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1971B - 金属叠片组、金属叠片以及形成叠片组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金属叠片组、金属叠片以及形成叠片组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1971B
CN104011971B CN201280030821.9A CN201280030821A CN104011971B CN 104011971 B CN104011971 B CN 104011971B CN 201280030821 A CN201280030821 A CN 201280030821A CN 104011971 B CN104011971 B CN 1040119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ion
receiving jig
laminations
fixture
connect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08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11971A (zh
Inventor
A·沃尔夫
A·L·梅里尼
H·O·克努普费尔
S·多罗萨里奥
T·J·格罗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braco Compressor Industry and Refrigeration Solu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hirlpool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hirlpool SA filed Critical Whirlpool SA
Publication of CN104011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1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1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19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6Ro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02K1/265Shape, form or location of the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with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magnetic circuits
    • H02K2201/09Magnetic cores comprising lamination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fastened by caul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273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aperture
    • Y10T428/24322Composite web or she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叠片组的每个叠片(10)包括联接元件的至少一个组件(S),所述组件(S)包括一个插入夹具(20)、一个接收夹具(30)以及至少一个接收窗口(40、40′),所述联接元件保持彼此相同的相对定位,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通过轴向突出到叠片同一侧的叠片(10)的相应部分来限定,叠片(10)的每个插入夹具(20)通过过盈配合被装配到相邻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的内部,叠片(10)的每个接收夹具(30)容纳在叠片组的至少一个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40′)中。

Description

金属叠片组、金属叠片以及形成叠片组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叠片组,例如在诸如用于制冷压缩机的那些电动机的一个定子和/或转子中所使用的类型。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层叠多个金属叠片时就对多个金属叠片进行组装和相互固定以形成该叠片组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一些解决方案,用于将金属叠片紧固到一起以形成电动机的叠片组。
在所述已知的解决方案之一中,如文献EP0847109所披露的,通过过盈装配,形成叠片组的金属叠片被叠置并保持在这个位置上,在叠片中所产生的一个夹具(突起)被插入到在相邻的叠片中所形成的接收窗口(空腔)中。
在该方案中,在几个阶段中,进行性的工具切割一块板,其形成叠片,直到它显示出所有所需的叠片细节。在最后的阶段中,在冲压和沉放的行程上,通过过盈配合,在限定了所谓的叠片制动的基体中,金属叠片被从剩余的板切下来。在下面的行程中,工具切出其他叠片以便到沉放在前一个的叠片上。前一个的叠片遭受到制动的摩擦力并且切下来的叠片被在工具上部设置的装置(冲床)推压,从而这些力使切下来的叠片的突起通过过盈配合插入到前一个叠片的凹部。
插入夹具(突起)和接收窗口(空腔)之间的过盈配合的问题之一是关系到形成要被冲压的板的材料的机械特性。插入夹具通常由于过盈配合和板的机械特性而被压碎或变形。因此,防止插入夹具进入接收窗口以锁定叠片,因为后者被向上推压。
为了尽量减少这样的问题,上述解决方案在生产金属叠片时需要精细的公差,以便在后者被叠加时形成能够维持其叠片良好地旋转互锁的叠片组。
除了公差的要求,所述解决方案具有呈现出用由上述方法所构成的叠片形成的叠片组的脆弱的轴向锁定稳定性的缺点,由于上述叠片在轴线方向不提供可靠的相互保持性。
在其它已知的解决方案(US7859163和US7851964)中,在叠片组的叠片之间的锁定是通过在每个叠片中所形成的插入夹具(突起)与在其他叠片、相邻的或非前一个的叠片的接收夹具之间的相互过盈配合来实现的。在使用“夹具对夹具”的解决方案中,每个夹具同时作为接收夹具和作为插入夹具工作,其中所述夹具在同一步骤中被冲压,这要求冲压工具的刚性公差,并导致使用寿命不合乎要求地降低,以及增加了生产过程的成本。夹具对夹具的固定系统对于制造不仅是夹具而且是每个叠片的剩余部分都需要精度,从而导致复杂的生产以及成本的增加。
