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77284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77284U
CN204377284U CN201520035751.7U CN201520035751U CN204377284U CN 204377284 U CN204377284 U CN 204377284U CN 201520035751 U CN201520035751 U CN 201520035751U CN 204377284 U CN204377284 U CN 204377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bar
bar structure
fluting
connector
relative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357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润生
王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357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77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77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77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形状的开槽;K个电子元器件,所述K个电子元器件中至少包括主板和与主板连接的第一功能元器件;所述第一功能元器件包括滑动框结构和连接头,滑动框结构的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一形状相同;所述滑动框结构的厚度与开槽的厚度相同;所述连接头的厚度小于等于滑动框结构的厚度;所述滑动框结构相对于开槽从第一相对位置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滑动框结构带动连接头运动至开槽外;所述滑动框结构相对于开槽从第二相对位置运动到第一相对位置,滑动框结构带动连接头运动至开槽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开槽厚度与连接头厚度相同,能够减少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追求轻薄的视觉效果往往会把产品边缘做的很薄,但I/O接口并不能同时减小尺寸,外露出来与边缘曲线不统一,破坏了外观的整体性,也很影响美观和轻薄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子设备,解决了I/O结构厚度较大,影响超薄电子设备设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通过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形状的开槽;K个电子元器件,所述K个电子元器件中至少包括主板和与所述主板连接的第一功能元器件;所述第一功能元器件包括滑动框结构和连接头,所述滑动框结构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形状相同;所述滑动框结构的厚度与所述开槽的厚度相同;所述连接头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滑动框结构的厚度;所述滑动框结构相对于所述开槽从第一相对位置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滑动框结构带动所述连接头运动至所述开槽外;所述滑动框结构相对于所述开槽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所述滑动框结构带动所述连接头运动至所述开槽内。
上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滑动框结构运动至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滑动框结构的第一端面填充所述开槽的开口。
上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滑动框结构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壳体上具有所述开槽的表面造型一致并连贯为曲面。
上述的电子设备中,在所述滑动框结构的第一端面上设有齿槽。
上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滑动框结构的外表面与所述开槽配合且所述滑动框结构的外表面作为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的滑道。
上述的电子设备中,在所述连接头的一端固定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为所述连接头提供一支撑力,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所述连接头相对于所述滑动框结构升高。
上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支撑力为所述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所产生的弹力;所述开槽的开口以及从所述开口开始向内延伸形成的内壁构成了限制所述弹性部件的限制部;
所述滑动框结构相对于所述开槽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的过程,所述限制部抵压所述弹性部件产生的所述弹力,所述滑动框结构相对于所述开槽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的过程,所述弹力逐渐增加;
所述滑动框结构相对于所述开槽运动至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弹性部件释放所述弹力,所述连接头相对于所述滑动框结构升高;所述弹性部件处于伸展状态。
上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连接头通过所述弹性部件固定于所述滑动框结构的第二端,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柔性排线,所述柔性排线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排线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柔性排线沿着所述弹性部件排布;或者,所述柔性排线位于所述弹性部件内部并且沿着所述弹性部件排布。
上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或一体式电脑。
上述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所述壳体包括能够经转轴360°旋转的第一壳部件和第二壳部件,所述第一壳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A面和B面,所述第二壳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C面和D面,其中:在所述第一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壳部件处于0°时,所述B面和C面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壳部件处于360°时,所述A面和D面相对设 置,所述D面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为曲面,所述开槽的开口设置在所述曲面上。
