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1313A - 便携式终端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1313A
CN103891313A CN201280051404.2A CN201280051404A CN103891313A CN 103891313 A CN103891313 A CN 103891313A CN 201280051404 A CN201280051404 A CN 201280051404A CN 103891313 A CN103891313 A CN 103891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cillating plate
amplitude
vibrating elements
portable terminal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14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1313B (zh
Inventor
高桥彻
岩崎悟
藤井靖人
林春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91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1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3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piezoelectric effect or with electrostriction
    • B06B1/0603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piezoelectric effect or with electrostriction using a piezoelectric bender, e.g. bimorph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9/00Devices in which sound is produced by vibrating a diaphragm or analogous element, e.g. fog horns, vehicle hooters or buzzers
    • G10K9/12Devices in which sound is produced by vibrating a diaphragm or analogous element, e.g. fog horns, vehicle hooters or buzzers electrically operated
    • G10K9/121Flextensional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需特别注意而仅通过使其贴近耳朵或与耳朵相接触就能够良好地取得声音信息的便携式终端。为此,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振动板(12),其具有向外部露出的第1面(12a);振动元件(14),其基于具有声音信息的电信号而使振动板(12)发生振动;和电子电路(17),其输出电信号,处于振动的振动板(12)的基于第1面(12a)内的位置的振幅的差异是最大值相对于最小值的比为60dB以下。能够得到一种无需特别注意而仅通过使其贴近耳朵或与耳朵相接触就能够良好地取得声音信息的便携式终端。

Description

便携式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终端。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在噪音环境下也能够取得声音信息,提案了通过将根据声音信息而发生振动的突起部插入到外耳道中来向人体传递声音信息的便携式终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3—3482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现有的便携式终端存在为了将突起部插入到外耳道中而需要进行位置调整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该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点而研究出来,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特别注意而仅通过贴近耳朵或与耳朵相接触就能够良好地取得声音信息的便携式终端。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振动板,其具有向外部露出的第1面;振动元件,其基于具有声音信息的电信号而使所述振动板发生振动;和电子电路,其输出所述电信号,处于振动的所述振动板的基于所述第1面内的位置的振幅的差异是最大值相对于最小值的比为60dB以下。另外,将振幅β对振幅α的比γ定义为γ=20log10(β/α)。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能够得到一种无需特别注意而仅通过使其贴近耳朵或与耳朵相接触就能够良好地取得声音信息的便携式终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示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的B—B’线剖面图。
