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6864B - 拍摄装置和拍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拍摄装置和拍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6864B
CN103986864B CN201410043508.XA CN201410043508A CN103986864B CN 103986864 B CN103986864 B CN 103986864B CN 201410043508 A CN201410043508 A CN 201410043508A CN 103986864 B CN103986864 B CN 1039868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oting
mentioned
image
voltage
fil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35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6864A (zh
Inventor
中村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86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6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6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68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04N23/651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ffecting camera operations, e.g. sleep mode, hibernation mode or power off of selective parts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09Circuitry for control of the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04N25/63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applied to dark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拍摄装置和拍摄方法,能够防止画质由于噪声而劣化,并且不会使使用便利性变差。该拍摄装置从主电源被提供电源而进行动作,具有:CMOS图像传感器(22),其对拍摄视场进行拍摄,输出图像数据;DC/DC转换器(29a),其从主电源被提供电源,将被提供的电源转换成根据控制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并输出;LDO调节器(29b),其接收DC/DC转换器(29a)的输出,将恒压信号提供给CMOS图像传感器(22);以及输入部(开关部(28)),其设定拍摄装置的动作模式,根据由输入部设定的动作模式,求出要输入到LDO调节器(29b)的电压值,向DC/DC转换器(29a)指示输出电压。

Description

拍摄装置和拍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拍摄装置和拍摄方法,详细地讲,涉及从主电源经由电源部向摄像部提供恒压的拍摄装置和拍摄方法。
背景技术
摄像元件对光学像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图像信号,但随着摄像元件的环境温度成为高温,在图像中产生摄像噪声,使画质劣化。为了防止该摄像噪声,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2006-140733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当超过规定温度时,能够断开电源、转移到特定的模式、关闭CCD时钟、或者驱动冷却装置。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1,在摄像元件的周围超过规定温度时使温度降低,因此能够抑制图像的噪声。然而,因此而转移到特定模式,或者降低CCD时钟等,在拍摄时进行限制,使得使用便利性变差。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拍摄装置和拍摄方法,能够防止画质由于噪声而劣化,并且不会使使用便利性变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拍摄装置从主电源被提供电源而进行动作,该拍摄装置具有:摄像部,其具有对拍摄视场进行拍摄并输出图像数据的摄像元件;可变电压转换部,其从上述主电源被提供电源,将被提供的电源转换成根据控制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并输出;恒压部,其接收上述可变电压转换部的输出,将恒压信号提供给上述摄像元件;输入部,其设定上述拍摄装置的动作模式;以及控制部,其根据由上述输入部设定的动作模式,求出要输入到上述恒压部的电压值,向上述可变电压转换部指示输出电压。
本发明的拍摄装置的拍摄方法,该拍摄装置从主电源被提供电源而进行动作,具有摄像部,该摄像部包含对拍摄视场进行拍摄并输出图像数据的摄像元件,该拍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输出步骤,可变电压转换部从上述主电源被提供电源,将被提供的电源转换成根据控制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并输出;供给步骤,恒压部接收上述可变电压转换部的输出,将恒压信号提供给上述摄像元件;设定步骤,由输入部设定上述拍摄装置的动作模式;以及指示步骤,根据由上述输入部设定的动作模式,运算要输入到上述恒压部的电压值,向上述可变电压转换部指示输出电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拍摄装置、拍摄方法和程序,能够防止画质由于摄像噪声而劣化,并且不会使使用便利性变差。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外观的图,图1A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图1B是从正面侧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主要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ASIC及其周边电路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电源部及其周边电路的框图。
图5A-图5E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特性的曲线图,图5A是示出摄像噪声相对于摄像元件温度的变化的曲线图,图5B是示出LDO输出噪声与摄像噪声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5C是示出LDO输入电位差与LDO输出噪声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5D是示出LDO输入电位差与LDO耗电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5E是说明摄像噪声是由摄像元件的温度引起的噪声与LDO输出噪声相加得到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拍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动作的第1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动作的第2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动作的第3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动作的第4变形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使用应用了本发明的相机来说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相机是数字相机。该相机具有摄像部,通过该摄像部将被摄体像转换为图像数据,根据该转换后的图像数据,将被摄体像在配置于主体的背面的显示部中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拍摄者通过观察实时取景显示来决定构图和快门时机。在释放操作时,将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中。当选择了再现模式时,能够在显示部中对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再现显示。
