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8224A - 通信系统和用于通信系统的传输单元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和用于通信系统的传输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8224A
CN103918224A CN201280054723.9A CN201280054723A CN103918224A CN 103918224 A CN103918224 A CN 103918224A CN 201280054723 A CN201280054723 A CN 201280054723A CN 103918224 A CN103918224 A CN 1039182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ata
transmission
ban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47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18224B (zh
Inventor
吉村祐一
松本正
酒濑川伸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18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8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8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82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可以在利用传输信号进行通信的第一终端和利用传输信号上所叠加的叠加信号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传输单元在传输信号的中断带中检测到第一监视终端所生成的中断信号时,经由发送带将返回请求数据从返回请求单元发送至第一监视终端。返回接收单元接收通过生成了中断信号的第一监视终端响应于该返回请求数据在回复带所发送的返回数据。带域确保单元利用特定的返回数据作为触发,在发送带中发送确保数据,其中该确保数据用于通过禁止回复带中的返回数据的发送来确保该回复带用于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传输单元在经由确保数据所确保的回复带中,利用叠加信号将控制数据从叠加通信单元发送至第二控制终端。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和用于通信系统的传输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和用于该通信系统的传输单元,其中在该通信系统中,利用传输信号进行通信的第一终端和利用叠加在该传输信号上的叠加信号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连接至同一通信线路。
背景技术
传统上,通信系统已经广泛普及,其中在该通信系统中,传输单元(母机)和多台终端装置(子机)连接至传输路径,并且在各终端装置和传输单元之间进行通信。作为这种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存在如下系统:传输单元定期地监视终端装置的状态,并且在存在终端装置其中之一的状态变化的情况下,传输单元向其它终端装置发送信号以进行与该状态变化相对应的处理(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第1180690号、日本专利第1195362号和日本专利第1144477号)。
注意,具有上述结构的通信系统是原来用于进行照明器具等的通断(on-off)控制的系统,并且由于通信速度慢,因此不适合进行诸如模拟量所表示的数据等的数据量相对较多的信息的传输。
有鉴于此,已提出了如下通信系统(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9-225328),其中在该通信系统中,终端装置经由传输单元彼此进行通信的现有通信系统与终端装置通过对等网络(P2P)通信直接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相混合。在该通信系统中,由于经由传输单元(母机)进行通信的第一终端(第一通信终端)和彼此直接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第二通信终端)共用通信线路(传输路径),因此可以容易地向现有通信系统添加第二终端。第一终端利用从传输单元重复发送至通信线路的传输信号(第一协议的信号)来进行通信,并且第二终端利用叠加在传输信号上的叠加信号(第二协议的信号)来进行高速通信。
这里,传输信号是时分方式的信号,其中该时分信号针对各帧在时间轴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区域(时间段),并且这些区域中的一部分被分配作为能够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的可叠加带(通信适合时间段)。也就是说,第二终端在分配至传输信号的一部分的可叠加带内,利用在与传输信号共用的通信线路上传输的叠加信号来进行通信。
顺便提及,在上述日本特开2009-225328所述的通信系统中,尽管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共用通信线路,但在不会彼此干涉的情况下在第一终端之间或在第二终端之间独立进行通信,并且没有考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然而,近年来,期望如下的灵活系统,其中在该灵活系统中,例如可以基于从第一终端输入至传输单元的数据来控制连接至第二终端的设备。为了实现此,需要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和用于该通信系统的传输单元,其中在该通信系统中,可以在利用传输信号进行通信的第一终端和利用叠加在该传输信号上的叠加信号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传输单元,其被配置为将传输信号重复地传输至通信线路;第一终端,其被配置为利用所述传输信号进行通信;以及第二终端,其被配置为利用所述传输信号上所叠加的叠加信号进行通信,所述传输单元、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连接至所述通信线路,其中,所述传输信号是针对各帧在时间轴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区域的时分方式的信号,所述多个区域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终端所生成的中断信号的有无的中断带、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的发送带、以及用作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的返回数据的时隙的回复带,以及所述传输单元包括:返回请求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中断带中检测到所述中断信号的情况下,在所述发送带中利用所述传输信号将返回请求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返回接收单元,其被配置为接收生成了所述中断信号的所述第一终端响应于所述返回请求数据在所述回复带中利用所述传输信号所发送的所述返回数据;带域确保单元,其被配置为利用特定的返回数据作为触发,在所述发送带中利用所述传输信号发送确保数据,其中所述确保数据用于通过禁止所述回复带中的所述返回数据的发送来确保所述回复带用于进行所述叠加信号的叠加;以及叠加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在经由所述确保数据所确保的所述回复带中,利用所述叠加信号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数据。
