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28898B - 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28898B
CN105428898B CN201510836059.9A CN201510836059A CN105428898B CN 105428898 B CN105428898 B CN 105428898B CN 201510836059 A CN201510836059 A CN 201510836059A CN 105428898 B CN105428898 B CN 105428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
sealing
spliced eye
socket
operat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360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28898A (zh
Inventor
杨家明
杨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GUANGOULI ELECTRIC CO Ltd NINGBO
Original Assignee
YANGGUANGOULI ELECTRIC CO Ltd NINGB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GUANGOULI ELECTRIC CO Ltd NINGBO filed Critical YANGGUANGOULI ELECTRIC CO Ltd NINGBO
Priority to CN20151083605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288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28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28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28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28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3Cover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其中所述插座包括一插座本体和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的一防护装置,其中所述防护装置具有一操作空间和至少一插接孔以及包括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的一防护机构,每所述插接孔分别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和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与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其中当至少一插接件通过每所述插接孔分别插入到每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当每所述插接件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在所述操作空间内自动地封闭每所述插接孔,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阻止异物通过每所述插接孔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环境,以保证所述插座在后续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插座,特别涉及一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
背景技术
插座,是一个被连接于一个第一机构的连接件,其通常设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用于连通该插座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的插接孔;插头,是一个被连接于一个第二机构的连接件,其通常设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插接件。一般情况下,该插头的该插接件能够通过该插座的该插接孔自该插座的外部环境延伸至该插座的内部空间,从而使得该插座与该插头相互配合以连接该第一机构和该第二结构。也就是说,该插座和该插头是能够相互配合的连接件。在该插座和该插头没有相互配合使用时,该插座的该插接孔是被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的,此时,诸如水、灰尘等异物能够通过该插座的该插接孔自外部环境进入到内部空间,从而给该插座的被设置于内部空间的其他机构造成损坏,以至于给该插座的安全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该插座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诸多的应用。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该插座可以是能够被安装于墙壁、地板等位置的连接件或者是一个插线板,也就是说,该插座可以形成一个用电终端,使用者可以直接将该插头的该插接件通过该插座的该插接孔自该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内部空间,而使该插头的该插接件电连接于该插座的内部的取电机构从而获取电能。在这类产品中,如果异物(例如水或者水汽)通过该插座的该插接孔进入到该插座的内部空间,则可能会导致该插座出现短路的现象,甚至会引起火灾的发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这类产品通常会被应用于诸如厨房、卫生间等用水比较频繁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更容易出现不小心使水通过该插座的该插接孔进入到内部空间和使弥散在空气中的水汽通过该插座的该插接孔进入到内部环境的现象,以至于给该插座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在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该插座还可以是被安装于墙壁等位置的用于通信的连接件,例如网线端口或者电话线端口等用于提供通信能力的连接端口,为了便于使用在建筑物的多个位置都会被预装有这些被实施为端口的该插座,而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这些被实施为端口的该插座只有部分是处于使用状态的,而处于非使用状态的该插座的该插接孔被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弥散在外部环境的灰尘会通过该插座的该插接孔进入到该插座的内部而附着在设置于该插座内部的通信机构上,从而导致该插座在被重新使用时会出现接触不良等情况的发生。在又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该插座也可以是被设置在用电设备上的连接件,例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电视机等任何的用电设备上的耳机端口、充电端口、连接线端口等,在这些用电使用被使用时,没有处于使用状态的被设置于用电设备的该插座的该插接孔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弥散在外部环境的灰尘或者其他的异物会通过该插座的该插接孔进入到该插座的内部而附着在设置于该插座内部的通信机构上,从而导致该插座在被重新使用时会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的发生。在再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该插座也可以是一个被设置在门上或者其他位置的锁,绝大多数的时间,被实施为锁的该插座的该插接孔是被暴露在使用环境更为恶劣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中会存在更多的灰尘、水汽,甚至会被遭遇人为的破坏,对于灰尘、水汽这类异物来说更容易通过该插接孔进入到被实施为锁的该插座的内部,以至于给精密的内部机构造成损坏。
目前,虽然提供了一些用于防护该插座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无一不是在该插座的外部设置一些诸如防水盖等机构,该防水盖通常是可拆卸地或者轴连接地连接于该插座,在该插座被使用时需要人工将该防水盖打开和在该插座没有被使用时需要人工将该防水盖盖上,该防水盖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的,但是其给使用者在使用该插座的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更多的时候使用者在使用完该插座之后可能会忘记将该防水盖盖在该插座上,而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一方面该插座的防水功能会失效,另一方面还容易导致该防水盖的损坏或者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其中所述插座能够阻止其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进入到所述插座的内部,以保证所述插座的安全使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其中所述插座包括一插座本体和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的一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能够阻止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的机构(例如取电机构、通信机构、锁机构等)与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相连通,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防护装置能够避免水、水汽、灰尘等异物进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而损坏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的机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其中所述防护装置具有一操作空间和至少一插接孔以及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的一防护机构,每所述插接孔分别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和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与所述插座的内部空间,其中所述防护机构在至少一插接件插入通过每所述插接孔插入到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时打开每所述插接孔和在每所述插接件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时在所述操作空间内封闭每所述插接孔,通过这样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的机构始终与所述插座本体的外部环境相隔离,以保证所述插座的安全使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其中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一密封部和一复位部,所述复位部使所述密封部在所述操作空间内被保持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状态和使所述密封部在离开初始位置后具有返回至初始位置以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能力。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其中所述密封部在离开和返回初始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密封部在所述操作空间内都不会发生偏斜,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所述密封部在返回初始位置后能够在所述操作空间内封闭每所述插接孔。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其中所述防护装置包括被相互重叠设置的一第一壳体和一第二壳体,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所述操作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动作孔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动作孔相对应以形成所述插接孔,所述防护机构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以在所述操作空间内至少密封所述第一壳体的每所述动作孔。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其中所述密封部被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其中所述密封部被可折叠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其中所述密封部被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其中所述密封部包括一密封主体和分别延伸于所述密封主体的高端的至少一密封元件,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的低端和所述第二壳体,其中在所述密封部离开初始位置而使每所述密封元件打开每所述插接孔时,所述复位部使所述密封部能够返回至初始位置从而使每所述密封元件在所述操作空间内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其中所述密封部在所述操作空间内被操作沿着预设方向做旋转运动,以保证所述插座在被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其中每所述密封元件具有一弧面,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能够被定位于每所述插接孔,以使得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每所述插接孔的内壁之间形成线线接触,从而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每所述插接孔的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其中所述防护装置还具有至少一引导槽,每所述引导槽分别在所述防护装置的外表面,如每所述引导槽分别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连通于每所述插接孔,从而每所述引导槽用于引导每所述插接件被插入每所述插接孔而不会出现偏滑的现象,以便于使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其中所述防护装置能够被应用于现有的插座,以形成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插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减少所述插座的普及成本和使用者的更换成本,有利于所述插座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插座,其包括:
一插座本体,其具有至少一输出端子;和
一防护装置,其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所述防护装置具有一操作空间和至少一插接孔以及包括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的一防护机构,每所述插接孔分别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和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与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并且每所述插接孔分别对应于每所述输出端子,其中当至少一插接件通过每所述插接孔分别插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以连通每所述输出端子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当每所述插接件分别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从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自动地封闭每所述插接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机构进一步包括一密封部和一复位部,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密封部和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其中当所述密封部被操作离开初始位置而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时,所述复位部具有使所述密封部返回至初始位置而从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趋势和位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密封部进一步包括一密封主体和被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的高端的至少一密封元件,每所述密封元件用于在所述密封部处于初始位置时从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封闭每所述插接孔,其中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密封主体的低端和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设有相对的一限位元件和一限位腔,所述密封主体的所述高端设有一第一容纳腔,所述密封主体的所述低端延伸至并被保持于所述限位腔,所述限位元件延伸至并被保持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设有相对的一限位元件和一限位凸起,所述密封主体的所述高端和所述低