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7543A - 变焦镜头 - Google Patents
变焦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07543A CN104007543A CN201310147676.9A CN201310147676A CN104007543A CN 104007543 A CN104007543 A CN 104007543A CN 201310147676 A CN201310147676 A CN 201310147676A CN 104007543 A CN104007543 A CN 1040075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lens group
- zoom
- refractive power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700608 Sagit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more than five groups
- G02B15/146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more than five groups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第四透镜群、第五透镜群以及第六透镜群。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此变焦镜头满足条件:|fw/f6|<0.15,其中,fw为变焦镜头于广角端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群的有效焦距。此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程时,第一透镜群与第二透镜群间距增加,第二透镜群与第三透镜群间距减少,第三透镜群与第四透镜群间距先增加然后再减少,第六透镜群固定不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镜头,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变焦镜头。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技术中,例如日本专利JP2005-345714所揭露的变焦镜头采用6个透镜群架构,从物侧至像侧每一透镜群分别具有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当移动第二透镜群、第四透镜群、第五透镜群时即可达到改变变焦镜头焦距。另一个日本专利JP2008-304708所揭露的变焦镜头采用5个透镜群架构,从物侧至像侧每一透镜群分别具有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又另一个日本专利JP2011-232543所揭露的变焦镜头采用5个透镜群架构,从物侧至像侧每一透镜群分别具有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当至少移动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时即可达到改变变焦镜头焦距。上述三个已知技术所揭露的变焦镜头的变焦倍率皆小于16倍。
然而人们对变焦镜头的变焦倍率要求愈来愈高,16倍的变焦倍率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果采用上述三种已知技术,是无法设计出变焦倍率达到24倍左右且兼顾到小型化与良好光学性能的变焦镜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变焦镜头的16倍的变焦倍率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缺陷,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其变焦倍率大约为24倍,但是仍兼顾小型化与良好光学性能。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第四透镜群、第五透镜群以及第六透镜群。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此变焦镜头满足条件:|fw/f6|<0.15,其中,fw为变焦镜头于广角端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群的有效焦距。
其中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程时,第一透镜群与第二透镜群间距增加,第二透镜群与第三透镜群间距减少,第三透镜群与第四透镜群间距先增加然后再减少,第六透镜群固定不动。
其中第三透镜群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及第九透镜,第八透镜与第九透镜黏合,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八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九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其中第七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Nd7为第七透镜的折射率,Vd7为第七透镜的阿贝系数。
其中第八透镜及第九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Vd8为第八透镜的阿贝系数,Vd9为第九透镜的阿贝系数。
其中第四透镜群包括第十透镜,第十透镜具负屈光力且包括凹面,此凹面朝向像侧。
其中第五透镜群包括第十一透镜,第六透镜群包括第十二透镜,第十一透镜及第十二透镜由塑料材质制成。
本发明的变焦镜头可更包括光圈,设置于第二透镜群与第三透镜群之间。
其中光圈与第三透镜群的间距固定不变。
本发明的变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第四透镜群、第五透镜群以及第六透镜群。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此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程时,第一透镜群与第二透镜群间距增加,第二透镜群与第三透镜群间距减少,第三透镜群与第四透镜群间距先增加然后再减少,第六透镜群固定不动。
实施本发明的变焦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变焦倍率大约为24倍,但是仍兼顾小型化与良好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一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2A是图1的变焦镜头的纵向像差图。
图2B是图1的变焦镜头的场曲图。
图2C是图1的变焦镜头的畸变图。
图2D是图1的变焦镜头的横向光扇图。
图2E是图1的变焦镜头的横向光扇图。
图2F是图1的变焦镜头的横向光扇图。
图2G是图1的变焦镜头的横向色差图。
图3A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中间端时的纵向像差图。
图3B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中间端时的场曲图。
图3C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中间端时的畸变图。
图3D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中间端时的横向光扇图。
图3E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中间端时的横向光扇图。
图3F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中间端时的横向光扇图。
图3G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中间端时的横向色差图。
