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3978A - 一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73978A CN103973978A CN201410153998.9A CN201410153998A CN103973978A CN 103973978 A CN103973978 A CN 103973978A CN 201410153998 A CN201410153998 A CN 201410153998A CN 103973978 A CN103973978 A CN 1039739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target area
- images
- definition
- electronic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5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e.g. averaging or subtra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5—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 H04N23/958—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for extended depth of field imaging
- H04N23/959—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for extended depth of field imaging by adjusting depth of field during image capture, e.g. maximising or setting range based on scene characteristic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07—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a single 2D image sens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6—Bracketing for image capture at varying focusing condi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21—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involving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用以降低实现重对焦的成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获取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获取用户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一个图像的部分区域的指示操作;根据所述指示操作确定目标区域;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拍照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对焦点能够提高照片的观赏性。目前,选择对焦点的方式包括:普通对焦方式和重对焦方式。其中,普通对焦方式是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确定对焦点,具体可以包括:自动对焦、手动对焦和多重对焦等;重对焦方式是在拍照之后确定对焦点,即先拍照、后对焦。
目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主要包括:获取照片中各像素的深度信息;根据深度信息利用软件算法对不同深度信息的区域进行虚化处理,从而实现重对焦。就目前的技术来讲,可以利用摄像头组间的视差计算深度信息,或者利用激光/红外测量设备获取深度信息;也就是说,需要配置多个摄像头或者激光/红外测量设备才可以获得深度信息,这势必会造成实现重对焦的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能够降低实现重对焦的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
获取用户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一个图像的部分区域的指示操作;
根据所述指示操作确定目标区域;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满足预定条件的K个图像;K≥1,K为整数;其中,所述清晰度满足预定条件为以下任一种:清晰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清晰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清晰度包含在一预设数值范围内;
当K=1时,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当K>1时,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K个图像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K=1时,在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重对焦模式,所述重对焦模式包括:重对焦清晰模式或重对焦虚化模式;其中,所述重对焦清晰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最高的图像生成目标图像,所述重对焦虚化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最低的图像生成目标图像;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重对焦模式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任一种,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指示操作确定目标区域,包括:
将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或者,当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为人脸区域时,将所述人脸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或者,以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中的一个点为中心的一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取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指示的针对待拍摄对象的景深范围;
所述获取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包括:
在所述景深范围内获取针对所述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取用户指示的针对待拍摄对象的景深范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采集包含待拍摄对象的一基准图像;
所述获取用户指示的针对待拍摄对象的景深范围,包括:
获取用户指示的所述基准图像包含的至少两个对焦点;
获取覆盖所述至少两个对焦点对应的对象的景深范围。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任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取用户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一个图像的部分区域的指示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进行全局配准。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实现重对焦的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
指示操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一个图像的部分区域的指示操作;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操作确定目标区域;
清晰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满足预定条件的K个图像;K≥1,K为整数;其中,所述清晰度满足预定条件为以下任一种:清晰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清晰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清晰度包含在一预设数值范围内;
