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53628U -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53628U
CN206353628U CN201621076860.4U CN201621076860U CN206353628U CN 206353628 U CN206353628 U CN 206353628U CN 201621076860 U CN201621076860 U CN 201621076860U CN 206353628 U CN206353628 U CN 206353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jack
door
baffle plat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768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小军
薛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768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53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53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53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壳体和挡板,其中,壳体用于容置移动终端,壳体在与移动终端的插孔对应位置设有通孔,挡板与壳体的通孔内壁固定连接,且挡板可相对壳体于一开启状态和一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当挡板受一外力作用而由闭合状态相对于壳体转动至开启状态时,外部插头通过通孔连接至移动终端的插孔。当外部插头从插孔中拔出时,挡板自动弹回,使该挡板由开启状态恢复至闭合状态,与插孔形成密闭空间,使触点位于密闭空间内部。由于触点容置于挡板与插孔形成的密闭空间内,降低了汗液、粉尘、水滴对触点以及与触点相连通的电路进行侵蚀的概率,进而起到对插孔式连接器的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保护套,尤其涉及一种套装在具有插孔的移动终端上的保护套。
背景技术
插孔式连接器具有多种插孔形式,能够与对应的插头形式相匹配,例如移动终端通常设置有3.5mm耳机插孔、USB插孔等插孔形式的插孔式连接器,从而便于移动终端与耳机或者数据线之间的插接。
目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保护套为了使得插头能够插入插孔,在插孔位置采用了敞口式的设计。但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发现汗液、粉尘、水滴等能够很容易地从敞口式的插孔位置进入到插孔式连接器内部,导致电路受损,甚至导致插孔式连接器完全失效,无法起到对插孔式连接器的保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保护套在插孔位置采用了敞口式的设计,导致保护套防尘防水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所述保护套包括:壳体和挡板;
所述壳体用于容置所述移动终端;
所述壳体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插孔对应位置设有通孔;
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的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挡板可相对壳体于一开启状态和一闭合状态之间切换;
当所述挡板受一外力作用而由闭合状态相对于壳体转动至开启状态时,外部插头通过所述通孔连接至所述移动终端的插孔;
当外部插头从所述插孔中拔出时,所述挡板自动弹回,使所述挡板由开启状态恢复至闭合状态。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护套包括壳体和挡板,其中,壳体用于容置移动终端,壳体在与移动终端的插孔对应位置设有通孔,挡板与壳体的通孔内壁固定连接,且挡板可相对壳体于一开启状态和一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挡板受一外力作用而由闭合状态相对于壳体转动至开启状态时,外部插头通过所述通孔连接至所述移动终端的插孔。当外部插头从插孔中拔出时,挡板自动弹回,使该挡板由开启状态恢复至闭合状态,与插孔形成密闭空间,使触点位于密闭空间内部。由于触点容置于挡板与插孔形成的密闭空间内,降低了汗液、粉尘、水滴对触点以及与触点相连通的电路进行侵蚀的概率,进而起到对插孔式连接器的保护作用。在对插孔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由于用户无需对保护套进行额外操作,仅需对外部插头进行插拔即可,大幅提升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以及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护套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该保护套包括:壳体12和挡板11。
其中,壳体12用于容置与该保护套匹配的移动终端13,并在移动终端13的插孔131对应位置设有通孔14,外部插头通过该通孔14与插孔式连接器中的触点电连接。具体的,外部插头为与插孔131匹配的各种类型的插头,例如耳机插头、USB插头等。保护套和移动终端13的型号需要相匹配,以避免移动终端13的按钮、接口以及音频输入/输出口被壳体12覆盖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在移动终端13的按钮处,除使用通孔的方式以外,也可以通过设置凸起以容置移动终端13的按钮。
挡板11与壳体12的通孔14内壁固定连接,该挡板11可相对壳体于一开启状态和一闭合状态之间切换,移动地覆盖插孔131位置。当外部插头未插入插孔131时,挡板11处于闭合状态,该挡板11与插孔131形成密闭空间,使触点位于密闭空间内部。当外部插头需要插入插孔131中时,无需对保护套进行额外操作,只需将外部插头正常插入,挡板11便可以随之被插头推开移离插孔131位置,由闭合状态相对于壳体转动至开启状态,以使外部插头能够通过通孔连接至移动终端的插孔131中。而且在外部插头从插孔131中拔出后,挡板11可以自动弹回至闭合状态,再次覆盖插孔131。从而实现对插孔131的持续保护。
为了更加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就挡板11可相对壳体于一开启状态和一闭合状态之间切换这一结构进行简要的介绍:
挡板11位于插孔131的入口处对插孔131进行遮挡,有效阻止汗液、粉尘、水滴等物质通过插孔131进入至插孔131,从而避免电路受损。
其中,以自动的方式对插孔131进行遮挡,是指在没有外部插头插入时,挡板11处于闭合状态,挡板11与插孔131形成密闭空间,使触点位于密闭空间内部,从而实现对插孔131的密封。当准备使用插孔式连接器时,需要利用外部插头接触到挡板11,并对挡板11人为施加作用力后,才能使挡板11移离插孔131位置,切换至开启状态,进而使外部插头插入至插孔131。在外部插头拔出时,无需手动操作,挡板11便可以自动弹回至闭合状态。
