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1950B - 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1950B
CN103831950B CN201310587448.3A CN201310587448A CN103831950B CN 103831950 B CN103831950 B CN 103831950B CN 201310587448 A CN201310587448 A CN 201310587448A CN 103831950 B CN103831950 B CN 1038319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mandrel
segmentation mould
segmentation
locat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874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31950A (zh
Inventor
上野弘
滨田和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31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1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31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1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29C45/4407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by flexible movement of undercut portions of th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29C45/4421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using expansible or collapsible co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84Shrouds, e.g. casings, covers; Seal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F16D3/843Shrouds, e.g. casings, covers; Seal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nclosed covers
    • F16D3/845Shrouds, e.g. casings, covers; Seal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nclosed cover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of joint parts due to the flexing of the co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03Bel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方法按顺序包括如下工序:使用外模以及内模来注塑成型成形体的工序;提起内模的多个分割模而使多个分割模从定位环分离的工序;提起内模的芯轴而使芯轴从分割模分离的工序;使各分割模从成形体分离的工序;使被分离的分割模的下端部沿着卡合面导入于定位环的工序;以及使芯轴的下端部从定位环的上方插通于定位环,并利用芯轴的上端部的突出部将分割模的上端部朝下方推压,使各分割模以其下端部与卡合面卡合的方式相互密接的工序。

Description

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方法
本申请主张于2012年11月2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257638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包括说明书、附图、摘要在内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汽车等车辆中,为了向随着路面起伏上下移动的驱动轮传递旋转力而使用等速万向节。在该等速万向节中,为了避免外部的泥水、灰尘而对等速万向节进行保护,并且为了对注入至等速万向节的润滑用的润滑脂进行保持而安装有合成树脂制造的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由圆筒状的大径部、小径部以及将上述大径部与小径部连结的折皱部构成,从而通常通过吹塑成型法来成型。
在上述吹塑成型法中,通过将形成为袋状的熔融树脂放置在外模内,不使用内模,而通过鼓风使上述袋状的熔融树脂膨胀并推压于外模来成型。因此,吹塑成型法无法高精度地成型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内周面,因此并不能称为最佳的需要精密折皱构造的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方法。于是,如日本特开2012-126033号公报所示,提出有使用外模与内模(型芯模具)来注射成型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方法。
