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2768C - 平板类型的图象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平板类型的图象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92768C
CN100592768C CN200610094173A CN200610094173A CN100592768C CN 100592768 C CN100592768 C CN 100592768C CN 200610094173 A CN200610094173 A CN 200610094173A CN 200610094173 A CN200610094173 A CN 200610094173A CN 100592768 C CN100592768 C CN 10059276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panel
support
flat type
image display
typ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94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4454A (zh
Inventor
高桥等
前田浩善
野口正泉
小野裕之
新津琢也
坂田竜也
高木启一
片山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74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4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27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276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支架(3),其具有由透明材料形成的框架部分(11),安装在此框架部分内周边缘中的装置安装部分(12),及安装在此框架部分外侧的零件固定部分(13…);平面的前面板(2),位于支架前表面一侧上;装置主体部分(4),具有屏幕表面(4a)并且位于支架的装置安装部分上;保持元件(31、31),它保持前后连接的前面板和支架;及功能部分,它被固定到支架的零件固定部分上并位于前面板外侧,用于发送和接收电信号。在装置主体部分和功能部分之间的信号通道(35,35)形成在支架的内侧或在前面板和支架之间的边界部分内。这使得在允许装置主体部分和功能部分之间通讯的同时保持良好的设计或风格。

Description

平板类型的图象显示装置
本申请为索尼株式会社于2003年08月01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的题为“平板类型的图象显示装置”的申请号为200610059207.1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类型的图象显示装置。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装置主体部分与功能部分之间传送和接收电信号同时保持良好设计质量的技术领域,该功能部分发送和接收电信号并实现预定的功能。
背景技术
一种在屏幕上显示图象的平板类型显示装置,例如作为屏幕使用的那种等离子体显示板或类似物。
在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中,已经广泛使用将屏幕设置成由称作边框(bezel)的框架部分围绕的那种类型。但是,为了达到目前市场的需要,各种类型的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的普及正寻求一种较高的设计质量。
作为一个寻求一种较高设计质量的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的例子,正在开发一种装置,该装置具有由例如玻璃、树脂或类似物所形成的透明前面板,并且具有屏幕的装置主体部分被固定到一放置在前面板后侧的透明支架上。在这种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中,一对扬声器被安装在前面板的外侧上,例如分别安装在前面板的左、右侧。由于在这种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中透明前面板被设置在支架前表面一侧上,所以当观察此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时屏幕就好象浮在空气中一样。另外,由于它没有前边框,一个观察者可以感受到设计所带来的开阔感觉。
与此同时,在一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中,需要从装置主体部分向扬声器传送用来发出声音的电信号。在具有上述前面板和支架的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中,一对扬声器被安装在前面板的外部,并且因此在装置主体和扬声器之间需要进行布线。
然而,在用于不布线的基底和传导元件被设置在支架后部表面一侧的情况下,这些基底和传导元件是裸露的。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有可能提供一个用于盖住基底和传导元件的盖板,可是元件的数量因提供了盖子而增加了,所以增加了成本。
