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0848B - 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 - Google Patents

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0848B
CN103790848B CN201410016900.5A CN201410016900A CN103790848B CN 103790848 B CN103790848 B CN 103790848B CN 201410016900 A CN201410016900 A CN 201410016900A CN 103790848 B CN103790848 B CN 1037908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kou
microswitch
air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69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0848A (zh
Inventor
蔡俊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 Jiang Hong Zhu Plastic & Hard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ubang Hardware & Plastic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ubang Hardware & Plastic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ubang Hardware & Plastic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169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908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90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0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0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0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084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hand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 F04D25/16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using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8Stop safety or alarm devices, e.g. stop-and-go control; Disposition of check-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包括有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低压鼓风装置和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该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壳体、顶推件、摆动件、连杆、转动限位件、转动抵压件、第一旋钮件、第一气压感应薄膜及第一微动开关;该第一气压感应薄膜设置于第一壳体内并将第一壳体内部分隔形成有彼此密闭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通过利用低压鼓风装置对充气物进行低压充气,配合利用顶推件、摆动件、连杆、转动限位件、转动抵压件、第一旋钮件、第一气压感应薄膜及第一微动开关对低压鼓风装置进行稳定可靠的控制,实现低压自动停机,结构简单,无需人工进行操控,为人们的使用和操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Description

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泵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
背景技术
气泵是各种充气物(诸如充气床垫、充气跳床、充气沙发、充气玩具等)的关键部件,其被安装于充气物之软性囊体的内侧边,利用气泵可对充气物进行快速充气、保压和快速泄气等操作,以实现充气物的充气展开而正常使用及泄气缩小空间体积而利于收藏等功能。然而,目前市面上所见之气泵产品虽然具备前述充气、泄气和保压的基本功能,同时部分气泵也具备了自动停机功能,其自动停控制装置设置于气泵的壳体内,其包括有感应薄膜、微动开关、活动顶杆、推钮和压力弹簧,该推钮为单段式的推钮,即推动推钮时,该活动顶杆上移将感应薄膜顶起,从而可启动微动开关,当松开推钮时,由压力弹簧使活动顶杆复位,直到感应薄膜向下变形而触动微动开关时,该微动开关关闭,该微动开关控制电机的运行。
上述现有自动停控制装置虽然可实现自动停机的功效,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方便,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发现其使用性能上仍存在严重不足,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其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目前的气泵实现自动停控制的结构复杂,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低,同时目前的气泵没有自动补气功能,当充气物自然泄气时,需要人工启动开关进行补气,且目前的气泵仅仅具有一个档,使得充气物充气后硬度固定,不能满足使用者根据需要调节充气物软硬程度的要求,给人们使用和操作带来不便和困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气泵实现自动停控制结构复杂、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气泵不具有自动补气功能并且不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软硬程度对充气物进行充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包括有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低压鼓风装置和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
