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9839A - 交通工具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9839A
CN103909839A CN201310739817.6A CN201310739817A CN103909839A CN 103909839 A CN103909839 A CN 103909839A CN 201310739817 A CN201310739817 A CN 201310739817A CN 103909839 A CN103909839 A CN 103909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ody side
side frame
webbing take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398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9839B (zh
Inventor
渡边正人
菊池信和
横地信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09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9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9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9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置有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能够有效地利用椅座下的左右的侧框架之间的空间。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椅座;座椅靠背,其支承在椅座上;安全带(SB);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用于卷绕安全带(SB)。椅座具有左右的侧框架(10),该左右的侧框架(10)左右相离配置,且前后延伸,安全带卷绕装置(190)配置在左右的侧框架(10)的一方的下方。

Description

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人们公知一种安全带从座椅靠背的肩头被拉出的座椅(专利文献1、图3)。在该座椅中,安装带卷绕装置(卷收器、Retractor)设置在椅座的左右的侧框架之间。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076544号
但是,当在椅座下将安全带的卷绕装置设置在左右的侧框架之间时,存在不能有效地利用侧框架间的空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能有效地利用椅座下的左右的侧框架间的空间。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高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安装刚性,以及能够使安全带顺利地动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椅座;座椅靠背,其支承在所述椅座上;安全带;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用于卷绕安全带。所述椅座具有左右的侧框架,该侧框架左右相离配置,且前后延伸,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配置在所述左右的侧框架的一方的下方。
根据像这样的结构,由于将安全带卷绕装置配置在构成椅座的部件中的侧框架的下方,因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左右的侧框架之间的空间来配置其他部件和配线,从而能够使交通工具用座椅小型化,提高座椅周围的使用性。
在上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所述安全带从所述椅座的下方,以从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向后方延伸的方式被拉出。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罩部件,其位于所述安全带的前后延伸的部分的上方,沿着安全带的前后延伸的部分设置;操作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一方的侧框架上,用于改变所述椅座的位置;调节线,其一端被固定在所述操作部件上,且在所述一方的侧框架和所述罩部件之间穿过。
根据像这样的结构,这能够有效地利用罩部件和侧框架之间的空间来处理调节线,另外,由罩部件能够防止调节线和安全带相互干涉,使安全带顺利地动作。
在上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还具有前后滑动用导轨机构,由所述前后滑动用导轨机构将所述椅座支承在交通工具上,使所述椅座能够前后移动,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位于所述前后滑动用导轨机构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而且从左右方向看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前后滑动用导轨机构重叠配置。
根据像这样的结构,与前后滑动用导轨(导向)机构和安全带卷绕装置上下排列的结构相比,这能够减小交通公用座椅在高度方向上的大小。
在上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固定在所述一方的侧框架上。
由于将安全带卷绕装置配置在具有较高刚性的侧框架上,因而能够提高该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安装刚性。
在上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还具有:内框架,其设置在所述左右的侧框架的内侧,与所述一方的侧框架相连接,且前后延伸;夹持托架,其以夹持所述一方的侧框架和所述内框架的方式对所述一方的侧框架和所述内框架进行保持,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固定在所述夹持托架上。
根据像这样的结构,由于将安全带卷绕装置固定在具有较高刚性的夹持托架上,因而能够提高该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安装刚性。
在上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肩头部上设置有引导所述安全带的安全带引导件,在配置有安全带引导件一侧的侧框架的下方配置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
根据像这样的结构,与在没有配置有安全带引导件一侧的侧框架的下方配置安全带卷绕装置的情况相比,这能够抑制安全带的长度变长。
