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7809A -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7809A
CN103807809A CN201310739654.1A CN201310739654A CN103807809A CN 103807809 A CN103807809 A CN 103807809A CN 201310739654 A CN201310739654 A CN 201310739654A CN 103807809 A CN103807809 A CN 1038078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gue piece
connector
holes
backlight module
under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396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7809B (zh
Inventor
李畊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07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7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7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7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3Details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s of light sources to drivers, circuit board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2Electric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底框以及一第一发光条。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入光面。底框具有一夹持部、一第一破孔与一第一舌片,其中导光板配置于底框中且由夹持部夹持。第一舌片用以被锁附至一驱动电路板,且第一舌片是由第一破孔处翻折而成。第一发光条配置于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与底框之间,且第一发光条具有一第一连接头。第一连接头穿过第一破孔,使得第一连接头位于在底框外。本发明可有效减少底框的破孔数量以使背光模组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可提升显示装置的可靠度。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以及具有此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非自发光显示介质的显示模组需要背光模组提供显示时所需的光源。背光模组主要由光源、导光板以及底框所组成。以侧光式背光模组为例,通常以发光条做为光源,且发光条容纳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底框中。一般而言,底框具有多个一定长度的出线孔,如此发光条的连接器才可以穿过对应的出线孔以连接至其他外部电路。
然而,出线孔会降低底框的结构强度。特别是,底框容易在出线孔处产生裂缝而影响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增加底框的结构强度实为一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背光模组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底框以及一第一发光条。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入光面。底框具有一夹持部、一第一破孔与一第一舌片,其中导光板配置于底框中且由夹持部夹持。第一舌片用以被锁附至一驱动电路板,且第一舌片是由第一破孔处翻折而成。第一发光条配置于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与底框之间,且第一发光条具有一第一连接头。第一连接头穿过第一破孔,使得第一连接头位于在底框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连接头具有一第一宽度。第一破孔具有一第一对角线宽度,且第一对角线宽度大于等于第一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舌片具有一螺丝孔,第一连接头以及螺丝孔在垂直投影方向不重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舌片具有一螺丝孔,第一连接头上的线路以及螺丝孔在垂直投影方向不重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底框更具有一第二破孔与一第二舌片,第二舌片用以被锁附至驱动电路板,第二舌片是由第二破孔处翻折而成。第一发光条具有一第二连接头,且第二连接头穿过第二破孔,使得第二连接头位于在底框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组更包括一第二发光条,其中导光板更具有一第二入光面,且第一入光面与第二入光面位于导光板的相对两侧。底框更具有一第二破孔与一第二舌片,第二舌片用以被锁附至该驱动电路板。第二舌片是由第二破孔处翻折而成,第二发光条具有一第二连接头,且第二连接头穿过第二破孔,使得第二连接头位于在底框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更具有相对的一出光面与一底面,而第一入光面分别与出光面以及底面相连接,且第一破孔位于底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更具有相对的一出光面与一底面,而第一入光面分别与出光面以及底面相连接,且第一破孔位于出光面。
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背光模组、一显示模组以及一前框。显示模组配置于背光模组上,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至显示模组,且背光模组位于驱动电路板与显示模组之间。前框与底框组装并覆盖显示模组的周边区域。
