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7226A - 稳压装置及使用其的获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稳压装置及使用其的获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7226A
CN103807226A CN201310351150.2A CN201310351150A CN103807226A CN 103807226 A CN103807226 A CN 103807226A CN 201310351150 A CN201310351150 A CN 201310351150A CN 103807226 A CN103807226 A CN 103807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pressure
piston
moment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11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7226B (zh
Inventor
江室莹
李宜宸
罗圣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3807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7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7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72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1/00Pipe-line systems
    • F17D1/20Arrangements or systems of devices for influencing or alter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s, e.g. for damping pulsations caused by opening or closing of valv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6/0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 G05D16/14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 auxiliary non-electric power
    • G05D16/16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 auxiliary non-electric power derived from the controlled fluid
    • G05D16/166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 auxiliary non-electric power derived from the controlled fluid using pistons within the main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CPOSITIVE-DISPLACEMENT ENGINES DRIVEN BY LIQUIDS
    • F03C1/00Reciprocating-piston liquid engines
    • F03C1/02Reciprocating-piston liquid engines with multiple-cylin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3/00Intensifiers or fluid-pressure converters, e.g. pressure exchangers; Conveying pressure from one fluid system to another, without contact between the fl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5978With pump
    • Y10T137/86035Combined with fluid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稳压装置及使用其的获能系统,本发明的获能系统包括一第一腔室、一第二腔室、一间隔件、一加压装置、一获能装置及一稳压装置。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借以容置一液体。间隔件设置于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之间。第二腔室经由间隔件的一开口与第一腔室连通。加压装置与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连通。获能装置设置于开口。稳压装置与第一腔室连通。

