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3342B - 横动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横动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03342B CN103803342B CN201310493568.7A CN201310493568A CN103803342B CN 103803342 B CN103803342 B CN 103803342B CN 201310493568 A CN201310493568 A CN 201310493568A CN 103803342 B CN103803342 B CN 1038033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yarn
- holding section
- pulse
- enco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横动装置,具备:具有卡合纱线的卡合部、沿着卷绕纱线的卷装的旋转轴线方向使卡合部回旋并引导纱线的导纱器,驱动导纱器的驱动电动机,以及被设置在驱动电动机上、检测驱动电动机的驱动量作为脉冲值的编码器;导纱器的卡合部的移动量与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满足下述关系式(1):(卡合部的移动量/脉冲)<0.5mm…………(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利用驱动电动机使导纱器旋转的横动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我们知道像日本特开平7-256338号公报记载的那样,在横动轴上设置用来引导线条体的引导器,通过使横动轴与卷绕纱框的旋转轴线方向平行地往复移动,使线条体沿卷绕纱框的旋转轴线方向横动(traverse)的横动装置。该横动装置通过检测设置在卷绕纱框上游侧的张力调节辊的位移使横动轴的反转时期推迟或提前。通过控制横动轴的反转时期使线条体均匀地卷绕到卷绕纱框上。
该装置中张力调节辊固定在臂上,通过安装在臂的旋转轴上的旋转编码器检测张力调节辊的位移。旋转编码器的分辨率为3600脉冲/次,相当于1个脉冲旋转0.1°。于是,根据与张力调节辊的移动量相对应的脉冲来控制横动轴的反转时期。
但是,在将纱线卷绕到卷装上的卷绕装置中,研究过例如使用了臂式导纱器的横动装置。臂式导纱器将纱线卡合到其顶端部上。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轴连接在臂式导纱器的根端部。导纱器被驱动电动机驱动,在卡合着纱线的状态下进行往复回旋运动。另外,除臂式横动装置以外,我们还知道将导纱器安装在了在规定的轨道上行走的传送带上的传送带式横动装置等。
利用驱动电动机使导纱器回旋的横动装置中,为了反馈控制导纱器的位置使用编码器。编码器将驱动电动机的驱动量作为脉冲值检测。编码器的分辨率由每旋转一周的脉冲决定。其中,如果编码器的分辨率高(即精细),则导纱器的位置控制精度高。另一方面,如果编码器的分辨率低(即粗糙),则导纱器的位置控制精度低。如果使编码器的分辨率降低,则能够谋求低成本化,但如果使分辨率过低,则有招致例如纱线从卷装的端缘脱落的现象——即所谓坍边(对应日文:“綾落ち”或“綾外れ”)的可能性。
但是,以往在利用驱动电动机使导纱器回旋的情况下,为了适当地控制导纱器的位置所需要的编码器的分辨率不清楚。因此,最佳地设计编码器的分辨率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提供在利用驱动电动机使导纱器回旋的情况下,能够最佳地设计编码器的分辨率的横动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卷绕装置为目的。
本发明的横动装置具备:具有卡合纱线的卡合部、沿着卷绕纱线的卷装的旋转轴线方向使卡合部回旋并引导纱线的导纱器;驱动导纱器的驱动电动机;以及,设置在驱动电动机上、检测驱动电动机的驱动量作为脉冲值的编码器。导纱器的卡合部的移动量与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满足下述关系式(1):
(卡合部的移动量/脉冲)<0.5mm…………(1)。
根据该横动装置,利用编码器作为脉冲值检测驱动电动机的驱动量。编码器的分辨率由每旋转1周的脉冲决定。每旋转1周的脉冲越大,分辨率越高。另一方面,卡合部的移动量与驱动电动机的驱动量成比例。由此,分辨率越高,越能够以高的精度控制卡合部的位置。通过卡合部的移动量和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满足上述关系式(1),能够以适当的控制所需要的精度检测卡合部的移动量。换言之,只要满足上述关系式(1),即使降低编码器的分辨率,也能够适当地控制导纱器的位置。即,能够防止跳花的产生,并且能够确保卡合部的回旋中端点的折返精度。由此,在利用驱动电动机使导纱器回旋的情况下,能够最佳地设计编码器的分辨率。
