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5857A - 嗜盐菌菌剂及其制备、含该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及该菌剂在处理三嗪类废水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嗜盐菌菌剂及其制备、含该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及该菌剂在处理三嗪类废水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65857A
CN103865857A CN201410118901.0A CN201410118901A CN103865857A CN 103865857 A CN103865857 A CN 103865857A CN 201410118901 A CN201410118901 A CN 201410118901A CN 103865857 A CN103865857 A CN 103865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water
fungicide
cgmcc
microbial inoculum
waste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89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65857B (zh
Inventor
孙国庆
侯永生
李志清
凌晓光
窦道华
何强
王培宁
周婧
时成义
孙继军
刘后文
尹海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Weifang Rainbow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Weifang Rainbow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Weifang Rainbow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Weifang Rainbow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189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658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65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5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65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5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嗜盐菌菌剂及其制备、含该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及该菌剂在处理三嗪类废水中的应用,本发明从含阿特拉津的高盐污水、污泥和周边土壤中分离并筛选了4株三嗪类化合物的降解菌,包括盐水球菌(Salinicoccusroseus)BJ-1、碘短杆菌(Brevibacteriumiodinum)BJ-2、BacillusnitritophilusBJ-3、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alkaliphila)BJ-4,并按一定比例配成菌剂。本发明的菌剂对含三嗪类废水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且能适应高盐环境,在含盐量1%-15%、阿特拉津浓度500mg/l以下都有非常好的降解效果,降解三嗪类化合物的性能相比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具有明显优势,对废水中三嗪类化合物的降解效果可达到98%以上。

Description

嗜盐菌菌剂及其制备、含该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及该菌剂在处理三嗪类废水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嗜盐菌剂、该菌剂的制备方法、含有该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以及以该菌剂在处理含三嗪类化合物尤其是阿特拉津的高盐废水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阿特拉津(Atrazine),又名莠去津,化学名为为氯乙异丙嗪(2-氯-4-乙氨基-6-异丙氨基-1, 3, 5-三嗪),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三嗪类除草剂,属于弱极性化合物,1952年由瑞士汽巴-嘉基 Ciba-Geigy化学公司开发成功。阿特拉津以叶绿体类囊体膜上一个分子质量为 32 kD 的蛋白质(QB)为作用靶标, 被广泛用于玉米、高粱、菠萝等农田, 来防除绝大多数阔叶杂草和少部分禾本科杂草,其在土壤中半衰期较长 ,甚至残留于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研究表明, 阿特拉津是一种内分泌干扰剂, 它能干扰激素的调节功能, 引起人和两栖动物的生殖缺陷, 诱发肿瘤和癌症, 其生态毒理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对含阿特拉津废水的处理极为迫切。
目前研究较多的用于降解水中阿特拉津的方法主要有电解氧化法、Fenton 法、γ-辐照法、 超声化学法、臭氧氧化法、吸附法、光催化法、微生物降解法、萃取法及联用工艺等。微生物降解法由于具有高效、节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处理阿特拉津废水的方法。
