器610与CPU600连接,由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Memory)和闪存器构成,存储规定CPU600的动作的程序和供CPU600 利用的数据。
CPU600与存储器610、输入装置615、计时器625、LED630、通信用LSI640 和设备主体硬件660连接,具有如下的功能:通过执行存储器610所存储的程序,控制输入装置615、计时器625、LED630、通信用LSI640和设备主体硬件660,使设备510实现以下的3个功能。
设备控制功能:控制设备510,使设备510实现与作为设备的一般功能同等的功能,例如在设备是电视机的情况下,是节目再现功能、频道切换功能等,例如在设备是洗衣机的情况下,是漂洗功能、脱水功能等。
分类处理实现功能A:控制设备510,与构成设备分类系统500的其他构成要素共同地实现设备分类系统500所进行的分类处理。关于该分类处理,在后面的<分类处理>的项目中使用流程图详细说明。
协同处理实现功能A:控制设备510,与构成设备分类系统500的其他构成要素共同地实现设备分类系统500所进行的协同处理。关于该协同处理,在后面的<协同处理>的项目中使用流程图详细说明。
关于具备上述电路构成的设备510,以下从功能出发对构成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设备510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如该图所示,设备510由控制单元700、输入单元710、执行单元720、 LED点灯单元730、通信单元740、IP地址取得单元750和设备信息存储单元760构成。
输入单元71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600和输入装置615实现,被控制单元700控制,具有如下的功能:受理由利用设备510的用户使用输入装置 615进行的操作的功能;在受理了用户的操作的情况下,该操作是表示使设备主体硬件660进行规定动作的意思的操作时,生成表示使设备主体硬件 660进行该规定动作的意思的指令,并发送至执行单元720的功能。
执行单元72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600和设备主体硬件660实现,被控制单元700控制,具有如下的功能:从输入单元710或通信单元740发送来用于使设备主体硬件660执行规定动作的指令的情况下,使用设备主体硬件660执行该指令所示的规定动作。
LED点灯单元73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600和LED630实现,被控制单元 700控制,具有如下的功能:从控制单元700发送来表示使LED630以规定的方式点灯的意思的信号的情况下,使用LED630执行该信号所示的规定的方式的动作。
通信单元74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600、通信用LSI640和天线650实现,被控制单元700控制,具有如下的功能:依照蓝牙标准与家庭网关520进行通信的功能;以及经由家庭网关520和网络550与服务器装置540进行通信的功能。
此外,通信单元740接收到从服务器装置540发送的、表示使设备主体硬件660进行规定的动作的意思的指令时,将该指令发送至执行单元720。并且,通信单元740接收到从服务器装置540发送的、将设备510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分类模式的意思的分类模式设定信号时,将该分类模式设定信号发送至模式设定单元770。
IP地址取得单元75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600实现,被控制单元700控制,具有如下的功能:利用通信单元740,从与通信单元740进行通信的家庭网关520,取得该家庭网关520与网络550连接时被分配的IP地址。
设备信息存储单元76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600和存储器610中包含的存储区域的一部分实现,具有存储设备510的产品编号的功能。
在此,产品编号指的是,包含表示设备510的机种的机种信息和识别设备510的识别信息的信息。作为一例,可以想到如下的例子(参照图14 (后述)的产品编号1420):产品编号由1个字母和7位数字构成,1个字母和最上位的数字表示该设备的机种,下6位数字表示该设备的制造编号 (即能够识别该设备的识别符)。
模式设定单元77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600和计时器625实现,被控制单元700控制,具有将设备510的动作模式设定为通常模式和分类模式中的某个模式的功能。在此,分类模式指的是,本设备为能够被分类到协同动作组的状态的动作模式。此外,通常模式指的是非分类模式的动作模式。
控制单元70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600实现,具有如下的功能:控制输入单元710、执行单元720、LED点灯单元730、通信单元740、IP地址取得单元750和设备信息存储单元760,使设备510实现前述的设备控制功能、分类处理实现功能A和协同处理实现功能A。
图8是在设备510为空调的情况下表示空调的外观的立体图。
该空调由空调室内机800、遥控器810和未图示的空调室外机构成。
空调室内机800在其框体表面具备LED630A,遥控器810在设置于其框体表面的操作按钮群中包括协同按钮620A。
图9是在设备510为空气净化器900的情况下表示空气净化器900的外观的立体图。
空气净化器900在其框体上表面具备由操作空气净化器900的操作按钮群构成的操作面板,在其框体前表面具备LED630B。
并且,操作面板的按钮群中包括协同按钮620B。
在图1中,家庭网关520A、家庭网关520B分别是配置于住宅内的无线路由器,具有对设备510与服务器装置540的通信进行中继的功能。
以下,关于家庭网关520A、家庭网关520B,不是个别地说明这些家庭网关,而是代表性地对这些家庭网关赋予520的附图标记,使用家庭网关 520进行说明。
图10是家庭网关520的电路图。
如该图所示,家庭网关520由CPU1000、存储器1010、通信用LSI1040、天线1050和网络连接电路1060构成。
天线1050与通信用LSI1040连接,是通信用LSI1040所进行的通信中利用的例如金属制的单极天线。
通信用LSI1040与天线1050和CPU1000连接,被CPU1000控制,具有如下的功能:对从CPU1000发送来的发送用信号进行调制的调制功能;将调制后的信号利用天线1050发送至设备510的发送功能;利用天线1050 接收从设备510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能;以及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并发送至CPU1000的解调功能。
在此,在通信用LSI1040和设备510之间进行的通信依照蓝牙标准来进行。
网络连接电路1060与CPU1000和网络550连接,被CPU1000控制,具有如下的功能:经由网络550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来的信号并发送至 CPU1000的功能;将从CPU1000发送来的信号经由网络550发送至外部装置的功能。
存储器1010与CPU1000连接,由RAM、ROM和闪存器构成,存储规定 CPU1000的动作的程序、供CPU1000利用的数据、以及将家庭网关520与网络550连接时通过网络550被分配的IP地址。
CPU1000与存储器1010、通信用LSI1040和网络连接电路1060连接,具有如下的功能:通过执行存储器1010所存储的程序,控制通信用LSI1040 和网络连接电路1060,使家庭网关520实现对设备510和服务器装置540 所进行的通信进行中继的通信中继功能。
关于具备上述电路构成的家庭网关520,以下从功能出发对构造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家庭网关520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如该图所示,家庭网关520由控制单元1100、设备通信单元1110和服务器通信单元1120构成。
设备通信单元111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1000、通信用LSI1040和天线 1050实现,被控制单元1100控制,具有依照蓝牙标准与设备510进行通信的功能。
服务器通信单元112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1000和网络连接电路1060 实现,被控制单元1100控制,具有经由网络550与服务器装置540进行通信的功能。
控制单元110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1000实现,具有如下的功能:控制设备通信单元1110和服务器通信单元1120,使家庭网关520实现前述的通信中继功能。
在图1中,网络550是与家庭网关150和服务器装置160连接的网络,具有向连接的各个装置分配固有的IP地址的功能、以及传递所连接的装置间的信号的功能。
图12是服务器装置540的电路图。
服务器装置540是与网络550连接的所谓计算机装置。
如图12所示,服务器装置540由CPU1200、存储器1210、输入装置1220、输出装置1230、硬盘驱动器1250和网络连接电路1260构成。
输入装置1220与CPU1200连接,具有如下的功能:将由利用服务器装置540的用户进行的操作变换为电信号,并发送至CPU1200。输入装置1220 例如通过键盘、鼠标等实现。
输出装置1230与CPU1200连接,具有生成基于从CPU1200发送来的图像信号的图像并显示的功能。输出装置1230例如通过液晶显示器实现。
计时器1240与CPU1200连接,被CPU1200控制。
网络连接电路1260与CPU1200和网络550连接,被CPU1200控制,具有经由网络550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来的信号并发送至CPU1200的功能、以及将从CPU1200发送来的信号经由网络550向外部装置发送的功能。
存储器1210与CPU1200连接,由RAM、ROM和闪存器构成,存储规定 CPU1200的动作的程序和供CPU1200利用的数据。
硬盘驱动器1250与CPU1200连接,内置有硬盘,存储供CPU1200利用的数据。
CPU1200与存储器1210、输入装置1220、输出装置1230、硬盘驱动器 1250和网络连接电路1260连接,具有如下的功能:通过执行存储器1210 所存储的程序,控制输入装置1220、输出装置1230、硬盘驱动器1250和网络连接电路1260,使服务器装置540实现以下的2个功能。
分类处理实现功能B:控制服务器装置540,与构成设备分类系统500 的其他构成要素共同地实现设备分类系统500所进行的分类处理。
协同处理实现功能B:控制服务器装置540,与构成设备分类系统500 的其他构成要素共同地实现设备分类系统500所进行的协同处理。
关于具备上述电路构成的服务器装置160,以下从功能出发对构造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服务器装置540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如该图所示,服务器装置540由控制单元1300、通信单元1310、模式设定单元1340、指令发行单元1350、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1360、协同动作数据库管理单元1370和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1380构成。
通信单元131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1200和网络连接电路1260实现,被控制单元1300控制,具有经由网络550与家庭网关520进行通信的功能、以及经由网络550和家庭网关520与设备510进行通信的功能。
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136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1200和硬盘驱动器 1250中包含的存储区域的一部分实现,具有存储设备管理信息1400的功能和更新所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1400的功能。
图14是由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1360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1400的一例的数据构成图。
