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2617B - 差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差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2617B
CN103982617B CN201410043909.5A CN201410043909A CN103982617B CN 103982617 B CN103982617 B CN 103982617B CN 201410043909 A CN201410043909 A CN 201410043909A CN 103982617 B CN103982617 B CN 1039826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n gear
driven sun
plug connector
connector elements
bear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39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2617A (zh
Inventor
T·比尔曼
H·马丁尼
I·费尔南德斯
T·川村
H·吉田
D·金
K·裴
M·尤格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3982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2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2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2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6H48/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rotating ca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6H48/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rotating cases
    • F16H2048/405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rotating case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bearing of the rotating ca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10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orbital spur gears
    • F16H48/11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orbital spur gears having intermeshing planet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差动变速器,其具有:回转承载件;回转承载件支承装置,用于支承回转承载件以绕回转轴线回转;第一从动太阳轮,其相对于回转轴线同轴设置并形成第一从动太阳轮齿部;第二从动太阳轮,其相对于回转轴线同轴设置并形成第二从动太阳轮齿部;回转行星组,其将第一和第二从动太阳轮可反向旋转地传动耦合并包括回转行星,回转行星与回转承载件一起回转并可相对于回转承载件绕行星轮轴线旋转。回转承载件支承装置有第一和第二滚动轴承,其分别包括轴承内环和轴承外环,在第一从动太阳轮及第二从动太阳轮上分别装配与从动太阳轮一起运行的插接元件,第一或第二从动太阳轮通过插接元件形成的引导结构轴向支撑在第一或第二滚动轴承的至少一个轴承环上。

Description

差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动变速器,其具有回转承载件、第一和第二从动太阳轮,所述从动太阳轮分别实施成圆柱齿轮,其中,通过所述差动变速器件施加在回转承载件上的驱动功率分到所述第一和第二从动太阳轮上。
背景技术
差动变速器通常实施为行星齿轮变速器并且主要用于使通过功率输入端供入的输入功率分支或者分配到两个驱动轴上。最常见的是,差动变速器被用作汽车行业中所谓的轴差动变速器。在这里,通过驱动马达提供的驱动功率通过差动变速器分配到被驱动的工作轮的轮驱动轴上。在此,两个通往工作轮的轮驱动轴以被相同大小的转矩、也就是平衡地驱动。在直线行驶的情况下,两个工作轮旋转同样快慢。在曲线行驶的情况下,这些工作轮的转速相互不同。桥差动变速器允许所述的转速差。所述转速可以被自由地调整,只有两个速度的平均值不变。在过去,这些差动器在大范围内实施为所谓的锥形齿轮差动器。除了这样的结构形式之外,差动变速器也以所谓的圆柱齿轮差动器的形式实施。在这种圆柱齿轮差动器的情况下,用作功率输出端的从动太阳轮的耦合通过至少两个相互配合并且从而可反向旋转地在传动方面耦合的回转行星实现,这些回转行星典型地实施为圆柱齿轮。
