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9930A - 接地垫片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接地垫片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9930A
CN103959930A CN201380000768.2A CN201380000768A CN103959930A CN 103959930 A CN103959930 A CN 103959930A CN 201380000768 A CN201380000768 A CN 201380000768A CN 103959930 A CN103959930 A CN 1039599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main body
protuberance
ground pad
grounded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07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亦野智博
平方素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59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99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05K9/0015Gaskets or se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05K9/0054Ca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play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接地垫片包括主体与凸出部。主体被配置成安插在接地部件与基板之间并且接触接地部件与基板。凸出部从主体凸出。凸出部被配置成延伸穿过开设在基板中的通孔,凸出到与接地部件所在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并且接触安装在基板上的导电组件。

Description

接地垫片和电子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2年11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251427的优先权的权益,将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防止例如无线电干扰的接地垫片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诸如电视的电子设备中,接地垫片安插在产生射频发射的部件与接地金属面板之间。
在现有技术中,在很多情况下,当产生无线电干扰的部件安装在基板上并且基板安插在部件与金属面板之间时,接地垫片安插在部件与基板之间,并且另一接地垫片安插在基板与金属面板之间。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基板安插在两个接地垫片之间,采取了防御电磁干扰的措施的部件不能直接电连接到金属面板。此外,没有用于确定接地垫片的位置的清晰的标志。因此,接地垫片相对于部件和金属面板的位置会有所改变。
因此,不能完全地展现接地垫片的原始性能,并且尚有改进的余地以确保解决无线电干扰。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用于实施实施例的各种特征的总体结构。提供附图和相关描述以示出实施例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从前面观看的液晶电视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从后面观看的液晶电视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3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接地垫片将安装在电视基板上的调谐器模块电连接到背光模块的散热板的状态的示例性截面视图;
图4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调谐器模块安装在电视基板上的状态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5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一对接地垫片安插在散热板与电视基板之间的状态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6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接地垫片安插在散热板与调谐器模块之间的状态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7A是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接地垫片的示例性截面视图;
图7B是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接地垫片的示例性平面图;
图8A是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接地垫片的示例性截面视图;
图8B是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接地垫片的示例性平面图;