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装置包含一背光模组、一显示模组以及一驱动电路板。背光模组包含一导光板、一底框以及一第一发光条。导光板具有相邻的一入光面与一出光面。底框具有一夹持部、一第一舌片与一第一破孔。第一舌片从底框翻折而出以形成第一破孔。第一舌片连接于夹持部,而第一舌片往相对夹持部的方向延伸。第一发光条具有一软性电路板、一光源与一第一连接头。软性电路板具有相连的一本体与一延伸部。光源设置在本体,且第一连接头设置在延伸部。显示模组设置于背光模组上方,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显示模组且设置于第一舌片。本体设置于夹持部内,而延伸部设置于第一舌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延伸部的部分可容纳于第一破孔,使得第一连接头设置于底框外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破孔与第一舌片的外轮廓相互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延伸部位于舌片与驱动电路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延伸部与驱动电路板在垂直投影方向具有重叠面积。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背光模组采用翻折形成第一舌片时所形成的第一破孔做为出线孔,底框便不需额外的破孔做为出线孔,如此可有效减少底框的破孔数量以使背光模组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此外,在显示装置中采用前述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的背光模组更可提升显示装置的可靠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沿线II’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上视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上视示意图。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上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200、200a:显示装置
120、220、320、520:背光模组
122、322、422、522:导光板
122a、522a:第一入光面
122b:出光面
122c:底面
124、224、324、424、524:底框
1242、2242:夹持部
1244、2244、3244、4244、5244:第一舌片
1244a、2244a、3244a:螺丝孔
124a、224a、324a、424a、524a:第一破孔
126、326、426、526:第一发光条
1262、2262、3262:软性电路板
1262a、2262a、3262a:本体
1262b、2262b、3262b:延伸部
1264:光源
1266、3266、4266、5266:第一连接头
1266a:贯孔
140:显示模组
160:驱动电路板
180:前框
424b、524b:第二破孔
4246、5246:第二舌片
4268、5286:第二连接头
522b:第二入光面
528:第二发光条
D1:第一对角线宽度
W1:第一宽度
A1、A2、B1、B2: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沿线II’的剖面示意图。为使图示清楚,图1的示意图以及图2的放大图中省略了部分构件。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显示装置100包含背光模组120、显示模组140、驱动电路板160以及前框18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40例如是液晶显示模组。背光模组120例如是侧光式背光模组,用以提供显示模组140在进行显示时所需的光源。背光模组120包含导光板122、底框124以及第一发光条126。导光板122具有相邻的入光面122a与出光面122b。底框124具有夹持部1242、第一舌片1244与第一破孔124a。第一舌片1244用以被锁附至驱动电路板160,且第一舌片1244从底框124翻折而出以形成第一破孔124a。第一舌片1244连接于夹持部1242。第一舌片1244往相对夹持部1242的方向延伸,例如是图3中远离导光板122的方向。前框180与底框124组装并覆盖显示模组140的周边区域。
第一发光条126具有软性电路板1262、光源1264与第一连接头1266。软性电路板1262具有相连的本体1262a与延伸部1262b。光源1264设置在本体1262a,且第一连接头1266设置在延伸部1262b。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264例如是发光二极体,其发出的光线经由入光面122a进入导光板122后,再由出光面122b离开导光板122而进入显示模组140。显示模组140设置于背光模组120上方,驱动电路板160电性连接显示模组140且设置于第一舌片1244。背光模组120位于驱动电路板160与显示模组140之间。驱动电路板160用以驱动显示模组140呈现显示画面。软性电路板1262的本体1262a设置于夹持部1242内,而延伸部1262b设置于第一舌片124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舌片1244从底框124翻折而出以形成第一破孔124a,其中第一舌片1244用以锁附至驱动电路板160,且第一破孔124a做为软性电路板1262的出线孔,使位在软性电路板1262的末端的第一连接头1266穿过第一破孔124a而连接至其他外部电路。采用翻折第一舌片1244时所形成的第一破孔124a做为出线孔,底框124便不需额外的破孔做为出线孔,如此可有效减少底框124的破孔数量以使背光模组120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的框架124可以是一体成型。举例而言,形成第一舌片1244时会裁切底框124,接着并翻折裁切的部分,而被裁切的部分在翻折后会形成第一破孔124a。如此,第一破孔124a与第一舌片1244的外轮廓会相互对应。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22更具有底面122c,且底面122c与出光面122b相对。第一入光面122a分别与出光面122b以及底面122c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破孔124a位于出光面122b。换言之,第一舌片1244是由出光面122b往相对夹持部1242的方向翻折,例如是往图3中远离导光板122的方向翻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126具有第一宽度W1,且第一破孔124a具有一第一对角线宽度D1,其中第一对角线宽度D1大于等于第一宽度W1。如此,可避免第一对角线宽度D1太小使第一连接头124a无法顺利穿过第一破孔124a。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1262b与驱动电路板160在垂直投影方向具有重叠面积,且延伸部1262b位于第一舌片1244与驱动电路板160之间。延伸部1262b的部分可容纳于第一破孔124a,使得第一连接头1266设置于底框124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舌片1244具有螺丝孔1244a,驱动电路板160可以一锁附件(未绘示,例如螺丝)穿过螺丝孔1244a锁附至第一舌片124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1266上的线路以及螺丝孔1244a在垂直投影方向不重叠。