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7315A - 用于制冷系统和方法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ces)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冷系统和方法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c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7315A
CN103797315A CN201280035807.8A CN201280035807A CN103797315A CN 103797315 A CN103797315 A CN 103797315A CN 201280035807 A CN201280035807 A CN 201280035807A CN 103797315 A CN103797315 A CN 103797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refrigerant
evaporimeter
reboiler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58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7315B (zh
Inventor
弗雷德·林格尔巴赫
约翰·林格尔巴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y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弗雷德·林格尔巴赫
约翰·林格尔巴赫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弗雷德·林格尔巴赫, 约翰·林格尔巴赫 filed Critical 弗雷德·林格尔巴赫
Priority to CN2017102088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240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97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7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9Dispositions with two or more expansion means arranged in series, i.e. multi-stage expansion, on a refrigerant line leading to the same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25B47/025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by reversing th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7Water-cooled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2Intercoole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6Receivers
    • F25B2400/161Receivers arranged in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 F25B25/005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us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4Low amount of refrigerant in th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5Refrigerant lev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23Receiver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04Refrigerant lev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2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between evaporator and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6/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 F25B6/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arranged in parall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冷凝器(200),被构造为对来自所述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源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冷凝;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用于保持液体制冷剂;第一液体制冷剂馈送管(210),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冷凝器传输到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蒸发器(204),用于蒸发液体制冷剂;以及第二液体制冷剂馈送管(214),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传输到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可以被提供为从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源操作的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

Description

用于制冷系统和方法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CES)
本申请是以美国公民Fred Lingelbach和美国公民John Lingelbach的名义于2012年6月13日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该申请指定所有国家。本申请包括于2011年6月13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496,156的公开文本。以适当的程度要求美国临时申请No.61/496,156的优先权。在本文中通过引用方式并入申请No.61/496,156的完全公开文本。
技术领域
本公开文本总体涉及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CES)以及冷凝器蒸发器系统的操作。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可以被视为整体的制冷系统的子系统。气体的制冷剂被递送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并且气体的制冷剂被从冷凝器蒸发器系统恢复。可以在具有中央压缩机布置的制冷系统中设置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通过利用一个或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可以相对于具有利用中央“冷凝器农场(farm)”的相等容积的传统制冷系统实现整体的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的量的减小。特别是,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对于实质上减小操作工业制冷系统所需的氨制冷剂的量是有益的。
背景技术
制冷利用蒸发的基本的热力学属性来从过程中移除热量。当在热交换器中蒸发制冷剂时,与热交换器接触的媒介(即空气、水、乙二醇、食物)将热量从其自身通过热交换器壁传导并且所述热量被制冷剂吸收,这导致制冷剂从液体状态改变到气体状态。一旦制冷剂处于气体状态中,必须通过将气体压缩到高压状态并且随后将气体传递通过冷凝器(热交换器)来排斥热量,在所述冷凝器中,通过冷却媒介导致气体冷凝为液体以便从气体中移除热量。冷凝器中吸收热量的媒介通常是水、空气、或水和空气两者。该液体状态下的制冷剂随后准备好作为吸收热量的制冷剂被再次使用。
通常,工业的制冷系统使用大量的马力,其往往需要多个工业压缩机。由于这个事实,工业制冷系统通常包括大的中央引擎空间和大的中央冷凝系统。一旦压缩机压缩气体,要被冷凝(并不用于除霜)的气体被泵送到大的中央冷凝系统中的冷凝器。大的中央冷凝系统中的多个冷凝器通常被称为“冷凝器农场”。一旦制冷剂被冷凝,所得到的液体制冷剂被收集在称为收集器的容器中,其基本上为液体制冷剂的箱。
通常有用于将液体从收集器传输到蒸发器从而其可以用于冷却的三种系统。它们是液体过馈送系统(liquid overfeed system)、直接膨胀式系统和泵机鼓式系统。最常用类型的系统是液体过馈送系统。液体过馈送系统通常使用液体泵以将液体制冷剂从被称为“泵累积器”的大容器并且有时从被称为“中间冷却器”的类似容器泵送到每一个蒸发器。单个的泵或多个泵可以将液体制冷剂递送到给定的制冷系统中的多个蒸发器。由于液体制冷剂具有蒸发的趋势,通常需要在容器(净正吸头(NPSH))中保持大量的液体,从而泵并不丧失其填装和抽空。当泵要泵送的液体吸收泵内侧和周围的热量并气化时,泵被抽空。当这发生时,泵无法将液体泵送到各个蒸发器从而使蒸发器缺乏液体,从而使得过程的温度升高。重要的是需要注意,液体过馈送系统被设计为过馈送蒸发器。也就是说,系统将多余的液体发送到每一个蒸发器,以便确保蒸发器在蒸发器的整个回路中具有液体制冷剂。通过这样做,通常大量的液体制冷剂将从蒸发器返回到累积器,在所述累积器中,液体制冷剂继而被再次泵送出。一般而言,通常针对大约4:1的过馈送比率来设置系统,这意味着对于每4加仑液体被泵送出蒸发器,1加仑蒸发并吸收制冷所需的热量,并且3加仑返回为未蒸发。系统需要非常大量的液化制冷剂来提供所需的过馈送。作为结果,系统需要保持大量的液体制冷剂来进行适当操作。
参见图1,代表性的工业两阶制冷系统被以参考标号10示出,并且提供用于其中制冷剂是氨的液体过馈送。各个液体过馈送制冷系统的管道设施可以不同,但总体的主旨是一致的。总体的主旨包括使用中央冷凝器或冷凝器农场18、用于收集冷凝制冷剂的高压收集器26和液体制冷剂从高压收集器26到各个阶段12和14的传输。两阶制冷系统10包括低阶系统12和高阶系统14。压缩机系统16驱动低阶系统12和高阶系统14两者,其中高阶系统14将压缩的氨气体发送到冷凝器18。压缩机系统16包括第一阶压缩机20、第二阶压缩机22和中间冷却器24。中间冷却器24还可以被称为高阶累积器。来自冷凝器18的冷凝的氨经由冷凝器抽取管27被馈送到高压收集器26,其中以通常介于大约100psi和大约200psi之间的压力保持高压液体氨。对于低阶系统12,液体氨被经由液体管30和32以管输送到低阶累积器28。由低阶泵34通过低阶液体管36将低阶累积器28中的液体氨泵送到低阶蒸发器38。在低阶蒸发器38中,液体氨与过程的热量接触,从而蒸发大约25%-33%(蒸发的百分比可以大幅度的变化),剩余的氨为液体。气体/液体混合物被经由低阶吸管40返回到低阶累积器28。蒸发的气体被经由低阶压缩机吸管42抽取到低阶压缩机20中。随着气体被从低阶系统12经由低阶压缩机20移除,其被经由管44排放到中间冷却器24。需要补充已经被蒸发的氨,从而液体氨被从收集器26经由液体管30传输到中间冷却器24,并且随后被经由液体管32传输到低阶累积器28。
高阶系统14以类似于低阶系统12的方式工作。由高阶泵50通过高阶液体管52将高阶累积器或中间冷却器24中的液体氨泵送到高阶蒸发器54。在蒸发器54中,液体氨与过程的热量接触,从而蒸发大约25%-33%(蒸发的百分比可以大幅度的变化),剩余的氨为液体。气体/液体混合物经由高阶抽吸管56被返回到高阶累积器或中间冷却器24。蒸发的气体被经由高阶压缩机吸管58抽取到高阶压缩机22中。随着气体被从高阶系统14移除,需要补充已经被蒸发的氨,从而液体氨被从高压收集器26经由液体管30传输到中间冷却器24。
系统10可以不同地以管输送,但基本的概念在于存在由压缩机系统16馈送的中央冷凝器18,并且冷凝的高压液体氨被存储在高压收集器26中,直到其被需要为止,并且随后,液体氨流到高阶累积器或中间冷却器24,并且被泵送到高阶蒸发器54。此外,处于中间冷却器压力的液体氨经由液体管32流到低阶累积器28,在此处所述液体氨被保持,直到其被泵送到低阶蒸发器38为止。来自低阶压缩机20的气体通常被经由低阶压缩机排放管44以管输送到中间冷却器24,在所述中间冷却器24中气体被冷却。高阶压缩机22将气体从中间冷却器24抽出,将气体压缩到冷凝压力并经由高阶排放管60排放到冷凝器18,在所述冷凝器18中,气体冷凝回液体。液体被经由冷凝器抽取管27抽取到高压收集器26,在所述高压收集器26处,再次开始该循环。
直接膨胀式系统使用来自中央箱的高压或减压液体。由于中央箱处于与蒸发器相比较更高的压力,因此通过中央箱和蒸发器之间的压差来驱动液体。被称为膨胀阀的专门的阀用于测量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的流量。如果馈送的过多,则允许未蒸发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压缩机系统。如果馈送的过少,则蒸发器并未用到其最大能力,这可能导致不充分的冷却/冷冻。