据文献和专利报道,降解阿特拉津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其中细菌由于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化性,在其降解微生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文献报道的降解阿特拉津的细菌主要有诺卡氏菌属(Nocardia)、 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根瘤细菌(Rhizobium)等。但是农药厂的阿特拉津废水成分较复杂且含有较高浓度的盐(氯化钠含量6%以上),而一般的微生物都无法在高盐环境下生存,因此常规的非嗜盐菌株和单一的嗜盐微生物菌株都不能很好地应用于阿特拉津废水的生物处理。因此目前急需一种能用于高盐环境的、多菌混合的嗜盐菌菌剂来处理阿特拉津废水。
发明内容
为了使生化法在高盐环境的三嗪类废水中能够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高盐环境、能够高效降解废水中三嗪类化合物的嗜盐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该嗜盐菌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以及采用该生物处理系统处理含三嗪类的高盐废水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高盐环境下生物降解废水中的三嗪类化合物,经生物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水COD低于400mg/L,进一步采用磁性大孔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吸附后废水TOC低于10mg/L,三嗪类化合物排放浓度低于0.5mg/L,最终处理的废水通过氯碱一次精制和二次精制可满足氯碱盐水需要,或者通过盐场晾晒之后回收固体盐,实现废物循环利用,满足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嗜盐菌菌剂中包括4种菌种,它们分别是:玫瑰色盐水球菌(Salinicoccus roseus)BJ-1,已经于2013年12月2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8624;碘短杆菌(Brevibacterium iodinum)BJ-2,已经于2013年12月2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8625;Bacillus nitritophilus BJ-3,已经于2013年12月2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8626;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BJ-4,已经于2013年12月2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8627。
本发明以阿特拉津废水的工厂废水池、排污口、以及下水道等可能接触阿特拉津废水的污水或污泥作为菌源,通过在高盐环境下筛选得到耐盐菌种,然后对耐盐菌种进行阿特拉津耐受性驯化,最终得到了本发明上述4种高效降解阿特拉津的菌种。将这4种菌种分别进行扩大培养,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得到降解含阿特拉津高盐废水效果好的嗜盐菌菌剂。由于三嗪类化合物均含稳定的三嗪环,结构类似,因此本发明菌剂也可以用于降解除阿特拉津以外的其他三嗪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嗜盐菌菌剂,其特征是:包括玫瑰色盐水球菌(Salinicoccus roseus)BJ-1 CGMCC NO.8624、碘短杆菌(Brevibacterium iodinum)BJ-2 CGMCC NO.8625、 Bacillus nitritophilus BJ-3 CGMCC NO.8626和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BJ-4 CGMCC NO.8627。
上述嗜盐菌菌剂,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玫瑰色盐水球菌(Salinicoccus roseus)BJ-1 CGMCC NO.8624       6-10份;
碘短杆菌(Brevibacterium iodinum)BJ-2 CGMCC NO.8625         4-10份;
Bacillus nitritophilus BJ-3 CGMCC NO.8626                     4-8份;
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BJ-4 CGMCC NO.8627       6-10份。
上述嗜盐菌菌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各菌种分别按5-10%的接种量接入到培养基中,在温度15-35℃、溶解氧2-4mg/L的条件下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48-96h,培养后将各培养基离心分离得湿菌体,将所得湿菌体按配比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嗜盐菌菌剂;所用培养基为葡糖糖9-11g/L,尿素2.0-2.4g/L,磷酸二氢钾0.86-0.90g/L,氯化钠1-15wt%,PH为6.8-7.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处理系统,包括厌氧池+好氧池+好氧生物滤池,其特征是:所述厌氧池、好氧池和好氧生物滤池依次连接,厌氧池、好氧池和好氧生物滤池中均固定有本发明的嗜盐菌菌剂,嗜盐菌菌剂的固定量均为1-4g/L废水。
上述生物处理系统中,固定嗜盐菌菌剂所用的载体为陶粒、聚乙烯填料、火山石、聚氨酯悬浮填料、颗粒活性炭、高温竹炭、炉渣、焦炭,优选为颗粒活性炭。
上述生物处理系统中,固定时间一般为48-72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三嗪类高盐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三嗪类化合物的废水加入调配池,调节废水中的COD、N和P的含量,同时将废水中盐含量调节为1-15wt%;
(2)废水进入固定有本发明嗜盐菌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进行生物降解,处理后废水中COD﹤400mg/L,三嗪类化合物﹤1mg/L;