导纱器的卡合部的移动量与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也可以满足下述关系式(2):
(卡合部的移动量/脉冲)<纱线的粗细…………(2)。
这种情况下,由于每1个脉冲的卡合部的移动量比纱线的粗细小,因此能够更确实地防止跳花的发生。
导纱器的卡合部的移动量与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也可以满足下述关系式(3):
(卡合部的移动量/脉冲)<0.3mm…………(3)。
这种情况下,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控制导纱器的位置。
导纱器的卡合部的移动量与编码器输出的脉冲还可以满足下述关系式(4):
(上述卡合部的移动量/脉冲)<0.2mm…………(4)。
这种情况下,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控制导纱器的位置,即使在卷绕细的纱线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控制导纱器的位置。
导纱器可以是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轴被固定在根端部、卡合部被形成在了顶端部的臂式导纱器。根据该结构,即使在臂式横动装置中也能够最佳地设计编码器的分辨率。
编码器的每旋转1周的脉冲可以为2000以上。编码器有例如增量式和绝对式等形式。即使在使用任何一种形式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实际的分辨率满足这样的分辨率的编码器,能够进行臂式横动装置的最佳设计。
旋转轴的中心与卡合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00mm以上、200mm以下。通过将旋转轴的中心与卡合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即导纱器中的臂长这样设定,能够良好地取得惯性和自由长度的平衡。
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卡合部的回旋角度可以为45°~100°。
本发明的卷绕装置具备使卷装旋转来卷绕纱线的卷绕部和上述任一个横动装置。根据该卷绕装置,能够最佳地设计编码器的分辨率。并且,本发明的卷绕装置还具备将喂纱筒管保持在规定的位置、用来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提供给上述卷绕部的喂纱部。根据该卷绕装置,在将纱线从喂纱筒管卷绕到卷装上的自动络纱机这样的高速卷绕装置中,能够最佳地设计编码器的分辨率。
根据本发明,在利用驱动电动机使导纱器回旋的情况下,能够最佳地设计编码器的分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具备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卷绕单元的自动卷绕机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了卷绕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和方框图;
图3为放大表示卷绕单元的横动装置附近的左侧视图;
图4为横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5(a)为导纱器的主视图,(b)为导纱器的右侧视图;
图6为表示相对于臂长的导纱器的卡合部每1°的移动量的图;
图7为表示相对于臂长和编码器的分辨率的导纱器的卡合部每1个脉冲的移动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横动装置及卷绕装置。
首先,说明自动络纱机(纱线卷绕机)1的整体结构。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和“下游”意指纱线卷绕时的纱线的行走方向上的上游及下游。
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1具备排列配置的多个络纱单元(卷绕单元)10、落纱装置60和机体控制装置90。对多个络纱单元10设置1台落纱装置60和1台机体控制装置90。本实施形态的卷装排出装置100设置在落纱装置60中。