泵机鼓式系统以与液体过馈送系统几乎相同的方式工作,其中主要的不同在于小加压的箱用作泵。通常而言,允许液体制冷剂填充泵机鼓,其中随后更高压冷却剂气体被注入到泵机鼓的顶部,因此使用压差来将液体推入到进入蒸发器的管中。由于利用该类型的系统需要大量的制冷剂,因此过馈送的比率大致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从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源进行操作的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每一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冷凝器,被构造为对来自所述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源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冷凝;压力受控的收集器,用于保持液体制冷剂;第一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冷凝器传输到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蒸发器,用于蒸发液体制冷剂;以及第二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传输到所述蒸发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冷凝器蒸发器系统。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冷凝器,被构造为对以冷凝压力提供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冷凝;气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气体制冷剂馈送到所述冷凝器;压力受控的收集器,用于保持液体制冷剂;第一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冷凝器传输到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蒸发器,用于蒸发液体制冷剂;以及第二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传输到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可以被构造为使得其能够使用氨作为制冷剂。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可以被构造为使得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被平衡。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可以被构造为使得所述冷凝器为板框式热交换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操作冷凝器蒸发器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以制冷周期操作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i)将处于冷凝压力的气体制冷剂馈送到冷凝器,并且使得所述气体制冷剂冷凝为液体制冷剂;(ii)在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中存储所述液体制冷剂;(iii)将所述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馈送到其蒸发来自过程的剩余热量的蒸发器;以及(b)以除霜周期操作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i)将处于冷凝压力的气体制冷剂馈送到所述蒸发器,并且使得所述气体制冷剂冷凝为液体制冷剂;(ii)在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中存储所述液体制冷剂;以及(iii)将所述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馈送到冷凝器。对于单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而言,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在制冷周期中的操作和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在除霜周期中的操作并不同时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代表性的现有技术中的工业多阶制冷系统的示意性表示。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主旨的包括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表示。
图3是根据图2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的示意性表示。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主旨的另一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的示意性表示。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主旨的另一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的示意性表示。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主旨的另一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的示意性表示。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主旨的另一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的示意性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冷凝器蒸发器系统(CES)可以被视为制冷系统的子系统,并且制冷系统可以是工业环境中有用的系统。单个CES或多个CES可以用于工业制冷系统中。其中可以使用CES的制冷系统通常可以具有中央压缩机布置。当基于中央压缩机布置存在多个CES时,CES可以被表征为分散式(decentralized),从而来自中央压缩机布置的气体制冷剂馈送多个CES。作为将气体制冷剂从中央压缩机布置传送到一个或多个CES并且从一个或多个CES传送的结果,需要较少的制冷剂来实现与其他类型的制冷系统的制冷能力相同的制冷能力,根据图1中所描述的制冷系统,在所述其他类型的制冷系统中,使用中央冷凝器布置来冷凝制冷剂,所述中央冷凝器布置将液体制冷剂传输到多个蒸发器。传统的氨制冷系统通常使用中央冷凝系统和中央存储箱或容器,其在压力受控的收集器(CPR)中保持大量的液体氨。根据容器和系统的类型,液体泵可以用于通过系统泵送大量的液体氨,以将液体氨递送到蒸发器,在所述蒸发器中,热量传导到液体氨制冷剂。
在于2011年6月13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496,160中描述了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CES的制冷系统,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方式并入到本文中。这样的制冷系统可以被提供为单阶系统、两阶系统或多阶系统。通常,单阶系统是这样的系统,其中单个压缩机将制冷剂从蒸发压力压缩到冷凝压力。例如,在氨制冷剂的情况下,蒸发压力可以为大约30psi,并且冷凝压力可以为大约150psi。诸如两阶系统之类的多阶系统使用串联的两个或更多个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从低压(蒸发压力)泵送到中间压力,并且随后将气体压缩到冷凝压力。此示例可以是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一压缩机将气体从大约0psi的蒸发压力压缩到大约30psi的中间压力,并且所述第二压缩机将气体从中间压力压缩到大约150psi的冷凝压力。一些系统可以包括操作于从大约-40°F到大约150psi的单阶系统,并且所述单阶系统使用例如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可以大压缩比进行操作,例如螺杆式压缩机。除了对一些模型的压缩机的压缩比限制之外,两阶系统的目的还主要在于节省马力。一些设备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的低阶,其中一个阶可以专用于以例如-10°F运行冷冻器,而另一个阶可以专用于以例如-40°F运行例如气流冷冻器。一些设备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的高阶、或低阶和高阶的任意组合。CES可以容纳单、双或任何数量或布置的阶。
CES可以被视为整体制冷系统的子系统,并且整体制冷系统包括热交换器(在制冷期间用作冷凝器(并且可选地在除霜周期期间用作蒸发器))、压力受控的收集器(CPR)(用作液体制冷剂储存器)、蒸发器(从过程吸收热量(并且可选地在除霜周期期间用作冷凝器))、以及适当的阀布置。由于CES可以在单个组件中包括冷凝器、液体制冷剂储存器和蒸发器,因此可以使得部件的尺寸能够相应地容纳热负载。此外,利用一个或多个CES的制冷系统可以被表征为“分散式”,这是因为不存在中央冷凝器和用于存储冷凝的液体制冷剂的中央收集器,所述冷凝的液体制冷剂可以被馈送到蒸发器。作为结果,可以显著地减小通过制冷系统的液体制冷剂的移动。通过显著地减小通过制冷系统传输的液体制冷剂的量,可以显著地减小制冷系统中的液体制冷剂的整体的量。例如,对于诸如图1中所示的制冷系统之类的现有技术的制冷系统,作为利用为中央压缩机布置和分散式CES提供的根据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结果,可以将制冷剂的量减小大约85%或更多,同时保持相同的制冷能力。
现在参照图2,以参考标号10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利用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CES)的制冷系统。制冷系统100包括中央压缩机布置102和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4。对于多阶制冷系统100,示出了两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和108。应当理解,可以按需来提供额外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可以被称为低阶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并且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8可以被称为高阶冷凝器蒸发器系统。通常,所呈现的低阶CES106和高阶CES108示出了如何针对不同的热量移除或冷却需求来提供多阶制冷系统100。例如,可以提供低阶CES106,从而其操作以创建比由高阶CES108创建的环境温度低的环境。例如,低阶CES106可以用于以大约-40°F提供气流冷冻。例如,高阶CES108可以提供被冷却到比-40°F的温度显著高的温度(例如,大约±10°F到大约30°F)的区域。应当理解提供这些值是用于说明目的的。应当理解,可以由根据本发明的多阶制冷系统来选择和提供针对任何工业设施的冷却需求。
对于多阶制冷系统100,中央压缩机布置102包括第一阶压缩机布置110和第二阶压缩机布置112。第一阶压缩机布置110可以被称为第一或低阶压缩机,并且第二阶压缩机布置112可以被称为第二或高阶压缩机。在第一阶压缩机布置110和第二阶压缩机布置112之间提供中间冷却器114。通常,气体制冷剂被经由第一阶压缩机入口管109馈送到第一阶压缩机布置110,在所述第一阶压缩机布置110中,气体制冷剂被压缩到中间压力,并且处于所述中间压力的气体制冷剂被经由中间压力制冷剂气管116传输到中间冷却器114。中间冷却器114允许处于中间压力的气体制冷剂冷却,但也允许任何液体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分离。中间压力制冷剂随后被经由第二阶压缩机入口管111馈送到第二阶压缩机布置112,其中制冷剂被压缩到冷凝压力。通过示例,并且在氨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气体制冷剂可以大约0psi的压力进入第一阶压缩机布置110,并且能够被压缩到大约30psi的压力。处于大约30psi的气体制冷剂可以随后被经由第二阶压缩机布置112压缩到大约150psi的压力。
在总体操作中,通过中央压缩机布置102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经由热气管118流到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4中。来自压缩机布置102的流入热气管118的气体制冷剂可以被称为用于馈送一个或多个压缩机蒸发器系统104的压缩气体制冷剂的源。如图2中所示,压缩气体制冷剂的源馈送CES106和CES108两者。压缩气体制冷剂的源可以用于馈送多于两个压缩机蒸发器系统。对于工业氨制冷系统,压缩气体制冷剂的单个源可以用于馈送任何数量的压缩机蒸发器系统,例如至少一个、至少两个、至少三个、至少四个等数目的压缩机蒸发器系统。
来自低阶CES106的气体制冷剂被经由低阶吸(LSS)管120恢复,并且被馈送到累积器122。来自高阶CES108的气体制冷剂被经由高阶吸管(HSS)124恢复,并且被馈送到累积器126。如上所述,中间冷却器114可以被表征为累积器126。累积器122和126可以被构造为接收气体制冷剂,并且允许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之间的分离,从而实质上仅气体制冷剂被发送到第一阶压缩机布置110和第二阶压缩机布置112。
