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24806B - 机械式停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械式停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24806B
CN103924806B CN201310137405.5A CN201310137405A CN103924806B CN 103924806 B CN103924806 B CN 103924806B CN 201310137405 A CN201310137405 A CN 201310137405A CN 103924806 B CN103924806 B CN 103924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vehicle
contacts
carport
join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374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24806A (zh
Inventor
酒井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24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4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24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4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使停车棚的连接部和载车板的连接部更适当地定位而良好地电气连接的带充电功能的机械式停车装置。使移载到停车棚(11)的充电载车板(20)向规定停车位置朝第一方向(X)移动的机械式停车装置(1)中具备:设置于停车棚(11)的棚侧接点组装体(61);设置于充电载车板(20)的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能改变棚侧接点组装体(61)相对于停车棚(11)在第一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和姿势的第一移动机构(101);能改变棚侧接点组装体(61)相对于停车棚(11)在第二方向(Y)的位置的第二移动机构(102);引导第二移动机构(102)的移动以使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集电器(86)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接点(73)对置的引导机构(92)。

Description

机械式停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向电动车辆充电的功能的机械式停车装置,具体涉及具备在利用载车板收纳时电气连接载车板和停车棚的机构的机械式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作为用于车辆停车的机械式停车装置的升降机式、平面往复式、纵横字谜(puzzle)移动式、多级式等的各种的停车装置,并且根据设置条件等而利用这些停车装置。
另一方面,近年来逐渐普及以电动马达作为动力源的电动车辆。另外,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的“电动车辆”是指能够用电动马达的动力(包含发动机的并用)行驶的车辆。像这样的电动车辆由于代替已有燃料而使用电力,因此需要对搭载在电动车辆上的蓄电池(电池)频繁地充电。因此,以往,提出了能够利用在停车装置中停车的时间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带有充电功能的机械式停车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带有充电功能的机械式停车装置的一个示例。该机械式停车装置具备用于搭载电动车辆的载车板、容纳载车板的多个停车棚、用于使载车板向停车棚移动的移动机构、设置于载车板的连接部(在专利文献1中为中继端子)、设置于停车棚的连接部(等同于供电端子)、和设置于载车板而与连接部电气连接的充电接头(等同于中继电缆和中继插头)。充电接头与电动车辆侧的充电接头连接。在该停车装置中,通过搭载电动车辆的载车板向停车棚移动的动作,载车板的连接部和停车棚的连接部电气连接,从而向与载车板的连接部通过充电接头连接的蓄电池供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61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为了利用载车板向停车棚移动的动作而自动地电气连接载车板的连接部和停车棚的连接部,应该正确地定位两个连接部。尤其是,像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采用作为两个连接部的接头的插头和插座时,如果不以正确定位插头和插座的状态使载车板移动,则存在不仅引起连接不良而且引起接头破损的担忧。
但是,一般在机械式停车装置中,因各种因素而在收纳时在与停车棚相对的载车板的位置上多少产生位移(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作为该因素,可以例举各个载车板尺寸的制造误差、安装于各个载车板上的连接部的安装误差、搭载电动车辆时或者未搭载电动车辆时的载车板的浮沉、因电动车辆本身的偏荷重和载车板上的电动车辆停止位置差异等引起的载车板的三维弯曲、伴随着车棚导轨和载车板车轮随着时间的劣化的变形等。像这样,不论经常产生与停车棚相对的载车板的位置误差,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无关于停车棚的连接部和载车板的连接部之间的正确定位的任何记载。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作为带充电功能的机械式停车装置,能够使停车棚的连接部和载车板的连接部更加适当地定位而良好地电气连接的机械式停车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机械式停车装置是至少具备一个能够搭载电动车辆的充电载车板,并且在将所述充电载车板收纳至规定的停车棚内时,使所述充电载车板在所述停车棚内向规定的停车位置朝第一方向移动的机械式停车装置,其中,具备:
设置于所述停车棚,并且与电源装置连接的多个第一接点;
作为所述充电载车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设置在该充电载车板位于所述停车位置时与所述多个第一接点能对置的位置上,并且与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对应的多个第二接点;
能改变所述多个第一接点相对于所述停车棚的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或者所述多个第二接点相对于所述充电载车板的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的第一移动机构;
能改变所述多个第一接点相对于所述停车棚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位置或所述多个第二接点相对于所述充电载车板的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的第二移动机构;和
随着所述充电载车板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而引导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相对地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以使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对置的引导机构。
在上述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形成为能够改变所述多个第一接点相对于所述停车棚的在所述第一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和姿势、或者所述多个第二接点相对于所述充电载车板的在所述第一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和姿势的结构。
根据上述发明,在充电载车板向停车棚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移动的动作中,随着充电载车板向第一方向的移动而多个第二接点向第一方向按压多个第一接点时,多个第一接点相对于停车棚的在第一方向的位置或多个第二接点相对于充电载车板的在第一方向的位置通过第一移动机构而变化。或者,多个第一接点相对于停车棚的在第一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和姿势、或者多个第二接点相对于充电载车板的在第一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和姿势通过第一移动机构而变化。因此,在充电载车板相对于停车棚的规定的停车位置在第一方向上偏移的情况下,在充电载车板向停车棚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移动的动作中,通过改变多个第一接点相对于停车棚的在第一方向的位置或多个第二接点相对于充电载车板的在第一方向的位置,可以使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在第一方向上适当地定位。又,在充电载车板相对于停车棚的规定的停车位置在第二方向上偏移的情况下,在充电载车板向停车棚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移动的动作中,多个第一接点相对于停车棚的在第二方向的位置或多个第二接点相对于充电载车板的在第二方向的位置通过引导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而变化,以此可以使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在第二方向上适当地定位。如以上所述,即使产生充电载车板相对于停车棚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的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至少一方向的位置误差的情况下,也在充电载车板向停车棚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移动的动作中,可以使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适当地定位。因此,在将充电载车板收纳于停车棚内时,可以适当地电气连接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
本发明在上述机械式停车装置中,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具备向所述第一方向能转动地支持于所述停车棚或所述充电载车板上并且支持所述多个第一接点或所述多个第二接点的臂、对所述臂施力以使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压接的第一施力构件。