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防尘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保护套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同时由于挡板11与壳体12可以采用一体式设计,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尘塞容易丢失的问题。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护套包括壳体12和挡板11,其中,壳体12用于容置移动终端13,壳体12在与移动终端13的插孔131对应位置设有通孔14,挡板11与壳体12的通孔14内壁固定连接,且挡板11可相对壳体12于一开启状态和一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挡板受一外力作用而由闭合状态相对于壳体转动至开启状态时,外部插头通过所述通孔连接至所述移动终端的插孔。当外部插头从插孔中拔出时,挡板自动弹回,使该挡板由开启状态恢复至闭合状态,与插孔131形成密闭空间,使触点位于密闭空间内部。由于触点容置于挡板11与插孔131形成的密闭空间内,降低了汗液、粉尘、水滴对触点以及与触点相连通的电路进行侵蚀的概率,进而起到对插孔式连接器的保护作用。
实施例二
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护套通过使用记忆材料实现对插孔进行自动遮挡。
该保护套具体包括:壳体22和挡板。本实施例中,壳体22用于容置移动终端23,挡板至少包括: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外部插头24通过该插孔231与至少一个触点电连接。其中,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设置于通孔25内远离插孔231一侧,在覆盖插孔231时相对设置。
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以各自与壳体22的连接处为转动轴,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范围内转动。其中,第一位置为覆盖插孔231的位置,第二位置为贴合通孔25内壁的位置。当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位于第一位置时,挡板处于闭合状态。当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位于第二位置时,挡板处于开启状态。通孔25的孔径大于插孔231的孔径,并且通孔的深度大于转动门板的长度,当挡板处于开启状态时,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可容置于通孔中,避免影响外部插头24插入插孔231。
在没有外部插头24插入时,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处于闭合状态,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共同与插孔231形成密闭空间,使触点位于密闭空间内部,从而实现对插孔的密封。优选的,可以通过两个转动门板的交叠部分,使密封效果更加优良。当外部插头24准备插入时,仅需正常插入外部插头24,在外部插头24接触到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后,转动门板在外部插头的作用力下移离插孔231位置,由闭合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进而使外部插头24插入至插孔231。由于本实施例中转动门板为记忆材料,当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覆盖在插孔231处时,转动门板为原始状态,所以当外部插头24拔出时,无需手动操作,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便可以依靠记忆材料的复原性自动回复至原始状态,即闭合状态。其中,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各自与壳体22的连接处和转动门板为一体结构,该一体结构由记忆材料制成。
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挡板处于闭合状态时保护套与外部插头24的剖面示意图。当未通过外部插头24对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人为施加作用力时,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处于闭合状态,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与插孔231形成密闭空间,使触点位于密闭空间内部,从而实现对插孔的密封。
参照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挡板向开启状态转动过程中保护套与外部插头24的剖面示意图。当通过外部插头24对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人为施加作用力后,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逐渐由闭合状态向开启状态过渡,以使外部插头24能够插入插孔231中。
参照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挡板处于开启状态时保护套与外部插头24的剖面示意图。当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在外部插头24的作用力下贴合至通孔25内壁时,外部插头24插入插孔中,与触点实现电连接。其中通孔25的孔径大于插孔231的孔径,并且通孔的深度大于转动门板的长度,以实现外部插头24的顺利插入。
在外部插头24拔出后,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依靠记忆材料的特性,逐渐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从而再次覆盖插孔231形成密闭空间,使触点位于密闭空间内部,以实现对插孔的密封。由于在需要将外部插头24插入时,无需额外的步骤手动打开挡板,只需要借助外部插头将转动门板推开,便可实现外部插头24的插入,而且在外部插头24拔出后,无需手动操作,转动门板便可以依靠记忆材料的特性自动恢复至闭合状态。从而实现对插孔的自动遮挡。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护套通过利用记忆金属材料作为转动门板和转动轴的构成材料,使得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仅在外部插头24插入时,贴合在通孔25内壁处,而在外部插头24拔出后,转动门板便可以依靠记忆材料的复原性自动使转动门板211和转动门板212回复至闭合状态,与插孔231形成密闭空间,使触点位于密闭空间内部。由于触点容置于挡板与插孔231形成的密闭空间内,降低了汗液、粉尘、水滴对触点以及与触点相连通的电路进行侵蚀的概率,进而起到对插孔式连接器的保护作用。在对插孔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由于用户无需对保护套进行额外操作,仅需对外部插头进行插拔即可,大幅提升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和用户使用感受。
实施例三
参照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又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护套能够以门轴式等机械方式,实现对插孔进行自动遮挡。