上述的电子设备中,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形状的开槽;K个电子元器件,所述K个电子元器件中至少包括主板和与所述主板连接的第一功能元器件;所述第一功能元器件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形状相同;所述连接头的厚度与所述开槽的厚度相同;所述连接头相对于所述开槽从第一相对位置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连接头运动至所述开槽外;所述连接头相对于所述开槽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所述连接头运动至所述开槽内。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开槽厚度与所述连接头厚度相同,能够减少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滑动框结构的设置,能够使所述连接头藏于所述电子设备内部,从而所述连接头不易弄脏和损坏。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一实施例连接头处于第一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一实施例连接头由第一相对位置向第二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一实施例连接头处于第二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一实施例连接头处于第一转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一实施例连接头处于第二转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一实施例连接头处于第二转动位置的俯视 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形状的开槽;K个电子元器件,所述K个电子元器件中至少包括主板和与所述主板连接的第一功能元器件;所述第一功能元器件包括滑动框结构3和连接头2,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形状相同;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厚度与所述开槽的厚度相同;所述连接头2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厚度;所述滑动框结构3相对于所述开槽从第一相对位置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滑动框结构3带动所述连接头2运动至所述开槽外;所述滑动框结构3相对于所述开槽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所述滑动框结构3带动所述连接头2运动至所述开槽内。
所述连接头2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上的插脚,所述连接头2不包括容置结构,所述连接头2用于与具有容置结构的数据传输端口配合使用。
所述连接头2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连接头2能够与具有容置结构的数据传输端口配合使用,也就是说,所述连接头2插入具有容置结构的数据传输端口中,所述连接头2上的插脚与所述数据传输端口上的插脚接触时,即可实现所述连接头2和所述数据传输端口的连接。
所述电子设备的开槽厚度与所述第一功能元器件厚度相同,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功能元器件与所述开槽紧密接触。通过上述结构,所述开槽的厚度很小,从而能够使所述壳体1的厚度做的很薄。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槽和所述第一功能元器件形成抽屉结构,通过对 所述第一功能元器件的插拔动作,也就是通过对所述第一功能元器件的抽拉动作,能够实现所述第一功能元器件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开槽和连接头2组成了所述电子设备的I/O接口,I/O接口是一电子电路(以IC片或接口板形式出现),其内有若干专用寄存器和相应的控制逻辑电路构成。它是CPU和I/O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媒介和桥梁。CPU与外部设备、存储器的连接和数据交换都需要通过接口设备来实现,前者被称为I/O接口,而后者则被称为存储器接口。存储器通常在CPU的同步控制下工作,接口电路比较简单;而I/O设备品种繁多,其相应的接口电路也各不相同,因此,习惯上说到接口只是指I/O接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I/O接口的厚度仅为所述连接头2的厚度,从而能够使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和I/O接口形成整体的设计,并且能够减薄所述电子设备壳体1的厚度,所述电子设备通体超薄的边缘能减少产品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所述滑动框结构3运动至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一端面填充所述开槽的开口。从而,能够使所述连接头2完全容置在所述滑动框结构3和所述开槽所形成的空间内,为防水电子设备的设计提供了可实施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外表面与所述开槽滑动配合,且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外表面作为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的滑道。
在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滑动框结构3也置于所述开槽内的一端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能够使置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的所述滑动框结构3向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在所述滑动框结构3与开槽向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一限位件,在所述开槽与所述滑动框结构3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配合件,并配置成: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一限位配合件接触配合时,所述滑动框结构3置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处;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一限位配合件分离时,所述滑动框结构3置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处。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为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一端面,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一端面是所述滑动框结构3位于第一相对位置时的外表 面,所述第一限位件配合件为设置在所述开槽开口处的可以转动的挡板。在所述滑动框结构3置于所述开槽中时,所述挡板转动至与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一端面接触,从而,能够限制所述滑动框结构3向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件为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限位件配合件为设置在所述开槽开口处的卡头,所述卡头的尾部设有限位弹性件,所述限位弹性件能够使所述卡头沿所述开槽开口处的宽度方向运动,所述限位弹性件的伸展状态能够使所述卡头与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一端面接触,所述限位弹性件的压缩状态能够使所述卡头离开所述开槽开口处,从而使所述滑动框结构3在弹簧作用下,由所述开槽开口处探出。在需要将所述滑动框结构3恢复到第一工作状态时,仅需要对所述滑动框结构3施加一个向所述开槽方向的力即可,直至所述滑动框结构3完全置入所述开槽中,所述卡头在限位弹性件的作用下实现与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一端面接触,从而起到限制所述滑动框结构3向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件为设置在所述滑动框结构3上的凹槽,所述第一限位件配合件为设置在所述开槽上的勾头,在所述勾头置于所述凹槽中时,能够限制所述滑动框结构3向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件为设置在所述滑动框结构3上的勾头,所述第一限位件配合件为设置在所述开槽上的凹槽,在所述勾头置于所述凹槽中时,能够限制所述滑动框结构3向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