图9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接地垫片安插在散热板与调谐器模块之间的状态的示例性截面视图;
图10A是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接地垫片的示例性截面视图;
图10B是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接地垫片的示例性平面图;
图11是示出在第三实施例中接地垫片安插在散热板与调谐器模块之间的状态的示例性截面视图;
图12是示出在第三实施例中接地垫片安插在散热板与调谐器模块之间的状态的示例性截面视图;
图13是第四实施例中使用的接地垫片的示例性截面视图;
图14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透视图;以及
图15是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截面视图,示出了在第五实施例中接地垫片安插在外壳与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器之间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各个实施例。
通常,根据一个实施例,通过使用导电层覆盖弹性核心构件的外周表面而形成的接地垫片包括主体和凸出部。主体被配置成安插在接地部件与基板之间并接触接地部件和基板。凸出部从主体凸出。凸出部被配置成延伸穿过开设在基板中的通孔,凸出到与接地部件所在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并且接触安装在基板上的导电组件。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到图7说明第一实施例。
图1到图3公开了作为电子设备实例的液晶电视1。液晶电视1包括桌面支撑件2和电视主体3。桌面支撑件2放在例如电视架的顶板上。电视主体3由桌面支撑件2来支撑,从而使电视主体3几乎垂直地立在顶板上。
电视主体3包括外壳4、液晶面板5以及背光模块6。外壳4具有例如平坦的且方形的盒状。外壳4包括前边框8和后边框9。前边框8和后边框9由诸如ABS树脂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前边框8形成外壳4的前壁。前边框8是矩形框架,其包括第一到第四边缘部分10a、10b、10c以及10d。第一到第四边缘部分10a、10b、10c、以及10d彼此协作限定了矩形开口部分11。开口部分11几乎垂直地竖立从而面向观看者。
后边框9与前边框8结合以从背面覆盖前边框8。后边框9包括后壁12和外围壁13。后壁12立于前边框8的开口部分11的后面。外围壁13沿后壁12的周向延续,并且从后壁12的外围边缘向前边框8凸出。外围壁13的末端抵接前边框8的外围边缘部分。
液晶面板5包含在外壳4内部。液晶面板5是通过层叠面板主体而形成的平面矩形板,面板主体包括液晶层和驱动基板、偏振板以及保护片。液晶面板5的外围边缘部分用金属框架14包围。
液晶面板5以使液晶面板5沿着后边框9的后壁12延伸的方式立在外壳4内部。液晶面板5包括显示图像的屏幕5a。通过前边框的开口部分11,屏幕5a暴露于外壳4的外部。
如图3所示,背光模块6置于液晶面板5的后面。背光模块6包括导光板16和散热板17。导光板16是尺寸等于液晶面板5的面板主体的尺寸的矩形板,并且与液晶面板5的背面相对。
光源18布置在导光板16的下端部分。光源18包括例如多个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沿着导光板16的宽度方向间隔地排成一行。使从光源18发出的光从导光板16的下端入射在导光板16上。入射在导光板16上光透过导光板16,并且朝向液晶面板5传播。因此,光从导光板16射向液晶面板5,并且提高了在液晶面板5的屏幕5a上显示的图像的清晰度。
背光模块6的散热板17是接地部件的实例,并且由诸如铝的金属材料形成。散热板17与围绕液晶面板5的框架14耦合,并且从后面覆盖整个导光板16以及整个光源18。
如图3到图5所示,电视基板20布置在散热板17的后面。电视基板20立在散热板17与后边框9的后壁12之间,从而电视基板20沿着散热板17延伸。电视基板20包括第一安装面21a和第二安装面21b。第一安装面21a面向外壳4中的后边框9的后壁12。第二安装面21b沿着电视基板20的厚度方向被定位在第一安装面21a的对面。在外壳4中,第二安装面21b面向散热板17。在散热板17与电视基板20之间形成第一间隙G1。
如图5中用双点画线所示的,调谐器安装区域22被限定在电视基板20的第一安装面21a上。调谐器安装区域22具有例如矩形形状,并且位于电视基板20的下部。此外,一对通孔23a和23b形成在电视基板20的调谐器安装区域22中。通孔23a和23b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矩形开口形状,并且沿着电视基板20的高度方向彼此分开。
具体地,每个通孔23a和23b具有长边为L和短边为S的矩形形状。长边L沿着电视基板20的宽度方向(水平方向)延伸。短边S沿着电视基板20的高度方向(垂直方向)延伸。通孔23a和23b开设在电视基板20的第一安装面21a和第二安装面21b中,并且面向散热板17。
此外,如图6所示,电视基板20的第一安装面21a和第二安装面21b由相应的保护层24覆盖。从第二安装面21b的对应通孔23a和23b的部分的某个范围内去除覆盖第二安装面21b的保护层24。
换言之,在第二安装面21b中对应通孔23a和23b的部分中,将TV基板20的导电图案保持为暴露状态。此外,导电图案被电视基板20的绝缘层覆盖以使其不被暴露于通孔23a和23b的内部。
如图3到图5所示,通过焊接等将调谐器模块25安装在电视基板20的调谐器安装区域22上。调谐器模块25是导电组件的实例。调谐器模块25从与散热板17所在的一侧相对的一侧覆盖电视基板20的通孔23a和23b。