如该图所示,设备管理信息1400由设备ID1410、产品编号1420、IP 地址1430、组ID1440和协同动作组ID1450建立对应地构成。
设备管理信息1400是为了管理构成设备分类系统500的设备510而利用的信息。该设备管理信息1400为:在设备分类系统500的初始状态下,通过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1360存储由管理设备分类系统500的管理者制作的数据,然后由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1360随时更新。
设备ID1410是识别构成设备分类系统500的各个设备510的识别符。
产品编号1420是通过建立了对应的设备ID1410识别的设备510的产品编号。在该例中,产品编号由1个字母和7位数字构成,1个字母和最上位数字表示该设备的机种,下6位数字表示该设备的制造编号(即,能够识别该设备的识别符)。
IP地址1430是通过建立了对应的设备ID1410识别的设备510所进行通信的家庭网关520的IP地址。该IP地址在家庭网关520与网络550连接时被分配给该家庭网关。
组ID1440是识别通过建立了对应的设备ID1410识别的设备510所属的组的识别符。
属于设备分类系统500的设备510分别使用设备管理信息1400,以属于某一个组的方式被管理。即,属于一个组的设备510分别通过与识别该组的组ID1440建立对应来相互建立关联,作为属于该组的设备而被管理。
在此,关于组ID1440,设为对于利用设备分类系统500的用户分别分配1个组ID。然后,某用户所拥有的设备510(即配置于该用户的住宅内的设备)分别通过与对该用户分配的组ID建立对应来相互建立关联,作为属于由该组ID识别的组的设备而被管理。与此相对,作为另一例,还可以想到设为对家庭网关520的每一个分配1个组ID的例子。在该例的情况下,与某个家庭网关520进行通信的设备510分别通过与对该家庭网关520分配的组ID建立对应而相互建立关联,作为属于由该组ID识别的组的设备而被管理。
协同动作组ID1450是识别通过建立了对应的设备ID1410识别的设备 510所被分类到的协同动作组的识别符。
属于一个协同动作组的设备510分别通过与识别该协同动作组的协同动作组ID1450建立对应来相互建立关联,作为属于该协同动作组的设备而被管理。
在此,被分类到多个协同动作组的设备510的设备ID1410与多个协同动作组ID建立对应。此外,未被分类到协同动作组的设备510的设备ID1410 不与协同动作组ID建立对应。
再次回到图13,继续说明服务器装置540的功能构成。
协同动作数据库管理单元137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1200和硬盘驱动器 1250中包含的存储区域的一部分实现,具有存储协同动作数据库1500的功能。
图15是由协同动作数据库管理单元1370存储的协同动作数据库1500 的一例的数据构成图。
如该图所示,协同动作数据库1500由协同动作ID1510、处理步骤1520、设备种类1530、触发标志1540、机种编号1550和发送指令1560建立对应而构成。
协同动作数据库1500是用于规定在设备分类系统500中能够成为运用对象的各种协同动作的数据库。该协同动作数据库1500为:在设备分类系统500的初始状态下,通过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1360存储由管理设备分类系统500的管理者制作的数据。
协同动作ID1510是识别在设备分类系统500中能够成为运用对象的各种协同动作的识别符。
处理步骤1520是表示通过建立了对应的协同动作ID识别的协同动作的处理步骤的信息。
设备种类1530是在通过建立了对应的协同动作ID识别的协同动作中成为对象的设备的设备种类。
触发标志1540是表示在通过建立了对应的协同动作ID识别的协同动作中,建立了对应的设备种类1530的设备是否为能够成为开始该协同动作的触发的设备的标志。在该例中,对应的设备是能够成为触发的设备的情况下,触发标志1540的逻辑值成为“1”,对应的设备是不能成为触发的设备的情况下,逻辑值成为“0”。
此外,设备种类1530所示的一个设备种类1530(例如空调)不会与多个逻辑值为“1”的触发标志1540建立对应。也就是说,通过一个设备种类1530(例如空调)开始的协同动作唯一决定地对应。
机种编号1550是表示机种的信息。在该例中,由产品编号1420(参照图14)中的1个字母和最上位的数字构成。
发送指令1560是如下的指令:在通过建立了对应的协同动作ID1510 识别的协同动作中,为了使建立了对应的机种编号1550所示的机种的设备执行规定的动作而发送给该设备,使该设备的设备主体硬件660动作。
再次回到图13,继续说明服务器装置540的功能构成。
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138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1200和硬盘驱动器 1250中包含的存储区域的一部分实现,具有存储协同动作组信息1600的功能和更新所存储的协同动作组信息1600的功能。
图16是由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1380存储的协同动作组信息1600 的一例的数据构成图。
如该图所示,协同动作组信息1600由协同动作组ID1610、处理步骤 1620、设备种类1630、触发标志1640、机种编号1650和设备ID1670建立对应而构成。
协同动作组信息1600是为了在设备分类系统500中管理运用中的协同动作组而利用的信息。该协同动作组信息1600为:在设备分类系统500的初始状态下,通过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1380存储由管理设备分类系统 500的管理者制作的数据,然后由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1380随时更新。
协同动作组ID1610是识别在设备分类系统500中运用中的各个协同动作组的识别符。
处理步骤1620、设备种类1630、触发标志1640及发送指令1660分别与图15中的处理步骤1520、设备种类1530、触发标志1540及发送指令1560 同等。因此已经做了说明。
设备ID1670与图14中的设备ID1410同等。因此已经做了说明。
再次回到图13,继续说明服务器装置540的功能构成。
模式设定单元134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1200实现,被控制单元1300 控制,具有如下的功能:利用通信单元1310,向设备510发送将设备510 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分类模式的意思的分类模式设定信号。
指令发行单元135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1200实现,被控制单元1300 控制,具有如下的功能:在使被分类到某个协同动作组的设备相互协同地动作的情况下,参照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1380中存储的协同动作组信息1600,生成向这些设备分别发送的发送指令1660,利用通信单元1310,按照处理步骤1620所示的处理步骤向这些设备分别发送所生成的各个发送指令1660。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如上构成的设备分类系统500所进行的动作。
<动作>
设备分类系统500作为其特征性的动作,进行分类处理和协同处理。
以下依次说明这些处理。
<分类处理>
分类处理是设备分类系统500进行的处理,是将由利用设备分类系统 500的用户指定的设备510分类到新的协同动作组的处理。
图17、图18是分类处理的流程图。
分类处理通过按下动作模式为通常模式的设备510的协同按钮620而开始。
分类处理开始后,模式设定单元770利用计时器625计测协同按钮620 被按下的期间,确认协同按钮620被按下的期间是否为规定时间T1(例如 3秒)以上(步骤S1700)。
在步骤S1700的处理中,协同按钮620被按下的期间为规定时间T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700:是),模式设定单元770将设备510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分类模式。然后,通信单元740生成设备信息存储单元760中存储的本设备的产品编号和新的协同动作组(以下称为“新协同动作组”),向服务器装置540发送表示向服务器装置540请求将本设备作为向该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的意思的分类请求信号(步骤S1710)。
服务器装置540的通信单元1310接收到产品编号和分类请求信号后,模式设定单元1340参照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1360所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1400,确认属于通过与接收的产品编号1420建立了对应的组ID1440识别的组的设备510(步骤S1720)。然后,模式设定单元1340将计时器1240 初始化,开始计测时间直到经过规定时间T2(例如40秒),利用通信单元 740,向所确定的设备510的每一个发送表示请求将动作模式设定为分类模式的意思的分类模式设定信号(步骤S1730)。
设备510的通信单元740接收到分类模式设定信号后,接收到分类模式设定信号的设备510的模式设定单元770将计时器625初始化,开始计测时间直到经过规定时间T3(例如30秒。规定时间T3<规定时间T2),将本设备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分类模式(步骤S1740)。
在步骤S1740的处理中,即使计时器625已经在计测规定时间T3中,模式设定单元770也将计时器625初始化,并开始计测从初始化的时点到经过新的规定时间T3为止的时间。
在步骤S1740的处理中,本设备的动作模式被设定为分类模式后,LED 点灯单元730使LED630开始以规定的方式(例如以1秒为周期的闪烁)闪烁(步骤S1750)。
LED630的闪烁开始后,输入单元710在由计时器625计测中的规定时间T3的期间,等待协同按钮620被按下(重复步骤S1760:否和步骤S1780:否)。
在由计时器625计测中的规定时间T3的期间中协同按钮620被按下的情况下(重复了步骤S1760:否和步骤S1780:否之后,步骤S1760:是),输入单元710利用通信单元740,向服务器装置540发送表示请求将本设备作为向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的意思的分类对象信号、以及设备信息存储单元760中存储的本设备的产品编号(步骤S1770)。
步骤S1770的处理结束后,设备分类系统500回到步骤S1730的处理,重复步骤S1730以后的处理。
在此,在重复开始步骤S1730的处理的情况下,即使计时器1240已经在计测规定时间T2中,模式设定单元770也将计时器1240初始化,并开始计测从初始化的时点到经过新的规定时间T2为止的时间。
在由计时器625计测中的规定时间T3的期间,协同按钮620未被按下的情况下(重复了步骤S1760:否和步骤S1780:否之后,步骤S1780:是),模式设定单元770将本设备的动作模式设定为通常模式(步骤S1800:参照图18)。
在步骤S1800的处理中本设备的动作模式被设定为通常模式后,LED点灯单元730结束LED630的闪烁(步骤S1810)。
由计时器1240完成规定期间T2的计测后,服务器装置540的通信单元1310确认在接收到分类请求信号之后是否接收到分类对象信号(步骤S1820)。
在步骤S1820的处理中,在接收到分类请求信号之后接收到了分类对象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820:是),协同动作数据库管理单元1370参照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1360中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1400,确认发送了分类请求信号的设备510的机种与发送了分类对象信号的设备510的机种所成的组合是否存在于存储的协同动作数据库1500中(步骤S1830)。
