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1870A - 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61870A
CN103861870A CN201210528923.5A CN201210528923A CN103861870A CN 103861870 A CN103861870 A CN 103861870A CN 201210528923 A CN201210528923 A CN 201210528923A CN 103861870 A CN103861870 A CN 103861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ing
steel
passage
broadening
stee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289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61870B (zh
Inventor
林剑
孔伟
施锦飞
张旭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289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618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61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1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61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1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轧机接收下块钢板的轧制道次信息,并进行道次计算;判断是否有展宽道次,如有则进行展宽比计算,以保证轧制钢板宽度满足需要,如无展宽道次,则使板坯对中以准备轧制;进行轧制;判断是否倾动,如使用倾动,则轧机液压辊缝控制装置运行辊开始倾动,以使工作侧辊缝大于传动侧辊缝;钢板抛钢并随后发出抛钢指令,根据转钢指令所指定方向转钢;重复进行上述轧制开始后的各步骤,在展宽最后一个道次产生厚边展宽轧制的厚度差后进行第一次精轧,直至轧制出所需钢板。本发明使用带倾动的厚边展宽轧制方法,使钢板的传动侧、工作侧有不同的厚边展宽轧制深度,改善钢板平面形状,而提高了钢板成材率。

Description

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板轧机的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厚边展宽轧制(MAS)是日本JFE水岛厚板厂开发的以控制辊缝开度来改变钢材厚度,以改善钢板平面形状的一种控制方法,其原理是通过调整转钢前的钢板厚度,以控制钢板的平面形状,使轧制后钢板接近矩形,从而提高钢板成材率。为了保证厚钢板轧出后的钢板平面形状,在有展宽轧制的最后一个道次使用展宽MAS,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展宽比使用不同量的展宽MAS。但是在转钢完成后,进行精轧的第一道次轧制,无论是从机前开始轧制还是机后开始轧制都有一个固定方向的金属延伸过程。根据最小阻力定理和最小距离定理,金属向流动距离最短和流动阻力最小的方向流动,所以钢板头尾形成如图1c所示(正道次轧制时)的形状,而第二道次轧制方向与第一道次正好相反,流动性导致钢板头尾成如图2c所示(反道次轧制时)的形状。厚板多道次轧制就是一个反复延伸变形过程,这样最终的头尾形状取决于道次总数、正反道次分配数、各道次压下量。
现有的展宽MAS是两侧即工作侧(OS侧)和传动侧(DS侧)深度一致的,如图1a、1b和图2a、2b所示,例如下压深度均为4.5(mm)。由于精轧第一道次的轧制方向,导致的先咬入的头部方向金属流动多而头部突出,同时尾部由于金属流动而凹进。轧制方向决定了钢板头尾需要的MAS量不同,而现有的展宽MAS是给出了相同的MAS深度,所以显得所导致的MAS不精确。当转钢之后第一道次进行轧制时,相对头尾来说是使用相同的MAS深度进行轧制,但是由于道次方向决定金属流动方向,头尾的延伸肯定是不同的。