此外,该相机从主电源被提供电源而进行动作。从可变电压转换部向摄像部提供恒压。根据基于摄像元件的环境温度和暗电流而预测的噪声水平或者动作模式等来控制该恒压,使得摄像元件的预测噪声水平和消耗电力的损耗成为最合适。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外观立体图,图1A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图1B是从正面侧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
在相机主体1的上部的大致中央处配置有电子取景器(Electronic View Finder)(以下称作EVF)2。EVF2在内部具有小型的EVF显示面板2c(参照图2),拍摄者能够通过取景器目镜部2a对在EVF显示面板2c中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和再现图像等进行观察。
此外,在相机主体1的上部配置有电源按钮3、快门释放按钮4、动态图像记录按钮5。电源按钮3是如下的操作按钮,通过由拍摄者对电源按钮3进行按压操作而将相机主体1设为电源接通状态,通过再次对电源按钮3进行按压操作而将相机1设为电源断开状态。另外,也可以代替电源按钮3而配置电源开关等其他的操作部件。
当拍摄者对快门释放按钮4进行了半按下操作时,相机主体1进行拍摄准备动作,当对快门释放按钮4进行了全部按下操作时,指示拍摄动作。在成为拍摄准备状态后,相机主体1对被摄体亮度进行测光,进行光圈值和快门速度值等曝光控制值的运算,并且进行自动焦点调节(AF)。此外,在进行拍摄动作时,根据在拍摄准备状态时运 算出的曝光控制值进行曝光控制,在此期间内,取得通过摄像元件拍摄的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35中进行图像数据的记录。
动态图像记录按钮5是用于由拍摄者指示动态图像记录的开始和结束的操作部件。即,在通过模式拨盘8选择了动态图像拍摄模式的状态下,当对动态图像记录按钮5进行了按压操作时,取得通过摄像元件拍摄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开始在记录介质35中记录图像数据。在动态图像的记录开始后,再次对动态图像记录按钮5进行了按压操作时,结束动态图像记录。另外,动态图像记录按钮5也可以兼用作快门释放按钮4,该情况下,在通过模式拨盘8或菜单画面等设定为动态图像记录模式后,通过快门释放按钮4的操作进行拍摄动作的开始和结束即可。
在相机主体1的背面的右侧配置有变焦按钮6、显示切换按钮7、模式拨盘8、十字按钮9、OK按钮10、删除按钮11、菜单按钮12,在这些操作部件的左侧配置有背面面板14。
变焦按钮6是用于由拍摄者对镜头镜筒18内的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摄影镜头41的焦距进行调节的操作部件,变焦按钮8有广角(Wide)按钮和望远(Tele)按钮。当对广角按钮进行了按压操作时,向广角(短焦点)侧驱动摄影镜头41的焦距,当对望远按钮进行了按压操作时,向望远(长焦点)侧驱动摄影镜头41的焦距。此外,在对广角按钮进行按压操作,并在广角端停止后,如果进一步持续对广角按钮进行按压操作,则切换为微距模式。在对望远按钮进行按压操作,并在望远端停止后,如果进一步持续对望远按钮进行按压操作,则切换为电子变焦,将图像进一步放大。当切换为电子变焦时,与之前的光学变焦不同,通过将图像数据的一部分切出并放大显示来进行变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变焦按钮来调整焦距,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旋转部件来调整焦距。
显示切换按钮7是对拍摄者使用EVF2和背面面板14中的哪个作为显示装置进行切换的操作部件。在每次对显示切换按钮7进行按压操作时,交替地切换EVF2和背面面板14作为显示装置,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再现图像、菜单画面等。
模式拨盘8是能够旋转的操作拨盘,执行与标记(图中的三角标识)一致的模式。作为该模式,例如可设定拍摄模式、再现模式、运动模式等曝光控制模式、艺术滤镜模式、动态图像拍摄模式等各种模式。
十字按钮9是用于在菜单画面等中使光标等向上下左右移动的操作部件,由分别用于指定上下左右的4个按钮构成。在该4个按钮的大致中央配置有OK按钮(也称作决定按钮或确认按钮)10。该OK按钮10是用于在菜单画面等中确定通过十字按钮9选择的项目的操作部件。
删除按钮11是用于删除所选择的图像数据的操作部件。该删除是如下进行的:当在通过十字按钮9和OK按钮10指定图像后,对删除按钮11进行了按压操作时,删除记录介质35中所记录的图像数据。
当拍摄者操作了菜单按钮12时,在背面面板14或EVF2上显示菜单画面。拍摄者能够使用菜单画面进行闪光灯发光模式等各种设定。
背面面板14能够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再现图像、菜单画面等各种图像。此外,在该背面面板14上设有触摸面板14a,当拍摄者一边观察背面面板14上所显示的图像一边进行触摸时,输出与该触摸位置有关的信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液晶显示面板作为背面面板,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有机EL面板等其他的显示面板。此外,背面面板14配置在相机主体1的背面,但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配置在其他的位置。
在相机主体1的侧面设置有DC输入端子15。DC输入端子15是用于利用外部电源向相机主体1提供电源的端子。例如,也可以将AC电源转换为DC电源,进行DC电压的供电。能够在室内进行闪光灯拍摄等时使用。
在相机主体1的正面侧设有闪光灯16、调光用窗17、镜头镜筒18。闪光灯16是辅助照明光,通过在被摄体较暗的情况下的自动发光或者基于拍摄者的强制发光等而进行发光。调光用窗17是用于向调光传感器24c(参照图3)引导反射光等的窗,以便在闪光灯16的发光时对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等进行测光。在对闪光灯的发光时的发光量进行自动控制的情况下,根据来自调光传感器24c的信号进行控制。
镜头镜筒18可以是能够在相机主体1上自由拆装的更换式镜头镜筒,此外,也可以是固定在相机主体1上的镜头镜筒。如上所述,在镜头镜筒18内配置有摄影镜头41(参照图2)。
接着,使用图2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摄影镜头41是焦距可变的变焦镜头,在该摄影镜头41的光轴上配置有光圈42,并且,在通过摄影镜头41对被摄体像成像的位置附近配置有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22。
光圈42利用光圈机构42a(参照图3)使通过摄影镜头41后的被摄体光束的光量可变。此外,摄影镜头41的对焦透镜通过对焦/变倍控制部36而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进行对焦,摄影镜头41的变焦透镜通过对焦/变倍控制部36而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进行变焦(变倍)。
CMOS图像传感器22是摄像元件,进行通过摄影镜头41而形成的光学像的摄像。该摄像元件将构成各像素的光电二极管二维地配置成矩阵状,各光电二极管产生与受光量对应的光电转换电流,该光电转换电流的电荷被与各光电二极管连接的电容器进行电荷蓄积。将该所蓄积的电荷读出,输出到ASIC21的A/D转换部21a(参照图3)。
此外,在CMOS图像传感器22的摄像区域的一部分上具有光学地遮光的光学黑区域22a即OB(optical black)区域22a(参照图4),来自该OB区域的信号也被输出到ASIC21的A/D转换部21a,检测暗电流IOB。此外,CMOS图像传感器22具有电子快门。CMOS图像传感器22和周边电路作为具有对拍摄视场进行拍摄并输出图像数据的摄像元件的摄像部而发挥作用。
在CMOS图像传感器22的附近配置有测温传感器23。该测温传感器23测定CMOS图像传感器22的环境温度,将测温信号输出到ASIC21。
传感器类24是用于测定施加到相机主体1的振动或测定闪光灯反射光的传感器。作为传感器类24,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陀螺仪(GYRO)传感器24a、加速度传感器24b、调光传感器24c(参照图3)。陀螺仪传感器24a和加速度传感器24b检测由于拍摄者的手抖等而施加到相机主体1的振动,将检测信号输出到ASIC21。如上所述,调光传感器24c对闪光灯16发光时经由调光用窗17来自主要被摄体的反射光等进行测光,将测光信号输出到ASIC21。
EVF面板显示控制部2b从ASIC21输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进行EVF显示面板2c的显示控制。此外,闪光灯发光部16a是闪光灯16的发光部,根据来自ASIC21的控制信号进行闪光灯发光。开关(SW)部28包含前述的电源按钮3、快门释放按钮4、动态图像记录按钮5、变焦按钮6、显示切换按钮7、模式拨盘8、十字按钮9、OK按钮10、删除按钮11、菜单按钮12等各种操作部件,检测这些操作部件的操作状态,并输出到ASIC21。
电源部29与电源电池30连接,将从电源电池30提供的电源电压转换为规定的恒压,将恒压提供给例如ASIC21、CMOS图像传感器22、测温传感器23、传感器 类24等各电路。使用图3详细说明电源部29、电源电池30以及其周边电路。
背面面板显示控制部14b从ASIC21输入显示用的图像数据,进行背面面板14的显示控制。此外,在背面面板14的前表面侧设有触摸面板14a,当拍摄者在背面面板14上进行触摸时,将与该触摸位置有关的检测信号输出到ASIC21。