具体实施时,均需要在所述勾头两端设有限位弹性件和工作面,其中,一端为工作面,所述工作面为所述勾头与所述凹槽接触的面,另一端设置有所述限位弹性件的一端为与所述凹槽接触面的相背端。从而能够实现所述勾头沿所述卡槽宽度方向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所述连接头2经转动轴与所述滑动框结构3连接,所述连接头2与所述滑动框结构3包括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所 述第一转动位置为所述连接头2和所述滑动框结构3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所述第二转动位置为所述连接头2与所述滑动框结构3呈预设角度的位置。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所述连接头2与外界具有容置结构的所述数据传输端口插接,所述预设角度可以为15~90°之间的任意角度。
通过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设置,能够使所述连接头2藏于所述电子设备内部,从而所述连接头2不易弄脏和损坏。
为了使所述电子设备的轻薄设计,所述壳体1在所述开槽的厚度方向的空间十分有限,而所述开槽的宽度方向有很多空间。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设置不仅不会影响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还能使方便所述连接头2的存放。在此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操作,即可实现所述连接头2设置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
具体实施时,通过所述滑动框结构3可以与所述开槽的开口处密封设置,从而能够使所述电子设备做成防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在所述连接头2的一端固定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为所述连接头2提供一支撑力,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所述连接头2相对于所述滑动框结构3升高至第二转动位置。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所述连接头2还可以相对于所述滑动框结构3降低至第二转动位置。
所述支撑力为所述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所产生的弹力;所述开槽的开口以及从所述开口开始向内延伸形成的内壁构成了限制所述弹性部件的限制部;所述滑动框结构3相对于所述开槽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的过程,所述限制部抵压所述弹性部件产生的所述弹力,所述滑动框结构3相对于所述开槽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的过程,所述弹力逐渐增加;所述滑动框结构3相对于所述开槽运动至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弹性部件释放所述弹力,所述连接头2相对于所述滑动框结构3升高;所述弹性部件处于伸展状态。
在所述连接头2置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将所述连接头2转动预设角度,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从而使所述连接头2与所述滑动框结构3呈所述第二转动位置。
具体实施时,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头2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动框结构3上,所述连接头2处于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弹簧为压缩状态;所述连接头2处于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述弹簧为伸展状态。在所述连接头2向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时,所述弹簧不断伸展,直至所述连接头2和所述滑动框结构3至第二转动位置。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部件还可以是扭簧。具体实施时,所述扭簧的两个臂分别与所述滑动框结构3和所述滑动框结构3连接。所述滑动框结构3处于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扭簧为压缩状态;所述滑动框结构3处于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述扭簧为伸展状态。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部件还可以是弹性块;其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弹簧进行设置。
通过所述弹性部件的设置,能够使所述滑动框结构3由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向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过程中,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下,自动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在所述滑动框结构3与开槽向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二限位件,在所述开槽与所述滑动框结构3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限位配合件,并配置成:所述第二限位件和第二限位配合件接触配合时,所述连接头2置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处;所述第二限位件和第二限位配合件分离时,所述连接头2置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处。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为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件为设置在所述开槽开口处的可以转动的挡板。在所述滑动框结构3置于所述开槽中时,所述挡板转动至与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一端面接触,从而,能够限制所述连接头2向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限位件为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件为设置在所述开槽开口处的卡头,所述卡头的尾部设有限位弹性件,所述限位弹性件能够使所述卡头沿所述开槽开口处的宽度方向运动,所述限位弹性件的伸展状态能够使所述卡头与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一端面接触,所述限位弹性件的压缩状态能够使所述卡头离开所述开槽开口处,从而使所述连接头2在限位弹性件作用下,由所 述开槽开口处探出。在需要将所述连接头2恢复到第一工作状态时,仅需要对所述连接头2施加一个向所述开槽方向的力即可,直至所述连接头2完全置入所述开槽中,所述卡头在限位弹性件的作用下实现与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一端面接触,从而起到限制所述连接头2向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