该外壳上设置有连通充气物内部的第一气口和第三气口,第一气口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该低压鼓风装置具有第四气口,该第四气口连通前述第一气口;
该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一壳体、顶推件、摆动件、连杆、转动限位件、转动抵压件、第一旋钮件、第一气压感应薄膜以及控制低压鼓风装置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微动开关;该第一气压感应薄膜设置于第一壳体内并将第一壳体内部分隔形成有彼此密闭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该第一空腔连通外界,该第二空腔连通前述第三气口;该顶推件设置于第一空腔内,顶推件的作用部伸出第一壳体;该摆动件可来回摆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外,摆动件的第一端正对前述顶推件的作用部,摆动件的第二端与连杆的一端枢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转动限位件的第一端枢接,转动限位件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外,转动限位件的第二端设置有限位部和复位弹簧;该转动抵压件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外,转动抵压件具有用于抵压第一微动开关的抵压部和用于与前述限位部配合的定位部;该第一旋钮件带动转动抵压件转动,第一旋钮件通过扭簧安装于外壳上并外露于外壳;该第一微动开关位于抵压部的侧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高压鼓风装置和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该外壳上还设置有连通充气物内部的第二气口,第二气口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该高压鼓风装置具有第五气口,该第五气口连通前述第二气口;该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二壳体、切换开关、控制高压鼓风装置关闭的第二微动开关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用于触动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二气压感应薄膜;第二气压感应薄膜的内表面与第二壳体的内壁面围构成一第三空腔,该第三空腔连通前述第三气口,该第二微动开关悬设于第二气压感应薄膜的外表面外侧;且,针对该切换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设置有用于触发切换开关并调节第二微动开关远离或靠近第二气压感应薄膜的第一控制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低压鼓风装置包括有第三壳体、叶轮、切换壳体以及带动叶轮转动的马达;该第三壳体内设置有隔板而将第三壳体内部分隔形成有进气腔和出气腔,隔板上设置有通孔,进气腔具有进气口,出气腔具有出气口;该叶轮位于出气腔内,叶轮的进风侧面正对前述通孔,前述出气口正对叶轮的出风侧面;该切换壳体位于第一气口和第三壳体之间,前述第四气口设置于切换壳体上,该切换壳体具有气道,针对该切换壳体设置有带动切换壳体活动使得气道切换连通进气口或出气口的第二控制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切换壳体具有用于促使第一单向阀打开的凸部,当凸部处于抵压第一单向阀的状态下,该第一单向阀打开,且气道连通进气口,当凸部处于脱离第一单向阀的状态下,该第一单向阀关闭,且气道连通出气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控制机构为一螺杆件,该螺杆件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三壳体上,螺杆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齿牙,对应地该转动抵压件上设置有第二齿牙,该第二齿牙与第一齿牙啮合,该螺杆件上具有螺旋部,该切换壳体上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螺旋部卡合连接,该转动限位件的第二端两侧均设置有一前述限位部,对应每一限位部均设置有一前述复位弹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内具有一支架,前述第一壳体、摆动件和转动限位件均安装于该支架上,前述复位弹簧抵于支架和转动限位件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空腔的输入口处设置有单向阀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高压鼓风装置包括有第四壳体以及设置于第四壳体内的电磁组件和两张合机构,电磁组件带动两张合机构摆动而彼此张开或闭合,当两张合机构处于闭合状态下,两张合机构围构形成气室,该气室连通第五气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有螺杆、螺母件和第二旋钮件;该螺杆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壳体外,该螺杆的侧面凸设有用于触发切换开关的触动部;该螺母件与螺杆螺合连接并沿螺杆轴向来回活动,前述第二微动开关固定于螺母件上随螺母件活动;该第二旋钮件露出外壳外,第二旋钮件带动螺杆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两导引部,每一导引部上设置有导引槽,该螺母件具有定位板,前述第二微动开关固定于定位板上,定位板的两端分别嵌于对应的导引槽中并沿导引槽来回活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利用低压鼓风装置对充气物进行低压充气,配合利用顶推件、摆动件、连杆、转动限位件、转动抵压件、第一旋钮件、第一气压感应薄膜及第一微动开关对低压鼓风装置进行稳定可靠的控制,实现低压自动停机,结构简单,无需人工进行操控,为人们的使用和操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二、通过利用高压鼓风装置对充气物进行高压充气,配合利用第二微动开关可调位置地悬设于第二气压感应薄膜的外表面外侧,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软硬程度对充气物进行高压充气,并且充气物气压达到预设高压时,第二感应气压薄膜抵压第二微动开关,高压鼓风装置停止工作,实现高压自动停机,而当充气物气压下降时,第二气压感应薄膜离开第二微动开关,该高压鼓风装置自动启动,实现了高压自动补气,可满足使用者根据需要调节充气物软硬程度的要求。
