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6726B - 机床窗部的气密状态检测方法及气密状态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床窗部的气密状态检测方法及气密状态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6726B
CN103846726B CN201310629681.3A CN201310629681A CN103846726B CN 103846726 B CN103846726 B CN 103846726B CN 201310629681 A CN201310629681 A CN 201310629681A CN 103846726 B CN103846726 B CN 1038467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pace
airtight conditions
window portion
airt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296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6726A (zh
Inventor
大野胜彦
佐藤则夫
西村公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MG Mor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ri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ri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ri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46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6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6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67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08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arts of machine tools; Splash guar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01M3/3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 G01M3/323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by monitoring 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containers
    • G01M3/327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by monitoring 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containers for verifying the internal pressure of closed contain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机床的窗部的气密性是否良好地保持的方法及装置。气密状态检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对窗部的空间内的压力进行检测;以及判别部,以由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值为基础,判别空间内的气密状态是否恰当,并将该判别结果输出至外部。该气密状态检测装置随时或定期利用压力传感器对作为初始状态处于加压或减压状态的窗部的空间内的压力进行检测,判别部根据检测出的压力的变动状态等来判别窗部的气密状态是否恰当。

Description

机床窗部的气密状态检测方法及气密状态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包括具有窗部的盖体在内的机床中对由隔开一定的间隔而呈气密状接合的两块透明或半透明的窗板构成的所述窗部的所述气密状态进行检测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机床中设有考虑安全方面及环境方面而将加工区域和外部区域分隔开的盖体,在该盖体中以能从外部观察加工区域内的方式设有窗部。
作为包括这种窗部的盖体的一例,以往已知有一种日本专利特开平3-16603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盖体。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盖体(具体而言为滑动门)由板状的聚碳酸酯构成,并具备在要成为窗部的部分的内侧(加工区域侧)安装有玻璃板的构造。
根据该盖体,构成该盖体的聚碳酸酯板具有极高的韧性以及较高的抗冲击性,因此,即便例如因操作失误、或程序的作成失误而产生工具与工件碰撞这样的无法预测的事故,也能确实地防止因该碰撞而使工具、工件朝外部飞出。
另一方面,聚碳酸酯板如上所述般具有高韧性及高抗冲击性,但硬度并不那么高,也就是说,耐磨性并不那么高,因此,具有以下缺点:当例如因切削等产生的切屑碰撞到表面时,表面被切屑切削而变粗糙,透过同一部分的透视性(视辨性)变差。
因此,在所述现有的盖体中,为了防止因切屑而使聚碳酸酯板的表面变粗糙以维持其良好的视辨性,采用在聚碳酸酯板的要成为窗部的部分的内侧(加工区域侧)安装有耐磨性较高的玻璃板的构造。
这样,根据具备所述构成的现有盖体,能利用配置于加工区域侧的玻璃板来防止因切屑而引起的视辨性(从外部观察的良好观察性)恶化,并且能利用具有高韧性及高抗冲击性的聚碳酸酯板来确实地防止工具或工件朝外部飞出,从而能确保较高的安全性。
然而,近年来,所述聚碳酸酯板除了具有耐磨性较低这一缺点之外,还发现存在以下缺点:对冷却剂的耐性较低,当长时间与冷却剂接触时,作为优点的高韧性及高抗冲击性降低。
因此,当前采用以下构成:由板金构成窗部以外的盖体,并且作为窗部在加工区域侧配置玻璃板,另一方面,在外部侧配置聚碳酸酯板,且将它们隔开一定间隔而呈气密状接合。
根据这种构成的窗部,能防止聚碳酸酯板与冷却剂接触,并能防止因冷却剂而使该聚碳酸酯板的韧性及抗冲击性降低。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3-1660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隔开一定间隔而将玻璃板与聚碳酸酯板呈气密状接合的构成的窗部中,仍存在如下文所说明的问题。
即,在该窗部中,在确保了玻璃板与聚碳酸酯板的接合部的气密性的情况下,不存在冷却剂侵入玻璃板与聚碳酸酯板之间的余地,因此,不会因冷却剂而使聚碳酸酯板的韧性及抗冲击性降低,但以往并不一定可以保障该气密性。
例如,以往,并未提出在制造窗部时对玻璃板与聚碳酸酯板之间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的方法,因此,现状便是在制造的时候未必可以说保障了该气密性。
另外,即便在制造的时候担保了所述气密性,也存在密封构件对冷却剂的耐性并不充分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有因密封构件的历时劣化而损害气密性之虞。
