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5246B - 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5246B
CN103915246B CN201410001416.5A CN201410001416A CN103915246B CN 103915246 B CN103915246 B CN 103915246B CN 201410001416 A CN201410001416 A CN 201410001416A CN 103915246 B CN103915246 B CN 1039152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upper flange
hollow cylinder
coil component
skele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014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15246A (zh
Inventor
前田浩
山田稔
丰田晃正
黄基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TDK Kore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TDK Kore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TDK Korea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15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5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5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5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确保绝缘距离并能够连接引线部和端子的线圈部件。线圈部件具备:骨架(40),具有在外周卷绕有初级线圈(20)的第1中空筒部(44)、设置有连接所述初级线圈的初级端子和连接次级线圈的次级端子(72)并被连接于所述第1中空筒部的下端的骨架基板(42);壳体(50),具有能够安装于所述初级线圈的外周并且在外周卷绕有所述次级线圈的第2中空筒部(54)、以被安装于所述骨架基板的上面的方式被连接于所述第2中空筒部的下端的下凸缘部(58)、被连接于所述第2中空筒部的上端的上凸缘部(52);所述次级线圈中的至少一个引线部(32a)在从所述第2中空筒部向所述上凸缘部被拉起之后被连接到所述次级端子。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宜用作共振变压器等的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线圈部件以各种各样的用途用于各种各样的电气产品。例如,在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的驱动等中,为了获得高电压,使用变换器用共振变压器。
共振变压器除了适当的漏电感的产生等的电气特性之外,还要求实现薄型化等的外形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响应这样的要求,提出了芯的轴向平行于设置面的横型并且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沿着芯的轴向分离地排列的分割构造的线圈部件。另外,分割构造的线圈部件具有绝缘比较容易的优点。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具有朝着设置线圈部件的设置面所存在的下方向或其相反方向的上方向产生多的漏磁通的问题。例如在使用于液晶电视机的背光的共振变压器等中,存在包含铁的构造材料等被配置于线圈部件的上下方向的情况。这样的话,则产生来自线圈部件的漏磁通使涡电流产生于构造材料等并且产生伴随着涡电流的产生的热或噪声的问题。另外,为了防止向上下方向的漏磁通,也可以进行在线圈部件的上下方向贴上铝板等的对策,但是,这样的对策存在使线圈的散热性恶化等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由本申请人提出了通过组合卷绕有初级线圈的骨架基板和卷绕有次级线圈的壳体从而将次级线圈配置于初级线圈的外周并谋求线圈部件的薄型化的线圈部件。
