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9003A - 一种聚乳酸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乳酸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9003A
CN103849003A CN201210514069.7A CN201210514069A CN103849003A CN 103849003 A CN103849003 A CN 103849003A CN 201210514069 A CN201210514069 A CN 201210514069A CN 103849003 A CN103849003 A CN 103849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ctic acid
poly
preparation
particl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140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9003B (zh
Inventor
彭凯
张艳红
欧阳芬
河野俊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ra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140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490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49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9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9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90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乳酸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用溶剂溶解聚乳酸和水溶性聚合物,使其形成聚乳酸溶液相和水溶性聚合物溶液相的两相乳液,在30°C~60°C的温度下,加入沉淀剂得到多孔聚乳酸粒子;其中,加入的沉淀剂的温度为0°C~10°C。本发明方法操作便利,条件温和,借助于水溶性聚合物和沉淀剂,就可以制备多孔状聚乳酸粒子,其吸油量在400mL/100g~600mL/100g,特别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粒子可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基材、催化吸附、药物释放、生物支架等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聚乳酸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粒子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乳酸多孔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乳酸是一种优良的环境友好降解性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它在生物体内经过酶分解,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在重要器官内聚集,因而成为制备粒子的合适基体。
作为聚乳酸粒子的研制技术,当前主要集中在以聚合物为基材的自顶向下工序(top-down process)。这主要是由于聚乳酸的聚合条件比较苛刻,需要真空、无水,通常不能采用构建工序(building-up process),例如像乳化聚合一样边聚合边成粒的方法来制备聚乳酸粒子。作为top-down process法制备聚乳酸粒子,已公知的技术主要为乳化-固化法,其实施手段为将聚乳酸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搅拌下借助表面活性剂将其稳定分散在水溶液中,形成乳液,随着溶剂的挥发,聚乳酸液滴逐渐固化成形。专利文献1~4均公开了这种技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溶剂挥发过程中聚乳酸液滴会发生收缩,因此通常乳化-固化法制备的粒子为实心粒子,表面光滑无孔(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而随着聚乳酸粒子用途的不断开发,例如从目前的药物包封到化妆品基材再到催化吸附,具有多孔结构的聚乳酸粒子的开发正成为热点。当前,多孔聚乳酸粒子的制备方法主要有致孔剂法,复乳法(Win/O/Wout)及非溶剂致相分离法,专利文献5中公知了一种利用大孔间隔子材料例如氯化钠作为致孔剂来制备多孔聚乳酸粒子的技术,非专利文献1,2均采用了不同的复乳技术制备了多孔及中空聚乳酸粒子,专利文献6利用O/W乳化法与非溶剂致相分离法相结合的手段制备了数百微米的聚乳酸多孔粒子。
上述多孔聚乳酸粒子的制备技术中,致孔剂法的缺点是致孔剂的脱除问题,为制备多孔需使用大量致孔剂且不易完全脱除;复乳法的缺点是制备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乳液易破裂使最终的粒子形貌不均一。非溶剂致相分离法的缺点是需同时使用聚合物的溶剂和非溶剂,增加了物料的使用量,通常采用W/O乳化法得到聚乳酸粒子,粒径较大,约数百微米。
现有的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公开号101305985;
专利文献2:中国专利,公开号101292961;
专利文献3:中国专利,公开号101392064;
专利文献4:中国专利,公开号102211008A;
专利文献5:中国专利,公开号102143996A;
专利文献6:中国专利,专利号200410052981.0;
非专利文献1:硕士学位论文 左金平,合肥工业大学,2007;
非专利文献2:Biomaterials,2006,27:152-159。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比现有方法简便的聚乳酸粒子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聚乳酸粒子,其中,由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乳酸粒子的吸油量超过400mL/100g。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聚乳酸粒子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用溶剂溶解聚乳酸和水溶性聚合物,使其形成聚乳酸溶液相和水溶性聚合物溶液相的两相乳液,在30°C~60°C的温度下,加入沉淀剂得到聚乳酸粒子;其中,加入的沉淀剂的温度为0°C~10°C。
本发明中对于两相乳液与均相溶液的区分使用以下方法:通过将溶解后得到的液体置于光学显微镜上进行观察,在光学显微镜下会呈现“海-岛”状结构的为两相乳液,非“海-岛”状结构的为均相溶液。
上述制备方法中,用溶剂溶解聚乳酸和水溶性聚合物的温度优选为70~120°C。当溶解温度低于70°C时,聚乳酸原料可能很难被完全溶解,当溶解温度高于120°C,一方面工业化时能耗增大,另一方面聚乳酸可能会发生降解,所以溶解聚乳酸和水溶性聚合物的温度优选为70~120°C。
上述制备方法中,聚乳酸和水溶性聚合物的加入量的重量比优选为0.4:1~2:1。如果聚乳酸和水溶性聚合物的加入量的重量比小于0.4:1时,聚乳酸和水溶性聚合物被溶剂溶解后可能形成均相溶液而不形成两相乳液,如果聚乳酸和水溶性聚合物的加入量的重量比大于2:1,则可能溶解结束后形成的两相乳液粘度变得很大,当加入沉淀剂后,沉淀剂不容易均匀地将聚乳酸粒子沉淀出来,得到的聚乳酸粒子大小可能不均一,粒径分布指数可能增大到3.0以上,所以聚乳酸和水溶性聚合物的加入量的重量比优选为0.4:1~2:1。
加入的沉淀剂和两相乳液的重量比优选为0.1:1~10:1,考虑到工业的实现性方面(如果加入的沉淀剂量太少,则可能不能完全将聚乳酸沉淀出来,如果加入的沉淀剂量太多,会造成沉淀剂的浪费),加入的沉淀剂和两相乳液的重量比进一步优选为0.2:1~3:1,最优选为0.3:1~1:1。
本发明对于溶剂的加入量不做特别限制,只要能将聚乳酸和水溶性聚合物溶解即可。
加入沉淀剂的方式可以选自于连续滴加法、分批添加法或一次性添加法中的任一种方法。为了在添加沉淀剂时,不出现由于溶解液凝聚、融合或合并而使粒径分布变宽或生成大于1000μm的块状物的情况,优选连续滴加法、或分批滴加法中的任一种方法。最优选使用连续滴加法。
加入沉淀剂的时间优选为1分钟~50小时,进一步优选10分钟~10小时,最优选30分钟~3小时。如果小于1分钟,则有时可能会出现溶解液的凝聚、融合、或合并,随之使得粒径分布变宽或产生块状物。此外,如果大于50小时,则不利于工业实施。
整个过程优选在搅拌下完成的,本发明对于搅拌速度没有特别限定,从工业的实现性方面考虑,搅拌速度优选为50rpm-1200rpm,进一步优选为100rpm-1000rpm,最优选为150rpm-800rpm。
加入沉淀剂得到的是含有聚乳酸粒子的悬浮液,需要将聚乳酸粒子从悬浮液中分离出来,分离的方法有过滤、倾析、减压过滤、离心分离、离心过滤、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等。聚乳酸粒子分离出来后,还需用水对其进行多次洗涤,洗涤次数推荐三到五次,然后干燥得到聚乳酸粒子的粉末。作为干燥的方法,可以列举出风干、加热干燥、减压干燥或冷冻干燥等,干燥的温度优选≤50°C。