由US8,221,278B2公开了一种圆柱齿轮差动器,该圆柱齿轮差动器包括回转承载件,所述回转承载件由圆柱齿轮圈以及一对轴向接合到所述圆柱齿轮圈上的轮毂盖组成。这些轮毂盖实施成板材成形件并且如此轴向地轮廓成形,使得这些轮毂盖在组装状态中形成接收腔,在所述接收腔中接收有第一和第二分别实施成圆柱齿轮的从动太阳轮。两个从动太阳轮通过回转行星以相反方向在传动方面耦合。这些回转行星形成第一回转行星组和第二回转行星组。第一回转行星组的回转行星与第一从动太阳轮配合,第二回转行星组的回转行星与第二从动太阳轮配合。这些回转行星的在传动方面的耦合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这些回转行星在圆柱齿轮齿部相互轴向错位的情况下接合在一起。圆柱齿轮齿部的在此露出的、相互背离的区段配合到相应的从动太阳轮中。此外,这些回转行星通过轴承栓支承。这些轴承栓以其端部区段安置在接收孔中,这样的接收孔构造在轮毂盖中。被设置用于驱动圆柱齿轮差动器的圆柱齿轮圈和装配在该圆柱齿轮圈上的轮毂盖形成一个刚性的回转承载件结构。这些从动太阳轮通过滚动轴承轴向地并且径向地支撑在所述回转承载件结构中。这些滚动轴承实施成圆柱滚子轴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差动变速器,该差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有利的机械运行特性和从动太阳轮的在结构机械以及摩擦学观点方面的有利引导。
根据本发明,上文所提到的任务通过一种差动变速器解决,其具有:
-回转承载件;
-回转承载件支承装置,用于支承所述回转承载件以便绕回转轴线回转;
-第一从动太阳轮,其相对于所述回转轴线同轴地布置并且形成第一从动太阳轮齿部;
-第二从动太阳轮,其同样相对于所述回转轴线同轴地布置并且形成第二从动太阳轮齿部;
-回转行星布置组件,这样的回转行星布置组件将所述第一和第二从动轮可反向旋转地在传动方面耦合并且为此包括回转行星,所述回转行星与所述回转承载件一起回转并且可相对于所述回转承载件绕行星轮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回转承载件支承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滚动轴承,其分别包括轴承内环和轴承外环;并且
-在所述第一从动太阳轮上以及在所述第二从动太阳轮上分别装配与所述从动太阳轮一起运行的插接元件,所述插接元件形成引导结构,通过所述引导结构使所述第一或第二从动太阳轮轴向支撑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滚动轴承的轴承环中的至少一个上。
由此能够以有利的方式提供一种差动变速器,其中,设置用于支承所述回转承载件的滚动轴承提供了作用面系统,所述作用面系统少磨损地、运行平稳地引导与相应的从动太阳轮一起运行并且轴向及必要时也径向承载相应的从动太阳轮的定位元件。
根据本发明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差动变速器被如此构造,使得与相应的从动太阳轮一起回转的插接元件不仅用于轴向而且用于径向支撑所述从动太阳轮。优选的是,在这里如此实现支承装置在回转承载件上的连接,使得轴承外环是承载所述回转承载件的轴承环。在此,轴承外环与回转承载件的耦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轴承外环分别接收在与回转承载件一起回转的环-凸缘中。在此,相应的环-凸缘可以通过轮毂盖形成,所述轮毂盖径向且轴向地固定在回转承载件上并且承载所述回转承载件。轮毂盖优选制造成板材成形件。于是,上文提到的相应的轴承外环可以在稍微的压配合的情况下安置在环-凸缘中。为了确定相应的轴承外环在环-凸缘中的轴向位置,可以以有利的方式在轴承外环上分别构造环凸肩,在将承外环压入到轮毂盖的相应的环-凸缘中时,这样的环凸肩确定相应的轴承外环的插入位置。
所述两个滚动轴承以有利的方式构造成角接触球轴承,其中,滚动轴承到所述差动变速器中的连接优选以所谓的O型布置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差动变速器可以如此构造,使得相应的从动太阳轮具有轴向超过所述从动太阳轮的齿部平面朝外伸出的套筒状的连接区段,用于连接轮驱动轴,其中,优选另外如此设计所述回转承载件支承装置,使得在所述回转承载件支承装置的轴承内环与所述连接区段之间保留一个适用于接收径向承载所述轴承内环的固定式部件的环室。例如,所述固定式部件可以实施成环凸缘,所述环凸缘与差动变速器壳体一体地实施并且轴向地沉入到所述环室中。