该保护套具体包括:壳体32和挡板。本实施例中,壳体32用于容置移动终端33,挡板包括转动轴和转动门板,其中转动门板至少包括: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对应的转动轴分别为转动轴313和转动轴314。外部插头34通过该插孔331与至少一个触点电连接。
转动轴位于通孔35内壁远离插孔331一侧,与转动门板的侧边固定连接,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在各自对应的转动轴的带动下,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范围内转动。其中,第一位置为覆盖插孔331的位置,第二位置为贴合通孔35内壁的位置。当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位于第一位置时,挡板处于闭合状态。当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位于第二位置时,挡板处于开启状态。可选的,当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位于第一位置时,两个转动门板在通孔35处相对设置。通孔35的孔径大于插孔331的孔径,并且通孔35的深度大于转动门板的长度,当挡板处于开启状态时,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可容置于通孔中,避免影响外部插头34插入插孔331。
在没有外部插头34插入时,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处于闭合状态,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共同与插孔331形成密闭空间,使触点位于密闭空间内部,从而实现对插孔的密封。优选的,可以通过两个转动门板的交叠部分,使密封效果更加优良。当外部插头34准备插入时,仅需正常插入外部插头34,在外部插头34接触到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后,转动门板在外部插头的作用力下向第二位置转动,进而使外部插头34插入至插孔331。由于转动门板与转动轴之间由弹性材料连接,当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位于第一位置时,弹性材料处于松弛状态,当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位于第二位置时,弹性材料处于拉伸状态,所以当外部插头34拔出时,无需手动操作,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便可以在转动轴拉力的带动下回复至闭合状态。
参照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挡板处于闭合状态时保护套与外部插头34的剖面示意图。当未通过外部插头34对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人为施加作用力时,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处于闭合状态,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与插孔331形成密闭空间,使触点位于密闭空间内部,从而实现对插孔的密封。
参照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挡板向开启状态转动过程中保护套与外部插头34的剖面示意图。当通过外部插头34对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人为施加作用力后,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逐渐由闭合状态向开启状态过渡,以使外部插头34能够插入插孔331中。
参照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挡板处于开启状态时保护套与外部插头34的剖面示意图。当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在外部插头34的作用力下贴合至通孔35内壁时,外部插头34插入插孔中,与触点实现电连接。其中通孔35的孔径大于插孔331的孔径,并且通孔的深度大于转动门板的长度,以实现外部插头34的顺利插入。
在外部插头34拔出后,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在转动轴的带动下,逐渐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从而再次与插孔331形成密闭空间,使触点位于密闭空间内部,以实现对插孔的密封。由于在需要将外部插头34插入时,无需额外的步骤手动打开挡板,只需要借助外部插头将转动门板推开,便可实现外部插头34的插入,而且在外部插头34拔出后,无需手动操作,转动门板便可以在转动轴的带动下自动恢复至闭合状态。从而实现对插孔的自动遮挡。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护套通过利用门轴式等机械方式,使得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仅在外部插头34插入时,贴合在通孔35内壁处,而在外部插头34拔出后,转动门板便可以在转动轴的带动下自动使转动门板311和转动门板312回复至闭合状态,与插孔331形成密闭空间,使触点位于密闭空间内部。由于触点容置于挡板与插孔331形成的密闭空间内,降低了汗液、粉尘、水滴对触点以及与触点相连通的电路进行侵蚀的概率,进而起到对插孔式连接器的保护作用。在对插孔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由于用户无需对保护套进行额外操作,仅需对外部插头进行插拔即可,大幅提升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和用户使用感受。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挡板;
所述壳体用于容置所述移动终端;
所述壳体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插孔对应位置设有通孔;
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的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挡板可相对壳体于一开启状态和一闭合状态之间切换;
当所述挡板受一外力作用而由闭合状态相对于壳体转动至开启状态时,外部插头通过所述通孔连接至所述移动终端的插孔;
当外部插头从所述插孔中拔出时,所述挡板自动弹回,使所述挡板由开启状态恢复至闭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挡板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板处于闭合状态;
当所述挡板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挡板处于开启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覆盖所述插孔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贴合所述通孔内壁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至少两个转动门板;