但是第一道次的MAS压下,对最终头尾平面形状有着很大的影响。展宽MAS量越大,在第一道次使用的MAS压下后,轧制道次方向起的决定作用就更加明显。因为对于展宽MAS来说,按照MAS设定的深度和距离,液压辊缝控制(HGC)装置控制的深度和距离(内长度a、外长度b和金属板长度l)是对称的,如图3所示。这样就导致厚板展宽轧制不能有效控制被延展的钢板的头尾部分的均匀性,即不能保持其均匀的平面形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厚板展宽轧制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经轧制后的钢板的头尾部分的均匀性,以获得具有均匀平面形状的轧制钢板。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在厚板轧机生产线上实施,轧制是基于厚边展宽轧制(MAS),该厚板轧机生产线配备有过程计算机(以下简称L2)和基础自动化计算机(以下简称L1),所述L2进行钢板的成型、展宽、精轧道次三阶段轧制的计算、发出转钢指令、确定转钢的方向,包括顺时针、逆时针、MAS的原始深度和距离、MAS是否有倾动,以及倾动量的大小;所述L1执行过程计算机发出的成型、展宽、精轧道次三阶段轧制指令、辊缝保证厚度、转钢指令和转钢方向以及液压辊缝控制(HGC)装置执行MAS的动作、深度、距离以及倾动量;所述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轧机接收下块钢板的轧制道次信息,并进行道次计算;判断是否有展宽道次,如是有则进行展宽比计算,以保证轧制钢板宽度满足需要,如是无展宽道次,则使板坯对中以准备轧制;进行轧制;判断是否倾动,如使用倾动,则轧机HGC装置运行开始倾动,以使工作侧辊缝大于传动侧辊缝;钢板抛钢并随后发出抛钢指令,根据转钢指令所指定方向转钢;重复进行上述轧制开始后的各步骤,在展宽最后一道次产生MAS的厚度差后进行第一次精轧,直至轧制出所需钢板。
所述轧机进行道次是根据L2的RS代码及板坯的长度和宽度计算获得。
判断是否有展宽道次是根据RS值判断:当RS=1,有展宽道次,则进行轧制。
在所述第一次精轧之前还包括:由所述L2计算出该道次的轧制方向,以确定转钢后精轧第一道次的轧制方向,并由该L2向该L1发出明确转钢的实际方向的指令,操作人员根据转钢指令进行转钢操作,以按照该指令的方向将钢板转90°;其中转钢方向设定成保证精轧第一道次咬入的那一侧是MAS深度加深的一侧,以使两侧的厚度差变成头尾厚度差;继续进行后续道次,直至获得所需均匀的钢板。
所述倾动量是根据相对应的MAS的轧制深度确定。
所述HGC倾动是以中心为基准使传动侧压下、工作侧抬起,以实现实际的MAS的厚度差,所述倾动设定为:DS侧辊缝=原辊缝-倾动量/2;OS侧辊缝=原辊缝+倾动量/2。
形成所述MAS轧制不同深度的加深深度是通过计算切头压下修正量获得,所述切头压下修正量公式如下:
ΔhA ( i ) = Lcp ( i ) × H P ′ L DNF
式中:
ΔhA(i):压下修正量;
Lcp(i):i=0~8各个控制点的切头长度;LDNF=0.5×KDNF-1000(非定常部分长度);其中:
K DNF = W AIM H DW × H DW - H P ′ H DW
× D WR 2 ( H DW - H P ′ )
WAIM:展宽宽度;HDW:展宽终了厚度;H′P:目标厚度;DWR:工作辊辊径;1000mm≤LDNF≤成形后板坯长度。
所述HGC装置运行倾动道次数按以下方式计算:
倾动量小于1时,倾动设定总道次按式(1)设定:
倾动道次=最后道次+0(1)
倾动道次修正值0
倾动量大于1小于1.6时,倾动设定总道次按式(2)设定:
倾动道次=最后道次+1(2)
倾动道次修正值1
倾动量大于1.6时,倾动设定总道次按式(3)设定:
倾动道次=最后道次+2(3)
倾动道次修正值2
所述转钢方向指令设定根据展宽最后道次方向指定:
展宽最后道次=机前至机后:顺时针转钢指令发出。
展宽最后道次=机后至机前:逆时针转钢指令发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使用带倾动的MAS轧制方法,通过MAS实现钢板的传动侧、工作侧两侧有不同的MAS深度,使轧制后钢板的形状接近于矩形,大大提高了钢板平面形状,从而提高了钢板成材率。与现有技术轧制的头尾形状相比,本发明由于改善了轧制后钢板平面形状,使成材率可以提高0..5--0.8%。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轧机进行展宽MAS的正道次轧制时工作侧(OS)MAS压下深度的示意图;
图1b是现有轧机进行展宽MAS的正道次轧制时传动侧(DS)MAS压下深度的示意图;
图1c是现有轧机进行展宽MAS在图1a、1b所示所使用相同深度正道次轧制时钢板平面形状的示意图;
图2a是现有轧机进行展宽MAS的反道次轧制时工作侧MAS压下深度的示意图;
图2b是现有轧机进行展宽MAS的反道次轧制时传动侧MAS压下深度的示意图;
图2c是现有轧机进行展宽MAS在图1a、1b所示所使用相同深度反道次轧制时钢板平面形状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轧机进行MAS轧制时液压辊缝控制装置控制的深度定位控制图;
图4a至图4d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轧制方法的带倾动的MAS的原理图;
图5是展宽MAS压下修正控制点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从下述实施方式所体现的精神来理解本发明,各技术术语可以基于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来作最宽泛的理解。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构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为实施本发明的轧制方法,首先需确定带倾动MAS的MAS倾动量,该倾动量是根据MAS深度来确定,具体如表一所示:
MAS深度(mm) 倾动量(mm)
〈2 0.2
2.1~3 0.4
3.1~4 0.6
4.1~5 0.8
5.1~6 1.0
6.1~7 1.2
7.1~8 1.6
〉8 2
表一:MAS深度与倾动匹配表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说明如下。
本发明的轧制方法是在厚板轧机生产线上实施,轧制是基于厚边展宽轧制(MAS),该厚板轧机生产线配备有过程计算机(以下简称L2)和基础自动化计算机(以下简称L1),所述L2进行钢板的成型、展宽、精轧道次三阶段轧制的计算、发出转钢指令、明确顺时针或逆时针转钢的方向、确定MAS的原始深度和距离、MAS是否有倾动,以及倾动量的大小;所述L1执行L2发出的成型、展宽、精轧道次三阶段轧制指令、辊缝保证厚度、转钢指令和转钢方向以及液压辊缝控制(HGC)装置执行MAS的动作、深度、距离以及倾动量。本发明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轧机接收下块钢板的轧制道次信息,轧机根据RS代码及板坯的长度和宽度进行道次计算;S2:判断是否有展宽道次:RS=1或0;S3:当RS=1,则对展宽比进行计算,保证轧制钢板宽度可以满足需要;S3’:在S2中当RS=0,在侧导板关闭,侧导板两边接触到板坯再打开50mm,对中结束;S4:进行轧制动作并判断展宽比是否小于2;S5:如果为小于2(是),则判断本道次是否使用倾动;S5’:如果为不是小于2(否),则不使用倾动MAS轧制,直至展宽道次轧制结束;S6:如是使用倾动(是),则轧机HGC装置运行开始倾动,使工作侧辊缝大于传动侧辊缝;S6’:如果是不使用倾动(否),则HGC装置不运行倾动,工作侧、传动侧辊缝一致;S7:钢板抛钢后,发出转钢指令,操作工根据转钢指令所指定方向开始转钢,转钢结束后侧导板关闭;继续S4~S7的步骤,并在展宽最后一个道次产生MAS的厚度差后进行第一次精轧,直至轧制出所需钢板直至轧制出所需钢板。
在所述第一次精轧之前还包括:由所述L2计算出该道次的轧制方向,以确定转钢后精轧第一道次的轧制方向,并由该L2向该L1发出明确转钢的实际方向的指令,操作人员根据转钢指令进行转钢操作,以按照该指令的方向将钢板转90°;其中转钢方向设定成保证精轧第一道次咬入的那一侧是MAS深度加深的一侧,以使两侧的厚度差变成头尾厚度差。
所述倾动量是根据相对应的MAS的轧制深度确定,如上述表一所示。
所述展宽MAS的HGC倾动是以中心为基准使传动侧(OS侧)压下、工作侧(DS侧)抬起,以实现实际的MAS的厚度差,所述倾动设定为:DS侧辊缝=原辊缝-倾动量/2;OS侧辊缝=原辊缝+倾动量/2。图4a~4c中显示倾动MAS的一个实例,具体说明了HGC倾动的原理。
形成所述MAS轧制不同深度的加深深度是通过计算切头压下修正量获得,所述切头压下修正量公式如下:
ΔhA ( i ) = Lcp ( i ) × H P ′ L DNF
式中:
ΔhA(i):压下修正量;
Lcp(i):i=0~8各个控制点的切头长度;LDNF=0.5×KDNF-1000(非定常部分长度);其中:
K DNF = W AIM H DW × H DW - H P ′ H DW
× D WR 2 ( H DW - H P ′ )
WAIM:展宽宽度;HDW:展宽终了厚度;H′P:目标厚度;DWR:工作辊辊径;1000mm≤LDNF≤成形后板坯长度。
其中,所述8个控制点如图5所示。
所述HGC装置运行倾动道次数按以下方式计算:
倾动量小于1时,倾动设定总道次按式(1)设定:
倾动道次=最后道次+0(1)
倾动道次修正值0
倾动量大于1小于1.6时,倾动设定总道次按式(2)设定:
倾动道次=最后道次+1(2)
倾动道次修正值1
倾动量大于1.6时,倾动设定总道次按式(3)设定:
倾动道次=最后道次+2(3)
倾动道次修正值2
所述转钢方向指令设定根据展宽最后道次方向指定:
展宽最后道次=机前至机后:顺时针转钢指令发出。
展宽最后道次=机后至机前:逆时针转钢指令发出。
如上所述,考虑到HGC实现展宽厚差MAS的需要,在原有MAS深度和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在以中心为基准产生倾动,并且是传动侧压下工作侧抬起,这样就可以实现展宽厚差MAS的厚度差。在产生展宽厚差MAS的厚度差后,L2计算出该道次的轧制方向,以确定转钢后精轧第一道次的轧制方向,由L2向L1发指令,明确转钢的实际方向,操作人员按照该指令的方向进行转钢,把钢板转90°,进行精轧第一道次轧制。
此带倾动MAS轧制法,可以有效解决由于精轧第一道次的轧制方向,导致的先咬入的头部方向金属流动多头部突出,而尾部由于金属流动尾部凹进而导致的MAS不精确的问题。
以下是采用本发明轧制方法的具体实例。
实例一
板坯厚度220mm,板坯宽度1900mm,板坯长度3410mm,钢板厚度12.1mm,钢板宽度2910mm,钢板长度40481mm。道次计划见表二:
表二