所述溶剂优选为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丙二醇丙醚、二丙二醇甲醚、环丁砜、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亚砜、吡啶、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或咪唑类离子液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溶剂能够溶解聚乳酸,且能与聚乳酸沉淀剂互溶,最终能被水洗掉。
所述沉淀剂选自于水或醇类溶剂的一种或几种。其中醇类溶剂优选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异丁醇或仲丁醇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水溶性聚合物优选为聚乙烯醇、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β-环糊精、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羟乙基纤维素、氰乙基纤维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聚马来酸酐、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共聚物、聚氧化乙烯或聚季铵盐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乳酸粒子,所述聚乳酸粒子为多孔状,吸油量为400mL/100g~600mL/100g。
多孔度可通过吸油量来表征,吸油量参考“GB5211.15-88颜料吸油量的测定”经计算得到。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借助于水溶性聚合物和沉淀剂,用简单的相分离的方法就可以制备具有吸油量超过400mL/100g的聚乳酸多孔粒子,操作过程简单,条件温和,对设备要求低,特别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粒子可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基材、催化吸附、药物释放、生物支架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得到的乳液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2为本发明对比例1中得到的溶液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得到的聚乳酸粒子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得到的聚乳酸粒子的粒径分布曲线。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0得到的聚乳酸粒子的粒径分布曲线。
图1显示为“海-岛”结构,圆球为“岛”,剩余的部分为“海”。
图2显示为非“海-岛”结构。
图3显示出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聚乳酸粒子为多孔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以体积平均直径作为平均粒径指标。体积平均直径及粒径分布指数由Microtrac S3500型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得。粒径分布指数=体积平均直径/数均直径(体积平均直径和数均直径可由仪器直接得到)。
吸油量的计算参考:GB5211.15-88颜料吸油量的测定。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将1g干燥后的聚乳酸粒子置于平板上,用滴定管滴加精制亚麻仁油,每次加油量不超过10滴,加完后再调刀压研,使油渗入受试样品,继续以此速度滴加至油和试样表成团块为止。从此时起,每加一滴后需用调刀充分研磨,当形成稠度均匀的膏状物,恰好不裂不碎,又能粘附在平板上时,即为终点。吸油量以每100g干燥后的聚乳酸粒子所需精制亚麻仁油的体积为计算值,mL/100g。
扫描电镜采用日本电子(JEOL)JSM-6700F型,加速电压15kV;光学显微镜采用德国徕卡Leica DM 4000M型。
聚乳酸购自于NatureWorks公司;
聚乙烯醇购自于住友化学;
羟丙基纤维素购自于TCI上海化成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聚氧化乙烯(OP-20)购自于江苏四新界面剂科技有限公司;
羧甲基羟乙基纤维素购自于湖北博斐逊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羟丙基)-β-环糊精、甲基纤维素、2-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盐)、氰乙基纤维素、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聚季铵盐、聚(丙二醇)-block-聚(乙二醇)-block-聚(丙二醇),聚(乙烯醇-co-乙烯)均购自于Sigma-Aldrich;
聚马来酸酐购自于山东省泰和水处理有限公司;
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丙二醇丙醚、二丙二醇甲醚、环丁砜、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亚砜、吡啶、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和甲醇均购自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购自于上海紫一试剂厂。
实施例1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2.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聚乙烯基吡咯烷酮,93.0g二乙二醇二乙醚,加热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30°C,然后以0.84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1°C去离子水1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2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1.7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27.5μm,粒径分布指数为2.3,吸油量为430mL/100g。
实施例2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羟丙基纤维素(3~6mPa·s,20°C时2%的水溶液),92.0g二乙二醇二甲醚,加热到7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得到浑浊状的乳液。将体系温度降至3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8°C去离子水8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2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2.7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47.4μm,粒径分布指数为1.6,吸油量为505mL/100g。
实施例3
在5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1.40%,型号为IngeoTMBiopolymer 6251D),5.0g聚乙烯醇(型号为PVA-GL-05),90.0g N-甲基吡咯烷酮,加热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40°C,然后以0.5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3°C去离子水30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3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4.4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15.0μm,粒径分布指数为2.0,吸油量为410mL/100g。
实施例4
在10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8.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1.40%,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6251D),5.0g聚马来酸酐(Mn400~800),87.0g二甲亚砜,加热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40°C,然后以0.84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5°C去离子水70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4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6.0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33.0μm,粒径分布指数为2.2,吸油量为408mL/100g。
实施例5
