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5140B - 连接器装置以及其使用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装置以及其使用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5140B
CN103825140B CN201310572323.3A CN201310572323A CN103825140B CN 103825140 B CN103825140 B CN 103825140B CN 201310572323 A CN201310572323 A CN 201310572323A CN 103825140 B CN103825140 B CN 1038251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chimeric
movable member
connector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723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25140A (zh
Inventor
土田雅裕
尾崎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25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5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5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5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01R13/6392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for extension co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01R13/6395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for wall or panel outl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01R13/6397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63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using twisted pairs of 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64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adding capaci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装置以及其使用的连接器,能够根据嵌合作业机械式地显示连接器的嵌合状态。该连接器装置由一对能够相互嵌合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构成。第一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设置于连接器壳体,向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侧延伸,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时或者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解除时中的至少一方,通过来自第二连接器的作用而在第一连接器可动的可动部件;以及能够从连接器壳体的外部确认地设置于连接器壳体,当可动部件在第一连接器动作时,通过可动部件的动作能够变更从上述连接器壳体的外部进行确认的确认状态的确认部件。

Description

连接器装置以及其使用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一对能够相互嵌合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构成的连接器装置,更详细地为,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时显示它们的嵌合状态的连接器装置以及其使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现有的连接器装置,例如有被日本实开平6-13069号所公开的连接器装置。图22表示被该公开公报公开的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由形成一对的雄壳体105和雌壳体106构成。
这些雄壳体(连接器)105与雌壳体106,相互正对面之后,以将雄壳体105插入雌壳体106的开口部161的方式相互嵌合。这时,雄壳体105的引导突条152a、153a与雌壳体106的引导槽163a、164a嵌合,并且雌壳体106的螺纹轴107的操作钮171插入雄壳体105的螺孔156内,并从雄壳体105的后端侧突出。接下来,通过使用操作钮171使螺纹轴107转动,雌壳体106的螺纹部172与雄壳体105的螺孔156螺合,其结果是,雄壳体105向雌壳体106的开口部161内移动。在雄壳体105与雌壳体106的嵌合通过螺合动作而结束的时刻,操作钮171的标记171a位于雄壳体105的标记158a或者158b的位置,由此能够确认雄壳体105与雌壳体106的嵌合结束。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130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109279号公报
根据上述的现有构成,用户能够通过操作钮171的旋转状态来显示雄壳体105与雌壳体106的嵌合状态。然而,在这样的现有构成中,显示雄壳体105与雌壳体106的嵌合状态的操作非常繁琐。
另一方面,例如,在日本特开平2-109279号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装置,是由能够相互嵌合的公侧连接器与母侧连接器构成的连接器装置,仅需通过将这些公侧连接器与母侧连接器相互对接或者是分离,就能够将它们嵌合或者是能够解除嵌合。然而,该连接器装置不具备显示连接器间的嵌合状态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等,该连接器装置由一对能够通过在嵌合方向相互对接或者分离而容易地嵌合或者是解除嵌合的连接器构成,该连接器装置能够根据嵌合作业机械式地显示这些连接器的嵌合状态。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能够锁定这些连接器的嵌合的连接器装置等。