图3是沿图1中的C—C’线剖面图。
图4(a)~(c)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示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振动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示例的便携式终端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中的B—B’线剖面图。图3是沿图1中的C—C’线剖面图。
本例的便携式终端如图1~3所示,具备壳体11、振动板12、第1接合构件13、振动元件14、第2接合构件16、电子电路17和显示器18。另外,振动板12作为显示器18的盖而发挥作用。
壳体11具有1个面开口的箱状的形状。壳体11能够适当地使用刚性以及弹性较大的合成树脂等材料来形成。而且,壳体11也作为能振动地支撑振动板12的支撑体而发挥作用。
显示器18是具有对图像信息进行显示的功能的显示装置,例如,能够适当地使用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以及有机EL显示器等已知的显示器。此外,显示器18也可以包含触摸面板等输入装置。
振动板12具有薄板状的形状,具有作为露出到外部的主面的第1面12a和作为内侧的主面的第2面12b。而且,对于振动板12,第2面12b与显示器18接合在一起,从而与显示器18一体化,且振动板12作为显示器18的盖而发挥作用。另外,显示器的盖(振动板12)与显示器18相比位于更外侧,也可以在与显示器18之间存在其他的东西。振动板12能够适当地使用丙烯树脂或玻璃等刚性以及弹性较大的材料来形成。此外,振动板12仅第2面12b的周围经由第2接合构件16而固定于壳体11,并能振动地安装于壳体11。振动板12的厚度例如设定为0.4mm~1.5mm程度。
振动元件14是由将被极化的多层的压电体层与多个电极层层叠起来而形成的板状的层叠体构成的压电元件,并且电极层与压电体层交替地配置而构成。即,振动元件14在多个压电体层的层叠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一个主面)隔着第1接合构件13与振动板12的第2面12b整体地接合在一起。
此外,振动元件14对于在某瞬间所施加的电场的方向的极化方向,设为在振动元件14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一半上与另一侧一半上反转。因而,例如,设为施加电信号并在某瞬间,振动元件14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一半在振动元件14的长度方向上伸展时,振动元件14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一半在振动元件14的长度方向上收缩。由此,振动元件14能够通过施加电信号单独进行弯曲振动。这样,振动元件14由具有双压电晶片构造的压电体(双压电晶片元件)构成。
具有这样的构成的振动元件14被输入具有声音信息的电信号,基于该电信号进行弯曲振动。于是,通过振动元件14的弯曲振动,隔着第1接合构件13与振动元件14相接合的振动板12也进行弯曲振动。即,振动元件14基于具有声音信息的电信号而使振动板12发生弯曲振动。
振动元件14例如设定为长度是15mm~40mm、宽度是2mm~5mm、厚度是0.3mm~1.0mm程度的长方体状的形状。构成振动元件14的压电体层例如能够适当地使用锆酸铅(PZ)、锆钛酸铅(PZT)、Bi层状化合物、钨青铜结构化合物等的非铅系压电体材料等来形成,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压电材料。压电体层的1层厚度例如期望设定为0.01~0.1mm程度。此外,为了得到较大的弯曲振动,期望具有200pm/V以上的压电d31常数。构成振动元件14的电极层例如能够适当地使用除了含有银、银与钯的合金等的金属成分以外,还含有陶瓷成分、玻璃成分的材料来形成,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已知的金属材料来形成。
这样的振动元件14例如能够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制作。首先,在压电材料的粉末中添加粘合剂、分散剂、可塑剂、溶剂并进行搅拌来制作浆料,将所得到的浆料成型为片状来制作生片。接着,在生片上印刷导体糊剂而形成电极层图案,并将形成了该电极层图案的生片层叠起来,制作出层叠成型体之后,通过进行脱脂、烧结并按规定尺寸进行切割而得到层叠体。接着,在印刷用于形成表面电极的导体糊剂并以规定温度焙烧之后,通过电极层施加直流电压来进行压电体层的极化。这样,能够得到振动元件14。
