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7212B - 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7212B
CN103997212B CN201410253366.XA CN201410253366A CN103997212B CN 103997212 B CN103997212 B CN 103997212B CN 201410253366 A CN201410253366 A CN 201410253366A CN 103997212 B CN103997212 B CN 103997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jt pipe
resistance
positive
npn type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33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7212A (zh
Inventor
陈怡�
陈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Beagle flying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Tai Li Energy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Tai Li Energy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Tai Li Energy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533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972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97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7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7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7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由输入电路、包含输入自适应控制单元和续流子电路的主电路、输出电路组成,在适当取值时可使主电路中的L1的电流最大值iL1m或Q3的集电极电流最大值ic3m与直流电压源Vi成负线性关系、正线性关系或零特性。该电路工作范围宽,具有输入自适应特性的限流保护功能,电流检测损耗和续流导通损耗均较小,适用于辅助开关电源、LED驱动、能量收集等领域。

Description

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激式直流-直流变换器,尤其是指一种可应用于辅助开关电源、LED驱动、能量收集等领域的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
背景技术
自激式DC-DC变换器具有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数目少、成本低、自启动和自保护性能好、适用工作电压范围宽、效率高等优点。
图1所示为一种主开关管驱动损耗小的BJT型自激式Sepic变换器。它包括由输入电容Ci、电感L1、NPN型BJT管PNP型BJT管Q1、电容C、电感L2、二极管D1、二极管D和输出电容Co组成的主电路和由电阻R1、电阻R2、电容C1、稳压管Z1和PNP型BJT管NPN型BJT管Q2组成的主开关管PNP型BJT管Q1的驱动单元,还包括由电阻R3、电阻R4、电容C2、二极管D2和NPN型BJT管Q3组成的电流反馈支路。它的输入电容Ci与直流电压源Vi并联,直流电压源Vi的正端与电感L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以及电容C1的一端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与NPN型BJT管PNP型BJT管Q1的集电极、稳压管Z1的阴极以及电容C的一端相连,电容C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的阳极以及电感L2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的阴极与输出电容Co的一端、负载Ro的一端以及输出电压Vo的正端相连,负载Ro的另一端与输出电压Vo的负端、电阻R4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负载R4的另一端与NPN型BJT管Q3的发射极、输出电容Co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2的一端、NPN型BJT管PNP型BJT管Q1的发射极以及直流电压源Vi的负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PNP型BJT管NPN型BJT管Q2的发射极相连,PNP型BJT管NPN型BJT管Q2的基极与电容C1的另一端、稳压管Z1的阳极以及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PNP型BJT管NPN型BJT管Q2的集电极与NPN型BJT管PNP型BJT管Q1的基极以及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相连,NPN型BJT管Q3的基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电阻R3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感L2的另一端相连。
该电路的不足之处在于:电流反馈支路因采用电阻R4直接检测负载电流,不但损耗较大,而且对主电路中的重要器件PNP型BJT管Q1的工作电流的限制保护能力较弱;主电路采用二极管D用于续流,续流导通损耗较大。
发明内容
为克服图1所示的主开关管驱动损耗小的BJT型自激式Sepic变换器在电流检测损耗、重要器件限流保护能力、续流导通损耗等方面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不但具有输入自适应特征的限流保护能力,而且电流检测损耗较小、续流导通损耗较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包括输入电路、主电路和输出电路,输入电路包括直流电压源Vi和输入电容Ci,输出电路包括输出电容Co和负载R,主电路包括电感L1、PNP型BJT管Q1、NPN型BJT管Q3、电阻R3、电阻R6、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5、二极管D3和电感L2,主电路还包括输入自适应控制单元和续流子电路,所述的输入自适应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2、电阻R4、电阻R5和NPN型BJT管Q2,所述输入电容Ci与直流电压源Vi并联,所述输出电容Co两端电压为直流输出电压Vo,负载R与所述输出电容Co并联,直流电压源Vi的正端与电感L1的一端、PNP型BJT管Q1的发射极以及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与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