每个络纱单元10使从喂纱筒管21退绕下来的纱线20边横动(traverse)边卷绕,形成卷装30。
自动落纱装置60在各络纱单元10中卷装30变成了满卷之际,行走到该络纱单元10的位置,回收满卷的卷装30同时提供空的筒管。
机体控制装置90具备控制部91和显示部92。控制部91为通过操作者输入规定的设定值或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进行对各络纱单元10的设定的单元。显示部92能够显示各络纱单元10的纱线20的卷绕状况及发生了的故障的内容等。
接着,参照图2说明络纱单元10的结构。各络纱单元10具备卷绕单元主体16和单元控制部50。
单元控制部50具备例如CPU、RAM、ROM、I/O端口和通信端口。在上述ROM中记录有用来控制卷绕单元主体16的各结构的程序。在I/O端口和通信端口上连接有该卷绕单元主体16所具备的各部分及机体控制装置90,能够进行控制信息等的通信地构成。由此,单元控制部50能够控制卷绕单元主体16所具备的各部分的动作。
在卷绕单元主体16中,在喂纱筒管21与接触辊(Touch roller)29之间的纱线行走路径中,从喂纱筒管21一侧起依次配置有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张力付与装置13、捻接装置(接头装置)14和清纱器15。
在卷绕单元主体16的下部具备用来向卷绕筒管22一侧提供纱线20的喂纱部11。喂纱部11能够将由图示省略的筒管搬送系统搬送来的喂纱筒管21保持在规定的位置。
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通过使罩在喂纱筒管21的芯管上的限制部件40与从喂纱筒管21的纱线20的退绕连动地下降,辅助从喂纱筒管21的纱线20的退绕。限制部件40与由从喂纱筒管21退绕的纱线20的旋转和离心力在喂纱筒管21的上部形成的气圈接触,通过将该气圈控制在适当的大小来辅助纱线20的退绕。在限制部件40的附近具备用来检测喂纱筒管21的纱管上部锥面部的图示省略的传感器。如果该传感器检测到纱管上部锥面部的下降,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能够追随于此利用例如图示省略的步进电机使限制部件40下降。
张力付与装置13付与行走的纱线20规定的张力。作为张力付与装置13能够使用例如相对于固定梳齿配置可动梳齿的门式装置。可动侧梳齿能够使梳齿彼此变成啮合状态或放开状态地在旋转式螺线管的作用下转动。另外,张力付与装置13除了门式装置以外,还能够采用例如盘式装置。
捻接装置14在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进行的纱线切断时或者从喂纱筒管21的退绕中断纱时等,将喂纱筒管21一侧的下纱与卷装30一侧的上纱接头。作为这样的将上纱和下纱接头的接头装置能够使用机械式装置或使用压缩空气等流体的装置等。
清纱器15具备配置了用来检测纱线20的粗细的图示省略的传感器的清纱器头49和处理来自该传感器的纱线粗细信号的分析器52。清纱器15通过监视来自上述传感器的纱线粗细信号检测粗节纱等纱线缺陷。清纱器15检测的纱线缺陷除了纱线20的粗细异常外,还包括纱线20中包含的异物。在清纱器头49的附近设置有当清纱器15检测到了纱线缺陷时立即将纱线20切断的切断器39。
在捻接装置14的下侧及上侧,分别设置有捕捉喂纱筒管21一侧的纱端并引导到捻接装置14的下纱捕捉部件25和捕捉卷装30一侧的纱端并引导到捻接装置14的上纱捕捉部件26。下纱捕捉部件25具备下纱管臂33和形成在该下纱管臂33顶端的下纱吸引口32。上纱捕捉部件26具备上纱管臂36和形成在该上纱管臂36顶端的上纱吸引口(纱端捕捉部)35。
下纱管臂33和上纱管臂36分别能够以轴34和37为中心转动。下纱管臂33及上纱管臂36上分别连接有适当的负压源(图示省略)。下纱管臂33和上纱管臂36在下纱吸引口32及上纱吸引口35产生吸引流,吸引捕捉上纱和下纱的纱端。
如图2及图3所示,卷绕单元主体16具备将纱线20卷绕到卷绕筒管22上的卷绕装置75。卷绕装置75具备能够装卸地保持卷绕筒管22的摇架(保持部)23和能够与卷装30的周面接触而旋转的接触辊29。
卷绕装置75在摇架23的附近具备用来使纱线20横动的臂式横动装置70,边利用该横动装置70使纱线20横动边将纱线20卷绕到卷装30上。在横动地方的稍微上游设置有导板28,将上游侧的纱线20向横动地方引导。在该导板28的更上游,设置有陶瓷制的横动支点部27。
横动装置70具有由伺服电动机等构成的横动驱动电动机(驱动电动机)76。横动驱动电动机76的动作由横动控制部78控制。横动装置70通过使横动驱动电动机76动作来驱动横动臂,以横动支点部27为支点使纱线20沿图2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横动。横动控制部78由专用的微型处理器构成的硬件等构成,接受来自单元控制部50的信号来控制横动驱动电动机76的运转和停止。作为横动驱动电动机76并不局限于伺服电动机,也可以采用步进电动机、音圈电动机等各种电动机。