此外,在机床运转中,各种负载作用于窗部。例如,通过使盖体滑动这样的操作使负载起作用,通过使切屑或冷却剂碰撞,也可使负载起作用。另外,也可因切削热或从各种发热源传递的热引起的应变而使负载起作用。这样的负载使窗部产生变形,当该变形长时间反复进行时,可能会损害所述接合部的气密性。
另外,还存在以下情况,即,过度的负载作用于玻璃板而使玻璃板产生龟裂,因此,使气密状态受损。
像这样,在所述构成的窗部中,以往,未必一定能保障其气密性。
当然,采用了对聚碳酸酯板设定耐用年数并定期更换所述窗部的运用,但在这之前,若陷入因所述气密性不佳而使冷却剂侵入玻璃板与聚碳酸酯板之间而使该聚碳酸酯板与冷却剂接触的状态,则有聚碳酸酯板比预期更快地劣化,使其韧性及抗冲击性显著降低之虞。
在这种状态下,若发生所述无法预测的事故,则很可能会导致工具或工件贯穿由玻璃板和聚碳酸酯板构成的窗部而飞出至外部这样的重大事故。
本发明鉴于以上背景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检测所述窗部的气密性是否良好地保持着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窗部的气密状态检测方法,是在包括具有窗部的盖体在内的机床中,对由隔开一定的间隔而呈气密状接合的两块透明或半透明的窗板构成的所述窗部的所述气密状态进行检测的方法,其中:
将所述窗板间的空间内设为加压或减压状态,对所述空间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以所述检测出的压力为基础,判别所述空间内的气密状态是否恰当。
根据本发明,首先,将所述窗板间的空间内设为加压或减压状态。然后,在该状态下对所述空间内的压力进行检测。若气密状态为良好的状态,则空间内的压力不会产生变动,但在未保持气密状态的情况下,空间内的压力会变动。即,若为加压状态,则压力逐渐减小,若为减压状态,则压力逐渐上升。因此,可根据检测出的压力来判别所述空间内的气密状态是否恰当。
而且,该检测方法可利用以下气密状态检测装置来实施所述步骤,所述气密状态检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对所述空间内的压力进行检测;以及判别部,以由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值为基础,判别所述空间内的气密状态是否恰当,并将该判别结果输出至外部。另外,将所述空间内设为加压或减压状态时可适当地使用包括加压泵或减压泵等的压力调整装置来实施。
另外,在将所述空间内设为减压状态的情况下,当存在泄漏部而无法确保气密性时,外部的气体从泄漏部被吸入所述空间内,当在该泄漏部附近存在冷却剂时,该冷却剂从泄漏部被吸入所述空间内。相反地,在将所述空间内设为加压状态的情况下,即便假设存在泄漏部,也可从该泄漏部中排出所述空间内的气体,因此,即便在泄漏部附近存在冷却剂,冷却剂也不会从该泄漏部侵入所述空间内。因此,所述空间内优选的是将它设为加压状态。
在本发明中,使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所述空间内的压力检测可以是随时或定期进行检测,当由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达到预先设定的允许范围外的压力时,所述判别部可判断为气密状态不恰当。
另外,可使作为判断基准的所述允许范围随着从将所述空间内设为加压或减压状态的初始状态起始的经过时间而变化。
所述气密状态实际上不易成为完全的气密状态,可能会产生在实际使用方面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的泄漏,这是可以允许的。在该情况下,所述空间内的压力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随时间逐渐变动。因此,在将判断基准的允许范围固定的情况下,当经过长时间时,所述空间内的压力虽然是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发生历时变动,但仍会成为设定的允许范围外的压力,所述判别部判断为气密状态不恰当。
因此,如上所述,预先设想使成为判断基准的所述允许范围随着从初始状态起始的经过时间而变化、即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随时间变动的所述空间内的压力,只要根据该变动使成为所述判断基准的允许范围逐渐变动,便可在所述判别部的判断处理中,消除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的历时性压力变动,可正确地判断所述气密状态是否恰当。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气密状态检测装置也可以当由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空间内的压力成为被设定为比所述允许范围的上限或下限更靠内侧的规定范围的压力修正范围内的压力达到规定时间或规定次数时,利用所述压力调整装置对所述空间内进行加压或减压,将所述空间内的压力设为处于所述允许范围内、且处于所述压力修正范围外的规定压力。
如上所述,所述气密状态实际上不易成为完全的气密状态,所述空间内的压力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随时间逐渐变动。因此,当所述空间内的压力成为被设定为比所述允许范围的上限或下限更靠内侧的规定范围的压力修正范围内的压力达到规定时间或规定次数时,判断为该实际使用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的历时性压力变动,利用所述压力调整装置使所述空间内的压力回复至处于所述允许范围内、且处于所述压力修正范围外的规定压力。这样的话,即便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产生历时性压力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在将成为判断基准的允许范围固定的状态下正确地判断所述气密状态是否恰当。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气密状态检测装置也可以利用所述压力调整装置对所述空间内进行加压或减压,并且利用压力传感器对所述空间内的压力进行检测,在所述判别部中,当检测压力未在规定时间内到达预先确定的基准压力时,判断为所述气密状态不恰当。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气密状态检测装置也可以利用所述压力传感器随时或定期对所述空间内的压力进行检测,在所述判别部中,当检测压力超过预先确定的变动范围而变动时,判断为所述气密状态不恰当。
另外,对于构成本发明的所述窗部的两块窗板,可使用玻璃板以作为配置于加工区域侧的窗板,且可使用聚碳酸酯板作为配置于外部侧的窗板,但这只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可适合应用于如下窗部,其中作为配置于加工区域侧的窗板是使用具备较高的耐磨性的材料,作为配置于外部侧的窗板是使用具备较高的韧性、较高的抗冲击性、但对冷却剂的耐性较低的材料。
[发明的效果]