本发明是由一对能够相互嵌合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构成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连接器具备:连接器壳体;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壳体,向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侧延伸,在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或者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解除时中的至少一方,通过来自上述第二连接器的作用而在上述第一连接器可动;以及确认部件,该确认部件能够从上述连接器壳体的外部观察确认地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壳体,当上述可动部件在上述第一连接器动作时,通过上述可动部件的动作能够变更从上述连接器壳体的外部进行确认的确认状态,在上述第二连接器设置有锁定部件,当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上述可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上述锁定部件锁定,当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解除时,上述锁定状态被解除,上述确认部件的从上述连接器壳体的外部进行确认的确认状态能够在上述可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上述锁定部件锁定时或者上述锁定状态被解除时进行变更。
根据该构成,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等,仅通过在嵌合方向将连接器相互对接或者分离,就能够与嵌合作业响应而将这些连接器的嵌合状态机械式地显示,另外,能够通过该动作锁定连接器的嵌合。
另外,在上述连接器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可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推进机构(push-on)锁定于上述锁定部件,上述锁定状态被拉断机构(pull-off)解除。
由此,也可以一键式(one touch)进行端子的装卸。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推进机构以及上述拉断机构设置误动作防止机构。
并且,在上述连接器装置中,上述可动部件的动作也可以是上述可动部件的沿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的动作。
由此,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的动作能够直接应用于确认部件中的确认状态的变更。
另外,在上述连接器装置,还可以具备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壳体的外部、能够使上述可动部件沿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动作的操作部。
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访问被锁定部件。
而且,在上述连接器装置中,还可以具有将上述操作部和上述可动部件沿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向上述第二连接器的一侧推压的推压单元。
由此,特别是,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时,用户不向操作部、被锁定部件施加任何的力,就能够通过第二连接器锁定被锁定部件。
另外,在上述连接器装置中,上述确认部件也可以由上述可动部件的一部分构成。
通过将可动部件直接作为观察确认部件使用,能够使构成简单化。
另外,在上述连接器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确认部件是与上述可动部件沿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的运动响应而旋转的旋转部件,在上述旋转部件上与角度对应地带有多个识别单元。而且,上述确认部件也可以是与上述可动部件沿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的动作响应而旋转的旋转杆。
另外,上述旋转部件也可以设置于上述可动部件的上部或者侧部。
而且,在上述连接器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第一连接器设置有多个端子,在上述第二连接器设置有与上述第一连接器的多个端子对应的多个对应端子,当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上述多个端子与上述多个对应端子实际上同时接触,另外,当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解除时,上述多个端子与上述多个对应端子实际上同时分离。
另外,本发明是能够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连接器壳体;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壳体,向与上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侧延伸,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嵌合时或者从上述对象连接器解除嵌合时中的至少一方,通过来自上述对象连接器的作用而在上述连接器可动;以及确认部件,该确认部件能够从上述连接器壳体的外部确认地设置于上述连接器壳体,在上述连接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嵌合时或者上述连接器从上述对象连接器解除嵌合时中的至少任一方,当上述可动部件在上述连接器动作时,从上述连接器壳体的外部进行确认的确认状态能够通过上述可动部件的动作被变更,上述可动部件具备锁定部,通过该锁定部,当上述连接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嵌合时,上述连接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锁定,另外,上述连接器从上述对象连接器解除嵌合时,上述连接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上述锁定被解除。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由一对能够通过在嵌合方向相互对接或者分离而容易地嵌合或者是解除嵌合的连接器构成的连接器装置中,能够根据嵌合时的锁定机构的动作机械式地显示这些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连接器装置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电缆连接器与基板连接器嵌合后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电缆连接器与基板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未嵌合状态下的电缆连接器和基板连接器的中心线剖视图的图。