Description

稳压装置及使用其的获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获能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一稳压装置的获能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大量使用地球中的煤、石油及天然气等燃料作为动能的提供来源。人类借由燃烧上述燃料的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借由各种方式转换成动能,甚至转换成电能。例如蒸汽机借由燃料燃烧加热水,液态水转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再利用水蒸气膨胀推动活塞工作而转换成动能。活塞与电流磁效应的元件连接时,能够将动能转换成电能。另外,例如汽车引擎借由对提炼自石油的汽油混合空气点火产生爆炸,空气受热膨胀而推动活塞工作,以将汽油的化学能转换成动能。然而,这类借由燃烧燃料而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成动能的方式,由于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分散化学能所能转换的能量,而使得化学能转换成动能的效率不佳,更谈不上进一步从动能转换成电能的效率。
而且,上述的能源于地球上的含量日渐缺乏。即使有研究者提出从玉米等谷物中提炼石油的方案,但却会造成地球的粮食短缺问题。因此,在能源日渐缺乏的今日,从自然界的律动中寻找能量的来源,已成为相关产业解决能源缺乏的手段,例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及波浪发电等发电方式。
然而,自然界的律动通常存在其能量的频率及大小不规则的问题。因此,能够从不规则的自然力量中取得稳定能量的系统设计,便成为行业人员所面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稳压装置及使用其的获能系统,能够利用稳压装置稳定液体压力。
本发明提供一种获能系统,包括一第一腔室、一第二腔室、一间隔件、一加压装置、一获能装置及一稳压装置。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借以容置一液体。间隔件设置于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之间。第二腔室经由间隔件的一开口与第一腔室连通。加压装置与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连通。获能装置设置于开口。稳压装置与第一腔室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稳压装置,用以与一第一腔室连通,且稳定容置于第一腔室的一液体的一压力。稳压装置包括一支点、一杠杆、一第二腔室、一补偿流体、容置该补偿流体的一补偿腔室、与该补偿腔室相连的一补偿控制器、连接该第一腔室的第一缸体、连接该补偿腔室的一第二缸体、连接该第二腔室的一第三缸体、一第一活塞、一第二活塞及一第三活塞。杠杆枢设于支点。第二腔室借以容置一气体。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及第三活塞分别设置于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及第三缸体中,且枢设于杠杆。
根据本发明的稳压装置及使用其的获能系统,能够借由获能装置设置于间隔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之间隔件的开口,而直接获取第一压力及第二压力的压差能量。具有第一压力的液体不需要经过管路,仅需要直接经过获能装置,就能成为具有第二压力的液体。因此,第一压力及第二压力的压差能量,不会因为液体与管路摩擦而产生损耗。此外,由于稳压装置与第一腔室连通,而能稳定容置于第一腔室的液体的第一压力。稳压装置中,借由将第一压力配置成对支点提供与补偿流体所提供的第二力矩同向但与气体所提供的第三力矩反向的第一力矩,并利用补偿流体对于气体所提供的力矩改变进行补偿,以维持第一压力的大小。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获能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2A及图2B为示出图1的稳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C为示出图2A中支点及杠杆的力学示意图;