另外,振动元件14只要具有基于电信号而使振动板12发生弯曲振动的功能即可。例如,振动元件14也可以是单压电晶片型的压电元件。此外,振动元件14也可以不是压电元件,例如,也可以是作为使扬声器发生振动的振动元件而广为人知的电动型的振动元件、静电型的振动元件、电磁型的振动元件。另外,电动型的振动元件是使电流流过配置在永久磁石的磁极间的线圈而使线圈发生振动那样的振动元件,静电型的振动元件是使偏压和电信号流过相向对齐的2个金属板而使金属板发生振动那样的振动元件,电磁型的振动元件是使电信号流过线圈而使薄铁板发生振动那样的振动元件。
第1接合构件13具有薄膜状的形状。此外,第1接合构件13由比振动板12柔软且容易变形的材料形成,并与振动板12相比杨氏模量、刚性率、体积弹性率等的弹性率、刚性较小。即,第1接合构件13能够变形,并在施加了相同力时,与振动板12相比变形得较大。此外,对于第1接合构件13,一个主面与振动板12的第2面12b的一部分整体地固定在一起,并且另一个主面与振动元件14的一个主面整体地固定在一起。即,隔着第1接合构件13将振动板12与振动元件14接合在一起。另外,第1接合构件13既可以是单一的构件,也可以是由几个构件组成的复合体。作为这样的第1接合构件13,例如,能够适当地使用在由无纺布等构成的基材的两面附着有粘着剂的双面胶带、具有弹性的粘接剂的各种弹性粘接剂等。另外,第1接合构件13的厚度设定为大于振动元件14的弯曲振动的振幅,并设定为不会由于过厚而导致振动过度衰减,例如,设定为0.1mm~0.6mm程度。
第2接合构件16具有薄膜状的形状。此外,第2接合构件16由比振动板12柔软且容易变形的材料形成,并与振动板12相比杨氏模量、刚性率、体积弹性率等的弹性率、刚性较小。即,第2接合构件16能够变形,并在施加了相同力时,与振动板12相比变形得较大。此外,对于第2接合构件16,一个主面整体地固定于振动板12的第2面12b的周缘部,另一个主面整体地固定于壳体11。即,隔着第2接合构件16将振动板12与壳体11接合在一起。另外,第2接合构件16既可以是单个的构件,也可以是由几个构件组成的复合体。作为这样的第2接合构件16,例如,能够适当地使用在由无纺布等构成的基材的两面附着有粘着剂的双面胶带、具有弹性的粘接剂的各种弹性粘接剂等。另外,第2接合构件16的厚度设定为不会由于过厚而导致振动过度衰减,例如,设定为0.1mm~0.6mm程度。即,第2接合构件16形成为能够向壳体11传递振动板12的振动。
电子电路17具有用于将电信号输出到振动元件14的电路、对显示于显示器18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的电路、通信电路等,其中,所述电信号具有通过使振动板12发生振动而向人体传递的声音信息。另外,也可以不具有处理图像信息的电路、通信电路。此外,也可以具有实现其他功能的电路。而且,也可以具有多个电子电路17。这样的电子电路17通过未图示的布线而与振动元件14以及显示器18相连接。
图4(a)~(c)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振动状态的剖面图。另外,在图4(a)~(c)中,省略了壳体11、第2接合构件16、电子电路17以及显示器18的图示。
如前所述,对于本例的便携式终端,施加电信号而弯曲振动的振动元件14隔着能变形的第1接合构件13与振动板12相接合。因而,若施加电信号从而振动元件14发生弯曲振动,则第1接合构件13通过自身产生变形来容许振动元件14的振动的同时,将振动元件14的振动传递给振动板12。
例如,在图4(a)所示的状态中,振动元件14向图中的上侧突起弯曲,振动板12尽管向上突起弯曲,但是弯曲量比振动元件14小。此外,在图4(c)所示的状态中,振动元件14向图中的下侧突起弯曲,振动板12尽管向下突起弯曲,但是弯曲量比振动元件14小。这样,在本例的便携式终端中,施加电信号从而振动元件14进行振动,并且通过第1接合构件13的变形,振动板12的安装有振动元件14的部分以比振动元件14小的振幅进行振动。因此,即使在振动板12与耳等的人体相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对振动元件14的振动的阻碍。
此外,第1接合构件13的厚度大于振动元件14的弯曲振动的振幅,并且第1接合构件13由比振动板12柔软且容易变形的材料形成,与振动板12相比杨氏模量、刚性率、体积弹性率等的弹性率、刚性较小。即,第1接合构件13能够变形,并在施加了相同力时,与振动板12相比变形得较大。
在第1接合构件13硬得难以变形的情况下,振动元件14与振动板12会以几乎相同的振幅进行振动,但在该情况下,会大大阻碍振动元件14的振动。例如,如图4(c)所示,在振动元件14向下突起变形的情况下,振动元件14的厚度方向上的振动板12侧的一半在长度方向上进行收缩。于是,与其相接合的振动板12想要向上突起变形。因而,振动元件14要弯曲的方向与振动板12要弯曲的方向相反,所以由此而产生的应力阻碍了振动元件14的振动。
在本例的便携式终端中,由于第1接合构件13由比振动板12柔软且容易变形的材料形成,因而能够降低振动元件14的振动的阻碍,并使振动板12强烈振动,即使在振动板12与耳朵等的人体相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对振动元件14的振动的阻碍。
而且此外,对于本例的便携式终端,振动板12隔着能够传递振动的第2接合构件16而被固定于壳体11,施加电信号后,振动元件14、振动板12和壳体11一起振动。由此,能够减小振动板12的振幅,并且能够减小振动板12的基于第1面12a的面内的位置的振幅的差异。此外,因为能够使振动的物体的质量得到增加,所以能够增大振动能量。因此,能够减小从振动板12产生的声音,并且能够降低在振动板12与耳等的人体相接触而对振动板12施加了载荷的情况下的振动板12的振幅的下降。
