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7925A - 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7925A
CN103967925A CN201410114089.4A CN201410114089A CN103967925A CN 103967925 A CN103967925 A CN 103967925A CN 201410114089 A CN201410114089 A CN 201410114089A CN 103967925 A CN103967925 A CN 103967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guide pin
pin bushing
blade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40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7925B (zh
Inventor
王湘冀
张远怀
陈文城
林耀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11408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79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7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7925A/zh
Priority to JP2017501451A priority patent/JP6722373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5/074930 priority patent/WO2015144034A1/zh
Priority to US15/127,688 priority patent/US20170138433A1/en
Priority to EP15767895.4A priority patent/EP3124809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7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7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包括转轴、导套、外壳和叶片;导套与转轴螺纹相连接;导套和转轴装在外壳中,并由导套将外壳内腔分隔成第一、第二腔体;在导套上设有沿轴线方向连通二个腔体的第一通道;所述叶片活动装在导套上,并处在第一通道的靠第二腔体一侧以封闭或打开该第一通道;所述叶片呈环状或弧形状配合在外壳的内壁面处,叶片设有能够形变的第一薄壁,当叶片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时,第一薄壁向外壳内壁面方向形变。本发明通过自补偿结构的设置,能够在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变大时,自动补偿因机械磨损产生的间隙,从而使阻尼转轴机构长时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达到延长阻尼转轴机构使用寿命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转轴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实现一个方向轻松转动、相反方向阻尼转动并具有自补偿作用的阻尼转轴机构。
背景技术
旋转连接件广泛使用于多个领域中,比如可以用于马桶盖板、冰箱门、手机盖和橱门等,在使用于马桶盖板上时,传统的马桶盖板与马桶主体之间是通过简单的旋转连接件来实现相互联接,在马桶盖板打开或盖下的过程中,没有任何阻力,这样就容易导致人们在放下马桶盖板时,会将马桶盖板重重地打在马桶主体上,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容易损坏马桶盖板和马桶主体之间的衔接部位,另一方面容易把马桶盖板或马桶主体打坏。因而,一种阻尼转轴机构的旋转连接件便应运而生,这种阻尼转轴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利用叶片来实现单向阀的作用,当这种阻尼转轴机构应用在马桶盖板时,马桶盖板通过阻尼转轴机构装在马桶主体上,当转轴朝一个方向转动时,叶片将阻尼油的主要通道封闭,阻尼油只能通过两个腔体之间的部件间的缝隙通过,因而阻尼油从一个腔体流到另一个腔体时流动缓慢,形成了盖板的慢落效果,当转轴朝相反方向转动时,叶片未将阻尼油主要通道封闭,阻尼油从主要通道以及部件间的缝隙通过,因而阻尼油从所述另一个腔体流到所述一个腔体时流动较快,形成了盖板的快速打开效果。这种阻尼转轴机构在实现慢落时,阻尼油的流动通道为部件间的缝隙,而阻尼转轴机构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机磨损,使得部件间的配合缝隙变大,当部件间的缝隙增大时,就会使两个腔体之间的密封性变弱,从而使阻尼转轴机构的慢落时间变短,甚至慢落功能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通过自补偿结构的设置,能够在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变大时,自动补偿因机械磨损产生的间隙,从而使阻尼转轴机构长时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达到延长阻尼转轴机构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包括转轴、导套、外壳和叶片;导套与转轴之间为螺纹相连接;外壳设有一腔体,转轴中旋接有导套的一段装在外壳的腔体中并形成密闭内腔;在导套与外壳之间设有防转结构,使转轴转动时,导套在外壳内沿转轴的轴线往复运动;所述密闭内腔中填充有阻尼油,并由导套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导套上设有沿轴线方向连通二个腔体的第一通道;所述叶片活动装在导套上,并处在第一通道的靠第二腔体一侧以封闭或打开该第一通道;所述叶片呈环状或弧形状配合在外壳的内壁面处,叶片设有能够形变的第一薄壁,当叶片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时,第一薄壁向外壳内壁面方向形变。