对表二的道次计划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道次:成型道次,厚度206.4mm,轧制方向,机前至机后,抛钢位置机后,转钢指令有(转),抛钢位置机后。MAS类型成型MAS深度2.4mm(无倾动),
第二道次:展宽道次,厚度193.2mm,轧制方向,机后至机前,抛钢位置机前,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
第三道次:展宽道次,厚度172.8mm,轧制方向,机前至机后,抛钢位置机后,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
第四道次:展宽道次,厚度152.8mm,轧制方向,机后至机前,抛钢位置机前,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MAS类型MAS深度1.0mm,
第五道次:展宽道次,厚度134.4mm,轧制方向,机前至机后,抛钢位置机后,转钢指令有,转钢位置机后。MAS类型成型MAS深度2.8mm(有倾动0.4mm)。顺时针转钢90°
第六道次:精轧道次,厚度110.8mm,轧制方向,机后至机前,抛钢位置机前,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
...........以下道次省略。
使用本发明的轧制方法,钢板头尾实际的MAS量是咬入头部3.0mm,尾部2.6mm,平面形状良好。
实例二:
板坯厚度300mm,板坯宽度2100mm,板坯长度2930mm,钢板厚度19.4mm,钢板宽度2572mm,钢板长度36994mm。道次计划见表三:
Figure BDA00002552568800081
表三
第一道次:成型道次,厚度285.4mm,轧制方向,机前至机后,抛钢位置机后,转钢指令有转钢位置机后。MAS类型成型MAS深度1.1mm(无倾动),
第二道次:展宽道次,厚度271.2mm,轧制方向,机后至机前,抛钢位置机前,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
第三道次:展宽道次,厚度249.9mm,轧制方向,机前至机后,抛钢位置机后,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MAS类型成型MAS深度2.9mm(有倾动0.8mm)。
第四道次:展宽道次,厚度232.1.mm,轧制方向,机后至机前,抛钢位置机前,转钢指令有转钢位置机后。MAS类型成型MAS深度6.4mm(有倾动1.2mm)。逆时针转钢90°
第五道次:精轧道次,厚度210.8mm,轧制方向,机前至机后,抛钢位置机后,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
...........以下道次省略。
使用本发明的轧制方法,钢板头尾实际的MAS量是咬入头部7mm,尾部5.8mm,平面形状良好。
实例三:
板坯厚度220mm,板坯宽度1700mm,板坯长度2840mm,钢板厚度15.4mm,钢板宽度2142mm,钢板长度32199mm。道次计划见表四:
Figure BDA00002552568800091
表四
第一道次:成型道次,厚度204.4mm,轧制方向,机前至机后,抛钢位置机后,转钢指令有,转钢位置机后。MAS类型成型MAS深度0.8mm(无倾动),
第二道次:展宽道次,厚度196.2mm,轧制方向,机后至机前,抛钢位置机前,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MAS类型MAS深度2.4mm(有倾动0.6mm)
第三道次:展宽道次,厚度177.8mm,轧制方向,机前至机后,抛钢位置机后,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MAS类型MAS深度5.4mm(有倾动1mm)
第四道次:展宽道次,厚度161.7mm,轧制方向,机后至机前,抛钢位置机前,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MAS类型成型MAS深度8.5mm(有倾动2mm)。顺时针转钢90°
第五道次:精轧道次,厚度137.2mm,轧制方向,机后至机前,抛钢位置机前,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
...........以下道次省略。
使用本发明的轧制方法,钢板头尾实际的MAS量是咬入头部9.5mm,尾部7.5mm,平面形状良好。
实例四:
板坯厚度300mm,板坯宽度2100mm,板坯长度3040mm,钢板厚度26.1mm,钢板宽度4210mm,钢板长度17429mm。道次计划见表五:
表五
第一道次:成型道次,厚度286.6mm,轧制方向,机前至机后,抛钢位置机后,转钢指令有,转钢位置机后。MAS类型成型MAS深度4.5mm(无倾动),
第二道次:展宽道次,厚度270.2mm,轧制方向,机后至机前,抛钢位置机前,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