在该通信系统中,优选地,所述带域确保单元被配置为根据要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量,以如下方式在一次~多次的范围内确定所述确保数据的发送次数:随着要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量的增多,所确保的所述回复带变长。
在该通信系统中,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终端响应于从所述叠加通信单元所发送的所述数据而将确认数据发送至所述叠加通信单元的情况下,所述带域确保单元被配置为在从所述叠加通信单元发送了所述数据的所述发送带之后的下一发送带中,再次发送所述确保数据,从而确保所述下一发送带之后的下一回复带用于进行所述确认数据的接收。
在该通信系统中,优选地,所述返回接收单元被配置为在同一回复带中从多个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返回数据的情况下,优先处理从具有预先与多个所述第一终端的地址分别相关联的多个优先级中的较高优先级的所述第一终端所发送的返回数据。
在该通信系统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监视终端,其被配置为监视开关或传感器所生成的监视输入,将所述中断信号发送至所述传输单元,并且响应于所述返回请求数据来发送所述返回数据;以及第一控制终端,其被配置为经由所述传输单元来从所述第一监视终端接收控制数据,并且基于所述控制数据来控制一个或多个第一负载,所述第二终端至少包括第二控制终端,所述第二控制终端被配置为基于从所述传输单元所发送的所述叠加信号中所包括的控制数据来控制一个或多个第二负载,以及所述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存储使所述第一监视终端的地址与所述第二控制终端的地址相关联的控制表,其中所述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控制表来判断作为从所述第一监视终端接收到的所述返回数据中所包括的控制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终端是所述第一控制终端还是所述第二控制终端,并且在判断为所述发送目的地是所述第二控制终端的情况下,使所述带域确保单元发送所述确保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通信系统的传输单元,在所述通信系统中,被配置为利用传输信号进行通信的第一终端和被配置为利用所述传输信号上所叠加的叠加信号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连接至通信线路,所述传输单元连接至所述通信线路,所述传输单元包括:传输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所述传输信号重复地发送至所述通信线路,其中所述传输信号是针对各帧在时间轴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区域的时分方式的信号,所述多个区域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终端所生成的中断信号的有无的中断带、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的发送带、以及用作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的返回数据的时隙的回复带;返回请求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中断带中检测到所述中断信号的情况下,在所述发送带中利用所述传输信号将返回请求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返回接收单元,其被配置为接收生成了所述中断信号的所述第一终端响应于所述返回请求数据在所述回复带中利用所述传输信号所发送的所述返回数据;带域确保单元,其被配置为利用特定的返回数据作为触发,在所述发送带中利用所述传输信号发送确保数据,其中所述确保数据用于通过禁止所述回复带中的所述返回数据的发送来确保所述回复带用于进行所述叠加信号的叠加;以及叠加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在经由所述确保数据所确保的所述回复带中,利用所述叠加信号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可以在利用传输信号进行通信的第一终端和利用叠加在该传输信号上的叠加信号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附图说明
现在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的示意结构的框图。
图2是使用根据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的照明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的基本系统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的基本系统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的其它操作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通信系统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通信系统的其它操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包括用作母机的传输单元1以及用作子机的第一终端21和第二终端22。传输单元1、第一终端21和第二终端22连接至2线式的通信线路10。在图1中(同样在图2、4和6中),将第一终端21表示为第一监视终端或第一控制终端,并且将第二终端22表示为第二监视终端或第二控制终端。后面将说明其原因。在该通信系统中,各第一终端21利用在通信线路10上传输的传输信号(第一协议的信号)来进行通信,并且各第二终端22利用叠加在该传输信号上的叠加信号(第二协议的信号)来进行通信。
图2示出将通信系统应用于办公楼等中的用于控制照明器具3的照明系统的示例。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针对各区域(例如,地板)设置一台传输单元1,并且该传输单元1所连接至的通信线路10连接有一台或多台第一终端21以及一台或多台第二终端22。此外,通信线路10连接有用于对照明控制系统进行集中监视控制的办公室控制器4。
此外,传输单元1连接至作为上位装置的节能控制器5。节能控制器5是针对各区域(例如,地板)所设置的,并且除应用了通信系统的照明系统以外,还对空调装置6进行整体监视控制。多个区域中的节能控制器5经由诸如因特网等的网络8或者经由LAN连接至具有浏览器功能的个人计算机7,并且被配置成由个人计算机7进行监视。注意,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电力测量单元91连接至一台第二监视终端221,并且电力测量单元91被配置为测量经由监视器92连接至PLC抽头93的设备的电力消耗。
多台第一终端21经由通信线路10并联连接至传输单元1。传输单元1和第一终端21构成时分多路复用传输系统(以下称为“基本系统”),其中在该基本系统中,以时分方式进行从传输单元1向着第一终端21的数据传输和从第一终端21向着传输单元1的数据传输。在下文,首先将说明该基本系统的示意结构。
在基本系统中,将第一终端21分类成第一监视终端211和第一控制终端212这两类,其中该第一监视终端211监视诸如壁式开关等的开关(未示出)的监视输入,以及该第一控制终端212包括中继器(未示出)并且进行负载(第一负载、这里为照明器具3)的通断控制等。这里,各第一终端21将预先单独分配的自身地址存储在自身的存储器(未示出)中。注意,第一监视终端211可被配置为监视不仅由开关生成的而且还由诸如人体传感器等的传感器自动生成的监视输入。
