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8062A -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8062A
CN103968062A CN201310674211.9A CN201310674211A CN103968062A CN 103968062 A CN103968062 A CN 103968062A CN 201310674211 A CN201310674211 A CN 201310674211A CN 103968062 A CN103968062 A CN 103968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esonant frequency
control
driving pulley
driven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742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8062B (zh
Inventor
今井和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68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8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8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8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6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 F16H61/66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006Vibration-damping or noise reduc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6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 F16H2061/6604Special control features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能够利用将部件个数抑制得较少的简单结构和简易的控制,减少由于金属链条的啮入等而产生的噪音/振动。在卷绕在驱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的金属链条的向带轮的啮入频率、金属链条的张紧侧和松弛侧的弦部的谐振频率以及驱动带轮或从动带轮的谐振频率中的任意两个或3个相互一致时,通过进行下述控制将振动转换为热而使其衰减,上述控制为:使与驱动带轮配置在同一轴上且能够改变从发动机到驱动带轮的动力传递率的第1动力传递部、和与从动带轮配置在同一轴上且能够改变从该从动带轮到驱动轮侧的动力传递率的第2动力传递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

Description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驱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卷绕金属链条或皮带等动力传递部件而构成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够抑制伴随动力传递部件向驱动带轮的啮入等而产生的振动/噪音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搭载于车辆等的无级变速器是在分别具备承受槽的两个带轮(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卷绕环状的金属链条或皮带等动力传递部件的结构,所述承受槽具有可变更槽宽的大致V字状的截面形状。并且,通过改变两带轮的槽宽(带轮宽度),无级地改变变速比。
作为用于上述那样的无级变速器的动力传递部件,存在由钢铁等金属材料构成的所谓的链条类型的动力传递部件。该链条类型的动力传递部件构成为具备:一对具有销孔的链节板;以及插入到销孔的摇臂销,经由销孔使链节板交替组合,并将摇臂销插入到销孔,由此链节板通过摇臂销相互弯曲自如地联结。
在这种动力传递部件旋转并啮入到带轮时产生啮入声(碰撞声),但在该啮入声的频率(啮入频率)与其他噪音或振动产生源的振动频率一致时,其能量被放大而成为谐振或接近谐振的状态,由此存在噪音和振动等级恶化的问题。
作为与解决上述那样的无级变速器的噪音和振动的问题关联的现有技术,公知有专利文献1至3所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无级变速器通过在支承带轮轴的轴承的外部与箱体之间设置具有刚性的垫圈,在确保所需刚性的同时截断由于皮带与带轮的接触而产生的振动。
此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无级变速器通过设为对带轮盘层叠了不同材质的金属等的构造,利用层间的摩擦发热减少在金属皮带等卷入到带轮时产生的冲击声。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作为无级变速器的噪音和振动的改善手段,记载了如下方法:以在最短时间内横穿啮入频率与带轮的固有谐振频率大体一致的运转区域的方式设定变速特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068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昭63-4460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3154760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无级变速器中,虽然考察了轴承的外部和箱体的刚性,但不清楚对轴承的外部与箱体之间的摩擦的耐性。因此,在该部分中的润滑量不恰当的状态下,轴会由于产生摩擦而从恰当的位置偏离。由此,可能会产生对准偏差引起的皮带寿命的降低、动力传递率的降低以及噪音的增大等。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无级变速器中,作为夹着皮带的反力,可能无法以实用的重量和容积实现针对在带轮凸缘产生的反复应力具有充分的耐久性的结构。
此外,在专利文献3的现有技术中,动力传递部件中的弦部的振动等级的大小被通过弦部的长度、施加到弦部的张力等确定的弦部的谐振频率的值较大程度地影响。此外,该弦部的长度、施加到弦部的张力受到确定变速比或驱动带轮的输入扭矩等的运转状态的参数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弦部的谐振频率根据运转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上述啮入频率取决于驱动带轮的转速而发生变化,在该啮入频率与上述弦部谐振频率一致时,其能量被放大(成为接近谐振的状态),从而存在噪音和振动等级恶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方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能够利用将部件个数抑制得较少的简单结构和简易的控制,更可靠地减少由于动力传递部件的向驱动带轮的啮入等而产生的噪音/振动。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是一种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无级变速器(1)具有:驱动带轮(11),其被传递来自驱动源(E)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从动带轮(16),其将伴随于旋转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侧;动力传递部件(15),其卷绕在所述驱动带轮(11)与所述从动带轮(16)之间;以及动力传递机构,其包含第1动力传递部(20)和第2动力传递部(40)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其中,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20)与所述驱动带轮(11)配置在同一轴上且能够改变从所述驱动源(E)到所述驱动带轮(11)的动力传递率,所述第2动力传递部(40)与所述从动带轮(16)配置在同一轴上且能够改变从该从动带轮(16)到所述输出轴的动力传递率,所述无级变速器(1)通过变更所述驱动带轮(11)和所述从动带轮(16)的带轮宽度,使所述驱动带轮(11)的转速无级地变速后传递到所述从动带轮(16),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啮入频率计算单元(100),其根据所述驱动带轮(11)的转速计算所述动力传递部件(15)的向所述驱动带轮(11)和所述从动带轮(16)的啮入频率;弦部谐振频率计算单元(100),其根据所述无级变速器(1)的运转状态