当K=1时,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当K>1时,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K个图像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K=1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模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重对焦模式,所述重对焦模式包括:重对焦清晰模式或重对焦虚化模式;其中,所述重对焦清晰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最高的图像生成目标图像,所述重对焦虚化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最低的图像生成目标图像;
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重对焦模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任一种,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或者,当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为人脸区域时,将所述人脸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或者,以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中的一个点为中心的一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景深范围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指示的针对待拍摄对象的景深范围;
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景深范围内获取针对所述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图像获取单元还用于,实时采集包含待拍摄对象的一基准图像;
所述景深范围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用户指示的所述基准图像包含的至少两个对焦点;获取覆盖所述至少两个对焦点对应的对象的景深范围。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任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全局配准单元,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进行全局配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重对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根据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中的目标区域(即重对焦的区域)的清晰度实现重对焦,这样,电子设备不需要设置多个摄像头或激光/红外测量设备即可实现重对焦,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实现重对焦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重对焦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重对焦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重对焦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本文中的术语“多个”,在未对其进行明确解释的情况下,均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
101:获取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
其中,“电子设备”是指能够用于拍摄的设备,例如,相机、智能手机、移动电脑、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电子设备可以包含摄像头,具体可以为单摄像头,用于获取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对电子设备获取具有不同景深的图像的方法不进行限定;具体的,可以通过调节摄像头镜片的位置或摄像头中的图像传感器的位置实现。例如,利用电子设备中包含的马达控制摄像头镜片移动的位置,在控制的过程中获取针对待拍摄对象的至少两个图像。本发明实施例对摄像头镜片每次移动的间距的大小和移动方向(包括向前移动和向后移动)不进行限定。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增强用户体验,可选的,在步骤101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A、获取用户指示的针对待拍摄对象的景深范围;该情况下,步骤101可以包括:在所述景深范围内获取针对所述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其中,“至少两个图像”中每个图像的景深均在“景深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现时,电子设备可以将用户指示的“景深范围”分为若干个子集,每个子集为一个景深,从而获取每个景深内的一个图像。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步骤A的实现方式不进行限定,以下列举两种可选的方式:
方式一:在步骤A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实时采集包含待拍摄对象的一基准图像;该情况下,步骤A可以包括:获取用户指示的所述基准图像包含的至少两个对焦点;获取覆盖所述至少两个对焦点对应的对象的景深范围。其中,“对焦点”是指用户希望实现重对焦的对象在图像中对应的区域。“覆盖至少两个对焦点对应的对象的景深范围”可以为至少两个对焦点对应的对象中与镜头相距最近的对象和相距最远的对象之间的景深。
方式二: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一种或多种景深模式,每种景深模式对应一个景深范围;该情况下,步骤A可以包括:电子设备获取用户指示的目标景深模式,并获取该目标景深模式对应的景深范围,将该目标景深模式对应的景深范围作为针对待拍摄对象的景深范围。其中,关于“景深模式”的描述,可参考下述实施例二。
102:获取用户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一个图像的部分区域的指示操作。
示例性的,“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一个图像”可以为至少两个图像中的任意一个图像。“部分区域”是指用户直接或间接向电子设备指示的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指示操作”可以为:用户针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即显示屏)的单击/双击/长按等操作,也可以为用户针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视线;在“指示操作为用户针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视线”的场景中,电子设备中还设置有眼动跟踪单元,该眼动跟踪单元可以捕捉用户的视线所指的方向,以及视线落在屏幕上的位置。
具体实现时,用户可以向电子设备指示多个指示操作,不同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可能部分重叠或者不重叠,下述实施例中均以“不同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不重叠”进行说明。
该步骤102具体可以实现为:电子设备在其显示单元上显示至少两个图像中的任意一个图像;用户针对所显示的图像中的部分区域进行指示操作。
103:根据所述指示操作确定目标区域。
示例性的,“目标区域”是指图像中的某一区域范围。一般地,“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每个图像均包含该目标区域,由于不同图像的景深不同,因此不同图像中包含的目标区域的清晰度不同。每个指示操作对应一个目标区域,不同指示操作对应的目标区域可以部分重叠也可以不重叠,下述实施例中均以“不同指示操作对应的目标区域不重叠”进行说明。当目标区域的数量为1个时,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实现单点重对焦;当目标区域的数量为至少2个时,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实现多点重对焦。
步骤103具体可以包括:将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作为目标区域;或者,当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为人脸区域时,将所述人脸区域作为目标区域;或者,以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中的一个点为中心的一区域作为目标区域。示例性的,步骤103还可以包括:当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为除人脸区域之外的其他对象的区域时,将该其他对象所占的区域作为目标区域等。