如图1所示,传输单元1包括:传输通信单元11,用于将传输信号发送至通信线路10;返回请求单元12,用于将返回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21;返回接收单元13,用于从第一终端21接收返回数据;存储单元14;以及控制单元15。此外,传输单元1包括叠加通信单元16和带域确保单元17。然而,由于叠加通信单元16和带域确保单元17提供基本系统中不使用的功能,因此后面将详细说明这些功能。控制单元15被配置为控制返回请求单元12、返回接收单元13、叠加通信单元16和带域确保单元17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传输单元1由微计算机作为主要构成元件构成,并且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14中的程序来实现各单元的功能。
返回请求单元12被配置为经由传输通信单元11利用传输信号发送返回请求数据。返回接收单元13被配置为经由传输通信单元11接收利用传输信号从第一终端21发送来的返回数据。
传输单元1将利用地址使第一监视终端211与相应的第一控制终端212相关联的控制表存储在存储单元14中。这里,例如,在第一监视终端211包括多个电路的开关的情况下,由于第一监视终端211的所有开关与同一地址相关联,因此仅利用第一监视终端211特有的终端地址无法指定实际已工作的一个开关。
为了指定实际已工作的一个开关,在第一监视终端211中,向各开关分配负载编号,并且使用第一监视终端211的终端地址之后分别添加有负载编号的地址作为各开关特有的地址(标识符)。同样,在第一控制终端212中,向各中继器分配负载编号,并且使用第一监视终端211的终端地址之后分别添加有负载编号的地址作为各中继器特有的地址(标识符)。在控制表中,使各开关特有的地址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应关系与各中继器特有的地址相关联。
接着,将说明基本系统的操作。
传输单元1被配置为将作为时分方式的信号的传输信号重复地发送至通信线路10。如图3所示,该传输信号由采用如下形式的电压波形构成,其中该波形的一个周期在时间轴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区域。也就是说,传输信号是双极(±24V)的时分多路复用信号,其中该时分多路复用信号包括预备中断带101、预备带102、发送带103、回复带104、中断带105、短路检测带106和休止带107这七个区域。注意,在该图所示的示例中,传输信号中的一帧(F1,F2,...)以中断带105开始并且以回复带104结束。然而,一帧不限于此,并且例如,一帧可以以回复带104开始并且以发送带103结束。
预备中断带101是用于检测二次中断的有无的时间段,预备带102是根据中断带105和短路检测带106所设置的时间段,并且发送带103是用于将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21的时间段。回复带104是用于从第一终端21接收返回数据的时间段,中断带105是用于检测后面所述的中断信号的有无的时间段,并且短路检测带106是用于检测短路的时间段。休止带107是在处理不及时的情况下使用的时间段。
传输单元1通常被配置为发送模式数据表示正常模式的传输信号,并且进行连续轮询,其中在该连续轮询中,顺次改变该传输信号的发送带103中所包括的地址数据以顺次访问第一终端21。在进行连续轮询的情况下,自身地址与发送带103中所包括的地址数据一致的第一终端21接收发送带103中所包括的数据,并且在下一回复带104(即,发送带103之后的第一个回复带104)中,将返回数据发送至传输单元1。这里,第一终端21被配置为利用与传输信号的回复带104同步的电流模式信号(通过经由适当的低阻抗使通信线路10短路所发送的信号)来发送返回数据。注意,通过对经由通信线路10传输来的传输信号进行整流稳定化来向着第一终端21的内部电路供给电力。
另一方面,用作第一监视终端211的第一终端21被配置为在检测监视输入时,与传输信号的中断带105同步地生成中断信号。以下将参考图3和4来说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在第一监视终端211中生成中断信号的情况下的基本系统的操作。
传输单元1在传输信号的第一帧F1的中断带105中检测到第一监视终端211所生成的中断信号时(图3和图4的S11),将传输信号的发送带103中所包括的模式数据从正常模式切换为中断轮询模式。在中断轮询模式中,传输单元1进行地址搜索,其中在该地址搜索中,利用返回请求单元12在传输信号的发送带103中发送包括地址的高位的返回请求数据(S12),同时顺次改变这些地址(高位)。生成了中断信号的第一监视终端211在返回请求数据中的地址(高位)与自身地址的高位一致的情况下,在第一帧F1的回复带104中将自身地址的低位作为返回数据发送至传输单元1(S13)。因此,传输单元1利用返回接收单元13来接收第一帧F1中生成了中断信号的第一监视终端211的地址作为返回数据。
传输单元1在获取到生成了中断信号的第一监视终端211的地址时,在作为第一帧F1之后的帧的第二帧F2的发送带103中,通过指定地址来将返回请求数据从返回请求单元12发送至第一监视终端211(S14)。第一监视终端211在接收到包括自身地址的返回请求数据时,响应于此,在第二帧F2的回复带104中将包括与监视输入相对应的开关的负载编号和通断状态的监视数据作为返回数据发送至传输单元1(S15)。
传输单元1在利用返回接收单元13接收到包括监视数据的返回数据时,在作为第二帧F2之后的帧的第三帧F3的发送带103中,将控制数据发送至控制表中与该监视数据相关联的第一控制终端212(S16)。据此,接收到该控制数据的第一控制终端212根据该控制数据来对照明器具3进行通断控制。
如上所述,在基本系统中,根据轮询/选择方式的协议(第一协议),第一终端21(第一监视终端211、第一控制终端212)经由传输单元1彼此进行通信。
顺便提及,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第二终端22被配置为在与上述基本系统共用通信线路10的同时,利用叠加在传输信号上的叠加信号来进行通信。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传输单元1包括用于利用叠加信号进行第二协议的通信的叠加通信单元16(参见图1),因此不仅可以在第二终端22之间而且还可以在传输单元1和第二终端22之间进行第二协议的通信。
与第一终端21相同,将第二终端22分类成用于监视来自传感器等的监视输入的第二监视终端221和用于控制负载(第二负载、这里为照明器具3)的第二控制终端222这两类。这里,各第二终端32将预先单独分配的自身地址存储在自身的存储器(未示出)中。注意,可分配至第一终端21的地址区域不同于第二终端22的地址区域。在下文,假定以下情况来给出说明:通信系统作为整体可利用地址“1”~“128”,将“1”~“64”分配至第一终端21的地址区域,并且将“65”~“128”分配至第二终端22的地址区域。
注意,关于第二终端22,在多台传感器或负载连接至一台第二终端22的情况下,不是向第二终端22分配唯一地址,而是向各传感器或负载分配唯一地址。也就是说,例如,向连接有四台负载的第二控制终端222分配诸如“65”、“66”、“67”和“68”等的总共四个地址。
如图1所示,第二终端22包括:(终端侧)叠加通信单元23,用于利用叠加信号来进行通信;(终端侧)传输通信单元24,其能够至少接收传输信号;接口单元25;以及(终端侧)控制单元26。接口单元25连接有后面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和照明器具3。控制单元26被配置为控制叠加通信单元23、传输通信单元24和接口单元25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22由微计算机作为主要构成元件构成,并且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未示出)中的程序来实现各单元的功能。
这里,叠加信号是频率充分高于传输信号的频率的信号,并且在(传输信号的)一帧中可传输的数据量十分大。因此,与第一协议的通信相比,可以提高第二协议的通信的通信速度。第二协议的通信适合进行诸如模拟量等的数据量相对较多的信息的传输。
