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2729A - 制冷系统和用于操作制冷系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和用于操作制冷系统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82729A CN103282729A CN2011800649948A CN201180064994A CN103282729A CN 103282729 A CN103282729 A CN 103282729A CN 2011800649948 A CN2011800649948 A CN 2011800649948A CN 201180064994 A CN201180064994 A CN 201180064994A CN 103282729 A CN103282729 A CN 1032827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nch road
- compressor unit
- oil
- refrigeration system
- compr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25B31/004—Lubrication oil recirculat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9/00—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 F25B2309/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 F25B2309/06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with cycle highest pressure above the supercritical press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5—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with parallel compress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制冷系统(2)包括: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中间膨胀装置(6)和制冷剂收集容器(8);正常制冷支路(10),其将制冷剂收集容器(8)连接到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所述正常制冷支路(12)包括第一膨胀装置(12)、第一蒸发器(14)和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冷冻支路(18),其将制冷剂收集容器(8)连接到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所述冷冻支路(18)包括第二膨胀装置(20)、第二蒸发器(22)以及所述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6),冷冻支路(18)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26)串联连接。提供闪蒸气管线(28),其将制冷剂收集容器(8)的气体空间连接到将所述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连接到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管线。还提供用于连接所述元件并且用于使制冷剂循环通过所述元件的制冷剂管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和用于操作制冷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制冷系统(例如超市中的)典型地包括:中等温度制冷零售设备,其中例如诸如水果、蔬菜和饮料的食品被存储并冷却;以及低温/冷冻零售设备,其中食品以冻结状况被存储并保持。
从WO 2006015741已知一种制冷回路,所述制冷回路采用中等温度压缩机组和低温压缩机组。制冷回路沿流方向还包括冷凝器、收集器、泄压装置、蒸发器和单级压缩机单元,冷凝器、收集器、泄压装置布置在蒸发器之前。中间泄压装置被布置在冷凝器/气体冷却器与收集器之间。此外,公开了一种用于操作这种制冷回路的方法。
会有益的是提供一种替代的有效率的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提供低温和中等温度制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气体冷却器、中间膨胀装置和制冷剂收集容器、以及正常制冷支路,其将所述制冷剂收集容器连接到所述冷凝器/气体冷却器,所述正常制冷支路包括第一膨胀装置、第一蒸发器和所述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冷冻支路,其将所述制冷剂收集容器连接到所述冷凝器/气体冷却器,所述冷冻支路包括第二膨胀装置、第二蒸发器以及所述冷冻支路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所述冷冻支路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串联连接。此外,提供闪蒸气管线,所述闪蒸气管线将所述制冷剂收集容器的气体空间连接到将所述冷冻支路的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连接到所述第二压缩机单元的管线。此外,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制冷剂管道,所述制冷剂管道用于连接所述元件并且用于使制冷剂循环通过所述元件。
此外,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一种用于操作制冷系统的方法,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气体冷却器、中间膨胀装置和制冷剂收集容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操作在所述制冷剂收集容器到所述冷凝器/气体冷却器之间的正常制冷支路,所述正常制冷支路包括第一膨胀装置、第一蒸发器和所述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操作在所述制冷剂收集容器到所述冷凝器/气体冷却器之间的冷冻支路,所述冷冻支路包括第二膨胀装置、第二蒸发器以及所述冷冻支路的第一压缩机单元和第二压缩机单元,所述冷冻支路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串联连接;以及借助闪蒸气管线将闪蒸气从所述制冷剂收集容器的气体空间供应到将所述冷冻支路的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连接到所述第二压缩机单元的管线。
附图说明
在下文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在图1的制冷系统中的油管理系统的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在图1的制冷系统中的油管理系统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在图1的制冷系统中的油管理系统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在图1的制冷系统中的油管理系统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图6示出了在图1的制冷系统中的油管理系统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图7示出了在图1的制冷系统中的油管理系统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图8示出了在图1的制冷系统中的油管理系统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制冷系统2沿在其中循环的制冷剂的流方向包括气体冷却器/冷凝器4、中间压力膨胀装置6、制冷剂收集容器8以及并联布置的正常制冷支路10和冷冻支路18。
在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中,制冷剂逆着次级介质被冷却。在图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次级介质是空气,例如超市外面的环境空气。还可使用其他次级介质,例如单一的水、或具有水粒子的空气。在CO2是制冷剂并且制冷系统操作在跨临界模式的情况下,气体冷却器/冷凝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被称为气体冷却器,这是因为制冷剂以气相离开该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对于其他制冷剂和/或亚临界操作,在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中发生冷凝,使得该制冷剂回路元件被称为冷凝器。在该情况下,相对暖热的制冷剂以气相进入气体冷却器/冷凝器4,被冷却低于制冷剂的露点,并且以液相离开气体冷却器/冷凝器4。
