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3363A - 编织布及其制法 - Google Patents

编织布及其制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3363A
CN103963363A CN201310041073.0A CN201310041073A CN103963363A CN 103963363 A CN103963363 A CN 103963363A CN 201310041073 A CN201310041073 A CN 201310041073A CN 103963363 A CN103963363 A CN 103963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ven cloth
fiber
weft
warp
bra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10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凯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0410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33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3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33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编织布及其制法,编织布包括第一编织布及X编织布;X编织布结合于第一编织布的一侧,且包括多个第一方向区、多个第二方向区、多股纬向纤维及多股经向纤维,各第一方向区与各第二方向区交错排列,各股经/纬向纤维呈经/纬向相邻排列,各股经向纤维以叠于多股纬向纤维的上侧后穿置于多股纬向纤维的下侧连续地和纬向纤维呈相互交叠,各股相邻的经向纤维依序以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排列并呈依次上移或下移,在X编织布上形成有至少一编织中心点,各编织中心点位于四个两两相邻的第一方向区与第二方向区的交接处,各经向纤维以编织中心点呈辐射状排列。借此,X编织布所受应力可分散,结构不易遭破坏,不易产生翘曲现象。

Description

编织布及其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料,尤指一种编织布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一般以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或其他高韧性纤维编织而成的复合材料编织布包括有单层的平织布或斜织布、单层的单向编织布或是多层的多向编织布,所述的编织布通常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外壳以提供足够的强度保护。
请参阅图5所示,平织布50为以多股经向纤维51与多股纬向纤维52分别以0度/90度交错编织而成,平织布50制作成本较低,但由于单层的平织布50结构强度较低,需相互堆叠结合后才可达到较大强度,但是堆叠结合后却易产生翘曲现象,且由于平织布50结构较紧密因此较缺乏弹性,受力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导致受力处的结构容易受到破坏。
请参阅图6所示,单向编织布60是将多股纤维61以单一方向排列编织而成,由于结构较为松散因此在编织完后需以绑线62固定或是以树脂浴浸,且多以二至八层的单向编织布60相互堆叠结合才可达到足够强度,然而,堆叠结合后亦容易产生翘曲现象。
请参阅图7所示,多向编织布70多为以多股第一纤维71和多股第二纤维72以负45度/正45度或是以其他多个角度相叠合排列后,再以绑线73固定而成的多层结构,虽然可以以多个编织方向以解决翘曲问题,但是制作成本却较高。
由于可携式电子产品大多诉求成本低、厚度薄以及强度足够等功能,虽然平织布50以及单向编织布60的制造成本较低,且可借由堆叠结合后产生较大强度,但堆叠后却容易产生翘曲以及厚度较厚不易达到调控产品厚度的需求的问题,且平织布50所受的应力不易分散,结构亦较易受到破坏,而多向编织布70虽可借由多向编织解决翘曲问题,但制作成本却较高,因此所述编织布皆不易达到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功能诉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编织布不易达到运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功能诉求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编织布及其制法。
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所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编织布,包括有:
一第一编织布;以及一X编织布,其结合于该第一编织布的一侧面,该X编织布包括多个第一方向区、多个第二方向区、多股纬向纤维以及多股经向纤维,其中,各该第一方向区与各该第二方向区呈交错排列,各股纬向纤维呈纬向相邻排列,各股经向纤维呈经向相邻排列,各股经向纤维以叠于多股纬向纤维的上侧后穿置叠于多股纬向纤维的下侧连续地和纬向纤维呈相互交叠,且各股相邻的经向纤维依序地以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排列并呈依次上移或下移,在所述X编织布上形成有至少一编织中心点,各编织中心点位于四个两两相邻的第一方向区与第二方向区的交接处,各该经向纤维以该编织中心点呈辐射状排列。
如上所述的编织布,进一步包括一第二编织布,该第二编织布结合于该X编织布的异于该第一编织布的另一侧面。
如上所述的编织布,经向纤维和纬向纤维分别为碳纤维、或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的其中一种。
如上所述的编织布,该X编织布包括两个第一方向区与两个第二方向区,且具有一编织中心点。亦或是:该X编织布包括八个第一方向区与八个第二方向区,且具有五个编织中心点。
