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7633A - 图像形成装置和测试图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测试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07633A
CN104007633A CN201410057372.8A CN201410057372A CN104007633A CN 104007633 A CN104007633 A CN 104007633A CN 201410057372 A CN201410057372 A CN 201410057372A CN 104007633 A CN104007633 A CN 104007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pattern
accumulating
time
measurement imag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73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07633B (zh
Inventor
竹村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007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7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07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7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45Methods therefor using a reference pattern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 e.g. a test cha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5Methods therefor in service, i.e.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 H04N1/603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 H04N1/6044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involving a sensor integrated in the machine or otherwise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read the test patter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测试图。在测试图中形成多个测量图像。对于针对各测试图案确定的蓄积时间,通过颜色传感器的光接收元件接收来自测试图案的反射光。在测试图的传送方向上的测试图案的长度根据各测试图案的蓄积时间的长度来确定。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测试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执行用于保持颜色稳定性的校准的图像形成装置和用于校准的测试图(test chart)。
背景技术
为了保持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颜色稳定性,必须扫描测量图像(测试图案(pattern))并调整各个图像处理条件、图像形成条件等。该调整过程被称为“校准”。通过颜色分离类型颜色传感器扫描测试图案,并且适当的曝光时间对于每个颜色不同。如果存在大量的来自测量对象的入射光,那么需要缩短曝光时间,并且,如果存在少量的入射光,那么需要延长曝光时间。日本专利公开No.2007-274438提出一种根据形成的图像图案的颜色和浓度改变颜色传感器中的光接收元件的蓄积时间的技术。因此,能够对图像图案的任何颜色和浓度以足够的精度检测图像图案的颜色和浓度。
其上已记录测试图案的片材(测试图)以固定的速度传送。因此,具有长的蓄积时间的图案的传送方向上的长度会更长,并且,具有短的蓄积时间的图案的传送方向上的长度会更短。然而,传统地,每个测试图案的传送方向上的长度是以最长的蓄积时间作为基准通过使用测试图案确定的固定长度。另外,为了以高的精确程度执行校准,需要许多类型的图案。因此,需要的片材的数量趋于增加。并且,关于具有短的蓄积时间的图案,为了形成图案,由于其过剩的尺寸,调色剂被过分地消耗。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使得能够减小图案尺寸并减少片材的数量和消耗的色材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测试图。
图像形成装置可包括以下要素。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在片材上形成多个测量图像来创建包含多个测量图像的测试图。传送单元被配置为传送测试图。测量单元被配置为测量在通过传送单元传送的测试图上形成的所述多个测量图像。测量单元包括光接收元件,该光接收元件用于对于针对各测量图像定义的反射光的蓄积时间来接收来自所述多个测量图像的反射光。图像形成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形成在测试图的传送方向上其长度与各测量图像的所定义的蓄积时间相对应的测量图像。
一种用于校准图像形成装置的测试图可包括在片材上形成的多个测量图像。测量图像被布置,使得在测试图的传送方向上的测量图像的长度与对于各测量图像定义的蓄积时间成比例,并且其中,所定义的蓄积时间是用于蓄积来自测试图的所述多个测量图像的反射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接收元件的蓄积时间。
从参照附图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配置图。
图2是颜色传感器的示意性配置图。
图3是控制单元的示意性配置图。
图4是示出用于产生测试图案的图像信号值的示例的表。
图5A和5B是示出相对于波长和蓄积时间的反射光量的示图。
图6是示出相对于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的色差的示图。
图7是示出蓄积设定和测试图案尺寸之间的关系的表。
图8是示出测试图案布局的示例的示图。
图9是示出测试图案布局的示例的示图。
图10A和10B是示出根据蓄积设定的差异的色差的示图。
图11是示出用于预扫描和主扫描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测试图案中的预扫描区域和主扫描区域的示例的示图。
图13是示出基本蓄积设定的示例的示图。
图14是示出测试图案布局的示例的示图。
图15是示出测试图案布局的示例的示图。
图16是示出测试图案布局的示例的示图。
图17是示出用于每个图案类型的参数的示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描述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用于调整图像形成装置的校准的测试图。例如,校准是用于执行最大浓度和色调(tone)校正并创建颜色匹配简档(profile)的处理。通过使用一种或多种色材在测试图中形成多个测量图像(测试图案)。对于针对每个测试图案确定的蓄积时间,通过颜色传感器的光接收元件来蓄积来自测试图案中的每一个的反射光。为了在充分地对于每个测试图案确保颜色传感器的动态范围的同时抑制颜色传感器的输出中的饱和,对于每个测试图案确定蓄积时间。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测试图的传送方向上的测试图案的长度与对于各测试图案的蓄积时间的长度相对应。由于可减少不被颜色传感器读取的不必要区域的尺寸,因此,与传统技术相比,可更多地减少图案尺寸。作为结果,可减少片材的数量和消耗的色材量。
图像形成装置
将参照图1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图像形成方法的示例,将使用电子照相类型的方法。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应用于喷墨类型或升华(sublimation)类型的方法。注意,在喷墨类型的方法中,使用用于通过排出墨以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手段(means)和用于使墨干燥的定影手段(干燥手段)。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的截面图。图像形成装置100包含外壳101。在外壳101中设置用于配置打印机单元(图像形成引擎)的机构和控制板存放单元104。控制板存放单元104存放执行与由机构所执行的打印过程处理(例如,片材馈送处理)有关的控制的引擎控制单元102和执行图像处理等的打印机控制器103。