如上文详细阐述般,根据本发明的气密状态检测方法及气密状态检测装置,可正确地检测出由隔开一定间隔而呈气密状接合的两块透明或半透明的窗板构成的窗部的气密状态。因此,在使用对冷却剂的耐性较低的材料以作为配置于外部侧的窗板的情况下,当判断为气密状态不恰当时,可考虑提前将该窗部更换为新品等适当的预防措施,通过考虑这样的预防措施,可将工具或工件贯穿窗部而飞出至外部这样的重大事故防范于未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机床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气密状态检测装置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箭头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用来对判断气密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5是用来对判断气密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6是用来对判断气密状态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7是用来对判断气密状态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气密状态检测装置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气密状态检测装置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
图10是用来对判断气密状态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1是用来对判断气密状态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床;2-固定盖;3-固定盖;4-门盖;5-窗部;6-玻璃板;7-聚碳酸酯板;8-隔板;9-密封构件;10-框体;21-气密状态检测装置;22-压力传感器;23-判别部;31-气密状态检测装置;32-导出管;41-气密状态检测装置;42-判别部;50-压力调整装置;51-泵控制部;52-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床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气密状态检测装置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图3是图2的箭头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机床及窗部]
首先,对本例的机床1及窗部5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例的机床1具体而言为NC车床,其构成如下:其头部、主轴台、或刀台等构造物被两个固定盖(盖体)2、3及在箭头方向上自由滑动的门盖(盖体)4覆盖,由该固定盖2、3及门盖4分隔出加工区域和其外部。
所述固定盖2、3分别由金属板构成,门盖4具有窗部5,该窗部5以外由金属板构成。
如图2及图3所示,窗部5由透明或半透明且呈矩形的相同形状的玻璃板6及聚碳酸酯板7、此外还有隔板8、密封构件9及框体10构成。隔板8是呈矩形的框状的构件,其被配置成位于玻璃板6与聚碳酸酯板7之间,划定玻璃板6与聚碳酸酯板7之间的间隔。
另外,密封构件9同样由呈矩形的框状的构件构成,如图3所示,密封构件9以对一体地组装的由玻璃板6、隔板8及聚碳酸酯板7构成的组装体的外周面进行密封的方式与玻璃板6、隔板8及聚碳酸酯板7接合。另外,框体10是呈截面L字状的矩形的框体,其以覆盖所述密封构件9的外周面及其侧面、以及玻璃板6的周缘侧面的方式与密封构件9、玻璃板6接合。
另外,所述窗部5在隔板8、密封构件9及框体10上以朝框体10的外周面开口的方式分别形成有通孔8a、9a、10a,此外,在密封构件9的通孔9a内气密状地埋设有止回阀12。此外,使用包括加压泵或减压泵等的压力调整装置,经由所述止回阀12对玻璃板6与聚碳酸酯板7之间的空间11内进行加压或减压。
这样,该窗部5具有玻璃板6和聚碳酸酯板7隔开一定的间隔而呈气密状接合的构成,并且成为玻璃板6与聚碳酸酯板7之间的空间11内被加压或减压的状态。而且,像这样构成的窗部5以其玻璃板6位于加工区域侧的方式固定设置于所述门盖4的开口部,可通过该窗部5对加工区域内进行观察。
[气密状态检测装置]
接下来,对本例的气密状态检测装置21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本例的气密状态检测装置21由压力传感器22及判别部23构成,所述压力传感器22配置于窗部5的玻璃板6与聚碳酸酯板7之间的空间11内,所述判别部23以由该压力传感器22检测出的所述空间11内的压力值为基础来判别所述窗部5的气密状态是否恰当。
压力传感器22可使用静电电容式、金属应变测量器式、压电元件式等各种压力传感器,用来提取从该压力传感器22输出的信号的信号线22a贯穿所述窗部5的隔板8、密封构件9及框体10而被导出至外部。另外,该信号线22a在隔板8、密封构件9及框体10中的至少一部分呈气密状地贯穿其中。即,通过将该信号线22a导出至外部而使所述窗部5的气密状态不受损害。
所述判别部23是以下功能部,它经由所述信号线22a接收由所述压力传感器22检测出的压力数据,以接收到的压力数据为基础来判别所述空间11内的气密状态是否恰当,并将该判别结果输出至外部,所述判别部23由包括运算用软件的计算机或作为硬件的运算电路等构成。
[气密状态是否恰当的判断方法]
接下来,对所述判别部23中判断所述气密状态是否恰当的方法进行说明。在如上构成的所述窗部5的空间11内作为初始状态而被加压或减压的情况下,若其气密状态为良好的状态,则所述空间11内的压力不会产生变动,但在气密状态不佳的情况下,所述空间11内的压力会变动。即,若为加压状态,则压力逐渐减小,若为减压状态,则压力逐渐上升。因此,可根据由所述压力传感器22检测出的压力值来判断出所述空间11内的气密状态是否恰当。
1.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判断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作为第一实施方式,所述判别部23可采用以下实施方式:随时或定期地对从所述压力传感器22输出的压力数据进行取样,当取样获得的压力值为预先设定的允许范围外的值时,判断为气密状态不恰当,并将该信号(不恰当信号)输出至外部。
图4示出了所述空间11内在其被加压而作为初始状态的情况下的压力变动的一例。作为允许范围,可设定上限值(Pa)及下限值(Pb)这两个值,但只要初始状态为加压状态,压力就不会随时间增加,因此,也可仅设定下限值(Pb)。当取样获得的压力值低于下限值(Pb)时,所述判别部23判断出气密状态为不恰当,并将不恰当信号输出至外部。
另一方面,图5中示出了所述空间11内在其被减压而作为初始状态的情况下的压力变动的一例。在该情况下,作为允许范围,也可设定上限值(Pa)及下限值(Pb)这两个值,但只要初始状态为减压状态,压力就不会进一步随时间减小,因此,也可仅设定上限值(Pa)。当取样获得的压力值高于上限值(Pa)时,所述判别部23判断出气密状态为不恰当,并将不恰当信号输出至外部。
另外,当将所述空间11内设为减压状态时,在存在泄漏部而无法确保其气密性的情况下,外部的气体从该泄漏部被吸入所述空间11内,在该泄漏部附近存在冷却剂的情况下,该冷却剂从泄漏部被吸入所述空间11内。相反地,当将所述空间11内设为加压状态的情况下,即便假设存在泄漏部,也可从该泄漏部排出所述空间11内的气体,因此,即便在泄漏部附近存在冷却剂,该冷却剂也不会从该泄漏部侵入所述空间11内。据上文来看,所述空间11内的初始状态优选的是将它设为加压状态。
2.第二实施方式
作为第二实施方式,所述判别部23可采用以下实施方式:将成为判断基准的允许范围设定为随着从将所述空间11内设为加压或减压状态的初始状态起始的经过时间而变化的值,随时或定期地对从所述压力传感器22输出的压力数据进行取样,当取样获得的压力值为脱离与其取样时间点相对应的允许范围的值时,判断出气密状态为不恰当,并将不恰当信号输出至外部。