(3)生物处理后废水进一步采用磁性大孔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吸附后废水中TOC﹤10mg/L,三嗪类化合物﹤0.5mg/L;
(4)步骤(3)后的废水进入氯碱精制工艺或进入盐场晾晒后回收固体盐。
上述处理方法可以处理三嗪类化合物含量在500mg/L以下、COD在15000mg/L以下的三嗪类高盐废水。
上述处理方法中,所述三嗪类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莠去津、特丁津、特丁净、氰草津、氰草净、莠灭净、扑灭津、扑草净、西玛津、西草净、嗪草酮或环嗪酮,优选为莠去津。
上述步骤(1)中,加入尿素调节废水中N含量,加入KH2PO4调节废水中P含量,使废水中COD:N:P的浓度比为300:5:1。
上述步骤(2)中,生物处理系统中,厌氧池废水处理条件为:pH 7.5-8.5、温度15-35℃、水力停留时间16-24h;好氧池废水处理条件为:pH 7.0-8.0、温度15-35℃、水力停留时间20-48h、溶氧2-4mg/L;好氧生物滤池废水处理条件为:pH 8.0-9.0、温度15-35℃、水力停留时间16-24h、溶氧1-4mg/L。
上述步骤(3)中,生物处理后进行吸附时废水pH6-9,流速为15-50mL/min,吸附温度为15-35℃。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分离驯化得到了4种耐盐菌种,这四种菌种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制成高效降解三嗪类尤其是阿特拉津的嗜盐菌剂,该菌剂可在含盐1-15%、三嗪类化合物浓度为500mg/L以下的废水中生长,并以三嗪类化合物和废水中其他有机物为营养源,其降解三嗪类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的性能比传统的物化法+生物法处理高盐三嗪类化合物废水更有优势。本发明具有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易于控制以及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2)本发明处理盐分为1-15%、三嗪类化合物浓度为500mg/L以下的含三嗪类化合物废水达标排放所需最佳投菌量范围为1-4g/L,一次投入之后以后不需重复投加。
(3)本发明利用嗜盐菌处理含盐量为1-15%的含500mg/L以下三嗪类化合物的高盐废水,通过固定有嗜盐菌剂的生化系统处理后,可以达到COD﹤400mg/L,三嗪类化合物﹤1mg/L,然后通过磁性大孔树脂深度吸附,最终出水TOC﹤10mg/L,并进入氯碱精制工艺或晒盐回收固体盐,此工艺不但对三嗪类化合物废水进行了无害化处理,而且还能回收或利用废水中的盐,实现了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4)本发明与传统处理高盐废水的方法(蒸馏、焚烧等技术手段)相比,运行费用大大降低,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5)本发明可以直接通过生化系统处理含盐在1-15%,含500mg/L以下三嗪类化合物的废水,从而避免了传统生化方法只能处理200mg/L以下三嗪类化合物和低于1%含盐量的废水的弊端;
(6)本发明对水中三嗪类化合物降解效果可达到98%以上,可为生产三嗪类物质的农药及化工厂的高盐废水的处理提供技术保障。
微生物保藏信息
玫瑰色盐水球菌(Salinicoccus roseus)BJ-1,已经于2013年12月2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8624。
碘短杆菌(Brevibacterium iodinum)BJ-2,已经于2013年12月2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8625。
Bacillus nitritophilus BJ-3,已经于2013年12月2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8626。
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BJ-4,已经于2013年12月23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8627。
附图说明
图1嗜盐菌剂驯化流程。
图2嗜盐菌生物处理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应该明白的是,下述阐述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具体内容进行限定。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本发明菌种的获取、驯化过程。
一、获取降解菌种
1、以阿特拉津生产工厂作为筛选菌种的场所,其菌源选自生产工厂内的废水池、排污口、以及下水道等可能接触阿特拉津废水的污水或污泥。
2、将菌源用含阿特拉津废水配制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筛选,筛选出生长良好的菌种;筛选方法为:将培养基盐含量调节至1-15%,然后在液体培养基中以5%体积比的接种量接入菌源,30-37℃培养48-72h;吸取上述培养好的菌液0.1-0.5ml在固体培养基进行涂布培养,30-37℃培养48-72h;挑选上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单菌落进行划线纯化培养并保存所分离菌株。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组成为:牛肉膏3.0g/L,蛋白胨10g/L,柠檬酸钠1.0g/L,磷酸二氢钾1.0g/L,硫酸镁0.2 g/L,用阿特拉津废水(废水含阿特拉津100-500mg/L,盐含量15wt%)定容至规定体积,调pH至7.0-8.0,高压蒸汽灭菌后即可制备液体培养基,固体平板添加琼脂量为2%。
3、将冷藏保存的嗜盐菌菌株用接种环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基组分同上)中,置于恒温摇床活化培养,待菌液浑浊后,按10%接种量用上述培养基进行扩大富集培养72h;培养条件:温度为32oC,转速为120rpm。