在步骤S1830的处理中,发送了分类请求信号的设备510的机种与发送了分类对象信号的设备510的机种所成的组合已存在的情况下(步骤 S1830:是),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1360将新的协同动作组ID1450与发送了分类请求信号的设备510的设备ID1410和发送了分类对象信号的设备 510的设备ID1410分别建立对应,从而更新所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1400(步骤S1840)。然后,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1380参照协同动作数据库管理单元1370中存储的协同动作数据库1500,追加向新的协同动作组ID1450 将发送了分类请求信号的设备510的设备ID1410、发送了分类对象信号的设备510的设备ID1410、处理步骤1520、设备种类1530和触发标志1540 建立对应而成的新的协同动作组,从而更新所存储的协同动作组信息1600 (步骤S1850)。
设备分类系统500在以下的情况下结束该分类处理:在步骤S1700的处理(参照图17)中,协同按钮620被按下的期间不是规定时间T1以上的情况(步骤S1700:否);在步骤S1820的处理中,接收到分类请求信号之后未接收到分类对象信号的情况(步骤S1820:否);在步骤S1830的处理中,发送了分类请求信号的设备510的机种与发送了分类对象信号的设备 510的机种所成的组合不存在的情况(步骤S1830:否);步骤S1850的处理已结束的情况。
<协同处理>
协同处理是设备分类系统500所进行的处理,是基于由利用设备分类系统500的用户进行的操作来使被分类到协同动作组的设备进行协同动作的处理。
图19是协同处理的流程图。
协同处理通过动作模式为通常模式的设备的协同按钮620被按下而开始。
协同处理开始后,模式设定单元770利用计时器625,确认是否在少于规定时间T1中协同按钮620被连续按下2次(步骤S1900)。
在步骤S1900的处理中,在少于规定时间T1中协同按钮620被连续按下2次的情况下(步骤S1900:是),通信单元740将设备信息存储单元760 中存储的本设备的产品编号和表示请求服务器装置540开始协同动作的意思的协同动作请求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装置540(步骤S1910)。
服务器装置540的通信单元1310接收到产品编号和协同动作请求信号后,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1380参照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1360中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1400,确认与接收的产品编号1420所对应的设备ID1410 是否存在于存储的协同动作组信息1600中(步骤S1920)。
在步骤S1920的处理中,与接收的产品编号1420对应的设备ID1410 存在于存储的协同动作组信息1600中的情况下(步骤S1920:是),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1380确认与接收的产品编号1420对应的设备ID1410建立了对应的触发标志1640的逻辑值是否为“1”(步骤S1930)。
在步骤S1930的处理中,触发标志1640的逻辑值为“1”的情况下(步骤S1930:是),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1380将与该触发标志1640建立了对应的协同动作组ID1610确定为用于确定成为协同动作的对象的协同动作组的识别符(步骤S1940)。
确定了协同动作组ID1610后,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1380利用通信单元1310,按照与所确定的协同动作组ID1610建立了对应的处理步骤 1620,向通过与所确定的协同动作组ID1610建立了对应的设备ID1670识别的各个设备510,发送与所确定的协同动作组ID1610建立了对应的各个发送指令1660(步骤S1950)。
在接收到发送的发送指令1660的各个设备510中,通信单元740接收到发送指令1660后,执行单元720使用设备主体硬件660执行由接收的发送指令1660示出的规定的动作。
设备分类系统500在如下的情况下结束该协同处理:在步骤S1900的处理中,在少于规定时间T1中协同按钮620未被连续2次按下的情况(步骤S1900:否);在步骤S1920的处理中,在存储的协同动作组信息1600中不存在与接收的产品编号1420对应的设备ID1410的情况(步骤S1920:否);在步骤S1930的处理中,触发标志1640的逻辑值不为“1”的情况(步骤S1930:否);步骤S1960的处理已结束的情况。
<实施方式3>
<概要>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设备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说明将实施方式2 中的设备分类系统500的一部分变形的第1变形设备分类系统。
实施方式2中的设备分类系统500是各设备510具备协同按钮620的构成的例子。
与此相对,实施方式3中的第1变形设备分类系统是各设备取代协同按钮620而具备受理来自用户的滑动操作的触摸板的构成的例子。并且,通过该触摸板,能够受理与成为向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的设备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有关的信息。
该第1变形设备分类系统从用户受理成为向新的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的多个设备的指定时,还受理与这些设备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有关的信息。并且,将受理了指定的设备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规定条件的设备分类到新的协同动作组。
以下,对于该第1变形设备分类系统的详细情况,参照附图重点说明与实施方式2中的设备分类系统500的不同点。
<构成>
第1变形设备分类系统与实施方式2中的设备分类系统500相比,设备510变更为设备2010,服务器装置540变更为服务器装置2040。
以下依次说明设备2010和服务器装置2040。
图20是设备2010的电路图。
如该图所示,设备2010与实施方式2中的设备510相比,输入装置615 变更为输入装置2015。此外,伴随着该变更,控制部670变更为控制部2070。
输入装置2015与实施方式2中的输入装置615相比,协同按钮620变更为协同板2020。
协同板2020由触摸板构成,具有受理用户的触摸操作和滑动操作的功能。
在此,触摸操作指的是,在触摸板的主表面由用户的手指等进行接触的操作,滑动操作指的是,在触摸板的主表面由用户的手指等进行接触之后,使该手指等在维持接触状态的情况下滑动的操作。
图21是表示通过用户的手指对协同板2020进行滑动操作的情形的示意图。
如该图所示,由用户对协同板2020进行滑动操作时,检测进行该滑动操作的方向相对于预先决定的方向(在此为设备前面方向)的角度。
对于具备上述电路构成的设备2010,以下从功能出发对构造进行说明。
图22是表示设备2010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如该图所示,设备2010与实施方式2中的设备510相比,输入单元710 变更为输入单元2210。
输入单元2210除了实施方式2中的输入单元710所具有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如下的功能:由用户对协同板2020进行了滑动操作的情况下,取得滑动方向信息,该滑动方向信息表示进行该滑动操作的方向相对于预先决定的方向(在此为设备前面方向)的角度。
图23是设备2010为壁挂照明2310A~壁挂照明2310D和壁挂电视机2310E的情况下,这些壁挂照明2310A~壁挂照明2310D和壁挂电视机2310E 设置在房间2300的墙壁上而配置时的房间2300的立体图。在此,为便于说明,将房间2300的一部分描绘成宛如透明状,但墙壁并不必须是透明的。
如该图所示,壁挂照明2310A~壁挂照明2310D分别设置在房间2300 的墙壁上而配置。并且,壁挂照明2310A~壁挂照明2310D各自的正面方向 (照射方向)相对于所设置的墙壁为垂直方向。此外,壁挂照明2310A~壁挂照明2310D分别在其上表面具备协同板2020A~协同板2020D。并且,这些协同板2020A~协同板2020D分别将壁挂照明2310A~壁挂照明2310D各自的正面方向(在图中,与所设置的墙壁垂直的方向)预先决定为设备前面方向。
壁挂电视机2310E设置在房间2300的墙壁上而配置。此外,壁挂电视机2310E的正面方向(显示图像的方向)相对于所设置的墙壁为垂直方向。此外,壁挂电视机2310E在其上表面具备协同板2020E。此外,该协同板 2020E将壁挂电视机2310E的正面方向(在图中,与所设置的墙壁垂直的方向)预先决定为设备前面方向。
在图23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由用户对协同板2020A~2020D沿壁挂电视机2310E的方向进行滑动操作时,壁挂照明2310A~壁挂照明2310D分别取得表示壁挂电视机2310E的方向相对于壁挂照明2310A~壁挂照明 2310D各自的角度的信息。
图24是表示服务器装置2040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服务器装置2040的硬件构成与实施方式2中的服务器装置540相同,但是执行的软件的一部分变更,与实施方式2中的服务器装置540相比,以实现的功能的一部分变更的方式变形。
如图24所示,服务器装置2040与实施方式2中的服务器装置540相比,以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1360变更为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460,协同动作数据库管理单元1370变更为协同动作数据库管理单元2470,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1380变更为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2480的方式变形。
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460与实施方式2中的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 1360相比,以更新所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1400的条件变更的方式变形。关于更新所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1400的条件,在后面的<变形分类处理>的项目中使用流程图进行说明。
协同动作数据库管理单元2470与实施方式2中的协同动作数据库管理单元1370相比,以存储的协同动作数据库1500变更为协同动作数据库2500 的方式变形。
图25是由协同动作数据库管理单元2470存储的协同动作数据库2500 的一例的数据构成图。
如该图所示,协同动作数据库2500与实施方式2中的协同动作数据库 1500(参照图15)相比,以对构成要素追加了制约条件2570的方式变形。
制约条件2570是表示通过建立了对应的协同动作ID1510识别的协同动作成立时应该满足的制约条件的信息。在图25中为以下情况的例子:协同动作ID1510成为002的协同动作的制约条件为,相对于照明的正面方向,电视机设置在±30度以内的角度的范围内。
再次回到图24,继续说明服务器装置2040的功能构成。
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2480与实施方式2中的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1380相比,以更新所存储的协同动作组信息1600的条件变更的方式变形。关于更新所存储的协同动作组信息1600的条件,在后面的<变形分类处理>的项目中使用流程图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如上构成的第1变形设备分类系统所进行的动作。
<动作>
第1变形设备分类系统作为其特征性的动作,除了实施方式2中的协同处理之外,还进行将实施方式2的分类处理的一部分变形的变形分类处理。
以下说明变形分类处理。
<变形分类处理>
变形分类处理是第1变形设备分类系统所进行的处理,是将由利用第1 变形设备分类系统的用户指定的设备2010分类到新的协同动作组的处理。在此,重点说明与实施方式2中的分类处理的不同点。
图26、图27是变形分类处理的流程图。
如这些图所示,变形分类处理与实施方式2中的分类处理相比,以步骤S1700的处理变更为步骤S2600的处理,步骤S1760的处理变更为步骤 S2660的处理,步骤S1770的处理变更为步骤S2670的处理,追加步骤S2735 的处理,步骤S1840的处理变更为步骤S2740的处理,步骤S1850的处理变更为步骤S2750的处理的方式变形。
变形分类处理通过动作模式为通常模式的设备2010的协同板2020被进行触摸操作而开始。