如上所述,本例的窗部5采用利用密封构件9对玻璃板6、隔板8及聚碳酸酯板7的外周面进行密封的构成,但将所述空间11设为完全的气密状态实际上很困难,可能会在实际使用方面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即可允许的范围内发生泄漏。在该情况下,所述空间11内的压力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随时间逐渐变动,即若初始状态为加压状态,则压力就逐渐降低,若初始状态为减压状态,则压力逐渐上升。因此,在将作为判断基准的允许范围固定的情况下,当经过较长时间时,所述空间11内的压力虽然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发生历时性压力变动,但仍会成为设定的允许范围外的压力,而会产生在所述判断部23中判断出气密状态不恰当这一不良情况。
因此,如上所述,预先设想使成为判断基准的所述允许范围随着从初始状态起始的经过时间而变化、即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随时间变动的所述空间11内的压力,例如,预先测定不存在实际使用上成为障碍的泄漏的状态下的所述空间11内的历时性压力变动来取得其倾向,若根据该变动倾向使所述成为判断基准的允许范围逐渐变动,则在所述判别部23的判断处理中,可消除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历时性压力变动,从而可正确地判断所述气密状态是否恰当。
在图6中,示出了预先测定不存在实际使用上成为障碍的泄漏的状态下的所述空间11内的历时性压力变动以取得其倾向、并根据该变动倾向逐渐变动的允许范围,用一点链线表示其下限值Pb,并用两点链线表示上限值Pa。如上所述,当取样获得的压力值为脱离与其取样时间点相对应的允许范围的值时,所述判别部23判断出气密状态不恰当。另外,所述允许范围也可以仅仅是下限值Pb的设定。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空间11内的初始状态也可以是减压状态。即便为减压状态,也可与所述加压状态同样地设定所述随时间变动后的允许范围,同样地,可通过消除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随时间产生的压力变动,来正确地判断气密状态是否恰当。另外,在该情况下,所述允许范围也可以仅仅是上限值Pa的设定。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从防止冷却剂侵入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将所述空间1内的初始状态设为加压状态。
3.第三实施方式
作为第三实施方式,所述判别部23可采用以下实施方式:随时或定期地对从所述压力传感器22输出的压力数据进行取样,当取样获得的压力值超过预先确定的变动范围而变动时,判断为气密状态不恰当,并将不恰当信号输出至外部。
在图7中,示出了所述空间11内的初始状态为加压状态的情况下的压力变动,但判别部23例如根据依次获得的压力值(P1、P2、P3……)算出其差分值((P1-P2)、(P2-P3)、(P3-P4)……)以作为变动值,并将算出的变动值与预先确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当变动值高于基准值时,判断为气密状态不恰当。在图7中,若所算出的变动值△Px、△Py相对于基准值Ps为△Px<Ps<△Py,则当算出△Py时,判别部23判断为气密状态不恰当,并将不恰当信号输出至外部。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可将所述空间11内的初始状态设为减压状态,但从防止冷却剂侵入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将所述空间11内的初始状态设为加压状态。设为减压状态的情况也是同样,判别部23根据依次获得的压力值算出其差分值以作为变动值,并将所算出的变动值与预先确定的基准值(成为基准的变动值、即基准变动范围)进行比较,当变动值高于基准值时,判别部23判断为气密状态不恰当。
接下来,对所述气密状态检测装置2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气密状态检测装置的变形例1]
在图8中,示出作为变形例1的气密状态检测装置31。如所述图8所示,该气密状态检测装置31包括导出管32,该导出管32以与所述窗部5的空间11内连通的方式贯穿所述隔板8、密封构件9及框体10而导出至外部。另外,该导出管32在隔板8、密封构件9及框体10中的至少一部分呈气密状地贯穿其中。即,通过设置导出管32而使所述窗部5的气密状态不受损害。
而且,在所述导出管32的导出侧端部以密封其管路的方式连接着所述压力传感器22,经由该导出管32而使所述空间11内的压力被该压力传感器22检测出,所检测出的压力数据经由信号线22a而被输送至判别部23。
这样,根据该气密状态检测装置31,所述空间11内的压力也被压力传感器22检测出,并以所检测出的压力数据为基础,在判别部23中判断所述窗部5的气密状态是否恰当,在判断为不恰当的情况下,不恰当信号被从判别部23输出至外部。
另外,该判别部23中的判断方法也可采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一实施方式。
[气密状态检测装置的变形例2]
在图9中,示出作为变形例2的气密状态检测装置41。如所述图9所示,该气密状态检测装置41由压力传感器22、判别部42及压力调整装置50构成。
压力调整装置50由连接管53、节流阀54及止回阀55、泵52、以及泵控制部51构成,所述连接管53以一端与所述窗部5的空间11内连通的方式贯穿所述隔板8、密封构件9及框体10而与该窗部5连接,所述节流阀54及止回阀55以介置于连接管53的方式配置于该连接管53,所述泵52与所述连接管5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泵控制部51对该泵52的工作进行控制。
所述连接管53在隔板8、密封构件9及框体10中的至少一部分呈气密状地贯穿其中,通过设置该连接管53而使所述窗部5的气密状态不受损害。
另外,所述压力传感器22以密封分支管53a管路的方式与从所述连接管53的所述一端和所述止回阀55之间分支的分支管53a的端部连接,经由该分支管53a及连接管53对所述空间11内的压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出的压力数据经由信号线22a输送至判别部42。
另外,泵52由加压泵或减压泵构成,泵控制部51根据规定的控制程序或控制电路对所述泵52的工作进行控制,并且接收来自判别部42的控制信号,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对所述泵52的工作进行控制。
根据该气密状态检测装置41,首先,在泵控制部51的控制下驱动泵52,在泵52为加压泵的情况下,对所述空间11内进行加压,在泵52为减压泵的情况下,对所述空间11内进行减压,以使该空间11内处于作为初始状态的加压状态或减压状态。
另外,在连接管53上设置节流阀54,因此,在连接管53的管路内流通的气体被限制为对应该节流阀54的开度的流量,所述空间11内根据节流阀54的开度而被逐渐加压或减压。
另外,在连接管53上设有止回阀55,因此,在将泵52停止之后,可利用该止回阀55制止连接管53的管路内的气体流通,而使所述空间11内维持加压状态或减压状态。另外,在图9中,图示出了加压状态下的止回阀55,但在减压的状态下,其朝向相反。
而且,以上述方式,在将所述空间11内设为初始状态之后,利用所述压力传感器22检测所述空间11内的压力,以所检测出的压力数据为基础,在判别部42中判断所述窗部5的气密状态是否恰当,在判断为不恰当的情况下,不恰当信号被从判别部42输出至外部。