图4是表示电缆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的图。
图5是表示基板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的图。
图6是表示与旋转部件的旋转以及锁定机构相关的构成部件的图。
图7是表示图3的状态下的旋转部件的状态以及凸轮机构的相互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嵌合初始时的电缆连接器与基板连接器的中心线剖视图的图。
图9是表示图8的状态下与旋转部件的旋转以及锁定机构相关的构成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状态下的旋转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嵌合后但锁定未结束的状态下的电缆连接器与基板连接器的中心线剖视图的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状态下的与旋转部件的旋转以及锁定机构相关的构成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图11的状态下的旋转部件的状态以及凸轮机构的相互关系的图。
图14是表示嵌合后而锁定途中的状态下的电缆连接器与基板连接器的中心线剖视图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状态下的与旋转部件的旋转以及锁定机构相关的构成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图14的状态下的旋转部件的状态以及凸轮机构的相互关系的图。
图17是表示嵌合以及锁定结束后的状态下的电缆连接器与基板连接器的中心线剖视图的图。
图18是表示图17的状态下的与旋转部件的旋转以及锁定机构相关的构成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9是表示图17的状态下的旋转部件的状态以及凸轮机构的相互关系的图。
图20是表示旋转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中心销等的变形例的图。
图2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图。
(符号说明)
1…连接器装置
10…电缆连接器
15…开口窗
21…壳体
22…滑块
30…旋转部件
32…外周凸轮
34…中凸轮
40…支承台
44…凸轮槽
45…山形凸轮突起
46…柱状凸轮突起
50…滑动部件
54…山形部
60…中心销
61…抵接部
70…检测套筒
75…螺旋弹簧
80…基板连接器
90…中心锁
92…扩径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2表示本发明的较佳一例的连接器装置1的立体图。本连接器装置1由形成一对的能够相互嵌合的电缆连接器10和基板连接器80构成。图1表示这些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嵌合后的状态,图2表示它们嵌合前的状态。另外,这些电缆连接器10和基板连接器80都具有几乎左右对称的形状。
电缆连接器10至少包含:能够相互固定的上侧壳体21A以及下侧壳体21B;以及分别设置于上侧壳体21A的左右外侧面的滑块22(22’)。滑块22(22’)以相对于上侧壳体21A、下侧壳体21B可动的状态设置。滑块22能够与配置于上侧壳体21A内部的锁定部件连动。
在上侧壳体21A的前侧(图1中左侧),固定有被覆盖件24覆盖的多个导线、固定线(未图示)的一侧。这些各导线以及固定线分别与设置于下侧壳体21B的规定端子(图3所示的25a等)连接。另外,这些各导线以及固定线的另一侧固定于本连接器装置以外的其它规定设备(未图示)。
下侧壳体21B形成与基板连接器80嵌合的嵌合部。从下侧壳体21B内的底侧突出的规定端子(图4的“25”)沿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的嵌合方向(图1、图2的图示箭头“α”)相对于孔810插入或者拔出,在该孔810中配置有设置于基板连接器80的上侧嵌合部的规定端子(图5的“85”),电缆连接器10和基板连接器80相互对接或者分离,由此,相互嵌合或者是解除它们的嵌合,另外,它们的规定端子彼此连接。
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的嵌合状态能够通过设置于电缆连接器10的上侧壳体21A上部的开口窗15所出现的显示来确认。例如,通过开口窗15确认为第一颜色(红色)时,能够判断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是未嵌合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开口窗15确认为第二颜色(绿色)时,能够判断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嵌合。
图3表示未嵌合状态下的电缆连接器10和基板连接器80的中心线剖视图,而且,在图4、图5分别表示电缆连接器10和基板连接器80的分解立体图。另外,为了方便,图4中,省略电缆连接器10的下侧壳体21B。
首先,参照图3、图4,对电缆连接器10进行说明。除了由上侧壳体21A和下侧壳体21B构成的壳体21之外,电缆连接器10还包括:收容于上侧壳体21A的螺旋弹簧29、具有圆板状部分的旋转部件30、具有板状部分的支承台40、以及大致H形状的滑动部件50;在上侧壳体21A与下侧壳体21B之间沿嵌合方向“α”延伸的中心销60;收容于下侧壳体21B的下侧内部壳体21B’、保持于下侧内部壳体21B’的多个同轴端子25a及引脚端子25b、以及安装于中心销60的抵接部61处的检测套筒70、螺旋弹簧75、阶梯状套筒65、垫圈77及螺母78等。另外,同轴端子25a、引脚端子25b分别与被覆盖件24覆盖的对应的导线(未图示)连接。
上侧壳体21A由通过螺钉23相互固定的上侧部分壳体21A’和上侧部分壳体21A”构成。这些上侧部分壳体21A’和上侧部分壳体21A”也可以考虑具有几乎左右对称的形状。
螺旋弹簧29保持于上侧壳体21A的顶部内壁17与为了保持螺旋弹簧29的一部分而设置于旋转部件30的圆筒状的凹陷35之间。由该螺旋弹簧29的动作,旋转部件30等被沿嵌合方向(图1乃至图3的图示箭头“α”)向基板连接器80侧始终推压。
旋转部件30能够旋转地配置于设置于上侧壳体21A的载置部36上。旋转部件30能够在形成于上侧壳体21A的顶部内壁17与载置部36之间的空间16内克服螺旋弹簧29的力而上下移动。在旋转部件30的上部,根据角度交替附加有多个识别单元,例如,在图示的例子中,每隔60°交替附加有第一颜色30a(例如,红色)和第二颜色30b(例如,绿色)。这些附加在旋转部件30上部的颜色30a、30b能够通过由上侧部分壳体21A’、21A”的半开口窗15A’、15A”形成的开口窗15,从连接器壳体21的外部观察确认。通过开口窗15观察确认的旋转部件30的颜色30a、30b能够根据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的嵌合状态而变化。在旋转部件30的下侧,即,向基板连接器80侧延伸的圆筒部31,设置有使旋转部件30旋转所需的凸轮机构。