定位在气体冷却器/冷凝器4与制冷剂收集容器8之间的中间压力膨胀装置6使已经由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冷却的高压制冷剂膨胀至中间压力。
制冷剂在其离开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时具有从10至120巴(10*105至120*105Pa)、具体地从60至100巴(60*105至100*105Pa)、并且更具体地80巴(80*105 Pa)的典型压力水平,并且然后膨胀至5至40巴(5*105至40*105Pa)、具体地25至35巴(25*105至35*105Pa)、并且更具体地30巴(30*105 Pa)的中间压力。通过使用中间压力膨胀装置6,位于中间压力膨胀装置6下游的管线和设备可设计用于较低压力,以降低成本并且提高制冷系统2的效率。制冷剂在其已经在中间压力膨胀装置6中被膨胀之后的压力仍低于制冷剂的蒸发压力,使得所述制冷剂保持处于液相。
如从图1可看到的,来自中间压力膨胀装置6的制冷剂管线连接到制冷剂收集容器8的上部,所述制冷剂收集容器具有供收集液态制冷剂的下部液体空间部分以及供收集气态制冷剂的上部气态制冷剂部分。
制冷系统2还包括并联布置的正常制冷支路10和冷冻支路18。
来自制冷剂收集容器8的制冷剂管线分为正常制冷支路10和冷冻支路18,所述正常制冷支路10和冷冻支路18都将制冷剂收集容器8连接到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
正常制冷支路10沿制冷剂的流方向包括第一膨胀装置12、第一蒸发器14和压缩机单元16。在本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压缩机单元16由并联布置的三个压缩机构成。
在正常制冷支路10的第一膨胀装置12中,制冷剂被进一步膨胀至在30和35巴(30*105至35*105Pa)之间、具体地32巴(32*105 Pa)的压力,并且由此冷却到处于-1和5℃(272.15和278.15K)之间的期望制冷温度。
在正常制冷支路10的第一膨胀装置12的下游,设置有第一蒸发器14,在所述第一蒸发器中,制冷剂逆着环境被加热,由此所述环境被冷却。
在本发明中描述的蒸发器14和22可被称为中等温度和低温冷消费者,所述中等温度和低温冷消费者可形成为制冷设备(例如,制冷柜、制冷箱或制冷岛)或者形成为制冷室,所述制冷室向布置在其中的货物提供期望制冷。正常制冷支路10的第一蒸发器14例如可以是用于超市的正常温度食品冰箱,以将食品冷却到从0至5℃(273.15至278.15K)的温度。
受热制冷剂以气相离开第一蒸发器14,并且流动到正常制冷支路10的第一压缩机单元16的抽吸侧,在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中,所述气态制冷剂被压缩至高压力并且引回到气体冷却器/冷凝器4。
冷冻支路18将制冷剂收集容器8连接到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并且沿制冷剂的流方向包括第二膨胀装置20、第二蒸发器22、第一压缩机单元24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6。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6串联连接。
类似于正常制冷支路10,冷冻支路18中的液态制冷剂在第二膨胀装置20中膨胀,并且在布置在第二膨胀装置20下游的第二蒸发器22中蒸发。与正常制冷支路10相比,制冷剂在第二膨胀装置20中膨胀至在10至20巴(10*105至20*105Pa)的范围内、具体地15巴(15*105 Pa)的较低压力,以实现在第二蒸发器22中大约-20至-40℃(253.15和233.15K)、具体地-30℃(243.15K)的较低温度。
冷冻支路18的第二蒸发器22例如可以是冷冻器,以将食品冷冻直至-40℃(233.15K)的温度。
以气相离开第二蒸发器22的制冷剂流动到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抽吸侧,在本发明的当前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由并联布置的三个压缩机构成。
在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中,气态制冷剂被压缩至中等压力水平,所述中等压力水平小于或等于进入气体冷却器/冷凝器4的管线的压力。
在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下游,设置有第二压缩机单元26,在本发明的当前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压缩机单元由并联布置的两个压缩机构成。冷冻支路18的第二压缩机单元26被称为增压压缩机,所述增压压缩机被频率控制,以匹配连接第一压缩机单元24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管线34中的质量流。在第二压缩机单元26中,制冷剂被压缩至高压压力水平,所述高压压力水平与在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的出口处的压力相一致。在冷冻支路18的第二压缩机单元26、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与中间膨胀装置6之间在该系统的高压力侧处的典型压力水平是20至120巴(20*105至120*105Pa)、具体地50至100巴(50*105至100*105Pa)、以及更具体地80巴(80*105 Pa)。
离开冷冻支路18的第二压缩机单元26之后,气态制冷剂与来自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的气态制冷剂一起进入气体冷却器/冷凝器4。
冷冻支路18的气态制冷剂的压缩以两级来完成,所述两级由在第一压缩机单元24中的中等级压缩以及在第二压缩机单元26中的高压缩构成。
根据本发明人的发现,冷冻支路18的制冷剂的两级压缩导致将制冷剂从在第二蒸发器22的出口处的低压力水平压缩至在气体冷却器/冷凝器4的入口处所需的高压力水平所需的较少压缩机数量。借助本发明的制冷系统可减少的压缩机的数量包括构成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压缩机。在附图中描述的压缩机数量仅是示例性的性质。
闪蒸气管线28设置成附接到制冷剂收集容器8的上部气体空间部分并且通向管线34,所述管线34连接冷冻支路18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和26,借助所述闪蒸气管线28,来自制冷剂收集容器8、尤其来自其上部气体空间部分的闪蒸气可由压缩机单元26吸掉。
制冷剂收集容器的下部液体空间被连接到正常制冷支路10以及连接到冷冻支路18,以确保仅液态制冷剂被供应到膨胀装置12和20以及到蒸发器14和22。
通过将制冷剂收集容器8连接到冷冻支路18的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抽吸侧,制冷剂收集容器8的压力由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压力来控制。因此,示例性制冷系统并不需要常规制冷系统中所使用的经济器级,所述经济器级包括附加调节阀以控制中等和高排出压力。由于在该系统中安装有必须被打开以及关闭的较少阀,这导致本制冷系统的较少振动。
此外,制冷剂收集容器8的压力可被更精确地控制,这提高了总系统效率。制冷剂收集容器8的更固定压力也降低了在蒸发器14和22以及膨胀阀水平12和20处的不稳定性,从而允许得到更稳定的总系统性能。
图2示出了在如图1所示的制冷系统2中的油管理系统31的实施方式。在图2中示出了图1的制冷系统2的简化细节,其中,仅可看到压缩机单元以及围绕这些元件的管线,所述压缩机单元由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以及冷冻支路18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和26构成。
冷冻支路18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和26由管线34连接,管线34借助闪蒸气管线28还连接到制冷剂收集容器8的气体空间。所述闪蒸气管线28将制冷剂收集容器8的气体空间连接到将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连接到第二压缩机单元226的管线,闪蒸气管线28仅容纳不包含任何油的气态制冷剂。