因此,第二监视终端221连接有诸如图像传感器(未示出)和电力测量单元91(参见图2)等的传感器装置,并且用于进行数据量相对较多的监视数据的通信。第二控制终端222不用于进行照明器具3的简单通断控制,而是用于进行调光控制或调色控制等所用的数据量相对较多的控制数据的通信。也就是说,第二控制终端222连接至能够进行调光控制和调色控制的照明器具3,并且被配置为根据利用叠加信号传输来的控制数据来控制照明器具3。
注意,利用传感器装置来生成监视数据,并且第二监视终端221用作如下适配器,其中该适配器对从传感器装置输入的监视数据进行转换,并且将转换得到的结果发送至通信线路10。同样,利用传输单元1生成控制数据,并且第二控制终端222用作如下适配器,其中该适配器对从通信线路10接收到的控制数据进行转换从而符合照明器具3的标准,并且将转换得到的结果输出至照明器具3。注意,连接至第二控制终端222的照明器具3的标准的示例是DALI(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
第二终端22和传输单元1具有用于监视基本系统中所使用的传输信号并且分析该传输信号的数据传输状况(以下称为“状态”)的功能。这里,第二终端22利用传输通信单元24监视传输信号,并且传输单元1利用传输通信单元11监视传输信号。第二终端22和叠加通信单元16被配置为判断该状态是否表示适合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的状况,并且在判断为该状态适合进行传输的时刻将叠加信号叠加在传输信号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22和叠加通信单元16使用传输信号中的回复带104(参见图3)作为可叠加带,从而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也就是说,在回复带104中,即使在将叠加信号叠加在传输信号上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第一协议的通信产生影响并且叠加信号也不太可能受传输信号影响。此外,与预备中断带101、预备带102和休止带107相比,回复带104的传输信号处于高电平或低电平的时间段较长,并且在传输信号的一帧中所占的比率较高,结果回复带104适合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
其它区域(发送带103、中断带105和短路检测带106)的传输信号处于高电平或低电平的时间段相对较短,并且在这些区域中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时,有可能对第一协议的通信产生影响。此外,在上述的其它区域中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的情况下,叠加信号也有可能受到传输单元1和第一终端21之间所发送和接收的信号(中断信号和发送数据)的影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除回复带104以外的区域是不用于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的区域(以下称为“不可叠加带”)。
注意,由于高谐波噪声的影响以及伴随有信号的电压反转的瞬态响应的影响等,因而传输信号的上升时间段和下降时间段也不适合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因此,在传输信号的回复带104中,区域的切换(上升和下降)之后的预定时间段(例如,300μs)也被定义为不可叠加带。
第二终端22和叠加通信单元16被配置为基于传输信号的状态的分析结果来判断区域是可叠加带还是不可叠加带,并且仅在判断为区域是可叠加带的情况下才发送叠加信号。第二终端22和叠加通信单元16通过这样与传输信号同步地仅在传输信号的可叠加带中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避免了共用通信线路10的第一协议的通信和第二协议的通信之间的干涉。
这里,第二终端22和叠加通信单元16被配置为在要传输的数据量过多而无法在一个可叠加带(回复带104)内发送的情况下,在该可叠加带结束时中断通信,并且在下一可叠加带内发送剩余数据。也就是说,第二终端22和叠加通信单元16被配置为在不同帧中接收到利用叠加信号进行分割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将这些单独发送的数据结合以形成一个数据,并且在发送叠加信号时将该数据分割成可将分割数据叠加在可叠加带上的长度。
注意,与第一终端21相同,利用对经由通信线路10从传输单元1传输来的传输信号进行整流稳定化的方式(集中供电方式)来向第二终端22供给电力。然而,供电不限于该结构,并且可以利用对商用电源进行整流稳定化的方式(局部供电方式)来向第二终端22供给电力。
这里,在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第一终端21和第二终端22不仅共用通信单元10,而且还被配置为能够经由传输单元1来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具体地,在传输单元1的存储单元14内的控制表中,使第一监视终端211的地址(各开关特有的地址)与第二控制终端222的地址(各负载特有的地址)相关联。因此,传输单元1能够根据第一监视终端211中所生成的监视输入来控制连接至第二控制终端222的负载(照明器具3)。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终端22和叠加通信单元16使用传输信号的回复带104作为可叠加带来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因此需要避免回复带104中从第一终端21发送至传输单元1的返回数据和叠加信号之间的干涉。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传输单元1包括带域确保单元17,其中该带域确保单元17用于在传输信号的发送带103中发送确保数据,从而确保下一回复带104(即,发送带103之后的第一个回复带104)用于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
带域确保单元17被配置为利用特定的返回数据作为触发,与传输信号的发送带103同步地从传输通信单元11发送确保数据。这里,确保数据是通过禁止下一回复带104(即,发送该确保数据之后的第一个回复带104)中的返回数据的发送来确保下一回复带104用于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的数据,并且例如是包括无特定含义的空包的虚拟数据。也就是说,由于第一终端21仅在自身地址(或高位)包括在发送带103中所发送的返回请求数据内的情况下才发送返回数据,因此在发送了确保数据的发送带103之后的下一回复带104中,第一终端21没有发送返回数据。因此,确保了从带域确保单元17发送确保数据的发送带103之后的下一回复带104在没有从第一终端21发送返回数据的情况下用于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
作为用于发送确保数据的触发(特定的返回数据),带域确保单元17使用来自第一终端21的返回数据中的与向着第二终端22的控制数据相关联的返回数据。也就是说,在基本结构中,生成了中断信号的第一监视终端211将包括自身地址(低位)的返回数据和包括监视数据(开关的负载编号和通断状态)的返回数据这两类返回数据发送至传输单元1。在传输单元1的控制表中,这两类返回数据中的后者(包括监视数据的返回数据)与第二终端22相关联。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带域确保单元17被配置为利用控制表中与第二终端22相关联的包括监视数据的返回数据作为触发来发送确保数据。
换句话说,传输单元1基于来自第一监视终端211的返回数据来判断作为控制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终端是第一终端21还是第二终端22,并且在判断为该终端是第二终端22的情况下,传输单元1在下一发送带103(即,之后的第一个发送带103)中从带域确保单元17发送确保数据。简言之,在控制表中来自第一监视终端211的返回数据(负载编号)与第二终端22的地址区域(“65”~“128”)相对应的情况下,传输单元1利用该返回数据作为触发,在下一发送带103(即,之后的第一个发送带103)中发送确保数据。因此,传输单元1可以确保用于向第二终端22发送控制数据的回复带104。
