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6007A - 输送系统、输送方法以及具备该输送系统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系统、输送方法以及具备该输送系统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6007A
CN103946007A CN201280057238.7A CN201280057238A CN103946007A CN 103946007 A CN103946007 A CN 103946007A CN 201280057238 A CN201280057238 A CN 201280057238A CN 103946007 A CN103946007 A CN 103946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plexer
exhaust
stationary fixture
accommodation spa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72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6007B (zh
Inventor
长坂政彦
中岛章五
野泽孝行
杉野修
三岛育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okogi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46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6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6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6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5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using vacu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001Joining in special atmospheres
    • B29C66/0012Joining in specia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environment
    • B29C66/0014Gaseous environments
    • B29C66/00145Vacuum, e.g. partial vacu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004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characterised by 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ies [ME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uel Cell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Reciprocating Conveyors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节约空间、且使用简单的排气单元对层叠体固定夹具连续排气并输送的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系统、输送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方法以及具备该输送系统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输送单元(2)具有:输送层叠体固定夹具(100)的曲柄滑块输送装置(10)、用于从曲柄滑块输送装置(10)接受并载置层叠体固定夹具(100)的中间载台(20)。在曲柄滑块输送装置(10)中,在载置层叠体固定夹具(100)的梭动构件(13)的载置面(13a)设置有用于利用排气单元(3)对收纳空间(S)进行排气的第1排气连接器(13b),在中间载台(20)的载置面(20a)设置有第2排气连接器(20b)。

Description

输送系统、输送方法以及具备该输送系统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制造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的膜-电极接合体等、在层叠膜材料后加压接合而成的层叠接合体而使用的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系统、输送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方法以及具备该输送系统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制造层叠接合体,使用在加压单元之间对层叠膜材料而成的层叠体进行输送并加压接合的方法。该技术近年来也在将固体高分子膜、燃料极膜以及空气极膜层叠并接合而成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的膜-电极接合体(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以下,称为MEA)的制造中使用。
在上述的方法中,为了制造层叠接合体,提出如下方案:将层叠体载置于被安装于金属制的片材固定框的挠性的片材的上表面,在金属制片材固定框的上部重合安装有挠性的片材与环状衬垫的片材固定框,从由这些部件划分而成的封闭室排出空气从而对上述封闭室减压,以固定保持层叠体(例如,专利文献1、2)。
另外,提出有在对夹具内吸引减压的状态下输送固定层叠体的夹具并连续进行加压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3-5)。另外,还提出有采用辊式加压机作为加压单元的方法(专利文献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92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468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8201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29001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6246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2-11780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片材固定框包围层叠体的整周且形成为比层叠体厚,因此无法应用在直进方向输送被加工对象同时进行加压的方式的辊式加压机、双带式加压机之类的面向大量生产的连续式加压机所进行的加压接合法,存在无法进行高效的制造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3-5所记载的技术中,在输送固定有层叠体的夹具时使用旋转式的转台,且在转台圆周部将加压机构等的加工部相对于转台旋转轴配置于同心圆上,因此导致加压工序增多等工序繁多、转台圆周长变长,使得转台变大。此时存在在无法配置加工部的转台圆周部的内侧产生大的盲区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6所记载的技术中,采用沿直进方向输送同时加压的辊式加压机,但装置整体构成为真空腔室,因此存在需要昂贵的排气单元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节约空间,并且使用简单的排气单元连续对层叠体固定夹具排气并进行输送的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系统、输送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方法以及具备该输送系统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
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1发明中采用如下的技术手段,即:一种输送系统,,在利用加压单元对层叠有膜材料的层叠体进行加压而制造层叠接合体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中输送固定所述层叠体的层叠体固定夹具,