在上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可以使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外端面比侧框架的外端面靠近内侧。
根据像这样的结构,由于安全带卷绕装置不会向侧框架的侧方突出,因而能够抑制座椅的大型化。
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可以配置在所述侧框架和所述内框架的下方。
根据像这样的结构,这能够有效地活用侧框架和内框架这两个部件下方的空间。
在上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由所述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支承所述椅座使所述座椅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配置为,使通过该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的一个水平面通过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
根据像这样的结构,这能够抑制座椅的尺寸在上下方向上变大。
在上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所述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前后排列配置有多个,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配置在该多个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之间。
根据像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地活用前后配置的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之间的空间,还能够在抑制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相互干涉的同时来配置安全带卷绕装置。
在上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在所述侧框架的和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相对的部分上形成有凹部,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进入到该凹部中。
根据像这样的结构,这能够有效地活用由凹部形成的空间来配置安全带卷绕装置,从而抑制座椅的大型化。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结构,由于将安全带卷绕装置配置在侧框架的下方,因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左右的侧框架之间的空间来处理其他部件和配线。从而使交通工具用座椅小型化,提高该座椅周围的舒适性。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罩部件和侧框架之间的空间来处理调节线,还能够由罩部件防止调节线和安全带相互干涉,使安全带顺利地动作。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结构,与将前后滑动用导轨机构和安全带卷绕装置上下排列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交通工具用座椅在高度方向上的大小。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结构,由于将安全带卷绕装置配置在具有较高的刚性的侧框架上,因而能够提高该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安装刚性。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结构,由于将安全带卷绕装置固定在具有较高的刚性的夹持托架上,因而能够提高该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安装刚性。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结构,与在没有配置有安全带引导件一侧的侧框架的下方配置安全带卷绕装置的情况相比,呢个跟抑制安全带的长度变长。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结构,由于安全带卷绕装置不会向侧框架的侧方突出,因而能够抑制座椅的大型化。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结构,这能够有效地活用侧框架和内框架的这两个部件下方的空间。
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结构,这能够抑制座椅的尺寸在上下方向上变大。
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结构,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活用前后配置的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之间的空间,还能够在抑制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相互干涉的同时来配置安全带卷绕装置。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结构,有效地活用由凹部形成的空间来配置安全带卷绕装置,因而能够抑制座椅的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前上方看座椅框架时得到的图。
图3中(a)是表示沿图2中的线I-I剖切而成的剖视图,图3中(b)是表示沿图2中的线II-II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4是从左侧看椅座框架时得到的立体图。
图5是从右侧看椅座框架时得到的立体图。
图6中(a)是表示下部引导件及其周围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中(b)是表示下部引导件及其周围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从下方看椅座框架时得到的图。
图8是从左侧看椅座框架时得到的图。
图9是表示操作柄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侧框架;10A:底壁;40:内框架;60:夹持托架;65:固定凸缘;132:罩部件;140: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1:横导轨;142:横滑块;170:托架;175:调节线;178:操作柄安装部;180:前后滑动用导轨机构;181:前后导轨;182:前后滑块;190:安全带卷绕装置;192:第1托架;193:第2托架;199A:销;199B:销;199C:销;F:座椅框架;F1:椅座框架;F2:座椅靠背框架;L1:操作柄;S:车辆用座椅;S1:椅座;S2:座椅靠背;SB:安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S为用于汽车的后部座位的座椅,主要具有椅座S1、座椅靠背S2及头枕S3。