摇架23能够以转动轴48为中心转动地构成。通过摇架23转动,能够吸收伴随纱线20向卷绕筒管22卷绕的纱层直径的增大。
在摇架23的夹持卷绕筒管22的部分安装有由伺服电动机构成的卷装驱动电动机(卷装驱动部)41。利用该卷装驱动电动机41旋转驱动卷绕筒管22,从而卷绕纱线20。卷装驱动电动机41能够沿卷绕方向旋转驱动卷绕筒管22(卷装30),也能够沿卷绕方向的反方向旋转驱动。卷装驱动电动机41的电机轴当将卷绕筒管22支承在摇架23上时不能够与该卷绕筒管22相对旋转地连接(所谓直接驱动方式)。卷装驱动电动机41的动作由卷装驱动控制部42控制,该卷装驱动控制部42接受来自单元控制部50的运转信号控制卷装驱动电动机41的运转和停止。另外,作为卷装驱动电动机41并不局限于伺服电动机,也能够采用称为步进电动机、感应电动机的各种电动机。
在转动轴48上安装有用来检测摇架23的角度的角度传感器44。该角度传感器44由例如旋转编码器构成,对单元控制部50发送与摇架23的角度相对应的角度信号。由于摇架23随卷装30卷粗而角度变化,因此通过利用角度传感器44检测摇架23的转动角度,能够检测卷装30的卷装直径。另外,作为检测卷装直径的方法,除角度传感器44以外,能够采用使用了霍尔IC的方法或者绝对式编码器等、只要是能够检测卷装直径的方法,能够使用适当的结构。
由这些摇架23、接触辊29、卷装驱动电动机41、卷装驱动控制部42、角度传感器44及转动轴48构成卷绕部65。卷绕部65使卷装30旋转来卷绕纱线20。
接着,参照图3说明横动装置70的结构和横动装置70附近的结构的布局。图3为横动装置70附近的放大左侧视图。另外,本实施形态中由于接触辊29使轴方向朝卷绕单元主体16的侧面地配置,因此例如图3那样的侧视图可以说是从接触辊29的轴方向看的图。并且,卷装30的卷绕方向的旋转在图3中为顺时针,卷装30的卷绕方向的反方向的旋转在图3中为逆时针。
如图3及图4所示,横动装置70具备横动臂(导纱器)74和驱动横动臂74的横动驱动电动机76。
横动驱动电动机76为用来驱动横动臂74的装置,由伺服电动机等构成。该横动驱动电动机76的动作像图2所示那样由横动控制部78控制。更详细为,横动驱动电动机76具有配置在框体79内、从框体79突出的旋转轴77,固定在旋转轴77周围的圆筒状的永久磁铁80,固定在框体79的内面上、配置在永久磁铁80周围的圆筒状的电线圈82。在永久磁铁80与电线圈82之间形成有圆环状的空间85。旋转轴77利用轴承84、84被旋转自由地支承着。另外,横动驱动电动机76也可以是步进电动机或音圈电动机等其他的电动机。
在旋转轴77的与横动臂74相反一侧的端部安装有圆盘状的被检测体86。在被检测体86的圆盘面上沿被检测体86的圆周方向形成有多条使长度方向朝半径方向的缝隙。在框体79上安装有作为光学式检测机构的编码器87。在编码器87的U字形检测部内,配置有被检测体86的一端部。通过利用该编码器87检测被检测体86的缝隙并计数,检测旋转轴77的旋转位置。
编码器87检测横动驱动电动机76的驱动量作为脉冲值,将检测到的脉冲值输出给横动控制部78。编码器87既可以是增量式编码器,也可以是绝对式编码器。编码器87通过形成上述缝隙而具有规定的分辨率。编码器87的分辨率为旋转轴77即被检测体86每旋转1周期间输出的脉冲。另外,在采用增量式编码器作为编码器87的情况下,通过例如编码器87具备2个相,能够4倍递增地使用。例如,通过使用500个脉冲/周的编码器,实际上能够获得2000个脉冲/周的分辨率。有关编码器87的最佳分辨率详细后述。
如图3~图5所示,在横动臂74的顶端部74a形成有钩形卡合部73。纱线20被该卡合部73卡合。在横动臂74的根端部74b形成有穿插横动驱动电动机76的旋转轴77的穿插孔74c。旋转轴77穿插到穿插孔74c中,而被固定在横动臂74的根端部74b上。穿插孔74c的中心C1(即旋转轴77的中心)与卡合部73的中心C2之间的距离D采用适于横动的长度。以下也将该距离D称为横动臂74中的“臂长D”。有关横动臂74的最佳臂长D详细后述。
横动驱动电动机76的动力通过旋转轴77而被传递到横动臂74的根端部74b。并且,通过横动驱动电动机76的转子正逆旋转,横动臂74沿卷装30的旋转轴线L4的方向(图3的纸面垂直方向)进行往复回旋运动。即,横动臂74使卡合部73沿着卷装30的旋转轴线L4的方向往复回旋,引导纱线20。
横动控制部78由专用的微型处理器构成的硬件等构成,接受来自单元控制部50的信号而控制横动驱动电动机76的运转及停止。横动控制部78根据从编码器87输出的旋转轴77的位置进行反馈控制,通过这样控制横动臂74折返(反转)的定时和反转位置。