在15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8.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1.40%,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32D),5.0g聚乙二醇(Mn~300),87.0g N,N-二甲基甲酰胺,加热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3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9°C去离子水100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4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6.4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36.8μm,粒径分布指数为2.9,吸油量为540mL/100g。
实施例6
在5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0.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1.40%,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6251D),5.0g聚丙烯酸(Mw~1800),85.0g二乙二醇二乙醚,加热到10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30°C,然后以0.20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8°C甲醇30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6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7.5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43.5μm,粒径分布指数为2.0,吸油量为405mL/100g。
实施例7
在15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0.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1.40%,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32D),5.0g聚乙二醇(Mn~300),85.0g二乙二醇二甲醚,加热到12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6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9°C去离子水100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6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7.1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20.5μm,粒径分布指数为1.3,吸油量为425mL/100g。
实施例8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聚季铵盐(聚季铵盐-10,mp 290°C),92.0g二乙二醇二乙醚,加热到85°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5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9°C去离子水3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2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2.7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42.5μm,粒径分布指数为2.5,吸油量为550mL/100g。
实施例9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mPa·s,20°C时2%的水溶液),90.0g二乙二醇二乙醚,加热到70°C,并以1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55°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5°C去离子水5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3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4.4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50.5μm,粒径分布指数为2.8,吸油量为600mL/100g。
实施例10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羟丙基纤维素(3~6mPa·s,20°C时2%的水溶液),92.0g二乙二醇二甲醚,加热到7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55°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9°C去离子水10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2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2.6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29.7μm,粒径分布指数为2.2,吸油量为570mL/100g。
实施例11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羟丙基纤维素(3~6mPa·s,20°C时2%的水溶液),92.0g乙二醇甲醚,加热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5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8°C去离子水8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2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2.7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41.0μm,粒径分布指数为1.9,吸油量为550mL/100g。
实施例12
在5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9.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2-羟丙基)-β-环糊精(平均分子量Mw~1380),86.0g乙二醇乙醚,加热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40°C,然后以0.25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6°C甲醇25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6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7.0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49.5μm,粒径分布指数为1.9,吸油量为410mL/100g。
实施例13
在5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0.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1.40%,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32D),5.0g甲基纤维素(15mPa·s,20°C时2%的水溶液),85.0g丙二醇甲醚,加热到7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50°C,然后以0.15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3°C甲醇30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6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7.6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56.5μm,粒径分布指数为1.8,吸油量为420mL/100g。
实施例14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 2-羟乙基纤维素(平均分子量Mv~90000),90.0g丙二醇乙醚,加热到75°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5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9°C去离子水7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3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4.2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55.8μm,粒径分布指数为2.0,吸油量为580mL/100g。