第三道次:展宽道次,厚度239.4mm,轧制方向,机前至机后,抛钢位置机后,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
第四道次:展宽道次,厚度211.7mm,轧制方向,机后至机前,抛钢位置机前,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
第五道次:展宽道次,厚度185.2mm,轧制方向,机前至机后,抛钢位置机后,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
第六道次:展宽道次,厚度159.9mm,轧制方向,机后至机前,抛钢位置机前,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
第七道次:展宽道次,厚度142.1mm,轧制方向,机前至机后,抛钢位置机后,转钢指令有,转钢位置机后。MAS类型成型MAS深度1.7mm(有倾动0.2mm)。顺时针转钢90°
第八道次:精轧道次,厚度120.8mm,轧制方向,机后至机前,抛钢位置机前,转钢指令无转钢位置无。
...........以下道次省略。
使用本发明的轧制方法,钢板头尾实际的MAS量是咬入头部1.8mm,尾部1.6mm,平面形状良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有两点不同:
1、实现MAS两侧的厚度差。利用HGC装置实现MAS功能的同时,实现工作侧、传动侧两侧的差别压下,既在原有MAS设定深度和距离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加上一个HGC装置运行倾动功能,工作侧、传动侧两侧有压下差,这样可以产生两侧实际深度的不同。两侧厚度差在展宽最后一个道次实现以后,就进行转钢操作,使两侧的厚度差变成了头尾厚度差。
2、对转钢方向进行指定。一般情况下,除了有特殊要求的模铸坯和少量连铸坯以外,对钢板的转钢方向没有强制性要求,是按照转钢操作的方便快速与否来随机决定转钢方向。但是由于要和两侧的厚度差相配合,精轧轧制第一道次的方向必须是在MAS深度相对深的一侧当成该道次咬入方向,所以必须强制规定转钢的方向。其原则就是根据MAS最后产生的两侧厚度差值,配合指定的转钢方向,使其保证第一道次咬入的那一侧是MAS深度深的一侧。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轧制方法,很好地解决头尾形状不一致的问题,轧制后钢板平面形状接近矩形,使钢板平面形状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成材率可以提高0.5--0.8%。该技术适应面广且使用方便,在具有高精度HGC装置液压缸的自动化控制厚板轧机上,本技术完全能够推广使用,具有广阔的技术推广前景。
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在厚板轧机生产线上实施,轧制是基于厚边展宽轧制法,该厚板轧机生产线配备有过程计算机和基础自动化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程计算机进行钢板的成型、展宽、精轧道次三阶段轧制的计算、发出转钢指令、确定转钢的方向,包括顺时针、逆时针、厚边展宽轧制的原始深度和距离、厚边展宽轧制是否有倾动,以及倾动量的大小;所述基础自动化计算机执行过程计算机发出的成型、展宽、精轧道次三阶段轧制指令、辊缝保证厚度、转钢指令和转钢方向以及液压辊缝控制装置执行厚边展宽轧制的动作、深度、距离以及倾动量;所述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轧机接收下块钢板的轧制道次信息,并进行道次计算;判断是否有展宽道次,如是有则进行展宽比计算,以保证轧制钢板宽度满足需要,如是无展宽道次,则使板坯对中以准备轧制;进行轧制;判断是否倾动,如使用倾动,则轧机液压辊缝控制装置运行开始倾动,以使工作侧辊缝大于传动侧辊缝;钢板抛钢并随后发出抛钢指令,根据转钢指令所指定方向转钢;重复进行上述轧制开始后的各步骤,在展宽最后一个道次产生厚边展宽轧制的厚度差后进行第一次精轧,直至轧制出所需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进行道次计算是根据过程计算机的RS代码及板坯的长度和宽度计算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是否有展宽道次是根据RS值判断:当RS=1,有展宽道次,则进行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次精轧之前还包括:由所述过程计算机计算出该道次的轧制方向,以确定转钢后精轧第一道次的轧制方向,并由该过程计算机向该基础自动化计算机发出明确转钢的实际方向的指令,操作人员根据转钢指令进行转钢操作,以按照该指令的方向将钢板转90°;其中转钢方向设定成保证精轧第一道次咬入的那一侧是厚边展宽轧制深度加深的一侧,以使两侧的厚度差变成头尾厚度差;继续进行后续道次,直至获得所需均匀的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倾动量是根据相对应的厚边展宽轧制的轧制深度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辊缝控制装置运行倾动是以辊道中心为基准使传动侧压下、工作侧抬起,以实现实际的厚边展宽轧制的厚度差,所述倾动设定为:传送侧辊缝=原辊缝-倾动量/2;工作侧辊缝=原辊缝+倾动量/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厚边展宽轧制不同深度的加深深度是通过计算切头压下修正量获得,所述切头压下修正量公式如下:
ΔhA ( i ) = Lcp ( i ) × H P ′ L DNF
式中:
ΔhA(i):压下修正量;
Lcp(i):i=0~8各个控制点的切头长度;LDNF=0.5×KDNF-1000(非定常部分长度);其中:
K DNF = W AIM H DW × H DW - H P ′ H DW
× D WR 2 ( H DW - H P ′ )
WAIM:展宽宽度;HDW:展宽终了厚度;H′P:目标厚度;DWR:工作辊辊径;1000mm≤LDNF≤成形后板坯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辊缝控制装置运行倾动道次数按以下方式计算:
倾动量小于1时,倾动设定总道次按式(1)设定:
倾动道次=最后道次+0(1)
倾动道次修正值0
倾动量大于1小于1.6时,倾动设定总道次按式(2)设定:
倾动道次=最后道次+1(2)
倾动道次修正值1
倾动量大于1.6时,倾动设定总道次按式(3)设定:
倾动道次=最后道次+2(3)
倾动道次修正值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钢方向指令设定根据展宽最后道次方向指定:
展宽最后道次=机前至机后:顺时针转钢指令发出。
展宽最后道次=机后至机前:逆时针转钢指令发出。
CN201210528923.5A 2012-12-10 2012-12-10 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 Active CN1038618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28923.5A CN103861870B (zh) 2012-12-10 2012-12-10 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28923.5A CN103861870B (zh) 2012-12-10 2012-12-10 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1870A true CN103861870A (zh) 2014-06-18
CN103861870B CN103861870B (zh) 2016-02-24

Family

ID=50901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28923.5A Active CN103861870B (zh) 2012-12-10 2012-12-10 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6187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5525A (zh) * 2014-06-25 2015-12-3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平面形状控制轧制技术的组合轧制方法
CN106269859A (zh) * 2015-05-18 2017-01-0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厚板轧制方法
CN106391701A (zh) * 2016-09-21 2017-02-15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宽厚板成材率的轧制方法
CN106623443A (zh) * 2016-12-28 2017-05-10 苏州大学 一种厚板粗轧阶段轧制力预报方法
CN114669606A (zh) * 2020-12-24 2022-06-28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中间冷却钢板防止中断控制方法及轧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03602A (ja) * 1987-06-05 1988-12-12 Nippon Steel Corp フランジを有する形材の圧延方法
JP2002321002A (ja) * 2001-04-24 2002-11-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圧延機の運転方法及び装置
CN1850373A (zh) * 2006-04-29 2006-10-25 东北大学 变宽度钢板的轧制方法
CN1850376A (zh) * 2006-04-29 2006-10-25 东北大学 梯形宽度钢板的轧制方法