图2D为示出图2B中支点及杠杆的力学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稳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A及图4B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稳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Figure BDA000036593919000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中具通常知识的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本领域中具通常知识的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请参照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获能系统1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的获能系统1包括一第一腔室10、一第二腔室20、一间隔件30、一加压装置40、一获能装置50及一稳压装置60。第一腔室10及第二腔室20容置一液体L。间隔件30设置于第一腔室10及第二腔室20之间,第二腔室20经由间隔件30的一第一开口31与第一腔室10连通。加压装置40与第一腔室10及第二腔室20连通,用以加压容置于第二腔室20的液体L。加压装置40还将因加压而具有一第一压力P1的液体L移送至第一腔室10,且使第一压力P1大于容置于第二腔室20的液体L的一第二压力P2。获能装置50设置于第一开口31,用以获取第一压力P1及第二压力P2的压差能量。具有第一压力P1的液体L不需要经过管路,仅需要直接经过设置于间隔件30的第一开口31的获能装置50,就能成为具有第二压力P2的液体L。因此,第一压力P1及第二压力P2的压差能量,不会因为液体L与管路摩擦而产生损耗。稳压装置60以一连接口60a与第一腔室10的连通孔11连通,用以稳定容置于第一腔室10的液体L的第一压力P1。
于本实施例中,获能系统1还包括一弹性膜21,第二腔室20还容置一第一气体G1,弹性膜21分隔第一气体G1及液体L。
于本实施例中,获能系统1还包括设置于加压装置40的一单向阀70。单向阀70用以限制液体L从第二腔室20流至加压装置40再流至第一腔室10。
于本实施例中,获能系统1还包括一压力阀80。压力阀80设置于间隔件30的一第二开口32。当第一压力P1及第二压力P2的压力差大于指定压力时,压力阀80会因压力差而开启,使第一腔室10能经由压力阀80与第二腔室20连通。
加压装置40包括一扇叶或一浮球。扇叶能应用于风力及水力发电,浮球能应用于波浪发电。加压装置40能借由来自外界的动能推动液体L。且因单向阀70对于液体L流向的限制,使加压装置推动从第二腔室20流至加压装置40的液体L,再推动经过加压的流体流至第一腔室10。因此,加压装置40能使得第一腔室10中的液体L的第一压力P1大于第二腔室20中的液体L的第二压力P2。然而,风力、水力及波浪等自然界的能量通常不稳定,而容易使第一压力P1忽高忽低。因此,第一腔室10中的液体L除了受到加压装置40的加压以外,还受到稳压装置60的稳压作用,使得第一压力P1能够具有稳定的大小,而不会有忽高忽低的情形。
在第一压力P1大于第二压力P2的情形下,获能装置50能够借由第一压力P1及第二压力P2的压力差获取其压差能量。举例而言,获能装置50能为发电机组。因第一压力P1大于第二压力P2,故液体L会从第一腔室10流至第二腔室20。流动的过程中,获能装置50能够将液体L的流动动能借由电流磁效应转换为电能。当加压装置40对液体L加压的幅度过大,而可能超出稳压装置60稳定压力的容许范围时,压力阀80能开启,使第一腔室10也能够经由压力阀80与第二腔室20连通。第一腔室10中的液体L能够经由压力阀80流至第二腔室20,以卸除过多的压力。借此,能够避免加压装置40因过大的压力而损坏获能装置50及稳压装置60。另外,当加压装置40对液体L加压的幅度大到需要进行稳压时,部分液体L会经由连接口60a流入稳压装置60中。此时,弹性膜21会朝向液体L方向变形。另外,当加压装置40对液体L加压的幅度小到需要进行稳压时,部分液体L会从稳压装置60经由连接口60a流回第一腔室10中。此时,弹性膜21会朝向第一气体G1方向变形。
请同时参照图2A及图2B,为示出图1的稳压装置60的剖面示意图。稳压装置60包括一支点61、一杠杆62、一第三腔室63、一补偿流体F、一补偿腔室64、一补偿控制器65、一第一缸体661、一第二缸体662、一第三缸体663、一第一活塞671、一第二活塞672、一第三活塞673、一第一连杆681、一第二连杆682及一第三连杆683。杠杆62枢设于支点61。第三腔室63容置一第二气体G2。补偿腔室64容置补偿流体F。补偿控制器65与补偿腔室64相连。第一缸体661以连接口60a与第一腔室10的连通孔11连通。第二缸体662连接补偿腔室64。第三缸体663连接第三腔室63。第一活塞671、第二活塞672及第三活塞673分别设置于第一缸体661、第二缸体662及第三缸体663中,且分别经由第一连杆681、第二连杆682及第三连杆683枢设于杠杆62。第一活塞671、第二活塞672及第三活塞673朝向杠杆62的方向相对于支点61分别形成一第一力矩、一第二力矩及一第三力矩。
于第一腔室10的液体L以第一压力P1推抵第一缸体661中的第一活塞671,以经由第一连杆681施力于杠杆62,而对支点61施加逆时针的第一力矩。于补偿腔室64的补偿流体F推抵第二缸体662中的第二活塞672,以经由第二连杆682施力于杠杆62,而对支点61施加逆时针的第二力矩。于第三腔室63的第二气体G2推抵第三缸体663中的第三活塞673,以经由第二连杆683施力于杠杆62,而对支点61施加顺时针的第三力矩。
