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7553B -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7553B
CN103987553B CN201380004187.6A CN201380004187A CN103987553B CN 103987553 B CN103987553 B CN 103987553B CN 201380004187 A CN201380004187 A CN 201380004187A CN 103987553 B CN103987553 B CN 103987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lutch
electric rotating
rotating machine
oil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41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7553A (zh
Inventor
糟谷悟
鬼头昌士
关祐一
新谷浩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3/05315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3118901A1/ja
Publication of CN103987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7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7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75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对分别向离合器以及电动马达供给的润滑油进行分隔,来提高离合器以及电动马达的润滑、冷却。利用转子支承部件(126)将来自由轴芯润滑构成的离合器用润滑油孔(143)和电动马达用润滑油孔(145)的润滑油进行分隔。对离合器(6)进行润滑并流出的润滑油,被罩部件(187)分隔而不流入到一侧的线圈端部(24a)。电动马达用润滑油经过另一侧的线圈端部(24b)以及油通路(186)而被引导至一侧的线圈端部(24a)。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驱动源具有内燃机和电动马达(旋转电机)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详细地涉及断开发动机、经由(K0)离合器将来自内燃机的动力传递至自动变速装置的单马达型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的润滑(冷却)油的循环。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如下的单马达型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即,将内燃机的输出轴(部件)经由K0离合器而与自动变速装置的输入轴(部件)连接,并且将电动马达的转子与自动变速装置连接。该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一般利用电动马达的驱动力起动,在规定低速时连接K0离合器而启动发动机,利用该发动机的驱动力一边使自动变速装置变速一边行驶。此时,电动马达以辅助发动机的驱动力的方式输出,或利用发动机的驱动力或车辆惯性力进行发电或空转。
在电池的充电量(SOC)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内燃机的动力起动,此时上述K0离合器作为起动离合器起作用。在由上述电动马达进行发动机的启动时以及由发动机进行起动时,为了避免K0离合器的输入侧与输出侧急剧的扭矩变动所产生的冲击而进行滑动控制。
对于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而言,将电动马达设为大径的中空马达,在该马达的转子内径部分配置上述K0离合器,从而实现小型化和电动马达的高效化。从自动变速装置的输入轴朝向上述K0离合器供给润滑油,该润滑油在对K0离合器进行润滑、冷却之后,流向电动马达的线圈端部(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也公知有从上述电动马达的外径侧喷出润滑油,来冷却电动马达的方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2052号公报