调谐器模块25包括屏蔽壳26、电路板27以及同轴连接器28。屏蔽壳26具有矩形盒状。屏蔽壳26由金属材料形成,其具有阻挡诸如寄生的不期望无线电发射的功能。屏蔽壳26包括平面底板29。底板29面向电视基板20的调谐器安装区域22和通孔23a和23b。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电视基板20的调谐器安装区域22与底板29之间固定第二间隙G2。第二间隙G2比第一间隙G1窄。
电路板27包含在屏蔽壳26中。电路板27配备用于接收多个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信号的多个调谐器。调谐器被屏蔽壳26覆盖,并且在屏蔽壳26中彼此相邻。
同轴连接器28是天线电缆可拆卸地连接至的部件。同轴连接器28电连接到电路板27,并且从屏蔽壳26向后边框9的后壁12凸出。同轴连接器28的末端穿过开设在后壁12中的电缆插入端口30而暴露于外壳4的外部。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晶电视1中,一对接地垫片33(以下简称“垫片”)安插在作为接地部件的散热板17与电视基板20之间,以加强防御包含调谐器的调谐器模块25的寄生的措施。垫片33是用作防御噪声的措施的产品,其抑制阻抗的急剧变化。
如图6、图7A和图7B所示,每个垫片33包括核心构件34和导电层35。核心构件34是确定垫片33基本形状的元件。核心构件34由泡沫材料形成,泡沫材料由聚氨酯以海绵形式形成并且具有弹性。导电层35由软导电布形成,软导电布通过对纤维布镀金属来获得。导电层35结合至核心构件34的外围表面,并且覆盖核心构件34。
每个垫片33包括主体36和凸出部37。主体36是布置在散热板17与电视基板20之间的第一间隙G1中的元件。主体36被形成为长边E1和短边E2的长方体形状。长边E1沿着电视基板20的宽度方向(水平方向)延伸。短边E2沿着电视基板20的高度方向(垂直方向)延伸。
此外,主体36包括接触散热板17的第一表面38a;以及接触电视基板20的第二安装面21b的第二表面38b。第一表面38a和第二表面38b彼此平行地布置。
凸出部37从主体36的第二表面38b的中心部分凸出。凸出部37是单独地插入到电视基板20的通孔23a或者23b中的元件。以与通孔23a和23b的开口的形状相吻合的长方体形状形成凸出部37。因此,凸出部37具有和通孔23a或者23b的四个角相啮合的四个角39。
当垫片33处在自由状态时,凸出部37的凸出高度H大于电视基板20的厚度t。因此,凸出部37被配置成延伸穿过通孔23a或者23b,并且从电视基板20的第一安装面21a凸出。
凸出部37还具有接触屏蔽壳26的底板29的第三表面38c。第三表面38c位于凸出部37的凸出端。
根据第一实施例,每个垫片33的核心构件34包括限定主体36形状的第一部分34a和限定凸出部37形状的第二部分34b,并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被形成为一个整体块。导电层35连续地包围第一部分34a和第二部分34b。因此,凸出部37与主体36结合。
如图7A和图7B所示,具有导电性的双面胶带41被粘合到主体36的第二表面38b。双面胶带41是临时地将垫片33固定到电视基板20的粘合层的实例。双面胶带41邻近于凸出部37。
接下来,下文将说明将垫片33安插在散热板17与调谐器模块25之间的过程。
首先,将调谐器模块25与其他电路部件一起焊接到电视基板20的第一安装面21a上。然后,用手拿着垫片33,并将垫片33的凸出部从电视基板20的第二安装面21b插入到电视基板20的通孔23a和通孔23b中。由于凸出部37的凸出高度H大于电视基板20的厚度t,所以凸出部37的第三表面38c进入第二间隙G2,并且接触于屏蔽壳26的底板29。
当凸出部37被插入到通孔23a和通孔23b中时,凸出部37的外围表面可以与通孔23a和通孔23b隔开,或者接触通孔23a和通孔23b。
当垫片33的凸出部37插入到电视基板20的通孔23a和通孔23b中时,将每个双面胶带41插入到主体36的第二表面38b与电视基板20的第二安装面21b之间。因此,每个主体36通过利用双面胶带41而临时由电视基板20固定。因此,即使当工作者将手从垫片33拿开时,垫片33也不会从电视基板20脱落。
然后,将电视基板20固定在散热板17之上,从而使电视基板20的第二安装面21b与散热板17相对。通过固定,每个垫片33的主体36被保持在电视基板20与散热板17之间。
因此,按压每个垫片33的主体36,并且主体36的第一表面38a被弹性地推压而抵靠散热板17。此外,每个主体36的第二表面38b被弹性地推压从而抵靠电视基板20的第二安装面21b的已经去除了保护层24的部分。此外,将每个垫片33的凸出部37与主体36一起按压(compress),并且弹性地推压凸出部37的第三表面38c从而使其抵靠屏蔽壳26的底壁29。
根据第一实施例,每个垫片33接触三个元件,即,分别在第一表面38a、第二表面38b以及第三表面38c与散热板17、电视基板20以及调谐器模块25接触。因此,通过一个垫片33,散热板17、电视基板20以及调谐器模块25被同时地保持在导电状态。
因此,调谐器模块25的屏蔽壳26直接电连接至作为接地部分的散热板17,并且增加屏蔽壳26的阻抗。因此,能够确保防止由寄生引起的无线电干扰。
此外,垫片33的凸出部37以延伸穿过电视基板20的通孔23a和23b的状态接触调谐器模块25的屏蔽壳26。因此,垫片33嵌入到电视基板20,并且保持在电视基板20与散热板17之间的固定位置。
因此,防止了垫片33偏离位置或者从散热板17与电视基板20之间的位置脱落。因此,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调谐器模块25与散热板17之间的良好电连接。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电视基板20设置有垫片33的凸出部37延伸穿过的通孔23a和通孔23b。换言之,通孔23a和通孔23b起到指示垫片33被附接的位置的标记的作用。因此,仅仅通过将垫片33的凸出部37插入到通孔23a和通孔23b中,就确定了垫片33相对于散热板17、电视基板20以及调谐器模块25的位置。