在座椅靠背S2的右侧肩头(上缘的右端部)设置有安全带引导部件110,由该安全带引导部件110上设有引导孔111,安全带SB经由该引导孔111被拉出。另外,在椅座S1的右侧后部设置有作为操作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操作柄L1,对操作柄L1进行操作能够使车辆用座椅S左右滑动。
在椅座S1和座椅靠背S2中内置有图2所示的座椅框架F。座椅框架F主要具有构成椅座S1的框架的椅座框架F1和构成座椅靠背S2的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F2。椅座S1是通过给椅座框架F1盖上座椅垫和表皮材料而构成的,其中,座椅垫由聚氨酯泡沫等缓冲材料构成,表皮材料由合成皮革或布等构成,座椅靠背S2是通过给座椅靠背框架F2盖上由缓冲材料构成的座椅靠背垫和由合成皮革或布等构成的表皮材料而构成的。
座椅靠背框架F2主要具有:左右的侧框架81、82;上部连接部件83,其为管部件,用于连接侧框架81、82的上端。另外,座椅靠背框架F2的下部通过未图示的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机构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椅座框架F1的后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后、左右及上下是以坐在没有通过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机构放倒座椅靠背S2时的状态下的车辆用座椅S上的乘坐者为基准所看到的方向。
椅座框架F1具有:左右的侧框架10;左右的内框架40,其在左右的侧框架10的内侧前后延伸;连接梁51,其连接左右的侧框架10的后端以及连接左右的内框架40的后端;连接管52,其连接左右的内框架40的前部。
左右的侧框架10由金属制成,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左右相离配置。如图3中(a)所示,侧框架10具有:第1侧壁部11,其形成侧框架10的侧表面;第1凸缘部12,其从该第1侧壁部11的周缘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延伸。侧框架10中、作为前端侧的部分的前端部13沿前后方向延伸,而作为位于该前端部13后侧的部分的后部14在从前端部13的后端向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弯曲后,向后方延伸。
内框架40具有:第2侧壁部41,其形成该内框架40的侧表面;第2凸缘部42,其从该第2侧壁部41的周缘向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延伸。另外,内框架40中,作为前端侧部分的前端部43沿前后方向延伸,通过焊接与侧框架10的前端部13直接接合。
另外,内框架40具有3处弯曲部44,该弯曲部44以后侧相对于前端部43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错位的方式弯曲。因此,内框架40的后端46以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与侧框架40相离的方式而配置。另外,该后端46与连接梁51相连接。这里,连接梁51为截面大致呈矩形的筒状部件,沿左右方向延伸,其两端与左右的侧框架10相接合。
另外,内框架40在位于最后方的弯曲部44后侧的后端部45上,于从连接梁51向前方离开一距离的位置,被连接左右的内框架40的圆筒状的连接管53连接在一起。
这样,由于内框架40和侧框架10相连接而能够由该内框架40来加强侧框架10,因而能够提高侧框架10的刚性。另外,由于内框架40配置在侧框架10的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因此,例如与将加强部件设置在侧框架的外侧的结构相比,这能够使车辆用座椅S的尺寸在左右方向上变小。
另外,内框架40因具有弯曲部44而呈立体的形状,具有较高的刚性。另外,左右的内框架40在位于相距较近的位置上的后端46,被连接梁51连接在一起,而且,左右的内框架40在位于相距较近的位置上的后端部45,被连接管53连接在一起,因此,这使得内框架40的刚性得到提高,抑制其发生扭转变形,从而使该内框架40具有较高的刚性。
另外,侧框架10、内框架40及连接梁51构成俯视看呈三角形的结构,从而在水平面内不容易变形,具有较高的刚性。另外,由于这些部件呈在铅直方向有延伸的板状,因而在上下方向上不容易变形,具有较高的刚性。
还有,如图3中(a)所示,通过直接结合侧框架10的前端部13和内框架40的前端部43而构成的接合部J呈封闭截面结构。具体来讲,接合部J由上述侧框架10的第1侧壁部11和第1凸缘部12的前端侧的部分以及内框架40的第2侧壁部41和第2凸缘部42的前端侧的部分构成,通过焊接使第1凸缘部12的前端侧部分和第2凸缘部42的前端侧部分接合在一起,从而使接合部J形成为封闭截面结构。
这样,通过使接合部J呈封闭截面结构,从而能够提高该接合部J的刚性,进而提高侧框架10的刚性。
另外,由左右的侧框架10和左右的内框架40形成的左右的接合部J被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作为连接部件的圆筒状的连接管52连接在一起。从而不仅能够抑制内框架40的扭转变形,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左右的接合部J的刚性,以及进一步提高侧框架10的刚性。
另外,在侧框架10和内框架40的下侧,详细来讲在接合部J的后端附近通过焊接接合有夹持托架60,该夹持托架60在左右方向上夹持侧框架10和内框架40从而对二者进行保持。夹持托架60具有:板状的基部61,其与从侧框架10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延伸到内框架40的左右方向上的内侧,与铅直方向相垂直;第1夹持部62,其从基部61的前端向上方延伸,夹持接合部J;第2夹持部63,其从基部61的后端向上方延伸,夹持接合部J以外的部位,该基部61、第1夹持部62及第2夹持部63形成为一体。
如图3中(a)所示,第1夹持部62具有槽62A,该槽62A的宽度与接合部J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等,接合部J被夹持在该槽62A内,槽62A的左右两侧的缘部和接合部J被焊接在一起。另外,如图3中(b)所示,第2夹持部63具有槽63A,该槽63A的宽度与从侧框架10的后部14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的外表面到内框架40的后部的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的内表面的长度大致相等,侧框架10的后部14和内框架40的后部被夹持在该槽63A内,槽63A的左右两侧的缘部和侧框架10或内框架40被焊接在一起。
设置这样的夹持托架60能够进一步提高侧框架10的刚性。另外,由于夹持托架60具有一体的第1夹持部62和第2夹持部63,因此,例如与分别设置夹持接合部的托架和夹持接合部以外的部件的托架的结构相比,这样不仅能够减少零件个数,还能够容易地安装夹持托架60。