上述K0离合器中,为了抑制滑动控制时的发热而需要充足量的润滑油。尤其,在由发动机进行起动的情况下,由于在起动之前产生蠕变扭矩,所以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进行滑动控制。上述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润滑油因上述K0离合器的滑动控制而变为高温,若成为该高温的润滑油流至电动马达的线圈端部,则有可能对该线圈端部的冷却带来障碍。
从上述电动马达的外径侧喷出的润滑油的润滑、冷却中,喷出口限定于定子外径侧的多个位置,润滑油集中在定子的规定位置而无法遍及整周均衡地进行润滑、冷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即,对作为轴芯润滑的离合器用润滑油和旋转电机用润滑进行分隔,并分别向离合器以及旋转电气供给,从而解决了上述的课题。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具备:离合器(6),其使内燃机(5)的输出部件(5a)和自动变速装置(2)的输入部件(7)接合或解除接合;和
旋转电机(3),其配置为在上述离合器的径向外侧并且从径向外侧观察时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与上述离合器重叠,该旋转电机具有固定于外壳(123)的定子(24)、和与上述自动变速装置的输入部件(7)连接的转子(25),
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
离合器用润滑油孔(143),其形成于沿上述离合器(6)以及上述旋转电机(3)的中心部延伸的中心轴(7、5a);
旋转电机用润滑油孔(145),其形成于上述中心轴(7、5a);以及
分隔单元(126、187),其用于进行分隔,以使来自上述离合器用润滑油孔(143)的润滑油被引导至上述离合器(6),并且使来自上述旋转电机用润滑油孔(145)的润滑油被引导至上述旋转电机(3)。
例如参照图2,具备转子支承部件(126),该转子支承部件(126) 具有:保持上述转子(25)的圆筒部(126a)、从该圆筒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126b)、以及在该凸缘部的内径侧端经由轴承(130)而支承于上述外壳(123、122)的轮毂部(126c),
上述离合器用润滑油孔(143)朝向上述凸缘部(126b)的轴向一侧的空间(S)开口(143b),
上述旋转电机用润滑油孔(145)朝向上述凸缘部(126b)的轴向另一侧的空间(G)开口(145a),
上述离合器(6)配置在上述凸缘部(126b)的轴向一侧,
上述分隔单元包括上述转子支承部件(126)。
具备覆盖上述定子的轴向一侧的线圈端部(24a)的罩部件(187),
上述分隔单元包括上述罩部件(187)。
此外,上述罩部件优选由合成树脂构成。
上述离合器(6)具有:与上述输入部件(7)连接的离合器鼓(128)、与上述输出部件(5a)连接的离合器轮毂(137)、与上述离合器鼓花键接合的外摩擦片(135a)、与上述离合器轮毂花键接合的内摩擦片(135b)、以及配置在上述离合器鼓内且使上述外摩擦片和上述内摩擦片接合或解除接合的液压伺服机(136),
在上述离合器鼓(128)的外周面形成花键(128c)以及贯通孔(128d),上述离合器鼓(128)通过上述花键而一体旋转地接合上述转子支承部件(126)的圆筒部(126a),
来自上述离合器用润滑油孔(143)的润滑油经过上述离合器鼓前端与上述凸缘部之间的间隙(E)、上述花键(128c)以及贯通孔(128d)而向上述离合器鼓(128)的外侧流出,并向贮油部(166)排出。
在上述转子(25)的内径侧形成有沿该转子的轴向贯通的油通路(186),
来自上述旋转电机用润滑油路(145)的润滑油向上述定子(24) 的另一侧的线圈端部(24b)供给,并且经由上述油通路而向上述定子的一侧的线圈端部(24a)供给。
例如参照图2以及图3,具备:旋转变压器(12),其具有:配置在上述凸缘部(126b)的轴向另一侧且一体地设置于上述外壳(122)的固定件(12a)、和以与上述转子(25)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的旋转件(12b);和
托架(185),其将上述旋转件(12b)固定在上述圆筒部(126a)的轴向另一侧端部,
在上述托架内形成有与上述油通路以及上述另一侧的线圈端部(24b)连通的空隙部(J、K)。
此外,上述括号内的附图标记用于与附图进行对照,但不会由此对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产生影响。