除了上面提到的缺点,夹具到夹具的夹紧系统允许在叠片的相互锁定元件中发生频繁制动,由于它需要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具有相同尺寸的夹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叠片,可以放置在其他金属叠片的上面,一旦形成叠片组,通过夹具对夹具的锁定,在不增加所形成的叠片组的的厚度的情况下,允许所述的叠片被安全且可靠地安装,并且在轴向上和旋转方向上锁定在一起,并且一旦将每两个相邻叠片进行锁定,只对相互配合的插入夹具和接收夹具的表面要求精确的尺寸公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组,其可以形成在以上定义的类型的金属叠片的所希望的图案内。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叠片和一种金属叠片组,如上所述,它可以在没有损害在其制造过程中所采用的工具的运行速度的情况下获得,同时没有增加的叠片和叠片组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上所定义的叠片组,它可以是在所希望的图案内重复地获得,即使在使用不同批次的材料时。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生产叠片组的方法,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同的机械特性(存在问题之一),允许不同材料制成的叠片互连。
这些和其它的目的是通过金属叠片组包括多个叠置的叠片实现的,每个叠片包括联接元件的至少一个组件,所述组件包括一个插入夹具、一个接收夹具以及至少一个接收窗口,所述联接元件保持彼此相同的相对定位,插入夹具和接收夹具通过轴向突出到叠片同一侧的叠片的相应部分来限定,叠片的每个插入夹具通过过盈配合被装配到相邻叠片的接收夹具的内部,并且叠片的接收夹具容纳在叠片组的至少一个叠片的接收窗口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金属片形成的叠片,包括联接元件的至少一个组件,如上所述。
通过一种方法可以得到本发明的叠片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造第一金属叠片,其包括联接元件的至少一个组件,如上所述;b-将所制造的第一金属叠片引导到支撑基体;c-按照步骤“a”制造第二叠片;d-为了将第二叠片的接收夹具和插入夹具分别与第一金属叠片的接收窗口和接收夹具轴向对准,移动具有第一金属叠片的支撑基体;e-为了将第二叠片的接收夹具容纳在第一金属叠片的接收窗口中并且通过过盈配合将第二叠片的插入夹具装配到第一金属叠片的接收夹具中,将第二叠片引导到支撑基体,将其压靠在第一金属叠片上;f-按照步骤“a”到“c”制造第三叠片(10);g-为了将第三叠片的接收夹具和插入夹具分别与第二叠片的接收窗口和接收夹具轴向对准,移动具有第一金属叠片和第二叠片的支撑基体;
h-为了将第三叠片的接收夹具容纳在第二叠片的接收窗口中并且通过过盈配合将第三叠片的插入夹具装配到第二叠片的接收夹具中,将第三叠片引导到支撑基体,将其压靠在第二叠片上;以及i-重复步骤“c”到“h”,直到完成限定叠片组的叠片的层叠。
本发明还允许叠片组由这种叠片形成,即该叠片包括联接元件的至少一个组件,该组件除了包括已经限定的插入和接收夹具以及接收窗口以外,还包括第二接收窗口。在本发明的这个变体中,叠片的每个接收夹具通过直接相邻的叠片的第二接收窗口放置,并客钠在跟随直接相邻的叠片的叠片的第一窗口的内部。
这里提出的解决方案允许在单一模式的叠片之间获得可靠的和高效的轴向和旋转方向的锁定,而不需要用于冲压插入和接收夹具的复杂且精确的工具。
用于形成本发明的叠片组的方法允许在不损害在其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的操作速度的情况下获得所述叠片组,同时没有增加叠片与叠片组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所构造的金属叠片的下部透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叠片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示出了联接元件的组件中的一个;
图3表示在横截面方向上示出的具有三个叠片的叠片组的一部分、叠片中的一个叠片的插入夹具相对于其它相邻叠片的接收夹具之间的以及在所示叠片组的第三叠片的所述接收夹具和接收窗口之间的相对定位的示意图;
图3A表示在横截面方向上示出的具有四个叠片的叠片组的一部分、叠片的插入夹具相对于另一个相邻叠片的接收夹具之间的以及根据联接元件的每个接收窗口包括两个接收窗口的结构变体在叠片组的第三和第四叠片的所述接收夹具和接收窗口之间的相对定位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在获得叠片组的不同阶段的金属板的上部平面图,所述不同阶段由参考标记I至Ⅳ示出;以及
图5示意性地表示叠片冲压站的局部切割侧视图,示出了在叠片层叠站用于形成叠片组的第一金属叠片。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下面的描述是涉及到圆盘形状的金属叠片10,用于形成例如电动机的叠片组,但应理解,本发明可应用于彼此紧固的两个或多个叠片,用于不同的应用。
如附图所示,叠片10具有中心孔11,对于已经形成的叠片10并且其中叠片10依次层叠并彼此锁定,该孔通常通过在具有冲压冲头3和支撑基体4的冲压机2中冲压金属板1而获得。
本发明的叠片组包括多个叠置的金属叠片10,每个叠片10包括联接元件的至少一个组件S,所述组件S包括一个插入夹具20、一个接收夹具30和至少一个接收窗口40。
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由叠片10的轴向突出到叠片的同一侧上的相应部分限定,叠片10的每个插入夹具20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到相邻的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的内部,叠片10的每个接收夹具30被容纳在叠片组的的至少一个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的内部。
在所示的结构形式中,叠片10具有它的通过切割加工得到的轮廓,但是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是通过切割和拉伸叠片10的相应部分的方法而制得的。插入夹具20也与接收夹具30的内轮廓具有类似的形状,并被内接在接收夹具30的内轮廓中。接收窗口40是通过切割加工获得的。
在图1至图3和图4所示的结构中,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是由叠片的轴向凸出到叠片的同一侧上的相应部分限定的,延伸的最大值等于叠片组的叠片10中的每一个的厚度。