另外,如图8所示,夹持托架60具有向后方延伸的固定凸缘65,以固定安装带卷绕装置190。
如图2所示,座椅靠背框架F2的肩头(位于侧框架81和上部连接部件83的连接部上的肩头(部))上设置有上述安全带引导部件110。通过接合外侧框架81A和内侧框架81B使侧框架81呈封闭截面结构,以使侧框架81与82中设置有安全带引导部件110的、位于右侧的侧框架81具有足够的刚性。即,与接合部J相同,外侧框架81A和内框架81B分别具有U形截面,使U形开口相面对接合,从而使侧框架81形成封闭截面结构。另外,左侧的侧框架82仅由外侧框架形成。因此,这样能够使承受来自安全带SB的负荷的右侧的侧框架81具有较高的刚性,并且,通过仅用外侧框架来构成右侧的侧框架82,来实现成本的降低。
如图4所示,在安全带SB上设置安全带锁舌(tongue)120,在左侧的侧框架10上固定有用于与安全带锁舌120卡合的安全带锁扣(buckle)121。另外,如图5所示,在右侧的侧框架10上固定有用于与安装带SB的端部卡合(相固定)的安全带固定器122。
如图2所示,安全带SB(向后)穿过安全带引导部件110的引导孔111后向下方延伸。之后,如图5所示,安全带SB从椅座框架F1的右侧部分的后端绕到椅座F1的下方,沿着椅座S1向前方延伸。在椅座S1的下方,安全带SB被下部引导件130向前方引导,以能被拉出的方式卷绕在安全带卷绕装置190中。即,安全带SB经椅座S1的下方,从安全带卷绕装置190向后方被拉出。
如图6中(a)所示,下部引导件130由导轨部件131、罩部件132构成,其中,罩部件132位于椅座S1下前后延伸的安全带SB的上方,沿该安全带SB设置。
导轨(导向)部件131具有:引导板131A,其位于安全带SB的下方,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侧引导件131B,其从引导板131A的左右两侧竖起;挂钩部131C,其设置在侧引导件131B的后端;固定部131F,其设置在侧引导件131B的前端部上。挂钩部131C为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具有向后方开口的开口131D。固定部131F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具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131G。导轨部件131配置在安全带SB的下方,覆盖该安全带SB,从而除具有引导安全带SB的功能外,还具有保护罩部件132和安全带SB的功能。
罩部件132具有:主体部132A,其位于安全带SB的上方,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侧引导件132B,其从主体部132A的左右两侧向下方延伸;挂钩部132C,其设置在侧引导件132B的后端;固定部132F,其设置在主体部132A的前端部上。挂钩部132C为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具有向后方开口的开口132D。固定部132F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具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132G。在主体部132A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间位置上形成有左右较长的向上方突出的凸部132H。
如图5所示,像这样的下部引导件130固定在作为侧框架10的一部分的、后托架150和未图示的前托架上。后托架150与侧框架10的后部焊接在一起。前托架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侧框架1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附近。
如图6中(a)所示,后托架150具有:前壁部151,其面朝前后方向;侧壁部152,其从前壁部151的左右两端向后方延伸,在侧壁部152上形成有圆形的通孔153。
如图6中(b)所示,在导轨部件131上盖上罩部件132,安全带SB从导轨部件131和罩部件132之间的空间穿过。通过将导轨部件131和罩部件132对齐,以使导轨部件131的挂钩部131C的开口131D和罩部件132的挂钩部132C的开口132D相重叠,并且,使开口131D、132D对准后托架150的通孔153,之后,将作为棒状部件的销160插入通孔153、开口131D、132D中,从而对罩部件132的后部形成支承。销160供安全带SB转向,具有作为如下部件的功能,即,对在椅座框架F1下前后延伸的安全带SB进行引导,将安全带SB的延伸的方向改变成沿座椅靠背F2的后侧延伸的部件。
将固定部131F、132F与从侧框架10延伸出来的未图示的前托架对接,由螺钉(图示省略)将二者固定在一起。
由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来支承侧框架10,以使椅座框架F1能沿左右方向滑动。具体来讲,在前后滑动用导轨机构180的前后滑块(参照图7、图8)上固定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导轨141,在左右的侧框架10上固定有横滑块142,横滑块142以能相对于该横导轨141滑动移动的方式与之相卡合。
这里,上述罩部件132的一部分与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相面对配置,在与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相面对的部分上配置凸部132H。如上所述,凸部132H沿左右方向,即,沿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的较长方向延伸得较长。因此,在使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动作时,即使横导轨141与罩部件132相接触,所接触的部位也只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部132H的顶部,从而能够抑制由于接触所发出的声音,并且使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顺利地滑动。另外,凸部132H设置在固定部131F、132F及销160之间。
如图7所示,上述安全带卷绕装置190配置在右侧的侧框架10的下方,安全带卷绕装置190的外端面配置在从右侧的侧框架10的外端面不向侧方突出的位置上,优选配置于右侧的侧框架10的外端面的内侧。另外,安全带卷绕装置190配置在支承椅座S1使其能够前后移动的前后滑动用导轨机构180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图7中,配置在位于右侧的前后滑动用导轨机构180的右侧)。另外,如图8所示,安全带卷绕装置190配置在前后排列配置的多个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之间,使通过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的一个水平面HL也通过安全带卷绕装置190。