日本特开2012-126033号公报的注塑成型中所使用的内模包括形成为伴随着从上端朝向下端而逐渐扩径的型芯、以及多个沿着该型芯的外周配置的分割模。为了在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结束时,从外模取出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形体,而在使型芯以及各分割模分离后,再次组装该内模。
但是,在日本特开2012-126033号公报所记载的内模中,在对型芯与分割模进行组装时,需要通过推起型芯而使各分割模朝径向外侧扩张的工序(日本特开2012-126033号公报的从图3的状态成为图1的状态的工序)。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在推起型芯时,容易在沿周向邻接的分割模彼此之间产生间隙,若在产生了该间隙的状态下进行注塑成型,则在成形体产生毛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在注塑成型后的成形体产生毛刺的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方法的特征在于,按顺序包括如下工序:使用内模以及在与所述内模之间形成型腔的外模来注塑成型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形体的工序,其中,内模具备:芯轴,其具有圆形的外周面并且配置为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圆筒状的定位环,其供所述芯轴插通,并且在上端部的内周侧形成有朝向下方逐渐缩径的锥形面即环状的卡合面;以及多个分割模,所述多个分割模以所述芯轴的轴线为中心沿着所述芯轴的外周面放射状地配置,并且将下端部导入并卡合于所述卡合面从而相互密接;在使所述内模与所述外模分离的状态下,将所述多个分割模与所述芯轴以及所述成形体一同提起而从所述定位环分离的工序;将所述芯轴进一步提起而从所述多个分割模分离的工序;在使所述各分割模朝所述中心侧错开的状态下将所述各分割模朝下方拉动,从而使所述各分割模从所述成形体分离的工序;使所述已分离的各分割模朝下方移动,从而使所述各分割模的下端部沿着所述卡合面导入所述定位环的工序;以及将所述芯轴的下端部从所述定位环的上方插通于所述定位环,并通过突设于所述芯轴的上端部的外周的突出部将所述各分割模的上端部朝下方推压,从而使所述各分割模的下端部与所述卡合面卡合,而使各分割模相互密接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方法所使用的成型模具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成型模具的内模的简要俯视图。
图3是表示从上述成型模具的下模卸下内模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对上述内模进行分解以及组装的分解组装机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上述分解组装机的支承部件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上述支承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上述分解组装机的第一夹具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上述分解组装机的顶出器以及第二夹具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上述成型方法的工序中途的分解组装机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上述成型方法的工序中途的分解组装机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上述成型方法的工序中途的分解组装机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上述分解组装机的分割模的分解顺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详细说明可了解本发明的上述以及更多的特点和优点,在附图中,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方法所使用的成型模具的剖视图。在图1中,成型模具1是注塑成型等速万向节用护罩9的模具。成型模具1包括左右一对外模11、内模12、以及下模13。上述内模12配置于外模11的内侧。上述下模13配置于外模11的下侧。等速万向节用护罩9包括形成为圆筒状的大径部9a、小径部9c、以及折皱部9b。上述折皱部9b将上述大径部9a与小径部9c连结。
外模11以能够沿水平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于下模13的上表面。在外模11的内侧面形成有与等速万向节用护罩9中的大径部9a、折皱部9b以及小径部9c的各外周面的形状对应的模面11a。在该模面11a与内模12的模面152a~152h(后述)之间形成有型腔19b。另外,在外模11形成有用于将成型材料导入上述型腔19b等的导入路11b。此外,作为成型材料能够使用例如弹性体(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热塑性聚烯烃系弹性体等)。