CN102671941A (zh) * 2012-06-11 2012-09-19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机架中厚板轧机薄规格管线钢的生产工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03602A (ja) * 1987-06-05 1988-12-12 Nippon Steel Corp フランジを有する形材の圧延方法
JP2002321002A (ja) * 2001-04-24 2002-11-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圧延機の運転方法及び装置
CN1850373A (zh) * 2006-04-29 2006-10-25 东北大学 变宽度钢板的轧制方法
CN1850376A (zh) * 2006-04-29 2006-10-25 东北大学 梯形宽度钢板的轧制方法
CN102671941A (zh) * 2012-06-11 2012-09-19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机架中厚板轧机薄规格管线钢的生产工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5525A (zh) * 2014-06-25 2015-12-3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改善平面形状控制轧制技术的组合轧制方法
CN106269859A (zh) * 2015-05-18 2017-01-0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厚板轧制方法
CN106391701A (zh) * 2016-09-21 2017-02-15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宽厚板成材率的轧制方法
CN106623443A (zh) * 2016-12-28 2017-05-10 苏州大学 一种厚板粗轧阶段轧制力预报方法
CN114669606A (zh) * 2020-12-24 2022-06-28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中间冷却钢板防止中断控制方法及轧线
CN114669606B (zh) * 2020-12-24 2024-03-08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中间冷却钢板防止中断控制方法及轧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1870B (zh)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1870A (zh) 带倾动的平面形状的钢板轧制方法
CN102886381B (zh) 一种厚板轧制方法
CN102671941B (zh) 一种双机架中厚板轧机薄规格管线钢的生产工艺
CN105268748B (zh) 按产品分类的热轧负荷分配方法
CN103480648A (zh) 一种新型pvpc平面板轧制工艺
CN102688884A (zh) 2800mm双机架中厚板轧机极限规格钢板轧制工艺
CN109570241A (zh) 一种具有跑偏保护的楔形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140829B (zh) 基于cvc辊形的防止热轧带钢产生局部高点的方法
CN104438355A (zh) 一种消除带钢浪形缺陷的热轧平整工艺方法
CN103084408A (zh) 一种适用于双机架平整机组的带钢表面粗糙度控制方法
CN108994091B (zh) 一种冷轧机闭缝印的标定方法
CN104148384A (zh) 超薄超宽钢板的轧制工艺方法
CN102974624A (zh) 大展宽比高强级别管线钢的边部平面形状控制方法
CN105195525B (zh) 改善平面形状控制轧制技术的组合轧制方法
CN102989786B (zh) 一种钢板的板形与板厚优化控制系统
CN104307973A (zh) 载重型商用车车梁的冲滚一体化生产方法及其专用生产线
CN102527970B (zh) 板坯连铸机连续弯曲矫直段辊列坐标计算方法
CN103394525A (zh) 一种宽厚钢板轧制时翘头的控制方法
CN104324939A (zh) 一种带钢轧制方法
CN103624088A (zh) 消除钢板尾部横裂纹的方法
CN105344906A (zh) 矩形锻件的径锻机的锻打工艺
CN103028603B (zh) 一种带钢热连轧的可轧范围优化方法
CN105033131A (zh) 模具钢边角锻造工艺
CN105414432A (zh) 一种矩形锻件的径锻机
CN106623440B (zh) 一种变断面冷轧板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