在这样的线圈部件中,有必要将卷绕于壳体的次级线圈的引线部引出并连接于形成于骨架基板的端部的次级端子,但是,在推进线圈部件的小型化的情况下,在端子附近难以避免引线部彼此的接触,会有绝缘距离的确保妨碍线圈部件的小型化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8-1127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有鉴于这样的状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薄型化以及小型化而且能够可靠地确保绝缘距离并能够连接引线部和端子的线圈部件。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骨架,具有在外周卷绕有初级线圈的第1中空筒部、设置有连接所述初级线圈的初级端子和连接次级线圈的次级端子并被连接于所述第1中空筒部的下端的骨架基板;壳体,具有能够安装于所述初级线圈的外周并且在外周卷绕有所述次级线圈的第2中空筒部、以被安装于所述骨架基板的上面的方式被连接于所述第2中空筒部的下端的下凸缘部、被连接于所述第2中空筒部的上端的上凸缘部;所述次级线圈中的至少一个引线部在从所述第2中空筒部向所述上凸缘部被拉起之后被连接到所述次级端子。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中,因为将次级线圈配置于初级线圈的外周侧,所以能够缩短卷绕有初级线圈的第1中空筒部以及卷绕有次级线圈的第2中空筒部的轴向长度。这些轴向长度因为成为线圈部件的高度方向,所以能够实现线圈部件的薄型化。再有,规定外形的一部分的壳体(case)因为兼作次级线圈的骨架,所以既是双重构造又能够减少部件数。
另外,因为相对于骨架基板形成初级端子和次级端子,所以没有必要将端子设置于壳体。因此,能够自由地设计壳体的形状,设计的自由度增加,薄型化变得容易,并且与骨架相比较,作为壳体能够选择比较便宜的树脂,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还有,形成有端子的骨架为了向端子的焊接处理等而要求耐热性。
再有,在本发明中,次级线圈中的至少一个引线部不是从第2中空筒部就这样被拉下并连接于次级端子,而是向上凸缘部被拉起之后被连接到次级端子。由此,例如如下凸缘部的表面那样能够避免在接近于次级端子的位置上被连接于次级端子的引线部彼此发生接触。特别是在次级端子和引线部的端部经焊接那样的加热工序而被连接的情况下,在次级端子附近引线部的绝缘覆盖有可能受到热损伤。因此,在次级端子附近从确保绝缘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引线彼此不接触。另外,通过这样配置引线部,从而因为既能够确保绝缘性又能够在狭窄的范围内进行配线,所以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相对于小型化是有利的。
另外,例如在所述上凸缘部也可以形成有所述引线部所通过的沟槽部。
通过使用形成有这样的沟槽部的上凸缘部,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在上述那样的绝缘特性方面表现优异的引线部的配置。因此,具有这样的上凸缘部的线圈部件具有优异的生产性。还有,在本发明中,所谓沟槽部,以包含缺口或者其他的凹部的概念进行使用。
另外,例如在所述上凸缘部也可以形成有卡合所述引线部的凸部。
引线部在向上凸缘部被拉起之后被拉下到次级端子,但是,通过使引线部卡合于形成于上凸缘部的凸部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引线部的配线工序,具有这样的上凸缘部的线圈部件具有优异的生产性。
另外,例如所述上凸缘部的所述凸部也可以具有卡止所述引线部的卡止部。
由于凸部具有卡止部,因而能够防止引线部与凸部的卡合被非预期地解除,并且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引线部的配线工序。
另外,所述凸部也可以由从所述上凸缘部相对于所述下凸缘部大致平行地突出的基部、连接于所述基部的前端并向上方突出的所述卡止部所构成。
通过形成有这样的凸部从而能够缩短在将引线部朝上凸缘部拉起之后直至连接于次级端子为止的配线距离,并且能够抑制次级线圈变长。再有,因为由基部和卡止部能够相对于引线部可靠地进行卡合,所以具有这样的凸部的上凸缘部能够有效地防止引线部与凸部的卡合被非预期地解除。
所述上凸缘部也可以具有夹着所述引线部所通过的沟槽部并被大致平行地排列的多个所述凸部。
具有多个凸部的上凸缘部即使使卷绕于第2中空筒部的次级线圈的数量增加等并使连接于次级端子的引线部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引线部彼此在端子附近发生接触。
另外,例如,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中,一对铁氧体芯的中柱也可以从所述第1中空筒部的上下分别被插入到所述第1中空筒部的贯通孔,所述一对铁氧体芯的侧柱以及基座部以从外周覆盖所述壳体以及所述骨架的一部分的方式被组装。
安装有这样的铁氧体芯的线圈部件向上下方向(垂直于骨架基板的方向)的漏磁通小,并且能够抑制在周边构件上的涡电流的产生以及伴随于此的热以及噪声的产生。另外,因为没有必要配置用于防止漏磁通的铝板等,所以具有适宜的散热特性。再有,因为是次级线圈被配置于初级线圈的外周的构造,所以能够缩短芯的中柱以及侧柱并且线圈部件的强度以及耐冲击特性也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所表示的线圈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对应于图1所表示的切断面III的线圈部件的截面图。
图4是图1所表示的线圈部件的底面图。