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容纳腔和一第二容纳腔,所述限位元件延伸至并被保持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限位凸起延伸至并被保持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密封主体的所述低端设有至少一斜面,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设有至少一第一限位块,其中所述密封主体的所述低端的每个所述斜面得以与每所述第一限位块接触,以用于限制所述密封部在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被驱动时的旋转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还设有至少一第二限位块,每所述第二限位块被邻近地设置于每所述插接孔,其中每所述第二限位块得以与每所述密封元件接触,以用于限制所述密封部在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被驱动时的旋转幅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密封主体的所述低端设有一第一限位槽,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设有一第二限位槽,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防护机构进一步包括一密封部和至少一复位部,所述密封部包括一密封主体和被轴连接于所述密封主体的一端的至少一密封元件,所述密封主体的另一端被设置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其中每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和每所述密封元件,其中当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被操作打开每所述插接孔时,每所述复位部具有使每所述密封元件回复至初始位置以从所述操作空间内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趋势和位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一密封部和至少一复位部,所述密封部进一步包括一密封主体和至少一密封元件,所述密封主体的一端被设置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每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密封主体的另一端和每所述密封元件,其中每所述复位部使每所述密封元件保持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状态和在每所述密封元件打开每所述插接孔后在所述操作空间内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趋势和位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至少一密封部和至少一复位部,每所述密封部被设置轴连接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每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设置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和每所述密封部,其中每所述复位部使每所述密封部保持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状态和在每所述密封部打开每所述插接孔后在所述操作空间内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趋势和位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每所述密封部分别包括一密封主体和一密封元件,所述密封主体的一端被设置轴连接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所述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的另一端,每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设置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和每所述密封部的所述密封主体,其中每所述密封部的所述密封元件得以在所述操作空间内封闭每所述插接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至少一密封部和至少一复位部,每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设置于所述密封部和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其中每所述复位部使每所述密封部保持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状态和在每所述密封部打开每所述插接孔后在所述操作空间内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趋势和位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装置在所述操作空间内形成至少一调整腔,每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每所述调整腔的腔壁和每所述密封部,以使每所述密封部得以沿着每所述调整腔形成的轨道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每所述密封部分别包括一密封主体和被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的前端的一密封元件,每所述密封部的所述密封主体的后端被保持于所述调整腔,所述密封元件得以在所述操作空间内封闭所述插接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端部分别具有一弧面,并且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分别被定位于每所述插接孔,以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异物通过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每所述插接孔的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装置具有至少一引导槽,每所述引导槽被设于所述防护装置的外表面并分别连通于每所述插接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用于插座的防护装置,包括一防护机构以及具有一操作空间和至少一插接件,每所述插接孔分别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和所述防护装置的两侧环境,所述防护机构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其中当至少一插接件通过每所述插接孔从所述防护装置的一侧环境插入到另一侧环境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当每所述插接件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从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自动地封闭每所述插接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通过一防护装置防止异物通过插接孔自插座的外部环境进入插座的内部空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所述防护装置在所述插座的插座本体的外部形成一操作空间以及用于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和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与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至少一插接孔;和
(b)所述防护装置在所述操作空间内提供被可操作的一防护机构,其中所述防护机构适合于在一插接件插入所述插接孔时被操作以自动地打开所述插接孔和在所述插接件被移离所述插接孔时被操作以在所述操作空间内自动地封闭所述插接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一密封部和一复位部,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密封部和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当所述插接件插入所述插接孔时,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步骤:所述密封部挤压所述复位部在所述操作空间内沿着所述防护装置的高度方向移动;和所述密封部带动所述复位部在所述操作空间内做旋转运动,从而所述防护机构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防止异物进入插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一防护机构封闭各插接孔的方式阻止异物进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
b.当所述防护机构受到一插接件的压力时,所述防护机构被驱动以打开各所述插接孔,从而使得该插接件得以进入该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和
c.当该插接件被移离各该插接孔时,所述防护机构自动地再次封闭各该插接孔。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插座及其应用环境的立体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插座及其应用环境的立体示意图。
图1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插座及其应用环境的立体示意图。
图1D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插座及其应用环境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的一个变形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的防护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沿着中间位置被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在插接件未插入插接孔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在插接件插入插接孔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在插接件移离插接孔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防护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上述变形例的防护装置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的防护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防护装置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在插接件未插入插接孔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在插接件插入插接孔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在插接件移离插接孔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二个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的防护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二个实施方式的上述变形例的防护装置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在插接件未插入插接孔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在插接件插入插接孔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在插接件移离插接孔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第四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四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四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在插接件未插入插接孔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0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四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在插接件插入插接孔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0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插座的上述第四个实施方式的防护装置在插接件移离插接孔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止异物通过插接孔自插座的外部环境进入到插座的内部空间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任何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使用本发明。在下面的描述中的实施例仅作为例子和修改物对该领域熟练的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在下面的描述中定义的一般原理将适用于其它实施例,替代物,修改物,等效实施和应用中,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依本发明,其提供一插座,其中所述插座允许与其配套的一插接件100从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所述插座的内部空间,从而使得所述插座与所述插接件100相互连接。如图1A所示,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能够被实施为一个用电终端,其适于被安装于墙壁、地板或者单独地形成一个可自由活动的插线板,其中所述插座允许至少一个所述插接件100(例如两脚插头、三脚插头等)从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所述插座的内部空间,以使所述插接件100与被设置于所述插座的内部空间的取电机构相互连通而从该取电机构获取电能。如图1B所示,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能够被实施为一个通信终端,其适于被安装于墙壁或者地板等位置,其中所述插座允许一个所述插接件100(例如网线接口、电话线接口等)从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所述插座的内部空间,以使所述插接件100与被设置于所述插座的内部空间的通信机构相互接通而从该通信机构获取通信能力。如图1C所示,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能够被实施为一个端口(例如充电端口、耳机端口、通信端口等),其适于被应用于诸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视机、交换机等任何的用电设备上,其中所述插座允许一个所述插接件100(例如耳机插头)从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所述插座的内部空间,以使所述插接件100与被设置于所述插座的内部空间的相应机构相互连通。如图1D所示,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能够被实施为一个锁,其适于被设置于房间门、保险箱门、车辆门以及车辆的点火处或者油箱处等位置,其中所述插座允许一个所述插接件100(例如钥匙)从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所述插座的内部空间而操作所述插座。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A至图1D中描述了本发明的所述插座的几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但其仅为举例性的描述,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依据说明书附图之图2至图6C,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所述插座将被阐明,其中所述插座包括一插座本体10和一防护装置20,所述防护装置20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所述防护装置20能够阻止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空间的机构(例如取电机构、通信机构和锁机构等)与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相连通,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防护装置20能够阻止水、水汽、灰尘等异物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空间,从而保证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空间的机构不被损坏,进而确保所述插座在被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参考图3A,所述插座本体10具有至少一输出端子11,其中所述输出端子11可以被实施为取电机构、通信机构或者锁机构等。优选地,所述输出端子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空间。所述防护装置20包括一防护机构21以及具有一操作空间22和至少一插接孔23,每所述插接孔23分别被设有以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22和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与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空间,并且每所述插接孔31分别对应于所述插座本体10的每所述输出端子11。