另外,一些情况下,透明部分存在于装置主体部分和扬声器之间。当在这种透明部分中进行布线时,需要加以布置使得基底和传导元件不会在外观上造成奇怪的感受,来不破坏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好的设计质量。
因此,本发明的目在于能在装置主体部分与接收和传送电信号的功能部分之间接收和传送电信号同时保持好的设计质量,该功能部分具有预定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提供有:一支架,此支架具有由透明材料一体形成的框架部分,一设置在框架部分内周边缘里的装置安装部分,以及一设置在框架部分外侧的零件固定部分;前面板,其由透明材料形成并且安装在支架前表面一侧上;一装置主体部分,其具有一屏幕表面并且被安装在支架的装置安装部分;一个保持元件,该保持元件以使得前面板和支架前后连接在一起的方式保持前面板和支架;一个功能部分,该功能部分固定到支架的零件固定部分,以便设置在前面板的外侧,并且该功能部分传送和接收电信号来呈现预设的功能。在装置主体部分和功能部分之间执行传送和接收电信号的信号通道被形成在支架的内部或形成在前面板和支架之间的边界部分中。
因此,在本发明的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中,电信号的传送和接收经由支架的内部或在前面板和支架之间的边界部分来执行。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至图15一起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且图1是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一放大的截面图,示出了前面板与光接收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3是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支架的正视图;
图6是支架的后视图;
图7是一放大的截面图,示出了前面板和支架经由保持元件连接在一起的状态;
图8是放大的分解透视图,示出了传导元件,接地线路板和支架的一部分;
图9是一放大的透视图,示出了传导元件和接地线路板附着到支架上的状态;
图10是一保持元件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11是一保持元件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12与图13和图14一起示出了保持元件的配合突出部与支架的配合槽相配合的步骤,并且图12是概念性的示意图,示出了配合突出部位于配合槽之上的状态;
图13是一概念性示意图,示出了配合突出部插入配合槽的导入部分的状态;
图14是一概念性示意图,示出了配合突出部被配合到配合槽的止挡部分时的状态;
图15是一放大的截面图,示出了前面板和支架被连接在一起而形成信号通道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的细节会在以下通过结合附图进行描述。注意,下面的优选实施例是应用于一种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其中一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作为一屏幕被使用。
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设置有一前面板2,一支架3以及一装置主体部分4(见图1)。
前面板2形成为横向矩形,并且由诸如玻璃、聚碳酸酯、丙烯等的透明材料形成。用于防止外部光线反射的防反射薄膜6被附着在前面板2的前表面5的整个表面上(见图2)。
前面板2的后表面7由附着部分7a和非附着部分7b所构成,并且后表面7除了它的外周部分以外的区域被定义为附着部分7a,而外周部分被定义为非附着部分7b(见图2)。一红外吸收薄膜8被贴在前面板2的附着部分7a上。因此,红外吸收薄膜8不会被贴在非附着部分7b上。
一框架状屏蔽层9设置在前面板2的非附着部分7b上,除了它的外周边缘(见图2和图3)。这种屏蔽层9由例如黑陶瓷印刷(black ceramic printing)形成。因此,当从前表面一侧观察前面板2时,它的后侧部分被屏蔽层9所屏蔽并且不可见。
屏蔽层9的后表面被设置有一框架状的导电层10(见图2)。此导电层10被安装在屏蔽层9中除了其外周部分和内周部分外的区域上。导电层10例如是由金属材料所形成的网格状薄膜层,并且作用为接地,且在后面会被描述到的由金属制成的主体外壳将连接于其上。
红外吸收薄膜8的外周边缘从后侧贴到屏蔽层9中未提供导电层10的区域内的内周侧面部分上(见图2)。
在屏蔽层9中未提供导电层10区域内的外周侧面部分中,直径较小的发射孔9a例如通过掩膜法形成(见图2和图3)。此发射孔9a是从遥控装置100所发出的红外光线所穿过的孔。此发射孔9a例如形成在屏蔽层9的右下部分(见图3),但是,形成发射孔9a的位置是任意的,并且它可以形成在没有设置红外吸收薄膜8和导电层10的屏蔽层9的任何位置上。
在支架3中,框架部分11,装置安装部分12以及零件固定部分13,…由诸如聚碳酸酯、丙烯或类似物的透明树脂材料整体地形成(见图1、图5和图6)。