如此,锁附件在穿过螺丝孔1244a时便不会穿过线路而破坏线路。具体而言,第一连接头1266可包括对应设置于螺丝孔1244a的贯孔1266a,锁附件穿过贯孔1266a以及螺丝孔1244a以将驱动电路板160锁附至第一舌片1244。第一连接头1266上的线路例如围绕在贯孔1266a周围而避开贯孔1266a,如此第一连接头1266上的线路便可避开螺丝孔1244a的位置。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的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相似,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底框的结构。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的底框224具有夹持部2242、第一舌片2244与第一破孔224a。此外,显示装置200的导光板122具有第一入光面122a、相对的出光面122b与底面122c,其中第一入光面122a分别与出光面122b以及底面122c相连接,且第一破孔224a位于底面122c。换言之,第一舌片2244是由底面122c往相对夹持部2242的方向翻折,例如是往图4中远离导光板122的方向翻折。值得一提的是,在此种配置下,第一舌片2244位于延伸部1262b与驱动电路板16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翻折第一舌片2244时所形成的第一破孔224a做为出线孔,底框224便不需额外的破孔做为出线孔,如此可有效减少底框224的破孔数量以使背光模组220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5的实施例与图4的实施例相似,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软性电路板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a的软性电路板2262具有相连的本体2262a与延伸部2262b,其中光源1264设置在本体2262a。如图5所绘示,本体2262a遮蔽第一破孔224a,如此可避免光源1264发出的光线漏出第一破孔224a而具有减少漏光的效果。
根据发光条的位置、数量或连接头的数量等,显示模组的背光模组可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以下将举实施例说明。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上视示意图。请参考图6,背光模组320包括导光板322、底框324以及第一发光条326。底框324具有第一破孔324a以及第一舌片3244,其中第一舌片3244是由第一破孔324a处翻折而成,且第一舌片3244用以被锁附至驱动电路板(未绘示)。此外,底框324具有相连的第一侧面A1以及第二侧面A2,本实施例是以第一侧面A1垂直第二侧面A2为例做说明。第一发光条326具有软性电路板3262与第一连接头3266。软性电路板3262具有相连的本体3262a与延伸部3262b,且第一连接头3266设置在延伸部3262b。在本实施例中,光源(未绘示)例如位于第一侧面A1且设置在本体3262a,且第一破孔324a位于第二侧面A2。
如图6所绘示,软性电路板3262的本体3262a由底框324的第一侧面A1延伸至第二侧面A2而呈现类似L形,且连接部3262b由位于第二侧面A2的第一破孔324a穿出使第一连接头3266位在底框324外。在本实施例中,光源以及第一破孔324a可分别位于底框324的不同侧面,(例如图6中的第一侧面A1以及第二侧面A2),软性电路板3262可沿着这些侧面延伸而具有不同形状(例如图6中的L形),如此使背光模组320的设计更有弹性。于本实施例中,透过将第一发光条326设置在短边(第一侧面A1)可减少光源的数量,且同时可避免光源之间的间距所形成的暗区(mura)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舌片3244具有螺丝孔3244a,且如图6中所绘示,连接部3262b避开螺丝孔3244a而第一连接头3266以及螺丝孔3244a在垂直投影方向不重叠。如此,当驱动电路板以锁附件例如螺丝锁附至第一舌片3244时,便不会影响到软性电路板3262。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上视示意图。请参考图7,背光模组420包括导光板422、底框424以及第一发光条426。底框424具有第一破孔424a、第二破孔424b、第一舌片4244以及第二舌片4246,其中第一舌片4244以及第二舌片4246用以被锁附至驱动电路板(未绘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舌片4244是由第一破孔424a处翻折而成,且第二舌片4246是由第二破孔424b处翻折而成。第一发光条426具有第一连接头4266以及第二连接头4268,其中第一连接头4266穿过第一破孔424a,且第二连接头4268穿过第二破孔424b。增加第一发光条426的连接头数量可使其具有更多电性连接点,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制连接头的数量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里,第一发光条426可具有更多连接头使其设计更有弹性。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上视示意图。请参考图8,背光模组520包括导光板522、底框524、第一发光条526以及第二发光条528。底框524具有第一破孔524a、第二破孔524b、第一舌片5244以及第二舌片5246,其中第一舌片5244以及第二舌片5246分别用以被锁附至不同驱动电路板(未绘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舌片5244是由第一破孔524a处翻折而成,且第二舌片5246是由第二破孔524b处翻折而成。底框524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B1以及第二侧面B2,其中第一破孔524a位于第一侧面B1且第二破孔524b位于第二侧面B2。
导光板522具有位于导光板522相对两侧的第一入光面522a以及第二入光面522b,其中第一发光条526位在第一侧面B1以及第一入光面522a之间,且第二发光条528位在第二侧面B2以及第二入光面522b之间。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520包括多个发光条526、528,且这些发光条526、528分别位在底框524的相对两侧面B1、B2。底框524的舌片可根据发光条526、528的位置由不同侧面翻折B1、B2而分别形成破孔524a、524b,如此使背光模组520的设计更有弹性。于本实施例中,藉由多条发光条526、528可提高亮度需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背光模组采用翻折形成第一舌片时所形成的第一破孔做为出线孔,底框便不需额外的破孔做为出线孔,如此可有效减少底框的破孔数量以使背光模组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此外,在显示装置中采用前述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的背光模组更可提升显示装置的可靠度。