也就是说,每所述插接孔23均允许所述插接件100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空间,并且所述插接件100与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空间的每所述输出端子11相互接通。所述防护机构21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22,其中所述防护机构21在正常情况下从所述操作空间22的内部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以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空间。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处于使用状态时,每所述插接件100在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空间时,每所述插接件100分别挤压所述防护机构21以使所述防护机构21在所述操作空间22内被操作而自动地离开初始位置,从而所述防护机构21打开每所述插接孔23。相对应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每所述插接件100分别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23,此时因为没有外力作用于所述防护机构21,所述防护机构21在所述操作空间22内自动地回复到初始位置以再次在所述操作空间22内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防护机构21在所述插座从使用状态切换到非使用状态和在所述插座保持于非使用状态时从所述操作空间22的内部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这样能够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空间,从而保证所述插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当所述插座被实施为一个用电终端时,所述防护机构21用于在所述插座从使用状态切换到非使用状态和在所述插座保持于非使用状态时从所述操作空间22的内部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防护机构21能够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或者水汽自每所述插接孔23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以阻止水或者水汽给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的该取电机构造成损坏并确保所述插座不会出现短路的现象,从而保证用电安全。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对于被应用于诸如卫生间、浴室或者厨房等用水频率高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丰富的使用环境的取电终端来说,特别的有用。
值得一提的是,当每所述插接件100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空间时,每所述插接件100不仅驱动所述防护机构21离开初始位置,而且在每所述插接件100保持于每所述插接孔23时,每所述插接件100还提供驱动力使所述防护机构21保持于离开初始位置后的位置。也就是说,所述防护机构21也提供作用于每所述插接件100的外力,以防止每所述插接件100自动地从每所述插接孔23脱落,这是现有的插座预料不到的。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中,所述防护装置20的所述插接孔23的数量可以不受限制,例如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述插接孔2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其根据所述插座的使用需要被提供和设置。如图3B所示,本发明的所述防护装置20还可以仅提供一个所述插接孔23。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防护装置20的所述插接孔23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插座本体10的插孔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而在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防护装置20的所述插接孔23可以形成所述插座本体10的插孔,后续会对所述防护装置20与所述插座本体10的关系作进一步的介绍和阐述。
所述防护机构21进一步包括一密封部211和一复位部212,所述复位部212的两端分别延伸并被设置于所述密封部212和所述防护装置20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的内壁。当所述密封部211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复位部212使所述密封部211保持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的状态;当所述密封部211离开初始位置时,所述复位部212使所述密封部211具有返回初始位置以在所述操作空间22内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的趋势和位移。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处于使用状态时,每所述插接件100在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空间时,每所述插接件100分别挤压所述密封部211,以使所述密封部211在所述操作空间22内做旋转运动而离开初始位置,从而打开每所述插接孔23。此时,所述复位部212被所述密封部211带动产生弹性形变而积蓄回复力,所述复位部212提供的该回复力使得所述密封部211具有返回至初始位置的趋势和位移。相对应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每所述插接件100分别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23,此时因为没有外力作用于所述防护机构21的所述密封部211,所述复位部212提供的的该回复力使得所述密封部211在所述操作空间22内自动地旋转而在所述操作空间22的内部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防护机构21在所述插座从使用状态切换到非使用状态和在所述插座保持于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密封部2111均能够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而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从而保证所述插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所述防护装置2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壳体24和一第二壳体25,所述第一壳体24和所述第二壳体25分别具有至少一动作孔241,其中所述第一壳体24和所述第二壳体25被相互重叠地设置以在所述第一壳体24和所述第二壳体25之间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并且所述第一壳体24的每所述动作孔241和所述第二壳体25的每所述动作孔241相互对应以形成每所述插接孔23。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壳体24和所述第二壳体25的相对面分别是所述防护装置20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的内壁。
在本发明的这个示例中,所述复位部212的两端分别延伸并被连接于所述密封部211和所述第二壳体25,其中所述密封部211用于至少封闭所述第一壳体24的每所述动作孔241,从而使得所述密封部211在所述操作空间22的内部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密封部211从所述操作空间22的内部封闭所述第一壳体24的每所述动作孔241,而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密封部211从所述操作空间22的内部同时封闭所述第一壳体24的每所述动作孔241和所述第二壳体25的每所述动作孔241。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25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结构,其用于与所述第一壳体24和所述防护机构21组合形成所述防护装置20。所述防护装置20能够被重叠地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以形成本发明的所述插座。也就是说,所述防护装置20和所述插座本体10可以被组合在一起使用,也可以被拆卸后而仅仅使用所述插座本体10,从而使得所述防护装置20也能够适用于现有技术的插座上,即将所述防护装置20重叠地安装于现有技术的插座的外部,从而所述防护装置20用于阻止插座的使用空间内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插座的插孔进入到插座的内部。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25是与所述插座本体10一体的结构,例如当本发明的所述插座被实施为一个用电终端时,所述第二壳体25是该用电终端的一个面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在这方面并不受限制。
所述密封部211包括一密封主体2111和至少一密封元件2112,所述密封主体2111具有一高端21111和一低端21112,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分别延伸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高端2111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密封部211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的数量与位置与所述防护装置20的所述插接孔23的数量与位置相对应,从而使得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能够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所述复位部2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并被连接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和所述第二壳体25,在所述密封部211离开初始位置而自动地打开所述插接孔23时,所述密封部211带动所述复位部212产生弹性形变而积蓄回复力,从而所述复位部212使得所述密封部211具有返回初始位置的趋势和位移。也就是说,当每所述插接件100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23后,每所述插接件100作用于所述密封部211的外力撤销,此时,所述复位部212使得所述密封部211返回初始位置而使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在所述操作空间22的内部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
所述第一壳体24设有一限位元件242,所述第二壳体25具有一限位腔251,所述密封部211的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高端21111具有一第一容纳腔211111,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延伸至并保持于所述第二壳体25的所述限位腔251内,所述第一壳体24的所述限位元件242延伸至并保持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高端21111的所述第一容纳腔211111,通过这样的方式,当所述密封部211被操作在所述操作空间22的内部做旋转运动时,所述密封部211不会出现偏斜,以保证所述防护装置20在被使用时的可靠性。也就是说,所述密封部211的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高端21111和所述低端21112均被限制以使所述密封部211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现偏斜的现象,从而保证所述防护装置20在被使用时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设有一第一限位槽211121。所述第二壳体25具有一第二限位槽252,并且所述第二限位槽252被设于所述限位腔251内。所述复位部2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并被限位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的所述第一限位槽211121内和所述第二壳体25的所述第二限位槽252内。当所述密封部211被操作在所述操作空间22内做旋转运动时,所述复位部212的上端被所述密封部211的所述密封主体2111带动而应扭动产生弹性形变从而积蓄回复力,在后续当操作所述密封部211离开初始位置的外力撤销后,所述复位部212提供的该回复力使得所述复位部212返回至初始状态,从而带动所述密封部211回复至初始位置,进而使所述密封部211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在所述操作空间22的内部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
更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进一步设有一第二容纳腔211122,所述第一限位槽211121被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11122内,这样,所述复位部2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并保持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的所述第二容纳腔211122内和所述第二壳体25的所述第二限位槽252,以防止当所述密封部211在所述操作空间22内被操作而做旋转运动时,所述复位部212的任意一端从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的所述第一限位槽211121或者所述第二壳体25的所述第二限位槽252内滑脱,从而保证所述防护装置20在被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复位部212能够被实施为一个扭簧,其通常情况下由一根金属丝(例如钢丝)通过旋转弯折的方式形成,以使得所述复位部212具有可靠的回复能力,例如当所述复位部212因扭曲而产生弹性形变时会积蓄扭力,从而当施加于所述复位部212的外力撤销后,所述复位部212自身的扭力使得所述复位部212具备回复至初始状态的能力。
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具有至少一斜面211123,所述第二壳体25在所述限位腔251内设有至少一第一限位块253,其中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的所述斜面211123与所述第二壳体25的所述第一限位块253接触,并且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的所述斜面211123和所述第二壳体25的所述第一限位块253界定了所述密封部211在所述操作空间22内的旋转方向。具体地说,所述限位块253进一步具有一引导面2531,当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的所述斜面211123与所述第一限位块253的所述引导面2531接触时,所述引导面2531引导所述密封主体2111沿引导面2531移动,以使得所述密封主体2111旋转,从而使得所述密封部211被旋离所述插接孔23。进一步地,所述复位部212被压缩和扭动而产生弹性形变而积蓄回复力。当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的所述斜面211123接触该限位腔251的底部后,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的所述斜面211123继续旋转,直至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的所述斜面211123的侧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块253的一个侧面接触。所述第一限位块253的一个侧面阻止所述密封主体2111旋转,从而使得所述密封主体2111停止旋转。优选地,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具有两所述斜面211123。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限位腔251内设有至少两第一限位块253。也就是说: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的两所述斜面211123与两第一限位块253对应地设置。各所述第一限位块253的所述引导面2531的引导方向一致。也就是说,当两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的所述斜面211123分别与两所述第一限位块253接触时,各所述引导面253引导所述密封主体2111沿相同的方向旋转。优选地,两所述第一限位块253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限位腔251的底部直径的两端。所述密封部211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的端部具有一弧面21121,当所述密封部211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时,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的所述弧面21121的一部分被定于每所述插接孔23,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密封部211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的所述弧面21121与所述防护装置20的用于形成每所述插接孔23的内壁之间形成线线接触,以增强所述防护装置20的密封性,从而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汽等异物通过所述密封部211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与所述第一壳体24的用于形成每所述动作孔241的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空间,从而确保所述插座的可靠性。