图5是被用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被用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被用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整体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表示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
第1实施方式
如作为整体立体图的图1以及作为分解立体图的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具有芯(core)12、骨架(bobbin)40、壳体(case)50、初级线圈20、以及次级线圈30。
线圈部件10的芯12通过形成使由后面所述的线圈所产生的磁通量通过的磁路并且组装分别成形的2个部件、即第1芯12a和第2芯12b而形成。第1芯12a和第2芯12b具有对称的形状,以从上下方向(各图的Z轴方向)夹着壳体50以及骨架40的方式互相接合。
如图1所示,芯12分别具有纵截面(包含X轴以及Z轴的切断面)为大致E字形状的第1芯12a以及第2芯12b。如图2所示,各个芯12a,12b由铁氧体芯所构成,具有在X轴方向上进行延伸的平板状的基座部13a,13b、从各个基座部13a,13b的X轴方向的两端向Z轴方向突出的侧柱16a,16b,18a,18b、从各个基座部13a,13b的X轴方向的中间位置向Z轴方向突出的中柱14a,14b。
还有,在图面中,Z轴是线圈部件10的高度方向,线圈部件10中的Z轴方向的高度越短则越能够实现线圈部件的薄型化。另外,X轴和Y轴互相垂直,而且垂直于Z轴,在该实施方式中,X轴与次级端子72的排列方向以及芯12的长边方向一致,Y轴与线圈部件10的长边方向一致。另外,在图1~图4中,关于各个线圈的引线部,省略一部分记载,仅与发明的结构相关联的部分用实线或者虚线表示。
如图2所示,骨架40具有大致平板状的骨架基板42。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骨架基板42因为减小安装面积,所以X轴方向的宽度从被夹持于芯12的中央部向设置有初级端子70的初级侧端部渐渐地变窄,但是,骨架基板4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
骨架基板42的底面侧成为线圈部件10的设置面。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为2个)初级端子70沿着X轴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于骨架基板42的Y轴方向的一个端部。另外,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为9个)次级端子72沿着X轴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于骨架基板42的Y轴方向的另一个端部。
这些端子70以及72例如由金属端子所构成,相对于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构成的骨架基板42通过镶嵌成型而被一体成形。如后面 所述,初级线圈20的初级引线部23(参照图4)被连接于初级端子70,次级线圈30的次级引线部33a,33b被连接于次级端子72。
如图2以及图1的截面图即图3所示,在骨架基板42的大致中央位置,配置有第1中空筒部44。第1中空筒部44从骨架基板42向Z轴方向突出,骨架基板42被连接于第1中空筒部44的下端。在第1中空筒部44的外周,卷绕有初级线圈20。第1中空筒部44作为初级线圈20的骨架主体而行使功能。
骨架上凸缘48a被连接于第1中空筒部44的上端。骨架上凸缘48a具有沿着X轴-Y轴平面从第1中空筒部44向径向突出的形状,具有保持初级线圈20的功能。另外,在骨架上凸缘48a与骨架基板42之间配置有用于保持初级线圈20并确保绝缘距离的骨架中间凸缘48b。骨架中间凸缘48b与骨架上凸缘48a相同,具有从第1中空筒部44向径向突出的形状。骨架基板42、第1中空筒部44、骨架上凸缘48a以及骨架中间凸缘48b优选由注塑成型等而一体成形。
在骨架基板42、第1中空筒部44、骨架上凸缘48a以及骨架中间凸缘48b,形成有在Z轴方向上贯通这些构件的贯通孔44a。贯通孔44a的开口形状也与形成于后面所述的壳体50的贯通孔52a的开口形状大致一致,而且,如图2所示,芯12b(12a也相同/以下相同)中的中柱14b(14a也相同/以下相同)成为能够插入的椭圆形状。
如图2所示,初级线圈20的内周缘即初级线圈内周缘21的形状与第1中空筒部44的外周形状一致,成为椭圆形状。初级线圈20的外周缘即初级线圈外周缘22的形状成为具有比内周缘21大的长轴以及短轴的椭圆形状。如图3所示,初级线圈外周缘22容纳于后面所述的壳体50的第2中空筒部54的内部。
如图2所示,在骨架基板42的X轴方向的两侧面上,形成有可自由装卸地卡合于后面所述的壳体50的卡合孔59a的卡合突起49。
壳体50保持次级线圈30(参照图3)并且规定线圈部件10的外形的一部分。壳体50,如图3所示,具有卷绕有次级线圈30的第2中空筒部54。第2中空筒部54作为次级线圈30的骨架主体而行使功能。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第2中空筒部54的Z轴方向的上端,连 接有上凸缘部52。上凸缘部52具有沿着X-Y轴平面从第2中空筒部54向径向内侧以及外侧突出的形状。上凸缘部52与骨架40的骨架上凸缘48a相对地配备,并与设置面平行地进行延伸。