图4A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程时的纵向像差图。
图4B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程时的场曲图。
图4C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程时的畸变图。
图4D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程时的横向光扇图。
图4E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程时的横向光扇图。
图4F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程时的横向光扇图。
图4G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程时的横向色差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二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三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一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透镜配置示意图。变焦镜头1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G11、第二透镜群G12、光圈ST1、第三透镜群G13、第四透镜群G14、第五透镜群G15、第六透镜群G16以及滤光片OF1。变焦镜头1由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程时,第一透镜群G11与第二透镜群G12的间距D156变大,第二透镜群G12与第三透镜群G13的间距D11113变小,第三透镜群G13与第四透镜群G14的间距D11718先变大然后再变小,第六透镜群G16则固定不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G11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群G12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群G13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群G14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群G15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群G16具有负屈光力。
第一透镜群G11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1、第二透镜L12及第三透镜L13。第一透镜L11的像侧面S12与第二透镜L12的物侧面S12两者黏合。
第二透镜群G12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四透镜L14、第五透镜L15及第六透镜L16。
第三透镜群G13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七透镜L17、第八透镜L18及第九透镜L19。第七透镜L17具有正屈光力,第八透镜L18具有负屈光力,第九透镜L19具有正屈光力。第八透镜L18的像侧面S116与第九透镜L19的物侧面S116两者黏合。
第四透镜群G14包括第十透镜L110,第十透镜L110具有负屈光力是由塑料材质制成,其像侧面S119为凹面。
第五透镜群G15包括第十一透镜L111,第十一透镜L111是由塑料材质制成。
第六透镜群G16包括第十二透镜L112,第十二透镜L112是由塑料材质制成。
光圈ST1与第三透镜群G13的间距D11213固定不变。滤光片OF1是由平板玻璃制成,其物侧面S124与像侧面S125皆为平面。
另外,为使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变焦镜头1需满足底下四条件:
|f1w/f16|<0.15 (1)
Nd17<1.565 (2)
40<Vd17<65 (3)
Vd19-Vd18>35 (4)
其中,f1w为变焦镜头1于广角端的有效焦距,f16为第六透镜群G16的有效焦距,Nd17为第七透镜L17的折射率,Vd17为第七透镜L17的阿贝系数,Vd18为第八透镜L18的阿贝系数,Vd19为第九透镜L19的阿贝系数。
利用上述透镜与光圈ST1的设计,使得变焦镜头1在高变焦倍率下,仍然兼顾到小型化与良好的光学性能,且其在广角端时具有较大的视角。
表一为变焦镜头1分别处于广角端、中间端(未图示)以及望远程(未图示)时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一数据显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广角端时的有效焦距等于4.43mm、光圈值等于3.37、镜头总长等于63.35mm、视角约83.68度,处于中间端时的有效焦距等于21.49mm、光圈值等于5.31、镜头总长等于67.36mm、视角约20.10度,处于望远程时的有效焦距等于104.27mm、光圈值等于6.28、镜头总长等于84.89mm、视角约4.26度,变焦镜头1的变焦倍率大约为23.54倍。
表一
表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其中:
c:曲率;
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
k:圆锥系数;
A~C:非球面系数。
表二为表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C为非球面系数。
表二
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于广角端的有效焦距f1w=4.43mm、第六透镜群G16的有效焦距f16=-231.82mm、第七透镜L17的折射率Nd17=1.56455,第七透镜L17的阿贝系数Vd17=60.8、第八透镜L18的阿贝系数Vd18=40.8、第九透镜L19的阿贝系数Vd19=95.0,由上述数据可得到|f1w/f16|=0.0191、Vd19-Vd18=54.2,皆能满足上述条件(1)至条件(4)的要求。
另外,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广角端、中间端以及望远程时其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2A至图2G、图3A至图3G以及图4A至图4G看出。图2A、图3A以及图4A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广角端、中间端以及望远程时的纵向像差(Longitudinal Aberration)图。图2B、图3B以及图4B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广角端、中间端以及望远程时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图2C、图3C以及图4C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广角端、中间端以及望远程时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2D至图2F、图3D至图3F以及图4D至图4F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广角端、中间端以及望远程时的横向光扇(Transverse Ray Fan)图。图2G、图3G以及图4G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广角端、中间端以及望远程时的横向色差(Lateral Color)图。