气体制冷剂分别经由低阶吸管120和高阶吸管124返回到累积器122和126。期望以并不太冷或太热的温度提供返回的气体制冷剂。如果返回的制冷剂太热,则额外的热量(即过热)可能会不利地影响压缩机布置110和112中的压缩的热量。如果返回的制冷剂过冷,则可能会存在在累积器122和126中出现过多的液体制冷剂的趋势。可以使用各种技术来控制返回的气体制冷剂的温度。图2中所示的一种技术是静噪(squelch)系统160。静噪系统160通过将液体制冷剂经由液体制冷剂管162引入到返回的气体制冷剂来进行操作。被引入到低阶吸管120或高阶吸管124中的返回的气体制冷剂的液体制冷剂可以减小返回的气体制冷剂的温度。可以提供阀164来控制通过液体制冷剂管162的液体制冷剂的流动,并且所述阀能够根据来自累积器122和126的信号166进行响应。气体制冷剂可以从热气管118流到由阀169控制流动的气体制冷剂静噪管168。热交换器170使得气体制冷剂冷凝,并且液体制冷剂经由液体制冷剂管172流入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174中。压力受控的收集器压力管176可以提供低阶吸管120或高阶吸管124和压力受控的收集器174之间的相通,以便增强通过液体制冷剂管162的液体制冷剂的流动。
累积器122和126可以被构造为使得它们允许其中的液体制冷剂的累积。通常而言,从低阶吸管120和高阶吸管124返回的制冷剂是气体的。一些气体制冷剂可以在累积器122和126中冷凝并且被收集。累积器可以被构造为使得它们可以提供液体制冷剂的蒸发。此外,累积器还可以被构造为使得可以从其恢复液体制冷剂。在特定环境中,累积器可以用于存储液体制冷剂。
现在参照图3,更详细地提供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包括冷凝器200、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和蒸发器204。通常,可以调整冷凝器200、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和蒸发器204的尺寸,从而它们一起提供具有期望的制冷能力的蒸发器204。一般而言,通常针对需要从过程吸收的热量的量调整蒸发器204的尺寸。也就是说,通常基于被假定在给定设置中提供的制冷剂的水平来调整蒸发器204的尺寸。冷凝器200可以被额定为以与蒸发器204在制冷期间蒸发制冷剂的速率大致相同的速率使得气体制冷剂冷凝,以便在CES中提供平衡的流动。通过提供平衡的流动,其意味着由冷凝器200从制冷剂移除的热量大致等同于由蒸发器204中的制冷剂吸收的热量。应当理解的是,平衡的流动可以被视为在允许蒸发器实现期望水平的性能的时间期间的流动。换言之,只要蒸发器204按需执行,则CES可以被视为被平衡。这与服务多个蒸发器的中央冷凝器农场形成了对比。在服务多个蒸发器的中央冷凝器农场的情形中,冷凝器农场并不被视为针对任何一个特定的蒸发器被平衡。取而代之的是,冷凝器农场被视为针对蒸发器的总体而被平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CES中,冷凝器200可以专用于蒸发器204,并且冷凝器200可以被称为蒸发器专用冷凝器。在CES中,冷凝器200可以被提供为单个单元或以串行或并行布置的多个单元。类似地,蒸发器204可以被提供为单个单元或以串行或并行布置的多个单元。
可能会存在CES需要能够蒸发冷凝器200中的液体制冷剂的情形。一个原因在于使用在CES中除霜的热气。作为结果,调整冷凝器200的尺寸,从而其以蒸发器204在热气除霜期间冷凝制冷剂的速率大致相同的速率蒸发制冷剂,以便提供平衡的流动。作为结果,冷凝器200可以“大于”在制冷周期期间对气体制冷剂冷凝所需的尺寸。
对于利用中央“冷凝器农场”的传统工业制冷系统和从中央高压收集器馈送液体制冷剂的多个蒸发器而言,冷凝器农场并不针对蒸发器中的任何一个而被平衡。取而代之的是,冷凝器农场通常针对所有的蒸发器的总热能力而被平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对于CES,冷凝器和蒸发器可以针对彼此被平衡。
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可以被视为整体的制冷系统的子系统。作为子系统,冷凝器蒸发器系统通常可以独立于也可以存在于制冷系统中的其他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而操作。或者,可以提供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使得其可以结合制冷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而操作。例如,可以提供一起工作的两个或更多个CES,以对特定的环境进行制冷。
可以提供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从而其可以在制冷周期和除霜周期中进行工作。冷凝器200可以是在制冷周期中用作冷凝器200和在热气除霜周期中用作蒸发器200’的热交换器201。类似地,蒸发器204可以是在制冷周期中用作蒸发器204和在热气除霜周期中用作冷凝器204’的热交换器205。相应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热交换器201当在制冷周期中起作用时可以被称为冷凝器200,而当在热气除霜周期中起作用时可以被称为蒸发器200'。相似地,热交换器205当在制冷周期中起作用时可以被称为蒸发器204,而当在热气除霜周期中起作用时可以被称为冷凝器204'。热气除霜周期是指这样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来自压缩机的气体被引入到蒸发器中,以便对蒸发器进行加热,从而融化任何累积的霜或冰。作为结果,热气丧失热量并且被冷凝。当CES在制冷和热气除霜两者中起作用时,其可以被称为双功能系统。双功能系统对于整体的冷凝系统是有益的,这是因为冷凝媒介可以在热气除霜周期期间被冷却,因此导致增加整体效率的能量节省。热气除霜周期的频率可以从每天一次除霜到每小时除霜变化,并且通过回收该热量而实现的节能是有价值的。在并不提供热气除霜周期的传统的系统中无法实现该类型的热量回收。用于除霜的其他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使用空气、水和电热。冷凝器蒸发器系统适用于各种方法的除霜。
可以经由热气管206向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馈送气体冷凝剂。在远离制冷系统的中央压缩机布置的位置处提供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通过向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馈送气体制冷剂,可以显著地减小制冷系统所需的制冷剂的量,这是因为可以气体形式而不是液体形式来向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馈送制冷剂。作为结果,制冷系统可以实质上等同于常规的液体馈送系统的能力的能力起作用,但在整个系统中利用的制冷剂显著减小。
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的操作可以被描述为当在制冷周期中操作时和当在除霜周期中操作时。气体制冷剂流过热气管206,并且可以通过热气制冷周期流动控制阀208和热气除霜流动控制阀209来控制气体制冷剂的流动。当在制冷周期中操作时,阀208打开(open)并且阀209关闭(close)。当在除霜周期中操作时,阀208关闭并且阀209打开。阀208和209可以被提供为用于控制气体制冷剂的流速的开/关电磁阀或调节阀。可以基于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中的液体制冷剂水平来控制或调整制冷剂的流动。
冷凝器200是这样的热交换器201,其当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在制冷周期中起作用时用作冷凝器,并且当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在诸如除霜的热气方法之类的除霜周期中起作用时用作蒸发器。当在制冷周期期间用作冷凝器时,冷凝器通过从制冷剂气体中移除热量来冷凝高压制冷剂气体。可以冷凝压力提供制冷剂气体表示一旦从气体中移除热量,则气体将会冷凝为液体。在除霜周期期间,热交换器通过蒸发冷凝的制冷剂来用作蒸发器。应当理解在图3中示出的热交换器是单个单元。然而,应当理解,其是可以被串行或并行布置来提供期望的热交换能力的多个单元的表示。例如,如果由于多余的冷凝而需要除霜期间的额外能力时,可以采用额外的热交换器单元。热交换器201可以被提供为“板框式”热交换器。或者,可以采用包括外壳和管道热交换器的另一种热交换器。用于驱动热交换器的冷凝媒介可以是水或水溶液,例如水和乙二醇溶液或盐水,或者包括二氧化碳、乙二醇或其它制冷剂的任何冷却媒介。可以例如使用常规的技术(例如冷却塔或地热交换)来冷却冷凝媒介。此外,可以在工业或商业设置的其他部分中使用冷凝媒介中的热量。
冷凝的制冷剂从热交换器201经由冷凝的制冷剂管210流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冷凝的制冷剂管210可以包括冷凝器抽取流动控制阀212。冷凝器抽取流动控制阀212可以控制在制冷周期期间从热交换器200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的冷凝的制冷剂的流动。在除霜周期期间,可以提供冷凝器抽取流动控制阀212来停止制冷剂从热交换器201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的流动。冷凝器抽取流动控制阀212的示例是电磁阀和浮子,其仅允许液体通过,并且如果存在气体则关断。
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可以被简称为CPR或收集器。通常而言,压力受控的收集器是这样的收集器,其在操作期间,保持的收集器中的压力小于冷凝压力。CPR中的低压可以帮助驱动例如从冷凝器200到CPR202的流动和还从CPR202到蒸发器204的流动。此外,作为通过CPR202的存在造成压力减小的结果,蒸发器204能够更有效地操作。
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在制冷周期和除霜周期两者期间用作液体制冷剂的储存器。通常而言,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中的液体制冷剂的水平在制冷周期期间趋于降低并且在除霜周期期间趋于升高。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在除霜周期期间移除了蒸发器204中的液体制冷剂,并且在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中放置了所述液体制冷剂。相应地,调整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的尺寸,从而使其足够大以保持在制冷周期期间在蒸发器204中常规保持的液体的整体体积以及在制冷周期期间在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中保持的液体体积。当然,如果需要,可以改变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的尺寸。随着在除霜周期期间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中的制冷剂的水平升高,可以在蒸发器200’中蒸发累积的液体。此外,如果需要,压力受控的收集器可以被提供为多个单元。
在制冷周期期间,液体制冷剂经由蒸发器馈送管214从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流到蒸发器204。液体制冷剂流出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并且流过控制压力液体馈送阀216。控制压力液体馈送阀216调节从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到蒸发器204的液体制冷剂的流动。可以在蒸发器馈送管214中提供馈送阀218来提供更精确的流动控制。然而,应当理解,如果诸如电子膨胀阀之类的精确流动阀被用作控制压力液体馈送阀216,则馈送阀218可以不是必需的。
蒸发器204可以被提供为从空气、水或任何数量的其他媒介移除热量的蒸发器。可以由蒸发器204冷却的示例性类型的系统包括蒸发器线圈、外壳和管道式热交换器、板框式热交换器、接触板冷冻器、螺旋冷冻器和冷冻通道。热交换器可以冷却或冷冻存储冷冻器、处理基底(processing floor)、空气、饮用和非饮用液体以及其他化学物质。几乎在移除热量的任何应用中,可以与CES系统一起利用实践上的任何类型的蒸发器。
可以经由LSS管220从蒸发器204恢复气体制冷剂。在LSS管220中可以提供吸控制阀222。可选地,可以在管220中提供累积器以提供额外的保护来防止液体延滞(carryover)。吸控制阀222控制蒸发的制冷剂从蒸发器204到中央压缩机布置的流动。在除霜周期期间吸控制阀222通常关闭。此外,在除霜周期期间,蒸发器204用作将气体制冷剂冷凝为液体制冷剂的冷凝器,并且冷凝的液体制冷剂从蒸发器204经由液体制冷剂恢复管224流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可以提供潜热和显热来在除霜周期期间对蒸发器进行除霜。诸如水和电热之类的其他类型的除霜可以用于移除霜。在液体制冷剂恢复管224中可以存在除霜冷凝阀226。除霜冷凝阀226在除霜周期期间控制从蒸发器204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的冷凝的制冷剂的流动。在制冷周期期间除霜冷凝阀226通常关闭。