根据上述结构,臂根据充电载车板相对于停车棚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的位置误差而转动,以此可以改变多个第一接点相对于停车棚的在第一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和姿势,或者多个第二接点相对于充电载车板的在第一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和姿势。因此,在将充电载车板收纳于停车棚内时,可以使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在第一方向及上下方向上适当地定位。此外,通过第一施力构件对臂施力,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被压接,而在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接触后两者不分离而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本发明在上述机械式停车装置中,还具备保持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中支持于所述臂的一方的翻板、和对所述翻板施力以使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压接的第二施力构件;
所述臂在其下部具有所述第一方向的转动的中心,所述翻板相对于该臂向所述第一方向能转动地支持于所述臂的上部。
根据上述结构,在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中支持于臂的一方与翻板一起向第一方向可转动,并且与臂一起向第一方向可转动。因此,例如是充电载车板在停车棚中向第一方向移动后以微小距离下降而到达至规定的停车位置的类型、和停车棚和充电载车板的上下位置的位置误差比较大的类型等的机械式停车装置,也通过对应于充电载车板向第一方向的移动和下降,使翻板和臂中的至少一方向第一方向转动,可以使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在第一方向及上下方向上适当地定位。此外,通过第二施力构件对翻板施力,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被压接,因此在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连接后两者不分离而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本发明在上述机械式停车装置中,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具备支持于所述停车棚或所述充电载车板上并且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滑动轴、和支持所述多个第一接点或所述多个第二接点并且沿着所述滑动轴移动的滑动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滑动器在滑动轴上移动,可以改变多个第一接点相对于停车棚的在第二方向的位置或多个第二接点相对于充电载车板的在第二方向的位置。借助于此,可以使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在第二方向上适当地定位。
本发明在上述机械式停车装置中,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还具备对所述滑动器向所述第二方向的规定位置施力的第三施力构件。
根据上述结构,在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未连接时,可以将滑动器保持在第二方向的规定位置(即,作为基准的位置)。
本发明在上述机械式停车装置中,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长尺寸的形状,并且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中的至少一方随着另一方的倾斜度而向上下方向能倾动。
根据上述结构,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之间的上下方向的接触位置偏移在这些接点的上下方向上长尺寸的形状的范围内被允许。此外,通过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中的至少一方随着另一方的倾斜度而向上下方向倾动,尽管多个第一接点或多个第二接点的姿势变化,也可以维持它们接触的状态。又,即使在特定的接点上发生个体差异和磨耗等,也通过该特定的接点和与其接触的接点中的至少一方倾动,这些接点可以良好地接触。因此,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不会发生部分接触等的接触不良,而能良好地电气连接。
本发明在上述机械式停车装置中,具备保持所述多个第一接点的第一接点保持器、保持所述多个第二接点的第二接点保持器、和将所述多个第一接点相对于所述第一接点保持器能进退地保持的第一保持机构及将所述多个第二接点相对于所述第二接点保持器能进退地保持的第二保持机构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上述结构,充电载车板向第一方向移动,以此多个第一接点由多个第二接点向第一方向被按压时,可以使多个第一接点或多个第二接点根据其按压力向从保持第一接点或第二接点的接点保持器进退移动的方向移动。又,即使在特定的接点上发生个体差异和磨耗等,也通过使该特定的接点和与其接触的接点中的至少一方向从接点保持器进退移动的方向移动,这些接点可以良好地接触。因此,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不会发生部分接触等接触不良,而能良好地电气连接。
本发明在上述机械式停车装置中,所述引导机构由配置在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中通过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而发生位移的一方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并且与在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中通过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而发生位移的一方一起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一对被引导构件、和配置在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中的另一方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引导构件构成;
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未连接时,所述一对引导构件和所述一对被引导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
所述一对引导构件和所述一对被引导构件中作为夹住构件的一方配置为从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夹住所述一对引导构件和所述一对被引导构件中作为被夹住构件的另一方,并且形成为在所述夹住构件中与所述被夹住构件相对的端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间隔为向梢端行进而变宽或者在所述被夹住构件中与所述夹住构件相对的端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间隔为向梢端行进而变窄;或者,在所述夹住构件中与所述被夹住构件相对的端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间隔为向梢端行进而变宽且在所述被夹住构件中与所述夹住构件相对的端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间隔为向梢端行进而变窄。
根据上述结构,在充电载车板在停车棚中向第一方向移动的动作中,在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接触之前一对引导构件和一对被引导构件相接触,进而,一对引导构件和一对被引导构件中配置在第二方向的外侧的一方之间,另一方边接触边进入。通过像这样的一对引导构件和一对被引导构件的接合,引导通过第二移动机构的多个第一接点或多个第二接点向第二方向的移动以使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相对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充电载车板向停车棚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移动的动作中,在多个第一接点通过多个第二接点受到向第一方向的力时,通过第一移动机构改变多个第一接点相对于停车棚的在第一方向的位置或者多个第二接点相对于充电载车板的在第一方向的位置,以此使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在第一方向上适当地定位。又,在充电载车板向停车棚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移动的动作中,通过引导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改变多个第一接点相对于停车棚的在第二方向的位置或者多个第二接点相对于充电载车板的在第二方向的位置,以此使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在第二方向上适当地定位。像这样,即使产生充电载车板相对于停车棚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的位置误差,充电载车板也通过向停车棚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移动的动作,使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更适当地定位,从而在将充电载车板收纳于规定的停车棚内时能够使这些接点良好地电气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采用了本发明的机械式停车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升降机式停车装置的整体概略主视图;
图2是示出正试图将搭载在图1所示的升降机搬运器上的充电载车板移载至左停车棚的状态的停车楼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从第二方向Y观察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棚侧接点组装体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的图;
图4是从第二方向Y观察棚侧接点组装体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的连接状态的图;
图5是从第一方向X观察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的图;
图6是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7是从第一方向X观察棚侧接点组装体和第一移动机构以及第二移动机构的图;
图8是棚侧接点组装体和第一移动机构以及第二移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棚侧接点组装体和第二移动机构以及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的俯视图;
图10是说明集电器的保持机构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一移动机构的图7的XI-XI箭头剖视图;
图12是充电载车板和充电电源装置的连接关系图;
图13是从第二方向Y观察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棚侧接点组装体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的图;
图14是从第二方向Y观察棚侧接点组装体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的连接状态的图;
图15是从第一方向X观察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的图;