在图1至图3和图4所示的结构形式,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无过盈配合地被容纳在一个直接相邻的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的内部,占据了后者的厚度,但是安装在所述接收夹具30中的插入夹具20占据了承载接收夹具30的叠片的厚度。
根据在图1至图3和图4所示的结构形式,联接元件的每个组件S,除了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以外,还包括接收窗口40,其设置为已经限定组件S的联接元件。
在所述结构中,示出了三个叠置的叠片10,从第一至第三上部较高的叠片1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叠片10具有:容纳在第一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内的接收夹具30;以及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第一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中的插入夹具20。
第三叠片10具有:容钠在第二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内的接收夹具30;以及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第二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中的插入夹具20,等等,对于叠片组的后续叠片,依次排列下来。
根据其它结构形式,仅在图3A中示出,联接元件的各组件S,除了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以外,还包括第一接收窗40和第二接收窗40′,其是根据与已定义的组件S的联接元件相同的特性配置的。
然而,在所述的结构变体,示出了四个叠置的叠片10,从第一到第四上部叠片10。在所述变体中,第二叠片10具有:与所述第一叠片10的第一窗口40对准的第二接收窗口40′;容纳在第一叠片10的第二接收窗口40′中的接收夹具30;以及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第一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中的插入夹具20。
第三叠片10具有:与所述第二叠片10的第一窗口40对准的第二接收窗口40′;穿过第二叠片10的第二接收窗口40′并容纳在第一叠片10的第一窗口40内部的接收夹具30;以及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第二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中的插入夹具20,对于第四叠片10和叠片组的后续叠片而言,就这样连续下去。
在上面所引用的结构变体,接收夹具30无机械过盈配合地被容纳在两个相邻的且连续的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和40′的内部。
虽然附图显示出每个叠片10中提供了联接元件的四个组件S,但应当理解,每个叠片10可以设置单个组件S,它的联接元件有角度地且等间距地彼此间隔开。另外,也可以提供联接元件的更多个组件S,相同类型的不同组件的联接元件被分组为子组件,其与其他类型的联接元件的其他子组件成角度地间隔开。
因此,联接元件的不同组件S的插入夹具20可以被分组在一个子组件中并且彼此略微间隔开,而接收夹具30和接收窗口40将被分组在相同类型的联接元件的各自子组件中。
不管联接元件的组件S的数量是多少,不管后者被布置在每个叠片中的方式是什么,应指出的是,联接元件应保持彼此相同的相对定位。
在所示的结构中,针对形成电动机的定子或转子的叠片组的叠片,叠片10的联接元件以圆周对准设置,以相同的角距α相互等距间隔开。
联接元件的组件S的接收窗口40形成贯通的开口,其尺寸为在通常没有机械过盈配合的情况下接收与具有接收窗口40的叠片直接相邻的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示出的那样,或者接收与直接相邻的叠片接着的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如图3A所示。
在所示结构中,每个叠片10的联接元件的组件S彼此以相同的角距离β间隔开,可以理解,在图1和图4所示的四个组件S可以设置为更多或更少的数量,这取决于所形成的叠片组的尺寸特征。
虽然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通常被由通过切割和拉伸所形成的叠片10的相应部分限定,但是在切割或者未切割叠片10的相应部分的情况下,所述夹具可以由其它冲压方法形成,前提是在每两个相邻的叠片之间固定时它们可以通过相互过盈配合相互作用,如前所述。
在图示的结构实例中,插入夹具20具有与接收夹具的内部类似的基本上截头锥体的形状,并且可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接收夹具30的内部。
上述所限定的叠片10的结构允许上述叠片被层叠成为多个叠片相互定位而不在其间形成轴向间隙。
本文所提出的结构允许每两个相邻的叠片被一个抵靠另一个地完全定位,因此通过它们中一个的插入夹具20与另一个的相应的接收夹具30之间的过盈配合,在轴向上和旋转方向上锁定在一起,而所述接收夹具30被接收在其他叠片10的相应接收窗口40、40′的内部。正如已经提到的,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相对于叠片10的相邻面的轴向突出受限于用于形成叠片组的叠片10的厚度值。因此,接收夹具30可以容纳在相邻叠片10的相应接收窗口40的厚度的内部,在每两个相邻叠片10的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上,防止所述夹子强迫相邻叠片10向外远离所希望和必需的相互定位。
正如已经提到的,在图3A的结构变型中,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相对于叠片10邻接面的轴向突出受限于用于形成叠片组的两叠片10的厚度值。
在这里提及的锁紧系统中,将插入夹具20成形为使得其凸出的外表面上呈现出通过机械过盈配合足够装配到每个相应接收夹具30的内部的尺寸。从而,所述接收夹具30仅要求其内表面成形为充分接纳和保持所述插入夹具20。
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的其它面不需要成形为具有刚性公差,使冲压工具的形成和维修较不复杂。每种类型的夹具仅具有一个特定的插入或接收功能。考虑到所示的实施例,可以理解,每个叠片10优选地具有联接元件的至少两个组件S,每个所述组件S按顺序包括一个插入夹具20、一个接收夹具30以及至少一个接收窗口40,所述组件S以相同的角距离β彼此间隔开。
考虑到在电动机的定子或转子的形成中应用的叠片组,叠片10的组件S的联接元件的周向对准是通过使叠片的轮廓对中并且使其同心实现的。