如图2所示,在上凸缘部52,形成有用于使芯12a的中柱14a插入的贯通孔52a。另外,在上凸缘部52,形成有用于设置芯12a的基座部13a的设置沟槽部52c。
如图3所示,壳体50的第2中空筒部54从上凸缘部52的下面大致垂直地朝着Z轴方向的下方突出。第2中空筒部54具有从外周覆盖图2以及图3所表示的骨架上凸缘48a以及骨架中间凸缘48b那样的形状,除此之外,将第1中空筒部44、卷绕于第1中空筒部44的初级线圈20、插入第1中空筒部44的中柱14a(14b)容纳于内部。换言之,中柱14a(14b)插入第1中空筒部44和配置于第1中空筒部44的外周的第2中空筒部54。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第2中空筒部54的Z轴方向的下端,连接有下凸缘部58。下凸缘部58与上凸缘部52相同,具有沿着X-Y轴平面从第2中空筒部54向径向突出的形状。下凸缘部58以覆盖骨架40的骨架基板42的上侧表面的方式被安装。
在下凸缘部58的X轴方向的两侧端部,形成有朝着Z轴方向的下方伸出的侧面部59。在侧面部59,形成有与骨架40的卡合突起49相卡合的卡合孔59a。
如图3所示,在位于上凸缘部52与下凸缘部58之间的第2中空筒部54的外周面上,对应于线圈部件10的用途等设置有用于沿着Z轴方向分割配置次级线圈30的1个以上的中间凸缘部56。这些凸缘部52,56,58沿着X-Y轴平面平行。由这些凸缘部52,56,58和第2中空筒部54构成的壳体50由注塑成型等而被一体成形。如图3所示,线圈部件10具有初级线圈20和次级线圈30以两层绕在芯12a(12b)的中柱14a(14b)的周边的双重构造。
如图2所示,次级线圈30的内周缘即次级线圈内周缘31的形状与第2中空筒部54的外周形状一致,成为椭圆或者圆形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次级线圈30由2个独立的线圈所构成,但是,次级线圈30也可以由1个线圈构成,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线圈构成。
如图1所示,在壳体50的上凸缘部52,形成有卡合次级线圈30的引线部33a,33b的上凸缘凸部53。上凸缘凸部53被形成于上凸缘部52的Y轴方向的一个端部(Y轴正方向的端部)。在上凸缘部52,形成有多个上凸缘凸部53,多个上凸缘凸部53夹着引线部33a,33b所通过的上凸缘沟槽部52b并被大致平行地排列。
如图1以及图3所示,上凸缘凸部53由相对于下凸缘部58大致平行地向Y轴方向突出的基部53b和连接于基部53b的前端并向上方(Z轴正方向)突出的卡止部53a所构成。在次级线圈30的引线部中,引线部33a,33b在从第2中空筒部54被拉起到上凸缘部52的上方(Z轴正方向)表面的高度之后被连接于次级端子72。
如图1所示,被形成于上凸缘凸部53之间的上凸缘沟槽部52b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从第2中空筒部54被引出的引线部33a,33b从下方朝着上方通过上凸缘沟槽部52b被引绕到上凸缘部52的上方表面,在卡合于上凸缘凸部53之后,这次从上方朝着下方通过上凸缘沟槽部52b,从而向次级端子72被引导。被设置于上凸缘凸部53的Y轴方向前端的卡止部53a防止引线部33a,33b与上凸缘凸部53的卡合被解除而使引线部33a从上凸缘凸部53脱落。
另外,壳体50的中间凸缘部56以及下凸缘部58被延长到设置有次级端子72的骨架基板42的端部附近,将次级线圈30的引线部33a,33b引导到次级端子72的中间沟槽部56b以及下凸缘沟槽部58b沿着X轴方向排列于被延长的中间凸缘部56以及下凸缘部58。再有,在骨架40的骨架基板42,也形成有将次级线圈30的引线部33a,33b引导到次级端子72的基板沟槽部47。引线部33a,33b在从第2中空筒部54被引出之后,卡合于上凸缘凸部53,之后,经中间沟槽部56b、下凸缘沟槽部58b以及基板沟槽部47,从而连接于次级端子72。另外,在次级线圈30的引线部中,未卡合于上凸缘凸部53的其他引线部在从第2中空筒部54被引出之后,经中间沟槽部56b、下凸缘沟槽部58b以及基板沟槽部47,从而连接于次级端子72。
在该实施方式中,中间沟槽部56b、下凸缘沟槽部58b以及基板沟槽部47对应于互相邻接的次级端子72与次级端子72的间隙的数量以及位置而形成,但是,并不一定有必要进行对应。另外,上凸缘凸部 53对应于互相邻接的中间沟槽部56b(下凸缘部58以及基板沟槽部47也相同)与中间凸缘部56的间隙的数量以及位置而形成,但是,并不一定有必要进行对应。因为没有必要使次级线圈30的引线部全部卡合于上凸缘凸部53,所以实际上也可以仅形成使引线部33a,33b卡合的上凸缘凸部53。另外,为了灵活地对应于与端子的配置等相关的设计变更等,也可以如图1所示形成未卡合有次级线圈30的引线部的上凸缘凸部53。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通过组装图2所表示的各个构件并且将卷线卷绕于骨架40以及壳体50而进行制作。以下,使用图2等说明线圈部件1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在线圈部件10的制作中,首先,准备安装了初级端子70以及次级端子72的骨架40。骨架40的材质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骨架40由树脂等的绝缘材料所形成。
