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8332A - 钢船或者轻合金船 - Google Patents

钢船或者轻合金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8332A
CN103998332A CN201280063333.8A CN201280063333A CN103998332A CN 103998332 A CN103998332 A CN 103998332A CN 201280063333 A CN201280063333 A CN 201280063333A CN 103998332 A CN103998332 A CN 103998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ship
plate parts
plate
h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33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8332B (zh
Inventor
岩崎正城
萱岛孝一
大庭直树
藤原行久
高野浩太朗
铃木宏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Engineering and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Engineering and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Engineering and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Engineering and Shipbuild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98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8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8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83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00Hu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nent parts
    • B63B3/14Hull parts
    • B63B3/16Shells
    • B63B3/18Shell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formed predominantly of parts that may be developed into plane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00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 B63B1/02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deriving lift mainly from water displacement
    • B63B1/04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deriving lift mainly from water displacement with single hull
    • B63B1/06Shape of fore part
    • B63B1/063Bulbous b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1/00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 B63B1/02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deriving lift mainly from water displacement
    • B63B1/04Hydrodynamic or hydrostatic features of hulls or of hydrofoils deriving lift mainly from water displacement with single hull
    • B63B1/08Shape of aft pa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00Hu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component parts
    • B63B3/14Hull parts
    • B63B3/16Sh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3/00Building or assembling vessels or marine structures, e.g. hulls or offshore platfor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70/00Maritime or waterways transport