根据图1至图3和图4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叠片组由一种方法得到,该方法总体上包括以下步骤:
a-制造第一金属叠片10,其包括联接元件的至少一个组件S,该组件包括一个插入夹具20、一个接收夹具30和一个接收窗口40,所述联接元件保持彼此相同的相对定位,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由轴向突出到叠片的同一侧的叠片10的相应部分限定;
b-将所制造的第一金属叠片10引导到支撑基体4;
c-按照制造第一金属叠片10的步骤“a”制造第二叠片10;
d-为了将第二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和插入夹具20分别与第一金属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和接收夹具30轴向对准,移动具有第一金属叠片10的支撑基体4;
e-为了将第二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容纳在第一金属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中并且通过过盈配合将第二叠片10的插入夹具20装配到第一金属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中,将第二叠片10引导到支撑基体4,将其压靠在第一金属叠片10上;
f-按照步骤“a”到“c”制造第三叠片10;
g-为了将第三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和插入夹具20分别与第二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和接收夹具30轴向对准,移动具有第一和第二叠片10的支撑基体4;
h-为了将第三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容纳在第二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中并且通过过盈配合将第三叠片10的插入夹具20装配到第二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中,将第三叠片10引导到支撑基体4,将其压靠在第二叠片10上;以及
i-重复步骤“c”到“h”,直到完成限定叠片组的叠片10的层叠。
考虑到叠片10的圆盘形状以及联接元件的圆周对准,在接收已被供给到其上的每个叠片10之后的叠片10之前,支撑基体4被成角度地移动。
根据图3A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叠片组由一种方法得到,该方法一般地包括以下步骤:
a-制造第一金属叠片10,其包括联接元件的至少一个组件S,该组件包括一个插入夹具20、一个接收夹具30和两接收窗口40,所述联接元件保持彼此相同的相对定位,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由轴向突出到叠片的同一侧的叠片10的相应部分限定;
b-将所制造的第一金属叠片10引导到支撑基体4;
c-按照制造第一金属叠片10的步骤“a”制造第二叠片10;
d-为了将第二叠片10的第二接收窗口40′、接收夹具30和插入夹具20分别与第一金属叠片10的第一接收窗口40、第二接收窗口40′以及接收夹具30轴向对准,移动具有第一金属叠片10的支撑基体4;
e-为了将第二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容纳在第一金属叠片10的第二接收窗口40′中并且通过过盈配合将第二叠片10的插入夹具20装配到第一金属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中,将第二叠片10引导到支撑基体4,将其压靠在第一金属叠片10上;
f-按照步骤“a”到“c”制造第三叠片10;
g-为了将第三叠片10的第二接收窗口40′、接收夹具30和插入夹具20分别与第二叠片10的第一接收窗口40、第二接收窗口40′和接收夹具30轴向对准,移动具有第一和第二叠片10的支撑基体4;
h-为了将第三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穿过第二叠片10的第二接收窗口40′容纳在第一金属叠片10的第一接收窗口40中并且通过过盈配合将第三叠片10的插入夹具20装配到第二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中,将第三叠片10引导到支撑基体4,将其压靠在第二叠片10上;以及
i-重复步骤“c”到“h”,直到完成限定叠片组的叠片10的层叠。
图4示出了根据图1至图3构造出的叠片10,其通过金属板1得到,该金属板被冲压有,例如,多个开口12,多个开口被设计成在形成叠片组的情况下提供外壳以便填充铝形成转子笼。
在形成叠片10的金属板1的区域中制造了插入夹具20、接收夹具30、接收窗口40和开口12以及中心孔11之后,叠片从金属板1被切割下来并被引导到支撑基体4。图4以简化的且稍微示意性的方式示出了形成叠片10的方法的仅仅一个实例。
在根据图4所示的实例中,金属板1被送到冲压机2并且在冲压过程的第一阶段中被提交给转子的铝笼的生产以便获得叠片组,所述开口12是按照圆形对准同心设置到中心孔11并且接近要形成的叠片10的周缘圆形轮廓。
在获得中心孔11和开口12的阶段之后的阶段中,金属板1可以被提交到联接元件的组件S的冲压工艺,联接元件由插入夹具20、接收夹具30a以及一个或两个接收窗口40、40′限定,所有都根据圆形排列设置,其与中心孔11以及开口12的圆形排列同心且位于中间。
在下面的阶段,进行叠片10的外轮廓的切割,然后将已从金属片1分离下来的叠片10引导到支撑基体4或制动基体(图5)。
插入夹具20和/或接收夹具30可以通过例如对叠片10的各部分进行切割或变形,或者仅通过变形而不破坏金属板1而得到,如前所述。
每个冲压叠片10通过冲头3被引导到支撑基体4,应当指出的是,一旦接收到叠片10,支撑基体4使叠片10进行移位,在例举的具体应用中,根据上述的冲压阶段,该移位在定位之前在叠片即由金属板1形成并且与其分离的另一个叠片10上呈围绕所述叠片10的中心轴转动的形式。已经定位在支撑基体4上的叠片10的旋转应是这样的以允许在由支撑基体4所接收的最后叠片10的联接元件和在从金属板1分离出来之后由支撑基体4所接收的新叠片10的联接元件之间进行正确的轴向对准。
支撑基体4的旋转角度根据联接元件的组件S的数量和分布而定。
在本发明的选择中,已设置在支撑基体4上的叠片10上的每个叠片10的定位是由冲头3进行,其中也通过机械过盈配合驱使即将进入的叠片10的插入夹具20强行插入预先就位并锁定到已形成的叠片的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内。