计算所述动力传递部件(15)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弦部(15a)的谐振频率;存储单元(106),其存储有预先计算出的所述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和所述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以及控制单元(100),其在由所述啮入频率计算单元(100)计算出的所述啮入频率、由所述弦部谐振频率计算单元(100)计算出的所述弦部的谐振频率以及所述存储单元(106)所存储的所述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或所述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中的任意两个或3个处于视作相互一致的范围内时,进行使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的动力传递滑移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在动力传递部件的向带轮的啮入频率、动力传递部件的弦部的谐振频率以及驱动带轮或从动带轮的谐振频率中的任意两个或3个处于视作相互一致的范围内时,进行使与驱动带轮处于同一轴上的第1动力传递部或与从动带轮处于同一轴上的第2动力传递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的控制。由此,在由于动力传递部件的向带轮的啮入而在带轮和设置了该带轮的轴上产生了振动时,能够通过有意地使同轴上的动力断开接通机构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将其振动转换为热来使振动衰减。此外,能够避免动力传递部件与带轮的谐振自身,因此能够有效抑制振动/噪音的产生。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减少由于动力传递部件的向驱动带轮的啮入等而产生的噪音/振动。
此外,即使在动力传递部件与带轮之间产生伴随于粘滑现象等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有意地使与带轮处于同一轴上的动力传递部进行的动力传递产生滑移,将其振动转换为热来有效地使振动衰减。
并且,根据本发明,作为用于减少由于动力传递部件的向驱动带轮的啮入等而产生的噪音/振动的控制,仅使用本来能够改变动力传递率的动力传递机构,进行使其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来改变动力传递率的控制,因此不会产生支承无级变速器的旋转轴的轴承和带轮等各部件的耐久性降低等问题。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动力传递部件的啮入频率、动力传递部件的弦部的谐振频率以及带轮的谐振频率中的任意两个一致的运转状态下,产生动力传递机构进行的动力传递发生稍许的滑移的状态,因此能够有效地吸收谐振或接近谐振的状态下的比较大振幅的振动(使其衰减),从而振动的吸收效率良好。此外,在搭载了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的车辆中,在实际的车辆运转中进行上述使基于动力传递部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的控制仅需有限的极短时间。因此,基本不对车辆的燃料效率(燃料消耗率)和行驶状态产生影响。此外,当长时间持续使基于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的状态时,动力传递机构的磨耗等劣化可能会发展,此时也能够有效地避免这种劣化的发展。
此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动力传递机构可以包含摩擦接合要素(25、30、41),摩擦接合要素(25、30、41)利用摩擦进行接合,由此传递动力,动力传递滑移控制单元(100)进行的控制是通过改变摩擦接合要素(25、30、41)的接合量而使基于该摩擦接合要素(25、30、41)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的控制。作为该情况下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具体例子,存在有包含作为摩擦传递要素的前进离合器和后退制动器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包含作为摩擦传递要素的起步离合器的起步离合器机构;以及包含作为摩擦传递要素的锁止离合器的变矩器等。
根据该结构,通过进行使用了包含一直以来与从动带轮或驱动带轮设置在同一轴上的摩擦接合要素的动力传递机构的控制,能够抑制无级变速器的噪音/振动。因此,能够在不导致无级变速器或其周边的装置个数和构造的复杂化、且不导致控制的烦杂化的情况下有效地抑制无级变速器的噪音/振动。
此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可以在动力传递部件的啮入频率与弦部谐振频率处于视作相互一致的范围内时,或啮入频率与驱动带轮的谐振频率或从动带轮的谐振频率处于视作一致的范围内时,进行基于控制单元的上述动力传递滑移控制。
根据该结构,在变为了动力传递部件的啮入频率与弦部的谐振频率一致的运转状态、或动力传递部件的啮入频率与驱动带轮或从动带轮的谐振频率一致的运转状态时进行动力传递滑移控制,因此能够有效地吸收谐振或接近谐振的状态下的比较大振幅的振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减少由于动力传递部件的向驱动带轮的啮入等而产生的噪音/振动。
此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动力传递机构可以包含第1动力传递部(20)和第2动力传递部(40)两者。并且该情况下,控制单元(100)可以在动力传递部件(15)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弦部谐振频率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处于视作一致的范围内时,进行使第1动力传递部(20)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的控制,在动力传递部件(15)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弦部谐振频率与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处于视作一致的范围内时,进行使第2动力传递部(40)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的控制。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用与从动带轮和驱动带轮中的产生谐振或接近谐振的状态的带轮处于同一轴上的动力传递部进行动力传递滑移控制,能够更直接且可靠地吸收产生谐振或接近谐振的状态的带轮的振动而使其衰减。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减少由于动力传递部件的向驱动带轮的啮入等而产生的噪音/振动。
此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控制单元(100)可以在动力传递部件的啮入频率、弦部的谐振频率以及驱动带轮(11)或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这3个频率处于视作一致的范围内时,与这3个频率中的两个处于视作一致的范围内时相比,增加使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传递产生的滑移的比例。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产生了谐振或接近谐振的状态下的较大振幅的振动的情况下有效地吸收该振动。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减少由于动力传递部件的向驱动带轮的啮入等而产生的噪音/振动。
另外,上述括号内的标号作为本发明的一例而示出了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的标号。
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能够利用将部件个数抑制得较少的简单结构和简易的控制,更可靠地减少由于动力传递部件的向驱动带轮的啮入等而产生的噪音/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皮带式的无级变速器的概略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机构部的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无级变速器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进行的控制(第1控制)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进行的其他控制(第2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进行的其他控制(第3控制)的流程图。