所述至少两个转动门板,以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为轴,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范围内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转动门板位于所述通孔内远离所述插孔一侧,在所述通孔处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转动门板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和对应的转动门板为一体结构;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转动门板和对应的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由记忆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转动轴和转动门板;
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通孔内壁远离插孔一侧,与所述转动门板的侧边固定连接;
所述转动门板,在所述转动轴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范围内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至少两个转动门板和对应的所述转动轴;
所述至少两个转动门板在所述插孔处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门板和对应的所述转动轴由弹性材料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4、5、7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转动门板处于闭合状态时,具有交叠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插孔的孔径。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的深度大于所述转动门板的长度;
当所述转动门板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转动门板可容置于所述通孔中。
CN201621076860.4U 2016-09-22 2016-09-22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 Active CN206353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76860.4U CN206353628U (zh) 2016-09-22 2016-09-22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76860.4U CN206353628U (zh) 2016-09-22 2016-09-22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53628U true CN206353628U (zh) 2017-07-25

Family

ID=59347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76860.4U Active CN206353628U (zh) 2016-09-22 2016-09-22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5362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6563A (zh) * 2021-01-25 2021-04-30 李翠莲 一种电网设备通讯数据接口
CN113466498A (zh) * 2021-05-26 2021-10-01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当涂县供电公司 一种避雷器带电检测磁吸式电流引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371765A (zh) * 2022-01-07 2022-04-19 安徽渔之蓝教育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多功能智慧一体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6563A (zh) * 2021-01-25 2021-04-30 李翠莲 一种电网设备通讯数据接口
CN112736563B (zh) * 2021-01-25 2022-04-26 北京昊普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设备通讯数据接口
CN113466498A (zh) * 2021-05-26 2021-10-01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当涂县供电公司 一种避雷器带电检测磁吸式电流引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466498B (zh) * 2021-05-26 2022-09-23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马鞍山供电公司 一种避雷器带电检测磁吸式电流引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371765A (zh) * 2022-01-07 2022-04-19 安徽渔之蓝教育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多功能智慧一体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53628U (zh)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
CN201717440U (zh) 带防护结构的插座
CN202196931U (zh) 网络连接器及该网络连接器中的连接器主体
CN203828277U (zh) 一种电子产品保护套
CN213659343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控制装置
CN202093448U (zh) 连接接口及电子设备
CN204030099U (zh) 插座保护门结构
CN205510148U (zh) 一种用于电子通信终端的便携式外壳
CN213093429U (zh) 一种家用插座用保护结构
CN207251739U (zh) 一种按键式usb防水塞及按键式塞体
CN207234009U (zh) 防误插两用型安全插座
CN206517099U (zh) 活动插头式背夹充电装置
CN206947615U (zh) 一种内嵌式可旋转多面插座
CN206412592U (zh) 一种护盖旋转式入墙插座
CN206060885U (zh) 一种手机套
CN201146280Y (zh) 盒体结构
CN205911512U (zh) 防尘面板
CN205104684U (zh) 旋转防触电插座
CN209805014U (zh) 一种通信工程用多接口网线插座
CN204377284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3986214B (zh) 一种通过锁具控制充电状态的移动终端及其系统
CN206922096U (zh) 一种网线连接器
CN204466089U (zh) 一种u盘保护外壳
CN207732220U (zh) 一种可转换声控插座
CN203984489U (zh) 一种防尘手机耳机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