在下模13的上表面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台阶部13a,在该台阶部13a形成有安装孔13b。在台阶部13a的侧面形成有与等速万向节用护罩9中的大径部9a的内周面的形状对应的模面13c。在该模面13c与外模11的模面11a之间形成有型腔19c。内模12包括芯轴14、多个分割模15a~15h(参照图2)、以及定位环16。上述芯轴14配置为轴线X沿上下方向延伸。上述分割模15a~15h配置于该芯轴14的径向外侧。上述定位环16配置于上述分割模15a~15h的下方。
芯轴14由实心的圆柱部件构成,并具有圆形的外周面14a。在芯轴14的上端部的外周一体地形成有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突出部14b(推压机构)。该突出部14b的下表面与各分割模15a~15h的上表面抵接,从而将各分割模15a~15h的上端部朝下方推压(也参照图2)。
在突出部14b的外周面形成有与等速万向节用护罩9中的小径部9c的内周面的形状对应的模面14c。在该模面14c与外模11的模面11a之间形成有型腔19a。在芯轴14的下端部的外周一体地形成有多个凹状的卡止部14d。在上述卡止部14d卡止有将芯轴14的下端部朝下方拉动的拉动机构10。拉动机构10具有能够分别与上述各卡止部14d卡止的多个钩部10a。
图2是表示内模12的简要俯视图。在图1以及图2中,内模12具备第一分割模15a~第四分割模15d、第五分割模15e~第八分割模15h作为上述多个分割模15a~15h。上述分割模15a~15d形成为俯视矩形状。上述分割模15e~15h形成为俯视扇形状。上述分割模15a~15h以芯轴14的轴线X为中心沿着芯轴14的外周面14a配置为放射状。此时,俯视为矩形状的分割模15a~15d以及俯视为扇形状的分割模15e~15h在周向交互地配置,从而整体形成为俯视圆形。
在图1以及图2中,各分割模15a~15h的内周面151a~151h沿着芯轴14的外周面14a形成为圆弧状。在各分割模15a~15h的外周面形成有与等速万向节用护罩9中的大径部9a以及折皱部9b的各内周面的形状对应的模面152a~152h。各分割模15a~15h的下表面载置在下模13的台阶部13a上。
在各分割模15a~15h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凹部153a~153h、剖面为四角形的第二凹部154a~154h。将定位环16的上端部插入上述第一凹部153a~153h。将后述的第一支承部件23a~第八支承部件23h分别插入上述第二凹部154a~154h。第一凹部153a~153h在如图2所示将分割模15a~15h配置为俯视圆形的状态下整体形成为环状。在该状态下,在第一凹部153a~153h的内侧面形成有环状的被卡合面15i,上述环状的被卡合面15i成为从上端朝向下方逐渐缩径的锥形面。第一凹部153a~153h的外侧面形成为在定位环16的上端部插入第一凹部153a~153h的状态下与定位环16的外周面对置。
在图1中,定位环16整体形成为圆筒状,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下模13的安装孔13b内。芯轴14的下部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插通于定位环16的内周面16a。另外,在定位环16的上端部的内周侧形成有环状的卡合面16b,上述环状的卡合面16b用于在将上述上端部插入于上述第一凹部153a~153h的状态下将各分割模15a~15h的下端部导入并与各分割模15a~15h的下端部卡合。该卡合面16b形成为比内周面16a的直径大,并由从上端朝向下方逐渐缩径的锥形面构成。
在定位环16的上端部的外周形成有环状槽16c。在该环状槽16c安装有与各分割模15a~15h的第一凹部153a~153h的外侧面(对置面)压接的O型圈17。在定位环16的外周形成有多个第一卡合槽16d,上述多个第一卡合槽16d位于上述环状槽16c的下方,并分别供卡盘3的多个爪部3a(参照图3)卡合。另外,在定位环16的下端部的外周形成有多个第二卡合槽16e,上述多个第二卡合槽16e供后述的保持部件22的卡合爪22c卡合。
图3是表示在注塑成型后从下模13卸下内模12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3中,在下模13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配置有多个(例如为四根)形成为棒状的顶出器18,上述多个顶出器18用于对安装于安装孔13b内的定位环16的下表面进行推压。由此,在使处于图1的状态的一对外模11以远离内模12的方式朝左右两侧移动后,如图3所示,通过使各顶出器18朝上方移动从而能够对定位环16的下表面进行推压。若如上对定位环16进行推压,则芯轴14、分割模15a~15h以及等速万向节用护罩9的成形体W与定位环16一同朝上方移动,能够使内模12朝下模13的上方分离。并且,从该状态开始,以使卡盘3的多个爪部3a与定位环16的各卡合槽16d卡合的方式提起卡盘3的多个爪部3a,从而能够使内模12以及成形体W朝后述的分解组装机2移动。
图4是表示对内模12进行分解以及组装的分解组装机2的剖视图。在图4中,该分解组装机2是通过上述卡盘3对从成型模具1移动的内模12进行分解而取出成形体W,并且再次对已分解的内模12进行组装的装置。分解组装机2具备:基台21、一对保持部件22、第一支承部件23a~第八支承部件23h(参照图6)、一对第一夹具24(参照图7)、顶出器25(参照图8)、以及一对第二夹具26(参照图8)。
在图4中,基台21具有圆筒部21a,上述圆筒部21a在芯轴14的轴线X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下以插入有芯轴14的下端部的状态对芯轴14进行支承。在芯轴14的下端部插入于圆筒部21a时,圆筒部21a的上表面与定位环16的下表面抵接,从而对芯轴14朝下方的移动进行限制。在圆筒部21a的底部形成有用于供顶出器25从基台21的下方插通的贯通孔21b。