5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一端连接PNP型BJT管Q1的基极,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阳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PNP型BJT管Q1的集电极与NPN型BJT管Q3的基极、NPN型BJT管Q2的集电极相连,NPN型BJT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5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相连,NPN型BJT管Q2的基极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电容C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电感L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电感L2的另一端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负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NPN型BJT管Q2的发射极、直流电压源Vi的负端相连,所述续流子电路接于二极管D3的阴极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正端之间。本发明的输入自适应控制单元,可获得具有输入自适应特征的限流功能和较小的电流检测损耗。
所述电阻R2的阻值、电阻R3的阻值、电阻R6的阻值、PNP型BJT管Q1的直流增益β1以及NPN型BJT管Q2的直流增益β2满足下列条件时,电感L的电流最大值iL1m或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最大值ic3m根据直流电压源Vi的大小进行自适应调节:
当β1R2-β2(R3+R6)<0时,所述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具有输入自适应的负特性,电感L1的电流最大值iL1m或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最大值ic3m与直流电压源Vi成负线性关系;
当β1R2-β2(R3+R6)>0时,所述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具有输入自适应的正特性,电感L1的电流最大值iL1m或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最大值ic3m与直流电压源Vi成正线性关系;
当β1R2-β2(R3+R6)=0时,所述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具有输入自适应的零特性,电感L1的电流最大值iL1m或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最大值ic3m与直流电压源Vi无关。
作为优选,所述的输入自适应控制单元还包括电容C2,电容C2并联在电阻R4的两端。电容C2可以改善输入自适应控制单元的动态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4、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6,二极管D4的阳极与PNP型BJT管Q1的基极相连,二极管D4的阴极与直流电压源Vi的正端相连,电容C3的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电容C3的另一端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负端相连,电容C4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电容C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电容C6的两端分别连接NPN型BJT管Q3的基极与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
作为优选,所述的续流子电路包括PNP型BJT管Q4、NPN型BJT管Q5、电阻R7、电阻R8,PNP型BJT管Q4的集电极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正端相连,电阻R8的两端分别连接PNP型BJT管Q4的基极和NPN型BJT管Q5的集电极,NPN型BJT管Q5的发射极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负端相连,NPN型BJT管Q5的基极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相连,PNP型BJT管Q4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续流子电路可获得较小的续流导通损耗。
作为另一优选,所述的续流子电路包括PNP型BJT管Q4、NPN型BJT管Q5、电阻R7、电阻R8,PNP型BJT管Q4的集电极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正端相连,电阻R8的两端分别连接PNP型BJT管Q4的基极和NPN型BJT管Q5的集电极,NPN型BJT管Q5的发射极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负端相连,NPN型BJT管Q5的基极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PNP型BJT管Q4的发射极、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续流子电路可获得较小的续流导通损耗。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续流子电路还包括电阻R9、电阻R10、电容C7和电容C8,电阻R9两端分别连接PNP型BJT管Q4的基极和直流输出电压Vo的正端,电阻R10两端分别连接NPN型BJT管Q5的基极和NPN型BJT管Q5的发射极,电容C7并联在电阻R7两端,电容C8并联在电阻R8两端。电容C7可以改善NPN型BJT管Q5的开关速度,电容C8可以改善PNP型BJT管Q4的开关速度,电阻R9用于防止PNP型BJT管Q4反向导通,电阻R10可以优化NPN型BJT管Q5的开关时间点。
作为优选,还包括消隐时间控制支路,所述的消隐时间控制支路包括电阻R1和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与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与NPN型BJT管Q2的基极相连。消隐时间控制支路,可获得更宽的电路工作范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元器件数目少、自启动容易、工作范围宽,具有输入自适应特征的限流功能、较小的电流检测损耗、较小的整流损耗,适合辅助开关电源、LED驱动、能量收集等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主开关管驱动损耗小的BJT型自激式Sepic变换器的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实施例1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实施例2的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稳态时电感电流iL1临界连续、电感电流iL2断续模式下的电压仿真工作波形图;