所述导套的内壁与转轴的外壁相配合,在导套的靠第二腔体的一端的内壁处设有能够形变的第二薄壁,当导套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时,第二薄壁向转轴的外壁面方向形变。
所述的叶片的第一薄壁处设有与第一薄壁相紧邻的第一凹腔,所述叶片的第一凹腔的凹口朝向第二腔体方向,使得叶片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时,其第一凹腔的凹口受阻尼油压力的作用而将第一薄壁向外侧张开。
所述的导套的第二薄壁处设有与第二薄壁相紧邻的第二凹腔,所述导套的第二凹腔的凹口朝向第二腔体方向,使导套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时,其第二凹腔的凹口受阻尼油压力的作用而将第二薄壁向外侧张开。
所述的叶片或叶片与导套之间还设有过油通道。
所述的叶片由至少二个成弧形状的单体构成,各个单体围成圆形或与导套的凸体一起围成圆形以呈环状配合在外壳的内壁面处。
所述单体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U字形、E字形、T字形、W字形或C字形。
所述的过油通道为设置在叶片上的沿着轴线方向的第一通孔。
所述的过油通道设置在叶片与导套之间,该过油通道包括设在叶片的至少一个单体中的缺口和导套中与该缺口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凹槽。
所述的过油通道设置在叶片与导套之间,该过油通道包括设在叶片的至少一个单体的至少一端的采用一体成型的通槽和导套的凸体中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为斜面。
所述的第一通道为导套外壁处沿着转轴的轴线方向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制成的第二凹槽。
所述的第一通道为导套中沿着转轴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第二通孔。
所述防转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套外壁处的且是沿着轴线方向的第一凸筋和设置在外壳内壁处的且是沿着轴线方向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第二凸筋呈错位配合。
进一步的,在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还设有用来连通两个腔体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呈变径设置,以使得阻尼油在第二通道的流动量呈变化状态。
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导套与转轴之间。
所述转轴具有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该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的内径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渐次增大。
所述转轴具有突变内径的轴芯,该突变内径的轴芯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突变内径的轴芯的内径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突变增大。
所述转轴的轴芯设有沿着轴向的渐次变化的第一开槽,该渐次变化的第一开槽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渐次变化的第一开槽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渐次缩小。
所述转轴的轴芯设有沿着轴向的梯度结构的第二开槽,该梯度结构的第二开槽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梯度结构的第二开槽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梯度缩小。
所述转轴的外螺纹设有沿着螺纹方向的渐次变化的第三开槽,该渐次变化的第三开槽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渐次变化的第三开槽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螺旋式渐次缩小。
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导套与外壳之间。
所述外壳具有渐次变化内径的腔体,该渐次变化内径的腔体的腔壁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渐次变化内径的腔体的内径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渐次缩小。
所述外壳具有突变内径的腔体,该突变内径的腔体的腔壁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突变内径的腔体的内径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突变缩小。
所述外壳的腔体的腔壁中设有沿着轴向的渐次变化的第四开槽,该渐次变化的第四开槽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渐次变化的第四开槽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渐次缩小。
所述外壳的腔体的腔壁中设有沿着轴向的梯度结构的第五开槽,该梯度结构的第五开槽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梯度结构的第五开槽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梯度缩小。