根据技术方案1的本发明,来自离合器用润滑油孔的润滑油和来自旋转电机用润滑油孔的润滑油,由分隔单元分隔而分别被引导至离合器或旋转电机,从而能够可靠并且正确地对离合器以及旋转电机进行润滑、冷却。另外,来自上述旋转电机用润滑油孔的润滑油通过轴芯润滑而遍及上述旋转电机的整周均匀地供给。尤其,由于冷却离合器后的热的润滑油不会流入旋转电机,所以从轴心供给的旋转电机用的润滑油能够对旋转电机、尤其是对其线圈端部进行冷却,从而能够良好地保持旋转电机的性能。
根据技术方案2的本发明,由于利用转子支承部件的凸缘部将离合器用润滑油和旋转电机用润滑油分开,所以通过简单的构造就能够确保离合器及旋转电机的润滑以及冷却。
根据技术方案3的本发明,由于用罩部件来覆盖离合器所在侧的一侧的线圈端部,所以能够防止润滑、冷却离合器后的离合器用润滑油流入到一侧的线圈端部。
另外,若罩部件为合成树脂制,则能够缩短外壳与线圈端部的绝缘距离,从而能够实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小型化,尤其能够实现轴向的 小型化。
根据技术方案4的本发明,由于来自离合器用润滑油孔的润滑油,经过离合器鼓前端与凸缘部之间的间隙、花键以及贯通孔而向离合器鼓外侧流出,所以能够使润滑、冷却离合器后的润滑油迅速并且可靠地流出,从而能够确保离合器的冷却且减少拖拽。
根据技术方案5的本发明,来自旋转电机用润滑油路的润滑油被转子保持部件的凸缘部以及圆筒部引导,而向旋转电机、尤其是向其另一侧的线圈端部供给,并且经过油通路而向一侧的线圈端部供给,从而能够可靠地冷却旋转电机,防止热所引起的旋转电机的性能恶化。
根据技术方案6的本发明,在凸缘部的另一侧配置检测旋转电机的旋转的旋转变压器,与配置于凸缘部一侧的离合器相互结合,有效利用空间,成为有利于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小型化的结构,但通过托架的空隙部,不使旋转变压器所引起的旋转电机用润滑油的流动节流,从而能够顺利地向旋转电机供给该润滑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简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输入部(电动马达以及断开离合器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将旋转变压器的旋转件安装于转子支承部件的托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由所谓的单马达型构成,具备:自动变速装置2、旋转电机(以下,称作电动马达)3、以及配置在该电动马达3的旋转部(转子)与内燃机5的输出轴(连结轴)5a之间的断开离合器6(以下称作K0离合器)。自动变速装置2的输入部件(以下称作输入轴)7与上述电动马达3的旋转部连结,其输出部件(以下称作输出轴)9与驱动车轮10连接。上述内燃机5、电动马达3以及自动变速装置2(包括K0 离合器6)分别由发动机(E/G)控制装置UE、马达(M/G)控制装置UM、自动变速、液压(AT)控制装置UA控制,上述各控制装置UE、UM、UA由车辆控制装置U统一控制。来自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1、检测电动马达及自动变动变速装置的输入轴7的转速的转速传感器12以及输出轴旋转传感器15的信号分别输入上述各控制装置UE、UM、UA。此外向车辆控制装置U输入电池的余量(SOC)信号16。
上述电动马达(旋转电机)3作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驱动源起作用,还作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机起作用,还作为启动发动机的启动装置起作用。自动变速装置2使用前进8速、后退1速等多级变速装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带式CVT、锥环式CVT、环式CVT等无级自动变速装置。此外,旋转电机也能够应用于仅具有驱动源以及发电机中的一个功能的装置。
本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在不是电池余量(SOC)不足的通常时,以电动马达3为驱动源进行起动。即,在变速杆为D(驱动)档而自动变速装置2为1速的车辆停止状态下,处于电动马达3产生了蠕变扭矩的蠕变状态。若驾驶员从该状态踩踏加速踏板,则电动马达3的扭矩产生与加速踏板开度对应的扭矩。该电动马达3的扭矩经由自动变速装置2而传递至驱动车轮10,从而使车辆起动。此时,K0离合器6处于断开状态。而且,若车辆达到规定速度,则连接该K0离合器6并借助电动马达3的扭矩使内燃机5启动。在该发动机5启动后的状态下,发动机输出轴5a的旋转经由自动变速装置2传递至驱动车轮10,使自动变速装置2升档,从而车速增加而成为巡航速度。此时,电动马达3以辅助上述发动机扭矩的方式输出,或利用该发动机扭矩或车辆惯性力进行发电(再生),或无负荷旋转。