图5是本发明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稳态时电感电流iL1临界连续、电感电流iL2断续模式下的电流仿真工作波形图;
图6是本发明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实施例3的电路图;
图7本发明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实施例3稳态时电感电流iL1临界连续、电感电流iL2断续模式下的电压仿真工作波形图;
图8是本发明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实施例3稳态时电感电流iL1临界连续、电感电流iL2断续模式下的电流仿真工作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
一种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包括输入电路、主电路和输出电路,输入电路包括直流电压源Vi和输入电容Ci,输出电路包括输出电容Co和负载R,主电路包括电感L1、PNP型BJT管Q1、NPN型BJT管Q3、电阻R3、电阻R6、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5、二极管D3、电感L2、二极管D4、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6。主电路还包括输入自适应控制单元和续流子电路,输入自适应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2、电阻R4、电阻R5、电容C2和NPN型BJT管Q2,续流子电路接于二极管D3的阴极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正端之间。
输入电容Ci与直流电压源Vi并联,所述输出电容Co两端电压为直流输出电压Vo,负载R与所述输出电容Co并联,直流电压源Vi的正端与电感L1的一端、PNP型BJT管Q1的发射极以及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与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5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一端连接PNP型BJT管Q1的基极,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阳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PNP型BJT管Q1的集电极与NPN型BJT管Q3的基极、NPN型BJT管Q2的集电极相连,NPN型BJT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5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相连,NPN型BJT管Q2的基极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电容C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电感L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电感L2的另一端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负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NPN型BJT管Q2的发射极、直流电压源Vi的负端相连,电容C2并联在电阻R4的两端,二极管D4的阳极与PNP型BJT管Q1的基极相连,二极管D4的阴极与直流电压源Vi的正端相连,电容C3的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电容C3的另一端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负端相连,电容C4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电容C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电容C6的两端分别连接NPN型BJT管Q3的基极与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
续流子电路包括PNP型BJT管Q4、NPN型BJT管Q5、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7和电容C8,PNP型BJT管Q4的集电极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正端相连,电阻R8的两端分别连接PNP型BJT管Q4的基极和NPN型BJT管Q5的集电极,NPN型BJT管Q5的发射极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负端相连,NPN型BJT管Q5的基极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相连,PNP型BJT管Q4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电阻R9两端分别连接PNP型BJT管Q4的基极和直流输出电压Vo的正端,电阻R10两端分别连接NPN型BJT管Q5的基极和NPN型BJT管Q5的发射极,电容C7并联在电阻R7两端,电容C8并联在电阻R8两端。
实施例1稳态时电感电流iL1临界连续、电感电流iL2断续模式下的电压仿真工作波形图如图4所示,实施例1稳态时电感电流iL1临界连续、电感电流iL2断续模式下的电流仿真工作波形图如图5所示。
工作原理如下:
一个稳态工作周期(t11至t13)内,实施例1处于电感电流iL1临界连续、电感电流iL2断续模式下的工作状态大致可分成2个阶段——t11至t12阶段和t12至t13阶段。
当处于t11至t12阶段时,PNP型BJT管Q1、NPN型BJT管Q3饱和导通,NPN型BJT管Q2线性放大导通,二极管D3导通,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4、PNP型BJT管Q4、NPN型BJT管Q5截止,Vi、L1、NPN型BJT管Q3、R5构成一个回路,L1充电,L1的电流iL1和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ic3均从0开始增加,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压vc3也随之从0开始增加,NPN型BJT管Q2的基极电压vb2等于或大于NPN型BJT管Q2的基极-发射极导通压降VBE2,同时NPN型BJT管Q3的基极电流ib3逐渐减小;C5、NPN型BJT管Q3、L2、二极管D3构成另一个回路,C5放电,L2充电,L2的电流iL2也从0开始增加,PNP型BJT管Q4的发射极电压ve4小于0。