由图2A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广角端时,对波长等于0.588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纵向像差值介于-0.1㎜至0.0㎜之间。由图2B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广角端时,对波长等于0.588μm的光线,所产生的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场曲介于-0.015㎜至0.0㎜之间。由图2C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广角端时,对波长等于0.588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小于正负9%。由图2D、2E、2F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广角端时,对波长等于0.588μm的光线于不同影像高度所产生的横向像差值小于正负20μm。由图2G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广角端时,对波长范围介于0.436μm至0.656μm的光线于不同视场高度所产生的横向色差值介于0μm至5μm之间。显见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广角端时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横向像差以及横向色差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由图3A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中间端时,对波长等于0.588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纵向像差值介于-0.05㎜至0.0㎜之间。由图3B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中间端时,对波长等于0.588μm的光线,所产生的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场曲介于-0.04㎜至0.0㎜之间。由图3C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中间端时,对波长等于0.588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小于正负1%。由图3D、3E、3F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中间端时,对波长等于0.588μm的光线于不同影像高度所产生的横向像差值小于正负15μm。由图3G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中间端时,对波长范围介于0.436μm至0.656μm的光线于不同视场高度所产生的横向色差值介于0μm至7μm之间。显见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中间端时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横向像差以及横向色差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由图4A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望远程时,对波长等于0.588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纵向像差值介于0.0㎜至0.1㎜之间。由图4B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望远程时,对波长等于0.588μm的光线,所产生的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场曲介于-0.035㎜至0.0㎜之间。由图4C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望远程时,对波长等于0.588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小于正负0.6%。由图4D、4E、4F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望远程时,对波长等于0.588μm的光线于不同影像高度所产生的横向像差值小于正负20μm。由图4G可看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望远程时,对波长范围介于0.436μm至0.656μm的光线于不同视场高度所产生的横向色差值介于-10μm至0μm之间。显见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处于望远程时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横向像差以及横向色差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5,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二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透镜配置示意图。变焦镜头2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G21、第二透镜群G22、光圈ST2、第三透镜群G23、第四透镜群G24、第五透镜群G25、第六透镜群G26以及滤光片OF2。变焦镜头2由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程时,第一透镜群G21与第二透镜群G22的间距D256变大,第二透镜群G22与第三透镜群G23的间距D21113变小,第三透镜群G23与第四透镜群G24的间距D21718先变大然后再变小,第六透镜群G26则固定不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G21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群G22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群G23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群G24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群G25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群G26具有正屈光力。
第一透镜群G21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21、第二透镜L22及第三透镜L23。第一透镜L21的像侧面S22与第二透镜L22的物侧面S22两者黏合。
第二透镜群G22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四透镜L24、第五透镜L25及第六透镜L26。
第三透镜群G23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七透镜L27、第八透镜L28及第九透镜L29。第七透镜L27具有正屈光力,第八透镜L28具有负屈光力,第九透镜L29具有正屈光力。第八透镜L28的像侧面S216与第九透镜L29的物侧面S216两者黏合。
第四透镜群G24包括第十透镜L210,第十透镜L210具有负屈光力是由塑料材质制成,其像侧面S219为凹面。
第五透镜群G25包括第十一透镜L211,第十一透镜L211是由塑料材质制成。
第六透镜群G26包括第十二透镜L212,第十二透镜L212是由塑料材质制成。
光圈ST2与第三透镜群G23的间距D21213固定不变。滤光片OF2是由平板玻璃制成,其物侧面S224与像侧面S225皆为平面。
另外,为使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2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变焦镜头2需满足底下四条件:
|f2w/f26|<0.15 (5)
Nd27<1.565 (6)
40<Vd27<65 (7)