另外,在该气密状态检测装置41中,使所述压力传感器22与从所述连接管53分支出的分支管53a连接,但也可代替这种实施方式,采用与所述气密状态检测装置21的情况同样地将所述压力传感器22配置于所述空间11内的实施方式。在图9中用一点链线示出了这种实施方式。
所述判别部42的判断方法,除了采用如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之任一实施方式,也可采用以下所述第四及第五实施方式。
[判断方法的第四实施方式]
作为第四实施方式,本例的判别部42可采用以下实施方式:当检测出由所述压力传感器22检测出的压力成为被设定为比所述允许范围的上限或下限更靠内侧的规定范围的压力修正范围内的压力达到规定时间或规定次数时,对所述泵控制部51输出驱动信号以驱动所述泵52,由此,对所述空间11内进行加压或减压,使该空间11内的压力回复至处于所述允许范围内、且处于所述压力修正范围外的规定压力。
例如,如图10所示,判别部42在比允许范围的下限(Pb)更靠内侧(上侧)的位置设定规定范围(Pb-Pb'间)的压力修正范围,当由所述压力传感器22检测的压力作为压力修正范围内的压力被检测出规定次数(或规定时间)(图10中为四次)时,驱动所述泵52对所述空间11内进行加压,使该空间11内的压力回复至处于所述允许范围内、且处于所述压力修正范围外的规定压力(例如初始状态的压力)。另外,在图10中示出了加压状态的情况,与所述同样,优选的是加压状态,但也可设为减压状态,在该情况下,可设想使图10上下颠倒的状态。
如上所述,将所述空间11的气密状态设为完全的气密状态实际上很困难,可能会产生在实际使用方面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即可允许的范围内的泄漏。在该情况下,所述空间11内的压力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随时间逐渐变动,即若初始状态为加压状态,则压力就逐渐降低,若初始状态为减压状态,则压力逐渐上升。因此,当将其就这样放置时,空间11的压力成为允许范围外的压力,虽然是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的历时性压力变动,但仍会产生在所述判别部42中判断为气密状态不恰当这一不良情况。
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出所述空间11内的压力成为被设定为比所述允许范围的上限或下限更靠的内侧的规定范围的压力修正范围内的压力达到规定时间或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判断为缓慢的变动、且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的历时性压力变动,因此,利用压力调整装置50使所述空间11内的压力回复至处于所述允许范围内、且处于所述压力修正范围外的规定压力。这样的话,即便在实际使用上没有障碍的范围内产生历时性压力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在固定成为判断基准的允许范围的状态下正确地判断所述气密状态是否恰当。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空间11内的压力达到压力修正范围内的压力规定时间或规定次数时,利用压力调整装置50使所述空间11内的压力回复至规定压力,但并不限于此,也可定期地使空间11内的压力回复,或者也可以每当打开机床1的电源,或者每当打开或关闭门盖4等,每当进行规定的动作时,使空间11内的压力回复。
[判断方法的第五实施方式]
作为第五实施方式,所述判别部42可采用以下实施方式:随时或定期地对所述泵控制部51输出驱动信号,驱动所述泵52规定时间,对所述空间11内进行加压或减压,并且从所述压力传感器22输入压力数据,当检测出的所述空间11内的压力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预先确定的基准压力时,判断为所述气密状态不恰当,并对外部输出不恰当信号。
例如,如图11所示,在所述空间11内被加压规定时间的期间,所述判别部42对从所述压力传感器22输出的压力数据进行取样,并确认取样获得的压力值是否高于基准压力(Pp),若压力值在规定时间内未高于基准压力(Pb),则判断为气密状态不恰当,并对外部输出不恰当信号。图11中两点链线所示的线图是不存在缺陷性泄漏的情况下的压力上升曲线。
另外,在该情况下,所述节流阀54的开度根据应检测的窗部5的泄漏量来设定,在存在超过该泄漏量的量的泄漏的情况下,被设定为即便对所述空间11内进行加压或减压,其压力也达不到所述基准压力的开度。
另外,在图11中示出了将空间11设为加压状态的情况,与所述同样地,优选的是加压状态,但也可采用减压状态,在该情况下,可设想使图11上下颠倒的状态。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可从窗部5未被加压或减压的初始状态进行所述节流阀54的开度设定,也可在初始状态以后,随时或定期地进行所述节流阀54的开度设定。
如上所述,根据本例的气密状态检测装置21、31、41,可分别正确地检测出所述窗部5的气密状态。
而且,可接收到以此方式检测出的不恰当信号,而考虑提前将该窗部5更换为新品等适当的预防措施,通过考虑这样的预防措施,可将工具或工件贯穿窗部而飞出至外部这样的重大事故防范于未然。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在所述例子中,例示出了在机床1的门盖4设有窗部5,但并不限于此,设于固定盖3、4的窗部5也可适用本发明。
另外,作为窗部5,例示出了在加工区域侧配置有玻璃板、且在外部侧配置有聚碳酸酯板的窗部,但并不限于此,即便是作为配置于加工区域侧的窗板使用具备较高的耐磨性的材料且作为配置于外部侧的窗板使用具备较高的韧性、较高的抗冲击性、但对冷却剂的耐性较低的材料的窗部5,也可适合应用本发明,此外,若以对构成窗部5的两块窗板间的空间的气密状态进行检测为目的,则无论窗板的材质如何,均可适用本发明。

Claims (2)

1.一种机床窗部的气密状态检测方法,是在包括具有窗部的盖体在内的机床中,对由隔开一定的间隔而呈气密状接合的两块透明或半透明的窗板构成的所述窗部的气密状态进行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窗板间的空间内设为加压或减压状态,对所述空间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以所述检测出的压力为基础,判别所述空间内的气密状态是否恰当;
随时或定期对所述空间内的压力进行检测,当检测出的压力达到预先设定的允许范围外的压力时,判断为所述气密状态不恰当;而且,
当检测出所述空间内的压力成为被设定为比所述允许范围的上限或下限更靠内侧的规定范围的压力修正范围内的压力达到规定时间或规定次数时,对所述空间内进行加压或减压,将所述空间内的压力设为处于所述允许范围内、且处于所述压力修正范围外的规定压力。
2.一种机床窗部的气密状态检测装置,是在包括具有窗部的盖体在内的机床中,对由隔开一定的间隔而呈气密状接合的两块透明或半透明的窗板构成的所述窗部的气密状态进行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如下构件而构成:
压力传感器,对所述窗板间的空间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判别部,以由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值为基础,判别所述空间内的气密状态是否恰当,并将该判别结果输出至外部;以及
压力调整机构,对所述空间内进行加压或减压;且
所述判别部随时或定期地被输入凭借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前述空间内的压力值,当被输入的压力值达到预先设定的允许范围外的值时,判断为所述气密状态不恰当;
