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9142B - 门锁装置及连杆与杆的连结结构 - Google Patents

门锁装置及连杆与杆的连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9142B
CN103899142B CN201310703844.8A CN201310703844A CN103899142B CN 103899142 B CN103899142 B CN 103899142B CN 201310703844 A CN201310703844 A CN 201310703844A CN 103899142 B CN103899142 B CN 1038991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bar
linking part
operating member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038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9142A (zh
Inventor
芥川胜利
山崎浩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SH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SH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SH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SH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99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9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9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91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将连杆与打开杆容易且可靠地连结的门锁装置及连杆与杆的连结结构。门锁装置(10)具备:弹键机构(38);能够移动至不可操作弹键机构(38)的锁定位置且能够移动至可操作弹键机构(38)的开锁位置的连杆(50);与连杆(50)连结的打开杆(65),在门锁装置(10)中,连杆(50)具备:能够旋转地与打开杆(65)连结的连结部(51);向与连结部(51)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突出片(57),打开杆(65)具备能够旋转地与连杆(50)的连结部(51)连结的连杆动作部(66);与连杆动作部(66)之间划分出卡止槽(74)的连杆保持臂(71),在连杆(50)位于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的动作范围内时,突出片(57)位于卡止槽(74)内。

Description

门锁装置及连杆与杆的连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锁装置及连杆与杆的连结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用的门锁装置除了具备能够与车身侧的撞针卡合或脱离的弹键机构之外,还具备锁定机构。锁定机构通过上锁操作移动到不能操作弹键机构的锁定位置,通过解锁操作移动到能操作弹键机构的开锁位置。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门锁装置具备金属制的连杆作为锁定机构的一部分。在连杆的端部通过折弯加工而设有连结脚部。另外,在将门把手的操作经由连杆向弹键机构传递的打开杆上设有连结孔部。连杆与打开杆通过将连结脚部插入连结孔部来连结。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门锁装置中,存在连杆与打开杆的连结容易脱落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00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连杆与打开杆简单且可靠地连结的门锁装置及连杆与杆的连结结构。
本发明涉及的门锁装置具备:
弹键机构,其能够与撞针卡合或脱离;
连杆,其通过上锁操作而移动至不能操作所述弹键机构的锁定位置,通过解锁操作而移动至能操作所述弹键机构的开锁位置,在开锁位置对门把手进行打开操作时,所述连杆解除所述弹键机构与所述撞针的卡合;
打开杆,其与所述连杆连结,与所述门把手的操作连动地转动,而使所述连杆移动,
所述连杆具备能够旋转地与所述打开杆连结的连结部、向与所述连结部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突出片,
所述打开杆具备能够旋转地与所述连杆的所述连结部连结的连杆动作部、与所述连杆动作部之间划分出卡止槽的连杆保持臂,
在所述连杆位于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的动作范围内时,所述突出片位于所述卡止槽内。
在将连杆的连结部与打开杆的连杆动作部连结时,连杆相对于打开杆的姿态处于动作范围外。由此,突出片未与连杆保持臂抵接,能够容易地将连杆与打开杆连结。在将连结部与连杆动作部连结之后,连杆相对于打开杆的姿态变更到动作范围内,而将突出片插入卡止槽中。由此,通过突出片与连杆保持臂抵接,由此能够防止连杆从打开杆沿轴线方向脱落。即,一旦将连结部与连杆动作部连结,则通过突出片与连杆保持臂的干涉,就能可靠地维持连结状态。