在电池余量(SOC)不足的情况下,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以内燃机5为驱动源起动,此时,K0离合器6作为起动离合器起作用。内燃机5处于旋转状态,变速杆处于D档而自动变速装置2处于1速状态。在该状态下,在驾驶员踩踏制动器的情况下,作为起步离合器的上述K0离合器6处于非接合(解除接合)状态,若驾驶员解除制动器的踏压,则处于起步待机状态,从而对K0离合器6进行滑移控制。即,对K0离合器6进行滑移控制以使其产生蠕变扭矩。
若驾驶员从上述蠕变状态开始踩踏加速踏板,则工作(供给)压根据加速踏板开度(要求扭矩)而上升,一边对起动离合器6进行滑动控制、一边增加其扭矩容量而使车辆起动,然后起动离合器6完全接合(S5)。在该状态下,发动机的输出扭矩保持原样不变地传递至自动变速装置2的输入轴7,使自动变速装置2适当地升挡,从而车辆行驶。此时,一般而言,由于电池余量不足,所以电动马达3作为发电机起作用,由内燃机5发电。
接下来,按照图2,对由上述K0离合器6以及电动马达3构成的输入部进行说明。输入部20收纳于由自动变速装置2的变速箱121以及马达罩122构成的组合外壳123内。电动马达3由大径的中空马达构成,其定子24一体地固定于上述外壳123,作为其旋转部的转子25一体地设置于转子支承部件126。定子24通过在铁芯上卷绕线圈而成,该线圈的线圈端部24a、24b从铁芯沿宽度方向(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突出。
自动变速装置的输入轴7和发动机输出轴(连结轴)5a整齐排列地配置于电动马达(旋转电机)3的中心部,将这两个轴称为中心轴。2个油孔143、145与轴向平行地形成于输入轴7,一个油孔143的前端(输出轴侧)被封闭,并且经由横孔143a以及143b而朝向K0离合器6开口。另一个油孔145从前端与形成于输出轴5a的嵌合孔101以及斜孔145a连通,该斜孔145a朝向电动马达3开口。因此上述一个油孔成为离合器用润滑油孔143,另一个油孔成为旋转电机(电动马达)用润滑油孔145。
上述转子支承部件126具有:保持转子25的圆筒部126a、从该圆筒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126b、以及一体地固定在该凸缘部的内径端的轮毂部126c。圆筒部126a,一端成为端板102,并安装有由多个薄板构成的转子25,经由隔离件103对另一端进行嵌塞,从而一体地保持转子25。
在上述组合外壳123的马达罩122内,以包围中心孔156的方式同芯状地形成有凹陷部155,圆筒状的轴承支架154通过螺栓162固定于该凹陷部。在该轴承支架161的内径侧与上述轮毂部126c的外径侧之间夹设有角接触滚珠轴承130,上述转子支承部件126以悬臂状态被支 承为能够旋转。该滚珠轴承130通过螺母165而被紧固并在沿轴向上定位安装。
在上述轮毂部126c的内径面与输出轴5a之间夹设有圆筒状的泵驱动部件127a,在该泵驱动部件127a的外径侧以及内径侧分别夹装有单向离合器132、133。因此,电动马达3以及内燃机中任一速度较快的一方的旋转,经由上述单向离合器132或133传递至泵驱动轴127a。即,内燃机5启动,在由内燃机使车辆起步时,发动机输出轴5a的旋转比电动马达3的旋转快,向泵驱动轴127a的传动从外侧单向离合器132向内侧单向离合器133切换,泵27由发动机输出轴5a驱动。该泵驱动轴127a通过轴承而与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输出轴5a的驱动侧链轮167连结,并且从动侧链轮169能够旋转地支承于马达罩122的外径侧,遍及上述两个链轮167、169而卷绕有链170。与上述从动侧链轮169连结的轴178横贯电动马达3的定子24的外径侧而向自动变速装置侧延伸,并与未图示的液压泵连结。上述驱动侧链轮167、从动侧链轮169以及链170的内侧由罩168覆盖,在该罩168以及马达罩122之间收纳有上述链传动装置。
在上述转子支承部件126的凸缘部126b的轴向的自动变速装置(一侧)侧的上述圆筒部126a的内径侧,配置有K0离合器6,该K0离合器6具有:与输入轴7连接的离合器鼓128、与输出轴5a连接的离合器轮毂137、与离合器鼓花键接合的多个外摩擦片135a、与离合器轮毂花键接合的内摩擦片135b、以及使上述两个摩擦片接合或解除接合的液压伺服机136。离合器鼓128构成为一侧(自动变速装置)被封闭且凸缘部126b侧开放的碗形,其封闭侧的轮毂部128a与输入轴7花键接合。上述液压伺服机136构成为,该离合器鼓128的封闭侧成为汽缸而液密状地嵌合活塞136b,在该活塞的背面与固定于上述轮毂部128a的背板141之间夹设有复位弹簧140,并且构成取消油室142。上述离合器轮毂137一体地固定于输出轴5a的鼓出径部。