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差动变速器,其具有:回转承载件;回转承载件支承装置,用于支承所述回转承载件以便绕回转轴线回转;第一从动太阳轮,其相对于所述回转轴线同轴地布置并且形成第一从动轮齿部;第二从动太阳轮,其同样相对于所述回转轴线同轴地布置并且形成第二从动轮齿部;和回转行星布置组件,这样的回转承载件支承装置将所述第一和第二从动太阳轮可反向旋转地在传动方面耦合并且为此包括回转行星,这些回转行星与回转承载件一起回转并且相对于所述回转承载件可绕行星轮轴线旋转,其中,回转承载件支承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滚动轴承,所述第一和第二滚动轴承分别包括轴承内环和轴承外环;并且设置至少一个插接元件,所述插接元件形成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在从动太阳轮与所述回转承载件一起运行的轴承环之间的中间区域中延伸,其中,在所述引导结构中,在相对于所述回转轴线径向错位的区域中构造至少一个贯通开口。
由此可以以有利的方式将从动太阳轮精确地在回转承载件中轴向地并且必要时径向地支承,而不会通过插接元件损害所述差动变速器内部的润滑剂输送和压力平衡。以有利的方式,通过这个方案也降低了结构组件重量并且降低了惯性矩。相应的插接元件的结构机械特性也可以以有利的方式如此调整,使得所述插接元件的刚性被确定地降低。
优选的是,在相邻于所述插接元件的从动太阳轮中构造贯通开口,从而所述贯通开口和构造在插接元件中的贯通开口释放一个流体路径:所述流体路径允许润滑剂和气体穿过。所述实施方式适合于根据本发明的差动变速器下述结构形式:在所述结构形式中,插接元件在回转承载件中和/或在所配属的从动太阳轮上可旋转运动地引导。就此而言,插接元件的构型与以下情况无关:即插接元件在变速器布置组件内部是否与通过所述插接元件轴向或者径向支撑的部件不可相对转动地耦合。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细节和特征由以下说明结合附图得出。其中:
图1a:根据本发明的差动变速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1b:运行区域的细节示图,通过该运行区域使插接元件在轴承外环的端面上可旋转运动地运行并且在此被轴向支撑;
图1c:用于说明两个插接元件在所配属的从动太阳轮上的布置的细节示图;
图1d:用于说明润滑剂穿通口在相应的插接元件和所配属的从动太阳轮中的构型的细节示图;
图1e: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差动变速器的俯视图;
图2:用于进一步说明用于轴向支撑从动太阳轮的插接元件的结构的细节示图;
图3:用于说明从动太阳轮和所配属的回转行星的结构和布置的透视分解示图;
图4a,4b,4c: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待装配到所配属的从动太阳轮上的插接元件的几何构型的零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的示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差动变速器的轴向截面图。差动变速器被实施为圆柱齿轮差动变速器并且包括回转承载件3和实施为滚动轴承的回转承载件支承装置L1、L2,用于支承所述回转承载件3以便绕回转轴线X回转。
另外,差动变速器包括第一从动太阳轮1,其相对于回转轴线X同轴地布置并且形成第一从动太阳轮齿部1a。此外,差动变速器包括第二从动太阳轮2,其同样相对于回转轴线X同轴地布置并且形成第二从动太阳轮齿部2a。
所述两个从动太阳轮1、2通过在这个示图中被部分遮盖的行星轮布置组件P可反向旋转地在传动方面耦合。在此,行星轮布置组件P包括回转行星P1、P2,这些回转行星与回转承载件3一起回转并且可相对于该回转承载件旋转。
本发明的在此所示的差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承载件支承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滚动轴承L1、L2,该第一和第二滚动轴承分别包括轴承内环L1i、L2i和轴承外环L1a、L2a,其中,在第一从动太阳轮1上以及在第二从动太阳轮2上分别如此固定地安装插接元件E1、E2,使得相应的插接元件E1、E2形成与从动太阳轮1、2一起运行的、并且在此在相应的轴承外环L1b、L2b上滑动地运行的引导结构,通过所述引导结构使第一或第二从动太阳轮1、2可旋转运动地轴向支撑在第一或第二滚动轴承L1、L2的轴承环L1a、L2a的至少一个上。
相应的插接元件E1、E2中心地安置在相应的从动太阳轮1、2的凸缘5a、6a上并且通过支承装置被轴向支撑。相应的插接元件E1、E2被设计成环盘状并在轴向截面中具有沟槽状横截面,所述槽状横截面的槽底区域面向相邻的从动太阳轮1、2,并且所述沟槽状横截面的开口区域面向相应的轴承L1、L2。
在此所示的差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相对短的轴向结构长度并且另外在装配技术观点方面可特别有利地组装。如可看到的那样,在根据本发明的差动变速器中,在那里设置的用于将从动太阳轮1、2轴向和径向定位的插接元件E1、E2通过相应的、与回转承载件3一起回转的轴承环L1a、L2a可运动地引导并且在此相对于回转承载件3可运动地支撑。相应的插接元件E1、E2也可以配备有其它几何构型:这些几何构型在回转承载件上、尤其在轮毂盖元件7、8上或者在相应的轴承外环L1a、L2a的内圆周面上运行并且在此例如参与到径向定位中。