所述第一壳体24进一步设有至少一第二限位块243,每所述第二限位块243邻近地设于每所述动作孔241,其中每所述第二限位块243用于限制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的旋转幅度,以保证其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装置20还具有至少一引导槽26,每所述引导槽26分别连通于每所述插接孔23,从而每所述引导槽26用于引导每所述插接件100插入每所述插接孔23,通过这样的方式,当使用者使用每所述插接件100插入每所述插接孔23时不会出现偏斜的现象,以便于使用。在本发明的这个示例中,每所述引导槽26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4的侧面,并且每所述引导槽26与所述第一壳体24的每所述动作孔241相互连通。
参考图6A至图6C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在各个状态时的示意图。具体地说,在图6A中,当每所述插接件100没有被插入每所述插接孔23时,所述复位部212使所述密封部211在所述操作空间22内保持于初始位置,即所述复位部212使所述密封部211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保持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的状态。具体地说,所述复位部212向所述第一壳体24方向顶紧所述密封部211,以使所述密封部211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的所述弧面21121与所述第一壳体24的用于形成每所述动作孔241的内壁之间形成线线接触,从而所述密封部211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所述密封部211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的所述弧面21121与所述第一壳体24的用于形成每所述动作孔241的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空间,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所述插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图6B中,所述防护装置20的每所述引导槽26用于引导每所述插接件100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插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空间与每所述输出端子31接通,此时,每所述插接件100在通过所述第一壳体24的每所述动作孔24后挤压所述密封部211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以使所述密封部211被挤压自所述第一壳体24向所述第二壳体25方向移动,同时所述复位部212被挤压产生弹性形变而积蓄回复力。与此同时,在被设于所述密封部211的所述密封主体2111的所述低端21112的所述斜面211123与被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5的所述限位块253的相互作用下,所述密封部211在所述操作空间22内沿着预设方向做旋转运动,其中所述密封部211的旋转运动带动所述复位部212同步地做旋转运动产生弹性形变而积蓄回复力。
在图6C中,每所述插接件100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23后,由于驱动所述密封部211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的外力撤销,在每所述复位部212提供的该回复力的作用下,使得所述密封部211在所述操作空间22内自动地回复至初始位置而使所述密封部211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在所述操作空间22的内部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
如图7和图8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座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其中所述插座包括一插座本体10A和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A的一防护装置20A,所述防护装置20A用于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A的内部空间而造成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A的内部空间的机构损坏。
所述防护装置20A包括一防护机构21A以及具有一操作空间22A和至少一插接孔23A,每所述插接孔23A分别连通所述操作空间22A和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与所述插座本体10A的内部空间,所述防护机构21A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22A,以在所述操作空间22A内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A。
所述防护机构21A进一步包括一密封部211A和一复位部212A,所述复位部212A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并被连接于所述密封部212A和所述防护装置20A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A的内壁。当所述密封部211A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复位部212A使所述密封部211A保持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A的状态;当所述密封部211A离开初始位置时,所述复位部212A使所述密封部211A具有返回至初始位置而在所述操作空间22A的内部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A的趋势和位移。、
所述防护装置20A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壳体24A和一第二壳体25A,所述第一壳体24A和所述第二壳体25A分别具有至少一动作孔241A,其中所述第一壳体24A和所述第二壳体25A被相互重叠地设置以在所述第一壳体24A和所述第二壳体25A之间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A,并且所述第一壳体24A的每所述动作孔241A和所述第二壳体25A的每所述动作孔241A相互对应以形成每所述插接孔23A,所述防护机构21A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22A以在所述操作空间22A内至少封闭所述第一壳体24A的每所述动作孔241A。
所述密封部211A包括一密封主体2111A和至少一密封元件2112A,所述密封主体2111A具有一高端21111A和一低端21112A,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A分别延伸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A的所述高端21111A。所述复位部212A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密封主体2111A的所述低端21112A和所述第二壳体25A,在所述密封部211A离开初始位置而自动地打开所述插接孔23A时,所述密封部211A带动所述复位部212A产生弹性形变而积蓄回复力,从而所述复位部212A使得所述密封部211A具有返回初始位置的趋势和位移。
所述第一壳体24A设有一限位元件242A,所述第二壳体25A设有一限位凸起254A,所述密封主体2111A的所述高端21111A具有一第一容纳腔211111A,所述低端21112A具有一第二容纳腔211122A,其中所述第一壳体24A的所述限位元件242A延伸至并保持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A的所述高端21111A的所述第一容纳腔211111A,所述第二壳体25A的所述限位凸起254A延伸至并保持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A的所述低端21112A的所述第二容纳腔211122A内,所述复位部212A被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A的所述低端21112A的所述第二容纳腔211122A内,并且所述复位部212A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并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5A和所述密封主体2111A的所述低端21112A的所述第二容纳腔211122A的内壁。当所述密封部211A被操作在所述操作空间22A内离开初始位置和回复至初始位置而做旋转运动时,所述密封部211A不会出现偏斜,以保证所述防护装置20A在被使用时的可靠性。也就是说,所述密封部211A的所述密封主体2111A的所述高端21111A和所述低端21112A均被限制以使所述密封部211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现偏斜的现象,从而保证所述防护装置20A在被使用时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主体2111A的所述低端21112A设有一第一限位槽211121A,所述第一限位槽211121A被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11122A内,所述第二壳体25A具有一第二限位槽252A,所述第二限位槽252A被设于所述限位凸起254A,所述复位部212A的两端分别延伸并被限位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A的所述低端21112A的所述第一限位槽211121A内和所述第二壳体25A的所述第二限位槽252A内,从而当所述密封部211A被操作在所述操作空间22A内做旋转运动时,所述复位部212A的上端被所述密封部211A带动而扭动以产生弹性形变,所述复位部212A产生弹性形变而使得所述复位部212A产生扭力,在后续当操作所述密封部211A的外力撤销后,所述复位部212A在回复初始状态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密封部211A回复至初始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密封部211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A在所述操作空间22的内部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A。
所述密封主体2111A的所述低端21112A具有至少一斜面211123A,所述第二壳体25A设有至少一第一限位块253A,其中所述密封主体2111A的所述低端21112A的所述斜面211123A与所述第二壳体25A的所述第一限位块253A接触,并且所述密封主体2111A的所述低端21112A的所述斜面211123A和所述第二壳体25A的所述第一限位块253A界定了所述密封部211A在所述操作空间22A内的旋转方向。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所述防护装置20A的所述防护机构21A的所述密封部211A被设置只能够沿着一个预设方向在所述操作空间22A内做旋转运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防护装置20A的可靠性更容易得到保障。
依据说明书附图之图9至图12C,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所述插座将被阐明,其中所述插座包括一插座本体10B和一防护装置20B,所述防护装置20B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B。所述防护装置20B能够阻止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B的内部空间的机构与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相连通,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防护装置20B能够阻止水、水汽、灰尘等异物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B的内部空间,从而保证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B的内部空间的机构不被损坏,进而保证所述插座在被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所述防护装置20B包括一防护机构21B以及具有一操作空间22B和至少一插接孔23B,每所述插接孔23B分别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22B和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与所述插座本体10B的内部空间。可以理解的是,每所述插接孔23B均允许一插接件100B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B的内部空间,从而使得所述插接件100B与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B的内部空间的机构相互连通。所述防护机构21B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22B,其中所述防护机构21B在初始位置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B,以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B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B的内部空间。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处于使用状态时,每所述插接件100B在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B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B的内部空间时,每所述插接件100B分别挤压所述防护机构21B以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23B。相对应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每所述插接件100B分别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23B,此时因为没有外力作用于所述防护机构21B,所述防护机构21B在所述操作空间22B内自动地回复到初始位置以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B。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防护机构21B在所述插座从使用状态切换到非使用状态和在所述插座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均能够在所述操作空间22B内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B,这样能够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B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B的内部空间,从而保证所述插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所述防护装置20B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壳体24B和一第二壳体25B,所述第一壳体24B和所述第二壳体25B分别具有至少一动作孔241B,其中所述第一壳体24B和所述第二壳体25B被相互重叠地设置以在所述第一壳体24B和所述第二壳体25B之间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B,其中所述第一壳体24B的每所述动作孔241B和所述第二壳体25B的每所述动作孔241B相对应以形成每所述插接孔23B。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壳体24B和所述第二壳体25B的相对面分别是所述防护装置20B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B的内壁。