当处于t12至t13阶段时,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导通,PNP型BJT管Q4、NPN型BJT管Q5饱和导通,PNP型BJT管Q1、NPN型BJT管Q3截止,NPN型BJT管Q2的基极-发射极导通情况视Vi而定,Vi、L1、C5、PNP型BJT管Q4、Co和R构成一个回路,L1放电,C5充电,电感电流iL1和PNP型BJT管Q4的集电极电流ic4均减小直至0,PNP型BJT管Q4的发射极电压ve4约等于Vo,同时NPN型BJT管Q3的基极电流ib3为0;L2、二极管D3、PNP型BJT管Q4、Co和R构成另一个回路,L2放电,电感电流iL2减小直至0(当iL2等于0时,二极管D3截止)。
在t12时刻电感电流iL1达到最大值iL1m,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ic3达到最大值ic3m,若忽略电容C2的影响,可得t12时刻的表达式如下:
ic 3 m &ap; iL 1 m &ap; &beta; 3 ib 3 ic 1 &ap; &beta; 1 ib 1 &ap; &beta; 1 Vi - VEB 1 R 3 + R 6 ic 2 &ap; &beta; 2 ib 2 &ap; &beta; 2 ( Vi - VBE 2 R 2 - VBE 2 - ic 3 mR 5 R 4 + R 5 ) ib 3 &ap; ic 1 - ic 2 - - - ( 1 )
其中,ic3m为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最大值,ib3为NPN型BJT管Q3的基极电流,β3为NPN型BJT管Q3的直流增益,ic1为PNP型BJT管Q1的集电极电流,ib1为PNP型BJT管Q1的基极电流,β1为PNP型BJT管Q1的直流增益,ic2为NPN型BJT管Q2的集电极电流,ib2为NPN型BJT管Q2的基极电流,β2为NPN型BJT管Q2的直流增益,VEB1为PNP型BJT管Q1的发射极-基极导通压降,VBE2是NPN型BJT管Q2的基极-发射极导通压降。
简化上述表达式(1),可得:
iL 1 m &ap; ic 3 m &ap; &beta; 3 ( R 4 + R 5 ) [ &beta; 1 R 2 - &beta; 2 ( R 3 + R 6 ) ] ( R 3 + R 6 ) R 2 ( R 4 + R 5 + &beta; 3 &beta; 2 R 5 ) + [ &beta; 3 &beta; 2 ( R 2 + R 4 + R 5 ) R 2 ( R 4 + R 5 + &beta; 3 &beta; 2 R 5 ) VBE 2 - &beta; 3 &beta; 1 ( R 4 + R 5 ) ( R 3 + R 6 ) ( R 4 + R 5 + &beta; 3 &beta; 2 R 5 ) VEB 1 ] - - - ( 2 )
其中,β1是PNP型BJT管Q1的直流增益,β2是NPN型BJT管Q2的直流增益,β3是NPN型BJT管Q3的直流增益,VEB1是PNP型BJT管Q1的发射极-基极导通压降,VBE2是NPN型BJT管Q2的基极-发射极导通压降。
当β1R2-β2(R3+R6)<0时,实施例1具有输入自适应的负特性,L1的电流最大值iL1m或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最大值ic3m与直流电压源Vi成负线性关系。
当β1R2-β2(R3+R6)>0时,实施例1具有输入自适应的正特性,L1的电流最大值iL1m或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最大值ic3m与直流电压源Vi成正线性关系。
当β1R2-β2(R3+R6)=0时,实施例1具有输入自适应的零特性,L1的电流最大值iL1m或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最大值ic3m与直流电压源Vi无关。
实施例2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与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相连的电容C7的一端以及R7的一端改接到PNP型BJT管Q4的发射极,即电容C7的一端以及R7的一端与PNP型BJT管Q4的发射极相连,C7的另一端以及R7的另一端与NPN型BJT管Q5的基极相连。实施例2的其他结构和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由电阻R1和电容C1组成的消隐时间控制支路,电阻R1的一端与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与NPN型BJT管Q2的基极相连。消隐时间控制支路对所述输入自适应控制单元具有修正作用,能达到拓宽电路工作范围的效果。
实施例3稳态时电感电流iL1临界连续、电感电流iL2断续模式下的电压仿真工作波形图如图7所示,实施例3稳态时电感电流iL1临界连续、电感电流iL2断续模式下的电流仿真工作波形图如图8所示。
工作原理如下:
一个稳态工作周期(t21至t24)内,处于电感电流iL1临界连续、电感电流iL2断续模式下的工作状态大致可分成3个阶段——t21至t22阶段、t22至t23阶段、t23至t24阶段。
当处于t21至t22阶段时,PNP型BJT管Q1、NPN型BJT管Q3饱和导通,二极管D3导通,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4、NPN型BJT管Q2、PNP型BJT管Q4、NPN型BJT管Q5截止,Vi、L1、NPN型BJT管Q3、R5构成一个回路,L1充电,L1的电流iL1和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ic3均从0开始增加,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压vc3也随之从0开始增加,同时NPN型BJT管Q3的基极电流ib3逐渐减小;C5、NPN型BJT管Q3、L2、二极管D3构成另一个回路,C5放电,L2充电,L2的电流iL2也从0开始增加,PNP型BJT管Q4的发射极电压ve4小于0。消隐时间控制支路起作用,Vi通过R2对C1充电,造成NPN型BJT管Q2的基极电压vb2虽逐渐增加但仍小于NPN型BJT管Q2的基极-发射极导通压降VBE2。
当处于t22至t23阶段时,PNP型BJT管Q1、NPN型BJT管Q3饱和导通,NPN型BJT管Q2线性放大导通,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4、PNP型BJT管Q4、NPN型BJT管Q5截止,Vi、L1、NPN型BJT管Q3、R5构成一个回路,L1继续充电,电感电流iL1和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ic3均继续增加,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压vc3也随之继续增加,同时NPN型BJT管Q3的基极电流ib3继续逐渐减小。此时,因NPN型BJT管Q2的基极电压vb2等于或大于NPN型BJT管Q2的基极-发射极导通压降VBE2,消隐时间控制支路不再起作用。
当处于t23至t24阶段时,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4导通、PNP型BJT管Q4、NPN型BJT管Q5饱和导通,NPN型BJT管Q2仅基极-发射极导通,PNP型BJT管Q1、NPN型BJT管Q3截止,Vi、L1、C5、PNP型BJT管Q4、Co和R构成一个回路,L1放电,C5充电,电感电流iL1和PNP型BJT管Q4的集电极电流ic4均减小直至0,PNP型BJT管Q4的发射极电压ve4约等于Vo,L1通过R1对C1充电,NPN型BJT管Q2的基极电压vb2等于或大于NPN型BJT管Q2的基极-发射极导通压降VBE2,同时NPN型BJT管Q3的基极电流ib3为0;L2、二极管D3、PNP型BJT管Q4、Co和R构成另一个回路,L2放电,电感电流iL2减小直至0(当iL2等于0时,二极管D3截止)。