图7(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进行的其他控制(第4控制)的流程图(其一)。
图7(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进行的其他控制(第4控制)的流程图(其二)。
图8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的结构的图。
图9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的结构的图。
标号说明
1:无级变速器;2:变速器输入轴(输入轴);3:变速器副轴(副轴);8:差动机构;10:变速机构部;11:驱动带轮;14:驱动带轮汽缸室;15:金属链条(链条:动力传递部件);15a:弦部;16:从动带轮;19:从动带轮汽缸室;20: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第1动力传递部);25:后退制动器(摩擦接合要素);30:前进离合器(摩擦接合要素);40:起步离合器机构(第2动力传递部);41:起步离合器(摩擦接合要素);50:变矩器(第1动力传递部);51:锁止离合器(摩擦接合要素);70:变速控制阀;100:控制单元;106:存储器(存储单元);E:发动机(驱动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具有控制装置的皮带式的无级变速器1的概略图。此外,图2是无级变速器1具备的变速机构部10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无级变速器1具有:经由联轴机构CP与发动机E的输出轴Es相连的变速器输入轴(以下记作“输入轴”。)2;与变速器输入轴2平行地配设的变速器副轴(以下记作“副轴”。)3;配设在这两个轴2、3之间的变速机构部10;配设在输入轴2上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配设在副轴3上的起步离合器机构40;输出传递齿轮系6a、6b、7a、7b;以及差动机构8。
变速机构部10由以下部件构成:配设在输入轴2上的驱动带轮11;配设在副轴3上的从动带轮16;以及作为卷绕在两带轮11、16间的动力传递部件的金属链条(以下简单记作“链条”。)15。驱动带轮11由旋转自如地配设在输入轴2上的固定带轮半体12、和以可在轴向相对于该固定带轮半体12移动的方式进行一体旋转的可动带轮半体13构成,通过提供到驱动带轮汽缸室14的油压进行使可动带轮半体13在轴向上移动的控制。另一方面,从动带轮16由固定在副轴3上的固定带轮半体17、和以可在轴向相对于固定带轮半体17移动的方式进行一体旋转的可动带轮半体18构成,通过提供到从动带轮汽缸室19的油压进行使可动带轮半体18在轴向上移动的控制。
因此,能够通过适当控制提供到上述两汽缸室14、19的油压,控制作用到可动带轮半体13、18的轴向的移动力,改变两带轮11、16的带轮宽度。由此,能够进行改变链条15相对于两带轮11、16的卷绕半径而无级地改变变速比的控制。
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由单行星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该行星齿轮机构具有:与输入轴2相连的太阳轮21;旋转自如地保持与太阳轮21啮合的多个小齿轮22a并且与太阳轮21处于同轴上的旋转自如的行星架22;以及与小齿轮22a啮合并且与太阳轮21处于同轴上的旋转自如的齿圈23,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还具有:可固定保持行星架22的后退制动器25;以及使太阳轮21和齿圈23卡脱自如地相连的前进离合器30。
在这样构成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中,在释放后退制动器25的状态下使前进离合器30接合时,成为太阳轮21和齿圈23结合并一体旋转的状态,并成为太阳轮21、行星架22和齿圈23全部与输入轴2一体旋转、且向与输入轴2相同的方向(前进方向)对驱动带轮11进行了旋转驱动的状态。另一方面,当释放前进离合器30而使后退制动器25接合时,成为如下状态:固定保持行星架22,齿圈23在与太阳轮21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在与输入轴2相反的方向(后退方向)上对驱动带轮11进行旋转驱动。
另外,前进离合器30是由油压动作式的湿式多板离合器构成的摩擦接合要素,受到油压而进行卡脱控制。同样,后退制动器25是油压动作式的湿式多板制动器构成的摩擦接合要素,受到油压而进行卡脱控制。
如上所述,在通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对输入轴2的旋转进行切换而在前进方向或后退方向上对驱动带轮11进行旋转驱动时,该旋转通过变速机构部10无级地进行变速并被传递到副轴3。在副轴3上配设有起步离合器机构40,通过该起步离合器机构40进行向输出传递齿轮6a的驱动力传递控制。另外,起步离合器40构成为具有作为摩擦接合要素的油压动作式的湿式多板离合器(起步离合器)41,受到油压而进行接合控制。
这样通过起步离合器机构40控制并传递到输出传递齿轮6a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具有输出传递齿轮6a的输出传递齿轮系6a、6b、7a、7b和差动机构8被传递到左右车轮W、W。此外,当释放起步离合器40时,成为无法进行动力传递的中立状态。
以下,对控制针对两汽缸室14、19的供排油压的变速控制阀70、和进行变速控制阀70的动作控制的控制单元100进行说明。变速控制阀70构成为具有控制提供给驱动带轮汽缸室14和从动带轮汽缸室19的油压的两个电磁阀(未图示),通过从控制单元100提供的变速控制信号使这些电磁阀动作来进行变速控制。其结果是,根据变速控制信号设定两汽缸室14、19内的油压,设定作用到两带轮11、16的轴向推力。
为了该变速控制,向控制单元100输入由发动机转速传感器101检测的发动机旋转信号Ne、由驱动带轮转速传感器102检测的驱动带轮旋转信号NDR、由从动带轮转速传感器103检测的从动带轮旋转信号NDN、由换档位置传感器104检测的换档位置信号SP、由节气门开度传感器105检测的发动机节气门开度信号TH等检测运转状态的各种传感器输出的检测信号。此外,向控制单元100输入预先存储在存储器(存储单元)106中的驱动带轮11和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固有振动数)等数据。此外,设定针对两汽缸室14、19的供排油压、并从控制单元100向变速控制阀70的螺线管进行通电控制,使得在换档位置处于行驶范围内且起步离合器40已滑动的状态(齿轮连接状态的空转时)下,成为最适于起步、并且以抑制了噪音和振动的方式预先设定的基准变速比。
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中,利用进行这种变速控制的控制单元100进行如下控制,该控制用于避免伴随无级变速器1的变速机构部10的动作而产生的噪音和振动等级的恶化。在链条15通过驱动带轮11或从动带轮16的旋转而啮入到驱动带轮11或从动带轮16时产生的啮入声(碰撞声)的频率即啮入频率、卷绕在两带轮11和16之间的链条15的张紧侧和松弛侧的弦部15a(参照图3)的谐振频率即弦部谐振频率、以及驱动带轮11或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一致,由此伴随变速机构部10的动作而产生的噪音和振动由于其能量被放大(接近谐振的状态)而恶化。
即,链条15与带轮的接触声不一定成为噪音,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与带轮11、16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或处于视作一致的范围内的情况(以下简单记作“一致的情况”。)下产生成问题的噪音/振动。此外,即使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与通过预定的运转状态下的链条15的张力/链条15的刚性质量/弦部15a的长度确定的弦部15a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也同样可能产生成问题的噪音/振动。
此处,链条15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弦部15a的谐振频率ω(Hz)使用弦部15a的张力T(N)、弦部15a的每个单位长度的质量ρ(Kg/m)、弦部15a的长度L(m),以下述(式1)表示。
ω=(π/L)√(T/ρ)(1次振动的情况)…(式1)