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是在导套、叶片上设置薄壁结构来起自补偿作用,叶片、导套上的薄壁分别与外壳、转轴相关的配合面配合,在压力的作用下,可作微小的形变。当转轴转动时,转轴通过螺旋机构带动导套和叶片做往复运动,在阻尼状态,转轴朝一个方向转动,使导套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第二腔体的空间逐步变小,第二腔体内的阻尼油压力增大,同时,第一腔体的空间逐步变大,第一腔体内的阻尼油压力减小,受压力差的作用,第二腔体的阻尼油要向第一腔体流动,流动的阻尼油会将叶片推向第一通道口,叶片将第一通道封闭,另一方面,油压变大的阻尼油进入第一凹腔,第一凹腔的凹口受阻尼油压力的作用则将第一薄壁向外侧张开,使第一薄壁向外壳内壁面方向形变,从而可以补偿长时间使用后因机磨损而在叶片与外壳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同样的,油压变大的阻尼油也进入第二凹腔,第二凹腔的凹口受阻尼油压力的作用则将第二薄壁向外侧张开,使第二薄壁向转轴的外壁面方向形变,从而可以补偿长时间使用后因机磨损而在转轴与导套之间所形成的间隙,这样,由第二腔体流向第一腔体的阻尼油只能通过叶片的过油通道,或者是叶片与导套之间的过油通道,或者是预设好大小的叶片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和/或转轴与导套之间的间隙流动,使得长期使用中,阻尼过程中的阻尼油均能够保持恒定的流量,也就是利用薄壁结构产生形变,来达到自补偿的效果。转轴朝相反方向转动,使导套向第一腔体方向移动,第一腔体的空间逐步变小,第一腔体内的阻尼油压力增大,同时,第二腔体的空间逐步变大,第二腔体内的阻尼油压力减小,受压力差的作用,第一腔体的阻尼油要向第二腔体流动,流动的阻尼油会将叶片推离第一通道口,叶片使第一通道打开,阻尼油快速泄压,即,阻尼油快速地从第一腔体流到第二腔体中,此时,由于第一凹腔、第二凹腔内的阻尼油压力较小,自补偿结构不起作用,从而达到转轴朝相反方向转动时没有阻尼的作用。叶片在导套上作往复运动,相当于单向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在叶片上设有能够形变的第一薄壁,在导套上设有能够形变的第二薄壁,在第一薄壁相紧邻设有第一凹腔,在第二薄壁相紧邻设有第二凹腔,且第一凹腔、第二凹腔的凹口设成特定的朝向,第一薄壁与外壳相关的配合面配合,第二薄壁与转轴相关的配合面配合,上述的自补偿机构,能够在阻尼状态,使第一薄壁向外壳内壁面方向形变,使第二薄壁向转轴的外壁面方向形变,从而能够自动补偿因机械磨损产生的间隙,使阻尼转轴机构长时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达到延长阻尼转轴机构使用寿命的目的。
2、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将叶片设置成至少二个成弧形状的单体构成,各个单体与导套的凸体一起围成圆形以呈环状配合在外壳的内壁面处,并且在叶片的至少一个单体的至少一端采用一体成型方式设置通槽,并将通槽和导套的凸体的配合面相配合构成过油通道,且配合面为斜面,能够使得在叶片封闭第一通道口时,过油通道的截面积较小,而在叶片打开第一通道口时,过油通道的截面积较大,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转轴机构朝一个方向快速转动而朝相反方向则缓慢转动。
3、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在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还设有用来连通两个腔体的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呈变径设置,以使得阻尼油在第二通道的流动量呈变化状态,这种结构,可以通过预先设置,使得转轴机构在缓慢转动过程中又可以分成先快后慢的节奏,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立体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装配(装配在马桶盖板上)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本发明在马桶盖板完全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本发明在马桶盖板关闭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本发明在马桶盖板完全关闭时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本发明在马桶盖板打开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转轴的构造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转轴的构造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导套的构造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导套的构造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叶片与导套相配合的构造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叶片与导套相配合的构造(图中的上部分为叶片打开状态,图中的下部分为叶片关闭状态)剖视图;
图13是实施例二本发明的转轴的构造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二本发明的转轴的构造剖视图;
图15是实施例三本发明的转轴的构造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三本发明的转轴的构造剖视图;
图17是实施例四本发明的转轴的构造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四本发明的转轴的构造剖视图;
图19是实施例五本发明的转轴的构造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六本发明的外壳的构造剖视图;
图21是实施例七本发明的外壳的构造剖视图;
图22是实施例八本发明的外壳的构造示意图;
图23是实施例八本发明的外壳的构造剖视图;
图24是实施例九本发明的外壳的构造示意图;
图25是实施例九本发明的外壳的构造剖视图;
图26是实施例十本发明的导套的构造示意图;