所述输送系统具备:
排气单元,该排气单元能够与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连接;以及
输送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具有:载置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梭动构件、使所述梭动构件沿输送方向往复运动的滑块、驱动所述滑块的驱动单元、以及用于从所述梭动构件接受并载置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中间载台,
作为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使用如下夹具,即:具有能够收纳所述层叠体的收纳空间,形成有与所述收纳空间连通的排气路,具有能够对连接所述收纳空间与所述排气单元的所述排气路进行切换的第1排气口以及第2排气口,通过在所述收纳空间配置所述层叠体并利用所述排气单元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使所述层叠体紧贴固定于所述收纳空间内,
所述梭动构件具有第1排气连接器,该第1排气连接器在载置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时与所述第1排气口连通,以用于利用所述排气单元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
所述中间载台具有第2排气连接器,该第2排气连接器在载置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时与所述第2排气口连通,以用于利用所述排气单元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
所述输送单元在所述梭动构件载置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并经由所述第1排气连接器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的状态下向所述加压单元输送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将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交接至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的、所述输送单元的中间载台,当在所述中间载台中所述第2排气连接器与所述第2排气口连通后,切换所述排气路并利用所述排气单元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由此将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所述收纳空间内维持排气状态不变地对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进行输送。
根据第1发明,能够保持将层叠体固定夹具载置于输送单元的梭动构件并利用排气单元对收纳层叠体的收纳空间连续排气的排气状态不变地交接至输送单元的中间载台。
由此,能够提供可节约空间、并将层叠体固定夹具连续排气并输送的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系统。
例如,当采用将层叠体固定夹具沿直进方向输送的输送单元时,能够将各工序沿直进方向配置,因此能够避免如旋转式的转台那样产生大的盲区。
另外,能够采用简单的排气单元,因此无需在输送系统中使用大容量且昂贵的排气单元。
在第2发明中,在第1发明的输送系统中,上述加压单元具备多个加压部,上述加压部为对固定于层叠体固定夹具的层叠体施加压力的部分,与上述多个加压部对应地分别设置上述梭动构件以及上述中间载台,上述输送单元的多个梭动构件联动地进行工作,
上述输送单元的多个梭动构件联动地进行工作,
上述输送单元由上述梭动构件接受载置于上述中间载台的上述层叠体固定夹具,在经由上述第1排气连接器对上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的状态下进行输送,并交接至相邻的下游侧的上述中间载台。
使用具有多个加压部的加压单元,采用第2发明的结构,由此将层叠体固定夹具从上游侧的中间载台交接至梭动构件,由梭动构件进行输送,并从梭动构件交接至下游侧的中间载台,通过如此重复动作,能够连续输送层叠体固定夹具并连续加压。由此,能够高效地制造层叠接合体。
在第3发明中,在第1或者第2发明的输送系统中,
上述加压单元为将被加压对象沿直进方向输送并加压的加压单元,
作为上述层叠体固定夹具构成为使用能够沿直进方向输送并加压的层叠体固定夹具,
上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加压在利用上述输送单元输送上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同时进行。
根据第3发明,作为层叠体固定夹具使用能够将被加压对象沿直进方向输送并加压的层叠体固定夹具,作为加压单元可以采用辊式加压机或者双带式加压机等、将被加压对象沿直进方向输送并加压的加压单元。由此,能够利用输送单元在输送层叠体固定夹具的同时对层叠体固定夹具进行加压,因此能够高效地制造层叠接合体。
在第4发明中,使用如下的技术手段,在第3发明的输送系统中,上述输送单元在上述层叠体固定夹具被上述加压单元加压的期间,以与上述加压单元的进给速度一致的输送速度输送上述层叠体固定夹具。
根据第4发明,由于在层叠体固定夹具被加压单元加压的期间以与加压单元的进给速度一致的输送速度进行输送,因此能够减少在层叠体固定夹具与加压单元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能够提高层叠体固定夹具、加压单元的寿命,并且无需担心在层叠体加载过大的负荷,能够制造高品质的层叠接合体。
在第5发明中,使用如下的技术手段,在第1或者第2发明的输送系统中,上述输送单元的曲柄滑块输送装置以及中间载台中的至少一方具备升降单元,以利用上述加压单元加压上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加压面为基准,通过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相对升降,从而进行上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交接。
根据第5发明,以利用加压单元对层叠体固定夹具加压的加压面为基准,通过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相对升降,从而进行层叠体固定夹具的交接,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层叠体固定夹具的交接。
在第6发明中,使用如下的技术手段,在第1~第5发明的任意一个输送系统中,上述第1排气口以及上述第2排气口具备防止外部空气向上述收纳空间倒流的单向阀。
根据第6发明,第1排气口以及第2排气口具有单向阀,因此能够防止因外部空气向收纳空间倒流而无法将层叠体固定夹具维持成排气状态。
在第7发明中,使用如下的技术手段,在第1~第6发明的任意一个输送系统中,上述滑块具有:一端与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单元连接并进行转动的曲柄臂、一端与上述曲柄臂的另一端以能够相互转动的方式连接的联杆、以及将与上述联杆的另一端连接并通过联杆而往复运动的上述梭动构件沿输送方向引导的导轨。
通过将输送单元的滑块形成第7发明的结构,能够凭借简单的机构形成节约空间的输送单元。
在第8发明中,使用如下的技术手段,在第7发明的输送系统中,计算上述曲柄臂的旋转角的角速度,基于计算出的角速度对由上述输送单元输送上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速度进行控制。
当采用第7发明的结构的情况下,根据第8发明,计算曲柄臂的旋转角的角速度,基于计算出的角速度对输送单元输送上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速度进行控制,由此能够以高精度控制输送速度。
在第9发明中,使用如下的技术手段,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具有第1~第8发明的任意一个输送系统。
根据第9发明,在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使用第1~第8发明的任意一个输送系统,由此能够形成可将层叠体固定夹具连续排气并输送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例如,在将层叠体固定夹具沿直进方向输送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中,能够将各工序配置于直进方向,因此能够避免在作为输送单元使用旋转式的转台的情况下的产生大的盲区的情况,能使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小型化。另外,能够采用简单的排气单元,因此无需使用大容量且昂贵的排气单元。