为了使“至少两个图像”中的各图像的成像比例、坐标位置等保持一致,以便于确定每个图像中的目标区域,可选的,在步骤102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进行全局配准。
104: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
示例性的,步骤104具体可以实现为:确定至少两个图像中每个图像中的目标区域;获取每个图像中目标区域的清晰度。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对获取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的具体实现方法不进行限定,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一种方法实现。
105: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
可选的,步骤105可以包括: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满足预定条件的K个图像;K≥1,K为整数;其中,所述清晰度满足预定条件为以下任一种:清晰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清晰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清晰度包含在一预设数值范围内;当K=1时,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当K>1时,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K个图像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像。
进一步可选的,当K=1时,在步骤105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重对焦模式,所述重对焦模式包括:重对焦清晰模式或重对焦虚化模式;其中,所述重对焦清晰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最高的图像生成目标图像,所述重对焦虚化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最低的图像生成目标图像;该情况下,步骤105可以包括:根据所述重对焦模式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
可选的,在步骤105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显示所述目标图像,和/或保存所述目标图像。其中,电子设备可以自动显示并保存目标图像,也可以自动显示目标图像并在用户的指示下保存目标图像。另外,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用户指示的所述目标图像的分辨率等性能指标,以使电子设备生成的所述目标图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重对焦的方法,电子设备根据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中的目标区域(即重对焦的区域)的清晰度实现重对焦,这样,电子设备不需要设置多个摄像头或激光/红外测量设备即可实现重对焦,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实现重对焦的成本。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不同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不重叠,不同指示操作对应的目标区域不重叠。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包括:
201:电子设备获取用户指示的景深模式,景深模式包括:全焦模式、微距模式或人物风景模式等。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电子设备中预设的景深模式包括:全焦模式、微距模式和人物风景模式。具体实现时,还可以包括其他模式,或者还可以只包含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模式。
该步骤201可以实现为:电子设备在显示屏上显示浮动功能栏,该浮动功能栏中包含全焦模式选项卡、微距模式选型卡和人物风景模式选项卡等;用户通过触发上述选项卡,使得电子设备获取用户指示的景深模式。
可选的,步骤201可以替换为:电子设备获取默认的景深模式。
202:获取该景深模式对应的景深范围。具体的:
1)当步骤201中获取的景深模式为全焦模式时,该步骤202中的“景深模式对应的景深范围”可以为:0~无穷远范围内的景深(即全景深)。
2)当步骤201中获取的景深模式为微距模式时,该步骤202中的“景深模式对应的景深范围”可以为:微距范围内的景深。该情况下适合拍摄小型物体特写(例如,小型盆景、小型玩具等)。其中,微距范围可以为0~50cm,当然还可以为其他数值范围。
3)当步骤201中获取的景深模式为人物风景模式时,该步骤202中的“景深模式对应的景深范围”可以为:覆盖人物风景范围内的景深。该情况下适合拍摄人物风景。其中,人物风景范围可以为50cm~无穷远,当然还可以为其他数值范围。
用户通过选择不同的景深模式,可以得到具有不同观赏效果的图像,从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另外,用户根据待拍摄对象合理选择景深模式,可以有效避免步骤203中获取的R个图像中包含的冗余图像。其中,冗余图像是指某一景深内没有待拍摄对象。例如:景深范围为0~无穷远,但是景深为0~50cm的范围内没有待拍摄对象,该情况下,电子设备在获得的具有该景深的图像即为冗余图像;该情况下,用户可以选择景深模式为人物风景模式。
203:在该景深范围内获取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R个图像,其中,R为整数,R≥2。
204:对该R个图像中的各图像进行全局配准。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全局配准方案对所述图像组中的图像进行全局配准。执行步骤204后,R个图像中的每个图像的成像比例一致,每个图像的同一位置的点的坐标相同,例如,R个图像中每个图像的中心点的坐标相同,R个图像中每个图像的左上顶点的坐标相同,R个图像的右上顶点的坐标相同,等等。
205:显示R个图像中的任意一个图像。
206:获取用户指示的针对该图像的M个区域的M个指示操作;其中,M为整数,M≥1。
示例性的,在该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缩放浏览方式浏览电子设备上显示的图像,以准确定位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其中,缩放浏览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207:根据M个指示操作获取M个目标区域。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将M个目标区域分别标记为目标区域1、目标区域2、…、目标区域i、…、目标区域M;其中,1≤i≤M,i为整数。
可选的,步骤207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207.1:依次检测M个指示操作中的第i个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是否为人脸区域。
若是,则执行步骤207.2;若否,则执行步骤207.3。
207.2:将该人脸区域作为第i个目标区域。
207.3:将以第i个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中的一个点为中心的一区域作为第i个目标区域。其中,该情况下,目标区域的大小可以为16×16像素,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值。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可以为用户提供选择人脸识别模式开启/关闭选项卡,其中,该选项卡可以存在于步骤201所示的“浮动功能栏”中,也可以单独存在于一显示界面中,当然还可以有其他存在方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人脸识别模式开启或者关闭;例如,当待拍摄对象中包含人脸时,选择人脸识别模式开启,可以提高电子设备实现重对焦的精确度;当待拍摄对象中不包含人脸时,选择人脸识别模式关闭,可以缩短电子设备实现重对焦的时间。电子设备还可以默认人脸识别模式开启,本实施例以该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208:分别获取R个图像中包含的目标区域的清晰度。
示例性的,R个图像中的每个图像中均包含目标区域1、目标区域2、…、目标区域i、…、目标区域M,R个图像中共包含M×R个目标区域。将第r个图像中包含的目标区域i表示为目标区域ir,其中,1≤r≤R,r为整数;则R个图像中包含的M×R个目标区域如表1所示:
表1
1个图像中目标区域 | R个图像中包含的目标区域 |
目标区域1 | 目标区域11,目标区域12,…,目标区域1R |