Vd29-Vd28>35 (8)
其中,f2w为变焦镜头2于广角端的有效焦距,f26为第六透镜群G26的有效焦距,Nd27为第七透镜L27的折射率,Vd27为第七透镜L27的阿贝系数,Vd28为第八透镜L28的阿贝系数,Vd29为第九透镜L29的阿贝系数。
利用上述透镜与光圈ST2的设计,使得变焦镜头2在高变焦倍率下,仍然兼顾到小型化与良好的光学性能,且其在广角端时具有较大的视角。
表三为变焦镜头2分别处于广角端、中间端(未图示)以及望远程(未图示)时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三数据显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2处于广角端时的有效焦距等于4.43mm、光圈值等于3.65、镜头总长等于66.36mm、视角约83.56度,处于中间端时的有效焦距等于21.50mm、光圈值等于5.62、镜头总长等于67.99mm、视角约20.06度,处于望远程时的有效焦距等于104.30mm、光圈值等于6.15、镜头总长等于83.72mm、视角约4.22度,变焦镜头2的变焦倍率大约为23.55倍。
表三
表三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其中:
c:曲率;
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
k:圆锥系数;
A~B:非球面系数。
表四为表三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B为非球面系数。
表四
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2于广角端的有效焦距f2w=4.43mm、第六透镜群G26的有效焦距f26=1555.85mm、第七透镜L27的折射率Nd27=1.54814,第七透镜L27的阿贝系数Vd27=45.8、第八透镜L28的阿贝系数Vd28=32.3、第九透镜L29的阿贝系数Vd29=70.1,由上述数据可得到|f2w/f26|=0.0028、Vd29-Vd28=37.8,皆能满足上述条件(5)至条件(8)的要求。
另外,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2处于广角端、中间端以及望远程时其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其纵向像差、场曲、畸变、横向像差以及横向色差(上述图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例相似,因此省略其图例)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6,图6是依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三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透镜配置示意图。变焦镜头3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G31、第二透镜群G32、光圈ST3、第三透镜群G33、第四透镜群G34、第五透镜群G35、第六透镜群G36以及滤光片OF3。变焦镜头3由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程时,第一透镜群G31与第二透镜群G32的间距D367变大,第二透镜群G32与第三透镜群G33的间距D31214变小,第三透镜群G33与第四透镜群G34的间距D31819先变大然后再变小,第六透镜群G36则固定不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G31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群G32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群G33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群G34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群G35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群G36具有正屈光力。
第一透镜群G31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31、第二透镜L32及第三透镜L33。
第二透镜群G32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四透镜L34、第五透镜L35及第六透镜L36。
第三透镜群G33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七透镜L37、第八透镜L38及第九透镜L39。第七透镜L37具有正屈光力,第八透镜L38具有负屈光力,第九透镜L39具有正屈光力。第八透镜L38的像侧面S317与第九透镜L39的物侧面S317两者黏合。
第四透镜群G34包括第十透镜L310,第十透镜L310具有负屈光力,其像侧面S320为凹面。
第五透镜群G35包括第十一透镜L311,第十一透镜L311是由塑料材质制成。
第六透镜群G36包括第十二透镜L312,第十二透镜L312是由塑料材质制成。
光圈ST3与第三透镜群G33的间距D31314固定不变。滤光片OF3是由平板玻璃制成,其物侧面S325与像侧面S326皆为平面。
另外,为使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3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变焦镜头3需满足底下四条件:
|f3w/f36|<0.15 (9)
Nd37<1.565 (10)
40<Vd37<65 (11)
Vd39-Vd38>35 (12)
其中,f3w为变焦镜头3于广角端的有效焦距,f36为第六透镜群G36的有效焦距,Nd37为第七透镜L37的折射率,Vd37为第七透镜L37的阿贝系数,Vd38为第八透镜L38的阿贝系数,Vd39为第九透镜L39的阿贝系数。
利用上述透镜与光圈ST3的设计,使得变焦镜头3在高变焦倍率下,仍然兼顾到小型化与良好的光学性能,且其在广角端时具有较大的视角。
表五为变焦镜头3分别处于广角端、中间端(未图示)以及望远程(未图示)时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五数据显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3处于广角端时的有效焦距等于4.43mm、光圈值等于3.71、镜头总长等于64.38mm、视角约83.62度,处于中间端时的有效焦距等于21.49mm、光圈值等于5.59、镜头总长等于73.11mm、视角约19.96度,处于望远程时的有效焦距等于104.30mm、光圈值等于6.22、镜头总长等于85.32mm、视角约4.20度,变焦镜头3的变焦倍率大约为23.54倍。
表五
表五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其中:
c:曲率;
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
k:圆锥系数;
A~C:非球面系数。
表六为表五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C为非球面系数。
表六
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3于广角端的有效焦距f3w=4.43mm、第六透镜群G36的有效焦距f36=31.94mm、第七透镜L37的折射率Nd37=1.50756,第七透镜L37的阿贝系数Vd37=52.0、第八透镜L38的阿贝系数Vd38=35.0、第九透镜L39的阿贝系数Vd39=70.1,由上述数据可得到|f3w/f36|=0.1387、Vd39-Vd38=35.1,皆能满足上述条件(9)至条件(12)的要求。