因此,垫片33附接的位置不会改变,并且可将垫片33准确地附接到每个产品的合适位置。
此外,由于通孔23a和通孔23b明确了垫片33被附接的位置,因此垫片33可以容易地附接到电视基板20和调谐器模块25。因此,能够提高液晶电视1的制造效率。
此外,电视基板20的每个通孔23a和通孔23b具有矩形开口形状,并且垫片33的每个凸出部37被形成为与通孔23a和通孔23b相吻合的长方体形状。因此,如图5最佳所示,凸出部37应当刚好插入到通孔23a和通孔23b,从而使它们的长边E1沿着通孔23a和通孔23b的长边L延伸,并且从而可以固定垫片33相对于电视基板20的方位。
因此,当工作者将垫片33的凸出部37插入到电视基板20的通孔23a和通孔23b时,工作者不会为垫片33的方向困扰。这种结构方便于容易地附接垫片33。
将调谐器模块和散热板电连接的垫片的数目不限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数目。例如,一个垫片或者三个以上的垫片可以用于将散热板和调谐器模块电连接。
[第二实施例]
图8A、图8B以及图9公开了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地垫片33的形状。第二实施例中的散热板17和屏蔽壳26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结构相同。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组成元件相同的第二实施例的组成元件用相同的各个参考数字表示,并且将其说明省略。
如图8所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每个垫片33中,凸出部37作为一个整体块从主体36的第二表面38b的端部凸出。换言之,在偏离主体36的纵向中心的位置设置凸出部37。
当每个垫片33的主体36被保持在电视基板20与散热板17之间时,按压主体36,并且弹性地推压主体36的第一表面38a使其紧靠散热板17。此外,弹性地推压主体36的第二表面38b使其紧靠电视基板20的第二安装面21b的去除了保护层24的部分。此外,将每个垫片33的凸出部37与主体36一起按压,并且弹性地推压凸出部37的第三表面38c使其紧靠屏蔽壳26的底板29。
因此,每个垫片33接触三个元件,也即,分别在第一表面38a、第二表面38b以及第三表面38c与散热板17、电视基板20以及调谐器模块25接触。因此,通过一个垫片33,散热板17、电视基板20以及调谐器模块25被同时地保持在电连接的状态。
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垫片33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图10A、图10B、图11、以及图12公开了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地垫片51的形状。散热板17和屏蔽壳26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那些结构相同。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组成元件相同的组成元件用相同的各个参考数字表示,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如图10A与图10B所示,每个垫片51包括核心构件52和导电层53。核心构件52是限定了垫片51基本形状的元件。核心构件52由泡沫材料形成,泡沫材料由聚氨酯以海绵形式形成并且具有弹性。导电层53由软导电布形成,软导电布是通过将纤维布镀上金属镀层而获得的。导电层53被结合到核心构件52的外围表面,并且覆盖核心构件52。
每个垫片51包括主体54和凸出部55。主体54是布置在位于散热板17与电视基板20之间的第一间隙G1中的元件。主体54包括基体部57和分支部58。
基体部57被形成为具有例如矩形板的形状。分支部28在基部57的纵向端形成为一个整块。分支部58在相对于基体部57的与基体部57相对的一端倾斜的方向延伸。因此,沿着接近或者远离基体部57的方向,分支部58能够弹性地改变其形状。
具有以上结构的主体54包括第一表面60和第二表面61。第一表面60在分支部58的末端58a与基体部57的端部之间延伸,并且相对于基体部57倾斜。第二表面61形成在基体部57上。因此,当垫片51处在自由状态时,第一表面60相对于第二表面61倾斜。
凸出部55从主体54的第二表面61的中心部分凸出。凸出部55是单独地插入到电视基板20的通孔23a或者23b中的元件。凸出部55被形成为与通孔23a和23b的开口形状相吻合的长方体形状。因此,凸出部55具有与通孔23a和23b中的一个的四个角相啮合的四个角59。
当垫片51处在自由状态时,凸出部55的凸出高度大于电视基板20的厚度t。因此,凸出部55被配置成延伸穿过通孔23a或者23b,并且从电视基板20的第一安装面21a凸出。
凸出部55还包括接触屏蔽壳26的底板29的第三表面62。第三表面62位于凸出部55的凸出端。
将具有导电性的双面胶带63粘附到主体54的第二表面61。双面胶带63是临时地将垫片51固定到电视基板20的粘合层的实例。双面胶带63邻近于凸出部55。
在垫片51的自由状态下,当散热板17与电视基板20的第二安装面21b之间的间隙G1小于从分支部58的末端58a到基体部57的第二表面61的尺寸D时,每个垫片51的形状改变,如图11所示。
具体地,当垫片51被临时固定所在的电视基板20固定在散热板17之上时,作为与散热板17接触的结果,每个垫片51的分支部58被压缩从而更靠近基体部57。因此,分支部58被叠加在基体部57上,并且包括基体部57和分支部58的主体54被保持在电视基板20与散热板17之间。