所述防护机构21B包括一密封部211B和至少一复位部212B,所述密封部211B进一步包括一密封主体2111B和至少一密封元件2112B,其中所述密封主体2111B的一端被选择性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4B和所述第二壳体25B,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分别被轴连接地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B的另一端,每所述复位部212B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并被连接于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和所述防护装置20B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B的内壁,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每所述复位部212B的一端可以被选择性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24B和所述第二壳体25B。当所述密封部211B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复位部212B使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保持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B的状态;当所述密封部211B离开初始位置时,每所述复位部212B使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在所述操作空间22B的内部具有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B的趋势和位移。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处于使用状态时,每所述插接件100B在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B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B的内部空间时,每所述插接件100B分别挤压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以使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在所述操作空间22B内做相对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B的轴向运动,从而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向下或者向上做轴向运动以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23B。此时,每所述复位部212B被所述密封部211B带动产生弹性形变以积蓄回复力,每所述复位部212B提供的该回复力在后续能够使得所述密封部211B回复至初始位置而使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在所述操作空间22B的内部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B。相对应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每所述插接件100B分别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23B,此时因为没有外力作用于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每所述复位部212B提供的该回复力使得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在所述操作空间22B内做相对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B的轴向运动而在所述操作空间22B内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B。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防护机构21B在所述插座从使用状态切换到非使用状态和在所述插座保持于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均能够在所述操作空间22B内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B,从而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能够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B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B的内部空间,从而保证所述插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的端部分别具有一弧面21121B,当所述密封部211B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的所述弧面21121B的一部分被定位于每所述插接孔23B,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的所述弧面21121B与所述防护装置20B的用于形成每所述插接孔23B的内壁之间形成线线接触。更具体地,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的所述弧面21121B的一部分被定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4B的每所述动作孔241B,从而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的所述弧面21121B与所述第一壳体24B的用于形成所述动作孔241B的内部之间形成线线接触。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防护装置20B具备更好的密封性,从而所述防护装置20B能够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的所述弧面21121B与所述第一壳体24B的用于形成每所述动作孔241B的内部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B的内部空间,从而保证所述插座被使用时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装置20B还具有至少一引导槽26B,每所述引导槽26B分别连通于每所述插接孔23B,从而每所述引导槽26BB用于引导每所述插接件100B插入每所述插接孔23B,这样,当使用者在使用所述插座时将每所述插接件100B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B插入所述插座本体10B的内部空间的过程中,每所述插接件100B的端部与用于封闭所述插接孔23B的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的所述弧面21121B接触时不会出现偏滑的现象,以便于使用。在本发明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每所述引导槽26B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4B的侧面,其中每所述引导槽26B与所述第一壳体24B的每所述动作孔241B相互连通。
参考图12A至图12C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在各个状态时的示意图。具体地说,在图12A中,当每所述插接件100B没有被插入每所述插接孔23B时,每所述复位部212B使所述密封部211B在所述操作空间22B内保持于初始位置,即每所述复位部212B使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保持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B的状态,从而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B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B的内部空间。
在图12B中,所述防护装置20B的每所述引导槽26B引导每所述插接件100B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B插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B的内部空间,此时,每所述插接件100B在通过所述第一壳体24B的每所述动作孔241B后挤压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以使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在所述操作空间22B内做相对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B的轴向运动以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23B,此时一方面每所述插接件100B能够继续插入所述第二壳体25B的每所述动作孔241B而进入所述插座本体10B的内部空间,另一方面每所述插接件100B使每所述复位部212B被挤压产生弹性形变而积蓄回复力。
在图12C中,每所述插接件100B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23B后,由于驱动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的外力撤销,在每所述复位部212B提供的该回复力的作用下,使得所述密封部211B在所述操作空间22B内自动地回复至初始位置而使所述密封部211B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B在所述操作空间22B的内部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B。
如图13和图14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座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其中所述插座包括一插座本体10C和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C的一防护装置20C,所述防护装置20C用于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进入所述插座本体10C的内部空间而造成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C的内部空间的机构损坏。
所述防护装置20C包括一防护机构21C以及具有一操作空间22C和至少一插接孔23C,每所述插接孔23C分别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22C和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于所述插座本体10C的内部空间,所述防护机构21C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22C以在所述操作空间22C的内部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C。
所述防护机构21C包括一密封部211C和至少一复位部212C,所述密封部211C进一步包括一密封主体2111C和至少一密封元件2112C,其中所述密封主体2111C的一端被设置于所述防护装置20C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C的内壁,每所述复位部212C的两端分别延伸并被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C的另一端和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C,从而每所述复位部212C使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C在所述操作空间22C的内部保持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C的状态。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处于使用状态时,每所述插接件100C在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C指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C的内部空间时,每所述插接件100C分别挤压所述密封部211C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C,以使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C在所述操作空间22C内做相对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C的轴向运动,从而所述密封部211C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C向下或者向上做轴向运动以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22C。此时,每所述复位部212C被所述密封部211C带动产生弹性形变以积蓄回复力,每所述复位部212C提供的该回复力在后续能够使得所述密封部211C回复至初始位置而使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C在所述操作空间22C的内部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C。相对应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每所述插接件100C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23C,此时因为没有外力作用于所述密封部211C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C,每所述复位部212C提供的该回复力使得所述密封部211C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C在所述操作空间22C内做相对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C的轴向运动而在所述操作空间22C的内部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C。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防护机构21C在所述插座从使用状态切换到非使用状态和在所述插座保持于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密封部211C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C均能够在所述操作空间22C内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C,从而所述密封部211C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C能够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C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C的内部空间,从而保证所述插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依据说明书附图之图15至图17C,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所述插座将被阐明,其中所述插座包括一插座本体10D和一防护装置20D,所述防护装置20D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D。所述防护装置20D能够阻止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D的内部空间的机构与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相连通,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防护装置20D能够阻止水、水汽、灰尘等异物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D的内部空间,从而保证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D的内部空间的机构不被损坏,进而保证所述插座在被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所述防护装置20D包括一防护机构21D以及具有一操作空间22D和至少一插接孔23D,每所述插接孔23D分别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22D和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与所述插座本体10D的内部空间。可以理解的是,每所述插接孔23D均允许一插接件100D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D的内部空间,从而使得所述插接件100D与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D的内部空间的机构相互连通。所述防护机构21D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22D,其中所述防护机构21D在初始位置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D,以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D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D的内部空间。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处于使用状态时,每所述插接件100D在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D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D的内部空间时,每所述插接件100D分别挤压所述防护机构21D以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23D。相对应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每所述插接件100D分别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23D,此时因为没有外力作用于所述防护机构21D,所述防护机构21D在所述操作空间22D内自动地回复到初始位置以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D。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防护机构21D在所述插座从使用状态切换到非使用状态和在所述插座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均能够在所述操作空间22D内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D,这样能够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D进入到所述插接本体10D的内部空间,从而保证所述插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所述防护机构21D包括至少一密封部211D和至少一复位部212D,每所述密封部211D被设置轴连接于所述防护装置20D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D的内壁,每所述复位部212D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防护装置20D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D的内壁和每所述密封部211D,其中每所述复位部212D使每所述密封部211D保持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D的状态,并且当所述密封部211D在所述操作空间22D内被操作而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23D时,每所述复位部212D使每所述密封部211D具有返回至初始位置的趋势和位移。