在第10发明中,使用如下的技术手段,一种输送方法,在利用加压单元对层叠有膜材料的层叠体进行加压而制造层叠接合体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中输送固定所述层叠体的层叠体固定夹具,
准备排气单元和输送单元,
该排气单元能够与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连接,
该输送单元输送层叠体固定夹具,并具有:载置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梭动构件、使所述梭动构件沿输送方向往复运动的滑块、驱动所述滑块的驱动单元、以及用于从所述梭动构件接受并载置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中间载台,
作为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使用如下夹具,即:具有能够收纳所述层叠体的收纳空间,形成有与所述收纳空间连通的排气路,具有能够切换连接所述收纳空间与所述排气单元的所述排气路的第1排气口以及第2排气口,通过在所述收纳空间配置所述层叠体并利用所述排气单元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使所述层叠体紧贴固定于所述收纳空间内,
该输送方法具有下述工序:
在从所述第1排气口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的状态下从所述加压单元的上游向所述加压单元输送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工序;以及将所述输送的层叠体固定夹具交接至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的、所述输送单元的中间载台,在所述中间载台中切换排气路并从所述第2排气口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的工序。
根据第10发明,将层叠体固定夹具保持载置于输送单元的梭动构件并利用排气单元对收纳层叠体的收纳空间连续排气的排气状态不变地交接至输送单元的中间载台。
由此,能够连续对层叠体固定夹具排气,并且例如沿直进方向输送。在将层叠体固定夹具沿直进方向输送的输送方法中,能够将各工序在直进方向上配置,因此能够避免当作为输送单元使用旋转式的转台的情况下产生大的盲区。另外,能够采用简单的排气单元,因此无需使用大容量、昂贵的排气单元。
在第11发明中,使用如下的技术手段,在第10发明的输送方法中,还具有如下工序:当上述加压单元为将被加压对象沿直进方向输送并加压的加压单元的情况下,在上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由上述加压单元加压的期间,以与上述加压单元的进给速度一致的输送速度输送上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工序。
根据第11发明,在层叠体固定夹具由加压单元加压的期间以与加压单元的进给速度一致的输送速度进行输送,因此能够减少在层叠体固定夹具与加压单元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能够提高层叠体固定夹具、加压单元的寿命,并且无需担心在层叠体加载过大的负荷,能够制造高品质的层叠接合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输送系统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层叠体固定夹具的构造的说明图。图2(A)是第1固定部件以及密封部件的平面说明图,图2(B)是第2固定部件的平面说明图。
图3是表示在层叠体固定夹具配置层叠体的状态的平面说明图。
图4是表示在层叠体固定夹具配置层叠体的状态的剖面说明图。图4(A)是图3的A-A向视剖视图,图4(B)是图3的B-B向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层叠体固定夹具配置层叠体的状态的剖面说明图。图5(A)是图3的C-C向视剖视图,图5(B)是图3的D-D向视剖视图。
图6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输送系统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图6(A)是立体说明图,图6(B)是平面说明图。
图7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输送系统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图7(A)是放大曲柄滑块输送装置附近的立体说明图,图7(B)是放大曲柄滑块输送装置的梭动构件以及中间载台附近的立体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输送系统所进行的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工序的说明图。图8(A)是立体说明图,图8(B)是平面说明图。
图9是表示层叠体固定夹具的加压工序的说明图。图9(A)是立体说明图,图9(B)是平面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输送系统所进行的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工序的说明图。图10(A)是侧面说明图,图10(B)是图10(A)的A-A向视剖面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输送系统所进行的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工序的说明图。图11(A)是立体说明图,图11(B)是平面说明图。
图12是用于对伴随于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的梭动构件以及中间载台的动作、第1排气连接器以及第2排气连接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剖面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使用固定层叠有膜材料的层叠体的层叠体固定夹具并通过加压单元对层叠体进行加压接合从而制造层叠接合体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1具有:直进方式的加压单元5,其将被加压对象沿单方向输送并连续加压;输送单元2,其将层叠体固定夹具输送至加压单元5并从加压单元5搬出;排气单元3,其对后述的层叠体固定夹具的收纳空间进行排气;控制单元4,其对加压单元5、输送单元2以及排气单元3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系统T为由输送单元2以及排气单元3构成的沿直进方向输送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系统。在此,作为层叠接合体的例子,可举出将固体高分子膜、燃料极膜以及空气极膜层叠并接合而成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的膜-电极接合体(Membrane-Electrode Assembly)。
加压单元5为将被加压对象沿单方向输送并连续加压的直进方式的加压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辊式加压机。此外,还可以使用双带式加压机等的直进方式的加压单元。
排气单元3具有真空泵3a、用于检测层叠体固定夹具的收纳空间的真空度、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载置状态等的压力开关3b。
控制单元4基于加压力、加压温度、进给速度等的加压条件、收纳空间的压力、后述的非接触式传感器13c(图7(B))等的信号对加压单元5、输送单元2以及排气单元3进行控制。
参照图2~5对层叠体固定夹具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层叠体固定夹具100具有:经由后述的梭动构件13以及中间载台20与排气单元3连接的第1固定部件110、与第1固定部件110组合使用的第2固定部件120以及密封部件130。
第1固定部件110在与朝加压单元5的输送方向大致平行配置的形成为棱柱状的第1柱状部件111、111之间张设有由具有挠性的带状部件构成的第1片材部件112。第1片材部件112由例如作为金属材料的不锈钢构成。
第1片材部件112同密封部件130一起,各自的端部通过板状的第1按压部件113被分别固定于第1柱状部件111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面的一个面(图4(A))。