叠加通信单元16被配置为在确保数据所确保的回复带104(即发送了确保数据的发送带103之后的下一回复带104)中,利用叠加信号将控制数据发送至第二控制终端222。因此,在该回复带104中,可以在来自第一终端21的返回数据没有与叠加信号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将控制数据从传输单元1发送至第二终端22。
此外,一些第二控制终端222响应于来自叠加通信单元16的控制数据,可以将诸如ACK(ACKnowledgement)数据等的确认数据发送至传输单元1。在这种第二控制终端222是对象的情况下,带域确保单元17优选被配置为在发送了控制数据的发送带103之后的下一发送带103(即,包括发送了控制数据的发送带103的帧的下一帧中的发送带103)中再次发送确保数据,从而确保用于利用叠加信号接收来自第二控制终端222的确认数据的回复带104。因此,传输单元1也可以避免回复带104中使用叠加信号从第二控制终端222发送来的确认数据与从第一终端21发送来的返回数据之间的干涉。
在控制数据的数据量相对较少、因此仅利用回复带104的一部分来完成控制数据的发送的情况下,第二控制终端222可被配置为使用同一回复带104中的发送了控制数据之后的剩余时间段来发送诸如ACK数据等的确认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一个回复带104中完成从传输单元1向着第二控制终端222的控制数据的发送和从第二控制终端222向着传输单元1的确认数据的发送这两种发送。因此,带域确保单元17无需在发送了控制数据的发送带103之后的下一发送带103中再次发送确保数据。
如上所述,在要传输的数据量较多而无法在一个回复带104中发送的情况下,传输单元1的叠加通信单元16被配置为在下一回复带104中发送剩余数据。有鉴于此,带域确保单元17被配置为能够根据要发送至第二终端22的数据量来改变确保数据的发送次数,从而随着要发送至第二终端22的数据量的增多而使得所确保的回复带104变长。也就是说,带域确保单元17被配置为在一次~多次的范围内确定确保数据的发送次数,以确保要发送至第二终端22的数据的发送所需的所有多个回复带104均用于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
例如,在数据具有可利用一个回复带104发送的数据量的情况下,带域确保单元17将确保数据的发送次数确定为1次。在数据具有可利用两个回复带104发送的数据量的情况下,带域确保单元17将确保数据的发送次数确定为2次。因此,即使在利用一个回复带104没有完成数据的发送的情况下,叠加通信单元16也可以在避免回复带104中从第一终端21发送至传输单元1的返回数据和叠加信号之间的干涉的同时,将叠加信号发送至第二终端22。
在同一回复带104中从多台第一监视终端211接收到返回数据的情况下,返回接收单元13被配置为优先处理从具有优先级中的较高优先级的第一监视终端211发送来的返回数据,其中这些优先级预先与该第一监视终端的地址分别相关联。也就是说,在第一监视终端211偶然在同一中断带105中生成中断信号的情况下,可以在该中断带105之后的回复带104中从多台第一监视终端211同时向传输单元1发送返回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传输单元1优先根据从地址数字较小的第一监视终端211发送来的返回数据来进行工作。
因此,例如即使在接收到控制表中与第二终端22相关联的返回数据时,传输单元1在优先处理来自其它的第一监视终端211的返回数据的情况下,也不使带域确保单元17发送确保数据。因此,传输单元1即使在同一回复带104中从多台第一监视终端211接收到返回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需要来发送确保数据。
以下将参考图5和图6来说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在根据第一监视终端211中所生成的监视输入来控制连接至第二控制终端222的照明器具3的情况下的操作。由于图5和图6所示的“S21”~“S25”的操作与作为基本系统的操作所述的图3和图4所示的“S11”~“S15”的操作相同,因此这里省略了针对这些操作的说明。
传输单元1在第二帧F2的“S25”中从第一监视终端211接收到监视数据作为返回数据的情况下,判断控制表中与该监视数据(负载编号)相关联的终端是第一控制终端212还是第二控制终端222。如果判断为该终端与第二控制终端222相关联,则传输单元1在第三帧F3的发送带103中,从带域确保单元17发送确保数据(图5和图6的S26)。
因此,确保了发送确保数据的发送带103之后的下一回复带104用于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并且传输单元1在(第三帧F3的)该回复带104中利用叠加信号将控制数据发送至第二控制终端222(S27)。接收到该控制数据的第二控制终端222根据该控制数据来进行照明器具3的调光控制和/或调色控制。
根据如上所述的通信系统,传输单元1包括叠加通信单元16,此外在控制表中,第一监视终端211的地址与第二控制终端222的地址相关联。因此,可以在第一终端21和第二终端22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因此,传输单元1可以根据第一监视终端211所生成的监视输入来控制连接至第二控制终端222的负载(照明器具3)。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可以提供灵活系统,使得该系统能够基于从第一终端21输入至传输单元1的数据来控制连接至第二终端22的设备。具体地,例如,传输单元1根据来自第一监视终端211的表示开关的通断状态的数据量相对较少的监视数据,可以将诸如调光控制数据或调色控制数据等的数据量相对较多的控制数据发送至第二控制终端222。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传输信号的回复带用于进行叠加信号的发送,并且传输单元1包括带域确保单元17,其中该带域确保单元17用于利用来自第一终端21的特定返回数据作为触发来发送确保数据,从而确保下一回复带104(即,之后的第一个回复带104)用于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因此,叠加通信单元16可以在避免回复带104中从第一终端21发送至传输单元1的返回数据与叠加信号之间的干涉的同时,将叠加信号发送至第二终端22。
这里,在上述实施例中,带域确保单元17被配置为利用包括监视数据的返回数据作为触发(特定的返回数据)来发送确保数据,但不限于此。带域确保单元17可被配置为利用包括除监视数据以外的数据的返回数据作为触发来发送确保数据。
作为一个示例,如图7所示,带域确保单元17被配置为使用包括第一监视终端211响应于地址搜索已发送的自身地址(低位)的返回数据作为触发,来发送确保数据。在第一监视终端211监视传感器的警报的有无作为监视数据的结构中,这对于第一监视终端211特有的地址以一对一的方式与第二控制终端222的地址相关联的情况而言是有用的。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监视终端211无需将包括负载编号或通断状态的监视数据发送至传输单元1。因此,可以使包括第一监视终端211的地址的返回数据与发送至第二控制终端222的控制数据直接相关联。
在图7的示例中,传输单元1在第一帧F1的中断带105中检测到第一监视终端211所生成的中断信号时(图7的S31),将传输信号的发送带103中所包括的模式数据从正常模式切换为中断轮询模式。在中断轮询模式中,传输单元1进行地址搜索,其中在该地址搜索中,利用返回请求单元12在传输信号的发送带103中发送包括地址的高位的返回请求数据(S32),同时顺次改变这些地址(高位)。生成了中断信号的第一监视终端211在返回请求数据中的地址(高位)与自身地址的高位一致的情况下,在第一帧F1的回复带104中将自身地址的低位作为返回数据发送至传输单元1(S33)。因此,传输单元1利用返回接收单元13来接收第一帧F1中生成了中断信号的第一监视终端211的地址,作为返回数据。