    • Y02T70/10Measures concerning design or construction of watercraft hulls

Abstract

通过带状板部件(21~27、31~35、41~50)形成占主船体的外板表面积的90%以上且100%以下的外板,所述带状板部件(21~27、31~35、41~50)仅具有能够通过二维弯曲加工形成的面和平面中的任一个面或者两个面且沿船体长度方向延伸。而且,通过所述带状板部件形成占比满载吃水线靠下的外板表面的90%以上且100%以下的外板。由此,避免钢船或者轻合金船的推进性能的下降,同时显著减少在钢船的外板表面的板部件的加工中由熟练技术人员进行的铁弯曲作业、冲压加工作业等的工时。

Description

钢船或者轻合金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船或者轻合金船,能够显著减少钢船或者轻合金船的外板表面的板部件的加工中由熟练技术人员进行的铁弯曲作业、冲压加工作业等的工时。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船舶中,形成其外形的外板部分中除特别称为平行部的船的平行的部分(横截面的外形状相同的部分)以外的船首部、船尾部的外板部分为复杂的三维弯曲的形状,该部分多使用无法展开成平面的不可展曲面,因此为了由平板制作该不可展曲面,必需由熟练工作人员进行的铁弯曲(heat-line bending)(造船业特有的厚钢板的弯曲加工)作业、冲压加工作业。因此,需要许多加工时间,并且,加工精度的管理也困难,需要熟练工作人员。
为了使该船体的弯曲加工多的部分的加工容易,例如,如日本申请的实开平5-92090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提出了:在船体的船首端附近和船尾端附近中的任一方或者两方的外板设置棱缘(knuckle),且从该棱缘至在船体中心线相交的船首端和船尾端配置加工成直线状的外板,从而形成尖锐形状的船首部及船尾部的船体形状。
然而,在该船体形状中,船体形状成为显著限定的船体形状,无法采用兴波阻力减少用的船首阀的形状,存在对船体的推进性能方面产生大的坏影响的问题。
另外,如日本申请的特开平8-239082号公报(专利文献2)记载的那样,提出了:在船首部使棱缘线之间为垂直的框架线的船型,减少带有船首阀的船舶的船首材料及船体前半部的外板的三维弯曲而减少加工的工夫,降低建造成本,并且加工精度优良的船型的带有船首阀的船舶。
然而,在该船舶中,虽然存在船体的一部分通过二维弯曲加工完成的优点,但船首阀及其附近和船底部分的三维弯曲较多,需要熟练的铁弯曲作业或者三维冲压加工的部分存在保持原样的问题。并且,主要着眼于建造的容易度,因此存在对推进性能等船舶的性能方面产生坏影响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申请实开平5-920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申请特开平8-2390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钢船或者轻合金船的推进性能的下降、同时显著减少外板表面的板部件的加工中由熟练技术人员进行的铁弯曲作业、冲压加工作业等的工时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关于用于达成上述的目的的本发明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在装备推进装置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中,由带状板部件形成占主船体的外板表面积的90%以上且100%以下的外板而构成,所述带状板部件仅具有能够通过二维弯曲加工形成的面和平面中的任一个面或者两个面且沿船体长度方向延伸。此外,钢船或者轻合金船的意思是除了木造船等的意思,并且,在主船体的外板表面积中,将翅片或管道等节能用的附加物、舵、艉管、双轴船的支柱等除外。
用仅具有能够通过二维弯曲加工形成的面和平面中的任一个面或者两个面的带状板部件占据外板表面的大部分,由此能够显著减少或省略现有船中需要许多时间和特殊技术人员的三维弯曲的铁弯曲作业、冲压作业。换言之,用能够仅通过平面及二维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带状板部件构成外板的大部分,因此不再需要特殊的技术或工作机械。此外,使带状板部件所占的比例小于船体的外板表面积的90%时,剩有需要三维弯曲的面,铁弯曲作业、冲压作业的减少效果变少,性能恶化的影响变大,形成为该结构的好处减少。
由此,船舶的块建造时的外板块的制作仅为将平板切断而进行二维弯曲的加工,因此不需要熟练的技术人员或特殊的设备,只要有平板切出用设备和弯曲用辊就能够在任何地方制作外板块(船舶的部分)。其结果是,造船厂的工序管理变容易,并且,能够期待从作业的开始到结束为止的期间的研制时间的压缩,实现低廉的建造成本而能够提供廉价的船舶。
另外,用沿船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板部件形成船体的外板,由此对于作为对象的船体形状,将原来的由复杂的曲面构成的船体形状替换为带状板部件的集合体的作业简单化。而且,船体表面的流大多沿着船体长度方向流动,因此由沿船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板部件形成时,扰乱该流的情况变少,能够抑制推进性能的下降。