在第1片材部件112的与第1柱状部件111抵接的区域,与开设排气路114的位置对应地贯通形成排气孔112a。排气孔112a经由真空衬垫115与排气路114分别连通。
排气路114以连接于真空泵3a并与后述的收纳空间S连通的方式形成于第1柱状部件111。排气路114在中途分支为第1排气路114a与第2排气路114b,第1排气路114a连通连接于配置于外侧的第1排气口116的连通部116d(图12),第2排气路114b连通连接于第2排气口117的连通部117d。
如图4(A)所示,第2排气口117在连通部117d的内部具有:防止外部空气向收纳空间S倒流的单向阀117a、设置于单向阀117a的下表面并对第2排气路114b连结于连通部117d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密封部件117b、将单向阀117a朝使密封部件117b关闭上述开口部的方向(图中下方)施力的弹簧117c。
第2排气口117通常处于借助单向阀117a不使连通部117d与第2排气路114b连通的状态。在此,当单向阀117a被后述的第2排气连接器20b朝上方推起时,由密封部件117b关闭的第2排气路114b的开口部打开,从而连通部117d与第2排气路114b连通。由此,收纳空间S与第2排气口117连通,能够将收纳空间S的内部排气。
第1排气口116也具有与第2排气口117相同的结构,由此能够切换从与收纳空间S连通的排气路114中的哪一个进行排气。第1排气口116以及第2排气口117分别具有单向阀116a、117a,因此外部空气不会倒流回收纳空间S,能够防止层叠体固定夹具100无法维持在排气状态。
在第1柱状部件111设置有对对置配置的第2柱状部件121进行定位的定位销118。
第2固定部件120在与第1柱状部件111对置配置的第2柱状部件121、121之间张设有由具有挠性的带状的部件构成的第2片材部件122。第2柱状部件121、121间的第2片材部件122的外形被形成为与第1柱状部件111、111间的第1片材部件112的外形大致相同。
第2片材部件122是通过对挠性片材部件122a亦即由作为具有挠性的树脂材料的玻璃纤维加强并进行防带电处理的特氟龙(注册商标)粘合刚性赋予部件122b而一体形成的,该刚性赋予部件由比挠性片材部件122a硬且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且形成为矩形的板状。
刚性赋予部件122b在使第1固定部件110与第2固定部件120组合时,面向层叠体W侧,配置于可对层叠体W加压的位置,形成为层叠体W的尺寸以上并且不超出收纳空间形成部件131的外形的大小。通过将刚性赋予部件122b形成为上述尺寸,能够可靠地固定层叠体W,并均匀加压,并且第2片材部件122与密封部件130紧贴,因此能够可靠地将收纳空间S保持为气密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与收纳空间形成部件131的外形大致相同。
第2片材部件122沿着第2柱状部件121被折弯,在侧面方向通过第2按压部件123被固定。在第2按压部件123设置有用于固定第2片材部件122的固定螺钉124、用于调节第2按压部件123的位置的调节螺丝125。
在第2按压部件123贯通形成有供第1固定部件110的定位销118插通而用于进行第2固定部件120的定位的定位孔126。
密封部件130配置于通过第1柱状部件111、111与第2柱状部件121、121而以对置的方式被定位的第1片材部件112与第2片材部件122之间。在密封部件130形成有:将第1片材部件112与第2片材部件122对置形成的空间划分为可收纳层叠体W的收纳部130a;与收纳部130a连通形成且用于将由第1片材部件112、第2片材部件122以及收纳空间形成部件131划分的封闭空间亦即收纳空间S的内部排气的排气部130b。密封部件130被夹入第1片材部件112与第2片材部件122之间从而发挥侧壁的作用。
排气部130b与收纳部130a连通并向第1柱状部件111侧突出,形成为与第1片材部件112的排气孔112a相面对。另外,收纳于收纳部130a的层叠体W以无法移动至排气部130b的方式被形成为比收纳部130a小。
在第1片材部件112的收纳部130a的内部设置有形成为矩形的框状的收纳空间形成部件131。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空间形成部件131通过作为金属材料的不锈钢形成为比层叠体W薄,并通过耐热粘合剂粘合于第1片材部件112。
收纳空间形成部件131以被夹于第1片材部件112与第2片材部件122之间的状态将收纳部130a划分为:在收纳空间形成部件131的内部将层叠体W定位配置的收纳空间S、以及在收纳空间形成部件131的外周与排气部130b连通并用于将收纳空间S内部排气的流路空间H。由此,能够将层叠体W正确地定位于收纳空间S内部,并且确保用于排气的流路空间H,不会因层叠体W的位置偏移等致使排气流路堵塞,能够可靠地将收纳空间S内部排气。
在收纳空间形成部件13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大收纳空间形成部件131的一部分的厚度的厚度调整部件132。
厚度调整部件132至少设置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1边,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形成为矩形的框状的收纳空间形成部件131的4边中的、与输送方向大致垂直的2边。厚度调整部件132形成为与收纳空间形成部件131的厚度的合计在层叠体W的厚度以上。由此,能够逐渐对层叠体W加压,因此能够避免对层叠体W的端部加载过大的负载而损伤该端部。
作为形成收纳空间形成部件131以及厚度调整部件132的材料,可以采用金属材料,特别是不锈钢。不锈钢与耐热性橡胶材料等相比材料廉价,也便于加工,因此能够廉价地抑制层叠体固定夹具的制造成本。另外,金属材料耐老化性、耐热性高,因此能够长期反复使用,并且能够在高温加热并加压接合层叠体的情况下使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相同的理由采用不锈钢作为密封部件130。
流路罩170为覆盖排气部130b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形成为收纳部130a露出的矩形状的开口部且外形形成为矩形状的板状的部件。由此,在对收纳空间S排气时,能够防止第2片材部件122进入排气部130b,因此能够防止排气孔112a被第2片材部件122堵塞而无法对收纳空间S进行充分的排气。
层叠体固定夹具100通过上述结构在收纳空间S配置层叠体W,通过排气单元3对收纳空间S排气,由此能使第1片材部件112以及第2片材部件122紧贴于在收纳空间S配置的层叠体W地固定层叠体W。
此外,将固定了的层叠体W通过辊式加压机等的加压单元进行加压接合,能够制造层叠接合体。
此外,层叠体固定夹具具有能够收纳层叠体的收纳空间,形成有连接于排气单元且与收纳空间连通的排气路,具有能够切换连接收纳空间与排气单元的排气路的第1排气口以及第2排气口,在收纳空间配置层叠体,通过排气单元对上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由此使层叠体紧贴固定于收纳空间内,只要能够沿单方向输送并加压即可,除了本实施例中示出的构造的层叠体固定夹具以外,例如还可以采用申请人在日本特愿2011-226776中公开的层叠体固定夹具,其为对配置有层叠体的空间减压从而固定层叠体的方式的层叠体固定夹具,具有能够切换连接收纳空间与排气单元的排气路的第1排气口以及第2排气口。
接下来,参照图6和图7对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6(A)中,层叠体固定夹具100从左近前侧向右进深侧输送,左近前侧为输送方向的上游。在图6(B)中,层叠体固定夹具100从左侧向右侧输送,左侧为输送方向的上游。此外,图7(A)通过立体图放大示出曲柄滑块输送装置附近的各部件的配置关系,图7(B)通过立体图放大示出曲柄滑块输送装置的梭动构件以及中间载台附近的各部分的配置关系。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单元5为具有4组的加压辊50的可连续加压的辊式加压机。作为加压辊50,可以使用内置有电加热器等的加热单元并用于进行对层叠体W加热并加压的热压的热压辊。另外,在热压辊的下游侧还可以设置内置有制冷剂配管等的冷却单元并用于进行对层叠体W冷却并加压的冷压的冷压辊。
如图6以及图7所示,输送单元2具有:将层叠体固定夹具100向加压单元5输送以及从加压单元5搬出的曲柄滑块输送装置10、将经过加压单元5的加压工序后的层叠体固定夹具100在加压单元5的各加压辊50的下游从曲柄滑块输送装置10接受并载置的中间载台20。在此,导轨15设置于加压辊50的加压部的外侧,加压辊50能够仅对不含第1、2柱状部件等的第1片材部件112以及第2片材部件122进行加压。
