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3500A - 压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3500A
CN103963500A CN201310032063.0A CN201310032063A CN103963500A CN 103963500 A CN103963500 A CN 103963500A CN 201310032063 A CN201310032063 A CN 201310032063A CN 103963500 A CN103963500 A CN 103963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matrix
parent metal
cell body
flexible pa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20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320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35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3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35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inting Plat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压印装置,通过模片对带状的柔性基材进行压印,包括支撑台、碾压滚筒组及贴模气缸;所述碾压滚筒组包括支架及两个滚轮;所述两个滚筒之间形成碾压间隙,所述柔性基材穿设所述两个滚筒之间的碾压间隙;所述贴模气缸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下方,包括可伸缩的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伸缩端可穿设所述支撑台,并吸附所述模片,所述第一推杆伸出将所述模片贴合于所述柔性基材上,所述模片随所述柔性基材传送并经过所述两个滚筒之间的碾压间隙。上述压印装置中,模片可直接贴合于柔性基材表面上,并随柔性基材进入碾压滚筒组中进行压印,模片无需卷曲成曲面,从而使模片表面的图案不会发生变形。

Description

压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印装置。
背景技术
触摸屏设备由于具有“所触即所得”的优点,加上其坚固耐用、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使得触摸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压印是触摸屏在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压印过程是将模片上的图案转移到基材上面,基材可以是柔性的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PET),也可以是玻璃或各种塑胶,比如聚碳酸酯(PC)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PMMA)等。
传统的压印装置中,模片包裹在一个圆柱形滚筒上,模片刚好覆盖了圆柱形滚筒的侧面。模片上具有图案的一面朝外,无图案的一面与滚筒侧面相贴合。当处于滚动状态的滚筒碾过具有压印胶的基材时,基材上的压印胶通过固化就形成与模片表面对应的图案。但在传统的压印装置中,模片必须是延展性良好的材料,只有延展性良好的材料做成的模片材可以保证顺利地包裹在滚筒上面。由于模片通常是为平面板状结构,而滚筒的侧面为一曲面,即使模片的延展性良好,模片卷曲成曲面并设置于滚筒上时,其表面的图案也会发生变形,造成压印的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压印效果较好的压印装置。
一种压印装置,通过模片对带状的柔性基材进行压印,包括:
支撑台;
碾压滚筒组,包括:
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及
两个滚筒,所述两个滚筒均包括转轴及滚筒主体,所述滚筒主体为圆筒状,所述转轴沿所述滚筒主体轴向穿设所述滚筒主体,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使所述滚筒主体相对所述支架可滚动,所述两个滚筒之间形成碾压间隙,所述柔性基材穿设所述两个滚筒之间的碾压间隙;及
贴模气缸,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下方,包括可伸缩的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伸缩端可穿设所述支撑台,并吸附所述模片,所述第一推杆伸出将所述模片贴合于所述柔性基材上,所述模片随所述柔性基材传送并经过所述两个滚筒之间的碾压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基材传送器,所述基材传送器包括:
放卷转动轴,所述柔性基材卷绕于所述放卷转动轴上,并从所述放卷转动轴中放出;
收卷转动轴,所述柔性基材从所述放卷转动轴上放出,传送并经过所述两个滚筒之间的碾压间隙,最终卷绕于所述收卷转动轴上,;及
脱模转动轴,其侧壁与所述柔性基材相抵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为板状结构,其上开设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槽底设有滚轮,所述模片可通过滚轮在所述环形槽内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中部还开设通孔,所述环形槽环绕所述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槽为矩形环状结构,包括第一槽体及与所述第一槽体相对的第二槽体,所述滚筒通过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上方,所述贴模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下方,并穿设所述第一槽体的槽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清洗器及涂胶器,所述清洗器及所述涂胶器均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槽体上方,所述清洗器用于对模片进行清洗,所述涂胶器用于在清洗后的模片上涂覆压印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脱模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下方,包括可伸缩的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的伸缩端可穿设所述第一槽体的槽底,并吸附所述模片,将所述模片与所述柔性基材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体的槽底开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一推杆及所述第二推杆均穿设所述条形孔,且相对所述条形孔可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链条传送机构,所述贴模气缸及所述脱模气缸设置于所述链条传送机构上,所述链条传送机构可带动所述贴模气缸及所述脱模气缸在水平方向上平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筒主体为透明状,所述碾压滚筒组还包括紫外灯,设置于所述转轴上。