每所述密封部211D分别包括一密封主体2111D和一密封元件2112D,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主体2111D的一端被设置轴连接于所述防护装置20D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D的内壁,所述密封元件2112D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D的另一端,其中每所述复位部212D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防护装置20D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D的内壁和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主体2111D,并且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D能够在所述操作空间22D内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D。
所述防护装置20D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壳体24D和一第二壳体25D,所述第一壳体24D和所述第二壳体25D分别具有至少一动作孔241D,其中所述第一壳体24D和所述第二壳体25D被相互重叠地设置以在所述第一壳体24D和所述第二壳体25D之间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D,其中所述第一壳体24D的每所述动作孔241D和所述第二壳体25D的每所述动作孔251D相对应以形成每所述插接孔23D。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壳体24D和所述第二壳体25D的相对面分别是所述防护装置20D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D的内壁。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主体2111D的一端被选择性地设置轴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24D和所述第二壳体25D,每所述复位部212D的两端分别延伸以选择性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24D和所述第二壳体25D与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主体2111D。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处于使用状态时,每所述插接件100D在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D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D的内部空间时,每所述插接件100D分别挤压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D,以使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主体2111D带动所述密封元件2112D在所述操作空间22D内沿着所述防护装置20D的高度方向做向上或者向下的轴向运动从而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23D。此时,每所述复位部212D被每所述密封部211D带动产生弹性形变而积蓄回复力,该回复力在后续能够使得所述密封部211D回复至初始位置而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D。相对应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插座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每所述插接件100D分别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23D,此时因为没有外力作用于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D,所述复位部212D提供的该回复力使得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主体2111D带动所述密封元件2112D在所述操作空间22D内轴向运动而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D。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防护机构21D在所述插座从使用状态切换到非使用状态和在所述插座保持于非使用状态时,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D均能够在所述操作空间22D内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D,从而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D能够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D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D的内部空间,从而保证所述插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D的端部分别具有一弧面21121D,当每所述密封部211D处于初始位置时,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D的所述弧面21121D的一部分被定位于每所述插接孔23D,通过这样的方式,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D的所述弧面21121D与所述防护装置20D的用于形成所述插接孔23D的内壁之间形成线线接触。具体地说,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D的所述弧面21121D的一部分被定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4D的每所述动作孔241D,从而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D的所述弧面21121D与所述第一壳体24D的用于形成所述动作孔241D的内部之间形成线线接触。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防护装置20D具备更好的密封性,从而所述防护装置20D能够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D的所述弧面21121D与所述第一壳体24D的用于形成每所述动作孔241D的内部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D的内部空间,从而保证所述插座被使用时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装置20D还具有至少一引导槽26D,每所述引导槽26D分别连通于每所述插接孔23D,从而每所述引导槽26D用于引导每所述插接件100D插入每所述插接孔23D,这样,当使用者在使用所述插座时将每所述插接件100D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D插入所述插座本体10D的内部空间的过程中,每所述插接件100D的端部与用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D的所述密封部211D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D的所述弧面21121D接触时不会出现偏滑的现象,以便于使用。在本发明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每所述引导槽26D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4D的侧面,其中每所述引导槽26D与所述第一壳体24D的每所述动作孔241D相互连通。
参考图17A至图17C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座的各个状态时的示意图。具体地说,在图17A中,当每所述插接件100D没有被插入每所述插接孔23D时,每所述复位部212D使每所述密封部211D在所述操作空间22D内保持于初始位置,即每所述复位部212D使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D保持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D的状态,从而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D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D的内部空间。
在图17B中,所述防护装置20的每所述引导槽26D引导每所述插接件100D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D插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D的内部空间,此时,每所述插接件100D在通过所述第一壳体24D的每所述动作孔241D后挤压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D,以使每所述密封部11D的所述密封主体2111D带动所述密封元件2112D在所述操作空间22D内做相对于所述防护装置20D的高度的轴向运动以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23D,此时一方面每所述插接件100D能够继续插入所述第二壳体25D的每所述动作孔241D而进入所述插座本体10D的内部空间,另一方面每所述插接件100D使所述复位部212D被挤压产生弹性形变而积蓄回复力。
在图17C中,每所述插接件100D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23D后,由于驱动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D的外力撤销,在每所述复位部212D提供的该回复力的作用下,使得每所述密封部211D在所述操作空间22D内自动地回复至初始位置而使每所述密封部211D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D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D。
依据说明书附图之图18至图20C,根据跟发明的第四个实施方式的所述插座将被阐明,其中所述插座包括一插座本体10E和一防护装置20E,所述防护装置20E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E。所述防护装置20E能够阻止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E的内部空间的机构与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相连通,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防护装置20E能够阻止水、水汽、灰尘等异物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E的内部空间,从而保证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E的内部空间的机构不被损坏,进而保证所述插座在被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所述防护装置20E包括一防护机构21E以及具有一操作空间22E和至少一插接孔23E,每所述插接孔23E分别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22E和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与所述插座本体10E的内部空间。可以理解的是,每所述插接孔23E均允许所述插接件100E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插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E的内部空间,从而使得所述插接本体100E与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10E的内部空间的机构相互连通。所述防护机构21E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22E,优选地,在本发明的所述插座的这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机构21E被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22E,以在所述操作空间22E的内部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E,这样,所述防护机构21E能够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E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E的内部空间。
所述防护机构21E包括至少一密封部211E和至少一复位部212E,每所述密封部211E被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22E,每所述复位部212E的两端分别延伸并被连接于所述防护装置20E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E的内壁和每所述密封部211E。当每所述密封部211E在所述操作空间22E内被操作离开初始位置而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23E后,每所述复位部212E使每所述密封部211E具有返回至初始位置而在所述操作空间22E内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E的趋势和位移,通过这样的方式,每所述复位部212E使得每所述密封部211E在所述插座从使用状态切换到非使用状态和在所述插座保持于非使用状态时均能够在所述操作空间22E内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E,以保证所述插座在后续的使用安全。
每所述密封部211E分别包括一密封主体2111E和一密封元件2112E,所述密封元件2112E被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E的前端,所述复位部212E的两端分别延伸并被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2111E的后端和所述防护装置20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E的内壁,其中每所述密封部211E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E能够在所述操作空间22E内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E。
所述防护装置20E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壳体24E和一第二壳体25E,所述第一壳体24E和所述第二壳体25E分别具有至少一动作孔241E,其中所述第一壳体24E和所述第二壳体25E被相互重叠地设置以在所述第一壳体24E和所述第二壳体25E之间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E,所述第一壳体24E的每所述动作孔241E和所述第二壳体25E的每所述动作孔24E相对应以形成每所述插接孔23E。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壳体24E和所述第二壳体25E的相对面分别是所述防护装置20E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2E的内壁。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壳体24E在所述操作空间22E内进一步形成至少一调整腔244E,每所述复位部212E分别被设置于所述调整腔244E,每所述密封部211E的所述密封主体2111E的后端分别设置于所述调整腔244E,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密封部211E的所述密封主体2111E只能够沿着所述调整腔244E形成的轨道在所述操作空间22E内互动,从而保证所述插座在被使用的过程中的可靠性。
每所述密封部211E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E的端部分别具有一弧面21121E,当每所述密封部211E处于初始位置时,每所述密封部211E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E的所述弧面21121E的一部分被定位于每所述插接孔23E,通过这样的方式,每所述密封部211E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E的所述弧面21121E与所述防护装置20E的用于形成所述插接孔23E的内壁之间形成线线接触。具体地说,每所述密封部211E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E的所述弧面21121E的一部分被定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4E的每所述动作孔241E,从而每所述密封部211E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E的所述弧面21121E与所述第一壳体24E的用于形成所述动作孔241E的内部之间形成线线接触。这样的方式使得所述防护装置20E具备更好的密封性,从而所述防护装置20E能够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密封部211E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E的所述弧面21121E与所述第一壳体24E的用于形成每所述动作孔241E的内部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E的内部空间,从而保证所述插座被使用时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装置20E还具有至少一引导槽26E,每所述引导槽26E分别连通于每所述插接孔23E,从而每所述引导槽26E用于引导每所述插接件100E插入每所述插接孔23E,这样,当使用者在使用所述插座时将每所述插接件100E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E插入所述插座本体10E的内部空间的过程中,每所述插接件100E的端部与用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E的所述密封部211E的每所述密封元件2112E的所述弧面21121E接触时不会出现偏滑的现象,以便于使用。在本发明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每所述引导槽26E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4E的侧面,其中每所述引导槽26E与所述第一壳体24E的每所述动作孔241E相互连通。
