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9828U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39828U CN205539828U CN201620314776.5U CN201620314776U CN205539828U CN 205539828 U CN205539828 U CN 205539828U CN 201620314776 U CN201620314776 U CN 201620314776U CN 205539828 U CN205539828 U CN 2055398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display
- transparent cover
- cover plate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以及由该显示模组拼接形成的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透明盖板、显示面板和模组边框,其中所述模组边框布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所述模组边框固定到所述透明盖板,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模组边框固定到所述透明盖板,以及所述模组边框向所述透明盖板延伸形成前表面,所述前表面不超出所述透明盖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之一。模组边框向的前表面不超出透明盖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之一,使得该显示模组的正面不存在由任何部件导致的凸起,有利于形成显示模组的平整正面。在利用多个该显示模组拼接形成显示装置时,该显示装置具有整洁平整的外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并且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超大屏幕显示装置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诸如公共广场、调度控制中心、监控中心、指挥中心、会议室、演播室、展览室、晚会背景、购物中心的应用场景中,对超大屏幕的需求越来越普遍,并且对屏幕尺寸的要求也越来越大。然而,受工艺技术和生产成本的限制,单个显示模组的显示屏的尺寸一般不超过60英寸。因此,通常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技术或是拼接技术实现超大屏幕显示装置。由于使用发光二极管技术得到的超大屏幕显示装置的分辨率一般较低,拼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拼接技术中,多个显示模组拼接在一起,以提供具有超大屏幕的显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透明盖板、显示面板和模组边框,其中所述模组边框布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所述模组边框固定到所述透明盖板,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模组边框固定到所述透明盖板,以及所述模组边框向所述透明盖板延伸形成前表面,所述前表面不超出所述透明盖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之一。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模组边框向的前表面不超出透明盖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之一,使得该显示模组的正面不存在由任何部件导致的凸起,有利于形成显示模组的平整正面。在利用多个该显示模组拼接形成显示装置时,该显示装置具有整洁平整的外观。
该透明盖板为透明玻璃盖板或透明塑料盖板。透明盖板是透明的以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透明盖板具有预定强度以保护显示模组,特别是显示面板,从而防止对显示面板的刮伤和冲击。例如液晶显示器面板的显示面板通常非常薄并且十分易碎,且随着显示面板的尺寸增大,这种现象愈发严重。因而,透明盖板被提供以保护显示面板。例如,透明盖板为透明的强化玻璃。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模组边框之间的连接件与所述模组边框位于所述透明盖板的同侧,以及所述模组边框的前表面与所述透明盖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之一齐平。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当连接件布置在第一边框部的前表面和透明盖板的后表面之间时,有利于将显示面板和模组边框布置在透明盖板的同侧,使得该模组边框的前表面与该透明盖板的前表面齐平,并且该透明盖板形成该显示模组的正面。由于连接件布置在第一边框部的内侧面和透明盖板的外侧面之间,并且该模组边框的前表面与该透明盖板的前表面齐平,这有利于形成具有平整正面的显示模组。另外,当连接件布置在第一边框部的内侧面和透明盖板的外侧面之间时,有利于降低显示模组的厚度。该连接件为例如双面胶带、点状胶、条状胶的粘结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模组边框布置在所述透明盖板的同侧,以及所述模组边框的前表面与所述透明盖板的后表面齐平。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和模组边框布置在透明盖板的同侧,模组边框的前表面于透明盖板的后表面齐平,使得该透明盖板形成该显示模组的正面。即,该显示模组的正面由一整块透明盖板构成。该显示模组的正面平整,不存在由边框部件导致的凸起。在利用多个该显示模组拼接形成显示装置时,该显示装置具有整洁平整的外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模组边框包括第一边框部,所述第一边框部固定到所述透明盖板,以及所述第一边框部具有朝向所述透明盖板的平坦表面。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由于模组边框的第一边框部具有朝向透明盖板的平坦表面,使得第一边框部与透明盖板之间呈面接触,由此提高模组边框和透明盖板之间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第一边框部之间的连接件布置在所述第一边框部的前表面和所述透明盖板的后表面之间。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当连接件布置在第一边框部的前表面和透明盖板的后表面之间时,有利于将显示面板和模组边框布置在透明盖板的同侧,使得该透明盖板形成该显示模组的正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第一边框部之间的连接件布置在所述第一边框部的内侧面和所述透明盖板的外侧面之间。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当连接件布置在第一边框部的内侧面和透明盖板的外侧面之间时,有利于降低显示模组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框部夹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透明盖板之间。