前后滑动用导轨机构180具有:前后(用)导轨181,其被未图示的托架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前后(用)滑块182,其与前后导轨181相卡合,能相对于前后导轨181前后滑动移动。如图8所示,从左右方向看,安全带卷绕装置190的一部分与前后滑动用导轨机构180的前后滑块182重叠配置。另外,如图5所示,在侧框架10的与安全带卷绕装置190相对的部分上形成有向上方凹的凹部15,该安全带卷绕装置190的一部分进入该凹部15中。因此使侧框架10下的空间能被有效利用,从而实现车辆用座椅S小型化。
如图5所示,在右侧的侧框架10的后部的右侧表面上焊接固定有用于安装操作柄L1的托架170。另外,在托架170的前方配置有2根调节线175,拉动该调节线175能够使椅座框架F1左右滑动移动。调节线175配置在椅座框架F1的下方,其一端在罩部件132和侧框架10之间穿过,被拉向侧框架10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如图9所示,调节线175的一端被固定在操作柄L1上。另外,调节线175的另一端与公知的锁定部件(图示省略)相连接,该锁定部件与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的横导轨141相卡合。另外,如图9所示,在托架170上安装有树脂制的操作柄安装部件178,操作柄L1支承在操作柄安装部件178上,并能以转动轴L11为中心转动。
如图8所示,安全带卷绕装置190固定在侧框架10上。具体来讲,侧框架10的后部的下端具有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弯曲而成的底壁10A(在图8中用局部剖开第1侧壁部11的方式表示),在底壁10A上通过焊接固定有向下方和前方弯曲的第1托架192。另外,在第1托架192的下端部,通过销199A的铆接固定有第2托架193,第2托架193向前方、上方弯曲。还有,安全带卷绕装置190的后端部的上壁通过销199B的铆接固定在第2托架193的前端部上。
另外,安全带卷绕装置190的前端部通过销199C的铆接固定在上述夹持托架160的固定凸缘65上。
这样,在侧框架10的下方,通过铆接或焊接将安全带卷绕装置190固定在与侧框架10形成一体的第2托架193和夹持托架160上,能够使安全带卷绕装置190具有较高的安装刚性。
采用如上构成的车辆用座椅S能够获得如下效果。
由于安全带卷绕装置190配置在椅座S1的下方,因而能够提高车辆用座椅S周围的使用性。尤其是,由于车辆用座椅S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90配置在侧框架10的下方,因而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左右的侧框架10之间的空间来进行其他部件和配线的处理等,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性,实现车辆用座椅S的小型化。
另外,在位于椅座S1下的安全带SB的上方配置有罩部件132,调节线175在该罩部件132和侧框架10之间穿过,因而不仅能够防止安全带SB和调节线175的相互干涉,还能够在罩部件132和侧框架10之间设置调节线175。因此,能够使安全带SB顺利地动作。
另外,由于在椅座S1下的安全带SB和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之间设置有罩部件132,因而能够防止安全带SB和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的相互干涉。因此,在使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产生动作时,能在安全带SB和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不相干涉的情况下,拉出安全带SB,另外,在使安全带SB被卷收时,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和安全带SB不相干涉。即,抑制安全带SB和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的相互干涉,能够使安全带SB和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顺利地动作,提高安全带SB的耐久性。
另外,在罩部件132上,于和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相面对的部分上形成有凸部132H,该凸部132H沿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的长度方向延伸,因此,即使盖部件132和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相互干涉,两者也能顺利地滑动,从而能够使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顺利地动作。
另外,在盖部件132和导轨部件131的后端分别形成有具有开口132D的挂钩部132C和具有开口131D的挂钩部131C,与侧框架10的后端部的后托架150相卡合的销160与开口132D、131D相卡合,由此来支承罩部件132和导轨部件131,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承罩部件132和导轨部件131。而且,由于销160兼作安全带SB的方向变化引导件,因而与另外设置支承安全带SB的引导件和罩部件132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这能够减小零件个数。
另外,由于罩部件132和导轨部件131被凸部132H的前侧固定部132F、131F和后侧的销160支承,因而使该罩部件132和导轨部件131被稳定地支承,在罩部件132的凸部132H和左右滑动导轨140相互干涉的情况下,能够使凸部132H和左右滑动机构140稳定地滑动。
另外,由于安全带卷绕装置190配置在前后滑动机构180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且从左右方向看与该前后滑动机构180重叠,因而与前后滑动机构180和安全带卷绕装置190上下并排的结构相比,这能够减小车辆用座椅S在高度方向上的大小。
另外,由于安全带卷绕装置190的后端部固定在作为侧框架10的一部分的第2托架193上,因而能够提高其安装刚性,另外,由于安全带卷绕装置190的前端部固定在夹持托架60的固定凸缘65上,因而能够提高其安装刚性。
另外,在座椅靠背S2的肩头(部)上设置有引导安全带SB的安全带引导部件110,在配置有安全带引导部件110的右侧的侧框架81的下方配置有安全带卷绕装置190,因而这与在没有配置安全带引导部件110的左侧的侧框架82的下方配置安全带卷绕装置190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安全带SB的长度变长。
另外,安全带卷绕装置190的外端面位于侧框架10的外端面的内侧,这使得安全带卷绕装置190不会向侧框架10的侧方突出,从而能够抑制车辆用座椅S的尺寸变大。
还有,由于安全带卷绕装置190配置在侧框架10和内框架40的下方,因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侧框架10和内框架40这两个部件下方的空间。