在本发明的这里所示的支承装置的情况下,轴承外环L1a、L2a是承载所述回转承载件3的轴承环。通过轴承外环L1a、L2a提供的端面形成作用面,通过这些作用面使相应的插接元件E1、E2在径向伸出的环边缘区段上精确地轴向定位并且平稳运转地、磨损少地引导。
轴承外环L1a、L2a分别接收在与回转承载件3一起回转的环-凸缘7a、8a中。在轴承外环L1a、L2a上分别构造有环凸肩L1b、L2b,这样的环凸肩确定相应的轴承外环L1a、L2a到相应的环-凸缘7a、8a中的轴向插入位置。
相应的环-凸缘7a、8a通过相应的轮毂盖元件7、8形成,所述轮毂盖元件形成回转承载件3的组成部分。相应的轮毂盖元件7、8被制成板材成形件,并且相应的轴承外环L1a、L2a在显著的压配合的情况下安置在凸缘7a、8a中。
差动变速器如所说明的那样实施为圆柱齿轮差动器并且在此如此设计,使得轴承外环L1a、L2a用作滑动-引导结构,通过所述滑动-引导结构,相应的插接元件E1、E2在回转承载件3内部被可旋转运动地、滑动地引导并且在此也被轴向地并且必要时也被径向地定位。从动太阳轮1、2分别被实施成圆柱齿轮,其中,这些圆柱齿轮中的每个都通过相应的插接元件E1、E2轴向地并且径向地支撑在相应的轴承外环L1a、L2a上并且必要时也直接支撑在轮毂盖元件7、8的内面上。
本发明的差动变速器被如此设计,使得相应的从动太阳轮1、2具有轴向超过齿部平面朝外突出的连接区段5a、6a,用于连接轮驱动轴,其中,回转承载件支承装置L1、L2被如此设计,使得在该回转承载件支承装置的相应的轴承内环L1i、L2i与连接区段5a、6a之间保留一个环室SP1、SP2,所述环室适合于接收径向承载所述轴承内环L1i、L2i的固定式部件。上述固定式部件可以尤其通过变速器壳体或者通过环接管元件形成,所述环接管元件区段地轴向插入到相应的轴承内环L1i、L2i中。于是在所述环接管元件中可以接收一个另外的支承装置,所述另外的支承装置支承一插入到相应的从动太阳轮中的轴区段。从动太阳轮1、2如所说明的那样实施成圆柱齿轮。设置在所述圆柱齿轮上的齿部1a、2a与回转行星P1或P2配合。相应的连接区段5a、6a形成了相对于回转轴线X同心的周面,所述周面从内部基本上无间隙地轴向沉入到相应的插接元件E1、E2的内凸缘区段中,从而使得这两个构件通过这些接合面相互无间隙地、中心地耦合。
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回转行星P1、P2直接相互配合并且因此(如下文所述还将深入描述的那样)相互如此在传动方面耦合,使得这些回转行星以相反的方向旋转。在该实施例中总共设置了三个回转行星P1,这些回转行星与第一从动太阳轮1配合。这些与第一从动太阳轮1配合的回转行星P1形成了第一回转行星组。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总共设置了三个回转行星P2,这些回转行星与第二从动太阳轮2配合。这些与第二从动太阳轮2配合的回转行星P2形成了第二回转行星组。第一组的每个回转行星P1分别与第二组的一个回转行星P2配合。第一组的回转行星P1到第二组的回转行星P2中的配合在与第一组的回转行星P1到第一从动齿轮1中的配合相同的齿部平面中实现。
第一从动太阳轮1与第二从动太阳轮2在齿部几何构型方面如此相互一致,使得第一从动太阳轮1的圆柱齿轮齿部1a的齿顶圆小于第二从动太阳轮2的从动太阳轮齿部2a的齿根圆。第一组的回转行星P1在第一从动太阳轮1的齿部平面的区域中配合到第二组的回转行星P2中。因此,所述两个从动太阳轮1、2紧邻。
所述两个从动太阳轮1、2如此构造,使得第一从动太阳轮1的从动太阳轮齿部1a和第二从动太阳轮2的从动太阳轮齿部2a具有相同的齿数。第一组的回转行星P1和第二组的回转行星P2也具有相同的齿数。
回转承载件3具有圆柱齿轮圈3a。圆柱齿轮圈3a形成内接片3b。轮毂盖元件7、8固定在这些内接片3b上。通过轮毂盖元件7、8将被接收在回转承载件3中的部件固定并且组合成一个结构单元。轮毂盖元件7、8实施成板材成形件并且中心地固定在圆柱齿轮圈3a上。轮毂盖元件7、8如已经实施的那样形成凸缘区段7a、8a,这些凸缘区段用作轴承座,轴承外环L1a、L2a压入到所述轴承座中。内接片3b形成多个沿周向方向依次跟随的接收空隙。在这些接收空隙中分别安置一个回转行星对,所述回转行星对由第一回转行星P1和第二回转行星P2组成。
驱动功率到差动变速器中的引入通过圆柱齿轮圈3a的圆柱齿轮齿部3d实现。通过回转行星P1、P2将功率分到从动太阳轮1、2上。在从动太阳轮1、2上构造有凸缘区段5a、6a。在这里,凸缘区段5a、6a成形技术地通过挤压制造并且设有内齿部5b、6b。轮驱动轴(或者相应车轮传动系的其它功率传送部件)的相应互补地设齿的端部区段可以插入到内齿部5b、6b中。代替这里所示出的内齿部地,其它的用于传递转矩并且中心地接收相应的部件连接几何构型也是可以的。
如从图1b看出那样,在插接元件E2的在此可看到的部分上构造有径向朝外突出的环边缘E2d,该环边缘形成轴向支撑的作用面。插接元件E2通过所述作用面可滑动运动地接触所述轴承外环L2a的径向延伸的端面。轴承外环L2a压入到轮毂盖8中。在此,轴承外环L2a的轴向位置通过可看到的凸肩几何构型来确定。