第一力矩与第二力矩的方向皆为逆时针方向而方向相同,第三力矩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而与第一力矩及第二力矩的方向相反。第三力矩增减时,补偿控制器65用以控制补偿流体F增减第二力矩,以稳定第一力矩及第一压力P1。
于本实施例中,液体L除了容置于第一腔室10以外,还容置于第一缸体661的一部分,且由第一活塞671封住而能使液体L不至于流至设置有支点61及杠杆62的空间中。补偿流体F除了容置于补偿腔室64以外,还容置于第二缸体662的一部分,且由第二活塞672封住而能使补偿流体F不至于流至设置有支点61及杠杆62的空间中。第二气体G2除了容置于第三腔室63以外,还容置于第三缸体663的一部分,且由第三活塞673封住而能使第二气体G2不至于流至设置有支点61及杠杆62的空间中。当温度固定且第三活塞673沿着第三缸体663移动时,第二气体G2的体积会有所改变,第二气体G2的气压也会有所改变。第二气体G2在固定的温度下,根据波以耳定律(Boyle’sLaw),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
杠杆62具有以支点61划分的相对的一第一侧621及一第二侧622。第一活塞671及第三活塞673枢设于第一侧621,第二活塞672枢设于第二侧622。第一活塞671施力于第一侧621,以对支点61施加第一力矩。第二活塞672施力于第二侧622,以对支点61施加第二力矩。第三活塞673施力于第一侧621,以对支点61施加第三力矩。第一缸体661与第三缸体663能够同轴设置。杠杆62沿顺时针转动时,第一活塞671能够往接近第一腔室10的方向移动,第二活塞672能够往接近补偿腔室64的方向移动,第三活塞673能够往离开第三腔室63的方向移动。反之,杠杆62沿逆时针转动时,第一活塞671能够往离开第一腔室10的方向移动,第二活塞672能够往离开补偿腔室64的方向移动,第三活塞673能够往接近第三腔室63的方向移动。
请参照图2A及图2C,图2C为示出图2A中支点61及杠杆62的力学示意图。当第一压力P1大到需要进行稳压的瞬间,图1所示的第一腔室10的部分液体L会流入稳压装置60中,且推动第一活塞671向上移动。由于第一活塞671与第三活塞673皆设置于杠杆62的第一侧621,且第一缸体661与第三缸体663能够同轴设置,使得第三活塞673也会向上移动而压缩第三腔室63内第二气体G2的体积。根据波以耳定律,受到压缩而体积缩小的第二气体G2其气压会上升。因此会导致由第二气体G2施力于杠杆62而对支点61所施加的第三力矩增加,也即顺时针的力矩增加。此时,杠杆62的第一侧621会向上移动,第二侧622会向下移动,而带动第二活塞672向下移动。补偿控制器65会连带对补偿腔室64补充补偿流体F。补偿控制器65能够借由补偿流体F的补充量及杠杆62的尺寸信息,得知第二气体G2的压缩量,进而推算第二气体G2所造成的第三力矩的增加量。且补偿控制器65主动控制补偿流体F的压力,以增加补偿流体F施力于杠杆62而对支点61所施加的第二力矩,也即增加逆时针的力矩。第三力矩与第二力矩的增加量相同,而使得第一力矩无需改变。因此,能够在不改变造成第一力矩的第一压力P1的情况下,使杠杆62的力矩平衡,进而达到稳定第一压力P1的效果。
请参照图2B及图2D,图2D为示出图2B中支点61及杠杆62的力学示意图。当第一压力P1小到需要进行稳压的瞬间,稳压装置60中的部分液体L会流回图1所示的第一腔室10中,且而使第一活塞671向下移动。由于第一活塞671与第三活塞673皆设置于杠杆62的第一侧621,使得第三活塞673也会向下移动而膨胀第三腔室63内第二气体G2的体积。根据波以耳定律,受到膨胀而体积增加的第二气体G2其气压会下降。因此会导致由第二气体G2施力于杠杆62而对支点61所施加的第三力矩减少,也即顺时针的力矩减少。此时,杠杆62的第一侧621会向下移动,第二侧622会向上移动,而带动第二活塞672向上移动。补偿腔室64中补偿流体F能回流至补偿控制器65。补偿控制器65能够借由补偿流体F的回流量及杠杆62的尺寸信息,得知第二气体G2的膨胀量,进而推算第二气体G2所造成的第三力矩的减少量。且补偿控制器65控制补偿流体F的压力,以减少补偿流体F施力于杠杆62而对支点61所施加的第二力矩,也即减少逆时针的力矩。第三力矩与第二力矩的减少量相同,而使得第一力矩无需改变。因此,能够在不改变造成第一力矩的第一压力P1的情况下,使杠杆62的力矩平衡,进而达到稳定第一压力P1的效果。
于第二气体G2的体积压缩时,提供补偿控制器65控制补偿流体F增加第二力矩的能量中,至少部分能于第二气体G2的体积膨胀时回收。
于其它实施例中,稳压装置60还包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第三腔室63,且与补偿控制器65连接。压力传感器能将所感测到的第二气体G2的气压传送至补偿控制器。补偿控制器65根据第二气体G2的气压的增加情形,控制补偿流体F增减第二力矩。
于其它实施例中,稳压装置60还包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第一缸体661与图1所示的第一腔室10的连接处,且与补偿控制器65连接。压力传感器感测第一压力P1,补偿控制器65根据第一压力P1控制补偿流体F增减第二力矩,以维持第一压力P1。