在图2中,提供油平衡管线30,所述油平衡管线30配有阀32(例如,电磁阀32),所述油平衡管线30将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0的油槽连接到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油槽。借助该油平衡管线30,可平衡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以及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油槽内的油位。
阀32例如可被压力控制,以便在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与在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油槽之间的一定压力差下打开以及关闭油平衡管线30。如果所述电磁阀被切换成打开,那么来自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的油借助该压差被供应到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油槽;并且借助第一压缩机单元24中的制冷剂以及离开该第一压缩机单元的制冷剂内增加的油率(oil rate),第二压缩机单元26中的油位也将上升。
在示例性制冷系统2的操作中,油通常收集在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处,而冷冻支路18的压缩机单元24和26被不充分地供给油。尤其是,由于不包含任何油的闪蒸气从制冷剂收集容器8的气体空间被引向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入口的事实,在冷冻支路18的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入口处的制冷剂的油率相对低。
阀32进一步可由控制单元(未示出)来控制,所述控制单元监测冷冻支路18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和26以及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中的油位。如果第一压缩机单元24或第二压缩机单元26中的油槽之一的油位下降低于预定值或者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的油位超过预定值,那么阀32可由该控制单元切换成打开。替代地或附加地,阀32可独立于压缩机16、24和26的油槽中的油位而在预定时间间隔下被切换打开。所述时间间隔能针对每个电磁阀而不同,并且能取决于在每个油槽中油位随时间的变化。
借助本实施方式的油平衡管线30,可靠地避免冷冻支路18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26的油槽的低油位以及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的过高油位,且因此能显著地减少由不充分润滑引起或由油撞击引起的这些缩机的缺陷。阀32可被控制以将油连续地或间歇地供应到相应油槽并且允许按照压缩机的油需求来调节油流率。
图3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制冷系统2中的油管理系统33的实施方式。在图3中示出了图1的制冷系统2的简化细节,其中仅可看到压缩机单元以及围绕这些元件的管线,所述压缩机单元由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以及冷冻支路18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和26构成。
油平衡管线35在其分为通向压缩机单元24的压缩机的每一个的分离管线之前的一点处将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连接到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抽吸侧、尤其到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抽吸管线。油平衡管线35配置有阀32,例如电磁阀32。
借助该油平衡管线35,可平衡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内的油位以及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油率。
阀32例如可被压力控制以在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与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抽吸侧之间的一定压力差下打开以及关闭油平衡管线30。如果阀32被切换成打开,那么来自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的油由所述压力差被供应到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抽吸侧;并且借助第一压缩机单元24中的制冷剂内以及离开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的制冷剂内的增加的油率,第二压缩机单元26中的油位也将上升。
在示例性制冷系统2的操作中,油通常收集在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处,而冷冻支路18的压缩机单元24和26被不充分地供给油。尤其是,由于不包含任何油的闪蒸气从制冷剂收集容器8的气体空间被引向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入口的事实,在冷冻支路18的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入口处的制冷剂的油率相对低。
阀32进一步可由控制单元(未示出)来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分别监测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和26的油率以及冷冻支路18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和26以及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中的油位。如果第一压缩机单元24或第二压缩机单元26中的油槽之一的油位下降低于预定值或者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的油位超过预定值,那么阀32可由该控制单元切换成打开。替代地或附加地,阀32可独立于压缩机16、24和26的油槽中的油位而在预定时间间隔下被切换打开。所述时间间隔能针对每个阀而不同,并且能取决于在每个油槽中油位随时间的变化。
借助本实施方式的油平衡管线35,可靠地避免冷冻支路18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26的油槽的低油位以及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的过高油位,且因此能显著地减少由不充分润滑引起或由油撞击引起的这些压缩机的缺陷。阀32可被控制以连续地或间歇地供应油并且允许按照压缩机的油需求来调节油流率。
图4示出了在如图1所示的制冷系统中的油管理系统36的实施方式,所述油管理系统包括如图2所示的元件,例如冷冻支路18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26、以及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以及管道34和28。
如从图3可看到的,油平衡管线38将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连接到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出口。油平衡管线38进一步包括阀40,油平衡管线38可借助所述阀40被切换成打开或关闭。为了平衡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与冷冻支路18的压缩机单元24的出口之间的油流,阀40例如由冷冻支路18的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油槽中的油位来控制。如果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油槽中的油位下降低于一定值,那么阀40被切换成打开,以允许油从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流动到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出口。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阀40由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中的油位来控制。为了避免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油槽中太低的油位,如果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油槽的油位下降低于一定值,那么阀40被打开以将油供应到压缩机单元24的出口,所述压缩机单元24的出口借助管线34连接到压缩机单元26的抽吸侧。