框架部分11形成为它的形状是尺寸大于前面板2的横向矩形,并且由垂直部分14、14和水平部分15、15形成的厚度薄的形状,其垂直部分14、14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位于右侧和左侧,而水平元件15、15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位于上面和下面。在框架部分11中形成一个浅的放置凹陷11a,前面板2被安装在该放置凹陷处,且放置凹陷11a向前和向上开口(见图1、图5和图7)。
通过形成放置凹陷11a,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向前突出的安装部分11b设置在框架部分11的下端(见图1、图5和图7)。
向前突出的肋16和17被分别设置在框架部分11的外周边缘和内周边缘(见图5和图7)。四个放置凹口16a、16a…,以及四个放置凹口17a、17a…,被分别形成在肋16和肋17中(见图8)。放置凹口16a、16a…被形成在肋16的一部分中,这部分大致位于垂直部分14,14的上下方向的中间,并且成对的凹口形成在分开的上下位置上。放置凹口17a,17a…分别形成在放置凹口16a,16a…的内侧位置。
每对的第一末端固定部分18、18设置在框架部分11的垂直部分14,14中(见图8)。第一末端固定部分18、18…被单独地设置在肋16,16的放置凹口16a,16a…的正好外侧位置上。向前开口的螺纹孔18a,18a分别形成在第一末端固定部分18,18…中。
装置安装部分12被安装成从框架部分11的内周边缘向后突出(见图1和图6)。
每对的第二末端固定部分19、19…被分别提供在装置安装部分12的前边缘的左右侧(见图8)。第二末端固定部分19、19…被分别设置在肋17,17的放置凹口17a,17a…的正好内侧位置上。第二末端固定部分19、19…具有:向前开口的螺纹孔19a、19a…;向前突出的第一定位突起19b,19b;以及类似地向前突出的第二定位突起19c、19c。
零件固定部分13,13被分别设置成从框架部分11的上端和下端向右或向左突出(见图1,图5和图6)。
各自作用为待被保持的配合部分的配合槽20、20…形成在零件固定部分13、13的后表面上(见图6)。此配合槽20由导入部分20a和止挡部分20b构成,其中导入部分20a在零件固定部分1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开口并且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而止挡部分20b与导入部分20a连续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导入部分20a的形成为使得它随着接近零件固定部分13,1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而槽宽度变宽。
传导元件21、21…被分别固定在支架3的第一末端固定部分18,18…和第二末端固定部分19,19…之间(见图8和图9)。
传导元件21是通过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连接元件24将第一端子部分22和第二端子部分23相连而形成,并且由板状金属材料形成。第一端子部分22被连接到连接元件24的外侧端,并且由待固定部分22a和连接部分22b构成,所述待固定部分22a与连接元件24连续,而连接部分22b从待固定部分22a向上或向下突出。一螺纹通孔22c形成在待固定部分22a中。第二端子部分23连接到连接元件24的内侧端,并且由待固定部分23a和连接部分23b构成,该待固定部分与连接元件24是连续的,而连接部分23b从待固定部分23a向后倾斜突出。一螺纹通孔23c,一第一定位孔23d和一第二定位孔23e被分别形成在待固定部分23a中。
除了上述的传导元件21、21之外,接地线路板25,25被安装到支架3上(见图8和图9)。接地线路板25具有呈横向框架形状的基底部分26,以及从基底部分26向右或向左突出的连接突起27,28,连接突起27,28由导电性的片状金属形成。
基底部分26包括:短向部分(short-direction portion)26a,26a,它们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被左右定位;以及长向部分(long-direction portion)26b,26b,它们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被上下定位。连接突起27从定位于外侧的长向部分26b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处向外突出,并且连接突起28从定位于内侧的短向部分26b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处向内突出。
接地线路板25上除了相应的连接突起27,28的尖端部分之外的部分,都覆盖有绝缘层29(见图8)。
将在下面描述将传导元件21,21…和接地线路板25,25固定到支架3上的步骤(见图8和图9)。注意,将以固定位于右侧的传导元件21,21和接地线路板25的步骤为例进行描述。
首先,接地线路板25的长向部分26b,26b被插入并且设置到支架3的肋16,17的放置凹口16a,17a,16a,17a中。
然后,传导元件21,21的连接元件24,24被分别从前面重叠在接地线路板25的长向部分26b,26b上,然后插入在放置凹口16a,17a,16a,17a。