在上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中,用所述带状板部件形成占比满载吃水线靠下的外板表面的90%以上且100%以下的外板时,用带状板部件形成现有船中弯曲加工比较多的外板部分,因此加工工时的减少效果增大。此外,使带状板部件所占的比例小于船体的比满载吃水线靠下的外板表面积的90%时,较多地剩有需要三维弯曲的面,铁弯曲作业、冲压作业的减少效果变少,性能恶化的影响变大,形成为该结构的好处减少。
在上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中,在至少船首或者船尾中的一方的满载吃水线下的所述带状板部件的相邻的相互间的接合部(棱缘)处,使相邻的所述带状板部件在船体横截面内构成的角度(棱缘角)大于90度且小于270度时,跨越接合部时的棱缘角的角度变小,能够进一步抑制阻力增加。此外,使棱缘角为90度以下或者270度以上时,在接合部(棱缘部)流弯曲的角度变急,阻力增加的抑制变得不充分。
在上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中,使至少船首或者船尾中的一方的满载吃水线下的所述带状板部件的相邻的相互间的接合部直接或者经由其他的接合部与船体中央部的舭部连接而构成时,能够以通过使带状板部件的接合部(棱缘)收敛于舭部而使流线跨越该接合部时的角度变小的方式构成,抑制阻力增加,因此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推进性能的恶化。通过该结构,与平面或圆筒面等简单的面的剪贴构造(简单的面补片的组合构造)相比,能够减少阻力增加。
因此,相对于具有含三维弯曲的曲面的现有船的优异的性能的船舶,也能够防止性能的劣化,同时容易用带状板部件的集合体近似该外板表面。
在上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中,在比满载吃水线靠下处且船首端的位置与从船首垂线起垂线间长的0.1倍的距离后方的位置之间,用所述带状板部件形成占船体的外板表面的50%以上且100%以下的外板时,用带状板部件形成现有船中需要特别复杂的弯曲加工的、具有船首阀等的船首部分的外板部分,因此加工工时的减少效果显著增大。此外,使带状板部件所占的比例小于船首侧部分的外板表面积的50%时,剩有需要三维弯曲的面,铁弯曲作业、冲压作业的减少效果变少,性能恶化的影响变大,形成为该结构的好处减少。
在上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中,关于船首阀的部分,追加船首部的带状板部件,并且以该追加的带状板部件不延伸至所述舭部的方式使该追加的带状板部件与相邻的带状板部件之间的接合部汇集于点,或者在该追加的带状板部件与相邻的带状板部件之间的接合部汇集的部分设置通过三维弯曲形成的曲面状的板部件,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船首阀形状,能够得到船首阀的效果。
在上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中,在比满载吃水线靠下处且船尾端的位置与从船尾垂线起垂线间长的0.1倍的距离前方的位置之间,用所述带状板部件形成占外板表面的50%以上且100%以下的外板时,用带状板部件形成现有船中接着船首部分而需要弯曲加工的船尾部分的外板部分,因此加工工时的减少效果显著增大。此外,使带状板部件所占的比例小于船尾侧部分的外板表面积的50%时,剩有需要三维弯曲的面,铁弯曲作业、冲压作业的减少效果变少,性能恶化的影响变大,形成为该结构的好处减少。
在上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中,关于船尾的艉管周围,将用于制作船尾的艉管周围的形状的带状板部件延伸至平行部或在比所述平行部靠船尾侧的部位汇集于点而封闭该带状板部件,或者在该带状板部件的接合部汇集的部分设置通过三维弯曲形成的曲面状的板部件,由此,在该船舶10的船型中也能够反映水向推进器的流动进行原来的船型的三维弯曲构成的形状的特征。
在上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中,用仅具有平面的面的所述带状板部件形成船体平行部,使舭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形状时,能够用平面的集合体形成现有技术中横截面形状的舭部为圆弧形状而需要弯曲加工的部分,因此能够仅通过板部件的切断和焊接进行制作,不需要弯曲加工及弯曲加工用的设备。该船体平行部占船体的比例在船速也可以较慢的油船等大型庞大船中非常大,因此能够显著地减少加工工时。
在上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中,在主视线图中观察船体,各个所述带状板部件的与船体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遍及船体前后方向而在该带状板部件平行,即,从船体的正面观察时的各个带状板部件中的横截面的倾斜恒定,由此,对于作为对象的船体形状,将原来由复杂的曲面构成的船体形状替换为带状板部件的集合体的作业进一步简单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能够抑制钢船或者轻合金船的船舶的推进性能的下降,同时显著减少外板表面的板部件的加工中由熟练技术人员进行的铁弯曲作业、冲压加工作业等的工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由带状板部件的集合体形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的船舶的外板表面的结构的示例的船体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船体的仰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船体的船首侧的结构的船体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船体的船首侧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的船体的船尾侧的结构的船体的后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船体的船尾侧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以下称为船舶)。