实施例15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8.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羧甲基纤维素(钠盐)(50~200mPa·s,25°C时4%的水溶液),87.0g环丁砜,加热到80°C,并以80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55°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9°C去离子水8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4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6.5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16.5μm,粒径分布指数为1.8,吸油量为430mL/100g。
实施例16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1.40%,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32D),5.0g羧甲基羟乙基纤维素(200~500mPa·s,25°C时2%的水溶液),90.0g N,N-二甲基乙酰胺,加热到80°C,并以70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4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9°C去离子水10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3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4.4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18.5μm,粒径分布指数为2.2,吸油量为490mL/100g。
实施例17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5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氰乙基纤维素(~2.6mol氰乙基/mol纤维素),91.5g吡啶,加热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5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9°C去离子水10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2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3.0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24.6μm,粒径分布指数为1.5,吸油量为450mL/100g。
实施例18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聚丙二醇(Mn~425),90.0g 2-甲基吡啶,加热到80°C,并以5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4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9°C去离子水10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3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4.3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30.1μm,粒径分布指数为1.7,吸油量为480mL/100g。
实施例19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6.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聚氧化乙烯(OP-20),89.0g 3-甲基吡啶,加热到7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3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9°C去离子水10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4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4.7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45.1μm,粒径分布指数为2.1,吸油量为540mL/100g。
实施例20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8.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聚丙烯酸(Mw~1800),87.0g 4-甲基吡啶,加热到100°C,并以60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4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9°C去离子水10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4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6.0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18.2μm,粒径分布指数为1.6,吸油量为430mL/100g。
实施例21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聚丙烯酸(Mw~1800),92.0g 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加热到7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3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9°C去离子水9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2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2.6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38.5μm,粒径分布指数为1.6,吸油量为480mL/100g。
实施例22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羟丙基纤维素(3~6mPa·s,20°C时2%的水溶液),90.0g丙二醇丙醚,加热到75°C,并以30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5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9°C去离子水7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3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4.2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54.8μm,粒径分布指数为2.0,吸油量为580mL/100g。
实施例23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6.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聚氧化乙烯(OP-20),89.0g二丙二醇甲醚,加热到70°C,并以20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4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6°C去离子水10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3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4.2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58.6μm,粒径分布指数为2.4,吸油量为590mL/100g。
实施例24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聚(丙二醇)-block-聚(乙二醇)-block-聚(丙二醇)(Mn~2000),90.0g二丙二醇二乙醚,加热到75°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5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9°C去离子水7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3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4.3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50.0μm,粒径分布指数为1.9,吸油量为560mL/100g。