目标区域2 | 目标区域21,目标区域22,…,目标区域2R |
…… | …… |
目标区域i | 目标区域i1,目标区域i2,…,目标区域iR |
…… | …… |
目标区域M | 目标区域M1,目标区域M2,…,目标区域MR |
假设目标区域1在步骤205中显示的图像中的位置为目标区域1(x1,y1),其中,X11≤x1≤X12,Y11≤y1≤Y12。由于R个图像中的每个图像中的同一位置的点的坐标相同,因此目标区域1在其他R-1个图像中的位置也为(x1,y1),即:目标区域i1在第i个图像中的位置也为(x1,y1)。
需要说明的是,若步骤205中显示的图像为图像组中的第b个图像,则目标区域ib与目标区域i表示同一图像中的同一区域。
209:获取用户指示的重对焦模式,重对焦模式包括:重对焦清晰模式和重对焦虚化模式。
当获取的重对焦模式为重对焦清晰模式时,执行步骤210;当获取的重对焦模式为重对焦虚化模式时,执行步骤211。
示例性的,该步骤209可以实现为:电子设备为用户提供重对焦清晰模式选项卡和重对焦虚化模式选项卡,其中,这些选项卡可以存在于步骤201所示的“浮动功能栏”中,也可以单独存在于一显示界面中,当然还可以有其他存在方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重对焦清晰模式或重对焦虚化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209可以与步骤201同时执行,即:在步骤201中,电子设备既获取了景深模式,又获取了重对焦模式。
210:根据R个图像中的每组相对应的目标区域中清晰度最高的目标区域所在的图像生成目标图像。
其中,表1中第2列从第2行开始的每一行中包含的目标区域为一组“相对应的区域”。由表1可知,本实施例中共有M组相对应的区域。
步骤210可以包括:分别获取每组相对应的目标区域中清晰度最高的目标区域所在的图像;当获得的图像为同一图像时,将该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当获得的图像不为同一图像时,将这些图像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像。其中,图像合成方式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一种方式实现。
例如,M组相对应的区域中清晰度最高的目标区域所在的图像分别为:目标区域1b、目标区域2b、……、目标区域Mb,则将R个图像中的第b个图像作为目标图像。
又如,M组相对应的区域中清晰度最高的目标区域所在的图像分别为:目标区域11、目标区域23、目标区域33、目标区域46、……、目标区域Mb,则将R个图像中的第1、3、6、……、b个图像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像。
执行步骤210之后,执行步骤212。
211:根据R个图像中的每组相对应的目标区域中清晰度最低的目标区域所在的图像生成目标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上述步骤210的具体实现方式推断出该步骤211的具体实现方式。
212:显示并保存目标图像。
执行步骤212之后,则结束。
可选的,如图3所示,步骤201-202可以用如下步骤替换:
201':电子设备实时采集包含待拍摄对象的一基准图像。
示例性的,该图像可以为上述“R个图像”中的一个图像,也可以不为上述“R个图像”中的图像。
202':获取用户指示的该基准图像包含的至少两个源对焦点,以及覆盖该至少两个对焦点对应的对象的景深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的实现重对焦的方法,电子设备通过获取用户指示的景深范围,从而获取该景深范围内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中的目标区域(即重对焦的区域)的清晰度实现重对焦,这样,电子设备不需要设置多个摄像头或激光/红外测量设备即可实现重对焦,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实现重对焦的成本。另外,通过获取用户指示的景深模式,获取该景深模式对应的景深范围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增强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重对焦的电子设备4,用以执行图1所示的实现重对焦的方法,该电子设备4包括:
图像获取单元41,用于获取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
指示操作获取单元42,用于获取用户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一个图像的部分区域的指示操作;
确定单元43,用于根据所述指示操作确定目标区域;
清晰度获取单元44,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
生成单元45,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
可选的,所述生成单元45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满足预定条件的K个图像;K≥1,K为整数;其中,所述清晰度满足预定条件为以下任一种:清晰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清晰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清晰度包含在一预设数值范围内;
当K=1时,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当K>1时,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K个图像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像。
可选的,当K=1时,如图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4还包括:
模式获取单元46,用于获取重对焦模式,所述重对焦模式包括:重对焦清晰模式或重对焦虚化模式;其中,所述重对焦清晰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最高的图像生成目标图像,所述重对焦虚化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最低的图像生成目标图像;
所述生成单元45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重对焦模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43具体用于:
将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或者,当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为人脸区域时,将所述人脸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或者,以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中的一个点为中心的一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可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4还包括:
景深范围获取单元47,用于获取用户指示的针对待拍摄对象的景深范围;
所述图像获取单元41,具体用于在所述景深范围内获取针对所述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
可选的,所述图像获取单元41还用于,实时采集包含待拍摄对象的一基准图像;
所述景深范围获取单元47具体用于,获取用户指示的所述基准图像包含的至少两个对焦点;获取覆盖所述至少两个对焦点对应的对象的景深范围。
可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4还包括:
全局配准单元48,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进行全局配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根据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中的目标区域(即重对焦的区域)的清晰度实现重对焦,这样,电子设备不需要设置多个摄像头或激光/红外测量设备即可实现重对焦,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实现重对焦的成本。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重对焦的电子设备6,用以执行图1所示的实现重对焦的方法,该电子设备6包括:存储器61和处理器62,其中,
存储器61用于存储一组代码,该代码用于控制处理器62执行如下动作:
获取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
获取用户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一个图像的部分区域的指示操作;