平衡所述油的另一可能性包括:检测连接冷冻支路18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和26的管线34中的油率。通过监测管线34中的油率以及在油率下降低于一定值的情况下打开所述阀,确保至压缩机单元26的足够油供应。
如果压缩机单元24始终被充分地供应油,那么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油平衡管线38是尤其有益的。因此,仅由于闪蒸气被供应到压缩机单元26的入口的事实,来自压缩机单元16的油被供应到压缩机单元26。
在图5中示出了制冷系统2的油管理系统42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图5也描绘了压缩机单元26、24和16,其中冷冻支路18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和26由管线34来连接,闪蒸气管线28被连接到所述管线34。
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提供油平衡管线44,所述油平衡管线44包括阀46并且将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连接到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油槽。包括附加阀50的附加油平衡管线48从油平衡管线44分支,并且将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连接到冷冻支路18的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油槽。
为了油平衡和再次供应操作,阀46和50都可切换成打开以允许油从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流动到冷冻支路18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和26的油槽。
阀46和50例如可由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和26的油槽的压力来控制,以便在油槽的压力下降低于一定值的情况下允许油流动到所述油槽。
此外,阀46和50可由压缩机单元的油槽之间的压力差来控制。如果例如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和压缩机单元24的油槽之间的压力差超过一定值,那么阀46被切换成打开。这也适合于阀50,如果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和压缩机单元26的油槽之间的压力差超过一定值,那么阀50被切换成打开。
该实施方式的益处在于,阀46和50且因此油平衡管线44和48中的油流可被独立地控制,以便确保油根据油槽的单独油需求而从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流动到压缩机单元24和26的油槽。
图6示出了油管理系统52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油管理系统52包括已在图5中示出的每一个元件,除了油平衡管线44和相应阀46。与图5相比,包括阀56的油平衡管线54被连接到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出口。
由此,油被直接供应到管线34中的气态制冷剂中,所述管线34将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连接到第二压缩机单元26。
在图7中示出了制冷系统2的油管理系统58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图7还描绘了压缩机单元26、24和16,其中冷冻支路18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和26由管线34连接,闪蒸气管线28被连接到所述管线34。图6中的实施方式包括油平衡管线60,所述油平衡管线60将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连接到压缩机单元24的油槽。此外,在图5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油平衡管线64,其将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连接到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出口。油平衡管线60和64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阀62和66。取决于在前述附图中描述中已提及的参数(例如,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与压缩机单元24和/或压缩机单元26之间的压力差、压缩机单元24和26的油槽中的压力、以及管线34中的制冷剂的油率),可执行对阀62和66的控制。
图8示出了油管理系统68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油管理系统68包括图6中描述的每个元件以及附加油平衡支路70,所述附加油平衡支路70中布置有附加阀72。油平衡支路70将冷冻支路18的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油槽连接到油平衡支路60和64,油平衡支路60和64通向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油槽和出口以及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
在图8的实施方式中,能发生缺油的三个位置被连接到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16的油槽。通过测量管线34中的制冷剂的油含量以及冷冻支路18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和26的油槽的油位并且相应地控制阀62、66和72,油取决于这三个位置的单独需求而可被引导到这三个位置中的每一个。
虽然如上所述的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冷回路和相应方法总体上适合于各种各样的制冷剂,但是二氧化碳(CO2)是尤其合适的。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关于图1在上文描述的,冷冻支路的制冷剂的两级压缩导致将制冷剂从在第二蒸发器的出口处的低压力水平压缩至在气体冷却器/冷凝器的入口处所需的高压力水平所需的较少压缩机数量。此外,示例性制冷系统并不需要常规制冷系统中所使用的经济器级,所述经济器级包括附加调节阀以控制中等和高排出压力。由于在该系统中安装有必须被打开以及关闭的较少阀,这导致本制冷系统的较少振动。
此外,实现制冷剂收集容器的更固定压力,这还降低了在蒸发器和膨胀阀水平处的不稳定性,并且允许更稳定的总体系统特征。
借助如关于图2至图8所述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压缩机单元的中等温度压缩机和压缩机单元的低温压缩机的油位被自动地平衡。规则地收集在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的油槽处的过量的油自动地供应到低温压缩机侧,尤其到第二压缩机单元的油槽,并且适用的话还供应到冷冻支路的第一压缩机单元。由此,可靠地避免在冷冻温度压缩机侧的太低油位以及在正常制冷温度压缩机侧的太高油位,且因此能显著地减少由不充分润滑引起的这些压缩机的缺陷。
根据实施方式,该制冷系统进一步包括油平衡管线,所述油平衡管线将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的至少一个油槽连接到冷冻支路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的至少一个压缩机。
由此,确保了油可从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流动到冷冻支路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的压缩机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人已经发现,通常冷冻支路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趋向于在其油槽中具有太低的油位,并且尤其是冷冻支路的第二压缩机由于来自制冷剂收集容器的闪蒸气流不包含任何油的事实而被不充分地供应油,使得在压缩机单元的抽吸侧处的合并制冷剂流并不包含润滑压缩机单元的足够油。