支承台40以固定在设置于上侧壳体21A的设置部37上的状态设置。支承台40完全固定于上侧壳体21A,因此,仅能与壳体21一体地运动。在支承台40的下方,延伸有筒状部43,在其内壁以与旋转部件30的凸轮机构等的关系,设置有使旋转部件30旋转所需的凸轮机构。
滑动部件50在从两侧夹入垂直设置于上侧壳体21A内壁的两片垂直板58之间的状态下,以相对于上侧壳体21A能够沿嵌合方向“α”上下移动的状态被支承。在滑动部件50的上方延伸有圆筒部53,在圆筒部53的顶上,以与旋转部件30、支承台40的凸轮机构的关系,设置有使旋转部件30旋转所需的凸轮机构。在滑动部件50的左右各侧,滑块22’、22分别贯通上侧部分壳体21A’、21A”而固定。为了分别将滑块22’、22以隔着上侧部分壳体21A’、21A”的方式固定于滑动部件50,在滑动部件50上在嵌合方向“α”设置有一对卡止片57、57’和位于这些卡止片57、57’之间的凹陷部56,与此相对应,在滑块22上设置有与滑动部件50的各卡止片57、57’卡止的卡止凹陷221、221’和位于这些卡止凹陷221、221’之间并供滑动部件50的凹陷部56嵌合的突部222。
中心销(可动部件)60以固定于滑动部件50的状态设置。因此,中心销60能够与滑动部件50一体运动。另外,因为滑动部件50还固定于滑块22,所以用户利用滑块22能够从壳体21的外部使中心销60沿嵌合方向“α”移动。
为了将中心销60固定于滑动部件50,设置有通过使滑动部件50的正面侧开口而形成的收容部51。中心销60通过设置于电缆连接器10侧的端部的突起部64,水平插入收容部51,以突起部64的凸缘部69与收容部51的槽底部52接触的方式固定。另外,当突起部64固定于规定位置时,突起部64也可以为在上方被水平位移部件59按压的状态。根据这样的安装方法,因为不需要螺钉固定,从而能够使制造程序简单化。另外,因为开口的收容部51实际上在后面被壳体21的垂直板58堵塞,所以中心销60不会从收容部51脱落。
在中心销60的基板连接器80侧的端部,设置有在中心销60中具有最大直径的抵接部61。该抵接部61在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嵌合时,与基板连接器80的规定部分抵接,受到来自基板连接器80的作用,或者,在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的嵌合解除时,受到将滑动部件50和电缆连接器10向解除嵌合方向操作的力,使中心销60以及其周边部件产生运动。周边部件包括:检测套筒70;螺旋弹簧75;以及阶梯状套筒65。在阶梯状套筒65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螺纹部651,在该螺纹部651上以与阶梯状套筒65之间隔着下侧内部壳体21B’的状态固定有配置于下侧内部壳体21B’底侧的垫圈77以及螺母78,从而中心销60等和下侧内部壳体21B’被固定。
接下来,参照图3、图5,对基板连接器80进行说明。基板连接器80包括:相互组合的主体壳体81A以及补充壳体81B;收容于相互组合的主体壳体81A以及补充壳体81B内部的内部壳体81’;保持于内部壳体81’的多个端子85;固定设置于内部壳体81’的中心锁90;以贯通中心锁90前端部的状态配置于中心锁90上部的环状部件96;以及经由内部壳体81’固定于环状部件96的垫圈97及螺母98等。另外,主体壳体81A和补充壳体81B通过补充壳体81B的贯通孔88而被固定于主体壳体81A的螺孔88’中的螺钉87完全固定,另外,与电缆连接器10的端子对应,端子85包含有同轴端子85a以及引脚端子85b,分别与电缆连接器10的对应同轴端子25a以及引脚端子25b连接。
为了将内部壳体81’固定于基板连接器80的规定位置,在内部壳体81’设置有引导槽82’,与此相对应,沿主体壳体81A的内壁设置有引导突起82。在安装时,内部壳体81’利用这些引导槽82’和引导突起82,被引导至主体壳体81A的规定位置。当主体壳体81A与补充壳体81B啮合时,以它们可靠啮合的方式,在它们的各抵接面设置有凸部83和凹部84。
在图6中将与旋转部件30的旋转相关的构成部件抽出表示。作为这些构成部件,包含有:螺旋弹簧29;被螺旋弹簧29推压的旋转部件30;固定设置于电缆连接器10,能够通过凸轮机构控制旋转部件30的旋转的支承台40;在电缆连接器中能够沿嵌合方向上下移动地设置,通过凸轮机构能够控制旋转部件30的旋转的滑动部件50;当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嵌合以及解除嵌合时在电缆连接器中设置为能够与滑动部件50一体地沿嵌合方向上下移动,通过这样的上下移动能够控制旋转部件30的旋转的中心销60;通过与基板连接器80侧的中心锁90的碰撞等,控制中心销60的运动的周边部件,即,将设置于中心销60下端的抵接部61包围并能够与抵接部61(中心销60)一体运动的检测套筒70;以包围检测套筒70的状态固定设置于电缆连接器10的阶梯状套筒65;以及以与阶梯状套筒65的关系始终将抵接部61和检测套筒70向基板连接器80侧推压的螺旋弹簧75。
螺旋弹簧75配置于检测套筒70的外壁凸缘66’与阶梯状套筒65的内壁凸缘66之间,始终将检测套筒70以及抵接部61向基板连接器80侧推压。通过该螺旋弹簧75的动作,检测套筒70和抵接部61能够以使它们的阶梯部76和63碰撞的状态一体地沿嵌合方向弹性上下移动。并且,根据本申请构成,在电缆连接器10侧的中心销60与基板连接器80侧的中心锁90之间提供锁定机构。根据该锁定机构,在中心销60与中心锁90碰撞时,能够使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相互锁定,或者是在其之后使锁定解除。为了提供锁定机构,在基板连接器80侧的中心锁90设置有狭缝93而形成为切开套筒91,由此,中心锁90前端的扩径部92能够缩径。
旋转部件30的凸轮机构包括:以沿嵌合方向“α”从设置于基板连接器80侧的大径圆筒部31的外表面沿径向突出的状态相互等间隔设置的共计三个的外周凸轮32;以及利用大径圆筒部31与小径圆筒部33之间的阶梯差形成的,在径向具有厚度的中凸轮34。另外,与此对应的支承台40的凸轮机构包括:与旋转部件30的外周凸轮32对应地以侵蚀支承台40的贯通孔41的内壁特别是电缆连接器10侧的内壁的方式设置的山形凸轮突起45、柱状凸轮突起46、以及凸轮槽44,另外,滑动部件50的凸轮机构包括:与旋转部件30的中凸轮34对应地设置于滑动部件50的圆筒部53前端的、在径向具有厚度的山形部54。
在图7的(a)中将图3的未嵌合状态下的旋转部件30的状态简化表示。在图7的(a)中,上侧表示旋转部件30的上表面,下侧表示旋转部件的底面。如从上侧的俯视图了解到的那样,在未嵌合状态下,从开口窗15能看到第一颜色30a。另外,如从下侧的仰视图了解到的那样,此时,旋转部件30的凸轮,特别是外周凸轮32的状态成为图7的(b)所示那样的旋转角度。
图7的(b)是表示将旋转部件30、支承台40以及滑动部件50的凸轮机构的相互关系展开的状态的图。如该图所示,未嵌合状态时,旋转部件30的外周凸轮32以与支承台40的柱状凸轮突起46邻接的状态配置于山形凸轮突起45的锥形槽内。另外,此时,旋转部件30的中凸轮34与滑动部件50的山形部54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8乃至图19,按时间顺序对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嵌合时本连接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8至图10表示嵌合初始的状态,这里图8是与图3对应的图,将电缆连接器10和基板连接器80的中心线剖视图简化表示,图9是与图6对应的图,将与旋转部件30的旋转、锁定机构相关的构成部件简化表示,图10是与图7的(a)对应的图,将旋转部件30的状态简化表示。其中,为了容易理解,在图9中,旋转部件30以从支承台40稍微分离的状态表示。