在图3中,横动驱动电动机76的旋转轴线(横动臂74的旋转轴线)用标记L1表示,从横动臂74的根端部74b向横动臂74的侧面中长度方向笔直引出的假想线(横动臂74侧面的中心线)用标记L2表示。伴随横动臂74的往复回旋运动,卡合部73在与横动臂74的旋转轴线L1垂直的假想平面内沿圆弧状的轨迹往复运动(以下将该假想平面称为“回旋面”)。本实施形态中由于横动臂74相对于旋转轴线L1大致垂直地配置,因此假想线L2与旋转轴线L1垂直。因此,横动臂74能够在上述回旋面内往复回旋运动。
本实施形态中,当考虑表示横动臂74顶端部附近的纱道(从导板28的端部到接触辊29的纱道)的直线即纱道线L3时,实现该纱道线L3与横动臂74的旋转轴线L1平行的布局。换言之,为纱道线L3与上述回旋面(及假想线L2)垂直的布局。
这样,横动臂的长度方向与纱线卷绕机的设置面大致平行地进行横动的方式被称为“水平横动方式”。采用了水平横动方式的络纱单元10中,在横动时几乎不施加将纱线20沿纱道线L3的方向拉紧或松弛的力。因此,由于能够减轻尤其在横动的端部由卡合部引起的纱线的弯曲,因此能够抑制卷装30的品质下降。
接着,说明横动装置70中编码器87及横动臂74的最佳设计。更详细为,说明编码器87的最佳分辨率和横动臂74的最佳臂长D。
如上所述,编码器87具有规定的分辨率。如果编码器87的分辨率高(即精细),则横动臂74的位置控制的精度变高。另一方面,如果编码器87的分辨率低(即粗糙),则横动臂74的位置控制的精度变低。如果降低编码器87的分辨率,则虽然能够谋求低成本化,但如果使分辨率过低,则有招致例如纱线从卷装30的端缘落下的现象即所谓跳花的可能性。
考虑这些,横动装置70中使横动臂74的卡合部73的移动量与编码器87输出的脉冲满足下述关系式(1)。即,满足下述关系式(1)地设置编码器87的分辨率。
(卡合部73的移动量/脉冲)<0.5mm…………(1)
其中,卡合部73的移动量从臂长D算出,以卡合部73的中心C2在旋转轴线L4方向上的移动量为基准。更详细为,以从横动的端部向靠近中心移动1°时在旋转轴线L4方向上的移动量为基准。由于横动臂74圆弧运动,因此端部每1°的移动量变小。“卡合部73的移动量/脉冲”为编码器87的每1脉冲的卡合部73的移动量。
通过这样设计编码器87的分辨率,能够以进行适当的控制所必要的精细度检测卡合部73的移动量。换言之,只要满足上述关系式(1),即使降低编码器87的分辨率,也能够适当地控制横动臂74的位置。即,能够防止跳花的产生,并且能够确保卡合部73的回旋中端点的折返精度。由此,在用横动驱动电动机76使横动臂74回旋的情况下,能够最佳地设计编码器87的分辨率。
横动臂74的卡合部73的移动量和编码器87输出的脉冲也可以满足下述关系式(3)。
(卡合部73的移动量/脉冲)<0.3mm…………(3)
这种情况下,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控制横动臂74的位置。
横动臂74的卡合部73的移动量和编码器87输出的脉冲还可以满足下述关系式(4)。
(卡合部73的移动量/脉冲)<0.2mm…………(4)
这种情况下,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控制横动臂74的位置,即使在卷绕细的纱线20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控制横动臂74的位置。
而且,关于与纱线20的粗细的关系,能够如下地设置编码器87的最佳分辨率。即,横动臂74的卡合部73的移动量与编码器87输出的脉冲也可以满足下述关系式(2)。
(卡合部73的移动量/脉冲)<纱线20的粗细…………(2)
这种情况下,由于每1个脉冲的卡合部73的移动量比纱线20的粗细小,因此能够更确实地防止跳花的发生。另外,纱线的粗细为由支数决定的纱线直径。能够将一定长度中纱线直径的平均值作为纱线的粗细。
编码器87每旋转1周的脉冲可以是2000以上。这种情况下,即使在使用例如增量式编码器或绝对式编码器等各种编码器中的任一种形式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臂式横动装置70中的最佳设计。编码器87每旋转一周的脉冲也可以是4000以上。
编码器87既可以具有11bit以上的分辨率,也可以是具有12bit以上的分辨率。编码器87还可以具有相当于17bit的分辨率。
并且,横动臂74的臂长D能够采用100mm以上、200mm以下。如果横动臂74中臂长D变化,则在惯性和自由长度上倾向发生变化。通过这样地设定臂长D,能够良好地取得惯性和自由长度的平衡。
如果横动臂74的长度变化,则由于使横动臂74从卷装30的一端回旋到另一端,因此回旋角度会变化。其中,能够使横动臂74以旋转轴77为中心的回旋角度为45°~100°。
接着,对上述编码器87和横动臂74的设计各种因素进行了验证。