曲柄滑块输送装置10为由载置层叠体固定夹具100的梭动构件13、曲柄臂11、联杆12以及导轨15构成的滑块,具有:沿输送方向使上述梭动构件13往复运动的滑块、以及驱动滑块的驱动单元亦即马达14。通过将滑块形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凭借简单的机构形成节约空间的输送单元。另外,曲柄滑块输送装置10连接于能够沿铅垂方向升降的升降单元亦即升降缸体1,整体构成为能够沿铅垂方向升降。
导轨15在加压辊50的加压部的外侧与输送方向平行地设置。此外,曲柄臂11、联杆12以及梭动构件13与各导轨15对应地沿输送方向各相互对置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梭动构件13与加压辊50对应地在导轨15的两侧各设置6处,且以联动地工作的方式被连接形成。
曲柄臂11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马达14,另一端在转动支点11a以能够相互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联杆12的一端。联杆12的另一端连接于最上游的梭动构件13。导轨15将借助联杆12而往复运动的梭动构件13沿着朝向加压辊50的输送方向引导。
在梭动构件13载置固定层叠体固定夹具100的第1柱状部件111。在载置第1柱状部件111的载置面13a设置有:第1排气连接器13b,其在载置层叠体固定夹具100时与第1排气口116连通,用于通过排气单元3对收纳空间S排气;非接触式传感器13c,其用于判定在载置面13a上是否载置层叠体固定夹具100;以及定位销13d,其对层叠体固定夹具100进行定位。
第1排气连接器13b以能够插入第1排气口116的方式向上方突出设置,通过未图示的真空配管与排气单元连接。在此,设置于对置的1组梭动构件13中的至少一方的梭动构件13的第1排气连接器13b被连接于压力开关3b。
中间载台20设置于相比梭动构件13靠内侧的位置,从梭动构件13接受层叠体固定夹具100,在载置面20a载置第1柱状部件111。在载置面20a设置有第2排气连接器20b,其与第2排气口117连通,并用于通过排气单元3将收纳空间S排气。第2排气连接器20b以能够插入第2排气口117的方式向上方突出设置,并通过未图示的真空配管与排气单元3连接。在此,设置于对置的1组的中间载台20中的至少一方的中间载台20的第2排气连接器20b被连接于压力开关3b。
中间载台20被连接于能够沿铅垂方向升降的升降单元亦即升降缸体21,各中间载台20能够联动地沿铅垂方向升降。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载台20与加压辊50对应地设置于各加压辊的上游与下游的共计5处。
曲柄滑块输送装置10构成为在梭动构件13位于最上游侧(图8)以及最下游侧(图11)时,处于与中间载台20相邻的位置。
参照图8~12对使用输送系统T的层叠体固定夹具100的输送方法以及层叠接合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此,图12以第1排气口116与第2排气口117并排呈现的方式示出从图3的X方向观察的面向输送方向的右侧的结构,是与X方向正交的剖面的说明图。图12为了对伴随于层叠体固定夹具100的输送的梭动构件13以及中间载台20的动作、第1排气连接器13b以及第2排气连接器20b的动作进行说明而将构造示意性示出,并将部分结构省略并简化。
首先,如图8所示,在转动支点11a处于最上游侧的位置、换句话说梭动构件13处于最上游侧的状态下,在梭动构件13的载置面13a载置第1柱状部件111,从而载置层叠体固定夹具100。此时,中间载台20通过升降缸体21而下降至相比梭动构件13靠下方的位置。此外,图8中载置有两个层叠体固定夹具100,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此,如图12(A)所示,在第1柱状部件111只有第1排气连接器13b被插入连接于第1排气口116。当第1排气连接器13b被插入第1排气口116时,被弹簧116c朝图中下方施力的单向阀116a被向上方顶起。由此,被密封部件116b封闭的第1排气路114a的开口部打开,连通部116d与第1排气路114a连通。由此,收纳空间S经由第1排气路114a与第1排气口116连通,能够将收纳空间S的内部排气。
接下来,如图9所示,当使马达14工作而使曲柄臂11转动时,经由联杆12而梭动构件13沿导轨15移动,层叠体固定夹具100持续收纳空间S的排气并且向加压辊50输送。在此,层叠体固定夹具100以第1片材部件112以及第2片材部件122与由加压辊50加压的加压面共面的方式被输送。
此外,当层叠体固定夹具100到达加压辊50时,如图10所示,利用加压辊50被朝下游输送并且经由第1片材部件112以及第2片材部件122对层叠体W加载加压力。由此,层叠体W被接合,制造出层叠接合体。
在此,控制单元4进行控制使得当层叠体固定夹具100至少在加压辊50被加压的期间,层叠体固定夹具100以与预先设定好的加压辊50的进给速度一致的输送速度输送。利用马达14的编码器检测曲柄臂11的旋转角θ(图10(A)),计算曲柄角速度ω,以加压辊50的进给速度v为基准逐个设定速度控制的指令值,基于下式进行控制。在此,设定曲柄臂的长度为r,联杆的长度为L,联杆比λ=r/L。
式1
··········式1
由此,能够减轻在层叠体固定夹具100与加压辊5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能够提高层叠体固定夹具100、加压辊50的寿命,并且无需担心在层叠体加载过大的负荷,能够制造高品质的层叠接合体。进而,还可以利用检测梭动构件13的输送位移的输送用编码器、检测加压单元的进给位移的加压单元进给用编码器检测输送速度与加压单元的速度的偏差,并以修正速度的偏差的方式基于式1对马达14的进给速度进行修正控制。据此,能够使加压单元的进给速度与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速度以更高的精度同步。
接着,如图11所示,当转动支点11a到达最下游侧的位置时,成为各梭动构件13处于最下游侧的状态,成为从加压辊50搬出层叠体固定夹具100的状态。此时,中间载台20位于与梭动构件13相邻的下方。由于中间载台20位于下方,因此如图12(B)所示,第2排气连接器20b位于第2排气口117的下方。
接着,中间载台20通过升降缸体21而上升,并以载置面20a与梭动构件13的载置面13a处于相同的高度的方式上升。由此,层叠体固定夹具100被载置于梭动构件13与中间载台20的双方,如图12(C)所示,第2排气连接器20b被插入至第2排气口117从而与收纳空间S连通。换句话说,第1排气口116以及第2排气口117均与收纳空间S连通,收纳空间S被排气。
接着,曲柄滑块输送装置10通过升降缸体16而下降。由此,只有中间载台20载置层叠体固定夹具100,层叠体固定夹具100从梭动构件13被交接于中间载台20。此时,如图12(D)所示,梭动构件13下降而使得第1排气连接器13b下降,从而排气路被切换为第2排气路14b,由第2排气连接器20b继续收纳空间S的排气。
曲柄滑块输送装置10维持下降的状态不变,由马达14驱动曲柄臂11而使梭动构件13返回到最上游的位置。
然后,当曲柄滑块输送装置10通过升降缸体16而上升时,成为与图12(C)相同的状态。进而,当中间载台20通过升降缸体21而下降时,成为与图12(A)相同的状态。随后,通过重复上述的工序,层叠体固定夹具100被逐个从上游侧的中间载台20交接至梭动构件13,由梭动构件13输送并由加压辊50加压,从梭动构件13交接至下游侧的中间载台20,维持收纳空间S的排气状态不变,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
另外,如上所述以加压辊50的加压面为基准,梭动构件13与中间载台20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相对升降,由此进行层叠体固定夹具100的交接,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层叠体固定夹具100的交接。
非接触式传感器13c还可以设置于中间载台20。控制单元4利用来自非接触式传感器13c的信号判定层叠体固定夹具100是否被正确载置于梭动构件13、中间载台20,当判定为未正确载置的情况下,发出警报并且停止输送系统T的全部的驱动部位(输送单元2、加压辊50等)。
另外,控制单元4利用来自压力开关3b的信号判定收纳空间S的压力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当判定为不在允许范围内的情况下,视为层叠体固定夹具100内的层叠体W不合格,保留履历,作为不合格加以处理。另外,可以使用压力开关3b将收纳空间S的内部控制为规定的压力,因此能够对使第1片材部件112以及第2片材部件122紧贴固定于层叠体W的力进行控制。
(变更例)
加压单元5的加压辊50的数目可根据制造的层叠接合体、工序进行任意设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输送单元采用曲柄滑块输送装置10,但作为沿单方向输送被加压对象的输送单元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还可以采用使用滚珠丝杠的输送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中,曲柄滑块输送装置10以及中间载台20分别为具有升降单元的结构,但只要有任意一方具有升降单元即可,只要能够交接层叠体固定夹具100,也可以不具有升降单元。