变形分类处理开始后,模式设定单元770利用计时器625计测协同板 2020被触摸的期间,确认协同板2020被触摸的期间是否为规定时间T1(例如3秒)以上(步骤S2600)。
在步骤S1700的处理中,协同按钮620被触摸的期间为规定时间T1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600:是),第1变形设备分类系统进行步骤S1710~步骤S1750的处理。
在步骤S1750的处理中,LED630的闪烁开始后,输入单元2210在由计时器625计测中的规定时间T3的期间,等待协同板2020被进行滑动操作 (重复步骤S2660:否和步骤S1780:否)。
在由计时器625计测中的规定时间T3的期间中协同板2020被进行滑动操作的情况下(重复了步骤S2660:否和步骤S1780:否之后,步骤S2660:是),输入单元2210取得滑动方向信息,利用通信单元740向服务器装置 2040发送表示请求将本设备作为向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的意思的分类对象信号、设备信息存储单元760中存储的本设备的产品编号、以及取得的滑动方向信息(步骤S2670)。
步骤S2670的处理结束后,第1变形设备分类系统返回步骤S1730的处理,重复步骤S1730以后的处理。
在由计时器625计测中的规定时间T3的期间,协同板2020未被滑动的情况下(重复了步骤S2660:否和步骤S1780:否之后,步骤S1780:是),第1变形设备分类系统进行步骤S1800~步骤S1830的处理。
在步骤S1830的处理中,发送了分类请求信号的设备2010的机种与发送了分类对象信号的设备2010的机种所成的组合已存在的情况下(步骤 S1830:是),协同动作数据库管理单元2470确认满足与该组合对应的协同动作中的制约条件2570的设备是否存在于发送了分类对象信号的设备2010 之中(步骤S2735)。
在步骤S2735的处理中,满足制约条件2570的设备存在于发送了分类对象信号的设备2010之中的情况下(步骤S2735:是),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460将发送了分类请求信号的设备2010的设备ID1410和发送了分类对象信号的设备2010之中的满足制约条件2570的设备的设备ID1410分别与新的协同动作组ID1450建立对应,从而更新所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1400 (步骤S2740)。然后,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2480参照协同动作数据库管理单元2470所存储的协同动作数据库2500,追加向新的协同动作组 ID1450将发送了分类请求信号的设备2010的设备ID1410和发送了分类对象信号的设备2010之中的满足制约条件2570的设备的设备ID1410、处理步骤1520、设备种类1530和触发标志1540建立对应而成的新的协同动作组,从而更新所存储的协同动作组信息1600(步骤S2750)。
在步骤S2600的处理(参照图26)中,第1变形设备分类系统在如下情况下结束该变形分类处理:协同板2020被触摸的期间不是规定时间T1 以上的情况(步骤S1700:否);在步骤S1820的处理中,在接收到分类请求信号之后未接收到分类对象信号的情况(步骤S1820:否);在步骤S1830 的处理中,发送了分类请求信号的设备510的机种与发送了分类对象信号的设备510的机种所成的组合不存在的情况(步骤S1830:否);在步骤S2735 的处理中,在发送了分类对象信号的设备2010中不存在满足制约条件2570 的设备的情况(步骤S2735:否);步骤S1850的处理已结束的情况。
关于上述变形分类处理中的步骤S2735的处理和步骤S2740的处理,以下使用具体例说明其具体的动作。
在此,作为具体例说明以下的例子:协同动作数据库管理单元2470所存储的协同动作数据库是图25所示的协同动作数据库2500的情况下,用户想要将配置于图23所示的房间2300中的壁挂电视机2310E和壁挂照明 2310A~壁挂照明2310D中的、满足协同动作成立所需的制约条件的设备群分类到新的协同动作组。
在此,设壁挂电视机2310E相对于壁挂照明2310A和壁挂照明2310C 的方向分别为约20度,设壁挂电视机2310E相对于壁挂照明2310B和壁挂照明2310D的方向分别为约40度。
然后,变形分类处理开始后,在步骤S2600的处理中,由用户对壁挂电视机2310E的协同板2020E触摸规定时间T1以上,然后,在步骤S2660 的处理中,设为由用户对壁挂照明2310A~壁挂照明2310D的协同板 2020A~2020D分别向壁挂电视机2310E的方向进行滑动操作。
在上述状况下,步骤S2735的处理开始后,协同动作数据库管理单元 2470参照从壁挂照明2310A~壁挂照明2310D发送的滑动方向信息,关于壁挂照明2310A和壁挂照明2310C,壁挂电视机2310E相对于照明的正面方向设置在20度的角度,关于壁挂照明2310B和壁挂照明2310D,壁挂电视机2310E相对于照明的正面方向设置在40度的角度,所以判定为满足制约条件2570的设备存在于发送了分类对象信号的设备2010之中(壁挂照明 2310A和壁挂照明2310C相当于满足制约条件的设备)(步骤S2735:是)。
接着,在步骤S2740的处理中,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460将发送了分类请求信号的壁挂电视机2310E的设备ID1410和发送了分类对象信号的壁挂照明2310A~壁挂照明2310D之中的满足制约条件2570的壁挂照明 2310A和壁挂照明2310C分别与新的协同动作组ID1450建立对应,从而更新所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1400。
然后,在步骤S2750的处理中,协同动作组信息管理单元2480参照协同动作数据库管理单元2470所存储的协同动作数据库2500,追加向新的协同动作组ID1450将发送了分类请求信号的壁挂电视机2310E的设备ID1410 和发送了分类对象信号的壁挂照明2310A~壁挂照明2310D之中的满足制约条件2570的壁挂照明2310A和壁挂照明2310C的设备ID1410、处理步骤 1520、设备种类1530和触发标志1540建立对应而成的新的协同动作组,从而更新所存储的协同动作组信息1600(步骤S2750)。
<实施方式4>
<概要>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设备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说明将实施方式2 中的设备分类系统500的一部分变形的第2变形设备分类系统。
在第2变形设备分类系统中,构成系统的各设备每当进行某种动作,都向服务器装置发送动作信息信号,该动作信息信号由进行该动作的时刻、本设备的产品编号、本设备所进行通信的家庭网关的IP地址、以及表示该动作的信息构成。
另一方面,服务器装置接收动作信息信号,存储构成系统的各设备的动作履历。
此外,服务器装置接收到动作信息信号的情况下,参照所存储的动作履历,对于发送了该动作信息信号的设备,确认该动作信息信号中包含的 IP地址和上次从该设备接收的动作信息信号中包含的IP地址是否一致。
然后,IP地址不一致的情况下,服务器装置在服务器装置所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1400中,使通过与下述IP地址1430建立了对应的设备ID1410 识别的各个设备确认当前本设备所进行通信的家庭网关的IP地址,上述IP 地址1430是与识别该设备的设备ID1410建立了对应的IP地址1430相同的IP地址1430。
进而,服务器装置确认在这些设备中是否存在所确认出的IP地址与上次从该设备接收的动作信息信号中包含的IP地址不一致的设备。
然后,存在不一致的设备的情况下,对该设备发送当前的IP地址与上次的IP地址不一致的意思的不一致信号。
接收到不一致信号的设备向利用设备的用户报知所进行通信的家庭网关的IP地址已变更的意思。
以下,关于该第2变形设备分类系统的详细情况,参照附图重点说明与实施方式2中的设备分类系统500的不同点。
<构成>
第2变形设备分类系统与实施方式2中的设备分类系统500相比,设备510变形为设备2810,服务器装置540变形为服务器装置2840。
以下依次说明设备2810和服务器装置2840。
图28是表示设备2810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设备2810的硬件构成与实施方式2中的设备510相同,但是执行的软件的一部分变更,与实施方式2中的设备510相比,以实现的功能的一部分变更的方式变形。
如图28所示,设备2810与实施方式2中的设备510相比,以IP地址取得单元750变更为IP地址取得单元2850的方式变形。
IP地址取得单元2850除了实施方式2中的IP地址取得单元750所具有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如下的功能:由本设备2810进行某种动作的情况下,利用通信单元740,(1)从与通信单元740进行通信的家庭网关520取得该家庭网关520与网络550连接时被分配的IP地址,(2)将由进行该动作的时刻、设备信息存储单元760所存储的本设备的产品编号、取得的IP地址、以及表示该动作的信息构成的动作信息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装置2840。
图29是表示服务器装置2840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服务器装置2840的硬件构成与实施方式2中的服务器装置540相同,但是执行的软件的一部分变更,与实施方式2中的服务器装置540相比,以实现的功能的一部分变更的方式变形。
如图29所示,服务器装置2840与实施方式2中的服务器装置540相比,以追加了动作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990的方式变形。
动作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990通过执行程序的CPU1200和硬盘驱动器 1250中包含的存储区域的一部分实现,具有存储动作管理信息3000的功能和更新动作管理信息3000的功能。
图30是由动作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990存储的动作管理信息3000的一例的数据构成图。
如该图所示,动作管理信息3000由时刻3010、设备ID3200、IP地址 3030和动作3040建立对应而构成。
动作管理信息3000是表示构成第2变形设备分类系统的设备2810的动作履历的信息。该动作管理信息3000由动作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990随时更新。
时刻3010是表示由通过建立了对应的设备ID3020识别的设备2810进行建立了对应的动作3040所示的动作的时刻的信息。
设备ID3020是识别构成第2变形设备分类系统的各个设备2810的识别符。
IP地址3030是通过建立了对应的设备ID3020识别的设备2810所进行通信的家庭网关520的IP地址。
动作3040是表示在建立了对应的时刻3010所示的时刻,由通过建立了对应的设备ID3020识别的设备2810进行的动作的信息。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如上构成的第2变形设备分类系统所进行的动作。
<动作>
第2变形设备分类系统作为其特征性的动作,除了实施方式2中的分类处理和协同处理之外,还进行动作管理信息更新处理。
以下说明该动作管理信息更新处理。
<动作管理信息更新处理>
动作管理信息更新处理是第2变形设备分类系统所进行的处理,是在由构成第2变形设备分类系统的设备2810进行了某种动作的情况下,服务器装置2840更新所存储的动作管理信息3000的处理。此外,在该处理中,在进行了某种动作的设备2810(以下称为“设备A”)中,该设备A所进行通信的家庭网关520的IP地址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服务器装置2840参照所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1400,对于与IP地址变更前设备A所进行通信的家庭网关520建立了对应的设备2810的每一个,确认所进行通信的家庭网关520的IP地址是否变更。
图31、图32是动作管理信息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动作管理信息更新处理通过在构成第2变形设备分类系统的设备2810 的任一个中进行某种动作而开始。