参考图20A至图20C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插座的各个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地说,在图20A中,当每所述插接件100E没有被插入每所述插接孔23E时,每所述复位部212E使每所述密封部211E在所述操作空间22E内保持于初始位置,即每所述复位部212E使每所述密封部211E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E在所述操作空间22E内保持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E的状态,从而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水、水汽、灰尘等异物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E进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E的内部空间。
在图20B中,所述防护装置20E的每所述引导槽20E引导每所述插接件100E自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通过每所述插接孔23E插入到所述插座本体10E的内部空间,此时,每所述插接件100E在通过所述第一壳体24E的每所述动作孔241E后挤压每所述密封部211E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E,以使每所述密封部211E的所述密封密封主体2111E带动每所述复位部212E沿着每所述调整腔244E形成的轨道在所述调整空间22E内滑动而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23E,此时一方面每所述插接件100E能够继续插入所述第二壳体25E的每所述动作孔241E而进入所述插座本体10E的内部空间,另一方面每所述插接件100E使所述复位部212E被挤压产生弹性形变而积蓄回复力。
在图20C中,每所述插接件100E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23E后,由于驱动每所述密封部211E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E的外力撤销,在每所述复位部212E提供的该回复力的作用下,使得每所述密封部211E在所述操作空间22E内自动地回复至初始位置而使每所述密封部211E的所述密封元件2112E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23E。
参考图21,本发明还提供一通过一防护装置20防止异物通过插接孔自插座的外部环境进入插座的内部空间的方法,其做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所述防护装置20在所述插座的插座本体10的外部形成一操作空间22以及用于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22和所述插座本体10的内部空间与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至少一插接孔23;和
(b)所述防护装置20在所述操作空间22内提供被可操作的一防护机构21,其中所述防护机构21适合于在一插接件100插入所述插接孔23时被操作以自动地打开所述插接孔23和在所述插接件100被移离所述插接孔23时被操作以在所述操作空间22内自动地封闭所述插接孔23。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防止异物进入插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一防护机构封闭各插接孔的方式阻止异物进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
2当所述防护机构受到一插接件的压力时,所述防护机构被驱动以打开各所述插接孔,从而使得该插接件得以进入该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和
3.当该插接件被移离各该插接孔时,所述防护机构自动地再次封闭各该插接孔。
其中,所述步骤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2.1所述防护机构的一密封部被旋离各所述插接孔以打开各所述插接孔;和
2.2所述防护机构的一复位部产生弹性形变以积蓄回复力。
优选地,所述防护机构的一密封部被旋离各所述插接孔以打开各所述插接孔同时发生。也就是说,各所述插接孔分别被旋开。
其中,步骤2.1进一步包括:
2.1.1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密封部垂直向下移动;
2.1.2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密封部的一斜面接触到一第一限位件的一引导面后,被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引导面引导旋转,以使得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密封部被旋离所述插接孔,所述插接孔被旋开。
其中,步骤2.2进一步包括:
2.2.1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复位部被压缩;和
2.2.2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复位部被压缩同时被扭紧。
其中,步骤3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3.1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复位部释放所积蓄的回复力;和
3.2通过所述防拟机构的所述密封部被驱动,所述插接孔被旋闭。
其中,步骤3.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3.2.1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密封部旋转地垂直向上移动;和
3.2.2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密封部封闭所述插接孔。
其中,在步骤1之前进一步包括一步骤1a:将所述防护机构被设置于一操作空间,所述操作空间设置于所述插座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
其中,所述步骤2进一步包括以下替代实施方式:
步骤2.1b:所述防护机构的各密封部被轴向移动以打开各插接孔;
步骤2.2b:所述防护机构的一复位部产生弹性形变以积蓄回复力。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8)

1.一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插座本体,其具有至少一输出端子;和
一防护装置,其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所述防护装置具有一操作空间和至少一插接孔以及包括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的一防护机构,每所述插接孔分别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和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与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并且每所述插接孔分别对应于每所述输出端子,其中当至少一插接件通过每所述插接孔分别插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以连通每所述输出端子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当每所述插接件分别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从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自动地封闭每所述插接孔;
其中所述防护机构进一步包括一密封部和一复位部,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密封部和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其中当所述密封部被操作离开初始位置而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时,所述复位部具有使所述密封部返回至初始位置而从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趋势和位移;
其中所述密封部进一步包括一密封主体和被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的高端的至少一密封元件,每所述密封元件用于在所述密封部处于初始位置时从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封闭每所述插接孔,其中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密封主体的低端和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
其中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设有相对的一限位元件和一限位腔,所述密封主体的所述高端设有一第一容纳腔,所述密封主体的所述低端延伸至并被保持于所述限位腔,所述限位元件延伸至并被保持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密封主体的所述低端设有至少一斜面,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设有至少一第一限位块,其中所述密封主体的所述低端的每个所述斜面得以与每所述第一限位块接触,以用于限制所述密封部在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被驱动时的旋转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还设有至少一第二限位块,每所述第二限位块被邻近地设置于每所述插接孔,其中每所述第二限位块得以与每所述密封元件接触,以用于限制所述密封部在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被驱动时的旋转幅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端部分别具有一弧面,并且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分别被定位于每所述插接孔,以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异物通过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每所述插接孔的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任一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防护装置具有至少一引导槽,每所述引导槽被设于所述防护装置的外表面并分别连通于每所述插接孔。
6.一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插座本体,其具有至少一输出端子;和
一防护装置,其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所述防护装置具有一操作空间和至少一插接孔以及包括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的一防护机构,每所述插接孔分别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和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与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并且每所述插接孔分别对应于每所述输出端子,其中当至少一插接件通过每所述插接孔分别插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以连通每所述输出端子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当每所述插接件分别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从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自动地封闭每所述插接孔;
其中所述防护机构进一步包括一密封部和一复位部,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密封部和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其中当所述密封部被操作离开初始位置而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时,所述复位部具有使所述密封部返回至初始位置而从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趋势和位移;
其中所述密封部进一步包括一密封主体和被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的高端的至少一密封元件,每所述密封元件用于在所述密封部处于初始位置时从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封闭每所述插接孔,其中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密封主体的低端和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
其中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设有相对的一限位元件和一限位凸起,所述密封主体的所述高端和所述低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容纳腔和一第二容纳腔,所述限位元件延伸至并被保持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限位凸起延伸至并被保持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密封主体的所述低端设有至少一斜面,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设有至少一第一限位块,其中所述密封主体的所述低端的每个所述斜面得以与每所述第一限位块接触,以用于限制所述密封部在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被驱动时的旋转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还设有至少一第二限位块,每所述第二限位块被邻近地设置于每所述插接孔,其中每所述第二限位块得以与每所述密封元件接触,以用于限制所述密封部在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被驱动时的旋转幅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端部分别具有一弧面,并且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分别被定位于每所述插接孔,以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异物通过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每所述插接孔的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7或8中任一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防护装置具有至少一引导槽,每所述引导槽被设于所述防护装置的外表面并分别连通于每所述插接孔。
11.一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插座本体,其具有至少一输出端子;和
一防护装置,其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所述防护装置具有一操作空间和至少一插接孔以及包括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的一防护机构,每所述插接孔分别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和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与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并且每所述插接孔分别对应于每所述输出端子,其中当至少一插接件通过每所述插接孔分别插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以连通每所述输出端子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当每所述插接件分别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从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自动地封闭每所述插接孔;
其中所述防护机构进一步包括一密封部和一复位部,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密封部和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其中当所述密封部被操作离开初始位置而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时,所述复位部具有使所述密封部返回至初始位置而从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趋势和位移;