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1还可以设置预备加热部或余热除去部,该预备加热部从加压辊50观察设置于层叠体固定夹具100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对层叠体固定夹具100与层叠体W进行预备加热,该余热除去部设置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对层叠体固定夹具100与层叠体W进行冷却。由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可靠的加热以及冷却,能够提高生产性。预备加热部、余热除去部的层叠体固定夹具100的输送、交接也可以采用输送系统T。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压单元5采用辊式加压机,但并不局限于此。除了前文中例示的双带式加压机等的直进方式的加压单元以外,还可以使用平板加压机等的间歇式的加压单元。当采用平板加压机的情况下,可以在层叠体固定夹具100载置于中间载台20的状态下进行加压。或者还可以在层叠体固定夹具100停止于中间载台20与中间载台20之间的状态下进行加压。
[实施方式的效果]
具有本发明的层叠体固定夹具100的输送系统T、层叠体固定夹具100的输送方法以及该输送系统T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1采用将层叠体固定夹具100沿直进方向输送的输送系统T,因此能够将各工序在直进方向上配置,因此能够避免如旋转式的转台那样产生大的盲区。由此,能够将输送系统T形成为节约空间的系统,能使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1小型化。
此外,由于具有上述的结构,因此维持收纳层叠体W的收纳空间S的排气状态不变地将层叠体固定夹具100从上游侧的中间载台20交接至梭动构件13,并由梭动构件13输送,从梭动构件13交接至下游侧的中间载台20的动作,通过反复进行上述动作,由此能够连续输送层叠体固定夹具100,并对层叠体固定夹具连续加压。
另外,在层叠体固定夹具100被加压辊50加压的期间,由于以与加压辊50的进给速度一致的输送速度进行输送,因此能够减少在层叠体固定夹具100与加压辊5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能够提高层叠体固定夹具100、加压辊50的寿命,并且无需担心在层叠体W加载过大的负荷,能够制造高品质的层叠接合体。
由此,能够提供适合在沿单方向输送被加压对象并且连续加压的直进方式的加压单元(辊式加压机、双带式加压机等)使用的输送系统T,能够高效地制造层叠接合体。另外,由于能够采用简单的排气单元,因此在输送系统中无需使用大容量、昂贵的排气单元。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将层叠体固定夹具100沿直进方向输送的输送系统T,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将导轨15形成为圆弧等的曲线状,将曲柄臂11与联杆12的连接部位以及联杆12与梭动构件13的连接部位构成为可进行三维活动,由此能够将层叠体固定夹具100沿直进方向以外的方向进行输送。进而,以中间载台20作为方向转换的基点将前后的导轨15配置为非直线状,由此能够以中间载台20为基点变换层叠体固定夹具100的输送方向。
本申请是基于2011年11月28日在日本国提出的日本特愿2011-258884号提出的,其内容作为本申请的内容而形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并且,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能够更完全地理解本发明。然而,详细说明以及特定的实施例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进行说明的目的而记载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根据该详细说明清楚各种变更、改进。
申请人并不意图将所记载的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奉献于公众,所公开的改进、替代方案中的即便是在文字上并不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实施方式,在等同论的原则下也属于本发明的一部分。
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对于名词以及同样的指示语的使用,只要并未特意指明、或者并不能根据上下文关系而明确否定,则应当解释为包含单数以及复数的双方。在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任何示例或者示例性的用语(例如“等”)的使用也只不过是意图使得易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只要并未特意记载于权利要求书,就不对本发明的范围造成限制。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2:输送单元;3:排气单元;5:加压单元;10:曲柄滑块输送装置;11:曲柄臂;12:联杆;13:梭动构件;13a:载置面;13b:第1排气连接器;14:马达;15:导轨;16:升降缸体;20:中间载台;20a:载置面;20b:第2排气连接器;21:升降缸体;100:层叠体固定夹具;114:排气路;116:第1排气口;116a:单向阀;117:第2排气口;117a:单向阀;S:收纳空间;T:输送系统;W:层叠体。

Claims (11)

1.一种输送系统,在利用加压单元对层叠有膜材料的层叠体进行加压而制造层叠接合体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中输送固定所述层叠体的层叠体固定夹具,
所述输送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系统具备:
排气单元,该排气单元能够与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连接;以及
输送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具有:载置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梭动构件、使所述梭动构件沿输送方向往复运动的滑块、驱动所述滑块的驱动单元、以及用于从所述梭动构件接受并载置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中间载台,
作为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使用如下夹具,即:具有能够收纳所述层叠体的收纳空间,形成有与所述收纳空间连通的排气路,具有能够对连接所述收纳空间与所述排气单元的所述排气路进行切换的第1排气口以及第2排气口,通过在所述收纳空间配置所述层叠体并利用所述排气单元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使所述层叠体紧贴固定于所述收纳空间内,
所述梭动构件具有第1排气连接器,该第1排气连接器在载置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时与所述第1排气口连通,以用于利用所述排气单元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
所述中间载台具有第2排气连接器,该第2排气连接器在载置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时与所述第2排气口连通,以用于利用所述排气单元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
所述输送单元在所述梭动构件载置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并经由所述第1排气连接器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的状态下向所述加压单元输送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将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交接至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的、所述输送单元的中间载台,当在所述中间载台中所述第2排气连接器与所述第2排气口连通后,切换所述排气路并利用所述排气单元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由此将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所述收纳空间内维持排气状态不变地对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进行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单元具备多个加压部,与所述多个加压部对应地分别设置所述梭动构件以及所述中间载台,所述输送单元的多个梭动构件联动地进行工作,