因此,按压主体54,并且弹性地推压分支部58的第一表面60使其紧靠散热板17。此外,弹性地推压基体部57的第二表面61使其紧靠电视基板20的第二安装面21b的去除了保护层24的部分。此外,将每个垫片55的凸出部55与主体54一起按压,并且弹性地推压凸出部55的第三表面62使其紧靠屏蔽壳26的底板29。
因此,每个垫片51接触三个元件,也即,分别在第一表面60、第二表面61以及第三表面62与散热板17、电视基板20以及调谐器模块25接触。因此,通过一个垫片51,散热板17、电视基板20以及调谐器模块25被同时地保持在电连接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间隙G1大于图11所示的间隙时,如图12所示,改变每个垫片51的形状。在图12所示的实例中,由于间隙G1具有增加的尺寸,因此分支部58位置的改变减小。因此,分支部58的第一表面60与散热板17分开。此外,由于分支部58的位置改变,因此朝着电视基板20按压基体部57,并且弹性地推压基体部57的第二表面61使其紧靠电视基板20的第二安装面21b的去除了保护层24的部分。此外,由于分支部58的位置改变,因此每个垫片51的凸出部55被按压,并且弹性地推压凸出部55的第三表面62使其紧靠屏蔽壳26的底板29。
因此,每个垫片51接触三个元件,也即,分别在分支部58的末端58a、第二表面61以及第三表面62上与散热板17、电视基板20以及调谐器模块25接触。因此,通过一个垫片51,散热板17、电视基板20以及调谐器模块25被同时地维持在电连接的状态。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垫片51包括可在靠近或者远离基体部57(凸出部55从基体部57凸出)的方向上弹性地变位的分支部58。因此,即使当第一间隙G1的尺寸例如根据液晶电视1的尺寸或者电视的类型而改变时,分支部28的位置根据第一间隙G1的尺寸弹性地改变。
因此,一种类型的垫片51适应于在散热板17与电视基板20之间的第一间隙G1具有不同尺寸的各种液晶电视。因此,没必要制备与各个第一间隙G1的尺寸对应的多个垫片类型,并且垫片51能够被用作通用零件。
此外,还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垫片51中,从基体部57凸出的凸出部55延伸穿过电视基板20的通孔23a或者通孔23b。因此,使用通孔23a和通孔23b作为标志,垫片51应当刚好地被附接到电视基板20,并且因此第三实施例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例]
图13公开了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接地垫片33的核心构件34被分成两部分,也即,确定主体36形状的第一部分34a以及确定凸出部37形状的第二部分34b。垫片33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因此,在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组成元件相同的组成元件用相同的各个参考数字表示,并且省略它们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核心构件34的第一部分34a与第二部分34b由具有不同弹性模量的泡沫材料形成。在第四实施例中,形成第二部分34b的泡沫材料的弹性模量小于形成第一部分34a的泡沫材料的弹性模量。换言之,凸出部37比主体36更具有弹性。
用具有导电性的双面胶带71将核心构件34的第二部分34b粘附到第一部分34a。因此,第一部分34a与第二部分34b维持在彼此电连接的状态。
此外,导电层35连续地包围第一部分34a与第二部分34b,并且从而将第一部分34a与第二部分34b作为一个整块封闭。
根据第四实施例,每个垫片33的凸出部37比主体36更具有柔性。因此,当凸出部37的第三表面38c接触屏蔽壳26的底板29时,平滑地改变第三表面38c的形状以使其沿着底板29延伸。
具体地,即使当底板29部分地弯曲或者有凹凸结构时,改变凸出部37的第三表面38c的形状以使其跟随底板29的形状。因此,凸出部37的第三表面38c与底板29之间无缝隙的紧紧接触。因此,充分地确保了垫片33与屏蔽壳26之间的接触区域,并且能够确保防止主要由寄生引起的无线电干扰。
尽管在第四实施例中,凸出部37被配置成比主体36更具有柔性,但是,例如,通过设置形成第二部分34b的泡沫材料的弹性模量高于形成第一部分34a的泡沫材料的弹性模量,可将凸出部37配置成具有比主体36小的柔性。
[第五实施例]
图14与图15公开了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是通过将在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接地垫片33应用到作为电子设备的另一个实例的便携式计算机100获得的。垫片33的结构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如图14所示,便携式计算机100包括主体101与显示器102。主体101包括第一外壳103。第一外壳103具有包括底壁104、顶壁105、侧壁106以及后壁107的平坦的盒状。第一外壳103由例如合成树脂形成。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03的内表面用镀层108覆盖,并且从而第一外壳103具有导电性。因此,第一外壳103也用作接地部件。
如图15所示,第一外壳103包含安装CPU的母板110。母板110是基板的实例。母板110支撑在第一外壳103的底壁104上,因此母板110与底壁104平行。在母板110与底壁104之间形成第一间隙G1。
在母板110的上表面的后端部分上安装多个连接器111。连接器111沿着第一外壳的宽度方向间隔地排列成一行,并且穿过开设在后壁107中的多个开口部分112暴露于第一外壳103的外部。