根据图1c的示图示出了两个插接元件E1、E2处于这样的状态:在该状态中这些插接元件装配到所配属的从动太阳轮1、2上。插接元件E1、E2在明显的压配合的情况下安置在从动太阳轮1、2上并且因此与从动太阳轮1、2充分不可相对转动地耦合。所述两个插接元件分别形成径向朝外突出的环边缘E1d、E2d,所述环边缘分别形成轴向支撑的滑动面。
如可从根据图1d的细节示图中看到那样,不仅在从动太阳轮1、2中而且在插接元件E1、E2中都构造有穿通口AP1、APE。这些穿通口允许轴向地将润滑剂输送通过差动变速器。
在图1e中,以俯视图的形式进一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差动变速器的设计构型。回转行星P1的轴线XP1位于第一轴线圆T1上并且平行于回转轴线X延伸。回转行星P2的轴线XP2位于第二轴线圆T2上。两个轴线圆T1、T2相对于回转轴线X同心。第一轴线圆T1的直径比第二轴线圆T2的直径小。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轴线圆T1、T2的直径差大约相应于第一从动太阳轮齿部1a的齿的齿高的两倍。第一和第二从动太阳轮齿部1a、2a的齿顶圆的直径差通过齿顶高变位实现。回转行星P1、P2的轴线XP1、XP2通过(这里设计为中空套筒)轴承栓4来确定,所述轴承栓安置在轮毂盖7、8中。轮毂盖7、8固定在圆柱齿轮圈3a上。所述固定通过铆钉5、6实现。所述铆钉5、6将轮毂盖元件7、8固定在内接片3b(参照图1)上,这些内接片径向朝内从圆柱齿轮圈3a伸出。分别一个通过回转行星P1、P2形成的行星对安置在一个在所述内接片3b之间保留的中间腔中。
在图2中,以细节示图的形式进一步说明插接元件E2的结构以及该插接元件在支承装置L2的轴承外环上的运行区域。插接元件E2形成引导结构,通过该引导结构轴向地支撑所配属的从动太阳轮2。
在该例子中,插接元件E2拉伸技术地由板材材料制成。插接元件E2包括支座区段E2a,通过该支座区段使插接元件E2中心地安置在从动太阳轮2的凸缘6a上。在所述支座区段E2a上连接有环底区段E2b,并且在该环底区段上连接有环罩区段E2c。支座区段E2a位于由环罩区段E2c包围的区域中,这样的支座区段通过环底区段E2b与环罩区段E2c连接。支座区段E2a相对于回转轴线同心。支座区段E2a在其横截面方面如此设计,使得该支座区段在显著的压配合的情况下安置在从动太阳轮2的凸缘6a上。
插接元件E2可以通过选择用于形成该插接元件的板材材料的壁厚度、通过调整材料技术参数并且通过相应的几何构型如此制造,使得在其总刚度方面并且进而在通过该构件所实现的、在轴承外环L2a上的支撑作用方面得到一定的弹性,通过所述弹性确定地减小了所述从动太阳轮2的支承装置的超静定的度。
在这里形成轴向支撑的作用面的环边缘E2d可以如此构造,使得该环边缘也引起所述插接元件E2在轮毂盖8内部的径向引导。在该环边缘E2d上可以通过具有特别的滑动特性的材料进行涂层。也可以的是,在环边缘E2d的端面与轴承外环L2a的面向该环边缘的端面之间设置滑动轴承环,该滑动轴承环不仅在环边缘E2d上而且在轴承外环L2a的端面上浮动地运行。
插接元件E2的几何构型被如此设计,使得形成环底区段E2b的区域在安装状态中在第二从动太阳轮2上轴向伸出并且因此“在压力方向上”确定所述插接元件E2的轴向位置。
在图3中,以透视分解示图的形式示出了从动太阳轮1、2、设置用于耦合所述从动太阳轮的回转行星P1、回转行星P1、P2、设置用于支承所述回转行星P1、P2的轴销4以及轮毂盖元件7、8。
轴销4的轴向固定通过环帽元件4a、4b实现,这些环帽元件在轴销4的端部的区域中装配到所述轴销上。环帽元件4a、4b在装配状态中搭接轴销4的端部并且于是在轴向朝内错位的位置上分别形成环凸肩。所述环凸肩将环帽元件4a、4b固定在轮毂盖7、8中的相应的轴孔7b、8b中。
在组装状态下,回转行星P1径向从外部配合到第一从动太阳轮1中。回转行星P2径向从外部配合到第二从动太阳轮2中。与第二从动太阳轮2配合的回转行星P2与那个与第一从动太阳轮1配合的回转行星P1的耦合通过在第一从动太阳轮1的齿部平面的区域中相互配合来实现。在第一从动太阳轮1上实现了负齿顶高变位。在第二从动太阳轮2上实现了正齿顶高变位。
原则上也可以在所描述的变速器结构中在回转行星P1、P2上进行正的和负的齿顶高变位。由此可以降低回转行星P1、P2的轴线圆的所需的直径差。具体来说,第二回转行星P2的齿顶圆直径减小,并且第一回转行星P1的齿顶圆直径通过正的齿顶高变位而增大。
在从动太阳轮1、2之间插入环元件R。该环元件通过环凸肩配合到从动太阳轮1、2的相应的互补几何构型中并且造成从动太阳轮1、2相互对中。
图4a、4b和4c作为零件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设置的插接元件E1、E2的结构。根据图4a的示图是俯视图。在该示图中,特别可以看到设置用于使润滑剂通过的润滑剂穿通口AP1、AP2、AP3、AP4。这些开口构造成沿周向方向拉伸的长形孔缺口并且在这里此外如此设计,使得由此限定地调整所述插接元件E1、E2的轴向和径向的刚性。插接元件E1、E2用作太阳轮2的间隔保持件和引导机构。插接元件E2半环面状地构造并且在与行星承载件3一起运行的轴承环L2a上可滑动运动地引导。