图27是实施例十本发明的导套的构造剖视图;
图28是实施例十一本发明的叶片的构造示意图;
图29是实施例十一本发明的叶片的构造剖视图;
图30是实施例十二本发明的叶片与导套相配合的构造示意图;
图31是实施例十二本发明的叶片与导套相配合的构造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1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包括转轴1、导套2、外壳3和叶片4;导套2与转轴1之间为螺纹相连接,即转轴1设有外螺纹11,导套2设有内螺纹21;外壳3设有一腔体,转轴1中旋接有导套2的一段装在外壳的腔体中并使所述腔体形成密闭内腔,转轴1的一端伸入外壳3的腔体中,利用焊接盖52、固定档块53和固定件54对转轴1的一端进行支撑,并实现对腔体一端的密封,腔体的另一端则利用密封圈51实现密封,从而使外壳的腔体形成密闭内腔;在导套2与外壳3之间设有防转结构,使转轴1转动时,导套2在外壳3内沿转轴的轴线往复运动;所述密闭内腔中填充有阻尼油,所述密闭内腔由导套2分隔成第一腔体31和第二腔体32;在导套2上设有沿轴线方向连通二个腔体的第一通道;所述叶片4活动装在导套2上,并处在第一通道的靠第二腔体的一侧,通过靠近或远离第一通道口的方式来封闭或打开该第一通道;所述叶片4呈环状或弧形状配合在外壳3的密闭内腔的内壁面处,叶片4设有能够形变的第一薄壁41,当叶片4向第二腔体32方向移动时,第一薄壁41向外壳内壁面方向形变。
所述导套2的内壁与转轴1的外壁相配合,在导套2的靠第二腔体的一端的内壁处设有能够形变的第二薄壁22,当导套2向第二腔体32方向移动时,第二薄壁22向转轴1的外壁面方向形变。
所述的叶片4的第一薄壁41处设有与第一薄壁相紧邻的第一凹腔42,所述叶片的第一凹腔42的凹口朝向第二腔体方向,使得叶片4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时,其第一凹腔的凹口受阻尼油压力的作用而将第一薄壁41向外侧张开。
所述的导套的第二薄壁22处设有与第二薄壁相紧邻的第二凹腔23,所述导套的第二凹腔23的凹口朝向第二腔体方向,使导套2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时,其第二凹腔23的凹口受阻尼油压力的作用而将第二薄壁22向外侧张开。
所述的叶片或叶片与导套之间还设有过油通道。
所述的叶片4由至少二个成弧形状的单体40构成,各个单体围成圆形或与导套2的凸体24一起围成圆形以呈环状配合在外壳的内壁面处。
本实施例中,叶片4由二个成弧形状的单体40构成,可以将二个成弧形状的单体40设计成刚好围成一个圆,也可以如本实施例一样,在导套2上设置二个凸体24,将二个成弧形状的单体40和导套2的二个凸体24共同围成一个圆,以呈环状配合在外壳3的内壁面处。
本实施例的单体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根据设计要求,也可以设计成U字形、E字形、T字形、W字形或C字形等其他形状,或者也可以做成一个整体。
所述的过油通道设置在叶片4与导套2之间,该过油通道包括设在叶片的至少一个单体的至少一端的采用一体成型的通槽43和导套的凸体24中的配合面241,所述配合面241为斜面。
所述的第一通道为导套外壁处沿着转轴的轴线方向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制成的第二凹槽25。
所述防转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套外壁处的且是沿着轴线方向的第一凸筋26和设置在外壳内壁处的且是沿着轴线方向的第二凸筋33,所述第一凸筋26与所述第二凸筋33呈错位配合。
进一步的,在第一腔体31与第二腔体32之间还设有用来连通两个腔体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呈变径设置,以使得阻尼油在第二通道的流动量呈变化状态。
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导套与转轴之间。
所述转轴1具有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12,该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12与所述导套2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12的内径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渐次增大。
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是安装在马桶盖板与底座57之间,马桶盖板包括座圈55和上盖56,本发明的外壳3与底座57相固定,本发明的转轴1与马桶盖板相固定。
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是在导套2、叶片4上设置薄壁结构来起自补偿作用,叶片4、导套2上的薄壁分别与外壳3、转轴1相关的配合面配合,在压力的作用下,可作微小的形变。当转轴1转动时,转轴1通过螺旋机构带动导套2和叶片4做往复运动,在慢落状态,转轴1朝一个方向转动,使导套2向第二腔体32方向移动,第二腔体32的空间逐步变小,第二腔体32内的阻尼油压力增大,同时,第一腔体31的空间逐步变大,第一腔体31内的阻尼油压力减小,受压力差的作用,第二腔体32的阻尼油要向第一腔体31流动,流动的阻尼油会将叶片4推向第一通道口(即第二凹槽25的一端端口),叶片4将第一通道封闭,另一方面,油压变大的阻尼油进入第一凹腔42,第一凹腔42的凹口受阻尼油压力的作用则将第一薄壁41向外侧张开,使第一薄壁41向外壳内壁面方向形变,从而可以补偿长时间使用后因机磨损而在叶片与外壳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同样的,油压变大的阻尼油也进入第二凹腔23,第二凹腔23的凹口受阻尼油压力的作用则将第二薄壁22向外侧张开,使第二薄壁22向转轴的螺纹面方向形变,从而可以补偿长时间使用后因机磨损而在转轴与导套之间所形成的间隙,这样,由第二腔体32流向第一腔体31的阻尼油只能通过叶片4的过油通道,或者是叶片与导套之间的过油通道,或者是预设好大小的叶片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和/或转轴与导套之间的间隙流动,使得长期使用中,慢落过程中的阻尼油均能够保持恒定的流量,也就是利用薄壁结构产生形变,来达到自补偿的效果。转轴朝相反方向转动,使导套2向第一腔体31方向移动,第一腔体31的空间逐步变小,第一腔体31内的阻尼油压力增大,同时,第二腔体32的空间逐步变大,第二腔体32内的阻尼油压力减小,受压力差的作用,第一腔体31的阻尼油要向第二腔体32流动,流动的阻尼油会将叶片4推离第一通道口(即第二凹槽25的一端端口),叶片4使第一通道打开,阻尼油快速泄压,即,阻尼油快速地从第一腔体31流到第二腔体32中,此时,由于第一凹腔、第二凹腔内的阻尼油压力较小,自补偿结构不起作用,从而达到盖板打开时减小阻力的作用。叶片在导套上作往复运动,相当于单向阀。