图6为表示相对于臂长D的横动臂74的卡合部73每1°的移动量的图。如图6所示,在90mm~260mm的范围内使刻度宽为10mm设定了18种臂长D。如果确定了横动长度(mm),对各臂长D求出回旋角度(°),再求出每1°回旋角度的移动量(mm)。其中的“移动量(mm/°)”为从横动的端部向靠近中心移动了1°时的、旋转轴线L4方向上的移动量。由于横动臂74进行圆弧运动,因此在考虑了横动(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在端部每1°的移动量变小。因此,采用端部的移动量。
如图6所示,臂长D越短,惯性越小,处于自由长度变长的倾向。臂长D越长,惯性越大,处于自由长度变短的倾向。图6中作为一个例子将横动长度(mm)设定为6英寸(152.5mm)。从由装置的形态决定的自由长度的观点出发,臂长D优选在100mm以上,从由横动驱动电动机及横动臂的材质决定的惯性的观点出发,臂长D最好在200mm以下。
接着,像表1所示那样作为编码器87的分辨率在10bit~17bit的范围内设定了8种分辨率。在各种分辨率中,求出每1°的脉冲即“脉冲/°”。
[表1]
并且,从各臂长D的“移动量(mm/°)”和各编码器分辨率的“脉冲/°”求出卡合部73的每1个脉冲的移动量。图7为表示相对于臂长和编码器的分辨率的、导纱器的卡合部的每个脉冲的移动量即“移动量/脉冲”的图。
对于图7所示的臂长和编码器的分辨率的组合中的几种情形,使用支数(英式棉线支数)为Ne30的纱线20进行了实验。结果知道,在卷绕Ne30的纱线20的情况下,在比粗线靠下的区域(“移动量/脉冲”变大的区域)产生坍边的可能性变高。从该结果证实,通过在编码器87的设置时设置“移动量/脉冲”的上限值,能够实现稳定的纱线20的卷绕。
将与纱线20的支数相对应的纱线直径表示在表2中。
[表2]
支数(Ne) | 纱线直径(mm) |
5 | 0.43 |
10 | 0.31 |
20 | 0.22 |
30 | 0.18 |
40 | 0.15 |
60 | 0.13 |
80 | 0.11 |
100 | 0.10 |
150 | 0.08 |
200 | 0.07 |
从表2可知,Ne30的纱线20的纱线直径为0.18mm。如果与图7所示的结果进行比较,能够允许的“移动量/脉冲”的上限值与纱线20的粗细相对应。因此,证实了在设计编码器87时,使“移动量/脉冲”的上限值为纱线20的粗细是有效的。
虽然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例如横动装置并不局限于臂式横动装置,也可以是将导纱器安装在了在规定的轨道上行走的传送带上的传送带式横动装置等。并不局限于用长度规定编码器87的分辨率即“卡合部73的移动量/脉冲”,也可以仅用纱线20的粗细来规定。
Claims (10)
1.一种横动装置,具备:
导纱器,具有卡合纱线的卡合部、沿着卷绕上述纱线的卷装的旋转轴线方向使上述卡合部回旋并引导上述纱线;
驱动电动机,驱动上述导纱器;以及,
编码器,被设置在上述驱动电动机上、检测上述驱动电动机的驱动量作为脉冲值;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纱器的上述卡合部的移动量与上述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满足下述关系式(1):
(上述卡合部的移动量/脉冲)<0.5mm…………(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动装置,上述导纱器的上述卡合部的移动量与上述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满足下述关系式(3):
(上述卡合部的移动量/脉冲)<0.3mm…………(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动装置,上述导纱器的上述卡合部的移动量与上述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满足下述关系式(4):
(上述卡合部的移动量/脉冲)<0.2mm…………(4)。
4.一种横动装置,具备:
导纱器,具有卡合纱线的卡合部、沿着卷绕上述纱线的卷装的旋转轴线方向使上述卡合部回旋并引导上述纱线;
驱动电动机,驱动上述导纱器;以及,
编码器,被设置在上述驱动电动机上、检测上述驱动电动机的驱动量作为脉冲值;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纱器的上述卡合部的移动量与上述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满足下述关系式(2):