另外,车辆用座椅S具有支承椅座S1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在配置安全带卷绕装置190时,使通过该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的一个水平面HL也通过安全带卷绕装置190,从而能够抑制车辆用座椅S的尺寸在上下方向上变大。还有,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前后排列配置有多个,安全带卷绕装置190配置在多个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之间,因而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前后配置的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之间的空间,还能够在抑制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140相互干涉的同时,配置安全带卷绕机构190。
还有,如图5所示,在侧框架10上,于和安全带卷绕机构190相对的部分上形成有凹部15,安全带卷绕装置190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该凹部15中,从而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由凹部15形成的空间来配置安全带卷绕装置190,还能够抑制座椅的尺寸变大。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如下面的其他实施方式所示那样,适当地进行变形来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椅座S1的下方配置安全带卷绕装置190为例,对该安全带卷绕装置190配置在侧框架10的下方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安全带卷绕装置190可以配置在左右的侧框架1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降低侧框架10的高度位置,还可以降低椅座S1的座椅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前后导轨181和前后滑块182作为一个部件进行了图示,但是,这些部件可以由多个部件的组合来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交通工具用座椅,例示了在汽车上使用的车辆用座椅S,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其他交通工具用座椅,例如在船舶或飞机等上使用的座椅。

Claims (11)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椅座;座椅靠背,其支承在所述椅座上;安全带;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用于卷绕安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椅座具有左右的侧框架,所述侧框架左右相离配置,且前后延伸,
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配置在所述左右的侧框架一方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从所述椅座的下方,以从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向后方延伸的方式被拉出,
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
罩部件,其位于所述安全带的前后延伸的部分的上方,沿着安全带的前后延伸的部分设置;
操作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一方的侧框架上,用于改变所述椅座的位置;
调节线,其一端被固定在所述操作部件上,且在所述一方的侧框架和所述罩部件之间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还具有前后滑动用导轨机构,
由所述前后滑动用导轨机构将所述椅座支承在交通工具上,使所述椅座能够前后移动,
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位于所述前后滑动用导轨机构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而且从左右方向看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前后滑动用导轨机构重叠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固定在所述一方的侧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还具有:
内框架,其设置在所述左右的侧框架的内侧,与所述一方的侧框架相连接,且前后延伸;
夹持托架,其以夹持所述一方的侧框架和所述内框架的方式对所述一方的侧框架和所述内框架进行保持,
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固定在所述夹持托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肩头部上设置有引导所述安全带的安全带引导件,在配置有安全带引导件一侧的侧框架的下方配置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外端面位于侧框架的外端面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配置在所述侧框架和所述内框架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
由所述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支承所述椅座使所述座椅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
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配置为,使通过该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的一个水平面通过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前后排列配置有多个,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配置在该多个左右滑动用导轨机构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框架的与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凹部,所述安全带卷绕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该凹部中。
CN201310739817.6A 2012-12-28 2013-12-26 交通工具用座椅 Active CN1039098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6551 2012-12-28