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33与ASIC21连接,暂时保存来自CMOS图像传感器22的图像数据等数据。
闪存34是能够进行电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有ASIC21内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21g(参照图3)的动作用的程序和各种调整值。
记录介质35是能够进行电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其可在相机主体1上自由拆装或者固定在相机主体1上。该记录介质35记录在拍摄动作时取得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能够在进行再现时读出所记录的图像数据。
ASIC21具有A/D转换部21a、图像处理部21b、显示控制部21c、机电控制部21d等各种电路,进行来自CMOS图像传感器22的图像信号的处理、EVF显示面板2c和背面面板14的显示控制、摄影镜头41的对焦等各种处理。此外,ASIC21具有CPU21g,根据闪存34中所存储的程序,进行相机主体1的整体控制。另外,程序也可以并非存储在闪存34中,而是存储在记录介质35中,ASIC21也可以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35中的程序而执行程序。
接着,使用图3详细说明ASIC21及其周边电路。关于ASIC21的外部的各电路,对于在图2中已经示出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陀螺仪传感器24a、加速度传感器24b以及调光传感器24c是传感器类24内的传感器。此外,WIFI通信部51在相机主体1与外部机器之间进行基于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标准的无线通信。镜头控制部36a设置在对焦/变倍控制部36内,进行摄影镜头41的对焦和变焦的驱动控制。光圈机构42a进行光圈42的驱动。在电源电池30内设有电池测温传感器30a,其检测电源电池30的温度,并将测温信号输出到A/D转换部21a。
在ASIC21内设有总线21j,该总线21j上连接着A/D转换部21a、图像处理部21b、显示控制部21c、机电控制部21d、USB通信部21e、音频(AUDIO)部21f、CPU21g、存储器I/O21h、I/O部21i。通过总线21j进行各种数据和控制信号的交换。
A/D转换部21a输入模拟信号,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并输出到总线21j。作为输入模拟信号,存在以下信号:来自CMOS图像传感器22的图像信号;来自测 温传感器23的摄像元件的测温信号;来自陀螺仪传感器24a、加速度传感器24b、以及调光传感器24c的检测信号、与来自电源电池30的电池的温度对应的测温信号。
图像处理部21b对经由总线21j输入的来自CMOS图像传感器22的图像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处理,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总线21j。作为各种图像处理,有实时取景显示用的图像处理、向记录介质35的记录用图像处理、从记录介质35读出的再现用图像处理等。此外,在通过模式拨盘8设定了艺术滤镜模式的情况下,还进行与所选择的艺术滤镜模式对应的图像处理。此外,图像处理部21b由CMOS图像传感器22的图像数据根据高频成分生成对比度信号,用于AF控制。
显示控制部21c输入由图像处理部21b处理后的实时取景图像、再现图像以及菜单图像,将这些图像输出到EVF面板显示控制部2b、背面面板显示控制部14b。根据经由开关部28和I/O部21i输入的显示切换按钮7的操作状态来决定输出到哪个显示控制部。
机电控制部21d根据由图像处理部21b生成的对比度信号,通过镜头控制部36a驱动控制摄影镜头41的对焦透镜,使得摄影镜头41的对焦透镜到达对焦位置。此外,根据经由开关部28输入的变焦按钮6的操作状态,由镜头控制部36a进行摄影镜头41的变焦透镜的驱动控制。此外,机电控制部21d根据由CPU21g计算出的曝光控制值(包含光圈值)(参照图9的S49)对光圈机构42进行驱动控制。
USB通信部21e通过设置在相机主体1上的USB端子(未图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音频部21f从麦克风(未图示)输入声音信号,对该声音信号进行声音处理,将处理后的声音信号与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一起记录在记录介质35中。此外,音频部21f对记录在记录介质35中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从扬声器(未图示)进行声音的再现。
如上所述,CPU21g根据闪存34中所存储的程序进行相机主体1的整体控制。
存储器I/O部21h是用于进行SDRAM33中的数据写入和读出的接口。I/O部21i是用于经由总线21j进行闪光灯发光部16a、记录介质35、开关部28、电源部29、触摸面板14a与ASIC21内的各电路之间的数据的写入/读出或者控制命令的输出等的接口。
接着,使用图4来详细说明电源部29及其周边电路。在电源部29、电源电池30、DC输入端子15之间配置有开关SW1。即,在电源部29上设有固定端子,并且在电 源电池30和DC输入端子15上设有可动端子,将电源电池30或DC输入端子15中的任意一方的直流电源电压提供到电源部29。
在电源部29内设有DC/DC转换器29a、LDO(Low Drop Out:低压差输出)调节器29b~29f。
DC/DC转换器29a将从电源电池30或DC输入端子15提供的第1直流电压Sig1转换为第2直流电压Sig2~Sig4,并提供给LDO调节器29b~29f。此外,DC/DC转换器29a与ASIC21连接,根据ASIC21的控制命令切换成动作状态和停止状态,此外,指定DC/DC转换器29a的输出目的地。即,根据来自ASIC21的指示,将第2直流电压Sig2~Sig4输出到1个或多个LDO调节器29b~29f。
另外,虽然将第2直流电压Sig2~Sig4设为不同的电压,但也可以是相同的电压。此外,如使用图9至图13在后面说明的那样,第2直流电压Sig2~Sig4的至少一部分作为与所设定的动作模式对应的电压,根据来自ASIC21内的CPU21g的指示而变化。
从DC/DC转换器29a向LDO调节器29b输入第2直流电压Sig2,从LDO调节器29b向CMOS图像传感器22输出直流电压Sig5。此外,从DC/DC转换器29a向LDO调节器29c、29d输入第2直流电压Sig3,向CMOS图像传感器22输出直流电压Sig6、Sig7。
另外,CMOS图像传感器22被提供直流电压Sig5、直流电压Sig6、直流电压Sig7,在这些直流电压中,被提供Sig5的电路与被提供Sig6和Sig7的电路相比较,更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
此外,LDO调节器29e从DC/DC转换器29a输入第2直流电压Sig4,并向测温传感器23、WIFI通信电路51a、传感器类24输出直流电压Sig8。此外,LDO调节器29f也从DC/DC转换器29a输入第2直流电压Sig4,向ASIC21输出直流电压Sig9。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的DC/DC转换器29a将电压转换成根据来自ASIC21内的CPU21g的控制信号而指示的电压(直流电压Sig2~Sig4)并输出。此外,LDO调节器29b~29f接收DC/DC转换器29a的输出,将恒压提供给CMOS图像传感器22等。
接着,使用图5A-图5E来说明摄像元件(CMOS图像传感器22)的摄像噪声等。图5E是示出摄像元件温度与摄像噪声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如图5E所示,摄像噪 声由摄像元件22的温度导致的噪声NTh和LDO调节器29b~29f引起的因电源导致的噪声NLDO构成。图5A示出摄像噪声相对于摄像元件的温度的变化。由图5A可知,随着摄像元件的温度升高,摄像噪声增加。
图5B示出摄像噪声相对于LDO调节器29b~29f的输出噪声的变化。由图5B可知,随着LDO调节器的输出噪声增加,摄像噪声增加。
图5C示出LDO输出噪声相对于LDO调节器29b~29f的输入电位差的变化。由图5C可知,当LDO输入电位差增大时,LDO输出噪声降低。
图5D示出LDO耗电相对于LDO调节器29b~29f的LDO输入电位差的变化。由图5D可知,当LDO输入电位差增大时,LDO耗电也增加。
这样,当摄像元件(COMOS图像传感器22)的摄像元件温度成为高温时,或者当暗电流IOB增加时,摄像噪声处于增加的趋势(参照图5A)。此外,LDO输出噪声越大,摄像噪声越大(参照图5B),当LDO输入电位差增大时,该LDO输出噪声减小(参照图5C)。因此,通过增大LDO输入电位差,LDO输出噪声减小,其结果是,摄像噪声减小。
在由于摄像元件的环境温度上升而使摄像噪声增加的状况下,通过增大LDO输入电位差能够降低摄像元件噪声。为了增大LDO输入电位差,增大DC/DC转换器29a的输出电压(Sig2~Sig4)即可。但是,当增大了LDO输入电位差时,如图5E所示,LDO耗电增加,成为损耗电力。