图11至图13表示其后的状态,即嵌合后但锁定未结束的状态。图11与嵌合初始的图8对应,图12与嵌合初始的图9对应,图13的(a)与嵌合初始的图10对应,图13的(b)与嵌合初始的图7的(b)对应。另外,图14至图16以与图11乃至图13相同的方法,表示嵌合后而锁定中途的状态,并且,图17至图19以相同的方法表示嵌合以及锁定完全结束之后的状态。
如图8、图9所示,若电缆连接器10靠近基板连接器80,首先,电缆连接器10的检测套筒70的前端71能够与基板连接器80的中心锁90前端的扩径部92抵接。其结果是,检测套筒70克服螺旋弹簧75的力,沿嵌合方向“α”,相对于阶梯状套筒65开始向电缆连接器10侧移动。
在该移动时,检测套筒70的后端74进入中心销60与阶梯状套筒65之间,与在阶梯状套筒65的后端部以稍微向内径方向位移的状态设置的弹簧片72的内表面干涉,使弹簧片72、进而使设置于该弹簧片72端部的卡止部73向外径方向弹性变形。因为卡止部73向外径方向位移,从而中心销60的环状阶梯部79能够不与卡止部73干涉而保持原样移动。
另外,检测套筒70的前端71的外径、与其对应的阶梯状套筒65的前端侧的内径设定为比中心锁90的扩径部92的外径稍小。其结果是,当检测套筒70相对于阶梯状套筒65移动某种程度时,设置于扩径部92前端缘的环状的锥部92’与阶梯状套筒65的前端67抵接,另外,几乎与此同时,向内径方向弹性变形的扩径部92与中心销60前端的锥部62抵接,若电缆连接器10进一步靠近基板连接器80,则扩径部92通过锥部92’与前端67的抵接并由于狭缝93的动作而缩颈,其结果是,扩径部92侵入阶梯状套筒65的内部55。
如图10所示,该嵌合初始时的旋转部件30的状态与未嵌合状态时比较没有显著的变化。从开口窗15依然能够看见第一颜色30a。另外,虽然在图10中没有表示凸轮机构,但是可以认为和图7的(a)与图10的关系相同,与图7的(b)大致相同。更详细地为,仅旋转部件的中凸轮34与滑动部件的山形部54之间的上下距离不同,对凸轮机构的动作没有任何影响。
接着,如图11、图12所示,电缆连接器10更靠近基板连接器80,换言之,中心销60沿嵌合方向“α”向电缆连接器10侧移动。若由狭缝93形成为套筒状的扩径部92到达设置于阶梯状套筒65内壁的环状凹部68,则因为扩径部92要恢复到缩径前原来的直径,所以扩径部92嵌入凹部68中。若扩径部92由于嵌入凹部68中而被一定程度扩径,则接下来,由于与扩径部92的碰撞而向电缆连接器10侧移动的中心销60由于螺旋弹簧75的动作,而开始向扩径的扩径部92内部侵入。
如图13(a)所示,虽然是嵌合后但是处于锁定未结束的状态,从开口窗15依然能够看见第一颜色30a。然而,如图13的(b)所示,旋转部件的外周凸轮32被从支承台的山形凸轮突起45的锥形槽内向上方举起,并且,因为滑动部件的山形部54与旋转部件的中凸轮34抵接,其结果是,使旋转部件30向电缆连接器10侧移动,并且因经由滑动部件50的山形部54的斜面54’与中凸轮34的斜面34’的倾斜面的抵接而产生进行旋转移动的力。
接着,如图14、图15所示,中心销60沿嵌合方向“α”向基板连接器80侧进入,中心销60、特别是其前端的抵接部61通过被扩径的扩径部92而向中心锁90的内部侵入。其结果是,扩径部92处于被夹在阶梯状套筒65与中心销60的抵接部61之间的状态,由此,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的锁定状态被维持。
如图16的(a)、(b)所示,在该嵌合后而锁定中途的状态下,从开口窗15能看见的颜色从第一颜色30a变化为第二颜色30b。另外,如图13的(b)所示,随着中心销60的抵接部61通过扩径部92侵入中心锁90,旋转部件的外周凸轮32以其斜面32’与支承台40的柱状凸轮突起46的斜面46’抵接的状态滑动,向旋转部件30施加进一步的旋转。
最终地,如图17、图18所示,由于中心销60在嵌合方向完全停止,从而嵌合以及锁定结束。此时,扩径部92在中心销60的抵接部61的大致中间位置,处于被夹在阶梯状套筒65与中心销60的抵接部61之间的状态。因此,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的嵌合不会被简单地解除。
如图19(a)所示,在这样嵌合以及锁定完全结束的状态下,从开口窗15能够看见第二颜色30b。这一点也能够从图19的(b)了解到。即,如图19的(b)所示,此时,旋转部件的外周凸轮32完全从柱状凸轮突起46的斜面46’滑落,嵌入凸轮突起46的凸轮槽44中。因此,旋转部件30的旋转结束。
另外,根据上述的构成,即使在不使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嵌合地想要使电缆连接器10的滑块22、22’向电缆连接器10侧移动的情况下,由于设置于经由滑动部件50与滑块22、22’连接的中心销60的大致中间的环状阶梯部79与卡止部73干涉,滑块22、22’也不会再移动,其结果是旋转部件30的显示不会变更。因此,能够防止误动作。
以上,对本连接器装置的动作、特别是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嵌合时或者是锁定时的动作进行了说明。另外,因为嵌合解除时或者是锁定解除时的动作根据以上的说明就能知道,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旋转部件30由于中心销60向电缆连接器侧的移动而旋转来变更显示,成为图7的(b)的状态。其中,在解除锁定时,请注意的一点是需要一边进行滑块22、22’的操作一边使电缆连接器10向解除嵌合方向移动来解除嵌合。即,在锁定解除时,使滑块22、22’向电缆连接器10侧滑动,由此,需要克服螺旋弹簧75的力,使中心销60向电缆连接器10侧移动。与此相对的,在嵌合时或者是锁定时,因为螺旋弹簧75的力的作用,所以不需要操作滑块22、22’。因此,滑块22、22’能够仅在锁定解除时实际起作用。也如从图7的(b)了解到的那样,在该锁定解除时,旋转部件的外周凸轮32以与设置于支承台的筒状部43的最内周部的柱状凸轮突起46邻接的状态配置于山形凸轮突起45的锥形槽内。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无论在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嵌合时以及解除嵌合时的任一时刻,中心销60都在运动,进一步说,说明的是旋转部件30通过该中心销60的运动而旋转的情况。然而,也可通过变更旋转部件30、支承台40以及滑动部件50的凸轮机构,而仅在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嵌合时或者是解除嵌合时的任一时刻,使中心销60运动,另外,通过该中心销60的运动使旋转部件30旋转。因此,本发明也包括这样的设计变更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了通过颜色确认嵌合状态的例子,但是不仅是旋转部件30的颜色,也能够利用可以通过开口窗15确认的突起部的突出状态来确认嵌合状态。也如从以上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了解到的那样,旋转部件30能够旋转,并且能够在空间16内上下移动,为了能够观察确认这样的上下移动,可以替代旋转部件30的平的旋转板而设置突起部301。在图20的(a)中表示设置了这样的突起部301的旋转杆30’的一个例子,而且,在图20的(b)中表示了用于该旋转杆30’的支承台的凸轮机构的一个例子。另外,在这些图中,对于与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的旋转部件30的对应部分使用相同的参照编号,并附加有“’”或者“””。