动作管理信息更新处理开始后,进行了动作的设备2810的IP地址取得单元2850利用通信单元740,(1)从与通信单元740进行通信的家庭网关520取得该家庭网关520与网络550连接时被分配的IP地址,(2)将由进行该动作的时刻、设备信息存储单元760所存储的本设备的产品编号、取得的IP地址、表示该动作的信息构成的动作信息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装置 2840(步骤S3100)。
服务器装置2840的通信单元1310接收到动作信息信号后,动作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990基于该动作信息信号,更新所存储的动作管理信息3000 (步骤S3110)。
更新动作管理信息3000后,动作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990对于发送了动作信息信号的设备2810,参照所存储的动作管理信息3000,比较本次接收的动作信息信号中包含的IP地址和上次接收的动作信息信号中包含的IP 地址(步骤S3120)。
在比较的结果为本次接收的动作信息信号中包含的IP地址和上次接收的动作信息信号中包含的IP地址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3130:否),动作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990参照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1360所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1400,确定通过与IP地址1430建立了对应的设备ID1410识别的设备2810,该IP地址1430是与发送了动作信息信号的设备2810相同的IP 地址(步骤S3140)。然后,动作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990利用通信单元1310,对于确定的设备2810的每一个,从进行通信的家庭网关520取得IP地址并生成动作信息信号,发送表示将生成的动作信息信号回复给服务器装置 2840的意思的IP地址确认信号(步骤S3150)。
在接收到IP地址确认信号的设备2810的每一个中,通信单元740接收到IP地址确认信号后,IP地址取得单元2850利用通信单元740,(1) 从与通信单元740进行通信的家庭网关520取得该家庭网关520与网络550 连接时被分配的IP地址,(2)将由接收到IP地址确认信号的时刻、设备信息存储单元760所存储的本设备的产品编号、取得的IP地址、以及表示接收IP地址确认信号这一动作的信息构成的动作信息信号回复给服务器装置2840(步骤S3160)。
服务器装置2840的通信单元1310接收到从发送了IP地址确认信号的设备2810分别回复的动作信息信号后,动作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990基于该动作信息信号,更新所存储的动作管理信息3000(步骤S3170)。
更新动作管理信息3000后,动作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990对于回复了动作信息信号的设备2810的每一个,参照所存储的动作管理信息3000,比较本次接收的动作信息信号中包含的IP地址和上次接收的动作信息信号中包含的IP地址(步骤S3200)。
在比较的结果为本次接收的动作信息信号中包含的IP地址与上次接收的动作信息信号中包含的IP地址不一致的设备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3210:是),动作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990利用通信单元1310,对不一致的设备2810 的每一个发送不一致信号(步骤S3220)。
在接收到不一致信号的设备2810的每一个中,通信单元740接收到不一致信号后,IP地址取得单元2850利用LED点灯单元730,使LED630点灯规定时间T4(例如1小时)(步骤S3230),对于利用接收到不一致信号的设备2810的用户,报知所进行通信的家庭网关520的IP地址已变更的意思。
<补充>
以上,作为本发明的设备分类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4中使用1个终端控制系统和3个设备分类系统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如下变形,本发明当然不限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4所例示的终端控制系统或设备分类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分类方法。
(1)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设备510具备以规定的方式闪烁的LED630。但是,只要具备能够对利用设备510的用户进行规定的报知的器件,并不是必须具备以规定的方式闪烁的LED630。作为一例,可以想到设备510具备以规定的方式鸣叫的扬声器的构成的例子。
(2)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设备510和家庭网关520依照蓝牙标准进行通信。但是,只要设备510和家庭网关520能够进行通信,并不是必须依照蓝牙标准进行通信。作为一例,可以想到设备510和家庭网关520 进行红外线通信的构成的例子。此外,作为另一例,可以想到设备510和家庭网关520利用作为有线的电力线进行电力线通信的构成的例子。
(3)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设备510和服务器装置540经由家庭网关520进行通信。但是,只要设备510和服务器装置540能够进行通信,并不是必须经由家庭网关520进行通信。作为一例,可以想到设备510和服务器装置540利用商用便携通信线路进行通信的构成的例子。在该构成的情况下,作为设备分类系统500的构成要素,不需要家庭网关520。
(4)在实施方式2中,步骤S1700的处理是确认协同按钮620被按下的期间是否为规定时间T1以上的处理。但是,只要是确认是否对设备510 进行了执行使其向服务器装置540发送分类信号的意思的操作的处理,并不必须是确认协同按钮620被按下的期间是否为规定时间T1以上的处理。作为一例,可以想到确认协同按钮620是否以规定的节奏被按下规定次数的处理。这种情况下,使设备510执行向服务器装置540发送分类信号的意思的操作,是将协同按钮620以上述的规定节奏按下规定次数的操作。
(5)在实施方式2中,步骤S1900的处理是确认协同按钮620在少于规定时间T1中是否被连续按下2次的处理。但是,只要是确认是否对设备 510进行了使其执行向服务器装置540发送协同动作请求信号的意思的操作的处理,并不必须是确认协同按钮620在少于规定时间T1中是否被连续按下2次的处理。作为一例,可以想到确认协同按钮620是否以规定的节奏被按下规定次数的处理的构成的例子。这种情况下,使设备510执行向服务器装置540发送协同动作请求信号的意思的操作,是将协同按钮620以上述的规定节奏按下规定次数的操作。
(6)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协同动作数据库1500(参照图15)的构成要素包括触发标志1540,一个设备种类1530不与逻辑值为“1”的多个触发标志1540建立对应的构成。但是,只要能够保证通过一个设备种类1530 开始的协同动作被唯一地决定,并不必须是协同动作数据库1500包括触发标志1540的构成。作为一例,也可以是在协同动作数据库1500中不包含多个同一设备种类1530的构成。在该构成的情况下,无论是被分类到协同动作组的哪个设备种类1530的设备,都能够开始该协同动作组所进行的协同动作。此外,在该构成的情况下,在协同开始处理(参照图19)中不需要步骤S1930的处理。
此外,只要能够保证通过一个设备种类1530开始的协同动作被唯一地决定,在协同动作数据库1500中,也可以是一个设备种类1530能够与逻辑值为“1”的多个触发标志1540建立对应的构成。作为一例,可以想到如下构成的例子:在与逻辑值为“1”的多个触发标志1540建立了对应的情况下,协同动作数据库1500包含用于唯一地决定通过与这些触发标志 1540建立了对应的设备种类1530中的哪个设备种类1530开始哪个协同动作的信息(以下称为“协同动作决定信息”)。在该构成例的情况下,利用该协同动作决定信息,唯一地决定通过哪个设备种类1530开始哪个协同动作。
(7)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设备510、家庭网关520和服务器装置 540分别具有图7、图11、图13所示的功能构成。但是,只要能够实现与设备分类系统500同等的功能,设备510、家庭网关520和服务器装置540 并不是必须分别具备图7、图11、图13所示的功能构成。作为一例,可以是使由服务器装置540实现的功能的一部分通过多个家庭网关520分散地实现的构成,作为另一例,可以是使由服务器装置540实现的功能的一部分通过多个设备510分散地实现的构成。
(8)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设备510、家庭网关520和服务器装置 540分别具有图6、图10、图12所示的电路构成。与此相对,分别构成设备510、家庭网关520和服务器装置540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由可拆装于各装置的IC(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卡或单体模块构成。这些IC卡或模块是由微处理器、ROM、RAM等构成的计算机系统。这些IC卡或模块可以包括超多功能LSI。微处理器按照计算机程序进行动作,由此,IC卡或模块达成其功能。这些IC卡或模块可以具有耐篡改性。
(9)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设备管理信息1400由设备ID1410、产品编号1420、IP地址1430、组ID1440和协同动作组ID1450建立对应而构成。与此相对,作为另一例,除了这些构成要素之外,也可以还将与设备分类系统500所提供的每种服务对应的、表示利用该服务的权限的访问权的信息建立对应而构成。进而,设备分类系统500所提供的服务可以设为对于一个组提供多个服务。由此,在一个组中,也能够享受由设备分类系统500 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10)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设备510具有协同按钮620。与此相对,作为另一构成例,可以想到不具有协同按钮620,而使得用于实现其他功能的按钮(例如取消按钮等。以下称为“兼用按钮”)具有与协同按钮620同样的功能的构成的例子。在这种构成的情况下,例如分类处理(参照图17) 在动作模式为通常模式的设备510的兼用按钮被按下的情况下,当兼用按钮被按下的期间不是规定时间T1以上时(步骤S1700:否),设备510进行用于实现其他功能的处理。
(11)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输入装置2015具备由触摸板构成的协同板2020,该触摸板具有受理用户的滑动操作的功能。但是,只要是能够取得表示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信息的器件,并不是必须具备由触摸板构成的协同板2020。作为一例,可以想到输入装置2015具备以下说明的输入器件3300的构成的例子等。
图33是表示输入器件3300的外观的概略图。
如该图所示,输入器件3300在其主表面上具备多个用于感知用户的手指等的接触的接触传感器3310。然后,在用户的手指等对输入器件的主表面进行了滑动操作的情况下,检测在该滑动操作中感知到手指等的接触的接触传感器3310群的排列方向相对于预先决定的方向(在此为设备前面方向)的角度。
此外,作为另一例,还可以想到具备能够直接输入表示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信息的键盘的构成的例子等。
(12)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460所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1400不包含与从设备2010发送的滑动方向信息有关的信息。与此相对,作为另一例,可以想到服务器装置2840在接收到从设备2010 发送的滑动方向信息的情况下,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460将与该滑动方向信息有关的信息包含在所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3400(后述)中而更新的构成的例子等。在该构成的例子中,用户将多个设备2010分类到新的协同动作组时,针对成为分类对象的设备2010的每一个依次操作协同板2020 时,对于接下来要操作的设备2010的方向进行滑动操作。