(上述卡合部的移动量/脉冲)<上述纱线的粗细…………(2)。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横动装置,上述导纱器为上述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轴被固定在根端部、上述卡合部被形成在了顶端部的臂式导纱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动装置,上述编码器的每旋转1周的脉冲数为2000以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动装置,上述旋转轴的中心与上述卡合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00mm以上、200mm以下。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动装置,以上述旋转轴为中心的上述卡合部的回旋角度为45°~100°。
9.一种卷绕装置,具备:使上述卷装旋转来卷绕上述纱线的卷绕部和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横动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装置还具备:将喂纱筒管保持在规定的位置、用来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提供给上述卷绕部的喂纱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45455A JP2014094786A (ja) | 2012-11-07 | 2012-11-07 | 綾振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巻取装置 |
JP2012-245455 | 2012-11-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03342A CN103803342A (zh) | 2014-05-21 |
CN103803342B true CN103803342B (zh) | 2017-12-19 |
Family
ID=50700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9356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03342B (zh) | 2012-11-07 | 2013-10-21 | 横动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卷绕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4094786A (zh) |
CN (1) | CN1038033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4011937A1 (de) * | 2014-08-12 | 2016-02-18 |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m Detektieren einer unerwünschten Fadenwickelbildung |
DE102014011938A1 (de) * | 2014-08-12 | 2016-02-18 |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meiden von Bildwicklungen beim Wickeln einer Kreuzspule |
KR101922723B1 (ko) * | 2017-06-12 | 2018-11-28 | 호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트레드 원단 하자 측정장치 |
CN107675300A (zh) * | 2017-11-25 | 2018-02-09 |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 用于色纺纱加工时的纱线收卷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225354A (ja) * | 1983-06-06 | 1984-12-18 | Fanuc Ltd | 速度検出方式 |
JP2574873B2 (ja) * | 1988-08-24 | 1997-01-2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位置あるいは速度検出装置 |
TW492944B (en) * | 1997-03-20 | 2002-07-01 | Barmag Barmer Maschf | Traver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raversing device |