因此,即使在链条15的规格相同且其质量ρ恒定的情况下,当无级变速器1的运转条件(比率/传递扭矩/输入转速/推力安全系数、离心张力)发生变化时,对应于这些条件,弦部15a的张力发生变化。此外,比率的变化伴随链条15的弦部15a的长度变化,因此链条15的谐振频率ω由于该比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图3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的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中,在作为发动机E与驱动带轮11之间的旋转轴的输入轴2上、即与驱动带轮11同轴上,设置有包含前进离合器30和后退制动器25(摩擦接合要素)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第1动力传递部)20。此外,在作为从动带轮16与车轮W之间的旋转轴的副轴3上、即从动带轮16所处的同一轴上,设置有包含起步离合器(摩擦接合要素)41的起步离合器机构(第2动力传递部)40。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能够通过作为摩擦接合要素的前进离合器30和后退制动器25的接合量的控制在其动力传递中产生滑移。此外,起步离合器机构40能够通过作为摩擦接合要素的起步离合器41的接合量的控制在其动力传递中产生滑移。并且,在车辆的通常运转状态下,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和起步离合器机构40均在其动力传递中没有滑移的状态下被接合。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中,上述控制单元100根据驱动带轮11的转速计算链条15的啮入频率。此外,根据无级变速器1的运转状态计算链条15的张紧侧和松弛侧的弦部15a的谐振频率。此外,在作为存储单元的存储器106中,存储有预先计算出的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固有振动数)和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固有振动数)。
并且,控制单元100在上述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与弦部15a的谐振频率以及驱动带轮11或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中的任意两个或3个相互一致时,进行使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和起步离合器机构40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的控制(动力传递滑移控制)。以下详细说明该控制的内容。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进行的控制(第1控制)的流程图。在该流程图所示的控制中,首先计算(计算出)伴随驱动带轮11的旋转的链条15的啮入频率(链条15与带轮11、16之间的接触频率)(步骤ST1-1)。链条15的啮入频率根据无级变速器1的比率和输入转速(输入轴2中的输入转速,以下相同。)计算出。然后,计算链条15的弦部15a中的张紧侧的谐振频率(步骤ST1-2)。进而,计算(计算出)链条15的弦部15a中的松弛侧的谐振频率(步骤ST1-3)。如上所述,链条15的弦部15a中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谐振频率根据链条15的传递扭矩、推力安全系数、无级变速器1的比率和输入转速计算出。接着,判断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与弦部15a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谐振频率是否一致(步骤ST1-4)。另外,此处所说的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与弦部15a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不仅指完全一致的情况,也可以还包含在预定的范围内大体一致的情况。该点在以下的其他控制中也同样如此。其结果是,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与弦部15a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是”),作为针对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或起步离合器机构40的控制,进行前进离合器30/后退制动器25或起步离合器41的离合器压力(制动压力)的减振用控制(步骤ST1-5)。此处所说离合器压力的减振用控制是指与通常控制(在不使离合器产生滑移的状态下使其接合的控制)相比使离合器压力降低稍许量(作为一例是1~2%左右)的控制。由此,能够进行使前进离合器30/后退制动器25或起步离合器41的接合滑移规定的量的控制。另一方面,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不与弦部15a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否”),作为针对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或起步离合器机构40的控制,进行前进离合器30/后退制动器25或起步离合器41的离合器压力(制动压力)的通常控制(步骤ST1-6)。
即,在图4所示的控制中,对链条15的啮入频率(接触频率)和弦部15a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谐振频率进行比较,在两者一致的状态下,进行使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的前进离合器30/后退制动器25滑移规定的量的控制、和使起步离合器机构40的起步离合器41滑移规定的量的控制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由此,能够将由于链条15的啮入和弦部15a的谐振引起的振动转换为热来减少噪音/振动。此外,能够避免链条15与带轮11、16的谐振自身,因此能够有效抑制振动、噪音的产生。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进行的其他控制(第2控制)的流程图。在该流程图所示的控制中,首先计算链条15的啮入频率(步骤ST2-1)。然后,从存储器106中提取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的数据(步骤ST2-2)。进而,从存储器106中提取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的数据(步骤ST2-3)。接着,判断链条15的啮入频率是否与驱动带轮11和从动带轮16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谐振频率一致(步骤ST2-4)。其结果是,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不与驱动带轮11和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否”),作为针对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或起步离合器机构40的控制,进行离合器压力的通常控制(步骤ST2-5)。另一方面,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与驱动带轮11和从动带轮16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是”),接着判断链条15的啮入频率是否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一致(步骤ST2-6)。其结果是,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不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否”),即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与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进行与从动带轮16设置在同一轴上的起步离合器机构40所包含的起步离合器41(从动侧离合器)的离合器压力的减振用控制(步骤ST2-7)。由此,进行使起步离合器41滑移规定的量并有意地改变副轴3的转速的控制。另一方面,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是”),进行与驱动带轮11设置在同一轴上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所包含的前进离合器30或后退制动器25(驱动侧离合器)的离合器压力(制动压力)的减振用控制(步骤ST2-8)。由此,进行使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的前进离合器30或后退制动器25滑移规定的量并有意地改变输入轴2的转速的控制。