上述离合器用润滑油孔143,在由上述离合器鼓128和转子支承部件126形成的离合器室S、详细而言是在由离合器轮毂137形成的空间S开口(143b)。在上述转子支承部件126的圆筒部126a的内径侧形成有花键状的多个突起180,这些突起与形成于离合器鼓128的外周面的 花键128c接合而一体地旋转。在离合器鼓128的前端部与转子支承部件的凸缘部126b之间形成有间隙E,并且借助鼓外周面花键128c在与圆筒部126a之间形成有油路。在上述离合器鼓128的外周面形成有贯通孔128d,并且在离合器轮毂137也形成有贯通孔137d。
上述电动马达用润滑油孔145朝向转子支承部件126的凸缘部126b的马达罩122侧的空间G开口(145a)。来自上述润滑油孔145的开口(145a)的润滑油,如箭头F1所示,经过螺母165与罩168之间的间隙,向上述空间G供给。在上述空间G内配置有检测电动马达3的转速、相位的旋转变压器(转速传感器)12。该旋转变压器的构成包括:通过螺栓183而固定于马达罩122(组合外壳123)的固定件12a、和经由托架185固定于转子支承部件126的旋转件12b,上述固定件12a与旋转件12b接近配置。
上述托架185的外径侧固定于圆筒部126a的端板102,内径侧固定于上述旋转件12b。如图3所示,该托架185遍及整周形成为凹凸状,在凹部分185a(图2的上半部)通过铆钉190而固定于上述端板102,在凸部分185b(图2的下部分)在与端板102之间形成空隙部J。另外,该托架的内径侧部分被折弯成“コ”字形,在与上述圆筒部126a的一端之间形成有空隙部K。
在由多个薄板构成的转子25的内径面,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凹槽,通过该凹槽而在转子支承部件126的圆筒部126a与外周面之间形成油通路186。该油通路186从上述圆筒部126a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贯通,并在该另一端与形成于隔离件103的油路189连通,向转子25的外径方向开放。
电动马达3的定子24的一侧的线圈端部24a由沿其外形部分构成分隔单元的罩部件187遍及整周覆盖,该罩部件的内径侧部形成沿内径方向垂下的凸缘部187a,以便将来自上述油路189的润滑油收入至罩部件内,并且将在隔离件103的外侧面传递的润滑油引导至罩部件的外侧。上述罩部件187由合成树脂形成,使线圈端部24a电绝缘,能够缩短外壳121与线圈端部24a的绝缘距离。由此能够实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的小型化,尤其能够实现轴向的小型化。
接下来,对上述的输入部20的作用进行说明。来自离合器用润滑油孔143的润滑油,从横孔143a、143b(开口)如箭头D1所示,向离合器室(空间)S供给,并且如箭头D3所示对外摩擦片135a以及内摩擦片135b进行润滑、冷却,并从贯通孔128d向离合器鼓128的外侧排出。另外,离合器室S内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如箭头D2所示,从解除接合侧的间隙E经过花键128c而向圆筒部126a的一端侧排出。
由此,通过轴芯润滑(143)供给的离合器用润滑油连续向K0离合器6供给,并且连续排出,例如即使对K0离合器6进行滑移控制而被加热,上述离合器室S的润滑油也连续地流动,从而防止K0离合器6过度高温化,并且减少该K0离合器6的拖拽。
排出到上述离合器鼓128的外侧的润滑油,如箭头D4所示,被罩部件187遮挡,而被阻止向线圈端部24a流入。另外,向圆筒部126a的内周面传递流动的润滑油,被凸缘部187a从隔离件103向罩部件187的外侧引导,而不流入线圈端部24a,并向贮油部166排出。此外,离合器室S的润滑油被转子支承部件126分隔,而不流入马达罩122侧的空间G。
来自电动马达用润滑油孔145的润滑油,从嵌合孔101以及斜孔(开口)145a如箭头F1所示,向被凸缘部126b分隔了的马达罩侧的空间G供给。在该空间G配置旋转变压器12,在凸缘部126b的自动变速装置侧(一侧)配置K0离合器6,并且与液压泵配置于外壳121的外径侧的情况相互结合,有效并且合理地利用空间,有利于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小型化,但遮挡润滑油从上述空间G向电动马达3顺畅的流动。
由于安装上述旋转变压器12的旋转件12b的托架185由凹凸形状构成,所以上述空间G的润滑油经过空隙J(参照图2的下部以及图3),向定子24的马达罩侧(另一侧)的线圈端部24b供给,对该线圈端部24b进行润滑、冷却。另一方面,来自上述托架185的空隙K的润滑油如箭头F3所示,因在凹部185a(参照图2的上部、图3)向端板102固定而被遮挡外径方向的流动,并被引导至油通路186,朝向转子25的轴向一方流动。而且,在转子25的自动变速装置侧端,通过油路189向外径方向流动,并被凸缘部187a引导而向罩部件187内部的一个线圈端部24a供给,对该一个线圈端部24a进行润滑、冷却,并向贮油部 166排出。