而且,对于本例的便携式终端,期望使得处于振动的振动板12的基于第1面12a内的位置的振幅的差异成为最大值相对于最小值的比为60dB以下。即,通过向振动元件14提供具有声音信息的电信号而使振动板12发生振动,并将振动板12的第1面12a的振幅与使振动板12的第1面12a贴近了耳朵时的听闻状况相比较的结果是,声音过大而感到痛苦的振幅相对于能够取得(听清会话的内容)声音信息的最小振幅的比为60dB。另外,该60dB这个值与听清安静的会话的听力即40dB和听清在耳边的喊叫声的听力即100dB的差相一致。此外,振动板12的第1面12a的振幅与接近振动板12的第1面12a的空间内的声压成比例关系。
通过使得处于振动的振动板12的基于第1面12a内的位置的振幅的差异成为最大值相对于最小值的比为60dB以下,无论将振动板12的第1面12a的哪个部分贴近耳朵,都能够取得声音信息。因此,根据本例的便携式终端,能够得到一种无需特别注意而仅通过贴近耳朵或者与耳朵相接触就能够良好地取得声音信息的便携式终端。
此外,期望使得处于振动的振动板12的基于第1面12a内的位置的振幅的差异成为最大值相对于最小值的比为20dB以下。即,通过向振动元件14提供具有声音信息的电信号而使振动板12发生振动,将振动板12的第1面12a的振幅与使振动板12的第1面12a贴近了耳朵时的听闻状况相比较的结果是,通过使得处于振动的振动板12的基于第1面12a内的位置的振幅的差异成为最大值相对于最小值的比为20dB以下,无论将振动板12的第1面12a的哪个部分贴近耳朵,从小声的会话到大声的会话都能够良好地听清楚。另外,听清安静的会话的听力是40dB,听清较大声音的会话的听力是80dB。即,会话中的较小声音与较大声音之间存在40dB的等级差。因为声音过大而感到痛苦的振幅、相对于能够取得(听清会话的内容)声音信息的最小的振幅的比为60dB,所以减去会话中的较小声音与较大声音的等级差即40dB而成为20dB。由此也可知,通过使得处于振动的振动板12的基于第1面12a内的位置的振幅的差异成为最大值相对于最小值的比为20dB以下,无论将振动板12的第1面12a的哪个部分贴近耳朵,从小声的会话到大声的会话都能够良好地听清楚。
另外,为了减小振动板12的基于第1面12a内的位置的振幅的差异,只要使振动板12的周围与壳体11牢固地接合即可。由此,虽然振动板12的振幅变小,但能够减小基于第1面12a内的位置的振幅的差异。为了将振动板12与壳体11牢固地接合在一起,例如,只要增大第2接合构件16的弹性率即可,或者也可以增大振动板12的隔着第2接合构件16与壳体11相接合的区域的面积。
此外,对于本例的便携式终端,期望使得在处于振动的振动板12的第1面12a内的任意位置即A点,对A点施加了10N的载荷的情况与未施加载荷的情况的振幅的差异成为未施加载荷的情况的振幅相对于施加了10N的载荷的情况的振幅的比为60dB以下。即,对在通话时使便携式终端与耳朵相接触时施加给便携式终端的载荷进行测定后的结果是在用力贴紧的情况下大约为10N。因此,通过使得在处于振动的振动板12的第1面12a内的任意的位置即A点,对A点施加了10N的载荷的情况与未施加载荷的情况的振幅的差异成为未施加载荷的情况的振幅相对于施加了10N的载荷的情况的振幅的比为60dB以下,能够得到一种无需特别注意而仅通过贴近耳朵或与耳朵相接触就能够良好地取得声音信息的便携式终端。即,能够得到一种无论是使其贴近耳朵,或是与耳朵轻微地接触,还是与耳朵用力地接触,都能良好地取得声音信息的便携式终端。
进而,通过使得在处于振动的振动板12的第1面12a内的任意位置即A点,对A点施加了10N的载荷的情况与未施加载荷的情况的振幅的差异成为未施加载荷的情况的振幅相对于施加了10N的载荷的情况的振幅的比为20dB以下,无需特别注意而仅通过贴近耳朵或与耳朵相接触,从小声的会话到大声的会话都能够良好地听清楚。即,无论是使其贴近耳朵,或是与耳朵轻微地接触,还是与耳朵用力地接触,从小声的会话到大声的会话都能够良好地听清楚。
另外,为了减小对处于振动的振动板12的第1面12a施加了载荷的情况与未施加载荷的情况的振幅的差异,也可以如前所述,减小第1接合构件13的弹性率。此外,由于使振动板12与壳体11牢固地相接合也有效果,因而增大第2接合构件16的弹性率也有效,也可以增大振动板12与壳体11的接合面积。
此外,对于本例的便携式终端,期望使得处于振动的振动板12的第1面12a内的任意地点中、对该地点施加了10N的载荷时的振幅的基于第1面12a内的位置的差异成为最大值相对于最小值的比为60dB以下。即,期望在处于振动的振动板12的第1面12a内的任意地点,对施加给该地点10N的载荷时的该地点的振幅进行了测定时,使得基于第1面12a内的位置的差异成为最大值相对于最小值的比是60dB以下。由此,无论将振动板12的第1面12a的哪个部分紧贴耳朵,也能够取得声音信息。因此,能够得到一种无需特别注意而仅通过与耳朵相接触就能够良好地取得声音信息的便携式终端。
进而,还期望使得处于振动的振动板12的第1面12a内的任意地点中、施加给该地点10N的载荷时的振幅的、基于第1面12a内的位置的差异成为最大值相对于最小值的比是20dB以下。由此,无论将振动板12的第1面12a的哪个部分紧贴耳朵,从小声的会话到大声的会话都能够良好地听清楚。