传输单元1在从第一监视终端211接收到地址(低位)作为返回数据的情况下,判断在控制表中该地址是与第一控制终端212还是第二控制终端222相关联。此时,传输单元1在判断为地址与第二控制终端222相关联的情况下,使带域确保单元17在第一帧F1之后的第二帧F2的发送带103中发送确保数据(S34)。
因此,确保了发送确保数据的发送带103之后的下一回复带104用于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然后,传输单元1在(第二帧F2的)回复带104中,利用叠加信号将控制数据发送至第二控制终端222(S35)。接收到该控制数据的第二控制终端222根据该控制数据来对照明器具3进行调光控制或调色控制。
这样,即使在使用包括除监视数据以外的数据的返回数据作为触发的情况下,叠加通信单元16也可以在避免回复带104中从第一终端21发送至传输单元1的返回数据和叠加信号之间的干涉的同时,将叠加信号发送至第二终端2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与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监视终端211还具有作为利用叠加在传输信号上的叠加信号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22的功能。在下文,向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元件指派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适当省略针对这些构成元件的重复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部分的第一监视终端211包括用于进行利用叠加信号的第二协议的通信的叠加通信电路(未示出)。因此,传输单元1不仅可以与第二终端22、还可以与至少一部分的第一监视终端211来经由叠加通信单元16进行第二协议的通信。包括叠加通信电路的第一监视终端211被配置为能够利用叠加信号来将监视数据发送至传输单元1,并且能够利用叠加信号来从传输单元1接收监视请求数据。
以下将参考图8来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在根据包括叠加通信电路的第一监视终端211所生成的监视输入来控制连接至第二控制终端222的照明器具3的情况下的操作。
传输单元1在传输信号的第一帧F1的中断带105中检测到第一监视终端211所生成的中断信号时(图8的S41),将传输信号的发送带103中所包括的模式数据从正常模式切换为中断轮询模式。在中断轮询模式中,传输单元1进行地址搜索,其中在该地址搜索中,利用返回请求单元12在传输信号的发送带103中发送包括地址的高位的返回请求数据(S42),同时顺次改变这些地址(高位)。生成了中断信号的第一监视终端211在返回请求数据中的地址(高位)与自身地址的高位一致的情况下,在第一帧F1的回复带104中将自身地址的低位作为返回数据发送至传输单元1(S43)。因此,传输单元1利用返回接收单元13来接收第一帧F1中生成了中断信号的第一监视终端211的地址作为返回数据。
传输单元1在获取到生成了中断信号的第一监视终端211的地址时,在第一帧F1之后的第二帧F2的发送带103中,通过指定地址来利用返回请求单元12将返回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一监视终端211(S44)。这里,返回请求数据包括叠加回复标志,并且返回请求单元12在请求利用叠加信号的监视数据的回复的情况下,使该叠加回复标志变为on。具体地,传输单元1基于所获取到的第一监视终端211的地址来判断叠加回复标志的on/off,从而针对包括叠加通信电路的第一监视终端211使叠加回复标志变为on。
第一监视终端211在接收到指定了自身地址的返回请求数据时,确认叠加回复标志。如果该叠加回复标志为on,则第一监视终端211响应于此,在第二帧F2的回复带104中,利用叠加信号将包括与监视输入相对应的负载编号的监视数据作为返回数据发送至传输单元1(S45)。此时,由于监视数据是利用叠加信号进行发送的,因此第一监视终端211可以发送诸如传感器(例如,照度传感器等)的测量值(照度等)的数据量相对较多的监视数据。
传输单元1在利用叠加通信单元16接收到包括监视数据的返回数据时,判断控制表中与该监视数据(负载编号)相关联的终端是第一控制终端212还是第二控制终端222。如果判断为该终端是第二控制终端222,则传输单元1在第二帧F2之后的第三帧F3的发送带103中,从带域确保单元17发送确保数据(S46)。因此,确保了发送确保数据的发送带103之后的回复带104用于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并且传输单元1在(第三帧F3的)该回复带104中,利用叠加信号将控制数据发送至第二控制终端222(S47)。接收到该控制数据的第二控制终端222根据该控制数据来对照明器具3进行调光控制和/或调色控制。
接着,作为其它示例,将参考图9来说明在传输单元1利用叠加信号将监视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一监视终端211的情况下的操作。注意,由于图9中的“S51”~“S53”和“S58”~“S59”的操作与图8中的“S41”~“S43”和“S46”~“S47”的操作相同,因此这里将省略针对这些操作的说明。
传输单元1在“S53”中获取到生成了中断信号的第一监视终端211的地址时,在第二帧F2的发送带103中从带域确保单元17发送确保数据(图9的S54)。因此,由于确保了发送确保数据的发送带103之后的回复带104用于进行叠加信号的叠加,因此传输单元1在(第二帧F2的)该回复带104中,利用叠加信号将监视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一监视终端211(S55)。这里,监视请求数据是用于指定从第一监视终端211发送来的监视数据的内容的数据,并且包括详细设置的时间信息、传感器信息和位置信息等。
此外,传输单元1在发送监视请求数据时,在下一回复带104(即,之后的第一个回复带104)中,利用叠加信号从第一监视终端211接收监视数据。因此,传输单元1在第二帧F2之后的第三帧F3的发送带103中,从带域确保单元17发送确保数据(S56)。接收到监视请求数据的第一监视终端211在通过确保数据确保叠加信号的叠加用的第三帧F3的回复带104中,利用叠加信号将与监视请求数据中的指定内容有关的监视数据作为返回数据发送至传输单元1(S57)。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通信系统,由于第一监视终端211可以利用叠加信号将监视数据发送至传输单元1,因此可以发送诸如传感器的测量值等的数据量相对较多的监视数据。此外,由于传输单元1可以利用叠加信号将监视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一监视终端211,因此可以相对详细地设置所需的监视数据的内容。
其它结构和功能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功能相同。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例示出叠加通信单元16内置于传输单元1内的示例结构。然而,该结构不限于此,并且叠加通信单元可以与传输单元1分开设置,并且可以连接至传输单元1。
尽管已经参考多个优选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真实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即在没有背离权利要求书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7)

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传输单元,其被配置为将传输信号重复地传输至通信线路;第一终端,其被配置为利用所述传输信号进行通信;以及第二终端,其被配置为利用所述传输信号上所叠加的叠加信号进行通信,所述传输单元、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连接至所述通信线路,