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第一边框部将显示面板和透明盖板隔开,即,在显示面板的与第一边框部接触之外的区域,显示面板和透明盖板由空气隔离。这有利于防止该显示面板在局部区域附着到透明盖板而出现色斑的现象,从而避免负面地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模组边框还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边框部的第二边框部,以及所述第二边框部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面与所述透明盖板的外侧面齐平。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第二边框部的外侧面与透明盖板的外侧面齐平,使得显示模组的外侧面整体上是平整的。这有利于多个显示模组相互拼接以形成拼接显示装置,减小拼接缝隙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面板固持件,其配置成将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面板固持件和所述模组边框之间,以及所述面板固持件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模组边框。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由于显示面板被固定在面板固持件和模组边框之间,该显示面板被更牢固地固定。这防止在显示模组的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显示面板松动引起的显示不良。此外,由于面板固持件可拆卸地连接到模组边框,显示面板的调整和更换变得更加方便,有利于显示模组的维护和更换。面板固持件和模组边框可拆卸地连接是指通过诸如粘接、卡接、铆接、螺纹连接、过赢配合等可拆解和/或可移除的连接方式将两个部件连接到一起,并可通过诸如加热、拉拽、按压、冲击、振动等方式在不破坏和/或损毁面板固持件和模组边框的情况下将二者之间的连接去除,以便于部件的更换和回收利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固持件的用于固定所述显示面板的部分具有U形截面。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面板固持件的用于固定显示面板的部分的截面为例如U形的弯曲形状。由于U形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在显示模组受到冲击,特别是沿显示模组的法向的冲击时,该U形结构为显示模组中的显示面板提供缓冲作用,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冲击耐受性,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紧固件,其配置成将所述面板固持件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模组边框。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该紧固件通过诸如粘接、卡接、铆接、螺纹连接、过赢配合中的任意一种来连接面板固持件和模组边框。例如,该紧固件为销钉、螺钉、螺栓、螺柱、卡扣等。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模组边框设置有第一紧固件开口,所述面板固持件设置有第二紧固件开口,所述第一紧固件开口与所述第二紧固件开口位置对应,以及所述紧固件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开口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开口将所述面板固持件连接到到所述模组边框。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面板固持件和模组边框设置有位置相互对应的紧固件开口,紧固件通过这些紧固件开口将面板固持件可拆卸地连接到模组边框。这种情况下,紧固件通过销钉、螺钉、螺栓或螺柱实施。这有利于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模组边框和面板固持件之间的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配置成,在将所述面板固持件连接到所述模组边框后,不延伸超出所述模组边框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面。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当面板固持件通过紧固件连接到模组边框时,紧固件的外侧面与模组边框的外侧面齐平,或者相对于模组边框的外侧面朝向显示面板的中心凹入。这有利于形成没有凸起的显示模组的外侧面,从而有利于多个显示模组相互拼接以形成拼接显示装置,并且减小拼接缝隙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面板固持件之间和/或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模组边框之间设置有缓冲垫。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缓冲垫为显示面板提供沿法向的缓冲,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冲击耐受性,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和使用寿命。该缓冲垫由例如硅胶的弹性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固持件在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以及所述显示面板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固持部和所述模组边框之间。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由于显示面板被固定在面板固持件的第一固持部和模组边框之间,该显示面板被牢固地固定。示例性地,第一固持部和显示面板之间呈面接触,使得二者之间接触面积较大,显示面板被牢固地固定。示例性地,当模组边框和面板固持件分别设置有第一紧固件开口和第二紧固件开口时,第一紧固件开口设置于模组边框的第二边框部,并且第二紧固件开口设置于面板固持件的第一固持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固持部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中心的方向凹入,以及所述第二固持部和所述模组边框形成收纳空间。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该收纳空间可以用于收纳显示模组中的电学部件,例如线材、电路板、驱动线路。藉此,这些电学部件垂直于该显示面板垂直的方向上与该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没有面积交叠,从而避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此外,在多个显示模组拼接时,这些电学部件与相邻显示模组中的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没有面积交叠,从而有利于减小该显示模组拼接时的拼接缝隙宽度。当该显示模组中的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面板时,该收纳空间设置于液晶显示器面板的设置有驱动IC的一侧,以用于收纳柔性电路板(Flexible Circuit Board)和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其中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电连接到该驱动IC,并且另一端电连接到该印刷电路板。该收纳空间还配置成收纳其它电学部件,例如当多个显示模组相互拼接以形成显示装置时,用于驱动这些显示模组的驱动线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为透明显示面板。