在热气除霜周期期间,如果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过高,则来自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的液体制冷剂可以经由液体制冷剂除霜管228流到蒸发器200’。在液体制冷剂除霜管228中可以存在除霜冷凝蒸发馈送阀230。除霜冷凝蒸发馈送阀230在除霜周期期间控制从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到蒸发器200’的液体制冷剂的流动,以将液体制冷剂蒸发到气体状态。在除霜周期期间,蒸发器200’进行操作以冷却流过蒸发器200’的热交换媒介。这可以通过允许冷却来降低制冷系统正在操作的设备中的其他位置处的其他冷凝器的媒介温度,来帮助冷却媒介,这有助于节约电力。此外,在热气除霜周期期间,气体制冷剂经由HSS管232流出蒸发器200’。在HSS管中存在除霜冷凝蒸发压力控制阀234。除霜冷凝蒸发压力控制阀234在除霜周期期间调节蒸发器200’中的压力。在制冷周期期间,除霜冷凝蒸发压力控制阀234通常关闭。除霜冷凝蒸发压力控制阀234可以被以管传送到LSS管220。通常而言,这种布置并不是有效率的。可选地,还可以包括管232中的小累积器以提供额外的保护来防止液体延滞。
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和HSS管232之间延伸有压力受控的收集器吸管236。在压力受控的收集器吸管236中存在压力受控的收集器压力控制阀238。压力受控的收集器压力控制阀238控制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中的压力。应当理解,可以这样布置压力受控的收集器吸管236,使得其从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延伸到LSS管220来取代HHS232或附加到HHS232。通常而言,对于压力受控的收集器管更有效地是延伸到HSS管232或螺杆式压缩机上的节热器端口(如果可用的话)。
压力受控的收集器液体水平控制组件240被提供来监视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中的液体制冷剂的水平。来自压力受控的收集器液体水平控制组件240的信息可以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并且可以调整各个阀,以便保持期望的水平。压力受控的收集器液体水平控制组件240中的液体制冷剂的水平可以被观测,并且作为经由液体管线242和气体管线244相通的结果来改变该水平。液体管线242和气体管线244两者都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流动的阀246。
在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的底部可以提供可选的放油阀248。所述放油阀248被提供以便从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移除任何累积的油。油通常在制冷剂中被带走(entrain)并且趋于与液体制冷剂分离并且由于更重而沉积在底部。
压缩机可以被提供为专用于每一个CES的压缩机。然而,更优选地,多个CES馈送压缩机或中央压缩机布置。对于工业系统,中央压缩机布置通常是更需要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从由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HSRAE(供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协会)、和IIAR(氨冷却国际协会)指明的通常接受的部件选择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的各种部件,并且阀、热交换器、容器、控制器、管、配件、焊接过程以及其他部件应当遵从于这些通常接受的标准。
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可以提供工业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例如氨)的量的减小。工业制冷系统包括总体取决于中央引擎空间的那些,在所述中央引擎空间中,一个或多个压缩机为多个蒸发器提供压缩并且提供中央冷凝器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通常从存储容器向多个蒸发器传输液体制冷剂。作为结果,大量的液体通常被存储并且被传输到各个蒸发器。通过利用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可能的是可以实现制冷剂的量减小大约85%。期望可以实现更大的减小,但是当然,这取决于具体的工业制冷系统。为了理解如何实现工业制冷系统中的氨的量的减小,考虑在制冷周期期间,制冷剂通过从媒介(例如空气、水、食物等)吸收热量来从液体改变为气体。液体制冷剂(例如氨)被递送到蒸发器以用于蒸发。在许多工业制冷系统中,液体制冷剂被保持在被称为收集器的中央箱、累积器和中间冷却器中,这取决于它们在系统中的功能。随后,该液体氨被以各种方式引导至用于制冷的设施中的每一个蒸发器。这意味着这些工业系统中的大部分的管包含液体氨。正像一杯水比一杯水蒸气包含更多的水分子那样,在给定长度的管中,管中的液体氨通常包含比管中的氨气体多95%的氨。冷凝器蒸发器系统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分散式冷凝系统,减小传输大量的液体制冷剂通过系统的需求。每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可以包含这样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尺寸被调整为对应的蒸发器负载。例如,对于10吨(120000BTU)的蒸发器,冷凝器的尺寸可以被调整为至少等于10吨。在现有的工业制冷系统中,为了使得蒸发的气体回到液体从而其可以被再次蒸发,气体被通过压缩机压缩,并且被发送到一个或多个中央冷凝器或冷凝器农场,其中从氨移除热量,因此使得制冷剂氨冷凝为液体。该液体随后通过制冷系统被引导到各个蒸发器。
在使用CES的系统中,来自蒸发器的气体被压缩机压缩,并且被发送回CES作为高压气体。该气体被随后馈送到冷凝器200。在制冷周期期间,冷凝器200(例如板框式热交换器)具有在其中流过的冷却媒介。冷却媒介可以包括水、乙二醇、二氧化碳或任何可接受的冷却媒介。高压氨气体将其在压缩期间吸收的热量传输到冷却媒介,从而使得氨冷凝为液体。该液体随后被馈送到被以与冷凝器200相比较更低的压力保持的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从而液体可以容易地抽取。由压力受控的收集器管236中的阀238来调节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中的压力。由液体水平中央组件240来监视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中的液体水平。如果液体水平在制冷期间过高或过低,则阀208将相应地打开、关闭或调节,以保持适当的水平。
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用作保持要被馈送到蒸发器204中的液体的储存器。由于冷凝器200和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的尺寸针对每一个蒸发器204被调整,因此按需来冷凝制冷剂。由于按需临近于蒸发器204来冷凝制冷剂,因此存在较小的在长距离上传输液体制冷剂的需求,从而允许显著减小整体的氨填充(例如,与具有大约相同的制冷能力的传统的制冷系统相比,大约85%)。由于蒸发器204需要更多的氨,因此阀216和218打开以将适当量的氨馈送到蒸发器204中,从而在氨离开蒸发器204之前,氨被蒸发,从而没有液体氨回到压缩机布置中。当单元被关断和/或正在进行除霜时,阀222将关断氨的流动。
可以制冷周期和除霜周期两个方面来解释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的操作。当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在制冷周期中操作时,冷凝压力下的气体制冷剂被经由热气管206从压缩机系统馈送到冷凝器200。在这种情形中,制冷周期流动控制阀208打开,并且热气除霜流动控制阀209关闭。气体制冷剂进入冷凝器200,并且被冷凝到液体制冷剂。冷凝器200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冷却媒介,例如水、乙二醇溶液等,其被泵送通过冷凝器200。应当理解的是,从冷却媒介恢复的热量可以在其他处被恢复和使用。
冷凝的制冷剂经由冷凝的制冷剂管210和冷凝器抽取流动控制阀212从冷凝器200流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冷凝的制冷剂在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中累积,并且可以由压力受控的收集器液体水平控制组件240来确定液体制冷剂的水平。液体制冷剂经由蒸发器馈送管214和控制压力液体馈送阀216和218从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流出,并且流入蒸发器204中。蒸发器204中的液体制冷剂被蒸发,并且气体制冷剂经由LSS管220和吸控制阀222从蒸发器204中被恢复。
有兴趣的是需要注意,在制冷周期期间,无需基于液体过馈送来操作蒸发器。也就是说,作为蒸发到气体制冷剂的结果,进入蒸发器204的所有液体可以用于提供制冷。作为结果,来自媒介的热量传输通过蒸发器并且进入液体制冷剂,使得液体制冷剂变为气体制冷剂。媒介在实质上可以是通常被冷却的任何类型的媒介。示例性的媒介包括空气、水、食物、二氧化碳和/或另一种制冷剂。
制冷的一个结果在于在蒸发器上形成霜和冰。因此,以足以产生霜和冰的低温接收制冷剂的每一个线圈应当经过除霜周期以保持清洁和有效率的线圈。通常存在移除线圈上的霜和冰的四种方法。这些方法包括水、电、空气或热气(例如高压氨)。CES将利用所有的除霜方法工作。CES通常适用于使用热气除霜技术来进行除霜。
在热气除霜期间,可以反转经过CES的热气制冷剂的流动,从而对蒸发器进行除霜。热气可以被馈送到蒸发器并且被冷凝到液体制冷剂。所得到的液体制冷剂可以在冷凝器中被蒸发。该蒸发步骤可以被称为“本地蒸发”,这是因为其出现在CES中。作为结果,可以避免将液体制冷剂发送到诸如用于存储的累积器之类的中央容器。CES从而可以提供蒸发器的热气除霜,而无需存储大量的液体制冷剂。
在热气除霜期间,通常到达冷凝器的高压氨气体被替代地导引到蒸发器。该温暖的气体冷凝为液体,因此温暖蒸发器,使得蒸发器的内部温度变为足够温暖从而融化线圈的外侧上的冰。现有的制冷系统通常采集该冷凝的液体,并且使其通过管道流回大的箱,在所述大的箱中,其再次用于制冷。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利用CES的制冷系统使用在热气除霜期间生成的冷凝的制冷剂,并将其蒸发回气体,以冷却冷凝的媒介,以便去除系统中多于的液体氨。
在除霜周期期间,经由热气管206将处于冷凝压力的气体制冷剂馈送回冷凝器204'。气体制冷剂流过热气除霜流动控制阀209(制冷周期控制阀208关闭),并且流入蒸发器馈送管214并且通过馈送阀218。冷凝器204’中的气体制冷剂被冷凝到液体制冷剂(其随后融化冰和霜),并且经由液体制冷剂恢复管224和除霜冷凝阀226被恢复。在除霜期间,吸控制阀222可以关闭。液体制冷剂随后经由液体制冷剂恢复管224流入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中。或者,利用所提供的校正阀和控制,至少一部分的液体制冷剂可以直接从管224流到管228,旁路CPR202。液体制冷剂经由液体制冷剂除霜管228从压力受控的收集器202通过除霜冷凝蒸发馈送阀230流入到蒸发器200’中。此时,控制压力液体馈送阀216和冷凝器抽取流动控制阀212关闭,并且除霜冷凝蒸发馈送阀230打开,并且能够被调节。在除霜周期期间,蒸发器200’中的液体制冷剂蒸发以形成气体制冷剂,并且气体制冷剂经由HSS管232被恢复。此外,除霜冷凝蒸发压力控制阀234打开并且被调节,并且制冷周期流动控制阀208关闭。
应当理解,在热气除霜周期中,冷凝器204’的另一侧上的媒介被加热,并且蒸发器200’的另一侧上的媒介被冷却。在除霜周期期间出现的蒸发的额外的效果在于,其帮助冷却冷凝系统中的媒介(例如水或水和乙二醇),这节省了电力,因为其降低了压缩机的排放压力,并且减小了热交换器的冷却媒介温度。
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没有热气除霜周期的情况下利用CES。可以与CES一起利用其它类型的除霜,包括空气除霜、水除霜或电除霜。对于图2和图3中所示的示意性表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如何修改系统以去除热气除霜并且在其位置处利用空气除霜、水除霜或电除霜。
氨减少变为至关重要,这是因为氨已经被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分类为“有毒、易起化学反应、易燃或爆炸性的化学物质,其释放可能会导致中毒、着火和爆炸危险”(来源:OSHA)。氨受该法规的约束,OSHA已经按需确立了现场的10000磅或更多的氨的阈值量,以建立过程安全管理(PSM)程序。尽管总是期望有毒、易起化学反应、易燃或爆炸性的化学物质的任何减小,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工业制冷系统可以被设计为相同的尺寸和能力,但可以在10000磅阈值之下提供它们的系统,并且去除了对PSM程序的需求。PSM程序通常是昂贵的并且耗时的。
可以与屋顶型制冷系统一起使用CES,在所述屋顶型系统中,每一个蒸发器或有限数量的蒸发器被本地以管连接到一个冷凝单元,在所述一个冷凝单元中,安装了匹配的压缩机和冷凝器。屋顶型单元彼此之间是自主的,并且并不具有互连的制冷管。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轻微的修改,CES就可以被修改为在充满(flood)和再循环的系统中操作。充满的方法中的管线可以不同,但CES的基本的本地冷凝操作将是相同的。再循环系统将集成到CES的小型专用泵,但充满和泵方法两者都不是理想的,这是因为它们将增加任何给定设备中的氨的量。
图3中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106可以被表征为直接膨胀馈送系统,这是因为使用了直接膨胀来将制冷剂馈送到蒸发器。另一种系统可用于冷凝器蒸发器系统中,以将制冷剂馈送到蒸发器。例如,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可以提供用于泵馈送、充满馈送或加压馈送。