本发明采用了将叶片设置成二个成弧形状的单体构成,两个单体40与导套的凸体24一起围成圆形以呈环状配合在外壳的内壁面处,并且在叶片4的至少一个单体的至少一端采用一体成型方式设置通槽43,并将通槽43和导套的凸体24的配合面241相配合构成过油通道,且配合面为斜面,能够使得在叶片4封闭第一通道口时,过油通道61(如图12所示)的截面积较小,而在叶片4打开第一通道口时,过油通道62(如图12所示)的截面积较大,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盖板的快起慢落。
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采用了在第一腔体31与第二腔体32之间设有用来连通两个腔体的第二通道,且第二通道的截面呈变径设置,以使得阻尼油在第二通道的流动量呈变化状态。本发明的转轴1具有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12,该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12与所述导套2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12的内径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渐次增大。这样,第二通道的截面积就从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渐次缩小,盖板开始下落时,第二通道的截面积最大,第二腔体32内的阻尼油就会向第一腔体31快速流动,盖板落下的阻力很小,随着盖板继续下落,第二通道的截面积逐渐变小,盖板落下的阻力也逐渐变大,到盖板落下的末期时,盖板落下的阻力也最大,从而形成盖板较好的慢落效果。
实施例二
参见图13至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转轴1没有采用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而是转轴1具有突变内径的轴芯13,该突变内径的轴芯13与所述导套2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突变内径的轴芯13的内径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突变增大。
实施例三
参见图15至图1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转轴1没有采用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而是转轴1的轴芯设有沿着轴向的渐次变化的第一开槽14,该渐次变化的第一开槽14与所述导套2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渐次变化的第一开槽14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渐次缩小。
实施例四
参见图17至图18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转轴1没有采用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而是转轴1的轴芯设有沿着轴向的梯度结构的第二开槽15,该梯度结构的第二开槽15与所述导套2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梯度结构的第二开槽15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梯度缩小。
实施例五
参见图19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转轴1没有采用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而是转轴的外螺纹11设有沿着螺纹方向的渐次变化的第三开槽16,该渐次变化的第三开槽16与所述导套2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渐次变化的第三开槽16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螺旋式渐次缩小。
实施例六
参见图20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通道还设置在导套与外壳之间,这样,外壳的结构就与实施例一不同,外壳3具有渐次变化内径的腔体34,该渐次变化内径的腔体34的腔壁与所述导套2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渐次变化内径的腔体34的内径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渐次缩小。本实施例,有二个第二通道,一个是由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12与所述导套2围成,另一个是由渐次变化内径的腔体34的腔壁与所述导套2围成,当然,也可以是只有一个,比如,只有渐次变化内径的腔体34的腔壁与所述导套2围成第二通道,这样,转轴就改成相同大小的内径。
实施例七
参见图2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与实施例六的不同之处在于,外壳不是采用渐次变化内径的腔体,而是外壳3具有突变内径的腔体35,该突变内径的腔体35的腔壁与所述导套2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突变内径的腔体35的内径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突变缩小。
实施例八