在实施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中,叠片组的叠片10呈现出相同的联接元件的组件S。在另一个结构选择中,仅仅叠片组的最后叠片不同于之前的叠片,所述最后叠片作为分离叠片(未示出),优选仅具有接收窗口和接收夹具。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叠片组,其叠片旋转地且轴向地彼此锁定在每两个相邻的叠片上,因此使得叠片组与在此所讨论的已知现有技术的那些叠片组相比没那么脆弱,并且其可以更快速地生产,用于形成所述叠片的方法所需要的步骤比用于获得的已知结构的叠片的方法少,而且不需要所使用的工具具有相同的精度。
替代的实施例将尽可能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并且应被视为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因此,以上描述应被理解为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本发明。所有显而易见的变化和修改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金属叠片组,包括多个叠置的叠片(10),其特征在于,每个叠片(10)包括联接元件的至少一个组件(S),所述组件(S)包括一个插入夹具(20)、一个接收夹具(30)和至少一个接收窗口(40、40'),所述联接元件彼此保持相同的相对定位,所述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通过轴向突出到叠片(10)同一侧的叠片的相应部分来限定,叠片(10)的每个插入夹具(20)通过过盈配合被装配到相邻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的内部,并且叠片(10)的每个接收夹具(30)被容纳在所述叠片组的至少一个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4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是由通过切割和拉伸所形成的叠片(10)的相应部分限定的,所述插入夹具(20)具有与所述接收夹具(30)的内轮廓相同的形状并且被内接在所述接收夹具(30)的内轮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叠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夹具(30)在没有机械过盈配合的情况下被容纳在相邻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叠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夹具(30)在没有机械过盈配合的情况下被容纳在两个相邻且连续的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40')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S)的联接元件按照相同的周向对准排列且以相同的角距离(α)彼此等距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片组,其特征在于,每个叠片(10)具有联接元件的至少两个组件(S),每个所述组件(S)依次包括一个插入夹具(20)、一个接收夹具(30)和至少一个接收窗口(40、40'),所述组件(S)被以相同的角距离(β)彼此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片组,所述叠片组被用在形成电动机的定子或转子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的周向对准是通过使叠片(10)的轮廓对中或者使叠片的轮廓同心实现的。
8.用于形成叠置的金属叠片组的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包括联接元件的至少一个组件(S),所述组件(S)包括一个插入夹具(20)、一个接收夹具(30)以及至少一个接收窗口(40、40'),所述联接元件保持彼此相同的相对定位,所述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通过轴向突出到叠片的同一侧的叠片(10)的相应部分来限定,叠片(10)的插入夹具(20)的尺寸设置为通过过盈配合被装配到相邻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的内部,并且一个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的尺寸设置成被容纳在至少一个其他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40')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是由通过拉伸叠片而形成的叠片(10)的相应部分限定的,所述插入夹具(20)与所述接收夹具的内轮廓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被内接在所述接收夹具(30)的内轮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窗口(40、40')的尺寸设置成在没有机械过盈配合的情况下在其内部接收另一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S)的联接元件以相同的周向对准排列且以相同的角距离(α)彼此等距间隔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具有联接元件的至少两个组件(S),每个所述组件(S)依次包括一个插入夹具(20)、一个接收夹具(30)和至少一个接收窗口(40、40'),所述组件(S)被以相同的角距离(β)彼此间隔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叠片,所述叠片被用在形成电动机的定子或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的周向对准是通过使叠片(10)的轮廓对中或者使叠片的轮廓同心实现的。
14.一种用于形成叠置的金属叠片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造第一金属叠片(10),所述第一金属叠片包括联接元件的至少一个组件(S),该组件包括一个插入夹具(20)、一个接收夹具(30)和一个接收窗口(40),所述联接元件保持彼此相同的相对定位,所述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由轴向突出到叠片的同一侧的叠片(10)的相应部分限定;
b—将所制造的第一金属叠片(10)引导到支撑基体(4);
c—按照制造第一金属叠片(10)的步骤“a”制造第二叠片(10);
d—为了将第二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和插入夹具(20)分别与第一金属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和接收夹具(30)轴向对准,移动具有第一金属叠片(10)的支撑基体(4);