现在参照图4,以参考标号300示出了另一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冷凝器蒸发器系统300可以被称为泵馈送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这是因为其利用泵315来将液体制冷剂馈送到蒸发器304。处于冷凝压力的热气被经由热气管306引入,并且可以由热气阀308来调节以便引入到冷凝器300中。冷凝器300和蒸发器304分别是热交换器301和305。在热气除霜期间,热交换器301可以被称为蒸发器300’,并且热交换器305可以被称为冷凝器304’。冷凝的液体制冷剂经由液体制冷剂管310从冷凝器300流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302。阀312可以被设置在液体制冷剂管310中,以调节进入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302中的流动。压力受控的收集器302中的液体制冷剂水平可以由水平监视器340监视,并且可以被阀346隔离。压力受控的收集器302中的液体制冷剂可以经由液体制冷剂馈送管314被馈送到蒸发器304,并且流动可以被泵315控制。来自蒸发器304的制冷剂可以经由蒸发器返回管324流回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302中,并且流动可以受返回阀325的控制。在压力受控的收集器302中,气体和液体制冷剂是分离的。气体制冷剂通过气体制冷剂恢复管320被抽取,在所述气体制冷剂恢复管320中,气体制冷剂被恢复,并被压缩机系统压缩。通过气体制冷剂恢复管320的流动可以被气体制冷剂恢复阀322控制。
在热气除霜期间,阀308、312和325可以关闭,并且阀322可以关闭或用于调节流动。热气可以被从热气管306引入到热气除霜管304中,并且经由热气除霜阀309引入到热交换器305或冷凝器304’。液体制冷剂可以从热交换器305经由液体制冷剂返回管350流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302。阀352和354可以用于控制从制冷剂返回管350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302或热交换器201的制冷剂的流动。当阀354打开时,制冷剂可以流入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302中,气体制冷剂水平被水平控制340监视,并且气体制冷剂可以被阀346隔离。当阀352打开时,制冷剂可以经由热交换器馈送管358流到热交换器301。热交换器301可以用作蒸发器300’来使得液体制冷剂沸腾为气体制冷剂,所述气体制冷剂可以经由气体制冷剂返回管360被返回到压缩机系统,并且由返回管阀362进行控制。在CES300中,制冷剂可以在热气除霜期间旁路压力受控的收集器302。应当注意的是,CES300可以利用除霜的其他方法(包括电、水、空气等)进行工作。
现在参照图5和图6,所示的其他的流动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可以被称为充满馈送系统。
图5示出了具有在热交换器405(其在制冷周期期间可以被称为蒸发器404,并且在热气除霜周期期间可以被称为冷凝器404’)的吸侧上的压力受控的收集器402的馈送。热气制冷剂可以经由热气管406被引入到热交换器401(其在制冷周期期间可以被称为冷凝器400,并且在热气除霜期间可以被称为蒸发器400’),并且可以由阀408来调节流动。随着制冷剂在热交换器401中被冷凝,冷凝的制冷剂可以通过冷凝的制冷剂管410和412(其可以包括浮子)流到热交换器405。应当注意的是,在制冷周期期间,阀430和432可以关闭。随着液体制冷剂充满热交换器405,制冷剂可以从热交换器405经由压力受控的收集器馈送管436被移除,并且流到可以由阀438控制的压力受控的收集器402。液体和气体制冷剂可以在压力受控的收集器402内分离。压力受控的收集器402中的液体制冷剂水平可以由水平监视器440监视,并且可以被阀446隔离。如果液体水平过高,则阀408和/或412可以减小到热交换器405的制冷剂的流动。气体制冷剂可以经由管420被抽取出压力受控的收集器402(并且流动可以由阀422控制),并且被发送到其可以被压缩的引擎空间。
在热气除霜期间,阀438、412和408可以关闭,并且阀422可以关闭或用于调节流动。热气经由热气管406和热气馈送管470和热气馈送阀472被引入到热交换器405。在热交换器405中冷凝的液体制冷剂可以从热交换器405经由管474流动。阀430可以控制到热交换器401的流动,并且阀432可以控制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402的流动。在热气除霜期间,热交换器401可以被用作蒸发器,以使得液体沸腾为气体,所述气体经由管480和阀482被返回到引擎空间。应当注意的是,可以提供管线布置中的变化。制冷剂可以经由管474并通过阀432流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402。可以在压力受控的收集器402中收集液体制冷剂。如果需要,可以经由管420和阀422来恢复气体制冷剂。
现在参照图6,所示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具有在热交换器505的吸侧和液体侧上以管连接的压力受控的收集器502。在制冷期间,热气经由热气管506被引入到热交换器501,并且由阀508调节。热交换器501当在制冷周期期间可以被称为冷凝器500,而当在热气除霜周期期间可以被称为蒸发器500'。随着制冷剂被冷凝,其被馈送通过压力受控的收集器馈送管510和阀512(其可以包括浮子)以到达压力受控的收集器502。压力受控的收集器502中的液体经由充满管520和充满管阀522被充满到热交换器505。热交换器505当在制冷周期期间可以被称为蒸发器504,而当在热气除霜周期期间可以被称为冷凝器504'。在制冷期间管524中的阀526可以关闭。液体和气体混合物可以经由制冷剂返回管530返回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502,并且流动可以受阀532的控制。在压力受控的收集器502中液体和气体可以分离,并且气体可以被抽取通过管527和阀528,并且被发送到可以被压缩的引擎空间中。
压力受控的收集器502中的液体水平可以由水平监视器540监视,并且可以被阀546隔离。如果水平过高,则阀508和/或阀512可以关闭,或者流动可以被减小以调节压力受控的收集器502中的期望的液体水平。对于低温(例如-40°F)应用,可能期望在热交换器501和压力受控的收集器502之间以管连接额外的压力受控的收集器,来提供更大的容量。该压力受控的收集器可以被以管连接到制冷系统的较高的吸压力部分,以便在液体流入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502之前,从热交换器501中移除来自液体制冷剂的一部分热量。这将促进效率优势。
在热气除霜期间,阀532、512和508可以关闭。热气可以经由热气管511和阀509被引入到热交换器505中。返回的液体和气体制冷剂可以从热交换器505经由阀管520和阀522流入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502中。如果压力受控的收集器502中的水平过高,则阀522将关闭。或者,液体和气体制冷剂可以经由管524和阀526(其可以包含浮子)流入到热交换器501中。热交换器501可以被用作蒸发器,以使得液体沸腾回到气体,所述气体经由管532和阀234被返回到引擎空间。所示的可选的馈送阀550可以调节返回的制冷剂。各种管线变化都是可用的。
现在参照图7,其示出了可以被表征为加压馈送系统的另一个压缩机蒸发器系统。在制冷周期期间,热气经由管606被引入到热交换器601中(热交换器601在制冷周期期间可以被称为冷凝器600,并且在热气除霜期间可以被称为蒸发器600’),并且通过阀608调节。随着制冷剂被冷凝,液体制冷器馈送通过管610和阀612(其可以包括浮子)以将制冷剂馈送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602中。压力受控的收集器602中的水平可以由水平监视器640监视,并且可以被阀646隔离。
液体制冷器可以经由加压的储存器系统660从压力受控的收集器602被移动到蒸发器604(热交换器605在制冷周期期间可以被称为蒸发器604,并且在热气除霜期间可以被称为冷凝器604’)。加压的储存器系统660可以被提供为单个储存器或多个储存器。在图7中,多个储存器被示出为第一储存器661和第二储存器662。液体制冷剂可以从CPR602经由液体制冷剂管663和第一阀680流入到第一储存器661中。一旦第一储存器足够满,经由热气管606和阀666的热气对第一储存器661进行加压,从而制冷剂流入到蒸发器604中。可选的电磁阀670被示出,并且当电磁阀666打开时,所述电磁阀670打开以传送液体。在制冷剂从第一储存器661流入到蒸发器604中的同时,来自CPR602的制冷剂经由管663和阀681流入到第二储存器662中。一旦第二储存器662足够满,可以由热气经由热气管606、708和709以及阀667对第二储存器662进行加压,以将制冷剂推送出第二储存器662并且推送到蒸发器604中。可选的电磁阀671被示出,并且当电磁阀667打开时,所述电磁阀671打开以传送液体。两个储存器661和662可以在填充和馈送蒸发器604之间进行替换。如果需要,也可以使用多于两个储存器。
如果需要,管672可以装配有测量装置来调节流动。阀682和683可以用于均衡第一和第二储存器661和662之间的压力,从而允许液体从第一压力受控的收集器602重力排放到第一和第二储存器661和662。阀680和681可以控制制冷剂从压力受控的收集器602到第一和第二储存器661和662的流动。可以通过使用诸如三通阀之类的组合阀来去除一些管线连接。
返回的制冷剂经由管690通过阀692以管被传送回第一压力受控的收集器602,在所述阀692处,气体和液体分离。气体被抽取通过管620和阀622,并且返回到可以被压缩的引擎空间。
在该热气除霜期间,热气可以经由管708和阀710被引入到热交换器605中。返回的热气体和液体可以经由管720和电磁阀721(其可以包括浮子)被返回。阀730和732可用于将这返回到第一压力受控的收集器602或热交换器601,其将被用作蒸发器,以使得液体被蒸发回到气体,所述气体经由管632和阀634被返回到引擎空间。根据设计工程师的选择,可以存在管线变化,但如上所述的基本前提保持不变。
以上的说明书提供了对本发明的制造和使用的完整描述。由于可以实现本发明的许多实施例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界定本发明。

Claims (38)

1.一种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
(a)冷凝器,被构造为对以冷凝压力提供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冷凝;
(b)气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气体制冷剂馈送到所述冷凝器;
(c)压力受控的收集器,用于保持液体制冷剂;
(d)第一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冷凝器传输到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
(e)蒸发器,用于蒸发液体制冷剂;以及
(f)第二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传输到所述蒸发器,其中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被构造为使得在制冷周期期间平衡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被构造为以制冷周期和除霜周期进行操作。
3.如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被构造为以除霜周期进行操作,在所述除霜周期中,以冷凝压力提供的气体制冷剂被馈送到所述蒸发器。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被构造为以除霜周期进行操作,在所述除霜周期中,来自所述蒸发器的液体制冷剂被馈送到所述冷凝器以用于蒸发。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氨制冷剂。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包括板框式热交换器。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还包括:
(a)气体制冷剂吸管,用于从所述蒸发器传输气体制冷剂。
8.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还包括:
(a)第二气体制冷剂管,用于在除霜周期期间将气体制冷剂传输到所述蒸发器。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还包括:
(a)第二气体制冷剂吸管,用于在除霜周期期间从所述冷凝器传输气体制冷剂。
10.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还包括:
(a)第三液体制冷剂管,用于在除霜周期期间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蒸发器传输到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
11.如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还包括:
(a)第四液体制冷剂管,用于在除霜周期期间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传输到所述冷凝器。
12.一种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