有时根据ISO感光度、曝光校正、快门速度值等曝光所涉及的设定值,能够预想到摄像噪声将变得显著。即,在ISO感光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负曝光校正的情况下、或者长秒时快门速度的情况下,考虑是拍摄视场较暗的环境下的拍摄,摄像噪声容易表现出来。此外,在未设定降噪模式的情况下或者设定了闪光灯发光模式等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摄像噪声也容易表现出来。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曝光所涉及的设定值和设定拍摄模式等动作模式,由ASIC21控制DC/DC转换器29a,以成为最合适的LDO输入电位差。其结果是,摄像噪声成为规定值以下,并且还能够防止LDO耗电过大。
接着,使用图6至图9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这些流程图还包含图10至图13所示的流程图,是由CPU21g根据闪存34中所存储的程序来执行的。
在进入图6所示的流程图后,首先,CPU21g判定电源是否接通(S1)。即,通 过开关部28检测电源按钮3的操作状态,基于该操作状态进行判定。在该判定的结果为电源断开的情况下,进入休眠状态(S3)。在休眠状态下,相机主体成为低耗电模式,仅能够检测电源按钮3等特定的操作部件的操作状态,在操作了电源按钮3等特定的操作部件的情况下,解除休眠状态。
在步骤S1中的判定结果为电源接通的情况下,或者当解除了步骤S3的休眠状态时,CPU21g开始电源供给(S5)。在该步骤中,电源部29向相机主体1内的各部提供电源。
当CPU21g开始了电源供给时,接着,读入拍摄模式、拍摄条件、镜头信息(S7)。在该步骤中,读入通过模式拨盘8设定的拍摄模式、在菜单画面等中设定的拍摄条件、以及与镜头镜筒18内的摄影镜头41有关的镜头信息等。
CPU21g在步骤S7中进行了拍摄模式等的读入后,接着,进行实时取景电压运算/设定(S11)。这里,以预先决定的恒压从LDO调节器29b~29f向作为摄像元件的CMOS图像传感器22和其他各电路进行供电。另外,也可以根据步骤S7中读入的拍摄模式和拍摄条件(包含与曝光有关的设定值),依照图9所示的流程图,使从LDO调节器29b~29f输出的恒压发生变化。其中,至于噪声容许水平,可以是在实时取景显示时比拍摄时高的恒压。
CPU21g在步骤S11中进行了LV电压运算/设定后,接着进行曝光量运算(S13)。在该步骤中,根据来自CMOS图像传感器22的图像信号,运算被摄体亮度,根据该被摄体亮度运算在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时能成为适当的明亮度的电子快门速度值等。
CPU21g在进行了曝光量运算后,接着,开始拍摄(S15)。在该步骤中,CMOS图像传感器22开始拍摄,以与帧率对应的时间间隔进行图像信号的读出。
CPU21g在开始拍摄后,开始实时取景显示(S17)。在该步骤中,根据从CMOS图像传感器22读出的图像信号,在背面面板14或EVF2中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如后所述,当步骤S35中的判定结果为电源接通时,返回步骤S7,重复上述的处理,因此进行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22的拍摄,更新实时取景显示。
CPU21g在步骤S17中进行了实时取景显示后,接着,进行拍摄信息显示(S21)。这里,在背面面板14或EVF2中显示拍摄模式或拍摄条件等。
CPU21g在进行了拍摄显示后,接着,判定快门释放按钮是否被半按下(S23)。这里,通过开关部28来判定快门释放按钮4是否被半按下。在该判定结果为快门释 放按钮4被半按下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动作(S25)。在该步骤中,还判定快门释放按钮4是否被进一步按下从而被全部按下,在被全部按下的情况下,取得图像,并将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35中。后面使用图8来说明该拍摄动作的详细动作。
CPU21g在步骤S25中进行了拍摄动作后,或者步骤S23中的判定结果为快门释放按钮4未被半按下的情况下,接着,进行菜单按钮12是否接通的判定(S27)。在该步骤中,通过开关部28来判定是否对菜单按钮12进行了按压操作。
CPU21g在步骤S27中的判定结果为菜单按钮接通的情况下,进行菜单设定动作(S29)。在该步骤中,在背面面板14等中显示菜单画面,根据十字按钮9、OK按钮10等的操作进行拍摄条件等的变更。
CPU21g在步骤S29中进行了菜单设定动作后,或者在步骤S27中的判定结果为菜单按钮并未接通的情况下,接着,判定模式拨盘8是否被设定为再现模式(S31)。在该步骤中,通过开关部28检测模式拨盘8的状态,判定拨盘是否示出再现模式。
CPU21g在步骤S31中的判定结果为模式拨盘8被设定为再现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再现动作(S33)。在该步骤中,从记录介质35中读出由用户指定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在背面面板14或EVF2中进行再现显示。
在步骤S33中进行了再现动作后,或者在步骤S31中的判定结果为再现按钮并未接通的情况下,CPU21g接着判定电源是否接通(S35)。在该步骤中,通过开关部28判定电源按钮3是否为接通状态。在该判定结果为电源按钮3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7,执行前述的动作。
CPU21g在步骤S35中的判定结果为电源并未接通的情况下,停止电源供给(S37)。在该步骤中,电源部29停止电源供给。在停止电源供给后,返回步骤S3,成为休眠状态。
接着,使用图8来说明步骤S25所示的拍摄动作的详细动作。CPU21g在进入拍摄动作后,首先,关闭拍摄信息显示(S41)。在步骤S21中显示拍摄信息,而在该步骤中,消去拍摄信息的显示,以使得到拍摄者能够专注于拍摄中的被摄体。
在关闭拍摄信息显示后,CPU21g接着判定快门释放按钮4是否被半按下(S43)。在该步骤中,通过开关部28判定快门释放按钮4的操作状态。在步骤S23中检测了快门释放按钮4被半按下,而在该步骤中,判定快门释放按钮4的半按下是否持续。在该判定结果为快门释放按钮4未被半按下的情况下,结束拍摄动作的流程,返回原 来的流程。
另一方面,CPU21g在步骤S43中的判定结果为快门释放按钮被半按下的情况下,接着,判定快门释放按钮是否被全部按下(S45)。这里,通过开关部28来判定快门释放按钮4是否从半按下状态进一步被按下而成为全部按下状态。在该判定结果为快门释放按钮4未被全部按下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43。
另一方面,CPU21g在步骤S45中的判定结果为快门释放按钮被全部按下的情况下,进行拍摄时电压设定(S47)。这里,依照步骤7中读入的拍摄模式和拍摄条件等,根据曝光所涉及的设定值,进行拍摄时电压设定。即,判定ISO感光度、被摄体亮度、曝光校正值、快门速度值等设定值,或者判定是否设定了降噪模式或闪光灯发光模式,求出作为拍摄时的容许噪声水平的LDO输入电位差,进行DC/DC转换器29a的输出电压的设定,使得该输出电压成为该LDO输入电位差。后面使用图9来说明该拍摄时电压设定的详细动作。
CPU21g在进行了拍摄时电压设定后,接着进行曝光量运算(S49)。这里,使用在步骤S13(参照图7)中运算出的被摄体亮度来运算成为适当曝光的电子快门速度值和光圈值等。
CPU21g在进行了曝光量运算后,接着,进行静态图像拍摄(S51)。在该步骤中,使用在步骤S49中运算出的曝光控制值,利用电子快门速度值和光圈值等进行曝光控制,在向CMOS图像传感器22的曝光结束后,读出静态图像的图像信号。
CPU21g在进行了静态图像拍摄后,接着进行静态图像图像处理(S53)。在该步骤中,由图像处理部21b对从CMOS图像传感器22读出的静态图像的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处理。
CPU21g在进行了静态图像图像处理后,接着进行静态图像记录(S55)。在该步骤中,将由图像处理部21b进行图像处理后的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35中。在进行了静态图像记录后,接着对静态图像进行再现(S57)。这里,在规定时间的期间内,将在步骤S55中记录的静态图像显示在背面面板14等上。
在步骤S57中进行了静态图像再现后,或者步骤S43中的判定结果为快门释放按钮未被半按下的情况下,CPU21g返回原来的流程。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动作中,在拍摄动作时,根据曝光所涉及的设定值和设定拍摄模式等动作模式,控制DC/DC转换器29a,变更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 使得摄像噪声成为容许水平以下(参照S11、S47)。
另外,为了使摄像噪声成为容许水平以下,在图5B中,求出成为容许水平以下的LDO输出噪声,根据图5C求出与该LDO输出噪声对应的LDO输入电位差即可。此时,根据曝光设定值和设定拍摄模式,在摄像噪声容易显著的情况下降低容许水平,另一方面,在噪声水平不容易显著的情况下提高容许水平,从而能够降低LDO耗电即可。
接着,使用图9对步骤S47(参照图8)中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动作模式,关注曝光所涉及的设定值和设定拍摄模式,根据这些动作模式来控制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