在此实施例的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的具体类型不受限制,例如是液晶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等离子体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D)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面板。该显示面板是透明的,从而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交互体验。可替换地,该显示面板是不透明的。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相互拼接的如上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具有与上文所述的显示模组相同或相似的益处,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以及由该显示模组拼接形成的显示装置。由于模组边框向的前表面不超出透明盖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之一,使得该显示模组的正面不存在由任何部件导致的凸起,有利于形成显示模组的平整正面。在利用多个该显示模组拼接形成显示装置时,该显示装置具有整洁平整的外观。
应理解,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2为图1中的显示模组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沿图2的A-B线截取的一示意性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沿图2的A-B线截取的另一示意性剖面图;以及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沿图2的A-B线截取的又一示意性剖面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附图中示出的部件标注如下:10 显示装置,100 显示模组,110 透明盖板,120 显示面板,130 模组边框,131 第一边框部,132 第二边框部,135 第一紧固件开口,140 连接件,150 面板固持件,151 第一固持部,152 第二固持部,155 第二紧固件开口,160 紧固件,170 缓冲垫,180 收纳空间,190 柔性电路板,192 印刷电路板。
图1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正视图。显示装置10包括至少两个相互拼接的显示模组100。如所示,显示装置10包括以2×2方式拼接的4个显示模组100。显示装置10还可以包括n×m个相互拼接的显示模组100,其中n≥1,m≥2,且n和m为自然数。应理解,显示模组100的数目和拼接方式视具体应用场景而定。
结合图2、图3、图4和图5,在下文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图2示意性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10中的任一显示模组100的正视图,以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沿图2的A-B线截取的一示意性剖面图。图2中的A-B线从显示模组100上任何一点,沿垂直于显示模组100的一条侧边的方向,延伸到该侧边。
如图3所示,显示模组100包括透明盖板110、显示面板120和模组边框130,其中模组边框130布置在显示面板120的边缘,模组边框130固定到透明盖板110,显示面板120通过模组边框130固定到透明盖板110,以及显示面板120和模组边框130布置在透明盖板110的同侧。
显示面板120和模组边框130布置在透明盖板110的同侧,透明盖板110形成显示模组100的正面。即,显示模组100的正面由一整块透明盖板110构成。显示模组100的正面平整,不存在由边框部件导致的凸起。在利用多个显示模组100如图1所示拼接形成显示装置10时,显示装置10具有整洁平整的外观。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模组边框130布置在显示面板120的四条侧边。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模组边框130布置在显示面板120的两条彼此相对的侧边。模组边框130通常连续地布置在显示面板120的边缘。应理解,模组边框130也可以离散地布置在显示面板120的边缘。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模组边框130包括第一边框部131和第二边框部132,第一边框部131固定到透明盖板110,以及第一边框部131具有朝向透明盖板110的平坦表面,如图3所示。第一边框部131与透明盖板110之间呈面接触,这提高模组边框130和透明盖板110之间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边框部131通过连接件140固定到透明盖板110。当第一边框部131和透明盖板110之间是面接触时,通过适当的连接件140即可实现第一边框部131和透明盖板110之间的牢固结合。该连接件是例如双面胶带、点状胶、条状胶等的粘结件。在此实施例中,透明盖板110的后表面与模组边框130的前表面齐平。例如,透明盖板110的前表面与模组边框130的第一边框部131的前表面齐平。
如图3所示,第一边框部131夹置在显示面板120和透明盖板110之间。也就是说,第一边框部131将显示面板120和透明盖板110隔开,使得在显示面板120的与第一边框部131接触之外的区域,显示面板120和透明盖板110例如由空气隔离。这有利于防止显示面板120在局部区域附着到透明盖板110而出现色斑的现象,从而避免负面地影响显示面板120的显示功能。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边框部132垂直于第一边框部131,以及第二边框部132的远离显示面板120的外侧面与透明盖板110的外侧面齐平。如图3所示,模组边框130包括第一边框部131和第二边框部132,并且整体上呈L形。第二边框部132的外侧面与透明盖板110的外侧面齐平,使得显示模组100的外侧面整体上是平整的。这有利于多个显示模组100相互拼接以形成拼接显示装置10,减小拼接缝隙的宽度。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还包括面板固持件150,其配置成将显示面板120固定在面板固持件150和模组边框130之间。面板固持件150可拆卸地连接到模组边框130。由于显示面板120被固定在面板固持件150和模组边框130之间,显示面板120被更牢固地固定。这防止在显示模组100的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显示面板120松动引起的显示不良。