此时,支架3的第二末端固定部分19,19的第一定位突起19b,19b和第二定位突起19c,19c被分别插入传导元件21,21的第一定位孔23d,23d和第二定位孔23e,23e中。穿过各个螺纹通孔22c,22c,23c,23c的固定螺钉30,30通过各个螺纹孔18a,18a,19a,19a被拧紧,从而待固定部分22a,22a,23a,23a被分别固定到第一末端固定部分18,18和第二末端固定部分19,19上。
最后,传导元件21,21的各个连接部分22b,22b,23b,23b以及接地线路板25的各个连接突起27,28的尖端部分被连接到预定的连接端子和引线等,这些都未在这里示出。
如上所述,传导元件21,21…以及接地线路板25,25向支架3上的固定只通过将接地线路板25,25放置在预定位置、并且从它的前侧叠置传导元件21,21,紧接着通过螺纹连接即得以获得。因此固定是容易的并且它可以改善固定操作中的操作性能。
前面板2和支架3以它们通过保持元件31,31连接在一起的方式予以保持(见图1和图7)。
保持元件31在左右方向形成得长,并且形成为其长度大约等于位于支架3的左、右侧的零件固定部分13,13外端之间的距离。保持部分31由一基底部分32、前侧夹紧部分33、和后侧夹紧部分34构成,该前侧夹紧部分33从基底部分32的前边缘沿与其正交的方向突出,而后侧夹紧部分34从基底部分32的后边缘沿与其正交的方向突出并且相对于前侧夹紧部分33定位,这些部分由金属材料整体形成(见图10和图11)。
在前侧夹紧部分33的内表面中,在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向后侧夹紧部分34突出的压紧肋33a,33a被分开设置在上、下位置上。在后侧夹紧部分34的内表面中,提供了向前侧夹紧部分33突出的配合突起34a,34a。配合突起34a,34a被分别定位在后侧夹紧部分34的一朝向左端的位置和一朝向右端的位置上,并且作用为保持待插入的配合部分且与形成在支架3中的配合槽20,20相配合。
在下面描述连接前面板2和支架3的步骤(见图12至图14)。注意,将以通过位于上侧的保持元件31来连接前面板2和支架3的步骤为例来描述。
首先,前面板2被插入并设置在支架3的放置凹陷11a中。在此时由于前面板2被安装在放置在支架3下端的安装部分上,所以前面板2能够被轻易地设置在放置凹陷11a中,并且也可以防止前面板2掉出支架3。
接着,保持元件31的配合突起34a,34a被分别定位在支架3的配合槽20,20的导入部分20a,20a之上(见图12),并且保持元件31被下压以将配合突起34a,34a分别插入到导入部分20a,20a中(见图13)。如上所述,因为导入部分20a,20a形成为随着向上延伸而槽宽度变宽,所以配合突起的导入部分20a,20a的插入能够被轻易地执行。
随后,保持元件31被允许沿支架3的上边缘滑动,以使配合突起34a,34a被分别插入并且配合到止挡部分20b,20b(见图14)。
至于另一保持元件31,以上述相同的方法,配合突起34a,34a被分别插入并且配合到止挡部分20b,20b,由此完成前面板2和支架3的连接操作。
因此,在前面板2和支架3通过保持元件31,31被连接到一起的情况下,设置在保持元件31里的压紧肋33a,33a被分别压抵前面板2的前表面5的上、下两端(见图7)。因此,在前面板2和保持元件31,31之间的接触面积被减少,使得由于前面板2和保持元件31,31之间的摩擦所导致的灰尘等的产生变得困难。另外,即使产生了灰尘等,灰尘等保留在保持元件31,31的内部。因此,当观察平板类型显示装置1时,不可能注意到灰尘等,所以可以保持平板类型显示装置1良好的设计质量。
另外,在前面板2和支架3连接到一起的情况下,前面板2压抵支架3上设置的肋16,17,由此前面板2和支架3以较小的空间布置(见图7)。因此,由于在前面板2和支架3之间的磨擦所导致的灰尘和类似物不易于发生,并且也可以防止两者的磨损。
另外,在前面板2和支架3连接到一起的情况下,设置在支架3中的肋16被保持元件31,31所遮挡(见图7)。因此,即使由于在前面板2的下部表面和支架3的安装部分11b之间的磨擦以及在前面板2和肋16之间的磨擦导致灰尘和类似物产生,但是灰尘和类似物会被保留在保持元件31,31中。因此,当观察平板类型显示装置1时,不可能注意到灰尘和类似物,所以可以保持平板类型显示装置1良好的设计质量。
注意到在平板类型显示装置1中,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左右定位的肋16的一部分被下面将描述的扬声器单元所遮挡,并且肋17被屏蔽层9所遮挡。因此,即使灰尘和类似物在这些肋16,17所处的部分产生,这些灰尘和类似物也会被遮挡,从而在观察平板类型显示装置1时不可能注意到它们。
如前面所述,前面板2和支架3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保持元件31,31的配合突起34a,34a…与支架3的配合槽20,20…之间的配合而轻松地进行。因此可以改善在连接操作中的操作性能。
另外,不同于前面板2和支架3通过粘合剂连接的情况,不可能出现诸如由于长期变化造成的剥落等的麻烦和由于粘合剂褪色所造成的设计质量退化等的。
另外,前面板2和支架3之间的连接可以只通过在预定方向上滑动保持元件31,31然后将配合突起34a,34a…配合到支架3的配合槽20,20的止挡部分20b,20b…来执行。这样可以简化操作并且减少操作时间。
另外,配合突起34a,34a…被布置在保持元件31,31的内表面上。因此在前面板2和支架3通过保持元件31,31被连接到一起的情况下,配合突起34a,34a…与配合槽20,20…相配合的部分是不可见的,因此可以保持平板类型显示装置1的良好的设计质量。