图20的(b)所示的支承台40’的凸轮机构与上述的图7、图13、图16、图19各自的图(b)所示的支承台40的凸轮机构对应。为了方便,在图20的(b)中没有表示旋转杆30’、滑动部件的凸轮机构,基本上,旋转杆30’、滑动部件的凸轮机构可以认为以与图7等所示的相同的方法啮合。唯一的不同是在图20的(b)所示的支承台40’中,凸轮槽44’与图7等所示的凸轮槽44相比设定得深这一点。其结果是,凸轮机构特别是处于图19的(b)的状态时,旋转杆30’的外周凸轮32’与图7等所示的实施方式相比较落入凸轮槽44’的更深处,突起部301难以从外部观察确认,或者确认。以下,对使用该支承台40’的凸轮机构(凸轮槽44’等)的动作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图7所示的凸轮机构的啮合相当于嵌合状态(锁定机构成为图18所示的状态)。从该状态起经由图13、图16所示的状态,移至相当于图19的未嵌合状态(锁定机构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特别是,在图19所示的未嵌合状态下,外周凸轮32位于图20的(b)所示的支承台40’的较深的凸轮槽44’中,此时,突起部301的上端因为位于空间16的底部一侧,即远离开口窗15的地方,所以从开口窗15不能观察确认(或是难以观察确认)。因此,在该情况下,能够判断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是未嵌合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外周凸轮32位于较浅的三角槽44”的嵌合状态下,由于图20的(b)所示的锁定机构,突起部301被定位于上部而位于靠近开口窗15的地方,从开口窗15能够观察确认(或者是容易观察确认)。另外,在将突起部301设为比开口窗15突出的尺寸的情况下,因为能够不仅是视觉也能用触觉通过开口窗15来确认突起部301的突出,例如,即使在黑暗的作业现场等,也能够通过触觉来确认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的嵌合。由此,本发明的嵌合状态的确认不限于利用视觉状态,例如,也包括利用触觉状态的情况。
并且,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以电缆连接器10的中心销60受基板连接器80的中心锁90的作用而运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这仅是为了设置利用了推进、拉断机构的锁定机构而有用的一个例子,锁定机构当然能够利用球等,利用各种各样的推进、拉断机构,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嵌合时,通过使电缆连接器10的中心销60与基板连接器80的主体部碰撞来使中心销60向电缆连接器10侧移动,利用此时的中心销60的运动(举动)使作为观察确认部件的例如旋转部件旋转等,来表示嵌合状态。这样,在本发明中,不仅包括利用推进、拉断机构的作用来使中心销60运动的发明,也包括通过其他的锁定作用来使中心销60运动的发明。
另外,中心销60也不一定需要在电缆连接器10侧与基板连接器80侧之间沿直线状地延伸,只要能够在电缆连接器10与基板连接器80嵌合时、解除嵌合时,受到来自基板连接器80的某种作用而在电缆连接器10运动就可以。例如,能够为L字状等其他的形状。
而且,旋转部件也不一定设置于中心销的上部,如图21所示,也能够设置于中心销60”的侧部。若中心销60”沿图示箭头“β”方向运动,则设置于中心销60”端部的钩部601与凸轮104的突起105啮合,向图示箭头“γ”方向旋转。另外,与“γ”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转被防复位弹簧102防止。其结果是,从开口窗15”能够看见的旋转部件的颜色等也变化。能够进行这样的变形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很容易想到。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也包括这些变形事项。
因为本发明使用机械式的构造,所以并不局限于电连接器,也能够用于光连接器等各种连接器。

Claims (13)

1.一种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由一对能够相互嵌合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壳体;
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并向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侧延伸,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或者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解除时中的至少一方,该可动部件通过来自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作用而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中可动;以及
确认部件,该确认部件能够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部确认地设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当所述可动部件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中动作时,通过所述可动部件的动作能够变更该确认部件的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部进行确认的确认状态,
在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有锁定部件,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所述可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锁定部件锁定而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解除时,所述锁定状态被解除,
所述确认部件的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部进行确认的确认状态能够在所述可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锁定部件锁定时或者所述锁定状态被解除时进行变更,
