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5831B - 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05831B
CN104005831B CN201410208489.1A CN201410208489A CN104005831B CN 104005831 B CN104005831 B CN 104005831B CN 201410208489 A CN201410208489 A CN 201410208489A CN 104005831 B CN104005831 B CN 1040058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ant
water pump
engine
fluid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084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05831A (zh
Inventor
朱琼花
张元东
袁爽
沈源
由毅
吴成明
冯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0848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058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05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5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05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5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用于控制冷却液及机油的温度,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水泵、节温器及机油冷却器。水泵包括水泵壳体及转动部,水泵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冷却液入口、第二冷却液入口、第三冷却液入口、冷却液出口、机油入口及机油出口。节温器设置有旁通口,节温器设置于水泵壳体内;机油冷却器设置于水泵的壳体上,机油冷却器上设置有第四冷却液入口。其中,冷却液从第四冷却液入口流经节温器的旁通口流到冷却液的出口。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本发明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发动机冷却系统集成了机油冷却器、节温器及水泵,占用空间小,且机油冷却器中的冷却液通过节温器的旁通口流入水泵,冷却液的压差大,提高了冷却液的循环速度。

Description

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冷却系统用于使发动机处于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以使汽车的发动机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
通常,发动机冷却系统利用水泵将流经高温发动机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转而流向散热器,从而使冷却液中的热量通过散热器散发到空气中,以防止发动机过热,且在发动机冷启动后利用节温器控制冷却液只在发动机内部循环,而不经过散热器,以使发动机尽快升温,从而减少组件的磨损,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且利用机油冷却器冷却机油,以保持油温在正常工作范围之内,从而防止机油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变稀,影响润滑能力。
但是,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水泵、节温器及机油冷却器采用非集成设置,结构不紧凑,占用的空间较大,且机油冷却器中的压差小,冷却液的循环速度慢,使得油温不能保持在正常工作范围之内,从而造成润滑效果不加。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加快冷却液循环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所述流体温度控制装置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体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流体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冷却液及机油的温度,所述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水泵、节温器及机油冷却器。所述水泵包括水泵壳体及转动部,所述水泵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冷却液入口、第二冷却液入口、第三冷却液入口、冷却液出口、机油入口及机油出口。所述节温器设置有旁通口,所述节温器设置于所述水泵壳体内;所述机油冷却器设置于所述水泵的壳体上,所述机油冷却器上设置有第四冷却液入口。其中,所述冷却液从所述第四冷却液入口流经所述节温器的旁通口流到所述冷却液的出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包括散热器、暖风装置及流体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流体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冷却液及机油的温度,所述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水泵、节温器及机油冷却器。所述水泵包括水泵壳体及转动部,所述水泵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冷却液入口、第二冷却液入口、第三冷却液入口、冷却液出口、机油入口及机油出口。所述节温器设置有旁通口,所述节温器设置于所述水泵壳体内;所述机油冷却器设置于所述水泵的壳体上,所述机油冷却器上设置有第四冷却液入口。其中,所述冷却液从所述第四冷却液入口流经所述节温器的旁通口流到所述冷却液的出口。
本发明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发动机冷却系统集成了机油冷却器、节温器及水泵,占用空间小,且机油冷却器中的冷却液通过节温器的旁通口流入水泵,冷却液的压差大,提高了冷却液的循环速度。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这是因为其应当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还应当知道,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它们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图示的清楚起见,本发明的附图仅显示了与本发明的创作点相关的结构特征,而对于其他的结构特征则进行了省略。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流体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冷却液及机油的温度。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水泵1、节温器2及机油冷却器3。水泵1包括水泵壳体11及转动部12。水泵壳体上11设置有第一冷却液入口a1、第二冷却液入口a2、第三冷却液入口a3、冷却液出口a、机油入口b1及机油出口b2。节温器2设置有旁通口(图未示出),节温器2设置于水泵壳体11内。为了美观以及机构的紧凑,将机油冷却器3设置于水泵的壳体11上。其中,机油冷却器3上设置有第四冷却液入口a4,冷却液从第四冷却液入口a4流经节温器2的旁通口流到冷却液的出口a,增大了机油冷却器3中的压差,提高了冷却液的循环速度。