另一方面,背光模组的发光条的位置、数量或连接头的数量具有不同的设计方式,如此使得背光模组以及具有此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设计弹性。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入光面;
一底框,具有一夹持部、一第一破孔与一第一舌片,其中该导光板配置于该底框中且由该夹持部夹持,该第一舌片用以被锁附至一驱动电路板,且该第一舌片是由该第一破孔处翻折而成;以及
一第一发光条,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入光面与该底框之间,其中该第一发光条具有一第一连接头,该第一连接头穿过该第一破孔,使得该第一连接头位于在该底框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头具有一第一宽度,该第一破孔具有一第一对角线宽度,该第一对角线宽度大于等于该第一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舌片具有一螺丝孔,该第一连接头以及该螺丝孔在垂直投影方向不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舌片具有一螺丝孔,该第一连接头上的线路以及该螺丝孔在垂直投影方向不重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底框更具有一第二破孔与一第二舌片,该第二舌片用以被锁附至该驱动电路板,该第二舌片是由该第二破孔处翻折而成,该第一发光条具有一第二连接头,且该第二连接头穿过该第二破孔,使得该第二连接头位于在该底框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发光条,其中该导光板更具有一第二入光面,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二入光面位于该导光板的相对两侧,该底框更具有一第二破孔与一第二舌片,该第二舌片用以被锁附至该驱动电路板,该第二舌片是由该第二破孔处翻折而成,该第二发光条具有一第二连接头,且该第二连接头穿过该第二破孔,使得该第二连接头位于在该底框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更具有相对的一出光面与一底面,而该第一入光面分别与该出光面以及该底面相连接,且该第一破孔位于该底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更具有相对的一出光面与一底面,而该第一入光面分别与该出光面以及该底面相连接,且该第一破孔位于该出光面。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一显示模组,配置于该背光模组上;
该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至该显示模组,且该背光模组位于该驱动电路板与该显示模组之间;以及
一前框,与该底框组装并覆盖该显示模组的周边区域。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背光模组,包含:
一导光板,具有相邻的一入光面与一出光面;
一底框,具有一夹持部、一第一舌片与一第一破孔,该第一舌片从该底框翻折而出,以形成该第一破孔,且该第一舌片连接于该夹持部,而该第一舌片往相对该夹持部的方向延伸;以及
一第一发光条,具有一软性电路板、一光源与一第一连接头,其中该软性电路板具有相连的一本体与一延伸部,而该光源设置在该本体,该第一连接头设置在该延伸部;
一显示模组,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方;以及
一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该显示模组,且设置于该第一舌片,其中该本体设置于该夹持部内,而该延伸部设置于该第一舌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的部分容纳于该第一破孔,使得该第一连接头设置于该底框外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破孔与该第一舌片的外轮廓相互对应。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位于该第一舌片与该驱动电路板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与该驱动电路板在垂直投影方向具有重叠面积。
CN201310739654.1A 2013-11-12 2013-12-23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3807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1087A TWI516843B (zh) 2013-11-12 2013-11-12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TW102141087 2013-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7809A true CN103807809A (zh) 2014-05-21
CN103807809B CN103807809B (zh) 2015-10-28

Family

ID=50704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39654.1A Active CN103807809B (zh) 2013-11-12 2013-12-23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39270B1 (zh)
CN (1) CN103807809B (zh)