在图5所示的控制中,将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进行比较,在它们一致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进行使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的动力传递滑移规定的量的控制,将伴随链条15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的振动转换为热,并且避免谐振,因此能够减少噪音/振动。此外,将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与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进行比较,在它们一致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进行使起步离合器机构40的动力传递滑移规定的量的控制,将伴随链条15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的振动转换为热,并且避免谐振,因此能够减少噪音/振动。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进行的其他控制(第3控制)的流程图。在该流程图所示的控制中,首先计算链条15的弦部15a中的张紧侧的谐振频率(步骤ST3-1)。然后,计算链条15的弦部15a中的松弛侧的谐振频率(步骤ST3-2)。进而,从存储器106中提取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的数据(步骤ST3-3)。而且,从存储器106中提取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的数据(步骤ST3-4)。接着,判断链条15的弦部15a中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谐振频率是否与驱动带轮11或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一致(步骤ST3-5)。其结果是,在链条15的弦部15a中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谐振频率不与驱动带轮11或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否”),作为针对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或起步离合器机构40的控制,进行前进离合器30和后退制动器25中的任意一个或起步离合器41的离合器压力(制动压力)的通常控制(步骤ST3-6)。另一方面,在链条15的弦部15a中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谐振频率与驱动带轮11或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是”),接着判断链条15的弦部15a中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谐振频率是否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一致(步骤ST3-7)。其结果是,在链条15的弦部15a中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谐振频率不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否”),仅进行与从动带轮16设置在同一轴上的起步离合器机构40的起步离合器41(从动侧离合器)的减振用控制(步骤ST3-8)。由此,进行使起步离合器41滑移规定的量的控制。另一方面,在链条15的弦部15a中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谐振频率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是”),仅进行与驱动带轮11设置在同一轴上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的前进离合器30或后退制动器25(驱动侧离合器)的减振用控制(步骤ST3-9)。由此,进行使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的前进离合器30或后退制动器25滑移规定的量的控制。
在图6所示的控制中,将链条15的弦部15a(张紧侧或松弛侧)的谐振频率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进行比较,在它们一致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进行使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的动力传递滑移规定的量的控制,将振动转换为热,并且避免谐振,由此减少噪音。此外,将链条15的弦部15a的谐振频率与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进行比较,在它们一致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进行使起步离合器机构40的动力传递滑移规定的量的控制,将振动转换为热,并且避免谐振,由此减少噪音。
图7(a)和图7(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进行的其他控制(第4控制)的流程图。在该流程图所示的控制中,首先,如图7(a)所示,分别计算链条15的弦部15a中的张紧侧的谐振频率(步骤ST4-1)和松弛侧的谐振频率(步骤ST4-2)。然后,从存储器106中提取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的数据(步骤ST4-3)和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的数据(步骤ST4-4)。而且,计算链条15的啮入频率(步骤ST4-5)。
并且,判断弦部15a(张紧侧或松弛侧)的谐振频率、驱动带轮11或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以及链条15的啮入频率这3个是否完全一致(步骤ST4-6)。其结果是,在这3个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是”),接着判断弦部15a的谐振频率和链条15的啮入频率是否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一致(步骤ST4-7)。其结果是,在弦部15a(张紧侧或松弛侧)的谐振频率和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不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否”),即与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与上述第1控制或第2控制的情况相比,更强地进行与从动带轮16设置在同一轴上的起步离合器机构40的起步离合器41(从动侧离合器)的减振用控制(步骤ST4-8)。即,进一步增大使起步离合器41滑移的程度(作为一例为3~5%)。由此,能够进行使起步离合器机构40的动力传递以更大的比例滑移的控制。另一方面,在弦部15a的谐振频率和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是”),更强地进行与驱动带轮11设置在同一轴上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的前进离合器30或后退制动器25的减振用控制(步骤ST4-9)。即,进一步增大使前进离合器30或后退制动器25滑移的程度(作为一例为3~5%)。由此,能够进行使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的动力传递以更大的比例滑移的控制。
另一方面,在之前的步骤ST4-6中,弦部15a的谐振频率、驱动带轮11或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以及链条15的啮入频率这3个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否”),如图7(b)的流程图所示,判断链条15的啮入频率是否与弦部15a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谐振频率一致(步骤ST4-10)。其结果是,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与弦部15a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是”),作为针对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或起步离合器机构40的控制,进行离合器压力或制动压力的减振用控制(步骤ST4-11)。由此,能够进行使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的动力传递滑移规定的量的控制。