图34是在上述构成例中由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460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3400的一例的数据构成图。
如该图所示,设备管理信息3400与实施方式3中的设备管理信息1400 (参照图14)相比,以向构成要素追加了设备朝向3410和设备相对坐标3420 的方式变形。
设备朝向3410是表示如下方向的信息:在用户将通过建立了对应的设备ID1410识别的设备2010分类到通过建立了对应的协同动作组ID1450识别的协同动作组时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中,相对于通过建立了对应的设备 ID1410识别的设备2010的、接下来要操作的设备2010的方向。
设备相对坐标3420是通过建立了对应的协同动作组ID1450识别的协同动作组中的、通过建立了对应的设备ID1410识别的设备2010的相对坐标。
在上述构成例中,用户将多个设备2010分类到新的协同动作组时,对于成为分类对象的设备2010的每一个依次操作协同板2020时,朝向接下来要操作的设备2010的方向进行滑动操作。这样,成为分类对象的设备2010 的每一个将表示接下来要操作的设备2010的方向的滑动方向信息发送至服务器装置2040。然后,服务器装置2040的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460基于接收的滑动方向信息,针对设备朝向3410更新所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 3400。
此外,在上述用户所进行的分类中,服务器装置2040最初接收到与分类请求信号一起发送的滑动方向信息后,设备管理信息管理单元2460将发送了该滑动方向信息的设备2010的设备相对坐标3420作为(0、0、0),更新所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3400。然后,以后接收到与分类对象信号一起发送的滑动方向信息时,对刚刚更新的设备相对坐标3420加入由刚刚接收的滑动方向信息示出的、接下来要操作的设备2010的方向,计算发送了该分类信号的设备的设备相对坐标3420,更新所存储的设备管理信息3400。
例如,刚刚接收的滑动方向信息示出的方向为右上的情况下,设备相对坐标3420对刚刚的设备相对坐标加入(0、1、1),计算新的设备相对坐标3420。
如该例这样,在设备分类系统中,如果服务器装置存储着与被分类到设备组的设备的相对位置有关的信息,则该设备分类系统能够使用该信息实现设备的管理。
(13)在实施方式2中,构成设备510、家庭网关520和服务器装置540 的各功能模块可以分别作为LSI实现。这些功能模块可以单独地单芯片化,也可以包含1个以上的单元或各单元的一部分地单芯片化。
在此,虽然采用了LSI,但是根据集成度的不同,有时也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特级LSI。
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手法不限于LSI,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利用在LSI制造后可编程的FPGA(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或能够将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或设定重构的可重构处理器。
进而,通过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派生的其他技术,如果出现了取代LSI 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可以使用该技术来进行功能模块的集成化。
此外,各功能模块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LSI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此外,软件也可以进行防篡改化。
(14)上述的方法可以通过在计算机系统中利用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在计算机系统中利用的数字信号来实现。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计算机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软盘、硬盘、CD-ROM、MO、DVD、DVD-ROM、DVD-RAM、BD (蓝光(注册商标)Disc)、半导体存储器等中。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计算机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经由电气通信线路、无线或有线通信线路、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数据广播等传送。
此外,也可以通过将上述计算机程序或上述数字信号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中并移送、或经由网络等移送,使独立的其他计算机系统实施。
(15)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变形例分别组合。
(16)以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设备分类方法及其变形例和各效果、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设备分类系统的构成和效果、以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设备的构成和效果。
(a)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设备分类方法是设备分类系统中的设备分类方法,该设备分类系统将属于由相互建立了关联的设备群构成的设备组的设备,分类到由相互协同地动作的设备群构成的协同动作组,该设备分类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1受理步骤,受理第1操作,该第1操作使用属于所述设备组的第1设备来进行,用于将该第1设备设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状态设定步骤,在通过所述第1受理步骤受理了所述第1操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设备以外的、属于所述设备组的设备分别设定为可分类状态,该可分类状态是该设备能够成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的状态;第2受理步骤,受理第2操作,该第2操作使用被设定为所述可分类状态的第2设备来进行,用于将该第2设备设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以及分类步骤,在通过所述第2受理步骤受理了所述第2操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分类到所述协同动作组。
根据上述的本变形例的设备分类方法,用户在将第1设备和第2设备分类到协同动作组的情况下,只要通过仅对这些设备进行操作,就能够比较简单地将这些设备分类到协同动作组。
(b)此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状态设定步骤中,进而,在将所述第1 设备以外的、属于所述设备组的设备分别设定为所述可分类状态的情况下,在从该设定起规定期间内未通过所述第2受理步骤受理了所述第2操作时,将属于所述设备组的设备之中的、被设定为所述可分类状态的设备分别设定为不可分类状态。
由此,从将设备设定为可分类状态起规定期间内未进行第2操作的情况下,能够将被设定为可分类状态的设备设定为不可分类状态。
(c)此外,也可以是,属于所述设备组的设备分别具备发光元件,所述设备分类方法还包括发光步骤,在该发光步骤中,针对属于所述设备组的各个设备,在该设备处于所述可分类状态的期间,使该设备所具备的所述发光元件以规定的方式发光。
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判别可分类状态的设备。
(d)此外,也可以是,属于所述设备组的设备分别具备受理接触操作的操作受理器件,在所述第2受理步骤中,在所述第2设备所具备的所述发光元件以所述规定的方式发光的期间,所述第2设备所具备的所述操作受理器件受理对该操作受理器件进行的规定的接触操作,由此进行所述第2 操作的受理。
由此,用户通过对发光元件发光的设备的操作器件进行规定的操作,能够进行第2操作。
(e)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设备分类系统具备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存储:第1识别符,识别所述第1设备;第2识别符,识别所述第2设备;第1信息,与所述第1识别符建立关联,表示所述第1设备是否被分类到所述协同动作组;以及第2信息,与所述第2识别符建立关联,表示所述第2设备是否被分类到所述协同动作组;在所述分类步骤中,通过将表示所述第1设备被分类到所述协同动作组的状态的第1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单元,将表示所述第2设备被分类到所述协同动作组的状态的第2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单元,来进行所述分类。
由此,利用存储单元所存储的第1信息和第2信息,能够实现第1设备和第2设备向协同动作组的分类。
(f)此外,也可以是,在所述第1受理步骤中,所述第1设备所具备的所述操作受理器件受理对该操作受理器件进行的规定的接触操作,从而进行所述第1操作的受理,所述操作受理器件还受理用于确定相对配置位置的操作,该相对配置位置是相对于具备本操作受理器件的设备的、属于所述设备组的另一个设备的相对配置位置,所述第1操作和所述第2操作中的至少一方包括配置位置确定操作,该配置位置确定操作用于确定关于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的相对配置位置,在所述分类步骤中,仅在由所述配置位置确定操作确定的所述相对配置位置是规定的配置位置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分类。
由此,基于第1设备与第2设备的相对配置位置,能够决定是否进行第1设备和第2设备向协同动作组的分类。
(g)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设备分类系统具备利用IP地址与网络连接的1个以上的网络连接装置,属于所述设备组的设备分别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中的某1个连接,所述设备分类方法还包括:第1IP地址取得步骤,依次取得与属于所述设备组的对象设备连接的网络连接装置所利用的IP地址;第2IP地址取得步骤,在通过所述第1IP地址取得步骤取得了2次IP 地址的情况下,在第1次取得的IP地址与第2次取得的IP地址相互不同时,以所述对象设备以外的、属于所述设备组的各个设备作为对象,取得所连接的网络连接装置所利用的IP地址;以及报知步骤,报知与通过所述第2IP地址取得步骤取得的IP地址有关的信息。
由此,在与一个设备连接的网络连接装置所利用的IP地址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用户能够知道与属于设备组的其他设备所连接的网络连接装置所利用的IP地址相关的信息。
(h)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设备组为:由于是配置于同一住宅内的设备群,因而被建立所述关联。
由此,能够使配置于同一住宅内的设备群成为设备组。
(i)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设备组为:由于是与同一路由器连接的设备群,因而被建立所述关联。
由此,能够使与同一路由器连接的设备群成为设备组。
(j)此外,也可以是,属于所述设备组的设备为3个以上,所述设备分类方法还包括受理第3操作的第3受理步骤,该第3操作使用属于所述设备组的、被设定为所述可分类状态的第3设备来进行,用于将该第3设备设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在所述状态设定步骤中,进而,在通过所述第2受理步骤受理了所述第2操作的情况下,在从该受理起规定期间内通过所述第3受理步骤未受理所述第3操作时,将属于所述设备组的设备之中的、被设定为所述可分类状态的设备分别设定为所述不可分类状态,在所述分类步骤中,在通过所述第3受理步骤受理了所述第3操作的情况下,以将所述第1设备、所述第2设备和所述第3设备分类到所述协同动作组的方式进行所述分类。