如图1所示,设置与Y、M、C和K对应的四个站120、121、122和123。站120、121、122和123是将调色剂转印到片材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特别地,站120、121、122和123用作用于通过使用一种或多种色材在片材上形成多个测试图案来创建用于调整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校准的测试图的图像形成手段。注意,YMCK是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缩写。通过基本上相同的部分来配置这些站。感光鼓105是一种图像承载部件,其通过一次带电器111带电到均匀的表面电势。通过从激光器108输出的激光来在感光鼓105上形成潜像。显影器112通过使用色材(调色剂)显影潜像来形成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可见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106上。在中间转印部件106上形成的可见图像通过转印辊114二次转印到从存放托盘113传送的片材110上。
本实施例的定影处理机构具有向已转印到片材110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和加压、由此将其定影到片材110上的第一定影器150和第二定影器160。第一定影器150包含用于向片材110加热的定影辊151、用于使片材110压在定影辊151上的压力带152和检测定影完成的第一定影后(post-first-fixing)传感器153。定影辊151是在内部具有加热器的中空辊。并且,辊通过马达(未示出)来驱动,并由此传送片材110。第二定影器160比第一定影器150设置在片材110的传送方向上的更下游。第二定影器160向通过第一定影器150定影的片材110上的调色剂图像添加光泽,并确保定影性。与第一定影器150类似,第二定影器160也具有定影辊161、压力辊162和第二定影后传感器163。取决于片材110的类型,通过第二定影器160不是必须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消耗的能量的量,片材110通过传送路径130,而不经过第二定影器160。传送路径切换挡板(flapper)131用作用于在将片材110引导到传送路径130和将片材110引导到第二定影器160之间切换的切换手段。
传送路径切换挡板132是将片材110引导到排出路径135或用于排出到外部的排出路径139的引导部件。反转传感器137被设置在排出路径135上。片材110的前缘通过反转传感器137并被传送到反转单元136。当反转传感器137检测到片材110的后缘时,片材110的传送方向被切换。换句话说,它从由箭头C表示的传送方向切换到由箭头D表示的传送方向。传送路径切换挡板133是将片材110引导到用于双面图像形成的传送路径138或排出路径135的引导部件。传送路径切换挡板134是将片材110引导到用于排出到外部的排出路径139的引导部件。注意,多个传送辊140被设置在诸如排出路径135和排出路径139的传送路径上。
检测片材110上的图案图像的颜色传感器200比第二定影器160设置在片材110的传送方向上的更下游。颜色传感器200用作测量在片材的传送方向上比第一定影器150和第二定影器160更下游定影到片材的图像的颜色的颜色测量单元。颜色传感器200可被设置在排出路径139、传送路径138或传送路径130上。当从操作面板180指示校准时,引擎控制单元102执行诸如最大浓度校正、色调校正和多色调整(ICC简档创建)的校准。
在本实施例中,其上已形成测试图案的片材从传送路径130被传送到排出路径135,并通过颜色传感器200预先扫描(pre-scanning)。在完成预先扫描之后,片材被传送到反转单元136。这里,片材的片材馈送方向反转。片材在排出路径135上的相反方向上被传送,被再一次传送到颜色传感器200,并执行主扫描(main scanning)。注意,在完成预先扫描之后,片材可经由另一路径被传送并被引导到颜色传感器200。例如,为了在两面(即片材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形成图像,能够使用传送路径138,该传送路径138是用于传送已在第一面上形成图像的片材的传送路径。这种情况下的传送次序如下:反转单元136=>传送路径138=>传送路径130=>排出路径135=>反转单元136=>传送路径138=>传送路径130=>排出路径135。在这种情况下,片材通过传送路径138两次并且通过颜色传感器200总共三次。这是因为,当它第一次通过颜色传感器200时,其上已形成测试图案的第一面面向颜色传感器200,当它第二次通过颜色传感器200时,第二面面向颜色传感器200。当片材第三次通过颜色传感器200时,由于第一面再一次面向颜色传感器200,因此,主扫描被执行。注意,重要的是,其上已形成测试图案的片材通过颜色传感器200两次或更多次,并由此在第一通过时间执行预先扫描,在第二通过时间执行主扫描。由于这个原因,只要片材通过颜色传感器200两次或更多次,片材就可在任意类型的传送路径上被传送。
以这种方式,传送辊140用作用于传送其上已形成多个测量图像(测试图案)的片材(测试图)的传送手段。颜色传感器200用作用于从通过传送辊140传送的片材测量(预先扫描、主扫描等)多个测试图案的测量手段。
颜色传感器
下面将参照图2描述颜色分离类型的颜色传感器200的结构和颜色测量操作。注意,只要能够改变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的蓄积(accumulation)时间,颜色传感器就不限于这里的描述。蓄积时间是颜色传感器200在光接收元件中蓄积来自测试图案的反射光的时间量。
图2是示出颜色传感器200的结构的示图。白色LED201是利用光照射片材110上的测试图案220的发光元件。衍射光栅202是根据波长分离从测试图案220反射并通过窗(window)206的光的颜色分离组件。线传感器203是光检测元件,其包含检测对于每个波长由衍射光栅202分解的光的n个光接收元件。线传感器203对于根据来自主机控制器的指令的蓄积时间接收来自测试图案的反射光并蓄积与接收的反射光量对应的电荷,并输出与反射光量对应的输出信号。注意,对于每个测试图案由主机控制器指定蓄积时间。计算单元204基于由线传感器203检测的像素的光强度值执行各种类型的计算。存储器205存储计算单元204要使用的各种类型的数据。计算单元204具有基于光强度值执行颜色分离计算的颜色分离计算单元、计算Lab值的Lab计算单元等。注意,计算单元204可对于每个测试图案将反射光量采样(sample)一定量的次数(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并计算平均值。平均化处理对于缓和测试图案中的浓度不规则等的影响是有效的。还能够进一步设置在片材110上的测试图案220中收集从白色LED201发射的光以及在衍射光栅202上收集从测试图案220反射的光的透镜。注意,颜色传感器200测量通过传送片材的传送单元(传送辊140)传送的测试图案220的颜色。注意,如果安装多个颜色传感器200作为颜色测量器,那么对于多个颜色传感器220仅设置一个计算单元204和存储器205的配置是可能的。这是因为,这样,与来自多个颜色传感器200的颜色测量值有关的处理可以整合的方式执行,并且可减少打印机控制器103上的负荷。并且,由于可减少组件的数量,因此,能够获得减少制造成本的效果。
各种操作的描述
图像形成装置100至少具有正常的图像形成模式和校准模式。正常的图像形成模式是根据从主机计算机301输入的打印作业来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并在片材上形成通过图像扫描仪扫描的原稿(original)的图像的模式。校准模式是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颜色再现和色调属性被保持在希望的状态中的模式。在校准模式中,最大浓度校正、色调校正和颜色匹配简档创建等被执行。
颜色转换处理
以下将参照图3描述颜色转换处理。当要形成彩色图像时,I/F302从主机计算机、操作面板180、外部存储器等接收RGB图像信号值的输入。注意,可以输入设想诸如Japan Color的标准打印CMYK图像信号的图像信号。用于外部输入的输入ICC简档存储单元1111相对于通过I/F302输入的图像信号执行RGB->L*a*b*转换或CMYK->L*a*b*转换。输入ICC简档存储单元1111使用输入ICC简档执行颜色转换。输入ICC简档是控制输入图像信号的伽玛(gamma)的一维LUT(查找表)、被称为“直接映射”的多色LUT、控制产生的转换数据的伽玛的一维LUT等。根据这些表,输入图像信号被从依赖设备的颜色空间转换成不依赖设备的L*a*b*数据。在L*a*b*表色系中转换的图像信号被输入到CMM(颜色管理模块)1112中。CMM1112相对于输入的图像信号执行GAMUT转换、光源类型失配(也称为颜色温度设定失配)颜色转换等。在GAMUT转换中,用作输入设备的外部I/F的扫描颜色空间与用作输出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输出颜色再现范围之间的失配被映射。光源类型失配颜色转换是用于调整输入时的光源类型与观察输出物质时的光源类型之间的失配的颜色转换。据此,L*a*b*数据被转换成L*′a*′b*′数据。L*′a*′b*′数据被输入到输出ICC输出简档存储单元1113,并根据存储于其中的输出ICC简档经受颜色转换。因此,它被转换成依赖输出设备的CMYK(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信号并输出到LUT单元1134。LUT单元1134使用由LUT创建单元1133创建的LUT校正CMYK信号值的色调,并将得到的信号输出到打印机单元1201。打印机单元1201的引擎控制单元102控制四个站120、121、122和123的曝光单元(激光器108),并使潜像形成在感光鼓105上。在为了切换传送路径控制使传送辊140旋转的电动机141以及控制螺线管142的同时,引擎控制单元102在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使其排出到外面。