另外,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3处于广角端、中间端以及望远程时其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其纵向像差、场曲、畸变、横向像差以及横向色差(上述图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例相似,因此省略其图例)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仍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第一透镜群,该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
第二透镜群,该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
第三透镜群,该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
第四透镜群,该第四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
第五透镜群,该第五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以及
第六透镜群;
其中该变焦镜头满足条件:|fw/f6|<0.15;
其中,fw为该变焦镜头于广角端的有效焦距,f6为该第六透镜群的有效焦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程时,该第一透镜群与该第二透镜群间距增加,该第二透镜群与该第三透镜群间距减少,该第三透镜群与该第四透镜群间距先增加然后再减少,该第六透镜群固定不动。
3.如申请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群沿着该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包括第七透镜、第八透镜以及第九透镜,该第八透镜与该第九透镜黏合,该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八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九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七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Nd7为该第七透镜的折射率,Vd7为该第七透镜的阿贝系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透镜以及该第九透镜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Vd8为该第八透镜的阿贝系数,Vd9为该第九透镜的阿贝系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群包括第十透镜,该第十透镜具负屈光力且包括凹面,该凹面朝向该像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群包括第十一透镜,该第十一透镜由塑料材质制成,其中该第六透镜群包括第十二透镜,该第十二透镜由塑料材质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光圈,设置于该第二透镜群与该第三透镜群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圈与该第三透镜群的间距固定不变。
10.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第一透镜群,该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
第二透镜群,该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
第三透镜群,该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
第四透镜群,该第四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
第五透镜群,该第五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以及
第六透镜群;
其中该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程时,该第一透镜群与该第二透镜群间距增加,该第二透镜群与该第三透镜群间距减少,该第三透镜群与该第四透镜群间距先增加然后再减少,该第六透镜群固定不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06640A TWI476442B (zh) | 2013-02-26 | 2013-02-26 | 變焦鏡頭 |
TW102106640 | 2013-02-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07543A true CN104007543A (zh) | 2014-08-27 |
CN104007543B CN104007543B (zh) | 2016-12-28 |
Family
ID=51368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47676.9A Active CN104007543B (zh) | 2013-02-26 | 2013-04-25 | 变焦镜头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57870B2 (zh) |
CN (1) | CN104007543B (zh) |
TW (1) | TWI476442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73258A (zh) * | 2018-07-17 | 2018-11-23 | 莆田学院 | 一种超广角、大孔径鱼眼镜头光学系统 |
CN109960022A (zh) * | 2017-12-25 | 2019-07-02 | 株式会社腾龙 |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TWI756044B (zh) * | 2021-02-02 | 2022-02-21 |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五十三) |
US11947092B2 (en) | 2021-02-02 | 2024-04-02 |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 Lens assembly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34851B (zh) * | 2013-06-13 | 2019-08-16 |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 双孔径变焦数字摄影机 |
JP6880544B2 (ja) * | 2015-09-30 | 2021-06-02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光学機器 |
JP6675252B2 (ja) * | 2016-04-06 | 2020-04-01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変倍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CN109863439B (zh) * | 2016-10-26 | 2022-03-01 | 株式会社尼康 | 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拍摄设备 |
CN108983400B (zh) * | 2017-06-01 | 2021-11-12 | 富晋精密工业(晋城)有限公司 | 超广角镜头 |
JP6562971B2 (ja) * | 2017-06-02 | 2019-08-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JP7277288B2 (ja) * | 2019-07-02 | 2023-05-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43354A (ja) * | 2001-05-14 | 2003-02-13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電子撮像装置 |