根据图4b的示图进一步说明了根据本发明设置的插接元件E1、E2的横截面,这样的插接元件安置在从动太阳轮1、2上并且可滑动运动地轴向支撑在支承布置组件的轴承外环L1a、L2a上。插接元件E1、E2成形技术地由板材材料制造并且硬化。插接元件E1、E2以环盘或者槽环面的类型设计。插接元件E1、E2在相应的从动太阳轮1、2上的定位和对中通过内部的支座区段E2a实现。支座区段E2a的尺寸如此设计,使得在安装状态中形成明显的压配合,从而插接元件E1、E2摩擦锁合地不可相对转动地安置在所配属的从动太阳轮1、2上。相应的插接元件E1、E2在所配属的从动太阳轮上的轴向位置在与环底区段E2b共同作用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环底区段于是在相应的从动太阳轮1、2上轴向伸出。环边缘E2d形成了端面,所述端面可滑动运动地在所配属的轴承外环的环端面上运行并且因此被轴向定位。
相应的插接元件E1、E2具有轴向的贯通开口AP1、AP2、AP3、AP4。从动太阳轮1、2具有与配属的插接元件E1、E2的贯通开口AP1、AP2、AP3、AP4相对应的轴向贯通开口APE(参见图1d)。相应的插接元件E1、E2中的贯通开口AP1、AP2、AP3、AP4以及从动太阳轮1、2中的贯通开口引起材料和重量的节省并且也用作用于润滑介质的通道以及用作用于内部压力平衡的通道。插接元件中的贯通开口的这里所示的构型方案也适用于下述变速器结构形式:在该变速器结构形式中,从动太阳轮1、2可旋转地插入到插接元件E1、E2中,并且插接元件E1、E2必要时不可相对转动地安置在回转承载件中。
图4c以透视示图形式说明了插接元件E1、E2的结构。针对图4a和4b的实施方案也富有意义地适用于该图。

Claims (9)

1.一种差动变速器,其具有:
-回转承载件(3);
-回转承载件支承装置,用于支承所述回转承载件(3)以便绕回转轴线(X)回转;
-第一从动太阳轮(1),其相对于所述回转轴线(X)同轴地布置并且形成第一从动太阳轮齿部(1a);
-第二从动太阳轮(2),其同样相对于所述回转轴线(X)同轴地布置并且形成第二从动太阳轮齿部(2a);
-回转行星布置组件(P),这样的回转行星布置组件将所述第一从动太阳轮和第二从动太阳轮(1,2)可反向旋转地在传动方面耦合并且为此包括回转行星(P1,P2),所述回转行星与所述回转承载件(3)一起回转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回转承载件绕行星轮轴线(XP1,XP2)旋转;
-其中,所述回转承载件支承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滚动轴承(L1,L2),所述滚动轴承分别包括轴承内环(L1i,L2i)和轴承外环(L1a,L2a);并且
-在第一从动太阳轮(1)上以及在第二从动太阳轮(2)上安装与所述第一从动太阳轮和第二从动太阳轮(1,2)分别一起运行的插接元件(E1,E2),所述插接元件形成引导结构,所述第一或第二从动太阳轮(1,2)通过所述引导结构支撑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滚动轴承(L1,L2)的轴承内环和轴承外环(L1i,L1a,L2i,L2a)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插接元件(E1,E2)构造成环面状的环盘并且形成相对于所述回转轴线(X)同心的凸缘区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元件(E1,E2)被制造为板材成形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差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元件(E1,E2)形成止推环区段(E1d,E2d),所述插接元件(E1,E2)通过所述止推环区段滑动地可旋转运动地引导地轴向支撑在相邻的轴承外环(L1a,L2a)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元件(E1,E2)以沟槽型材-环面的类型构造并且在此具有外环罩区段和环底区段(E2b),其中,所述凸缘区段在所述外环罩区段的内部延伸并且通过所述环底区段与所述外环罩区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差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太阳轮(1)通过相应的插接元件(E1)在所述第一滚动轴承(L1)的轴承外环(L1a)上可旋转运动地引导并且在此被轴向支撑,并且所述第二从动太阳轮(2)通过相应的插接元件(E2)在所述第二滚动轴承(L2)的轴承外环(L2a)上可旋转运动地引导并且在此被轴向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差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承载件(3)由圆柱齿轮圈(3a)以及第一和第二轮毂盖元件(7,8)组成,其中,相应的轮毂盖元件(7,8)安置在相应的轴承外环(L1a,L2a)上,和/或所述第一从动太阳轮(1)和所述第二从动太阳轮(2)被构造为圆柱齿轮并且分别具有轮毂套筒区段(5a,6a),其中,相应的轮毂套筒区段(5a,6a)在安装状态中轴向地从内部沉入到所述插接元件(E1,E2)的凸缘区段中。