三、通过利用第二旋钮件带动螺杆,使得螺母件沿螺杆轴向来回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微动开关远离或靠近第二气压感应薄膜,以实现了对第二微动开关之距离的无级调整,便于使用者获得最合适硬度的充气物,并且其结构简单,操作起来也极其的方便快速,为使用者的使用带来更多的方便。
四、通过设置有切换壳体,利用第二控制机构带动切换壳体活动使得气道切换连通进气口或出气口,当气道切换至连通进气口时,第一单向阀被打开,可对充气物进行抽气,如此,本发明不但可对充气物进行充气,还可实现对充气物进行快速抽气的功能;本发明结构布局合理,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方便产品中各部件的制作和组装,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功效。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低压鼓风装置的组装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低压鼓风装置的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单向阀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高压鼓风装置的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的分解图;
图13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另一角度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分解图;
图15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的截面图;
图16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的分解图;
图18是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的截面图;
图19是本发明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外壳 11、底座
12、盖板 13、第一单向阀
131、顶杆 132、弹簧
133、阀片 14、支架
101、第一气口 102、第二气口
103、第三气口 20、低压鼓风装置
21、第三壳体 22、叶轮
23、切换壳体 231、卡合部
232、凸部 24、马达
25、隔板 26、第二控制机构
261、第一齿牙 262、螺旋部
201、第四气口 202、进气腔
203、出气腔 204、通孔
205、进气口 206、出气口
207、气道 30、高压鼓风装置
31、第四壳体 32、电磁组件
33、张合机构 301、第五气口
302、气室 40、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
41、第一壳体 411、座体
412、盖体 42、顶推件
421、作用部 43、摆动件
44、连杆 45、转动限位件
451、限位部 46、转动抵压件
461、抵压部 462、定位部
463、第二齿牙 47、第一旋钮件
48、第一气压感应薄膜 49、第一微动开关
401、第一空腔 402、第二空腔
403、单向阀片 404、复位弹簧
50、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 51、第二壳体
511、导引部 52、切换开关
53、第二微动开关 54、第二气压感应薄膜
55、第一控制机构 551、螺杆
552、螺母件 553、第二旋钮件
501、第三空腔 502、触动部
503、导引槽 504、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外壳10以及设置于外壳10内的低压鼓风装置20、高压鼓风装置30、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40和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50。
其中,该外壳10包括有底座11和盖板12,该盖板12固设于底座11上,由盖板12与底座11共同围构形成一容置空间,前述低压鼓风装置20、高压鼓风装置30、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40和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50均位于该容置空间中,该盖板12上设置有连通外界和容置空间的缝隙;以及,该外壳10上设置有连通充气物(图中未示)内部的第一气口101、第二气口102和第三气口103,第一气口101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3,第二气口102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图中未示),如图8和图9所示,该第一单向阀13包括有顶杆131、弹簧132以及固定于顶杆131外端的阀片133,该弹簧132抵于顶杆131与外壳10之间以促使阀片133堵住第一气口101,该第二单向阀的结构原理与第一单向阀的结构原理相同,在此对第二单向阀的结构原理不作详细叙述。
该低压鼓风装置20具有第四气口201,该第四气口201连通前述第一气口101。该高压鼓风装置30具有第五气口301,该第五气口301连通前述第二气口102。