4、将各恒温摇床振荡富集培养后的培养基离心分离,得不同湿菌体,湿菌体按1g/100mL废水的量加入到装有100mL无机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置于恒温培养摇床中,32℃,120rpm转速下培养48h,检测培养基中COD和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筛选COD降解率在50%以上,阿特拉津去除率在90%以上的的嗜盐菌菌种。采用本方法筛选得到4种高效降解阿特拉津的嗜盐菌菌种,分别在4℃下进行冷藏保存。
所用无机培养基为阿特拉津废水配制的无机培养基,组分为:柠檬酸钠1.0g/L,磷酸二氢钾1.0g/L,硫酸镁0.2 g/L,用阿特拉津废水(废水含阿特拉津100-500mg/L,盐含量15wt%)定容至规定体积,调pH至7.0-8.0。
二、对4种高效降阿特拉津嗜盐菌单菌进行驯化,确定菌种对阿特拉津的耐受性
(a)首先以10%的接种量将某一高效嗜盐菌单菌接种到含阿特拉津为100mg/L的无机培养基中,在32℃,120rpm转速下培养72小时;
(b)再将上述菌种按10%的接种量接种到含阿特拉津为200mg/L的无机培养基中,在32℃,120rpm转速下培养72小时;
(c) 按照以上的方法不断的提高废水中阿特拉津的浓度,每次提高100mg/L,通过不断的驯化得到能够降解阿特拉津含量在500mg/L以下的菌株。
其他三种耐受15%盐的菌株的驯化方法同上,菌种驯化过程可参见图1。最终将上述训化的能够降解阿特拉津含量500mg/L以下的4种嗜盐菌株分别进行稀释涂布,分离出单菌,并将各单菌在4℃下保存。这四种单菌即为本发明已经保藏的玫瑰色盐水球菌(Salinicoccus roseus)BJ-1 CGMCCNO.8624、碘短杆菌(Brevibacterium iodinum) BJ-2 CGMCCNO.8625、Bacillus nitritophilus BJ-3 CGMCCNO.8626、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BJ-4CGMCCNO.8627。
实施例1
将本发明筛选得到的菌种按配比进行混合,得到降解含三嗪类化合物废水所需的嗜盐菌菌剂,菌剂组成为:玫瑰色盐水球菌(Salinicoccus roseus)BJ-1CGMCCNO.8624  6份,碘短杆菌(Brevibacterium iodinum) BJ-2 CGMCCNO.8625  4份,Bacillus nitritophilus BJ-3 CGMCCNO.8626  8份,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BJ-4 CGMCCNO.8627  6份。
本嗜盐菌菌剂的制备方法为:将4种菌种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接种量为10wt%,在温度20℃、溶解氧2-4mg/L的条件下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培养时间为72-96h。所用培养基为葡糖糖9g/L,尿素2.4g/L,磷酸二氢钾0.86g/L,氯化钠8wt% ,PH为6.8-7.5。培养后将各培养基进行离心分离得湿菌体,将各湿菌体按上述配比混合即得嗜盐菌菌剂。
实施例2
将本发明筛选得到的菌种按配比进行混合,得到降解含三嗪类化合物废水所需的嗜盐菌菌剂,菌剂组成为:玫瑰色盐水球菌(Salinicoccus roseus)BJ-1 CGMCCNO.8624  8份,碘短杆菌(Brevibacterium iodinum) BJ-2 CGMCCNO.8625  7份,Bacillus nitritophilus BJ-3 CGMCCNO.8626 6份,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BJ-4  CGMCCNO.8627  10份。
本嗜盐菌菌剂的制备方法为:将4种菌种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接种量为10wt%,在温度30℃、溶解氧2-4mg/L的条件下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培养时间为72-96h。所用培养基为葡糖糖10g/L,尿素2.2g/L,磷酸二氢钾0.88g/L,氯化钠12wt% ,PH为6.8-7.5。培养后将各培养基进行离心分离得湿菌体,将各湿菌体按上述配比混合即得嗜盐菌菌剂。
实施例3
将本发明筛选得到的菌种按配比进行混合,得到降解含三嗪类化合物废水所需的嗜盐菌菌剂,菌剂组成为:玫瑰色盐水球菌(Salinicoccus roseus)BJ-1 CGMCCNO.8624  10份,碘短杆菌(Brevibacterium iodinum) BJ-2 CGMCCNO.8625  10份,Bacillus nitritophilus BJ-3 CGMCCNO.8626  6份,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BJ-4  CGMCCNO.8627  10份。
本嗜盐菌菌剂的制备方法为:将4种菌种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接种量为10wt%,在温度35℃、溶解氧2-4mg/L的条件下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培养时间为72-96h。所用培养基为葡糖糖11g/L,尿素2.0g/L,磷酸二氢钾0.90g/L,氯化钠15wt% ,PH为6.8-7.5。培养后将各培养基进行离心分离得湿菌体,将各湿菌体按上述配比混合即得嗜盐菌菌剂。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阐述本发明嗜盐菌菌剂在处理含三嗪类化合物废水中的应用及效果
实施例4
在处理废水前将嗜盐菌菌剂固定在生物处理系统中,该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好氧池和好氧生物滤池,嗜盐菌菌剂固定在厌氧池、好氧池和好氧生物滤池中。固定过程为:将嗜盐菌菌剂按1-4g/L废水的投加量加入到带有载体的生物反应器中,将菌剂固定在载体上,固定时间为48-72h。
固定菌剂的载体可选自陶粒、聚乙烯填料、火山石、聚氨酯悬浮填料、颗粒活性炭、高温竹炭、炉渣、焦炭中的任一种,优选和常用的为颗粒活性炭。本发明所用的聚氨酯悬浮填料购自佛山市碧沃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用的聚乙烯填料购自上海中帝生物有限公司,所用的高温竹炭购自徐州天正活性炭厂。在处理废水时载体可随意选择。