所述连接头2通过所述弹性部件固定于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二端,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柔性排线,所述柔性排线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头2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排线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板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片,所述柔性排线沿着所述弹片排布,也就是说,所述柔性排线紧贴所述弹片设置。从而,能够使所述滑动框结构3在抽拉过程中,或者所述连接头2在转动过程中运动自如,不会受到所述柔性排线的干扰。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为了使所述滑动框结构3在抽拉和所述连接头2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受到所述柔性排线的干扰,所述柔性排线还可以位于所述弹性部件内部并且沿着所述弹性部件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壳体1上具有所述开槽的表面造型一致并连贯为曲面。也就是说,在所述滑动框结构3置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处,所述滑动框结构3露出于所述开槽的面为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一端面;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面的造型一致并连贯为曲面。从而,使所述第一功能元器件与所述壳体1一体化设置,所述壳体1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在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第一端面上设有齿槽。从而,能够增加操作时的摩擦力,方便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拉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或一体式电脑。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或一体式电脑仅为示例,并不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限制,更多类型的使用数码卡的电子设备都适用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以笔记本电脑进行进一步说明。
所述笔记本的壳体包括能够经转轴360°旋转的第一壳部件和第二壳部件,所述第一壳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A面和B面,所述第二壳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C面和D面,其中:在所述第一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壳部件处于0°时,所述B面和C面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壳部件处于360°时,所述A面和D面相对设置,所述D面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为曲面,所述开槽的开口设置在所述曲面上。所述的曲面的趋势为随着远离所述转轴逐渐变薄。从而,能够方便对所述滑动框结构3进行操作。也就是说,即使所述A面和D面相对设置时,所述滑动框结构3也能够设暴露在外,从而方便使用者操作。
为了进一步方便使用者操作,所述A面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为曲面。从而,进一步加大使用者操作所述滑动框结构3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形状的开槽;K个电子元器件,所述K个电子元器件中至少包括主板和与所述主板连接的第一功能元器件;所述第一功能元器件包括连接头2,所述连接头2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形状相同;所述连接头2的厚度与所述开槽的厚度相同;所述连接头2相对于所述开槽从第一相对位置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连接头2运动至所述开槽外;所述连接头2相对于所述开槽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所述连接头2运动至所述开槽内。
所述连接头2在置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插脚置于所述开槽中;所述连接头2在置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插脚探出所述开槽。本实施例中,所述开槽和所述连接头2形成抽屉结构,通过对所述连接头2的插拔动作,也就是通过对所述连接头2的抽拉动作,能够实现所述连接头2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在所述连接头2的第一端面上设有齿槽,所述齿槽方便所述连接头2的拉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在所述连接头2的第二端面上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够使所述连接头2 向第二相对位置运动。
在所述连接头2的第一端面上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相对于所述开槽的开口打开或闭合,所述密封件能够填充所述开槽的开口。从而,能够使所述连接头2完全容置在所述开槽中时,所述密封件将所述连接头2密封,为防水电子设备的设计提供了可实施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所述连接头2的外表面与所述开槽滑动配合,且所述连接头2的外表面作为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的滑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形状的开槽;
K个电子元器件,所述K个电子元器件中至少包括主板和与所述主板连接的第一功能元器件;所述第一功能元器件包括滑动框结构和连接头,所述滑动框结构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形状相同;所述滑动框结构的厚度与所述开槽的厚度相同;所述连接头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滑动框结构的厚度;
所述滑动框结构相对于所述开槽从第一相对位置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滑动框结构带动所述连接头运动至所述开槽外;