校准模式
来自操作面板180的校准执行指令通过操作单元I/F311被输入到引擎状态检查单元1102。注意,来自操作面板180的输入数据可首先被输入到打印机控制器CPU313。引擎状态检查单元1102的功能可通过打印机控制器CPU313实现。当通过打印机控制器CPU313指示向校准模式的转移(transition)时,引擎状态检查单元1102指示打印机单元1201输出测试图并指示传感器控制单元1123执行颜色测量。测试图是其上已形成测试图案的片材。引擎控制单元102使测试图案图像数据根据校准指令被输出到测试图案产生单元143。测试图案产生单元143可安装在图像处理单元1101中。测试图案产生单元143创建图像信号,使得在测试图的传送方向上的测试图案的长度与各测试图案的蓄积时间的长度对应,并将其输出到引擎控制单元102。各测试图案的蓄积时间可存储在测试图案产生单元143内部的存储器中,或者,它们可存储在蓄积设定存储单元172中。
在校准模式中,颜色传感器200执行预先扫描和主扫描。预先扫描是为了对于颜色传感器200中的各测试图案(各颜色)调整蓄积时间(也称为扫描时间、曝光时间或测量时间)来扫描测试图案的处理。主扫描是对于最大浓度校正、色调校正或简档创建来使用通过预先扫描确定的蓄积时间扫描测试图案的处理。在预先扫描中,传感器设定单元170中的蓄积设定确定单元171基于通过颜色传感器200所获得的测试图案扫描结果(光谱反射率和反射光量)确定每个测试图案的蓄积时间。注意,事先在工厂装运等中确定的蓄积时间被用作预先扫描中的各测试图案的蓄积时间。蓄积设定存储单元172存储对于测试图案确定的主扫描蓄积时间。对于预先扫描的蓄积时间也可存储在蓄积设定存储单元172中。传感器控制单元1123在要执行主扫描时读出与测试图案对应的蓄积时间,并控制颜色传感器200的蓄积时间。蓄积时间可以是数值,或者它可以是表示诸如蓄积设定1、2或3的多个等级(level)的符号。图像处理条件和图像形成条件基于通过主扫描所获取的颜色传感器200的扫描结果(光谱反射率)被调整。
以这种方式,在校准模式中,测试图案基于由测试图案产生单元143产生的图像信号而在片材上形成,测试图案通过颜色传感器200扫描,并且图像处理条件和图像形成条件被调整。最大浓度校正单元1131基于通过浓度转换单元1130获得的CMYK信号值(浓度值)校正最大浓度,该浓度转换单元1130进一步转换颜色传感器200的扫描结果(光谱反射率)。带电电势、显影电势、曝光量等是用于校正最大浓度的参数的示例。浓度/色调校正单元1132基于测试图案的CMYK信号值(浓度值)计算根据其获得希望的色调性的曝光设定的校正量。LUT创建单元1133根据曝光设定的校正量创建LUT。并且,颜色传感器200的扫描结果(光谱反射率)通过Lab计算单元1120转换成Lab值,通过使用对于颜色传感器的存储在输入ICC简档存储单元1121中的简档转换,并输入到简档创建单元1122。简档创建单元1122执行特征化(characterization)(多色CAL)以用于创建简档,其为用于抑制多色变化的多色LUT。可以设想,近年来市场已接受的ICC(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简档在这里被用作实现优越的颜色再现的简档。本发明也可被应用于ICC简档以外的颜色匹配简档。其示例包含由Adobe公司提供的从PostScript Level2使用的CRD或Photoshop(注册商标)中的颜色分离表、或保留黑板信息的EFI公司的ColorWise中的CMYK模拟。CRD是颜色转换字典(Color Rendering Dictionary)的缩写。例如,简档创建单元1122可根据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9-004865中公开的方法创建简档。由于能够使用已经公知的技术,因此这里将不详细描述最大浓度校正、色调校正和简档创建。
测试图案的示例
图4是示出用于产生包含在测试图中的测试图案的YMCK信号的示例的示图。图4中示出用于81种类型的测试图案的YMCK信号,但测试图案的数量可根据测试图的应用改变。例如,在ISO12642测试表(测试图)中存在928个测试图案。
测试图案的尺寸
考虑蓄积时间、传送速度和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确定测试图案的尺寸(传送方向上的长度)。例如,根据诸如以下示出的等式计算测试图案的尺寸。
S=PS×t×N    …式1
这里,PS是其上形成测试图案的片材的传送速度(mm/s)。t是在测试图案中获得入射到颜色传感器200上的、来自测试图案的适当的反射光量所需要的蓄积时间(s)。N是为了平均化测试图案中的微小区域的不规则而需要执行的颜色测量的次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描述的方便,PS被假定为250mm/s。蓄积时间t和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N对于每个测试图案是不同的。测试图案的尺寸可在工厂装运时确定,或者,测试图案产生单元143可动态地确定测试图案的长度。以这种方式,测试图案产生单元143用作用于基于测试图案的蓄积时间t和测试图的传送速度PS确定每个测试图案的长度的确定手段。如式1所示,测试图案产生单元143可基于测试图案的蓄积时间t、测试图的传送速度PS、并且进一步基于对于测试图案执行采样的次数(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N)计算每个测试图案的长度。
蓄积设定
根据图4中示出的表,还对于81个测试图案中的每一个登记要被颜色传感器200应用的蓄积设定。蓄积设定是与颜色传感器200测量来自测试图案的反射光的时间(也可称为蓄积时间、测量时间或曝光时间)有关的设定。根据图4,向每个测试图案分配多个(例如,三个)蓄积设定等级中的一个。在各蓄积设定中测量测试图案一次的时间量例如如下。
蓄积设定1:3ms
蓄积设定2:6ms
蓄积设定3:12ms
这里将描述用于确定测试图案的蓄积设定的方法。以下将比较图4中的具有高浓度的测试图案(暗部)和具有低浓度的测试图案(明部)。
图5A和图5B是示出蓄积时间差与反射光量之间的关系的示图。横轴表示波长,纵轴表示反射光量。特别地,图5A示出相对于作为暗部测试图案的代表示例的、图案编号为编号81的测试图案的蓄积时间与反射光量之间的关系。图5B示出相对于作为明部测试图案的代表示例的、图案编号为编号13的测试图案的蓄积时间与反射光量之间的关系。注意,图5A和5B示出相对于三个蓄积设定的反射光量。通过从从测试图案反射并入射到颜色传感器200上的光量减去暗输出值来获得这里的反射光量。暗输出值指的是当颜色传感器200的光源不发光时获得的来自颜色传感器200的输出值。如图5A所示,显然,对于暗部测试图案编号81,随着曝光时间增加,反射光量增加。一般地,如果存在少量的反射光,那么噪声成分相对于电信号的的百分比较大。因此,可以说,可获得大的动态范围的蓄积设定3适于暗部测试图案编号81。
另一方面,可以确定,蓄积设定1适于明部测试图案编号13。应当注意,如果波长在蓄积设定2中为600nm或者以上,那么反射光量将饱和。如果波长在蓄积设定3中为500nm或者以上,那么反射光量将饱和。这是由于表示反射光量的信号值被限制为4096的事实并且暗输出值为596的事实而由在3500附近稳定的反射光量导致的。由此,对于要用于多色校正的81个测试图案中的每一个,存在适当的蓄积时间。
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
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N是为了平均化测试图案中的微小区域中的不规则需要执行颜色测量的次数(执行采样的次数)。通过设定适当的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颜色测量精度被提高。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N,存在三个等级的设定(例如,4次、8次、16次),并且对于每个测试图案选择适当的值。适于每个测试图案的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N事先在工厂装运时被确定,并存储在存储器205中。