因为消隐时间控制支路对输入自适应控制单元有修正作用,所以电感L1的电流最大值iL1m或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最大值ic3m都满足式(3)。
iL 1 m &ap; ic 3 m > &beta; 3 ( R 4 + R 5 ) [ &beta; 1 R 2 - &beta; 2 ( R 3 + R 6 ) ] ( R 3 + R 6 ) R 2 ( R 4 + R 5 + &beta; 3 &beta; 2 R 5 ) Vi + [ &beta; 3 &beta; 2 ( R 2 + R 4 + R 5 ) R 2 ( R 4 + R 5 + &beta; 3 &beta; 2 R 5 ) VBE 2 - &beta; 3 &beta; 1 ( R 4 + R 5 ) ( R 3 + R 6 ) ( R 4 + R 5 + &beta; 3 &beta; 2 R 5 ) VEB 1 ] - - - ( 3 )
和实施例1的区别是,实施例3的输入自适应特性还与消隐时间控制支路中R1和C1的值有关。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包括输入电路、主电路和输出电路,输入电路包括直流电压源Vi和输入电容Ci,输出电路包括输出电容Co和负载R,主电路包括电感L1、PNP型BJT管Q1、NPN型BJT管Q3、电阻R3、电阻R6、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5、二极管D3和电感L2,其特征在于:主电路还包括输入自适应控制单元和续流子电路,所述的输入自适应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2、电阻R4、电阻R5和NPN型BJT管Q2,所述输入电容Ci与直流电压源Vi并联,所述输出电容Co两端电压为直流输出电压Vo,负载R与所述输出电容Co并联,直流电压源Vi的正端与电感L1的一端、PNP型BJT管Q1的发射极以及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与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5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一端连接PNP型BJT管Q1的基极,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阳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PNP型BJT管Q1的集电极与NPN型BJT管Q3的基极、NPN型BJT管Q2的集电极相连,NPN型BJT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5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相连,NPN型BJT管Q2的基极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电容C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电感L2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电感L2的另一端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负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NPN型BJT管Q2的发射极、直流电压源Vi的负端相连,所述续流子电路接于二极管D3的阴极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正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2的阻值、电阻R3的阻值、电阻R6的阻值、PNP型BJT管Q1的直流增益β1以及NPN型BJT管Q2的直流增益β2满足下列条件时,电感L1的电流最大值iL1m或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最大值ic3m根据直流电压源Vi的大小进行自适应调节:
当β1R2-β2(R3+R6)<0时,所述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具有输入自适应的负特性,电感L1的电流最大值iL1m或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最大值ic3m与直流电压源Vi成负线性关系;
当β1R2-β2(R3+R6)>0时,所述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具有输入自适应的正特性,电感L1的电流最大值iL1m或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最大值ic3m与直流电压源Vi成正线性关系;
当β1R2-β2(R3+R6)=0时,所述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具有输入自适应的零特性,电感L1的电流最大值iL1m或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电流最大值ic3m与直流电压源Vi无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自适应控制单元还包括电容C2,电容C2并联在电阻R4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4、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6,二极管D4的阳极与PNP型BJT管Q1的基极相连,二极管D4的阴极与直流电压源Vi的正端相连,电容C3的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电容C3的另一端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负端相连,电容C4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电容C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电容C6的两端分别连接NPN型BJT管Q3的基极与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续流子电路包括PNP型BJT管Q4、NPN型BJT管Q5、电阻R7、电阻R8,PNP型BJT管Q4的集电极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正端相连,电阻R8的两端分别连接PNP型BJT管Q4的基极和NPN型BJT管Q5的集电极,NPN型BJT管Q5的发射极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负端相连,NPN型BJT管Q5的基极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相连,PNP型BJT管Q4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续流子电路包括PNP型BJT管Q4、NPN型BJT管Q5、电阻R7、电阻R8,PNP型BJT管Q4的集电极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正端相连,电阻R8的两端分别连接PNP型BJT管Q4的基极和NPN型BJT管Q5的集电极,NPN型BJT管Q5的发射极与直流输出电压Vo的负端相连,NPN型BJT管Q5的基极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PNP型BJT管Q4的发射极、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续流子电路还包括电阻R9、电阻R10、电容C7和电容C8,电阻R9两端分别连接PNP型BJT管Q4的基极和直流输出电压Vo的正端,电阻R10两端分别连接NPN型BJT管Q5的基极和NPN型BJT管Q5的发射极,电容C7并联在电阻R7两端,电容C8并联在电阻R8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隐时间控制支路,所述的消隐时间控制支路包括电阻R1和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与NPN型BJT管Q3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与NPN型BJT管Q2的基极相连。