所述滑动框结构相对于所述开槽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所述滑动框结构带动所述连接头运动至所述开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框结构运动至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滑动框结构的第一端面填充所述开槽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框结构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壳体上具有所述开槽的表面造型一致并连贯为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框结构的第一端面上设有齿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框结构的外表面与所述开槽配合且所述滑动框结构的外表面作为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的滑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头的一端固定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为所述连接头提供一支撑力,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所述连接头相对于所述滑动框结构升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力为所述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所产生的弹力;所述开槽的开口以及从所述开口开始向内延伸形成的内壁构成了限制所述弹性部件的限制部;
所述滑动框结构相对于所述开槽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的过程,所述限制部抵压所述弹性部件产生的所述弹力,所述滑动框结构相对于所述开槽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的过程,所述弹力逐渐增加;
所述滑动框结构相对于所述开槽运动至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弹性部件释放所述弹力,所述连接头相对于所述滑动框结构升高;所述弹性部件处于伸展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头通过所述弹性部件固定于所述滑动框结构的第二端,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柔性排线,所述柔性排线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排线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柔性排线沿着所述弹性部件排布;或者,所述柔性排线位于所述弹性部件内部并且沿着所述弹性部件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或一体式电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所述壳体包括能够经转轴360°旋转的第一壳部件和第二壳部件,所述第一壳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A面和B面,所述第二壳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C面和D面,其中:在所述第一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壳部件处于0°时,所述B面和C面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壳部件处于360°时,所述A面和D面相对设置,所述D面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为曲面,所述开槽的开口设置在所述曲面上。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形状的开槽;
K个电子元器件,所述K个电子元器件中至少包括主板和与所述主板连接的第一功能元器件;所述第一功能元器件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形状相同;所述连接头的厚度与所述开槽的厚度相同;
所述连接头相对于所述开槽从第一相对位置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连接头运动至所述开槽外;
所述连接头相对于所述开槽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所述连接头运动至所述开槽内。
CN201520035751.7U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204377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35751.7U CN204377284U (zh)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35751.7U CN204377284U (zh)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77284U true CN204377284U (zh) 2015-06-03

Family

ID=53333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35751.7U Active CN204377284U (zh)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772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7900A (zh) * 2021-02-24 2021-06-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7900A (zh) * 2021-02-24 2021-06-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31415B1 (ko) 회전식 커넥팅 어셈블리 및 접이식 단말 장치
CN105554192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4577476B (zh) 门盖总成与电子装置
CN103811919A (zh) 连接器机构及电子装置
CN204377284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2395222U (zh) Micro-USB插座连接器
CN105811195A (zh) 三合一卡座连接器以及手机
CN102969598A (zh) 连接模块及应用其的机体
CN107808792A (zh)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04156145U (zh) 一种翻盖式fpc连接器
CN207503096U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2342082B (zh) 用于无线通信终端的机构
CN104918430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9028509U (zh) 电子设备
CN204497468U (zh) Usb接口结构及头戴式耳机
CN207458806U (zh)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WO2021056817A1 (zh) 卡座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CN103779725B (zh) 导引模块及使用其之电子装置
CN206596036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6060834U (zh) 一种卡托防反插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02386500B (zh) 可调整开口高度的连接器机构
KR101708502B1 (ko) 휴대용 통신 장치의 단자 커버 개폐 장치
CN201327601Y (zh) 掀盖式电子装置及其铰链
CN205880575U (zh) 一种带插座的智能面板
TW201642721A (zh) 內部設置有可滑動的軟性電路板的保護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