适用本发明的对象的船舶是装备推进装置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优选计划航海速率以弗劳德数计为0.1~0.5。即,以观光船等旅客船、或渡轮等的连络船、或油轮、液化气船、化学品船、散货运输船、矿砂运输船、汽车运输船、集装箱船等货船、或防御舰等舰船、或巡视船、或包含消防艇、海洋调查船等特殊船的船舶为对象,从对象中除去形状简单的滑行艇等和木造船等。
此外,弗劳德数是在设速率为V,船的垂线间长为Lpp,重力加速度为g的情况下Fn=SQRT((V×V)/(g×Lpp))的无量纲数,是通过无量纲显示来表示速度时造船界经常使用的表现。该弗劳德数例如在比较低速的油船的情况下为0.15左右,在比较高速的集装箱船的情况下为0.26~0.28左右。
而且,较大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的是要求主要以计划远洋的速率高效地航行的一般商船。作为计划航海速率,在一般商船的情况下,弗劳德数多设定为0.13~0.30,对于这些船舶特别期待效果。并且,一般商船的情况,在除了平行部以外的船首部、船尾部中,多用复杂的曲面,也很期待本发明的复杂的弯曲加工作业的减少效果。因此,特别对于比较低速的弗劳德数为0.13~0.30的船,根据阻力增加与建造成本的关系,本发明是有效的。
如图1~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船舶10中,由带状板部件形成占主船体的外板表面积的90%以上且100%以下的外板而构成,所述带状板部件仅具有能够通过二维弯曲加工形成的面和平面中的任一个面或者两个面,且沿船体长度方向延伸。
即,由仅具有能够通过二维弯曲加工形成的面和平面中的任一个面或者两个面且沿船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板部件21~26、31~35、41~50的集合体形成外板表面的大部分。该带状板部件21~26、31~35、41~50为平面或能够通过辊弯曲加工形成的面,不需要三维弯曲的铁弯曲作业、冲压作业而能够制作。
该外板表面的面积不包括肋片或管道等节能用的附加物、舵、艉管(stern tube)、双轴船的支柱等。此外,使带状板部件21~26、31~35、41~50所占的比例小于船体的外板表面积的90%时,剩有需要三维弯曲的面,铁弯曲作业、冲压作业的减少效果变少,性能恶化的影响变大,形成为该结构的好处减少。
根据该结构,由仅具有能够通过二维弯曲加工形成的面和平面中的任一个面或者两个面的带状板部件21~26、31~35、41~50占据外板表面的大部分,由此能够显著减少或省略现有船中需要许多时间和特殊技术人员的三维弯曲的铁弯曲作业、冲压作业。换言之,用能够仅通过平面及二维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带状板部件21~26、31~35、41~50构成外板的大部分,因此不再需要特殊的技术或工作机械。
由此,船舶的块建造时的外板块的制作仅为将平板切断而进行二维弯曲的加工,因此不需要熟练的技术人员或特殊的设备,只要有平板切出用设备和弯曲用辊就能够在任何地方制作外板块(船舶的部分)。其结果是,造船厂的工序管理变容易,并且,能够期待从作业的开始到结束为止的期间的研制时间的压缩,实现低廉的建造成本而能够提供廉价的船舶。
而且,船体表面的流大多沿着船体长度方向流动,因此由沿船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板部件形成时,扰乱该流的情况变少,能够抑制推进性能的下降。
而且,在比满载吃水线W.L.靠下的外板上三维曲面多,因此优选由带状板部件22~27、31~35、41~50的集合体构成占比满载吃水线W.L.靠下的外板表面的90%以上且100%以下的外板。若形成为该结构,则通过带状板部件22~27、31~35、41~50形成现有船中弯曲加工比较多的外板部分,因此加工工时的减少效果变大。此外,使带状板部件所占的比例小于船体的比满载吃水线W.L.靠下的外板表面积的90%时,剩有需要三维弯曲的面,铁弯曲作业、冲压作业的减少效果变少,性能恶化的影响变大,形成为该结构的好处减少。
并且,在至少船首或者船尾中的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双方)的满载吃水线W.L.下的带状板部件22~27、43~50的相邻的相互间的接合部(棱缘)中的优选80%以上且100%以下的接合部处,使相邻的带状板部件22~27、43~50在船体横截面内构成的角度(棱缘角)(图3及图5中表示的α)大于90度且小于270度时,跨越接合部时的角度变小,能够进一步抑制阻力增加。此外,使棱缘角为90度以下或者270度以上时,在接合部(棱缘部)流弯曲的角度变急,阻力增加的抑制变得不充分。另外,为了更进一步的阻力减少效果,优选棱缘角处于130度以上且230度以下的范围。另一方面,使棱缘角为170度以上且190度以内时,带状板部件的分割数增加,工时增加,好处变少。