连接器111包括如图15所示的USB连接器113。USB连接器113是导电组件的实例。USB连接器113的外围表面覆盖有金属壳114。壳114包括接触母板110上表面的底板114a。第二间隙G2形成在底板114a与母板110之间。第二间隙G2比第一间隙G1窄。
母板110还包括通孔115。通孔115在对应USB连接器113的位置上,沿着厚度方向穿透母板110,并且与覆盖底壁104的电镀层108相对。因此,USB连接器113从与设置有叠加在底壁104上的电镀层108的一侧相对的一侧覆盖母板110的通孔115。
显示器102包括包含液晶面板的第二外壳117。第二外壳117包括一对分支部118a与分支部118b。分支部118a与分支部118b通过在第一外壳103的后端部上的铰链被可旋转地支撑。
如图15所示,接地垫片33被安插到第一外壳103的底壁104与母板110之间。垫片33的主体36被布置在底壁104与母板110之间的第一间隙G1中。主体36的第一表面38a弹性地接触叠加在底壁104上的镀层108。主体36的第二表面38b弹性地接触母板110。
凸出部37插入到母板110的通孔115。当垫片33处在自由状态时,凸出部37的凸出高度H大于母板110的厚度t。因此,凸出部37被配置成延伸穿过通孔115并且凸出伸入到母板110与USB连接器113之间的间隙G2中。此外,凸出部37的第三表面38c弹性地接触USB连接器113的外壳114的底板114a。
接下来,下文将说明将垫片33插入到第一外壳103的底壁104与USB连接器113之间的过程。
首先,将USB连接器113与其他电路部件一起焊接到母板110上。随后,用手拿着垫片33,并且将垫片33的凸出部37插入到母板110的通孔115。因为凸出部37的凸出高度H大于母板110的厚度t,凸出部37的第三表面38c进入第二间隙G2,并且抵接USB连接器113的外壳114的底板114a。
然后,将母板110固定在底壁104之上,从而使母板110的底面与第一外壳103的底壁104相对。通过固定,垫片33的主体36被保持在母板110与底壁104之间。
因此,主体36被按压,并且弹性地推压主体36的第一表面38a使其紧靠叠加在底壁104上的电镀层108。此外,弹性地推压主体36的第二表面38b使其紧靠母板110的底面。此外,将垫片33的凸出部37与主体36一起按压,并且弹性地推压凸出部37的第三表面38c使其紧靠USB连接器113的外壳114的底板114a。
因此,垫片33接触三个元件,也即,分别在第一表面38a、第二表面38b以及第三表面38c接触用作接地部件的第一外壳103、母板110、以及USB连接器113。因此,通过一个垫片33,第一外壳103、母板110、以及USB连接器113被同时地维持在电连接的状态。
尽管已经描述了某些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通过实例的方式给出,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本文中描述的新颖的实施例可以各种其他形式实施,此外,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的形式进行各种省略、替代以及改变。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旨在覆盖将会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那些形式或者变形。

Claims (18)

1.一种接地垫片,所述接地垫片通过使用导电层覆盖具有弹性的核心构件的外围表面来形成,并且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安插到接地部件与基板之间,并且接触所述接地部件与所述基板;以及
从所述主体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被配置成延伸穿过开设在所述基板中的通孔、从与所述接地部件所在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凸出并且接触安装在所述基板上的导电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垫片,其中
所述主体包括接触所述接地部件的第一表面、接触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并且所述凸出部从所述第二表面凸出并且包括接触所述导电组件的第三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垫片,进一步包括:
粘合层,所述粘合层将所述主体粘合到所述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垫片,其中
所述凸出部与所述主体结合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垫片,其中
所述主体与所述凸出部由分离部件形成,并且所述凸出部粘合至所述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地垫片,其中
所述凸出部的弹性模量不同于所述主体的弹性模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地垫片,其中
所述凸出部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主体的弹性模量。
8.一种接地垫片,所述接地垫片通过使用导电层覆盖具有弹性的核心构件的外围表面来形成,并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安插到接地部件与基板之间,并且接触所述接地部件与所述基板;以及
从所述主体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被配置成延伸穿过开设在所述基板内的通孔、从与所述接地部件所在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凸出并且接触安装在所述基板上的导电组件,