参见图22至图2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与实施例六的不同之处在于,外壳不是采用渐次变化内径的腔体,而是外壳3的腔体的腔壁中设有沿着轴向的渐次变化的第四开槽36,该渐次变化的第四开槽36与所述导套2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渐次变化的第四开槽36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渐次缩小。
实施例九
参见图24至图2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与实施例六的不同之处在于,外壳不是采用渐次变化内径的腔体,而是外壳3的腔体的腔壁中设有沿着轴向的梯度结构的第五开槽37,该梯度结构的第五开槽37与所述导套2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梯度结构的第五开槽37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梯度缩小。
实施例十
参见图26至图2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第一通道为导套2中沿着转轴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第二通孔27。
实施例十一
参见图28至图29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过油通道为设置在叶片上的沿着轴线方向的第一通孔44。
实施例十二
参见图30至图3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过油通道设置在叶片与导套之间,该过油通道包括设在叶片4的至少一个单体中的缺口45和导套2中与该缺口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凹槽28。
结合上述实施例,第二通道的设置可以单独设在在导套与转轴之间,也可以单独设在导套与外壳之间;同样,第二通道也可以在导套与转轴之间和导套与外壳之间均有设置,比如,转轴采用突变内径的轴芯,外壳采用渐次变化内径的腔体;再比如,转轴的轴芯设有沿着轴向的渐次变化的第一开槽,外壳的腔体的腔壁中设有沿着轴向的梯度结构的第五开槽;等等,各种交叉组合的情况都是可以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应于在马桶盖板上,也可以应用在冰箱门、手机盖和橱门等各种门/盖等产品上,还可以用于抽屉上,这是因为本发明采用的是让阻尼油沿着转轴的轴向运动,相比较于让阻尼油沿着转轴的周向运动可以形成更长的行程,使用时是将抽屉的直线运动转化成转轴的转动。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包括转轴、导套、外壳和叶片;导套与转轴之间为螺纹相连接;外壳设有一腔体,转轴中旋接有导套的一段装在外壳的腔体中并形成密闭内腔;在导套与外壳之间设有防转结构;所述密闭内腔中填充有阻尼油,并由导套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导套上设有沿轴线方向连通二个腔体的第一通道;所述叶片活动装在导套上,并处在第一通道的靠第二腔体一侧以封闭或打开该第一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呈环状或弧形状配合在外壳的内壁面处,叶片设有能够形变的第一薄壁,当叶片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时,第一薄壁向外壳内壁面方向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套的内壁与转轴的外壁相配合,在导套的靠第二腔体的一端的内壁处设有能够形变的第二薄壁,当导套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时,第二薄壁向转轴的外壁面方向形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的第一薄壁处设有与第一薄壁相紧邻的第一凹腔,所述叶片的第一凹腔的凹口朝向第二腔体方向,使得叶片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时,其第一凹腔的凹口受阻尼油压力的作用而将第一薄壁向外侧张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套的第二薄壁处设有与第二薄壁相紧邻的第二凹腔,所述导套的第二凹腔的凹口朝向第二腔体方向,使导套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时,其第二凹腔的凹口受阻尼油压力的作用而将第二薄壁向外侧张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或叶片与导套之间还设有过油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由至少二个成弧形状的单体构成,各个单体围成圆形或与导套的凸体一起围成圆形以呈环状配合在外壳的内壁面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U字形、E字形、T字形、W字形或C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油通道为设置在叶片上的沿着轴线方向的第一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油通道设置在叶片与导套之间,该过油通道包括设在叶片的至少一个单体中的缺口和导套中与该缺口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油通道设置在叶片与导套之间,该过油通道包括设在叶片的至少一个单体的至少一端的采用一体成型的通槽和导套的凸体中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为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道为导套外壁处沿着转轴的轴线方向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制成的第二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