图6示出对于CMYKWRGB测试图案的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N与色差ΔE之间的关系。CMYKWRGB表示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白色、红色、绿色和蓝色。纵轴表示通过在静止状态中测量CMYKWRGB测试图案获得的值与通过在传送其上记录测试图案的测试图的同时测量测试图案的颜色获得的值之间的色差ΔE。横轴是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N。这是通过在传送测试图的同时测量测试图案的颜色所获得的、并且当要计算测试图案测量值的平均值时所使用的测量值的数量(也可称为执行测量的次数和执行采样的次数)。注意,为了比较,在图6中示出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为2的情况下的色差数据。从图6清楚地看出,随着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N增加,相对于静止扫描的差色ΔE减小。换句话说,显然,随着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N增加,颜色测量的精度增加。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对于81个测试图案中的每一个的适当的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被设定为16次。另外,图7还示出通过将图7中示出的蓄积时间t、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N等代入式1所获得的图案尺寸。
本实施例旨在减少测试图案的尺寸并减少片材的数量和消耗的色材量。如上所述,对于针对各测试图案确定的蓄积时间,通过颜色传感器200的光接收元件蓄积来自测试图案的反射光。如果使用最长的蓄积时间(蓄积时间3)作为基准设计测试图案的尺寸,那么测试图案的尺寸趋于不必要地大。鉴于此,如式1所示,测试图案产生单元143仅需要根据各测试图案的蓄积时间的长度确定在测试图的传送方向上的测试图案的长度。因此,测试图案的尺寸被设定为适当的长度,并且可减少构成测试图的片材的数量。此外,由于测试图案的尺寸被设定为适当的长度,因此消耗的色材量也被减少。
这里将使用比较示例描述本实施例的优点。比较示例中的测试图案的尺寸全部是基于最长的蓄积时间(蓄积时间3)获得的尺寸。也就是说,所有的测试图案尺寸为最大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的测试图案的设定值如图4所示。对于每个蓄积设定的测试图案的数量如下。
蓄积设定1、16次的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图案类型A):34个测试图案
蓄积设定2、16次的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图案类型B):29个测试图案
蓄积设定3、16次的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图案类型C):18个测试图案
当81个测试图案在传送方向上在一条线上对准时的总长度如下。
实施例1中的总长度
=12*34+24*29+48*18
=2424(mm)
另一方面,基于式1,比较示例中的测试图案尺寸为48mm。换句话说,在比较示例中,所有的测试图案的尺寸为48mm。
比较示例中的图案的总长度
=48*81
=3888(mm)
因此,通过实施例1,与比较示例相比,区域的必要尺寸可减小大约35%。下面,将考虑在A3片材上创建测试图的情况下需要多少A3片材。A3片材的传送方向上的总长度为420mm,但并非测试图案可在其整体上对准。例如,传送方向上的前缘的附近振动,并且,振动的影响提供测量结果的偏差。用于防止振动的效果的余裕(margin)为例如30mm。换句话说,在A3片材的传送方向上从前缘延伸30m的区域中不布置测试图案。因此,可在A3片材上形成测试图案的区域的长度为390mm。当要在A3片材上形成实施例1的测试图案时,总共需要7张A3片材。另一方面,在比较示例的情况下,需要10张A3片材。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与比较示例相比,能够使A3片材的数量减少3张。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测试图的传送方向上的测试图案的长度与各测试图案的蓄积时间的长度对应。由于可减少不被颜色传感器读取的不必要区域的尺寸,因此,与传统技术相比,可更多地减少图案尺寸。作为结果,可减少片材的数量和消耗的色材量。注意,用于减少测试图案的数量的方法可想象为用于减少片材的数量和消耗的色材量的方法。然而,如果减少测试图案的数量,那么将不满足最大浓度校正、色调校正和颜色匹配简档创建所需要的数据量,并且图像形成装置的调整精度将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并非通过本发明减少测试图案的数量,因此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调整(校准质量d)保持高精度。
根据本实施例,测试图案产生单元143基于测试图案的蓄积时间和测试图的传送速度确定每个测试图案的长度。用于在不出现饱和的情况下获得适当的动态范围的蓄积时间对于每个测试图案是不同的。并且,每个测试图案通过颜色传感器200的速度等于测试图的传送速度。因此,每个测试图案的长度与蓄积时间和传送速度成比例。注意,测试图案产生单元143可进一步基于对测试图案执行采样的次数来计算每个测试图案的长度。尽管通过多次采样测试图案来缓和浓度不规则等的影响,但是,为了多次执行采样,必须相应地增加测试图案的长度。
实施例1的修改示例
在实施例1中,使用用于测量测试图案的一个颜色传感器200进行描述。当然,能够使用两个或更多个颜色传感器200。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多个颜色传感器200在与测试图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准。一个颜色传感器200可仅扫描形成在片材上的测试图案的一列,但是,如果使用多个颜色传感器200,那么可同时扫描测试图案的多个列。注意,只要是可扫描测试图案的多个列的布置,就可以任意的方式布置颜色传感器200。
这里将作为示例描述通过四个颜色传感器200测量测试图案的颜色,但使用两个或更多个颜色传感器200是足够的。注意,在使用多个颜色传感器200测量颜色的情况下,测试图案的必要的数量和尺寸也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下示出关于测试图案的布局的示例。注意,以下描述的布局是示例,不意味着本发明的布局仅限于此。这是因为,可总体减少构成测试图的片材的数量是足够的。
图8示出第一页测试图P1、第二页测试图P2和四个颜色传感器200a、200b、200c和200d。图8中的测试图P1和P2的传送方向为Y方向。与Y方向正交的向下方向为X方向。四个颜色传感器200a、200b、200c和200d在X方向上对准。通过如图8所示的那样布置测试图案,可使需要的A3片材的数量减少两张。注意,在测试图P2中的区域的一部分中没有布置测试图案。为了有效地利用空白区域,可在空白区域中进一步布置更多的测试图案。以这种方式,通过增加测试图案的数量,能够精确地执行基于测量测试图案的颜色的结果而执行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整(校准)。另一方面,将考虑使用最长的蓄积时间作为基准来创建所有的测试图案的比较示例。换句话说,比较示例中的所有测试图案的尺寸是48mm(图案类型C)。如图9所示,在比较示例中需要三张A3片材,即测试图P1、P2和P3。
如上所述,在修改示例中,通过进一步组合多个颜色传感器200与实施例1的技术思想,可减少片材的数量和消耗的色材量。其它效果与涉及实施例1的描述中的效果相同。
随着图像形成片材的数量增加(随着自从工厂装运的时间已经过的天数增加),图像形成引擎的状态改变。例如,有时由于图像形成引擎的状态的变化,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形成的图像的浓度相对于设想的浓度(在工厂装运时所确定的预定义浓度)减小或增加。例如,由于当浓度低于预定义的浓度时反射光量增加,因此趋于出现颜色传感器200中的饱和。这种饱和通过动态地缩短蓄积时间来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当浓度大于预定义的浓度时反射光量减小,因此动态范围需要通过延长蓄积时间来保持。然而,在实施例1中,根据基于图像信号事先定义的蓄积设定来调整测试图案尺寸。因此,如果蓄积时间延长,那么存在扫描在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目标测试图案之后的测试图案的风险。如果以这种方式使用扫描另一测试图案的结果来创建颜色匹配简档等,那么颜色稳定性降低。鉴于此,在实施例2中,事先根据下一个蓄积设定确定其蓄积设定由于图像形成引擎的状态变化而趋于变为下一等级的蓄积设定的测试图案的尺寸。因此,即使蓄积时间动态地改变,单独的测试图案也不可能被扫描,并且容易保持校准精度。
在实施例2中,在工厂装运时所获得的蓄积时间(基本蓄积时间)存储在存储器(蓄积设定存储单元172)中,并且蓄积时间根据图像形成引擎的状态变化而改变。注意,蓄积时间根据多种色材的使用量(YMCK图像信号值的和等)来定义。由此,存储在蓄积设定存储单元172中的测试图案中的每一个的蓄积时间是事先根据形成该测试图案的多种色材的使用量确定的基本蓄积时间。注意,测试图案的尺寸基于基本蓄积时间而确定。在本实施例中,在用于检测测试图案的颜色和浓度的主扫描之前执行预先扫描。预先扫描是用于确定将用于主扫描的蓄积时间的测量过程。
为了描述预先扫描,这里将描述在多色CAL中执行的预先扫描。然而,本发明中的预先扫描和主扫描可被应用为最大浓度校正和色调校正中的预先扫描和主扫描。这是因为,预先扫描用于对于每个测试图案设定颜色传感器200的蓄积时间,并且不依赖于颜色传感器200的扫描结果将如何被使用。以下将描述的颜色测量速度(传送速度)、测试图案尺寸和传感器设定仅仅是促进描述的理解的示例。