此外,由于面板固持件150可拆卸地连接到模组边框130,显示面板120的调整和更换变得更加方便,有利于显示模组100的维护和更换。面板固持件150和模组边框130可拆卸地连接是指通过诸如粘接、卡接、铆接、螺纹连接、过赢配合等可拆解和/或可移除的连接方式将两个部件连接到一起,并可通过诸如加热、拉拽、按压、冲击、振动等方式在不破坏和/或损毁面板固持件150和模组边框130的情况下将二者之间的连接去除,以便于部件的更换和回收利用。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面板固持件150的用于固定显示面板120的部分的截面为例如U形的弯曲形状。例如,如图3所示,面板固持件150的底部具有U形结构。该U形结构的一个臂用于将显示面板120固定到模组边框130。由于U形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在显示模组100受到冲击,特别是沿显示模组100的法向的冲击时,该U形结构为显示模组100中的显示面板120提供缓冲作用,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20的冲击耐受性,进而提高显示面板120的显示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紧固件160,其配置成将面板固持件150可拆卸地连接到模组边框130,如图3所示。紧固件160通过诸如粘接、卡接、铆接、螺纹连接、过赢配合中的任意一种来连接面板固持件150和模组边框130。例如,紧固件160为销钉、螺钉、螺栓、螺柱、卡扣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模组边框130设置有第一紧固件开口135,面板固持件150设置有第二紧固件开口155,第一紧固件开口135与第二紧固件开口155位置对应,以及紧固件160通过第一紧固件开口135和第二紧固件开口155将面板固持件150连接到到模组边框130,如图3所示。紧固件160通过第一和第二紧固件开口135、155将面板固持件150可拆卸地连接到模组边框130。紧固件160由销钉、螺钉、螺栓或螺柱实施,从而有利于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模组边框130和面板固持件150之间的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紧固件160配置成,在将面板固持件150连接到模组边框130后,不延伸超出模组边框130的远离显示面板120的外侧面,即,图3中第二边框部132的右侧面。当面板固持件150通过紧固件160连接到模组边框130时,紧固件160的外侧面与模组边框130的外侧面齐平,或者相对于模组边框130的外侧面朝向显示面板120的中心凹入。这有利于形成没有凸起的显示模组100的外侧面,从而有利于多个显示模组100相互拼接以形成拼接显示装置10,并且减小拼接缝隙的宽度。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20与面板固持件150之间和/或显示面板120与模组边框130之间设置有缓冲垫170,如图3所示。缓冲垫170为显示面板120提供沿法向的缓冲,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20的冲击耐受性,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20的显示质量和使用寿命。该缓冲垫170由例如硅胶的弹性材料制成。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沿图2的A-B线截取的另一示意性剖面图。在图4所示的显示模组100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3所示显示模组100相同的部件。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面板固持件150在沿远离显示面板120的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固持部151和第二固持部152,以及显示面板120被固定在第一固持部151和模组边框130之间,如图4所示。由于显示面板120被固定在面板固持件150的第一固持部151和模组边框130之间,该显示面板120被牢固地固定。示例性地,第一固持部151和显示面板120之间呈面接触,使得二者之间接触面积较大,显示面板120被牢固地固定。示例性地,当模组边框130和面板固持件150分别设置有第一紧固件开口135和第二紧固件开口155时,第一紧固件开口135设置于模组边框130的第二边框部132,并且第二紧固件开口155设置于面板固持件150的第一固持部151。
如所示,第一固持件151的用于固定显示面板120的部分的截面为例如U形的弯曲形状,从而为显示模组100中的显示面板120提供缓冲作用。请参考图3中关于面板固持件150的底部具有U形结构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固持部152相对于第一固持部151在朝向显示面板120的中心的方向凹入,以及第二固持部152和模组边框130形成收纳空间180,如图4所示。
收纳空间180可以用于收纳显示模组100中的电学部件,例如线材、电路板、驱动线路。藉此,这些电学部件垂直于该显示面板120垂直的方向上与该显示面板120的有效显示区域没有面积交叠,从而避免影响显示面板120的显示功能。此外,在多个显示模组100拼接时,这些电学部件与相邻显示模组100中的显示面板120的有效显示区域没有面积交叠,从而有利于减小显示模组100拼接时的拼接缝隙宽度。
当显示模组100中的显示面板120为液晶显示器面板时,收纳空间180设置于液晶显示器面板的设置有驱动IC的一侧,以用于收纳柔性电路板190和印刷电路板192,其中柔性电路板190的一端电连接到驱动IC,并且另一端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板192。如图4示意性所示,显示面板120包含相互贴合的上基板和下基板,并且上基板在显示面板120的右侧延伸超出下基板以用于设置驱动IC(未图示)。例如,上基板为阵列基板,并且下基板为彩膜基板。收纳空间180设置于显示面板120的右侧以收纳柔性电路板190和印刷电路板192。
该收纳空间180还配置成收纳其它电学部件。例如,当多个显示模组100相互拼接以形成显示装置10时,收纳空间180收纳用于驱动这些显示模组100的驱动线路。
在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中,模组边框130向透明盖板110延伸形成前表面,该前表面不超出透明盖板110的后表面。例如,透明盖板110和模组边框130之间的连接件140与模组边框130位于透明盖板110的同侧,以及模组边框130的前表面与透明盖板110的后表面齐平。又例如,显示面板120和模组边框130布置在透明盖板110的同侧,以及模组边框130的前表面与透明盖板130的后表面齐平。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沿图2的A-B线截取的又一示意性剖面图。在图5所示的显示模组100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3所示显示模组100相同的部件。图5所示实施例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模组边框130通过连接件140固定到透明盖板110的侧表面,并且透明盖板110的前表面与模组边框130的前表面齐平。
如所示,连接件140布置在透明盖板110的外侧面和模组边框130的第一边框部131的内侧面之间,用以提供透明盖板110和模组边框130之间的牢固结合。在此实施例中,透明盖板110的前表面与模组边框130的前表面,特别是模组边框130的第一边框部131的前表面齐平。藉此,显示模组100的正面(即,前表面)平整,不存在由边框部件导致的凸起。在利用多个显示模组100拼接形成显示装置时,该显示装置具有整洁平整的外观。