其中,转动部12包括叶轮121,水泵轴122及皮带轮123,皮带轮123带动水泵轴122及叶轮121转动,水泵1中的冷却液被叶轮121带动一起旋转,从而实现冷却液的循环。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水泵壳体11包括支撑部111及容纳部112。机油冷却器3及转动部12均与容纳部112接触,且分别位于容纳部112的两侧。支撑部111大致为一矩形体,即支撑部111由前端面、左侧面、右侧面、顶面,以及底面共同围成。其中,机油冷却器3及容纳部112均位于支撑部111的顶面,机油入口b1、机油出口b2、及冷却液出口a均设置在支撑部11的底面。第一冷却液入口a1、第二冷却液入口a2及第三冷却液入口a3均设置在容纳部112上。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机油冷却器3中设置有多条水道及多条油道。其中,多个水道与多条油道相互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机油冷却器3大致为一矩形体,第四冷却液入口a4设置在机油冷却器3的顶面,从第四冷却液入口a4流入的冷却液通过多条水道后,经通过节温器2的旁通口从冷却液出口a流出。而从机油入口b1流入的机油通过机油冷却器3中的多条油道从机油出口b2流出。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机油入口b1及机油出口b2均位于机油冷却器3的同一对角线上,而从第四冷却液入口a4位于机油冷却器3的另一对角线上,从而使机油冷却器3中的机油及冷却液的流向成对流方式,也就是说,机油冷却器3中的机油与冷却液的流向相反,从而使得机油的冷却效果较好。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冷却液出口a为圆形导通孔,有利于提高水泵壳体11与发动机缸体的密封效果。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节温器2还包括主阀(图中未示出)及副阀(图中未示出),节温器2根据冷却液的温度控制主阀及副阀的工作状态,当主阀开启时,冷却液从第三冷却液入口a3流到冷却液出口a,从而实现大循环。当副阀开启时,冷却液从第一冷却液入口a1流到冷却液出口a,从而实现小循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包括散热器(图中未示出)、暖风装置(图中未示出)及流体温度控制装置。流体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冷却液及机油的温度。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水泵1、节温器2及机油冷却器3。水泵1包括水泵壳体11及转动部12。水泵壳体上11设置有第一冷却液入口a1、第二冷却液入口a2、第三冷却液入口a3、冷却液出口a、机油入口b1及机油出口b2。节温器2设置有旁通口(图未示出),节温器2设置于水泵壳体11内。为了美观以及机构的紧凑,将机油冷却器3设置于水泵的壳体11上,其中,机油冷却器3上设置有第四冷却液入口a4,冷却液从第四冷却液入口a4流经节温器2的旁通口流到冷却液的出口a,从而增大机油冷却器3中的压差,提高冷却液的循环速度。
其中,流经暖风装置的冷却液通过第二冷却液入口a2流入水泵1。流经散热器的冷却液通过第三冷却液入口a3流入水泵1。
综上,应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发动机冷却系统集成了机油冷却器3、节温器2及水泵1,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且机油冷却器3中的冷却液通过节温器2的旁通口流入水泵,冷却液的压差大,提高了冷却液的循环速度。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冷却液及机油的温度,所述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包括:
水泵,所述水泵包括水泵壳体及转动部,所述水泵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冷却液入口、第二冷却液入口、第三冷却液入口、冷却液出口、机油入口及机油出口;
节温器,所述节温器设置有旁通口,所述节温器设置于所述水泵壳体内;
机油冷却器,位于所述水泵的壳体上,所述机油冷却器上设置有第四冷却液入口;
其中,所述冷却液从所述第四冷却液入口流经所述节温器的旁通口流到所述冷却液的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壳体包括有支撑部及容纳部,其中所述机油冷却器及所述容纳部均位于所述支撑部的顶面,所述机油冷却器及所述转动部分别位于所述容纳部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入口、所述机油出口、及所述冷却液出口均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底面,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第二冷却液入口及第三冷却液入口均设置在所述容纳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器中的机油及冷却液的流向成对流方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出口为圆形导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还包括主阀及副阀,所述节温器根据所述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所述主阀及副阀的工作状态,当所述主阀开启时,冷却液从第三冷却液入口流到冷却液出口,当所述副阀开启时,冷却液从第一冷却液入口流到冷却液出口。
7.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包括散热器及暖风装置,用于控制发动机的温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温度控制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流经发动机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流入所述水泵。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流经所述暖风装置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二冷却液入口流入所述水泵。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流经所述散热器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三冷却液入口流入所述水泵。