JP2006337647A (ja) * | 2005-06-01 | 2006-12-14 | Canon Inc | ズームレンズ |
CN102338928A (zh) * | 2010-07-20 | 2012-02-01 | 佳能株式会社 | 变焦透镜系统和包括变焦透镜系统的图像拾取装置 |
CN102736227A (zh) * | 2011-04-15 | 2012-10-17 | 佳能株式会社 | 变焦透镜和具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58791B (en) * | 1993-07-14 | 1995-10-01 | Canon Kk | Zoom lens |
DE10143385C2 (de) * | 2001-09-05 | 2003-07-17 | Zeiss Carl | Projektionsbelichtungsanlage |
JP2005215389A (ja) * | 2004-01-30 | 2005-08-11 | Canon Inc |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JP4315450B2 (ja) * | 2005-03-11 | 2009-08-1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系及び撮像装置 |
JP5294051B2 (ja) * | 2008-03-25 | 2013-09-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ズームレンズ、撮像装置 |
JP5168641B2 (ja) * | 2008-05-21 | 2013-03-21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変倍光学系、こ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及び変倍方法 |
JP5488000B2 (ja) * | 2009-02-02 | 2014-05-14 |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高変倍ズームレンズ系 |
JP5355474B2 (ja) * | 2010-03-31 | 2013-11-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光学機器 |
CN103477266B (zh) * | 2011-04-06 | 2016-12-28 | 株式会社尼康 | 变焦光学系统及具有其的拍摄装置 |
-
2013
- 2013-02-26 TW TW102106640A patent/TWI476442B/zh active
- 2013-04-25 CN CN201310147676.9A patent/CN104007543B/zh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2-12 US US14/178,416 patent/US905787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43354A (ja) * | 2001-05-14 | 2003-02-13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電子撮像装置 |
JP2006337647A (ja) * | 2005-06-01 | 2006-12-14 | Canon Inc | ズームレンズ |
CN102338928A (zh) * | 2010-07-20 | 2012-02-01 | 佳能株式会社 | 变焦透镜系统和包括变焦透镜系统的图像拾取装置 |
CN102736227A (zh) * | 2011-04-15 | 2012-10-17 | 佳能株式会社 | 变焦透镜和具有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60022A (zh) * | 2017-12-25 | 2019-07-02 | 株式会社腾龙 |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CN108873258A (zh) * | 2018-07-17 | 2018-11-23 | 莆田学院 | 一种超广角、大孔径鱼眼镜头光学系统 |
TWI756044B (zh) * | 2021-02-02 | 2022-02-21 |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五十三) |
US11947092B2 (en) | 2021-02-02 | 2024-04-02 |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 Lens assembl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476442B (zh) | 2015-03-11 |
CN104007543B (zh) | 2016-12-28 |
US9057870B2 (en) | 2015-06-16 |
TW201433821A (zh) | 2014-09-01 |
US20140240847A1 (en) | 2014-08-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07543A (zh) | 变焦镜头 | |
CN102043230B (zh) | 光学系统和具有该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 | |
CN100562773C (zh) | 变焦透镜系统及包含变焦透镜系统的摄像设备 | |
CN104678537A (zh) | 摄像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式装置 | |
JP5959938B2 (ja)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
JP6711361B2 (ja) | 撮像レンズ | |
CN104181683B (zh) | 变焦透镜以及包括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 | |
JP2014197131A (ja) | 撮像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
CN102346294A (zh) | 变焦镜头系统、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系统的方法 | |
JP2005084283A (ja)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CN104155744A (zh) | 变焦镜头 | |
CN102455493A (zh) | 变焦镜头 | |
CN104965298A (zh) | 一种体积小的广角变焦镜头 | |
CN203773139U (zh) | 成像透镜和包括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 | |
CN101377566A (zh) | 变焦镜头 | |
CN102081221B (zh) | 镜头系统和具有所述镜头系统的图像捕获装置 | |
CN205581388U (zh) | 一种小尺寸、高变焦倍数的光学变焦装置 | |
CN205067852U (zh) | 变焦镜头 | |
JPWO2013038610A1 (ja) | 変倍光学系および撮像装置 | |
CN105527701A (zh) | 大视场投影光刻物镜 | |
CN106990514A (zh) | 变焦透镜和包括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 |
CN106154523A (zh) | 变焦镜头 | |
KR20100125102A (ko) | 광각 렌즈 및 이를 구비한 결상 광학 장치 | |
CN106950683B (zh) | 长焦镜头 | |
CN217543516U (zh) | 变焦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