预先扫描的必要性
预先扫描是确定执行多色CAL的颜色测量步骤(主扫描)中的颜色传感器200的颜色测量条件的任务。这里提到的颜色测量条件是颜色传感器200的蓄积设定(蓄积时间)。颜色测量条件是精确地测量测试图案的颜色所需要的条件。总之,蓄积时间t是从测试图案入射到颜色传感器200上的反射光量适当的测量时间量。
实施例1描述由于相对于根据诸如图4所示的那些输入信号值而形成的颜色校正测试图通过使用适当的蓄积设定而测量的颜色,饱和和不充分的动态范围不太可能出现。这是因为,每个测试图案的蓄积时间依赖于来自测试图案的反射光量。然而,随着图像形成引擎的状态改变,用于每个测试图案的适当的蓄积设定也改变。例如,适当的蓄积时间有时从蓄积设定2变为蓄积设定1。如果颜色传感器200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设定为缺省值的蓄积设定2来执行颜色测量,那么在颜色传感器200上存在太多的入射光,并且出现饱和。在这种情况下,精确的颜色测量不能被执行。另一方面,有时适当的蓄积时间从蓄积设定1变为蓄积设定2或者从蓄积设定2变为蓄积设定3。这意味着,测试图案的浓度在增加的方向上改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原始的蓄积设定扫描测试图案,那么动态范围不足并且易于受噪声影响。相对于使用适当的蓄积设定测量颜色的情况和不是这样的情况,这里将使用图4所示的测试图案编号13和测试图案编号81作为示例来描述颜色测量精度的变化。
图10A相对于其适当的蓄积时间为蓄积设定1的测试图案编号13(暗部图案)示出蓄积时间与色差ΔE之间的关系。测试图案编号13使用蓄积设定1、2和3来经受颜色测量。色差ΔE是使用适当的蓄积设定1的颜色测量的结果与使用蓄积设定1、2或3的颜色测量的结果之间的差。从图10A清楚地看出,使用蓄积设定2时ΔE为6.6,使用蓄积设定3时ΔE为32.3。这示出颜色测量结果与理想结果明显不同。如上所述,如果在颜色传感器200的输出值中出现饱和,那么不能检测到精确的颜色。因此,出现明显误差。如果对于明部图案的蓄积设定以这种方式与适当的蓄积设定相差甚至一个等级,那么有时出现饱和。注意,为了防止出现饱和,仅需要缩短蓄积时间,不必减少测试图案的尺寸。
图10B相对于其适当的蓄积时间为蓄积设定3的测试图案编号81(明部图案)示出蓄积时间与色差ΔE之间的关系。从图10B清楚地看出,使用蓄积设定2时ΔE为0.06,使用蓄积设定1时ΔE为大约0.14。这意味着,尽管没有出现饱和,但是由于反射光量太少,所以噪声具有影响。即使对于暗部图案的蓄积设定相差一个等级,ΔE也小于0.1。换句话说,没有观察到精度的明显降低。另一方面,如果蓄积设定相差两个等级,那么ΔE超过0.1。这意味着,存在将不能获得颜色匹配和颜色稳定所需要的颜色传感器200的检测精度的危险。因此,需要动态地增加蓄积时间。
因此,基于预先扫描结果动态地调整在主扫描中将由颜色传感器200使用的蓄积时间是重要的。注意,在主扫描中,必须根据诸如以下规则的规则调整蓄积时间。
[i]颜色传感器200将不使饱和出现
[ii]即使当使用不出现饱和的蓄积设定时,与工厂装运时的基本蓄积设定的差也不为两个等级或更大(换句话说,允许一个等级的变化)
预先扫描和主扫描
下面将参照图11和12描述预先扫描和主扫描。图11中所示的步骤基本上是由打印机控制器CPU313执行的处理或在其控制下执行的处理。并且,对于每个测试图案执行这些步骤。
打印机控制器CPU313指示打印机单元1201的引擎控制单元102在片材上形成测试图案。引擎控制单元102指示测试图案产生单元143输出测试图案图像数据。测试图案产生单元143通过从保持在诸如蓄积设定存储单元172的存储器中的表读出蓄积时间t、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N和传送速度PS来确定每个测试图案的尺寸S,并输出每个测试图案的图像信号。注意,保持在表中的蓄积时间将被称为基本蓄积设定(基本蓄积时间)。基本蓄积时间事先在工厂装运时被确定。图像信号被输入到站的曝光单元,并且形成潜像。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并经受定影处理。
图12示出测试图案的示例。在图12中,为了便于描述,测试图案220被划分成预先扫描区域1200A、1200B、1200C和主扫描区域1210,但实际中它为具有均匀浓度的调色剂图像。第一预先扫描区域1200A是根据蓄积设定1测量的区域。第二预先扫描区域1200B是根据蓄积设定2测量的区域。第三预先扫描区域1200C是根据蓄积设定3测量的区域。注意,这种对准次序可被改变。
在步骤S1101中,打印机控制器CPU313指示传感器控制单元1123执行预先扫描。通过在颜色传感器200中依次设定蓄积设定1、2和3,传感器控制单元1123使颜色传感器200扫描测试图案220的前缘处的三个预先扫描区域。对于与设定的蓄积设定对应的蓄积时间,颜色传感器200在线传感器203中蓄积扫描值。并且,颜色传感器200的计算单元204相对于线传感器203的扫描值执行平均化处理。计算单元204将对于测试图案的计算结果(测量结果)输出到蓄积设定存储单元172。
在步骤S1102中,打印机控制器CPU313指示传感器设定单元170确定适当的蓄积设定。传感器设定单元170的蓄积设定确定单元171比较与蓄积设定1、2和3对应的测量结果与阈值,并在不出现饱和的范围内识别具有最高测量结果的蓄积设定。通过预先扫描确定的蓄积设定可被称为调整蓄积设定(调整蓄积时间),这些调整蓄积设定已被调整以反映图像形成引擎的状态。
严格地说,预先扫描不用于测量测试图案的颜色,而它是用于检查测试图案的适当的蓄积设定的扫描。由于这个原因,预先扫描中的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执行采样的次数)可小于对于主扫描的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这里,对于预先扫描的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为一次。注意,如果要更精确地确定适当的蓄积设定,那么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可增加到两次或更多次。
以下描述当假定在预先扫描中使用的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为1且假定传送速度为250mm/s时需要的预先扫描区域长度。并且,根据蓄积设定的蓄积时间如下:
蓄积设定1:3ms
蓄积设定2:6ms
蓄积设定3:12ms
预先扫描区域
=250*(3+6+12)/1000
=5.25(mm)
换句话说,通过将5.25(mm)相加到在实施例1中描述的每个测试图案的长度(主扫描区域的长度),可获得实施例2中的测试图案的长度。
在步骤S1103中,打印机控制器CPU313使蓄积设定确定单元171比较通过预先扫描获得的调整蓄积设定X与在表中登记的基本蓄积设定Y。如果调整蓄积设定X小于基本蓄积设定Y,那么过程移动到步骤S1104以防止饱和。在步骤S1104中,蓄积设定确定单元171根据来自打印机控制器CPU313的指令将要用于主扫描的蓄积设定设定为调整蓄积设定X。对于通过基本蓄积设定Y可能出现饱和的测试图案,这将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如果调整蓄积设定X大于或等于基本蓄积设定Y,那么过程移动到步骤S1105。在步骤S1105中,蓄积设定确定单元171根据来自打印机控制器CPU313的指令将要用于主扫描的蓄积设定设定为基本蓄积设定Y。由此,能够抑制由于超过根据基本蓄积设定Y确定的主扫描区域而对在传送方向上相邻的测试图案的扫描。
在步骤S1106中,打印机控制器CPU313指示传感器控制单元1123执行主扫描。传感器控制单元1123在颜色传感器200中设定存储在蓄积设定存储单元172中的用于主扫描的蓄积设定,并使颜色传感器200执行主扫描。对于与设定的蓄积设定对应的蓄积时间,颜色传感器200在线传感器203中蓄积扫描值。并且,颜色传感器200的计算单元204相对于线传感器203的扫描值执行平均化处理。计算单元204将对于测试图案的计算结果(测量结果)输出到Lab计算单元1120、浓度转换单元1130等。
由此,如果通过预先扫描确定的调整蓄积时间X小于基本蓄积时间Y,那么使用调整蓄积时间X执行主扫描。此外,如果调整蓄积时间X与基本蓄积时间Y相同或者超过基本蓄积时间Y,那么使用基本蓄积时间Y执行主扫描。由此,能够在防止饱和的同时抑制相邻的测试图案的扫描。
基本蓄积设定
在实施例1中,将参照图4描述与输入信号值对应的测试图案中的每一个的适当的蓄积设定。适当的蓄积设定是图像形成引擎可使用相对于输入信号值确定的中心浓度输出图像的状态中的蓄积设定。因此,随着图像形成引擎的状态改变,适当的蓄积设定也改变。
如上所述,需要用于防止调整蓄积设定与用于确定测试图案的基本蓄积设定相差两个或更多个等级的创新。当通过图像形成引擎形成的图像的浓度在减小的方向上改变时,可通过缩短蓄积时间来处理它。另一方面,当通过图像形成引擎形成的图像的浓度在增加的方向上改变时,可通过事先增加测试图案尺寸来处理它。注意,事先可确定长的尺寸作为所有的多个测试图案的尺寸,但在这种情况下测试图的总长度将明显增加。并且,由于图像形成引擎的状态的变化,因此在多个测试图案中包含易于从缺省的蓄积设定变为下一个蓄积设定的测试图案。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仅对于蓄积设定可能转移的测试图案,基本蓄积设定被事先设定为更长的蓄积设定。对于不可能从缺省的蓄积设定变为下一个蓄积设定的测试图案,在工厂装运时确定的适当的蓄积设定被照原样设定为基本蓄积设定。因此,更容易抑制多个测试图案的总长度的增加。注意,对于可能由此从缺省的蓄积设定变为下一个蓄积设定的测试图案,通过由此将比缺省的蓄积设定高一个等级的蓄积设定设定为基本蓄积设定,能够抑制蓄积设定中的两个等级或更多的偏移(shift)。