另外,用于安装前面板2的安装部分11b被安装在支架3的下端。因此,能够轻易将前面板2安装于支架3,并可以防止前面板2从支架3上掉落。
另外,向前面板2一侧突出的肋16,17设置在支架3的前表面,并且至少部分的肋16,17被保持元件31,31遮挡。因此,即使由于前面板2和支架3之间的磨擦产生了灰尘和类似物,可灰尘和类似物也会保留在保持元件31,31的内部。因此,在观察平板类型显示装置1时灰尘和类似物不可能被注意到,所以可以保持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的良好的设计质量。
尽管在上面描述了配合突起34a,34a…设置在保持元件31,31中、而配合槽20,20设置在支架3中的例子,相反,配合槽可以形成在保持元件31,31中而配合突起也可以设置在支架3内,以在两者之间产生配合。
另外,配合突起或配合槽可以被形成在前面板2,上,而不是在支架3中,使得它们配合到在保持元件31,31中形成的配合槽或配合突起内。
另外,取代配合槽,也可以形成配合孔,并且该配合孔被用作待保持的配合部分。
在前面板2和支架3以上述方式被连接到一起的情况下,事先以部分重叠方式附着到支架3上的传导元件21,21,以及接地线路板25,25被设置在前面板2和支架3之间的边界部分(见图15)。由此,传导元件21,21…以及接地线路板25,25所设置的设置空间形成在前面板2和支架3之间的边界部分中。这个设置空间被定义为形成各种电信号通路的信号通道35,35(见图8,图9和图15)。
装置主体部分4其前表面为屏幕表面4a,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用作屏幕。此装置主体部分4设置有驱动电路(未示出)来执行PDP的驱动。
接收通过遥控操作所产生的红外光的光接收部分36例如安装在装置主体部分4的前表面的右下位置处(见图1和图2)。
装置主体部分4通过诸如螺纹连接的适合方式安装在支架3的装置安装部分12。在装置主体部分4被安装在装置安装部分12的情况下,贴在前面板2的附着部分7a上的红外吸收薄膜8定位成与屏幕表面4a相对,并且形成在前面板2中设置的屏蔽层9中的发射孔9a定位在光接收部分36的前面(见图2)。
在装置主体部分4被安装在装置安装部分12的情况下,装置主体部分4中的安装在装置安装部分12处的部分以及支架3的内周侧面部分由设置在前面板2中的屏蔽层9所遮挡,以使装置主体部分4中的安装在装置安装部分12处的部分以及支架3的肋17的内侧部分从前面是不可见的。
如上所述,在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中,红外吸收薄膜8只贴到前面板2的与屏幕表面4a相对的附着部分7a上,而光接收部分36设置在非附着部分7b之后(见图2)。因此,即使在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不需要保持屏幕的称作边框的保持框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遥控装置100从外部执行操作,所以可以实现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的功能改进。
另外,由于不需要将光接收部分36设置在前面板2的前表面一侧,因此可以保持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良好的设计质量。
另外,在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中,遮挡支架3的装置安装部分12的屏蔽层9形成在前面板2中,并且直径较小的发射孔9a形成在屏蔽层9中,从遥控装置100发出的红外光通过此孔传送。因此,由屏蔽层9获得的屏蔽功能可以与通过遥控装置100获得的操作功能相兼容。
当装置主体部分4被安装在装置安装部分12时,固定到支架3上的传导元件21,21…的第二末端部分23,23…通过预定的连接端子、引线等连接到装置主体部分4的控制电路上(未示出)。
在装置主体部分4被安装在装置安装部分12的情况下,覆盖着装置主体部分4的主体外壳37附着到支架3的后表面上(见图1)。用于引出电源线等的引出孔37形成在主体外壳37内。
扬声器单元38,38被分别固定在支架3的左右两侧(见图1,图3和图4)。扬声器单元38,38被固定到支架3的零件固定部分13,13…上。
扬声器单元38设置有扬声器面网39、扬声器箱40以及扬声器外壳41,以及未示出的扬声器设置在扬声器外壳41中。此扬声器具有作为功能部分的作用,实现接收电信号并输出声音的功能。在扬声器单元38中,扬声器面网39和扬声器箱40设置成前后被夹在位于支架3之上和之下的零件固定部分13、13之间,并且扬声器外壳41被固定到扬声器箱40的后表面上。
在扬声器单元38,38固定到支架3的情况下,保持元件31,31的左、右端由扬声器面网39,39和扬声器箱40,40在前后夹紧并固定(见图4)。
在扬声器单元38,38固定到支架3的情况下,框架部分11的左、右两端被扬声器面网39,39遮挡,以使支架3的肋16的外部从前面不可见。
因此,如上所述,框架部分11的左、右两端能够被扬声器面网39所遮挡,支架3的内周侧面区域可以被设置在前面板2中的屏蔽层9所遮挡。因此,当从前面观察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时,只有传导元件21,21…的宽度窄并且线性形成的连接元件24,24…在对应于前面板2的左、右两端的透明部分中是可见的(见图3)。因此,可以保持良好的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设计质量,而不会导致它在外观上的异常的感觉。