其中,所述主体包括接触所述基板的基体部并且包括所述凸出部以及分支部,所述分支部作为一个整块从所述基体部的一端向所述接地部件延伸,并且能够向靠近和远离所述基体部的方向偏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地垫片,其中
所述凸出部与所述主体的所述基体部结合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地垫片,进一步包括:
粘合层,所述粘合层将所述主体粘合到所述基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地垫片,其中
所述凸出部包括与所述基板的所述通孔相啮合的多个角。
12.一个电子设备,包括:
接地部件;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面向所述接地部件的通孔;
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安装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从与所述接地部件所在的一侧相对的一侧覆盖所述通孔;以及
接地垫片,所述接地垫片包括弹性核心构件和覆盖所述核心构件的外围表面的导电层,所述接地垫片被配置成将所述接地部件、所述基板以及所述导电组件电连接,
其中,所述接地垫片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安插到接地部件与所述基板之间,并且接触所述接地部件与所述基板;以及
凸出部,从所述主体凸出、延伸穿过所述基板的所述通孔并且接触所述导电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接地垫片的所述主体包括接触所述接地部件的第一表面、接触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以及所述凸出部从所述第二表面凸出并且包括接触所述导电组件的第三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基板由保护层覆盖,并且从所述基板的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表面对应的部分去除所述保护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基板的通孔是方形孔,并且所述接地垫片的所述凸出部具有与所述通孔相啮合的多个角。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接地垫片包括粘合层,所述粘合层将所述主体粘合到所述基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接地垫片的所述主体被粘合到所述基板的状态下,安装有所述导电组件的所述基板被固定到所述接地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接地垫片被保持在所述接地部件与所述导电组件之间。
CN201380000768.2A 2012-11-15 2013-06-28 接地垫片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39599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1427 2012-11-15
JP2012251427A JP2014099558A (ja) 2012-11-15 2012-11-15 グラウンディングガスケ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PCT/JP2013/068456 WO2014076998A1 (en) 2012-11-15 2013-06-28 Grounding gaske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9930A true CN103959930A (zh) 2014-07-30

Family

ID=50730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0768.2A Pending CN103959930A (zh) 2012-11-15 2013-06-28 接地垫片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99558A (zh)
CN (1) CN103959930A (zh)
WO (1) WO20140769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67486B1 (ko) 2014-06-17 2015-11-11 주식회사 케이알에프 가스켓의 한계압착 유지구가 구비된 전자기기
JP6628608B2 (ja) * 2016-01-04 2020-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撮像装置
EP4013203A1 (en) * 2020-12-10 2022-06-15 Laird Technologies (Shenzhen) Ltd. Electrically and thermally conductive gasket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510873A (ja) * 1998-03-31 2002-04-09 ゴア エンタープライズ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表面実装対応emiガスケット及び接地部にemiガスケットを装着する方法