e—为了将第二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容纳在第一金属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中并且通过过盈配合将第二叠片(10)的插入夹具(20)装配到第一金属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中,将第二叠片(10)引导到支撑基体(4),将第二叠片压靠在第一金属叠片(10)上;
f—按照步骤“a”到“c”制造第三叠片(10);
g—为了将第三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和插入夹具(20)分别与第二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和接收夹具(30)轴向对准,移动具有第一金属叠片和第二叠片(10)的支撑基体(4);
h—为了将第三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容纳在第二叠片(10)的接收窗口(40)中并且通过过盈配合将第三叠片(10)的插入夹具(20)装配到第二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中,将第三叠片(10)引导到支撑基体(4),将其压靠在第二叠片(10)上;以及
i—重复步骤“c”到“h”,直到完成限定叠片组的叠片(10)的层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是由通过切割和拉伸叠片而形成的叠片(10)的相应部分限定的,所述插入夹具(20)与所述接收夹具的内轮廓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被内接在接收夹具(30)的内轮廓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S)的联接元件以相同的周向对准排列且以相同的角距离(α)彼此等距间隔开,所述支撑基体(4)在接收第一金属叠片(10)之后的叠片(10)之前被成角度地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叠片(10)具有联接元件的至少两个组件(S),每个所述组件(S)依次包括一个插入夹具(20)、一个接收夹具(30)和至少一个接收窗口(40、40'),所述组件(S)被以相同的角距离(β)彼此间隔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被用于形成电动机的定子或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的周向对准是通过使叠片(10)的轮廓对中或者使叠片的轮廓同心实现的。
19.一种用于形成叠置的金属叠片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造第一金属叠片(10),所述第一金属叠片包括联接元件的至少一个组件(S),该组件包括一个插入夹具(20)、一个接收夹具(30)和两接收窗口(40、40'),所述联接元件保持彼此相同的相对定位,所述插入夹具(20)和接收夹具(30)由轴向突出到叠片的同一侧的叠片(10)的相应部分限定;
b—将所制造的第一金属叠片(10)引导到支撑基体(4);
c—按照制造第一金属叠片(10)的步骤“a”制造第二叠片(10);
d—为了将第二叠片(10)的第二接收窗口(40')、接收夹具(30)和插入夹具(20)分别与第一金属叠片(10)的第一接收窗口(40)、第二接收窗口(40')以及接收夹具(30)轴向对准,移动具有第一金属叠片(10)的支撑基体(4);
e—为了将第二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容纳在第一金属叠片(10)的第二接收窗口(40')中并且通过过盈配合将第二叠片(10)的插入夹具(20)装配到第一金属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中,将第二叠片(10)引导到支撑基体(4),将第二叠片压靠在第一金属叠片(10)上;
f—按照步骤“a”到“c”制造第三叠片(10);
g—为了将第三叠片(10)的第二接收窗口(40')、接收夹具(30)和插入夹具(20)分别与第二叠片(10)的第一接收窗口(40)、第二接收窗口(40')和接收夹具(30)轴向对准,移动具有第一金属叠片和第二叠片(10)的支撑基体(4);
h—为了将第三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穿过第二叠片(10)的第二接收窗口(40')容纳在第一金属叠片(10)的第一接收窗口(40)的内部并且通过过盈配合将第三叠片(10)的插入夹具(20)装配到第二叠片(10)的接收夹具(30)中,将第三叠片(10)引导到支撑基体(4),将第三叠片压靠在第二叠片(10)上;以及
i—重复步骤“c”到“h”,直到完成限定叠片组的叠片(10)的层叠。
CN201280030821.9A 2011-06-22 2012-06-22 金属叠片组、金属叠片以及形成叠片组的方法 Active CN1040119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BRPI1102872-6A BRPI1102872B1 (pt) 2011-06-22 2011-06-22 Processo de formação de um pacote de lâminas metálicas sobrepostas
BRPI1102872-2 2011-06-22
PCT/BR2012/000217 WO2012174629A2 (en) 2011-06-22 2012-06-22 Stack of metallic laminations, metallic lamination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a lamination stac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1971A CN104011971A (zh) 2014-08-27
CN104011971B true CN104011971B (zh) 2016-06-22

Family

ID=46551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0821.9A Active CN104011971B (zh) 2011-06-22 2012-06-22 金属叠片组、金属叠片以及形成叠片组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9768653B2 (zh)
EP (1) EP2724451B1 (zh)
JP (1) JP6023186B2 (zh)
CN (1) CN104011971B (zh)
BR (1) BRPI1102872B1 (zh)