7.一种差动变速器,其具有:
-回转承载件(3);
-回转承载件支承装置,用于支承所述回转承载件(3)以便绕回转轴线(X)回转;
-第一从动太阳轮(1),其相对于所述回转轴线(X)同轴地布置并且形成第一从动太阳轮齿部(1a);
-第二从动太阳轮(2),其同样相对于所述回转轴线(X)同轴地布置并且形成第二从动太阳轮齿部(2a);和
-回转行星布置组件(P),这样的回转行星布置组件将所述第一从动太阳轮和第二从动太阳轮(1,2)可反向旋转地在传动方面耦合,其中:
-设置至少一个插接元件(E1,E2),所述插接元件形成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在第一从动太阳轮和第二从动太阳轮(1,2)与回转承载件(3)之间的中间区域中延伸并且将所述第一从动太阳轮和第二从动太阳轮(1,2)与所述回转承载件(3)彼此相对可旋转运动地轴向和/或径向支撑,所述插接元件(E1,E2)构造成环面状的环盘并且形成相对于所述回转轴线(X)同心的凸缘区段,并且其中:
-在所述引导结构中,在相对于所述回转轴线(X)径向错位的区域中构造至少一个贯通开口(AP1,AP2,AP3,AP4),这样的贯通开口是流体通道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与插接元件(E1,E2)相邻的所述第一从动太阳轮和从动太阳轮(1,2)中同样构造贯通开口(APE),并且所述贯通开口(APE)和构造在所述插接元件(E1,E2)中的贯通开口(AP1,AP2,AP3,AP4)释放一流体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差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元件(E1,E2)在所述回转承载件中和/或在所配属的所述第一从动太阳轮和第二从动太阳轮(1,2)上被可旋转运动地引导。
CN201410043909.5A 2013-02-08 2014-01-29 差动变速器 Active CN1039826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02092.9 2013-02-08
DE201310202092 DE102013202092A1 (de) 2013-02-08 2013-02-08 Differentialgetrieb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2617A CN103982617A (zh) 2014-08-13
CN103982617B true CN103982617B (zh) 2019-04-12

Family

ID=51226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3909.5A Active CN103982617B (zh) 2013-02-08 2014-01-29 差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82617B (zh)
DE (1) DE1020132020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16799B4 (de) * 2016-09-06 2022-10-1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tirnraddifferenzial mit zerstörungsfrei demontierbaren Sonnenrädern
CN109442018B (zh) * 2018-12-28 2020-12-18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非对称式自锁差速器
CN111906494B (zh) * 2019-05-10 2022-05-31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装配工装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54215A1 (de) * 1998-11-24 2000-05-2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Differentialge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DE102007004715A1 (de) * 2007-01-31 2008-08-07 Schaeffler Kg Lageranordnung mit integriertem Gleichlaufgelenk