请参照图3A及图3B,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稳压装置601的剖面示意图。稳压装置601与稳压装置60相似,也以连接口60a与图1的第一腔室10的连通孔11连通。稳压装置601也包括一支点61、一杠杆62、一第三腔室63、一补偿流体F、一补偿腔室64、一补偿控制器65、一第一缸体661、一第二缸体662、一第三缸体663、一第一活塞671、一第二活塞672、一第三活塞673、一第一连杆681、一第二连杆682及一第三连杆683。第三腔室63容置一第二气体G2。补偿腔室64容置补偿流体F。于第一腔室10的液体L以第一压力P1推抵第一缸体661中的第一活塞671。
同样的,杠杆62具有以支点61划分的相对的一第一侧621及一第二侧622。然而,第一活塞671枢设于第一侧621,第二活塞672及第三活塞673枢设于第二侧622。第一活塞671施力于第一侧621,以对支点61施加第一力矩。第二活塞672施力于第二侧622,以对支点61施加第二力矩。然而,于稳压装置601中,第三活塞673施力于第二侧622,以对支点61施加第三力矩。第一缸体661及第三缸体663借由杠杆62之间隔与第二缸体662隔开。
如图3A所示,当第一压力P1大到需要进行稳压的瞬间,图1所示的第一腔室10的部分液体L会经由连接口60a流入稳压装置60中,且推动第一活塞671向下移动。此时,杠杆62的第一侧621会向下移动,第二侧622会向上移动,而带动第三活塞673向上移动。第三活塞673向上移动则会压缩第三腔室63内第二气体G2的体积。根据波以耳定律,受到压缩而体积缩小的第二气体G2其气压会上升。因此会导致由第二气体G2施力于杠杆62而对支点61所施加的第三力矩增加,也即顺时针的力矩增加。由于第二侧622会向上移动,而带动第二活塞672向上移动。补偿控制器65会连带对补偿腔室64补充补偿流体F。补偿控制器65能够借由补偿流体F的补充量及杠杆62的尺寸信息,得知第二气体G2的压缩量,进而推算第二气体G2所造成的第三力矩的增加量。且补偿控制器65主动控制补偿流体F的压力,以增加补偿流体F施力于杠杆62而对支点61所施加的第二力矩,也即增加逆时针的力矩。第三力矩与第二力矩的增加量相同,而使得第一力矩无需改变。因此,能够在不改变造成第一力矩的第一压力P1的情况下,使杠杆62的力矩平衡,进而达到稳定第一压力P1的效果。
如图3B所示,当第一压力P1小到需要进行稳压的瞬间,稳压装置60中的部分液体L会流回图1所示的第一腔室10中,且而使第一活塞671向上移动。此时,杠杆62的第一侧621会向上移动,第二侧622会向下移动,而带动第三活塞673向下移动。第三活塞673向下移动则会膨胀第三腔室63内第二气体G2的体积。根据波以耳定律,受到膨胀而体积增加的第二气体G2其气压会下降。因此会导致由第二气体G2施力于杠杆62而对支点61所施加的第三力矩减少,也即顺时针的力矩减少。由于第二侧622会向下移动,而带动第二活塞672向下移动。补偿腔室64中补偿流体F能回流至补偿控制器65。补偿控制器65能够借由补偿流体F的回流量及杠杆62的尺寸信息,得知第二气体G2的膨胀量,进而推算第二气体G2所造成的第三力矩的减少量。且补偿控制器65控制补偿流体F的压力,以减少补偿流体F施力于杠杆62而对支点61所施加的第二力矩,也即减少逆时针的力矩。第三力矩与第二力矩的减少量相同,而使得第一力矩无需改变。因此,能够在不改变造成第一力矩的第一压力P1的情况下,使杠杆62的力矩平衡,进而达到稳定第一压力P1的效果。
请参照图4A及图4B,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稳压装置602的剖面示意图。稳压装置602与稳压装置60相似,也以连接口60a与图1的第一腔室10的连通孔11连通。稳压装置602也包括一支点61、一杠杆62、一第三腔室63、一补偿流体F、一补偿腔室64、一补偿控制器65、一第一缸体661、一第二缸体662、一第三缸体663、一第一活塞671、一第二活塞672、一第三活塞673、一第一连杆681、一第二连杆682及一第三连杆683。第三腔室63容置一第二气体G2。补偿腔室64容置补偿流体F。于第一腔室10的液体L以第一压力P1推抵第一缸体661中的第一活塞671。
然而,于本实施例中,杠杆62具有以支点61划分的相对的一第二侧622、一第三侧623及位于第二侧622及第三侧623之间的一第一侧621。然而,第一活塞671枢设于第一侧621,第二活塞672枢设于第二侧622及第三活塞673枢设于第三侧623。第一活塞671施力于第一侧621以对支点61施加第一力矩。第二活塞672施力于第二侧622以对支点61施加第二力矩。第三活塞673施力于第三侧623以对支点61施加第三力矩。第一力矩与第二力矩的方向皆为顺时针方向而方向相同,第三力矩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而与第一力矩及第二力矩的方向相反。第一缸体661及第三缸体663的轴向能彼此呈垂直,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缸体661及第三缸体663的轴向能彼此以不同的角度设置。