所述输送单元由所述梭动构件接受载置于所述中间载台的层叠体固定夹具,
在经由所述第1排气连接器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的状态下进行输送,并交接至相邻的下游侧的所述中间载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单元为将被加压对象沿直进方向输送并加压的加压单元,
作为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使用构成为能够沿直进方向输送并加压的层叠体固定夹具,
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加压在利用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同时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单元在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被所述加压单元加压的期间,以与所述加压单元的进给速度一致的输送速度输送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单元的曲柄滑块输送装置以及中间载台中的至少一方具备升降单元,以利用所述加压单元加压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加压面为基准,通过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相对升降,从而进行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交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排气口以及所述第2排气口具备防止外部空气向所述收纳空间倒流的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具备:
一端与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单元连接并进行转动的曲柄臂;
一端与所述曲柄臂的另一端以能够相互转动的方式连接的联杆;以及
将与所述联杆的另一端连接并通过联杆而往复运动的所述梭动构件沿输送方向引导的导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计算所述曲柄臂的旋转角的角速度,基于计算出的角速度对由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输送速度进行控制。
9.一种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系统。
10.一种输送方法,在利用加压单元对层叠有膜材料的层叠体进行加压而制造层叠接合体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中输送固定所述层叠体的层叠体固定夹具,
所述输送方法的特征在于,
准备排气单元和输送单元,
该排气单元能够与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连接,
该输送单元输送层叠体固定夹具,并具有:载置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梭动构件、使所述梭动构件沿输送方向往复运动的滑块、驱动所述滑块的驱动单元、以及用于从所述梭动构件接受并载置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中间载台,
作为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使用如下夹具,即:具有能够收纳所述层叠体的收纳空间,形成有与所述收纳空间连通的排气路,具有能够切换连接所述收纳空间与所述排气单元的所述排气路的第1排气口以及第2排气口,通过在所述收纳空间配置所述层叠体并利用所述排气单元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使所述层叠体紧贴固定于所述收纳空间内,
该输送方法具有下述工序:
在从所述第1排气口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的状态下从所述加压单元的上游向所述加压单元输送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输送的层叠体固定夹具交接至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的、所述输送单元的中间载台,在所述中间载台中切换排气路并从所述第2排气口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排气的工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方法还具有如下工序:
当所述加压单元为将被加压对象沿直进方向输送并加压的加压单元的情况下,在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被所述加压单元加压的期间,以与所述加压单元的进给速度一致的输送速度输送所述层叠体固定夹具的工序。
CN201280057238.7A 2011-11-28 2012-05-14 输送系统、输送方法以及具备该输送系统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 Active CN1039460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8884A JP5136681B1 (ja) 2011-11-28 2011-11-28 搬送システム、搬送方法及びこの搬送システムを備えた積層接合体製造装置
JP2011-258884 2011-11-28
PCT/JP2012/062271 WO2013080581A1 (ja) 2011-11-28 2012-05-14 搬送システム、搬送方法及びこの搬送システムを備えた積層接合体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6007A true CN103946007A (zh) 2014-07-23
CN103946007B CN103946007B (zh) 2016-01-06

Family

ID=47789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7238.7A Active CN103946007B (zh) 2011-11-28 2012-05-14 输送系统、输送方法以及具备该输送系统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511577B2 (zh)
JP (1) JP5136681B1 (zh)
KR (1) KR20150009945A (zh)
CN (1) CN103946007B (zh)
DE (1) DE112012004533T5 (zh)
TW (1) TWI532587B (zh)
WO (1) WO201308058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5052A (zh) * 2014-08-06 2016-03-02 Ckd株式会社 叠置装置和叠层体的制作方法
CN111268374A (zh) * 2018-12-04 2020-06-12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托盘输送机构
CN112499990A (zh) * 2020-12-29 2021-03-16 东莞市英捷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防眩光、抗指纹纳米喷涂生产线
CN113014045A (zh) * 2019-12-19 2021-06-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旋转电机芯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6104B (zh) * 2015-10-29 2018-04-20 惠州金源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扩口机