在进入图9所示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流程后,首先,CPU21g判定ISO感光度是否低于800(S111)。ISO感光度是在菜单画面等中设定或者根据被摄体亮度而自动设定的。该判定结果为ISO感光度未低于800的情况下(ISO感光度为800以上),将电压设定设为高(S125)。由于在ISO感光度为高感光度的情况下,被摄体图像中噪声容易变得显著,因此减小容许噪声水平,因此,控制DC/DC转换器29a,提高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
CPU21g在步骤S111中的判定结果为ISO感光度低于800的情况下,接着,判定拍摄被摄体亮度是否明亮(S113)。使用步骤S49中的曝光运算时使用的被摄体亮度来进行判定。在该判定结果为拍摄被摄体不明亮的情况下(拍摄被摄体较暗的情况下),将电压设定设为高(S125)。由于在拍摄被摄体较暗的情况下,被摄体图像中噪声容易变得显著,因此减小容许噪声水平,因此,控制DC/DC转换器29a,提高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
CPU21g在步骤S113中的判定结果为拍摄被摄体明亮的情况下,接着,判定曝光校正是否为0或正校正(S115)。曝光校正是在菜单画面等中进行设定的。在该判定结果为不进行0或正的曝光校正的情况下(进行负曝光校正的情况下),将电压设定设为高(S125)。在进行负曝光校正的情况下,是使画面整体变暗的方向的校正,被摄体图像中噪声容易变得显著,因此减小容许噪声水平,因此,控制DC/DC转换器29a,提高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
CPU21g在步骤S115中的判定结果为曝光校正是0或正校正的情况下,接着,判定是否为iAuto且是否明亮(S117)。iAuto是一种拍摄模式,自动地进行最适合于 拍摄场景的曝光。在该步骤中,对拍摄模式设定iAuto,而且判定拍摄被摄体是否明亮。在该判定结果为是iAuto并且并非明亮的被摄体的情况下,将电压设定设为高(S125)。在是iAuto设定并且拍摄被摄体较暗的情况下,被摄体图像中噪声容易变得显著,因此减小容许噪声水平,因此,控制DC/DC转换器29a,提高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
CPU21g在步骤S117中的判定结果为是iAuto设定并且明亮的情况下,接着,判定快门速度值是否低于1秒(S119)。快门速度值是在步骤S13中运算的。在该步骤的判定结果为快门速度值并非低于1秒的情况下(1秒以上的低速的情况下),将电压设定设为高(S125)。在快门速度值为低速的情况下,拍摄被摄体较暗,被摄体图像中噪声容易变得显著,因此减小容许噪声水平,因此,控制DC/DC转换器29a,提高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
CPU21g在步骤S119中的判定结果为快门速度值低于1秒的情况下,接着,判定是否设定了降噪(S121)。降噪是指如下模式:一旦在进行拍摄并读出了第1图像信号后,利用机械快门对摄像元件进行遮光,在该状态下进行拍摄,读出第2图像信号,从第1图像信号中减去第2图像信号,由此生成去除了噪声的影响后的图像。降噪模式是在菜单画面等中设定的。
CPU21g在步骤S119中的判定结果为降噪关闭的情况下,接着,进行是否进行闪光灯发光的判定(S123)。闪光灯16在被摄体较暗时或者被手动设定时进行发光。在闪光灯模式为自动的情况下,闪光灯是否进行发光是根据拍摄视场亮度信息而自动判定的结果,另一方面,根据用户手动禁止发光、设定强制发光等的结果,进行最终是否发光的判定。
CPU21g在步骤S121中的判定结果为降噪关闭、并且步骤S123中的判定结果为闪光灯发光打开的情况下,将电压设定设为高(S125)。在闪光灯发光这样的被摄体的情况下较暗,而且不进行降噪,因此被摄体图像中噪声容易变得显著。因此,为了减小容许噪声水平,控制DC/DC转换器29a,提高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
另一方面,CPU21g在步骤S121中的判定结果为降噪打开、并且步骤S123中的判定结果为闪光灯不发光的情况下,将电压设定为低(S127)。该情况下,被摄体明亮,被摄体图像中噪声不容易变得显著。因此,即使容许噪声水平较高在实际应用上也没有问题,因此控制DC/DC转换器29a,降低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减小消耗 电力的损耗。
CPU21g在步骤S125或S127中设定了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后,返回原来的流程。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中,根据ISO感光度、被摄体亮度等拍摄条件、和降噪模式、闪光灯模式等拍摄模式来控制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摄像元件(CMOS图像传感器22)的摄像噪声变大的设定的情况下,控制DC/DC转换器29a,提高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使摄像噪声变得不显著。另一方面,在摄像元件的摄像噪声不变大那样的拍摄条件或拍摄模式的情况下,降低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使耗电的损耗成为最低限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步骤S111中的判定用的ISO设为800,并且将步骤S119中的判定用的快门速度值设为1秒,但这仅是例示,在与摄像元件的摄像噪声之间的关系中适当地设定最合适的值即可。此外,使用ISO感光度、被摄体亮度、曝光校正等作为拍摄条件,但是不需要对这些条件全部进行判定,此外,当然也可以追加另外的拍摄条件。
接着,使用图10来说明步骤S47(参照图8)中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第1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作为动作模式,关注图像压缩率和图像尺寸等拍摄条件,根据该拍摄条件来控制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
在进入图10所示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流程后,首先,CPU21g判定图像压缩率比规定的图像压缩率高还是低,或者判定是否为RAW数据(S131)。图像压缩率等是在菜单画面等中设定的,因此,在该步骤中,根据该设定进行判定。
CPU21g在步骤S131中的判定结果为图像压缩率较高的情况下,判定图像尺寸比规定尺寸大还是小(S133)。图像尺寸是在菜单画面等中设定的,因此,在该步骤中,根据该设定进行判定。
CPU21g在步骤S131中的判定结果为图像压缩率较低的情况下或者是RAW数据的情况下,或者步骤S133中的判定结果为图像尺寸较大的情况下,将电压设定设为高(S135)。在图像压缩率较低的情况下、是RAW数据的情况下、图像尺寸较大的情况下,被摄体图像中噪声容易变得显著,因此减小容许噪声水平,因此,控制DC/DC转换器29a,提高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
另一方面,CPU21g在步骤S133中的判定结果为图像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将电 压设定设为低(S137)。该情况下,由于图像压缩率较高,并且图像尺寸也较小,因此被摄体图像中噪声不显著。因此,即使容许噪声水平较高,在实际应用上也没有问题,因此,控制DC/DC转换器29a,降低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减小消耗电力的损耗。
CPU21g在步骤S135或S137中设定了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后,返回原来的流程。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中,也根据图像压缩率和图像尺寸等拍摄条件来控制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在本变形例中,也在摄像元件(CMOS图像传感器22)的摄像噪声变大那样的拍摄条件的情况下,控制DC/DC转换器29a,提高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使摄像噪声不显著。另一方面,在并非摄像元件的摄像噪声变大那样的拍摄条件的情况下,降低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将消耗电力的损耗设为最低限度。
另外,将步骤S131中的判定用的图像压缩率和步骤S133中的判定用的图像尺寸设为使得摄像元件(CMOS图像传感器22)的摄像噪声显著的程度的值即可。此外,使用图像压缩率、RAW数据、图像尺寸作为拍摄条件,但是,不需要对这些拍摄条件全部进行判定,此外,也可以追加另外的拍摄条件,当然也可以省略一部分。
接着,使用图11来说明步骤S47(参照图8)中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第2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作为动作模式,关注特殊效果处理(艺术滤镜模式)和拍摄模式,根据该动作模式来控制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