如图11至图15所示,该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40包括有第一壳体41、顶推件42、摆动件43、连杆44、转动限位件45、转动抵压件46、第一旋钮件47、第一气压感应薄膜48以及控制低压鼓风装置20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微动开关49;该第一壳体41包括有座体411和盖体412,该盖体412安装于座体411上;该第一气压感应薄膜48设置于第一壳体41内并将第一壳体41内部分隔形成有彼此密闭的第一空腔401和第二空腔402,该第一空腔401连通外界,该第二空腔402连通前述第三气口103,该第二空腔402的输入口处设置有单向阀片403;该顶推件42设置于第一空腔401内,顶推件42的作用部421伸出第一壳体41;该摆动件43可来回摆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41外,摆动件43的第一端正对前述顶推件42的作用部421,摆动件43的第二端与连杆44的一端枢接,连杆44的另一端与转动限位件45的第一端枢接,转动限位件45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41外,转动限位件45的第二端设置有限位部451和复位弹簧404;该转动抵压件46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41外,转动抵压件46具有用于抵压第一微动开关49的抵压部461和用于与前述限位部451配合的定位部462;该第一旋钮件47带动转动抵压件46转动,第一旋钮件47通过扭簧(图中未示)安装于外壳10上并外露于外壳10;该第一微动开关49位于抵压部461的侧旁。
如图16至图18所示,该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50包括有第二壳体51、切换开关52、控制高压鼓风装置30关闭的第二微动开关53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51内用于触动第二微动开关53的第二气压感应薄膜54;第二气压感应薄膜54的内表面与第二壳体51的内壁面围构成一第三空腔501,该第三空腔501连通前述第三气口103,该第二微动开关53悬设于第二气压感应薄膜54的外表面外侧;且,针对该切换开关52和第二微动开关53设置有用于触发切换开关52并调节第二微动开关53远离或靠近第二气压感应薄膜54的第一控制机构55;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控制机构55包括有螺杆551、螺母件552和第二旋钮件553;该螺杆55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壳体51外,该螺杆551的侧面凸设有用于触发切换开关52的触动部502;该螺母件552与螺杆551螺合连接并沿螺杆551轴向来回活动,前述第二微动开关53固定于螺母件552上随螺母件552活动;该第二旋钮件553露出外壳10外,第二旋钮件553带动螺杆551转动,以及,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壳体51上设置有两导引部511,每一导引部511上设置有导引槽503,该螺母件552具有定位板504,前述第二微动开关53固定于定位板504上,定位板504的两端分别嵌于对应的导引槽503中并沿导引槽503来回活动。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该低压鼓风装置20包括有第三壳体21、叶轮22、切换壳体23以及带动叶轮22转动的马达24;该第三壳体21内设置有隔板25,该隔板25将第三壳体21内部分隔形成有进气腔202和出气腔203,隔板25上设置有通孔204,进气腔202具有进气口205,出气腔203具有出气口206;该叶轮22位于出气腔202内,叶轮22的进风侧面正对前述通孔204,前述出气口206正对叶轮22的出风侧面;该切换壳体23位于第一气口101和第三壳体21之间,前述第四气口201设置于切换壳体23上,该切换壳体23具有气道207,针对该切换壳体23设置有带动切换壳体23活动使得气道207切换连通进气口205或出气口206的第二控制机构26。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控制机构26为一螺杆件,该螺杆件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三壳体21上,螺杆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齿牙261,对应地该转动抵压件46上设置有第二齿牙463,该第二齿牙463与第一齿牙261啮合,该螺杆件上具有螺旋部262,该切换壳体23上具有卡合部231,该卡合部231与螺旋部262卡合连接,另外,前述切换壳体23具有用于促使第一单向阀13打开的凸部232,当凸部232处于抵压第一单向阀13的状态下,该第一单向阀13打开,且气道207连通进气口205,当凸部232处于脱离第一单向阀13的状态下,该第一单向阀13关闭,且气道207连通出气口206。
此外,该转动限位件45的第二端两侧均设置有一前述限位部451,对应每一限位部451均设置有一前述复位弹簧404,并且,该外壳10内具有一支架14,前述第一壳体41、摆动件43和转动限位件45均安装于该支架14上,前述复位弹簧404抵于支架14和转动限位件45之间。
如图10所示,该高压鼓风装置30包括有第四壳体31以及设置于第四壳体31内的电磁组件32和两张合机构33,电磁组件32带动两张合机构33摆动而彼此张开或闭合,当两张合机构33处于闭合状态下,两张合机构33围构形成气室302,该气室302连通第五气口301。
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需要对充气物进行充气时,首先,根据使用者对充气物软硬程度的要求,调节好第二微动开关53的位置,具体操作是:旋动该第二旋钮件553使得螺杆551带动螺母件552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上,该第二微动开关53随螺母件552活动而移至适当的位置上,第二微动开关53离第二气压感应薄膜54的距离越远,充气物完成充气后的硬度就越硬,反之越软,当第二旋钮件553旋至合适的位置上时,切换开关52同时已经被触动部502触发而接通。接着,旋动该第一旋钮件47,使得转动抵压件46带动第二控制机构26(即螺杆件)转动,第二控制机构26的转动而带动切换壳体23向下活动,而使得气道207连通出气口206和第四气口201之间,该进气口205通过外壳10内部连通外界,与此同时,该转动抵压件46的抵压部461抵压住第一微动开关49,并且,该定位部462由其中一限位部451定位,此时,该低压鼓风装置20开始工作,由马达24带动叶轮22转动,使得外界的空气形成气流,气流推动第一单向阀13打开而进入充气物内。随着充气物内气压的不断升高,该第二空腔402内的气压不断升高,使得第一气压感应薄膜48向上变形,当充气物内部达到预设低压时,该第一气压感应薄膜48推动该顶推件42,顶推件42的作用部421作用于摆动件43上使得摆动件43摆动,该摆动件43的摆动通过连杆44带动转动限位件45旋转,从而使得转动限位件45上限位部451脱离对转动抵压件46之定位部462的限位,该转动抵压件46复位,转动抵压件46上的抵压部461脱离对第一微动开关49的抵压,该低压鼓风装置20停止工作,与此同时,在切换开关52的接通作用下,该高压鼓风装置30开始工作,由电磁组件32带动两张合机构33摆动而来回彼此张开或闭合,如此将气体压入充气物内,使得充气物内的气压继续升高,该第三空腔501的气压亦随之升高,以促使第二气压感应薄膜54向上变形,当充气物内部达到预设高压时,该第二微动开关53被第二气压感应薄膜54触发,该高压鼓风装置30即停止工作。