接着,将卷线卷绕于骨架40的第1中空筒部44,并形成初级线圈20。作为被使用于初级线圈20的形成的卷线,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适宜使用利兹线等。另外,形成初级线圈20的时候的卷线的末端部即初级引线部23通过骨架40的连通路46并被卷扎连接于初级端子70(参照图3)。
接着,相对于形成有初级线圈20的骨架40,安装图2所表示的壳体50。壳体50和骨架40通过使壳体50的卡合孔59a卡合于骨架40的卡合突起49来进行组装。另外,壳体50和骨架40根据需要而由粘结等来进行固定。壳体50的材质也没有特别的限定,由树脂等的绝缘材料所形成。
接着,将卷线卷绕于壳体50的第2中空筒部54,并形成次级线圈30。作为被使用于次级线圈30的形成的卷线,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适宜使用利兹线等。形成次级线圈30的时候的卷线的末端部即引线部的一部分(图1的引线部33a,33b)在被拉起到达上凸缘部52的上方表面的高度并被卡合于上凸缘凸部53之后,通过中间沟槽部56b、下凸缘沟槽部58b以及基板沟槽部47,最后缠绕在次级端子72。另外,除了引线部的一部分之外的一部分不是向上凸缘凸部53拉起,而是从第2中空筒部54向下方通过中间沟槽部56b、下凸缘沟槽部58b以及基板沟槽部47等,被缠绕在次级端子72。次级线圈30的缠绕作业由 上凸缘沟槽部52b、上凸缘凸部53、中间沟槽部56b、下凸缘沟槽部58b以及基板沟槽部47而变得容易,其作业的自动化也变得容易。
而且,互相邻接的引线部由于通过中间沟槽部56b、下凸缘沟槽部58b以及基板沟槽部47而能够适宜地确保绝缘距离,并且邻接的引线部相互的绝缘性也被良好地保持。再有,通过将一部分的引线部33a,33b一度拉起到达上凸缘部52的上方表面的高度并卡合于上凸缘凸部53,从而能够在次级端子72的附近适当地避免引线部彼此发生接触。因此,例如即使在将多个互相分离的线圈配置于第2中空筒部54(参照图3)并构成次级线圈30,并且从第2中空筒部54直到次级端子72为止对多个引线部进行配线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保持引线部相互的绝缘性。但是,次级线圈30因为由芯线被绝缘覆盖的引线所构成,所以不阻碍产生引线部的一部分与其他引线部相接触或者交叉的部分。
接着,相对于组合了初级线圈20、次级线圈30、壳体50以及骨架40的中间组件,从Z轴方向的上下方向安装芯12的第1芯12a和第2芯12b,并形成芯12。即,接合第1芯12a以及第2芯12b的中柱14a,14b的前端彼此、侧柱16a,16b的前端彼此、侧柱18a,18b的前端彼此。还有,在中柱14a,14b的前端彼此之间,也可以具有间隙。
作为芯12的材质,可以列举金属、铁氧体等的软磁性材料,但是,并没有特别的限定。芯12的第1芯12a和第2芯12b使用粘结材料来进行粘结,或者通过用胶带卷绕外周从而被固定于壳体50以及骨架40。还有,在一系列的组装工序之后,相对于线圈部件10也可以施以清漆浸渍处理。由以上那样的工序,能够制造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
如图3所示,线圈部件10是中柱14a(14b)的Z轴方向(磁通量所流动的方向)相对于设置面垂直的纵型。纵型的线圈部件10,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初级以及次级线圈20,30的Z轴上下方向上配置有芯12的基座部13a,13b,这些基座部13a,13b能够取得抑制向上下方向的漏磁通的效果。因此,线圈部件10与线圈的上下方向基本上没有被芯遮蔽的横型相比较,能够抑制向线圈部件10的上下方向的漏磁通。
另外,如图3所示,线圈部件10是次级线圈30绕在初级线圈20的外周的双重构造。通过制成双重构造,从而线圈部件10能够缩短芯 12的轴向的长度并且能够实现既是纵型又是薄型的线圈。
由上述那样的芯的配置,线圈部件10即使不设置铝制的屏蔽板等也能够防止在周边的构造材料等中的涡电流的产生。另外,通过防止涡电流的产生,从而线圈部件10能够减少伴随于涡电流的产生的热或噪声的产生。另外,线圈部件10因为没有必要设置用于屏蔽漏磁通的屏蔽板,所以具有良好的散热特性。再有,线圈部件10因为芯12的中柱14a,14b以及侧柱16a,16b,18a,18b的长度短,所以能够防止由来自外部的冲击等引起的芯12的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相对于骨架基板42形成初级端子70和次级端子72,所以没有必要在壳体50上设置端子。因此,可以自由地设计壳体50的形状,设计的自由度的增加,薄型化变得容易,并且与骨架40相比较,作为壳体50能够选择比较廉价的树脂,从而也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还有,形成有端子70以及72的骨架40为了向端子70以及72的焊接处理等而要求耐热性。
另外,如图1所示,一部分的引线部33a,33b通过在向上凸缘部52被拉起之后被连接到次级端子72,从而例如如中间凸缘部56或下凸缘部58的表面那样能够避免引线部彼此在接近于次级端子72的位置上发生接触。特别是在次级端子72和引线部的端部经焊接那样的加热工序而被连接的情况下,在次级端子72附近引线部的绝缘覆盖可能受到热损伤。因此,从确保绝缘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引线彼此在次级端子72附近不发生接触。另外,因为通过这样配置引线部从而既能够确保绝缘性又能够在狭窄的范围内进行配线,所以线圈部件10相对于小型化是有利的。