而且,使至少船首或者船尾中的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双方)的满载吃水线W.L.下的带状板部件22~27、43~50的相邻的相互间的接合部(棱缘)中的优选80%以上且100%以下直接或者经由其他的接合部与船体中央部30的舭部32~35连接而构成。由此,能够以使带状板部件22~27、43~50的接合部收敛于舭部32~35而使流线跨越该接合部时的角度变小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抑制阻力增加,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推进性能的恶化。通过该结构,与平面或圆筒面等简单的面的剪贴构造(简单的面补片的组合构造)相比,能够减少阻力增加。
因此,相对于具有含三维弯曲的曲面的现有船的优异的性能的船舶,也能够防止性能的劣化,同时容易用带状板部件的集合体近似该外板表面。
另外,如图3及图5中表示的虚线那样,使能够通过带状板部件21~27、41~50的二维弯曲加工形成的面的弯曲的轴以处于船体横截面内且平行的方式形成时,即,表示轴的虚线以在相同的带状板部件21~27、41~50内平行的方式形成时,对于作为对象的船体形状,将原来由复杂的曲面构成的船体形状替换为带状板部件21~27、41~50的集合体的作业进一步简单化。由此,在主视线图中观察船体,各带状板部件21~27、41~50的与船体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遍及船体前后方向而分别平行。即,从船体的正面观察时的各个带状板部件21~27、41~50中的横截面的倾斜β恒定。
另外,虽然船首侧的比满载吃水线W.L.靠上方处多为船首外倾等比较简单的形状,但对于船首侧的比满载吃水线W.L.靠下方的外板,在现有技术中大多使用三维弯曲的曲面,因此在比满载吃水线W.L.靠下处且船首端的位置与从船首垂线起垂线间长的0.1倍的距离后方的位置之间,优选用带状板部件22~27形成占船体的外板表面的50%以上且100%以下的外板,例如,如图3及图4所示,用船首侧的带状板部件22~27形成。此外,使带状板部件所占的比例小于船首侧部分的外板表面积的50%时,剩有需要三维弯曲的面,铁弯曲作业、冲压作业的减少效果变少,性能恶化的影响变大,形成为该结构的好处减少。
更详细而言,用船首侧的带状板部件21形成船首外倾部分,用船首侧的带状板部件22形成从其下的棱缘线起以下。并且,用船首侧的带状板部件23形成船首阀的上表面,用从船首侧的带状板部件22分支的带状部件22a和船首侧的带状板部件24、25形成侧面,而且用船首侧的带状板部件26形成下表面。而且,用船首侧的带状板部件27形成底面。该船首侧的带状板部件27的前端附近部分向上方弯曲。
另外,关于船首阀,通过追加船首部的带状板部件23,从而能够容易设置船首阀。该情况下,以该带状板部件23不延伸至舭部的方式使相邻的带状板部件22、24的接合部(棱缘)的线汇集于点,或者在接合部的线汇集的部分设置通过三维弯曲形成的曲面状的板部件。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船首阀形状,能够得到船首阀的效果。
形成该侧面的船首侧的带状板部件24、25和形成下表面的船首侧的带状板部件26分别与形成船体平行部30的舭部的平行部的带状板部件32、33、34连接。并且,形成底面的船首侧的带状板部件27与形成船体平行部30的底面的平行部的带状板部件35连接。由此,以使带状板部件24、25、26的接合部(棱缘)收敛于舭部32、33、34而使流线跨越该接合部时的角度小的方式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船舶10中,该船首侧的带状板部件21~27的个数在两舷为13个,但优选9个以上且17个以下。小于9个时,形状简单化,产生船舶的性能下降的可能,为17个以上时,接合部分变多,建造工时增加。
该船首侧在现有船中大多具有需要特别复杂的弯曲加工的船首阀等,而用带状板部件21~27形成该船首部分的外板部分,因此加工工时的减少效果显著增大。
而且,如图1~图6所示,用仅具有平面的面的平行部的带状板部件31~35形成横截面相同的船体平行部30,使舭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形状。用平行部的带状板部件31形成垂直的船体侧面,用平行部的带状板部件35形成船底。用3块平行部的带状板部件32、33、34形成该平行部的带状板部件31与平行部的带状板部件35之间的舭部。即,用3个平面的平行部的带状板部件32、33、34形成半圆部分。在横截面中,若使3边的长度相同,则3块平行部的带状板部件32、33、34成为相同的尺寸,因此取板或板的切出变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的船舶10中,该平行部的带状板部件31~35的个数在两舷为9个,但优选7个以上且13个以下。小于7个时,形状简单化,产生船舶的性能下降的可能,为13个以上时,接合部分变多,建造工时增加。
根据该结构,能够用平面的集合体形成现有技术中横截面形状的舭部为圆弧形状而需要弯曲加工的部分,因此能够仅通过板部件的切断和焊接进行制作,不需要弯曲加工及弯曲加工用的设备。该船体平行部占船体的比例在船速也可以较慢的油船等大型庞大船中非常大,因此能够显著地减少加工工时。
另外,虽然船尾侧的比满载吃水线W.L.靠上方处多为比较简单的形状,但对于船尾侧的比满载吃水线W.L.靠下方的外板,在现有技术中多使用三维弯曲的曲面,因此在比满载吃水线W.L.靠下处且船尾端的位置与从船首垂线起垂线间长的0.1倍的距离前方的位置之间,优选用带状板部件形成占船体的外板表面的50%以上且100%以下的外板,例如,如图5及图6所示,用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1~50形成。此外,使带状板部件所占的比例小于船尾侧部分的外板表面积的50%时,剩有需要三维弯曲的面,铁弯曲作业、冲压作业的减少效果变少,性能恶化的影响变大,形成为该结构的好处减少。