所述可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推进机构锁定于所述锁定部件,所述锁定状态被拉断机构解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进机构以及所述拉断机构具备误动作防止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的动作是所述可动部件的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的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装置还具有操作部,该操作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部,能够使所述可动部件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装置还具有推压单元,该推压单元将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可动部件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朝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一侧推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认部件由所述可动部件的一部分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认部件由所述可动部件的一部分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认部件由所述可动部件的一部分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认部件是响应所述可动部件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的动作而旋转的旋转部件,在所述旋转部件上与角度对应地带有多个识别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认部件是响应所述可动部件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方向的运动而旋转的旋转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件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件的上部或者侧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有多个端子,在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多个端子对应的多个对应端子,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所述多个端子与所述多个对应端子实际上同时接触,另 外,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嵌合解除时,所述多个端子与所述多个对应端子实际上同时分离。
13.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与对象连接器嵌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器壳体;
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并向与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侧延伸,在与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时或者从所述对象连接器解除嵌合时中的至少一方,该可动部件通过来自所述对象连接器的作用而在所述连接器中可动;以及
确认部件,该确认部件能够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部确认地设置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时或者所述连接器从所述对象连接器解除嵌合时中的至少任一方,当所述可动部件在所述连接器中动作时,通过所述可动部件的动作能够变更该确认部件的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部进行确认的确认状态,
所述可动部件具备锁定部,通过该锁定部,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时,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对象连接器被锁定,另外,当所述连接器从所述对象连接器解除嵌合时,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对象连接器的所述锁定被解除,
所述可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推进机构锁定于所述锁定部件,所述锁定状态被拉断机构解除。
CN201310572323.3A 2012-11-15 2013-11-15 连接器装置以及其使用的连接器 Active CN1038251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1394 2012-11-15
JP2012251394A JP5927703B2 (ja) 2012-11-15 2012-11-15 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5140A CN103825140A (zh) 2014-05-28
CN103825140B true CN103825140B (zh) 2017-01-04

Family

ID=50760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72323.3A Active CN103825140B (zh) 2012-11-15 2013-11-15 连接器装置以及其使用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27703B2 (zh)
KR (1) KR101674710B1 (zh)
CN (1) CN1038251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0641B2 (ja) * 2018-11-19 2022-03-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プローブ
JP7206169B2 (ja) * 2019-08-27 2023-01-1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視認部材を備えたコネクタ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33373A (ja) * 1990-09-26 1992-05-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ガスレーザ装置