实施例25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聚(乙烯醇-co-乙烯)(乙烯含量,27mol%),90.0g二丙二醇甲醚,加热到75°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5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9°C去离子水7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3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4.4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45.8μm,粒径分布指数为2.2,吸油量为550mL/100g。
对比例1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92.0g二乙二醇二甲醚,加热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乳酸溶解。得到清澈的溶液,将此溶液温度降至7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8°C去离子水100g。结果生成粗大聚集物,没有得到粒状物。
对比例2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羟丙基纤维素(3~6mPa·s,20°C时2%的水溶液),92.0g二乙二醇二甲醚,加热到12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7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15°C去离子水10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2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2.7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1.9μm,粒径分布指数为1.4,吸油量为80mL/100g。
对比例3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羟丙基纤维素(3~6mPa·s,20°C时2%的水溶液),92.0g二乙二醇二甲醚,加热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0°C,然后以1.67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25°C去离子水6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2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2.5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14.4μm,粒径分布指数为3.2,吸油量为160mL/100g。
对比例4
在5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9.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1.40%,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6251D),5.0g聚丙烯酸(Mw~1800),86.0g二乙二醇二乙醚,加热到11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10°C,然后以0.2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8°C甲醇30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6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7.2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29.4μm,粒径分布指数为1.9,吸油量为310mL/100g。
对比例5
在50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0.0g聚乳酸(D乳酸质量含量4.25%,型号为IngeoTM Biopolymer 4043D),5.0g甲基纤维素(15mPa·s,20°C时2%的水溶液),85.0g丙二醇甲醚,加热到80°C,并以450rpm的速度搅拌至聚合物溶解。将体系温度降至40°C,然后以0.2g/分钟的速度向上述体系滴加20°C甲醇250g。滴加结束,将所得的悬浊液过滤,用去离子水600g洗净,过滤,对滤得物在45°C下进行12小时真空干燥,得到白色聚乳酸粉末7.4g,其体积平均直径为36.4μm,粒径分布指数为2.0,吸油量为325mL/100g。

Claims (8)

1.一种聚乳酸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用溶剂溶解聚乳酸和水溶性聚合物,使其形成聚乳酸溶液相和水溶性聚合物溶液相的两相乳液,在30°C~60°C的温度下,加入沉淀剂得到聚乳酸粒子;其中,加入的沉淀剂的温度为0°C~10°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解温度为70~120°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乳酸和水溶性聚合物的加入量的重量比为0.4: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的沉淀剂和两相乳液的重量比为0.1:1~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于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丙二醇丙醚、二丙二醇甲醚、环丁砜、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亚砜、吡啶、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或咪唑类离子液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聚合物选自于聚乙烯醇、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β-环糊精、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羟乙基纤维素、氰乙基纤维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聚马来酸酐、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共聚物、聚氧化乙烯或聚季铵盐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剂为水或醇类溶剂的一种或几种。
8.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聚乳酸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粒子为多孔状,吸油量为400mL/100g~600mL/100g。
CN201210514069.7A 2012-12-04 2012-12-04 一种聚乳酸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8490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14069.7A CN103849003B (zh) 2012-12-04 2012-12-04 一种聚乳酸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14069.7A CN103849003B (zh) 2012-12-04 2012-12-04 一种聚乳酸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9003A true CN103849003A (zh) 2014-06-11
CN103849003B CN103849003B (zh) 2017-11-14

Family

ID=50857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14069.7A Active CN103849003B (zh) 2012-12-04 2012-12-04 一种聚乳酸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49003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6294A (zh) * 2016-08-26 2016-12-07 李冬琼 吸油纸的制备工艺
CN106368053A (zh) * 2016-08-26 2017-02-01 李冬琼 高分子吸油纸的加工工艺
CN106368067A (zh) * 2016-08-26 2017-02-01 李冬琼 面部护理用纸的加工方法
CN107761187A (zh) * 2017-09-30 2018-03-06 同济大学 一种通过溶液纺丝来制备聚乳酸纤维的方法
CN108350091A (zh) * 2015-10-30 2018-07-31 东丽株式会社 醚系纤维素衍生物微粒
CN113105724A (zh) * 2021-03-23 2021-07-13 慧迈材料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JP7471049B2 (ja) 2018-06-07 2024-04-19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生分解性樹脂粒子を含む化粧料用組成物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8093A (zh) * 2000-12-28 2001-08-15 武汉大学 分散度均匀的聚乳酸微球制备新方法