更详细而言,用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1形成船尾侧面,在船尾端部用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2形成平面形状多的船尾部(transom)。而且,用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3、44、45形成上侧的船底侧部,用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6、47、48、49形成下侧的船底侧部,用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50形成船底。
形成该侧面的平面的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1与形成船尾部的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2连接。并且,形成上侧的船底侧部的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3、44、45也与形成船尾部的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2连接。另一方面,形成下侧的船底侧部的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6、47、48、49的左舷侧的部件与右舷侧的部件相互连接而形成船尾端。在该船尾端设有供螺旋桨轴插入的艉管(未图示)。
另外,为了制作该船尾的艉管周围的形状而设置了带状板部件46、47、48,在图5及图6的结构中使该带状板部件46、47、48延伸至平行部30,但也可以在其近前(船尾侧)的适当的地方汇集于点,封闭带状板部件。另外,也可以在带状板部件的接合部的线汇集的部分设置通过三维弯曲形成的曲面状的板部件。由此,在该船舶10的船型中也能够反映水向推进器的流动中原来的船型的通过三维弯曲构成的形状的特征。
另一方面,关于船尾部40与船体平行部30的连接,如图6所示,形成船尾侧面的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1与形成船体平行部30的侧面的平行部的带状板部件31连接,形成上侧的船底侧部的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3、44和形成下侧的船底侧部的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9分别与形成船体平行部30的舭部的平行部的带状板部件32、33、34连接。并且,形成底面的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50与形成船体平行部30的底面的平行部的带状板部件35连接。
此外,形成上侧的船底侧部的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5和形成下侧的船底侧部的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6、47、48在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4与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9之间随着趋向船首侧而变细并成为一点。
由此,以使带状板部件42~49的接合部(棱缘)收敛于舭部32、33、34而使流线跨越该接合部时的角度变小的方式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船舶10中,该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1~50的个数在两舷为17个,但优选13个以上且21个以下。小于13个时,形状简单化,产生船舶的性能下降的可能,为21个以上时,接合部分变多,建造工时增加。
该船尾侧在现有船中接着船首部分大多形成需要弯曲加工的复杂的船尾形状,而用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41~50形成该船尾部分的外板部分,因此加工工时的减少效果显著增大。
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的船舶10,相对于具有含三维弯曲的曲面的现有船的优异的性能的船舶,能够抑制性能的劣化,同时容易用带状板部件21~27、31~35、41~50的集合体近似该外板表面。
而且,能够抑制船舶10的推进性能的下降,同时显著地减少外板表面的板部件的加工中由熟练技术人员进行的铁弯曲作业、冲压加工作业等的工时。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能够抑制钢船的推进性能的下降,同时显著地减少钢船的外板表面的板部件的加工中由熟练技术人员进行的铁弯曲作业、冲压加工作业等的工时,因此能够作为大多数的船舶而利用。
标号说明
10 船舶(钢船或者轻合金船)
20 船首侧部分
21~27 船首侧的带状板部件
30 船体平行部
31~35 平行部的带状板部件
40 船尾侧部分
41~50 船尾侧的带状板部件

Claims (10)