图16是从第一方向X观察棚侧接点组装体和第一移动机构以及第二移动机构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以及第三移动机构的图16的XVII-XVII箭头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升降机式停车装置(机械式停车装置);
2停车塔;
10升降通路;
11停车棚(停车部);
12升降机搬运器;
17车棚导轨;
20充电载车板;
21竖立侧端部;
25载车板移载兼提升旋转单元;
30电缆收纳箱;
31中继电缆;
34充电电缆;
36充电适配器;
45连接电缆;
50充电口盖;
51充电口;
53电池;
60供电系统;
61棚侧接点组装体;
62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
71基板;
72接点保持器;
73接点;
74引导器;
75螺栓;
81基台;
82臂;
821臂旋转轴;
822止动件;
83滑动轴;
84滑动器;
85集电器保持器;
86集电器;
87引导器;
88保持机构;
89杠杆;
90标准载车板;
91臂施力机构;
92引导机构;
93滑动器施力弹簧;
95止动件;
96翻板;
97翻板施力机构;
101第一移动机构;
102第二移动机构;
103第三移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形态]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在该第一实施形态中,例举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机械式停车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升降机式停车装置。图1是作为采用本发明的机械式停车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升降机式停车装置的整体概略主视图,图2是示出正试图将搭载在图1所示的升降机搬运器上的充电载车板移载至左停车棚的状态的停车楼的整体俯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该升降机式停车装置1是下部90°旋转驶入方式,并且将搭载一般车辆V(非电动车辆、汽油车等)的标准载车板90、和搭载电动车辆EV的充电载车板20混装的装置。另外,也可以在该充电载车板20上搭载一般车辆V。以下,将能够看见如图1所示的、夹着升降通路10在左右以上下排列有多个停车棚11的状态的面作为升降机式停车装置1的正面,并且将图1作为升降机式停车装置1的主视图并进行说明。
升降机式停车装置1具有在铁骨结构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装板的停车塔2,并且该停车塔2的地上一层成为驶入部3。在该驶入部3的驶入地面4上形成有地坑5。又,在驶入部3的前部(在该示例中为左侧方)设置有出入库口6,在该出入口6上设置有开闭式的出入库口门7。又,在出入库口6的外部侧方配置有运行操作盘8。此外,在驶入部3的与出入库口的相反侧上设置有入库引导指示灯18。
在上述结构的停车塔2中,在中央部形成有垂直方向的升降通路10。在夹着该升降通路10的图的左右两侧上,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有多层的停车棚11、11…。这些停车棚11支持于在垂直方向上设置的棚柱9上。各停车棚11具有一对车棚导轨17,并且载车板20、90以架设在该一对车棚导轨17之间的状态被支持。以下将车棚导轨17的延伸方向作为“第一方向X”,将与第一方向X大致正交的大致水平方向作为“第二方向Y”。
在该实施形态的升降机式停车装置1中,上层四层为标准载车板90的停车棚11,下层三层为充电载车板20的停车棚11。在图1中,右列第二层的电动车辆EV示出非充电状态(无充电要求)。充电载车板20和标准载车板90采用共同的形态,并且具备形成于第一方向X两侧端的竖立侧端部21、21,形成于左右竖立侧端部21、21之间的中央突条部22、分别形成于竖立侧端部21、21和中央突条部22之间的凹状的车道23、23。竖立侧端部21、21、中央突条部22以及车道23、23在第一方向X上大致平行地排列。
在升降通路10中设置有搬运载车板20、90的升降机搬运器12。在该升降机搬运器12上设置有设置于停车塔2的上部的升降驱动部13、用升降驱动部13的驱动轮14卷绕的钢丝绳15、和设置于钢丝绳15的与升降机的相反侧上的平衡锤16。而且,利用升降驱动部13的驱动轮14卷绕钢丝绳15,以此使搭载在升降机搬运器12上的载车板20、90在升降通路10中升降。
此外,升降机搬运器12具备载车板移载兼提升旋转单元25。载车板移载兼提升旋转单元25具有提升并旋转载车板20、90的功能、和在与停车棚11的车棚导轨17之间移载载车板20、90的功能。各载车板20、90通过该载车板移载兼提升旋转单元25在各停车棚11和升降机搬运器12之间利用车轮24被移载,同时在驶入部3中旋转。图2示出通过该载车板移载兼提升旋转单元25将升降机搬运器12上的充电载车板20移载至左边的停车棚11中的状态。如图2所示,载车板移载兼提升旋转单元25具备作为载车板移载机构的、由双臂26和设置于双臂26的梢端的接合辊27构成的双曲柄臂。接合辊27能够与设置于载车板20、90的侧端部下表面的接合槽28接合。在该双曲柄臂机构中,以使接合辊27与载车板20、90的接合槽28接合的状态伸缩双臂26,以此能够将载车板20、90移载至停车棚11或者从停车棚11移载。上述载车板移载兼提升旋转单元25采用公知的手段,并且省略除此以外的详细说明。
上述结构的升降机式停车装置1还具备供电系统60。供电系统60具备设置于收纳充电载车板20的各停车棚11的作为供电侧的连接部的棚侧接点组装体61、设置于充电载车板20的作为接受电力侧的连接部的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和借由供电电缆40与棚侧接点组装体61电气连接的充电电源装置42。充电电源装置42内装在设置于驶入部3的控制盘41中。在该供电系统60中,利用将充电载车板20收纳于停车棚11的动作,能够电气连接棚侧接点组装体61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
如图2所示,棚侧接点组装体61配设在停车塔2的下层三层的各层的对角位置上,并且设置于停车棚11。在该示例中,每层的两个棚侧接点组装体61、61设置于该层的左内部和右前部。另一方面,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62在充电载车板20的角部以对角位置配设有两个,从而在充电载车板20位于停车棚11中的规定的停车位置上时,能够与设置于各层的左内部和右前部的棚侧接点组装体61、61相对。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固定于充电载车板20的竖立侧端部21上,并且与该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相邻地设置有电缆收纳箱30。以下详细说明棚侧接点组装体61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
〔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
图3是从第二方向Y观察棚侧接点组装体61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图,图4是从第二方向Y观察棚侧接点组装体61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连接状态的图,图5是从第一方向X观察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图,图6是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立体图。如图3~图6所示,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是多个接点73组装于接点保持器72而构成的。接点保持器72固定于基板71,并且引导器74、74也固定于该基板71上。引导器74、74(引导构件)构成引导棚侧接点组装体61向第二方向Y移动的引导机构92的引导部92a以使多个接点73和多个集电器86对置。
基板71具有两个大致平行的保持器支持部711、711、和架设在保持器支持部711、711上的安装部712,并且形成为大致门状。基板71的安装部712安装于位于充电载车板20的侧端的竖立侧端部21上。更具体地是,充电载车板20的竖立侧端部21具有连续地形成在车道23的第一方向X的外侧的竖起部21a、连续地形成在竖起部21a的第一方向X的外侧的水平部21b,在该水平部21b的下表面用螺栓75、75固定有基板71的安装部712(尤其是参照图3)。
在基板71的两个保持器支持部711、711之间配置有接点保持器72,在这些保持器支持部711、711上固定有接点保持器72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端部。在接点保持器72上大致平行地形成有与接点73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上下方向的槽721。以上下方向长尺寸形成的接点73固定在这些各个槽721中。在本实施形态中,各接点73是以上下方向长尺寸形成的铜板,在第二方向Y上大致平行地排列有五个这样的接点73。各接点73由树脂等的非导电构件形成的接点保持器72保持,以此成为与其他接点73电气独立的状态。各接点73与中继电缆31连接,中继电缆31被引导至电缆收纳箱30(参照图12)。
两个引导器74、74各自固定于基板71的两个保持器支持部711、711上。这两个引导器74、74配置在接点保持器72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并且通过这些引导器74、74从第二方向Y的两侧夹住保持器支持部711、711以及保持多个接点73的接点保持器72。各引导器74是树脂制造的厚板状构件,并且从保持器支持部711向第一方向X比接点73突出。引导器74形成为位于梢端外侧的角部被切割以随着向第一方向X的梢端部行进而板厚减小,从而形成有相对于第一方向X倾斜的引导面741的结构。因此,两个引导面741、741的第二方向Y的分离距离随着向梢端行进而逐渐减小,即形成为梢端细的结构。
〔棚侧接点组装体61〕
图7是从第一方向X观察棚侧接点组装体61和第一移动机构101以及第二移动机构102的图;图8是棚侧接点组装体61和第一移动机构101以及第二移动机构102的立体图;图9是棚侧接点组装体61和第二移动机构102以及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俯视图。如图3、图4以及图7~图9所示,棚侧接点组装体61是多个集电器86组装于集电器保持器85上而构成的。集电器86是设置于棚侧接点组装体61上的接点。集电器保持器85固定于滑动器84上,并且在该滑动器84上还固定有两个引导器87、87。引导器87、87(被引导构件)构成引导机构92的被引导部92b。
在集电器保持器85上形成有与集电器86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保持槽851,在各个该保持槽851中配置有集电器86。在根据本实施形态的棚侧接点组装体61上具备与接点73的数量相对应的五个集电器86。各集电器86通过能够倾动且向相对于集电器保持器85的进退方向移动的保持机构88(参照图10)在集电器保持器85上保持。图10是说明集电器86的保持机构88的图。在该图中,省略除了集电器86和保持机构88以外的构件,以容易理解集电器86的保持机构88。
如图10所示,集电器86的接点面861与接点73相同地在上下方向上长尺寸地形成。在集电器86的下部设置有端子886,该端子886与电缆887连接。电缆887如图12所示与开关器43连接。集电器86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通过支撑销882可转动地与支持轴881的一方的端部连接。集电器86以该支撑销882为中心个别地转动,以此集电器86的接点面861倾动。像这样的集电器86的转动由形成于集电器保持器85的保持槽851引导以不偏向第二方向Y。集电器86的转动范围由位于集电器86的下方的杠杆89限定。杠杆89是从下方支持集电器86的构件以使集电器86在与杠杆89抵接后不再进一步向下方转动。杠杆89的基端部89a可转动地支撑于滑动器84上。另一方面,在杠杆89的梢端部89b和滑动器84之间架设有作为拉伸弹簧的杠杆施力弹簧891。在上述结构中,在未连接时,集电器86由杠杆89从下方支持以使其不会因自重而向下转动(垂下),并且以接点面861成为适合连接的朝向的姿势保持集电器86。另一方面,在连接时,因接点73与集电器86的接点面861面接触等而向集电器86施加向下的力时,集电器86能够与杠杆施力弹簧891的施力反抗地向下转动。