JP2003531483A (ja) * 2000-04-18 2003-10-21 ヴァンガード プロダクツ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電磁干渉遮蔽装置
US20090059550A1 (en) * 2006-03-30 2009-03-05 Yukiharu Miyamura Display unit
CN101595771A (zh) * 2007-01-29 2009-12-0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的屏蔽结构和元件以及包括屏蔽结构和元件的电子装置
JP2011029266A (ja) * 2009-07-22 2011-02-10 Casio Computer Co Ltd 外付ユニットの取付構造
JP2012064737A (ja) * 2010-09-16 2012-03-29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電子部品のシールド構造、シールド部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8656A1 (ja) * 2010-05-28 2011-12-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510873A (ja) * 1998-03-31 2002-04-09 ゴア エンタープライズ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表面実装対応emiガスケット及び接地部にemiガスケットを装着する方法
JP2003531483A (ja) * 2000-04-18 2003-10-21 ヴァンガード プロダクツ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電磁干渉遮蔽装置
US20090059550A1 (en) * 2006-03-30 2009-03-05 Yukiharu Miyamura Display unit
CN101595771A (zh) * 2007-01-29 2009-12-0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的屏蔽结构和元件以及包括屏蔽结构和元件的电子装置
JP2011029266A (ja) * 2009-07-22 2011-02-10 Casio Computer Co Ltd 外付ユニットの取付構造
JP2012064737A (ja) * 2010-09-16 2012-03-29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電子部品のシールド構造、シールド部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99558A (ja) 2014-05-29
WO2014076998A1 (en) 2014-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797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969730B2 (en) Printed circuit solder connections
US7997937B2 (en) Multipolar connector
US7612299B2 (en) Shield assembly with gaskets
KR20170100749A (ko) 노트북 컴퓨터
US9078351B2 (en) Grounding gaske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04836766U (zh) 柔性印制布线板中间体
US8520405B2 (en) Shield cas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9345134B2 (en) Printed wiring board
TW202022448A (zh) 顯示裝置
CN103959930A (zh) 接地垫片和电子设备
KR102280525B1 (ko) 연성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전원 접속 모듈
US897079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CN100592768C (zh) 平板类型的图象显示装置
KR20150045180A (ko) 이동 단말기
US915472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CN103987188A (zh) 软性电路板
JP2010122525A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4956425B (zh) 显示装置
JP2013532389A (ja) 電子装置における接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JP201011321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30321708A1 (en) Television recei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5934901U (zh) 一种触控模组和移动终端
CN110543037B (zh) 显示装置
JP2013093815A (ja) 電子機器、映像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放送受信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