当扬声器单元38,38被固定到零件固定部分13,13…时,固定到支架3上的传导元件21,21…的第一端子部分22,22…经由预定的连接端子、引线等连接到扬声器的声音输出电路(未示出)。
如上所述,在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中,在装置主体部分4和扬声器之间用于执行传送和接收电信号的信号通路35,35形成在前面板2和支架3之间的边界部分。因此,传导元件21,21和接地线路板25,25不可能是裸露的。另外,由于传导元件21,21和接地线路板25,25不可能裸露,所以任何用于覆盖传导元件21,21和接地线路板25,25的盖板都是不需要的,因此由于减少了零件的数量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信号通路35,35…不存在于前面板2和支架3的外表面一侧,所以当观察此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时不会导致在外观上异常的感觉,因此可以保持良好的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的设计质量。
另外,由于在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中,由金属板形成的传导元件21,21…设置在信号通路35,35中以用来传送和接收电信号,所以它可以稳定地执行传送和接收电信号。而不会象引线、传导板和传导印刷层用来执行电信号的传送和接收的情况那样出现电流容量的短缺。
另外,由于接地线路板25,25也被设置在信号通路35,35…中,所以除了用于设置传导元件21,21的空间之外,不再需要另一用于设置接地线路板25,25的空间。
另外,由于传导元件21,21…的连接元件24,24…以它们在接地线路板25,25的长向部分26b中前后重叠的方式设置在信号通路35,35中,所以在信号通路35,35…中设置传导元件21,21…和接地线路板25,25的操作是容易的。同样,由于接地线路板25,25被传导元件21,21…遮挡,所以当观察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时不会导致在外观上异常的感觉,因此可以保持良好的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的设计质量。
尽管在前面描述了接地线路板25,25的长向部分26b,26b被重叠在传导元件21,21…的连接元件24,24…的后侧的示例,相反地,接地线路板25,25的长向部分26b,26b…可以被重叠在在传导元件21,21…的连接元件24,24…的前侧。
尽管在前面描述了传导元件21,21…和接地线路板25,25设置在信号通路35,35…中的示例,但是取代它,例如也有可能将透明的传导元件设置在信号通路35,35…中。通过设置透明的传导元件,不会导致在观察此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时外观上异常的感觉,并且可以保持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良好的设计质量。
也有可能,例如信号通路35,35…被形成为一红外光的光路,以便通过红外光来执行在装置主体部分4和扬声器之间电信号的传送和接收。因此,通过使用红外光,不需要在信号通路35,35…中设置诸如传导元件21,21的有形实体。这也根本不会导致在观察此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时外观上异常的感觉,并且可以保持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良好的设计质量。
另外,通过使用红外光,不需要在肋16,17中形成放置凹口16a,16a,17a,17a。例如,支架3的内部也可以被用作信号通路。
尽管先前作为功能部分的例子描述了接收电信号并执行声音输出的扬声器,但是功能部分可以是发送和接收电信号并呈现预定功能的那种部分。例如,功能部分也可以是各种在接收命令信号时工作的信号输入/输出部分,通过它执行声音输入的麦克风、发送命令信号的各种操作部分等。
在先前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所有单独部分的形状和结构仅是在实施本发明中实现的例子,应该理解到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应被理解为受此约束。
工业应用性
如从前面的描述理解到的,本发明的平板类型显示装置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它具有由透明材料整体形成的框架部分,设置在框架部分的内周边缘的装置安装部分,以及设置在框架部分外侧的零件固定部分;板状前面板,它由透明材料形成并设置在支架的前表面一侧;装置主体部分,它具有屏幕表面并被安装在支架的装置安装部分上;保持元件,它以前面板和支架在前部和后部连接在一起的方式保持前面板和支架;以及功能部分,它固定到支架的零件固定部分并设置在前面板的外侧,并且此功能部分也发送和接收电信号来实现预定功能,其中在装置主体部分和功能部分之间执行电信号发送和接收的信号通路形成在支架内侧或在前面板和支架之间的边界部分中。
因此,信号通路不可能裸露在前面板和支架的外表面一侧。另外,由于信号通路不可能裸露,所以不需要任何用于覆盖信号通路的盖板,因此由于零件数量的减少制造成本可以被降低。