当充气物少量泄气后,该第二气压感应薄膜54离开对第二微动开关53的抵压,该高压鼓风装置30自动启动,继续对充气物进行高压充气,直至再次达到预设高压,使得第二微动开关53再次被第二气压感应薄膜54触发,该高压鼓风装置30即可停止工作,如此循环往复,使得充气保持在预设高压状态。
当需要对充气物进行抽气时,首先,旋动该第二旋钮件553使得螺杆551旋转,从而使得触动部502脱离对切换开关52的抵压;接着,反向旋动该第一旋钮件47,使得转动抵压件46带动第二控制机构26转动,第二控制机构26的转动而带动切换壳体23向下活动,而使得气道207连通进气口205和第四气口201之间,该出气口206通过外壳10内部连通外界,同时,该切换壳体23上的凸部232抵压于第一单向阀13的顶杆131上,使得第一单向阀13打开,充气物内的气体即依次通过第一气口101、第四气口201、气道207、进气口205、进气腔202、出气腔203和出气口206向外界排出;与此同时,该转动抵压件46的抵压部461抵压住第一微动开关49,并且,该定位部462由另一限位部451定位,此时,该低压鼓风装置20开始工作,由马达24带动叶轮22转动,使得充气物内的气体形成气流以快速往外界排出;随着充气物内气压的不断下降,该第一空腔402内的气压不断下降,使得第一气压感应薄膜48向上变形,当充气物内气体被完全抽出时,该第一气压感应薄膜48推动该顶推件42,顶推件42的作用部421作用于摆动件43上使得摆动件43摆动,该摆动件43的摆动通过连杆44带动转动限位件45旋转,从而使得转动限位件45上限位部451脱离对转动抵压件46之定位部462的限位,该转动抵压件46复位,转动抵压件46上的抵压部461脱离对第一微动开关49的抵压,该低压鼓风装置20停止工作,完成抽气作业。
请参照图19至图2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壳10内仅设置有低压鼓风装置20和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40,没有设置高压鼓风装置30和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50,本实施例中低压鼓风装置20和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40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低压鼓风装置20和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40的具体结构相同,在此对本实施例中低压鼓风装置20和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40的具体结构不作详细叙述。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仅可实现低压充气自动停机以及抽气自动停机功能,其不可实现自动补气功能。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利用低压鼓风装置对充气物进行低压充气,配合利用顶推件、摆动件、连杆、转动限位件、转动抵压件、第一旋钮件、第一气压感应薄膜及第一微动开关对低压鼓风装置进行稳定可靠的控制,实现低压自动停机,结构简单,无需人工进行操控,为人们的使用和操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其次,通过利用高压鼓风装置对充气物进行高压充气,配合利用第二微动开关可调位置地悬设于第二气压感应薄膜的外表面外侧,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软硬程度对充气物进行高压充气,并且充气物气压达到预设高压时,第二感应气压薄膜抵压第二微动开关,高压鼓风装置停止工作,实现高压自动停机,而当充气物气压下降时,第二气压感应薄膜离开第二微动开关,该高压鼓风装置自动启动,实现了高压自动补气,可满足使用者根据需要调节充气物软硬程度的要求。再者,通过利用第二旋钮件带动螺杆,使得螺母件沿螺杆轴向来回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微动开关远离或靠近第二气压感应薄膜,以实现了对第二微动开关之距离的无级调整,便于使用者获得最合适硬度的充气物,并且其结构简单,操作起来也极其的方便快速,为使用者的使用带来更多的方便。最后,通过设置有切换壳体,利用第二控制机构带动切换壳体活动使得气道切换连通进气口或出气口,当气道切换至连通进气口时,第一单向阀被打开,可对充气物进行抽气,如此,本发明不但可对充气物进行充气,还可实现对充气物进行快速抽气的功能;本发明结构布局合理,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方便产品中各部件的制作和组装,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低压鼓风装置和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
该外壳上设置有连通充气物内部的第一气口和第三气口,第一气口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该低压鼓风装置具有第四气口,该第四气口连通前述第一气口;
该第一自动停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一壳体、顶推件、摆动件、连杆、转动限位件、转动抵压件、第一旋钮件、第一气压感应薄膜以及控制低压鼓风装置开启或关闭的第一微动开关;该第一气压感应薄膜设置于第一壳体内并将第一壳体内部分隔形成有彼此密闭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该第一空腔连通外界,该第二空腔连通前述第三气口;该顶推件设置于第一空腔内,顶推件的作用部伸出第一壳体;该摆动件可来回摆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外,摆动件的第一端正对前述顶推件的作用部,摆动件的第二端与连杆的一端枢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转动限位件的第一端枢接,转动限位件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外,转动限位件的第二端