第2实施方式
图5是被用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壳体50a的立体图。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除了壳体50a中的上凸缘凸部81的形状不同之外,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相同。上凸缘凸部81,与图1所表示的上凸缘凸部53不同,不具有卡止部53a,但是,通过恰当地确保向Y轴方向的突出长度从而能够防止卡合于上凸缘凸部53的引线部33a,33b发生脱落。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也能够取得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相同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图6是被用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壳体50b的立体图。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除了壳体50b中的上凸缘凸部82的形状不同之外,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相同。上凸缘凸部82具有向上方开口的上沟槽部82c、连接于上沟槽部82c的前端侧的卡止部82a。通过在使引线部32a,32b卡合于上凸缘凸部82的时候通过上沟槽部82c,从而能够防止引线部33a,33b发生脱落,并且能够稳定引线部33a,33b的位置。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也能够取得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相同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
图7是被用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壳体50c的立体图。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除了壳体50c中的上凸缘凸部86以及上凸缘沟槽部87a,87b的形状不同之外,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相同。壳体50c的上凸缘沟槽部87a,87b被形成于上凸缘部84的外周缘部85。即,在上凸缘部84的外周部分,除了使芯12通过的部分之外,还形成有从平板部84向上方突出的外周缘部85,上凸缘沟槽部87a,87b通过切掉外周缘部85的一部分而形成。
在2个上凸缘沟槽部87a,87b之间,形成有卡合次级线圈的引线部33c的上凸缘凸部86。上凸缘凸部86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凸缘凸部53不同,从上凸缘部84向上方(Z轴方向)突出。第4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壳体50c与第1~第3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壳体50,50a,50b相比较,形状是单纯的,并且制造是容易的。另外,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也能够取得与第1~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相同的效果。
第5实施方式
图8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的整体立体图。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除了相较于芯12更靠近初级端子70侧的壳体50d的下凸缘部88以及骨架基板92的形状不同之外,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相同。如图8所示,相较于芯12更靠近初级端子70侧的壳体50d以及骨架基板92的形状等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考虑安装工序中的处理容易性或安装面积等而适当变 更。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a也能够取得与第1~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相同的效果。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芯12的中柱14a(14b)的截面形状为椭圆,但是,中柱14a(14b)的截面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圆、多边形等其他的形状。另外,关于初级线圈20以及次级线圈30的卷绕形状,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是圆、多边形等其他的形状。