此外,对于本例的便携式终端,期望使得在不对处于振动的振动板12施加载荷时的第1面12a内振幅最大的地点的振幅相对于对处于振动的振动板12的第1面12a内的任意地点施加了10N的载荷时的该地点的振幅的第1面12a内的最小值的比是60dB以下。由此,能够得到一种无需特别注意而仅通过贴近耳朵或与耳朵相接触就能够良好地取得声音信息的便携式终端。即,能够得到一种无论是使其贴近耳朵,或是与耳朵轻微地接触,还是与耳朵用力地接触,都能够良好地取得声音信息的便携式终端。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容易取得良好的声音信息的便携式终端,因而不会影响到声音信息的取得的振动板12的微观区域中的振幅的变化没有成为问题。在本发明中成为问题的是影响到声音信息的取得的、振动板12的第1面12a的宏观振幅的变化。因此,期望在振幅的测定时,将具备规定大小的加速度传感器粘贴于振动板12的第1面12a,根据加速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加速度来计算出振幅。此外,据说人对话的频率是500Hz~2kHz程度,但振动板12的第1面12a内的宏观振幅基于频率的变化很小,所以只要测定将1kHz的电信号输入到振动元件14的情况下的振幅即可。
此外,对于本例的便携式终端,因为振动板12的第1面12a是平面,所以能够无需特别注意而仅通过与耳朵相接触,就使第1面12a的宽大范围与耳朵良好地接触。而且,第1面12a具有与长度为6cm且宽度为3cm的长方形相比还较大的外形。据说大人的耳朵的大小的平均是长度大约为6cm而宽度大约为3cm。第1面12a具有与长度为6cm且宽度为3cm的长方形相比还较大的外形,由此能够无需特别注意而仅通过与耳朵相接触就由振动板12覆盖整个耳朵,并能够闭塞外耳道从而降低噪音的侵入。由此,能够得到一种即使在噪音环境下,也无需特别注意而仅通过与耳朵相接触就能够良好地取得声音信息的便携式终端。
此外,对于本例的便携式终端,振动板12是显示器18的盖。因此,因为能够有效利用便携式终端的表面,所以能够得到一种具有较大的振动板12的、无需特别注意而仅通过贴近耳朵或与耳朵相接触就能够良好地取得声音信息的小型便携式终端。
另外,在本例中,对显示器18的盖为振动板12的示例进行了表示,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显示器18整体作为振动板12来发挥作用,或者也可以使显示器18的一部分作为振动板12来发挥作用。
实施例
接着,对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制作图1~4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示例的便携式终端,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首先,对图1~4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示例的便携式终端进行了制作。振动板12采用了长度为95mm、宽度为48mm、厚度为0.7mm的玻璃板。振动元件14设为了长度为25.0mm、宽度为4.0mm、厚度为0.75mm的长方体状。此外,振动元件14采用了厚度为30μm程度的压电体层与电极层被交替地层叠的构造,并且压电体层的总数设为了24层。压电体层通过将Zr的一部分使用Sb进行置换后的锆钛酸铅(PZT)而形成。第1接合构件13使用了在无纺布的基材的两面涂敷有丙烯系粘着剂的厚度为0.16mm的接合构件,并粘贴于振动元件14的一个主面的整个面。作为第2接合构件16,使用了在无纺布的基材的两面涂敷有丙烯系粘着剂的厚度为0.15mm的双面胶带。然后,将振动板12的第2面12b的整个周围隔着第2接合构件16与壳体11进行了接合。壳体11使用了合成树脂制的壳体。
然后,对振动元件14输入电信号,并测定了振动板12的第1面12a内的各部分的振幅。在振幅的测定中,首先,在第1面12a内的测定点设置加速度传感器,根据该位置的加速度的测定值来计算出振幅。接着,在从加速度传感器的上面进行按压而施加了10N的载荷的状态下,同样地进行了振幅的测定。然后,变更测定点在振动板12的第1面12a内的各部分进行了这些作业。
另外,对振动元件14输入的电信号采用1kHz、30Vpp的正弦波,并通过将由合成函数发生器(横河仪表&仪器株式会社制的FG110)产生的信号利用电力放大器(松定精密株式会社制的POP120-2.5)进行放大而生成。
加速度传感器使用了NEC Avio红外线技术株式会社制的SV1109,并将加速度传感器的直径8mm的圆形面使用粘接剂粘贴于振动板12的规定位置。然后,将从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电荷信号通过电荷放大器(NEC Avio红外线技术株式会社制的AG2101)而变换为电压信号,使用数字示波器(横河电机制的DL1540)来读取电压值,并使用电荷放大器所附的电压值与加速度的变换式来求取加速度。于是,将对振动元件14输入的电信号的角频率作为ω、将加速度作为α、将振幅作为β,使用由β=2α/ω2代表的公式对振幅β进行了求取。
为了测定从加速度传感器的上面施加的载荷而使用称重传感器(美蓓亚株式会社制的C2G1—6K-A),并读取了与称重传感器相连接的数字峰值保持器(美蓓亚株式会社制CSD-819C)所显示的载荷的值。另外,称重传感器配置于便携式终端的下面。
即,使便携式终端搭载于设置在称重传感器的上面的台上以使得振动板12的第1面12a成为上侧,在振动板12的第1面12a上的测定点粘贴了加速度传感器。然后,首先,在该状态下对加速度传感器输入电信号,从而测定了未施加载荷的状态下的振幅。接着,从加速度传感器的上面施加10N的载荷并在该状态下对加速度传感器输入电信号,从而测定了施加有载荷的状态下的振幅。