优选的是,所述连杆保持臂具备:与所述连杆动作部连续且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基部;从所述基部向与所述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保持片。
优选的是,在所述连杆的所述连结部和所述打开杆的所述连杆动作部中的任一方形成有圆形孔,在另一方形成有穿过所述圆形孔的轴。
优选的是,在所述圆形孔的周围设有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立起部。
通过利用翻边加工来设置立起部,由此无需复杂的定位就能将连结部与连杆动作部容易地嵌合而连结起来。
例如,所述连结部具备:朝向所述打开杆突出且穿过所述打开杆的圆形孔的圆柱形的轴部;在所述轴部的周围与所述轴部形成在同心圆上的圆筒形的周壁;设置在所述轴部与所述周壁之间且与在所述圆形孔的周围形成的立起部嵌合的环状槽。
优选的是,所述轴部的轴线方向高度比所述周壁的轴线方向高度高。
本发明涉及的连杆与杆的连结结构具备:
连杆;
杆,其与所述连杆连结,使所述连杆转动,
所述连结结构是将所述连杆与所述杆连结的结构,其中,
所述连杆具备:能够旋转地与所述杆连结的连结部;向与所述连结部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突出片,
所述杆具备:能够旋转地与所述连杆的所述连结部连结的连杆动作部;与所述连杆动作部之间划分出卡止槽的连杆保持臂,
当所述连杆位于在所述杆的旋转方向上移动的动作范围内时,所述突出片位于所述卡止槽内。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将连杆与打开杆容易地连结,且一旦将连杆与打开杆连结后,就能够可靠地维持连杆与打开杆的连结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第一配设部的主视图。
图3是外壳和防护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连杆的侧视图。
图4B是连杆的后视图。
图4C是连杆的仰视图。
图5A是外部打开杆的主视图。
图5B是外部打开杆的仰视图。
图6A是表示连杆与外部打开杆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6B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连杆与外部打开杆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7A是表示配设在防护块上的开锁位置的锁定机构及打开机构的主视图。
图7B是表示配设在防护块上的锁定位置的锁定机构及打开机构的主视图。
图8A是表示将连杆与外部打开杆连结了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B是表示将连杆与外部打开杆连结而使连杆处于动作范围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C是图8B的C-C线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撞针
38 弹键机构
50 连杆
51 连结部
55 轴部(轴)
57 突出片
65 外部打开杆(打开杆)
66 连杆动作部
69 圆形孔
70 立起部
71 连杆保持臂
72 弯曲部(基部)
73 保持片
74 卡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3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0。门锁装置10安装在车辆的门(未图示)的内部,在相对于车身关闭的状态下保持门。门锁装置10能够切换为可打开门的开锁状态和不可打开门的锁定状态。
参照图1、图3,外壳11为树脂制,具备俯视下呈L字形状的外壳主体14、分别安装在外壳主体14上的防护块25及罩构件34。
外壳主体14具备在门的与铰链相反侧的端部的内侧配置的第一配设部15和沿着门配置的第二配设部17。在第一配设部15安装防护块25,该防护块25由基体板31覆盖。在第二配设部17安装罩构件34。
第一配设部15由防护块25的内表面侧覆盖。在第一配设部15的下侧设有对防护块25的第一轴支承部26(参照图3)的前端部进行保持的保持孔16。
在第二配设部17配设切换机构79。在第二配设部17的上部设有钥匙转动件配设孔18和钥匙杆支承轴部19。在钥匙杆支承轴部19的下侧,在与第一配设部15相邻的位置处设有切换杆支承部20。在切换杆支承部20的下侧设有蜗轮配设部21。在蜗轮配设部21的侧方相邻地设有电动机配设部22。
参照图1、图3,防护块25为树脂制,在与门的铰链相反侧的外侧面上配设弹键机构38,在与外侧面相反的内侧面上配设锁定机构42和打开机构64。在防护块25的外表面侧的上部设有拨叉配设部28,在中央设有卡爪杆配设部29。如图3所示,在防护块25的内表面侧的上部设有锁定板支承部37。在防护块25的内表面侧的下部设有释放杆配设部36、前端插入保持在保持孔16中的第一轴支承部26。第一轴支承部26形成为具有沿着与锁定机构42的连杆50的后述的进退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轴)的圆筒状。打开机构64的外部打开杆65能够转动地安装于第一轴支承部26(参照图7A)。
在第一轴支承部26的侧方且在连杆50的下侧的位置设有将内部打开杆77支承为能够转动的第二轴支承部27,第二轴支承部27与第一轴支承部26相邻。第二轴支承部27具有沿着与连杆50的进退方向及第一轴支承部26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轴)。