CN101821532A (zh) * 2007-10-20 2010-09-01 谢夫勒两合公司 具有轻质的承载部件和粘性离合器的差速齿轮装置
CN201953944U (zh) * 2010-12-15 2011-08-31 烟台市东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差速器
CN202371107U (zh) * 2011-12-23 2012-08-08 刘亚林 差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04710B4 (de) 2007-01-31 2012-09-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Stirnraddifferenzia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54215A1 (de) * 1998-11-24 2000-05-2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Differentialge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DE102007004715A1 (de) * 2007-01-31 2008-08-07 Schaeffler Kg Lageranordnung mit integriertem Gleichlaufgelenk
CN101821532A (zh) * 2007-10-20 2010-09-01 谢夫勒两合公司 具有轻质的承载部件和粘性离合器的差速齿轮装置
CN201953944U (zh) * 2010-12-15 2011-08-31 烟台市东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差速器
CN202371107U (zh) * 2011-12-23 2012-08-08 刘亚林 差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202092A1 (de) 2014-08-14
CN103982617A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6810B (zh) 无级变速器
CN103597248B (zh) 无级变速器
CN102265063B (zh) 无级变速器
US8663049B1 (en) Speed reducer
CN103982617B (zh) 差动变速器
US9388884B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EP1167824B1 (en) Differential device
CN110026899A (zh) 一种行星抛光装置
CN106574698B (zh) 无级变速器
CN103968026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109707838A (zh) 一种少齿差非对称齿轮行星传动系统
CN103502690B (zh) 减速装置
CN103963634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204610710U (zh) 变速装置
CN109538701B (zh) 微分行星变速器
CN205780620U (zh) 具有牵引传动机构的波动齿轮装置
CN205479194U (zh) 行星辊式动力传递装置
US2101594A (en) Variable speed pulley
CN109915564A (zh) 钢球调速锥齿差速减速机构
CN213744477U (zh) 一种正反转换向轴承
CN202659851U (zh) 发电机单向皮带轮
JP2014222097A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6314534B2 (ja) 摩擦ローラ式減速機
JP2015227681A (ja) 摩擦ローラ式変速機
JP5418152B2 (ja) 摩擦車式の無段変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CHAEFFLER TECHNOLOGY GMBH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Effective date: 201504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24

Address after: German Herzogenaurach

Applicant after: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Germany Herzogenaurach

Applicant befor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