根据实施方式,油平衡管线将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的至少一个油槽连接到冷冻支路的第一压缩机单元的至少一个油槽。
因此,允许油流动到冷冻支路的第一压缩机单元的油槽从而导致该油槽的足够油供应,并且允许排出气体的较高油率,所述排出气体结合闪蒸气被引导到冷冻支路的第二压缩机单元。因此,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都被供应有油。
根据实施方式,油平衡管线将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的至少一个油槽连接到冷冻支路的第一压缩机单元的抽吸侧。
因此,允许油流动到冷冻支路的第一压缩机单元的抽吸侧从而导致该抽吸侧的足够油供应,并且允许排出气体的较高油流率,所述排出气体结合闪蒸气被引导到冷冻支路的第二压缩机单元。因此,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都被供应有油。
根据实施方式,借助布置在油平衡管线中的至少一个阀(例如,电磁阀),油平衡管线可被切换成打开或关闭。
由于系统中压缩机单元的油槽的油位取决于变化的系统参数(例如,环境温度和制冷容量),因此油不必连续地供应到冷冻支路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布置在油平衡管线中的阀允许根据压缩机单元对油的要求来调节油流率。
根据实施方式,制冷系统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在冷冻支路的第二压缩机单元中的油位下降低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油平衡管线中的阀切换成打开。
监测最可能发生缺油的第二压缩机单元中的油位确保了足够的油供应,这是因为根据油槽中的油位能够调节油流率。
根据实施方式,制冷系统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在冷冻支路的第一压缩机单元中的油位下降低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油平衡管线中的阀切换成打开。由此避免了冷冻支路的第一压缩机单元中的太低油位,并且可根据第一压缩机的油需求来调节油流率。
根据实施方式,制冷系统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在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中的油位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油平衡管线中的阀切换成打开。
在操作中,油通常收集在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的油槽中。为了避免压缩机单元的油槽中的太高油位,监测装置布置在油槽中以测量该油槽的油位并且在所述油位超过预定水平的情况下传送信号给控制单元。由此,压缩机单元的油槽可被设计用于较小的体积,并且不必要设置例如溢流阀和制冷剂收集器的附加元件。
根据实施方式,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在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中的油位超过预定阈值和/或冷冻支路的第二压缩机单元的油位下降低于预定水平的情况下将油平衡管线中的阀切换成打开。因此,该阀由两个参数来控制,并且取决于两个压缩机单元中的油位可调节油流率。
根据实施方式,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在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中的油位超过预定阈值和/或冷冻支路的第二压缩机单元中的油位下降低于预定水平和/或冷冻支路的第一压缩机单元中的油位下降低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油平衡管线中的阀切换成打开。
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连接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单元的油平衡管线中的阀可由控制单元来控制,关于油槽中的油位或油压或者制冷剂中的油含量的参数值被传送到所述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可将这些阀切换成打开或关闭,以允许油流动通过通向需要油的油槽的相应油平衡管线。
根据实施方式,阀构造成在预定时间间隔之后打开。因此,在制冷系统中不需要监测装置和控制单元以针对相应压缩机单元的需求来调节油流。
该实施方式提供将油间歇性地供应到压缩机单元的油槽的更简单且成本有效率的方法。阀打开或关闭的时间间隔必须遵循针对制冷系统的一定操作状况油槽中的油位随时间的变化。该时间间隔对于每个阀而言能不同,以控制相应油平衡管线中的油流。
根据实施方式,油平衡管线将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的至少一个油槽连接到冷冻支路的第一压缩机单元的出口,所述出口是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的一部分。
这导致连接冷冻支路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的管线中更高的油含量。因此,保证了至冷冻支路的第二压缩机单元的足够油供应。
根据实施方式,油平衡管线还将冷冻支路的第二压缩机单元的至少一个油槽连接到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的至少一个油槽以及所述冷冻支路的第一压缩机单元的压缩机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实施方式中,制冷系统的全部压缩机单元都被连接,以在任何压缩机单元中的油位太高或太低的情况下允许在这些压缩机单元之间的油交换。
根据实施方式,油平衡管线将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的至少一个油槽以及冷冻支路的第二压缩机单元的至少一个油槽连接到冷冻支路的第一压缩机单元的至少一个油槽。
由此,制冷系统中的全部压缩机单元的油槽都彼此连接,并且取决于压缩机单元的油槽的需求,油可被供应到这些压缩机单元的任何油槽中。
根据实施方式,油平衡管线将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的至少一个油槽以及冷冻支路的第二压缩机单元的至少一个油槽连接到冷冻支路的第一压缩机单元的出口。
在冷冻支路的第二压缩机单元中短缺油的情况下,油可被直接供应到该压缩机单元的油槽以及供应到冷冻支路的第一压缩机单元的出口,使得从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流向所述第二压缩机单元的制冷剂中的油富含油。这导致来自制冷剂收集容器以及来自在第二压缩机单元的入口处的第一压缩机单元的合并制冷剂流的较高油含量。该实施方式同时确保了在油槽中的足够油位以及在第二压缩机单元的入口处制冷剂的足够油含量。
根据实施方式,冷冻支路的第二压缩机单元被频率控制,以匹配来自冷冻支路的第一压缩机单元以及来自闪蒸气管线的质量流。
该布置与标准系统相比提供了更稳定并且能量有效率的制冷系统。由于制冷剂收集容器的压力由频率来控制且因此由冷冻支路的第二压缩机单元的容量来控制,因此该压力可被更精确地控制。结果是,总系统效率增加,并且实现制冷剂收集容器中的更固定压力,这降低了在蒸发器以及连接到制冷剂收集容器的膨胀阀处的不稳定性,从而得到更稳定的总体系统特征。
根据实施方式,制冷剂是CO2或CO2混合物。
与常规制冷剂相比,CO2具有重要的环境友好的特征,例如是不可燃的并且是不消耗臭氧的。CO2的物理属性十分有利于冷却、制冷和加热目的,具有高体积计冷却容量。由于在高达130巴(130·105Pa)的压力下的操作,该系统需要十分耐压的部件,所述部件已经被开发成在许多部门(sector)的系列生产。
根据实施方式,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是超市的冷却装置。
根据实施方式,正常制冷支路与冷冻支路并联,并且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与冷冻支路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并联。
由此,实现低温冷冻支路以及正常制冷剂温度支路,其中,正常制冷温度支路的压缩机单元的排气并不通向冷冻温度支路的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的入口。此外,所提议的系统不需要在标准制冷系统中所使用的经济器级,这由于需要较少的阀来控制制冷剂收集容器的排出的事实而导致较少的振动。
如上所述,由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自动油平衡以及油再供应可针对全部增压系统被容易且成本有效率地实现,而与系统性能无关。所提议的制冷系统已被示出与标准系统相比尤其在大于30℃(300.15 K)的环境条件下是更加能量有效率的,这是因为闪蒸气的量在高温和标准系统中增加。所提议的系统可降低每年的能耗,与标准系统的能耗相比要低1%至4%。