进而,当所述判别部判别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值成为被设定为比所述允许范围的上限或下限更靠内侧的规定范围的压力修正范围内的值达到规定时间或规定次数时,驱动所述压力调整机构对所述空间内进行加压或减压,将所述空间内的压力设为处于所述允许范围内、且处于所述压力修正范围外的规定压力。
CN201310629681.3A 2012-12-03 2013-11-29 机床窗部的气密状态检测方法及气密状态检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467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4304 2012-12-03
JP2012264304A JP6095344B2 (ja) 2012-12-03 2012-12-03 工作機械窓部の気密状態検出方法及び気密状態検出装置
JPJP2012-264304 2012-1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6726A CN103846726A (zh) 2014-06-11
CN103846726B true CN103846726B (zh) 2017-06-23

Family

ID=50726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2968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46726B (zh) 2012-12-03 2013-11-29 机床窗部的气密状态检测方法及气密状态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51691B2 (zh)
JP (1) JP6095344B2 (zh)
CN (1) CN103846726B (zh)
DE (1) DE1020132240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66805B (zh) * 2014-10-28 2016-12-07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恒压法检测核电站气密门气密性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US10545067B2 (en) * 2015-02-09 2020-01-28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sting airtightness of a building envelope
WO2016197309A1 (zh) * 2015-06-09 2016-12-15 深圳明珠盈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漏传感器及其检漏方法
US10732218B2 (en) * 2015-08-26 2020-08-0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eal monitor for probe or test chamber
JP1549416S (zh) * 2015-09-30 2016-05-16
US10564063B2 (en) * 2016-11-09 2020-02-18 Associated Material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ailures in insulating glass units
DE102017101079A1 (de) 2017-01-20 2018-07-26 Arno Arnold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und/oder Überwachung des Zustandes einer Schutzabdeckung
JP2019095448A (ja) * 2017-11-22 2019-06-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気密性評価装置、庫内空気調節装置、及び冷凍装置
JP2020165714A (ja) * 2019-03-28 2020-10-08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密閉性検査方法及び密閉性検査システム
CN112197918A (zh) * 2020-10-26 2021-01-08 北京舍得叔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密性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7490945B (zh) * 2024-01-03 2024-03-29 四川玖悦消防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t型气密检测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22A (zh) * 1995-07-20 1997-06-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压力泄漏的测定方法
CN1512052A (zh) * 2002-12-13 2004-07-14 日立优喜雅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对具有蒸气排放净化系统的燃油箱进行气密性诊断的装置
JP3715543B2 (ja) * 2001-04-05 2005-11-09 株式会社キッツ 気密性能試験方法
CN101191754A (zh) * 2006-11-27 2008-06-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产品密封性的检测设备以及检测方法
CN101365514A (zh) * 2006-10-19 2009-02-11 艾摩罗那股份公司 确定封闭空间气密性的方法
CN101666701A (zh) * 2009-09-07 2010-03-10 安徽省芜湖仪器仪表研究所 一种容器空气泄漏量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31345C (zh) * 1964-05-19
NO123868B (zh) * 1964-06-30 1972-01-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US3524342A (en) * 1968-06-10 1970-08-18 Rohr Corp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surface leakage
US3872712A (en) * 1971-11-18 1975-03-25 Cross Co Dynamic air flow comparator system
BE795542A (fr) * 1972-02-18 1973-06-18 Dynamit Nobel Ag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controler sous vide l'etancheite des cordons de soudure des bandes en matiere plastique