其中,所述传输信号是针对各帧在时间轴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区域的时分方式的信号,所述多个区域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终端所生成的中断信号的有无的中断带、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的发送带、以及用作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的返回数据的时隙的回复带,以及
所述传输单元包括:
返回请求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中断带中检测到所述中断信号的情况下,在所述发送带中利用所述传输信号将返回请求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返回接收单元,其被配置为接收生成了所述中断信号的所述第一终端响应于所述返回请求数据在所述回复带中利用所述传输信号所发送的所述返回数据;
带域确保单元,其被配置为利用特定的返回数据作为触发,在所述发送带中利用所述传输信号发送确保数据,其中所述确保数据用于通过禁止所述回复带中的所述返回数据的发送来确保所述回复带用于进行所述叠加信号的叠加;以及
叠加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在经由所述确保数据所确保的所述回复带中,利用所述叠加信号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带域确保单元被配置为根据要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量,以如下方式在一次~多次的范围内确定所述确保数据的发送次数:随着要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量的增多,所确保的所述回复带变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在所述第二终端响应于从所述叠加通信单元所发送的所述数据而将确认数据发送至所述叠加通信单元的情况下,所述带域确保单元被配置为在从所述叠加通信单元发送了所述数据的所述发送带之后的下一发送带中,再次发送所述确保数据,从而确保所述下一发送带之后的下一回复带用于进行所述确认数据的接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在所述第二终端响应于从所述叠加通信单元所发送的所述数据而将确认数据发送至所述叠加通信单元的情况下,所述带域确保单元被配置为在从所述叠加通信单元发送了所述数据的所述发送带之后的下一发送带中,再次发送所述确保数据,从而确保所述下一发送带之后的下一回复带用于进行所述确认数据的接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返回接收单元被配置为在同一回复带中从多个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返回数据的情况下,优先处理从具有预先与多个所述第一终端的地址分别相关联的多个优先级中的较高优先级的所述第一终端所发送的返回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第一监视终端,其被配置为监视开关或传感器所生成的监视输入,将所述中断信号发送至所述传输单元,并且响应于所述返回请求数据来发送所述返回数据;以及
第一控制终端,其被配置为经由所述传输单元来从所述第一监视终端接收控制数据,并且基于所述控制数据来控制一个或多个第一负载,
所述第二终端至少包括第二控制终端,所述第二控制终端被配置为基于从所述传输单元所发送的所述叠加信号中所包括的控制数据来控制一个或多个第二负载,以及
所述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存储使所述第一监视终端的地址与所述第二控制终端的地址相关联的控制表,其中所述传输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控制表来判断作为从所述第一监视终端接收到的所述返回数据中所包括的控制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终端是所述第一控制终端还是所述第二控制终端,并且在判断为所述发送目的地是所述第二控制终端的情况下,使所述带域确保单元发送所述确保数据。
7.一种用于通信系统的传输单元,在所述通信系统中,被配置为利用传输信号进行通信的第一终端和被配置为利用所述传输信号上所叠加的叠加信号进行通信的第二终端连接至通信线路,所述传输单元连接至所述通信线路,所述传输单元包括:
传输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所述传输信号重复地发送至所述通信线路,其中所述传输信号是针对各帧在时间轴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区域的时分方式的信号,所述多个区域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终端所生成的中断信号的有无的中断带、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传输数据的发送带、以及用作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的返回数据的时隙的回复带;
返回请求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中断带中检测到所述中断信号的情况下,在所述发送带中利用所述传输信号将返回请求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返回接收单元,其被配置为接收生成了所述中断信号的所述第一终端响应于所述返回请求数据在所述回复带中利用所述传输信号所发送的所述返回数据;
带域确保单元,其被配置为利用特定的返回数据作为触发,在所述发送带中利用所述传输信号发送确保数据,其中所述确保数据用于通过禁止所述回复带中的所述返回数据的发送来确保所述回复带用于进行所述叠加信号的叠加;以及
叠加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在经由所述确保数据所确保的所述回复带中,利用所述叠加信号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数据。
CN201280054723.9A 2011-11-07 2012-10-23 通信系统和用于通信系统的传输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182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4011 2011-11-07
JP2011244011A JP5845462B2 (ja) 2011-11-07 2011-11-07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伝送ユニット
PCT/JP2012/077293 WO2013069444A1 (ja) 2011-11-07 2012-10-23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伝送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8224A true CN103918224A (zh) 2014-07-09
CN103918224B CN103918224B (zh) 2016-12-28

Family

ID=48289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472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18224B (zh) 2011-11-07 2012-10-23 通信系统和用于通信系统的传输单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288073B2 (zh)
JP (1) JP5845462B2 (zh)
KR (1) KR101463490B1 (zh)
CN (1) CN103918224B (zh)
TW (1) TWI470952B (zh)