CN110605897B (zh) * 2019-09-29 2024-07-02 青岛华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热压机
CN113478849A (zh) * 2021-05-14 2021-10-08 嘉兴市创辉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缆管道的管套和套钉连接装置
DE102021118683A1 (de) 2021-07-20 2023-01-26 Mühlbau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Verarbeitung einer Membran-Elektroden-Anordnu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11780A (ja) * 2000-06-28 2002-01-15 Kitagawa Elaborate Mach Co Ltd プレス装置システム
JP2005019275A (ja) * 2003-06-27 2005-01-20 Sintokogio Ltd 3層のmea膜を固定保持する方法および接合方法
JP2008159377A (ja) * 2006-12-22 2008-07-10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用電極の接合装置及びその接合方法
CN101618625A (zh) * 2008-07-02 2010-01-06 罗伯特别克勒有限公司 在压力和热作用下层压基本为板形的工件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1027B2 (ja) 1998-12-14 2003-02-24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Icカード製造装置
JP3984575B2 (ja) * 2003-08-20 2007-10-03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ト装置
JP2008146833A (ja) 2006-12-05 2008-06-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Meaの接合方法、及びmea接合用のプレス治具
JP4893693B2 (ja) 2008-05-29 2012-03-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多層回路基板形成用真空熱プレス装置
JP2010021786A (ja) * 2008-07-10 2010-01-28 Toshiba Corp 増幅回路
JP4998414B2 (ja) 2008-09-05 2012-08-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多層基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11780A (ja) * 2000-06-28 2002-01-15 Kitagawa Elaborate Mach Co Ltd プレス装置システム
JP2005019275A (ja) * 2003-06-27 2005-01-20 Sintokogio Ltd 3層のmea膜を固定保持する方法および接合方法
JP2008159377A (ja) * 2006-12-22 2008-07-10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用電極の接合装置及びその接合方法
CN101618625A (zh) * 2008-07-02 2010-01-06 罗伯特别克勒有限公司 在压力和热作用下层压基本为板形的工件的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5052A (zh) * 2014-08-06 2016-03-02 Ckd株式会社 叠置装置和叠层体的制作方法
CN105375052B (zh) * 2014-08-06 2017-08-08 Ckd株式会社 叠置装置和叠层体的制作方法
CN111268374A (zh) * 2018-12-04 2020-06-12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托盘输送机构
CN113014045A (zh) * 2019-12-19 2021-06-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旋转电机芯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112499990A (zh) * 2020-12-29 2021-03-16 东莞市英捷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防眩光、抗指纹纳米喷涂生产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01808A1 (en) 2014-10-09
WO2013080581A1 (ja) 2013-06-06
DE112012004533T5 (de) 2014-08-07
JP2013112448A (ja) 2013-06-10
TWI532587B (zh) 2016-05-11
US9511577B2 (en) 2016-12-06
CN103946007B (zh) 2016-01-06
KR20150009945A (ko) 2015-01-27
JP5136681B1 (ja) 2013-02-06
TW201321289A (zh) 201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6007A (zh) 输送系统、输送方法以及具备该输送系统的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
EP2669079B1 (en) Laminate immobilizing jig, laminate assembly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laminate assembly
CN1890828B (zh) 燃料电池的制造
JP5775229B2 (ja) 極板をセパレータで挟む装置
CN101314269B (zh) 多层层压机
EP2853378B1 (en) Plastic film heat-sealing device
KR101765588B1 (ko) 연료전지 스택 조립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KR20130107317A (ko) 극판 포장 장치
KR20140002016A (ko) 포장 전극의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WO2019119885A1 (zh) 光伏组件层压装置
CN211879535U (zh) 热封机构及复合料带成型装置
US20130276975A1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joined laminated media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joined laminated media
US2015020285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material
WO2023179284A1 (zh) 一种注液前处理设备
CN203717681U (zh) 轴承单元、具备该轴承单元的冲压装置以及层叠接合体制造装置
CN112776448B (zh) 一种胶合板全自动热压覆膜设备
KR20150021881A (ko) 프레스 장치
TW201114586A (en) Press and method for conveying work pieces into and out of the press
CN112078225A (zh) 一种折纸电路加工用具备定量裁切功能的生产设备
CN106239896B (zh) 一种用于材料加工的压合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7862416U (zh) 真空冷热压贴合成型机
CN217295954U (zh) 一种皮带输送装置
CN111524987B (zh) 双玻组件及其层压方法
CN214280043U (zh) 复合料带成型设备及其热封边装置
US20240246329A1 (en) Sheet separation device and laminat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