支持轴881的不与集电器86连接的一侧的端部插入于安装在滑动器84上的弹簧壳883中。在弹簧壳883内,在支持轴881的另一侧端部和弹簧壳883的内部之间设置有杠杆施力弹簧884。支持轴881能够向从弹簧壳883突出以及退入的方向移动,并且受到杠杆施力弹簧884的向从弹簧壳883突出的方向的施力。像这样,集电器86相对于集电器保持器85能够个别地向进退方向移动地被保持。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尽管各个集电器86形成为能够个别地向集电器保持器85进退的方向移动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多个集电器86一体地向集电器保持器85进退的方向移动的结构。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多个集电器86的接点面861可以个别地倾动,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多个集电器86的接点面861一体地倾动的结构。
两个引导器87、87大致平行地配置为从第二方向Y的两侧夹住集电器保持器85及保持在其上的多个集电器86。换而言之,两个引导器87、87配置在集电器保持器85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引导器87是其基部以悬臂式支持于滑动器84上的板状构件,并且从滑动器84向第一方向X的充电载车板20侧比多个集电器86突出。尤其是,像图9中详细示出那样,在滑动器84上的两个引导器87、87在第二方向Y上的位置被规定为作为引导机构92的引导部92a的引导器74、74能够在作为被引导部92b的引导器87、87之间相接触的同时向第一方向X进入。而且,各引导器87的梢端部向第二方向Y倾斜以在两个引导器87、87的梢端部上使两个引导器87、87的第二方向Y的分离距离随着向梢端行进而逐渐扩大,即成为梢端宽的形状。通过像这样的设置于棚侧接点组装体61侧的引导器87、87的形状,能够容易将作为引导部92a的两个引导器74、74容纳于作为被引导部92b的两个引导器87、87之间,并且能够将从引导部92a的引导器74施加于被引导部92b的引导器87的第一方向X的力转换为第二方向Y的力。
上述棚侧接点组装体61通过能够改变相对于停车棚11的第一方向X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和姿势的第一移动机构101、和能够改变相对于停车棚11的第二方向Y的位置的第二移动机构102安装于停车棚11侧。在上述结构中,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姿势是指作为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接点的集电器86的朝向,尤其具体地是指集电器86的接点面861的朝向。接着,说明第一移动机构101和第二移动机构102。
〔第一移动机构101〕
第一移动机构101由固定于停车塔2的梁等上的基台81、由基台81支撑的两个平行的臂82、82、架设在臂82、82上的两个平行的滑动轴83、83以及臂施力机构91、91等构成。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一移动机构的图7的XI-XI剖视图。
如图7、图8、图11所示,基台81由固定于停车塔2的梁等上的基板812、固定于基板812上的两个支撑部811、811、和竖立设置在基板812上的弹簧座部813构成。各支撑部811通过第二方向Y的臂旋转轴821可转动地支撑臂82的基端部。借助于此,臂82、82能够向第一方向X转动。在两个平行的臂82、82的梢端部侧平行地架设有两个滑动轴83、83。两个臂82、82通过该滑动轴83、83能够同步地向第一方向X转动地相连接。该滑动轴83、83插通于固定有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滑动器84的轴承部842、842中。像这样,通过使支持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臂82、82以臂旋转轴821、821为中心向第一方向X转动,棚侧接点组装体61可以改变相对于停车棚11的第一方向X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和姿势。
臂82、82的梢端部侧受到由臂施力机构91、91向第一方向X朝向载车板(向充电载车板20侧行进的方向)的施力。图11中尤其详细所示,各臂施力机构91由臂施力弹簧911、带头螺栓912、施力调节螺母914、垫圈917、918等构成。带头螺栓912依次通过垫圈917、臂施力弹簧911、垫圈918、基台81的弹簧座部813、臂82的弹簧轴支撑部913以及施力调节螺母914。通过臂82的弹簧轴支撑部913向第一方向X可转动地支撑带头螺栓912的梢端部。通过紧固或松解螺纹嵌合在带头螺栓912的梢端的施力调节螺母914,可以改变臂施力弹簧911的压缩状态,借助于此可以调节通过臂施力弹簧911的臂82的施力。在上述结构的臂施力机构91中,当臂82的梢端部侧向第一方向X朝载车板方向的反方向(向与充电载车板20的相反侧行进的方向)转动时,在带头螺栓912的头部和弹簧座部813之间臂施力弹簧911收缩,通过收缩的臂施力弹簧911的弹性恢复力使臂82受到朝载车板方向的施力。另外,臂施力弹簧911组装为在未连接时(接点73和集电器86不接触的状态)处于收缩状态。通过这样的结构,臂82的梢端部侧总是受到向第一方向X朝载车板方向的施力。
上述臂82在未连接时的转动位置由臂施力弹簧911的施力、螺纹设置在基台81的弹簧座部813上的臂位置调节螺栓915、设置于臂82的止动件822限定。在未连接时,臂位置调节螺栓915的梢端与止动件822抵接。像这样,通过止动件822与臂位置调节螺栓915抵接,限制臂82的梢端部侧以使其不向第一方向X朝载车板方向转动其以上,从而限定了臂82在未连接时的转动位置。
〔第二移动机构102〕
第二移动机构102由两个滑动轴83、83、沿着滑动轴83、83可滑动的滑动器84以及两个滑动器施力弹簧93、93等构成。
滑动轴83、83的轴方向与第二方向Y大致平行。该滑动轴83、83插通于固定有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滑动器84中。滑动器84由基板841、固定于基板841的两个轴承部842、842构成。在滑动器84的基板841上安装有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集电器保持器85和引导器87、87。又,滑动器84的两个轴承部842、842相对于集电器保持器85配置在第二方向Y的两侧,并且两个滑动轴83、83插通于各轴承部842中。
两个滑动器施力弹簧93、93插通在一方的滑动轴83上。一方的滑动器施力弹簧93位于一方的臂82和滑动器84的轴承部842之间,并且另一方的滑动器施力弹簧93位于另一方的臂82和滑动器84的轴承部842之间。
在上述结构的第二移动机构102中,滑动器84可以沿着滑动轴83、83向第二方向Y移动,并且通过像这样的滑动器84的移动,棚侧接点组装体61可以改变相对于停车棚11的第二方向Y的位置。而且,通过滑动器施力弹簧93、93,沿着滑动轴83、83移动的滑动器84受到能够返回至在滑动轴83、83上的基准的位置(在本实施形态中是滑动轴83的第二方向Y的大致中央)的施力。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未连接时,滑动器84保持在成为第二方向Y的基准的位置。
在这里,说明在上述结构的供电系统60中,在进行充电载车板向停车棚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移动的动作时,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多个集电器86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多个接点73对位,进而,这些集电器86和接点73电气连接的结构。
在充电载车板20的车轮24移载至停车棚11的车棚轨道17上,而充电载车板20沿着车棚轨道17向第一方向X横移至规定的停车位置的最终阶段,充电载车板20相对于停车棚11向第二方向Y进行位置调节时,如图3、图9所示,设置于棚侧接点组装体61侧的作为引导机构92的被引导部92b的一对引导器87、87与设置于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侧的作为引导机构92的引导部92a的一对引导器74、74相接触,并且引导器74、74进入引导器87、87之间。此外,充电载车板20继续向第一方向X横移时,通过从引导部92a的引导器74、74施加于被引导部92b的引导器87、87的第一方向X的力,被引导部92b的引导器87、87向第二方向Y被按压。通过像这样的引导器87、87和引导器74、74的接合,固定有棚侧接点组装体61和引导器87、87的滑动器84沿着滑动轴83、83向第二方向Y移动,并且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集电器86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接点73在第二方向Y上适当地定位以使各接点73和与其对应的集电器86相对置。
如上所述,充电载车板20以棚侧接点组装体61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在第二方向Y上已定位的状态继续向第一方向横移,而到达至规定的停车位置。在此过程中,如图4所示,各接点73和与其对应的集电器86相接触,接着,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多个接点73按压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多个集电器86。通过该按压力,支持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臂82、82向第一方向X朝载车板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在充电载车板20向停车棚11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移动的动作中接点73和集电器86接触之后,臂82、82向第一方向X朝载车板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因此臂82、82受到由臂施力机构91、91的朝着将集电器86向接点73推压的方向的施力。像这样,在充电载车板20向停车棚11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移动的动作中暂时接触的接点73和集电器86继续压接。此外,在充电载车板20向停车棚11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移动的动作中,集电器86根据从接触的接点73受到的按压力,随着接点73的倾斜度而倾动,或者向相对于接点保持器72的进退方向移动。通过上述结构,在充电载车板20到达规定的停车位置时,集电器86和接点73不会出现部分接触等,而能保持适当的接触压力以接触,并且不会发生接触不良等,而能实现良好的电气连接。
如上所述,在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集电器86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接点73电气连接时,在供电系统60中能够对电动车辆EV充电。图12是充电载车板和充电电源装置的连接关系图。如该图所示,在设置于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五个集电器86中,中央位置的集电器86与中性线连接,并且其他四个集电器86中两个与R相电压线连接,而剩余的两个集电器86与T相电压线连接。R相电压线和T相电压线与设置于充电电源装置42的各停车棚11的开关器43连接。该开关器43与交流电源44连接。在上述集电器86和接点73的连接部上,R相和T相分叉为两个路径。借助于此,降低流入每一个的接点73的电流值,从而抑制集电器86和接点73的连接部的温度上升。