另外,由于信号通路不存在于前面板和支架的外表面一侧上,所以不会导致在观察此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时外观上异常的感觉,因此可以保持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良好的设计质量。
在权利要求2中所描述的本发明中,由金属板所形成的传导元件设置在信号通路中以通过传导元件在装置主体部分和功能部分之间执行发送和接收电信号,它能够稳定地发送和接收电信号并且不会象引线、传导板和传导印刷层用来执行发送和接收电信号时那样导致电流容量的短缺。
在权利要求3中所描述的本发明中,透明的传导元件被安装在上述信号通路中以经由此透明传导元件在装置主体部分和功能部分之间发送和接收电信号。因此,在观察此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1时不会导致在外观上异常的感觉,所以可以保持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良好的设计质量。
在权利要求4中所描述的本发明中,上述信号通路被形成为红外光的光路以通过红外光在装置主体部分和功能部分之间发送和接收电信号。因此不需要在信号通路中安装诸如传导元件的有形实体,这也根本不会导致在观察此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时外观上的异常感觉,并且可以保持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良好的设计质量。
在权利要求5中所描述的本发明中,设置了用来执行功能部分接地的接地线路板,并且此接地线路板被安装在上述信号通路内。因此,除了用于安装传导元件的空间之外不再需要另一个用来安装接地线路板的空间。
在权利要求6中所描述的本发明中,设置了用来执行功能部分接地的接地线路板,并且接地线路板以上述接地线路板与上述传导元件在前后重叠的方式设置在信号通路中。因此,在信号通路中设置传导元件和接地线路板操作是容易的。而且,由于接地线路板或传导元件被接地线路板或接地线路板所遮挡,所以在观察此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时不会导致外观上的异常感觉,并且可以保持平板类型图象显示装置良好的设计质量。

Claims (2)

1、一种平板类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部(4),其具有显示图像的屏幕表面(4a);
前面板(2),由透明材料形成并设置在所述保持装置(3)的前表面侧;
框架状的屏蔽层部(9),设置在前面板(2)的后表面的外周部分、除了外周边缘的位置;
保持装置(3),具有框架部分(11)、设置在所述框架部分的内周边缘向后突出以保持所述装置主体部的装置安装部分(12)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部分的外侧以保持扬声器部(38)的零件固定部分(13),所述框架部分(11)、装置安装部分(12)和零件固定部分(13)由透明树脂材料一体形成;
保持元件,它以所述前面板和所述保持装置(3)前后连接到一起的方式保持所述前面板和所述保持装置(3);
其中,由金属板形成的传导元件(21)被固定在所述保持装置(3)的第一末端固定部分(18)和第二末端固定部分(19)之间,并且,每对的第一末端固定部分(18)设置在框架部分(11)的垂直部分中,每对的第二末端固定部分(19)设置在装置安装部分(12)的前边缘的左右侧;
所述扬声器部的面网遮挡所述框架部分(11)的左、右两端,并且所述屏蔽层部遮挡所述装置主体部的安装在该装置安装部分(12)处的部分以及所述保持装置(3)的内周侧部,使得当从前面观察平板类型图像显示装置时,只有传导元件(21)的宽度窄并且线性形成的连接元件(24)在对应于前面板(2)的左、右两端的透明部分中是可见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类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用于进行所述装置主体部与所述扬声器部之间的电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信号通路形成在前面板(2)和保持装置(3)之间的边界部分,传导元件(21)设置在所述信号通路中。
CN200610094173A 2002-08-02 2003-08-01 平板类型的图象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27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26047A JP3603885B2 (ja) 2002-08-02 2002-08-02 平面型画像表示装置
JP226048/02 2002-08-02
JP226047/02 2002-08-02
JP226049/02 2002-08-02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592071A Division CN100463510C (zh) 2002-08-02 2003-08-01 平板类型的图象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4454A CN1874454A (zh) 2006-12-06
CN100592768C true CN100592768C (zh) 2010-02-24