一对保持部件22是在将定位环16配置于基台21的圆筒部21a上的状态下对定位环16进行保持的部件,并以能够沿水平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于基台21的上方。各保持部件22的前端部由水平部22a与垂直部22b形成为剖面L字状,在上述垂直部22b的上端部形成有与定位环16的第二卡合槽16e卡合的卡合爪22c。此外,分解组装机2还具备切断机构(省略图示),上述切断机构在图4的状态下,对在外模11的导入路11b成型的浇道部4(图4的网格线部分)进行切断。
图5是表示分解组装机2的第一支承部件23a~第八支承部件23h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在图4以及图5中,第一支承部件23a~第八支承部件23h是在使各分割模15a~15h从定位环16分离的状态下对各分割模15a~15h进行支承的部件。各支承部件23a~23h配置于保持部件22的水平部22a与各分割模15a~15h之间,并能够独立地沿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移动。在各支承部件23a~23h的前端部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状的卡合部231a~231h。各卡合部231a~231h能够分别与各分割模15a~15h的第二凹部154a~154h卡合。
图6是第一支承部件23a~第八支承部件23h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第一支承部件23a~第八支承部件23h以轴线X为中心配置为放射状。各支承部件23a~23h的卡合部231a~231h以与各分割模15a~15h的第二凹部154a~154h的剖面形状配合的方式形成为剖面四边形状。由此,能够限制被支承部件23a~23h支承的分割模15a~15h以支承部件23a~23h为中心沿水平方向进行旋转。
图7是表示分解组装机2的第一夹具24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在图7中,若成为通过支承部件23a~23h提起了各分割模15a~15h的状态,则一对第一夹具24对成形体W进行保持,并且,上述一对第一夹具24配置为能够沿水平方向(图的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在各第一夹具24的内侧面形成有与成形体W中的大径部9a、折皱部9b以及小径部9c的各外周面的形状对应的保持面24a。通过该保持面24a能够以从左右两侧夹住成形体W的外周面的状态对成形体W的外周面进行保持。
图8是表示分解组装机2的顶出器25以及第二夹具26的工作状态的剖视图。在图8中,顶出器25是对插入于基台21的圆筒部21a的芯轴14的下表面进行推压的部件,并由能够从基台21的贯通孔21b的下方插通于基台21的贯通孔21b的棒状部件构成。一对第二夹具26是一边对被顶出器25推压的芯轴14的上端部进行保持一边将芯轴14的上端部朝上方拉动的部件,并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配置于第一夹具24的上方。在各第二夹具26的前端部形成有与芯轴14的突出部14b的上端角部卡合的卡合部26a。通过该卡合部26a能够以从左右两侧夹住芯轴14的上端部的状态对芯轴14的上端部进行保持。
接下来,对使用了上述的成型模具1以及分解组装机2的等速万向节用护罩9的成型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所示,在成型模具1中,在使拉动机构10的钩部10a与芯轴14的下端部的卡止部14d卡止的状态下,以将芯轴14的下端部朝下方拉动的状态对芯轴14的下端部进行保持。此时,芯轴14的上端部的突出部14b将内模12的各分割模15a~15h朝下方推压,因此分割模15a~15h的下端部沿着定位环16的锥形面即卡合面16b朝轴线X侧移动并且与卡合面16b卡合。由此,能够以使沿周向邻接的分割模15a~15h彼此相互密接的状态保持分割模15a~15h。
接下来,使用成型模具1中的一对外模11、内模12以及下模13来注塑成型等速万向节用护罩9的成形体W。具体而言,将成型材料依次从外模11的导入路11b导入于各型腔19a~19c,从而来注塑成型成形体W。此时,在导入路11b中,浇道部4(参照图3)也与成形体W一体成型。在注塑成型成形体W后,从芯轴14的卡止部14d卸下上述工具,从而解除芯轴14朝下方的拉动。
接下来,从图1的状态开始,在使一对外模11以从内模12分离的方式朝左右两侧移动后,使内模12从下模13分离。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通过顶出器18对定位环16的下表面进行推压,使定位环16与芯轴14、分割模15a~15h以及成形体W一同朝下模13的上方移动。从该状态开始,使卡盘3的各爪部3a与定位环16的各卡合槽16d卡合而提起定位环16。由此,能够使内模12从下模13分离。
接下来,利用卡盘3使内模12与成形体W一同朝分解组装机2移动,从而如图4所示,将内模12的芯轴14的下端部插入于基台21的圆筒部21a内,并使一对保持部件22与定位环16的第二卡合槽16e卡合。由此,定位环16被保持在基台21上。而且,在该状态下,对与成形体W一体成型的浇道部4进行切断。
接下来,从图4所示的状态开始,使第一支承部件23a~第八支承部件23h朝上方移动,而使第一支承部件23a~第八支承部件23h的各卡合部231a~231h与各分割模15a~15h的第二凹部154a~154h卡合。从该状态开始,使第一支承部件23a~第八支承部件23h进一步朝上方移动,来提起各分割模15a~15h。此时,虽欲提起内模12整体,但由于定位环16被保持部件22保持在基台21上,因此如图5所示,各分割模15a~15h以及芯轴14相对于定位环16朝上方移动。由此,能够使各分割模15a~15h与成形体W一同从定位环16分离。