DE59810677D1 (de) * | 1997-07-26 | 2004-03-04 | Barmag Barmer Maschf | Verfahren und changiereinrichtung zum verlegen eines fadens |
JP4078879B2 (ja) * | 2002-05-23 | 2008-04-23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トラバース制御装置 |
CN101214914B (zh) * | 2008-01-03 | 2011-04-13 | 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可编程自动控制器的排绳装置以及排绳方法 |
-
2012
- 2012-11-07 JP JP2012245455A patent/JP2014094786A/ja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10-21 CN CN201310493568.7A patent/CN10380334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03342A (zh) | 2014-05-21 |
JP2014094786A (ja) | 2014-05-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09756B (zh) | 纱线品质测量器以及绕线机 | |
CN103803342B (zh) | 横动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卷绕装置 | |
EP2671830B1 (en) | Textile machine, standby position determining method of driven member of winding unit, and winding unit | |
CN1094462C (zh) | 用于引导和切断连续输入长丝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3569794A (zh) |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 |
CN102730482A (zh) |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引出方法 | |
CN105383999B (zh) | 纱线卷绕装置 | |
CN103848287B (zh) | 纱线卷取机以及具备纱线卷取机的纤维机械 | |
CN103569780B (zh) | 驱动状态检测装置、卷绕单元、卷绕机、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 |
CN102807130A (zh) | 纱线卷绕装置 | |
CN105270922B (zh) | 纱线卷取装置 | |
JP4975470B2 (ja) | 中空糸膜編立装置 | |
EP2028149A2 (en) | Winding tension control device | |
EP2684826A1 (en) | Thread winding device | |
CN103848286B (zh) | 纱线卷绕机 | |
CN104129679B (zh) | 纱线卷绕机 | |
EP2752513B1 (en) | Spinning machine | |
CN103224167A (zh) |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 |
CN105775905A (zh) | 纱线卷取机、卷装以及卷装的制造方法 | |
EP2910507B1 (en) | Yarn accumulating device, yarn winding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and yarn wind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11132918B (zh) | 纱线卷取机 | |
CN103449259B (zh) | 卷装排出装置以及卷纱机 | |
CN103803341A (zh) | 横动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卷绕装置 | |
EP2752512B1 (en) | Spinning machine | |
CN112110281B (zh) | 纱线卷绕装置及包头纱形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