中继电缆31从设置于充电载车板20的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导入至电缆收纳箱30。在电缆收纳箱30中,设置于中继电缆31的梢端的接头32与充电电缆34的接头35连接。而且,设置于该充电电缆34的梢端的充电适配器36与电动车辆EV的充电口51(参照图2)连接。像这样,输送至充电口51的电力通过A/D电路52输送至电池53,从而对电池53充电。通过电子控制单元54(electorniccontrolunit;ECU)管理电池53的充电状况等。
在充电载车板20上设置有两个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一方的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通过连接电缆45与另一方的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连接。在靠近各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电缆收纳箱30,并且根据电动车辆EV的充电口51的位置可以利用任意一个的电缆收纳箱30内的中继电缆31进行充电。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尽管两个电缆收纳箱30对角配置在充电载车板20上,但是也可以四个电缆收纳箱30设置于充电载车板20的前后·左右,或者两个设置于充电载车板20的单侧前后,或者一个设置于充电载车板20的适当位置。
在以上说明的升降机式停车装置1中,通过进行使充电载车板20收纳于应对充电的停车棚11的动作,可以执行充电载车板20侧的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多个接点73与停车棚11侧的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多个集电器86的确实的定位和电气连接。而且,在充电载车板20移载至停车棚11而向第一方向X横移至规定的停车位置的最终阶段,即使在充电载车板20上产生相对于停车棚11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的位置偏移(误差),也通过使多个集电器86与棚侧接点组装体61一体地改变相对于停车棚11的第一方向X的位置和第二方向Y的位置,或者使集电器86向相对于集电器保持器85进退移动的方向个别地移动,或者使集电器86的接点面861个别地倾动,以此吸收充电载车板20的位置误差,从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和棚侧接点组装体61适当地定位。
例如,在充电载车板20相对于停车棚11的规定的停车位置向第一方向X偏移的情况下,在充电载车板20向停车棚11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移动的动作中,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按压棚侧接点组装体61而使臂82、82转动,以此改变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集电器86相对于停车棚11的第一方向X的位置,从而吸收充电载车板20相对于停车棚11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的在第一方向X上的位置偏移。像这样,可以使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多个集电器86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多个接点73在第一方向X上适当地定位。而且,在充电载车板20相对于停车棚11的规定的停车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偏移的情况下,也与上述相同地通过臂82、82的转动改变棚侧接点组装体61相对于停车棚1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和姿势,以此可以使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多个集电器86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多个接点73在上下方向上适当地定位。在该情况下,除了上述以外,在接点73和集电器86的接触域的长度方向(大致上下方向)上存在允许范围,因此接点73和集电器86可以在合适位置上适当地接触。
又,例如,在充电载车板20相对于停车棚11的规定的停车位置向第二方向Y偏移的情况下,在充电载车板20向停车棚11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移动的动作中,通过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侧的引导器74、74引导棚侧接点组装体61侧的引导器87、87,从而滑动器84与棚侧接点组装体61一体地向第二方向Y移动。借助于此,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集电器86相对于停车棚11的第二方向Y的位置改变,从而吸收充电载车板20相对于停车棚11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的在第二方向Y上的位置偏移。像这样,可以使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多个集电器86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多个接点73在第二方向Y上适当地定位。
像这样,为了吸收充电载车板20相对于停车棚11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的上下方向、第一方向X的位置偏移,而棚侧接点组装体61引起转动位移时,随着集电器保持器85的第一方向X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变化而使集电器保持器85的姿势(朝向)发生改变。相对于此,在本实施形态中,集电器86的接点面861通过集电器86的保持机构88能够倾动,且通过保持机构88及第一移动机构101,集电器86受到向接点73的施力,以此即使集电器保持器85的姿势变化,也通过集电器86的姿势(接点面861的朝向)的改变,可以维持接点73和集电器86的接点面861面接触的状态。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充电载车板20向停车棚11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移动的动作中和移动后,接点73和集电器86的接点面861维持面与面压接的状态。此外,即使在特定的接点73或集电器86中发生个体差异和磨耗等,也可以通过与该特定的接点73接触的集电器86或者特定的集电器86通过从接点73受到的按压力而上下倾动,或者以向集电器保持器85进退的方向移动,以此可以使其良好地接触。因此,所有的对应的接点73和集电器86不会发生部分接触或者因振动等而分离等的接触不良,而能够稳定地良好地电气连接。
又,在以上说明的升降机式停车装置1中,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比较紧凑地构成。尤其是,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第二方向Y的大小是由多个接点73和两个引导器74、74规定的大小。在配置有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充电载车板20的侧端部21上设置有接合辊27的接合槽28。为了充分确保该接合槽28的大小,优选为像本实施形态那样紧凑地构成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又,像本实施形态那样,使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可配置在充电载车板20的侧端部21,以此可以使充电载车板20其本身的配置空间与标准载车板90的配置空间相同。例如,在充电载车板20的下表面配置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时,由于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向收纳充电载车板20的停车棚11的正下方的车室突出,因此引起只好扩大车棚间距的不利的问题。
此外,在以上说明的升降机式停车装置1中,对于棚侧接点组装体61向第一方向X的移动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101,对于棚侧接点组装体61向第二方向Y的移动设置有第二移动机构102。像这样,根据动作方向移动机构被分离。因此,通过第一移动机构101和第二移动机构102容易个别地实现施力和移动范围等的最佳化,并且可以使各移动机构确实地工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棚侧接点组装体61侧上设置第一移动机构101和第二移动机构102,并且改变棚侧接点组装体61相对于停车棚11的位置和姿势,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形态。例如,在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侧设置第一移动机构101和第二移动机构102,并且改变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相对于充电载车板20的位置和姿势。又,例如可以在棚侧接点组装体61侧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侧中的一方设置第一移动机构101,而在另一方设置第二移动机构102。在这些示例中,在棚侧接点组装体61和载重板侧接点组装体62中设置有第二移动机构102的一方设置有引导机构92的被引导部92b,在另一方设置有引导机构92的引导部92a。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机械式停车装置,以下部90°驶入方式的升降机式停车装置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是将充电载车板20以一定时间在规定位置上收纳的方式,则可以是任何方式的机械式停车装置,例如可以适用于平面往复式、纵横字谜移动式、多级式等各种机械式停车装置中。又,在上述实施形态的升降机式停车装置1中,示出了混合装载电动车辆EV用的充电载车板20、和无充电附带器械的一般的标准载车板90的示例,但是也可以全部采用电动车辆EV搭载用的充电载车板20。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将棚侧接点组装体61对角配置在升降机式停车装置1上,并且将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对角配置在充电载车板20上,但是根据充电载车板20的旋转·非旋转方式、停车棚11在单侧或者两侧提供充电等,可以适用于各种组合配置中。例如,对于每个应对充电的停车棚11,只要具有一组棚侧接点组装体61即可。又,只要将充电载车板20总是向同一方向收纳,则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位于单侧上一处也是可以的。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棚侧节点组装体61侧的引导器87、87与集电器86相比向第一方向X朝载车板方向突出,并且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侧的引导器74、74与接点73相比向第一方向X朝载车板方向的反方向突出,以此在充电载车板20向停车棚11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移动的动作中,引导器87和引导器74与接点73和集电器86相比在先接触。