US5176533A (en) * 1991-05-31 1993-01-05 Daiichi Densh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55773A (zh) * 1995-11-17 1997-07-3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可检测不完全接合的连接件
JPH10177878A (ja) * 1996-12-18 1998-06-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H10208808A (ja) * 1997-01-21 1998-08-07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コネクタ
CN1264937A (zh) * 1999-01-26 2000-08-30 莫列斯公司 带有锁合机构和金属弹簧的电连接器
JP2006216375A (ja) * 2005-02-03 2006-08-17 Hosiden Corp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検知方法とコネクタ
CN101340039A (zh) * 2007-06-14 2009-01-07 诺信公司 具有可视指示器的高压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09279A (ja) 1988-10-18 1990-04-20 Junkosha Co Ltd マルチコネクタ
JPH0613069U (ja) 1992-03-12 1994-02-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H09245890A (ja) * 1996-03-11 1997-09-19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コネクタの嵌合検知構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33373A (ja) * 1990-09-26 1992-05-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ガスレーザ装置
US5176533A (en) * 1991-05-31 1993-01-05 Daiichi Densh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55773A (zh) * 1995-11-17 1997-07-3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可检测不完全接合的连接件
JPH10177878A (ja) * 1996-12-18 1998-06-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H10208808A (ja) * 1997-01-21 1998-08-07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コネクタ
CN1264937A (zh) * 1999-01-26 2000-08-30 莫列斯公司 带有锁合机构和金属弹簧的电连接器
JP2006216375A (ja) * 2005-02-03 2006-08-17 Hosiden Corp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検知方法とコネクタ
CN101340039A (zh) * 2007-06-14 2009-01-07 诺信公司 具有可视指示器的高压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63431A (ko) 2014-05-27
JP2014099362A (ja) 2014-05-29
JP5927703B2 (ja) 2016-06-01
CN103825140A (zh) 2014-05-28
KR101674710B1 (ko)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06621B1 (en)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y method
EP2249440B1 (en) A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ion method
JP4711808B2 (ja) コネクタ
EP2523262B1 (en) Seal cover for in-vehicle electric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US9543697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housing with a fitting tube with guide walls with a lock arm inbettween
JP5649866B2 (ja) ロック環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WO2009123012A1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5576440B (zh) 杠杆式连接器
CN103682781A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
EP1830436A1 (en) A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US20180248310A1 (en) Lever-type connector
JP2014165028A (ja) コネクタ
CN103825140B (zh) 连接器装置以及其使用的连接器
US20210257770A1 (en) Circular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coupling ring
JP2014165027A (ja) 倍力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US10468821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US20180109034A1 (en) Lever-type connector
US10483692B2 (en) Levery-type connector
WO2013175720A1 (en) Connector
JP2011014454A (ja) コネクタ
CN105428898B (zh) 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
JP2009181719A (ja) コネクタ
JP2021072209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5122557B (zh) 连接器装置
JP5574506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