实施例5
下面以生产工厂的含阿特拉津废水为例,采用固定有实施例1的嗜盐菌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对高盐含阿特拉津废水进行处理,废水中阿特拉津含量在500mg/L以下,COD在15000mg/L以下,盐浓度在1-15%之间,分别取16组含阿特拉津废水,添加不同剂量的嗜盐菌菌剂,处理前废水中各组分含量见下表:
上述16组含阿特拉津废水处理步骤如下:
(1)将含盐含阿特拉津废水进入调配池,补加尿素和KH2PO4调节使废水中COD:N:P为300:5:1,调节废水含盐量在1-15wt%范围内;
(2)废水调配好后,进入生物处理系统进行生物降解,生物处理系统中,厌氧池废水处理条件为:pH 7.5-8.5、温度30℃、水力停留时间16-24h;好氧池废水处理条件为:pH 7.0-8.0、温度30℃、水力停留时间20-48h、溶氧2-4mg/L;好氧生物滤池废水处理条件为:pH 8.0-9.0、温度30℃、水力停留时间16-24h、溶氧1-4mg/L,处理后废水中COD﹤400mg/L,阿特拉津﹤1mg/L;
(3)废水进行生物处理后,进一步采用磁性大孔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吸附时废水pH为6-9,废水流速在35mL/min之间,吸附温度为25℃,吸附后废水中TOC﹤10mg/L,阿特拉津﹤0.5mg/L;
(4)吸附后的废水可用于氯碱工业化盐水使用;吸附后的废水也可通过盐场晾晒之后回收固体盐,使资源充分回收,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废水处理过程中,废水中阿特拉津、COD的处理情况如下:
Figure 400091DEST_PATH_IMAGE002
实施例6
下面以特丁津生产废水为例,采用固定有实施例2的嗜盐菌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对特丁津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废水中主要含三嗪类物质—特丁津(特丁津是三嗪类除草剂,与阿特拉津结构类似,均含稳定的三嗪环),其中特丁津含量为398mg/L,COD为7548mg/L,废水氯化钠浓度为12.06%。为了提高处理效果,参考上述实例5结果,确定菌剂投加量为4g/L,处理过程如下:
(1)将含盐含阿特拉津废水进入调配池,补加尿素和KH2PO4调节使废水中COD:N:P为300:5:1,调节废水含盐量在1-15wt%范围内;
(2)废水调配好后,进入生物处理系统进行生物降解,生物处理系统中,厌氧池废水处理条件为:pH 7.5-8.5、温度35℃、水力停留时间16-24h;好氧池废水处理条件为:pH 7.0-8.0、温度35℃、水力停留时间20-48h、溶氧2-4mg/L;好氧生物滤池废水处理条件为:pH 8.0-9.0、温度35℃、水力停留时间16-24h、溶氧1-4mg/L,处理后废水中COD﹤400mg/L,阿特拉津﹤1mg/L;
(3)废水进行生物处理后,进一步采用磁性大孔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吸附时废水pH为6-9,废水流速在15mL/min之间,吸附温度为15℃,吸附后废水中TOC﹤10mg/L,阿特拉津﹤0.5mg/L;
(4)吸附后的废水可用于氯碱工业化盐水使用;吸附后的废水也可通过盐场晾晒之后回收固体盐,使资源充分回收,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其处理结果如下:
Figure 667124DEST_PATH_IMAGE003
实施例7
下面以西玛津生产废水为例,采用固定有实施例3的嗜盐菌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对西玛津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废水中主要含三嗪类物质—西玛津(西玛津也是三嗪类除草剂,与阿特拉津结构类似,均含稳定的三嗪环),其中西玛津含量为468mg/L,COD为11576mg/L,废水氯化钠浓度为14.06%。为了提高处理效果,参考上述实例5结果,确定菌剂投加量为4g/L,处理过程如下:
(1)将含盐含阿特拉津废水进入调配池,补加尿素和KH2PO4调节使废水中COD:N:P为300:5:1,调节废水含盐量在1-15wt%范围内;
(2)废水调配好后,进入生物处理系统进行生物降解,生物处理系统中,厌氧池废水处理条件为:pH 7.5-8.5、温度15℃、水力停留时间16-24h;好氧池废水处理条件为:pH 7.0-8.0、温度15℃、水力停留时间20-48h、溶氧2-4mg/L;好氧生物滤池废水处理条件为:pH 8.0-9.0、温度15℃、水力停留时间16-24h、溶氧1-4mg/L,处理后废水中COD﹤400mg/L,阿特拉津﹤1mg/L;
(3)废水进行生物处理后,进一步采用磁性大孔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吸附时废水pH为6-9,废水流速在50mL/min之间,吸附温度为35℃,吸附后废水中TOC﹤10mg/L,阿特拉津﹤0.5mg/L;
吸附后的废水可用于氯碱工业化盐水使用;吸附后的废水也可通过盐场晾晒之后回收固体盐,使资源充分回收,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其处理结果如下:
Figure 866024DEST_PATH_IMAGE004

Claims (10)

1.一种嗜盐菌菌剂,其特征是:包括玫瑰色盐水球菌(Salinicoccus roseus)BJ-1 CGMCC NO.8624、碘短杆菌(Brevibacterium iodinum)BJ-2 CGMCC NO.8625、 Bacillus nitritophilus BJ-3 CGMCC NO.8626和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BJ-4 CGMCC NO.86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嗜盐菌菌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玫瑰色盐水球菌(Salinicoccus roseus)BJ-1 CGMCC NO.8624       6-10份;
碘短杆菌(Brevibacterium iodinum)BJ-2 CGMCC NO.8625         4-10份;