(a)冷凝器,被构造为对以冷凝压力提供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冷凝;
(b)气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气体制冷剂馈送到所述冷凝器;
(c)压力受控的收集器,用于保持液体制冷剂;
(d)第一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冷凝器传输到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
(e)蒸发器,用于蒸发液体制冷剂;
(f)第二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传输到所述蒸发器;
(g)制冷剂管,用于将制冷剂从所述蒸发器传输到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以及
(h)气体制冷剂吸管,用于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传输气体制冷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还包括泵,所述泵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液体制冷剂馈送管传输液体制冷剂。
14.如权利要求12-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被构造为以制冷周期和除霜周期进行操作。
15.如权利要求12-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被构造为以除霜周期进行操作,在所述除霜周期中,以冷凝压力提供的气体制冷剂被馈送到所述蒸发器。
16.如权利要求12-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被构造为以除霜周期进行操作,在所述除霜周期中,来自所述蒸发器的液体制冷剂被馈送到所述冷凝器以用于蒸发。
17.如权利要求12-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氨制冷剂。
18.如权利要求12-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包括板框式热交换器。
19.一种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
(a)冷凝器,被构造为对以冷凝压力提供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冷凝;
(b)气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气体制冷剂馈送到所述冷凝器;
(c)压力受控的收集器,用于保持制冷剂;
(d)蒸发器,用于蒸发液体制冷剂;
(e)第一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冷凝器传输到所述蒸发器;
(f)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制冷剂从所述蒸发器传输到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
(g)第二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传输到所述蒸发器;以及
(h)气体制冷剂吸管,用于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恢复气体制冷剂。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被构造为以制冷周期和除霜周期进行操作。
21.如权利要求19-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被构造为以除霜周期进行操作,在所述除霜周期中,以冷凝压力提供的气体制冷剂被馈送到所述蒸发器。
22.如权利要求19-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被构造为以除霜周期进行操作,在所述除霜周期中,来自所述蒸发器的液体制冷剂被馈送到所述冷凝器以用于蒸发。
23.如权利要求19-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氨制冷剂。
24.如权利要求19-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包括板框式热交换器。
25.一种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
(a)冷凝器,被构造为对以冷凝压力提供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冷凝;
(b)气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气体制冷剂馈送到所述冷凝器;
(c)压力受控的收集器,用于保持制冷剂;
(d)第一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冷凝器传输到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
(e)蒸发器,用于蒸发液体制冷剂;
(f)第二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传输到所述蒸发器;
(g)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制冷剂从所述蒸发器馈送到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
(h)吸管,用于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恢复气体制冷剂。
26.一种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
(a)冷凝器,被构造为对以冷凝压力提供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冷凝;
(b)第一气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气体制冷剂馈送到所述冷凝器;
(c)压力受控的收集器,用于保持制冷剂;
(d)第一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冷凝器传输到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
(e)加压的储存器,用于保持制冷剂;
(f)第二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传输到所述加压的储存器;
(g)第二气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对所述加压的储存器进行加压;
(h)蒸发器,用于蒸发液体制冷剂;以及
(i)第三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加压的储存器传输到所述蒸发器。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还包括:
(a)吸管,用于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恢复气体制冷剂。
28.一种用于操作冷凝器蒸发器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以制冷周期操作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
(i)将处于冷凝压力的气体制冷剂馈送到冷凝器,并且使得所述气体制冷剂冷凝为液体制冷剂;
(ii)在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中存储所述液体制冷剂;
(iii)在蒸发器中蒸发来自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的所述液体制冷剂;
(b)以除霜周期操作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
(i)将处于冷凝压力的气体制冷剂馈送到所述蒸发器,并且使得所述气体制冷剂冷凝为液体制冷剂;
(ii)在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中存储所述液体制冷剂;以及
(iii)在冷凝器中蒸发来自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的所述液体制冷剂;
(c)其中,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在制冷周期中的操作和所述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在除霜周期中的操作并不同时出现。
29.从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源进行操作的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每一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
(a)冷凝器,被构造为对来自所述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源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冷凝;
(b)压力受控的收集器,用于保持液体制冷剂;
(c)第一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冷凝器传输到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
(d)蒸发器,用于蒸发液体制冷剂;以及
(e)第二液体制冷剂馈送管,用于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传输到所述蒸发器。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从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源进行操作的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每一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的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的尺寸被调整为使得平衡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
31.如权利要求29-3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从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源进行操作的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包括氨制冷剂。
32.如权利要求29-3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从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源进行操作的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每一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被构造为以除霜周期进行操作,从而在除霜周期期间,冷凝器用作用于将液体制冷剂蒸发为气体制冷剂的蒸发器,并且蒸发器用作用于将气体制冷剂冷凝为液体制冷剂的冷凝器。
33.如权利要求29-3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从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源进行操作的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包括板框式热交换器。
34.如权利要求29-3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从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源进行操作的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冷凝器包括多个冷凝器单元。
35.如权利要求29-3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从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源进行操作的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蒸发器包括多个蒸发器单元
36.如权利要求29-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从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源进行操作的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包括多个压力受控的收集器容器。
37.如权利要求29-3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从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源进行操作的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每一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还包括:
(a)第一气体制冷剂管,用于将气体制冷剂传输到所述冷凝器;
(b)第二气体制冷剂管,用于在除霜周期期间将气体制冷剂传输到所述蒸发器;
(c)第三气体制冷剂管,用于从所述蒸发器传输气体制冷剂;以及
(d)第四气体制冷剂管,用于在除霜周期期间从所述冷凝器传输气体制冷剂。
38.如权利要求29-3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从压缩的气体制冷剂的源进行操作的多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其中每一个冷凝器蒸发器系统还包括:
(a)第三液体制冷剂管,用于在除霜周期期间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蒸发器传输到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以及
(b)第四液体制冷剂管,用于在除霜周期期间将液体制冷剂从所述压力受控的收集器传输到所述冷凝器。
CN201280035807.8A 2011-06-13 2012-06-13 用于制冷系统和方法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ces) Active CN103797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8804.4A CN107024045B (zh) 2011-06-13 2012-06-13 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96156P 2011-06-13 2011-06-13
US61/496,156 2011-06-13
PCT/US2012/042223 WO2012174093A2 (en) 2011-06-13 2012-06-13 Condenser evaporator system (ces) for a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08804.4A Division CN107024045B (zh) 2011-06-13 2012-06-13 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7315A true CN103797315A (zh) 2014-05-14
CN103797315B CN103797315B (zh) 2017-05-03

Family

ID=463844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5807.8A Active CN103797315B (zh) 2011-06-13 2012-06-13 用于制冷系统和方法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ces)
CN201710208804.4A Active CN107024045B (zh) 2011-06-13 2012-06-13 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08804.4A Active CN107024045B (zh) 2011-06-13 2012-06-13 冷凝器蒸发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8544283B2 (zh)
EP (1) EP2718645A2 (zh)
JP (1) JP6235467B2 (zh)
CN (2) CN103797315B (zh)
AU (1) AU2012271757B2 (zh)
BR (1) BR112013032198B1 (zh)
CA (1) CA2838743C (zh)
MX (1) MX360398B (zh)
RU (2) RU2620609C2 (zh)
WO (1) WO2012174093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6073A (zh) * 2014-07-02 2017-05-31 艾威普科公司 低充量封装式制冷系统
CN109073282A (zh) * 2016-04-18 2018-12-21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7315B (zh) 2011-06-13 2017-05-03 阿雷斯科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制冷系统和方法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ces)
CA2838730C (en) 2011-06-13 2019-08-06 Fred LINGELBACH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frigeration
US9494371B2 (en) 2011-12-28 2016-11-15 Liebert Corporation Pumped refrigerant cooling system with 1+1 to N+1 and built-in redundancy
US9706685B2 (en) 2011-12-28 2017-07-11 Liebert Corporation Cooling system for high density heat loads
US11927381B2 (en) * 2018-01-26 2024-03-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9442792A (zh) * 2018-11-06 2019-03-08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除霜系统和除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0345707B (zh) * 2019-06-28 2020-11-17 张家港市江南利玛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多级冷凝系统及多级冷凝方法
US11530073B2 (en) 2020-07-17 2022-12-20 Steen Products, Inc. Container
BR102021013199A2 (pt) * 2021-07-02 2021-10-05 Hantech Brasil Comercial Imp E Exportadora Ltda Método de purga de ar sob demanda para sistemas de refrigeração e sistema para implementação do dito método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9668A (en) * 1974-11-21 1976-02-24 Morris Herman H Balanced liquid level head pressure control systems
US5669222A (en) * 1996-06-06 1997-09-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frigeration passive defrost system
WO2008032578A1 (fr) * 2006-09-11 2008-03-20 Daikin Industries, Ltd. Dispositif de réfrigération
CN101476791A (zh) * 2008-01-02 2009-07-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
WO2011049778A1 (en) * 2009-10-23 2011-04-28 Carrier Corporation Parameter control in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310A (en) 1932-06-04 1935-06-04 Standard Oil Co Refrigeration
US1977054A (en) 1932-12-27 1934-10-16 Standard Oil Co Dewaxing system
US2290711A (en) 1940-03-13 1942-07-21 Carbon Dioxide Recovery Corp Co2 recovery apparatus
US2336097A (en) 1940-11-26 1943-12-07 Fluor Corp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rs
US2487001A (en) 1946-04-06 1949-11-01 Servel Inc Ammonia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US2458560A (en) * 1946-08-13 1949-01-1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Two temperature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US2530681A (en) * 1947-11-18 1950-11-21 Drayer Hanson Inc Reversible cycle system
US3041854A (en) 1957-04-15 1962-07-03 Cherry Burrell Corp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heat exchangers
US3300993A (en) 1964-02-25 1967-01-31 Alfred H Schlemmer Freez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3353367A (en) 1966-04-11 1967-11-21 Frick Co Liquid refrigerant return system
US3919859A (en) * 1974-11-18 1975-11-18 Phillips & Co H A Refrigerating system
US4151724A (en) 1977-06-13 1979-05-01 Frick Company Pressurized refrigerant feed with recirculation for compound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systems
US4210001A (en) 1978-07-31 1980-07-01 Miller Bruce D Sr Refrigeration system having improved heat transfer and reduced power requirement for various evaporative refrigerants
US4215555A (en) * 1978-10-02 1980-08-05 Carrier Corporation Hot gas defrost system
US4315404A (en) 1979-05-25 1982-02-16 Chicago Bridge & Iron Company Cooling system, for power generating plant, using split or partitioned heat exchanger
GB2076304B (en) 1980-05-26 1984-02-22 Univ Sydney Heat exchange (evaporator) device
US4484453A (en) 1982-10-08 1984-11-27 Cf Industries, Inc. Ammonia plant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proces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DE4114801A1 (de) 1990-07-06 1992-01-09 Bayer Ag Herbizide mittel auf basis einer kombination von metamitron/ethofumesat/phenmedipham/desmedipham
JP2839343B2 (ja) * 1990-08-10 1998-12-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マルチエアコン
US5626025A (en) 1991-03-08 1997-05-06 Hyde; Robert E. Liquid pressure amplification with bypass
RU2076285C1 (ru) * 1991-04-04 1997-03-27 Георгий Иванович Лазарев Обратный цикл при двух температурах кипения и холодильная машина лазарева
US5189885A (en) 1991-11-08 1993-03-02 H. A. Phillips & Co. Recirculating refrigeration system
DE4240733A1 (de) 1992-09-03 1994-03-10 Linde A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Verdichter-Wärmepumpe oder Kälteanlage mit Ammoniak als Kältemittel
CN2168217Y (zh) * 1993-06-18 1994-06-08 吴金龙 氨冷冻机
US5435149A (en) 1994-04-28 1995-07-25 Frigoscandia Equipment Aktiebolag Refrigeration system