BE795830A (fr) * 1972-03-06 1973-06-18 Baxter Laboratories Inc Procede pour verifier des dispositifs membraneux quant a la presence de fuites
US3937064A (en) * 1975-01-17 1976-02-10 Baxter Laboratories, Inc. Membrane leak checking technique
US4104905A (en) * 1976-12-13 1978-08-08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Leak detecting apparatus
US4363236A (en) * 1980-04-28 1982-12-14 Meyers Harry W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leaks in a structure
CA1186165A (en) * 1981-07-17 1985-04-30 Wayne Co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air tightness of a structure
SE445951B (sv) * 1981-08-21 1986-07-28 Stal Laval Turbin Ab Forfaringssett for indikering av leckor i tuber och tubinfestningar vid vermevexlare/kondensorer
US4510791A (en) * 1981-09-03 1985-04-16 Lion Industrie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air-tightness of a building using transient pressurization
US4449393A (en) * 1981-11-16 1984-05-22 Tucker Jeffrey C Energy (test) door
DE3201515A1 (de) * 1982-01-20 1983-07-28 Manfred 5210 Troisdorf Hawerkamp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ruefen von schweissnaehten geschweisster bauteile aus thermoplastischem kunststoff, insbes. geschweisster kunststoffrohre und kunststoffbehaelter"
US4534208A (en) * 1983-11-09 1985-08-1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a sealed container
DE3526325A1 (de) * 1985-06-07 1987-01-15 Gartner & Co J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ruefung der standfestigkeit einer auf fassadenelementen aufgesiegelten rahmenlosen verglasung
US4635469A (en) * 1985-06-21 1987-01-13 Modera Mark P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tightness of enclosures
JP2827204B2 (ja) * 1987-05-20 1998-11-2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良品容器選別方法
US4765810A (en) * 1987-06-08 1988-08-23 Clean Room Technology Testable gasket seal arrangement
US4979390A (en) * 1988-12-01 1990-12-25 Morris Schup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materials
DE3927712A1 (de) 1989-08-22 1991-02-28 Boehringer Werkzeugmaschinen Schutzabdeckung
JPH0579943A (ja) * 1991-06-14 1993-03-30 Mitsui Constr Co Ltd 配管漏れ検査器
JPH0560294A (ja) * 1991-08-28 1993-03-09 Tsutsunaka Plast Ind Co Ltd 工作機械用防護カバーにおける覗き窓付作業用ドア装置
US5182941A (en) * 1992-01-30 1993-02-02 Hughes Missile Systems Company Method of leak detection using a releasable surface film
US5214957A (en) * 1992-03-31 1993-06-01 Hydro-Quebec Integrity and leak rate testing of a hermetic building
US5404747A (en) * 1992-11-09 1995-04-11 The Boeing Company Portable vacuum test tool for detection of leaks in sealed gaps
US5559282A (en) * 1994-06-08 1996-09-24 Retro-Spec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air barrier installation
US5780722A (en) * 1996-03-07 1998-07-14 Abb Tracti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watertightness of a railcar
JPH106053A (ja) * 1996-06-20 1998-01-13 Amada Co Ltd レーザ加工機用異常検出センサ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レーザ加工機用安全装置並びにレーザ光用保護めがね
US5886636A (en) * 1997-12-17 1999-03-23 A-Acme, Inc. Moisture detection and sour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structures
US6358854B1 (en) * 1999-04-21 2002-03-19 Sandia Corporation Method to fabricate layered material compositions
US6209269B1 (en) * 1999-05-06 2001-04-03 Mario Valderrama Assembly system for thermoacoustic windows
US6615642B2 (en) * 2001-08-27 2003-09-09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locally test pressure seal