另一方面,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不与弦部15a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否”),接着判断链条15的啮入频率是否与驱动带轮11和从动带轮16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谐振频率一致(步骤ST4-12)。其结果是,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不与驱动带轮11和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否”),作为针对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或起步离合器机构40的控制,进行离合器压力或制动压力的通常控制(步骤ST4-13)。另一方面,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与驱动带轮11和从动带轮16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是”),接着判断链条15的啮入频率是否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一致(步骤ST4-14)。其结果是,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不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否”),即与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仅进行与从动带轮16设置在同一轴上的起步离合器机构40的起步离合器41的减振用控制(步骤ST4-15)。由此,能够进行使起步离合器机构40的动力传递滑移规定的量的控制。另一方面,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与驱动带轮11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情况下(“是”),仅进行与驱动带轮11设置在同一轴上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的前进离合器30或后退制动器25的减振用控制(步骤ST4-16)。由此,能够进行使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的动力传递滑移规定的量的控制。
在图7(a)和图7(b)所示的控制中,将链条15的啮入频率、弦的谐振频率以及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进行比较,在它们中的任意两个一致的状态下,通过使前后方向切换机构或起步离合器机构40滑移规定的量来将振动转换为热,并且避免谐振,由此减少噪音。此外,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弦的谐振频率以及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这3个一致的状态下,使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或起步离合器机构40滑移比较多的规定的量,将振动转换为热,并且避免谐振,由此减少噪音。
另外,图7(b)所示的步骤ST4-10、ST4-11的各步骤的控制是内容与图4所示的第2控制相同的控制。此外,图7(b)所示的步骤ST4-12~ST4-16的各步骤的控制是内容与图5所示的第3控制相同的控制。因此,图7(b)所示的控制是组合了图4所示的第2控制和图5所示的第3控制后的控制。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的控制,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弦部15a(张紧侧或松弛侧)的谐振频率以及驱动带轮11或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中的任意两个或3个处于视作相互一致的范围内时,进行使与驱动带轮11处于同一轴上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或与从动带轮16处于同一轴上的起步离合器机构40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的控制。由此,在由于链条15的向驱动带轮11的啮入等而在驱动带轮11和设置了该驱动带轮11的输入轴2上产生了振动时,能够通过有意地使同轴上的动力传递机构即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或起步离合器机构40稍许滑动,将其振动转换为热来有效地使振动衰减并且避免谐振自身。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减少由于链条15的向驱动带轮11的啮入等而产生的噪音/振动。
此外,即使在链条15与驱动带轮11或从动带轮16之间产生伴随于粘滑现象等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有意地使与驱动带轮11或从动带轮16处于同一轴上的动力传递部即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或起步离合器机构40的动力传递产生滑移,将其振动转换为热来有效地使振动衰减并且避免谐振自身。
并且,根据本发明,作为用于减少由于链条15的向驱动带轮11的啮入等而产生的噪音/振动的控制,仅使用本来能够产生滑移来改变动力传递率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或起步离合器机构40,进行使其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的控制。因此,不会产生支承无级变速器1的输入轴2和副轴3等旋转轴的轴承和带轮的耐久性降低等问题。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和对应的附图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结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在以下省略该部分的详细说明。此外,关于以下将说明的事项以外的事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此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如此。
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2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第2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2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相比,省略了与从动带轮16设置在同一轴上的起步离合器机构(第2动力传递部)40,而仅具有与驱动带轮11处于同一轴上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第1动力传递部)20。此外,在驱动带轮11所处的同一轴上,设置了带锁止离合器(摩擦接合要素)51的变矩器(第1动力传递部)50。
为了减少在链条15的啮入频率、弦部15a(张紧侧或松弛侧)的谐振频率以及驱动带轮11或从动带轮16的谐振频率中的至少任意两个一致的情况下产生的噪音/振动,将通过使动力传递产生滑移而具有减振作用的动力传递机构(能够使摩擦接合要素产生滑移的机构)设置在驱动带轮11的同一轴和从动带轮16的同一轴中的任意一方即可。因此,可以如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2那样,是仅具有作为与驱动带轮11设置在同一轴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和带锁止离合器51的变矩器50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2的情况下,能够由与驱动带轮11设置在同一轴上的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和带锁止离合器51的变矩器50中的任意一个进行减少伴随变速机构部10的动作而产生的噪音的控制,因此能够进行与图4的流程图所示的第1控制相同的控制。此外,在进行与图5~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第2至第4控制相同的控制的情况下,省略进行与从动带轮16设置在同一轴上的动力传递部即起步离合器40的减振用控制的步骤(步骤ST2-7、ST3-8、ST4-21),仅用其他步骤进行控制即可。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图9是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3的概略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3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相比,省略与驱动带轮11设置在同一轴上的动力传递机构即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第1动力传递部)20,而仅具有作为与从动带轮16处于同一轴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起步离合器机构(第2动力传递部)40。另外,标号60是设置在发动机E与驱动带轮16之间的输入轴2上的减震器。