在进入图11所示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流程后,首先,CPU21g判定艺术滤镜的种类(S141)。这里,艺术滤镜模式是在菜单画面等中设定的,因此,根据该设定进行判定。判定是否为黑白模式、透视画模式、柔和怀旧模式、或除此以外的艺术滤镜模式。黑白模式是在被摄体图像上重叠预先生成的噪声图的处理。在透视画模式下,以原图像的AF目标等为中心,根据与中心的距离而逐渐进行模糊的处理。在柔和怀旧模式中,以深褐色调整体地进行模糊处理。这3种艺术滤镜模式进行使噪声重叠或模糊处理,因此具有使摄像噪声不显著的特性。
CPU21g在步骤S141中的判定结果为并非上述3种艺术滤镜模式的情况下,接着,判定拍摄模式是夜景、夜景和人物、暗色调、烛光、烟花中的任意一个拍摄模式,还是这些拍摄模式以外的拍摄模式(S143)。这些拍摄模式均适合较暗的被摄体的拍 摄。另外,暗色调模式是能够在不失去较暗的部分的灰度的情况下得到暗色调的感觉的拍摄模式。
CPU21g在步骤S143中的判定结果为拍摄模式是夜景等上述5种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将电压设定设为高(S145)。在作为艺术滤镜模式的特性,未进行使摄像噪声不显著的处理的情况下,或者在作为拍摄模式对较暗的被摄体进行拍摄的情况下(或者进行暗化处理的情况下),被摄体图像中噪声容易变得显著,因此减小容许噪声水平,因此,控制DC/DC转换器29a,提高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
另一方面,CPU21g在步骤S141中的判定结果为设定了黑白模式等上述3种艺术滤镜模式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143中的判定结果为设定了其他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将电压设定设为低(S147)。该情况下,设定了黑白模式等使摄像噪声不显著的艺术滤镜模式,并且设定了不特别将暗的被摄体等作为对象的其他拍摄模式,因此被摄体图像中噪声不易变得显著。因此,即使容许噪声水平较高,在实际应用上也没有问题,因此控制DC/DC转换器29a,降低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减小消耗电力的损耗。
CPU21g在步骤S145或者S147中设定了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后,返回原来的流程。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中,CPU21g也根据特殊效果处理(艺术滤镜模式)、拍摄模式等动作模式来控制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在本变形例中,在摄像元件(CMOS图像传感器22)的摄像噪声变大那样的拍摄条件的情况下,控制DC/DC转换器29a,提高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使得摄像噪声不显著。另一方面,在并非摄像元件的摄像噪声变大那样的拍摄条件的情况下,降低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使消耗电力的损耗成为最低限度。
另外,步骤S131中的艺术滤镜模式不限于黑白模式等3种。此外,步骤S143中的拍摄模式不限于夜景模式等5种,只要是通过图像处理使摄像元件(CMOS图像传感器22)的摄像噪声不显著的模式即可。可以在这些动作模式中追加另外的动作模式,当然也可以省略一部分。
接着,使用图12来说明步骤S47(参照图8)中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第3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作为动作模式,关注图像记录形式,根据是静态图像还是动态图像来控制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
在进入图12所示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流程后,首先,CPU21g进行是静态图像还是动态图像的判定(S151)。通常设定为静态图像模式,通过模式拨盘8设定动态图像模式,在该状态下对动态图像记录按钮5进行了按压操作时,切换成动态图像模式。在该步骤中,根据模式拨盘8和动态图像记录按钮5的操作状态进行判定。
CPU21g在步骤S151中的判定结果为设定为静态图像的情况下,将电压设定设为高(S153)。在静态图像的情况下,与动态图像相比,被摄体图像中噪声容易变得显著,因此减小容许噪声水平,因此,控制DC/DC转换器29a,提高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
另一方面,CPU21g在步骤S151中的判定结果为设定为动态图像的情况下,将电压设定设为低(S155)。动态图像与静态图像相比,被摄体图像中噪声不易变得显著。因此,即使容许噪声水平较高,在实际应用上也没有问题,因此,控制DC/DC转换器29a,降低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减小消耗电力的损耗。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中,也根据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的拍摄模式等动作模式,控制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在本变形例中,在摄像元件(CMOS图像传感器22)的摄像噪声变大那样的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控制DC/DC转换器29a,提高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使得摄像噪声不显著。另一方面,在并非摄像元件的摄像噪声变大那样的拍摄条件的情况下,降低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将消耗电力的损耗设为最低限度。
接着,使用图13来说明步骤S47(参照图8)中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第4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作为动作模式,关注变焦范围,根据变焦范围是光学变焦范围还是电子变焦范围来控制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
在进入图13所示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流程后,首先,CPU21g判定变焦范围是光学变焦范围还是电子变焦范围(S161)。对变焦按钮6中的望远按钮进行按压操作,并在望远端停止后,如果进一步持续对望远按钮进行按压操作,则切换成电子变焦。在该步骤中,根据通过变焦按钮6设定的变焦范围来进行判定。
CPU21g在步骤S161中的判定结果为处于电子变焦范围内的情况下,将电压设定设为高(S163)。在处于电子变焦范围内的情况下,由于进行图像数据的裁剪,因此与光学变焦的情况相比,被摄体图像中噪声容易变得显著。因此,减小容许噪声水平,因此,控制DC/DC转换器29a,提高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
另一方面,CPU21g在步骤S161中的判定结果为处于光学变焦范围内的情况下,将电压设定设为低(S165)。在光学变焦范围中,与电子变焦范围相比,被摄体图像中噪声不易变得显著。因此,即使容许噪声水平较高,在实际应用上也没有问题,因此,控制DC/DC转换器29a,降低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减小消耗电力的损耗。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中,根据是电子变焦范围还是光学变焦范围来控制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在本变形例中,也在摄像元件(CMOS图像传感器22)的摄像噪声变大那样的动作模式的情况下,控制DC/DC转换器29a,提高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使得摄像噪声不显著。另一方面,在并非摄像元件的摄像噪声变大那样的动作模式的情况下,降低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将消耗电力的损耗设为最低限度。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各变形例中,根据ISO感光度、被摄体亮度、图像压缩率、图像尺寸、艺术滤镜模式、拍摄模式、静态图像/动态图像、光学变焦范围/电子变焦范围等动作模式,来控制LDO调节器的输入电压。因此,能够使摄像元件的摄像噪声和LDO调节器的消耗电力的损耗成为最合适。
另外,在使用图9至图13的流程图说明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动作中,分别对类似的动作模式进行了判定。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组合各种动作模式,进行LDO调节器的电压设定。此外,LDO调节器的电压设定是高电压和低电压这2种,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各种判定水平,以便能够设定3种以上的电压。