其中所述密封部进一步包括一密封主体和被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的高端的至少一密封元件,每所述密封元件用于在所述密封部处于初始位置时从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封闭每所述插接孔,其中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密封主体的低端和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
其中所述密封主体的所述低端设有一第一限位槽,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设有一第二限位槽,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端部分别具有一弧面,并且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分别被定位于每所述插接孔,以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异物通过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每所述插接孔的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防护装置具有至少一引导槽,每所述引导槽被设于所述防护装置的外表面并分别连通于每所述插接孔。
14.一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插座本体,其具有至少一输出端子;和
一防护装置,其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所述防护装置具有一操作空间和至少一插接孔以及包括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的一防护机构,每所述插接孔分别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和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与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并且每所述插接孔分别对应于每所述输出端子,其中当至少一插接件通过每所述插接孔分别插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以连通每所述输出端子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当每所述插接件分别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从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自动地封闭每所述插接孔;
其中防护机构进一步包括一密封部和至少一复位部,所述密封部包括一密封主体和被轴连接于所述密封主体的一端的至少一密封元件,所述密封主体的另一端被设置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其中每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和每所述密封元件,其中当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被操作打开每所述插接孔时,每所述复位部具有使每所述密封元件回复至初始位置以从所述操作空间内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趋势和位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端部分别具有一弧面,并且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分别被定位于每所述插接孔,以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异物通过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每所述插接孔的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防护装置具有至少一引导槽,每所述引导槽被设于所述防护装置的外表面并分别连通于每所述插接孔。
17.一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插座本体,其具有至少一输出端子;和
一防护装置,其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所述防护装置具有一操作空间和至少一插接孔以及包括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的一防护机构,每所述插接孔分别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和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与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并且每所述插接孔分别对应于每所述输出端子,其中当至少一插接件通过每所述插接孔分别插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以连通每所述输出端子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当每所述插接件分别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从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自动地封闭每所述插接孔;
其中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一密封部和至少一复位部,所述密封部进一步包括一密封主体和至少一密封元件,所述密封主体的一端被设置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每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密封主体的另一端和每所述密封元件,其中每所述复位部使每所述密封元件保持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状态和在每所述密封元件打开每所述插接孔后在所述操作空间内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趋势和位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端部分别具有一弧面,并且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分别被定位于每所述插接孔,以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异物通过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每所述插接孔的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防护装置具有至少一引导槽,每所述引导槽被设于所述防护装置的外表面并分别连通于每所述插接孔。
20.一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插座本体,其具有至少一输出端子;和
一防护装置,其被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所述防护装置具有一操作空间和至少一插接孔以及包括被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操作空间的一防护机构,每所述插接孔分别连通于所述操作空间和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与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并且每所述插接孔分别对应于每所述输出端子,其中当至少一插接件通过每所述插接孔分别插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以连通每所述输出端子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自动地打开每所述插接孔,当每所述插接件分别被移离每所述插接孔时,所述防护机构被操作以从所述操作空间的内部自动地封闭每所述插接孔;
其中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至少一密封部和至少一复位部,每所述密封部被设置轴连接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每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设置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和每所述密封部,其中每所述复位部使每所述密封部保持于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状态和在每所述密封部打开每所述插接孔后在所述操作空间内再次封闭每所述插接孔的趋势和位移。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插座,其中每所述密封部分别包括一密封主体和一密封元件,所述密封主体的一端被设置轴连接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所述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密封主体的另一端,每所述复位部的两端分别延伸以被设置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所述操作空间的内壁和每所述密封部的所述密封主体,其中每所述密封部的所述密封元件得以在所述操作空间内封闭每所述插接孔。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端部分别具有一弧面,并且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分别被定位于每所述插接孔,以阻止所述插座的外部环境的异物通过所述密封部的每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弧面与所述防护装置的用于形成每所述插接孔的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防护装置具有至少一引导槽,每所述引导槽被设于所述防护装置的外表面并分别连通于每所述插接孔。
24.一防止异物进入插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一防护机构封闭各插接孔的方式阻止异物进入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
b.当所述防护机构受到一插接件的压力时,所述防护机构被驱动以打开各所述插接孔,从而使得该插接件得以进入该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和
c.当该插接件被移离各该插接孔时,所述防护机构自动地再次封闭各该插接孔;
其中,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b.1 通过所述防护机构的一密封部被旋离各所述插接孔的方式,各所述插接孔被旋开;和
b.2 所述防护机构的一复位部产生弹性形变以积蓄回复力;
其中,步骤b.1进一步包括:
b.1.1 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密封部垂直向下移动;和
b.1.2 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密封部的一斜面接触到一第一限位件的一引导面后,被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引导面引导旋转,以使得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密封部被旋离所述插接孔。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防止异物进入插座的方法,其中,步骤b.2进一步包括:
b.2.1 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复位部被压缩;和
b.2.2 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复位部被压缩同时被扭紧。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防止异物进入插座的方法,其中,步骤c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c.1 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复位部释放所积蓄的回复力;和
c.2 通过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密封部被驱动,所述插接孔被旋闭。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防止异物进入插座的方法,其中,步骤c.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c.2.1 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密封部旋转地垂直向上移动;和
c.2.2 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密封部封闭所述插接孔。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防止异物进入插座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一步骤1a:将所述防护机构设置于一操作空间,所述操作空间设置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
CN201510836059.9A 2015-11-26 2015-11-26 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 Active CN1054288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36059.9A CN105428898B (zh) 2015-11-26 2015-11-26 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36059.9A CN105428898B (zh) 2015-11-26 2015-11-26 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28898A CN105428898A (zh) 2016-03-23
CN105428898B true CN105428898B (zh) 2018-09-11

Family

ID=55506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36059.9A Active CN105428898B (zh) 2015-11-26 2015-11-26 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288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1547B (zh) * 2019-07-04 2020-11-06 上海大学 一种高防护型机器人快换信号通道模块及更换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8994A (zh) * 2013-05-27 2013-08-28 徐州新电高科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插座安全锁
CN103682799A (zh) * 2013-12-11 2014-03-26 杨家明 防水插座
CN204289859U (zh) * 2014-11-04 2015-04-22 林世峰 一种安全插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9804051L (sv) * 1998-11-26 2000-05-27 Thorsman & Co Ab Vattenskyddat elektriskt uttag
JP4407612B2 (ja) * 2005-10-06 2010-02-03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テーブルタップ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8994A (zh) * 2013-05-27 2013-08-28 徐州新电高科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插座安全锁
CN103682799A (zh) * 2013-12-11 2014-03-26 杨家明 防水插座
CN204289859U (zh) * 2014-11-04 2015-04-22 林世峰 一种安全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28898A (zh)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0538B (zh) 安全插座及其应用
CN101378162B (zh) 连接器、插座部件、电子设备及插头部件
CN201069885Y (zh) 电器件的导电构件之间的绝缘结构
CN107591645A (zh) 安全插座及其应用
CN205335523U (zh) 一种安全插座
CN105428898B (zh) 插座及其防护装置和应用
CN205509117U (zh) 一种插孔保护装置及使用其的终端
CN206353628U (zh)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
CN208368815U (zh) 一种高防护性能的电源插座
CN106921078A (zh) 一种旋转式暗藏地插
CN205264925U (zh) 插座及其防护装置
CN112803189B (zh) 一种具有儿童保护功能的智能插座
CN103825140B (zh) 连接器装置以及其使用的连接器
CN105449446B (zh) 一种插孔保护装置及使用其的终端
CN102064425A (zh) 接头防尘结构
CN106410479A (zh) 一种插孔式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CN206542401U (zh) 便携式手持设备
CN106785746A (zh) 插座
CN202282515U (zh) 插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8849113U (zh) 一种八针连接器
CN218958209U (zh) 防误触的全氟己酮灭火型墙插
CN219497231U (zh) 一种袖珍型电子雷管培训教学演示设备
CN110416830A (zh) 电连接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7052890U (zh) 插座及插排
CN209016768U (zh) 充电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