根据所述指示操作确定目标区域;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62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满足预定条件的K个图像;K≥1,K为整数;其中,所述清晰度满足预定条件为以下任一种:清晰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清晰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清晰度包含在一预设数值范围内;
当K=1时,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当K>1时,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K个图像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像。
可选的,当K=1时,处理器62还用于获取重对焦模式,所述重对焦模式包括:重对焦清晰模式或重对焦虚化模式;其中,所述重对焦清晰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最高的图像生成目标图像,所述重对焦虚化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最低的图像生成目标图像;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重对焦模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62具体用于:
将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或者,当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为人脸区域时,将所述人脸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或者,以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中的一个点为中心的一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可选的,处理器62还用于,获取用户指示的针对待拍摄对象的景深范围;
处理器62具体用于,在所述景深范围内获取针对所述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62还用于,实时采集包含待拍摄对象的一基准图像;
所述处理器62具体用于,获取用户指示的所述基准图像包含的至少两个对焦点;获取覆盖所述至少两个对焦点对应的对象的景深范围。
可选的,处理器62还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进行全局配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根据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中的目标区域(即重对焦的区域)的清晰度实现重对焦,这样,电子设备不需要设置多个摄像头或激光/红外测量设备即可实现重对焦,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了实现重对焦的成本。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
获取用户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一个图像的部分区域的指示操作;
根据所述指示操作确定目标区域;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满足预定条件的K个图像;K≥1,K为整数;其中,所述清晰度满足预定条件为以下任一种:清晰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清晰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清晰度包含在一预设数值范围内;
当K=1时,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当K>1时,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K个图像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K=1时,在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重对焦模式,所述重对焦模式包括:重对焦清晰模式或重对焦虚化模式;其中,所述重对焦清晰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最高的图像生成目标图像,所述重对焦虚化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最低的图像生成目标图像;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重对焦模式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指示操作确定目标区域,包括:
将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或者,当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为人脸区域时,将所述人脸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或者,以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中的一个点为中心的一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指示的针对待拍摄对象的景深范围;
所述获取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包括:
在所述景深范围内获取针对所述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用户指示的针对待拍摄对象的景深范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采集包含待拍摄对象的一基准图像;
所述获取用户指示的针对待拍摄对象的景深范围,包括:
获取用户指示的所述基准图像包含的至少两个对焦点;
获取覆盖所述至少两个对焦点对应的对象的景深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用户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一个图像的部分区域的指示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进行全局配准。
8.一种实现重对焦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针对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
指示操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一个图像的部分区域的指示操作;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操作确定目标区域;
清晰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满足预定条件的K个图像;K≥1,K为整数;其中,所述清晰度满足预定条件为以下任一种:清晰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清晰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清晰度包含在一预设数值范围内;
当K=1时,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当K>1时,将满足所述预定条件的K个图像进行合成,生成目标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K=1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模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重对焦模式,所述重对焦模式包括:重对焦清晰模式或重对焦虚化模式;其中,所述重对焦清晰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最高的图像生成目标图像,所述重对焦虚化模式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最低的图像生成目标图像;
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重对焦模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图像中的所述目标区域的清晰度,生成目标图像。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或者,当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为人脸区域时,将所述人脸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或者,以所述指示操作所针对的区域中的一个点为中心的一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景深范围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指示的针对待拍摄对象的景深范围;