US5546757A (en) * 1994-09-07 1996-08-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expansion valve
DE4439780A1 (de) 1994-11-07 1996-05-09 Sep Tech Studien Kompressor-Kältemaschine
US5660047A (en) 1995-09-15 1997-08-26 American Air Liquide, Inc.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ling a susceptor using a refrigeration system
JP4062374B2 (ja) 1997-07-10 2008-03-19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製氷器
JP3421915B2 (ja) * 1997-12-19 2003-06-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
JP3643688B2 (ja) 1998-01-07 2005-04-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保冷庫の温度制御用疑似負荷容器および疑似負荷容器を保冷庫に配設する方法
US6018958A (en) 1998-01-20 2000-02-01 Lingelbach; Fredric J. Dry suction industrial ammonia refrigeration system
US6170270B1 (en) 1999-01-29 2001-01-09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Refrigeration system using liquid-to-liquid heat transfer for warm liquid defrost
JP2001235245A (ja) * 2000-02-22 2001-08-31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EP1134514A1 (en) 2000-03-17 2001-09-19 Société des Produits Nestlé S.A. Refrigeration system
US6349564B1 (en) 2000-09-12 2002-02-26 Fredric J. Lingelbach Refrigeration system
JP2002318039A (ja) * 2001-04-20 2002-10-31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4184019A (ja) * 2002-12-05 2004-07-02 Fuji Electric Retail Systems Co Ltd 自動販売機の庫内冷却/加熱装置
US7082774B2 (en) 2003-08-27 2006-08-01 Zahid Hussain Ayub Compressor oil removal in ammonia refrigeration system
ES2594617T3 (es) 2003-10-08 2016-12-2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Unidades de condensación distribuidas
EP1536192A1 (en) * 2003-11-28 2005-06-01 Birton A/S Refrigerating system
US7178356B1 (en) 2004-02-10 2007-02-20 John Fredric Lingelbach Freezer arrangement
JP4590901B2 (ja) * 2004-03-31 2010-12-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503426A (ja) * 2004-06-18 2008-02-07 ヌヴェラ・フュエル・セル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リフォーメートを冷却し給湿するための装置
JP2006071174A (ja) 2004-09-01 2006-03-16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CN100588888C (zh) 2004-09-30 2010-02-10 株式会社前川制作所 氨/co2冷冻系统
US7331189B2 (en) * 2004-11-24 2008-02-19 Hoshizak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 device
JP4647399B2 (ja) * 2005-06-03 2011-03-09 高砂熱学工業株式会社 換気空調装置
JP5040104B2 (ja) 2005-11-30 2012-10-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N1789867A (zh) * 2005-12-31 2006-06-21 清华大学 一种液泵供液直接蒸发多联式供冷方法及系统
JP2007205634A (ja) * 2006-02-01 2007-08-16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DE102006061084A1 (de) 2006-12-22 2008-06-26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Verflüssiger für ein Kältegerät
US7658082B2 (en) 2007-02-01 2010-02-09 Cotherm Of America Corporation Heat transfer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20080223074A1 (en) 2007-03-09 2008-09-18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Refrigeration system
WO2008112572A1 (en) 2007-03-09 2008-09-18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Refrigeration system
JP2008051495A (ja) * 2007-11-05 2008-03-06 Sanden Corp 冷却装置
EP2077427B1 (en) * 2008-01-02 2017-03-15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O2009109036A1 (en) 2008-03-04 2009-09-11 Thermalfrost Inc. Ammonia refrigeration system
US7958738B2 (en) 2008-06-06 2011-06-14 Colmac Coil Mfg., Inc. Direct expansion ammonia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of direct expansion ammonia refrigeration
CA2838730C (en) 2011-06-13 2019-08-06 Fred LINGELBACH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frigeration
CN103797315B (zh) 2011-06-13 2017-05-03 阿雷斯科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制冷系统和方法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c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9668A (en) * 1974-11-21 1976-02-24 Morris Herman H Balanced liquid level head pressure control systems
US5669222A (en) * 1996-06-06 1997-09-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frigeration passive defrost system
WO2008032578A1 (fr) * 2006-09-11 2008-03-20 Daikin Industries, Ltd. Dispositif de réfrigération
CN101476791A (zh) * 2008-01-02 2009-07-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
WO2011049778A1 (en) * 2009-10-23 2011-04-28 Carrier Corporation Parameter control in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am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6073A (zh) * 2014-07-02 2017-05-31 艾威普科公司 低充量封装式制冷系统
CN106796073B (zh) * 2014-07-02 2020-03-17 艾威普科公司 低充量封装式制冷系统
CN109073282A (zh) * 2016-04-18 2018-12-21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
US10739041B2 (en) 2016-04-18 2020-08-11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electively controllable condenser and evaporator system
US10767907B2 (en) 2016-04-18 2020-09-08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Condenser evaporator system with a subcooler for refrigeration systems
CN109073282B (zh) * 2016-04-18 2021-06-01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360398B (es) 2018-10-31
WO2012174093A2 (en) 2012-12-20
CN107024045B (zh) 2020-01-31
CN103797315B (zh) 2017-05-03
AU2012271757A1 (en) 2013-05-02
CN107024045A (zh) 2017-08-08
RU2620609C2 (ru) 2017-05-29
MX2013014813A (es) 2014-06-04
BR112013032198A2 (pt) 2016-12-13
CA2838743C (en) 2020-03-24
US9335085B2 (en) 2016-05-10
BR112013032198B1 (pt) 2021-11-03
RU2013154964A (ru) 2015-07-20
WO2012174093A3 (en) 2013-07-11
CA2838743A1 (en) 2012-12-20
RU2017112546A (ru) 2019-01-25
US20140157801A1 (en) 2014-06-12
JP2014517248A (ja) 2014-07-17
EP2718645A2 (en) 2014-04-16
AU2012271757B2 (en) 2016-03-24
JP6235467B2 (ja) 2017-11-22
US8544283B2 (en) 2013-10-01
US20120312033A1 (en) 201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9727B2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frigeration
CN103797315A (zh) 用于制冷系统和方法的冷凝器蒸发器系统(ces)
CN105258373B (zh) 带有油液分离器的引射回油制冷系统
US20150143826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frigeration
CN103282729A (zh) 制冷系统和用于操作制冷系统的方法
CN203824147U (zh) 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
CN105509378B (zh) 一种自动放空气器及使用方法
CN211650799U (zh) 冷能产生设备及低温系统
CN213335063U (zh)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不凝性气体分离装置
WO2023039445A1 (en) Oil management in refrigeration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12

Address after: Nebraska

Applicant after: Ary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ebraska

Applicant before: LINGELBACH JOHN

Applicant before: LINGELBACH F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