1. 一种钢船或者轻合金船,装备有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带状板部件形成占主船体的外板表面积的90%以上且100%以下的外板,该带状板部件仅具有能够通过二维弯曲加工形成的面和平面中的任一个面或者两个面且沿船体长度方向延伸。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带状板部件形成占比满载吃水线靠下的外板表面的90%以上且100%以下的外板。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船首或者船尾中的一方的满载吃水线下的所述带状板部件的相邻的相互间的接合部,使相邻的所述带状板部件在船体横截面内构成的角度大于90度且小于270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其特征在于,
使至少船首或者船尾中的一方的满载吃水线下的所述带状板部件的相邻的相互间的接合部直接或者经由其他的接合部与船体中央部的舭部连接而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其特征在于,
在比满载吃水线靠下处且船首端的位置与从船首垂线起垂线间长的0.1倍的距离后方的位置之间,通过所述带状板部件形成占船体的外板表面的50%以上且100%以下的外板。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其特征在于,
关于船首阀的部分,追加船首部的带状板部件,并且以该追加的带状板部件不延伸至所述舭部的方式使该追加的带状板部件与相邻的带状板部件之间的接合部汇集于点,或者在该追加的带状板部件与相邻的带状板部件之间的接合部汇集的部分设置通过三维弯曲形成的曲面状的板部件。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其特征在于,
在比满载吃水线靠下处且船尾端的位置与从船尾垂线起垂线间长的0.1倍的距离前方的位置之间,通过所述带状板部件形成占船体的外板表面的50%以上且100%以下的外板。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其特征在于,
关于船尾的艉管周围,将用于制作船尾的艉管周围的形状的带状板部件延伸至平行部或在比所述平行部靠船尾侧的部位汇集于点而封闭该带状板部件,或者在该带状板部件的接合部汇集的部分设置通过三维弯曲形成的曲面状的板部件。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其特征在于,
通过仅具有平面的面的所述带状板部件形成船体平行部,使舭部分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形状。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钢船或者轻合金船,其特征在于,
在主视线图中观察船体,各个所述带状板部件的与船体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遍及船体前后方向而在该带状板部件中平行。
CN201280063333.8A 2011-12-22 2012-12-14 钢船或者轻合金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98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1846A JP5778572B2 (ja) 2011-12-22 2011-12-22 鋼船又は軽合金船
JP2011-281846 2011-12-22
PCT/JP2012/082511 WO2013094534A1 (ja) 2011-12-22 2012-12-14 鋼船又は軽合金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8332A true CN103998332A (zh) 2014-08-20
CN103998332B CN103998332B (zh) 2017-03-29

Family

ID=48668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333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98332B (zh) 2011-12-22 2012-12-14 钢船或者轻合金船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78572B2 (zh)
KR (1) KR101645215B1 (zh)
CN (1) CN103998332B (zh)
WO (1) WO201309453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5257A (zh) * 2017-08-23 2018-01-16 广州发展瑞华新能源电动船有限公司 一种千吨级散货船船型
CN108025801A (zh) * 2015-08-12 2018-05-11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海上浮体结构物
CN112805216A (zh) * 2018-10-10 2021-05-14 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现有船舶的利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016506B1 (en) * 2016-03-29 2017-10-06 Hermitage Family Office Sarl Yacht.