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景深范围内获取针对所述待拍摄对象的具有不同景深的至少两个图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获取单元还用于,实时采集包含待拍摄对象的一基准图像;
所述景深范围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用户指示的所述基准图像包含的至少两个对焦点;获取覆盖所述至少两个对焦点对应的对象的景深范围。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全局配准单元,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图像进行全局配准。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53998.9A CN103973978B (zh) | 2014-04-17 | 2014-04-17 | 一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EP15163679.2A EP2940655A1 (en) | 2014-04-17 | 2015-04-15 |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refocusing |
JP2015084004A JP6047807B2 (ja) | 2014-04-17 | 2015-04-16 | リフォーカスを実現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電子装置 |
US14/688,353 US20150304545A1 (en) | 2014-04-17 | 2015-04-16 |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Refocusing |
KR1020150054532A KR101612727B1 (ko) | 2014-04-17 | 2015-04-17 | 리포커싱을 실행하는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53998.9A CN103973978B (zh) | 2014-04-17 | 2014-04-17 | 一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73978A true CN103973978A (zh) | 2014-08-06 |
CN103973978B CN103973978B (zh) | 2018-06-26 |
Family
ID=51242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53998.9A Active CN103973978B (zh) | 2014-04-17 | 2014-04-17 | 一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304545A1 (zh) |
EP (1) | EP2940655A1 (zh) |
JP (1) | JP6047807B2 (zh) |
KR (1) | KR101612727B1 (zh) |
CN (1) | CN103973978B (zh)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33703A (zh) * | 2014-11-28 | 2015-02-0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使用双摄像头拍照的方法和终端 |
CN104394308A (zh) * | 2014-11-28 | 2015-03-0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双摄像头以不同视角拍照的方法和终端 |
CN105187722A (zh) * | 2015-09-15 | 2015-12-2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景深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5451010A (zh) * | 2014-08-18 | 2016-03-30 | 惠州友华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景深获取装置及其获取的方法 |
CN105611174A (zh) * | 2016-02-29 | 2016-05-2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106161945A (zh) * | 2016-08-01 | 2016-11-23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拍照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6303202A (zh) * | 2015-06-09 | 2017-01-0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8111749A (zh) * | 2017-12-06 | 2018-06-0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8270967A (zh) * | 2016-12-30 | 2018-07-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自动对焦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
CN108419009A (zh) * | 2018-02-02 | 2018-08-17 | 成都西纬科技有限公司 | 图像清晰度增强方法和装置 |
CN112532881A (zh) * | 2020-11-26 | 2021-03-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2672055A (zh) * | 2020-12-25 | 2021-04-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拍照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2740649A (zh) * | 2019-12-12 | 2021-04-30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拍摄方法、拍摄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873160A (zh) * | 2021-09-30 | 2021-12-3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5567783A (zh) * | 2022-08-29 | 2023-01-0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00813B2 (ja) * | 2016-01-29 | 2020-05-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5812656B (zh) * | 2016-02-29 | 2019-05-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106791684A (zh) * | 2016-12-31 | 2017-05-31 | 深圳市乐信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跟踪方法及相关装置与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
US10915114B2 (en) * | 2017-07-27 | 2021-02-09 | AI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data to construct a floor plan |
US11348269B1 (en) * | 2017-07-27 | 2022-05-31 | AI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data to construct a floor plan |
CN107749944A (zh) * | 2017-09-22 | 2018-03-02 |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拍摄方法及装置 |
KR101994473B1 (ko) | 2017-12-20 | 2019-07-31 | (주)이더블유비엠 | 평면이미지의 리포커싱 방법, 장치 및 기록매체에 저장된 프로그램 |
KR102066393B1 (ko) * | 2018-02-08 | 2020-01-15 | 망고슬래브 주식회사 | 메모지 촬영 및 서버 공유 시스템,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 매체 |
CN112954204B (zh) * | 2021-02-04 | 2022-09-02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拍照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58899A (ja) * | 2000-11-16 | 2002-05-31 | Minolta Co Ltd | 撮像装置 |