因此,上述转子支承部件126的凸缘部126b以及圆筒部126a、以及罩部件187,构成对来自离合器用润滑油孔143的润滑油和来自电动马达用润滑油孔145的润滑油进行分隔的分隔单元。即使来自上述离合器用润滑油孔143的润滑油对K0离合器6进行润滑、冷却而高温化,借助由上述罩部件187构成的分隔单元,就不会直接接触线圈端部24a,从而防止该线圈端部高温化而降低电动马达3的性能。另外,来自电动马达用润滑油孔145的润滑油遍及电动马达3的整周均匀地供给,并且通过上述的油路结构而专门向电动马达3供给,从而能够以较高的效果充分地冷却该电动马达3。
此外,来自离合器用润滑油孔143以及电动马达用润滑油孔145的各润滑油,是分别被分隔而专门(主要)向K0离合器6或电动马达3供给的润滑油,并不一定意味着全部的润滑油被分隔。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用于搭载于汽车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特别是作为除内燃机以外还具有一个马达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润滑装置而利用。
附图标记说明:1…混合动力驱动装置;2…自动变速装置;3…旋转电机(电动马达);5…内燃机;5a…输出部件;6…(K0)离合器;7…输入部件;12…旋转变压器;12a…固定件;12b…旋转件;24…定子;24a、24b…线圈端部;25…转子;122…外壳(马达罩);123…外壳;126…分隔单元(转子支承部件);126a…圆筒部;126b…凸缘部;126c…轮毂;128…离合器鼓;128c…花键;128d…贯通孔;130…轴承;135a…外摩擦片;135b…内摩擦片;136…液压伺服机;143…离合器用润滑油孔;145…旋转电机(电动马达)用润滑油孔;166…贮油部;185…托架;186…油通路;187…分隔单元(罩部件)。

Claims (4)

1.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具备:
离合器,其使内燃机的输出部件与自动变速装置的输入部件接合或解除接合;和
旋转电机,其配置为在上述离合器的径向外侧并且从径向外侧观察时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与上述离合器重叠,该旋转电机具有固定于外壳的定子、和与上述自动变速装置的输入部件连接的转子,
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离合器用润滑油孔,其形成于沿上述离合器以及上述旋转电机的中心部延伸的中心轴;
旋转电机用润滑油孔,其形成于上述中心轴;
分隔单元,其用于进行分隔,以使来自上述离合器用润滑油孔的润滑油被引导至上述离合器,并且使来自上述旋转电机用润滑油孔的润滑油被引导至上述旋转电机;
转子支承部件,其具有保持上述转子的圆筒部、从该圆筒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以及在该凸缘部的内径侧端经由轴承而支承于上述外壳的轮毂部;以及
罩部件,其覆盖上述定子的轴向一侧的线圈端部,
上述离合器用润滑油孔朝向上述凸缘部的轴向一侧的空间开口,
上述旋转电机用润滑油孔朝向上述凸缘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空间开口,
上述离合器配置在上述凸缘部的轴向一侧,
上述分隔单元包括上述转子支承部件和上述罩部件,
上述离合器具有:与上述输入部件连接的离合器鼓、与上述输出部件连接的离合器轮毂、与上述离合器鼓花键接合的外摩擦片、与上述离合器轮毂花键接合的内摩擦片,
在上述离合器鼓的外周面形成花键以及贯通孔,上述离合器鼓通过上述花键而一体旋转地接合上述转子支承部件的圆筒部,
来自上述离合器用润滑油孔的润滑油经过上述离合器鼓前端与上述凸缘部之间的间隙、上述花键以及贯通孔而向上述离合器鼓的外侧流出,并向贮油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离合器具有配置在上述离合器鼓内且使上述外摩擦片与上述内摩擦片接合或解除接合的液压伺服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转子的内径侧形成有沿该转子的轴向贯通的油通路,
来自上述旋转电机用润滑油路的润滑油向上述定子的另一侧的线圈端部供给,并且经由上述油通路而向上述定子的一侧的线圈端部供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变压器,其具有:配置在上述凸缘部的轴向另一侧且一体地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固定件、和以与上述转子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设置的旋转件;和