上述压印装置中,模片可直接贴合于柔性基材表面上,并随柔性基材进入碾压滚筒组中进行压印,模片无需卷曲成曲面,从而使模片表面的图案不会发生变形,压印的效果较好。此外,模片无需使用延展性良好的材料制成,降低了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压印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压印装置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压印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的压印装置100,用于通过模片200对带状的柔性基材300进行压印。压印装置100包括支撑台110、碾压滚筒组120、清洗器(图未示)、涂胶器130、贴模气缸140、基材传送器150及脱模气缸160。
请一并参阅图2,支撑台110大致为矩形板状结构,其四角上均设有支脚112,使支撑台110通过支脚112安置于外部支撑面上。支撑台110上开设环形槽114,环形槽114的槽底设有滚轮(图未示)。模片200可收容于环形槽114中,并通过滚轮在环形槽114内滑动。支撑台110中部还开设通孔116,环形槽114环绕通孔116。在支撑台110中部开设通孔116,有效减轻了支撑台110的质量,并节省了制作支撑台110的材料,降低了成本。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槽114为矩形环状结构,包括第一槽体114a及与第一槽体114a相对的第二槽体114b。带状的柔性基材300在第一槽体114a正上方进行传输,第一槽体114a的槽底还开设条形孔118。
碾压滚筒组120包括支架122、两个滚筒124及紫外灯(图未示)。支架122设置于所述支撑台110上。滚筒124包括转轴及滚筒主体。滚筒主体为圆筒状。转轴沿滚筒主体轴向穿设滚筒主体,并设置于支架122上,使滚筒主体相对支架122可滚动。滚筒124通过支架122设置于第一槽体114a上方。两个滚筒124之间形成碾压间隙。柔性基材300在传送时穿设两个滚筒124形成的碾压间隙。
模片200上涂覆压印胶之后贴附于柔性基材300上,随柔性基材300传送并进入两个滚筒124形成的碾压间隙中,经过两个滚筒124的滚压,使模片200上的压印胶在柔性基材300上均匀分布。紫外灯设置于转轴上,同时滚筒主体可为透明状。紫外灯发出的紫外光使压印胶固化。可以理解,紫外灯可择一设置于两个转轴上,也可以设置于其它可以照射至柔性基材300表面的位置上。
清洗器及涂胶器130均设置于支撑台110上,并位于第二槽体114b上方。清洗器用于对模片200进行清洗。由于模片200是循环使用的,模片200上可能会残留部分压印胶,清洗器可喷射用于去除压印胶的液体,以洗去模片200上残留的压印胶。涂胶器130用于在清洗后模片200上涂覆压印胶。具体的,涂胶器130包括喷嘴(图未示)、刷子(图未示)及感应器(图未示)。模片200从环形槽114中经滚轮传送至涂胶器130下方,感应器感应到模片200后发出指令,使喷嘴及刷子在模片200上涂覆上压印胶。
可以理解,清洗器也可以作为一个组件并集成入涂胶器130中,无需单独设置。
贴模气缸140设置于第一槽体114a下方。贴模气缸140包括可伸缩的第一推杆142。第一推杆142的伸缩端上可设有吸盘(图未示)。第一推杆142的伸缩端可穿设第一槽体114a槽底上开设的条形孔118,并吸附模片200。模片200经过涂胶器130的涂胶后,从第二槽体114b传送至第一槽体114a,模片200朝上的一面上涂覆有压印胶。第一推杆142伸出将模片200贴合于柔性基材300上,然后第一推杆142复位。模片200随柔性基材300传送并经过两个滚筒124之间的碾压间隙。
为了使模片200与柔性基材300贴合得更为牢靠,压印装置100还包括链条传送机构(图未示)。贴模气缸140设置于链条传送机构上。链条传送机构可带动贴模气缸140在水平方向上平移,第一推杆142在条形孔118中滑动。在将模片200贴合至柔性基材300上时,第一推杆142伸出将模片200带压印胶的一面贴合于柔性基材300上,链条传送机构带动贴模气缸140在水平方向上平移,以延长第一推杆142支撑模片200贴合于柔性基材300上的时间,使模片200与柔性基材300贴合得更为牢靠,防止第一推杆142复位时,模片200从柔性基材300上脱落,保证了模片200与柔性基材300一同进入碾压滚筒组120。
请一并参阅图3,基材传送器150用于传输带状的柔性基材300。基材传送器150包括放卷转动轴152、收卷转动轴154及脱模转动轴156。柔性基材300卷绕于放卷转动轴152上,并从放卷转动轴152中放出。柔性基材300从放卷转动轴152上放出后,传送并经过两个滚筒124之间的碾压间隙,最终卷绕于收卷转动轴154上。收卷转动轴154位于放卷转动轴152的上方。脱模转动轴的侧壁与柔性基材300相抵持。放卷转动轴152、收卷转动轴154及脱模转动轴156的转动方向一致,使柔性基材300不间断的进行传输。
脱模气缸160设置于第一槽体114a下方。脱模气缸160包括可伸缩的第二推杆162。第二推杆162的伸缩端上也可设置吸盘(图未示)。第二推杆162的伸缩端穿设第一槽体114a槽底上开设的条形孔118,并吸附模片200,以将模片200与柔性基材300分离。脱模气缸160可设置于链条传送机构上,链条传送机构可带动脱模气缸160在水平方向上平移,以使第二推杆162在条形孔118中滑动,以延长第二推杆162吸附模片200的时间,使模片200在第二推杆162的伸缩端吸附牢靠,有助于模片200与柔性基材300相分离。
分离后,压印胶层粘合于柔性基材300上,柔性基材300进入后续的曝光环节。而模片200从柔性基材300上分离之后再次进入第一槽体114a中,涂胶器130涂胶后,通过环形槽114槽底的滚轮再次传送回第一槽体114a中进行相关的压印操作,形成一个循环的生产线,提高了压印工序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成本。