图13示出通过额外考虑这些条件所确定的基本蓄积设定的示例。根据图13,用于测试图案的参数的数量如下:
蓄积设定1、16次的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图案类型A):23个测试图案
蓄积设定2、16次的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图案类型B):38个测试图案
蓄积设定3、16次的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图案类型C):20个测试图案
图4和图13的比较示出图案类型A中的图案数量从34减小到23。在图4所示的图案类型A测试图案中包含可能从蓄积设定1变为蓄积设定2的11个测试图案(测试图案编号9等)。鉴于此,用于11个测试图案的基本蓄积设定被设定为蓄积设定2,该蓄积设定2比其原本高一个等级。类似地,图4所示的图案类型B测试图案中的基本蓄积设定中的两个变为蓄积设定3。通过以这种方式确定基本蓄积设定,即使图像形成引擎的图像浓度增加,用于主扫描的蓄积设定也被调整为更适当的蓄积设定,并且测试图案可被扫描。
下面将描述图案类型的尺寸。如图12所示,在实施例2中,使用测试图案的前缘区域(首先由颜色传感器200扫描的区域)执行预先扫描。在预先扫描中使用的区域的长度为5.25mm。注意,为了确定预先扫描的结果并确定主扫描的蓄积时间,需要一定程度的工作时间。在工作时间中也继续传送测试图。鉴于此,将与工作时间对应的余裕相加到5.25mm,并且用于预先扫描的总区域最终为8mm。具体地,用于每个图案类型的尺寸(传送方向上的长度)如下:
图案类型A:20mm
图案类型B:32mm
图案类型C:54mm
因此,81个测试图案的总长度如下:
实施例2中的图案所需要的区域的总长度
=20*23+32*38+54*20
=2756(mm)
为了描述本实施例的效果,将使用比较示例。在比较示例中,基于最长的蓄积时间创建所有的测试图案。每个测试图案的长度为54mm:
比较示例中的图案所需要的区域的总长度
=54*81
=4374(mm)
因此,在实施例2中,与比较示例相比,测试图案的尺寸可减少35%。因此,消耗的调色剂量也可减少。如果片材为A3尺寸,那么在实施例2中8张A3片材是足够的,但在比较例中需要12张A3片材。因此,在实施例2中,还可减少记录材料的张数。如果可减少片材的数量,那么也可减少对于测试图的打印时间。注意,在实施例2中,如实施例1的修改示例所述,也可利用多个颜色传感器200。作为示例,将描述在A3片材上形成测试图案并使用四个颜色传感器200的示例。
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2中可使用两张A3片材P1和P2形成测试图。如实施例1所述,可使用图14中的空白区域。在比较示例中,如图15所示,需要3张A3片材P1、P2和P3。因此,即使利用多个颜色传感器200,也可以说,与比较示例2相比,实施例2使得能够减少片材的数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颜色传感器200在测试图案上执行预先扫描,并且使用根据预先扫描的结果而调整的调整蓄积时间来在测试图案上执行主扫描。通过以这种方式执行预先扫描并调整用于主扫描的蓄积设定,可根据图像形成引擎的状态的变化精确地执行测试图案测量。注意,测试图案产生单元143可通过进一步将执行预先扫描所需要的长度相加到在实施例1中描述的尺寸来确定测试图案的长度并产生用于测试图案的图像信号。测试图案的长度可事先在工厂装运时确定。
由于图像形成引擎的状态的变化,在多个测试图案中也包含易于从缺省的蓄积设定变为下一个蓄积设定的测试图案。鉴于此,用于多个测试图案中的几个的蓄积时间可以是已被相加了时间量的蓄积时间,该时间量是在要通过图像形成手段形成的图像的浓度将增加到比预定的浓度高的值的假设下确定的。在工厂装运时能够设想通过图像形成手段形成的图像的浓度相对于预定的浓度在增加的方向上改变的程度。换句话说,也可在工厂装运时事先获得伴随浓度的变化的蓄积时间的扩展量。可替代地,打印机控制器CPU313或引擎状态检查单元1102可确定浓度增加到比预定的浓度高的值的程度,将结果转换成扩展时间量,并且将其相加到基本蓄积时间。设想图像形成引擎的图像浓度将增加的条件下以这种方式设定基本蓄积时间,能够在将测试图案尺寸的增加保持在最小的同时精确地执行测试图案测量。
根据参照图11给出的描述,如果通过预先扫描确定的调整蓄积时间X小于基本蓄积时间Y,那么使用调整蓄积设定X来执行主扫描。此外,如果调整蓄积设定X与基本蓄积设定Y相同或者超过基本蓄积设定Y,那么使用基本蓄积设定Y执行主扫描。由此,能够在防止饱和的同时抑制相邻的测试图案的扫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在次序上较迟地测量的测试图案的尺寸增加到在次序上较早地测量的测试图案的尺寸,来减小片材传送速度的变化的影响。例如,在多个测试图案中,将考虑颜色传感器200中其蓄积时间被设定为彼此相等的第一测试图案和第二测试图案。在这种情况下,测试图案产生单元143产生对于多个测试图案的图像信号,使得在传送方向上向后(rearward)布置的第一测试图案的长度比在传送方向上向前(frontward)布置的第二测试图案的长度长。
图案尺寸的颜色测量区域和颜色测量余裕
测试图的传送速度有时由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机械差异和环境变化而改变。并且,当测试图案固定在片材上时,片材自身有时也增加长度。这些因素导致颜色测量的区域的变化。例如,如果在250mm/s的传送速度处没有出现片材的长度的增加,那么能够精确地测量在实施例1中描述的测试图案的颜色。另一方面,如果传送速度改变或者片材的长度增加,那么颜色测量区域和颜色测量位置改变。作为结果,目标测试图案以外的测试图案被测量,并且难以精确地计算颜色和浓度。在实施例3中,考虑传送速度等的变化等,并且将余裕相加到测试图案尺寸。注意,在不考虑变化的情况下的测试图案的尺寸为如图7所示。
作为将余裕相加到测试图案的尺寸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进行以下创新。也就是说,即使利用应用相同的蓄积设定的多个测试图案,在片材的传送方向上更向后布置的测试图案的余裕也增加。这是由于传送速度改变且片材增加长度时与它们不这样时之间的图像位置失准在更接近片材的后缘时增加。换句话说,随着到片材的后缘的距离减小,从片材的前缘位置到测试图案的中心位置的失准量增加。
图16示出在实施例3中使用的测试图P1和P2。图16示出通过图案类型A-1、A-2、B-1、B-2和C分类的测试图案。图17示出用于图案类型A-1、A-2、B-1、B-2和C的参数。图17中的颜色测量区域尺寸是基于蓄积时间、平均化处理执行计数和传送速度确定的测试图案尺寸(传送方向上的长度)。图案尺寸是通过将余裕相加到颜色测量区域尺寸所获得的尺寸。
对于图案类型A-1和A-2二者设定相同的蓄积设定1,但是图案类型A-2的测试图案在传送方向上比图案类型A-1的测试图案更后向地布置。因此,附加到图案类型A-2的测试图案的余裕比相加到图案类型A-1的测试图案的余裕大。类似地,对于图案类型B-1和B-2设定相同的蓄积设定2,但是图案类型B-2的测试图案比图案类型B-1的测试图案更后向地布置。因此,相加到图案类型B-2的测试图案的余裕比附加到图案类型B-1的测试图案的余裕大。
如上所述,图16所示的空白区域可用于增加测试图案的数量,用于测量空白页区域的颜色(底色)等。在实施例3中,归类为图案类型C的所有测试图案的尺寸为相同的尺寸,但是,与图案类型A和B类似,可增加更接近后缘的测试图案的尺寸。
如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0形成多个测试图案,使得第一测量图像(A-2、B-2)的长度比第二测量图像(A-1、B-1)的长度大。这里,第一测量图像(A-2、B-2)和第二测量图像(A-1、B-1)是颜色传感器200中其蓄积时间相等的多个测试图案。并且,在传送方向上相对向后地布置第一测量图像(A-2、B-2),在传送方向上相对向前地布置第二测量图像(A-1、B-1)。测试图案产生单元143还产生用于这些类型的测试图案的图像信号。以这种方式,通过将在次序上较迟地测量的测试图案的尺寸增加到比在次序上较早地测量的测试图案的尺寸大的尺寸,能够减少片材传送速度的变化的影响。实施例3的其它效果与实施例1和2中的描述相同。
尽管已参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

Claims (1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在片材上形成多个测量图像来创建包含多个测量图像的测试图;
传送单元,其被配置为传送测试图;以及
测量单元,其被配置为测量在通过传送单元传送的测试图上形成的所述多个测量图像,
其中,所述测量单元包括光接收元件,该光接收元件用于对于针对各测量图像定义的反射光的蓄积时间来接收来自所述多个测量图像的反射光,并且,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形成在测试图的传送方向上其长度与各测量图像的所定义的蓄积时间相对应的测量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存储单元,其被配置为存储各测量图像的所定义的蓄积时间;