托架,其将上述旋转件固定在上述圆筒部的轴向另一侧端部,
在上述托架内形成有与上述油通路以及上述另一侧的线圈端部连通的空隙部。
CN201380004187.6A 2012-02-10 2013-02-08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75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7850 2012-02-10
JP2012027850 2012-02-10
JP2012-027851 2012-02-10
JP2012027851 2012-02-10
JP2012158159 2012-07-13
JP2012-158159 2012-07-13
PCT/JP2013/053159 WO2013118901A1 (ja) 2012-02-10 2013-02-08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7553A CN103987553A (zh) 2014-08-13
CN103987553B true CN103987553B (zh) 2016-11-30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7414A (zh) * 2008-10-31 2011-05-18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车用驱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7414A (zh) * 2008-10-31 2011-05-18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车用驱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7554B (zh)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US8308595B2 (en) Hybrid drive device
US9528436B2 (en) Hybrid drive device
CN106314118B (zh) 电动车辆以及用于该电动车辆的车载电池充电设备
JP3998041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用駆動装置
CN103069695B (zh) 电动车辆的驱动装置
US20180313411A1 (en) Hybrid vehicle drive apparatus
CN108790778B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
US8857188B2 (en) Hybrid drive device
JP6844690B2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05531136B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CN102066810A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JP2008501566A (ja)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系用湿式ダブルクラッチおよび冷却方法
WO2012118072A1 (ja)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US9869353B2 (en) Clutch hydraulic system for vehicle
KR101634760B1 (ko) 차량 제동 방법
CN103987553B (zh)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JP2013534487A (ja) 車両用のポンプ装置
JP2016094944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13199183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21001667A (ja) 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