可以理解,环形槽114不限于矩形环状结构,也可以为圆环形结构等,只需满足模片200在生产线上进行循环即可。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涂胶器130等设备也可以独立于上述压印装置100之外,此时,支撑台110上的环形槽114及脱模气缸160等均可以省去。
上述压印装置100中,模片200可直接贴合于柔性基材300表面上,并随柔性基材300进入碾压滚筒组120中进行压印,模片200无需卷曲成曲面,从而使模片200表面的图案不会发生变形,压印的效果较好。此外,模片200无需使用延展性良好的材料制成,降低了制作成本。
同时,在传统的压印装置中,滚筒需匀速运动,才能保证压印的均匀性。并且滚筒运动一周时,基材移动的距离必须等于包覆有模片的滚筒的周长。而在上述压印装置100中,模片200只需随柔性基材300通过碾压滚筒组120即可,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压印装置,通过模片对带状的柔性基材进行压印,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台;
碾压滚筒组,包括:
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及
两个滚筒,所述两个滚筒均包括转轴及滚筒主体,所述滚筒主体为圆筒状,所述转轴沿所述滚筒主体轴向穿设所述滚筒主体,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使所述滚筒主体相对所述支架可滚动,所述两个滚筒之间形成碾压间隙,所述柔性基材穿设所述两个滚筒之间的碾压间隙;及
贴模气缸,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下方,包括可伸缩的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伸缩端可穿设所述支撑台,并吸附所述模片,所述第一推杆伸出将所述模片贴合于所述柔性基材上,所述模片随所述柔性基材传送并经过所述两个滚筒之间的碾压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材传送器,所述基材传送器包括:
放卷转动轴,所述柔性基材卷绕于所述放卷转动轴上,并从所述放卷转动轴中放出;
收卷转动轴,所述柔性基材从所述放卷转动轴上放出,传送并经过所述两个滚筒之间的碾压间隙,最终卷绕于所述收卷转动轴上;及
脱模转动轴,其侧壁与所述柔性基材相抵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为板状结构,其上开设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槽底设有滚轮,所述模片可通过滚轮在所述环形槽内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中部还开设通孔,所述环形槽环绕所述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为矩形环状结构,包括第一槽体及与所述第一槽体相对的第二槽体,所述滚筒通过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上方,所述贴模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下方,并穿设所述第一槽体的槽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器及涂胶器,所述清洗器及所述涂胶器均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槽体上方,所述清洗器用于对模片进行清洗,所述涂胶器用于在清洗后的模片上涂覆压印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模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下方,包括可伸缩的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的伸缩端可穿设所述第一槽体的槽底,并吸附所述模片,将所述模片与所述柔性基材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的槽底开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一推杆及所述第二推杆均穿设所述条形孔,且相对所述条形孔可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链条传送机构,所述贴模气缸及所述脱模气缸设置于所述链条传送机构上,所述链条传送机构可带动所述贴模气缸及所述脱模气缸在水平方向上平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主体为透明状,所述碾压滚筒组还包括紫外灯,设置于所述转轴上。
CN201310032063.0A 2013-01-28 2013-01-28 压印装置 Pending CN1039635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2063.0A CN103963500A (zh) 2013-01-28 2013-01-28 压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2063.0A CN103963500A (zh) 2013-01-28 2013-01-28 压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3500A true CN103963500A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33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2063.0A Pending CN103963500A (zh) 2013-01-28 2013-01-28 压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35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0979A (zh) * 2019-03-21 2019-06-28 杭州欣亿广告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2280A (zh) * 1999-04-22 2001-07-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的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
CN201052688Y (zh) * 2007-06-01 2008-04-30 蔡晓东 镭射压印转移装置
US20090166914A1 (en) * 2007-12-27 2009-07-02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Impri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ine structure lithography