如所示,透明盖板110与显示面板120接触。然而应理解,透明盖板110的后表面可以与显示面板120的前表面相互分离,以防止显示面板120在局部区域附着到透明盖板110而出现色斑的现象。
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模组边框130向透明盖板110延伸形成前表面,该前表面不超出透明盖板110的前表面。例如,透明盖板110和模组边框130之间的连接件140与模组边框130位于透明盖板110的同侧,以及模组边框130的前表面与透明盖板110的前表面齐平。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20为透明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20的具体类型不受限制,例如是液晶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该显示面板120是透明的,从而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交互体验。通常,在透明显示应用中希望用到液晶显示的常白模式,即不加电时是透明状态。然而,应理解,显示模组100中的显示面板120也可以是不透明的。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透明盖板110为透明玻璃盖板或透明塑料盖板。盖板110是透明的以免影响显示面板120的显示功能。透明盖板110具有预定强度以保护显示模组100,特别是显示面板120,从而防止对显示面板120的刮伤和冲击。透明液晶显示器面板120通常非常薄并且十分易碎,且随着透明液晶显示器面板120尺寸增大,这种现象愈发严重。因而,透明盖板110被提供以保护显示面板120。例如,透明盖板110为透明的强化玻璃。
以上结合图1,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由至少两个显示模组100拼接的显示装置10。应理解,相邻显示模组100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方式拼接。例如,相邻显示模组100之间的拼接方式可以参考上文所述的模组边框130和面板固持件150之间的连接方式。
以上结合图2、图3、图4和图5,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在显示模组100中的显示面板120为液晶显示器面板120的情况下,液晶显示器面板120还装备有背光模组。应理解,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液晶显示器面板120由一个或多个背光模组共同提供背光。例如,该显示装置10呈箱体构造,相互拼接的多个显示模组100布置在箱体的正面,一个或多个背光模组布置在箱体的与该正面毗邻的四个侧面上,并且每个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导光板。可替换地,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显示面板120具有各自的背光模组从而相互独立地提供背光。
应理解,模组边框130和面板固持件150的材料不受限制,例如可以由金属或塑料形成。
上文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以及由该显示模组拼接形成的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透明盖板、显示面板和模组边框,其中所述模组边框布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所述模组边框固定到所述透明盖板,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模组边框固定到所述透明盖板,以及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模组边框布置在所述透明盖板的同侧。由于显示面板和模组边框布置在透明盖板的同侧,该显示模组的正面平整,不存在由边框部件导致的凸起。由多个该显示模组拼接形成的显示装置具有整洁平整的外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盖板、显示面板和模组边框,
所述模组边框布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
所述模组边框固定到所述透明盖板,
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模组边框固定到所述透明盖板,以及
所述模组边框向所述透明盖板延伸形成前表面,所述前表面不超出所述透明盖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之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模组边框之间的连接件与所述模组边框位于所述透明盖板的同侧,以及
所述模组边框的前表面与所述透明盖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之一齐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模组边框布置在所述透明盖板的同侧,以及
所述模组边框的前表面与所述透明盖板的后表面齐平。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组边框包括第一边框部,
所述第一边框部固定到所述透明盖板,以及
所述第一边框部具有朝向所述透明盖板的平坦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第一边框部之间的连接件布置在所述第一边框部的前表面和所述透明盖板的后表面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第一边框部之间的连接件布置在所述第一边框部的内侧面和所述透明盖板的外侧面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边框部夹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透明盖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组边框还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边框部的第二边框部,以及
所述第二边框部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面与所述透明盖板的外侧面齐平。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面板固持件,其配置成将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面板固持件和所述模组边框之间,以及
所述面板固持件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模组边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固持件的用于固定所述显示面板的部分具有U形截面。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紧固件,其配置成将所述面板固持件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模组边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组边框设置有第一紧固件开口,