但是,只要引导器87和引导器74与接点73和集电器86相比在先接触即可,并不限于引导器87、74必须与接点73或集电器86相比向第一方向X突出。在接点73和集电器86未连接时,如果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侧的引导器74、74和棚侧接点组装体61侧的引导器87、87在第一方向X的距离小于集电器86和接点73在第一方向X的距离,则引导器87和引导器74与接点73和集电器86相比在先接触。例如,即使在棚侧接点组装体61中集电器86与引导器87、87相比向充电载车板20侧突出,也只要使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引导器74向棚侧接点组装体61更大地突出即可,以使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侧的引导器74和棚侧接点组装体61侧的引导器87在第一方向X的分离距离小于集电器86和接点73的分离距离。相反也是同样的,即使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中接点73与引导器74、74相比向棚侧接点组装体61突出,也只要使棚侧接点组装体61侧的引导器87向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更大地突出即可,以使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侧的引导器74和棚侧接点组装体61侧的引导器87在第一方向X的分离距离小于集电器86和接点73的分离距离。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尽管棚侧接点组装体61侧的引导器87、87配置为从第二方向Y的两侧夹住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侧的引导器74、74,但是也可以与此相反。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棚侧接点组装体61侧的引导器87、87配置于多个集电器86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并且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侧的引导器74、74配置在多个接点73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但是引导器87、74的配置并不限于此。例如,棚侧接点组装体61侧的引导器87、87向第二方向Y排列配置在多个集电器86的上方或下方,与此相对应地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侧的引导器74、74向第二方向Y排列配置在多个接点73的上方或者下方。
又,尽管棚侧接点组装体61侧的引导器87、87的与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相对的端部在第二方向Y的间隔为向梢端行进而变宽,并且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侧的引导器74、74的与棚侧接点组装体61相对的端部(引导面741、741)在第二方向Y的间隔为向梢端行进而变窄,但是并不限于该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棚侧接点组装体61侧的引导器87、87的与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相对的端部在第二方向Y的间隔为向梢端行进而变宽,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侧的引导器74、74的与棚侧接点组装体61相对的端部大致平行。又,例如,也可以是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侧的引导器74、74的与棚侧接点组装体61相对的端部(引导面741、741)在第二方向Y的间隔为向梢端行进而变窄,而棚侧接点组装体61侧的引导器87、87的与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相对的端部大致平行。任意一种的引导器87、74的形状的组合,也可以使一方引导另一方,以使另一方的一对引导器进入在第二方向Y上位于外侧的一方的一对引导器的内侧。
[第二实施形态]
接着,说明第二实施形态。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机械式停车装置1形成为在将充电载车板20收纳于停车棚11时,充电载车板20从升降机搬运器12向停车棚11在第一方向X上横移,之后下降并装载在车棚导轨17上,并且到达至规定的停车位置的结构。因此,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机械式停车装置1相对于上述的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机械式停车装置1,载车板20、90的横移方式、引导机构92的引导器的形状、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等不同。因此,尤其详细说明这些的差异部分,并且省略其余说明。此外,在本实施形态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形态相同或者类似的构件在附图上标以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图13是从第二方向Y观察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棚侧接点组装体61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图,图14是从第二方向Y观察棚侧接点组装体61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连接状态的图,图15是从第一方向X观察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图。在图14中,显示出第一方向X的截面以容易理解接点73和集电器86相接触的状态。如图13~图15所示,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由多个接点73和保持该多个接点73的接点保持器72构成。在固定有接点保持器72的基板71上固定有构成引导机构92的引导部92a的两个引导器(引导构件)74、74。另外,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引导器74的第一方向X梢端部相对于垂直方向具有倾斜度,相对于此,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引导器74的第一方向梢端部大致垂直地形成。
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棚侧接点组装体61通过第一移动机构101、第二移动机构102以及第三移动机构103支持于停车棚11。图16是从第一方向X观察棚侧接点组装体61、第一移动机构101、第二移动机构102和第三移动机构103的图,图17是用于说明第一移动机构101、第二移动机构102和第三移动机构103的图16的XVII-XVII箭头剖视图。在图17中,省略除了第一移动机构101和第二移动机构102以及第三移动机构103以外的构成要素,并且剖切滑动器84和翻板96的一部分并示出。
如图13、图14、图16、图17所示,棚侧接点组装体61由集电器保持器85和保持于集电器保持器85上的多个集电器86构成。集电器保持器85固定于翻板96上。翻板96相对于臂82向第一方向X可转动地支持于臂82的上部。像这样,在第一实施形态中棚侧接点组装体61设置于滑动器84上,相对于此,在本第二实施形态中棚侧接点组装体61设置在翻板96上。接着,分别详细说明作为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多个集电器86的移动机构的第一移动机构101、第二移动机构102以及第三移动机构103。
第一移动机构101由固定于停车塔2的梁等上的基台81、支撑于基台81上的两个平行的臂82、82、架设在臂82、82上的两个平行的滑动轴83、83以及臂施力机构91等构成。在基台81上设置有固定于停车塔2的梁等上的基板812、固定于基板812上的两个支撑部811、811和竖立设置在基板812上的弹簧座部813。臂82的基端部(下部)以第二方向Y的臂旋转轴821为中心可转动地支撑于各支撑部811上。两个滑动轴83、83平行地架设在两个平行的臂82、82的梢端部(上部)侧上。臂82、82的梢端部侧受到由臂施力机构91、91向第一方向X朝载车板方向的施力。如图17中特别详细地示出那样,臂施力机构91具备大致平行地配置的两个螺栓912、912。各螺栓912依次通过施力调节螺母914、垫圈917、臂施力弹簧911、垫圈918、弹簧座部813、弹簧轴支撑部913以及施力调节螺母914。在两个螺栓912、912中共用垫圈917和垫圈918。弹簧轴支撑部913设置于臂82上,并且螺栓912向第一方向X可转动地支撑于弹簧轴支撑部913上。通过紧固或松解施力调节螺母914、914,可以改变臂施力弹簧911的压缩状态,借助于此可以调节通过臂施力弹簧911的臂82的施力。在上述结构的臂施力机构91中,在臂82的梢端部侧向第一方向X朝载车板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时,臂施力弹簧911、911在垫圈917和垫圈918之间收缩,通过收缩的臂施力弹簧911、911的弹性恢复力对臂82施力。另外,臂施力弹簧911、911组装为在未连接时处于收缩的状态,借助于此臂82的梢端部侧总是受到向第一方向X朝载车板方向的施力。
第二移动机构102由两个滑动轴83、83、沿着滑动轴83、83可滑动的滑动器84以及两个滑动器施力弹簧93、93等构成。
滑动轴83、83的轴方向与第二方向Y大致平行。该滑动轴83、83插通于滑动器84中。滑动器84由基板841、固定于基板841的两个轴承部842、842构成。在滑动器84的基板841上安装有构成引导机构92的被引导部92b的两个引导器87、87。在滑动器84上的两个引导器87、87在第二方向Y上的位置规定为使作为引导机构92的引导部92a的引导器74、74在作为被引导部92b的引导器87、87之间能够接触的同时向第一方向X进入。在两个引导器87、87的相对的面上分别设置有止动件95、95。各止动件95配置为在接点73和集电器86连接时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侧的引导器74的梢端部能够抵接。而且,止动件95的与引导器74的抵接面951形成为在连接时(参照图14)成为大致垂直面,并且在未连接时(参照图13)成为朝下的斜面。
滑动器84的两个轴承部842、842配置在第二方向Y上两个引导器87、87之间,并且两个滑动轴83、83插通于各轴承部842中。而且,两个滑动器施力弹簧93、93插通在两个滑动轴83、83中一方的滑动轴83上。一方的滑动器施力弹簧93位于一方的臂82和滑动器84的轴承部842之间,另一方的滑动器施力弹簧93位于另一方的臂82和滑动器84的轴承部842之间。
第三移动机构103如图16、图17中特别详细示出那样由插通在两个滑动轴83、83中位于上方的一方滑动轴83上的翻板96以及翻板施力机构97、97等构成。
翻板96配置在第二方向Y上滑动器84的两个轴承部842、842之间。翻板96由基板963、和固定于基板963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端部上的两个轴承板962、962构成。在翻板96的基板963上安装有保持多个集电器86的集电器保持器85。通过像这样的结构,多个集电器86与翻板96一体地移动。另外,在集电器86的下方设置有对集电器86向上方施力的杠杆89。杠杆89的基端部89a可转动地支撑于翻板96的轴承板962上,在杠杆89的梢端部89b和翻板96的轴承板962之间架设有作为拉伸弹簧的杠杆施力弹簧891。