Bacillus nitritophilus BJ-3 CGMCC NO.8626                     4-8份;
嗜碱盐单胞菌(Halomonas alkaliphila)BJ-4 CGMCC NO.8627       6-10份。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 所述的嗜盐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各菌种分别按5-10%的接种量接入到培养基中,在温度15-35℃、溶解氧2-4mg/L的条件下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48-96h,培养后将各培养基离心分离得湿菌体,将所得湿菌体按配比混合均匀即得嗜盐菌菌剂;所用培养基为葡糖糖9-11g/L,尿素2.0-2.4g/L,磷酸二氢钾0.86-0.90g/L,氯化钠1-15wt%,PH为6.8-7.5。
4.一种生物处理系统,包括厌氧池、好氧池和好氧生物滤池,其特征是:所述厌氧池、好氧池和好氧生物滤池依次连接,厌氧池、好氧池和好氧生物滤池中均固定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嗜盐菌菌剂,嗜盐菌菌剂的固定量均为1-4g/L废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固定嗜盐菌菌剂所用的载体为陶粒、聚乙烯填料、火山石、聚氨酯悬浮填料、颗粒活性炭、高温竹炭、炉渣或焦炭,优选为颗粒活性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固定嗜盐菌所用的时间为48-72h。
7.一种三嗪类高盐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三嗪类化合物的废水加入调配池,调节废水中的COD、N和P的含量,同时将废水中盐含量调节为1-15wt%;
(2)废水进入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生物处理系统进行生物降解,处理后废水中COD﹤400mg/L,三嗪类化合物﹤1mg/L;
(3)生物处理后废水进一步采用磁性大孔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吸附后废水中TOC﹤10mg/L,三嗪类化合物﹤0.5mg/L;
(4)步骤(3)后的废水进入氯碱精制工艺或进入盐场晾晒后回收固体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生物处理系统中,厌氧池废水处理条件为:pH 7.5-8.5、温度15-35℃、水力停留时间16-24h;好氧池废水处理条件为:pH 7.0-8.0、温度15-35℃、水力停留时间20-48h、溶氧2-4mg/L;好氧生物滤池废水处理条件为:pH 8.0-9.0、温度15-35℃、水力停留时间16-24h、溶氧1-4mg/L。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加入尿素调节废水中N含量,加入KH2PO4调节废水中P含量,使废水中COD:N:P的浓度比为300:5:1;步骤(3)中,进行吸附时,废水pH 6-9,流速为15-50mL/min,吸附温度为15-35℃。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三嗪类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莠去津、特丁津、特丁净、氰草津、氰草净、莠灭净、扑灭津、扑草净、西玛津、西草净、嗪草酮或环嗪酮,优选为莠去津;步骤(1)中,含三嗪类化合物的废水中三嗪类化合物含量在500mg/L以下,COD在15000mg/L以下。
CN201410118901.0A 2014-03-28 2014-03-28 嗜盐菌菌剂及其制备、含该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及该菌剂在处理三嗪类废水中的应用 Active CN103865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18901.0A CN103865857B (zh) 2014-03-28 2014-03-28 嗜盐菌菌剂及其制备、含该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及该菌剂在处理三嗪类废水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18901.0A CN103865857B (zh) 2014-03-28 2014-03-28 嗜盐菌菌剂及其制备、含该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及该菌剂在处理三嗪类废水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5857A true CN103865857A (zh) 2014-06-18
CN103865857B CN103865857B (zh) 2016-03-23

Family

ID=50904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8901.0A Active CN103865857B (zh) 2014-03-28 2014-03-28 嗜盐菌菌剂及其制备、含该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及该菌剂在处理三嗪类废水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65857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5396A (zh) * 2014-11-24 2015-02-18 河海大学 序列间歇式生物过滤颗粒反应器及其工艺
CN105802874A (zh) * 2015-11-03 2016-07-27 山东鲁虹肥料研究院 一种高效降解阿特拉津的混合菌及发酵培养方法
CN106479928A (zh) * 2016-11-02 2017-03-08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株耐高盐耐高cod盐水球菌菌株和来源该菌株的内源质粒