如图1所示,防护块25具备配设在外表面侧的金属制的基体板31和配设在内表面侧的金属制的固定板32。在上述的基体板31与固定板32之间将拨叉39、卡爪杆40及释放杆43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如图1及图2所示,弹键机构38配设在防护块25的外表面侧。弹键机构38具备配设在防护块25的拨叉配设部28的拨叉39和配设在卡爪杆配设部29的卡爪杆40。当由于关闭门而使撞针1进入拨叉39时,在撞针1的按压下拨叉39向图2所示的卡合位置转动。由此,卡爪杆40与拨叉39卡止,拨叉39对撞针1的卡合状态得以维持。当利用门把手的操作将卡爪杆40向卡止解除方向(图2中顺时针)转动时,拨叉39顺时针转动而位于打开位置,从而解除撞针1的卡止。
图7A、7B所示,锁定机构42具备配设在防护块25的释放杆配设部36的释放杆43、能够转动地配设于锁定板支承部37的锁定板46、配设在第一配设部15的连杆50。
在释放杆43的连杆50侧的端部设有朝向连杆50突出的操作接受部44。
在锁定板46的下端设有将连杆50保持为能够进退移动的引导凸部47。引导凸部47位于连杆50的上端(一端侧),具有使连杆50在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的动作范围内移动(摆动)的功能。
连杆50相对于释放杆43及锁定板46重叠地配置在第一配设部15这一侧。而且,连杆50从锁定板46的引导凸部47配设到外部打开杆65的连杆动作部66。
如图4A、4B所示,连杆50形成为树脂制的细长的板状,具有在下端形成的连结部51和在上端形成的引导槽52。
连结部51能够转动地与外部打开杆65连结。连结部51具有轴部55、周壁56和突出片57。
轴部55形成为朝向外部打开杆65突出的圆柱形(参照图6A),以与连杆50正交的轴线58为中心地形成。轴部55穿过外部打开杆65的圆形孔69。
周壁56形成为朝向外部打开杆65突出的圆筒形,在轴部55的周围与轴部55形成在同心圆上。轴部55的轴线58方向高度比周壁56的轴线58方向高度高(参照图4C)。在轴部55与周壁56之间形成有环状槽59,该环状槽59与轴部55形成在同心圆上且与外部打开杆65的立起部70嵌合。
突出片57从周壁56的外部打开杆65侧的外周面沿与轴部55正交的方向突出。当在将连杆50与外部打开杆65连结了的状态下连杆50处于动作范围内时,突出片57插入到外部打开杆65的卡止槽74中。
引导槽52与锁定板46的引导凸部47嵌合。在连杆50的大致中央设有能够与释放杆43的操作接受部44抵接的操作部63。当进行解锁操作时,经由切换机构79使锁定板46转动至开锁动作位置。于是,连杆50转动至图7A所示的开锁位置,操作接受部44位于连杆50的进退方向上。因此,当连杆50向上移动(前进)时,能够利用操作部63对操作接受部44进行按压,从而经由释放杆43将卡爪杆40向卡止解除方向操作。当进行上锁操作时,经由切换机构79使锁定板46转动至锁定动作位置。于是,连杆50移动至图7B所示的锁定位置,操作接受部44从连杆50的进退方向上离开。因此,即使连杆50向上移动,操作接受部44也不会被操作部63按压,从而无法将卡爪杆40向卡止解除方向操作。
如图3所示,打开机构64具备外部打开杆65和内部打开杆77,配设在防护块25的内表面侧。当对配设于门的车外侧的外部门把手(未图示)进行操作时,其操作力经由外部打开杆65向连杆50传递。当对配设于门的车内侧的内部门把手进行操作时,其操作力经由内部打开杆77向连杆50传递。而且,在锁定机构42位于开锁位置时,弹键机构38对撞针1的卡合被解除。上述的打开杆65、70位于比弹键机构38靠下侧的位置。
如图5A、5B所示,外部打开杆65为金属制,具备在一端形成的连杆动作部66、在另一端形成的车把连结部67、在连杆动作部66与车把连结部67之间形成的轴孔68。
连杆动作部66朝向连杆50的下端突出。连杆动作部66具有供连杆50的轴部55穿过的圆形孔69。在圆形孔69的周围形成有通过翻边加工而形成的环状的立起部70。立起部70朝向连杆50突出(参照图6B),沿着轴线58延伸。立起部70与连杆50的环状槽59嵌合。
在连杆动作部66的旁边(外)侧设有连杆保持臂71。连杆保持臂71具有弯曲部72和保持片73。弯曲部(基部)72从连杆动作部66的上端缘部朝向连杆50弯曲,且沿着轴线58方向延伸。保持片73从弯曲部72向下方、即向与轴线58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保持片73比连杆动作部66在轴线58方向上靠连杆50侧。卡止槽74由连杆动作部66的外缘、弯曲部72的下缘和保持片73的内缘来划分。
车把连结部67向第一配设部15的外方突出。在车把连结部67连结有与外部门把手相连结的作为连结构件的棒(未图示)。轴孔68能够旋转地配设于防护块25的第一轴支承部26。外部打开杆65被螺旋弹簧76以使连杆动作部66位于下方的方式施力。在螺旋弹簧76的作用力下连杆50从前进位置向下移动(后退)。
内部打开杆77具备能够旋转地配设于防护块25的第二轴支承部27的轴部。需要说明的是,内部打开杆77借助外部打开杆65及连杆50在螺旋弹簧76的作用力下返回到非动作位置。
如图1所示,切换机构79配设在外壳主体14的第二配设部17,具备手动操作系统和电动操作系统。通过任一操作系统的上锁操作,经由锁定板46将连杆50切换至锁定位置,通过任一操作系统的解锁操作,经由锁定板46将连杆50切换至开锁位置。
手动操作系统具备:通过配设在门的车内侧的锁定钮(上锁解锁操作部)来操作的内部锁定单元;通过配设在门的车外侧的锁芯(上锁解锁操作部)来操作的外部锁定单元。
内部锁定单元具备切换杆80。就内部锁定单元而言,通过锁定钮的操作使切换杆80转动,从而使锁定板46进行锁定动作或开锁动作。
外部锁定单元具备在第二配设部17的钥匙转动件配设部18(参照图1)配设的钥匙转动件81、在第二配设部17的上部配设的钥匙连杆83和钥匙输入杆82、轴支承于钥匙杆支承部19的钥匙杆84。
就外部锁定单元而言,通过向锁芯中插入正规钥匙来进行操作,由此经由作为连结构件的浆(paddle)使钥匙转动件81转动。当钥匙转动件81转动时,经由钥匙连杆83使钥匙输入杆82转动,从而使钥匙杆84转动。由此,经由切换杆80使锁定板46进行锁定动作或开锁动作。