US7334456B2 (en) * 2004-05-11 2008-02-26 Franklin Fueling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ly monitoring interstitial regions in gasoline storage facilities and pipelines
US7872465B2 (en) * 2005-06-30 2011-01-18 The Boeing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valuating material volatility
WO2007112512A1 (en) * 2006-04-04 2007-10-11 Structural Monitoring Systems Ltd Method for detecting separation in a structure
US8122776B2 (en) * 2008-06-13 2012-02-28 Fox Michael A Handheld vacuum test fixture and method of monitoring vacuum cup differential pressur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22A (zh) * 1995-07-20 1997-06-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压力泄漏的测定方法
JP3715543B2 (ja) * 2001-04-05 2005-11-09 株式会社キッツ 気密性能試験方法
CN1512052A (zh) * 2002-12-13 2004-07-14 日立优喜雅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对具有蒸气排放净化系统的燃油箱进行气密性诊断的装置
CN101365514A (zh) * 2006-10-19 2009-02-11 艾摩罗那股份公司 确定封闭空间气密性的方法
CN101191754A (zh) * 2006-11-27 2008-06-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产品密封性的检测设备以及检测方法
CN101666701A (zh) * 2009-09-07 2010-03-10 安徽省芜湖仪器仪表研究所 一种容器空气泄漏量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气压检漏仪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范围;朱小明;《流体传动与控制》;20061115(第6期);第33-35、3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224048A1 (de) 2014-06-05
JP6095344B2 (ja) 2017-03-15
CN103846726A (zh) 2014-06-11
US20140150533A1 (en) 2014-06-05
JP2014109508A (ja) 2014-06-12
US9151691B2 (en) 2015-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6726B (zh) 机床窗部的气密状态检测方法及气密状态检测装置
WO2007124002A3 (en) Application of abnormal event detection technology to delayed coking unit
EP2938911B1 (en) Gate valve real tim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TW200745985A (en) Process abnorality analyz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and memory medium
CA2674135A1 (en) Method for wellhead high integrity protection system
Halligan et al. PCA-based fault isolation and prognosis with application to pump
CN1947078A (zh) 利用控制环路操作控制阀并对该控制环路执行诊断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340998A1 (en) Proof Tes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Probability of Failure on Demand of Safety Rated Hydraulic Components
US10190380B2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sealing element
MX2013004432A (es) Sistemas de proteccion y ensayo de una linea troncal de bocas de pozo agrupadas con valvula de aislamiento de emergencia y especialmente control de velocidad.
TW202107098A (zh) 用於監測和分析可用於半導體閥中的密封性質的智能密封件
Simon et al. Analytic confusion matrix bounds for 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using a sum-of-squared-residuals approach
CN106040447B (zh) 一种用于离心机内腔的气体保护方法
CN105989435B (zh) 一种基于rcm理论估算设备维护周期的方法
CN105891440A (zh) 一种有补给气源的煤与瓦斯突出试验装置及方法
Notohardjono et al. Time series control charts for correlated and contaminated data
JP6845704B2 (ja) 油圧駆動弁監視装置、油圧駆動弁監視方法、および制御システム
CN105932641A (zh) 一种热氨融霜智能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
WO2005078237A1 (en) Annulus plugging detection using a pressure transmitter in gas-lift oil production
CN206348111U (zh) 密封性检测压装装置
Tulimilli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BOP shear ram performance
US9631479B2 (en) Hydraulic signature tester
Bukowski et al. Properly assessing mechanical component failure rates
CN109633206B (zh) 六氟化铀气体流向保护传感器的模拟测试系统及方法
Kollment et al. Force and acoustic emission measurements for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fine blanking too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