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3的情况下,能够仅由与从动带轮16设置在同一轴上的起步离合器机构40进行用于减少伴随变速机构部10的动作而产生的噪音的控制,因此能够进行与图4的流程图所示的第1控制相同的控制。此外,在进行与图5~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第2至第4控制相同的控制的情况下,省略进行与驱动带轮11设置在同一轴上的动力传递部即前进后退切换机构20的减振用控制的步骤(步骤ST2-8、ST3-9、ST4-22),仅用其他步骤进行控制即可。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所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动力传递部件是架设在驱动带轮11与从动带轮16之间的金属链条的情况,但本发明的动力传递部件不限于金属链条,也可以是皮带等其他部件。

Claims (9)

1.一种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所述无级变速器具有:
驱动带轮,其被传递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
从动带轮,其将伴随于旋转的驱动力传递到输出侧;
动力传递部件,其卷绕在所述驱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以及
动力传递机构,其包含第1动力传递部和第2动力传递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其中,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与所述驱动带轮配置在同一轴上且能够改变从所述驱动源到所述驱动带轮的动力传递率,所述第2动力传递部与所述从动带轮配置在同一轴上且能够改变从该从动带轮到所述输出轴的动力传递率,
所述无级变速器通过变更所述驱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的带轮宽度,使所述驱动带轮的转速无级地变速后传递到所述从动带轮,
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啮入频率计算单元,其根据所述驱动带轮的转速计算所述动力传递部件向所述驱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的啮入频率;
弦部谐振频率计算单元,其根据所述无级变速器的运转状态计算所述动力传递部件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弦部的谐振频率;
存储单元,其存储有预先计算出的所述驱动带轮的谐振频率和所述从动带轮的谐振频率;以及
控制单元,其在由所述啮入频率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所述啮入频率、由所述弦部谐振频率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所述弦部的谐振频率以及所述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所述驱动带轮的谐振频率或所述从动带轮的谐振频率中的任意两个或3个处于视作相互一致的范围内时,进行使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的动力传递滑移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含摩擦接合要素,该摩擦接合要素利用摩擦进行接合,由此传递动力,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的控制是通过改变所述摩擦接合要素的接合量而使基于该摩擦接合要素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啮入频率与所述弦部的谐振频率处于视作相互一致的范围内时,进行所述动力传递滑移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啮入频率与所述驱动带轮或所述从动带轮的谐振频率处于视作一致的范围内时,进行所述动力传递滑移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含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和所述第2动力传递部两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含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和所述第2动力传递部两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动力传递部件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弦部谐振频率与所述驱动带轮的谐振频率处于视作一致的范围内时,进行使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的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动力传递部件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弦部谐振频率与所述从动带轮的谐振频率处于视作一致的范围内时,进行使所述第2动力传递部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的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动力传递部件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弦部谐振频率与所述驱动带轮的谐振频率处于视作一致的范围内时,进行使所述第1动力传递部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的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动力传递部件的张紧侧或松弛侧的弦部谐振频率与所述从动带轮的谐振频率处于视作一致的范围内时,进行使所述第2动力传递部的动力传递产生稍许滑移的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啮入频率、所述弦部的谐振频率以及所述驱动带轮或所述从动带轮的谐振频率这3个频率处于视作一致的范围内时,与这3个频率中的两个处于视作一致的范围内时相比,增加使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传递产生的滑移的比例。
CN201310674211.9A 2013-02-04 2013-12-11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Active CN1039680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9335 2013-02-04
JP2013019335A JP6114563B2 (ja) 2013-02-04 2013-02-04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8062A true CN103968062A (zh) 2014-08-06
CN103968062B CN103968062B (zh) 2016-05-11

Family

ID=51237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74211.9A Active CN103968062B (zh) 2013-02-04 2013-12-11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14563B2 (zh)
CN (1) CN1039680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0135A (zh) * 2017-05-15 2018-11-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和车辆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5258B2 (ja) * 2015-02-12 2018-10-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6487962B2 (ja) * 2017-05-15 2019-03-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及び車両の制御方法