对于测定的结果,在未施加载荷的状态的比较中,在第1面12a中,振幅最小的位置的振幅为0.58μm,振幅最大的位置的振幅为2.98μm。最大值的振幅2.98μm相对于最小值的振幅0.58μm的比为14.2dB。另外,振幅最大的位置是在背面(第2面12b)安装有振动元件14的地点,振幅最小的位置是在振动板12的长边方向上与安装有振动元件14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这即使使输入到振动元件14的电信号的频率发生变化也同样。
此外,在未施加载荷的情况下与施加了10N的载荷的情况下振幅变化最大的是在背面(第2面12b)安装有振动元件14的地点,在施加了10N的载荷的情况下的振幅为0.57μm。未施加载荷的情况下的振幅相对于施加了10N的载荷的情况下的振幅的比为14.3dB。
此外,关于施加了10N的载荷时的该地点的振幅,在第1面12a内振幅最小的地点的振幅为0.15μm,在第1面12a内振幅最大的地点的振幅为0.57μm。最大值的振幅0.57μm相对于最小值的振幅0.15μm的比为11.6dB。接着,对振动元件14输入通常的声音信号,并使振动板12的第1面12a贴近耳朵或与耳朵相接触对听闻状况进行了评价。其结果是,无需特别注意而仅通过使第1面12a贴近耳朵或与耳朵相接触,从小声到大声都能够良好地听清楚,并能够良好地取得声音信息。这在第1面12a没有与耳朵相接触的状态下、在将第1面12a紧贴耳朵的状态下也同样。此外,无论使第1面12a的哪个部分位于耳朵的中央也同样。而且,只要使第1面12a与耳朵相接触,即使在噪音环境下也能够良好地取得声音信息。由此本发明的有效性得到了确认。
符号说明
11:壳体
12:振动板
12a:第1面
14:振动元件
17:电子电路
18:显示器

Claims (6)

1.一种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振动板,其具有向外部露出的第1面;
振动元件,其基于具有声音信息的电信号而使所述振动板发生振动;和
电子电路,其输出所述电信号,
处于振动的所述振动板的基于所述第1面内的位置的振幅的差异是最大值相对于最小值的比为60dB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作为处于振动的所述振动板的所述第1面内的任意位置的A点,对该A点施加了10N的载荷的情况与未施加载荷的情况的振幅的差异是未施加载荷的情况的振幅相对于施加了10N的载荷的情况的振幅的比为60dB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处于振动的所述振动板的所述第1面内的任意地点中,对该地点施加了10N的载荷时的振幅的基于所述第1面内的位置的差异是最大值相对于最小值的比为60dB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的所述第1面是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面具有与长度为6cm且宽度为3cm的长方形相比还大的外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是显示图像信息的显示器,或是该显示器的一部分,或是该显示器的盖。
CN201280051404.2A 2012-03-30 2012-07-26 便携式终端 Active CN1038913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0741 2012-03-30
JP2012-080741 2012-03-30
PCT/JP2012/068967 WO2013145354A1 (ja) 2012-03-30 2012-07-26 携帯端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1313A true CN103891313A (zh) 2014-06-25
CN103891313B CN103891313B (zh) 2016-12-28

Family

ID=49258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1404.2A Active CN103891313B (zh) 2012-03-30 2012-07-26 便携式终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83291B2 (zh)
EP (1) EP2833647A4 (zh)
JP (2) JPWO2013145354A1 (zh)
KR (1) KR101501624B1 (zh)
CN (1) CN103891313B (zh)
WO (1) WO20131453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51328A1 (ja) * 2011-10-03 2013-04-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圧電振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