接下来,如图7所示,使一对第一夹具24分别朝图中的箭头方向移动,以从左右两侧夹住成形体W的状态对成形体W进行保持。然后,如图8所示,将顶出器25从基台21的贯通孔21b的下方插通于基台21的贯通孔21b,来对芯轴14的下表面进行推压。此时,定位环16被保持部件22保持,并且各分割模15a~15h经由成形体W被第一夹具24限制上下移动,因此仅芯轴14朝上方移动。由此,成为芯轴14的上端部朝第一夹具24的上方突出的状态。
并且,从该状态开始,通过一对第二夹具26以从左右两侧夹住芯轴14的上端部的状态对芯轴14的上端部进行保持,并且使第二夹具26朝上方移动。由此,如图9的(a)所示,能够使芯轴14从定位环16以及各分割模15a~15h分离。此外,在使第二夹具26朝上方移动时,第一夹具24也对成形体W进行保持并且朝上方移动。
图9~图11是表示上述成型方法的工序中途的分解组装机2的剖视图。如图9的(a)所示,在使芯轴14、定位环16以及各分割模15a~15h在上下方向分离后,使各分割模15a~15h从成形体W分离。具体而言,如图9的(b)所示,通过各支承部件23a~23h使各分割模15a~15h朝其中心侧、换句话说轴线X侧水平错开。此时,使各分割模15a~15h移动至各分割模15a~15h的模面152a~152h不与成形体W的折皱部9b干扰的位置。而且,如图10的(a)所示,使各支承部件23a~23h朝下方移动,从而将各分割模15a~15h朝下方拉动而从成形体W分离。
图12是表示各分割模15a~15h的详细的分解顺序的俯视图。首先,如图12的(a)所示,使形成为俯视圆形的多个分割模15a~15h中的、俯视为矩形状的第一分割模15a~第四分割模15d从成形体W分离。具体而言,首先,使第一分割模15a朝轴线X侧水平错开,而成为图12的(b)所示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将第一分割模15a朝下方拉动而从成形体W分离。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按第三分割模15c、第二分割模15b以及第四分割模15d的顺序使第三分割模15c、第二分割模15b以及第四分割模15d从成形体W分离,从而成为图12的(c)的状态。
接下来,使剩下的俯视为扇形状的第五分割模15e~第八分割模15h从成形体W分离。具体而言,首先,使第五分割模15e朝轴线X侧水平错开,而成为图12的(d)所示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将第五分割模15e朝下方拉动而从成形体W分离。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按第七分割模15g、第六分割模15f以及第八分割模15h的顺序使第七分割模15g、第六分割模15f以及第八分割模15h从成形体W分离。
如图10的(a)所示,从成形体W分离的各分割模15a~15h在通过各支承部件23a~23h朝与上述水平错开的方向相反方向水平移动后朝下方移动。由此,如图10的(b)所示,各分割模15a~15h的下端部的被卡合面15i一边沿着定位环16的卡合面16b一边被导入定位环16的上端部的内周侧。此外,各分割模15a~15h在被导入定位环16后,也被各支承部件23a~23h支承直至后述的芯轴14朝下方的移动结束。
若将各分割模15a~15h全部导入定位环16,则从图10的(b)成为图11的(a)所示的状态,如上在使保持成形体W的第一夹具24水平移动后,解除第一夹具24的保持而从分解组装机2卸下成形体W。接下来,使保持于第二夹具26的芯轴14朝下方移动。于是,如图11的(b)所示,芯轴14的下端部按形成为俯视圆形的各分割模15a~15h的中心部、定位环16的内周面、以及基台21的圆筒部21a的内周面的顺序从上方被插入。
若如上插入芯轴14,则芯轴14的突出部14b的下表面与各分割模15a~15h的上表面抵接,从而将上述分割模15a~15h同时朝下方推压。由此,分割模15a~15h的下端部被导入定位环16的锥形面即卡合面16b而与定位环16的卡合面16b卡合。此时,分割模15a~15h伴随着朝下方移动而一边朝轴线X侧移动一边与卡合面16b卡合,因此能够使周向邻接的分割模15a~15h彼此相互密接。由此,各分割模15a~15h作为整体成为俯视为圆形的状态,内模12还原成原来的状态。
若内模12的组装结束,则使各支承部件23a~23h朝下方移动,从而解除对各分割模15a~15h的支承(参照图11的(b)),并且解除保持部件22对定位环16的保持。然后,使卡盘3的爪部3a再次与定位环16的第一卡合槽16d卡合而提起内模12整体,如图3(除去图中的成形体W的状态)所示,使内模12返回成型模具1的规定位置。而且,从返回该规定位置的状态开始,解除卡盘3的卡合,并且使顶出器18朝下方移动,从而如图1所示,将内模12安装在下模13的安装孔13b内。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等速万向节用护罩9的成型方法,形成于定位环16的卡合面16b成为朝向下方逐渐缩径的锥形面。因此,在通过芯轴14的突出部14b将各分割模15a~15h朝下方推压时,各分割模15a~15h的下端部沿着卡合面16b一边朝轴线X侧移动一边与卡合面16b卡合。由此,能够使沿周向邻接的分割模15a~15h彼此相互密接,因此能够防止在注塑成型后的成形体W产生毛刺。