CN201410208489.1A 2014-05-16 2014-05-16 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Active CN1040058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08489.1A CN104005831B (zh) 2014-05-16 2014-05-16 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08489.1A CN104005831B (zh) 2014-05-16 2014-05-16 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5831A CN104005831A (zh) 2014-08-27
CN104005831B true CN104005831B (zh) 2017-09-26

Family

ID=51366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08489.1A Active CN104005831B (zh) 2014-05-16 2014-05-16 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058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20568B1 (ko) * 2016-05-04 2017-03-29 엔브이에이치코리아(주) 통합 유량 제어밸브
CN110260592A (zh) * 2019-06-21 2019-09-20 江苏永盛传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型可移动便捷冷却器
CN110259564A (zh) * 2019-07-24 2019-09-20 郑州飞龙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集成式冷却水泵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9035A (ja) * 1995-09-08 1997-03-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エンジン駆動式空気調和機
JP2000303840A (ja) * 1999-04-20 2000-10-31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冷却制御装置
CN201627631U (zh) * 2009-12-31 2010-11-1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1723297U (zh) * 2009-12-31 2011-01-2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2811036U (zh) * 2012-08-21 2013-03-20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发动机及其冷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9035A (ja) * 1995-09-08 1997-03-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エンジン駆動式空気調和機
JP2000303840A (ja) * 1999-04-20 2000-10-31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冷却制御装置
CN201627631U (zh) * 2009-12-31 2010-11-1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1723297U (zh) * 2009-12-31 2011-01-2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2811036U (zh) * 2012-08-21 2013-03-20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发动机及其冷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5831A (zh)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3798B (zh) 冷却系统和方法
CN102812219B (zh)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JP6346426B2 (ja) Egrガス及びエンジンオイル冷却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041450A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用電動ポン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却装置
CN104005831B (zh) 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及使用其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8278172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206017679U (zh) 一种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
JP2011173543A (ja) 電池冷却/加温装置
CN107035501A (zh) 一种带温控的自适应散热系统
CN103867285B (zh) 缓速器冷却系统
CN106051136A (zh) 变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结构
JP2013199853A (ja) 冷却装置
CN109578126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高低温双循环冷却系统
JP2006125274A (ja) 車両搭載パワーユニットの冷却装置
CN104196990B (zh) 一种油冷却系统
CN107956571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6914133U (zh) 车辆的散热系统和混合动力车辆
CN106015188B (zh) 一种液压油自动散热控制系统
CN104806742B (zh) 带冷却系统的变速器及车辆冷却系统和使用该系统的车辆
CN205331129U (zh) 一种采用重力式集中散热结构的液压系统
CN203822444U (zh) 缓速器冷却系统
CN103867617B (zh) 用于配置液力缓速器的商用车调温器
CN209925077U (zh) 一种自冷却式发动机用冷却水泵
JP2016056760A (ja)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2018021461A (ja) 冷却システム及び冷却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