US20060198623A1 (en) * | 2005-03-03 | 2006-09-07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method, image capturing program, image recording output system and image recording output method |
US20080131019A1 (en) * | 2006-12-01 | 2008-06-05 | Yi-Ren Ng | Interactive Refocusing of Electronic Images |
US20100128145A1 (en) * | 2008-11-25 | 2010-05-27 | Colvin Pitts | System of and Method for Video Refocusing |
JP4802884B2 (ja) * | 2006-06-19 | 2011-10-26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画像記録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935302B2 (ja) * | 2006-11-02 | 2012-05-23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電子カメラ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2857694A (zh) * | 2011-06-30 | 2013-01-02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合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002218A (zh) * | 2011-09-12 | 2013-03-27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US20130329068A1 (en) * | 2012-06-08 | 2013-12-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US20140003732A1 (en) * | 2012-06-28 | 2014-01-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light field images |
US20140092272A1 (en) * | 2012-09-28 | 2014-04-03 | Pantech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multi-focus image using continuous auto foc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43461A (ja) * | 2001-11-01 | 2003-05-16 | Seiko Epson Corp |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
JP4777087B2 (ja) * | 2005-03-03 | 2011-09-2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撮像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画像記録出力システム、画像記録出力方法 |
US9501834B2 (en) * | 2011-08-18 | 2016-11-22 |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 | Image capture for later refocusing or focus-manipulation |
JP6207202B2 (ja) | 2012-06-08 | 2017-10-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
2014
- 2014-04-17 CN CN201410153998.9A patent/CN103973978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4-15 EP EP15163679.2A patent/EP2940655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04-16 US US14/688,353 patent/US2015030454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04-16 JP JP2015084004A patent/JP6047807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4-17 KR KR1020150054532A patent/KR10161272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58899A (ja) * | 2000-11-16 | 2002-05-31 | Minolta Co Ltd | 撮像装置 |
US20060198623A1 (en) * | 2005-03-03 | 2006-09-07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method, image capturing program, image recording output system and image recording output method |
JP4802884B2 (ja) * | 2006-06-19 | 2011-10-26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画像記録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935302B2 (ja) * | 2006-11-02 | 2012-05-23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電子カメラ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20080131019A1 (en) * | 2006-12-01 | 2008-06-05 | Yi-Ren Ng | Interactive Refocusing of Electronic Images |
US20100128145A1 (en) * | 2008-11-25 | 2010-05-27 | Colvin Pitts | System of and Method for Video Refocusing |
CN102857694A (zh) * | 2011-06-30 | 2013-01-02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合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002218A (zh) * | 2011-09-12 | 2013-03-27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
US20130329068A1 (en) * | 2012-06-08 | 2013-12-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US20140003732A1 (en) * | 2012-06-28 | 2014-01-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light field images |
US20140092272A1 (en) * | 2012-09-28 | 2014-04-03 | Pantech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multi-focus image using continuous auto focus |
Cited B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51010A (zh) * | 2014-08-18 | 2016-03-30 | 惠州友华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景深获取装置及其获取的方法 |
CN104333703A (zh) * | 2014-11-28 | 2015-02-0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使用双摄像头拍照的方法和终端 |
CN104394308A (zh) * | 2014-11-28 | 2015-03-0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双摄像头以不同视角拍照的方法和终端 |
CN104394308B (zh) * | 2014-11-28 | 2017-11-0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双摄像头以不同视角拍照的方法和终端 |