另外,在注塑成型成形体W的工序中,芯轴14的突出部14b以推压于多个分割模15a~15h的状态被保持,因此能够以使沿着周向邻接的分割模15a~15h彼此相互密接的状态保持分割模15a~15h。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在注塑成型后的成形体W产生毛刺。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能够通过适当地变更来实施。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芯轴14由实心的圆柱部件形成。然而,也可以由中空的圆筒部件形成。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推压机构由突设于芯轴14的突出部14b构成。然而,也可以设置为与芯轴14分体。
根据本发明的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方法,能够防止在注射成型后的成形体产生毛刺。

Claims (2)

1.一种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顺序包括如下工序:
使用内模以及在与所述内模之间形成型腔的外模来注塑成型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形体的工序,其中,
内模具备:芯轴,其具有圆形的外周面并且配置为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圆筒状的定位环,其供所述芯轴插通,并且在上端部的内周侧形成有朝向下方逐渐缩径的锥形面即环状的卡合面;以及多个分割模,所述多个分割模以所述芯轴的轴线为中心沿着所述芯轴的外周面放射状地配置,并且将下端部导入并卡合于所述卡合面从而使所述多个分割模相互密接;
在使所述内模与所述外模分离的状态下,将所述多个分割模与所述芯轴以及所述成形体一同提起而从所述定位环分离的工序;
将所述芯轴进一步提起而从所述多个分割模分离的工序;
在使所述各分割模朝所述中心侧错开的状态下将所述各分割模朝下方拉动,从而使所述各分割模从所述成形体分离的工序;
使所述已分离的各分割模朝下方移动,从而使所述各分割模的下端部沿着所述卡合面导入所述定位环的工序;以及
将所述芯轴的下端部从所述定位环的上方插通于所述定位环,并通过突设于所述芯轴的上端部的外周的突出部将所述各分割模的上端部朝下方推压,从而使所述各分割模的下端部与所述卡合面卡合,而使各分割模相互密接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注塑成型所述成形体的工序之前还包括将所述芯轴的下端部朝下方拉动,从而保持将所述芯轴的突出部推压于所述多个分割模的状态的工序。
CN201310587448.3A 2012-11-26 2013-11-20 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方法 Active CN1038319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7638A JP6011274B2 (ja) 2012-11-26 2012-11-26 等速ジョイント用ブーツの成形方法
JP2012-257638 2012-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1950A CN103831950A (zh) 2014-06-04
CN103831950B true CN103831950B (zh) 2017-03-01

Family

ID=49752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87448.3A Active CN103831950B (zh) 2012-11-26 2013-11-20 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26885B2 (zh)
EP (1) EP2735422B1 (zh)
JP (1) JP6011274B2 (zh)
CN (1) CN1038319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2763B (zh) * 2011-12-30 2016-03-23 袁冰 一种制造硅橡胶拔罐器具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90198A (zh) * 2015-04-29 2015-09-09 耿晓冬 一种三次辅助顶出机构及其模具
FR3053270B1 (fr) * 2016-06-30 2019-04-05 Bernard Renzo Procede et outillage associe pour la fabrication par injection d'un manchon, et manchon en resultant
KR101778470B1 (ko) * 2016-11-16 2017-09-13 허용훈 등속 조인트용 부트의 결합부재 성형을 위한 사출장치와 등속 조인트용 부트의 결합부재 사출방법
US10788079B2 (en) * 2017-03-08 2020-09-29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Energy absorbing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boot assembly
IT201900004057A1 (it) * 2019-03-20 2020-09-20 Bisio Progetti Spa Stampo, metodo di stampaggio ad iniezione e relativo tappo avente porzioni interne sporgenti