JP5833706B2 (ja) * 2014-05-28 2015-12-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10674270B2 (en) * 2018-10-24 2020-06-02 Google Llc Magnetic distributed mode actuators and distributed mode loudspeakers having the sam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4085B2 (en) * 1996-06-21 2002-06-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Vibration generator for reporting an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JP2007082009A (ja) * 2005-09-15 2007-03-29 Nec Saitama Ltd パネルスピーカ
CN101133627A (zh) * 2005-03-01 2008-02-2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音频输出设备、报警输出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程序
US20080285813A1 (en) * 2007-05-14 2008-11-20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recognition method for capturing ear biometric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4494B2 (ja) 2001-09-19 2006-10-18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圧電スピーカ装置
JP2003348208A (ja) 2002-05-29 2003-12-05 Temuko Japan:Kk 骨伝導スピーカを備えた携帯電話機
JP3937982B2 (ja) 2002-08-29 2007-06-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入出力装置および入出力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2005236352A (ja) 2004-02-17 2005-09-02 Authentic Ltd 表示装置用パネル型スピーカ
JP4284392B2 (ja) 2004-04-16 2009-06-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パネル音響発生装置
JP2006166029A (ja) 2004-12-07 2006-06-22 Nec Saitama Ltd 携帯型電子機器におけるフラットパネルスピーカの実装構造及び実装方法、並びに携帯型電子機器
JP4266923B2 (ja) 2004-12-27 2009-05-27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パネルスピーカ実装方法、電子機器の組立方法、ガスケット部材、振動板及びフラットパネルスピーカ
JP4511437B2 (ja) 2005-09-09 2010-07-28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音響信号発生用圧電装置
JP2007180827A (ja) * 2005-12-27 2007-07-12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パネル型スピーカ
JP2007281607A (ja) 2006-04-03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機器
JP4771475B2 (ja) 2006-06-19 2011-09-14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骨伝導スピーカ
JP2008219202A (ja) * 2007-02-28 2008-09-18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音響振動再生装置
JP4900304B2 (ja) 2008-03-31 2012-03-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US20100141408A1 (en) 2008-12-05 2010-06-10 Anthony Stephen Doy Audio amplifier apparatus to drive a panel to produce both an audio signal and haptic feedback