另外,相对于线圈、引线以及端子的“初级”以及“次级”的名称是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发明中,将被安装于骨架40的线圈称作初级线圈,将被安装于壳体的线圈称作为次级线圈,初级线圈并不一定有必要为输入侧,初级线圈也可以是输出侧,次级线圈也可以是输入侧。
符号的说明
10,10a…线圈部件
12…芯
12a,12b…第2芯
13a,13b…基座部
14a,14b…中柱
16a,16b,18a,18b…侧柱
20…初级线圈
30…次级线圈
33a,33b,33c…引线部
40…骨架
42,92…骨架基板
44…第1中空筒部
48a…骨架上凸缘
48b…骨架中间凸缘
49…卡合突起
50,50a,50b,50c,50d…壳体
52,84…上凸缘部
44a,52a…贯通孔
52b,87a,87b…上凸缘沟槽部
52c…设置沟槽部
53,81,82,86…上凸缘凸部
53a,82a…卡止部
53b…基部
54…第2中空筒部
56…中间凸缘部
56b…中间沟槽部
58,88…下凸缘部
58b…下凸缘沟槽部
70…初级端子
72…次级端子。

Claims (7)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
骨架,具有在外周卷绕有初级线圈的第1中空筒部、由大致平坦形状构成且设置有连接所述初级线圈的初级端子和连接次级线圈的次级端子并被连接于所述第1中空筒部的下端的骨架基板;
壳体,具有能够安装于所述初级线圈的外周并且在外周卷绕有所述次级线圈的第2中空筒部、以被安装于所述骨架基板的上面的方式被连接于所述第2中空筒部的下端的下凸缘部、被连接于所述第2中空筒部的上端的上凸缘部,
在所述上凸缘部形成有能够卡合所述次级线圈的引线部的凸部,
所述次级线圈中的至少一个引线部在从所述第2中空筒部向所述上凸缘部被拉起并被卡合于所述凸部之后被连接到所述次级端子,
所述引线部连接于从所述骨架基板中的与长边方向一致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向所述Y轴正方向突出的所述次级端子,
在所述骨架基板,形成有将所述引线部引导到所述次级端子的基板沟槽部,
所述次级端子通过所述基板沟槽部的内部,并向Y轴正方向突出,
所述壳体在所述下凸缘部的X轴方向的两侧端部具有规定除了Y轴方向的至少单侧端部的外形的一部分且朝向Z轴方向的下方伸出的侧面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凸缘部形成有所述引线部所通过的沟槽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凸缘部的所述凸部具有卡止所述引线部的卡止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由从所述上凸缘部相对于所述下凸缘部大致平行地突出的基部、连接于所述基部的前端并向上方突出的所述卡止部所构成。
5.如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凸缘部具有夹着所述引线部所通过的沟槽部并被大致平行地排列的多个所述凸部。
6.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一对铁氧体芯的中柱从所述第1中空筒部的上下分别被插入到所述第1中空筒部的贯通孔,所述一对铁氧体芯的侧柱以及基座部以从外周覆盖所述壳体以及所述骨架的一部分的方式被组装。
7.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部在比与所述上凸缘凸部的卡合位置更靠近所述Y轴正方向侧的位置,连接于所述次级端子。
CN201410001416.5A 2013-01-07 2014-01-02 线圈部件 Active CN1039152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0637 2013-01-07
JP2013000637A JP6132553B2 (ja) 2013-01-07 2013-01-07 コイル部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5246A CN103915246A (zh) 2014-07-09
CN103915246B true CN103915246B (zh) 2018-02-13

Family

ID=51040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01416.5A Active CN103915246B (zh) 2013-01-07 2014-01-02 线圈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32553B2 (zh)
CN (1) CN1039152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86975B1 (ko) * 2015-10-08 2017-01-20 티디케이한국 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CN105469956A (zh) * 2016-02-17 2016-04-06 德州信平电子有限公司 电源变压器引线焊接结构及其焊接工艺