JP2018131173A (ja) * 2017-02-17 2018-08-23 株式会社三井E&S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船体構造
JP2019001321A (ja) * 2017-06-15 2019-01-10 三井E&S造船株式会社 洋上浮体構造物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667717A (fr) * 1928-04-23 1929-10-21 Perfectionnements à la fabrication des coques de navires
DE1269911B (de) * 1965-07-13 1968-06-06 Blohm Voss Ag Schiffsform fuer schnellfahrende Frachtschiffe
US4550673A (en) * 1983-06-02 1985-11-05 Sigurdur Ingvason Hull construction for seagoing vessels
JP2006240516A (ja) * 2005-03-04 2006-09-14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高速双胴船
CN200942862Y (zh) * 2006-08-23 2007-09-05 国营武昌造船厂 一种大型客滚船船型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83336A (de) * 1966-11-15 1969-12-31 Inst Schiffbau Schiffskörper für Verdrängungsschiffe
US4489976A (en) * 1982-12-09 1984-12-25 Flaherty B Michael Vehicle body
US5279249A (en) * 1991-12-27 1994-01-18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Boat construction
FR2695617B1 (fr) * 1992-09-16 1994-12-02 Etinter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e coque de bateau et coque de bateau ainsi obtenue.
JPH08239082A (ja) * 1995-03-06 1996-09-1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船首バルブ付き船舶
US6287717B1 (en) * 1998-11-13 2001-09-11 Gore Enterprise Holdings, Inc. Fuel cell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ies with improved power output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667717A (fr) * 1928-04-23 1929-10-21 Perfectionnements à la fabrication des coques de navires
DE1269911B (de) * 1965-07-13 1968-06-06 Blohm Voss Ag Schiffsform fuer schnellfahrende Frachtschiffe
US4550673A (en) * 1983-06-02 1985-11-05 Sigurdur Ingvason Hull construction for seagoing vessels
JP2006240516A (ja) * 2005-03-04 2006-09-14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高速双胴船
CN200942862Y (zh) * 2006-08-23 2007-09-05 国营武昌造船厂 一种大型客滚船船型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5801A (zh) * 2015-08-12 2018-05-11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海上浮体结构物
CN107585257A (zh) * 2017-08-23 2018-01-16 广州发展瑞华新能源电动船有限公司 一种千吨级散货船船型
CN107585257B (zh) * 2017-08-23 2023-12-05 杭州现代船舶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千吨级散货船船型
CN112805216A (zh) * 2018-10-10 2021-05-14 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现有船舶的利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8332B (zh) 2017-03-29
KR20140084186A (ko) 2014-07-04
WO2013094534A1 (ja) 2013-06-27
KR101645215B1 (ko) 2016-08-03
JP5778572B2 (ja) 2015-09-16
JP2013129389A (ja) 201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8332A (zh) 钢船或者轻合金船
Schneekluth et al. Ship design for efficiency and economy
EP2530008B1 (en) A vessel with an improved foreship arrangement
CN101585397B (zh) 低燃料消耗的商业船舶
CN105658513A (zh) 用于加大船舶的方法和加大的船舶
CN104619582A (zh) 商用货船
CN108025801A (zh) 海上浮体结构物
CN204110313U (zh) 一种可减少前行阻力的船底
RU2527244C1 (ru) Кормовая оконечность двухвального судна
KR20140029761A (ko) 만곡부 단면적이 감소된 저속 비대선
Souppez Ships and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EP2603420B1 (en) Full form ship's hull with reduced wave making resistance
US10202172B2 (en) Articulating tug barge hull
CN201457689U (zh) 浅吃水船的船体
CN103786829A (zh) 单体穿浪快艇
CN202703849U (zh) 用于降低风压阻力的汽车搬运船艏部
JP5969170B2 (ja) 船舶
CN204726617U (zh) 一种江海联运船
CN205769991U (zh) 一种适用于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的折线型舱壁
CA2964797C (en) Minimum wave bow
JP5819764B2 (ja) 船舶及びその船舶の設計方法
JP5465645B2 (ja) バラストタンク不要船の船型
CN206466118U (zh) 适用于长江内河航行的大型标准化散装运输船
Pellett Whaleback Ships and the American Steel Barge Company
RU2506192C1 (ru) Носовая оконечность подводного корпуса полупогружного судн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