如上所述的编织布,各股经向纤维是以叠于两股纬向纤维的上侧后穿置叠于两股纬向纤维的下侧的方式和纬向纤维呈相互交叠,且各股相邻的经向纤维依序地以错开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排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编织布的制法,包括有:制备第一编织布、X编织布以及第二编织布;以及将X编织布结合于第一编织布与第二编织布之间;其中,X编织布以各股经向纤维以依序跳过多股纬向纤维的方式,和多股纬向纤维形成相互交叠的编织状态,而相邻的经向纤维又依序以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和纬向纤维编织,X编织布是以各股经向纤维的排列方向形成有编织中心点的X形编织结构。
如上所述的编织布的制法,进一步包括:制备第二编织布;以及将第二编织布结合于X编织布,使X编织布结合于第一编织布与第二编织布之间。
如上所述的编织布的制法,经向纤维与纬向纤维分别为碳纤维、或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的其中一种所制成。
如上所述的编织布的制法,X编织布是以各股经向纤维以依序叠于两股纬向纤维上侧后穿置叠于两股纬向纤维下侧的方式,和多股纬向纤维形成相互交叠的编织状态,而相邻的经向纤维又依序以错开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呈依次上移或下移。
借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如下:
1.本发明以该第一编织布作为基底结合于该X编织布,借由该X编织布的制法可编织成具有高强度的编织中心点的X形编织结构,各该经向纤维与各该纬向纤维以该编织中心点为中心呈X形辐射状,因此虽然该X编织布以经纬相接的紧密方式编织而成,但是由该编织中心点辐射出去的四个编织方向确可提高该X编织布的弹性,使该X编织布所受的应力可分散,结构不易受到破坏,且不易产生翘曲现象,亦可达到和现有堆叠成多层的平织布或是单向编织布同样的强度,因此可有效降低整体厚度;
另外,该X编织布只需控制各股经向纤维即可进行编织,因此制造成本较低,借此,本发明可达到运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功能诉求。
2.本发明可视需求在X编织布的另一侧结合第二编织布,或是结合有多层X编织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X编织布织法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现有堆叠的单层双向编织布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堆叠的单层单向编织布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多层多向编织布结构示意图。
主要部件标号:
本发明
10第一编织布 20、20A X编织布
21第一方向区 22第二方向区
23纬向纤维 24经向纤维
25编织中心点 30第二编织布
现有技术
50平织布 51经向纤维
52纬向纤维 60单向编织布
61纤维 62绑线
70多向编织布 71第一纤维
72第二纤维 73绑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令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手段及技术效果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附图及部件标号。
本发明所提出的编织布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一第一编织布10、一X编织布20以及一第二编织布30,其中:
该第一编织布10与该第二编织布30可为平织布、斜织布或是单向编织布,该X编织布20结合于该第一编织布10与该第二编织布30之间,该X编织布20与该第一编织布10和该第二编织布20之间可为以树脂预浸熟成硬化的方式结合,该第一编织布10与该第二编织布30是作为该X编织布20的结合基底;或是,可视强度需求采用多层X编织布20结合于该第一编织布10与该第二编织布30之间;或是,该第二编织布30亦可不设置,只要以该第一编织布10作为该X编织布20的结合基底即可;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X编织布20包括两第一方向区21、两第二方向区22、多股纬向纤维23以及多股经向纤维24,其中,各该第一方向区21与各该第二方向区22呈交错排列,亦即,各该第一方向区21分别位于图2的左上区块以及右下区块,各该第二方向区22分别位于图2的右上区块以及左下区块,各股纬向纤维23呈纬向相邻排列,各股经向纤维24呈经向相邻排列;
其中,位于各该第一方向区21内的经向纤维24以叠于两股纬向纤维23的上侧后穿置叠于两股纬向纤维23的下侧的连续交替的方式和各股纬向纤维23形成相互交叠的状态,但不限于所述两股,且各股相邻的经向纤维24依序地以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23穿置的方式排列(以错开一股为最佳),使各该第一方向区21呈现由左上往右下的编织状态;
其中,位于各该第二方向区22内的经向纤维24亦以叠于两股纬向纤维23的上侧后穿置叠于两股纬向纤维23的下侧的连续交替的方式和各股纬向纤维23形成相互交叠的状态,但不限于所述两股,且各股相邻的经向纤维24依序地以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23穿置的方式排列(以错开一股为最佳),使各该第二方向区22呈现由右上往左下的编织状态,借此,各该第一方向区21与各该第二方向区22组合呈现X形编织结构;
其中,各股经向纤维24以及各股纬向纤维23可以为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有机纤维、无机纤维、化学纤维或其他高强度纤维,以客制编织成不同强度需求的X编织布。
借此,在所述X编织布20上形成有至少一编织中心点25,各编织中心点25位于四个两两相邻的第一方向区21与第二方向区22的交接处,由于各股经向纤维24与各股纬向纤维23是以经纬相接的方式编织而成,故该X编织布20的结构相当紧密,且各该经向纤维24与各该纬向纤维23以该编织中心点25为中心呈辐射编织状,因此可借由该编织中心点25辐射出去的四个编织方向提高该X编织布20的弹性,使应力不易集中且避免翘曲问题的产生,因此本发明可较现有编织布增强10%GPa的强度;