TW (1) TWI5168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70900B2 (en) 2019-02-05 2023-06-06 Emergency Technology, Inc. Universal smart adapt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9029B1 (ja) * 2017-12-13 2018-12-19 株式会社正興電機製作所 調光装置及び調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1101A (zh) * 2009-05-12 2009-10-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US20100007814A1 (en) * 2008-07-09 2010-01-14 Lg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TW201109795A (en) * 2009-09-11 2011-03-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10128722A1 (en) * 2009-11-27 2011-06-02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Double-Side Display Panel with Backlight Module Used Therein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CN103278957A (zh) * 2013-05-09 2013-09-04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77398B (en) 2008-11-27 2012-11-21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TWI414851B (zh) 2009-09-28 2013-11-11 Au Optronics Corp 用於平面顯示器之框架組、顯示模組以及其固定方式
TWI464502B (zh) 2012-11-08 2014-12-1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TWI520673B (zh) 2013-02-18 2016-02-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模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07814A1 (en) * 2008-07-09 2010-01-14 Lg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N101561101A (zh) * 2009-05-12 2009-10-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TW201109795A (en) * 2009-09-11 2011-03-16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10128722A1 (en) * 2009-11-27 2011-06-02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Double-Side Display Panel with Backlight Module Used Therein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CN103278957A (zh) * 2013-05-09 2013-09-04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70900B2 (en) 2019-02-05 2023-06-06 Emergency Technology, Inc. Universal smart adap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39270B1 (en) 2015-05-26
US20150131318A1 (en) 2015-05-14
CN103807809B (zh) 2015-10-28
TWI516843B (zh) 2016-01-11
TW201518814A (zh) 2015-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1820B2 (en) Display device
RU2443025C1 (ru) Электронный бло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KR101377816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40354915A1 (en) Narrow fram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large scre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820809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576350A (zh) 显示装置
JP201214155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807809B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KR101707960B1 (ko) 플렉시블 프린트 배선체 기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1017856A (ja) ケース及び表示装置
JP4575277B2 (ja)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04801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JP514805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734000B2 (en) Light module, composite circuit board device used therein,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103277711B (zh) 发光模块及应用此发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WO2009107434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4033788A (zh) 背光源和拼接显示装置
US2012012739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8107514A (ja) L形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パネル
US20090009993A1 (en) Backlight Module
CN201681236U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
KR101464638B1 (ko) Led 전광판용 프레임
CN205539828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12147682A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駆動用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回路基板
JP5937415B2 (ja)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