确定单元,其被配置为获得测试图的传送速度并基于对于测量图像所存储的蓄积时间和测试图的传送速度来确定测量图像中的每一个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测量图像的蓄积时间、测试图的传送速度、以及另外还有测量图像要被采样的次数来确定测量图像中的每一个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测量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测量图像上执行预先扫描,并且,根据预先扫描的结果使用相对于测量图像中的每一个的存储的蓄积时间所调整的调整蓄积时间来在测量图像上执行主扫描,并且,
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将用于执行预先扫描的长度相加到基于测量图像的存储的蓄积时间和测试图的传送速度所确定的测量图像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来确定测量图像中的每一个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测量图像之中的一个或多个测量图像的所定义的蓄积时间各包含对于通过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形成的图像的浓度增加超过预定的浓度的情况而确定的附加时间量。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测量图像的所定义的蓄积时间是从多个等级的蓄积时间中选择的。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形成所述多个测量图像,使得在对于所述光接收元件的蓄积时间被定义为相等的多个测量图像之中,相对于所述传送方向而向后定位的第一测量图像的长度大于相对于所述传送方向而向前定位的第二测量图像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4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所述多个测量图像中的每一个的蓄积时间是根据用于形成所述测量图像的多种色材的使用量所确定的基本蓄积时间,并且,
所述测量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如果通过预先扫描确定的调整蓄积时间小于所述基本蓄积时间,那么通过使用所述调整蓄积时间来执行主扫描,并且,如果所述调整蓄积时间与基本蓄积时间相同或者超过基本蓄积时间,那么通过使用所述基本蓄积时间来执行主扫描。
9.一种用于校准图像形成装置的测试图,该测试图包括:
在片材上形成的多个测量图像,
其中,所述测量图像被布置,使得在测试图的传送方向上的测量图像的长度与对于所述各测量图像定义的蓄积时间成比例,并且其中,所定义的蓄积时间是用于蓄积来自测试图的所述多个测量图像的反射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光接收元件的蓄积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测试图,
其中,所述测量图像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是基于对于所述测量图像所定义的蓄积时间和所述测试图的传送速度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测试图,
其中,所述测量图像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是另外还基于测量图像要被采样的次数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测试图,其中,
所述测量图像中的每一个的长度是进一步包含相加了在主扫描之前要执行的预先扫描的长度的长度,其中,所述主扫描通过使用根据预先扫描的结果所调整的蓄积时间来执行。
13.根据权利要求9的测试图,
其中,所述多个测量图像之中的测量图像的浓度相对于预定的浓度在所述传送方向上增加,由此,所述多个测量图像之中的测量图像的蓄积时间是包含与所述传送方向上的增加浓度相对应的附加时间量的蓄积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9的测试图,
其中,所述多个测量图像的蓄积时间是从多个等级的蓄积时间中选择的。
15.根据权利要求9的测试图,
其中,相对于所述传送方向而向后定位的所述多个测量图像的第一测量图像的长度大于相对于所述传送方向而向前定位的所述多个测量图像中的第二测量图像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一测量图像和所述第二测量图像的蓄积时间被定义为相等。
CN201410057372.8A 2013-02-20 2014-02-20 图像形成装置和测试图 Active CN1040076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1427 2013-02-20
JP2013031427A JP6116281B2 (ja) 2013-02-20 2013-02-20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7633A true CN104007633A (zh) 2014-08-27
CN104007633B CN104007633B (zh) 2017-09-12

Family

ID=50151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7372.8A Active CN104007633B (zh) 2013-02-20 2014-02-20 图像形成装置和测试图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54133B2 (zh)
EP (1) EP2811730B1 (zh)
JP (1) JP6116281B2 (zh)
CN (1) CN10400763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4526A (zh) * 2018-12-31 2019-04-16 珠海智汇网络设备有限公司 取纸光传感器的校准方法、打印机使用方法及热敏打印机
CN110525065A (zh) * 2019-08-31 2019-12-03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打印机稳定性测试方法、存储介质、设备及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2935B2 (ja) * 2013-02-14 2017-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70196A (ja) * 2013-03-05 2014-09-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9308754B1 (en) * 2014-09-12 2016-04-12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7039278A (ja) * 2015-08-20 2017-02-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986106B2 (en) * 2015-09-17 2018-05-29 Fuji Xerox Co., Ltd. Color patch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6559601B (zh) * 2015-09-29 2019-03-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校准系统、校准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KR20190031706A (ko) * 2017-09-18 2019-03-27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유한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방법
JP6952583B2 (ja) * 2017-11-14 2021-10-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616447B1 (en) * 2019-01-14 2020-04-07 Xerox Corporation Scanner approximation of an in-line spectrophotometer (ILS) in duplex systems
JP2021047329A (ja) * 2019-09-19 2021-03-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JP2023081715A (ja) * 2021-12-01 2023-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2872A (ja) * 1992-10-30 1994-05-31 Nikon Corp 画像読取方法