CN1546006A (zh) * 2003-12-11 2004-11-17 同济大学 一种生物降解聚合物药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586704A (zh) * 2004-07-15 2005-03-02 浙江大学 一种制备聚乳酸多孔微球的方法
CN101305985A (zh) * 2008-06-06 2008-11-19 东华大学 一种咖啡酸聚乳酸共聚物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1392064A (zh) * 2008-11-07 2009-03-25 东华大学 一种单分散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2099400A (zh) * 2008-05-21 2011-06-15 东丽株式会社 聚合物微粒的制造方法
CN102516565A (zh) * 2011-12-13 2012-06-27 扬州大学 一种制备聚乳酸纳微米球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8093A (zh) * 2000-12-28 2001-08-15 武汉大学 分散度均匀的聚乳酸微球制备新方法
CN1546006A (zh) * 2003-12-11 2004-11-17 同济大学 一种生物降解聚合物药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586704A (zh) * 2004-07-15 2005-03-02 浙江大学 一种制备聚乳酸多孔微球的方法
CN102099400A (zh) * 2008-05-21 2011-06-15 东丽株式会社 聚合物微粒的制造方法
CN101305985A (zh) * 2008-06-06 2008-11-19 东华大学 一种咖啡酸聚乳酸共聚物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1392064A (zh) * 2008-11-07 2009-03-25 东华大学 一种单分散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2516565A (zh) * 2011-12-13 2012-06-27 扬州大学 一种制备聚乳酸纳微米球的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0091A (zh) * 2015-10-30 2018-07-31 东丽株式会社 醚系纤维素衍生物微粒
CN106176294A (zh) * 2016-08-26 2016-12-07 李冬琼 吸油纸的制备工艺
CN106368053A (zh) * 2016-08-26 2017-02-01 李冬琼 高分子吸油纸的加工工艺
CN106368067A (zh) * 2016-08-26 2017-02-01 李冬琼 面部护理用纸的加工方法
CN106368053B (zh) * 2016-08-26 2018-06-26 李冬琼 高分子吸油纸的加工工艺
CN107761187A (zh) * 2017-09-30 2018-03-06 同济大学 一种通过溶液纺丝来制备聚乳酸纤维的方法
CN107761187B (zh) * 2017-09-30 2021-03-26 同济大学 一种通过溶液纺丝来制备聚乳酸纤维的方法
JP7471049B2 (ja) 2018-06-07 2024-04-19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生分解性樹脂粒子を含む化粧料用組成物
CN113105724A (zh) * 2021-03-23 2021-07-13 慧迈材料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105724B (zh) * 2021-03-23 2022-07-26 慧迈材料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9003B (zh) 201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9003A (zh) 一种聚乳酸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Pérez-Masiá et al. Surfactant-aided electrospraying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carbohydrate polymer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Ch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electrospun alginate fibers with chitosan sheath
Song et al. Poly (N-isopropylacrylamide)/poly (ethylene oxide) blend nanofibrous scaffolds: thermo-responsive carrier for controlled drug release
Lin et al. Effect of polysaccharide nanocrystals on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drug release kinetics of alginate-based microspheres
Ma et al. Electrospun sodium alginate/poly (ethylene oxide) core–shell nanofibers scaffolds potential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orres‐Giner et al. Development of active antimicrobial fiber‐based chitosan polysaccharide nanostructures using electrospinning
Nair et al. Porous composite membranes based on cellulose acetate and cellulose nanocrystals via electrospinning and electrospraying
Tungprapa et al.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model drugs from drug-loaded electrospun cellulose acetate fiber mats
Kriegel et al. Electrospinning of chitosan–poly (ethylene oxide) blend nanofibers in the presence of micellar surfactant solutions
Luo et al. Mapping the influence of solubility and dielectric constant on electrospinning polycaprolactone solutions
W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electrospun chitosan/poly (ethylene oxide) composite nanofibers reinforced with cellulose nanocrystals: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US9683309B2 (en) Process for electrospinning chitin fibers from chitinous biomass solution
Liu et al. Microfluidic preparation of monodisperse ethyl cellulose hollow microcapsules with non-toxic solvent
US20160082141A1 (en) Chitin and alginate composite fibers
Jabeen et al. Rheological behavior and Ibuprofen delivery applications of pH responsive composite alginate hydrogels
CN103834054B (zh) 聚乳酸中空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2851789A (zh) 一种含有β-环糊精包合物电纺纤维的制备方法
Park et al. pH-responsive hydrogels from moldable composite microparticles prepared by coaxial electro-spray drying
CN103450361A (zh) 羧甲基纤维素接枝聚乳酸两亲性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05466A (zh) 一种天然聚电解质基核壳结构纳米纤维制备方法
Rüzgar et al. Studies on improvement of water-solubility of curcumin with electrospun nanofibers
CN105780184A (zh) 一种将羧甲基纤维素进行静电纺丝制成纤维的方法
EP2346914B1 (en) Polymer particles prepared from polymerisable alkylene glycol (meth) acrylate monomers
CN103509197A (zh) 一种聚乳酸微粒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