由此,在从进行第2操作起规定期间内未进行第3操作的情况下,能够将被设定为可分类状态的设备设定为不可分类状态,在从进行第2操作起规定期间内进行了第3操作的情况下,能够将第1设备、第2设备和第3 设备分类到协同动作组。
(k)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设备分类方法还包括:协同操作受理步骤,受理用于使属于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多个设备相互协同地动作的协同操作;以及控制步骤,在通过所述协同操作受理步骤受理了协同操作的情况下,基于该协同操作,对属于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多个设备进行控制。
由此,用户通过进行协同操作,能够使属于协同动作组的多个设备相互协同地动作。
(l)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设备分类系统,将属于由相互建立了关联的设备群构成的设备组的设备,分类到由相互协同地动作的设备群构成的协同动作组,该设备分类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受理单元,受理第1操作,该第1操作使用属于所述设备组的第1设备来进行,用于将该第1设备设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状态设定单元,在由所述第1 受理单元受理了所述第1操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设备以外的、属于所述设备组的设备分别设定为可分类状态,该可分类状态是该设备能够成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的状态;第2受理单元,受理第2操作,该第2操作使用被设定为所述可分类状态的第2设备来进行,用于将该第2 设备设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以及分类单元,在由所述第2受理单元受理了所述第2操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分类到所述协同动作组。
根据上述的本变形例的设备分类系统,用户在将第1设备和第2设备分类到协同动作组的情况下,只要通过仅对这些设备进行操作,就能够比较简单地将这些设备分类到协同动作组。
(m)此外,也可以是,具备服务器装置,该服务器装置具有处理器和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装置,与属于所述设备组的设备分别进行通信,通过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装置所存储的程序,由所述服务器装置实现所述状态设定单元和所述分类单元。
由此,能够通过服务器装置实现状态设定单元和分类单元。
(n)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设备,是被外部的服务器装置分类到由相互协同地动作的设备群构成的协同动作组的对象,该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接收单元,接收设定信号,该设定信号是从所述服务器装置发送的信号,用于将所述设备设定为许可分类状态,该许可分类状态是能够成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的状态;状态设定单元,在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设定信号的情况下,将所述设备设定为所述许可分类状态;受理单元,受理使用被设定为所述可分类状态的所述设备进行的、用于将所述设备设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的规定的操作;以及发送单元,在由所述受理单元受理了所述规定的操作的情况下,将表示所述设备受理了所述规定的操作的意思的操作受理信号发送至所述服务器装置。
根据上述的本变形例的设备,在从服务器装置接收到设定信号的情况下,在受理了规定的操作时,能够将表示受理了该规定的操作的意思的操作受理信号发送至服务器装置。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设备分类方法、设备分类系统及设备能够广泛应用于对设备进行分类的系统。
附图标记说明:
500 设备分类系统
510A~510F 设备A~设备F
520A、520B 家庭网关A、家庭网关B
540 服务器装置
550 网络。

Claims (13)

1.一种设备分类方法,是设备分类系统中的设备分类方法,该设备分类系统将属于由相互建立了关联的设备群构成的设备组的设备,分类到由相互协同地动作的设备群构成的协同动作组,该设备分类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分类系统包括第1存储单元,该第1存储单元预先存储了能够协同动作的2个以上的机种的组合,
所述设备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1受理步骤,受理第1操作,该第1操作使用属于所述设备组的第1设备来进行,用于将该第1设备设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
状态设定步骤,在通过所述第1受理步骤受理了所述第1操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设备以外的、属于所述设备组的各个设备设定为可分类状态,该可分类状态是该设备能够成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的状态;
第2受理步骤,受理第2操作,该第2操作使用被设定为所述可分类状态的第2设备来进行,用于将该第2设备设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以及
分类步骤,在通过所述第2受理步骤受理了所述第2操作的情况下,在所述第1设备的机种与所述第2设备的机种的组合对应于所述第1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能够协同动作的2个以上的机种的组合时,将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分类到所述协同动作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状态设定步骤中,进而,在将所述第1设备以外的、属于所述设备组的各个设备设定为所述可分类状态的情况下,在从该设定起规定期间内通过所述第2受理步骤未受理到所述第2操作时,将属于所述设备组的设备之中的、被设定为所述可分类状态的各个设备设定为不可分类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属于所述设备组的各个设备具备发光元件,
所述设备分类方法还包括发光步骤,在该发光步骤中,针对属于所述设备组的各个设备,在该设备处于所述可分类状态的期间,使该设备所具备的所述发光元件以规定的方式发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属于所述设备组的各个设备具备受理接触操作的操作受理器件,
在所述第2受理步骤中,在所述第2设备所具备的所述发光元件以所述规定的方式发光的期间,所述第2设备所具备的所述操作受理器件受理对该操作受理器件进行的规定的接触操作,由此进行所述第2操作的受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分类系统具备第2存储单元,该第2存储单元存储:第1识别符,识别所述第1设备;第2识别符,识别所述第2设备;第1信息,与所述第1识别符建立关联,表示所述第1设备是否被分类到所述协同动作组;以及第2信息,与所述第2识别符建立关联,表示所述第2设备是否被分类到所述协同动作组,
在所述分类步骤中,使表示所述第1设备被分类到所述协同动作组的状态的第1信息存储到所述第2存储单元,使表示所述第2设备被分类到所述协同动作组的状态的第2信息存储到所述第2存储单元,由此进行所述分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受理步骤中,所述第1设备所具备的所述操作受理器件受理对该操作受理器件进行的规定的接触操作,由此进行所述第1操作的受理,
所述操作受理器件还受理用于确定相对配置位置的操作,该相对配置位置是相对于具备本操作受理器件的设备的、属于所述设备组的另一个设备的相对配置位置,
所述第1操作和所述第2操作中的至少一方包括配置位置确定操作,该配置位置确定操作用于确定关于所述第1设备与所述第2设备的相对配置位置,
在所述分类步骤中,仅在由所述配置位置确定操作确定的所述相对配置位置是规定的配置位置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分类。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分类系统具备利用IP地址与网络连接的1个以上的网络连接装置,
属于所述设备组的各个设备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中的某1个连接,
所述设备分类方法还包括:
第1IP地址取得步骤,依次取得与属于所述设备组的对象设备连接的网络连接装置所利用的IP地址;
第2IP地址取得步骤,在通过所述第1IP地址取得步骤取得了2次IP地址的情况下,在第1次取得的IP地址与第2次取得的IP地址相互不同时,以所述对象设备以外的、属于所述设备组的各个设备作为对象,取得所连接的网络连接装置所利用的IP地址;以及
报知步骤,报知与通过所述第2IP地址取得步骤取得的IP地址有关的信息。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组由于是配置于同一住宅内的设备群,因而被建立所述关联。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组由于是与同一路由器连接的设备群,因而被建立所述关联。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属于所述设备组的设备为3个以上,
所述设备分类方法还包括受理第3操作的第3受理步骤,该第3操作使用属于所述设备组的、被设定为所述可分类状态的第3设备来进行,用于将该第3设备设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
在所述状态设定步骤中,进而,在通过所述第2受理步骤受理了所述第2操作的情况下,在从该受理起规定期间内通过所述第3受理步骤未受理到所述第3操作时,将属于所述设备组的设备之中的、被设定为所述可分类状态的各个设备设定为所述不可分类状态,
在所述分类步骤中,在通过所述第3受理步骤受理了所述第3操作的情况下,以将所述第1设备、所述第2设备和所述第3设备分类到所述协同动作组的方式进行所述分类。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分类方法还包括:
协同操作受理步骤,受理用于使属于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多个设备相互协同地动作的协同操作;以及
控制步骤,在通过所述协同操作受理步骤受理了协同操作的情况下,基于该协同操作,对属于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多个设备进行控制。
12.一种设备分类系统,将属于由相互建立了关联的设备群构成的设备组的设备,分类到由相互协同地动作的设备群构成的协同动作组,该设备分类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分类系统包括第1存储单元,该第1存储单元预先存储了能够协同动作的2个以上的机种的组合,
所述设备分类系统具备:
第1受理单元,受理第1操作,该第1操作使用属于所述设备组的第1设备来进行,用于将该第1设备设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
状态设定单元,在由所述第1受理单元受理了所述第1操作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设备以外的、属于所述设备组的各个设备设定为可分类状态,该可分类状态是该设备能够成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的状态;
第2受理单元,受理第2操作,该第2操作使用被设定为所述可分类状态的第2设备来进行,用于将该第2设备设为向所述协同动作组的分类对象;以及