电动操作系统(电动锁定单元)具备:配设在电动机配设部22的驱动电动机86;安装在该驱动电动机86的输出轴上且配设在电动机配设部22的旁边的蜗杆88;配设在蜗轮配设部21的蜗轮89。
就电动锁定单元而言,通过远程操作等使驱动电动机86进行动作,由此经由蜗杆88使蜗轮89旋转。从而,经由切换杆80使锁定板46进行锁定动作或开锁动作。即,本实施方式的切换杆80接受所有的操作系统的上锁解锁操作,并将其操作力向锁定机构42传递而使锁定机构42进行锁定动作或开锁动作。
接着,对本发明涉及的将连杆50与外部打开杆65连结的步骤进行说明。
如图8A所示,在将连杆50的连结部51与外部打开杆65的连杆动作部66连结时,连杆50相对于外部打开杆65的姿态处于动作范围外。并且,将连杆50的轴部55穿过外部打开杆65的圆形孔69。此时,连杆50的突出片57未与外部打开杆65的连杆保持臂71抵接,从而能够容易地将连杆50与外部打开杆65连结。
另外,如图8C所示,外部打开杆65的立起部70嵌合于连杆50的环状槽59。由此,能够防止连杆50和外部打开杆65的晃动。通过利用翻边加工来设置立起部70,由此无需复杂的定位就能容易地将连杆动作部66与连结部51连结。
接着,如图8B所示,在将连结部51与连杆动作部66连结之后,将连杆50相对于外部打开杆65的姿态变更到动作范围内,而将突出片57插入卡止槽74中。由此,如图8C所示,突出片57与连杆保持臂71、具体而言为保持片73抵接,从而能够防止连杆50从外部打开杆65沿轴线58方向脱落。即,一旦将连结部51与连杆动作部66连结,则通过突出片57与连杆保持臂71的干涉,就能够可靠地维持连结状态。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连杆50上设有轴部55,且在外部打开杆65上设有圆形孔69。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在连杆50上设置圆形孔且在外部打开杆65上设置轴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适用于构成门锁装置的连杆50和外部打开杆65。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适用于具备连杆及和连杆连结且使连杆转动的杆的各种装置。

Claims (7)

1.一种门锁装置,其具备:
弹键机构,其能够与撞针卡合或脱离;
连杆,其通过上锁操作而移动至不能操作所述弹键机构的锁定位置,通过解锁操作而移动至能操作所述弹键机构的开锁位置,在开锁位置对门把手进行打开操作时,所述连杆解除所述弹键机构与所述撞针的卡合;
打开杆,其与所述连杆连结,与所述门把手的操作连动地转动,而使所述连杆移动,
所述连杆具备能够旋转地与所述打开杆连结的连结部、向与所述连结部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突出片,
所述打开杆具备能够旋转地与所述连杆的所述连结部连结的连杆动作部、与所述连杆动作部之间划分出卡止槽的连杆保持臂,
在所述连杆的姿势为位于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的动作范围外的状态下,所述连结部与所述连杆动作部连结,在所述连杆位于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的动作范围内时,所述突出片位于所述卡止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中,
所述连杆保持臂具备:与所述连杆动作部连续且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基部;从所述基部向与所述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保持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中,
在所述连杆的所述连结部和所述打开杆的所述连杆动作部中的任一方形成有圆形孔,在另一方形成有穿过所述圆形孔的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装置,其中,
在所述圆形孔的周围设有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立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中,
所述连结部具备:朝向所述打开杆突出且穿过所述打开杆的圆形孔的圆柱形的轴部;在所述轴部的周围与所述轴部形成在同心圆上的圆筒形的周壁;设置在所述轴部与所述周壁之间且与在所述圆形孔的周围形成的立起部嵌合的环状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锁装置,其中,
所述轴部的轴线方向高度比所述周壁的轴线方向高度高。
7.一种连杆与杆的连结结构,其具备:
连杆;
杆,其与所述连杆连结,使所述连杆转动,
所述连结结构是将所述连杆与所述杆连结的结构,其中,
所述连杆具备:能够旋转地与所述杆连结的连结部;向与所述连结部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突出片,
所述杆具备:能够旋转地与所述连杆的所述连结部连结的连杆动作部;与所述连杆动作部之间划分出卡止槽的连杆保持臂,
在所述连杆的姿势为位于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的动作范围外的状态下,所述连结部与所述连杆动作部连结,在所述连杆位于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的动作范围内时,所述突出片位于所述卡止槽内。