WO (1) WO201306944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8051A (zh) * 2020-10-02 2022-12-02 太平洋工业株式会社 子机终端、监视系统及无线发送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76240B1 (ko) * 2013-10-02 2014-12-24 강수원 통과대역 변조를 이용한 고속 캔 통신 시스템
JP6343991B2 (ja) * 2014-03-24 2018-06-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572503B1 (ko) * 2014-04-17 2015-12-21 현대인프라코어 주식회사 수동 광학 소자를 이용한 광학 접속식 컨트롤러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497A (zh) * 2003-06-26 2005-02-09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的通信控制方法
JP2005277633A (ja) * 2004-03-24 2005-10-06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媒体アクセス制御方法及び電力線通信方法
CN101502145A (zh) * 2006-08-04 2009-08-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72435A (en) 1975-12-15 1977-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Timeedivision multiplex transmission system
JPS5272436A (en) 1975-12-15 1977-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Timeedivision multiplex transmission system
JPS5310235A (en) 1976-07-16 1978-0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Simple type wire telecommunication unit
JP3172387B2 (ja) * 1994-06-01 2001-06-04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ション 入出力通信サブ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6175944B1 (en) * 1997-07-15 2001-01-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izing data for transmission through an erasure broadcast channel
US20020010765A1 (en) * 2000-07-21 2002-01-24 John Border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ioritizing traffic in a network
CZ306043B6 (cs) * 2002-01-03 2016-07-13 Homecontrol A/S Způsob a systém pro přenášení signálů do uzlů v systému
GB2441164A (en) * 2006-08-22 2008-02-27 Iti Scotland Ltd Segmenting packets and providing error check portions for each segment
US8416788B2 (en) * 2007-04-26 2013-04-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mpression of data packets while maintaining endpoint-to-endpoint authentication
JP5358931B2 (ja) * 2007-11-28 2013-12-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JP4816664B2 (ja) 2008-03-18 2011-11-16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
WO2014103341A1 (ja) * 2012-12-27 2014-07-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497A (zh) * 2003-06-26 2005-02-09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的通信控制方法
JP2005277633A (ja) * 2004-03-24 2005-10-06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媒体アクセス制御方法及び電力線通信方法
CN101502145A (zh) * 2006-08-04 2009-08-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8051A (zh) * 2020-10-02 2022-12-02 太平洋工业株式会社 子机终端、监视系统及无线发送方法
CN115428051B (zh) * 2020-10-02 2024-03-08 太平洋工业株式会社 子机终端、监视系统及无线发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8224B (zh) 2016-12-28
TWI470952B (zh) 2015-01-21
JP2013102306A (ja) 2013-05-23
US20140286353A1 (en) 2014-09-25
US9288073B2 (en) 2016-03-15
KR101463490B1 (ko) 2014-11-19
JP5845462B2 (ja) 2016-01-20
KR20140043832A (ko) 2014-04-10
TW201325111A (zh) 2013-06-16
WO2013069444A1 (ja) 201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1161A (zh) 通信系统和用于通信系统的传输单元
JP499669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103918224A (zh) 通信系统和用于通信系统的传输单元
JP2009105667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分電盤内通信システム
JP536901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103190098B (zh) 通信系统和传输单元
JP590642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伝送ユニット
JP537977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重畳装置
JP6041233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TWI510102B (zh) 通信系統及終端裝置
JPH04239295A (ja) 多重伝送装置
KR20140064091A (ko) 에너지 인지 장치와 os 탑재 장치간 인터페이스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13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