道为导套中沿着转轴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第二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套外壁处的且是沿着轴线方向的第一凸筋和设置在外壳内壁处的且是沿着轴线方向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第二凸筋呈错位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的,在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还设有用来连通两个腔体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呈变径设置,以使得阻尼油在第二通道的流动量呈变化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导套与转轴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具有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该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渐次变化内径的轴芯的内径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渐次增大;或者是,所述转轴具有突变内径的轴芯,该突变内径的轴芯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突变内径的轴芯的内径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突变增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轴芯设有沿着轴向的渐次变化的第一开槽,该渐次变化的第一开槽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渐次变化的第一开槽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渐次缩小;或者是,所述转轴的轴芯设有沿着轴向的梯度结构的第二开槽,该梯度结构的第二开槽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梯度结构的第二开槽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梯度缩小。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外螺纹设有沿着螺纹方向的渐次变化的第三开槽,该渐次变化的第三开槽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渐次变化的第三开槽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螺旋式渐次缩小。
19.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导套与外壳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渐次变化内径的腔体,该渐次变化内径的腔体的腔壁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渐次变化内径的腔体的内径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渐次缩小;或者是,所述外壳具有突变内径的腔体,该突变内径的腔体的腔壁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突变内径的腔体的内径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突变缩小。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腔体的腔壁中设有沿着轴向的渐次变化的第四开槽,该渐次变化的第四开槽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渐次变化的第四开槽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渐次缩小;或者是,所述外壳的腔体的腔壁中设有沿着轴向的梯度结构的第五开槽,该梯度结构的第五开槽与所述导套围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梯度结构的第五开槽由靠第一腔体的一端向靠第二腔体的一端呈梯度缩小。
CN201410114089.4A 2014-03-25 2014-03-25 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 Active CN1039679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14089.4A CN103967925B (zh) 2014-03-25 2014-03-25 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
JP2017501451A JP6722373B2 (ja) 2014-03-25 2015-03-24 制動回転軸機構
PCT/CN2015/074930 WO2015144034A1 (zh) 2014-03-25 2015-03-24 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
US15/127,688 US20170138433A1 (en) 2014-03-25 2015-03-24 Damping spindle mechanism with self compensation
EP15767895.4A EP3124809B1 (en) 2014-03-25 2015-03-24 Damping rotating-shaft mechanism with auto compens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14089.4A CN103967925B (zh) 2014-03-25 2014-03-25 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7925A true CN103967925A (zh) 2014-08-06