所述面板固持件设置有第二紧固件开口,
所述第一紧固件开口与所述第二紧固件开口位置对应,以及
所述紧固件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开口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开口将所述面板固持件连接到所述模组边框。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件配置成,在将所述面板固持件连接到所述模组边框后,不延伸超出所述模组边框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面。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面板固持件之间和/或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模组边框之间设置有缓冲垫。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固持件在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以及
所述显示面板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固持部和所述模组边框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固持部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中心的方向凹入,以及
所述第二固持部和所述模组边框形成收纳空间。
17.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为透明显示面板。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相互拼接的如权利要求1-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314776.5U CN205539828U (zh) | 2016-04-15 | 2016-04-15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314776.5U CN205539828U (zh) | 2016-04-15 | 2016-04-15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39828U true CN205539828U (zh) | 2016-08-31 |
Family
ID=56792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314776.5U Active CN205539828U (zh) | 2016-04-15 | 2016-04-15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3982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76513A (zh) * | 2016-04-15 | 2016-06-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2016
- 2016-04-15 CN CN201620314776.5U patent/CN20553982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76513A (zh) * | 2016-04-15 | 2016-06-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WO2017177723A1 (zh) * | 2016-04-15 | 2017-10-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US10281756B2 (en) | 2016-04-15 | 2019-05-07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CN105676513B (zh) * | 2016-04-15 | 2019-12-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69247B (zh) | 液晶显示面板模块和使用它的液晶显示器件 | |
CN207199233U (zh) | 一种显示屏及拼接屏 | |
EP2651202B1 (en) | Image displaying apparatus | |
US7570312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having replaceable light sources | |
US8941608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detachable touch sensor | |
KR102089250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1000433A (zh) | 背光模组 | |
CN105717681A (zh) | 显示设备 | |
JP2008225414A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 | |
CN103398325B (zh) | 背光模组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器 | |
CN103503053A (zh) | 显示模块和具备该模块的显示装置 | |
CN103032780B (zh) | 背光模块及使用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 |
US8947615B2 (en) | Frameles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205539828U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05676513A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US10451920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2235620B (zh) | 液晶显示器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 |
CN210896389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KR20080085956A (ko) | 옥외용 표시장치 | |
JP2007127962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205174112U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7366897U (zh) | 一种led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KR101287206B1 (ko) | 액정 표시 모듈 | |
CN102520550A (zh) | 显示装置 | |
US9022634B2 (en) | Backlight and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100176 Beijing Zelu 9 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