ES (1) ES2587718T3 (zh)
MX (1) MX2013015207A (zh)
WO (1) WO2012174629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11738A1 (de) * 2015-06-24 2016-12-29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NL1043110B1 (en) * 2018-12-24 2020-07-21 Bosch Gmbh Robert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laminate of stacked metal parts including a multi-layer blanking process step
EP3719335B1 (de) * 2019-04-03 2022-10-12 Flender GmbH Lamellenpaket, herstellungsverfahren, lamellenkupplung und industrie-applik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9607A (en) * 1996-12-06 2000-01-04 Corrada S.P.A. Device for constructing laminated articles
CN2413424Y (zh) * 2000-03-07 2001-01-03 周建业 一种磁电机铁芯
CN101133540A (zh) * 2005-03-17 2008-02-27 惠而浦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叠片堆和用于形成叠片堆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70533A (en) * 1954-01-11 1959-01-27 Vandervell Products Ltd Joining together of metal parts
US4110895A (en) * 1977-07-27 1978-09-05 Mitsui Mfg. Co., Lt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laminated cores
US4272579A (en) * 1977-07-27 1981-06-09 Mitsui Mfg. Co., Ltd. Laminated stack manufacture
US4160182A (en) * 1977-07-27 1979-07-03 Mitsui Mfg. Co., Ltd. Laminated core manufacture
DE3408563A1 (de) 1984-03-09 1985-09-19 Kienle & Spiess Stanz- und Druckgießwerk GmbH, 7123 Sachsenheim Stanzblechteil zur herstellung von blechpaketen fuer rotoren, statoren, magnetkerne und dergleichen
US4912350A (en) * 1986-08-15 1990-03-27 Maratho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Stator core unit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JPS63213433A (ja) * 1987-03-02 1988-09-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機鉄心
JPS63248528A (ja) * 1987-04-01 1988-10-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レス型
US5075150A (en) * 1987-06-22 1991-12-24 Linton And Hirst Pack of laminations with projections and depressions in torsionally flexible contact
US4979285A (en) * 1990-07-20 1990-12-25 Martin Benson D Method of connecting a stack of laminations for electric motors
JPH08275469A (ja) * 1995-03-31 1996-10-18 Hitachi Ltd 積層鉄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131004A (ja) * 1995-10-30 1997-05-16 Asmo Co Ltd 電気機器用鉄心素板及び鉄心
US5771565A (en) * 1997-01-14 1998-06-30 Oberg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making a dimple compensated laminar stack
US6002191A (en) * 1998-06-19 1999-12-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aired interlocks for stacking of non-rotated lamination cores
US6223417B1 (en) * 1998-08-19 2001-05-01 General Electri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orming motor with rotor and stator core paired interlocks
JP4018885B2 (ja) * 2001-05-25 2007-12-05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積層鉄心
JP4027132B2 (ja) * 2002-03-19 2007-1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鉄心装置及び鉄心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永久磁石形電動機及び密閉形圧縮機
JP3687749B2 (ja) * 2003-04-23 2005-08-24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スキュー形状可変型積層鉄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25533A (ja) * 2004-07-07 2006-01-26 Mitsui High Tec Inc 積層鉄心のかしめ構造