CN201410253366.XA 2014-06-10 2014-06-10 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 Active CN103997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3366.XA CN103997212B (zh) 2014-06-10 2014-06-10 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3366.XA CN103997212B (zh) 2014-06-10 2014-06-10 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7212A CN103997212A (zh) 2014-08-20
CN103997212B true CN103997212B (zh) 2016-04-20

Family

ID=51311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3366.XA Active CN103997212B (zh) 2014-06-10 2014-06-10 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972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7328B (zh) * 2017-06-08 2023-12-05 安徽乐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驱动电路
CN110048604B (zh) * 2018-04-02 2024-05-07 浙江工业大学 电感位于输入侧的自激式dc-dc变换器及其交错并联形式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59C (zh) * 2000-08-16 2003-07-09 伊博电源(杭州)有限公司 自激式直流-直流变换器
JP4110357B2 (ja) * 2001-04-04 2008-07-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自励式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
CN101877534B (zh) * 2010-06-28 2012-05-23 浙江工业大学 双极型晶体管型自激式Sepic变换器
CN102497101B (zh) * 2011-12-29 2014-11-19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自激式Buck电路
CN102684487B (zh) * 2012-05-17 2014-08-06 浙江工业大学 主开关管驱动损耗小的BJT型自激式Sepic变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7212A (zh) 201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8296C (zh) 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03490619B (zh) 高增益3-Z型Boost电路
CN106981987B (zh)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电感的直流升压变换器及系统
CN107425718B (zh) 一种直流降压调节电路结构
CN103633839A (zh) 一种改进型z源升压dc-dc变换器
CN103825457A (zh) 一种准z源直流-直流升压变换器电路
CN102497101B (zh) 一种自激式Buck电路
CN103066841B (zh) 一种基于电荷泵电容的倍压型直流变换器
CN103762851B (zh) 适用于igbt驱动模块高压侧供电的dc-dc变换电路
CN203883673U (zh) 一种改进型z源升压dc-dc变换器
CN103997212B (zh) 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Sepic变换器
CN102820780B (zh) 主开关管驱动损耗小的BJT型自激式Zeta变换器
CN203722474U (zh) 一种准z源直流-直流升压变换器电路
CN103986329B (zh) 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Cuk变换器
CN104038061B (zh) 输入自适应自激式Buck变换器
CN102820784B (zh) 主开关管驱动损耗小的BJT型自激式Buck变换器
CN103501114A (zh) 具有临界导通模式的反激变换器
CN104038057B (zh) 输入自适应自激式Zeta变换器
CN112187045B (zh) 一种无负向电流的buck变换器自举驱动电路
CN104038062B (zh) 输入自适应的自激式Boost变换器
CN203691246U (zh) 适用于igbt驱动模块高压侧供电的dc-dc变换电路
CN104092370B (zh) 一种自激式Boost电路
CN104038058B (zh) 输入自适应自激式Buck-boost变换器
CN210111855U (zh) 双通道jfet型自激式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
CN102723866B (zh) 主开关管驱动损耗小的BJT型自激式Cuk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22

Address after: 311100 502 unit -5, 12 unit 1, Wen Yi Xi Road, Wuchang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China, 502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Beagle flying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12 22 D-6, Weixing mansion, 252 Wensanlu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Tai Li Energy Scienc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