Family

ID=320135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941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2768C (zh) 2002-08-02 2003-08-01 平板类型的图象显示装置
CNB20061005920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3510C (zh) 2002-08-02 2003-08-01 平板类型的图象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5920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3510C (zh) 2002-08-02 2003-08-01 平板类型的图象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603885B2 (zh)
CN (2) CN100592768C (zh)
ES (1) ES2353950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2828B2 (ja) * 2005-12-08 2010-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4306680B2 (ja) 2005-12-28 2009-08-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及び映像表示装置
JP4626519B2 (ja) * 2006-01-06 2011-0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及び映像表示装置
JP2007279577A (ja) 2006-04-11 2007-10-25 Sony Corp 電子機器
US8619040B2 (en) 2007-07-05 2013-12-31 Son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929287B2 (en) 2007-07-05 2011-04-19 Son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039501B2 (ja) * 2007-10-22 2012-10-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機器の筐体構造
JP5040854B2 (ja) * 2008-08-11 2012-10-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14075797A (ja) * 2013-10-23 2014-04-24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072239A (ja) 2004-03-04
ES2353950T3 (es) 2011-03-08
CN1842148A (zh) 2006-10-04
JP3603885B2 (ja) 2004-12-22
CN100463510C (zh) 2009-02-18
CN1874454A (zh) 2006-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26722B1 (en) Flat 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EP2343958B1 (en) Display device
JP4466013B2 (ja) パネル型表示装置
CN108574919B (zh) 一种移动终端
JP4505758B2 (ja) 平面型画像表示装置
CN110995907B (zh) 电子设备
EP3761666A2 (en) Display appratus
CN100592768C (zh) 平板类型的图象显示装置
JP3786063B2 (ja) 平面型画像表示装置
KR20200023147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H11219122A (ja) Pdp表示装置
CN217386607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屏
JPH1124589A (ja) 光学フィルタの接地接続構造
CN103959930A (zh) 接地垫片和电子设备
KR100941230B1 (ko) 평면형 화상 표시 장치
CN212989824U (zh) 液晶显示器
JP3674708B2 (ja) 平面型画像表示装置
JP3633594B2 (ja) 平面型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113606A (ja) 平面型画像表示装置
CN212989825U (zh) 液晶显示器
JP2002152630A (ja) 表示装置を有する装置
JP2002152627A (ja) 携帯型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24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