上侧的滑动轴83分别插通于翻板96的两个轴承板962、962中。在各轴承板962上设置有筒状的套筒964,并且上侧的滑动轴83插通于该套筒964内。通过这些套筒964、964,翻板96和滑动器84的轴承部842、842在第二方向Y上相分离,并且相对于滑动器84的翻板96的第二方向Y上的位置被定位。通过像这样的结构,在滑动器84沿着滑动轴83、83向第二方向Y移动时,具备多个集电器86的翻板96也与滑动器84一体地向第二方向Y移动。
又,上述结构的翻板96可以以上侧的滑动轴83为中心向第一方向X转动。翻板96的转动范围由翻板施力机构97限定。翻板施力机构97设置于翻板96的第二方向Y两端部上。各翻板施力机构97由带头螺栓971、翻板施力弹簧972、弹簧轴支撑部961、施力调节螺母974等构成。带头螺栓971依次通过滑动器84的基板841、翻板施力弹簧972、垫圈973、翻板96的弹簧轴支撑部961以及施力调节螺母974。带头螺栓971向第一方向X可转动地支撑于翻板96的弹簧轴支撑部961上。通过紧固或松解施力调节螺母974,可以改变翻板施力弹簧972的压缩状态,借助于此可以调节通过翻板施力弹簧972的翻板96的施力。在上述结构的翻板施力机构97中,当翻板96向第一方向X朝载车板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时,翻板施力弹簧972在垫圈973和滑动器84的基板841之间收缩,通过收缩的翻板施力弹簧972的弹性恢复力使翻板96受到朝载车板方向的施力。另外,翻板施力弹簧972组装为在未连接时(接点73和集电器86为未连接的状态)处于收缩的状态。借助于此,翻板96总是受到向第一方向X朝载车板方向的施力,从而限定翻板96未连接时相对于滑动器84的转动位置。
在上述结构的第一移动机构101及第三移动机构103中,通过使支持组装在滑动器84以及翻板96上的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臂82、82向第一方向X转动,棚侧接点组装体61可以改变相对于停车棚11的第一方向X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和姿势。此外,通过使保持多个集电器86的翻板96向第一方向X转动,多个集电器86可以改变相对于停车棚11及臂82的第一方向X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和姿势。
又,在上述结构的第二移动机构102及第三移动机构103中,滑动器84可以沿着滑动轴83、83向第二方向Y移动,并且通过这样的滑动器84的移动,棚侧接点组装体61可以改变相对于停车棚11的第二方向Y的位置。而且,沿着滑动轴83、83移动的滑动器84受到滑动器施力弹簧93、93的施力以在未连接时返回至滑动轴83、83上的基准的位置(在本实施形态中为滑动轴83的第二方向Y的大致中央)。
在这里说明在充电载车板向停车棚的规定的停车位置移动的动作中,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棚侧接点组装体61的多个集电器86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的多个接点73对位,进而这些集电器86和接点73电气连接的结构。
在充电载车板20向第一方向X横移至规定的停车位置的最终阶段,充电载车板20相对于停车棚11的规定的停车位置向第二方向Y位置偏移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设置于棚侧接点组装体61侧的作为引导机构92的被引导部92b的一对引导器87、87与设置于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侧的作为引导机构92的引导部92a的一对引导器74、74相接触,并且引导器74、74进入引导器87、87之间。此外,充电载车板20继续向第一方向X横移时,通过从引导部92a的引导器74、74施加于被引导部92b的引导器87、87的第一方向X的力,向第二方向Y按压被引导部92b的引导器87、87。通过像这样的引导器87、87和引导器74、74的接合,固定有引导器87、87的滑动器84和固定有集电器保持器85的翻板96沿着滑动轴83、83向第二方向Y移动,并且棚侧接点组装体61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在第二方向Y上适当地定位以使各接点73和与其对应的集电器86相对置。此外充电载车板20向第一方向X继续横移至规定的停车位置,以此引导器74、74与止动件95、95抵接,从而止动件95、95被按压在引导器74、74上。借助于此,如图14所示,臂82、82以臂旋转轴821、821为中心向第一方向X朝载车板方向的反方向转动直至止动件95的抵接面951成为大致垂直状态的位置。
充电载车板20如上所述以棚侧接点组装体61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在第二方向Y上定位的状态最后向下方移动而到达规定的停车位置。此时,由止动件95、95引导引导器74、74,从而载车板侧接点组装体62相对于棚侧接点组装体61大致垂直地下降。在此过程中,各接点73和与其对应的集电器86相接触而集电器86被按压在接点73上。伴随与此,翻板96以上侧的滑动轴83为中心向第一方向X朝载车板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同时集电器86的接点面861倾动以使各接点73和与其对应的集电器86继续接触。通过以上的结构,在充电载车板20到达规定的停车位置后,臂82、82和翻板96受到向第一方向X朝载车板方向的施力,因此集电器86和接点73保持接触压力继续接触。此外,通过集电器86的保持机构88,集电器86随着接点73的倾斜度而倾动,或者根据从接点73受到的按压力而向接点保持器72侧进退移动,从而接点73和集电器86不会出现部分接触等,而能以面与面接触。通过该结构,在充电载车板20位于规定的停车位置上时,集电器86和接点73不会出现部分接触等,而能保持接触压力以接触。因此,集电器86和接点73不会发生接触不良等,而能良好地电气连接。
通过以上说明,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升降机式停车装置1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的升降机式停车装置1相比,充电载车板20在停车棚11中横移的方式上不同,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对像这样的载车板横移方式的差异。
另外,上述的实施形态示出一个示例,并且在不影响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
根据本发明的机械式停车装置可以利用于对搭载在充电载车板上的电动车辆在停车中在停车部上试图充电的各种机械式停车装置中。

Claims (9)

1.一种机械式停车装置,是至少具备一个能够搭载电动车辆的充电载车板,并且在将所述充电载车板收纳至规定的停车棚内时,使所述充电载车板在所述停车棚内向规定的停车位置朝第一方向移动的机械式停车装置,具备:
设置于所述停车棚,并且与电源装置连接的多个第一接点;
作为所述充电载车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设置在该充电载车板位于所述停车位置时与所述多个第一接点能对置的位置上,并且与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对应的多个第二接点;
能改变所述多个第一接点相对于所述停车棚的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或者所述多个第二接点相对于所述充电载车板的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的第一移动机构;
能改变所述多个第一接点相对于所述停车棚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位置或所述多个第二接点相对于所述充电载车板的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的第二移动机构;和
随着所述充电载车板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而引导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相对地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以使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对置的引导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形成为能够改变所述多个第一接点相对于所述停车棚的在所述第一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和姿势、或者所述多个第二接点相对于所述充电载车板的在所述第一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和姿势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具备向所述第一方向能转动地支持于所述停车棚或所述充电载车板上并且支持所述多个第一接点或所述多个第二接点的臂、对所述臂施力以使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压接的第一施力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保持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中支持于所述臂的一方的翻板;和
对所述翻板施力以使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压接的第二施力构件;
所述臂在其下部具有所述第一方向的转动的中心,所述翻板相对于该臂向所述第一方向能转动地支持于所述臂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械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具备支持于所述停车棚或所述充电载车板上并且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滑动轴、和支持所述多个第一接点或所述多个第二接点并且沿着所述滑动轴移动的滑动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械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还具备对所述滑动器向所述第二方向的规定位置施力的第三施力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械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长尺寸的形状,并且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多个第二接点中的至少一方随着另一方的倾斜度而向上下方向能倾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械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保持所述多个第一接点的第一接点保持器;
保持所述多个第二接点的第二接点保持器;和
将所述多个第一接点相对于所述第一接点保持器能进退地保持的第一保持机构及将所述多个第二接点相对于所述第二接点保持器能进退地保持的第二保持机构中的至少一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械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由一对被引导构件和一对引导构件构成;