JP5633723B2 (ja) * 2010-01-19 2014-12-03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CN103154857B (zh) * 2010-08-23 2019-03-15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在触摸感应的用户接口中提供触觉和音频反馈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4085B2 (en) * 1996-06-21 2002-06-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Vibration generator for reporting an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CN101133627A (zh) * 2005-03-01 2008-02-2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音频输出设备、报警输出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程序
JP2007082009A (ja) * 2005-09-15 2007-03-29 Nec Saitama Ltd パネルスピーカ
US20080285813A1 (en) * 2007-05-14 2008-11-20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recognition method for capturing ear biometric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1313B (zh) 2016-12-28
JP5934145B2 (ja) 2016-06-15
EP2833647A4 (en) 2016-03-02
US20150023530A1 (en) 2015-01-22
WO2013145354A1 (ja) 2013-10-03
EP2833647A1 (en) 2015-02-04
US9883291B2 (en) 2018-01-30
JPWO2013145354A1 (ja) 2015-12-10
KR20130135854A (ko) 2013-12-11
JP2013229908A (ja) 2013-11-07
KR101501624B1 (ko) 201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41382B2 (ja) 音響機器および発振ユニット
JP5741580B2 (ja) 発振装置
WO2013099512A1 (ja) 振動装置,音響発生装置,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電子機器
CN103891313A (zh) 便携式终端
JP2012015758A (ja) 発振装置、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US9848268B2 (en) Acoustic generator, acoustic gene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676016B2 (ja) 振動装置,音響発生装置,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電子機器
US9781517B2 (en) Acoustic generator, acoustic gener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1487268B1 (ko) 진동장치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휴대단말
US9095880B2 (en) Oscillator
JP2012015757A (ja) 発振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996853B2 (ja)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KR100510071B1 (ko) 압전 진동체를 이용한 전자음향장치
JP2012029078A (ja) 発振装置
JP6208595B2 (ja)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電子機器
KR200329917Y1 (ko) 압전 진동체를 이용한 전자음향장치
JP2014007457A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及び電子機器
JP2012134599A (ja) 発振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2134597A (ja) 発振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2015756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発振ユニット
JP2015032843A (ja) 超音波振動子
JP2012134593A (ja) 発振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