设置有限位部和复位弹簧;该转动抵压件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外,转动抵压件具有用于抵压第一微动开关的抵压部和用于与前述限位部配合的定位部;该第一旋钮件带动转动抵压件转动,第一旋钮件通过扭簧安装于外壳上并外露于外壳;该第一微动开关位于抵压部的侧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高压鼓风装置和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该外壳上还设置有连通充气物内部的第二气口,第二气口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该高压鼓风装置具有第五气口,该第五气口连通前述第二气口;该第二自动停控制装置包括有第二壳体、切换开关、控制高压鼓风装置关闭的第二微动开关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用于触动第二微动开关的第二气压感应薄膜;第二气压感应薄膜的内表面与第二壳体的内壁面围构成一第三空腔,该第三空腔连通前述第三气口,该第二微动开关悬设于第二气压感应薄膜的外表面外侧;且,针对该切换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设置有用于触发切换开关并调节第二微动开关远离或靠近第二气压感应薄膜的第一控制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鼓风装置包括有第三壳体、叶轮、切换壳体以及带动叶轮转动的马达;该第三壳体内设置有隔板而将第三壳体内部分隔形成有进气腔和出气腔,隔板上设置有通孔,进气腔具有进气口,出气腔具有出气口;该叶轮位于出气腔内,叶轮的进风侧面正对前述通孔,前述出气口正对叶轮的出风侧面;该切换壳体位于第一气口和第三壳体之间,前述第四气口设置于切换壳体上,该切换壳体具有气道,针对该切换壳体设置有带动切换壳体活动使得气道切换连通进气口或出气口的第二控制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壳体具有用于促使第一单向阀打开的凸部,当凸部处于抵压第一单向阀的状态下,该第一单向阀打开,且气道连通进气口,当凸部处于脱离第一单向阀的状态下,该第一单向阀关闭,且气道连通出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机构为一螺杆件,该螺杆件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三壳体上,螺杆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齿牙,对应地该转动抵压件上设置有第二齿牙,该第二齿牙与第一齿牙啮合,该螺杆件上具有螺旋部,该切换壳体上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螺旋部卡合连接,该转动限位件的第二端两侧均设置有一前述限位部,对应每一限位部均设置有一前述复位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具有一支架,前述第一壳体、摆动件和转动限位件均安装于该支架上,前述复位弹簧抵于支架和转动限位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的输入口处设置有单向阀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鼓风装置包括有第四壳体以及设置于第四壳体内的电磁组件和两张合机构,电磁组件带动两张合机构摆动而彼此张开或闭合,当两张合机构处于闭合状态下,两张合机构围构形成气室,该气室连通第五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有螺杆、螺母件和第二旋钮件;该螺杆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壳体外,该螺杆的侧面凸设有用于触发切换开关的触动部;该螺母件与螺杆螺合连接并沿螺杆轴向来回活动,前述第二微动开关固定于螺母件上随螺母件活动;该第二旋钮件露出外壳外,第二旋钮件带动螺杆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两导引部,每一导引部上设置有导引槽,该螺母件具有定位板,前述第二微动开关固定于定位板上,定位板的两端分别嵌于对应的导引槽中并沿导引槽来回活动。
CN201410016900.5A 2014-01-15 2014-01-15 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 Active CN1037908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6900.5A CN103790848B (zh) 2014-01-15 2014-01-15 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6900.5A CN103790848B (zh) 2014-01-15 2014-01-15 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0848A CN103790848A (zh) 2014-05-14
CN103790848B true CN103790848B (zh) 2016-08-31

Family

ID=50666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6900.5A Active CN103790848B (zh) 2014-01-15 2014-01-15 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908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5436B (zh) * 2017-11-03 2023-07-18 旺利塑胶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双气室电动充气气泵
CN110332098A (zh) * 2019-08-02 2019-10-15 深圳市南普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直流充气泵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86904U (zh) * 2009-08-25 2010-05-26 东莞市浩瀚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可充气和排气的气泵