此外,图9至图13的流程图是步骤S47(参照图8)中的拍摄时的电压设定的动作,但是,在步骤S11(参照图6)中的LV电压运算/设定中也能够进行应用。该情况下,将噪声容许水平设为不是特别严格的水平的L2,并设定与其对应的LDO调节器29b的输入电压。与针对记录图像的噪声水平的要求相比,针对实时取景图像的噪声水平没有那么严格,减小消耗电力的损耗。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具有:可变电压转换部(例如,DC/DC转换器29a),其从主电源(例如,电源电池30)被提供电源,将电压转换成根据控制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并输出;恒压部(例如,LDO调节器29b),其接收可变电压转换部的输出,将单一的恒压信号提供给上述摄像元件;以及输入部(例如,模式拨盘8),其设定拍摄装置的动作模式,根据由输入部设定的动作模式 来运算要输入到恒压部的电压值,向可变电压转换部指示输出电压(例如,图8的S47、图9~图13的流程图)。因此,能够防止画质由于噪声而劣化。此外,由于根据噪声水平而使提供给摄像元件的恒压改变,因此不会发生转移到特定模式,或使CCD时钟下降等在拍摄时进行限制的情况,因此使用便利性不会变差。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动作模式是拍摄时的曝光所涉及的设定(参照图9)。因此,能够根据拍摄时的曝光值的设定,将摄像噪声和消耗电力的损耗最佳化。特别是由于ISO感光度信息(图9的S111)、曝光校正信息(图9的S115)、快门速度信息(图9的S119)、闪光灯有无发光(图9的S123)是对摄像噪声产生影响的要素,因此通过考虑这些要素的设定,能够将摄像噪声和消耗电力的损耗进一步最佳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动作模式是拍摄后的特殊效果处理所涉及的设定(图11的S141)。因此,能够根据特殊效果处理的设定,将摄像噪声和消耗电力的损耗最佳化。特别地,作为特殊效果处理,黑白处理、深褐色调处理、透视画处理是不易受到摄像噪声的影响的处理,因此通过考虑这些特殊效果处理,能够将摄像噪声和消耗电力的损耗最佳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动作模式是拍摄后的图像记录所涉及的设定(参照图10)。因此,能够根据拍摄后的图像记录所涉及的设定,将摄像噪声和消耗电力的损耗最佳化。特别地,作为拍摄后的图像处理,图像尺寸和压缩率是容易受到摄像噪声的影响的处理,因此通过考虑该设定,能够将摄像噪声和消耗电力的损耗最佳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动作模式是长秒时拍摄时的降噪效果所涉及的设定(图9的S119、S121)。在长秒时拍摄时设定降噪模式的情况下,是想要使摄像噪声成为最小限度的情况,通过考虑该设定,能够将摄像噪声和消耗电力的损耗最佳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动作模式是记录方式所涉及的设定(参照图12)。在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中,所容许的噪声水平不同,一般而言,静态图像的容许噪声水平低。通过考虑该记录方式的设定,能够将摄像噪声和消耗电力的损耗最佳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动作模式是变焦范围所涉及的设定(参照图13)。在光学变焦和电子变焦中,噪声水平不同,由于电子变焦中进行了裁剪,因此被摄体图像的噪声变大。通过考虑该变焦范围的设定,能够将摄像噪声和消耗电力的损耗最佳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动作模式是拍摄模式所涉及的设定(图11的S143)。因此,能够根据拍摄模式的设定,将摄像噪声和消耗电力的损耗最佳化。特别地,夜景模式、夜景和人物模式、暗色调模式、烛光模式、烟花模式均将较暗的被摄体作为对象,被摄体图像的噪声容易增大。通过考虑这些拍摄模式中的至少1个模式,能够将摄像噪声和消耗电力的损耗最佳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使用LDO调节器29b~29f作为恒压部。但是,作为恒压部,不限于LDO调节器,只要是具有当输入电压变大时输出噪声变小的特性的恒压电路即可。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以从LDO调节器22b向作为摄像元件的CMOS图像传感器22提供恒压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将本发明同样地应用在测温传感器23、WIFI通信部51a、传感器类24等容易根据环境温度等而产生噪声的电路和传感器中。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通过闪光灯发光部16a的闪光发光在拍摄时提供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辅助光,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高亮度白色LED或电灯泡等而带来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数字相机作为拍摄用的设备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相机,可以是数字单反相机也可以是紧凑型数字相机,还可以是摄像机、摄影机这样的动态图像用的相机,此外,也可以是内置在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或便携信息终端(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个人数字助理)、游戏设备等中的相机。无论是哪种相机,只要是容易由于电源等而产生噪声的设备,就能够应用本发明。
此外,关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动作流程,虽然为了方便而使用“首先”、“接着”等表现顺序的词语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没有特别说明的部分,并不表示必须要按照该顺序进行实施。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中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此外,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删除实施方式所示出的全部结构成要素中的几个结构要素。此外,也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范围内的结构要素。

Claims (11)

1.一种拍摄装置,其从主电源被提供电源而进行动作,该拍摄装置具有:
摄像部,其具有对拍摄视场进行拍摄而输出图像数据的摄像元件;
测温传感器,其设置在上述摄像元件的附近,对上述摄像元件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并输出温度信息;
可变电压转换部,其从上述主电源被提供电源,将被提供的电源转换成根据控制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并输出;
恒压部,其接收上述可变电压转换部的输出,将恒压提供给上述摄像元件;
输入部,其设定上述拍摄装置的动作模式;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上述测温传感器所输出的温度信息和由上述输入部设定的动作模式,求出要输入到上述恒压部的电压值,向上述可变电压转换部指示输出电压,以使所述恒压改变为使摄像噪声水平成为容许水平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中,
上述动作模式是拍摄时的曝光所涉及的设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装置,其中,
上述拍摄时的曝光所涉及的设定包含ISO感光度信息、曝光校正信息、快门速度信息、闪光灯有无发光中的至少1方的设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中,
上述动作模式是拍摄后的特殊效果处理所涉及的设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摄装置,其中,
上述拍摄后的特殊效果处理所涉及的设定包含黑白处理、深褐色调处理、透视画处理中的至少1方的设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中,
上述动作模式是拍摄后的图像记录所涉及的设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装置,其中,
上述拍摄后的图像记录所涉及的设定包含图像尺寸、压缩率中的至少1方的设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中,
上述动作模式是长秒时拍摄时的降噪效果所涉及的设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中,
上述动作模式是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的记录方式所涉及的设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中,
上述动作模式是光学变焦和电子变焦的变焦范围所涉及的设定。