JP2012286551A JP5848696B2 (ja) 2012-12-28 2012-12-28 乗物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9839A true CN103909839A (zh) 2014-07-09
CN103909839B CN103909839B (zh) 2017-01-04

Family

ID=51035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39817.6A Active CN103909839B (zh) 2012-12-28 2013-12-26 交通工具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48696B2 (zh)
CN (1) CN1039098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46891A1 (ja) * 2014-09-22 2016-03-31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 シートベルトバックル取り付け構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60941A (ja) * 1986-01-10 1987-07-16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トフレ−ム
JPH10264768A (ja) * 1997-03-25 1998-10-06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439554A (zh) * 2002-02-21 2003-09-03 亚乐克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安全带预紧装置
CN102582569A (zh) * 2011-01-10 2012-07-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座椅安全带牵引器和预拉伸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054U (zh) * 1980-06-26 1982-01-23
JPS5873459A (ja) * 1981-10-27 1983-05-02 Tachikawa Spring Co Ltd 車両等の座席における拘束装置
JP5143500B2 (ja) * 2007-08-24 2013-02-1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並びにウェビングの保護構造及び保護カバー
JP5408688B2 (ja) * 2008-05-28 2014-02-05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60941A (ja) * 1986-01-10 1987-07-16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トフレ−ム
JPH10264768A (ja) * 1997-03-25 1998-10-06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439554A (zh) * 2002-02-21 2003-09-03 亚乐克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安全带预紧装置
CN102582569A (zh) * 2011-01-10 2012-07-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座椅安全带牵引器和预拉伸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28987A (ja) 2014-07-10
JP5848696B2 (ja) 2016-01-27
CN103909839B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07748B2 (en) Seat for vehicle
US20180147959A1 (en) Vehicle seat
WO2014017136A1 (ja) シートベルトガイド支持具、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及びシート装置
CN108394323A (zh) 具有可枢转上部座椅靠背支承件的座椅靠背结构
JP2013129245A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20170368975A1 (en) Vehicle seat
CN109552125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3909839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JP686424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98985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53756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支持構造
JP6053465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86982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24027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5051770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75361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KR101592779B1 (ko) 자동차의 시트프레임 조립체
JP7290775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58461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2136054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51373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レール
JP637144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57352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6068780A (ja) シートのハーネス支持構造
JP2018016314A (ja) 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