CN201310703844.8A 2012-12-27 2013-12-19 门锁装置及连杆与杆的连结结构 Active CN1038991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5559A JP6099972B2 (ja) 2012-12-27 2012-12-27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12-285559 2012-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9142A CN103899142A (zh) 2014-07-02
CN103899142B true CN103899142B (zh) 2018-01-09

Family

ID=50990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03844.8A Active CN103899142B (zh) 2012-12-27 2013-12-19 门锁装置及连杆与杆的连结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99972B2 (zh)
CN (1) CN10389914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3273A (zh) * 2008-02-28 2011-03-02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锁
CN102080479A (zh) * 2009-11-27 2011-06-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电动门锁
CN103835593A (zh) * 2012-11-27 2014-06-04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9267B2 (ja) * 1995-06-09 2002-07-29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複数の回動レバーの支持構造
JP5005047B2 (ja) * 2010-01-07 2012-08-22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5447860B2 (ja) * 2010-03-24 2014-03-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3273A (zh) * 2008-02-28 2011-03-02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锁
CN102080479A (zh) * 2009-11-27 2011-06-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电动门锁
CN103835593A (zh) * 2012-11-27 2014-06-04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25862A (ja) 2014-07-07
JP6099972B2 (ja) 2017-03-22
CN103899142A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14812B1 (en) Lock device for sliding door
EP1600583B1 (en) Apparatus for locking and unlocking vehicle door
US7770946B2 (en) Door lock device for vehicle
US7832239B2 (en) Lock apparatus for a glove box of a vehicle
EP2423415A1 (en) Vehicle door locking device
EP1726754A1 (en) Door lock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CN101713267B (zh) 门锁装置
EP1600586A2 (en) Apparatus for locking and unlocking vehicle door
CN104179404B (zh) 门锁装置
EP2871308A1 (en) Latch release device for vehicle door
EP2871310B1 (en) Latch release device for vehicle door
DE102012206577A1 (de) Tür-Schließvorrichtung
CA2444516C (en) Outside release handle
KR100752227B1 (ko) 버튼을 이용한 글로브박스의 개폐장치
JP4951797B2 (ja) インサイド操作装置
JP6022312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421083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03899142B (zh) 门锁装置及连杆与杆的连结结构
JP6162946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03899162B (zh) 门锁装置
CN103510771B (zh) 门锁装置
JP5028703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のドアロックシステム
CN215889679U (zh) 一种门锁、车门组件及车辆
JP6080518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810685B2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