JPH10322555A (ja) * 1997-05-20 1998-12-0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92195A (ja) * 1999-09-20 2001-04-06 Fuji Xerox Co Ltd 光量制御装置、画像位置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58546A (ja) * 2001-02-27 2002-09-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225307A1 (en) * 2007-03-14 2008-09-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US20120008154A1 (en) * 2010-07-12 2012-01-12 Yasuhiro Ab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45931A (ja) * 2003-02-12 2004-09-02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の測色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144861A (ja) * 2003-11-14 2005-06-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プリンタ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プリンタ及び記録材料
JP4195407B2 (ja) 2004-03-22 2008-12-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の調整方法
JP2005274771A (ja) * 2004-03-23 2005-10-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7274438A (ja) 2006-03-31 2007-10-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952774B2 (en) * 2006-08-21 2011-05-31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2009004865A (ja) 2007-06-19 2009-01-08 Canon Inc プロファイル作成方法及びプロファイル作成装置
US7813659B2 (en) 2007-12-14 2010-10-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5271052B2 (ja) * 2007-12-14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537194B2 (ja) * 2010-03-05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07610A (ja) * 2011-06-23 2013-01-10 Canon Inc 測色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2872A (ja) * 1992-10-30 1994-05-31 Nikon Corp 画像読取方法
JPH10322555A (ja) * 1997-05-20 1998-12-0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92195A (ja) * 1999-09-20 2001-04-06 Fuji Xerox Co Ltd 光量制御装置、画像位置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58546A (ja) * 2001-02-27 2002-09-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225307A1 (en) * 2007-03-14 2008-09-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US20120008154A1 (en) * 2010-07-12 2012-01-12 Yasuhiro Ab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4526A (zh) * 2018-12-31 2019-04-16 珠海智汇网络设备有限公司 取纸光传感器的校准方法、打印机使用方法及热敏打印机
CN110525065A (zh) * 2019-08-31 2019-12-03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打印机稳定性测试方法、存储介质、设备及打印机
CN110525065B (zh) * 2019-08-31 2021-04-27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打印机稳定性测试方法、存储介质、设备及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11730A2 (en) 2014-12-10
CN104007633B (zh) 2017-09-12
EP2811730B1 (en) 2019-11-27
JP6116281B2 (ja) 2017-04-19
US9854133B2 (en) 2017-12-26
EP2811730A3 (en) 2015-03-11
JP2014160206A (ja) 2014-09-04
US20140233049A1 (en) 2014-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7633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测试图
US8797589B2 (en) Color management and calibration using a scanner or camera
US7633647B2 (en) Method for spatial color calibration using hybrid sensing systems
JP4933377B2 (ja) 分解色の位置合わせ不良の空間変動を高分解能で特性化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903146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91775B2 (ja) 測定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61113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767874B1 (en)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color of measurement image
JP2012142920A (ja) 色処理装置、色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395911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颜色变换控制方法
JP20170392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44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110032553A1 (en) Color material amount determination table forming method and color material amount measurement apparatus
US10078012B2 (en) Measurement apparatus with adjustment for spectral shift
JP20062293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48402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609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403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427422B2 (en)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72642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50444B2 (ja) 測定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511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セ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