分类单元,在由所述第2受理单元受理了所述第2操作的情况下,在所述第1设备的机种与所述第2设备的机种的组合对应于所述第1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能够协同动作的2个以上的机种的组合时,将所述第1设备和所述第2设备分类到所述协同动作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设备分类系统具备服务器装置,该服务器装置具有处理器和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装置,且与属于所述设备组的各个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能够协同动作的2个以上的机种的组合由所述服务器装置存储,
通过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装置所存储的程序,由所述服务器装置实现所述状态设定单元和所述分类单元。
CN201380004287.9A 2012-09-28 2013-09-20 设备分类方法、设备分类系统 Active CN1040121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707041P 2012-09-28 2012-09-28
US61/707,041 2012-09-28
PCT/JP2013/005585 WO2014050058A1 (ja) 2012-09-28 2013-09-20 機器分類方法、機器分類システム、及び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2108A CN104012108A (zh) 2014-08-27
CN104012108B true CN104012108B (zh) 2018-07-31

Family

ID=50387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4287.9A Active CN104012108B (zh) 2012-09-28 2013-09-20 设备分类方法、设备分类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36521B2 (zh)
JP (1) JP6252910B2 (zh)
CN (1) CN104012108B (zh)
MY (1) MY174498A (zh)
TW (1) TWI611700B (zh)
WO (1) WO20140500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8467B (zh) * 2015-07-13 2018-02-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JP6090511B1 (ja) * 2016-05-06 2017-03-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036135A (ja) * 2017-08-16 2019-03-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FR3084181A1 (fr) * 2018-07-20 2020-01-24 Orange Procede de coordination d'une pluralite de serveurs de gestion d'equipements
US11909740B2 (en) * 2019-11-21 2024-02-20 Farzad Salimi Jazi Authorization and content management in authorized profiles based on associated standardized hierarchical identification
US11457075B2 (en) * 2019-11-21 2022-09-27 Farzad Salimi Jazi Authorization and content management in authorized profiles based on associated standardized hierarchical identific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1439B1 (en) * 1999-01-22 2005-05-31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Method of adding a device to a network
CN1757196A (zh) * 2003-03-07 2006-04-05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管理加密码、数据处理器和电子装置的系统
CN102421068A (zh) * 2010-09-28 2012-04-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分组的无线通信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5886A (ja) 2000-09-11 2002-03-26 Toshiba Corp ランドリー機器用システム
JP2006074478A (ja) * 2004-09-02 2006-03-16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US8374104B2 (en) * 2005-03-30 2013-02-12 Echelon Corporation Simple installation of devices on a network
JP4613749B2 (ja) 2005-08-18 2011-01-19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制御システム
JP2008181319A (ja) 2007-01-24 2008-08-07 Access Co Ltd 機器連係動作システム、連係動作実行方法、連係動作可能な機器および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US8423893B2 (en) 2008-01-07 2013-04-16 Altec Lansing Australia Pty Limited User interface for managing the operation of networked media playback devices
US8655995B2 (en) * 2009-01-13 2014-02-18 Whirlpool Corporation Home network commissioning
JP4821876B2 (ja) 2009-03-25 2011-11-2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負荷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1439B1 (en) * 1999-01-22 2005-05-31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Method of adding a device to a network
CN1757196A (zh) * 2003-03-07 2006-04-05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管理加密码、数据处理器和电子装置的系统
CN102421068A (zh) * 2010-09-28 2012-04-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分组的无线通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2108A (zh) 2014-08-27
US9836521B2 (en) 2017-12-05
US20140330833A1 (en) 2014-11-06
TW201429267A (zh) 2014-07-16
MY174498A (en) 2020-04-23
JPWO2014050058A1 (ja) 2016-08-22
TWI611700B (zh) 2018-01-11
WO2014050058A1 (ja) 2014-04-03
JP6252910B2 (ja) 2017-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2108B (zh) 设备分类方法、设备分类系统
JP6665244B2 (ja) ターゲット装置を制御するため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プロトコル及び方法
US10616742B2 (en) Multifunction pass-through wall power plug with communication relay and related method
JP6231142B2 (ja) リモコンおよび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
CN100534091C (zh) 家庭网络系统
CN108474560B (zh) 终端、与其通信的烹饪器具以及控制烹饪器具的方法
CN111917591B (zh) 智能设备组网方案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353641A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105577534A (zh) 家庭智能网关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04903876B (zh) 电气设备管理装置、电气设备管理方法以及电气设备管理系统
CN106165441A (zh) 服务器装置、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09801427A (zh) 一种随机数获得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JP5559395B1 (ja) 制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コントローラ、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00301B2 (ja) 制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コントローラ、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544911B2 (ja) 機器管理システム、サーバ、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実行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622112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KR101713000B1 (ko) 시나리오의 생성 지원용 시나리오 빌더
JP7054830B2 (ja) 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表示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AU2022100049A4 (en) A system for configuring a control device of a mesh network of connected devices
CN10584309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磁炉
JP2017184018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サーバ
GB2613822A (en) Consumer access devices
JP2022015403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KR20090076724A (ko) 홈 네트워크 기기의 위치 정보 입력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6382105A (zh) 一种可视化场景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15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