如图4A所示,当第一压力P1大到需要进行稳压的瞬间,图1所示的第一腔室10的部分液体L会经由连接口60a流入稳压装置60中,且推动第一活塞671向左移动。此时,杠杆62的第一侧621会向左移动,第三侧623会向上移动,而带动第三活塞673向上移动。第三活塞673向上移动则会压缩第三腔室63内第二气体G2的体积。根据波以耳定律,受到压缩而体积缩小的第二气体G2其气压会上升。因此会导致由第二气体G2施力于杠杆62而对支点61所施加的第三力矩增加,也即逆时针的力矩增加。此时,第二侧622会向下移动,而带动第二活塞672向下移动。补偿控制器65会连带对补偿腔室64补充补偿流体F。补偿控制器65能够借由补偿流体F的补充量及杠杆62的尺寸信息,得知第二气体G2的压缩量,进而推算第二气体G2所造成的第三力矩的增加量。且补偿控制器65主动控制补偿流体F的压力,以增加补偿流体F施力于杠杆62而对支点61所施加的第二力矩,也即增加顺时针的力矩。第三力矩与第二力矩的增加量相同,而使得第一力矩无需改变。因此,能够在不改变造成第一力矩的第一压力P1的情况下,使杠杆62的力矩平衡,进而达到稳定第一压力P1的效果。
如图4B所示,当第一压力P1小到需要进行稳压的瞬间,稳压装置60中的部分液体L会流回图1所示的第一腔室10中,且而使第一活塞671向右移动。此时,杠杆62的第一侧621会向右移动,第三侧623会向下移动,而带动第三活塞673向下移动。第三活塞673向下移动则会膨胀第三腔室63内第二气体G2的体积。根据波以耳定律,受到膨胀而体积增加的第二气体G2其气压会下降。因此会导致由第二气体G2施力于杠杆62而对支点61所施加的第三力矩减少,也即逆时针的力矩减少。此时,第二侧622会向上移动,而带动第二活塞672向上移动。补偿腔室64中补偿流体F能回流至补偿控制器65。补偿控制器65能够借由补偿流体F的回流量及杠杆62的尺寸信息,得知第二气体G2的膨胀量,进而推算第二气体G2所造成的第三力矩的减少量。且补偿控制器65控制补偿流体F的压力,以减少补偿流体F施力于杠杆62而对支点61所施加的第二力矩,也即减少顺时针的力矩。第三力矩与第二力矩的减少量相同,而使得第一力矩无需改变。因此,能够在不改变造成第一力矩的第一压力P1的情况下,使杠杆62的力矩平衡,进而达到稳定第一压力P1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稳压装置及使用其的获能系统,能够借由获能装置设置于间隔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之间隔件的开口,而直接获取第一压力及第二压力的压差能量。具有第一压力的液体不需要经过管路,仅需要直接经过获能装置,就能成为具有第二压力的液体。因此,第一压力及第二压力的压差能量,不会因为液体与管路摩擦而产生损耗。此外,由于稳压装置与第一腔室连通,而能稳定容置于第一腔室的液体的第一压力。稳压装置中,借由将第一压力配置成对支点提供与补偿流体所提供的第二力矩同向但与气体所提供的第三力矩反向的第一力矩,并利用补偿流体对于气体所提供的力矩改变进行补偿,以维持第一压力的大小。

Claims (15)

1.一种获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第一腔室,借以容置一液体;
一第二腔室,借以容置该液体;
一间隔件,设置于该第一腔室及该第二腔室之间,该第二腔室经由该间隔件的一开口与该第一腔室连通;
一加压装置,与该第一腔室及该第二腔室连通;
一获能装置,设置于该开口;以及
一稳压装置,与该第一腔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稳压装置包含有:
一支点;
一杠杆,枢设于该支点;
一第三腔室,借以容置一气体;
一补偿流体、容置该补偿流体的一补偿腔室及与该补偿腔室相连的一补偿控制器;
连接于该第一腔室的一第一缸体、连接于该补偿腔室的一第二缸体及连接于该第三腔室的一第三缸体;以及
一第一活塞、一第二活塞及一第三活塞,该第一活塞、该第二活塞及该第三活塞分别设置于该第一缸体、该第二缸体及该第三缸体中,且枢设于该杠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获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杠杆具有以该支点划分的相对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获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杠杆具有以该支点划分的相对的一第二侧、一第三侧及位于该第二侧及该第三侧之间的一第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获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稳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该第三腔室且与该补偿控制器连接的一压力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获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稳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该第一缸体与该第一腔室的连接处且与该补偿控制器连接的一压力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性膜,该第二腔室还容置一气体,该弹性膜分隔该气体及该液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加压装置包括一扇叶或一浮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该间隔件的另一开口的一压力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该加压装置的一单向阀。