CN108118018A (zh) * 2018-02-09 2018-06-05 广东海洋大学 一株阿氏芽胞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 W-5及其应用
CN110194533A (zh) * 2019-05-31 2019-09-03 江苏竹海活性炭有限公司 除盐活性炭制剂及其制备工艺、污水除盐方式
CN111760443A (zh) * 2020-07-07 2020-10-13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可实现菌群分区的生物脱硫活性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56043A (zh) * 2022-04-01 2022-06-24 北京赛富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盐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15094014A (zh) * 2022-08-25 2022-09-23 江苏朴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株苍白杆菌及其菌剂和在农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4018A (zh) * 2004-06-07 2005-02-23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三嗪类除草剂残留降解菌及其生产的菌剂
CN101165170A (zh) * 2007-09-28 2008-04-23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阿特拉津除草剂降解菌及其菌剂制备方法
CN102146342A (zh) * 2011-01-11 2011-08-10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嗜盐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固定有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及其应用
CN102492637A (zh) * 2011-11-21 2012-06-13 东北农业大学 一株阿特拉津降解菌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4018A (zh) * 2004-06-07 2005-02-23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三嗪类除草剂残留降解菌及其生产的菌剂
CN101165170A (zh) * 2007-09-28 2008-04-23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阿特拉津除草剂降解菌及其菌剂制备方法
CN102146342A (zh) * 2011-01-11 2011-08-10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嗜盐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固定有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及其应用
CN102492637A (zh) * 2011-11-21 2012-06-13 东北农业大学 一株阿特拉津降解菌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宝明等: "阿特拉津降解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土壤通报》 *
赵杰宏等: "降解残留有机农药的微生物资源研究进展", 《农药学学报》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5396A (zh) * 2014-11-24 2015-02-18 河海大学 序列间歇式生物过滤颗粒反应器及其工艺
CN104355396B (zh) * 2014-11-24 2016-08-17 河海大学 序列间歇式生物过滤颗粒反应器及其工艺
CN105802874A (zh) * 2015-11-03 2016-07-27 山东鲁虹肥料研究院 一种高效降解阿特拉津的混合菌及发酵培养方法
CN105802874B (zh) * 2015-11-03 2019-11-19 山东鲁虹智慧农业研究院 一种高效降解阿特拉津的混合菌及发酵培养方法
CN106479928B (zh) * 2016-11-02 2019-10-11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株耐高盐耐高cod盐水球菌菌株和来源该菌株的内源质粒
CN106479928A (zh) * 2016-11-02 2017-03-08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株耐高盐耐高cod盐水球菌菌株和来源该菌株的内源质粒
CN108118018A (zh) * 2018-02-09 2018-06-05 广东海洋大学 一株阿氏芽胞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 W-5及其应用
CN108118018B (zh) * 2018-02-09 2020-10-02 广东海洋大学 一株阿氏芽孢杆菌w-5及其应用
CN110194533A (zh) * 2019-05-31 2019-09-03 江苏竹海活性炭有限公司 除盐活性炭制剂及其制备工艺、污水除盐方式