CN106303202A (zh) * | 2015-06-09 | 2017-01-0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5187722A (zh) * | 2015-09-15 | 2015-12-2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景深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
WO2017045558A1 (zh) * | 2015-09-15 | 2017-03-2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景深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5187722B (zh) * | 2015-09-15 | 2018-12-2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景深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5611174A (zh) * | 2016-02-29 | 2016-05-2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106161945A (zh) * | 2016-08-01 | 2016-11-23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拍照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8270967A (zh) * | 2016-12-30 | 2018-07-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自动对焦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
CN108270967B (zh) * | 2016-12-30 | 2021-09-2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自动对焦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
CN108111749A (zh) * | 2017-12-06 | 2018-06-0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8111749B (zh) * | 2017-12-06 | 2020-02-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8419009A (zh) * | 2018-02-02 | 2018-08-17 | 成都西纬科技有限公司 | 图像清晰度增强方法和装置 |
CN108419009B (zh) * | 2018-02-02 | 2020-11-03 | 成都西纬科技有限公司 | 图像清晰度增强方法和装置 |
CN112740649A (zh) * | 2019-12-12 | 2021-04-30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拍摄方法、拍摄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532881A (zh) * | 2020-11-26 | 2021-03-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2672055A (zh) * | 2020-12-25 | 2021-04-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拍照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3873160A (zh) * | 2021-09-30 | 2021-12-3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3873160B (zh) * | 2021-09-30 | 2024-03-0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5567783A (zh) * | 2022-08-29 | 2023-01-0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 |
CN115567783B (zh) * | 2022-08-29 | 2023-10-2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40655A1 (en) | 2015-11-04 |
KR20150120317A (ko) | 2015-10-27 |
JP2015208001A (ja) | 2015-11-19 |
KR101612727B1 (ko) | 2016-04-15 |
JP6047807B2 (ja) | 2016-12-21 |
CN103973978B (zh) | 2018-06-26 |
US20150304545A1 (en) | 2015-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73978A (zh) | 一种实现重对焦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
US10257502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ight field capture | |
US10269130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of light field capture object distance adjustment range via adjusting bending degree of sensor imaging zone | |
US9569873B2 (en) | Automated iterative image-masking based on imported depth information | |
US9959681B2 (en) | Augmented reality contents generation and play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 |
CN104333748A (zh) | 获取图像主体对象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7087107A (zh) | 基于双摄像头的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 | |
JP2019053732A (ja) | シーン内に存在する不要なオブジェクトの除去に基づくシーンの画像の動的生成 | |
US20130329124A1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
CN104216117A (zh) | 显示设备 | |
CN103765374A (zh) | 交互式屏幕观看 | |
US10957021B2 (en) | Method for rendering a final image from initial images acquired by a camera array, corresponding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computer-readable carrier medium | |
CN107038695A (zh) | 一种图像融合方法及移动设备 | |
US20180160054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split screen for a video of a dynamic scene | |
CN104508680A (zh) | 改善之视讯追踪 | |
CN106101540A (zh) | 对焦点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04170368A (zh) | 关于图像内容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4184935A (zh) | 影像拍摄设备及方法 | |
CN103974067A (zh) | 利用深度信息的增强视频编码 | |
KR102271853B1 (ko) | 전자 장치, 영상 처리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 |
US20240087198A1 (en) |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final digital image via applying a profile to image information | |
CN105467741A (zh) | 一种全景拍照方法及终端 | |
CN104092946B (zh) | 图像采集方法及图像采集装置 | |
CN115623313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US20240212193A1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of generating trained mode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mediu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