CN202021914U (zh) * 2011-04-01 2011-11-02 广东新宏泽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图案转印装置
US20110297306A1 (en) * 2007-12-19 2011-12-08 Abbott Laboratories Method for molding an object containing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JP2012210760A (ja) * 2011-03-31 2012-11-01 Toray Ind Inc 微細構造転写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202528540U (zh) * 2012-04-01 2012-11-14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
CN102866582A (zh) * 2012-09-29 2013-01-09 兰红波 一种用于高亮度led图形化的纳米压印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2280A (zh) * 1999-04-22 2001-07-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的成形方法及其成形装置
CN201052688Y (zh) * 2007-06-01 2008-04-30 蔡晓东 镭射压印转移装置
US20110297306A1 (en) * 2007-12-19 2011-12-08 Abbott Laboratories Method for molding an object containing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US20090166914A1 (en) * 2007-12-27 2009-07-02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Impri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ine structure lithography
JP2012210760A (ja) * 2011-03-31 2012-11-01 Toray Ind Inc 微細構造転写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202021914U (zh) * 2011-04-01 2011-11-02 广东新宏泽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图案转印装置
CN202528540U (zh) * 2012-04-01 2012-11-14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
CN102866582A (zh) * 2012-09-29 2013-01-09 兰红波 一种用于高亮度led图形化的纳米压印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0979A (zh) * 2019-03-21 2019-06-28 杭州欣亿广告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42475B1 (ko) 롤러형 간의 차선 도색기
WO2018226164A3 (en) DECENTRALIZED AUTOMATE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JP2012515097A5 (zh)
EP2476538A3 (en) Method of imprinting texture on rigid substrate using flexible stamp
CN112477372B (zh) 一种建材板生产的压板设备
WO2012157009A8 (en) Accessory to be applied to any printing-line for providing an univocal pattern by means of sprinkling marking particles of glitter, microdroplets or of other materials having different colors and sizes, and method thereof
CN103963500A (zh) 压印装置
ATE496755T1 (de)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hohlkörpern aus thermoplastisch verformbaren kunststoff-folien
JP6072244B2 (ja) インキを塗布する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KR102125630B1 (ko) 광고 간판용 판재 제조장치
CN103802446A (zh) 一种光油成型涂布转印装置及其转印工艺
CN203110546U (zh) 压印装置
CN102744898A (zh) 一种uv转印工艺
CN104690955A (zh) 制造立体光栅的方法及装置
CN108114836A (zh) 一种钢管喷印装置
KR101175598B1 (ko) 패턴드 시트의 마이크로 임프린팅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패턴드 시트의 제조방법
KR101474251B1 (ko) 터치패널 및 이의 제조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5511223B (zh) 应用于紫外固化纳米压印的软膜压印装置及软膜压印方法
KR101328566B1 (ko) 목재패널의 측면 코팅장치
CN204196428U (zh) 塑料管材的印字机构
CN205310912U (zh) 戳击式布胶装置
CN203766212U (zh) 一种防刮伤印痕的传动机构
KR101260581B1 (ko) 무늬 성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방법
JP2009006534A (ja) タイヤ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150093437A (ko) 롤 프린팅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롤 프린팅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