此外,在本发明中可防止在标准系统中出现的由使用经济级造成的热力学损失。此外在所提议的系统中,正常制冷支路的压缩机单元与标准系统的压缩机相比需要较小的抽吸体积,这也导致该系统的更小总抽吸体积。因此,可减少在所提议系统中使用的压缩机的数量。
已经关于制冷回路描述的全部优势和实施方式对于相应方法来说同样适用。这些优势和实施方式在本文也在相应方法步骤方面被明确地公开,但是在此不再重复它们。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作出各种变化并且等同物可替代其元件,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可作出许多修改以使得具体情形或材料适应本发明的教导,而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因此,本发明旨在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而是本发明将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Claims (21)
1.一种制冷系统(2),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中间膨胀装置(6)和制冷剂收集容器(8);
正常制冷支路(10),所述正常制冷支路将所述制冷剂收集容器(8)连接到所述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所述正常制冷支路(12)包括第一膨胀装置(12)、第一蒸发器(14)和所述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
冷冻支路(18),所述冷冻支路将所述制冷剂收集容器(8)连接到所述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所述冷冻支路(18)包括第二膨胀装置(20)、第二蒸发器(22)以及所述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6),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 26)串联连接;
其中,提供闪蒸气管线(28),所述闪蒸气管线将所述制冷剂收集容器(8)的气体空间连接到将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24)连接到所述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管线;
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制冷剂管道,所述制冷剂管道用于连接所述元件并且用于使制冷剂循环通过所述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油平衡管线(30),所述油平衡管线将所述正常制冷支路(10)的所述压缩机单元(16)的至少一个油槽连接到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 26)的压缩机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油平衡管线(30)将所述正常制冷支路(10)的所述压缩机单元(16)的至少一个油槽连接到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至少一个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油平衡管线(35)将所述正常制冷支路(10)的所述压缩机单元(16)的至少一个油槽连接到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抽吸侧。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油平衡管线(30)借助布置在其中的至少一个阀(32)可被切换成打开或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在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二压缩机单元(26)中的油位下降低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油平衡管线(30)中的所述阀(32)切换成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在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24)中的油位下降低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油平衡管线(30)中的所述阀(32)切换成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在所述正常制冷支路(10)的所述压缩机单元(16)中的油位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油平衡管线(30)中的所述阀(32)切换成打开。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在所述正常制冷支路(10)的所述压缩机单元(16)中的油位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油平衡管线(30)中的所述阀(32)切换成打开。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在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24)中的油位下降低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油平衡管线(30)中的所述阀切换成打开。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阀(32)构造成在预定时间间隔之后打开。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油平衡管线(38)将所述正常制冷支路(10)的所述压缩机单元(16)中的至少一个油槽连接到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出口。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油平衡管线(44,48;48,54)将所述正常制冷支路(10)的所述压缩机单元(16)中的至少一个油槽连接到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至少一个油槽以及连接到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压缩机中的至少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油平衡管线(44)连接到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至少一个油槽。
15.根据权利要求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油平衡管线(54)连接到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24)的出口。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二压缩机单元(26)被频率控制,以匹配来自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24)以及来自所述闪蒸气管线(28)的质量流。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制冷剂是CO2。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蒸发器(14)和所述第二蒸发器(22)定位在超市的制冷零售设备或冷却/冷冻室中。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正常制冷支路(10)与所述冷冻支路(18)并联。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正常制冷支路(10)的所述压缩机单元(16)与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 26)并联。
21.一种用于操作制冷系统(2)的方法,所述制冷系统(2)包括:
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中间膨胀装置(6)和制冷剂收集容器(8);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操作在所述制冷剂收集容器(8)到所述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之间的正常制冷支路(10),所述正常制冷支路(12)包括第一膨胀装置(12)、第一蒸发器(14)和所述正常制冷支路(10)的压缩机单元(16);
操作在所述制冷剂收集容器(8)到所述冷凝器/气体冷却器(4)之间的冷冻支路(18),所述冷冻支路(18)包括第二膨胀装置(20)、第二蒸发器(22)以及所述冷冻支路(18)的第一压缩机单元(24)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6),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压缩机单元(24, 26)串联连接;以及
借助闪蒸气管线(28)将闪蒸气从所述制冷剂收集容器(8)的气体空间供应到将所述冷冻支路(18)的所述第一压缩机单元(24)连接到所述第二压缩机单元(26)的管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EP2011/050484 WO2012095186A1 (en) | 2011-01-14 | 2011-01-14 |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efrigeration syste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82729A true CN103282729A (zh) | 2013-09-04 |
CN103282729B CN103282729B (zh) | 2015-09-30 |
Family
ID=44588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6499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82729B (zh) | 2011-01-14 | 2011-01-14 | 制冷系统和用于操作制冷系统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30283833A1 (zh) |
EP (1) | EP2663817B1 (zh) |
CN (1) | CN103282729B (zh) |
DK (1) | DK2663817T3 (zh) |
WO (1) | WO2012095186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66060A (zh) * | 2015-12-28 | 2016-04-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变容双级压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509357A (zh) * | 2015-12-30 | 2016-04-20 | 嵊州高翔冷链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用途压缩冷凝机组 |
CN105870812A (zh) * | 2016-03-25 | 2016-08-17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Sf6电气设备检修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4100917A1 (de) * | 2014-01-27 | 2015-07-30 | Bitzer Kühlmaschinenbau Gmbh | Kälteanlage |
CN103954064B (zh) * | 2014-04-15 | 2016-04-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装置 |
RU2684217C2 (ru) | 2014-07-02 | 2019-04-04 | Эвапко, Инк. | Агрегированная холоди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с низким количеством холодильного агента |
US9726411B2 (en) * | 2015-03-04 | 2017-08-08 | Heatcraft Refrigeration Products L.L.C. | Modulated oversized compressors configuration for flash gas bypass in a carbon dioxide refrigeration system |
US9939179B2 (en) * | 2015-12-08 | 2018-04-10 | Bitzer Kuehlmaschinenbau Gmbh | Cascading oil distribution system |
US10352604B2 (en) * | 2016-12-06 | 2019-07-16 | Heatcraft Refrigeration Products Llc |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a parallel compressor |
US10808966B2 (en) * | 2017-03-02 | 2020-10-20 | Heatcraft Refrigeration Products Llc | Cooling system with parallel compression |
CN113503653B (zh) * | 2021-08-04 | 2022-05-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压缩机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33377A (en) * | 1969-04-11 | 1972-01-11 | Lester K Quick | Refrigeration system oil separator |
US4589263A (en) * | 1984-04-12 | 1986-05-20 | Hussmann Corporation | Multiple compressor oil system |
JPH07301465A (ja) * | 1994-05-02 | 1995-11-14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二段圧縮式冷凍装置 |
CN101120213A (zh) * | 2005-02-17 | 2008-02-06 | 比泽尔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制冷设备 |
CN101351675A (zh) * | 2005-11-04 | 2009-01-21 | 卡里尔公司 | 双温制冷回路 |
EP2182305A1 (en) * | 2008-10-31 | 2010-05-05 | Zanotti S.p.A.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lubricating oil in a compressor unit and compressor unit |
CN101713596A (zh) * | 2004-08-09 | 2010-05-26 | 林德制冷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制冷循环回路和用于运行制冷循环回路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33682A (en) * | 1908-07-03 | 1909-09-07 | Gardner Tufts Voorhees | Multiple-effect receiver. |
US3500962A (en) * | 1969-05-01 | 1970-03-17 | Vilter Manufacturing Corp | Lubrication system for compressors |
US3766745A (en) * | 1970-03-16 | 1973-10-23 | L Quick |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plural evaporator means |
US4193270A (en) * | 1978-02-27 | 1980-03-18 | Scott Jack D |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compressor load transfer means |
US4787211A (en) * | 1984-07-30 | 1988-11-29 | Copeland Corporation | Refrigeration system |
US5042268A (en) * | 1989-11-22 | 1991-08-27 | Labrecque James C | Refrigeration |