11.一种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支点;
一杠杆,枢设于该支点;
一第二腔室,借以容置一气体;
一补偿流体、容置该补偿流体的一补偿腔室及与该补偿腔室相连的一补偿控制器;
连接一第一腔室的一第一缸体、连接该补偿腔室的一第二缸体及连接该第二腔室的一第三缸体;以及
一第一活塞、一第二活塞及一第三活塞,该第一活塞、该第二活塞及该第三活塞分别设置于该第一缸体、该第二缸体及该第三缸体中,且枢设于该杠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杠杆具有以该支点划分的相对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杠杆具有以该支点划分的相对的一第二侧、一第三侧及位于该第二侧及该第三侧之间的一第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该第二腔室且与该补偿控制器连接的一压力传感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该第一缸体与该第一腔室的连接处且与该补偿控制器连接的一压力传感器。
CN201310351150.2A 2012-11-09 2013-08-13 稳压装置及使用其的获能系统 Active CN1038072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1896A TWI524009B (zh) 2012-11-09 2012-11-09 穩壓裝置及使用其之擷能系統
TW101141896 2012-1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7226A true CN103807226A (zh) 2014-05-21
CN103807226B CN103807226B (zh) 2015-10-28

Family

ID=50680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1150.2A Active CN103807226B (zh) 2012-11-09 2013-08-13 稳压装置及使用其的获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63786B2 (zh)
CN (1) CN103807226B (zh)
TW (1) TWI5240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9548B (zh) * 2019-09-02 2023-04-21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水冷系统的缓压装置及水冷系统
US11746740B1 (en) * 2023-01-12 2023-09-05 John Bushnell Utilizing hydrostatic and hydraulic pressure to generate energy, and associated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US12060861B2 (en) 2023-01-12 2024-08-13 John Bushnell Utilizing hydrostatic and hydraulic pressure to generate energy, and associated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29292A (en) * 1937-05-28 1938-09-06 Elmer E Vinson Pumping system
US3339513A (en) * 1965-08-10 1967-09-05 Charles C Cloutier Pressure stabilizing air volume control system
US4309154A (en) * 1977-12-19 1982-01-05 Daddario Francis E Pumps operated by the rise and fall of water
WO2011025156A2 (ko) * 2009-08-25 2011-03-03 Jo Chang-Hui 파랑발전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093A (en) 1899-05-27 1900-02-27 James F Place Marine air-compressor.