JP6424910B2 (ja) * 2017-02-15 2018-11-2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7039887B2 (ja) * 2017-08-31 2022-03-23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JP7062925B2 (ja) * 2017-11-24 2022-05-09 Tdk株式会社 巻線部品
CN116646155A (zh) * 2023-06-27 2023-08-25 迈世腾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变压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4786B1 (en) * 2000-10-06 2002-02-05 Artesyn Technologies, Inc. Telescoping bobbin
CN1845269A (zh) * 2006-05-08 2006-10-11 吴亮洪 一种变压器骨架
CN101202159A (zh) * 2006-10-27 2008-06-18 Tdk株式会社 卧式小型线圈部件和其线圈末端的连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70915U (zh) * 1987-04-27 1988-11-07
JPH0828300B2 (ja) * 1990-03-30 1996-03-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
JPH09115745A (ja) * 1995-10-18 1997-05-02 Tokin Corp トランス
JP2007103974A (ja) * 2007-01-18 2007-04-19 Hanwa Alpha Denshi Co Ltd トランス
JP5058745B2 (ja) * 2007-10-11 2012-10-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TWI381404B (zh) * 2010-03-12 2013-01-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組合式變壓器結構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4786B1 (en) * 2000-10-06 2002-02-05 Artesyn Technologies, Inc. Telescoping bobbin
CN1845269A (zh) * 2006-05-08 2006-10-11 吴亮洪 一种变压器骨架
CN101202159A (zh) * 2006-10-27 2008-06-18 Tdk株式会社 卧式小型线圈部件和其线圈末端的连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5246A (zh) 2014-07-09
JP2014132622A (ja) 2014-07-17
JP6132553B2 (ja)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5246B (zh) 线圈部件
CN202758715U (zh) 线圈部件
US8896404B2 (en)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991467B2 (ja) コイル部品
EP3159903B1 (en) Resonant high current density transformer
KR101123996B1 (ko) 트랜스포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20003008A (ko) 표면 실장 자성 부품 조립체
US8791786B2 (en) Coil device
JP5974832B2 (ja) コイル装置
JP2018101749A (ja) コイル装置
JP5974833B2 (ja) コイル装置
US8866577B2 (en) Coil component
CN103515047A (zh) 线圈组件、线圈组件的安装结构以及电子装置
CN101640112B (zh) 铁氧体磁芯与采用该铁氧体磁芯的变压器
CN108231374B (zh) 线圈装置
JP2014053453A (ja) 電磁誘導器
CN106158292A (zh) 线圈组件
CN106158240A (zh) 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27471A (zh) 线圈装置
CN105719785A (zh) 电感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JP5321336B2 (ja) 磁性素子
CN109427470A (zh) 线圈装置
JP4930809B2 (ja) トランス
JP2013182927A (ja) コイル部品
US20220319768A1 (en) Coi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