另外,由于该X编织布20以单层结构便可达到和现有堆叠成多层的平织布或是单向编织布同样的强度,因此整体的厚度较薄,较易达到调控产品厚度的需求,且只需要以编织跳板控制各股经向纤维24的编织动作便可完成编织,因此制造成本比多层的多向编织布低;
再者,由于该X编织布20是以复合材料编织而成,故可针对所应用产品的受力状况,设计成不同的编织方向使用不同材质的纤维,以达客制化需求。
本发明所提出的编织布的制法的较佳实施例为:制备第一编织布、X编织布以及第二编织布,再将X编织布结合于第一编织布与第二编织布之间;其中,X编织布是以各股经向纤维以依序跳过两股纬向纤维的方式,和多股纬向纤维形成相互交叠的编织状态,而相邻的经向纤维又依序以错开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和纬向纤维编织,X编织布以各股经向纤维的编织方向形成有编织中心点的X形编织结构;
另外,X编织布可以制备为单层或是多层,亦可省略第二编织布,而只以X编织布结合于第一编织布的一侧。
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4所示,该X编织布20A亦是结合于该第一编织布10与该第二编织布30之间,该X编织布20A包括八个第一方向区21、八个第二方向区22、多股纬向纤维23以及多股经向纤维24,各该第一方向区21与各该第二方向区22交错排列,使该X编织布20A呈现五个X形编织结构,借此本发明以五个编织中心点25,增强多点强度、提升整体的抗张力量,使本发明可平稳地运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板材。
而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制法大致和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制法相同,只是X编织布以各股经向纤维的编织状态形成有五个编织中心点的X形编织结构。
以上所举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部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包括在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编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第一编织布;以及
一X编织布,其结合于该第一编织布的一侧面,该X编织布包括多个第一方向区、多个第二方向区、多股纬向纤维以及多股经向纤维,其中,各该第一方向区与各该第二方向区呈交错排列,各股纬向纤维呈纬向相邻排列,各股经向纤维呈经向相邻排列,各股经向纤维以叠于多股纬向纤维的上侧后穿置叠于多股纬向纤维的下侧连续地和纬向纤维呈相互交叠,且各股相邻的经向纤维依序地以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排列并呈依次上移或下移,在所述X编织布上形成有至少一编织中心点,各编织中心点位于四个两两相邻的第一方向区与第二方向区的交接处,各该经向纤维以该编织中心点呈辐射状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第二编织布,该第二编织布结合于该X编织布的异于该第一编织布的另一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布,其特征在于,经向纤维和纬向纤维分别为碳纤维、或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的其中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织布,其特征在于,该X编织布包括两个第一方向区与两个第二方向区,且具有一编织中心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织布,其特征在于,该X编织布包括八个第一方向区与八个第二方向区,且具有五个编织中心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布,其特征在于,各股经向纤维是以叠于两股纬向纤维的上侧后穿置叠于两股纬向纤维的下侧的方式和纬向纤维呈相互交叠,且各股相邻的经向纤维依序地以错开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排列。
7.一种编织布的制法,包括有:
制备第一编织布、X编织布以及第二编织布;以及
将X编织布结合于第一编织布与第二编织布之间;
其中,X编织布以各股经向纤维以依序跳过多股纬向纤维的方式,和多股纬向纤维形成相互交叠的编织状态,而相邻的经向纤维又依序以错开至少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和纬向纤维编织,X编织布是以各股经向纤维的排列方向形成有编织中心点的X形编织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织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制备第二编织布;以及
将第二编织布结合于X编织布,使X编织布结合于第一编织布与第二编织布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编织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经向纤维与纬向纤维分别为碳纤维、或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的其中一种所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编织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X编织布是以各股经向纤维以依序叠于两股纬向纤维上侧后穿置叠于两股纬向纤维下侧的方式,和多股纬向纤维形成相互交叠的编织状态,而相邻的经向纤维又依序以错开一股纬向纤维穿置的方式呈依次上移或下移。