CN201661495U (zh) * 2010-03-02 2010-12-01 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可自动停机的智能气泵
CN201771738U (zh) * 2010-09-08 2011-03-23 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气泵用两段式自动停控制装置及其两段式按钮
CN203161593U (zh) * 2013-01-11 2013-08-28 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自动停机控制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气泵
CN203702615U (zh) * 2014-01-15 2014-07-09 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33797B2 (en) * 2007-05-17 2011-10-11 The Coleman Company, Inc. Pump with automatic deactivation mechanism
US8480375B2 (en) * 2010-10-18 2013-07-09 Dongguan Tiger Point, Metal &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Auto-stop air pump
US9033678B2 (en) * 2012-03-01 2015-05-19 Dongguan Tiger Point Metal &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Air pump having an auto-stop contro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86904U (zh) * 2009-08-25 2010-05-26 东莞市浩瀚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可充气和排气的气泵
CN201661495U (zh) * 2010-03-02 2010-12-01 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可自动停机的智能气泵
CN201771738U (zh) * 2010-09-08 2011-03-23 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气泵用两段式自动停控制装置及其两段式按钮
CN203161593U (zh) * 2013-01-11 2013-08-28 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自动停机控制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气泵
CN203702615U (zh) * 2014-01-15 2014-07-09 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0848A (zh) 201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8356B (zh) 一种充泄气控制装置
US9541096B2 (en) Air pump capable of automatic air supplements
EP3228870A1 (en) Electric air pump
US20150316068A1 (en) Air pump with internal automatic controller
WO2015054973A1 (zh) 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泵
TWI495788B (zh) With gas bucket of the inflatable device
CN103790848B (zh) 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
CN103615402B (zh) 可自动补气的智能型气泵
CN203702615U (zh) 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
WO2019148573A1 (zh) 充气泵及其工作方法和应用
CN103075357B (zh) 自动停机控制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气泵
CN205349800U (zh) 一种按键式电动气泵
JP2004536687A5 (zh)
CN203702614U (zh) 智能气泵的旋转式调整控制结构
WO2009044830A1 (ja) 室内ユニット
CN203584860U (zh) 可自动补气的智能型气泵
CN203867803U (zh) 一种手动鼓风装置
US20150316067A1 (en) Rotary adjustment controller of an air pump
CN103775362B (zh) 外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
CN207795534U (zh) 内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的改良结构
CN110394877A (zh) 秸秆建材封边装置
CN203702506U (zh) 高低压切换的气泵
CN102022365B (zh) 滑动切换式气泵
CN206845213U (zh) 一种隧道通风装置
CN204610335U (zh) 自动停气泵及其旋转式压力设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2

Address after: 314000 No. 18, Wuyi Road, Huimin street, Jiashan Coun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 Jiang Hong Zhu Plastic & Hardw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Dongguan Hubang Hardware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Xiagang Industrial Management Zone,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Tiger Point, Metal & Plastic Products Co.,Ltd.