JP6560708B2 (ja) * 2017-05-15 2019-08-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及び車両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2524B2 (ja) * 1998-05-08 2004-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金属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における変速速度制御方法
JP2005291235A (ja) * 2004-03-31 2005-10-20 Koyo Seiko Co Ltd チェーン式無段変速機
CN101133268A (zh) * 2005-03-04 2008-02-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用驱动设备的控制设备
JP4425040B2 (ja) * 2004-03-31 2010-03-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CN101925763A (zh) * 2008-03-31 2010-12-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1994800A (zh) * 2009-08-07 2011-03-30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动力传递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25848A1 (de) * 1990-08-16 1992-02-20 Pahl Gummi Asbest Drehschwingungstilger
JP3154760B2 (ja) * 1991-09-10 2001-04-09 マツダ株式会社 無断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H05106720A (ja) * 1991-09-27 1993-04-27 Suzuki Motor Corp 無段変速機のクラツチ制御方法
US5267907A (en) * 1992-12-14 1993-12-07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Control system for variation of the sheave ratio in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5725456A (en) * 1994-10-29 1998-03-10 Luk Getriebe Systeme Gmbh Method of regulating the operation of a torqu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JP3892403B2 (ja) * 2003-01-29 2007-03-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制御装置
JP4525613B2 (ja) * 2006-02-28 2010-08-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装置
JP2010241239A (ja) * 2009-04-03 2010-10-28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JP5375720B2 (ja) * 2010-04-02 2013-12-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2524B2 (ja) * 1998-05-08 2004-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金属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における変速速度制御方法
JP2005291235A (ja) * 2004-03-31 2005-10-20 Koyo Seiko Co Ltd チェーン式無段変速機
JP4425040B2 (ja) * 2004-03-31 2010-03-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CN101133268A (zh) * 2005-03-04 2008-02-2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用驱动设备的控制设备
CN101925763A (zh) * 2008-03-31 2010-12-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1994800A (zh) * 2009-08-07 2011-03-30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动力传递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0135A (zh) * 2017-05-15 2018-11-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和车辆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8062B (zh) 2016-05-11
JP2014149064A (ja) 2014-08-21
JP6114563B2 (ja)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47690B2 (ja) 出力連結動力経路を有するボール式cvt
KR101806539B1 (ko) 평행한 저속 기어 휠 그룹을 가진 무단변속 전동 장치
CN104364558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100371627C (zh) 带式无级变速器
US9556943B2 (en) IVT based on a ball-type CVP including powersplit paths
WO2014039900A1 (en) Ball type cvt with powersplit paths
US20150337937A1 (en) Torque vectoring hybrid transaxle
US9765869B2 (en) Dual clutch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20110053720A1 (en) Dual mod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9810321B2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3968062A (zh)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EP2893220A1 (en) Ball type cvt including a direct drive mode
KR20160148662A (ko) 차량 변속기용 제어 장치
US9970522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5782369A (zh) 用于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多模式变速器
JP6015852B2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6795958B (zh) 无级变速器
CN106062430A (zh) 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WO2020057779A1 (en) Powertrain with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powertrain
US9689481B2 (en) One mod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with low loss configuration
CN205877100U (zh) 一种皮带式无级变速器
US20230011517A1 (en) Double clutch reverse and active torque management system
US9816594B2 (en) Twin axis twin-mod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2015190536A (ja) 車両用変速機
JP4318539B2 (ja)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