US2893433A (en) 1956-06-06 1959-07-07 Bendix Aviat Corp Hydro-pneumatic energy storage device
US3163985A (en) 1962-07-31 1965-01-05 John V Bouyoucos Hydraulic energy storage system
US3581774A (en) 1969-04-01 1971-06-01 Us Navy Constant pressure accumulator
US4022117A (en) 1975-03-12 1977-05-10 Mallian Robert J Pressure stabilizing assembly
US5179837A (en) 1991-04-02 1993-01-19 Sieber J D Wave powered energy generator
CN2670709Y (zh) 2003-12-25 2005-01-12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可调稳压阀
US7188471B2 (en) 2004-05-07 2007-03-13 William Don Walters Submersible power plant
TWM353998U (en) 2008-10-13 2009-04-01 Bi Da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ic generator using man-made fluid as power source
TW201024533A (en) 2008-12-18 2010-07-01 zheng-min Lin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utilizing ocean tide compressing air
US8196395B2 (en) 2009-06-29 2012-06-12 Lightsail Energy, Inc.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 utilizing two-phase flow to facilitate heat exchange
US8839616B1 (en) * 2010-03-10 2014-09-23 Jose A. Perez Water tower complex
TWM400515U (en) 2010-05-04 2011-03-21 Kuo-Chiu Szutu Pump flow renewable energy system
CN201984354U (zh) 2010-12-27 2011-09-21 四川红华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压力稳定装置
TWM411563U (en) 2011-04-28 2011-09-11 Jih Hong Electronic Co Ltd Pressure detection system with fine-tune pressure stabilization function
TWM421983U (en) 2011-09-07 2012-02-01 Shih-Hsiung Chen Power device of gas-driven liquid and hydroelectric generation device thereof
CN102312876B (zh) 2011-09-07 2014-10-29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稳压供油阀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29292A (en) * 1937-05-28 1938-09-06 Elmer E Vinson Pumping system
US3339513A (en) * 1965-08-10 1967-09-05 Charles C Cloutier Pressure stabilizing air volume control system
US4309154A (en) * 1977-12-19 1982-01-05 Daddario Francis E Pumps operated by the rise and fall of water
WO2011025156A2 (ko) * 2009-08-25 2011-03-03 Jo Chang-Hui 파랑발전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8582A (zh) 2014-05-16
CN103807226B (zh) 2015-10-28
US9163786B2 (en) 2015-10-20
US20140130911A1 (en) 2014-05-15
TWI524009B (zh) 2016-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94870U (zh) 活塞式蓄能器
CN103807226B (zh) 稳压装置及使用其的获能系统
Choi et al. Design and performance test of hydraulic PTO for wave energy converter
CN101299011B (zh) 气压蠕变试验仪
CN202612230U (zh) 一种流体增压装置
CN110377976B (zh) 一种泵站系统减振措施及布置优化分析方法
CN203374723U (zh) 空气弹簧缓冲器
CN208734520U (zh) 一种往复式压缩机低排量余隙调节系统
Shi et al. Desig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for a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 based on fluid pressure pulsation in water hydraulic system
CN201836284U (zh) 能量收集式减振器
CN205446219U (zh) 一种气液增压器
CN102454741A (zh) 能量收集式减振器
CN107060925A (zh) 一种超临界工质定压储能系统
CN110439749A (zh) 一种液压风能发电装置
CN106503402A (zh) 一种用于自由活塞式线性压缩机的仿真设计方法
CN109989871A (zh) 基于多腔液压缸连续相位控制的阵列波浪能发电液压回路
CN206352606U (zh) 一种新型可调节供压系统
CN203068044U (zh) 全外压平衡型波纹补偿器
CN105041574A (zh) 一种配备风能转换系统的汽压动力机
CN201616319U (zh) 金属波纹膨胀储油柜
Shi et al. Modelling and study on the output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expansion energy used hydropneumatic transformer
Guo et al. Modeling, experiments, and 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hydraulic electromagnetic shock absorber
CN203098419U (zh) 一种气囊式蓄能器
CN203067088U (zh) 无死态自由活塞发动机
CN203162422U (zh) 内外压平衡波纹补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