CN103967925B CN103967925B (zh) 2016-08-17

Family

ID=51237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4089.4A Active CN103967925B (zh) 2014-03-25 2014-03-25 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792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3430A1 (zh) * 2016-02-02 2017-08-10 王湘冀 一种衰减自修复的旋转阻尼器
CN113490799A (zh) * 2019-01-04 2021-10-08 凯迩必欧洲有限责任公司纳瓦拉分公司 具有同时的速度和频率相关液压负载调节的减震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1694A (ja) * 2000-08-21 2002-02-28 Tok Bearing Co Ltd 回転ダンパの軸支持装置
CN2796631Y (zh) * 2005-05-31 2006-07-19 陈贤生 马桶盖板缓降装置
JP2009222096A (ja) * 2008-03-14 2009-10-01 Nidec Sankyo Corp 自立保持装置
CN102151105B (zh) * 2011-04-26 2012-06-27 厦门瑞尔特卫浴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慢落马桶盖板用阻尼轴
KR20130132017A (ko) * 2012-05-25 2013-12-04 (주) 프렉코 양변기용 오일댐퍼
CN203379060U (zh) * 2013-08-16 2014-01-08 海宁英福洁具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马桶盖铰链
CN203784082U (zh) * 2014-03-25 2014-08-20 王湘冀 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1694A (ja) * 2000-08-21 2002-02-28 Tok Bearing Co Ltd 回転ダンパの軸支持装置
CN2796631Y (zh) * 2005-05-31 2006-07-19 陈贤生 马桶盖板缓降装置
JP2009222096A (ja) * 2008-03-14 2009-10-01 Nidec Sankyo Corp 自立保持装置
CN102151105B (zh) * 2011-04-26 2012-06-27 厦门瑞尔特卫浴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慢落马桶盖板用阻尼轴
KR20130132017A (ko) * 2012-05-25 2013-12-04 (주) 프렉코 양변기용 오일댐퍼
CN203379060U (zh) * 2013-08-16 2014-01-08 海宁英福洁具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马桶盖铰链
CN203784082U (zh) * 2014-03-25 2014-08-20 王湘冀 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3430A1 (zh) * 2016-02-02 2017-08-10 王湘冀 一种衰减自修复的旋转阻尼器
JP2019502876A (ja) * 2016-02-02 2019-01-31 王湘冀 減退を自己修復できる回転ダンパー
CN113490799A (zh) * 2019-01-04 2021-10-08 凯迩必欧洲有限责任公司纳瓦拉分公司 具有同时的速度和频率相关液压负载调节的减震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7925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4083B (zh) 一种两级压力输出的超高压轴向柱塞泵
CN201636125U (zh) 动力气缸的无油润滑结构
CN203784082U (zh) 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
US20170138433A1 (en) Damping spindle mechanism with self compensation
CN201963635U (zh) 活塞油缸及具有该活塞油缸的混凝土泵
CN103967925A (zh) 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
CN203835945U (zh) 具有密封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
CN102734255A (zh) 活塞油缸及具有该活塞油缸的混凝土泵
CN203784084U (zh) 一种变阻尼的转轴机构
CN103591323B (zh) 单水路陶瓷阀芯结构
CN105020257A (zh) 一种具有密封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
CN210196522U (zh) 一种球形截止阀
CN203835942U (zh) 阻尼变化转动的旋转连接件
CN203835944U (zh) 一种变阻尼转动的旋转连接件
CN203784083U (zh) 阻尼变化的转轴机构
CN204896183U (zh) 一种乳液泵
CN205240242U (zh) 按压泵
CN203835943U (zh) 一种无叶片的变阻尼旋转连接件
CN208982392U (zh) 一种充液阀
CN103697167B (zh) 回转式钢丝吊绳密封装置及其密封套的制作方法
CN203926862U (zh) 柱塞阀
CN203239555U (zh) 一种柱塞滑靴组件
CN207292705U (zh) 一种洗发水瓶体及其制造设备
CN205605840U (zh) 一种水龙头阀芯
CN208900808U (zh) 一种用于大流量截止阀启闭控制的驱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