所述一对被引导构件配置在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中通过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而发生位移的一方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并且与在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中通过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而发生位移的一方一起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一对引导构件配置在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中的另一方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
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未连接时,所述一对引导构件和所述一对被引导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多个第一接点和所述多个第二接点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
所述一对引导构件和所述一对被引导构件中作为夹住构件的一方配置为从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夹住所述一对引导构件和所述一对被引导构件中作为被夹住构件的另一方,并且形成为在所述夹住构件中与所述被夹住构件相对的端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间隔为向梢端行进而变宽或者在所述被夹住构件中与所述夹住构件相对的端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间隔为向梢端行进而变窄;或者,在所述夹住构件中与所述被夹住构件相对的端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间隔为向梢端行进而变宽且在所述被夹住构件中与所述夹住构件相对的端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间隔为向梢端行进而变窄。
CN201310137405.5A 2013-01-11 2013-04-19 机械式停车装置 Active CN1039248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4080 2013-01-11
JP2013004080A JP6059539B2 (ja) 2013-01-11 2013-01-11 機械式駐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24806A CN103924806A (zh) 2014-07-16
CN103924806B true CN103924806B (zh) 2016-05-18

Family

ID=493163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7405.5A Active CN103924806B (zh) 2013-01-11 2013-04-19 机械式停车装置
CN 201320199957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39018U (zh) 2013-01-11 2013-04-19 机械式停车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99957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39018U (zh) 2013-01-11 2013-04-19 机械式停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59539B2 (zh)
CN (2) CN1039248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9539B2 (ja) * 2013-01-11 2017-01-11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機械式駐車装置
CN104453302B (zh) * 2014-11-02 2016-11-0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露天车位车篷无源液压自助伸缩装置
CN108682984A (zh) * 2018-05-17 2018-10-19 韶关市方晟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弹压通电连接器的弹性件耐受结构
CN108879126A (zh) * 2018-05-17 2018-11-23 韶关市方晟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具行程调节功能的弹压通电连接器
CN108879227A (zh) * 2018-05-17 2018-11-23 韶关市方晟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梳齿式弹压通电连接器
JP7209059B1 (ja) 2021-08-31 2023-01-19 株式会社技研製作所 車両充電装置及び機械式駐車装置
CN114179652B (zh) * 2021-11-26 2023-05-16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可切换式有序充电桩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95815U (zh) * 2009-01-12 2010-06-02 张荣波 立体停车充电汽车库
CN201714126U (zh) * 2010-05-18 2011-01-19 佛山市三浦重工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兼作汽车充电站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
CN102041912A (zh) * 2009-10-22 2011-05-04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机械式停车装置
CN102383635A (zh) * 2010-09-02 2012-03-21 三菱重工停车机械株式会社 机械式停车场
CN203239018U (zh) * 2013-01-11 2013-10-16 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 机械式停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4491A (ja) * 2008-10-02 2010-04-15 Shinmaywa Engineering Ltd 充電機能を備えた立体駐車設備
JP2010133096A (ja) * 2008-12-02 2010-06-17 Shinmaywa Engineering Ltd 充電機能を備えた循環式駐車装置
JP2011063944A (ja) * 2009-09-15 2011-03-31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充電機能を備えた機械式駐車装置
JP5550967B2 (ja) * 2010-03-31 2014-07-1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ホルダ装置
JP5462699B2 (ja) * 2010-04-30 2014-04-02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充電機能を備えた機械式駐車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95815U (zh) * 2009-01-12 2010-06-02 张荣波 立体停车充电汽车库
CN102041912A (zh) * 2009-10-22 2011-05-04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机械式停车装置
CN201714126U (zh) * 2010-05-18 2011-01-19 佛山市三浦重工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兼作汽车充电站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
CN102383635A (zh) * 2010-09-02 2012-03-21 三菱重工停车机械株式会社 机械式停车场
CN203239018U (zh) * 2013-01-11 2013-10-16 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 机械式停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59539B2 (ja) 2017-01-11
JP2014134079A (ja) 2014-07-24
CN203239018U (zh) 2013-10-16
CN103924806A (zh) 201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4806B (zh) 机械式停车装置
US10828998B2 (en) Rapid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a vehicle to a charging station
CN102465619B (zh) 机械式停车场
US20220402398A1 (en) Battery Block Moving Assembly
CN103475069B (zh) 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充电对接装置
CN117284112A (zh) 地下接触系统
US10434889B2 (en) Charging device for an electrically chargeable vehicle
CN206811974U (zh) 一种列车检修机器人
US11465521B2 (en) Multi charging station for a storage system
JP2011063944A (ja) 充電機能を備えた機械式駐車装置
CN106061790A (zh) 车辆电池充电用的电充电装置、电连接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3384749A (zh) 机械式立体停车场的充电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场
RU2749365C2 (ru) Контактный блок для зарядной станции и способ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онтакта
US10583742B2 (en) Current collecting device and conductor line system
WO2013127800A3 (de) Strom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zur aufladung elektrischer energiespeicher von fahrzeugen an überkopfladestationen
KR102015211B1 (ko) 승강기식 주차 설비용 전기차 충전 장치
CN203521844U (zh) 一种沿地线巡检机器人的充电对接装置
CN107891772A (zh) 一种用于自动引导车的自动充电装置
CN101960318A (zh) 连接器导通检查装置
JP6212607B2 (ja) 機械式駐車装置
CN111873846A (zh) 充电仓及具有其的换电站
CN209293516U (zh) 一种简化式停车设备
CN108791226B (zh) 运输器对接装置、换电运输器及对接方法
US4674102A (en) Electric arc furnace
CN203682166U (zh) 复合绝缘子储运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