WO2006045260A1 (de) * 2004-10-28 2006-05-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bleche mit abstandsstreifen und entsprechendes herstellungsverfahren
ITMI20070508A1 (it) 2007-03-14 2008-09-15 Corrada Spa Articolo laminare per uso elettrico procedimento e macchine per realizzare detto articolo laminare
ITMI20072328A1 (it) 2007-12-13 2009-06-14 Corrada Spa Elemento di un circuito di macchine elettrich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9607A (en) * 1996-12-06 2000-01-04 Corrada S.P.A. Device for constructing laminated articles
CN2413424Y (zh) * 2000-03-07 2001-01-03 周建业 一种磁电机铁芯
CN101133540A (zh) * 2005-03-17 2008-02-27 惠而浦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叠片堆和用于形成叠片堆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74629A3 (en) 2014-06-05
ES2587718T3 (es) 2016-10-26
JP6023186B2 (ja) 2016-11-09
BRPI1102872B1 (pt) 2019-07-30
JP2014520503A (ja) 2014-08-21
US20170338704A1 (en) 2017-11-23
US20170338703A1 (en) 2017-11-23
EP2724451B1 (en) 2016-05-25
BRPI1102872A2 (pt) 2013-07-16
EP2724451A2 (en) 2014-04-30
WO2012174629A2 (en) 2012-12-27
MX2013015207A (es) 2014-02-20
US10170948B2 (en) 2019-01-01
CN104011971A (zh) 2014-08-27
US20140220297A1 (en) 2014-08-07
US10411533B2 (en) 2019-09-10
US9768653B2 (en) 201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3540B (zh) 金属叠片堆、金属叠片和用于形成叠片堆的方法
EP0508937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stacked laminations of a dynamoelectric machine
US20140041207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otor rotor
EP2149962B1 (en) A magneto field type motor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t
CN104011971B (zh) 金属叠片组、金属叠片以及形成叠片组的方法
US5539974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laminated iron cores
CN103138441A (zh) 包括具有减少的质量和惯量的叠片的平衡转子芯
JP2005006375A (ja) ハイブリッド型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2006340491A (ja) 固定子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US9065318B2 (en) Rotor co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964306B2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JP5606168B2 (ja) 積層コアの転積方法及び積層コア
KR101919561B1 (ko) 적층 철심의 제조 방법 및 적층 철심 제조 장치
JP2003019520A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用金型装置
JPH053648A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用積層鉄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48716B2 (ja) 積層鉄心とその製造方法
KR102040127B1 (ko) 로터 코어부재의 동심도 설정방법
JPH0555771U (ja) 回転子用スキュー積層鉄心とその製造用金型装置
CN114785008B (zh) 一种设有斜槽的定子铁芯及加工方法
WO2023182257A1 (ja) 固定子コアの製造方法、固定子コア及びモータ
CN114287097A (zh) 用于电机的转子的叠层转子芯的叠片环以及用于制造由多个叠片环制成的叠层转子芯的方法
CN115694102A (zh) 用于制造转子组的方法
BR122018069907B1 (pt) pacote de lâminas metálicas sobrepostas e lâmina para formação de pacote de lâminas metálicas sobrepostas
JPH0538105A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用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積層金型装置
CN115301833A (zh) 用于制造金属板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26

Address after: Brazil Santa Catarina

Patentee after: Enbraco Compressor Industry and Refrigeration Solu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Brazil St Paul

Patentee before: Whirpool S. 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