11.一种拍摄装置的拍摄方法,该拍摄装置从主电源被提供电源而进行动作,具有摄像部,该摄像部包含对拍摄视场进行拍摄而输出图像数据的摄像元件,该拍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输出步骤,可变电压转换部从上述主电源被提供电源,将被提供的电源转换成根据控制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并输出;
检测步骤,由设置在上述摄像元件的附近的测温传感器检测上述摄像元件的环境温度并输出温度信息;
供给步骤,恒压部接收上述可变电压转换部的输出,将恒压提供给上述摄像元件;
设定步骤,输入部设定上述拍摄装置的动作模式;以及
指示步骤,根据由上述测温传感器所输出的上述温度信息和由上述输入部设定的动作模式,运算要输入到上述恒压部的电压值,向上述可变电压转换部指示输出电压,以使所述恒压改变为使摄像噪声水平成为容许水平以下。
CN201410043508.XA 2013-02-07 2014-01-29 拍摄装置和拍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68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1998 2013-02-07
JP2013021998A JP6137855B2 (ja) 2013-02-07 2013-02-07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6864A CN103986864A (zh) 2014-08-13
CN103986864B true CN103986864B (zh) 2018-02-02

Family

ID=51258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350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6864B (zh) 2013-02-07 2014-01-29 拍摄装置和拍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18600A1 (zh)
JP (1) JP6137855B2 (zh)
CN (1) CN1039868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97382A (ja) * 2013-10-08 2015-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撮像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635212B2 (en) * 2014-05-30 2017-04-25 Apple Inc. Dynamic compression ratio selection
CN109688332B (zh) * 2019-02-14 2021-06-29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式调整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327827B (zh) * 2020-03-05 2023-12-26 瞬联软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拍摄场景识别控制方法、装置及拍摄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80087B1 (en) * 1997-05-22 2003-11-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CCD camera using same
JP2000253303A (ja) * 1999-02-26 2000-09-14 Minolta Co Ltd 電池駆動される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電子機器
JP2003116070A (ja) * 2001-08-01 2003-04-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画像信号処理装置
JP2003274245A (ja) * 2002-03-18 2003-09-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像装置
US7365785B2 (en) * 2002-10-11 2008-04-29 Olympu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amera
JP2004309584A (ja) * 2003-04-02 2004-11-04 Sony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絞り制御方法
JP4303540B2 (ja) * 2003-09-01 2009-07-29 Hoya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のノイズ抑制装置
JP4833722B2 (ja) * 2006-04-25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11055308A (ja) * 2009-09-02 2011-03-17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
JP5906427B2 (ja) * 2011-06-28 2016-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
EP2677740A1 (en) * 2012-06-19 2013-12-25 poLight AS A method and a corresponding system for noise reduction in electronic charge pump desig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37855B2 (ja) 2017-05-31
JP2014154991A (ja) 2014-08-25
CN103986864A (zh) 2014-08-13
US20140218600A1 (en) 2014-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6853B (zh) 拍摄装置和拍摄方法
CN101415074B (zh) 成像装置和成像控制方法
CN102783136B (zh) 用于拍摄自我肖像图像的成像装置
CN101355651B (zh) 摄像装置
KR100503039B1 (ko) 사용자가 쉽게 증명 사진을 촬영할 수 있도록 디지털카메라의동작을 제어하는 방법
US8970762B2 (en)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8427430B2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KR101814604B1 (ko)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JP4153444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3228116A (ja) 発光体付きカメラ
CN104980647B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判定方法以及驱动方法
CN103986864B (zh) 拍摄装置和拍摄方法
CN101442611A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070019097A1 (en) Image-pickup apparatus
JP2004157417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そのaf制御時の露出設定方法
CN101442616B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040032522A1 (en) Digital camera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thereof
CN101448082B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6311345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5448391B2 (ja) 撮像装置及び赤目補正方法
JP2007110220A (ja) 撮像装置
JP4042805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CN101448081B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757828B2 (ja) 画像合成装置、撮影装置、画像合成方法及び画像合成プログラム
KR100604312B1 (ko) 디지털 촬영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사용한디지털 촬영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