CN111745053B (zh) * 2020-06-30 2022-05-17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壳体刚性分瓣涨型模具及涨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61776A (ja) * 1992-03-17 1993-10-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径アンダーカットを有する円筒状物の成形金型
CN101351321A (zh) * 2005-12-28 2009-01-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成形件的金属模具
CN102336003A (zh) * 2011-10-28 2012-02-01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机械式锁紧油缸抽芯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9228A (ja) * 1981-09-17 1983-03-23 Kyowa Kogyo Kk 成形型におけるアンダ−カット処理装置
JPS6425110U (zh) * 1987-08-05 1989-02-10
JP5201092B2 (ja) * 2009-06-26 2013-06-0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成形用金型及び成形方法
JP5464138B2 (ja) * 2010-12-16 2014-04-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Cvjブーツ成形用金型及びcvjブーツ成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61776A (ja) * 1992-03-17 1993-10-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径アンダーカットを有する円筒状物の成形金型
CN101351321A (zh) * 2005-12-28 2009-01-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成形件的金属模具
CN102336003A (zh) * 2011-10-28 2012-02-01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机械式锁紧油缸抽芯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05739A (ja) 2014-06-09
US20140145372A1 (en) 2014-05-29
JP6011274B2 (ja) 2016-10-19
EP2735422B1 (en) 2015-09-09
EP2735422A1 (en) 2014-05-28
US8926885B2 (en) 2015-01-06
CN103831950A (zh) 201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1954B (zh) 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模具
CN103831950B (zh) 等速万向节用护罩的成型方法
CN205905444U (zh) 可移除插入件及非充气轮胎的模制系统
US8984715B2 (en) Cushion clip
CN104070638A (zh) 容器、容器的注塑成型方法及容器的注塑成型用模具
JP6254794B2 (ja) メッシュフィルタ
CN104105557A (zh) 冲压零件的成形方法、冲压零件的制造方法及冲压零件的成形用模具
EP2952327A1 (en)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boot for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boot for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CN202922810U (zh) 汽车子午线轮胎抽气式活络模具
CN203239931U (zh) 密封装置和密封装置用的成形体
CN203756986U (zh) 密封结构
CN204250134U (zh) 转向器防尘罩的防滑内衬板
CN204019811U (zh) 车用密封套产品出模工装的改进结构
CN203532730U (zh) 密封圈
CN204842823U (zh) 汽车变速箱齿轮辗扩制坯组合模具
JP2008068583A (ja) 防振装置の成形型及び製造方法
CN209851499U (zh) 具有排气槽的注塑模具圆模芯
CN205236758U (zh) 一种用于制备汽车门板加强板的模具
CN210552737U (zh) 汽车热熔紧固件的注塑模具
JP2003155047A (ja) ラムネ壜用キャップ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ラムネ壜用キャップ
CN220482281U (zh) 一种利用传感器确认嵌件是否安装的模具
CN213162755U (zh) 一种减振器内衬圈定位工装
CN211489271U (zh) 一种环形卡箍加工模具
CN202572878U (zh) 一种强脱模取件机构
CN104175505B (zh) 一种注塑模具定模顶出拉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