US5927088A (en) * | 1996-02-27 | 1999-07-27 | Shaw; David N. | Boosted air source heat pump |
DE19823524A1 (de) * | 1998-05-26 | 1999-12-02 | Linde Ag | Verbund(kälte)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Verbund(kälte)anlage |
DE102004038640A1 (de) | 2004-08-09 | 2006-02-23 | Linde Kältetechnik GmbH & Co. KG | Kältekreislauf und Verfahen zum Betreiben eines Kältekreislaufes |
DE102006050232B9 (de) * | 2006-10-17 | 2008-09-18 | Bitzer Kühlmaschinenbau Gmbh | Kälteanlage |
WO2009039873A1 (en) * | 2007-09-28 | 2009-04-02 | Carrier Corporation | Refrigerant circuit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oil therein |
CN101999064A (zh) * | 2008-06-12 | 2011-03-30 | 开利公司 | 用于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制冷循环及其运行方法 |
JP5389408B2 (ja) * | 2008-09-25 | 2014-01-15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冷却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
-
2011
- 2011-01-14 DK DK11701483.7T patent/DK2663817T3/en active
- 2011-01-14 WO PCT/EP2011/050484 patent/WO201209518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1-14 CN CN201180064994.8A patent/CN10328272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1-14 US US13/978,931 patent/US2013028383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1-14 EP EP11701483.7A patent/EP2663817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33377A (en) * | 1969-04-11 | 1972-01-11 | Lester K Quick | Refrigeration system oil separator |
US4589263A (en) * | 1984-04-12 | 1986-05-20 | Hussmann Corporation | Multiple compressor oil system |
JPH07301465A (ja) * | 1994-05-02 | 1995-11-14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二段圧縮式冷凍装置 |
CN101713596A (zh) * | 2004-08-09 | 2010-05-26 | 林德制冷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制冷循环回路和用于运行制冷循环回路的方法 |
CN101120213A (zh) * | 2005-02-17 | 2008-02-06 | 比泽尔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制冷设备 |
CN101351675A (zh) * | 2005-11-04 | 2009-01-21 | 卡里尔公司 | 双温制冷回路 |
EP2182305A1 (en) * | 2008-10-31 | 2010-05-05 | Zanotti S.p.A.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lubricating oil in a compressor unit and compressor unit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66060A (zh) * | 2015-12-28 | 2016-04-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变容双级压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509357A (zh) * | 2015-12-30 | 2016-04-20 | 嵊州高翔冷链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用途压缩冷凝机组 |
CN105509357B (zh) * | 2015-12-30 | 2018-03-27 | 嵊州高翔冷链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用途压缩冷凝机组 |
CN105870812A (zh) * | 2016-03-25 | 2016-08-17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Sf6电气设备检修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K2663817T3 (en) | 2019-01-28 |
EP2663817A1 (en) | 2013-11-20 |
US20130283833A1 (en) | 2013-10-31 |
EP2663817B1 (en) | 2018-10-17 |
CN103282729B (zh) | 2015-09-30 |
WO2012095186A1 (en) | 2012-07-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82729B (zh) | 制冷系统和用于操作制冷系统的方法 | |
US11549727B2 (en) |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frigeration | |
DK2264385T3 (en) | Cooling circuit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oling circuit. | |
CN110325803A (zh) | 用于微增压器型超市制冷系统的油管理 | |
RU2706889C1 (ru) | Контур охлаждения | |
JP6235467B2 (ja) | 冷却装置用凝縮・蒸発装置とその方法 | |
CN104755858A (zh) | 制冷装置 | |
CN204254921U (zh) | 单机双级的低温冷水机组结构 | |
US20150143826A1 (en) |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frigeration | |
ES2807850T3 (es) | Procedimiento de conmutación de capacidad de compresor | |
JP5971548B2 (ja) | 冷凍装置 | |
CN101907371B (zh) | 一种空调冷冻冷藏系统装置 | |
CN100557344C (zh) | 冷却装置 | |
CN201724461U (zh) | 一种空调冷冻冷藏系统装置 | |
EP3851764A1 (en) | Cooling system with flooded low side heat exchangers | |
CN103791657A (zh) | 制冷装置 | |
CN108603697A (zh) | 冷冻装置 | |
CN103649653B (zh) | 具有油补偿的制冷回路 | |
CN103822419A (zh) | 制冷装置 | |
CN110195949B (zh) | 制冷系统及方法 | |
CN105276849A (zh) | 制冷系统 | |
KR20240078692A (ko) | 프리쿨링을 이용한 유니트쿨러 냉동싸이클 | |
US20070220910A1 (en) | Refrigeration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efrigeration Installation | |
CN114902006A (zh) | 用于在负载卸除过程中控制蒸气压缩系统的方法 | |
JPH1183280A (ja) | 冷凍機ユニ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