CN201310041073.0A 2013-02-01 2013-02-01 编织布及其制法 Pending CN1039633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1073.0A CN103963363A (zh) 2013-02-01 2013-02-01 编织布及其制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1073.0A CN103963363A (zh) 2013-02-01 2013-02-01 编织布及其制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3363A true CN103963363A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33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1073.0A Pending CN103963363A (zh) 2013-02-01 2013-02-01 编织布及其制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336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19855A1 (en) * 2003-05-02 2004-11-04 Tsotsis Thomas K. Highly porous interlayers to toughen liquid-molded fabric-based composites
CN101466253A (zh) * 2007-12-20 2009-06-2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模制品
CN202077289U (zh) * 2011-05-24 2011-12-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
CN202380175U (zh) * 2011-11-25 2012-08-15 曾凯熙 防信号阻隔混编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19855A1 (en) * 2003-05-02 2004-11-04 Tsotsis Thomas K. Highly porous interlayers to toughen liquid-molded fabric-based composites
CN101466253A (zh) * 2007-12-20 2009-06-2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模制品
CN202077289U (zh) * 2011-05-24 2011-12-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
CN202380175U (zh) * 2011-11-25 2012-08-15 曾凯熙 防信号阻隔混编布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顾平: "《织物结构与设计学》", 30 September 2004, 东华大学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06850B2 (ja) 交差壁を伴う閉じ構造を織る方法
MX350493B (es) Telas de capas múltiples tejidas y métodos para fabricar las mismas.
WO2013088040A3 (fr) Structure fibreuse tissee en une seule piece par tissage 3d et application a la fabrication de piece en materiau composite
TW200716371A (en) Fiber fabric and composite material
US20090142980A1 (en) Multilayer fabric
CN102855965A (zh) 导电结构
RU2017131528A (ru) Армирующая волокнистая структура для деталей из композицион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с большим диапазоном толщины
MX2015010497A (es) Articulo balistico duro y proceso para fabricar dicho articulo.
CN202786624U (zh) 芳纶纤维与碳纤维混编布
JP2007046197A (ja) 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用多軸不織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30950A (ja) ステッチ基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
RU2014118504A (ru) Состав тканей, включающий в себя эластичные волокна
CN103266391A (zh) 一种机织2d+2.5d仿形织物组合织物及成型方法
US20010021443A1 (en) Laminate against ballistic actions
CN104972670B (zh) 一种三维整体复合材料及制作方法
CN202786626U (zh) 芳纶纤维与玻璃纤维混编布
JP5704222B1 (ja) 繊維強化複合材料
JP2012096475A (ja) 強化繊維基材、強化繊維複合材のプリフォームおよび強化繊維複合材
CN106012181B (zh) 一种蜂窝状孔洞组合的立体织物及其编制方法
EP2133650A3 (en) A ballistic and/or blast protection material and a structure protected by such a material
CN103963363A (zh) 编织布及其制法
WO2015047506A3 (en) Antiballistic fabric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S2829282T3 (es) Elemento de conexión para material metálico y material reforzado con fibras
CN203063199U (zh) 编织布
CN104762747A (zh) 一种3d编织二合板型纤维混杂预制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