CN111760443A (zh) * 2020-07-07 2020-10-13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可实现菌群分区的生物脱硫活性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760443B (zh) * 2020-07-07 2021-09-14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可实现菌群分区的生物脱硫活性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56043A (zh) * 2022-04-01 2022-06-24 北京赛富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盐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15094014A (zh) * 2022-08-25 2022-09-23 江苏朴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株苍白杆菌及其菌剂和在农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15094014B (zh) * 2022-08-25 2022-11-25 江苏朴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株苍白杆菌及其菌剂和在农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5857B (zh)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5857B (zh) 嗜盐菌菌剂及其制备、含该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及该菌剂在处理三嗪类废水中的应用
CN102146342B (zh) 一种嗜盐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固定有菌剂的生物处理系统及其应用
Kargi et al. Use of halophilic bacteria in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saline wastewater by fed‐batch operation
Liu et al. Removal of nitrogen from low pollution water by long-term operation of an 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CN106746159A (zh) 一种抗生素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NO20140606A1 (no) Denitrifikasjon av en hypersalt avfallsvannblanding.
Parameswari et al. Phyco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polluted water bodies.
CN103122332A (zh)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木糖氧化亚种lh-n25与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Tan et al. Biodegradation of saline phenolic wastewater in a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reactor with immobilized cells of Oceanimonas sp.
CN105110480A (zh) 高含盐难降解采油污水的深度处理技术
CN108117221A (zh) 一种反渗透浓水的处理方法
WO2021077452A1 (zh) 一种巴利阿里假单胞菌及其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中的应用
CN105062936A (zh) 一种复合适盐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CN104843939A (zh) 采用金属膜协同处理可达ⅲ类水质的污水处理工艺
CN103146604B (zh)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lh-n5与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微生物菌剂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Mahesh et al. Advances in biotechnological tools for bioremediation of wastewater using bacterial–algal symbiotic system
CN104611279A (zh) 一种红城红球菌lh-n13及其微生物菌剂与用途
CN104609536A (zh) 一种启动高盐废水好氧生化处理系统的方法
CN107325981B (zh) 一种快速筛选稳定高效苯酚降解嗜盐菌的方法
CN104388343A (zh) 一种用于处理高盐工业废水的微生物菌群
CN107828773A (zh) 一种含盐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的驯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5174495A (zh) 生物质载体固定化细菌处理氯代有机物废水的方法
CN105152462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11471614A (zh) 一种耐盐菌株及含高盐化工废水的生物降解方法
CN103381418B (zh) 一种处理烟草废弃物或有机氟废水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03001, chlor alkali Road, Weifang Coastal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Weifang Rainbow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Haiyuan Binh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Weifang city 262737 Street No. 600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Weifang Rainbow Chem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